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清查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情况调查报告xx[1]

土地清查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情况调查报告xx[1]

土地清查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情况调查报告xx[1]
土地清查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情况调查报告xx[1]

xxxxxxx

土地整治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情况

调查报告

一、项目区概况

xxxxxxx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xxxxxxx南部的xxxxxxx,项目区地跨东经112°56'32"~112°58'53",北纬28°52'38"~28°54'36"。涉及xxxxxxx同洲村、双江村(由原汨江村、小江村合并)、大江村、新莲村、万兴村、龙须村等六个村,人口4800人,土地总面积744.59公顷(已扣除项目区内居民点用地和河流水域及墓葬用地)。项目区东抵汨罗市楚塘乡牛栏湖村及屈原村;南抵xxxxxxx龙须村、万兴村;西抵xxxxxxx灰滩河;北抵凤凰乡香游湖村、汨江村及灰滩河。项目区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年日照时数1739小时,年平均气温16.7度,全年无霜期265天,年降水量1247.6毫米。项目区属河流冲积平原,地面高程25.00 m 左右,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项目区内成土母质磊石山为砂岩变质岩,东南高地及部分平原为第四季红色粘土,中部及西北部为河湖冲积物,质地疏松而较肥沃,耕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力较强,宜于水稻、蔬菜、甘蔗种植。

二、土地利用现状

1.土地利用结构

项目区建设规模为744.59公顷,其中农用地742.7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9.76%(水田580.58公顷,占77.97%;旱地69.00公顷,占9.27%;菜地2.09公顷,占0.28%;疏林地9.41公顷,占1.27%;农村道路用地20.56公顷,占2.76%;坑塘水面19.59公顷,占2.63%;农田水利用地19.34公顷,占2.60%;田坎22.22公顷,占2.98%);未利用土地1.8公顷,占0.24%(荒草地1.8公顷,占0.24%)。具体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见表2。

项目区内同洲村面积 221.14公顷,占总面积的29.70 %,其中水田179.60公顷,旱地17.29公顷,菜地0.90公顷,疏林地5.05公顷,农村道路用地6.69公顷,坑塘水面1.88公顷,农田水利用地1.77公顷,田坎6.82公顷,荒草地1.14公顷;大江村面积 148.35公顷,占总面积的19.93 %,其中水田99.63公顷,旱地21.27公顷,菜地0.46公顷,农村道路用地3.53公顷,坑塘水面11.91公顷,农田水利用地6.94公顷,田坎4.15公顷,荒草地0.46公顷;双江村面积 237.21公顷,是项目区内面积最大的一个村,占总面积的31.86 %,其中水田185.88公顷,旱地19.49公顷,菜地0.07公顷,疏林地4.36公顷,农村道路用地6.82公顷,坑塘水面4.61公顷,农田水利用地8.71公顷,田坎7.07公顷,荒草地0.20公顷;新联村面积 129.29 公顷,占总面积的17.37 %,其中水田107.46公顷,旱地10.96公顷,菜地0.65公顷,农村道路用地3.83公

顷,坑塘水面1.18公顷,农田水利用地1.24公顷,田坎3.97公顷;万兴村面积 8.60 公顷,占总面积的 1.16%,其中水田8.01公顷,农村道路用地0.29公顷,农田水利用地0.09公顷,田坎0.21公顷。龙须村面积0.14公顷,占总面积的0.02%,是项目区内面积最小的一个村,合在大江村内计算。其中水田0.05公顷,农田水利用地0.09公顷。

2.作物种植结构

xxxxxxx生物资源种类颇多,经过长期的自然演替和人工培育,形成了许多优良品种。粮食作物品种资源有水稻、玉米、麦类、豆类、高梁和荞麦等;经济作物品种资源有茶叶、棉花、辣椒、甘蔗、莲藕、油菜等;项目区树种种类较少,主要为杨柳、水杉等。良好的气候及土壤条件,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最适宜的生存空间。项目区内的作物种植结构相对比较单一,水田全部栽种水稻,占总面积的71.15%;旱地以甘蔗种植为主,种植面积 34 .32公顷,占总面积的4.61%;其次为玉米,种植面积 27.4 5公顷,占总面积的3.69%;蔬菜种植面积 2.09 公顷,占总面积的0.28%;其余零星种植一些豆类、红薯、高粱等。

3.田块特征

由于项目区属于平原地带,因此田块的分布比较集中,而且比较规整。项目区内的田块基本上是以村为单位集中连块分布,村与村之间的界限大部分是以路和沟渠为分界线,界址十分清楚。田块根据地面高差不同成行分布,形成格网状布局,

有利于土地的整理。

三、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水利设施状况

在项目区北面有平江河流经,灰滩河从东、南、西三面环绕项目区,灰滩河蓄水面积0.46k㎡,调蓄量37万m3,平江河蓄水面积1.69k㎡,调蓄量254万m3,项目区内设有排灌机埠5处6台。其中大江村水源主要依靠平江河上游,全长1000米,宽80米,水深6米,有效蓄水量为24万立方米;新莲村水源是灰滩河,跨村长度1900米,宽50米,水深2米,有效蓄水量8万立方米;双江村水源有五号排渠和平江河,水源充足,但五号排渠和平江河淤塞严重,要求疏通。同洲村水源有平江河和七五排渠积水,水源可满足灌溉要求。项目区内同洲村有机埠两台,大江村、新联村、双江村、万兴村各一台。因长年未治理,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排渠、水沟、坑塘淤塞严重,灌排水不畅。加之缺乏规划,各村各自为政,项目区未形成统一的排灌渠系,排渍抗旱费用居高不下。又因耕地不平整,自然灾害较为严重,一次降雨量(十天内)超过80mm,就有80%的水田被水渍,一般要6-7天才能排出,低的地方要10天左右才能排出。如果在早稻播种期或收早插晚时连续7天晴天,则有30%的田灌不上水,需通过土地整理,完善灌排渠系。

2.交通状况

项目区距省会长沙市区90.0km。在区内有1条长2518m,

路面宽度6.50~7.00m,路基宽13.00m,现为混凝土路面的公路与省道相通,对外交通较便利。但除这一条混凝土路面外,项目区内其他均为土路,田间道路布局零散,生产路非常稀少,而且很不规整。加之项目区内交通基础设施不配套,导致村庄点间的交通联系及田间管理非常不便。尤其是不能满足现代农业机械生产的需要,急需通过土地整理加以改善。

3.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在一般年景无风害,除道路两旁种有树木外,未设置农田防护林体系。

4.电力设施状况

目前,农村电网改造已基本完成,能满足目前项目区居民的生活用电及部分生产性用电的需要。

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项目区没有开采价值的地矿资源,附近也无工矿企业,因此没有比较集中的污染源,主要的污染源是当地居民点的生活污水。雨水和生活污水均通过现有的排水沟直接排至灰滩河,现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四、项目区土地利用特征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为农用地及未利用地。其中,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7.52%,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其次是农田水利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60%;未利用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0.24%。这样的土地利用结构,充分反映出项目区的滨湖平

原特征,也体现出项目区通过整理新增耕地的来源主要是未利用地和废弃的坑塘水面及疏林地。项目区土地具有地势平缓、土壤的结构性和耕性好、水资源丰富、地块成片,区内疏林地、滩涂、荒草地等地类零星分布、沟渠路分布杂乱等特点,在湘北洞庭湖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该地条件有利于土地整理,而且土地整理效果好。

项目区在土地利用上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率为99.76%,耕地利用率为87.52%,远高于全区的平均水平43.9%,但农业生产条件差。

2.水源条件好,但灌排水系分布零乱,功能分工不明确,等级低,质量差,因排水不畅,项目区内渍涝灾害严重。

3.对外交通联系方便,但区内交通基础设施缺乏,村庄点间的交通联系及田间管理不便,不利于农业生产及田间管理。

4.由于项目区属平原地貌,区内地势较低的低洼滩涂地,时受洪水威胁,部分土地有次生潜育化的危险。

5.项目区集体经济实力薄弱,财力严重不足,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土地开发整理建设。

表2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

五、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

1.土地所有权现状

项目区土地所有权全部属国有土地所有权,项目区土地所有权主体是国家。区内各村的路、沟、渠,水利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以及未利用地等属国有,由村委会统一管理,共同使用。

2.土地使有权现状

项目区的土地使用权属国有土地使用权,村委会是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主体。

项目区内,包括六个村级单位,分别是大江村、双江村(由

原汨江村、小江村合并)、同洲村、新莲村、万兴村、龙须村。其中同洲村面积 221.14公顷,占总面积的29.70 %,在调查中绘制界址点133 1个;大江村面积 148.35公顷,占总面积的19.93 %,共绘制界址点 657 个;双江村面积 237.27 公顷,是项目区内面积最大的一个村,占总面积的31.86 %,共绘制界址点1347 个;新联村面积 129.26 公顷,占总面积的17.37 %,共绘制界址点1188 个;万兴村面积 8.60 公顷,占总面积的 1.16%,共绘制界址点 63 个;龙须村面积及界址点合并在大江村内。村与村权属界线明显、清楚,都是以规范的田间机耕道路划界,无飞地、插花地。

权属定界来源于1989年的土地详查资料,当时通过实地调查定界,已在万分之一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五千分之一的土地权属界线图上分别标明了队与队(当时是生产队)之间的权属界线及界址点,各相临生产队之间都签订了权属界线协议书,在土地权属界线图上签字并加盖了公章共同认可,具有法律效力。2003年由省政府批准,撤场建区,设立两镇三乡,由原来的117个队合并为现在的72个村,合村也都是以原来各队的权属界线作为依据。因此,项目区内的土地使用权主体非常明确、清晰。各村之间也从没有因权属主体的问题发生过纠纷。项目区的规划设计方案也没有对村与村之间的土地使用权界线进行破坏、改变,整理之后各村在权属之间也会无争议。

3.土地经营权现状

项目区内六个村的农民享有承包土地经营权。宅基地经过土地登记发证后农民才是国有土地使用者。

目前项目区的土地采取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经营方式,由国有土地使用权主体村委会发包给各农户经营,各承包经营户与村委会签订了承包经营合同书。建区后区管委采取了两田制(口粮田、经营田)的分配方案。项目区口粮田为每人一亩的标准,经营田没有具体的标准,一般是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来定。有的农户经营几十上百亩,有的只经营了口粮田。各承包经营户与村委会都签订了承包经营合同书。口粮田的承包经营合同书30年不变,经营田的承包经营合同书没有固定,一到五年不等。

六、土地权属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不明确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了土地,田地慢慢向种田大户和少数人手中集中。脱离了土地的农民与他们曾经承包的土地的关系很模糊,有的确实是真正脱离了,而有的并没有真正脱离。那些暂时脱离土地的农民将土地转包了出去,但大多数只是口头上的约定,没有签订协议,也不收取租金,等到他回来后就收回土地的承包权。这种交易基本上都是私下里进行的,很少通过村委会,这样导致村委会对土地经营权的主体不好确定,同时又使各承包户之间容易发生纠纷。

2.土地的发证没有到位户

按照中央的规定,对农民承包经营的土地都要确权登记发证。但由于xxxxxxx实行的是“两田制”,各承包户的口粮田和经营田只是在登记簿上进行了区分,但实际并没有确定承包户的哪块田是口粮田、哪块田是经营田。各承包户也没有这个意识要确定自己的承包田类型。因此,各承包户虽然与村委会签订了土地经营承包合同,但土地经营承包权证都没有发放到户,全部留在村委会。

(二)土地质量评价报告

xxxxxxx土地整理项目

土地质量评价报告

一、项目区概况(略)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岳阳市xxxxxxx位于湖南省北部洞庭湖东岔,东南与汨罗、湘阴两市县相邻,东邻汨罗江,西畔湘江尾,西北面邻洞庭湖,属洞庭湖河流冲积平原地区。东西宽11.25千米,南北长16.75千米,处于东经112°55'~113°4'、北纬28°47'30"~29°00'08"。本土地整理项目区处于东经112°56'32"~112°58'53",北纬28°52'38"~28°54'36"。项目区位于xxxxxxx 南部的xxxxxxx,建设面积744.59公顷(已扣除项目区内居民点用地和河流水域及墓葬用地),涉及xxxxxxx的同洲村、双江村、大江村、新莲村、万兴村、龙须村等六个行政村、人口4800人。项目区东抵汨罗市楚塘乡牛栏湖村及屈原村;南抵xxxxxxx 龙须村、万兴村;西抵xxxxxxx灰滩河;北抵凤凰乡香游湖村、

汨江村及灰滩河。项目区内有(禾沉路)水泥路面与省道相连,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2.地形地貌

项目区属丘陵地带内的河流冲积平原,地面高程25.00 m 左右。项目区内地势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区内地面海拔高程小,相对高差在2米以内,地形平坦,适宜进行土地整理。

3.水文、地质

项目区水资源十分丰富,灰滩河三面环绕项目区,平江内河在项目区的边缘穿过,平江河有效蓄水量24万立方米,灰滩河有效蓄水量8万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为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另外区内降雨丰富,年平均降雨量1247.6mm,由于受季风与周期性气候规律的影响降雨量和径流量的年际、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最大降雨量为1965.5mm,最小降雨量为918.8mm,当日降雨量最大100mm,三日降雨量最大200mm。且主要集中在三至六月。同时,该地区地下水也较丰富,地下水质良好,成为项目区内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

项目区地形平坦,平均高程在25.00m左右。区内成土母质绝大部分为河湖冲积物,少部分成土母质为砂岩变质岩和第四纪红土,质地疏松而较肥沃,耕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力较强,宜于水稻和蔬菜、甘蔗种植。

但到洪水期(4~8月),江边低洼地农作物被淹没;干旱期(7~10月),由于水利设施不健全、不配套和现有水利设施缺

乏保养,以及砂壤土稻田耗水量较大,灌量不足,而影响作物生长。通过土地整理,造成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较小。

从土壤地质条件来看,适宜进行土地整理。尤其希望通过土地整理,建立完善的灌排体系,改善项目区土壤条件。

4.气候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降雨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生长季节长;并具有春温多变,春末夏初多雨,伏秋多旱,秋寒明显,冬少严寒的特点。

历年平均气温为16.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37.9℃(1978年8月6日):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12℃(1969年1月31日);≥10℃的积温5300.4℃;多年平均降雨量1247.6mm(其中3~5月占年雨量的41%,3~8月占年雨量的71.6%);最大年降雨量1965.5mm(1969年),最小年降雨量918.8mm(1968年),平均降水日数142d;日照时数为1739.6h,太阳辐射年平均总量为108.54千卡/cm2;年平均风速3.3m/s,无霜期265d,适合农作物特别是水稻、蔬菜及甘蔗的生长。

5.植被

项目区内耕地面积651.67公顷,主要植被为水稻、甘蔗、蔬菜、玉米、棉花;未利用地和田坎24.02公顷,主要植被为杂草。

6.土壤

项目区土种类型较简单由潮沙泥、青隔潮沙泥、潮沙泥土、潮沙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是2.41-3.54,酸碱度一般5-6,最大的6.5,最小的4.1,土壤酸性以5-5.5的面积最大。最适合种植稻谷、甘蔗、棉麻次之。冬季适合种植油菜、蚕豆,并且生长情况较好。

7.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三寒”,即春寒、五月寒、秋季寒露风。3~4月影响早稻的寒潮降温,5月影响早稻分蘖和幼穗分化的5月寒,9月出现的影响晚稻正常扬花抽穗的“寒露风”。二是暴雨和洪涝;日降雨量大于50mm 为暴雨,大于100mm为大暴雨,大暴雨3~5年出现一次,主要集中在4~9月。三是夏秋高温和干旱,其中以9月和7也发生的机率最大。四是大风,平均大风瞬时风速大于等于17米/秒,大风以4月发生最多,其次是3月,其中寒潮大风多于雷雨大风。

(二)自然资源条件

1.光热资源

历年平均气温为16.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37.9℃(1978年8月6日):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12℃(1969年1月31日);≥10℃的积温5300.4℃;日照时数为1739.6h,太阳辐射年平均总量为108.54千卡/cm2;年平均风速3.3m/s,无霜期265d,适合

农作物特别是水稻、甘蔗及蔬菜的生长。

2.水资源

项目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灰滩河三面环绕项目区,平江河流经项目区,灰摊河蓄水面积0.46k㎡,调蓄量37万m3,平江河蓄水面积1.69k㎡,调蓄量254万m3,项目区内设有排灌机埠5处,6台。其中大江村水源主要依靠平江河上游,全长1000米,宽80米,水深6米,有效蓄水量为24万立方米;新莲村水源是灰滩河,跨村长度1900米,宽50米,水深2米,有效蓄水量8万立方米;双江村水源有五号排渠和平江河,水源充足,但五号排渠和平江河淤塞严重,要求疏通。同洲村水源有平江河和七五排渠积水,水源可满足灌溉要求。项目区附近的灰滩河,流经项目区的平江河为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时,该地区地下水也较丰富,地下水质良好,成为项目区内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

3.生物资源

xxxxxxx生物资源种类颇多,经过长期的自然演替和人工培育,形成了许多优良品种。粮食作物品种资源有:水稻、玉米、麦类、豆类、高梁和荞麦等;经济作物品种资源有茶叶、棉花、辣椒、甘蔗、莲藕、油菜等;项目区树种主要为杨柳、水杉等,树种种类较少。良好的气候及土壤条件,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最适宜的生存空间。

(三)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总规模为767.60公顷(未扣除项目区内居民点用地和河流水域及墓葬用地等),项目区建设规模为744.59公顷(已扣除项目区内居民点用地和河流水域及墓葬用地等),涉及人口4800多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500元,人均纯收入1812.5元。长期以来,农民以土为本,靠种植水稻、甘蔗、玉米、高梁等粮食作物为生。其中部分农民利用承包土地建立起了小规模蔬菜、水果基地,收入颇丰。项目区农民正在寻求通过增加土地投资,实行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农民这种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及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的经营理念,为项目区土地整理后的土地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和经营保障。同时也表现出项目区农民希望对其土地进行整理的强烈愿望。此外项目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也为对其进行整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项目区还有连接省道的乡村水泥路面公路,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四)土地利用现状(略)

(五)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灰滩河三面环绕项目区,在项目区北面有平江河流经。灰滩河有效蓄水量24万立方米,平江河有效蓄水量8万立方米,项目区内有抽水泵站5处6台,其中一台也用于排涝。目前项目区内主要灌溉水源是灰滩河和平江河五号排渠和七号排渠,以抽水灌溉为主。项目区内因长年未治理,水土流失严重,河

道、排渠、水沟、坑塘淤塞严重,灌排水不畅。由于缺乏规划,项目区未形成统一的排灌渠系。又因耕地不平整,自然灾害较为严重,一次降雨量(十天内)超过80mm,就有80%的水田被水渍,一般要6-7天才能排出,低的地方要10天左右才能排出。如果在早稻播种期或收早插晚时连续7天晴天,则有30%的田灌不上水,同时排渍抗旱费用居高不下。区内水资源特别丰富,但排灌渠系不配套,需通过土地整理,完善灌排渠系。

2.交通状况

项目区距省会长沙市区90.0km。在项目区内交通道路仅有1条,长2518m,路面宽度6.50~7.00m,路基宽13.00m,现为混凝土路面。因此,该项目区对外交通十分便利。除1条混凝土路面外,其他均为土路,而且不规整。由于项目区内交通基础设施不配套,导致村庄点间的交通联系及田间管理不便。急需通过土地整理加以配套。

3.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在一般年景无风害,未设置农田防护林体系。因此应对其进行配套建设。

4.电力设施状况

项目区农村电网改造目前已基本完成,能满足目前项目区居民的生活用电及部分生产性用电的需要。电力供应有保障。

5.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项目区根本没有有开采价值的地矿资源,附近也无工矿企

业,因此没有比较集中的污染源,而唯一的污染源是当地居民点的生活污水。雨水和生活污水均通过现有的排水沟直接排至灰滩河,现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二、土地质量评价工作程序及方法

(一)确定土地质量评价方法

土地质量评价的技术方法有因素法、修正法和样地法三种。因素法是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修正法是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定级成果进行修正评定出农用地级别的方法。样地法是以选定的标准样地为参照,建立特征属性计分规则,通过比较计算评价单元特征属性分值,评定土地级别的方法。由于屈原区既没搞农用地分等定级也没有建立标准样地体系,无法采用修正法和样地法进行土地质量评价,故本次土地质量评价选用因素法。

(二)土地质量评价工作程序

xxxxxxxxxxxxxx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与程序见图2。

图2 土地质量评价的内容与程序(三)确定评价单元

按照单元内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间有较大差异的原则,在1:2000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叠加土壤图,形成的封闭图斑即为有一定地形特征、土壤性质和耕地类型的评价单元。对图斑小于最小上图面积则应进行归并,形成评价指数测算的基本空间单位,本次评价共计有62个评价单元。

(四)确定评价因素

1.评价因素选择原则

(1)主导因素原则。评价因素选择,首先要选对某种土地利用方式起主导限制作用的因素。即选取本地区对土地级别影响较大的主导因素,突出主导因素,数量不宜过多。

(2)差异性原则。评价因素对不同区位的影响应有较大的差异,因素因子指标值有较大的变化范围。

(3)相对稳定性原则。所选取的因素要有相对稳定性,尽量避免选取易变因素。

(4)可行性原则。土地质量评价工作的深度应与当地所拥

用的资料的技术水平相协调,应根据当地条件,尽量从现有资料(如土壤普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农业区划等)中选取评价因素,如需要,也可作必要的野外补测工作。

2.评价因素

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区位因素三大类,自然因素又分为局部气候差异(温度、积温、降水量、蒸发量、酸雨、灾害气候(风、雹等)、无霜期等),地形(地形部位、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侵蚀程度、其他),土壤条件(土层厚度、障碍层深度、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土壤PH 值、土壤盐碱状况、土壤污染状况、土壤侵蚀状况、土壤养分状况、土壤中砾石含量等)水资源状况(地下水埋深、水源保证率、水源水质、其他)。由于局部气候在项目区几乎没有差异、地形相差不大、耕作便利条件相差无几,本次评价就没有考虑局部气候、地形、耕作便利条件。而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土壤条件,根据评价选择原则,结合xxxxxxxxxxxxxx土地整理项目区影响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情况,通过调查和征询专家意见,将土体剖面构型、表层质地、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障碍层深度、土壤PH值、排涝能力、道路通达度、至屈原区政府距离、土地利用现状等10个因子作为评价因素。

(五)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由于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有土体剖面构型、表层质地、土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2007年度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国土资源局 二○○七年十一月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国土资源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对土地实行跟踪监督治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我局多年来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收到省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后,迅速将部和省厅的精神传达下去,及时明确此次调查工作重点、总体要求和差不多程序及方法。并在深入学习《通知》精神和全面领会调查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盐都市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对我市变更调查工作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局必须做到“月清季累”,年末及时变更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做到数据、图形、实地“三一致”,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方法,全面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和实际耕地变化情况。同时,加大了质量检查力度,确保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做到图、数、实地三者一致。 并先后三次组织各县(市、区)的分管局长、地籍科长和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土地变更调查的资料预备、外业调查、内业

处理、统计汇总、县乡自查、市局检查和成果上报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通过认真实施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市如期保质地完成了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其成果差不多反映了2007年度土地变化情况。现将我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年内变化情况 截至2007年10月31日,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6737972.2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455080.2亩,未利用地面积为5265579.6亩,合计总面积为25458632.0亩,折16972.42 KM2。土地利用结构见表1 表1 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面积 单位:亩

土壤调查报告

珠晖区土壤资源调查 调 查 报 告 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组长:马晔 组员:李梓榆马小林宋旭仇乐王月日期:2016年5月3---5月17日

前言 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更好的学习理论,我们进行了为期9天的土地资源调查实习.这段时间中我们组6个同学在衡阳市珠晖区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土壤样点,并在对此进行探究。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与协调。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流的作用下,会部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有助于了解土壤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 学习野外认识岩石特征、地貌类型、观察和描述土壤的方法及五大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与土壤形成关系,熟悉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外业调绘、土壤图件和调查报告的编写。 据了解,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系数较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应特别注意防止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一些矿山在开采中尚未建立石排场和尾矿库,废石和尾矿随意堆放,致使尾矿中富含难解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加之矿石加工后余下的金属废渣随雨水进入地下水系统,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主体 土壤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母质、植被、时间以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认清这些土壤形成因素对土壤发育和土壤性质作用,才能够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控制土壤形成因素并发挥有力的因素的作用,是土壤的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我们人士土壤本质,促进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通过地质学、土壤学和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综合教学实习,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并对自然景观、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同时锻炼学生们的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农村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9月2日到2015年1月28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主要从农村土地现状及经营规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研究当前影响农村农业经济的因素及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现状,包括主要做法和措施等,提出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的意见和建议。 众所周知,土地是人类进行各种生产生活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产和资源,农村土地尤其耕地是粮食的母亲,它浓缩了千千万万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保障权。依据《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集体所有制形式。按用途可划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农村土地管理就是依照《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使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行为的管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职能。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根据调查,我认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新建住房缺乏规划,管理很不规范。 二、矿洞开采破坏土地、污染环境。 三、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没有建立土地市场机制,土地缺乏流动性,土地的资产价值不能显化,土地利用效率很低。 四、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由此诱发了大量土地违法行为,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如何才能有效的加强农村土

地管理呢? 1.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监督 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县、乡(镇)相关的政府部门把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参照农业部第47号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订;第三是农经部门要恢复、覆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证、仲裁职能。 2.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 一是以“三个有利于”原则,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即只要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农户的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管怎么样的土地流转形式,都可以运用并推广。二是面向市场,努力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坚持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将流转的土地区域办成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办成应用推广新科技的“试验区”,办成财政增长的新型社区。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指导书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验指导书 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2009 年 9 月 10 日

实验一土地需求量预测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必要性和意义; 2.掌握不同的土地需求量预测方法,明确不同方法的实用性; 3.能够借助传统手工方式或计算机计算方式熟练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 预测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了解和协调时期和区域土地利用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内容。土地需求量受一定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质量和区位条件等的影响。耕地需求量预测是土地利用规划预测中最基本的内容。 三、实验过程 1.确定预测目的; 2.检验土地需求量预测案例提供的资料; 3.利用传统手工方式或者计算机软件实施预测过程:分别采用趋势预测法和回归分析法对案例(见附件1)进行预测。其中,手工计算方式严格按照预测方法的原理进行逐步计算;计算机计算可以采用EXCEL数据分析工具或者SPSS软件等; 4.比较传统手工和计算机两种计算方式的优缺点; 5.分析预测误差。 四、注意事项 数据输入时要仔细,分析过程中做到谨慎认真。 五、上交资料 提交实验报告,内容书写要规范。

附件1: 例1. 根据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耕地面积资料(表-1),采用趋势预测法计算出预测方程并绘制趋势线,同时计算出2000年的耕地面积,最后对预测误差进行分析。 表-1 ××县1970-1999年耕地面积

例2.未来耕地面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人口、单产、总产、基建投资等,并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下表提供了某县市1970-1999年30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的资料(表-2),由此采用回归分析法预测2000年的耕地面积,并列出回归分析方程,最后分析预测误差。 表-2 ××县1970-1999年人口、粮食总产量和耕地面积

土地权属争议案件调解处理操作流程及要求

土地权属争议案件调解处理操作流程及要求 国土资源文秘网 (一)收案及审查 1、接收当事人要求依法确定土地所有权或使用的申请书。申请事项不确切的要求重写。 2、要求提供相关依据,登记签收。清单给当事人一份附卷一份。 3、对文化水平低的,随时作问答记录。 4、填写收案呈批表,报主管或分管负责人签批,并确定承办人员。 5、确定是否受理。 不予受理情况:《国土资源部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况。 除以上规定的外一般都应受理。 6、认为不应当受理的,拟定不予受理建议书,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有依法申请复议或起诉权。 7、送达不受理决定书,填写送达回证,当事人签收。 8、不受理决定书送达时限,要求在收到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 (二)受理及告知 1、认为应当受理的,给双方当事人或全权代理人送达受理通知书。 2、在决定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给争议的对方。 3、送达受理通知,申请书副本同时附件要求举证内容

及时限。 举证内容按《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九条、条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及承办人认为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相关手续。 4、有些证据当事人认为无法提供的,告知可以申请处理机关依法调取。 5、告知当事人承办此案组成人员,并争求是否申请回避的意见。 6、受理案件的主管机关负责人决定是否回避,并通知当事人,告知当事人对是否回避决定可以向决定机关申请复议一次。 7、告知双方在争议解决之前,维持争议标的的现状。 (三)调查取证 1、调查处理原则,应当以法律法规和土地管理规章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面对现实。 2、对举证材料要逐件审查,进行质证核实,包括调取的证据、询问记录、证人证言等。被质证人要签名,并注明质证意见。 3、对提供的复印件应与原件核对,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异字样,核对人签名。没有签章和核对的复印件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4、询问笔录要写明询问的时间、地址、问话人、记录人、在场人、被问人及简历,被问人与争议者之间的关系。问话主题要明确,语言要简明准确。需要迂回问话的,最终要归纳出主题,回答人答话繁杂无序的,问话人要及时归纳,重问被问人是还是不是。发现答话有疑问或者有新线索的,

吕梁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一、区域概况 (一)自然环境条件 1、地理位置及土地总面积 吕梁市位于省西部,地处黄河中游,属我国黄土高原东部,与本省的晋中市、市、市及省的地区为邻。其东傍汾水,西濒黄河,北起兴县燕子山,南至石楼县风尾山;市境南北长约220公里,东西宽82~133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22.2′~112°19.45′、北纬36°43.87′~ 36°43.9′,土地总面积为21132.71平方公里(计2113271.38公顷,土地变更调查统计数)。 2、地形地貌 本市地势由东向西、自北向南倾斜。境的吕梁山脉纵贯全境、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并构成本市的地貌主干。其中:东部平川区是吕梁山地向汾河谷地的延伸部分,属晋中盆地边缘,地面平坦,耕作精细,土壤肥沃;西部黄土丘陵区是吕梁山地向黄河峡谷的延伸部分,除少数高大山体(如紫金山、汉高山等)外,整个地表均为深厚黄土覆盖,地面切割支离破碎,梁、峁、丘状地相间,沟壑广布,水土流失严重;土石山区是掼以吕梁背斜为中心的吕梁山地区。 3、本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降水稀少,夏季炎热雨量丰沛,秋季凉爽,冬季寒冷雨雪少。年辐射总量介于130~140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时数达2476~2871小时,年平均气温6.7~10.4℃,无霜期133~178天,年降水464~607毫米(多年平均

506毫米、折合降水量106.7亿立方米),且大部集中在6~8三个月降落。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有干旱、洪涝、冰雹、霜冻和大风。 4、土壤条件 本市土壤面积为18633.6平方公里,包括耕作土壤和自然土壤(面积分别为8184.2平方公里和10449.4平方公里)。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褐土、栗褐土、山地草甸土、潮土、黄绵土等。其中:褐土面积为5378.9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东部平川区和岚县盆地,其耕作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仅1.14%(未开垦的自然土壤则较高,有机质为4.7%);黄绵土面积为7094.1平方公里,广泛分布于吕梁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0.66%;栗褐土面积为3218.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吕梁麓,其土层深厚、疏松多孔,易于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0%。 5、水资源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4.47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8.899亿立方米。本市属黄河流域,吕梁部为汾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岚河、文峪河、磁窑河、双池河和孝河等;吕梁山脊西部为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岚漪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和屈产河等,其中三川河为市境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达4161平方公里;主要水库有文峪河水库、家庄水库、家湾水库、阳坡水库、吴城水库等。 6、矿产资源 吕梁矿产资源丰富。本市域的原煤储藏量在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含煤面积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3%,涉及到河东、宁武、西山、霍

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调查报告 篇一:土壤调查报告-供参考 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与协调。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流的作用下,会部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有助于了解土壤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省级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优良的水质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观光旅游、供应水源和保护环境等价值。为了解保护区内的土壤本底情况及其对湖水水质的潜在影响,同时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提供基础资料,对万绿湖自然保护区的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1土壤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地质发育特征及岩性特征决定着地貌类型的不同,进而引起水热条件的差异,使风化壳性质和土壤发育条件随之发生变化。河源万绿湖自然保护区主要母岩类型有花岗岩、花岗斑岩、安山岩、流纹岩、石英砂岩、粉砂岩、泥质页岩、夹炭质页岩、砾岩和泥灰岩等。保护区内的地貌类型复杂,有中山、低山、台地、丘陵、河流、人工湖和湖中岛屿等多种地貌类型。其中,中山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西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海拔800m以上的山峰有大嶂顶(890m)、轿子顶(915m)、蟾蜍嶂(932m)、桂山(1056m)和南山(954m)等。低山在保护区内分布较广,海拔一般在500-800m,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台地和丘陵主要分布于保护区的东部,海拔500m以下,丘陵地势较平坦。河流地貌即新丰江,分布于保护区的北部。人工湖泊地貌即万绿湖,分布于保护区的南部。人工湖岛屿地貌,分布于万绿湖中。 保护区西北部的中山和低山主要岩性是石英砂岩,质地坚硬,不易风化,因此,这一区域的风化壳和土层相对较薄,中山山地由于海拔相对较高,主要发育形成山地黄壤,而海拔低于800m的低山则主要发育山地红壤。在保护区的南部主要是黑云母花岗岩,比较容易风化,因此风化壳和土层较厚,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较丰富。保护区东部的台地和丘陵分布区主要是红色砂岩,不易风化,风化壳和土层很薄,植被稀疏,有些地方甚至岩石直接裸露,该区域内土壤主要为赤红壤。此外,在保护区居民点附近还有一定面积的水稻土和菜园土分布。

土地利用规划-耕地需求量预测 实验报告

贵州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 4 :耕地需求量预测 学院:农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周焱 时间: 2014 年 06 月 11 日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耕地需求量预测的具体过程。 第二部分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兴义市,根据兴义市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和2020年兴义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第三部分实验步骤 1、搜集兴义市自然经济条件等相关资料; 2、根据人口历史资料和兴义市相关发展规划,对2010年和2020年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3、根据人口预测和相关粮食标准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行预测; 第四部分报告正文 根据表1中1997年——2005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出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0.82%,年平均人口机械增长率为0.38%,以2004年作为参考依据,预测出2010年与2020年的人口规模: P t = P o ×(1+K+P)(t-to)+(c-d) 式中:P t ——规划年人口数 P t0 ——基期年人口数 t-t ——预测年期 K——人口自然增长率 c——规划期内迁入人数 d——规划期内迁出人数 P t2010 = P t2004 ×(1+K+P)(t-to)+(c-d) =73.42×(1+0.82%+0.38%) 6+4.3 =83.17 (万人) P t2020 = P t2004 ×(1+K+P)(t-to) =73.42×(1+0.82%+0.38%) 16+4.3 = 93.16(万人) 根据年平均增长率法计算出年均粮食单产,其中r为2000年——200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的平均值1.03%: a n = a o ×(1+r)n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文书格式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文书格式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5]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深入贯彻《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国土资源部对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6年统一制定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文书格式》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经研究,现将修订后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文书格式》(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印发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文书格式》不再使用。 二00五年五月二十四日

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收件登记单 交件人收件人 申请人地址及邮编 法定代表人电 话 委托代理人电 话 序号申请文件名称页数备注

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申请书 申请人姓名 (名 称) 地址 法定 代表 人 职务 及电话 委托 代理 人 地址 被申请人姓名 (名 称) 地址 法定 代表 人 职务 及电话 请 求 事 项 事 实 及 理 由 (本栏写不下可另附页) 附证据材料份

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授权委托书 _____________(委托人)因与__________________土地权属争议一案,委托_____________(受委托人)代理。委托的代理事项和权限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人:(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附件4: 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受理通知书 (文号)(申请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案,经审查,符合《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规定的受理条件,我局(厅)已受理,特此通知。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章) 年月日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 研究区概况 武汉是湖北省省辖市,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介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l °22’之间。东与黄冈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洪湖市相连,西与仙桃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辖区总面积854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71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60平方公里。现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13个区。总人口838.9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33.21万人。 地形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其中北部小片山地为大别山余脉。海拔19.2~873.7米。江(河)湖水面占总面积的25%。主要河流有长江、汉水、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涨渡湖、汤逊湖、东湖等。呈东西向的两列低矮山系与南北向的长江在市区形成垂直轴线。长江、汉水把市区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形成“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 武汉市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降水相对集中于6~8月,年平均气温16.4℃。 2 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2.1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概况 据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008年武汉市农用地面积为556733.21公顷,占武汉市土地总面积的65.12%,其中耕地面积为338344.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58%;园地面积为13455.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7%;林地面积为87971.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9%;牧草地面积为184.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2%。建设用地面积为148273.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34%,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1712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0%;交通用地面积为15378.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0%;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5774.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5%。未利用地面积为149901.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53%,其中可利用土地(包括草地、滩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为31329.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6%;难利用土地(冰川、永久积雪、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坝等)为1635.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9%。 2.2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分析 武汉市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等13个区,现研究武汉市各个辖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1996到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可以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来表示,即 %1001 ??-= T V V V K a a b 式中:K 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V a 、V b 为基期和报告期末某一土地利用类

关于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完整版)_1

报告编号:YT-FS-7345-30 关于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关于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浙江省临海市小芝镇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 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山区小镇。关于土地流转,浙江 已经试验过一段时间了,针对这次xx届三中全会《决 定》的精神,本人实地下村调查农村土地流转情况。 一、小芝镇农村面临的形势 小芝镇目前有常住人口3.4万,人均耕地面积仅 为0.8亩。小芝镇地处临海市东部山区,四周群山环 绕,是典型的山区小镇。在75省道改造好之前,小芝 镇受地形地貌的限制,与外界交流很不方便。长期受 交通、信息、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我镇目前的情 况是: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落 后,农业经济依赖传统经营模式,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缓慢。

作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我镇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以及农家乐建设作为今后工作重点。 二、目前我镇存在的土地流转形式 乌岩村是小芝镇第一行政大村,以此村为例,根据我的调查,发现目前存在的土地流转方式有: 1、村集体所有的林地,果园,以投标形式划片承包给经营能手。经营能手根据市场信息来运作,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再将项目上报有关部门,争取资金补助。此类情况大多为种植户,承包的林地都为种植水果、苗木及中药材等。我镇作为省十大新兴花卉种植基地,此前的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近6000亩,土地承包合同为23年,如此大面积,长时间的土地流转是我市比较特殊的土地流转方式。 2、农田承包 许多不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将土地承包给种粮大户统一经营,种粮大户根据市场信息,搞特色效益农业。我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不高,一户人家基本是种一年粮食,就够吃两年,加上化肥,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市区外况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1′—112°20北纬39°35′—41°25′。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150%。 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区的首府和政府、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我国北方沿边开放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商业贸易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旅游为主导的综合发展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市场广阔,是内蒙古呼市—包头—伊盟“金三角”经济区和自治区中四部刘内对一外联系交往的重要门户与产业区,具有土地资源深度和广度开发利用优越的外部环境条件。 (一)自然条件 呼和浩特市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地处我国沿边开放和沿黄河经济开发轴带的交汇点上,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大地貌单儿主要分为中北部大青山中低山地及其北麓丘陵地形,中部土默川平原地形,东南部丘陵及黄土丘陵沟壑地形。地貌类型山地占%,平原占%,丘陵占%,其他占%。 呼和浩特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寒冷丁燥,夏季温热短促而降水集中。年平均温度北部2℃—2.5℃,南部丘陵6.5℃一6.7℃;≥10℃积温2000一3000℃;无霜期105 —150天,大部分地区年口照时数在280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56%,

是全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又一高值区。全市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集中于6一8月,占年降水量的63%—66% ;降水很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如按80%保证率算,主要农业区仅250毫米降水。 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21条,中小型水库26座,哈素海是境内最大的湖泊。除黄河外,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浑河、打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抢盘河等。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除丘陵山区外,广大的平原区都理藏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全境水质较好,适宜于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属水资源不足地区。 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呼和浩特市土壤类型较为复杂,共有12个土类。全市主要耕地土壤为潮土、栗钙土和栗褐土,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不经培肥难以满足各种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需求。 呼和浩特市林果、渔业、蔬菜、草场、农作物等生物资源丰富,品种较多,是发展农林牧副渔综合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境内已发现的矿床60余处,矿种30余种,贮量丰富,开发利用价值大。旅游资源有万部华严经塔、大窑文化遗址、昭君墓、乌素图召、五塔寺、大召等文化古迹和乌素图、哈素海、大青山公园等风景旅游区及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等,是发展旅游事业的良好基础。(二)社会经济条件 呼和浩特市辖4个区,5个旗县,82个乡,14个镇,20个街道办事处1966年底全市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5人。全市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市区人口万人,郊区人口29 . 79万人,旗县人口万人。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民生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

编号:FS-DY-48943 农村土地调查报告 几年来,**市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从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出发,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取得了较好成效。截止XX年末,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81574公顷,涉及55700个农户,分别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0.8%和总农户的11.2%。其中流向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的为1907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3%;流向农民专合作组织的1980公顷,占流转总量的2.4%;流向农户的77687公顷,占流转总量的95.3%。在土地流转总量中转包的61574公顷,出租的8143公顷,互换的389公顷,转让的7252公顷,入股的1980公顷,其他形式的2236公顷,分别占流转总量的75.5%、10%、0.5%、8.9%、2.4%、2.7%。流转的土地中自发

流转的75873公顷,占流转土地的93%;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的1461公顷,占流转土地的 1.8%;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4240公顷,占流转土地的5.2%。流转出的土地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占流转总量的80%以上,种植经济作物和蔬菜占流转总量的10%左右。流转期限以中短期为主,5年以下流转面积占88.4%,5~XX年占4.3%,XX年以上占7.3%。由于**市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数粮大户,搞土地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发挥了规模效益。一是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入股流转,使农村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有能力经营的农民集中,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二是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农民增收双赢。农村土地流转后使一些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或打工,或经商,服务于二、三产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三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通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操作程序,加快土地流转进程,采取公司+流转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

土地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可视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对数字地图制图有初步的认识 2、掌握了解符号化、注记标注、格网绘制以及地图整饰的意义 3、掌握MAPGIS工程文件、点、线、面文件创建及保存方法 4、掌握基本的符号化方法、自动标注操作以及相关地图的整饰和数据的操作 通过综合实验,加深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核心技术,掌握GIS 图形输入、编辑、数据库建立、空间分析、地学分析、统计分析、专题图制作、制图输出等基本应用技能,结合环规专业进行开发区建设规划,为GIS 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中应用打下基础。 二、实验准备 阅读PPT严格按照下面的符号特征要求来做: 1 数据符号化显示 A.地图中共有6个区,将这6个区按照ID字段来用分类色彩表示; B.将道路按class字段分类:分为1~4级道路,并采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C.地铁线符号Color:深蓝色,Width:1.0; D.区县界线Color:橘黄色,Width:1.0 ; E.区县政府Color:红色,Size:10,样式:Star3; F.市政府符号在区县政府基础上改为大小18 2注记标记 A.对地图中6个区的Name字段使用自动标注,标注统一使用Country2 样式,大小:16; B.手动标注黄浦江(双线河),使用宋体、斜体、16号字,字体方向为纵 向,使用曲线注记; C.地铁线使用自动标注,采用Country3样式; D.道路中,对道路的Class字段为GL03的道路进行标注,字体:宋体, 大小:10; E.区县政府使用自动标注,字体:宋体,大小:10; F.市政府使用自动标注,字体:楷体,大小:14

3绘制格网 采用索引参考格网,使用默认设置。 4 添加图幅整饰要素 A.添加图例,包括所有字段; B.添加指北针,选择ESRI North 3样式; C.添加比例尺,选择Alternating Scale Bar 1样式 三、实验内容与主要过程 制作上海市行政区划图 (一)数据符号化 首先我们打开ArcMap,点击Add Data添加各数据,选取数据层所在位置,添加各图层。 在区县界面图层上右键打开Properties对话框,在Value Field中选择字段Name,单击Add All Values按钮,将6个区的名称都添加进来,并选择合适的配色,单击确定按钮完成符号化设置

关于规范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的通知

关于规范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的通知 2006-5-9 各国土资源管理所: 为了依法、公正、及时做好我县的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工作,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贯彻《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规范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工作,依据国土资厅发[2005]57号文件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申请范围及要求 (一)申请的范围 1、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由乡镇人民政府受理和处理,并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 2、单位与单位之间和发生在办事处范围内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由县国土资源局受理。 (二)申请的条件及要求 受理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1、申请人与争议的土地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请求处理对象,具体的处理请求和事实依据。 2、当事人申请时应提交有关证据材料和《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申请书》(见附件10),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案件承办人员按规定要求填写《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收件登记单》(见附件9),备注栏内说明是原件还是复印件。 3、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理申请,委托代理人申请的,应当提交双方身份证明和《土地权属争议案件授权委托书》(见附件4),授权委托书应当写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二、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受理 1、申请人提出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提出是否受理意见,认为应当受理的,受理单位将《土地权属争议

案件受理通知书》(见附件6)送达给申请人,并在决定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和《答辩通知书》(见附件1)送达给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在接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30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材料,被申请人没有答辩的不影响案件的处理。 2、认为不应当受理的,应当及时拟定《土地权属争议案件不予受理建议书》(见附件5),报人民政作出《土地权属争议案件不予受理决定书》(见附件2),当事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三、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查 1、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受理后,各国土所作为具体承办单位,并指定承办人具体承办,负责具体调查工作,有利害关系的,应当申请回避; 2、调查人员应邀请有关部门人员及双方当事人到现场,对所争议的土地进行实地勘丈,绘制勘丈平面图,并由在场人签字。 3、做询问笔录时,第一要说明询问人的身份,说明调查人员是来办理什么案件的;第二要求被询问人说明自己的身份,任职经历,便于将来其询问笔录作为证据使用时具有说服力;第三询问的内容,要切入调查的正题,在工作中有必要拟定询问提纲,以免询问时遗漏,询问时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并尽量按照被询问人的表述如实记录;第四询问结束后,必须由两名工作人员在场签字,由被询问人签字确认,对有涂改的内容由被询问人首尾按手印确认,最后被询问人在末页写明“以上笔录看后无误”,对没有阅读能力的被询问人,由询问人现场宣读,并在笔录中注明由询问人宣读,然后由被询问人逐页签名。 四、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解 1、对受理的争议案件,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权属关系的基础上先行调解,达成的应经双方当事人在《土地权属争议案件调解书》(见附件3)签名或盖章,由承办人署名并加盖国土部门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2、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也应由双方签字,承办单位提出调查处理意见,报县国土资源局审核,合格后下达处理决定。

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土地利用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国土资源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活动专题调研第五调研组 按照局党组统一部署,局学习实践活动第五调研组组长魏钦稳副局长带领局利用处、土地市场服务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围绕落实国土资源“保增长、达小康”措施,建立“开源节流机制、市场配置机制”,紧密结合“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规范有序、保障有力、调控有效的机制,加强土地市场监管,努力增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能力”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对全市2007年至2009年一季度土地利用情况调查,实地赴通州听取了通州市国土资源局的情况汇报,与部分国土资源所、开发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并深入镇街厂区等进行现场调研,了解基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破解土地利用保增长和促进节约集约利用的方式方法,为市局探讨和加快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土地利用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近年来,全市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等文件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及时提供用地保障,为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

供了有效支撑。 1、土地储备机制全面建立,宏观调控作用不断显现。 1998年,市土地资产储备投资中心经市政府批准率先成立,之后,各县(市)也相继建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充实了人员,明确了职能,土地储备机制全面建立。(表一) 全市共收储土地6143公顷,供应4299公顷,在储面积1844公顷,银行贷款余额50.45亿元。在储备土地性质上,主要以经营性用地为主,部分县(市)已将工业用地纳入收储范围。土地储备资金运作规范,主要来源于财政拨付的资金、从国有土地收益中安排的专项基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等。土地储备资金均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土地储备,受同级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通过建立“多渠道进水,一个水池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土地收储供应机制,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和调控。土地储备近年来在推进地方城市建设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表二) (单位:公顷、万元)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实验一

实验一土地要素分析 1208140515 土资122班 张舵 一、实验目的 根据研究区域基础数据资料,分析地形、植被、土壤、土地利用方式等土地构成要素的空间演替的规律。 二、实验数据 1.北京市海淀区数字高程模型(DEM) 2.北京市海淀区土壤类型图(土壤.*) 3.北京市海淀区土地利用现状图(简化)(HDDLTB.*) 4.北京市海淀区“凤凰岭-稻香湖”样区条带遥感影像(Sat_DXH31.tif)

三、实验过程 1.将DEM由Raster转化为TIN 打开ArcMap10.2,点击加载实验数据,在Arc Toolbox中选择3D Analyst Tools→Conversion→From Raster→Raster to TIN(图1),输入栅格为DEM图层(图2),将数字高程模型(DEM)由栅格格式(Raster)转化为不规则三角网格式(TIN)(图3)。 图 1 Arc Toolbox工具栏 图 2 Raster to TIN窗口

图 3不规则三角网格式(TIN)的数字高程图 2.选择断面 将遥感影像图层置于所有图层顶端,在研究样区条带内,点击,选择一条东西向、横跨研究样区的断面,并用红线加粗显示(图4) 图4 断面位置示意图 断面在栅格中的具体位置如下图(图5) 图5断面栅格位置图 3.断面地形分析 (1)点击生成断面高程变化图,结合遥感影像进行地形判断。 (2)在Arc 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Contour,

把生成的TIN图作为输入图层,等值线高差为50米,生成等值线图,进行等值线分析。(图6) 图6等值线分析 4.地貌类型分析 在Arc Toolbox中选择Spatial Analyst Tools→Surface→Slope,把生成的TIN图作为输入图层,生成坡度图,与高程变化图、等值线图对照,分析地貌类型及其部位。 5.土壤类型和属性 在土壤类型图的图层属性中选择符号系统,值字段为土类,添加所有值,并将卵石滩值移除后确定(图7) 图7 土类图层属性表

实验报告

五尧乡生态乡镇建设规划 目录 1.总论 1.1任务的由来 (2) 1.2编制的依据 (2) 1.3规划指导思想 (2) 1.4规划原则 (2) 1.5规划年限 (3) 1.6规划目标 (3) 2.五尧乡基本状况 (4) 2.1五尧乡自然地理状况 (4) 2.2五尧乡社会经济状况 (4) 3.城镇规划 (4) 4.生态环境规划 (5) 4.1生态资源状况 (5) 4.2环境质量现状 (6) 4.3生态环境问题 (6) 4.4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7) 5.效益分析 (9) 5.1生态效益 (9) 5.2经济效益 (9) 5.3社会效益 (9) 6.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9) 6.1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10) 6.2组织机构与管理保障体系 (10) 6.3文化教育和社会监督体系 (11) 6.4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体系 (11) 6.5实施手段与技术保障体系 (12) 6.6决策支持信息系统体系 (12)

1.总论 1.1任务的由来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的逐渐扩张,我国进入了一个中国城市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小城镇的发展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1998 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后,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作为战略目标。“建立和谐社会,达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社会更加和谐”这一思想。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解决“三农”问题,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加快发展小城镇则是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积极有序地发展小城镇,不仅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而且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编制的依据 城市规划5个阶段,如果按编制规划的话可以说是:纲要、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分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编制这5个阶段的规划的依据个不一样。当然首先都是以国家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城镇总体规划主要有: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⑶《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 ⑸《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⑹《河北省建制镇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⑺《保定市志》 ⑻《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⑼《保定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⑽《五尧乡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及城建资料》 ⑾《五尧乡各类专业部门提供的规划基础资料》 1.3规划指导思想 本规划以生态化、集约化、市场化为理念,坚持突出五尧乡特色的原则,城乡经济和空间布局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土地使用集约化原则,规划弹性灵活的原则和建设精品化的原则。充分发挥城镇规划对城镇发展建设的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指导作用。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努力解决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加强城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1.4规划原则 ⑴区域协同发展的原则 融入区域环境,实现持续发展。五尧乡的发展必须在区域的框架内明确自身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快速发展。从广域范围内分析五尧乡的发展,增强规划的区域观念和整体竞争力,积极融入保定市新一轮发展之中,谋求以大区域为背景的城镇整体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