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对策_张丽丽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对策_张丽丽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对策_张丽丽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对策_张丽丽

农村金融机构是服务农村经济的核心。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这是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提出的针对性目标。因此,构建符合现实发展之需的农村金融机构,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我国农村地区主要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七类农村金融机构。其中,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点服务范围,覆盖了我国所有市、县和主要乡镇,大部分设置在县及县以下地区,成为连接城乡经济的最大金融网络。2006年底,银监会对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作了重大调整,实行“资本”和“机构”放开,在四川、吉林等6省(区)试点允许开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目前,试点范围已扩至全国,已开业91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1.机构网点布局情况。截至2009年末,全国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共计136000多个,平均每万名农民拥有金融机构1.5个,略高于上年;平均每万名农民拥有金融服务人员约15人,比上年增加3人;零金融机构乡镇数进一步减少,2009年末为2100多个,比上年减少400多个;有12000万多户农民获得贷款支持,比上年增加近100万户。

2.机构经营情况。截至2009年,

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2万亿元,达到113万多亿元,比上年增加近2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20%多。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的贷款余额近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万亿元,;县及县以下农村地区的农业贷款余额2万多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万亿元;各类农户贷款余额1万多亿元,比上年增加近0.5万亿元。这表明,农民拥有银行网点在不断的增多,农村存贷款余额也是在不断的增加。

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1.农村金融机构空白点多、覆盖率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后,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逐渐退出农村市场,尤其是199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根据1997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关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改革方案》后,4大银行机构根据该方案的精神对县域以下的分支机构进行了撤并,由此,农村经济受到了农村金融机构收缩的负面影响。在农村地区的机构网点较少,覆盖程度比较低,大部分农村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网点,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甚至存在金融服务空白。最新的统计显示,在农村网点布局方面,我国还存在2800多个“零金融机构乡镇”,其中2600多个在西部地区,占全国总数的80%。此外,有2个县(市)、8900多个乡镇仅有1家金融机构。

2.农村金融竞争不充分。当前政府对银行业的管制较多,通过利

率管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造成了农村金融机构竞争不充分、信用社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的局面,使农民无法享受普惠制金融服务。目前,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机构虽然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邮政银行等,但能向农村提供资金的金融组织却非常有限。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并不面向一般涉农企业和农户贷款;农村邮政储蓄银行只提供一些小额贷款;农业银行虽然有涉农贷款,但主要是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贷款,很少直接向农户贷款。而且,近几年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撤出农村的金融网点之后,农业银行并未进行填补。可见,能够提供信贷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常有限,农村金融市场没有多少竞争。

3.金融服务缺位。首先,农村金融服务组织缺位。随着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大量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被撤并,服务面缩减。据调查,目前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均退出了农村金融市场,农业银行也有60%以上的乡镇撤销了营业网点,维持在农村一线的金融机构仅为农信社和功能不够健全的邮政储蓄银行,甚至有的乡镇没有了金融网点,乡镇农民普遍感到农村金融服务欠缺。其次,支付结算票据化程度低。由于现行结算方式、结算渠道的缺陷与不足,加上受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限制和农民结算习惯的影响,现金

□张丽丽丁莹

23

支付和汇兑等传统结算方式仍是农村支付结算业务的主体。再次,支付结算产品供给不足。对于通讯、水电费用的代收等在县以下机构则均不能办理,难以很好地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个人生活需要。最后,支付结算收费偏高。比如个人汇款需按1%的比例交纳手续费,最低为1元,最高为50元;如在本地开有个人结算账户的1万元以下的电子汇兑每笔收取手续费5.5元,1万元至10万元的每笔收10.5元,加急加收20%,这对于低收入的农民来说难以承受。

4.农村富余资金大量外流。按照目前的金融机构布局,在农村地区吸收资金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和国有商业银行资金的上存大量流向城市,使资金本来就短缺的农村经济发展遇上阻碍。

5.信贷服务与农村经济不相适应。贷款难是一个困扰农村发展的难题,在统筹城乡建设过程中表现更为突出。一方面贷款需要抵押,这对缺乏固定资产的农民来说非常困难;另一方面,贷款有额度和时间限制,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这对传统农业生产足够,而现代农业生产周期一般都需要一年以上,一些附加值高的种植、养殖业及加工业周期更长,有的甚至要三至五年。虽然目前政府监管机构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大力推进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一定程度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但农信社的小额贷款很难满足当前需求,而其他银行对农民的贷款也很少,致使农村金融资源匮乏的问题依然存在。

农业属弱势产业,生产效率较低,农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且周期较长。农业贷款涉及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比一般商业贷款风险要高,为此农业银行实行了一系列贷款政策规定,在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中多存少贷或只存不贷的现象相当

突出,这使得农业贷款很难。

6.缺乏良好的法治和社会信用

环境。尽管我国已颁布实施了《商

业银行法》,但在农村国有商业银行

在经营体制、经营范围、经营特点等

方面与城市里存在着较大差异,加

之县域以下基层法制观念淡薄,行

政干预、逃废信用社债务、依法执行

难等时有发生,所以在很多地方难

以参照实施,得不到有效保障。经

济发展水平落后,金融生态环境建

设相对滞后,信用环境较差,来自地

方政府的行政干预时有发生,社会

征信体系不健全,商业银行对支持

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

三、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对策

1.构建竞争性的农村金融机构

体系。通过对业务、融资渠道和融

资方式、信贷管理制度的创新,建成

综合型农业政策性银行,适应农村

经济的发展。通过税收减免等优惠

政策鼓励、适当放宽商业银行的农

业贷款制度、并借鉴一些国家的经

验和做法、制定专门法律,或通过修

改现行《商业银行法》来引导商业金

融增加农村机构网点设置。

2.积极全面推广村镇银行。村

镇银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植根于农

村,基于一定的地缘关系而成立,具

有其他金融机构无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村镇银行风险识别能力较强,

能在贷款中获得更大的安全营利空

间。其次,村镇银行的经营范围固

定,管理层次少,借贷手续相对简

单。再次,村镇银行可以根据农村

企业和农户的个性化特征设计有针

对性的服务。第四,村镇银行通常

规模都比较小,设立所需资本不高,

即使经营不善,其他资本也可以以

不高的成本接管,还可以根据市场

中的竞争及时调整策略,完善其自

身的各项功能。

3.借鉴国外经验,政府支持农村

金融。由于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不

以赢利为目的,同时又面临着巨大

的经营风险,因此我国可借鉴国外

经验对农业政策性银行给予多种政

策支持。像法国、泰国学习减免税

收。像美国、日本学习政府向银行

注入资金。也可以实行利息补贴、

损失补贴和债务担保。实行有差别

的存款准备制度。

4.加快邮政储蓄银行建设,建立

农村资金回流制度。应充分发挥邮

政储蓄银行的价格优势、比较优势、

网络优势、机构优势,大量开发优质

客户,大力开发中间业务,大力发展

结算业务。通过购买投入农业农村

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或其他农

村金融债券,使资金回流农村,让农

村资金尽可能在农村体系内循环。

5.拓展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

业务范围。首先,按照功能扩大化

方向改革农业发展银行,扩大农业

发展银行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增

强支农服务功能。应将农发行现有

的粮棉油产业化,贷款范围扩大到

农、林、牧、副、渔业范围内的产业化

龙头企业。其次,明确农业银行为

“三农”服务的目标,使农业银行主

要为农村地区提供农业贷款,与农

村信用社一起担负起农村金融建设

的重任,促进农村资金的良性循环。

6.完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

立法保障。印度制订了一系列的法

律来确保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印

度在《印度储备银行法案》、《银行国

有化法案》、《地区农村银行法案》、

《国家农业农村发展银行法案》等有

关法律中,都对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

地区设立机构网点提出了一定要

求。我国也应出台专门的法律为农

村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和保障。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能否健康、稳

定地发展,直接关系到能否更好地

服务“三农”,所以,应尽快建立资本

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

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支持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东学院经

济学院金融系)

(责任编辑:胡弟章)

24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那么,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 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数字货币 除去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阿里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余 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互联网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存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抑制,建议通过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实施土地金融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和改善监管体制等方式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抑制农村金融发展 一、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其重要的前提和内容。 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戈德史密斯得出了很多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结论,但其理论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为依据的。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两个不同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内生增长模型的兴起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家把内生增长与内生金融中介或金融市场并入金融发展模型,建立了诸多复杂模型。Patrick(1966)、Thakor(1996)等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在经济发展初期,良好的金融系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以显现出巨大作用。

既然在经济发展初期和起步阶段,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和支持作用,那么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如何发挥金融的支撑和牵引作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抑制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型抑制主要表现为双重供给不足,即正规金融部门的制度供给不足和资金供给不足。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供给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几经变革,形成了现行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正规金融组织体系,这些金融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农村合作基金会整顿,目前能向农村提供资金的金融组织非常有限。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供给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缺陷明显;二是中国农业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大量消减乡镇分支机构,即使有分支机构,也是只吸收存款而不贷款,导致对农业的服务功能减弱;三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壮大,虽然目前正在进行改革,但是效果还有待观察;四是村镇银行虽然在进行试点,但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量铺开还有待时日。 (2)存在严格的农村金融管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管制现象普遍

农村金融服务调查问卷

农户调查问卷 一、基本情况 1、您的住址定西市县(区)乡(镇)村 2、您家家庭人数人,外出打工人数人 3、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①种植业②畜牧业③养殖业④工资收入⑤个体经营⑥打工⑦其他,请注明 二、农村金融服务情况 (一)存款服务 1、离您家最近的是哪家银行 ①农业银行②信用社③工商银行④其他银行,请注明 2、距离您家最近的银行机构有多远 ①1公里以内②3公里以内③5公里以内④5公里以外 3、您的家庭存款选择哪家机构机构 ①农业银行②信用社③工商银行④其他银行,请注明 (二)贷款服务 1、您有没有从银行贷过款 ①贷过款②没有贷过款 2、您有没有从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贷过款 ①贷过款②没有贷过款 3、您有没有从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贷过款 ①贷过款②没有贷过款

4、您有没有从政府及财政部门获得过支农资金 ①获得过②没有获得过 5、您有没有从亲戚朋友处借过款 ①借过款②没有借过款 6、您有没有从其他私人高息贷过款 ①贷过款②没有贷过款 7、如果您有借款和贷款,数量是多少 ①1万元以内②1万-5万元③5万元-10万元④10万元以上 8、您借款和贷款主要用于: ①用于生产②用于建房③小孩上学④治病⑤其他,请注明 (三)服务需求 1、您认为当前在金融机构办理存贷款业务方不方便 ①很方便②比较方便③不太方便④很不方便 2、如果您认为当前存取款业务不方便,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①服务网点太少②存取款金融机构太远③服务态度不好④存款利息太低⑤没有私人借款方便 3、如果您认为向金融机构贷款困难,主要困难和原因是 ①放款数量太少,不够用②手续太复杂,不方便③贷款利息比较高,受不了④没有抵押的财产,贷不了⑤没有关系,贷不到⑥自身信用问题 4、为了贷款您认为是够应该允许用自己承包经营的土地来抵押 ①应该②不应该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Word版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 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尽管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对国内经济长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三农”问题始终是进一步发展经济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而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预测在我国这个农业发展中国家里,发展农村,特别是以农村金融市场带动农村发展必将成为今后的主要线路之一。因此,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一些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已相当的成熟了。以美国为例,它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制,具有渠道广、性质多样,既分工又合作以及竞争性的独特特点。此外,还设立了多种政府的农贷机构以强化对农村金融的扶持与监管力度。再从日本来看,尽管日本传统农业发展面临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减少等挑战,但其农村金融的发展却给整个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具备了其明显的特点:第一,不以赢利为目的;第二,坚持农民自愿、自主、互助和互利的原则;第三,与国家的财政政策、农业政策密切配合;第四,拥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最后,可以从与我国情况很相似的印度来看,同样是人口众多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农村金融也有了自身的特点:一是政策性金融定位合理,充分发挥兼具财政性融资、商业性金融和部分金融监管的特殊功能;二是重视发挥国有大商业银行在支农服务中的作用;三是农村合作银行发挥其点多面广优势,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力量;四是成立了服务于特定地区、特定人群和特殊领域且功能明确的专业银行;五是实行农村金融的“领头银行”计划。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农村金融的发展都必须结合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并且政府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整个农村金融发展的目的则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所以,未来的定位应该也要始终坚持这一点。 回观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也仍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金融仍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表现为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营业网点覆盖率低下,金融服务的便捷化程度低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服务的能力,呈现出农村金融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二是农村资金非农化倾向仍比较严重。目前,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三是农村金融服务单一,特别是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多数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对农民需求量较大的小额贷款则缺乏创新,造成金融产品单一,盈利能力严重不足,而一些非正规的民间金融由于较符合农民需求,发展较快,但同时潜在风险也较大。此外,对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补偿上,农民的参保意识低下,金融机构也不愿在此业务上投入过多。四是农村金融立法严重滞后,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金融市场本身的高风险要求必要的法律和制度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然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由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对法律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可以看到,我国未来的农村金融发展道路还很崎岖,基于此,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最近,国内首部深度剖析互联网金融的着作《互联网金融》于2013年10月24日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互联网金融领域专家学者、金融投资代表、企业精英以及来自近20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书发布会,在这其间,共同探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 《互联网金融》由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与国培机构董事长刘勇联手合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地剖析互联网金融的书籍,其内容涵盖了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运营模式、风险特征、发展趋势、监管方法以及行业发展政策建议等方面,本书可在国培机构预览购买。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比尔·盖茨十几年前就曾断言,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将是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指出,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将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功能,并且他虽然看似遥远,但很快就会发生。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豪言,将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改变贷款模式,重建整个社会未来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业网上银行功能也非常丰富,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如果是你自己的存单,你可以不需要审批,就可以由网银自动办理质押和贷款手续。网络银行最近几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的奖项。其中最大的成绩就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形成了南北数据中心,完成灾备建设。 另外,网络银行平台上,业务全能化。产品开发能力加强,品种越来越丰富。银行总行打破了以前的科技人员配备方法,直接将科技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人事属于业务部门。但其科技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科技部门有着重要话语权。这种改革使业务系统的维护能力、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的能力迅速上升,提升了银行技术实力,在第一线培养了金融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和易观咨询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由1993年的2005人猛增至亿人,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达亿部,超过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2012年1-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已达%,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为亿,全年交易额高达万亿元,全行业离柜业务率达到%。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相差甚远,但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业务占比会不断提升。 二、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首先,互联网金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银行直接融资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很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银行与客户签约成本、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成本、贷后风险管理成本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

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发展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年来,一些银行积极创新农村特色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在破解农村“新三难”(存款难、取款难、贷款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繁荣农村经济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整体功能依然跟不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其旺盛的服务需求存在着差距。 困难与问题 一、“三农”资金供求渠道狭窄,矛盾突出。 在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中,有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邮政储蓄和村镇银行等机构。近年来,一些扎根农村的金融机构没有很好地服务“三农”,“偏农离农脱农”,把本不丰富的农村资金源源不断地“抽”往城市和其他回报率更高的领域,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如农业银行的存款在缴存准备金和保底支付结算后基本上存,货款只局限于有一定规模和信誉的农业企业,每年净增额度很小。农村邮政储蓄网点吸收的资金全部上存,从农村流向了城市,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的“流水线”。村镇银行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点少、功能弱,加上尚处在发展初期,无论是基础运营系统,还是在政策环境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都面临不少制约。从而影响其吸收存款能力。只有农信社(商业银行、合作银行)一家才是真正和农民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机构。例如,我市农商行现有各项存

款余额3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亿元,存贷款总量连续多年居武穴市各金融机构首位,对“三农”的支持度和贡献度均保持全市同行业第一。但仅仅靠农信社(商业银行、合作银行)是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农民、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因此,农村企业和农民的信贷要求不得不从“地下银行”高息拆借,民间借贷活动频繁,有的人为牟取暴利,对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进行高利贷的发放。 二、金融机构分布不均衡,农村金融服务出现“盲区”。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撤并整合进城,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收缩现象比较突出。如今的城市,银行网点遍布大街小巷。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或许不会想到许多偏远地区的农民想取钱、存款、汇钱,到最近的金融网点要花掉二、三十元的车费和半天时间,“存款难、取款难、贷款难”被称为“新三难”。虽然农村金融机构多,但真正服务“三农”的供给主体少。有资料显示,全国银行业机构网点约17.5万个,平均每万人1.34个,而农村银行网点仅2.7万个,平均每万人0.36个。全国平均每万人金融服务人数城市为43人,而县及县以下仅为11人,行政村平均不到1人。 我市情况也不容乐观,目前,农信社、邮政储蓄所、农业银行在行政村设置分社或储蓄所的更是微乎其微。以前,农信社的分支机构覆盖了广袤的农村,在下面设有分社和储蓄所,村村还设有代办点,那时农民办理业务真方便,因而被农民称为“家门口的银行”。但是随着乡镇合并,农信社出于自身经营成本核算、安全防范等因素的考虑,将下面的分社和代办点都撤完了,只剩下几个孤零零的乡镇服务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 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现状,从农村金融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出发,提出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等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和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未来趋势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来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

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议程纷纷列上了各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优质文档]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兴起,并得以蓬勃发展,对传统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未来的展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风险的凸显,为了保证这种新兴金融模式健康稳步的得以推进,我们必须对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定义与特征有着紧密联系,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首先认识其定义与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强、参与性高、协作性好、中间成本低等一系列特征。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同时,互联网金

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金融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首先,效率高,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平台交易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开展业务,比以商业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传统基金销售模式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提高了投资人的收益率。其次,操作便捷,人人参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便捷流畅,给予客户极佳的交易体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资金交易门槛很低,有效缓解了金融排斥,提高了社会金融福利水平。再次,信息对称,供求匹配。互联网基金模式实现了基金销售的金融脱媒,基金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司将基金产品直接送达到海量 的互联网客户群体面前。同时,互联网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对基金信息对比、甄别、匹配和交易,有效激活市场存量资金,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是两个:一个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家能够绕过营业部去开展银行业务,从而大幅节约成本和费用。利率市场化使得互联网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有很多的优势,它的存款利率高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兴起主要源于庞大金融供需断层。首先,财富积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其次,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根本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b17285416.html,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史雨灵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16期 [摘要] 互联网实质性金融发展业务从2011年发展至今,改变了金融市场格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新时代下,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振兴乡村、精准扶贫,促进农村经济侧改革。但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却一直处于发展初期,进展缓慢,亟待改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普及农村金融教育、构建金融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等保障性措施,以期为农村互联网金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农村;互联网金融;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F724.6;F83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6-15-3 近年来,关于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高峭嫣[1]提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 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在农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张映智[2]提出,互联网科技大力提升了大数据技术,而大数据技术又让互 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农村得到普及,为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目前存在认知度不高、主体有限、交易数据不多、信用生态环境并不完善等问题,要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还需要营造更好的政策与生态信用环境。张启文等[3]提 出,农村金融难题的解决需要采用互联网金融模式,通过电子商务模式在农村大力推广互联网金融。已有文献主要是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义、现状、问题、对策、新型模式构建的研究,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关注不多,故本文主要研究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打造路径,以期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 1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1.1 整体发展态势 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融入金融功能,使其与传统金融模式相异产生新兴的信息金融、普惠金融、平台金融等金融模式[4]。互联网金融从2011年发展至今,改变了金融市场的格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已经不局限于城市,开始涉足农村,并在促进农村金融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有6万多个村级行政区,乡村常住人口为57 000万人,对比城市在互联网金融方面 的发展,农村无疑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就我国农村互联网平台建设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平台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由传统的巨头产业发展起来的平台,如新希望企业;第二类是由电商平台发展而来的平台,如京东金融;第三类是新型互联网系代表,如翼农贷。通过分

当前农村金融的现状及政策分析

" 〔摘要〕我国农村金融基本上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基础,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组织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在该体系中存在着正规金融服务机构缺位、非正规金融服务机构受到抑制、农业保险越来越萎缩、相关政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为此,需要从各个方面深化改革。〔关键词〕农村金融,问题,改革建议“三农”问题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难点,也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优化农村的资源配置,培育和完善农村的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金融基本上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基础,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组织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第一,正式金融。在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中,这样的金融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其主要特点就是除邮政储蓄受到国家邮电局的监管外,其他的金融组织都受到国家金融当局的监管。在正规的金融组织中,除了中国农业银行外,其他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涉及农业的业务很少;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为实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相分离的重大措施而设立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也是所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农村商业银行属于股份制银行,目前只有张家港、常熟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三家,均由原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造而成;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只吸收储蓄,它把储蓄资金转存入中央银行,以转存利率与吸储利率差额作为其收益来源。第二,非正式金融。该体系主要泛指存在于个体、家庭、企业之间,在官方正式的金融体系外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包括民间借贷、民间互助会、地下钱庄、地下投资公司等。其主要的运作形式有合会、私人钱庄、当铺、集资、贸易商放款和商业信用、民间票据机构等。这些金融组织通常建立在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基础上,带有互助合作的性质。它们既没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又没有纳入政府部门监管,所以归入非正式金融。部分以农村扶贫为中心的小额信贷活动也可归入。非正式金融的运作嵌入于社会网络和传统型制度环境中,基于社会网络中的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即信任关系。从知识论角度看,非正式金融比任何正式金融更能发现和利用分散在各地的局部知识,而且许多局部知识不能通过正式金融机构的标准化操作所发现和利用。加上非正式金融都建立在明晰的私人产权和无限责任基础上,所以改革开放以来,非正式金融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正规金融服务机构缺位在农村的正规金融体系中,只有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的业务涉及到农业。其中,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才是一家真正和农业农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但农村信用社由于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历史包袱重、资产质量差、服务手段落后等因素制约,无法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应有作用。目前,农业新增贷款85%以上都来自于农村信用社。仅仅靠农村信用社是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农民、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的。中国农业银行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支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实际上农行的业务基本上与农业农户无直接关系,其贷款的绝大部分都投入了国有农业经营机构(如粮食局和供销社)和乡镇工业企业。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它的业务也不直接涉及农户,而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它的支援农业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只吸收储蓄,而不进行放贷,其结果是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资金的外流。大量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转存人民银行进而从农村流向了城市,直接导致农村资金供给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非正规金融机构受到抑制正是由于正规金融机构收缩农村阵地,农村金融市场中正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四种策略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四种策略 发展经济学理论证明:金融是经济的命脉,资金是经济的血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始终离不开金融的核心作用。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性——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失灵和非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缺失,导致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以及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失衡。新农村需要新金融,创新的根本路径在于打破传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体制密码,重塑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的核心“DNA”,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全面“再造”。 “再造”就是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因此也叫自我更新的机制。 完善机构体系 组织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载体,有效的组织设计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高效的重要机构保障。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其它金融组织的作用,形成定位准确、层次分明、相得益彰的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必须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 腹有诗书气自华

创新农村金融组织的产权制度安排。产权实质上是一套激励和约 束机制。有效率的产权应该是竞争性的,政府应因势利导地逐步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内在需要的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在金融创新的方式上需要从过去政府供给主导型方式逐步过渡到需求诱发型方式,即鼓励农民群众和农村金融组织自发进行制度创新,以求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与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相一致,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重新定位农村金融组织的服务功能。政策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要适应新形势,转换经营机制,扩大业务经营范围,支持农产品专业化、现代化、产业化生产,并延伸到相关农产品的加工与进出口业务;商业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业银行应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重点支持优质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型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突出支持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农村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合作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要在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基础上,积极研究开发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金融服务产品。 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间金融组织。面对农村金融供需的巨大缺口,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应该是弥补缺口的途径之一。因此,组织再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新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重新定位政府角 色与市场力量,形成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组织协同共振的效应。 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在业内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传统金融业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以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代表精神的,以传统金融业的在线化、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化和金融生态圈新型化为主要业态表现的,以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为核心模式的新兴领域。 图1: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超过10万亿元 资料来源:Wind 互联网使用人数大幅增加。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 即时通讯工具成为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主要载体。截至2013年6月底,4.6亿人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新浪微博用户2.8亿;微信用户3亿。庞大的网民群体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人脉”基础和潜在客户。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网络货币市场、在线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新型机构不断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以第三方支付为例,从2006到2012年,交易规模从150亿元增长到超过10.9万亿元(见图1)。2013年6月末,阿里小贷投入贷款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客户超过32万户,户均贷款额度4万元。 二、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而且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根据互联网金融服务形式的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 首先,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是指传统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保险等)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强大的影响力将自己的服务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最典型的代表是互联网银行、在线保险和网上金融超市。其次,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P2P信贷、众筹融资等。最后,互联网金融服务是网络形式的金融平台。这一模式大多是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向金融行业的渗透,包括互联网理财(如阿里余额宝)、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如阿里金融、京东供应链金融等)、虚拟电子货币以及金融信息服务等。这10种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见表1。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掀起热潮,大有冲击传统金融之势。今天乃至将来,互联网金融都将对金融生产、交易等环节产生重要影响。 表1:互联网金融主要商业模式 模式代表企业创新亮点与核心价值 支付平 台 支付宝、拉卡 拉、财付通 源于客户对网络交易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 机构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预受理、信用卡还款、银行卡收单以及其他 支付服务 P2P信人人贷、拍拍金融机构的过度垄断和利率体系僵化,使得资金供需匹配效率较低,P2P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杜丽颖(1985-),女,河北廊坊人,河北经贸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农村金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因此对于农村金融的研究就具有较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农村金融是指农村地区涉及信用与货币关系的活动,而这种活动与农村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金融业是推动我过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将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因此要发挥金融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重构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 标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路径 1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金融体系主体支农乏力 中国现有金融体系组成,按照金融理论普遍的认同观点一般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一般指民间金融形势,或非国家出面建设的金融形势。正规金融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农行自1996年起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其农村信贷规模曾仅占其总规模的6%。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大量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没有开展起来。在商业银行从县域经济逐步退出和政策性银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支农作用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就被推到了支农的前沿阵地,成为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支农信贷90%来自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由于经济规模小、金融产品单一、资金筹集难、不良资产比率高、产权制度不完善、员工素质低等诸多不足与缺陷,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信贷需求。而邮政储蓄的“抽水机”效应,将其从农村吸收的大量资金转移,加上不能够发放商业贷款,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因为农户和乡镇企业所需要的资金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他们不得不选择具有融资速度快、信息费用低、利率具有灵活性的非正规金融机构。 1.2 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矛盾尖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升级,农业的商品化和专业化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的比重下降,蔬菜水果、花卉、畜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比重提高,必然会带动金融需求在质和量上的变化。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的较快发展,对融资的规模、渠道、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有限,支农后劲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系统内资金上存,进一步加剧了资金供需矛盾,使得农村信用社筹资难度加大。虽然农村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自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3年/5月/7日/第007版 理论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龙寒英胡亦非李下蹊张雯惠熊略 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金融发展都呈现出极大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金融网点分布较少、金融服务较落后、“三农”和中小企业获取贷款支持较难等方面,这些对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银监会于2006年12月20日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于是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揭开了帷幕。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具备更低的信息搜集成本、更加灵活的服务机制、低廉的监督管理成本,它们通过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和有效配置农村地区的资源,达到提高农村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水平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地区的金融竞争体系的完善,避免了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的长期垄断局面,弥补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撤出农村地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发展现状 自2007年3月1日,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正式挂牌开业以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和成长起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迅速增加。截至2012年9月底,我国已组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达到859家,其中村镇银行数量为799家。这与2012年5月银监会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有很大的关系,它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并明确在村镇银行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后,主发起行可以与其他股东按照有关原则调整各自的持股比例,使得民间资本涌入村镇银行,成为其组建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民营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村镇银行的比例高达74%。 另外,我国银监会坚持面向“三农”、数量服从质量、重点布局中西部县域的原则,自2007年设立首家村镇银行至2012年9月底,中西部地区的村镇银行为481家,占比高达约60.02%。这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额逐年递增。据统计,2008年12月底,我国已有的107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额为64.6亿元,贷款余额为34.2亿元,其中投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资金占比约为95.85%。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达到369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316亿元,增长高达36倍之多,年均增长率高达149.06%。其中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约为1052亿元,占比为79.94%,相比较于2008年下降了15.91个百分点,并且从2008年至今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的水平。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基本良好。首先,从不良贷款指标来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在2007年为0.01%,2009年达到新高0.22%,2010年回落到0.12%,但2011年的不良贷款率又回到0.2%的高位。但总体来讲,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状况较为良好。其次,从盈利指标来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税后利润从2009年的1.1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6.8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84%。权益报酬率从2009年的2.25%增加到2011年的9.19%,资产收益率则从2009年的0.49%逐年提高到2011年的1.49%。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品种趋向多元化。以村镇银行为例,初期建立的村镇银行业务范围狭

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e in Jiang Su Province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学院:国际商学院 专业:金融学 年级:2010 班级:10704 指导教师:XXX 职称:副教授 2014 年 5 月

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摘要 本文首先对农村金融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其含义、产生背景与原因。然后对农村金融的现状深入剖析,主要是以江苏省农村金融为例从正规与非正规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出农村金融的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和发展农村金融的具体对策,如从法律上明确农村金融的地位,规范农村金融,加强和完善监管制度,强化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化,规范正常农村金融活动政府首先要承认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的自身的综合素质等。文章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全文得出了以下结论:即正规金融体系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但农村金融的存在促使其不断完善自身,而且农村金融的正规合法性应受到相关部门的理解和重视。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对策研究

ABSTRACT Firstly, the country's rural finance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ing the meaning, the background and causes of rural finance. The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finance, mainly taking the rural finance of JiangSu Province for example, from the formal rural finance to informal rural finance two aspects. Specific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finance, specifically from the legal status of private finance, regulate private finance in rural areas,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regulatory system,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private finance, the strengthening of civil scal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governments regulate the normal activities of private finance must first recognize the positive role of priv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rivat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ir own farmers, and so on.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paper and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formal financial system status is irreplaceable, but the exist of rural finance has prompted it constantly improve themselves, the formal legitimacy of rural finance should be understanded and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s well. Key words: rural finance;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researc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