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113608851.html,

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的思考

作者:祖伟帅

来源:《东方教育》2014年第02期

【摘要】“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不仅是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的疑问,也与一百年前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暗合。“钱学森之问”为“李约瑟难题”注入了新时期的特色,也使其更加具体化,这两者之内都蕴含着科学界的知识分子对于国家科技发展的深深忧思。无论是国外的专家还是国内的学者,都试图通过对“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的思考、分析、研究以寻找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条件与规律,以便更好地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前沿的行列。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科技发展

科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各国也将培养科技人才作为强国的根本。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体现了我国在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中遇到的瓶颈。“钱学森之问”既

是“李约瑟难题”的继续,也是对“李约瑟难题”的某种解答。二者既有精神本质上的一致性,也呈现出具体的差异性。

一.“李约瑟难题”的内涵和外延

李约瑟难题由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提出,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在19世纪30

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科技史时提出了这一问题。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由于难题本身多样化的形式,从而使得难题自身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同时,也外扩而带来了大量的争议和怀疑。但也正是通过不断的讨论和反复的分辨,使得“李约瑟难题”成为了富有生机、不断发展的命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散发出不同的气息,表现出不同的气质。

1.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表达方式

“李约瑟难题”在国内通常被表述成为:“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或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产生?”这实际上只是问题的简化形式。而李约瑟本人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著作之中对这一问题也有不同的描述。虽然形式不同,但基本含义并没有实质的区别。以下是三种比较典型的表述方式:

第一种表述出现在1938年左右,后来李约瑟回忆说:“我们在略微熟悉了以下情况之后,心中又产生了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我想,如果情况真是这样的话,那又怎么可能在十五世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