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浦区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实践与思考

黄浦区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实践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b6259503.html,

黄浦区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曹跟林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第05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逐渐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等方面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要提升上海教育国际化水平,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互相影响,黄浦区作为上海市的中心区域、窗口和名片,如何满足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如何提供多层次、高选择性、国际化的教育,成为黄浦教育亟待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实践

目前,黄浦区教育系统共有130多个单位,中学36所,小学30所,幼儿园40所,中小幼学生约6万人。回顾以往的教育国际化推进历程,黄浦区在强化统筹管理、深化国际交流、提升服务质量、注重教育国际化内涵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一)统筹区域规划,规范区域教育国际化管理

作为上海的核心区域,黄浦区为加速教育国际化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支持、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

1.统筹规划,明确目标

黄浦区制定了《扩大教育开放,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黄浦区“十二五”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明确区域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方向,确保区域教育国际化的顺利开展。

2.构建体系,提高效率

黄浦区成立了教育局教育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部署教育外事工作;设立了黄浦区教育国际交流中心,为黄浦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相关管理、指导、研究与服务;专设学校分管领导和对外交流联络员队伍,打造区域教育国际化管理人才;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教育国际化的推进与需求分析提供数据依据。

3.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数学,小学]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共同活动的统一体,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练习等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完善。“教改”的新理念也已经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渗透、深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启发质疑开放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也要从“工匠型”教师转变为“专家型”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前提下,还要使数学充满童真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发展的差异也要求我们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有“弹性”,应在过去的已有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灵活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中重点突出的一部分。所以,教学方式的选择应该在确定学生能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引导启发式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遵循他们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分析、归纳和整理等方式,让学生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培养其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引导启发式教学方式一旦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导方式,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儿童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兴趣。低年级学生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要启发他们多动手,让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和锻炼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从讲授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个法则到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都要从启发开始。运用启发引导,启发要自然亲切,引导要及时准确。如果让学生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例如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对象的某些特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这时实施引导启发式教学,能使过程目标中的探索目标得以强化。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探索与思考的余地,提供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 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通过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检查教学效果为学生获取知识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启发、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应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启发引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为教师判定教学目标、验证教学过程、鉴定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运用启发引导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便于教师较好地处理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的灵活性的关系,使教学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在启发引导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考虑下面几个数学教学的原则: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具体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巩固性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日益突出。在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录取培养机制、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科研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分析对比国内外高校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字: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 0 引言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的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要想取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持续竞争力,必须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倡导个性张扬,构建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高等教育和人才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这种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1] 。 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改革的课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2] 。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三大属性:一是指导性,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它制约着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二是全程性,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均是其体现;三是标准性,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范型性和可操作性。归根结底,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堵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1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同,中西方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 1.1 外国高等教育“宽进严出”,而我国则是“严进宽出”。 国外入学和毕业的政策上,大多高校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以英国为例,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留学生,只要经过资格审查,就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尤其是攻读硕士研究生。但是在学期间,大学实行严酷的淘汰制度,高等教育的淘汰率非常高,达30%,优胜劣汰已成了规律。在对待毕业生的学位授予上非常严格,毕业生很难毕业,从而保证了人才的质量。而我国的高校招生基本上是以高考为依据,这一选拔方式能够快速、方便地选择出成绩优异者,但从科学的人才评价角度看,这种单一考试成绩指标不可能对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做出评价,而且不利于对学生人学前的教育进行良好的引导。这也就是所谓的“严进宽出”的教育政策。进入大学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严格的高考,可谓“一卷定终生”。从人才评价的角度看,缺乏科学性,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对学生其它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注。显然,这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 1.2 在教学模式方面,外国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我国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年学分制。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教学方式提倡灵活多样,目的在于启发和诱导。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学生拥有对专业、课程、时间、教师、学习方式等全方位的选择。所设的课程横跨多个学科,强调科学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中途休学或者分阶段完成学业。 我国虽然近年来也对外宣布实行学分制,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很难做到完全

课程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课程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五十一中沈萍 数学是是基础学科,也是思想教育工具.随着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数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以及数学教师的德育意识的强化等问题. 一、数学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在中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以及它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学习能训练人的思维方法,完善人的个性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所代表的进步观念已经超越了自身的范畴,数学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着人文科学的进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程. 中学数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表现出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数学教育具有巨大的智力价值,它以数学知识内蕴的思想方法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建立.完善和变革;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极大的精神道德价值,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品质.观念和道德价值的深刻变革.比如通过数学的思想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思想立场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数学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变得精神丰富和道德高尚. 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数学史是我国中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给合教材介绍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产生了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以及以等积变换求体积等朴素的数学辨证思想,刘徽的割圆术就是最好的例证.我国在现代数学发展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我过在数论.微分几何等领域的研究都处在世界的领先的地位;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连续夺魁…...这些史实和事例,说明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且也为整个世界的现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2.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辨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教学中应当注意渗透以下观点: (1)运动、发展的观点。在中学数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判断、推理都有自身的内在矛盾,都是运动的、发展的,使学生充分认识一个数学对象自身的矛盾形态,而且利用这种矛盾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能有效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2)对立统一的观点。中学数学中的对立统一关系比比皆是。例如:‘‘未知与已知”、“相等与不等”、“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动态与静态”等等。我们是在解某些系数中会有字母的和方程组时,可视未知数为已知数、已知数为末知数。 (3)量变质的观点.数学对象的运动.变化过程,往往也是一个量变质变的辨证过程. (4)普遍联系的观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内部的诸因素都是互相联系的.例如一个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总是互相制约的.要教育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把握数学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类此\联想.变换.数行结合等,既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又提供了探索这种联系的方法. 3.个性品质方面教育 严谨与抽象是数学的特征,也是数学对于一般文化修养所提供的不可缺少的养分,通过数学中严密的推理.论证,通过错例分析.检验解题过程的合理性及条件的等价性等,可以培养学生严密思考.言必有据以及实事求是.不轻率盲从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数学需要智慧,更需要热情和毅力,尤其需要开创精神.数学是发展的.其历程又是艰难曲折的.通过数学教学,要培养学坚忍不拔的意志;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推广命题.难题巧解

2020素质教育心得体会(8篇)

2020素质教育心得体会(8篇) 篇一律的烦恼。 我们的脑子渐渐停止了思考,从我们懂得了如何偷懒之后。以前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或者是偶尔写写小文章,编编小故事也好。但是,似乎自己从未为自己的梦想付出百分百的努力。也许是不知如何努力才能到达心中所想,也许是因为懒惰而没有付诸实际。 以前看到一句话:如果你学不死,那就往死里学。扪心自问,我还没有这种拼命的精神,也从未到达过这种境界。时常对自己说:要努力要努力!是时候该努力了! 但是总会有这种这样的借口让我把自己的任务一天一天往后推,直至有一天放下了以前设想的的计划。计划永远是最经不起时间消磨的东西,更加经不起我们的不断推拖。 以前参加一次大型的作文竞赛,当时问了一位资深的教授很俗的问题。是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的。他的回答很简单:持续一颗好奇心。对于当时思想幼稚的我说,这句话真的很受用。在这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乃至将,我都一向持续着一种好奇。只但是我的交际潜力太差,所涉及的圈子太窄,以至于这天,我还经常处于一种OUT 的状态。 众所周知,大学里有一座宝库,也就是图书馆。能否在

大学期间蜕变成“一只蝴蝶”,除了日常的学习工作之外,就要看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了。信息素质的课上,我对图书馆的了解有了进一步深入。不记得何时的我曾这样告诉自己,必须要利用好图书馆这个巨大的宝库,坚持每一天读书。 在书中,我们能够重新获得思考的潜力,能够重拾昔日的信念,言谈举止之间便增添一份自信、一份优雅。书,让我们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学习。 时代的车轮在飞速地向前滚动,我们务必跑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的技术越发的高明,但是我们更就应提高的是自己的内涵修养。 信息素质教育课,不仅仅教会了我搜集信息、查询资料的潜力,更让我在这不断的学习中了解到,在这个信息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潜力,才不至于被无情的岁月狠狠的抛弃。时光的步伐太快,我们要学会跑起,才不会被落下。我们被信息所包围,同样要学会把信息包围起。 2020素质教育心得体会第五篇: 近年,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结合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在本职工作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根本对

开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在各科教学中精心设计,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无论是创新还是动手操作都是现有教育中忽视了的或者说不太重视的两个方面。教育在“三个面向”,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创新离不开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动手操作中也会滋生出创新的成份。数学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人格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探索其规律为同类研究实践与理论依据。其意义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促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和课题的界定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知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只有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才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才会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就是没有培养出能够适应21世纪要求的人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的:“人们对讨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思维的培养。

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方案

周集乡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工作能力,推进我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特制订本方案。 一、教育培训目标 按照“一年试点探索、三年打开局面、五年初见成效”的社会工作整体思路,建立社工入职教育、社工继续教育各阶段相衔接的教育培训体系,力争在3—5年内,培育百名社会工作志愿者。建立一套社会工作人才终身学习培训机制,不断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教育培训内容 1、知识普及型培训。一是按照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的要求,对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村(居)委会、社会公益性民间组织中尚未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但实际在岗的人员,分层、分期、分批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化水平,提高服务能力。二是有计划、有重点对社会工作志愿者进行教育培训,使他们也能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社会工作服务水平。 2、员级资格教育培训。对实际从事社会工作时间较长,德才兼备而又不具有报考社工职业水平考试条件的优秀工作人员,进行社工价值观、方法和技巧等内容的培训,使其掌握并能运用

所学知识,通过考试取得社会工作员级资格。 3、继续教育培训。对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的在岗社会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以充实、更新其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岗的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每年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 三、教育培训措施 1、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一是统一安排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内容,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的培训,确保领导干部、社会工作者及实际从事社会工作人员接受社会工作课程教育培训。以此普及社会工作知识,提高领导干部的社会建设能力,增强社会工作者及从业人员运用社工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二是建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基金,专门资助农村贫困学生、转业退伍士官、士兵及村(居)委会干部、义工就读社会工作专业,并与之签订合同,毕业或结业后回到本乡、村(居)委会、城乡社区或原单位及公益性民间组织从事社会工作,逐步壮大基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三是精心组织,广泛发动,认真抓好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帮助、鼓励各行各业干部职工以及城乡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不断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2、加强管理,精心组织。科学制定全乡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全县人才教育培训整体框架组织实施。加强对社会工作人才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规范教育培训行

新形势下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新形势下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1-11-23T13:10:27.190Z 来源:《素质教育》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丛玉山 [导读]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这就是说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丛玉山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孙仓小学2622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是一个民族的素质,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教育趋势,教育全面综合的发展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根本。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全面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与探索的。笔者对此有一点自己的想法,愿与广大同仁共勉。 一、教师的素质须进一步提高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这就是说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需要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深入改革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教师的素质最主要的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为师者的前提。教师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成材的力量源泉。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而德应该放在首位,因为“有才无德是罪人,无才有德是庸人,无才无德是废人,有才有德是完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们平时加强修养,严格按师德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其次教师必须有渊博的学识素养,这是老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渊博的学识是教不好学生的。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准备一桶水”,时代发展了,一桶水不行了,老师要接上自来水,让新知识源源不断。只有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进一步学习,不但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更要学习其它与教育培养学生有关的知识,像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法、深刻的心理学、教学新技术的应用等等。所以,学校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组织教师进行文化业务学习,让全体教师具备高深的学识和能力。同时,老师也要自我加压,不等不靠,加强自学,不但要学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内容,与社会生活、成功创业密切相关的知识也要涉猎,要有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育干教育的思想。只有这样,在教育的天地里,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二、家长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素质教育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不单需要学校有较高的教育质量、素质过硬的教师,也需要家长有较高的认识水平。少了家长参与的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有的学生家长不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他们的有些做法和学校实施的素质教育相抵触。学生的在校时间短了,在家的时间长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有的学生家长却认为是教师不务正业、学生人事不干,认为学生就是学习的,不应该做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教师就是教学的,是教给学生知识的,不应该领着学生打蛤蟆叼鱼虾。而我们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素质,这怎么能说是人事不干、不务正业?这怎么能说是杂七杂八的事情呢?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在社会上大力宣传素质教育,让家长明白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做才是符合人本质发展的好教育;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素质培训,以提高家长的育人素质。只有这样,家校互通有无、联系一体,才能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形成合力,共同把素质教育切实落到实处,收到好的效果。 三、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取得社会的支持 实施素质教育确实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长时间的大工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也不是几个人就能做好的事,必须取得全社会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如果不取得全社会的认可,学校孤立地搞素质教育,单打独斗,肯定不行。比如学校一旦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社会上就认为学校在领着学生不务正业。而学生的社会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社会是一本无字之书,任何一个人要读懂这本书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从小具有参与社会的能力,从小具备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为此,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感,取得社会上的认可,并动员全社会各行各业都积极参与到素质教育的大讨论、大实践中来。素质教育,人人有责,全社会都要为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增砖添瓦。 四、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深入地改革探索 世界上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素质教育也是这样,它也是与时俱进的一项工程。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目标定位、教授方法、督导考核等方面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深入地探索和实践。并且素质教育不是短时间简单地就能做好的事业,对待素质教育不能一劳永逸、墨守成规,它是一项巨大的必须深入地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的千秋大业,需要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辛劳付出,需要大量的教育工作者深入地改革探索和创新。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立足自己的岗位,不断地进行探索创新,让素质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是要对素质教育怀有满腔热情,只有热情才是工作的动力。要有不断改革创新的精神,拥有改革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常新长青。二是要有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力量。因为素质教育是要付出巨大心血和劳动的事业,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毅力是很难胜任的。在新的形势下,只要我们所有的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对教育怀着满腔热忱,以科学的态度积极投入到素质教育的探索中去,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完整版)开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在各科教学中精心设计,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无论是创新还是动手操作都是现有教育中忽视了的或者说不太重视的两个方面。教育在“三个面向”,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创新离不开动手操作,另一方面动手操作中也会滋生出创新的成份。数学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人格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探索其规律为同类研究实践与理论依据。其意义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促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和课题的界定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知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只有确立新的教育质量观才会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给予高度重视;才会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就是没有培养出能够适应21世纪要求的人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的:“人们对讨当今世界性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们能够激发和调动的创造力的潜力。”创造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思维的培养。 德国心理学家思斯特·卡尔西在《人论》一书中论证了这样一个命题:“人性本不是一种实体性的东西,而是人自我塑造的一种过程,真正的人性无非就是无限的创造性活动。”我们所有的人都具有惊人的创造力,所以,我们的教育就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人类已经形成的知识,

论文: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浅谈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一、中国高等教育形成良好发展形势 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和发展以后,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一个能够基本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明确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其已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井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新的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的分布结构也进一步趋于合理。 2.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进而能够比较主动地规划和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经过这些年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各项改革和高等教育扩招的经验.我们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规律,这一实践和研究的成果现在已经越来越进一步的实践和现实所证明。 3.中国高等教育在经过大规模扩招以后,已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和更加有序的发展阶段,这对于高等教育的协调健康发展走非常有利的。特别是对于整体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进一步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以及高等学校本身的学科与专业结构,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机会和时期。由于没有了更多的规模和数量上的压力,学校在办学条件和某些硬件方面的建设也就能够按部就班地有计划地进行,进而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考虑学校本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如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的人才呢?根据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我认为可分三步来进行: 一、积极进行课程体制的改革,优化教学质量。现行的教学内容存在着过于形式化的弊端。诚然,教学内容适当形式化是必要的,但如果只重视概念与原理的教学,强调逻辑上的严密,追求全面、系统的演绎推理,就会走向反面。教学忽视观察与检验,忽视从实际出发,忽视掌握科学事实与现象,使学生不知如何对科学事实、现象、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综合、概括,形成科学的概念与原理,也不知如何应用这些概念与原理,去认识和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这种形式化的课程体系,必然忽视学生的认识规律,脱离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实际经验。这样的课程体系,缺乏启发性和趣味性,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一个外语教师,我就深切的感受到目前我国的外语课程体系就是需要改革的,它以语法知识为中心,以文字翻译为主体的重理论,轻实践;重书面表达,轻语言交际的课程体系。即重视了理论性的逻辑性的常识性的语法知识,而严重忽略了外语是作为人们彼此相互进行交流的语言工具。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创造语言交流的环境,开展各种语言交流活动。如生活中的情境对话,某种特定场合下的交谈,讲述小故事,朗诵短诗、儿歌和童谣;编排各类游戏和小型话剧、舞蹈,组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当今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 一、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因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相反,应是一个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 首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

中学物理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中学物理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美国在“国家处在危险中”的忧患中敦促国家教育部门强化实行全国创新教育改革;韩国则把创新教育作为迎接世纪大变革的“国家生存战略”。直面世界各国科技的激烈竞争,民族的创新能力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和指导思想,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新模式,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当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美国在“国家处在危险中”的忧患中敦促国家教育部门强化实行全国创新教育改革;韩国则把创新教育作为迎接世纪大变革的“国家生存战略”。直面世界各国科技的激烈竞争,民族的创新能力已关系到中华

民族的兴衰存亡。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和指导思想,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新目标、新模式,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大力开展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已显得至关重要开展物理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既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又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教育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问题。那么怎样开展物理创新教育呢? 一、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应试教学,它以社会为出发点,一味追求分数,把人当作社会生活的客体来塑造。它注重的是知识的移植和灌输,且考什么教什么,跟考试无关的知识很少沾边。方法上一般是先讲概念、定律,再依照定律讲解实例,忽视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为了分数,大搞题海战术和考试,使学生疲于应付,丧失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在这一种教学状

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成为一个单位或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加强技术工人的培训,就是关系到技工能否很好的适应工作、挖掘工作,从而促进单位或组织的迅速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职工技能培训指创造一个环境,使职工在这一环境中能够获得或学习特定的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技工在岗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证。我们必须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技工在岗教育培训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一、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在岗继续教育培训的意义 人才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在国家和区域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党中央、国务院把人才问题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摆到突出位置,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意义,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是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是整个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

要力量。因此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构筑人才高地的迫切需要,为推动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应当看到,我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必须深刻认识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把我省人才工作提高到新水平。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环境,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事业单位技术工人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需要把握机遇。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能不能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自己,关键在于培养和用好人才。“有非常之人,然后才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才有非常之功”。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正在从主要依靠物力资本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对资源的争夺正在从以物质资源为主转向以人力资源为主,人才已成为竞争的焦点,谁拥有人才,谁就有了抓住和用好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旅游1001班郎芳儿1005100120 内容摘要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下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政府、学校、学生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就是重视我国现在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原因分析,进而提出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缺陷改革对策 人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 人类社会除自然界自有物质外, 其余都是人类创造的。人类的创造力关系世界发展程度和发展趋向, 人才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大量实证资料表明: 人才盛则国盛, 人才乏则国弱, 人才是决定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具有增值和转换功能的高等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关键方式和手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把半成品的大学生准人才转化为人才输送到社会。在其过程中经过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些许变化, 造就合格的或是不合格的人才产品。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激进发展, 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 激进发展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对我国的发展后劲和发展潜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缺陷 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两大本质性缺陷, 教育忽视人才的本质概念,过多关注了对学生知识的灌输0, 忽视学生组织和运用知识等能力的培养, 忽视人的心智( 思维) 的启迪, 这已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 一) 教育方式有碍学生个性发展 个性与人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人类历史发展表明: 伟大人物的 成功总是发扬个性的结果, 个性的发扬是人成功的 保障。充分发挥优势才更容易使人 取得卓越的成就, 而优势的发挥依赖个性的发 扬长期以来, 我国教育采取的是按部就班、正统的 教育方式, 尤为强调组织性和纪律性, 各级教育按照 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进入大学阶段, 一方面, 长期的基础教育已扼杀了学 生个性的发扬, 学生按照教育设计好的渠道前进, 他 们已习惯于苦读圣贤书成才。另一方面, 我们的 高等教育依然传习前期教育方式, 难以给学生发扬 个性的空间与环境。如对知识探究, 授课老师就是 标准, 已有成果就是权威, 不允许或者说潜在遏制学 生提出疑问。种种条框制度, 把学生限定在狭隘的 范围内, 不允许学生做出格的事情。各种成绩评 定标准、人才选拔标准的指挥棒都倾向于分 数。 ( 二) 忽视专业外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与学习 成功学之父卡耐基认为, 一个人的成功只有 15%靠专业知识, 85% 的要靠有效沟通、人际交往等 各种能力。在高度社会化的时代, 人类社会的各项 活动都是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完成的, 85% 对于 一个人的成功尤为重要。我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是按照通专结合的复合 型人才目标培养人才, 强调学生/ 宽口径、强基 础0。[ 5] (P140- 144) 这种培养目标重视学生基础的培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当前小学教学偏重智育,忽视德育美育;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偏重教师权威,片面强调共性,无视学生的个性、感情、兴趣、爱好、差异和人格;偏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包办学习过程,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应该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全心全意实施素质教育;少些包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的评价制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更新理念;主体地位:评价制度

目录 引言 绪论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可见素质教育的目标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倾向,顺应了当代国际教育人文化的潮流。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可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全面性”是素质教育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表达。基础教育首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使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阐述。二是“新” ,即在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新要求。素质教育内涵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反映了新世纪大教育的时代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未来终身教育对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把提高国民素质为基本目标和根本宗旨,一是要从教育内部自我完善、自我评价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倾听时代的呼唤,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做到把人的自身发展要求同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把教育内部自我评价同社会评价结合起来。二是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标准,探索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的过程,也就是把培养适应21 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素质教育从基础教育阶段扩展到整个教育系统,成为中国教育走向 21 世纪的一面旗帜。三是要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社会系统工程,推进教育内部和外部相配套的整体改革。要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全心全意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思想是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和统帅,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够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地发展;不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会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损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取得共识。比如现在有几种说法,一种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没有什么不同。 理由是素质教育也要考试,“应试教育”也讲素质;第二种是大同小异,或小有差异。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一点差异,差异就是少一点活动,少一点音乐和体育,所以不

创新科普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科普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延伸学校教育、衔接社会教育、实践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我们贯彻“让学生经历一次体验、感受一次成功、尝试一次创新”的理念,依托独特的江南文化和长江自然资源,自主开发了“走进水乡、走进生活、走向科学、走向社会”四大系列近百个实践活动项目。其中,“走向科学”系列活动离不开科技教育、科普教育,而建立有效的、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的教学新模式又是有效开展科技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一、创新资源建设三种方式,打造科普教育新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很强的课程,它重视体现个人、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重视考虑孩子的差异、地区的差异、环境的差异。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对课程资源有很强的依赖性,要搞好科普教育,首先要开拓课程资源。 1.共建资源共享共赢。为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搭建基地大教育的平台,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我们采用多家共建的运作模式。共建就是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由政府出面协调相关部门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其主要做法是在基地建设主题教育

场馆,依托场馆资源研发主题教育课程。这种共建模式,既为一些本就需要承担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机关事业单 位提供了教育平台,又增加了基地的课程资源;既整合了社会资源,发挥了资源效应的最大化,又专业化地引领了基地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既实现了中小学生教育的经费保障、专业支持、服务合作,又形成了关注未成年人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社会综合力量。 2.外联拓展合作互动。基地在引进资源的同时,积极对外拓展,实现资源的合作开发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与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对照这些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动对外衔接,拓展学生活动空间;积极引进周边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充实践活动内容;形成合作互动的机制,实现资源使用的最大化;与合作方一起研发活动课程,并把相关课程列为常态性课程。 3.构建体系形成特色。基地发展,课程是核心。我们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实践育人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的课程体系。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三个维度,综合考虑学生的期许和愿望,设计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与社会紧密相连的实践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