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精品教材评审标准

国家精品教材评审标准

国家精品教材评审标准
国家精品教材评审标准

高职高专教育国家精品教材评审标准

开本选择合理,版芯正,纸质厚薄适中,全书墨色均匀一致,字迹清楚、

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和评审标准

附件2: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和评审标准 一、指导思想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资源和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等特点和网络教育特色的示范性课程。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及网络教育规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适合于成人从业人员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学习支持服务到位,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和共享的作用。试点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切实加大投入和保障,保证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1.科学规划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试点高校要充分认识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不断更新远程教育教学理念,根据我部有关课程建设规范的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的定位、特色和学科优势,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认真组织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提高网络教育整体教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2.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试点高校要支持和鼓励校内外的知名教授担任主讲教师,选派本校本学科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逐步形成一支包括教学、辅导、研究、设计和技术等人员,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精品课程建设团队。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试点高校要准确定位网络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根据成人从业人员业余学习的特点正确处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知识体系的系统性的关系,正确处理理论基础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实践应用知识结合的关系,探索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建立适合于成人从业人员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 4.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试点高校要重视课程设计,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习活动、开发学习资源,根据学科内容选择恰当的媒体形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条件差异提供多种形式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

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 1.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确保学生受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重视以下几个问题:①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②在教学条件方面,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③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

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④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注重课程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审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占20%。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 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本科,2007) 目录 一、评审指标说明 二、评审指标内涵 二○○七年三月

一、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20%。 5.总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上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书目

2013年4月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市级统考课程考试大纲、教材书目(草案) 作者博益网添加日期2012/10/30 11:22:19 31华师大 公共关 系(专) (A050 303) 907 8 商务促 销策划 6 商务促 销策划 甘忠 泽主 编、何 修猛 等编 著 复 旦 大 学 199 9年 7月 第一 版 商 务 促 销 策 划 自 考 大 纲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2000年 版 31华师大 国际贸 易(国际 商务方 向)(专) (A020 109) 69 国际税 收 5 ★国际 税收教 程 曹雪 琴 立 信 会 计 201 1年 6月 第1 版 国 际 税 收 自 考 大 纲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2012年 版 31华师大 国际贸 易(国际 商务方 向)(专) (A020 109) 775 国际投 资学 6 国际投 资 叶守 礼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200 0年 12 月第 1版 国 际 投 资 自 考 大 纲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与教材 合订 31华师大汉语言 文学 (本) (C050 105) 815 西方文 论选读 4 当代西 方文艺 理论 朱立 元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199 7年 6月 第1 版或 200 5年 4月 第2 版 西 方 文 论 选 读 自 考 大 纲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2003年 3月版 31华师大汉语言 文学 (本) (C050 105) 894 西方现 代派文 学 5 欧美现 代主义 文学简 编 楼成 宏 上 海 文 艺 出 200 6年 10 月第 1版 西 方 现 代 派 华 东 师 范 大 2008年 7月版

河北省精品课程评估指标(2009)

河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 (2009年) 一、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说明 二、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指标 河北省教育厅

二○○九年三月

一、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标准重点针对专业领域课程,同时兼顾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公共、基础课程。 3.本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估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占20%。 4.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本年度河北省本科或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高职)、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6.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表中“评审标准”栏内,注明本科和高职的,分别是对本科课程和高职课程的标准要求。未注明的同时适用于本科和高职课程。 7.本评审指标参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8)》、《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08)》和《河北省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2007年)》制订。

电力行业精品教材书目

2007—2009年度电力行业精品教材书目 序号精品教材名称主编及单位参编及单位1电路上海电力学院杨欢红上海电力学院杨尔滨刘蓉晖 2电路分析基础南京工程学院王玫(主编) 宋卫菊田丽鸿(副主编) 南京工程学院郁汉琪 3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华北电力大学李月乔华北电力大学刘向军刘春颖王赟文亚凤陈晓梅赵莲清 4电子技术(高等学校分层教学B)兰州交通大学罗映红兰州交通大学陶彩霞赵霞 5工程电磁场(附光盘)武汉大学杨宪章(主编) 湖北工业大学邹玲(副主编) 武汉大学樊亚东(副主编) 湖北工业大学王东剑刘俐 武汉大学李晓萍 武汉科技大学李文翔张丽 6电机学华南理工大学陈世元华南理工大学梁冠安尹华杰何志伟程小华杨向宇 7电机学东北电力大学曾令全东北电力大学李月玲庄旭赵妍李书权 8微特电机及系统东南大学程明东南大学林明耀 内蒙古工业大学张润和 9自动控制原理-理论篇上海电力学院杨平(统稿)翁思义(统稿)郭平 10自动控制元件哈尔滨工程大学池海红(统稿)单蔓红哈尔滨工程大学刘涛 11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范永胜(统稿) 黑龙江工程学院徐鹿眉(主编)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桂垣(副主编) 黑龙江工程学院宋起超(副主编)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张晓峰王有春 12检测技术及仪表东北电力大学王建国(主编) 刘彦臣(副主编) 华北电力大学仝卫国(副主编) 东北电力大学沈继忱陈立军张玉财 13检测与转换技术河南理工大学董爱华(主编) 李良(副主编) 河南理工大学余琼芳苏波吕辉曾志辉 刘群坡仝兆景 郑煤集团谢东力 —1—

14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原理及实践黑龙江科技学院付家才(主编) 沈显庆孟毅男(副主编) 黑龙江科技学院韩龙曹小燕周杰孙鹏 潘洪亮孙桂芝 15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华北电力大学常太华(统稿)苏杰华北电力大学仝卫国 16自动化专业概论华北电力大学韩璞(统稿)东北电力大学王建国 17电力工程概论(第三版)上海电力学院韦钢上海电力学院张永健陆剑峰丁会凯18发电厂变电所电气部分沈阳工程学院刘宝贵(统稿)杨志辉 19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太原理工大学邵玉槐太原理工大学秦文萍 20电力网继电保护原理沈阳农业大学孙国凯(统稿) 田有文(主编) 大连海洋大学葛廷友(副主编) 葛廷友滕颖辉(副主编) 石河子大学张执超 山西农业大学刘振宇 21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上海电力学院高亮 22电力系统污秽与覆冰绝缘重庆大学蒋兴良(统稿)舒立春孙才新重庆大学张志劲胡琴胡建林 23电能计量技术(第二版)华北电力大学黄伟山西大学工程学院付艮秀上海电力学院王鲁杨 24电力市场运营系统(第二版)四川大学刘继春四川大学刘俊勇25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第二版)南京工程学院刘秋华 26MATLAB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华中科技大学李维波 27泵与风机华北电力大学安连锁(主编) 吕玉坤(副主编) 华北电力大学贾瑞宣 28动力工程概论华北电力大学付忠广华北电力大学卞双山东大学程世庆 29热工基础华北电力大学王修彦(统稿)张晓东 30热工过程自动调节南京工程学院丁轲轲(主编) 刘久斌(副主编) 南京工程学院林青 31火电厂计算机控制南京工程学院刘志远南京工程学院缪国钧北京交通大学徐建涛 —2—

教育学参考书目

教育学参考书目

一、“教育学原理”部分: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全国12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学科学出版社 3、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4、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6、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7、《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8、《教育原理(修订版)》,孙喜亭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教育原理》,袁振国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鲁洁,《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11、郑金洲编写的《教育通论》 二、教育心理学部分 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2、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冯中良、伍新春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教育心理学》(教育分支学科丛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 5、《教育心理学》,瞿葆奎,人民教育出版社 6、《教育心理学》,张春兴,浙江教育出版社 7、《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8、《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9、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三、中外教育史部分 1、王炳照等编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孙培青编著,《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袁振国主编的《中外教育史》 四、教育研究方法部分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2、袁振国编著,《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李秉德编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4、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5、郑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 6、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 注:标黑体字部分为重点推荐书目。在完成这些教材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翻阅其他书目的知识以扩展知识面和扩大知识储备。

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

附件六: 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2006) 目录 一、精品课程评估方案说明 二、评估指标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六年四月

一、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 1.本评估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7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30%。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 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1] 根据课程类型,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相应部分 进行评价。 [2] 实践教学含社会调查、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

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高职高专、中专)

附件5: 2011年自治区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 总分: 一级指标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评审标准 分值 (M i ) 评分等级(K i ) A B C D E 1 0.8 0.6 0.4 0.2 教学队伍 16 分 1-1 课程 负责 人与 主讲 教师 教师风 范、学术 水平与教 学水平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 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 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 教学特色鲜明。课程负责 人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 少于两轮。 5分 1-2 教学 队伍 结构 及整 体素 质 知识结 构、年龄 结构、人 员配置与 青年教师 培养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 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 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 构和学缘结构,并根据课 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青 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 理,并取得实际效果;鼓 励有行业背景的专家参与 教学团队。 5分 1-3 教学 改革 与研 究 教研活动 与教学成 果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 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 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 效,有校级以上的教学成 果或教改项目、省部级以 上规划教材;公开发表了 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6分 教 学内容 20 分 2-1 课程 内容 [1] 课程内容 设计 课程内容设计要根据人才 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 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 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 10分 理论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 的关系处理得当,具有基 础性、研究性、前沿性, 能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 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 学。

实验课程内容(含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内容 组织与安 排 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 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 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鼓励开展相关实习、社会 调查或其他实践活动,成 效显著。 10分 教学条件16 分 3-1 教材 及相 关资 料 教材及相 关资料建 设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精 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 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 水平自编教材);课件、案 例、习题等相关资料丰富, 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 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文 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 全,能满足教学需要。 8分 3-2 实践 教学 条件 实践教学 环境的先 进性与开 放性 实践教学条件能很好满足 教学要求;能进行开放式 教学,效果明显(理工类 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 实验)。 3-3 网络 教学 环境 网络教学 资源和硬 件环境 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 课程网站运行良好,教学 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 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 8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 18 分 4-1 教学 设计 教学理念 与教学设 计 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 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 念;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 生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 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教 学手段、考核方式等)。 7分 4-2 教学 方法 多种教学 方法的使 用及其效 果 重视教学方法改革,能灵 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 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 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 发展。 7分

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及评审常识

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及评审常识 时间:2005-2-6 20:13:01 作者:教务处点击:70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是教育部正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一是教学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二是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三是要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四是教材建设。五是实验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六是机制建设。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要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等。 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期间由于爆发非典疫情而延缓了一段时间,但随着全国取得抗非斗争的胜利,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很快又步入了正规。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采用学校先行建设,省、自治区、直辖市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

2009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docx

附件: 2009 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目 序号教材名称主编或作者第一主编或作者单位出版社 1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衣俊卿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北京大学出版社 2知识产权法学(第四版)吴汉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3经济法学( 2008年版)张守文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4西方政治思想史(修订版)唐士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5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修订版)潘耀昌上海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6中国史纲要(增订本) ( 上、下)翦伯赞、吴宗国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7工程图形学宗士增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8信息光学理论与应用(第二版)王仕璠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9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刘培植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10汉语口语速成 * 基础篇(日文注释)马箭飞、李德钧、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成文 11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 ( 第二版)李德仁、王树根、 武汉大学测绘出版社周月琴 1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徐科军合肥工业大学电子工业出版社 13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第二版)寇戈、蒋立平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业出版社 14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解放军理工大学电子工业出版社 15电子政务(第二版)赵国俊中国人民大学电子工业出版社 16现代物流管理(第二版)李严锋、张丽娟云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7医学信息检索教程(第二版)董建成南通大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18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律出版社 19中国宪法(第二版)胡锦光、韩大元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出版社 20国际贸易法(第四版)王传丽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出版社 21国际经济法 ( 第二版)董世忠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2公共经济学王雍君中央财经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3政治经济学(第三版)谢地、宋冬林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 24产业经济学王俊豪浙江财经学院高等教育出版社 25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经济 黎诣远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学;宏观经济学 26国际贸易(第二版)赵春明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7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三版)戴国强上海财经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8财政学(第三版)邓子基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9汉英翻译基础教程冯庆华、陈科芳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精品课程验收标准

附件: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市级示范校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验收标准 (试行)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是学校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能力和办学特色的关键指标,是学校“以生为本”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管理规定,精品开放课程分为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为了切实搞好学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保证精品开放课程的质量,量化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验收标准,特制定本标准。 一、精品开放课程等级划分标准根据市级示范校建设中课程建设资金的投入多少,将精品开放课程分为三个等级: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市级精品开放课程和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经学校研究决定:7 万元以上(含 7 万元)按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和验收; 5 万元(含 5 万元)以上至7 万元之内的按市级精品开放课程标准进行建设和验收; 4 万以下(含 4 万元)按校级精品开放课程标准进行建设和验收。 二、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 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 座。以名师名课为基础,以选题、内容、效果及社会认可度为课程遴选依据,通过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着力体现课程的思想

性、科学性、生动性和新颖性,须课程全程教学录像,其建设的基本要求 按照教育部和重庆市相关的文件执行,学校不做另行规定。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1.团队要求精品资源共享课应该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主持建设,建设团队结构合理,应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中的专业课建设团队还应该体现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特点。 2.内容要求 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3.资源要求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 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 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必须明确资源素材选取的基本依据。 ( 1 )基本资源 基本资源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2)拓展资源拓展资源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

推荐100本教育书籍书目

推荐100本教育书籍书目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已经编好) 4、《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 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 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1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 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7、《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19、《教育诗》[苏] 马卡连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三七作家,专门在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荐此书) 20、《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 21、《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22、《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傅统先译。 23、《科学与教育》(此书写于1893年)【英】赫胥黎(1825——1895),人民教育出版社版1990. 24、《教育漫话》(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英] 约翰"洛克著/ 徐诚、扬汉麟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 25、《成功智力》[美国]R.J.斯腾伯格俞晓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专业课《高等代数》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专业课《高等代数》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及参考书:《高等代数》(第三版),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代数教程》(上、下册),王萼芳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程内容(打*部分内容或章节要求重点掌握) 多项式: *整除概念,带余除法理论; 最大公因式定义及求法; *多项式互素的概念与性质; *因式分解定理和不可约多项式的性质; *复系数与实系数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行列式: *行列式的定义; *行列式性质及按行按列展开法则,并用此计算行列式; Laplace定理; *克莱拇法则; *线性方程组: 消元法;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性,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与秩; 矩阵的秩及求法; 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别定理; 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通解及解的结构; *矩阵: 矩阵线性运算,乘法,转置及运算律; 矩阵初等变换,初等矩阵; 逆矩阵极其存在条件,求逆矩阵; 分块矩阵运算; 二次型: *二次型的矩阵表示; 矩阵合同 *可逆线性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型; 惯性定理; *正定二次型判定; 线性空间 线性空间的定义与性质; *有限维线性空间的基与维数,向量坐标; *基变换与坐标变换; *子空间定义,维数与基、维数公式; *子空间的交与和,直和; 线性空间的同构; *线性变换 线性变换的运算,线性变换的矩阵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可对角化问题; 线性变换的值域与核; 不变子空间; 若尔当标准型的概念; 最小多项式; λ-矩阵 λ-矩阵等价标准型; *不变因子、行列式因子、初等因子的概念及其关系; *矩阵相似的条件; 若尔当标准型理论及求法; 欧氏空间 内积与欧氏空间定义,度量矩阵; 施密特正交化方法求标准正交基; *正交变换,对称变换; *对称矩阵的标准型及用正交线性替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型; 酉空间介绍。

精品课程评审标准

四川机电高级技工学校精品课程评审标准 一、评审标准说明 二、评审标准指标 二○一五年七月

一、评审标准说明 1.本评审标准根据教育部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相关文件标准制定。 2.本评审标准主要针对专业课程,特别是含有实践环节的专业课程制定。其他课程可参照执行。 3.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特别是专业课程要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课程。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作用。 4.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①内容选取。根据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鼓励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②教学过程。专业课程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③教学方法与手段。鼓励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对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合理设计。 5.本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20%。 6.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7)

附件3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本科,2007) 目录 一、评审指标说明 二、评审指标内涵 二○○七年三月

一、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20%。 5.总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

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指标 1.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二轮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通知》(冀教高〔2007〕2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课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以我院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托,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确保学生受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重视以下几个问题:①在教学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②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重视网络教学资源(BB教学平台、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③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注重课程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审。指标体系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教学队伍(20分)、教学内容(23分)、教学方法与手段(24分)、教学条件(15分)、教学效果(18分),创新与政策支持(100分) (5)总分计算。 ①评估指标按五级评定,即A级、B级、C级、D级、E级,本指标体系只给出A、C两级标准,介于A、C之间为B级,达不到C级为D级或E级。对二级指标评判,有2个评估要素的必须2个达到A方可评为A;3个评估要素的必须2A、1B方可评为A。 ②评估指标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占20%。 ③每个评估要素得分为状态分值乘以权重系数。A、B、C、D、E的权重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各评估要素得分之和即为评估总分。

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程序

附件1: 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 一、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本科课程要求 (一)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且在本校连续开设了3年以上。 (二)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职称,且近3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2轮。课程负责人只能是1名,已经是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的不能再申报同类课程。 (三)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要求(附件3)。 (四)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 二、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高职课程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申报课程应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体现职

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详见评审指标); (二)申报课程应由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建设,课程负责人以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为主,负责课程建设的规划、组织与实施; (三)课程网站应至少提供有该门课程的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 (四)申报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包含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不超过40分钟)和课程教学录像(不超过15分钟),其中,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以说课为主,包括教学设计以及相应的教学设施、环境和实训实习场景等介绍,并附相应文字说明。 三、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四、国家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凡申请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 五、课程申报高校要为申报课程提供建设经费,申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 六、教育部高教司将对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对于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8)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8) 1.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 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审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占20%。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2.评审指标及内涵

[1] 根据课程类型,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参照相应要求进行打分。

教育理论书籍书目

教育学理论书籍书目 经典名著类: 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08 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斯宾塞著,胡毅译:《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赫?斯宾塞著,胡毅、王承绪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教育漫话》,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福禄培尔著,孙祖复译:《人的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伯兰特?罗素著,马元德译:《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6 罗素著,靳建国译:《教育论》,东方出版社,1990 裴斯泰洛齐著,夏之莲等译:《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杜威著,赵祥磷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1 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必读教材类: 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袁振国主编:《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07月 王道俊、王汉澜著:《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 王策三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厉以贤主编:《现代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戴本博、张法琨主编:《外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陆有铨著:《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王枬主编:《西方现代教育思潮》,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大出版社,2004 郑金洲、瞿葆奎著:《中国教育学百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目的》,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人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