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劝学

劝学

劝学
劝学

9.劝学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读音加点字注音

輮.跂.

跬.步舟楫.

驽.马骐骥

..

锲.而不舍蛇鳝.

中适中.暴槁暴.

中.规暴.露

曲弯曲.舍舍.弃

歌曲.房舍.

2.识通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

3.解多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可以横绝.峨眉巅()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乃相与共立项羽为假.上将军()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吾尝终日而.思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辨活用

輮.以为轮()

其曲.中规()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5.分古今

例句古义今义博学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

乎己

假假.舆马者

爪牙蚓无爪牙

..之利

黄泉下饮黄泉

..

6.明句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多维探究

1.“学不可以已”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不可以已”展开论证的?

2.讲学习的道理,鼓励人们学习,有可能流于空洞僵硬说理的俗套,给人以单调枯燥之感。但这篇文章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民传诵不衰。其原因是什么?

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二人的说法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巩固与拓展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蓼.蓝(li?o)靛.青(diàn)跂.望(zhì)驽.马十驾(nú)

B.鳝.鱼(shàn)舟楫.(jí)锲.而不舍(qiè)木直中.绳(zhòng)

C.须臾.(yú)跬.步(gu?)骐骥.(jì)輮.以为轮(róu)

D.槁暴.(pù)省.亲(sh?ng)蟹螯.(áo)金石可镂.(lòu)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C.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规:规则。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利用。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子生.非异也

B.①骐骥一.跃

②蛟龙生.焉②用心一.也

C.①蚓无爪牙之利.

D.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金就砺则利.②神明.自得

4.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译文: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擅长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自然会得到神灵的喜欢,这样也就具备了圣人之心。

D.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文: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

二.阅读理解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利:锋利。

B.君子生.非异也生:资质、禀赋。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刻。

D.用心一.也一:一致。

6.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正面鼓励学习的一组是()

①故木受绳则直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④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7.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

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B.“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几个不同的比喻

连用,使读者加深对同一道理的理解。

C.《劝学》虽然以论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为主,但作者也着力论述了学习文

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学习方法。

D.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的观点,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它启

发和鼓励人们利用外物来增强人的能力。

8.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阅读与写作

美文品读

寂寞荀子

王善鹏

荀子很寂寞,也很无奈,从他那荒凉的陵墓可以看得出来。

小时候常去外婆家,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必在一个杂草丛生的土丘上玩耍一阵。年龄稍大一些时,问大人土丘是何物,被告知是大地主的坟墓。直到上初中才惊讶地听说那是土丘原来是荀子墓。当再去外婆家路过这个土丘时,内疚之情便油然而生,

在我名不见经传的故乡,竟沉睡着一位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圣贤,这使我不由得感到自豪,随即又不安起来。

我开始埋怨家乡的父老,在我们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有如此显赫的人物,我们既没有尽地主之谊,更没有表现出鲁南人的热情豪放,而是无情地把这位客人抛到荒山野外。

荀子墓位于兰陵镇东南两公里处,墓地东邻横山山脉,这就注定了荀子墓的地理位置在山麓洼地。荀子墓西邻城南王庄,所谓城,已经不是先生在位时那个曾经辉煌的兰陵城了,如今的兰陵,属于山东省苍山县的一个小镇,除了李白在《客中行》里赞誉过的那个美酒厂还艰难地支撑着兰陵的门面,已经看不出当年兰陵城任何的蛛丝马迹了。

荀子墓长满了野草,周围有几棵瘦弱的洋槐,既没有楼阁庙宇,又没有苍松翠柏。逢年过节或许没有人烧香祭奠,至今给人的感觉仍是凄凉。

荀子远离喧嚣,被世间的尘埃湮没。

这使我不禁想起了兰陵的另一位名人,他是被茅盾先生称为“午夜彗星”的近代作家王思玷先生。王思玷先生可谓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仅留的几篇作品被家兄王善民先生编入《午夜慧星》。在兰陵,王思玷是名人,甚至胜过荀子。如果你有机会去兰陵,站在西街口上,一定能看见西山上王思玷先生的巨型雕像,王思玷先生神采奕奕,戴一副近视镜,留中分头,面对两公里外长眠的荀子,他不知感想如何?

面对一代宗师,王思玷先生像是在背诵荀子的名言:“故不登高山,不知天

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生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王思玷先生的雕像是在地方政协的倡议下,兰陵的仁人志士们自筹资金树立的,雕像下面的石座四周刻满了捐钱人密密麻麻的名字。这不难看出,兰陵人还是挺慷慨的。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是李白的《客中行》,李白的许多著名诗篇都是酒后有感而发,他一生的著作数不胜数,兰陵人对《客中行》却情有独钟。兰陵酒的商标上不仅有李白的诗篇,更有李白的头像,并且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注册,这难道不是兰陵人的精明?

《客中行》不是诗。更像广告词,比那个铺天盖地的推销词“相信我,没错的”说的更加含蓄而富有内涵。李白为兰陵酒产生的名人效应持久不衰,使兰陵人世代受益。兰陵人把一个酿酒作坊发展成今天的集团公司,这除了兰陵人自身的努力之外,李白功不可没。

兰陵人知恩图报,在美酒厂的办公楼前建起了一座高大雄壮的太白楼,据说这个太白楼的建造发挥了兰陵人大胆的想象力,登上太白楼,使人联想到李白当年把酒临风醉卧兰陵的洒脱风采。看得出,兰陵人还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相对于李白来说,荀子是个地道的兰陵人,他曾两度就任兰陵令,在位十八年,走遍了兰陵的山山水水,政绩卓著,内治外联,施惠于民,政平而民安。

宋朝徽宗皇帝非常敬重荀子,曾下令建造荀子庙,今天荀子庙年久失修,早已倾圮。明朝诗人李桦专程来兰陵拜谒荀子墓,见荀子墓孤寂荒凉,感慨万千,曾赋诗一首:“古冢萧萧鞠狐兔,路人指点荀卿墓,当时文采凌星虹,此日荒凉卧烟雾。卧烟雾,秋黄昏,苍苍荆棘如云屯。野花发尽无人到,唯有蛛丝罗墓门。”道光二十一年(1841)清政府曾补建荀子墓碑一座,光绪三十年又立“楚兰陵令荀卿之墓”碑。1977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单位,苍山县革委会另立保护标志碑一座。

我想起了荀子的另一篇文章,“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背则谩之,是人之第二穷也;知行浅薄,区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

我定眼看看兰陵人,再次瞻仰荀子墓,竟无言以对。

品读提示:

本文是一篇凭吊性散文,文章纵横开阖,说古论今,既有对先贤寂寞的悲悯,又有对今人市侩的嘲讽。读后让人想起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的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劝学》文中比喻的作用和内在联系

《劝学》文中比喻的作用和内在联系 先秦诸子全都擅长用比喻,而荀子和其他人用喻不同的是,荀子不仅随意拈取个别事例作为比喻,而且往往引类连篇,一举就是一大串,有如落英缤纷,使人目不暇接,而且比喻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巧妙。 如文章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直木“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在比喻说理的基础上,直接阐发道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至此,学习的意义十分重大,已显而易见了。 然后,作者又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先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 接着,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

劝学练习附答案

苏教版《劝学》专题训练 一.学海拾贝 1.文学常识 (1)荀子,名,字,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 (2)《荀子》,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篇。该书由《论语》《孟子》的,发展为,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2.字音 靛青()蓼蓝()中绳()槁暴()参省 ( ) 跬步 ( ) 骐骥()埃土()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3)虽有槁暴 (4)金就砺则利 (5)而闻者彰 (6)假舆马者 (7)善假于物也 (8)用心躁也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

(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5.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 古义: 今义: (2)声非加疾也古义: 今义: (3)假舆马者古义: 今义: (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 今义: (5)用心一也古义: 今义: (6)金就砺则利古义: 今义: (7)蚓无爪牙之利古义: 今义: 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用心一也: 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闻博闻强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挽弓当挽强 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望日夜望将军至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8.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练习题完整版

劝学练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劝学》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 .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 马(yú) B .蛟.龙(ji āo)跬.步(ku ǐ)骐骥.(j ..ì)爪. 牙(zh ǎo) C .镂.金(lóu)弩.马(n ǔ)生.非异(xìng)洞穴. (xué) D .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参省. 乎己(x ǐng) 2.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A .輮.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须臾.. (片刻) B .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 学(勉励,鼓励) C .绝.江河(渡)跬步..(占代的半步)驽马..(劣马)生. 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 .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渊.(深水)风雨兴. 焉(起) 3.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A.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B .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 .人强马壮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A .无可寄.托者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 臣以大事 B .风雨兴.焉忧劳可以兴.国兴.利除弊夙兴. 夜寐 C .不能十步步..其韵奉和一首乃自强步步.. 余马兮山皋 D .下饮.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日食饮. 得无衰乎 5.“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⑥蟹六跪而二螯() 6.下列句中的“上”与例句中的“上”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上食埃土 A.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 B.物价上涨 C.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7.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指出说法正确有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劝学的诗句

劝学的诗句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2、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 5、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杜牧《留诲曹师等诗》保护地球的标语 6、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杂诗》 7、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qq说说 9、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 1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二首·其一》

12、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13、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杨继盛《言志诗》 1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1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16、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始作镇军参军经曲》 17、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18、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绝句》 19、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20、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柏学士茅屋》 2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 22、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年书。——王安石《赠外孙》 2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4、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2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

《劝学》练习解析

用户 1.文学常识 (1)荀子,名,字,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的认人定胜天的思想。 (2)《荀子》,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篇。该书由 《论语》《孟子》的,发展为,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2.字音 靛.青()蓼.蓝()中.绳()槁暴 ..( ) ..()参省 跬.步( ) 骐骥.()埃.土()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3)虽有槁暴 .. (4)金就砺.则利 (5)而闻者彰. (6)假.舆马者 (7)善假于物.也 (8)用心躁.也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 (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 5.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2)声非加疾.也古义: 今义: (3)假.舆马者古义: 今义: (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 今义:

(5)用.心一也古义: 今义: (6)金.就砺则利古义: 今义: (7)蚓无爪牙 ..之利古义: 今义: 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车輮以为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6)用心一也: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闻博闻.强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挽弓当挽强 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望日夜望将军至 先达德隆望尊 适冬之望日前后

劝学练习题及答案

《孙权劝学》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孙权劝学》劝的语言 是:;《孙权劝学》的成果 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 了;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 是: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涉猎()孰()遂() 三、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当;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治经为博士邪治; 4、但当涉猎涉猎; 5、见往事耳见:。 6、蒙乃使就学乃:; 7、卿今者才略才略; 8、即更刮目相看。刮;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A.把 B.被 C.用 2.即更刮目相待()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3.蒙乃始就学()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4.结友而别()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indows32的SDK编程 第三章

03章窗口消息处理 Windows窗口就是通过消息来与操作系统互动,窗口不能直接与使用者交流,使用者移动鼠标、敲键盘都是通过操作系统与窗口通信的,因此WinMain()函数中的消息循环很重要,没有它窗口便不能工作,而窗口消息处理函数更为重要,也是我们编程的主要对象。 一、消息循环 消息循环共用到3个函数, GetMessage()的返回值一直不为0,直到接受WM_QUIT时才为0(也就是false)。 DispatchMessage()是将消息传给窗口消息处理函数。对初学者来说,这3个函数写法比较固定,小雅不作详细说明。因为内容多了反而把人的思想搞乱,但初学者不要认为只能这样写。 对消息的正确理解是比较关键的,不要编了很多程序,仍不知消息究竟是什么。我们一起看一下消息的结构体。 注意:上面消息循环中的三个函数用的消息是这个结构体的类型,而下面要阐述的消息处理函数的参数,用的是结构体中的第2-4元素即message、wParam、lParam。 二、消息处理函数 Windows中消息的种类大致有2种,即系统消息和应用程序消息,消息的前缀也多种多样。不过日常用到的消息大都以“WM_”开头,而且许多消息的wParam和lParam 都为0(也就是不使用),一般只有“WM_COMMAND”菜单命令或键盘鼠标的消息才使用wParam和lParam。 Windows中消息虽然很多,但并不是每一消息都要编程处理,我们一般把不需要特别处理的消息交给缺省消息处理函数DefWindowProc(),例子中的default部分便是。

另外,有一函数必须处理,也就是关闭窗口消息WM_DESTROY,这时必须调用PostQuitMessage(0)来向操作系统发送一条终止程序的消息。 用的最多的消息可能是WM_PAINT,当窗口改变大小、或有别的窗口从这个窗口面前经过,这个窗口中的文字或图案被冲掉,这就必须重新描画。因此,窗口中要显示的文字或图像一般都是在WM_PAINT中实现的。下面我们以在窗口上显示一行字作例子,不过,这时要稍微知道一点GDI(Graphic Device Interface)的知识。 三、GDI的基础知识

劝学(2)

《劝学》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疏通第二、三段文意 【前课回顾】 1、荀子,名,字,末期赵国人, 是先秦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时人尊之,称他,著有《》二十卷,共32篇。 2、读准字音 木直中绳()日参省乎已()功在不舍()故不积跬步()金石可镂()锲 ( ) 而不舍虽有槁暴()()君子生非异也() 假舆马者()()知明而行无过() 3、实词积累 劝学()学不可以已() 木直中绳()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金就砺则利() 4、虚词积累: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课堂学习】 目标三:翻译课文第二段 指导三:在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注意几个方面: 1.重要实词; 2.重要虚词; 3.古今异义词; 4.词类活用现象; 5.特殊句式。 自学三:请用4分钟,对照注释将第二段译给同桌听,勾画译时的疑难问题。疏通文意(解释标号词语,翻译句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①之所学也;吾尝跂②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

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④也,而闻者彰⑤。 ①须臾:②跂: ③见者远:④疾:⑤彰: 翻译: 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善假于物⑧也。 ①假:②舆: ③利足:④致: ⑤能水:⑥绝: ⑦生:⑧物: 翻译: 【合作探究】 1、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2、作者在本段中又选用了哪五个比喻来论证这一观点? 目标四:翻译课文第三段 指导四:在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注意几个方面:

《劝学》理解性默写

... 《劝学》理解性默写(),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 的()一句印证了这句话。10.荀子在《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 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11.在《劝学》中,荀子用“木受绳”和“金就砺”来比喻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论证,引出学习效果:(),()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 于弟子”的思想一致。12.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 4.荀子《劝学》说:(),(),()。 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都表(),()。 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13.荀子《劝学》中(), 5.在《劝学》中连用了(),(),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收获大的道理。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14.《劝学》强调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连设五喻展开 可以已)的观点。论证,第一个比喻是(), 6.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 ()。 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15.荀子《劝学》中(),(),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三句,用形象化的写法借气流传播声音来(),()。阐明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 7.《劝学》中(),()通过“木”16.荀子在《劝学》中以车马为例,论证“君子的资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与一般人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获得成功”改变原来的状况。的句子是:(),(),()。 8.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17.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 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珍本古籍外流_藏书家后代导演的悲剧

【历史学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9年第6期第33卷(总第156期) №6,2009Vol.33General,№156 珍本古籍外流:藏书家后代导演的悲剧 潘德利 (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中国藏书家的珍本古籍流散日本最多,原因是藏书家后代无能保管终将出卖海外。陆树藩与宋楼藏书、叶启倬与观古堂藏书、盛氏后裔与愚斋藏书、李氏后代与敦煌文献等,无论如何他们将祖辈的心血变成“泊去品”,让民族文化载体被捆绑东瀛,造成了国宝外流不可挽回的损失,实在难辞其咎。 [关键词]藏书家后代;中国古籍;流失海外[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09)06-0116-03 [收稿日期]2009-06-2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TQ017)[作者简介]潘德利(1952-),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研究馆员。 中国是古籍文献流失海外的重灾国,珍贵国宝流布世界各地。 其流散的渠道除自然交流传播、僧侣与传教士携带、 探险队巧取豪夺以及战争浩劫等多种形式外,藏书家子孙为经济利益廉价出卖外国人,也是造成中国珍稀古籍流失海外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多么复杂的历史背景,藏书家后代们廉价出卖国宝的行径,直接造成珍稀古籍批量外流,国内知识界无不为之惋惜感叹,舆论大哗,触目惊心。 一、 “宋楼”是清末藏书家陆心源的藏书楼。其藏书分为三部分: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因“宋楼”以藏宋元善本著称,人们常以“宋楼”代称陆氏所有藏书。陆心源十分重视珍籍秘本,遇有秘籍无不重金购求,经数十年的积累,所藏典籍达15万余卷。其藏书重经部、集部,地方志的收藏在当时首屈一指,价值之高在海内无与伦比。该藏书于1907年由陆心源之子陆树藩以10万元全部售与日本的静嘉堂文库。 陆心源的长子陆树藩,20岁时,因其父向国子监捐家藏宋元版及秘抄本,朝廷嘉奖特赏陆树藩与其弟陆树屏国子监学正衔,后中恩科举人,与其弟陆树屏共同参与校订刊印其父著作的工作,熟悉收藏之业。1894年陆心源去世,由陆树藩料理陆氏在沪的公司和产业。1897年陆氏四兄弟分家。陆树藩经营上海的丝厂,陆树屏分得上海的钱 庄。父亲遗产中的藏书楼虽没有瓜分,但因缺乏人资维护而陷于破落颓败的境地。当时, 由于日本向中国倾销廉价东洋货,民族资本家受到冲击,陆树藩在上海经营的丝厂与陆树屏的钱庄相继破产倒闭,断绝了他的全部经济来源。 此外,他任董事长的原救济善会账上记有欠款,必须由他归还;他在顺直赈灾中筹集的善款被别人挪用,也必须由他补齐。因而,陆树藩此时经济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迫境地,根本无力对旧藏书进行保护。窘迫之下,陆树藩打起了宋楼藏书的算盘。1904年,陆树藩托自己在日本读书的堂弟寻找买家,为了不违背家训,他希望整体一次出卖,避免零星分批转让而造成藏书拆分散逸的损失。因售价太高国内无人能接受。当日本人能以他接受的最低价谈判时便一举谈成。陆树藩其时显然错误地认为,藏书出让中保证了旧藏的完整性就是不违先人遗训。 宋楼藏书在日本学术界赫赫有名,许多日人深怀觊觎之心。1905年陆树藩的朋友日本驻苏州领事白须直得到了陆树藩要出售藏书的信息,便立即通报静嘉堂堂主。静嘉堂系三菱财阀岩崎弥之助和岩崎小弥太父子1892年创建的私人文库,该文库总藏书量约为20万册,以庋藏丰富珍稀汉籍而著称于世。陆树藩希望能卖个好价钱,一开价就要50万两。当时静嘉堂有买的欲望,但双方没有进行协商。后经静嘉堂主的侄子岩崎久弥的工作,静嘉堂决定了收购计划。于1906年3月,派静嘉堂文库职员岛田翰到 ·116·

取譬设喻,鲜明对比,深入浅出说学习——劝学里的比喻、对比论证之妙

取譬设喻,鲜明对比,深入浅出说学习——《劝学》里的比喻、对比论证 之妙 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一、精心选点 《劝学》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说理性很强,形象清新、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千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衰,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运用比喻论证时手法极其灵活自然。这篇文言文很值得我们写作借鉴的就是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综合运用。 《劝学》的行文开篇立论,第一段就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劝学》第二段用了五个比喻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阐述了事物通过一定变化,可以提高自身或改变原来的状态,推论得出君子(人)必须通过学习和不断参省自身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性(意义)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劝学》第三段用了五个比喻句,“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河”,借用在实际生

劝学阅读练习题讲课稿

劝学阅读练习题

《劝学》练习 一、内容感知 (1)思路结构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第二段:论述。 第三段:论述,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第四段:论述。一是, 二是,三是。 (2)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从不同方面论 述,从而勉励人们要,只有这样,才能,,。二.写作特点 (1)在论述学习的意义时,用“青”“冰”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用“轮”“木”“金”的比喻论证了什么问题? (2)在论述学习的作用时,“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个比喻论述什么观点的? (3)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

三、阅读理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跂:提起脚跟 B.而绝江 河绝:横渡 C.金石可镂镂:同“漏”孔穴 D.而闻者 彰彰:清楚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锲而舍之 B.吾尝跂而望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蟹六跪而二螯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先正面阐述学习的显著效果,接着阐述良好效果的取得是因为凭借外界的条件,最后推论人需要通过学习来弥补不足 B.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C.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反复设喻,论述了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D.第三段中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并且与“蟹”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4.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①②⑤ B.②③⑤

劝学、励志古诗词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 行》 2、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 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 子?劝学》 9、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 传》 10、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晁错论》 1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1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15、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陆游 16、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17、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昨日歌》 1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颜真卿19、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今日歌》文嘉 20、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劝学》孟郊 2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劝学》朱熹 2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钱泳 2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其一)陆游 2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25、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勤学汪洙 26、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书院刘过 2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 28、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29、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3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3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32、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33、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3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6、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 37、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38、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3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劝学》

《劝学》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设喻论证的方法和对举的行文方式。 (二)了解荀况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作者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分析: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1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2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

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3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楔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二)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分析: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

(完整版)《劝学》练习题(含答案)

二十三劝学 复习指导: 1.荀子,名____,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是先秦_____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2.《劝学》是一篇______散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劝”的意思是________。课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ào) 须臾.(yú)驽.(nú)马 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 D.跂.(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 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在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 (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 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因果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⑥蟹六跪而二螯()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劝学》教案

劝学荀子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谈《劝学》的比喻论证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妙喻连连魅力无穷 ——谈《劝学》的比喻论证 作为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劝学》一文最为显著的特色,就是全文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层出不穷,辞采斐然,使所讲述的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 一、常物入喻,浅显贴切,形象生动。 本文设喻,几乎都是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浅显贴切,形象生动。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水寒冷而成冰,车轮的制造以及刀剑的磨砺等事例为喻加以论述,浅显易懂,说理明白,谁还愿意停止学习呢?结论自然是“学不可以已”。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当然令人心悦诚服。二、连续设喻,一泻千里,启迪思考。 本文在运用比喻时,还注意了比喻和排比的结合,形成连续设喻(修辞上叫博喻),使表达的内容如江河奔流,一泻千里,促人思考;在形式上,又显得优美和谐,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如第2段作者连用了五个比喻,先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而君子之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有特异之处,只是因为他们善于学习而已。博喻的运用,使得论述汪洋恣肆,气势磅礴。 三、对比设喻,态度鲜明,说理透辟。 本文在运用比喻时,还注意了和对比的结合。如第三段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两相对比,振聋发聩。作者又通过“骐骥”与“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并非学习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成功的关键。就如同“雕刻一下就停止,即使是腐朽的木料也不能折断;坚持雕刻不间断,即使是金属与石块也能雕刻成功”。最后作者借助蚯蚓和螃蟹的对照,阐明专心致志的重要意义。“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也没有强健的筋骨,但能向上去吃地面上的尘土,向下去喝地底下的泉水,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虽然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但除了蛇和黄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的原因,是它用心浮躁”。反差如此强烈,对比如此鲜明,论述怎能不透辟有力? 四、喻理结合,形式灵活,耐人寻味。 本文的设喻还注意了与说理的结合,并且形式十分灵活自然。有的是将道理寓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锲而不舍”已成为生命力强健的成语;有的在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水到渠成;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开头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从而增强了说理的分量,耐人寻味。 议论文中如有好的比喻不仅能让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还能给人留下绵长的回味。《劝学》的比喻论证是如此多姿多彩,是如此的魅力独具,自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取法。 1 / 1

劝学练习题

劝学练习题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南乐职专15级(下)语文周练 (一) 1.字音 靛.青()蓼.蓝()中.绳()槁暴 ..()参省 ..( ) 跬.步 ( ) 骐骥.()埃.土()螯.()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1)学不可以已.(2)木直中.绳 (3)虽有槁暴 ..(4)金就砺.则利 (5)而闻者彰.(6)假.舆马者 (7)善假于物.也(8)用心躁.也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释义:。 通,释义:。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释义:。 (3)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4.古今异义词辨析 (1)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古义: 今义: 古义: 今义: (2)声非加疾.也古义: 今义:(3)假.舆马者古义: 今义:(4)蟹六跪.而二螯古义: 今义:(5)用.心.一也古义: 今义:(6)金.就砺则利古义: 今义:(7)蚓无爪牙 ..之利古义: 今义: (8)劝.学古义: 今义:(9)而绝.江河古义: 今义: (10)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古义: 今义: (11)无可寄托 ..者古义: 今义:(12)而青.于蓝古义: 今义:5.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木直中绳,輮以为 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 (3)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 (4)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 (5)登高而 招: (6)用心一也: (7)积善成德:

6.文言句式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托者,用心躁也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无以至千里 (9)善假于物也 (10)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7.翻译重点句子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一)语基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 舟楫 .(jì) 舆. 马(yú) B .蛟.龙(jiāo ) 跬.步(kuǐ) 骐骥 .(jì) 爪. 牙(zhǎo ) C .镂.金(lóu ) 弩.马(nǔ) 生.非 异(xìng ) 洞穴. (xué) D .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 参省. 乎己(xǐng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君子生非异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 项是() A .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 规(合乎) 砺. (磨刀石) B .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 学(勉励,鼓励) C .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 .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 焉(起)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10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 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