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

区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

区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
区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

区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具体目标:

l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1)

l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2)。

l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3)。

l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

l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5)。

l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6)。

二、课程结构

l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l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l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l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l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 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标准

l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l 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l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l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

l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l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五、教材开发与管理

l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l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l 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

l 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建立教材编写的核准制度,教材编写者应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向教育部申报,经资格核准通过后,方可编写。完善教材审查制度,除经教育部授权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外,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及跨省使用的地方课程的教材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地方教材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分离。

l 改革中小学教材指定出版的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严格遵循中小学教材版式的国家标准。教材的出版和发行试行公开竞标,国家免费提供的经济适用型教材实行政府采购,保证教材质量,降低价格。

l 加强对教材使用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学校和社会公布经审查通过的中小学教材目录,并逐步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在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指导下的教材选用制度。改革用行政手段指定使用教材的做法,严禁以不正当竞争段推销教材。

六、课程评价

l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l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l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l 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l 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高中毕业会考改革方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继续实行会考的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

l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l 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七、课程管理

l 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l 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l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l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八、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l 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l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九、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l 教育部领导并统筹管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并规划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l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区应分层推进,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的作用,加快实验区的滚动发展,为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准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投身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支持部分师范大学成立“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展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教育部门、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有效参与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的制度;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深入讨论、关心并支持课程改革。

l 建立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项经费。

l 为使新课程体系在实验区顺利推进,教育部在高考、中考、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实验区给予政策支持。对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单位、集体、个人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复习试题二及答案(2009年)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课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号上打√;每小题2分,共10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C )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

22、《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24、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2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3分)。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3分)。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2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分)。

2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

要点: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2分)。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3分)。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3)。第三,结合教学实践(2分)。

2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点: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2分)。第二,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2分);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获取多种信息,并以小作业或长课题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6分)。

五、论述题(15分)

29、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体差异”的理解。

要点:(1)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已经被教育界广泛接受,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果(2分)。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除了被广泛认同的语言言语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这两种智

能以外,人们实际上存在着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反思智能等多种智能,只不过这些智能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得不完全一样,这就形成了不同的个性特长和个体差异(3分)。(2)学生个性特长不同是客观的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优良品格(5分)。(3)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发现其差异,正确引导学生发挥特长,创造条件培养其特长,同时对学生相对薄弱的方面加强指导和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5分)

县城学区骨干教师考试复习题二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炼30条

1、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应体现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

2、新课程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新课程教学观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

4、新课程教学观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2、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4、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1、服务。

2、调控。

3、反思。

4、合作。

5、传统教学观与现代教学观下的教师教学行为有哪些差异?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现代教学观下的教师教学行为与传统教学观下的教师教学行为有着以下明显的差异。

1、单向性与综合性。

2、专制性与民主性。

3、统一性和差异性。

4、承袭性与时态性。

6、教师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学任务观”?

教师上课要完成哪些任务,应该有一个计划,但教学任务和一般的生产任务有着很大差异,它永远不可能像生产任务那样明确、具体。而且,课堂教学的进程是不宜也近乎不可能精确地以多少分钟来划分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又可依据实际情况、反馈的信息对教学任务加以数量上或难度上的调节。确实,教师要研究学生,要对课堂教学的情形作出某种预测,但是,又必须明确:不要试图使自己的预测和课堂上出现的状况完全吻合。假如是经常地完全吻合,反而是一种缺乏创造性的表现。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经历、感受不同,只要他们的大脑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总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不确定”因素。所以,一节课没有完成预定的具体任务,不值得大惊小怪。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在课结束时画上一个“句号”。但是,当学生跃跃欲试、畅所欲言,为某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难解难分时,下课铃声响了……。这就使课在结束时多了一些“问号”、“省略号”、“感叹号”。其实,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是能够觉察到的,是显性的,还有一种隐性的教学任务是我们万万不可忽视的。在充分的讨论和争辩中,在愉快的合作和交流中,在自主的体验和探究中,学生同样也在完成着某种隐性的教学任务。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在探究中增强探究的能力,不断地形成和积累着经验。这种隐性任务,多是课前没有也无法预料到的,它是一种“生成性”的任务。在一定意义上说,这

种隐性任务要比显性的既定的任务更有意义和价值。这就是在大力推进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确立的“教学任务观”。

7、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8、教师在教学中如何用好课本中的问题?

1、注重对新课程中课本问题编排意图的理解。

课程改革后,教材变化了,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去教学,要教会学生从学习问题中攫取营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到审视问题的高度,思考教材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弄清哪些知识,知识间是怎样有机联系的,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哪些关联,应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等,这样,教者处理问题就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学生便能触类旁通。

2、注重问题的挖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教会学生分解问题,分散难点,理清思路。课程改革后,课本上的问题有些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强,往往是若干个小问题组合而成,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贴近生活,既有兴趣,又难以下手,教者把握得不好,就会令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处理得恰当,可激发他们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教会学生找准切入口——分解问题,理清思路。让学生在问题的分解中,掌握到编题的意图,这样,学生便能灵活地学会自我提问,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学会联系前后问题,比较异同。问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所以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问题与前面有关联的问题联系,并比较,这样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就更能透彻,融会贯通。

(3)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举一反三”,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课本中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探索才能解答,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问题让学生挖掘身边的素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地发挥问题的作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有机地渗透问题的人文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新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之一”,所以,课程改革后,教材中问题很多都联系到生产生活实际,我们应抓住它对学生有机地渗透人文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应强化对学生意志的培养,让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复杂艰苦的情景中接受磨练。

9、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提问要注意些什么?

1、注意提问的目的。

2、注意提问的功能。

3、注意提问的内容。

4、注意提问的方式课堂上学生没有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最大问题。因此,为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一要构造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二要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三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善问。

10、为什么说转变学习方式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质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传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所以出现学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让新一代人用较少的时间直接获得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因此,接受学习是必要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但我们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比较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相对来说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使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次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

1、实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交往互动。

(1)赋予学生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以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3)学会交往,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

(4)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完善教育内涵·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1)突出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2)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

(3)通过师生、生生与教材的沟通、对话、应答,达到共创共生、批判反思、求异创新的目的。

(4)“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强调学习活动以探究为主,学生为主,交互为主。

(5)教师对学生要“导其所思,引其所做,扬其所长,促其所成。”

3、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能力。

(1)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

(2)只有赋予学生的权力,才能让他们发展起自主的能力,教师不适宜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会严重妨碍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3)教师要警惕自己心中“糊涂的爱”,不要以“爱”的名义实施对学生的控制。

(4)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所倡导的一切都要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实现;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关系着课堂权力的分配与教育资源(时间、资料、场地等)的再分配,关系着教师价值的体现,需要教师进行自我更新。

12、如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譬如,偏爱独立思考的学生,在独立学习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高。如果与他人一起学习,却有可能因认知过程受到干扰而降低学习效率。又如,喜欢小组学习的学生,在与他人一起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高,再加上他们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往往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1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发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一次又一次的补充和辩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学生在经历了多次的锻炼后,也会逐渐地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14、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动和静的关系?

1、“课堂吵闹”的背后隐含着新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学生的不同个性。学生在课堂上必须拥有自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动作和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动作和语言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沮丧等情感。课堂纪律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十分宽松和谐的氛围。:…课堂吵闹”也正是宽松和谐的氛围所产生的表象,也正是勇于课堂改革、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

2、教师要管理课堂、驾驭课堂。

(1)要改革课堂的主体定位,建立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即由教师作为权威主体转向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要视自己为学生团体中的一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同行人。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呼声。教师与学生共同感受学习中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体验,共同成长。

(3)教师要放得开,收得拢。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目标、内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张弛有度,整个课堂浑然一体,不必苛求课堂的绝对安静,确保课堂吵而不乱,闹而不散,收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动和静的关系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教师“管理课堂,驾驭课堂”能力的突出表现。

15、如何在师生教学互动中捕捉与利用生活素材?

新课程理念倡导传授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捕捉与利用生活素材,实现文本与生活的相似律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生命的活力和色彩。教师要确立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的广阔泉源,远离就书讲书的教书匠习气。

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指向课文找生活,紧密联系课文,尽可能地搜索与课文相对应的生活主体或替代对象,建立起对应的关系。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可和学生一起去看看校园中、庭内院外的爬山虎,看看什么是“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阳光变成了绿色,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学生对课文中多次描写的爬山虎便有了更直接、更深切的感受。在课堂中允许学生把自己折来的爬山虎尽量按它本来的面貌粘贴到黑板上、墙上,让学生就坐在爬山虎旁学习课文。

再比如数学是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的,而事实上,许多数学知识都有其生活中的原型,它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教学中,教者要根据课本学习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学习内容。概念的学习可以从生活素材中来,数量关系的得出可以从生活中来,可以演绎课本中的数学场景,如购物、做小小设计师、我是一个精明的农场主等等。学习数学知识之后,可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亲自动手去获得深刻的体验。

16、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台作学习?

1、明确分组、分工。

2、选好合作学习的内容。

3、指导倾听与互助。

4、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

17、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以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为学生的学习和主动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同时也要防止陷入技术至上的泥坑,切实倡导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

如指导学生学习《威尼斯小艇》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上网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有的同学下载了介绍威尼斯位置的地图,有的同学下载了不同的威尼斯小艇的照片,有的同学下载了有关威尼斯旅游景点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有的同学下载了威尼斯城市的建筑特征的录像展示……这些资料与教材发生碰撞、摩擦和融合,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一般性学习上升为探究性学习,一般性获取上升为个性化获取。并且,学生参与网络资源搜集的过程,也是语文实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而且增强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学生速读和浏览的能力,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等也得到了提高。

又如,在网络资源下学完了《鲸》、《地球就诊记》等文章后,学生又结合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写成了《我是鲸》、《地球给人类的一封信》等文章,这些文章大多内容活泼,生动有趣。可见,学生积极利用计算机环境进行学习的过程,也是他们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18、如何处理好小组讨论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还可能造成好学生的“垄断”,这样绝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将会产生依赖情绪。教学中,在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的学习时间,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9、如何实施作业个性化?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

2.留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留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注意给学生留落实训练点的作业,做到训练到“点”,落实到“点”,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发展,更好地发展其个性。

3.留谈学习方法的作业。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后,可试着布置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第二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议一议。这样,能做到举一反三,相互启发,教学生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用。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多学生的“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留想象作业。当今课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

20、课程评价的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课程评价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的特点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21、教师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评价改革的重点是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发展性教师评价。

在评价内容和标准上,不再侧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具体包括:1、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公正、诚恳,具有奉献精神、健康心态和团队合作精神。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关注个体差异;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3、教学设计与实施。确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方案,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发展的现状与需求;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选择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4、交流与反思。积极与学生、家长、校长、同事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

在评价方法上,倡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在评价方向上,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重在促进教师的发展。

在评价手段上,注重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证据。通过分析,找出教师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在评价结果运用上,不只为考核、奖惩、评优,更是让教师明确促进自身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

22、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1)、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2)、利用成长记录等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

(3)、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在期末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的结果,体现形成性评价。

2、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

5、注重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

6、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23、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关注哪些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注意八个“关注点”:

1、关注学生的潜能。

2、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

3、关注弱势群体。

4、关注评价中的“无法量化”或“不确定”的内容,尤其要关注德育中的道德评价和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5、关注“违规事件”。。

6、关注对学生的“无意伤害“。

7、关注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

8、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反评价因素。

24、激励性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客观性原则。

2、指导性原则。

3、探究性原则。

4、情感性原则。

25、如何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的封面上应有一个目录,标明其中收集的项目,可以包括一些课堂练习、家庭作业、测验,可以包括在小组合作中完成的作业或作品、团体计划、日记、体现个性的个人作品(如拼图、绘画、数学小报等),还可以包括教师的表扬或建议、学生的感想(包括个人努力、在小组中的贡献及学习中的体验和收获)、成绩单、喜报、获奖证书、奖状等。对于像立体作品或过大的作品等不能放入成长记录袋的东西,学校或家长可帮助学生通过拍照收存,特别是一些值得记录的团体活动和作品。

成长记录袋应由师生共同建立和维护。教师必须提供保存成长记录袋的场所,并对如何评价记录袋作出评价的细则。学生则应负责完成、增加或撤销作品。教师应提醒学生选择作品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要知道用它来说明什么,最好是根据某一个题目或者是某一项活动标准来选择。学生自己应有选择作品、评价作品的自主权。比如,有一群学生在讨论把什么放入成长记录袋时,有些学生要把一份全部答对的卷子放进去,表明自己这一部分掌握得很好。其中一个学生却有自己的看法,他放进去的是一张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2十3=6的卷子。他说:“虽然我这一部分也学得不错,但是我老粗心大意,这张卷子可以提醒我克服这个毛病。”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成长记录袋的激励机制并不意味着它只记录下学生成绩优秀的一面,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实质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让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确努力的目的和方向,放入袋中的作品要避免形式和内容的单一,力求从多角度、多方面反映学生的个人特点,因此,成长记录袋应是各类作品的汇集。

26、如何用好学生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主要指根据一定目的收集、记录多种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学生全面活动的材料、教师或同伴评价及学生自我反思等相关材料,以展示某一时期学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和进步历程。如何用好学生成长记录袋呢?

1、将学生成长记录袋灵活地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各个领域。如与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与特殊学生的教育培训结合、与班级管理结合等。

2、要创造性地使用成长记录袋,如将成长记录袋集中应用于某一学习阶段、专题或具体技能,而不必贯穿于一学期或一学年,起到既达到目的,又减轻学生负担的效果。

3、要重视成长记录袋使用过程中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和反馈功能。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意义主要在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目标,同时,也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有利于将评价和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评价的效度。

4、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分。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是由师生公论,还是学生自评或他评;选择是把成长记录袋作为整体评分,还是各项目单独评分;选择评分结果的报告与交流方式,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意见。

27、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

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作为好课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是单向的。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充足的时间。

教师要用好教材,但不是只教教材,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与教材中的问题相联系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小组中交流的时间,交流后整合的时间,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的互动常常会流于形式。

4、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知识;②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②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化了的问题;④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⑤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

5、应该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

6、应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惜打乱、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28、考试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多考查实践动手能力和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联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少考一些记忆性、技巧性或速度性的内容。这一变革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打破靠题海战术、大量练习来增强技巧熟练性、速度和记忆准确性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策略,调整教育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2、在考试方式方面,打破惟笔试的传统做法,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体现先进的评价思想。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见分不见人”的教育教学观念,关注“人”的发展。

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重在给学生提供建设性改进意见,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成绩排名,不应把考试成绩作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反馈方法应尊重学生的权利,以激励为主,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提高。

29、考试办法不改。课程改革就寸步难行吗?

考试作为教育测量的工具之一,它的存在有合理性和客观公正性。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也相应进行,涉及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结果处理及升学考试制度等方面。但考试改革不能解决课程改革中的所有问题。新课改以人的发展为本,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知识与技能,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一般性发展目标;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等,这不是靠改革考试办法所能达成的。真正影响和解决本次课程改革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观念,是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课程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发展观等等。只有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形成正确观念,课程改革才能实施推进,否则是寸步难行。

30、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1、引导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2、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

3、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

4、组织协调各方面关系

6、指导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过程情况

7、指导做好原始资料的保存积累工作

8、拓宽思维,将活动引向深入

、你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一)、选择依据1教学的具体目标和任务。2教学内容特点。3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4教师本身的素养。5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6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二)、注意问题1.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突出教学的适应性2.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相配合,突出教学的整体性3.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突出教学的发展性4.强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突出教学的情意性5.强调教法与学法的统一,突出教学的双边性

四、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一好课要体现民主性、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实践性、个性化等主要特征.

(一)是教学目标设计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是课堂气氛.课堂中的教与学要做到民主、合作与互动.其中互动包括:思想共振、情感共鸣与活动默契.传统的教学重理智控制,轻情感沟通,忽视情感因素的教育价值.

(三)是以学生为本,体现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课堂教学观.要实现“不教”的目标,就要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

(四)是语言表达.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从多方面加以评价,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与机器语言等.教师言传身教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内容合理有序,切忌离题万里,为激发学生兴趣投其所好而有哗众取宠之感.

(五)是教学节奏.课堂教学节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艺术手段,教师必须坚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使师生间配合默契,应根据教学内容处理教学节奏,使每个教学环节,使快慢、动静和谐统一,而且教师语言要体现节奏美.

(六)是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学的质量和数量,又重视教学的适度性,讲求教学效率与效益.

(七)是高潮体验.所谓高潮体验,布鲁姆认为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与情感交融成一片的最高学习境界;马斯洛理解为,可让心灵净化、视觉满足、精神愉悦的活动体验.

(八)是教学策略.激励性教学策略.学生自主性学习首先必须具备发展动力,具体表现为“爱学”.

五、如果你是学科带头人或是骨干老师,你会怎样起带头示范作用?

⑴继续加强集体备课,各教学片在深入党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教材归类、分项,采取“集体备课、一人执教、集体评议、改进教案、不断完善”的连动式备课、上课的方式进行。

⑵采取每周公开课制,定期组织教学片展示、交流活动。

⑶定期对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教学常规等方面进行考核。

⑷通过集中赛课与跟踪评论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能手的评选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

⑸继续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定期组织培训,以此推动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⑹积极、主动地与对口帮扶的二实小,以及经验丰富的其他单位取得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一、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只是词语的置换吗?谈谈你的理解.二、课改改什么?

1、把过去的“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

本次课程改革中,将教育工作者熟悉的“教学大纲”改成了“课程标准”。实际上,“课程标准”并不是一个新词,早在1912年中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就颁布了《普通教育临时课程标准》,此后,“课程标准”一词在中国一直沿用了40年。建国初期,我国颁布了小学各科和中学个别科目的课程标准(草案)。1952年后,改用教学大纲。这是我国学习前苏联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为什么现在又要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是因为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以下一些弊端:从目标上,只规定了知识方面的要求;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这个改变并不仅仅是—个简单的词语置换,至少应包括以下四方面的理解和考虑。

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1996年教育部组织对我国义务教育实施状况的调研表明,我国现行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90%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同一学段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知识面较窄,同一知识深度较深。同时,对各科教学的内容、教学要求做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这种现状导致大多数学生负担过重,学生辍学率增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因此,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是一个绝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一个儿童的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儿童,着眼于全体儿童的发展。

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现行的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建设者,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国家对未来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各学科或领域学生素质的要求应成为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

本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加强课程的目标意识,是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目前,即便仍沿用教学大纲的国家,其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教师教学是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我国现行的教学大纲对各科教学工作都做出了十分具体细致的规定,以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真正能够起到具体直接的指导作用。教学大纲便于教师学习和直接运用,但是“刚”性太强,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没有给教材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不利

于教材多样化的实现,无法适应全国不同地区的学校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

与之相比,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与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同时,本次课程改革把实施三级管理政策作为重要目标,给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

一、说课的内容及形式

说课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自己的同行或是科研人员或是学校的领导等。教师在说课时要注意题材,说课说的是具体课题的教学工作,不是说一般的教学经验,也不是说抽象的教学理论。既然是说课,就必须体现“说”,说课涉及一课或一课时备课的全部内容,既包括一般备课教案上写的内容,又包括一般备课教案上没写的内容,并且要按照一定的程序系统的讲述。说课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分析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设计及其根据。这三个方面,都是备课的基本要求。一般的备课,虽然也要分析教材,分析学情,思考教学设计的根据,不必都写出来,说课则要说出来。要求说教学设计是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学习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研究学法规律,加强学法指导;要求说板书设计是为促使教师思路清晰,教学重点突出。

说课,特别强调要说出教学设计的根据,其根据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基础理论;第二类是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学情等方面的特点;第三类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渗透德育等方面的需要。

明确了说课范畴。根据概念可以知道,说课属于教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课堂教学的范畴。

二、说课的特点

1\科学性。说课,需要把一个具体课题备课的方方面面进行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介绍,有比较先进的理论指导,有比较简明的操作要求,能够体现备课的基本规律,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备课的基本方法,能够是教师的备课更加严密、更精细,能使教师的备课能力提高,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2、灵活性。说课主要是说给教师听,它既不受教学进度的限制,任何时候可以说任何课题,也不受时间长短的限制,根据时间决定说课的人数和详略。总之,一切可以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

3、理论性。强调说理,是说课和备课、说课活动与集体备课活动的根本区别。“为什么这么做”涉及大纲、教材、学情、还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4、包容性。尽管说课仅仅说的是备课,但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有教材的理解,学情的分析、教法的设想、学法的指导、程序的安排、板书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有讲稿的撰写、说课的讲述、根据的介绍等方面的内容,还有说课的组织、活动的开展、评价的标准、研讨的办法等方面的内容。

5、群众性。说课的内容是群众的活动,重在参与。只有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才有价值,才能体现出说课的优势。说课,水平高低都可以说,水平高的谈深点,水平低的谈浅点,只要积极参与,都可以得到收获。

6、实践性。说课揭示了备课的基本规律。但是,要使教师真正掌握备课规律,灵活运用备课方法,需要有一个较长的的过程,需要进行较多的实践,需要参加必要数量的说课活动。

7、激励性。开展说课活动简便易行,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里让每个教师都说。说课要求较高,能够比较全面地体现教师的备课能力。备课能力强的教师可以得到崭露头角的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以致于更加认真备课,认真研究备课。备课能力差的教师能以蒙混过关,会有较大压力以致奋起直追,提高自己,进而认真备好课。

三、说课、备课的异同

说课与备课关系密切。认识说课、备课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相互关系,不仅有利于说课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教师备课能力的提高。

(一)说课与备课的相同点

1、是主要内容相同。说课与备课都要分析具体课题的教材和学情,设想教学和学法,设计教学过程和板书。

2、是直接任务相同。说课与备课都是做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都要为上好课服务。

3、是检验方式相同。说课与备课质量的高低,虽然各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但其设计是否正确、合理,都要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

4、是某些做法相同。

(二)说课与备课的不同点

1、概念内涵不同。根据说课概念,可以认为说课是集体备课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的备课研究活动,属于教研活动的范畴。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属于教学活动的范畴。

2、主要目的不同。说课是面向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让教师运用备课规律指导备课工作,提高备课能力。备课是面向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促使教师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活动形式不同。说课是教师向同行讲述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准备,是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是集体进行的动态备课活动。教师要使用显性的、外部语言简洁、清晰、合乎逻辑地叙述备课的思维过程。备课,是教师思考、书写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准备,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

4基本要求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理论要求不同。

说课的最大特点在于说理,强调教育理论的应用,明确地要求用教育理论要指导教学实践。要有条理地说出教学设计的根据,使听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为居高临下地进行教学奠定基础。备课的明显特点在于实用,强调教学活动的安排,只需要写出做什么,怎么做就行了。第二个方面是层次要求不同。说课需要把一个具体课题备课的方方面面进行比较全面的、深入的讲述,既要有一定的操作性,又要有一定的理论性,涉及的内容较多,层次较高。备课是具体课题的教学计划,是个体的日常教学活动,涉及的内容较少,层次较低。第三个方面是数量要求不同。说课涉及的内容较多要求较高,准备说课比较花费时间,不可能每个教师每个课都说。通常是选择一些典型的课题,每个教师每一学期说一、两次就行了,数量自然少些。备课涉及的内容不多,深度要求较低,准备花费的时间较少,是每个教师每个课时教学必须做的准备工作。

四、说课与备课的相互关系

1、备课是说课的基础。说课,需要把备课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加强总结,形成一定的备课研究模式,然后用说课的方式推广,让教师确立正确的思路。而思路是否正确,需要备课实践的检验。备课实践中不断发现的问题,又成了说课研究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没有备课实践,就没有说课的发展。

2、说课是备课的提高。说课把备课的基本要求总结成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备课模式,简单、明了地规范在备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之中,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恰当的方法,提高了备课要求和备课方法的规范程度。说课把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和备课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教师提高备课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教研活动方式和备课研究环境,有利于教师提高备课研究效益。说课将备课置于较高层次的衡量标准之中,既给教师指明了备课努力的方向,又给教师增加了备课监督的压力。教师要使自己的备课得到高标准的认可,就要说清楚备课的方方面面,说清楚教学设计中的许多为什么,就需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学内容,阅读教育报刊,学习教育理论,广泛吸取营养,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备课能力。

综上所述,说课与备课既有相同又要不同,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说课与备课紧密结合,能使说课与备课都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甚至可能上升为完整的、系统的备课理论

骨干教师于国新

第一份试题

一、单选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A)

A、以学生为本

B、以老师为本

C、以学校为本

D、以教材为本

2、就社会发展而言,真正的第一资源是(A)

A、人才

B、金属

C、资本

D、土地

3、教师以为学生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因而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其他学生更快的发展,这就是(A)

A、罗森塔尔效应

B、高原效应

C、马太效应

D、蝴蝶效应

4、教给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静态知识

5、利用教师之章的专长或经验,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观察与回馈,达到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这就是一种(B)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少数有准

6、现实中教育教学法课题产生的途径多半是()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7、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D)

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8、教师专业化发展,重点在于()

A、提高身体素质

B、培养敬业精神

C、提高专业能力

D、学习专业知识

9、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是(A)

A、教育

B、科技

C、文化

D、信念

10、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A)

A、提出问题

B、设计方案

C、搜集资料

D、制定假设

11、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应该是(B)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法

12、教学研究中经常反思,就通产生一种盘旋上升的()

A、螺旋效用

B、马太效用

C、蝴蝶效用

D、互动效应

13、专业化要求,教师培养实现()

A、多元化

B、封闭型

C、终结性培养模式

D、划一培养模式

14、专业化教师的首要突出特征是(B)

A、接受研究性教育

B、具有专业职称

C、经验丰富

D、从教历史悠久

15、教育的最终目标是()

A、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B、提高学生理解技巧

C、促进学生发展

D、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16、给我一打体形健全的婴儿,让我用一个专门的环境培养他们,我保证他们之中的任意一个,都能被培训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当然还有乞丐和小偷,不论他们的才能、爱好、能力、秉性如何,也不管他们祖先是什么种族。是谁说的(D)

A、卢梭

B、斯金纲

C、裴斯泰洛奇

D、华生

17、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的()

A、上级行政命令

B、教育行政法规

C、学生的成长

D、教师的教学

18、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C)

A、华生

B、罗索

C、加德纳

D、斯宾赛

19、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谁为中心(B)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校长

20、当前,我国教师最突出的问题是()

A、“量”的问题

B、“质”的问题

C、学历高低的问题

D、队伍稳定性的问题

21、教师课堂上观察研究的载体是()

A、“课”

B、“师”

C、“生”

D、教材

22、在早期师资培训机构,培训以哪种方式为主(B)

A、函授制

B、班级制

C、学徒制

D、探究制

23、最好的学习方式是(B)

A、授人以鱼

B、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C、授人以渔

D、教师指定学习范围和内容

24、教师以合理的方式解决自己要教学或其他场所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按自己遇到的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叙述出来,这是一种怎样的校本研究方式。(C)

A、授受法

B、档案法

C、教育叙事

D、实验教学

25、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特点(B)

A、遵循连续教师教法

B、将生活纳入教材范围

C、遵循传统学生学法

D、改变教育体制

26、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基本前提(B)

A、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B、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

C、教师教学方式变革

D、教师学历的普遍提高

27、在教学研究中,使教师受益最大的环节是(D)

A、提出问题

B、方案设计

C、落实方案

D、自我反思

28、重复操作引起的对外部活动称()

A、思维

B、习惯

C、跳跃

D、定势

29、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教学法实践形成的教学法方法(D)

A、自我反思

B、教学法原创

C、教学方法

D、教学模式

30、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作用是(B)

A、灌

B、导

C、浇

D、挤

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31、关于教师角色说法正确的是(CD)

A、教师只能是蜡烛

B、教师只能是春蚕

C、教学方法的探索者

D、教学方法的创新者

32、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

A、二者同等到重要

B、为了学生教师必须放弃自己的发展

C、通过教师发展来促进学生发展

D、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不断发展

33、一个好教师的三个主要评价标准(ABC)

A、受到学生的热爱

B、让学生对所教学科感兴趣,爱学习

C、通让学生有成就感

D、与学校领导处理好关系

34、学校校本教研的主体应该包括()

A、教育专家

B、教研人员

C、大学研究人员

D、学校骨干教师

35、新课程主张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36、哪两种情况会对”经验性”教学的教师“日常性教学”构成“难题”()

A、教师的经验被其他教师否定

B、按照经验解决问题,最后发现,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C、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借助“他人的经验”

D、家长为教师出难题

37、关于教师专业化论述正确的有()

A、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B、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C、在我国已完成

D、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已高于其他任何行业

38、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BCD)

A、竞争者

B、促进者

C、参与者

D、合作者

39、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包括()

A、有一个主题

B、叙事形成的报告成为标准规范的论文

C、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

D、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

40、校本研究的内容应该涵盖(ABCD)

A、校本课程开发

B、校本教学研究

C、校本管理研究

D、校本培训研究

三、判断题(共20题,每题0.5分,共10分)

41、有效教学只能是探索教学。(错)

42、所谓“集体听课”就是去挑其他教师上课的毛病,让教师人人自危。(错)

43、教和学是教师自身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体()

44、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

45、教学是否有效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

46、新课程降低了对知识点的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那么学生考试成绩将降低,综合素质必然提高。()

47、校本研究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每个人都要提出一个课题。()

48、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

49、人的心灵深处,教师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50、制度化校本教研比非制度化校本教研重要的多。(错)

51、校本教研强调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者的整全,是校本研究活动中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52、我们提倡“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所以每个教师都必须作为一个或数个课题的第一责任人。(错)

53、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不能过分注重“级别”,教师遇到的“问题”就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

54、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

55、中小学教育科研正在由原来的“自上而下”,转为“自下而上”。(对)

56、专业化只是对部分行业而言的,对绝大部分行业来说,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任何人都可以从事这些行业。(错)

57、教师一旦追踪某个问题,或者教师借助“他人经验”来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就说,教师就有了“研究”状态。(对)

58、把教师熟知的“备课”改为“教学设计”,无非是弄点概念和文字游戏。()

59、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科教师只要把新课程标,好好读读,就会对新的要求烂熟于心了。()

60、有效校本教研制度化形式之外,还有非制度化形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A

3、A

4、C

5、B

6、B

7、D

8、C

9、A 10、A

11、B 12、C 13、A 14、B 15、C 16、D 17、C 18、C 19、B 20、B

21、C 22、B 23、B 24、C 25、B 26、B 27、D 28、D 29、D 30、B

二、多选题

31、CD 32、BCD 33、abc 34、BD 35、ABC 36、BC 37、AB 38、BCD 39、BCD 40、ABCD

三、判断题

41、错 42、错 43、对 44、对 45、对 46、错 47、错 48、对 49、对 50、错

51、对 52、错 53、对 54、对 55、对 56、错 57、对 58、错 59、错 60、对

第二份

一、单选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一般来说,教师校本教学法研究能力随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而()

A、降低

B、提高

C、没有关系

D、不变

2、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

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3、在新课程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

A、平等的

B、不平等

C、领导与被领导

D、上下关系

4、在校本教研中,教师应是研究的()

A、主体

B、对象

C、任务

D、教法

5、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

A、专业人员

B、教书匠

C、一桶水

D、教育家

6、知识也可以进行分类,知道是什么,这是一种()

A、联想知识

B、事实知识

C、技能知识

D、人力知识

7、一般来说,教师校本教研能和随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而()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D、难以确定

8、教师日常教学设计就是教师熟知的()

A、上课

B、总结

C、备课

D、活动

9、新课程强调综合素质,其综合素质提高了,成绩必须()

A、必然下降

B、不变

C、不确定

D、应该相应提高

10、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行为及其行为情景向心力,这就是()

A、刺激

B、反思

C、激励

D、人力

11、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知、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

A、教材

B、教师

C、教法

D、教研

12、“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

A、以学生为本

B、以老师为本

C、以学校为本

D、以教材为本

13、选取教学案例进行技术教研,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情景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这意味着必须具有()

A、真实性

B、典型性

C、研究性

D、可看性

14、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

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15、人才的首要最基本能力()

A、学习能力

B、社交能力

C、实践能力

D、创新能力

16、要新课程中教师把自己定位于()

A、专业人员

B、教书匠

C、一桶水

D、教育家

17、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

A、改进学校工作能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

B、提高学校声誉

C、改进教学形式和效果

D、响应上级号召

18、校本教研的基点也是起点应该是(D)

A、教材

B、教师

C、学生

D、问题

19、在教学中通过测试检验学习结果,这是一种(A)

A、总结性测评

B、形成性测评

C、诊断性测评

D、过程性测评

20、建构主义教学法观强调以谁为中心()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案

21、学校的第一资源(0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校舍

22、校本教研的基点和起点是(C)

A、教师

B、学生

C、问题

D、教材

2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作用是()

A、灌

B、导

C、浇

D、挤

24、教学研究中经常反思,就通产生一种盘旋上升的(C)

A、螺旋效用

B、马太效用

C、蝴蝶效用

D、互动效应

25、教给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静态知识

26、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是()

A、教育

B、科技

C、文化

D、信念

27、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的()

A、上级行政命令

B、教育行政法规

C、学生的成长

D、教师的教学

28、重复操作引起的对外部活动称()

A、思维

B、习惯

C、跳跃

D、定势

29、专业化要求,教师培养实现()

A、多元化

B、封闭型

C、终结性培养模式

D、划一培养模式

30、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特点(B)

A、遵循连续教师教法

B、将生活纳入教材范围

C、遵循传统学生学法

D、改变教育体制

二、多选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31、新课程改革的两个“主题词”是()

A、学生成长

B、教师发展

C、探究学习

D、独立学习

32、新课程提倡的师生关系是()

A、贵贱有别

B、高低不序

C、民主

D、平等

33、扼杀师生发展的()

A、路径依赖

B、功能固定

C、发散思维

D、探究能力

34、中小学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两种主要方式()

A、集体备课

B、集体听课

C、行动研究

D、反思实践

35、对大部分一线中小学教师而言,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比较现实的方法()

A、集体备课

B、集体听课

C、精读或浏览论文书籍

D、脱产进行深造

36、说课有三种途径(ABC)

A、备课后

B、上课后

C、评课后

D、当校领导批评后

37、校本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A、问题

B、设计

C、行动

D、反思

38、新时代教育的特点(ABD)

A、终身教育

B、个性教育

C、机械化教育

D、全民教育

39、当前教师培养的发展趋势为(CD)

A、只有师范类才能培养教师

B、教师专业化已经不是必要要求

C、教师职业越来越专业化

D、教师教育改为终身化

40、针对我国实际,校本研究教师课题,研究应该()

A、真

B、实

C、小

D、空

三、判断题(共20题,每题0.5分,共10分)

41、校本教研一定要有一个骨干教师参与。()

42、教与学是教师自身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体。()

43、有效校本教研制度化形式之外,还有非制度化形式。()

44、把教师熟知的“备课”改为“教学设计”,无非是弄点概念和文字游戏。()

45、专业化只是对部分行业而言的,对绝大部分行业来说,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任何人都可以从事这些行业。()

46、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

47、我们提倡“人人有课题,个个在研究”,所以每个教师都必须作为一个或数个课题的第一责任人。()

48、制度化校本教研比非制度化校本教研重要的多。()

49、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策略。()

50、新课程降低了对知识点的要求,提高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那么学生考试成绩将降低,综合素质必然提高。()

51、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

52、教学是否有效是看学生学会了多少,而不是教师讲了多少。()

53、校本研究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每个人都要提出一个课题。()

54、人的心灵深处,教师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55、校本教研强调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者的整全,是校本研究活动中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56、真正意义上的课题,不能过分注重“级别”,教师遇到的“问题”就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

57、中小学教育科研正在由原来的“自上而下”,转为“自下而上”。()

58、教师一旦追踪某个问题,或者教师借助“他人经验”来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就说,教师就有了“研究”状态。()

59、有效教学只能是探索教学。()

60、所谓“集体听课”就是去挑其他教师上课的毛病,让教师人人自危。()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D

3、A

4、A

5、A

6、B

7、B

8、C

9、D 10、B

11、B 12、A 13、B 14、D 15、A 16、A 17、A 18、D 19、A 20、B

21、A 22、C 23、B 24、C 25、C 26、A 27、C 28、D 29、A 30、B

二、多选题

31、AB 32、CD 33、AB 34、AD 35、ABC 36、ABC 37、ABCD 38、ABD 39、CD 40、ABC

三、判断题

41、错 42、对 43、对 44、错 45、错 46、对 47、错 48、错 49、对 50、错51、对 52、对 53、错 54、对 55、对 56、对 57、对 58、对 59、错 60、错

第三份

一、单选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应该是()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法

2、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行为及其行为情景向心力,这就是()

A、刺激

B、反思

C、激励

D、人力

3、专业化要求,教师培养实现()

A、多元化

B、封闭型

C、终结性培养模式

D、划一培养模式

4、教师日常教学设计就是教师熟知的()

A、上课

B、总结

C、备课

D、活动

5、教育的最终目标是()

A、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B、提高学生理解技巧

C、促进学生发展

D、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6、知识也可以进行分类,知道是什么,这是一种()

A、联想知识

B、事实知识

C、技能知识

D、人力知识

7、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的()

A、上级行政命令

B、教育行政法规

C、学生的成长

D、教师的教学

8、在校本教研中,教师应是研究的()

A、主体

B、对象

C、任务

D、教法

9、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谁为中心()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校长

10、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

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11、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知、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

A、教材

B、教师

C、教法

D、教研

12、“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

A、以学生为本

B、以老师为本

C、以学校为本

D、以教材为本

13、学校的第一资源()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校舍

14、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

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15、教师以为学生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因而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其他学生更快的发展,这就是()

A、罗森塔尔效应

B、高原效应

C、马太效应

D、蝴蝶效应

16、选取教学案例进行技术教研,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情景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这意味着必须具有()

A、真实性

B、典型性

C、研究性

D、可看性

17、现实中教育教学法课题产生的途径多半是()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18、要新课程中教师把自己定位于()

A、专业人员

B、教书匠

C、一桶水

D、教育家 1

9、教给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静态知识

20、校本教研的基点也是起点应该是()

A、教材

B、教师

C、学生

D、问题

21、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

A、提出问题

B、设计方案

C、搜集资料

D、制定假设

22、建构主义教学法观强调以谁为中心()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案

23、教师课堂上观察研究的载体是()

A、“课”

B、“师”

C、“生”

D、教材

24、在新课程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

2020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考试题及答案(五)

2020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考试题及答 案(五) 一、填空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填空题。(45%)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

最新骨干教师考试通识试题

★教师五条禁令: 一、严禁教师收受、索要学生或学生家长钱物及利用学生家长办私事。 二、严禁教师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有伤害学生人格及心理的言行。 三、严禁教师按照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座位、排列名次,张榜公布。 四、严禁教师(教研员)直接或间接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 五、严禁教师(教研员)向学生推销各种报刊、资料或其它商品。 对于违反上述禁令者,取消其中考命题员、审题员、骨干教师资格,取消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取消其三年内参加评优、评职、评骨干、晋级等资格;对于情节严重者,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直至清除教师队伍。 ★教师基本行为规范 一、教师政治思想行为规范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三、教师语言行为规范 四、教师仪表行为规范 五、教师工作作风行为规范 第二种答法一、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项内容,全心全意地做好教学工作。 二、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既教知识,又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特点,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疏远倾 四、钻研业务,认真备课,熟悉教案。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五、组织好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训练学生思想,向40分钟要质量。 六、精心指导学生学习,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纠正错误。把好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七、定期做好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及时查缺补漏,把好教学质量关。 八、按时上下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不拖堂。 九、仪表端正,语言要清晰流畅,板书要整洁规范,内容要简练精确,不哗众取宠 。十、热情耐心地对待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勤思善问,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十一、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一视同仁,不准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能因对个别学生不满而在众学生面前泄私 十二、教学的计划安排应符合学校的要求,不能随意增、删内容,加堂或缺课,占学生的自习课或复习考试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对教育的认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怎样认识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

体育教师中级职称考试试卷

体育教师中级职称考试试卷 体育基础理论测试模拟题(中学组)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 0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一门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重要途径。 2、超量恢复 超量恢复是体育锻炼中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人体运动时,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内异化作用加强,能量储备逐渐下降。这一时期称为工作阶段。由于能量物质大量消耗等原因,便会出现疲劳,但经过休息调整,消耗的能量物质又逐渐恢复,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疲劳也随之逐渐消失。从疲劳到疲劳消失的这一过程叫恢复过程。恢复过程有个特殊现象,即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经过合理的休息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体的能量物质储备及体能等方面还会超过原来的水平。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 3、休克 休克是指由于心排量不足或周围血流分布异常引起周围组织的灌注量不足,不能维持生命需要的一种状态,通常都有低血压和少尿。 4、绕环 5、运动处方 由医师或教练员为运动员以处方的形式,根据其年龄,性别,运动能力,运动经历安排运动负荷, 6、同质分组 把家庭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别、智力、性格、个性等相同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即等级分组。 二、填空题:(共20分) 1、快速跑的教学重点是__途中跑________,背越式跳高的教学重点是_腾空___________。 2、做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__________兴奋性, 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动, 克服各种机能________, 做整理性活动的目的是肢体更好地__恢复_____________。

初中体育教师职称考试理论试卷及答案

体育理论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要 从、和 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3、耐久跑中的途中跑,要求的节奏 与节奏相配合。4、决定投掷项目远度的因素为出手的、、。 5、行进间跳远的四个技术环节是 ______、、、 6、人体的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相互作用。骨骼起 着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肌肉收缩是运动的。 7、标准篮球场长米,宽米,篮球圈上沿高,场中圈直径米。 8、排球场长米,宽米,进攻线距中 线米;足球点球点距球门米。 9、田径场上的场地、器材的长度或宽度是1.22米的请列举出两个:。

10、1894年法国教育家建议恢复奥运会,1896年 在举行第一届。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 二、判断题(每空2分,共计20分) 1、排球比赛中A队队员在接发球时,用脚将球踢到了对方场内,裁判员判其违例。() 2、在接力跑中,每个接棒人都应沿跑道的内侧跑进。 ( ) 3、体育评价应实现多样化,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 4、径赛的距离应从起点线的后沿量至终点线的 后。 ( ) 5、跳远比赛中只要触接到跳板前沿红线就判试跳 失。 ( ) 6、投掷比赛中丈量成绩以1厘米为最小单 位。 ( ) 7、篮球比赛中持球队员身体部位触接端线或边线均判出界。 ( ) 8、排球比赛中后排队员不得参与进 攻。 ( ) 9、以时间计算成绩的项目叫田赛,以高远度计算成绩的项目叫径赛。( ) 10、间歇锻炼法是指重复锻炼之间有合理的休整,它是提高锻炼效果的一种常用方法。( ) 三、简答题

学科带头人考核试题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理论知识考核试题 一、填空 ?国际 ?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任何一种有组织的教育中,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即学会( ),学会( ),学会( ),学会( )。(认知、做事、共同生活、生存) ?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 ?????????)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人类认知能力的研究,提出了新颖的智能概念, ???年出版了《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类的八种智能,即( )智能、( )智能、( )智能、( )智能、( )智能、( )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新西兰教育学家克里斯蒂·沃德( ???????? ????)所著的《“友善用脑” 加速学习新方法》一书中认为,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 ),如果学生无法适应我的教学方法,那就让我教会他们( )。(学习者,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学习)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生产劳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环境) ?课程主要是由( )、( )、( )和( )四个要素组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 ?课程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 ),学科课程标准和( )。(课程计划,教材) ?课程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可划分为( )课程、( )课程和( )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划分为( )课程、( )课程和( )课程。(国家,地方,校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 ?国家课程标准是 、 、 和 的依据,是国家( )和( )课程的基础。(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管理、评价)

鞍山市中小学骨干教师选拔理论考试试卷(A卷

11.5骨干教师评选试题(A) 2012-04-28 10:04:14| 分类:十点咖啡|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鞍山市中小学骨干教师选拔理论考试试卷(A卷) 1、以下不属于“八荣八耻”内容的条目是 (A)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B)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C)以乐于助人为荣,以妨碍别人为耻;(D)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2、教学设计的内容不包括 (A)教学目标(B)教学过程(C)教学方法(D)教学诊断(E)学习者分析 3、教材处理主要指 (1)次序的处理(2)内容的处理(3)生成的处理(4)方式的处理 (A)(1)(2)(3)(B)(1)(2)(4)(C)(1)(3)(4)(D)(2)(3)(4) 4、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 (1)主动性(2)研究性(3)独立性(4)独特性(5)探索性(6)体验性(7)问题性(A)(1)(2)(3)(5)(6)(B)(1)(2)(4)(6)(7) (C)(1)(3)(5)(6)(7)(D)(1)(3)(4)(6)(7) 5、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应发生转变,正确的选项是 (1)教师是灵魂塑造的工作者(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4)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5)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A)(1)(2)(3)(B)(1)(2)(5)(C)(2)(3)(4)(D)(2)(4)(5) 6、体现“在教学中重视认识发生过程”的选项是 (A)重视知识结构的同化与顺应(B)重视学生的兴趣与方法 (C)重视课堂练习的典型与全面(D)重视教学的反馈与矫正 7、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三个要素不包括 (A)注意力(B)好奇心(C)判断力(D)直觉与洞察力 8、课堂教学评价的改变很重要一点是 (A)通过教师的知识看教师的教学(B)通过教师的教态看教师的教学 (C)通过学生的正确回答看教师的教学(D)通过学生的参与状态看教师的教学 9、以下不属于提问技巧的是 (A)诱发(B)待答(C)清晰(D)反诘 10、在新课程下,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关系是 (A)预设服从于生成(B)生成服从于预设 (C)预设下不许生成(D)生成中要含有预设 11、教育教学叙事是 (A)教学反思的一种形式(B)同伴互助的一种形式 (C)专业引领的一种形式(D)行动研究的一种形式 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为 (1)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2)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获取新知识的能力(4)自学与探究的能力(5)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A)(1)(2)(3)(5)(6)(B)(1)(2)(4)(5)(6) (C)(1)(3)(4)(5)(6)(D)(1)(2)(3)(4)(6) 13、以下教学中不属于“重视知识生长过程”的是 (A)浓缩、提炼或再现知识的发现过程(B)暴露问题思考过程

最新骨干教师在线考试试题

第一份试题 一、单选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A) A、以学生为本 B、以老师为本 C、以学校为本 D、以教材为本 2、就社会发展而言,真正的第一资源是(A) A、人才 B、金属 C、资本 D、土地 3、教师以为学生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因而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其他学生更快的发展,这就是(A) A、罗森塔尔效应 B、高原效应 C、马太效应 D、蝴蝶效应 4、教给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静态知识 5、利用教师之章的专长或经验,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观察与回馈,达到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这就是一种(B)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少数有准 6、现实中教育教学法课题产生的途径多半是()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7、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D) 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8、教师专业化发展,重点在于() A、提高身体素质 B、培养敬业精神 C、提高专业能力 D、学习专业知识 9、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是(A) A、教育 B、科技 C、文化 D、信念 10、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A) A、提出问题 B、设计方案 C、搜集资料 D、制定假设 11、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应该是(B)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法 12、教学研究中经常反思,就通产生一种盘旋上升的() A、螺旋效用 B、马太效用 C、蝴蝶效用 D、互动效应 13、专业化要求,教师培养实现() A、多元化 B、封闭型 C、终结性培养模式 D、划一培养模式 14、专业化教师的首要突出特征是(B) A、接受研究性教育 B、具有专业职称 C、经验丰富 D、从教历史悠久 15、教育的最终目标是() A、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B、提高学生理解技巧 C、促进学生发展 D、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16、给我一打体形健全的婴儿,让我用一个专门的环境培养他们,我保证他们之中的任意一个,都能被培训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当然还有乞丐和小偷,不论他们的才能、爱好、能力、秉性如何,也不管他们祖先是什么种族。是谁说的(D) A、卢梭 B、斯金纲 C、裴斯泰洛奇 D、华生 17、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学生的() A、上级行政命令 B、教育行政法规 C、学生的成长 D、教师的教学 18、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C) A、华生 B、罗索 C、加德纳 D、斯宾赛 19、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以谁为中心(B)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校长 20、当前,我国教师最突出的问题是() A、“量”的问题 B、“质”的问题 C、学历高低的问题 D、队伍稳定性的问题 21、教师课堂上观察研究的载体是()

2020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考试题及答案(八)

2020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基本功考试题及答案(八)、一、填空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 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识经验)基础上。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的过程。 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0、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二、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②)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 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 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①概念②计算 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

骨干教师考试习题整理

骨干习题 1、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十五条禁令 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为五条禁令 一、严禁机关工作人员违规干预基层招生、分班、考试、评职、评优等工作。 二、严禁接受基层学校公款宴请。 三、严禁到基层单位和学校报销各种票据,接受钱物或有价证券。 四、严禁态度蛮横,“该办不办,不该办乱办”,以及刁难勒卡服务对象等行为。 五、严禁拖延审批、服务事项办结时限。 对于违反上述禁令者,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对于连续两年触犯禁令者,开除公务员队伍。 中小学校长行为五条禁令 一、严禁以测试、考试形式招生或提前招生。 二、严禁分重点班。 三、严禁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 四、严禁以教学需要为名组织学生订购规定以外的教辅材料。 五、严禁利用招生、分班、转学收取学生家长钱物。

对于违反上述禁令者,视情节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直至撤消校长职务。 教师(教研员)行为五条禁令 一、严禁教师收受、索要学生或学生家长钱物及利用学生家长办私事。 二、严禁教师侮辱、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有伤害学生人格及心理的言行。 三、严禁教师按照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座位、排列名次,张榜公布。 四、严禁教师(教研员)直接或间接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 五、严禁教师(教研员)向学生推销各种报刊、资料或其它商品。 对于违反上述禁令者,取消其中考命题员、审题员、骨干教师资格,取消其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取消其三年内参加评优、评职、评骨干、晋级等资格;对于情节严重者,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直至清除教师队伍。 2、教育规划纲要20字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3、教育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4、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5、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6、义务教育最基本的特点:

哈尔滨市骨干教师笔试试题及答案

2008年哈尔滨市初中化学学科市骨干考核评定笔试试题答案 课标命题解题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10分)选择题(本题含10小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请选择每小题中选项字母填在相应括号内)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性质应该体现 () A、完整性和系统性 B、启蒙性和基础性 C、科学性和教育性 D、创新性和探索性 2、新课标确定的化学课程改革主旨是……………………………………… () A、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B、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C、重视与实际的联系 D、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3、在《课程标准》中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描述是………………………() A、体验、感受 B、初步学会 C、了解、识别 D、保持、发展 4、在内容标准中属于一级主题的是………………………………………… () A、科学探究 B、地球周围的空气 C、物质构成的奥秘 D、化学物质与健康 5、关于微粒构成物质内容标准叙述正确的是……………………………… () A、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C、了解分子、原子、离子 D、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6、属于《课程标准》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的是…………………………() A、实验探究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B、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 C、讨论水的用途 D、调查水污染的原因 7、新课标中,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要素有八项,其中第八项要素是…() A、进行实验 B、解辩与结论 C、反思与评价 D、表达与交流

8、专家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做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做蓝色食品。通过微生机发酵制得的食品叫做白色食品。下列属于蓝色食品的是…… () A、大米 B、海带 C、食醋 D、食盐 9、中考试题中考查下列问题不符合课程标准的是…………………………… () A、绽放的礼花为什么绚丽多彩 B、小苏打的用途 C、氨态氮肥的鉴别 D、锌是多种酶的组成元素对健康有重要作用 10、下列教学符合课程标准的是……………………………………………… () A、讲酸时,只说明像硫酸.盐酸这样的化合物属于酸 B、用讲授法进行饱和溶液教学 C、分组调查家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 讨论回收的价值和可行性 D、用计算机取代化学实验省时省力省钱 1B2B3AD4AC5AB6AB7D8B9A10AC 二、(5分)解答下列一题,并评析 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钠粉末完全溶于400g水中。取其溶液一半,向其中加入100g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沉淀和滤液。再将沉淀投入到20%的200g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3.6g。求:(1)所取碳酸钠的质量;(2)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机保留1位小数) 答案:设生成的BaCO3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y,生成NaC1的质量为z 因Na2CO3+BaC12=BaCO3+2NaC1 BaCO3+H2SO4=BaSO4↓+CO2↑+H2O 得:Na2CO3→BaCO3→BaSO4 质量差 106 197 233 36 Y x 3.6g 解得X=19.7g,y=10.6g Na2CO3+BaC12=BaCO3↓+2NaC1 197 117 19.7g z 解得z=11.7g 所以,所取Na2CO3的质量为10.6×2=21.2g

最新骨干教师选拔笔试试题初稿

骨干教师选拔笔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设计的内容不包括d A教学目标B教学过程C教学方法D教学诊断 2、教材处理主要指a (1)次序的处理(2)内容的处理(3)生成的处理(4)方式的处理 A(1)(2)(3)B(1)(2)(4)C(1)(3)(4)D(2)(3)(4) 3、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应发生转变,正确的选项是d (1)教师是灵魂塑造的工作者(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4)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5)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A(1)(2)(3)B(1)(2)(5)C(2)(3)(4)D(2)(4)(5)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三个要素不包括a A注意力B好奇心C判断力D直觉与洞察力 5、课堂教学评价的改变很重要一点是d A通过教师的知识看教师的教学B通过教师的教态看教师的教学 C通过学生的正确回答看教师的教学D通过学生的参与状态看教师的教学 6、在新课程下,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关系是a A预设服从于生成B生成服从于预设 C预设下不许生成D生成中要含有预设 7、教育教学叙事是a A教学反思的一种形式B同伴互助的一种形式 C专业引领的一种形式D行动研究的一种形式 8.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___d____地位。 A政治B经济C法律 D社会 9.教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_b______,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A学校行政部门 B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 C学校工会 D学校党组织 10.不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___b____考试。 A国家学历水平B国家教师资格 C普通话水平 D计算机等级 11.教师的_____a__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A考核结果B工作成绩C学历水平 D业务水平

体育教师职称考试题7

3、对于学校的“三好”学生,体育必须合格,同时体育与保健课的成绩要在()分以上。 a、70 b、80 c、75 d、90 4、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年在希腊举行的 a、1894 b、、1896 c、1900、 d、1890 5、脊柱一般至(c)才巩固,在整个发育时期均易受外界影响而变形。 a、18-19 b、19-20 c、20-21 d、21-22 6、某个人进行100米比赛时,假设平均步长2米平均步频4步/秒则他用了()。 a、12″40 b、12″45 c、12″50 d、12″60 7、在nba篮球比赛的总决赛中采用的是()制。 a、五局四胜 b、五局三胜 c、七局四胜 d、六局四胜 8、现在的足球运动起源于()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9、奥运会的会旗为白色的底色,中央有五个套联的环,自右至左的颜色为() a、蓝、黄、黑、绿、红 b、蓝、黑、黄、绿、红 c、蓝、黑、黄、绿、白 d、红、绿、黑、黄、蓝 10、1984年()获得的奥运金牌,实现了我过在奥运史上金牌的“零”的突破 a、郎平 b、许海峰 c、李宁 d、黄志红 11、在双杠的支撑摆动动作中,应以()为轴摆动 a、手 b、肩 c、宽 d、腰 12、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又称“三步上篮”,是在行进间接球或运球后做近距离投篮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三步”的动作特点是() a、一大、二小、三高 b、一大、二大、三高 c、一小、二大、三快 d、一小、二小、三快 13、在有13个足球队参加的比赛中。若采用淘汰共需()场就可决出冠军。 a、10 b、11 c、12 d、13 14、《体育与保健》课开始上课整队时,老师(或体育委员)一般按()顺序发出队列口令。 a、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稍息 b、稍息—立正—报数—向右看齐—向前看

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一、动作设计应兼顾哪些方面? 答:动画设计应符合实际教学应用,以舒缓、时间适中的动作为主。如:切入,下降,渐变等;禁止使用动作花哨,时间过长的类型。如:翻转,弹跳。太过花哨的动画不但无助于教学,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排版过程中字号、字色、行距、段距的应用技巧有哪些? 答:字体不要使用隶书、行书、艺术字,最好用楷体、华文中宋、华文细黑,方显端庄醒目。字号不要使用18#,最好使用22#,26#,30#,36#,大小适中。字色谨慎使用一切浅色,除非设重背景色文本框;最好使用重紫、褐红、亮蓝、正黑、正红,鲜明美观。行距不要使用1.4倍行距;最好用1倍行距,1.2倍行距,这样才疏密有致。段间距不要使用0倍段间距;最好使用0.5倍段间距,0.2倍段间距,如此布局彰显重点。 三、谈一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于教学工作的影响。 答:执教十多年来,我深切感受到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相当重要。以下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 (一)学习问题。厌学是目前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与此同时,考试焦虑象一个梦魇和很多孩子形影不离。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给教学带来更大难度。 (二)人际关系处理。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进入青春期,冲动易怒,唯我独尊,与同学关系紧张,不能理智对待早恋;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以上这些又不同程度影响着我们的教学,给教育教学带来更大的挑战。 四、谈一谈自己处理学生注意力障碍的一些成功经验。 答:执教十多年来,我针对有注意力障碍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以下几点经验: (1)对这样的孩子要给予更多关爱。 (2)他们认真听课和按时完成作时立即给予表扬或奖励。 (3)批评时要就事论事,不要扩大,要保护其自尊心, (4)布置作业少一点,待他们能顺利完成后,再加大作业量。 (5)将他在校上课的表现记录在卡片上,每天向家长汇报。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给予一定奖励和惩罚。 总之,老师和父母携起手来,给这些孩子一片翱翔的天空。 五、什么是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其实质是什么? 答: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划是教师职业的生涯设计,也就是对教育人生的成长设计。它是教师发展的指南,是教师成长的方向。规划蕴含着思想,蕴含着价值,蕴含着动力,蕴涵着自我期待和希望。 其实质:职业理想的具体化,事业目标的系统化,规划设计人生,提高生命的价值。六、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答:中国文化的精神风貌(总体特征)是:浑圆整一、温厚平和。包括以下方面: 1、天人合一。 2、柔性精神。 3、包融精神。 4、中庸精神。 5、和谐意识。 6、人本意识。

体育教师中级职称考试试卷 (5)

教师职称考试(体育)考试试题及答案2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体育课的三个组成部分---------、----------、-----------。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其中水平一是指----------、水平二是指------------、水平三是指------------、水平四是指---------。 3、“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这里所指的健康包括----------、------------、--------------、三个方面。 4、行进间跳远的四个技术环节------------、-------------、 -------------、-------------。 5、决定投掷项目远度的因素为------------、------------、 -------------。 6〈〈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内容划分为-----------,------------,------------,--------------、---------------。五个学习领域。 7、为提高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通常可以采用-----------学习,------------学习,-------------学习的方法来实现课程目标。 8 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 -------------------------------------、 ---------------------------------------- 9 运动技能的学习,在义务教育基础阶段应该注重学生基本的 -----------------、-------------------的掌握和-----------。不过分追求------------- -----的传授的系统及完整,不苛求-------------动作的细节。 10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从------------------, --------------------,------------------, --------------------,------------------------, -----------------------六个方面着手。 二是非题(每题2分,共20分) 1、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淡化技能教学. () 2、体育运动本身的特征之一就是团结合作,所以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合作。() 3、国际比赛中短跑的起跑姿势只有蹲矩式起跑一种。()

小学体育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小学体育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体育课的三个组成部分---------、----------、-----------。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其中水平一是指----------、水平二是指------------、水平三是指------------、水平四是指---------。 3、“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这里所指的健康包括----------、------------、--------------、三个方面。 4、行进间跳远的四个技术环节------------、-------------、-------------、-------------。 5、决定投掷项目远度的因素为------------、------------、-------------。 6〈〈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内容划分为-----------,------------,------------,--------------、---------------。五个学习领域。 7、为提高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通常可以采用-----------学习,------------学习,-------------学习的方法来实现课程目标。 8 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 9 运动技能的学习,在义务教育基础阶段应该注重学生基本的-----------------、-------------------的掌握和-----------。不过分追求------------- -----的传授的系统及完整,不苛求-------------动作的细节。 10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从------------------,--------------------,------------------,--------------------,------------------------,-----------------------六个方面着手。 二是非题(每题2分,共20分)

长春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技术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在每小题的后面括号内填“对”或“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件是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对) 2、一个三位的五进制数的最大数是444,它等于十进制数的124。(对) 3、计算机“死机”现象是指计算机处于暂停状态。(错) 4、矢量图的优点是无论放大、缩小或旋转等都不会失真,而位图放大时会出现“马赛克”效果。(对) 5、计算机病毒不仅能损坏文件,还可能造成电脑主板等硬件设备的损坏。(对) 6、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中IP地址长度有128位。而现行的互联网协议中的IP地址长度只有16位。(错) 7、电子邮箱的地址由用户名和主机域名两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用符号"@"分隔。(对) 8、http 和 ftp 分别表示超文本传输协议和文件传输协议。(对) 9、多元智能理论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合作学习等。(错) 10、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科教学的工具。(错) 二、选择题(1-9题是多选题,第10题是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遵守网络道德的正确说法有( AD ): A 不在网络上传输无用的信息。 B 可以随便进入别人的电脑系统,只要不破坏别人的资料即可。 C 网络上盗用他人的密码不属于偷盗行为。 D 不在互联网上传输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机密的信息。

E 不能把上网的密码告诉别人。 2、下列关于电子邮件的说法正确的有( BCD ): A 发送电子邮件时,一次只能发给一个接收者。 B 向对方发送电子邮件时,对方不一定要开机。 C 电子邮件由电子头和电子体两部分组成。 D 电子邮件服务是用户或用户组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发信息的服务。 E 发送电子邮件理论上比寄相同内容的普通信件快,但价格稍贵一些。 3、关于电脑颜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DE ): A 计算机中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B 计算机中的三原色是指红、黄、蓝。 C 美术中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D 美术中的三原色是指红、黄、蓝。 E 计算机中的三原色颜色与美术中的三原色不同,前者是指光学(或透视)三原色,后者是指视觉(或反射)三原色。 4、下列关于计算机基础的正确说法有( BCE ): A byte 是计算机存储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小单位。 B 电脑配置中常出现类似 C2.66/845GV/256M/80G/52X/17’的缩写,这里256M表示内存容量,80G表示硬盘容量,该硬盘容量大约是内存容量的320倍。 C 如果电脑规定用两个字节来存储一个汉字,那么电脑最多能表示出64K个不同的汉字。

中小学体育教师晋升高级职称考试题汇编(附答案)

中小学体育教师晋升高级职称考试题一 一、填空(4分×5) 1、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新课程理念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3、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4、新课程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5、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二、问答题(10分×4) 1、新课程价值主要有哪四个方面。 ①增进身体健康;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③增强社会适应能力;④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 2、新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材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是对原有体育课进行重大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3、新课程划分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分别是什么? ①运动参与;②运动技能;③身体健康;④心理健康;⑤社会适应。 4、学习领域三,发展体能水平目标之四,学生达到该水平时,将能够起什么作用? ①通过多种练习(如短跑、反复跑等)发展位移速度。 ②通过多种练习(如定时跑、定距跑、跳绳等)发展有氧耐力。 ③通过多种练习(如球类运动)发展反应速度和灵敏性。 三、判断题(5分×4) 1、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无关。(×) 2、体育与健康课就是体育课+健康教育课。(×) 3、学生要尽量避免在不利于健康的环境中运动。(√) 4、三维健康观指胸围、腰围、臀围。(×) 四、简单谈谈你通过通识性培训和专业培训后的体会。(20分×1) 2 中小学体育教师晋升高级职称考试题二 一、填空题(20分) 1、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2、身体健康指人的身体、心理、社会的状态。 3、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 4、体育与健康课程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

语文骨干教师招聘试题

2014年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认定考试 初中语文试题 帝时的规模较大。它也指官署采集、创作的乐歌,后来可以入乐的诗歌也称乐府。 2.关汉卿是我国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也是最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他的散曲现存小令57首,最有代表性的是。 3.左右两边字数相等、工整对仗的词句,就是楹联,又叫楹帖,俗称对联、对子。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内容大体分写景、、记事三类。 4.由于汉语语音音节简明、以元音为主和有声调变化的音乐性特点,形成了汉语注重音律,讲究用韵和谐和的传统。 5.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矢交坠兮士争先。 6..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着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的: “”,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主张,对如今教育改革仍具有现实意义。 7.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为教育思想。 8.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

9. 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10.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揖.让(yī) 山岚.(lán)彤.云(tóng)满腹珠玑.(jī) B.阆.苑(làng)盛馔.(zhuàn)敛衽.(rèn)未雨绸缪.(mi ù) C.遒.劲(qiú)毗.连(bǐ) 盥.洗(guàn)鸢.飞鱼跃(yu ān) D.翰.墨(hàn)睿.智(ruì) 奶酪.(luò)撑天拄.地(zh ǔ) 12.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归根到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 B.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 C.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 D.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 13.与下列课文有关内容不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犀粪蜣》——《昆虫世界》——法布尔——法国 B.《小雁鹅》——《所罗门王的指环》——劳伦兹——俄国

骨干教师考试题库全

骨干教师考试第一份 一、单选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校本研究”立足学校,因此应该(A) A、以学生为本 B、以老师为本 C、以学校为本 D、以教材为本 2、就社会发展而言,真正的第一资源是(A) A、人才 B、金属 C、资本 D、土地 3、教师以为学生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因而对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其他学生更快的发展,这就是(A) A、罗森塔尔效应 B、高原效应 C、马太效应 D、蝴蝶效应 4、教给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这是一种()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静态知识 5、利用教师之章的专长或经验,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观察与回馈,达到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这就是一种(B)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少数有准 6、现实中教育教学法课题产生的途径多半是()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7、多次测验所得结果的一致性,这就是(D) A、程度 B、效果 C、效度 D、信度 8、教师专业化发展,重点在于() A、提高身体素质 B、培养敬业精神 C、提高专业能力 D、学习专业知识 9、真正的第一生产力是(A) A、教育 B、科技 C、文化 D、信念 10、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A) A、提出问题 B、设计方案 C、搜集资料 D、制定假设 11、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应该是(B) A、教师 B、学生 C、教材 D、教法 12、教学研究中经常反思,就通产生一种盘旋上升的() A、螺旋效用 B、马太效用 C、蝴蝶效用 D、互动效应 13、专业化要求,教师培养实现() A、多元化 B、封闭型 C、终结性培养模式 D、划一培养模式 14、专业化教师的首要突出特征是(B) A、接受研究性教育 B、具有专业职称 C、经验丰富 D、从教历史悠久 15、教育的最终目标是() A、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B、提高学生理解技巧 C、促进学生发展 D、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16、给我一打体形健全的婴儿,让我用一个专门的环境培养他们,我保证他们之中的任意一个,都能被培训成为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当然还有乞丐和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