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上半期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上半期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上半期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上半期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展开的,是整数混合运算的最后一个学习单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教材可分两个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背景下学习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以及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只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然后让学生认识中括号,体会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学会正确运算。教材力求将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使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学习数学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把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心。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难点

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

3.关键

(1)让学生联系实际或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含有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

(2)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

(3)适当安排对比练习,促进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建议

1.教学例1时,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例1的教学情境图,从中获取信息,通过图中的信息来理解题意;然后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让学生独立尝试列出综合算式;最后让学生想一想: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应该先算什么运算,再算什么运算?

2.教学例2时,教师可以先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尝试;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算法:(1)例2与例1有什么不同之处?(2)算式里有小括号,应怎样算?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2,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小括号里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

里面的乘或除。

3.教学例3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认真观察情境图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题中提出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最后,通过学生的观察与交流,使学生明白小括号里的减法和加法可以同时进行计算。

4.教学例4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0页“你知道吗?”(括号的由来)教学内容;然后由介绍中括号的写法和作用,让学生明白:中括号的使用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有时使用中括号改变运算顺序,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中括号里面的运算,最后算括号外面的运算。

课时划分

共4课时。

1.不含括号或含有小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2课时2.含有中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2课时

第1课时:不含括号或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页至第2页中的例1,例2;课本第2页“课堂活动"中的1,2,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掌握(不含括号或含有小括号)三步计算混合

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不含括号或含有小括号)。2.能用三步计算(不含括号或含有小括号)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把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不含括号或含有小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三步计算(不含小括号或含有小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安全目标:根据内容适时进行安全教育,如下课后不能在教室、走廊追打等。教学关键:

充分利用教材创设需要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联系数量关系理解相应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课本第1页例1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

计算下面各题。

320+2538 800÷(2034) (630一2lO)÷3

三人板演,全班齐练后进行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上面三道题时要注意什么。

2.引入课题。

师:刚才,大家做的三道练习题有个共同的特征,都是含有两步计算(有的含

有小括号,有的不含有小括号)混合运算题,这节课,我们来探索三步计算混合运

算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不含括号或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出示例1,让学生认真观察例1的教学情境图(图略),从中获取信息。

1.理解题意。

师: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明确情境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

2.引出算式。

(1)启发引导。

师:要求还剩下多少个,需要先求什么呢?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先求7天做了多少个。

(2)独立尝试。

师: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应怎样列式?

让学生独立尝试,列出算式,:再组织伞班核对。

全班核对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列出以

下综合算式:200—80÷4 37

3.讨论算法。

师:(教师指着上面的算式)想一想: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

先算:80÷4=20,即:先求平均每天做儿个。

再算:2037=140,即:再求7天做了多少个。

最后算:200一140=60,即:求还剩下多少个。

上面的计算过程可以概括为: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减法。

4.即时练习。

出示下列题目。

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1 25+7534—90 360÷40+1738

二人板演,全班齐练后集体订正。

全班集体订正时,教师要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重点强调:算式360÷40+1738中“360÷40”与“1738”可以同时算。

(二)教学例2(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出示例2。(略)

1.独立尝试。

先让学生独立把例2的计算过程写完整。(直接写在书上),然后组织全班共同核对。

2.讨论算法。

教师提出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1)例2与例1有什么不同之处?

(2)算式里有小括号,应怎样算?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在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小括号里面有加或减,又有共同计算。

2.第2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按题意要求独立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

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2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3页至第5页练习一中的第1题至第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不含括号或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用三步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思考题的练习,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安全目标:根据内容适时进行安全教育,如下课后不能在教室、走廊追打等。

一、引入课题

教师说明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并板书课题。

二、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页至第5页练习一中的第l题至第1题至第11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全班共同核对。

全班核对时,教师强调“10034+900÷15”这题计算时,“10034”与“900÷15”要同时算。

2.第2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应先求大象的岁数,再求“大象比狮子大多

少岁?”这个问题。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共同核对。

小题解法可参考如下:

2833—25—28

=84—25—28

=59—28

=31(岁)

全班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一说上面的算式中“2833—25”表示什么。

3.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后,要对这六道小题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沟通含有小括号的帆步与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全班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只要算式里含有小括号,一般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但算式“7033一(90+60)”中的“7033”与“90+60”可以同时算。

4.第4题。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从“3包棉花糖的售价刚好是5包果汁糖的售价”,可以知道160元相当于买了8包棉花糖,从而可以得到每包棉花糖的售价。

让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5.第5题。

让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后,按各图指定的运算顺序在方框里填上得数。

两道小题的综合算式如下所示:

74+13362÷31 38÷(310一11328)

6.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每一题,再组织学生比较这几题的运算顺序,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

7.第7题。

先让学生认真审查每道题的计算过程,指名说一说每道题错在哪里,并让学生分析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再让学生分别订正。

8.第8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接着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全班交流时,学生可能会提供分步列式的解题方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以促进学生对有关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

本题解法可参考如下:

8537+10035 (3180一28036)÷5

=595+500 =(3180一1680)÷5

=1095(元) =1500÷5

=300(公顷/天)

9.第9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

全班共同核对。

lO.第10题。

组织学生比较三个小题,使学生认识到:三个小题的问题都是求“还有多少页

没有看”,都必须先计算他已经看了多少页。

学生独立解答。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11.第ll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启发学生认识:三班的同学分别到两车上去,使两车的

人数相等,两车的总人数是三个班的总人数,因此,可以算出每辆车的人数。当学

生明确解题思路后,教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以促进学生对有关混合运算顺序的进一步理解。

本题解法可参考如下:

三班应派到一班车上的人数:三班应派到二班车上的人数:.

(33+30+29)÷2-33 (33+30+29)÷2--30

=46—33 =46—30

=13(人) =l6(人)

三、全课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600÷(120÷60) (36+14)370

600÷(10+120÷60) 36+143(70—20)

(600÷10+120)÷60 (36+14)3(70—20)

250—6034 (400+320)÷24

30033+900÷15 475+25÷533

(75+49)÷(75—44) 253(22+288÷16)

【教学反思】

第3课时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6页中的例3、例4;课本第7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

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

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把探索混合运算方法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按顺序细心演算的习惯。

安全目标:根据内容适时进行安全教育,如下课后不能在教室、走廊追打等。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中括号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课本第6页例3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出示下列练习题。

840一252÷9315 (685—25)÷(14+46)

360+(425÷5—75) 180+20315÷6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教师加以归纳,指出带有乘除混合运算及带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注意点。

2.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3

出示课本第6页例3教学情境图(图略),让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

提问:

(1)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要求“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任务?”应先算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要求

“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任务?”应先算师傅做27个后还剩下的个数,还

要算师徒两人每小时共做的个数。

2.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题中提出的问题,并与同桌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指名板演如下:

(147—27)÷(12+18)

=120÷30

=4(时)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上面的算式中“147—27”、“12+18”、“120

÷30”各表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算式各部分的含义、明确算式的运算顺序。

全班交流时,教师还可以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

感受?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需要用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来解决。

(二)教学例4(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出示例4。

计算:1800÷[(15+lO)33]

1.自学。

让学生自学课本第10页“你知道吗?”(括号的由来)教学内容。

学生自学后,教师可提出。“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这个问题,让学生回

答,以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2.介绍中括号。

(1)介绍中括号的写法。

教师示范写,学生跟着学,教师强调中括号和小括号不同的写法。

(2)介绍中括号的作用。

教师指出:中括号的使用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有时使用中括号改变运算顺序,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含有中括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尝试。.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例4:1800÷((15+10)33]

学生算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教师指派一名学生板书如下计算过程。

1800÷[(15+10)33]

=1800÷C2533]

= 1800÷75

=24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板书的同学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4.即时练习。

6303[840÷(240一212)]

学生独立计算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1,2,3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组织全班反馈、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提出:这4道

题的计算结果为什么不同?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因为这4道题的运算顺序各不相同,所以计算结果各不相同。

2.第2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游戏办法,再让学生进行游戏,游戏可以先在小组中进行,小组同学之间进行比赛,比一比谁能用2、3、4、6这四个数字凑成更多的结果是24三

步混合运算算式。

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反馈。全班反馈时,教师对在游戏中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3.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回答判断结果,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最后,教师让学生算出每道题的得数,以此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450÷30+2033 120+90÷1532

450÷(30+20)33 (120+90÷15)32

450÷[(30+20)33] (120+90)÷(1532)

303(330—180)÷50 480—240÷2035

182÷[(37—24)37] 576÷[(26—14)38]

720÷[(6+12)340] 200÷[(172—72)÷25]

【教学反思】

第4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至第9页练习二中的第1题至第6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用三步计算解决一

虬实际问题。

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数学思考。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安全目标:根据内容适时进行安全教育,如下课后不能在教室、走廊追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说明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并板书课题。

二、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8页至第9页练习二中的第l题至第5题。

1.第l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全班反馈。全班反馈时,指名板演,并让学生说一

说: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或减)法,又有乘(或除法),应该先算什么?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该怎样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并指出书写时的注意问

题,强调有两个小括号的要同时脱式,如(25一lO)3(33+19)、(53+19)÷(1232)、(253—195)3(72÷6)。

2.第2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发现典型问题,进行集体订正。

全班交流时,教师强调:计算含有中括号的算式,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

中括号里面的。

3.第3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要求武术组的人数是田径组的几倍,先要求出田径组的人数;要求田径组的人数,就要先求出篮球组的总人数。

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指名板书如下,并让学生说一说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180÷[(8+7)33] .

=180÷[1533]

=180÷45

=4

如果发现个别学生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来,以促进学生对有关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2

4.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再组织全班交流:

本题答案可参考如下:

(1)加——乘一一除(2)除——加——乘

403(12+240)÷6 403(12+240÷6)

=403252÷6 =403(12+40)

=10080÷6 =40352

=1680 =2080

(3)乘——加——除(4)加——除——乘

(40312+240)÷6 403[(12+240)÷6]

=(180+240)÷6 =403[252÷6]

=720÷6 =40342

=120 =1680

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题的练习有什么体会。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

5.第5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每一组题目。

组织学生观察每一组题目,并全班交流学生的发现。

这道题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对每一组题目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以下几条规律:从第(1)、(2)两组题目,使学生发现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

这两个数的和。

从第(3)、(4)两组题目,使学生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

这两个数的积。

6.第6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认识表中的“o”表示四年级只有两个班即只有

四年级1班和四年级2班,没有四年级3班。而五年级参加春游的有三个班,即五

年级1班、五年级2班、五年级3班。

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本题解法可参考如下:

苹果需要的个数:

(42+45+40+41+48)32=432(个)

苹果买的个数:

63531O=300(个)

因为300<432,所以买10箱苹果不够发。

矿泉水需要的瓶数:

(42+45+40+41+48)31=216(瓶),矿泉水买的瓶数:

2439=216(瓶)

所以买9箱矿泉水够发。

二、拓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前两道小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接着,教师组织

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思考方法。然后,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余的题。在此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四则混洽运算的运算顺序;根据本节练习情况提出注意问题。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153(240—224) 600—3000÷75

(45+32)3(45—32) 7036+280÷35

490÷[210÷(750÷25)] (353—295)3(144÷12)

[458一(75+38)]÷23 864÷[(27—23)312]

【教学反思】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可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1.乘除法的关系。

2.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

3.探索规律。

4.解决问题。

5.整理与复习。

6;.综合应用:节约一滴水。

【教材分析】

1.乘除法的关系。

教材通过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乘除法关系。学生再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对乘除法关系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乘、除法中已知数与得数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入,还可以使所学的乘、除法知识系统化。同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起到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的作用。

2.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的运算律,以及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律,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数范围的基本运算律,而且有利于学生灵活解决计算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3.探索规律。

教材通过具体的体例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4.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题例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四则混合运算、乘法运算律等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5.整理与复习。

由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较多,故教材安排了整理与复习,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部分让学生分组议一议四个问题,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结合算一算,让学生将本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结合收获与问题的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针对问题进行补缺补漏。

6.综合应用:节约一滴水。。

教材通过让学生经历实验、预测、计算、调查、收集信息、讨论交流等过程,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和理解乘除法的关系,并能应用乘除法关系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探索并发现乘法运算律,并能灵活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现乘法中因数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创造性思维。

过程与方法: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通过看、说、议等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实践,切实掌握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习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

理解乘除法的关系,认识和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并能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难点

灵活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关键

结合具体的情境,把探索关系、发现规律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课时划分】

共14课时。

1.乘除法的关系…………………………………………………………2课时2.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4课时3.探索规律………………………………………………………………2课时4.解决问题………………………………………………………………3课时5.整理与复习…………………………………一………………………2课时6.综合应用:节约一滴水………………………………………………1课时

第5课时: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页至第14页中的例1,例2、例3;课本第14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并理解乘除法的关系,学会应用乘除的关系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

2.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初步认识整除、并会用整除的意义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判断。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中认识并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安全目标:根据内容适时进行安全教育,如下课后不能在教室、走廊追打等。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关键】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合作、交流中探索乘除法

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课本第1l页本单元教学主题图,课本第12页例1、例2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的关系,谁能说一说加减法有怎样的关系?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引入。

出示课本第1l页本单元教学主题图(图略),让学生认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师:根据这张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要解决情境中提出的问题,需要用

到哪些运算?(乘、除法运算)

指名回答后,教师指出:乘除法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乘

除法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图略)

1.提出问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例1教学情境图。细心对比下面的3个算式,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4312=48(个) 48÷12=4(个) 48÷4=12(棵)

(1)上面的3个算式各解决了什么问题?

(2)除法与乘法有什么关系7

2.小小讨论。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想法。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1)4312=48(个),这个算式所解决的问题是: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12棵树上共挂了多少个灯笼?

48÷12=4(个),这个算式所解决的问题是:有48个灯笼,平均挂在12棵树

上,每棵树上挂了几个灯笼?

48÷4=12(棵),这个算式所解决的问题是: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48个灯笼可以挂在几棵树上?

(2)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已知两个因数(4和12),求它们的积(48),用乘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48)与一个因数(4或12),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48),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12或4),求

出的未知因数叫做商(4或12)。

(二)教学例2

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图略)

1.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师:根据上面的3个数量,你能写出乘法和除法算式吗?

学生写出算式后,教师指名汇报,学生汇报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各

解决了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1)65315=975(元)

(2)975÷15—65(元)

(3)975÷65=15(个)

2.发现乘除法的关系。

(1)小组讨论。

教师提出:比较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在独立观察比较的基础l: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发现。

(2)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个关系: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3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通过全班交流,还要让学生认识:

上面的3个算式共同点是都有15个球、65元和975元这3个数量,不同的是:第一、计算方法不同。第(2)、(3)个算式都是除法算式,第(1)个算式是乘法算式。第二、已知数和未知数发生了变化。比如第(1)个算式要求的积(975元)在第(2)、(3)个算式中都是已知数,而第(1)个算式中的已知数(65元和15个球)在第(2)、(3)个算式中却分别是未知数,这就是说除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乘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强调注意点。

教师先指出:0不能作除数。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0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O不能作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O相乘得到5。0÷O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O相乘都得0。

(三)教学例3。

出示例3。

分一分,议一议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6÷2=3 39÷2=l9......l l5÷12=1 (3)

250÷50=5 26÷13=2 25÷7=3……4 ..

160÷1=160 0÷9=O 76÷21=3 (13)

1.分一分。

师:谁能根据计算的结果对这9道题进行分组?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如下:6÷2=3 39÷2=19 (1)

250÷50=5 15÷12=l……3 ‘

。26÷13=2 25÷7=3 (4)

160÷1=160 76÷21=3 (13)

O÷9=O

2.议一议。

师:你能说一说为什么要分成这样的两组吗?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第一组的计算结果都没有余数,第二组的计算结果都有余数,所以把9道题按计算结果有没有余数分成了两组。

3.概括整除的意义。

(1)自学。

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第13页下半页的内容,建立整除的概念。

(2)讨论。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强调“不为O的整数”?

4.即时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14页“说一说”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4页“课堂活动”中的第1,2,3题。

1.第1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同桌的两个同学进行“对口令,说算式”的练习,

(两个同学轮流时行)最后师生之间进行“对口令,说算式的练习”。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每道题是怎样算的,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3.第3题。。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2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知道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3”) .

1.除数:商÷被除数。…………………………………………………………( )

2.36÷12:3,就是36能被12整除,或者说36能整除12…………………( ) 3.91能被7整除。……………………………………………………………( )

4.在除法算式里O不能作除数。………………………………………………()

二、填空题。

1.把47313—6儿,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

把364÷26=14,改写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2.根据8610÷35—246,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246335=( ) 8610÷246=( )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 )345=540 ( )÷25=25

【教学反思】

第6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页至第16页练习三中的第1题至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l-通过练习,加深对乘除的关系的理解,能利用乘除法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对乘、除的计算进行验算,培养认真检查、验算的良好

习惯。

3.加深对整除意义的理解,会用整除的意义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判断。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安全目标:根据内容适时进行安全教育,如下课后不能在教室、走廊追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

师:上节课,我学习哪些内容?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3商

除数=被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0不能作除数)

整除的意义

指名回答时,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整除的意义。

2.引入。

教师说明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并板书课题。

二、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4页至第16页练习三中的第1题至第12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按要求写算式,再组织全班核对。

本题答案如下:4324=96,96÷4=24,96÷24=4。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组织全班核对。全班核对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根据什么这样算。

3.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表,再组织全班核对,全班核对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

怎样想的。

4.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再组织全班集体订正。

全班集体订正时,教师指派几个学生把计算和验算过程板书出来(分两批进行).并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验算过程的依据是什么。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5.第5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本题的教学情境图,从图中选择恰当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只要学生能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鼓励学

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三筐共有多少千克? 2633=78(千克)。

每筐可卖多少钱? 2634=104(元)。

三筐一共可以卖多少钱?432633=312(元)或43(2633)=312(元)。

6.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7.第7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涂一涂”练习,在此基础上教师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共同核对。

8.第8题。

先指名说一说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有怎样的关系,使学生明确:被除数一商3除数+余数。接着让学生独立填表,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集体订正。

集体订正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回答表中每空应填什么数,还要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

9.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共同核对。

本题解法可参考如下:

(50一2)÷4

=48÷4

=12(元)

10.第10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11.第11题。2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

本题解法可参考如下..

15032+20-150

=300+20一150

=170(千克)

答:(略)

12.第12题。

引导学生分析:先用1538计算小刚8时做的个数,然后求余下的个数,最后

计算再做多少小时能完成任务。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讲评,鼓励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组织学生订正。综合算式:(600一1538)÷20

三、拓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6页第13题。

第1小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让学生初步掌握解答这种题目的方法,分析过程如下:480÷(63口)=20,可以引导学生把(63口)看作除数,利用除数一被除数÷商,可以计算出63口=24,再把口看作一个因数,利用一个因数一积÷另

一个因数,可以计算出口里应该填4

第2小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讲评,组织订正。

四、全课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1.课本第16页练习三中的第10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计算并验算。

105342 864÷36 576÷36

231352 483÷23 315÷63

【教学反思】

第7课时: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及简便运算【教学内容】

课本第17页至第19页中的例1,例2,例3;课本第19页“课堂活动”中的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学会用

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在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安全目标:根据内容适时进行安全教育,如下课后不能在教室、走廊追打等。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

能够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关键】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及其应用过程。

【教具准备】

课本第17、18页例l、例2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师:在四年级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加法运算律,谁能说一说加法有哪些运

算律?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a+b=b+a(加法交换律)

a+b+c=a+(b+c)(加法结合律)

2.引入。

师:这个学期我们要学习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及简便运算。.

板书课题: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及简便运算。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图略)

(word完整版)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集结

四年级上册应用题大集结 1、一根木料长36分米,要锯成4分米长的短料,每锯一次要用3分钟,锯完一段休息2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几分钟?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6千米,货车每小时行74千米。 (1)如果两车开出4小时后相遇,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如果两车开出3小时后,还相距48千米,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3、一个四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3倍,也是千位上数字和十位上数字的和,千位上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8倍。这个数是多少? 4、一个九位数,它的个位数字是8,十位数字是6,任意相邻三个数的和都是15。这个九位数是多少? 5、20本语文书和25本数学书价钱相等,每本语文书比数学书贵8角。每本语文书的价钱是多少? 6、叔叔比小冬大19岁,叔叔的年龄恰好是小冬年龄的3倍还多1岁。小冬多少岁? 7、六年级一班40名同学在毕业会上互送一张贺卡,一共需要多少张?(提示:每人送出的卡片是39张) 8、一个书架有两层,上层有图书310本,下层有图书170本,现在上下两层都拿走同样多的本数,上层剩下的本数正好是下层的3倍。一共拿走多少本书?(提示:上层比下层多的本数÷上层比下层多的倍数=拿走后下层的本数) 9、小明爷爷的年龄减去15后除以4,再减去6,最后乘以10等于100。小明爷爷的年龄是多少岁?(提示:倒推) 10、周末,王老师和张老师带48名同学去划船。大船限乘6人,每条船租金30元,小船限乘4人,每条船租金24元。怎样租船最划算?(提示:因为大船便宜,应先考虑租大船,并尽量不要有空位置。) 11、李师傅计划每天生产零件240个,1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50个,工作了12天后还剩下多少个? 12、水果店运来280千克香蕉,进价每千克5元,卖价每千克7元,在运送过程中损坏了24千克,还支出运费150元。这批香蕉全部卖完后能赚多少钱? 13、一件工程,3个人完成需要3周零3天,照这样计算,4个人完成这件工程需要多长时间?(提示:先求出一个人完成这件工程需要的天数) 14、买6把椅子要用150元,一把椅子比一张桌子便宜11元。买6张桌子要用多少钱?(两种方法计算) 15、工人安装下水道,前6天安装了372米,照这样的速度,还要15天才能完工。这条管道有多少米? 16、爸爸和儿子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出发,爸爸每小时走6千米,儿子每小时走4千米。爸爸带了一只狗,狗用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向儿子跑去,遇到爸爸或儿子后立即折返,直到爸爸和儿子相遇才停。狗跑了多少千米?(提示:狗跑的时间就是爸爸和儿子相遇时用的时间)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4、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5、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 (二)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用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用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用字母表示:a-0= a 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用字母表示:a×0= 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用字母表示:0÷a(a≠0)= 0 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一)乘除法的关系 1、被除数÷除法=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2、除法和乘法互为逆运算。 3、被除数能被除数整除;除数能整除被除数

(二)加法运算定律: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公式: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公式:(a+b) +c=a+(b+c) (三)乘法运算定律: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公式:a×b=b×a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公式:(a×b)×c=a×(b×c)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公式:(a+b)×c=a×c+b×c 或a×(b+c) =a×b+a×c 拓展:(a-b)×c=a×c-b×c 或a×(b-c) =a×b-a×c (四)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用字母表示:a-b-c=a—c-b (五)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用字母表示:a÷b÷c=a÷c÷b (六)探索规律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者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者缩小)相同的倍数。 2.一个因数扩大(或者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或者缩小)几倍,积就扩大两个因数扩大(或者缩小)倍数的乘积。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学校:班级:姓名: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四则混合运算 1、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⑴在没有括号的综合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⑵在没有括号的综合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⑶在有括号的综合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 1、乘除法的关系: ⑴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⑵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⑶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小于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⑷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注意:0不能作除数。 2、乘法运算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⑴两个数相乘,交换这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数,那么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为:a×b=b×a。 ⑵3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3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1个数,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那么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b)×c=a×(b×c)。 ⑶除法的运算性质可以表示为:a÷b÷c=a÷(b×c)。 ⑷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那么乘法分配律可以表示为:(a+b)×c=a×c+b×c。 三确定位置 1、⑴竖排叫做列,确定第几列通常是以观察者的角度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通常是以观察者的角度从近往远数。 ⑵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是用两个数加小括号表示,将点所在的列数写前,行数写后,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用逗号隔开。 ⑶如果两个数对的第一个数相同,那么这两个数对分别表示的两个点的位置在同一列。如果两个数对的第二个数相同,那么这两个数对分别表示的两个点的位置在同一行。 四三角形 1、⑴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有3条边,3个内角,3个顶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且不易变形。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画对边的垂线,这个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三角形的底与它对应的高互相垂直。因为三角形有3个顶点,过每个顶点都可以画对边的高,所以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 ⑵当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小于或等于最长的那条线段时,这3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当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那条线段时,这3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根据两点之间,

【2020】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20】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班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3人,从这些学生上学期的数学成绩来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概念的理解过于肤浅,运用也欠灵活,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运用能力较差,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差,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字和题目,作图不用直尺等,还有极个别学生学习缺乏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确定位置;三角形;小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均数;总复习和三个综合与实践(制订乡村旅游计划;防灾小常识;我们长高了)。其中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小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 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 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 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 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 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最新资料推荐------------------------------------------------------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四年级数学上期期末测试题 姓名: ___班级: ___总分: ___一、填空题 1、一个数由 3 个千万, 7 个十万,8 个百和 6 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2、 10 个十万是(), 100 个万是(),()个十万是 1 亿。 3、368+()=68+()486+328+114=328+(+ )857-298=857-300○() 697-203=697-200○() 4、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后就是一条(),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一条()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有()个端点。 5、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6=98 670+() =963 319-() =156 6、如果29□63029 万,那么□里可填() 7、因为 21570=35,所以 2150700=()() 8、把下面的数由大到小排列起来 50550 500500 5050500 5005005 ()﹥()﹥()﹥() 9、在同一平面内,()叫平行线,组成平行线的两条直线()。 10、黑板的两条对边互相(),两条邻边互相()。 1/ 9

11、过直线外一点可以做()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过两点可以做()条()直线。 12、根据 213-198=15, 48015=32 列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13、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 280,差比减数少20,那么被减数是(),减数是(),差是()。 14、根据 90036=25,写出一道不同的除法算式和一道乘法 算式: () 15、在一个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缩小 5 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在一个乘法算式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 4 倍,要使积不变,那么另一个因数应该()。 16、一周角=()平角=()直角=()度 17、根据 10142=4242 42202=8484 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26101=() 17202=() 18、()里最大可以填几?() 41﹤ 247 29()﹥ 209 85()﹤ 530 5() 356850 万2() 526330万 34() 24834 万 19、一个锐角与一个直角的和一定是一个()角,一个平角减去一个钝角的差一定是一个()角。 20、如果相邻两个同学相隔 2 米排成长 18 米一排的队伍做操,那么一共有()个同学。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角的边越长那么角就越大。 () 2、直线总比线段长。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单元试卷及答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测试卷(A) (时间:70分钟总分:100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第5题第2个空2分,共20分) 1.()、()、()、()统称为四则运算。 2.计算25÷5×6和36+15-28计算时,计算的顺序都是按从()往()进行的。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法,再算()法。 4.计算15×4-36÷3的步骤是:第一步,计算(),求();同时计算(),求()。第二步,计算积-(),求()。 5.要使算式470-420÷5的计算顺序为先算减法,应该使用(),算式改为:()。 6. 在含有两种括号的算式里,运算的顺序是先算(),再算(),最后算()。 二、我会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2.18×5+(36 - 12 )去掉括号后,结果不变。() 3.49×[(15+13)÷4]的运算顺序是先乘,再除,最后加。() 4.算式5÷0没有商,算式0÷0有无数个商。() 5.四则运算中,列综合算式都要用到括号。() 三、我会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A.(900-224)÷4=169 B.900÷4-224=1 C.900-224÷4=844 D.(900-224)÷4=194 2.252加70除以14的商,和是多少?() A.(252+70)÷14=23 B.252+70÷14=23 C.252+70÷14=257 D.252÷14+70=88 3.120减15乘6的积,差是多少?() A.120-15×6=40 B.120-15×6=30 C.120-15×6=630 D.(120-15)×6=630 4.81加54的和再除以27,得多少?() A.81+54÷27=5 B.81÷27+54=57 C.81+54÷27=83 D.(81+54)÷27=5 5.576除以12的商再乘6。积是多少?() A.6×(576÷12)=288 B.576÷12×6=28 C.576÷(12×6)=8 D .576÷12÷6=48 四、我会算 1.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共10分) (32-32)×72×23= (13×5×0)÷7= 28+32÷8= 12-45÷5+3= 23×2-0×50= 42÷7÷6= [(48+32)÷5] ×0= 52-14×3= 76×(2-0)×5= 125×8= 2.递等式计算(每题3分,共18分) 5100-736÷4×25 (28+17)×(50+16)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教师:小明、小红和小强,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 2李老师也来到商店,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让学生们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引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 教师:谁来说共要多少钱。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 18÷9×8 200-17×7 24×5+12 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 35×(107-79) 819÷(108-99) 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 (2)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 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指导学生分析出右图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列出混合运算算式。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200-80÷4×7。 教师:从做灯笼这幅图的要求来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教师:就是说图中要求我们先算除,再算乘,最后算减。 教师边讲边板书:200-80③÷①4×7②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确定要先算80÷4,再算乘法。 教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与刚才分析的图中的要求一致吗? 教师:说明这个算式列对了。 同学们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指示计算,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教师指导:每算一步,要把结果写在原来这步计算相应的位置,比如80÷4这一步的结果是20,这个结果要写在原来80÷4的这个位置上。 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 教师:多一步计算,顺序的分析和计算过程都要复杂一些了,但是有相同的地方吗?(着重发现确定计算顺序的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对了,前面掌握确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方法,在三步计算中也同样适用。 你能用你掌握的计算知识确定下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备课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 三、确定位置 四、三角形 五、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八、统计 九、总复习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备课教案(2010年修订版) 一、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 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

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18÷9×8200-17×724×5+12 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35×(107-79)819÷(108-99) 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 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 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 算(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 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 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 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指导学生分析出右图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列出混合运算算式。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只有个别同学思想上不够积极。全班大多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回答问题比较准确,反应快,上课回答问题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行为习惯也较差。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1)教学内容。本单元只介绍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其内容仅限于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和只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2)知识联系。学生在这之前,学习了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运算。本册这里主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步乃至小数四测混合运算的基础,具体涉及乘加、乘减、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3)教学目标 ①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②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计算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③在计算中培养能力和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2.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 教学内容。多位数的读写(包括拓展对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认识十进制,结合计数单位建立数概念),多位数大小比较及多位数的改写。 (2) 知识联系。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习本单元内容最直接的认知基础。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小比较方法等都将直接推动本单元的学习。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数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大大提高学生用数表现生活中的事物的能力,促进数感的培养。 (3) 教学目标 ①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②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计算混合运算与一步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③在计算中培养能力和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感受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3、第三单元:整数加减法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姓名: 第一单元 万以上数的认识 一.数位顺序表 二.计数单位有: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三.怎么样读万以上的数? 1.读数要先分级,从个位起每4个数位分为一级。 2.读数要从高位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万级末尾加读万,亿级末尾加读亿。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四.怎么样写万以上的数? 写数要从高位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五.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1.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从高位比起,最高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六.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1.用“万”作单位表示数:首先要去掉这个数末尾的4个0后,再加上一个“万”字。例如:250000=25万。 2.用“亿”作单位表示数:首先要去掉这个数末尾的8个0后,再加上一个“亿”字。例如:1400000000=14亿。 七.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求近似数?(通常用“四舍五入法”) 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首先找到万位,看万位后面一位(0-4就舍去,5-9就在前一位进1)。 2.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首先找到亿位,看亿位后面一位(0-4就舍去,5-9就在前一位进1)。 八.身份证号码都是18位,从左往右排序,1~6位为地区代码,7~14位为出生年月日,15~17位为顺序号,最后一位数字是校验码。第17位用奇数表示男性,用偶数表示女性,那么“440624************”是一个女性的身份证号码,这个人生于1978年2月29日。 九.电子计算器一般由电源及开关、显示屏、键盘和内部电路等几部分构成。 第二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一、加减法的关系 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差=被减数 3.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求两个数的差用减法计算,求两个数的积用乘法计算,求两个数的商用除法计算。 4.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验算用减法,减法验算用加法)。 二.加法运算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 )+c=a+(b+c) 三.减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相当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a-b-c=a-(b+c) 注意○1:523-(217+183)=523-217-183 注意○2: 437-122-137=437-137-122 在简便运算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再思考用什么方法。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第1课时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例1,课堂活动1,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想一想这几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然后计算在草稿本上。 25-15 +18 27÷9×6 100-15×6 200÷8+10 反馈时,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看计算是否正确。 小结: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齐读。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1,不带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1)情境导入

元宵节快到了,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做大红灯笼,在做灯笼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数学问题,你们能帮他们解决吗? 出示例1的情境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要求还剩多少个,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200-20×7 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2)改变信息,理解题意 将上题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例1的对话框,题目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 观察题目,这道题与上题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3)列综合算式 要求还剩多少个没做?解题思路是什么呢?(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 怎样才能求出7天做的个数呢?(先求每天做多少个?再求7天做了多少个?) 要求还剩多少个没有做?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00-80÷4×7 (4)尝试解答 在200-80÷4×7这个算式中,按照我们以前学习的运算顺序,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除法、乘法、减法) 为什么要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呢?(因为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出每天做的个数,再算7天做的个数,最后才能求剩下的个数。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按照这样的运算顺序,请同学们用递等式计算在草稿本上。 请一学生板演在黑板上。 (5)反馈 教师讲评,提示没有参加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 (6)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有哪些相同? 小结: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只有两步运算,今天学习的有三步运算。教师揭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 钟 一、填空题。(18分) 1.127007040是由()个亿、()个万和()个一组成,读作(),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亿。 2.从个位起,第六位是()位,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位。 3.在○中填上“>”“<”或“=”。 8030000○830000 760000000○775421999 4.在92°,34°,115°,86°,15°,121°,90°,135°中锐角有(),直角有(),钝角有()。 5.405×29的积大约是(),22×894的积大约是()。 6.度量一个角,角的一条边对着量角器上内圈刻度“180”的刻度,另一条边对着外圈刻度“50”,这个角是()度。 7.如果0504352表示光明小学五年级四班35号学生,是女生,那么0603281表示()。 8.两个数的差是27,如果被减数增加4,减数减少2,差应该是()。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5分) 1.一个数的近似数,一定比它本身大。() 2.18个560相加与56乘180的结果相等。 () 3.用竖式计算336×21时,21个位上的数“1”与336相乘的积是336,它表示336个一。() 4.546-99=546-100-1 () 5.将30°的角放在4倍的放大镜下观察,角度是120°。()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5分) 1.下面各数中,一个0都不读的是()。 A. 4090000 B. 4900000 C. 4000009 2.一条()长6厘米。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3.385×49的积的最高位是()。 A.万位 B.千位 C.百位 4.485+166+234=485+(166+234)运用了加法()。 A.交换律 B.结合律 C.交换律和结合律 5.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5万的数一共有()个。 A. 9999 B. 10000 C. 49999 四、计算题。(29分) 1.直接写得数。(5分) 143+57= 300-39= 550-500=169+231= 186+24=600×30= 300×9=100×50= 400×40=250×40= 2.列竖式计算。(12分) 648+194=247+392= 412×23=104×32= 550×40=165×49= 3.用简便方法计算。(12分) 374+499 456-298 页码/ 总页数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练习题-附答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一、大数与小数的认识 1、我会填。 (1)6023050037读作( ),二千五百三十二万六千写作( )。 (2)一个数千万位上的数是6,千位上的数是2,十位上的数是3,其余各位 都是0,这个数是(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 (3)如果8□650≈8万,□里最小可以填( ),最大可以填( ); 如果9□001 3521≈10亿,□里最小可以填( ),最大可以填( )。 2、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七十万六千 70600 7060000 七万六千 七亿六千万 (2)2800540 2800450 4280050 5280040 2840050 3、用0、0、0、0、1、3、5、8、9九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九位数。 (1)约等于10亿的最小九位数( )。 (2)约等于9亿的最大九位数( )。 4、按要求完成问题。 (1)你能用“元”作单位表示出下面的单价吗? 提示:10角=1元,1角是10角的101,也就是10 1元,还可以表示为0.1元。同理,100分是1元,1分是100分的1001,也就是100 1元,还可以表示为0.01元。 (2)像0.1、0.01、0.8、2.4…这样的数我们叫做小数,分母是10、100、1000… 这样的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出来,你能涂色表示出下面的小数吗? (3)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

0.58 3.5 41.48 200.17 2.0017 3.1415926 (提示:读小数时,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右边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读几写几。) (4)你能写出下面的小数吗? 三百点七一五点零六零点零零八零点零一四(提示: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写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要写成圆点,小数部分顺序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5)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钱呢?2.50元和2.5元有什么关系? 8.00元和8元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时会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是不变的,这个性质叫做小数的基本性质。根据上面的性质,你能把下面的数改成三位小数吗? 0.9 30.4 5.4000 8.18 14 2017 5、你能排出他们的名次吗? (提示: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右边第一位,依次类推,比较出大小。) 6、我会算。

新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第1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例1,第2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没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习题引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想一想这几道题的运算顺 序是什么,然后计算在草稿本上。 25-15+18 27÷9×6 100-15×6 200÷8+10 学生反馈时,要求学生先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看计算是否正确。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四则混合运算。 [点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节课的学习基础,教师找准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1,不带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 (1)情境导入。 元宵节快到了,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做大红灯笼,在做灯笼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数学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 出示例1的情境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灯笼没做?”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要求还剩多少个,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200-20×7)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剩的个数。) (2)改变信息,理解题意。 将上题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例1的对话框,题目为: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做? 观察题目,这道题与上题比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3)列综合算式。 要求还剩多少个没做,解题思路是什么呢?(一共做的个数-7天做的个数=还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运算归

简便运算 一、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简算。 355+275+125+245 189+(26+11) 256+79+121 37+253+79+121 二、运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简算。(特点:连乘) 1、运用定律法:A×B=B×A ( A×B)×C= A×(B×C)= A×C×B 8×(29×125) 25×(16×4) 25×4×8×125 125×(8×56) 2、大数拆小连乘法 125×88 48×125 32×125×25 16×125 三、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1、去括号分配(乘加或乘减)A×(B+C)=A×B+A×C A×(B-C)=A×B-A×C 25×(4+8)125×(40+8)(100+8)×125 (100-8)×125 2、加括号合并(加乘、减乘)A×B+A×C=A×(B+C) A×B-A×C=A×(B-C)38×99+38 175×56+25×56 99×99+99 99×9+99 156×76-156×74 175×56-75×56 102×56-2×56 65×56-55×56 3、特殊数拆分法(和乘、差乘) 和乘:108×125 808×125 48×125 402×25 差乘:98×125 799×125 25×96 399×25 四、运用连减简算法。 1、被减数-(减数的和) 645-156-244 689-143-257 897-23-77 377-48-52 2、减数去括号连减法 645-(45+39)578-(78+69)847-(59+147)671-(56+571)3、被减数不变,交换减数位置来减。

645-156-245 689-143-289 897-23-597 377-48-77 五、运用连除简算法 1、加括号:被除数÷(除数的积) 3200÷25÷4 3500÷7÷5 32000÷125÷8 2800÷7÷4 2、去括号连除法 3500÷(35×4) 2400÷(8×6) 700÷(7×4) 3600÷(9×8) 3、被除数不变,除数交换位置来除 120÷5÷12 350÷25÷7 2800÷8÷70 540÷15÷9 4、除数拆分连除法 2400÷48 1680÷24 2800÷35 3200÷24 六、加减混合运算 1、交换位置相加减 248+29-148+71 357-169+43 264+27-64 357-169+43 2、加减抵消法(加括号)171+248-148 271-248+148 846-246+246 315+199-299 3、凑整加减法 (1)多减了要加 367-299 281-198 9688-999 9999-999-99-9 (2)多加了要减 367+299 281+198 9688+999 9999+999+99+9 七、乘除混合运算 1、同级运算:交换位置相乘除 380×25÷38 900×24÷9 1800×25÷9 25×4÷9×18 2、两级运算:乘法分配律在除法算式中的运用。 (720+56)÷8 (360+480)÷6 (400+56)÷8 (250+100)÷25 (720-56)÷8 (480-360)÷8 (400-56)÷8 (250-100)÷8

最新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从班级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能跟上的学生,上课时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个别学生是老师怎么教也不会。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确定位置;三角形;小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均数;总复习和三个综合与实践(制订乡村旅游计划;防灾小常识;我们长高了)。其中四则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小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