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版卓越学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复习方略配套练习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命题源14专题限时训练.doc

版卓越学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复习方略配套练习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命题源14专题限时训练.doc

版卓越学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复习方略配套练习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命题源14专题限时训练.doc
版卓越学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复习方略配套练习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命题源14专题限时训练.doc

1.(2015·内蒙古包头期末)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③种群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A.1项B.2项

C.3项D.4项

解析:选B。影响大熊猫种群密度的因素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①正确;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将有所增加,②正确;群落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③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④错误。

2.(2015·北京重点中学开学测试)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解析:选C。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A错误;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B错误;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C正确;生产者遭到破坏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D错误。

3.(原创题)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和食物链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食物网中必不可少的两类生物

B.竞争和捕食关系是食物网中常见的种间关系

C.一般食物网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

D.营养级越多的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就越多

解析:选D。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两类生物是构成食物网所必不可少的,A正确;捕食是食物网中必有的种间关系,另外可能会存在竞争这种种间关系,B正确;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又可体现食物网的复杂程度,C正确;也有可能存在一条很长的食物链,其上存在多个营养级,D错误。

4.(2015·黑龙江哈尔滨三模)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C

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

D.桑树的总光合速率可以用B+C表示

解析:选B。B表示桑树的呼吸,C表示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F表示用于蚕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G表示流向分解者、H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桑树的总光合速率是B+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既没有流向分解者也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和用于呼吸的能量。

5.(2016·江西五校联考)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B.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

C.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

D.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1000kJ

解析:选C。昆虫的同化量等于其摄入量-粪便中所含能量,即410-210=200(kJ),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即为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所以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200-130=70(kJ),所占比例为70÷200×100%=35%,A正确;昆虫粪便量中的能量属于植物中的能量,最终流向分解者,B正确;未利用的能量属于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的一部分,C错误;根据能量传递效率,昆虫的前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最小值是200÷20%=1000(kJ),故D正确。

6.(2015·河北邯郸摸底)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

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解析:选B。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A正确;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B错误;E为化石燃料,若对此过度开发利用会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C正确;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D正确。

7.(2015·江苏省如皋期中)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中B、C分别属于分解者和生产者

B.图1中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2、3、4、5

C.图2中②/(①+④)的比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图2中③不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解析:选C。图1中1过程为光合作用,可知C为生产者,ACD都有箭头指向B,可知B为分解者,则D为初级消费者,A为次级消费者,A正确;图1中2、3、4、5表示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产生CO2,碳以CO2的形式返还无机环境,B正确;图2中①表示兔摄入的能量,④表示兔传递到分解者的能量,C错误;图2中③表示兔未同化的草的能量,D正确。

8.(2015·江西南昌一模)某水库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一起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甲的光合作用能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C.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

D.丙与乙之间的个体数量比值就是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选C。群落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的集合,该水库中的甲、乙、丙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甲是生产者,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光照,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并不是个体数量的比值,D错误。

9.(2015·河北邯郸月考)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甲、乙、丙三图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解析:选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具有往复循环的特点,但在生物群落内是单向的,故图甲可表示碳的循环;在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图乙可表示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论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还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通常

都是双向的,故图丙可表示信息传递。

10.(2016·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外来物种薇甘菊往往用自己的身体织成一张大网,罩住其他植物,被其覆盖的植物或者被绞杀、重压致死,或者因缺少阳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枯萎。而田野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下表为薇甘菊长期入侵某生态系统,随时间推移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A.由于薇甘菊是生产者,它的入侵会使该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

B.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下降,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逐渐减弱

C.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两者之间既有寄生关系也有互利共生关系

D.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前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将逐渐降低

解析:选D。由于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植物大量死亡,种类也迅速减少,因此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会逐渐减少,A错误;比较从未被入侵到重度入侵三个阶段,随着凋落物的增加,土壤腐殖质中碳储量却下降,说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在逐渐增强,B错误;田野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说明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之间是寄生关系,没有互利共生关系,C错误;通常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破坏越严重则越难恢复到原来状态,因此,随着入侵程度的加重,不但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恢复力稳定性也越低,D正确。

11.(2015·宁夏银川三模)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CO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海洋酸化会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长、繁殖、代谢与生存,可能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中的鱼、藻类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海洋酸化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CO2过量排放造成的

C.长期海洋酸化会导致海洋生物种群密度减小,进而使生产者利用分解者的能量减少D.控制当地的海洋酸化可以任意引进大量外来物种,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解析:选B。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海洋中的鱼、藻类和微生物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A错误;由题意“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CO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可知,海洋酸化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CO2过量排放造成的,B正确;分解者的能量最终是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不能被生产者利用,C错误;任意引进大量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导致物种多样性降低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D错误。

12.(原创题)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循环途径,图乙表示图甲中B1种群数量的变化(K0表示B1种群在适宜环境下的环境容纳量),图丙表示图甲中B1的能量流动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A、B(B1、B2、B3)、C共同构成了________。图甲中属于能量金字塔中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成分C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乙分析,B1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据图分析,B1的种群数量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变动。

(4)图丙中,流经B1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流入B2的能量是________。

(5)若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增多,则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增强。

解析:(1)A、B、C为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共同构成的是群落。能量金字塔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无分解者,因此无C。(2)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3)图乙中B1的种群数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达到环境容纳量,并保持相对稳定,该种群呈“S”型增长;B1种群的数量在K1与K3之间波动,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4)摄食能=同化能+粪便能,则同化能量=2119.5-1642.1=477.4(kJ·m-2〃a-1)。B1同化的能量的去向有呼吸消耗(图中代谢能)、被下一个营养级同化(图中X)、被分解者利用。(5)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则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答案:(1)群落A、B1、B2、B3

(2)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

(3)S K1和K3

(4)477.4kJ·m-2·a-1X

(5)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13.(2015·北京房山二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北京等很多城市都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建立人工湿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图所示某人工湿地进行废水处理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些植物构成的________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人工湿地中菌类等作为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输入该氧化塘的能量(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所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目的是为了防止厌氧池中的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

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上述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是________。

(5)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些植物生长的空间高度不同,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2)分析图形可知输入该氧化塘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带来的化学能。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目的是为了降低水体浓度,防止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因失水过多而死亡。(4)根据题意,环境中的重金属进入食物链后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渐富集,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和乙的重金属含量最低,为第一营养级,丙和丁的重金属含量升高为第二营养级,戊的重金属含量最高为第三营养级。(5)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说明其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不能仅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

答案:(1)垂直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2)太阳能和化学能生物群落

(3)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4)丙和丁

(5)次生演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八年级生物下册 23.1 源远流长的生物技术学案(新版)苏教版

第一节《源远流长的生物技术》学案 班级:姓名:____________组号:学习时间: 【学习目标】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酒酿等食品。 2. 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的发酵产品。 3.并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 重点: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自学探究】(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自学指导:利用5分钟,阅读课本P61—64页,勾画出重点内容、标注疑难点,并理解记忆。(二)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1. 发酵现象都是由引起的。 2.制作酒酿的适宜温度是℃,为了防止温度过高,在撒入酒曲前可用 冲洗蒸熟的糯米。 3.酒酿的制作和水果放久了有酒味是发酵的结果。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会变酸是由于发酵的结果。 【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表达交流与合作共赢的能力) (一)实验:酿制酒酿。 1.讨论:酒酿液体中的微生物在酿制酒酿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2.在酿制酒酿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二)发酵技术在生活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跟踪练习】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发酵技术获得的食品是() ①面包②纯净水③鲜果汁④酱油⑤腐乳⑥酸奶 A.①②③⑤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③⑥ D. ①④⑤⑥ 2.下列产品中哪一项不是发酵产品() A.酸奶 B.泡菜 C.果汁 D.酒 3.下列食品与发酵工程无关的是() A.食醋 B.味精 C.啤酒 D.碘盐 【知识梳理盘点收获】(我努力、我成功!) 1.人们通常把利用的发酵作用大规模生产的技术,称为现代发酵技术。 2.酒酿是菌发酵的产物。 3.发酵技术与我们的息息相关。通过发酵技术可以生产产品、产品和。 【我的疑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高三生物一轮学案(43)

201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四十三)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 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 一、考点解读 1、知道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方法、条件、原理 2、知道核移植及克隆动物的原理 3、知道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4、知道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原理及特点 二、课前导学 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核移植、单克隆抗体制备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 (一)动物细胞培养 1、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首先将组织块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许多悬浮细胞,然后将悬浮细胞放入培养瓶内置于适宜环境中中培养。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贴壁生长。以后,细胞进行分裂,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人们通常将初次装瓶的培养称为原代培养,原代培养在10代以内。贴满瓶壁的细胞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处理,然后分瓶继续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这样的培养过程通常被称为传代培养。传代培养一般在10—50代。有极少数细胞可能在培养过程中发生癌变,而不停地分裂下去。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分裂。 2、一般幼年的组织和细胞、分化程度低的细胞、肿瘤组织或细胞比较容易培养。 3、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对培养的细胞进行消毒处理,对培养装置、培养液进行灭菌处理,在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抑制细菌,定期更换培养液等。(2)丰富的营养物质,在合成培养基(成分明确、便于控制实验条件)中添加动物血清。(3)适宜的温度和pH,培养细胞的最适温度为37℃左右,最适pH范围是7.2—7.4。(4)气体条件,空气95%,CO25%。其中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O2的作用是提供给细胞代谢。 3、动物细胞培养可应用于疫苗生产、药物研制、肿瘤预防等领域。 (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1、核移植是一种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将某种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除细胞核的成熟卵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内的技术。 2、用核移植法培育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该技术属于无性生殖。克隆动物的遗传物质主要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例2:〔2010广东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20%;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 A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一、研究目的: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二、饲料: 1、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

2、普通饲料(含12%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3、试验饲料:基础饲料+A动物蛋白. 三、实验分组: 实验组号小鼠数量(只)饲料饲养时间(天) 1 10 基础饲料 21 2 10 试验饲料1(含6% A动物蛋白) 21 3 10 试验饲料2(含12% A动物蛋白) 21 4 10 试验饲料3(含18 %A动物蛋白) 21 5 10 试验饲料4(含24% A动物蛋白) 21 6 10 ⅠⅡ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相同. 四、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 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 例3:〔2011广东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近三年高考生物考试分析及备考策略

近三年高考生物考试分析及备考策略

————————————————————————————————作者:————————————————————————————————日期:

近三年使用的新课标全国Ⅱ卷生物试题考点 1. 近三年考题总体分析 表1.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表2.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考点分布及分值分析 年份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三合计分值比例分值比例分值比例分值比例 2015全 国Ⅱ 14 15.6% 25 27.8% 36 40% 15 16.7% 90 2016全 国Ⅱ 12 13.3% 32 35.5% 21 23.3% 15 16.7% 90 2017全 国Ⅱ 21 23.3% 30 33.3% 24 26.7% 15 16.7% 90 表3. 2015—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生物必修、选修模块知识点考查频率分析 模块知识内容2015 全国Ⅱ2016 全国Ⅱ 2017 全国Ⅱ 出现 频率 合计 总分 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分子组成 细胞结构 6 0.067 6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6 6 0.13 12 细胞代谢 6 10 15 0.37 34 细胞的增殖 6 0.067 0 细胞分化衰老调亡癌变 2 0.33 2 合计14 16 27 54 题号2015全国Ⅱ2016全国II 2017全国Ⅱ 必做Ⅰ 1 细胞代谢细胞膜的成分、结构与功能减数分裂 2 细胞的分裂与衰老、遗传 物质基础 生物核心技术噬箘体侵染细菌的实验3 物质的输入输出、免疫调 节、神经调节 水盐平衡调节酶的概念 4 生态系统生长素的作用及运输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5 免疫调节、细胞癌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6 人类遗传病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规律 Ⅱ 29 基因表达、植物激素调节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30 动物激素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 31 种群、生态系统群落与生态系统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32 遗传规律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伴性遗传 选做39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保存传统的发酵技术的应用 40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基因工程

高中生物《生物育种技术》学案

高中生物《生物育种技术》学案 一、知识点 1.杂交育种中要选出最符合要求的具优良性状新品种的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2.“转基因动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程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解石油效率很高的“超级细菌”是指科学家采用转基因手段创造出同时分解多种有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转基因抗虫棉”抗害虫的遗传信息传递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7、杂交育种和应用转基因技术育种依据的原理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单倍体育种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9、作物空间育种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诱发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植物体细胞杂交与有性杂交相比最大的优点是能克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障碍。 11、动物细胞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中最基本的技术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知识综合 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空和返回,完成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以前试验“神舟”三号飞船搭载了生物实验,科学家们利用太空特定的物理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等植物幼苗在太空中失去了所有的应激性 B.育成生物新品种的理论依据是基因突变 C.育成的新品种都对人类有益 D.此育种方法不可能产生新的基因 2.下列何种技术能有效打破物种的界限,定向改造生物遗传性状,培育新的农作物优良品种() A.基因工程技术 B.诱变育种技术 C.杂交育种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3.下列四组实例中均是依据基因重组原理的一组是() ①我国著名育种专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超级水稻②英国科学家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小绵羊③荷兰科学家将人乳高铁蛋白基因移植到牛体内,生产出高铁蛋白的牛奶④遨游太空的青椒种子培育而成的果实比普通的青椒大一倍以上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甘薯品种是杂合体。块根、种子、叶片和茎均可用于繁殖,但为保持某甘薯的特性,下列不能用于繁殖的器官是()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群落的演替学案(适用全国)

1.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 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 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 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经历时间漫长 经历时间较短 影响 因素 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4.群落演替的特征 (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 5.群落演替的原因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学科&网

考向一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 1.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其中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参考答案】C 解题技巧 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从起点上判断 ①初生演替的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②次生演替的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 (2)从时间和速度上判断 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2.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专题1:变量的控制 知识目标: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能力目标:解决相关的实验设计题目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概念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无关变量的控制要做到相同且适宜。 2.控制方法 操纵实验变量——施加干扰 控制无关变量——随机分组、设置对照、条件相同且适宜、重复实验捕获反应变量——观察现象、测量数值 实验组:施加得到对照 实验变量——————→反应变量——→科学结论对照组:不施加无关变量消失分析 改变相同且适宜程度改变 ↓↓↓ 操纵控制检测

实验器材:自选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练习2、(2004春季高考)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 狗甲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 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 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分析这一实 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练习3、(2008海南高考)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 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距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测定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

中考生物生物技术复习学案

中考生物生物技术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知道食品的腐败原因及保存食品的适当方法; 2.了解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预测: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学习过程: 【考点1】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1.酸奶 (1)原理:利用微生物是,发酵条件是温度适宜,氧气(填“有或无”)。 (2)类似应用:__________、青贮饲料。 2.米酒 (1)原理:利用微生物是,发酵条件是温度适宜,氧气(填“有或无”) 【考点2】克隆技术的应用 1.概念:人工诱导的一种方式(填“生殖方式”),复制出遗传上相同的个体。 2.分类:植物克隆技术有:; 动物克隆技术有:。 3.意义:拯救濒危动物;防止家禽和家畜良种退化;医疗上的器官移植 【考点3】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概念:把一个生物体的转移到另一个生物DNA中的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2.应用: (1)制药: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 (2)遗传病诊治:如苯丙酮尿症的诊治 (3)农业:培育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的农作物新品种,如抗虫棉 改良作物的品质:高蛋白质含量的马铃薯等

(4)环境保护:转抗虫基因作物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基础检测 1、制作酸奶必需的微生物及处理方法是( ) A.酵母菌,开盖B.酵母菌,密封C.乳酸菌,开盖D.乳酸菌,密封 2.利用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多种风味食品或调料。生产下列产品时不需要应用发酵技术的是() A.原汁豆浆 B.泡菜C.米酒 D.厨邦酱油 3.生物技术已成为解决人口、资源、能源、食物和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作酸奶的主要步骤:①器具原料消毒②微生物接种③微生物发酵B.转基因技术可以有目的地改变生物性状,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C.克隆羊“多莉”是与供核母羊在遗传上相同的新个体 D.制作面酱时,利用米曲霉和酵母菌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使之有甜味 4.关于生活中生物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发酵技术,在鲜奶中加入乳酸菌可制成乳酸制品 B.制作泡菜的坛子加水密封隔绝空气是为了抑制乳酸菌繁殖 C.白酒的酿造过程中利用了霉菌和酵母菌两种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D.厨师常在夏天将做好的菜肴放在冰箱中冷藏,其目的是为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5.捉蜻蜓时会观察到其翅前缘深色的“翅痣”(如右图),它可使翅在快速振动时不易折断。科学家受到启发,在飞机机翼的前缘焊上加重装置。这项技术属于() A.克隆 B.生物反应器 C.仿生 D.移植 6.下列实例应用了转基因技术的是() A.克隆羊 B.高产抗倒伏小麦 C.试管婴儿 D.生产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7.下列生物均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成果,除哪项外都利用了相同的生物技术() A.多利羊 B.抗虫烟草 C.巨型小鼠(超级鼠)D.抗虫棉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必修一

高考总复习·生物(苏)必修一 第一单元 走近细胞和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讲 走近细胞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B)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B)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a) 知识点一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①________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2)单细胞生物依赖②________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③________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系统、个体、种群、⑦________、⑧________和生物圈 (2)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⑨________ 议一议:病毒属于生命系统吗?是生物吗? 知识点二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 多 种 多 样 的 细 胞 ????? 使用高倍显微镜能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参见右栏“图说考点”) 观察 结果??? ?? (1)不同细胞形态、大小千差万别(2)不同的细胞有共同的结构○10 、? 、 ? 结论:细胞既具有? ,又具有? 想一想:如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比较 (1)差异性:最根本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________________,拟核内没有?________,细胞质内没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2)统一性:两者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与遗传有关的DNA分子,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知识点三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建立 19世纪30年代由?______和?______建立 2.内容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doc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第一轮复习小结与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总复习从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共7个月左右时间,要完成二轮的复习工作。内容涉及高中三本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知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应对面临的高考。目前第一轮复习即将结束,本文就我校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第二轮复习计划的安排作一介绍,供大会交流。 一、第一轮复习小结: 由于第一轮复习时间跨度长,重在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在复习中把目标定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仍有疑问的知识点上,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网络;通过阶段测试,及时发现问题,要求学生做到每个考点过关。 1、复习安排: 选择一本较好的复习参考书,按照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次梳理各知识点,通过统一测试,找到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将高二做过的试卷、习题整理出来,选出有代表性的、易错题的集中评讲,通过强化训练,达到知识点逐一过关的目的。 在第一轮复习中一般不进行跨章节复习,但针对有联系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局部知识点的整合。如在复习有丝分裂时,可与减数分裂进行比较学习,就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目变化、染色体行为特征、两种细胞分裂图形判断加以重点讲解,而在复习减数分裂时将侧重精、卵子形成过程不同点的比较、与遗传学三大定律内在联系等方面,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减少复习过程中的重复性。 2、第一轮复习暴露出的问题: 我校第一轮复习预计四月初结束,通过几次大型联考的情况分析,经过第一轮复习后, 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对于考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方面的试题,得分率较高,但在一轮复习中已暴露出一些问题。 (1)少部分学生将第一轮复习看作平时上课的重复工作,只满足于对一些基本知识定义的掌握上,不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通过一轮复习下来,各知识点能做到基本掌握,但仍是孤立的、零散的,在解决综合题 (如高考题)时失误较多。 (2)不重视课本,部分学生在复习中关注的重点是复习资料,大部分时间忙于做题、核对答 案、疑难习题的提问上,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先的水平。如对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杂合子等概念的理解仍是想当然,在解决考查概念的题型时,错误率较高。 (3)解题能力弱: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做的题多,但对失误的地 方不够重视,缺乏仔细的分析过程,只关注答案,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同时也暴露审题不严,答题不规范的问题。 二、第二轮复习策略: 在第二轮复习中注重解决好知识综合、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构建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适应高考对知识、能力方面的考察。根据第一轮复习后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相应的复习策略。在二轮复习中,复习专题的选择、习题的精选、解题技巧的培养是工作重点。 1、专题的选择:

现代生物技术导学案

明永中心学校课改教案 §21.现代生物技术 复习要求: 复习《现代生物技术》,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基因工程? 2、什么是细胞工程? 3、什么是克隆? 4、什么正在引发新的技术革命?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3、关注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举例说出生物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5、关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 一、导入并板书课题《现代生物技术》。导语:今天我们复习第21章的内容,《现代生物技术》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本出示) 导语:利用30秒的时间默读本节的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幻灯片出示) 请同学们认真看书,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并背诵,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基因工程? 2、基因工程已被运用到了那些方面? 2、“巨型小鼠”是利用什么技术产生的? 3、什么称为转基因技术? 4、什么称为转基因动植物? 5、转基因烟草是通过什么培育的?采用的是什么技术? 6、什么正在引发新的技术革命? (学生开始自读,教师巡视,主要观察后进生学习情况。4分钟后,教师指名学生起来回答,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补充。)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幻灯片出示)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的内容,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并画出来,4分钟后比谁能 正确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细胞工程? 2、什么的诞生标志着细胞工程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3、多利羊是由母羊C生下的,但为什么它长的一点也不像母羊C,而和母羊A几乎一模一样呢? 4、什么是克隆? 5、以前的克隆动物是怎样培育的?而多利羊的诞生意味着什么? (学生开始自读,教师巡视,主要观察后进生学习情况。4分钟后,教师指名学生起来回答,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补充。) 五、当堂训练 1、自我评价。 2、堂堂清练习。

瑞昌二中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专题7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瑞昌二中2012届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 专题7 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编制:军长 【教法指引】 本专题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第一章、第二章的第2、3节内容。其主要内容涵盖了考纲中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以及伴性遗传四部分内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从高考题型上看,考查形式有选择题、简答题和实验设计题,该专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且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尤其是遗传实验设计题目是考查的能力的重要形式。主要考查内容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及遗传概率的计算。 【专题要点】 一、自交 1、自由交配与自交 (1)自由交配:各种基因型之间均可交配,子代情况应将各自由交配后代的全部结果一并统计 (自由交配的后代情况多用基因频率的方法计算) (2)自交:同种基因型之间交配,子代情况只需统计各自交结果 2、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 n代的比例分析

二、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学基础 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图解表示如下: 从上边图解可以看出: (1)在减数分裂时,无论雄性个体还是雌性个体,理论上所产生的配子种类均相同,即均为2n种(n代表等位基因对数)。 (2)分析配子产生时应特别注意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性原细胞”。 ①若是一个个体则产生2n种配子; ②若是一个性原细胞,则一个卵原细胞仅产生1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2 种( 三、自由组合定律解题指导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相关种类和比例 (1)F1 (YyRr)的配子种类和比例:4种,YR:Yr:yR:yr=1:1:1:1。 (2)F2的基因型:9种。 (3)F2的表现型和比例:4种,双显:一显一隐:一隐一显:双隐=9:3:3:1。 (4)F1的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和比例:4种,1:1:1:1。

2019版高考生物(课标版)一轮复习讲学案:专题30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Word版含答案

专题30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考纲解读 分析解读本专题的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属于高考命题的热点。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本专题侧重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的考查,涉及的重要考点有:植物组织培养、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等知识。复习时应在掌握各种生物技术的方法和原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归纳比较,例如植物芳香油提取方法的比较、DNA和蛋白质提取的比较等,以增强对生物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命题探究

(加!7㈱住国IK 17, 15金)操色植樹甲倉有物嚴兀该物质为尢色甘状品体,易辭丁揽性有机萍剖,难棒T水.H9ft.受 &塵松爻霞低島仙底用&茅乎出站4衣毎划.可最同车用昭于隹彈乐, 训易分組具银取滝裡加植物i|—*W-加藩润T踽-收It挺取液-牺性崖处理T过尬左離沾世舅-捷叙卄|收潮f)T 费结晶诡趾回甞卜'列M题:石亂帛缩札落対恃膏于" (1)时,量好应选用的一种畝料足(填伽烘干”干"攻"斯IT )的M(P t不宜选川其他 ■ ----------------------------------------- WWK^A^WWW WWWWW 和筋Mt撇缶卜死附外玉玄鬲嚴撰干 两种的斎岗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攝取物质脚札掘荡的作用是。 (3)播性淇具n很强的酰附能力’林槌取过程中*用活性彖加理捉取糕的目的是° SA A-I^AAAAAAAWA A A A^ 4^y|_ft£4fe r直池載扎七曲光叶*呼亀屁入七*如1辛割*廉&,审*阳洁雀策*点 (心理有内啊t ?J S56T).乙諄(鶴点约j两种怫剂.tftWSwuj,碰挽用丙IN作为提凤剂,理Ai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对羞壶命点按聲池暮刈齐 (5)讲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恵的事坝是(蓉出阳点即可)o S M W JWL H A H^I A H A^U. ---------------------------------------------------------------------------------------------------------- -------------- 勒冷婆矗瓷並申舅峋怆住用心賂*许★目4 ” ¥去镶▲光i:f *治:4每轄制、打霑制过诅星富处療爭答案(1)晾干高温烘干过程中,植物甲中的物质W易被破坏;新鲜的植物甲含水量高,用于提取的极性有机溶剂会被水稀释,进而降低对物质W的提取效果(2)使原料和溶剂充分混匀(3)去除提取液中的色素(4)丙酮沸点低于乙醇,蒸馏时物质W分解较少(5)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操作,防火 \命题技巧 1. 通过真实的实验情景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 工、【-^£r 科素养 2. 本题既考查了基础知识的迁移应用,又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考点 1. 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 2. 萃取的流程、原理和操作要领 士审题关键 1. 理解题目中关于物质W的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 解题时注意引导作答的关键字,如“绿色植物” “受 热、受潮易分解”“沸点”等 *思路分析 (1)由题意知,物质W难溶于水,且受热、受潮易分解,所以若高温烘干植物甲,其中的物质W易被破坏;而新鲜的植物甲含水量高,粉碎后出水较多,会稀释用于提取的极性有机溶剂,进而降低对物质W的提取效果,所以不宜选用高温烘干的植物甲或 新鲜的植物甲 (2)提取物质W时,加溶剂后振荡的目的是使原料和溶剂充分混匀 (3)物质W为无色针状晶体,提取过程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可以去除绿色植物甲溶解在提取液中的 色素 (4)由于丙酮的沸点低于乙醇,所以选用丙酮作为提取剂蒸馏时所需的温度较低,可减少物质W的受热分解(5)该实验操作除需要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注意实验安全(如防火)外,还应结合提取物W受热易分解的特点,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操作 -核心素养 1. 理性思维:通过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比较3种实验原料、2种溶剂

高三生物学案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考纲呈现(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II) 二、考点剖析(高考怎样考) 理解物质出入细胞的不同方式的运输方式、特点、动力及影响因素 三、自我评价:(我们现在会多少) 1.白细胞可以吞噬整个病菌,这一事实说明了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全透性D.细胞膜具有支持作用 2.(2013上海卷)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度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 A.细胞内的氧浓度B.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 C.细胞膜上相应载体的数量 D.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 3.(2013浙江卷)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和Na+浓度见下表。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 细胞内浓度mmol·L-1细胞外浓度mmol·L-1 K+140.0 3.0 Na+18.0 145.0 A.K+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 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 4.(2013北京卷)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 B.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 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5.(2013新课标卷Ⅰ)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6.(2012海南)在动物细胞的物质运输中,属于自由扩散的是 A. 红细胞中的Na+进入血浆 B. 细胞外液中的O2进入肌细胞 C. 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 D. 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7.(2012浙江)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A.CO2B.O2C.K+D.Na+ (1)存在问题的考点: (2)重点需要老师解决的考点: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学案 新人教版

考纲要求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Ⅰ)。2.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Ⅰ)。3.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Ⅰ)。 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转基因成果????? 基因工程制药转基因家畜、家禽优良品种的培育 生物反应器——生物细胞产品转基因抗性作物的培育 2.对安全性问题的争论 (1)食物安全:毒性蛋白、__________、营养成分的__________。 (2)生物安全:对____________的影响。 (3)环境安全:对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3.理性善待转基因技术 正确的伦理舆论导向;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保障。 二、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克隆人、试管婴儿、基因身份证。 思考 试管婴儿和设计试管婴儿的区别是什么? 三、禁止生物武器 1.生物武器 种类:病菌、________、生化毒剂及经________的致病菌。 散布方式: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散布到敌方。 危害:对____________造成大规模杀伤后果。 2.禁止________的国际公约。 查一查 我国对生物武器的态度是什么? 探究点一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简述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 广阔的,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大批生物技术成果进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在医药领域和农业生产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2)要正视转基因技术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切实认识到个别有害转基因生物的危害性,要趋利避害;(3)完善相应的法令法规,利用法制手段确保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增强科学家的法制意识,提高科学家的科学研究道德水平。 探究示例 1 (2010·苏州模拟)某种转基因玉米能高效合成一种多肽类的蛋白酶抑制剂,积累于茎叶中,让取食它的害虫的消化酶受抑制无法消化食物而死亡。下列就该玉米对人类安全性的评论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第Ⅲ部分——实验设计 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例2:(2010广东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 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例3:(2011广东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叶绿素溶液 (mL) 调pH至 处理时间 (min) 溶液颜色 ① 3.0 Y 10 绿色 ② 3.0 7.0 10 绿色 ③ 3.0 6.0 10 黄绿色 ④ 3.0 5.0 10 黄褐色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Y应该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 ....食品,否则___________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 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2009福建26)8分 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 A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 液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① B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 的葡萄糖溶液 ②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 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 的实验步骤: 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 C③④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高考生物考前复习策略

高考生物考前复习策略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考生物考前复习,希望你喜欢。 注重概念、回归教材 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识点间联系的基础。在经历了细致的一轮复习后,考生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再次整理。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琐碎,尤其是必修一的基础知识特别典型。但是对基础概念的整理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概念进行整理能在较短时间内再次将基础巩固一遍,还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将基础再度夯实。 方法建议:有一个简单的整理概念的方法就是关注课本上的黑体字。将教材中的黑体字先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抄写,做到无缺、无误。接下来认真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辨析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做到能够将有关概念进行分类、总结。除此之外,还要做到能够区分相似、易混知识点间的差异。 模块分类、构建体系 一轮复习中大多生物校采取的复习方式是按照课本顺序将知识重新梳理一遍。二轮复习不同于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即二轮复习更侧重于模块化的复习。 方法建议:通过概念梳理,考生们已经掌握了教材中的各个

“点”(知识点),接下来就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以及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重点、热点知识为中心有意识地建立大小不一的专题,构建知识网。如:必修二中以中心法则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 为主线,可以构建的网络有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DNA的结构与复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遗传与变异、进化等知识,再广一点还能涉及必修一中化合物部分的核酸、蛋白质的内容。 注重实验、探究的练习 以实验探究能力考查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今后考试的一个方向。综合型实验题将成为考卷中的常见题型。但是对于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是考生最怕、最头疼的。面对实验探究题,考生往往不是无从下手,就是答非所问。所以在二轮复习中,建议同学们要加大此类题型的练习力度。 方法建议: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复习时可对应考纲中列举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及相关的操作技能逐一复习,重点掌握。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与生活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