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我一个拒绝清华的理由

给我一个拒绝清华的理由

给我一个拒绝清华的理由
给我一个拒绝清华的理由

【精彩收藏】

给我一个拒绝清华的理由

——对话上海交大2014级新生汪于智

作者:吴晓军

汪于智,生于1997年1月27日,固始县张老埠人,现居住在固始县水云居小区,固

始慈济高中2014届三(32)班学生。2014年高考,汪于智以678分(其中语文132分,数学140分,外语131分,理综275分)全省第130名的优异成绩被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班录取。近日,笔者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

晓军:汪于智你好,今年,很多比你分数低的考生都走进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你为何偏偏不听家人和老师的规劝选择上海交大?很多人都不理解你为何要这样选择,这缘于你怎样的心理?

于智:我虽然从来没有到过上海交大,但是对这所著名的院校非常了解。1913年,伴随着“实业救国”的教育思想,北洋政府教育部创立了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前身——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科。从“实业救国”到“科教兴国”再到“人才强国”,在百年交大的成长过程中,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技术人才,涌现出了钱学森等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实业家,为国家的繁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发展史上,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第一台自动扶梯等等。更为引以自豪的是,新中国的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架超音速民航客机……许多都是在学院校友的主持和直接参与下完成的。在1999年国务院表彰的“两弹一星”功臣中,钱学森、王希季等均毕业于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交大机械动力学院以振兴民族制造业为己任,以创建世界知名学院为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国家的战略需求建设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连续4年荣获7项国家科技大奖。经过100年的发展,这个专业在国内排名第一,而且研究生录取线连续几年都是全国第一。机械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班按照国外一流大学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全英文教学,主干课程教材与世界一流大学同步,部分课程聘请外籍教师上课,一半以上学生有机会公派出国进行交流

学习、攻读世界一流大学学位、参加海外实习及国际合作毕业设计,学生拥有更多机会加入国际化专业实践团队。试点班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以及团队精神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善于交流沟通,在工程类本科毕业生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从1997年起,该校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设立了机械工程试点班,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的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开始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2000年,该校和美国密西根大学开始机械工程专业的国际合作办学,实行学分与学籍互认。目前学院已与美国普渡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法国巴黎高科工程师学校、挪威科技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悉尼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实现学分互认,共同开展学期交流、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等联合培养项目合作。机械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班依托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全新的课程体系,其内容涵盖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进入高年级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上述两个专业。据统计,试点班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毕业后会进入国内或者国外高校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这些学生受到了众多知名公司的青睐,是企业的重点培养对象和未来的领军人物。我小时候就喜欢理科,希望自己成为一名科学家,追求这个梦想不应该受到别人的指责。

晓军:你是一个科学范儿,小时候就喜欢阅读科普名著,比如《生命的奥秘》、《我

们的起源未来的灾难》、《趣味物理学》、《地球素描》、《宇宙的秘密》等,这些科普书籍激发了你怎样的梦想?你的高三班主任杨庆松老师认为你“独立钻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超强”,你自己认为呢?你想成为像钱学森那样伟大的科学家吗?

于智:科学的发展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起了无可比拟的作用,特别是在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几百年中,给人类的社会文明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瓦特发明蒸汽机,到爱迪生发明电灯;从居里夫人发现镭,到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从数字化的时代,到电子技术的新世纪,都无不体现科学成果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无不体现这些科学的智者向自然挑战的勇气和力量。科普著作主要着眼于科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对科学知识的普及,对科学思想的传播,对科学理论的继承发展。从这些科学大师的著作中寻找科学的真谛,了解这些智者们的思想火花,学习他们不虚度人生的可贵精神,在享受前人科学成果的同时,为后人做出新的贡献。

我在张老埠乡中心小学上了两年,三年级时,由于父母工作的调动,就转到固始一小,小学毕业后到固始三中,中学阶段成绩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全校10名左右,上高中后自己的目标是北京理工大学,高考成绩应该说是属于超常发挥。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读钱学森,读他的成长经历,读他的创新思想,读他的爱国热情。1989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科学技术会议上,钱学森被授予“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1999年他又被国际媒体选为“影响20世纪科技发展的20位世界级科技巨人”之一。这20位巨人中第一位是爱因斯坦,之后是玻尔、居里夫人、冯?卡门等,钱学森排名第18,是20位巨人中唯一的亚洲人。出生于20世纪初的钱老,经历了时代变换的风云,

承受了科学研究的辛劳,其生命轨迹却长达一个世纪,这与他热爱体育运动不无关系。同时,钱老还喜欢画画,而且画技不俗,还擅长吹圆号,吹口琴。热爱艺术的他一生都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他与歌唱家蒋英一生伉俪情深,而艺术是二老夫妻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我喜欢打篮球,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是我的最爱,我还喜欢文学和音乐,爱弹吉他,对艺术的追求可能也是源于钱老对我的影响吧!2005年7月2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登门看望钱老,钱学森当面就“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建议,还提出了“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够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的观点。这一点给了我很深的启示,不能把追求分数当成唯一的目标,要有时间“玩一玩”,“玩”就是运动、读课外书、动手实验和实践的能力。今年高考,我的作文题目是《打破常规,精彩人生》,大谈创新能力的培养,我的语文成绩是132分,作文应该分数不错,受到了阅卷老师的充分肯定。

晓军:中国为何出现不了大师级的人才?面对“钱学森之问”,国人感到很羞愧,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于智:杨振宁作为著名科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成功故事也许能给人启迪。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数学天赋,小学低年级时便经常有高年级的师兄来向他讨教数学问题,但他父亲并没有一开始就刻意让其去主攻数学,反而是让其跟人学习《孟子》。这在我们今天很多的家长看来,似乎有点浪费时间。其实,正是这种家长的“急功近利”,击中了我国当下教育的软肋。杨振宁说:“《孟子》里蕴含着很多生动的故事及对社会结构的阐释,它对以后我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很重要的影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

才”,就是智力教育在学校的教育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如果我们的教育过度关注智力培养,忽视了情商等其他的方面,我们的教育就会迷失方向,将来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可能就会像“危险品”那样可怕。人们忘记了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事业,我们太强调“赢在起点”,其实培养一种精神,磨练一种意志,养成一种习惯,才是终身受益的,而不在于起点的“暂时”领先。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们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经济所提倡的竞争意识、独生子女政策下父母对子女更高的期待、全社会的舆论环境以及政策的导向作用,使教育变得更加功利。

晓军:我校的张跨越同学在今年3月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落榜,高考时却

考入了清华大学。你在今年参加上海同济大学的招生考试中落榜,却戏剧性地走进上海交大。我们还需要自主招生吗?你想给予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怎样的建议?你又是怎样面对挫折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的?

于智: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自主招生腐败问题正在接受调查。事实上,今年早些时候中央巡视组在反馈该校巡视情况时即指出,该校“自主招生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句法谚所指的对象绝不仅是政治权力。“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更不是“自由腐败”,自主招生权不能成为绝对的权力。我们不仅要把高校自主招生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还要把制度的笼子编织得更加细密,容不下半点寻租空间。高校自主招生权的存在具有毋庸置疑的正当性,也得到了高等教育法的明确授权。它不仅能够弥补统一高考的缺陷,削减“一考定终身”的体制性弊端,也符合世界上其他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通行做法。高校自主招生是国家人才选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其重要性必将进一

步显现,绝不能因为其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瑕疵就否定高校自主招生权本身。我更不能因为自主招生的失败就抨击它的不合理性。自主招生的命题一般是由各个大学组成的命题委员会进行命题,命题委员会的老师以各相关系的教授为主。由于没有统一的考试大纲和规范,各个高校的自主招生命题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又由于自主招生命题并不是这些教授的“分内”工作,所以即使命题人相对稳定,命题的难度、题型等要素也会有很大的随意性。大部分学校的自主招生命题采用的是个人命题,也就是说由一个人出题,最多也就两三个人出题,这些老师在出题的时候,并没有及格率、区分度的明确压力,而且题量也不会太大;他们在出题的时候,想着“来考试的都是好学生,都拿满分也不好”;再加上他们对高中生的实际实力不够了解,只能参考高考题,使得他们出题的时候天然有一种将题目出“难”的冲动,结果是虽然整个试卷难度接近高考,但是简单题非常少,甚至没有。因此在参加自主招生笔试的时候,必须做好思想准备,那就是基本遇不到看看就会的简单题,都是需要仔细思考的题目。

冬天,天气严寒,草木凋零。有一棵树个别枝条虽已干枯,但它的根深植在土壤中,仍然保持着勃勃生机。在凛冽的寒冬,单凭剥落的树皮,完全干枯的枝干来判断它的死活是不科学的。冬季是树木生长阶段中生命力最弱的季节,是树生命中的“低潮”阶段,过了严冬,那棵树会依然郁郁葱葱。这就说明,我们在学习或事业方面可能出现逆境与危机,面对艰险必须顽强奋斗,决不能轻易放弃,要耐心地等待转机。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我们常常看不到前途和光明,往往悲观

失望,心灰意懒,畏葸不前,甚至于一蹶不振,这是目光短浅,为困难所震慑的缘故。人生路途中的挫折与艰辛常常在所难免,如果一个人知难而退、谈虎色变是难以成就一番事业的,应该用辩证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为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才不致于在逆境中丧失信心,做出不切实际的决断。严冬即将过去,阳春终会到来,它仍然会“枝繁叶茂,绿阴宜人”。

尊重个人选择就是尊重个性发展(采访手记)

一腔爱国心,交大藏功名。

立志学钱老,清华都浮云。

听说汪于智如此高分却拒绝上清华后,老师不解,朋友叹息,甚至是父母也有些郁闷。清华是中国的顶尖级大学,代表着好工作,高收入,他到底怎么了?

这实在是对汪于智的一种误解。

我们常常说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上我们还没有做到,我们总是喜欢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别人的头上,让别人按照我们的意愿去生活。殊不知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一段教育历程,就是一段生命的历程。教育应建立在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基础之上,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学生的生命宽度,从而使学生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从本质上看,教育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行为,而是一种深切的生命关怀。这种关怀,既是对学生自然生命的关怀,也是对学生精神生命的关怀。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是身体与心灵的和谐。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尊重生命的完整性,不能让自己的思想去左右学生的思维,也不能拿自己的做法去代替学生的行动。

在汪于智同学《同济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中,我见到了这样的语言:

“我有玉的品德。崇诚实,尚质朴,喜宽容,好谦和,务内敛,求踏实。作为班长,我喜欢用传统文化涵养“善”,曾经给汶川和玉树地震奔走募捐,曾经到社区为孤寡老人洗衣梳头,曾经为同学及他人治病捐款。三年来,我一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2013年秋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我努力让自己怀瑾握瑜;

我有玉的潜能。我非常注重能力的培养和挖掘。2013年5月获得学校“理科综合竞赛”一等奖。我喜欢阅读历史和科普书籍,触摸历史脉搏,领悟科技创新能力,喜欢创新,渴望创新,力求文理通识,融会贯通。我喜欢文学,喜欢音乐,爱弹吉他,喜欢用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涵养性情。我注重体育锻炼,喜欢乒乓球篮球,喜欢运动,以保持者旺盛的精力去学习和工作。我还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过社区文明活动,组织过学校朗诵比赛、元旦联欢会。我努力让自己瑰意琦行;

我有玉的理想。我希望得到智者的雕琢,成为一位智者,成为一方传世之璧,在人类世

界的舞台上,发挥我的才华。为此,我会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积极研究、探讨,力争为社会的发展开创新路子;我会继续挖掘潜能,积极参加文学等社团活动;我会坚持做一名义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还要发挥玉的价值,争取像玉一样永放异彩,气贯长虹。”

智需引领玉需琢。民族英雄钱学森在上海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学习时,不仅是全面发展的典范,而且心中一直荡漾着爱国的情怀。1931年9月,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短短的六个月内,东北三省全部沦陷。学生们站起来了,纷纷走向街头游行示威。钱学森也加入到学生运动中去。他虽然不是骨干分子,却是十分活跃。这血与火的洗礼,使他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认识深刻而具体多了。

依然有人说汪于智具有叛逆的精神,“叛逆”一词,不知褒贬。不过,莫言有篇散文,叫作《狼一样的反叛》,他在文中写道:“伟大人物的性格里一定有反叛的因素,在成为英雄之前,首先要叛逆。”中国一直是“羊的教育”,要求孩子听话,如果说汪于智真的有一种反叛精神,我看不是坏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