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关键条文讲解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关键条文讲解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关键条文讲解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关键条文讲解

附件一: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关键条文讲解

各位分中心/办事处主任、各位区域经理:

最近中国认证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在2011年9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在此之前认监委在昆山召开了各认证机构负责人会议,我和许主任出席了会议。在会上认可监管部生飞部长就机构管理办法的释义逐条作了讲解。这个释义,总部已经发给了大家。由于考虑到大家已经事先作了自学,为了节省时间,在这个会上主要讲两个问题,一个是对关键条款的解释,第二个是我们机构对如何贯彻执行这个法规的几点要求。现在先讲第一个问题,对认证机构管理办法关键条款的解释,请大家一边看释义一边听讲:

先讲第一章总则和第二章设立与审批

第一条为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认证活动,提高认证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这一条的要点是:

1.讲明了立法的目的;

2.讲明了它的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3.讲明了办法的性质,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部门规章;

4.讲明了它和认证认可条例的关系,是条例的下位法,是对条例进一步细化。因此,它和条例的针对性很强,特别是针对认证活动中经常发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要求,最根本的目的是重拾认证的信誉、提高认证的有效性和客户、社会的采信度。

5.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两点:第一点,这个办法是认证行业诞生至今二十多年来的第一个管理认证机构的部门规章,是管理认证行业的一个基本法规,我们必须对它的性质有清醒、明确的认识。我们的认证依据标准中,经常讲,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这个办法就是一个法规!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所以违反这个办法就是违法,不管是谁,一旦违反这个办法的规定,那就是“犯法”,就会受到执法部门的依法惩办!

第二点,就是这个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个法规是经过质检总局法制司、

国务院法制办等国家法制机构两年多的审议,而且报到了WTO,经过了WTO审议。所以,它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它的内容是不可能修改的,至少在从现在起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不可能修改的。因此,我们今天来讲这个法规,不是要大家来提意见,而是要强调怎么贯彻,怎么执行,生飞讲了没有什么意见可提的,就是执行!中心的管理层一致认为:在法律法规面前,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树立高度的法规意识和风险意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把自己的立场迅速转变到不折不扣的执行管理办法上来,检讨并立即纠正目前与管理办法相违背的不当行为,在即将到来的执法大风暴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条到第十一条,这十条是关于认证机构的定义,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对认证机构的管理体制、认证活动的原则、境内机构和境外机构在华设立的原则、审批程序等的规定,我不作逐条宣讲,请大家自学。

这十条中我要强调的只有一点,就是在第四条中正式规定了认证工作的管理体制,这个管理体制有几点需要加深理解:第一,政府管理:就是说认证这个行业是个特殊行业,它是由政府管理的。我国只有少数特殊行业是由政府管理的,认证行业就是其中之一;第二,政府管理怎么管?三层管理,最高层质检总局,第二层认监委,第三层地方两局。第三,就是通过这个法规,正式确定了本办法的执法主体,一个是国家认监委,另一个是地方两局;一个叫国查,一个叫地查。国查查什么,就是本办法第二条讲的“负责认证机构的设立和相关审批及其从业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一管设立,二管审批,三管全国范围内的认证监管,目前的措施是由认监委组织专家团队直接查获证组织。今年以来已经查了三次,第一次是今年月份,在河北涿州,抽10%的获证组织,我中心被抽查到海利农药;第二次是今年8月份,在山东青岛,我中心没有被抽查到;第三次是9月份,查江苏南京,我们南京分中心正在积极准备。检查的结果及认证机构都会及时公布,并据此对机构作出不同的评价。地查查什么?就是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地方两局负责“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所辖区内认证活动的监管管理活动”,也就是各省、市、县地方两局对当地的认证机构的认证活动进行执法检查。

我国自认监委成立以来,逐步加强了对认证机构的监管,从2008年以来开始由地方两局介入监管,但一直处于试运行阶段。现在机构管理办法已经正式实

施,地方两局的执行主体地位正式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地方两局来讲,明确了执法地位,有了执法依据,他们的执法积极性大为高涨,执法力度、执法频次将会大大加强,对认证机构的执法检查将会和查处伪劣产品一样成为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据我们了解各地的地方两局都已作了充分的准备,不久的将来,第一场地方两局稽查的高潮将会来临,我们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

第十二条:认证机构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应当依照认证机构审批程序进行,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并依法取得公司登记机关登记后,方可从事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

第十三条认证机构设立子公司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认证机构从业2年以上,并且2年内无违法违规行为;

(二)子公司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设立条件,同时符合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三)子公司由认证机构全资或者控股。

第十四条认证机构设立分公司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认证机构从业2年以上,并且2年内无违法违规行为;

(二)分公司具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备设施;

(三)分公司具有5名以上相应领域执业资格和能力的专职认证人员;

(四)分公司所在地具有获得本机构认证的组织;

(五)分公司具有符合认证认可的相关管理制度;

(六)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第十五条认证机构可以设立从事批准范围内的业务宣传和推广活动的办事机构,并自设立之日起30日内,中资认证机构向办事机构所在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外商投资认证机构向办事机构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名称、地址、负责人、业务范围、隶属认证机构等。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公布依法备案的办事机构名录,并向国家认监委报送所辖区域内备案的认证机构所属办事机构的名录。

这四条与大家关系密切,我作一些解释:

第一,办法明确了认证机构可以设立分支机构。分支机构有两种:一种叫子

公司,一种叫分公司。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必须由总部全资或控股。子公司设立条件与认证机构一样,资金300万,每个领域有10名专职审核员,五高五审。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不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设立条件为有固定场所,每个领域五名专职审核员,两高三审。分公司设立时,必须在当地有一定数量的获证组织,东部地区50个,中部地区30个,西部地区10个。子公司和分公司都可以从事认证活动,但必须以总部名义,使用统一的管理体系和程序控制文件,不能作认证决定,不能发证。

第二,办法第十五条明确了认证机构可以设立办事机构——办事处。办事处不能从事认证活动,只能从事业务宣传和推广活动。(具体的限制要求下面还要讲到)。

第三,办法对分支机构的专职审核员作了相对定位,即同一个认证机构内可以互相借用,但不能一人二用,也就是这个审核员一旦作为总部或某一分支的专撑人员,就不能再支撑其他分支。

第四,分支机构的设立为审批制,审批权在认监委,流程是: 准备资料→当地工商进行预核准→提出申请→认监委审批→持设立通知书到工商部门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到认监委领取分支机构批准书。

第五,办事机构的设立为备案制,不需要审批。备案权在当地省级认证主管部门。备案时限为自设立之日起30日内,如果不备案,不得以办事处名义进行业务宣传和推广活动。如果发生地址,负责人变更要及时到省局作变更备案。

第六,我中心决定,已在认监委备过案的办事处,如果符合分中心成立条件的,可以申报分中心,不具备条件的需在9月30日前到当地省级认证主管部门备案。但从申报分中心到获得批准之前,申报单位不得以分中心名义散发名片、建立网站、电话营销。不得以分中心或分中心筹备组名义进行宣传。在批准以前如果原来不是办事处的,只能以营销经理的名义从事业务宣传和推广活动,原来是办事处的仍以办事处名义从事业务宣传和推广活动。为了规避风险,必须与中心签订一份筹备期的临时协议。

第十六条、十七条、十八条是关于境外机构在国内设立代表处,国内认证机构分包国外机构业务及认证机构变更的审批规定,不作逐条讲解,请大家自学。

下面讲第三章行为规范

这一章一方面是规定了认证机构开展认证活动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也是执法机构进行监管的执法依据条文。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在认证活动中切实贯彻。下面对主要条款进行讲解:

第十九条认证机构应当公正、独立和客观开展认证活动,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对其认证活动可能引发的风险和责任,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这一条主要讲了四点:

第一点是规定了认证活动的基本原则,就是:公正、独立和客观;

第二点是明确提出了风险防范要求;

第三点是明确了认证机构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第四点是明确规定了认证机构和咨询机构、认证机构和认证委托人(申请方和获证组织)不得有利益关系,所谓利益关系是指:

(1)资产利益关系。包括:投资、融资、资助和赞助,这四种资产经营活动都不允许在认证机构和咨询机构或认证委托人之间发生。

(2)管理利益关系。认证机构包括分支、办事处的主任、副主任不能兼任咨询机构和认证委托人的管理职务,那种子公司、分公司或市场部办公室同时又是一个认证咨询公司办公室的情况属于管理利益关系,必须避免,请各分中心进行自查,如有发现立即纠正。

(3)人员利益关系。就是认证机构包括分支,办事处负责人的配偶、子女、父母不能是认证咨询公司股东或管理者,这种情况,也请大家自查纠正。

这里要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咨询公司给总部或者分中心打款的问题,我们过去发现过获证组织的认证费由咨询公司打到总部账户上的情况,这是绝不允许的,因为这构成了利益关系,今天我在此再次强调决不允许由咨询公司代替获证组织向总部或分中心支付认证费用。

第二十条是对认证机构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即建立质量体系,遵循认证基本规范和认证规则等,请大家自学。

第二十一条认证机构应当通过网站或者以其他形式公布其认证范围、认证规则、收费标准以及其设立的子公司、分公司和办事机构的名称、业务范围、地址等信息内容,并保证信息内容真实、有效。

这一条是关于认证机构公开基本信息的规定,包括:

第一,规定了认证机构应公开的信息内容,包括:a)认证范围;b)认证规则;c)收费标准;d)所设立的分支机构和办事机构的名称、业务范围、地址等信息;e)其他基本信息。

第二,规定了这些基本信息的公布方式,包括网站和其他形式,其他形式通常有宣传彩页等;

第三,规定了对公开的基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求。不允许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对申请人、相关方和政府产生误导。

第四,对信息的一致性要求,要求以电子方式和书面方式公开的信息保持一致,以免不要相互矛盾,不可追溯。

为了贯彻这一条,我中心作出如下规定:

(一)分中心、办事处设立网站进行宣传的上述机构基本信息必须与总部保持一致,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也要符合EACC的要求,不得发生误导;

(二)分中心、办事处设立网站前要到总部备案,经批准后可设立,并与总部网站形成链接,未形成链接的均视为非法网站,属于内部人员发生的总部将采取必要的处罚。属于外部人员设立,中心将报案查处;

(三)今后不允许任何个人以EACC或EACC××分中心,EACC××办事处的名义设立网站、网页。目前已设立的,一律在本月二十日前撤除。由总部综合管理部网管员对撤除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二条认证机构及其分公司、子公司同时开展活动时,除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义务外,还应当遵守以下要求:

(一)认证机构在工商注册登记的地址,为核心办公场所,统一发布和报送认证信息。

(二)认证机构有多个办公场所开展认证活动时,应当确保所有办公场所采用相同质量管理体系和程序,控制所有人员和认证过程。

这是一条对机构管理唯一性和一致性要求的规定,其要点是第一,认证机构的工商注册地址应当和机构的核心办公场所一致。由核心办公场所人员控制认证实施和作出认证决定;第二,对于设立分支机构的认证机构来说,其总部是核心办公场所,分支机构必须按总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统一运作,执行总部的管理体

系文件。

第二十三条认证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认证人员管理制度,定期对认证人员的能力进行培训和评价,保证认证人员的能力持续符合要求,并确保认证审核过程中具备合理数量的专职认证人员和技术专家。

认证机构不得聘任或者使用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从事认证活动的人员。

这一条是对认证机构人员管理的规定,要点是:

第一,认证机构要制定认证人员管理制度,对所有专、兼职人员进行管理;

第二,要明确对认证人员的能力评价和培训要求,确保认证人员具备足够的能力;

第三,就是用人的禁止要求,违反法规、违反认证人员执业规定,注册规定,违反职业道德,正在接收行政处罚的人员不得聘用;

第四,就是要确保审核过程中具备合理数量的专职认证人员和技术专家。所谓合理数量,是指每个审核组至少一人,包括初审、再认证和监督审核;所谓专职认证人员,是指符合国认可(2009)51号文的人员。51号文的名称是:《关于进一步明确认证机构专职认证人员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的通知》:文件中规定的专职认证人员条件具体来说,一是与机构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二是由机构为其购买社会保险基金;三是年龄在法定退休年龄内,即男性未满60岁,女性未满55岁,教授级高工或相当人员可以延长5年。

这一规定各机构都已在执行,很多机构在9月1日就开始执行,我们已经作了通知,现规定自2011年10月1日起,所有审核组都必须有一名专职审核员,10月1日前作为过渡期,请各分支作好准备。

储备足够的高素质的专职审核员是当前和今后的紧迫的任务,请各个区域成立分支和待报的分支机构负责人以战略的眼光,高度重视,尽快解决。总部在年会就提出来,分中心两高三审必须自行解决,必须做到GB/T50430审核时能独立成组,但至今还未全部实现。我在这里再次强调,这是个硬任务,必须完成。如果完成不了,将来你连审核组也组成不了,所有的发展目标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建立一支合格的职业化的审核队伍是EACC的坚定不移的目标,让我们一起为之而努力。

第二十四条认证机构应当对认证委托人委托认证的领域、产品和内容是

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其法人资格等资质情况进行核实,根据认证委托人的规模、性质和组织及产品的复杂程度,对认证全过程进行策划,制定具体实施、检测、检查和监督等方案,并委派具有相应能力的认证人员和技术专家实施认证。

本条是对于认证实施过程的规定。要点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要求认证机构建立认证人员能力评价制度。第二个方面是要求认证机构对认证全过程进行策划,制订包括初审和监审、再认证在内的切合实际的审核方案;第三个方面是强调了受理申请时的前提条件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例如:3C认证、许可证、开工证、环境影响评价等强制性要求,必须严格把关,认真核实。如果不能严格把关,构成违规发证,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所以请大家一定要把好申请和合同评审关。确保每一个认证项目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条件。

第二十五条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对认证全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确保认证和产品测试过程完整、客观、真实,并具有可追溯性,不得增加、减少或者遗漏认证程序和活动,并配备具有相应能力和专业的认证人员对上述过程进行评价。

认证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程序对认证结果进行评定和有效控制,并对认证证书发放、暂停或者撤销有明确规定及评价要求。

这一条是对认证实施程序的规定,其要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要求认证机构对认证全过程实施有效控制;

第二点,要求认证过程完整、客观、真实,具有可追溯性。所谓完整、客观、真实、具有可追溯性是针对认证认可条例规定的不允许虚假认证作出的规定,所谓虚假认证就是根据虚假材料作记录、发证书,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就是违反第二十五条,要造成严重后果。

第三点,就是不得增加、减少或遗漏认证程序和活动,这也是针对认证认可条例第22条,不允许简化程序认证作出的具体规定。所谓简化程序认证,就是随意减少GB/T19011规定的程序,这些问题在办法释义中明确提出的有:

a)现场存在明显问题而在审核时未发现;

b)减少审核人日;

c)认证人员不到现场;

d)冒名顶替。

由这些问题派生出来或者隐含的问题有:不开首、末次会议,不审高层领导,明明有问题却不开不合格报告,由于少报人数造成现场人日缺少,审核无效等,上述问题中心EACC从2007年就开始抓,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效,但远远没有杜绝,今后必须进一步狠抓落实。

第四点就是认证决定的有效性规定。要求认证决定应建立在审核的评价结果和其他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在做出认证决定前应确认有关认证要求、认证范围和检查、测试等方面的信息可靠、充分。不符合项均已有效验证。

第五点就是要求认证决定人员与该项目审核人员不能重合,认证决定不能外包,不能下放,认证决定前所有不合格项应该全部关闭,已经验证合格,这些在EACC的十九个风险控制点中都有规定,今后将继续贯彻执行。

第六点是当获证组织是当获证组织的管理体系不能持续满足或严重违背

认证要求时,包括其体系覆盖的产品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时,认证机构必须对其证书作暂停或撤消,这一条要求各分支、办事处对当地质量主管部门发布的质量、环境、安全信息进行及时有效跟踪,以便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第二十六条认证机构应当对认证全过程做出完整记录,保留相应认证资料。记录应当真实、准确,以证实认证活动得到有效实施。记录、资料应当使用中文,归档留存时间应当与认证证书有效期一致。

本条是对认证机构记录管理要求。其要点是:

第一,要求认证机构建立保持记录的制度;

第二,记录要覆盖认证全过程,包括申请、认证实施、监督活动和认证决定活动中的批准、保持、扩大、暂停、撤销认证的文件;

第三,强调记录的四性,a)真实性;b)准确性;c)可追溯性;d)完整性;

第四,记录的保密要求;

第五,记录的保存要求,包括:保管期和文种和保存场所。

第二十七条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人员应当及时做出认证结论,并保证认证结论客观、真实。认证结论经认证人员签字,由认证机构提供给认证委托人。认证机构及其认证人员应当对认证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这一条的要点有四:

第一点是对现场审核到发证的时限要求,办法上讲的是“及时”,释义上解释是认证机构要制订程序规定从审核到发证的明确的时限要求,要求审核组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审核报告、交付案卷,如果超时、要向受审核方通报延期理由,并就新的审核报告完成日期达成一致,这一条规定将审核组无理由的无限期延期交卷列为违规行为,要求全体审核员高度重视,EACC的时效要求是明确的,但延迟交卷的情况仍时有发生,请大家从法规的高度提高对及时交卷,完成审核报告的认识并予以落实。

第二点是:一定要向受审核方提供审核报告;

第三点是:结论要客观、真实、不能造假,不能基于虚假证据作出不真实的审核结论。

第四点是提出了认证机构和认证人员对认证结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各审核组对于存在严重问题的组织,不能一律放行,而是以负责任的态度,开具不合格项,促进其管理改进,因为你必须想到,你对你作出的审核结论是负有法律责任的。

第二十八条认证机构对认证结论符合要求的,应当及时向认证委托人出具认证证书、准许使用认证标志,认证证书应当经认证机构授权的人员签发。

认证证书应当载明获证组织的名称、地址、覆盖范围或者产品、认证依据的标准或者相关技术规范、有效期等内容,认证证书所含内容应当符合认证实施的实际情况。

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式样应当在确定后30日内报国家认监委备案。

认证机构应当向公众提供查询认证证书有效性的方式。

这一条是对认证证书的规定,其要点如下:

第一,说明证书的重要作用。a)认证证书是认证机构的“最终产品”;b)认证证书是表明管理体系通过认证的证明性文件;c)认证证书是认证机构工作质量和价值的具体体现。

第二,要求我们机构对颁发认证证书要有明确的批准、签发、放行程序,要向获证组织提供公开文件规定证书和标志的使用。

第三,规定了证书的基本内容。

第四,要求认证证书内容与审核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也就是审核发现必须基于审核证据,审核结论必须基于审核发现。不能随意扩大和缩小认证范围。

这里要提出的是证书的地址一定要写清楚,如果企业的注册地址、办公地址、生产地址不一致,一定要分别写在认证证书确认单上,即使企业不同意写,审核组长也要写明,因为有的注册地址是空的,如果你只写注册地址,不写办公地址,将来地方两局检查时就会说你地址不真实,就有理由罚你的款,审核组长也要受处罚。

第二十九条是对于合并、分立、注销、撤消的认证机构所发认证证书转换规定。

第三十条是对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使用规定,第三十一条是对监督审核的要求,请大家自学。

第三十一条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的要求对其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跟踪监督,确定合理的监督检查频次,以保证通过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持续符合认证要求;对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的,认证机构应当暂停或者撤销其认证证书,及时向社会公布,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无效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继续使用。

本条是关于监督审核的规定,其要点是:

(一)认证机构要制定监审和再认证的管理程序;

(二)要确保监督跟踪的频次和采取有效的方式;

(三)所有监督活动要形成文件;

(四)监督跟踪发现获证组织不能保持者,要及时暂停、撤销、公布信息,并建立程序规定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无效证书和认证标志继续使用。

第三十二条认证机构设立的子公司、分公司应当以认证机构的名义从事其批准范围内的认证活动,并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和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的要求开展工作。

认证机构子公司、分公司不得以其他形式设立与认证活动有关的机构或者委托他人从事认证活动。

这一条规定了分支机构的行为规范,其要点有:

第一,认证机构与分支机构是隶属关系,分支机构必须接受总部的统一领

导和管理;

第二,分公司不能以分公司的名义独立开展认证活动,不能以分公司的名义签订认证合同,认证活动各环节必须按总部统一要求进行,不能作认证决定,不能发认证证书。

第三,分公司、子公司必须根据批准证书范围开展认证活动,对外的宣传也要符合分公司、子公司批准证书范围;

第四,分公司、子公司不得再设立或变相设立下一级与认证有关的机构、也不得与其他单位、个人再签署协议委托或联合开展认证活动。

第三十三条认证机构设立的办事机构和境外认证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代表机构及人员,不得从事签订认证合同、组织现场审核(检查)、出具审核(检查)报告、实施认证决定、收取认证费用等活动,不得直接或者变相从事认证培训和认证咨询活动。

这一条规定了办事机构和代表机构的行为规范,十分重要,要求办事机构和待报的分中心不折不扣落实;

第一,办事处的性质,在前面已经讲过,它不是认证机构的分支机构,而是办事机构,它的工作职能是一般的业务宣传和推广工作。

第二,办事处不能从事认证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办法规定的七个不准,a)不得签订认证合同;b)不得组织现场审核;c)不得出具审核报告;d)不得实施认证决定;e)不得收取认证费用;f)不得直接或变相从事认证培训,如:办内审员培训班等;g)不得直接或变相作认证咨询。不但办事处不能作这七件事,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也不能作这七件事。从七件事派生出来的禁止事项是:1)不能受理认证申请作合同预评审;2)不能作审核计划预安排;3)不能作审核人员专业预评定;4)不能与审核员签订劳动/劳务合同;5)不能以办事处名义向企业发收费或催费通知单;6)不能保留审核案卷及以上活动的所有记录,包括电脑中的记录。

有同志提出来,业务洽谈能涌做呢?业务洽谈指导帮助企业填写合同内容,口头催款都是可以的,但不能拿着盖好总部图章的合同到企业去签章。所以我们今后一律不向办事处发放盖好章的合同。另外,办事处主任和工作人员不能收款,也不能以个人名义向中心打款,也不能一部分款由企业打过来,一部分款

由办事处人员收取。因为这构成违反本条款。

对于以上内容,中心将在与办事处的工作协议上予以明确,也请各办事处进行自查,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下面讲第四章监督检查,这一章从三十四条到四十五条一共十二条,我不作逐条讲解,只将全章要点进行归纳,向大家作介绍。这一章主要有以下要点:第一点,明确规定了监督检查的两级监管,三位一体的监督检查机制和具体职责。所谓两级监管,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就是国家认监委和地方两局两级监管,国查加地查。这在本章的三十四到三十八条作了规定,所谓三位一体是指行政监管,认可监管和协会自律三位一体,上面讲的两级监管,属于政府的行政监管,除此以外,还有国家认可委的认可监管,在三十九条作了规定。还有认证认可协会的行业自律管理,包括价格检查,人员转会、证书转换的管理,在第四十条作了规定。这样就把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两级监管,三位一体的监督检查机制和职责通过法规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第四章的第二个要点是明确规定了对认证机构监督检查的三个方面,一是对机构运行情况的检查;二是对认证结果的检查;三是对认证活动的检查。

第三个要点是规定了进行监督检查的五项制度。

1、国家认监委的抽查制度查的是认证机构运行情况和获证组织;

2、认证业务信息报送和年度工作报告审查制度,信息报送为月报,工作报告为年报,每年2月前报送认监委。

3、审计制度,由会计事务所对认证机构进行年度财务审计,提供审计报告,每年2月向认监委报送。

4、地方执法年度报告制度,由各省级地方两局每年3月前向认监委报告;

5、获证组织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在第四十二条规定“对于获证组织出现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环境污染或者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以及经行政机关监督抽查中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认证机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依法暂停或撤销认证证书,及时向国家认监委,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部门通报”,所以各分支/办事处必须对获证组织的上述情况高度关注,报告总部及时作出反应。

第四章的第四个要点是规定了对认证机构违规的三种处理方式:

第一种是告诫,在三十八条规定,认证机构如果发生办事处未备案,认证

规则未备案,高管人员违反本办法、证书、标志未备案者,将会受到告诫处理;

第二种是注销,主要针对认证机构证书期满没有申请延期或经复查不符合批准要求等情况;

第三种是撤销,如果认证机构违法设立或者设立后不具备或不能持续符合法定条件和能力的,认监委依法撤销认证机构。

下面讲第五章法律责任

本章从46条到59条,共14条,阐明了对认证机构违反认证认可条例和本办法应负的法律责任和处罚规定。对机构的处罚种类有: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规定④停业整顿⑤撤销批准证书。

对责任认证人员的处罚种类有①停止执业资格;②撤销执业资格。下面我们逐条学习:

第四十六条、四十七条是对认证机构在设立申请时的违法行为作的处罚规定,请大家自学。

第四十八条认证机构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从事认证活动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子公司或分公司停止认证活动,处10万以上50万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国家认监委给予认证机构停业整顿6个月,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给予停止执业1年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撤销认证机构批准证书,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撤销其执业资格,并予公布。

这条是对未经批准,自行设立分公司的处罚规定,包括:①责令分公司停业;②罚款10~50万元;③没收违法所得;④机构停牌6个月;⑤责任人停业一年;⑥情节严重的可撤销机构、撤销责任人员执业资格。

为了规避这一风险,中心要求,各筹备的分中心严格遵守以下规定:①不得挂牌;②不得印发分中心名义的名片;③不得在网上以××分中心筹备组名义宣传;④严格执行办事处的七个不准。

第四十九条认证机构设立的办事机构从事签订认证合同、组织现场审核(检查)、出具审核(检查)报告、实施认证决定、收取认证费用等认证活动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撤销其备案,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国家认监委给予认证机构停业整顿6个月,对负有责

任的认证人员,给予停止执业1年的处罚,并予公布。

这一条是对办事处违法从事认证活动的处罚:

包括①撤销备案;②罚款10~50万;③没收违法所得;④机构停牌半年;

⑤责任人员停业一年。

为了规避这一条的风险,中心要求办事处及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第三十三条和中心的相关规定。坚决做到七个不准和我前面讲到的派生出来的几个不准,会后各办事处要立即进行清理,消除一切不符合要求的记录。作好迎接检查的准备,我请大家务必提高警惕,因为这个罚款额是10~50万,再加上总部停牌半年,罚到一次,就相当于取谛了,永世不得翻身了。

第五十条是境外机构代表处的规定,请大家自学。

第五十一条认证机构设立的子公司、分公司以其他形式设立机构或者委托他人从事认证活动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国家认监委撤销子公司、分公司的批准资格,并对其认证机构停业整顿6个月,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给予停止执业1年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撤销认证机构批准证书,对负有责任的认证人员,撤销其执业资格,并予公布。

这一条是对分公司设立下属机构或进行认证分包的处罚,包括:①罚款10~50万;②没收违法所得;③撤销其批准资格;④机构停牌半年;⑤责任人员停业1年。

第五十二条是对机构违法分包的处罚,请大家自学。

第五十三条是对机构变更未及时办理手续等行为警告处分,请大家自学。

第五十四条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认监委或者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处3万元以下罚款:

(一)对已经暂停和撤销的认证证书,未向社会公布的;

(二)未向认证委托人提供认证审核文件的;

(三)审核时间严重不足,低于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

(四)从事认证咨询活动的;

(五)获证组织的产品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或者产品生产标准未按照法定要求备案,认证机构未按照规定暂停其认证证书或者未采取其他纠正措施的;

(六)在行政机关的监督检查中,拒绝提供反映其从业活动的情况或者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的;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

本条规定了限期改正,逾期未改则罚款3万元的七种违规行为。这一条的处罚力度较轻,第一是限期改正,如果逾期不改,再罚款,有一个限期改正的要求。这里我们要特别关注的是以下几种行为:

(一)对获证组织暂停、撤销证书后网站未公布;

(二)未向获证组织提供审核计划和审核报告;

(三)审核时间不足,包括迟到早退造成的审核时间不足,也包括由于申请时严重瞒报、少报人数造成地方两局检查时人日不够,所以要求各分支/办事处及市场部、客服部务必把好人数关,合同评审认真核实,规避风险,如果企业硬要少报,也要让企业承担风险。

(四)从事认证咨询活动,这一点也请大家高度重视,千万不要造成又认证又咨询的情况;

(五)产品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比如许可证过期,3C证书暂停等,必须及时暂停或采取其他他纠正措施;

(六)产品标准没有备案,这一点我们过去关注不够,也没有因产品标准没有备案而暂停其证书,从现在起,每个审核组都要关注产品标准备案问题并在审核记录中说明,如发现应备案而未备案问题要立即暂停或采取其他纠正措施。

第五十五条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其停业整顿6个月直至撤销其批准证书,并予公布:(一)聘用未经国家注册(确认)的人员或者使用不符合认证要求和能力的人员从事认证审核、检查活动的;

(二)增加、减少、遗漏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程序要求,认证人员未到审核现场或者未对认证委托人的纠正措施进行有效验证即出具认证证书的;(三)内部管理混乱、多办公场所作出认证决定,导致未按照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的程序和要求对其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认证或者跟踪监督,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四)认证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不能持续符合认证要求,认证机构未按照规定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并对外公布的;

(五)其他违反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规定的。

本条属于5~10万级别的处罚,与五十四条的不同点一是罚款金额从3万以下升到5~10万,二是没有限期改正要求,发现问题,立即处罚。条款中规定对五种违法行为作出下列处罚:①罚款5~10万;②没收违法所得;③情节严重的,机构停牌半年直至撤销批准证书。

本条值得大家认真领会:

其中第一款的处置是对应二十三条人员管理规定的,包括聘用不当人员,也包括审核组中没有专职人员,就要接受5万~10万的处罚;

其中第二款的处罚涉及二十四条、二十五条、二十六条和二十七条,最突出的就是:第一,该有行政许可证明的,该作3C认证,该做环评的没有作,仍然作了认证发了证书,上述前提条件失效(如许可证过期、3C证书暂停),认证机构没有发现,继续保持证书的,要接受处罚;第二,简化程序审核,典型的如不到现场、冒名顶替、减少审核人日,现场存在明显问题而在审核时没有发现;第三,审核中开出的不合格项没有全部关闭就颁发证书,包括纠正措施验证日期和证明材料日期在发证日期之后,一旦查出,就要接受处罚,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这里还要关注的是第二款的最后一句话,未对认证委托人的纠正措施进行有效验证即出具认证证书的,如果从表面上理解,就是我上面讲的,不合格项没全关闭就发证,如果从深层次来理解,开了不合格报告没有举一反三也属于没有有效验证,所以我们审核人员对不合格项要高度负责,不能总是用学习体会来作为纠正措施。

还有一点要提请大家高度重视,就是纠正措施的签字,一定要是真实的获证组织人员亲笔签名,不能由咨询公司人员来代签,否则也会构成作认证结论是基于不真实的纠正措施,也要受罚。

本条第(三)、(四)款的处罚涉及二十二条、二十四条、二十五条、二十六条、二十七条和三十一条。具体的违规行为有:

1)注册地址与核心办公地址不一致,下放认证决定,由分支机构作认证

决定。

2)认证记录不真实,不可追溯,如:产品检验记录造假等;

3)认证活动违反认证基本规范,例如由非专业人员审核专业条款,审核组专业能力不足,实习审核员独立审核,审核人员专业不能覆盖产品的认证范围内的专业,初审没有现场审核的真实证据,等等。

4)不作监督审核就发保持通知书,或监督审核发现获证组织严重问题仍给予保持等。

5)获证组织发生重大质量、环境、安全事故时,认证机构不能及时实行暂停或撤销其认证证书等。

第五十六条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方认证监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其批准证书,并予公布:

(一)超出批准范围开展认证活动的;

(二)涂改、伪造《认证机构批准书》,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批准资格的;(三)停业整顿期间,继续从事认证活动的;

(四)停业整顿期满后,仍未按照整改要求从事认证活动的。

这一条规定了对四种违规行为的处罚,处罚内容包括①罚款10~20万;②没收违法所得;③情节严重的,撤销机构批准证书。

这一条是针对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十二条规定的处罚规定,这里要强调的是第(一)款,就是超范围认证,这同样适用于分公司,如果超过分公司批准范围进行认证,也要接受处罚。

第五十七条认证机构存在出具虚假认证结论或者出具的结论严重失实的,国家认监委应当撤销其批准证书,并予公布;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警告,对负有直接责任认证人员,撤销其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这一条是针对违反本办法二十七条、二十八条的处罚规定,包括①撤销机构批准证书;②责任主管人员警告处分;③直接责任的认证人员,撤销执业资格;

④构成犯罪者,追究刑事责任。

这条重点追究的是虚假认证和不实认证,所以要求认证人员一定要对关键

证据作原件确认,对受审核方存在的问题严肃指出,鞭策其改进,该不予通过或开出严重不合格的就要实事求是的作出应有的决定,既规避了风险,又能促进企业的改进。

第五十八条至六十条,请大家自学。

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的讲解,就讲到这里。下面讲第二个问题,EACC对贯彻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

重要岗位人员管理办法(定稿)

重要岗位人员管理办法 1.目的 为实现公司的管理方针和目标,识别重要岗位,明确重要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及其能力要求。确保公司四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单位对重要岗位人员的管理。 3.定义 3.1重要岗位:指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和关键作用的岗位。 4.职责 4.1企业管理部负责识别重要岗位,生产技术部、安全环保部、设备管理部予以协助。 4.2人力资源部负责重要岗位人员的培训、办证、复审、技能考核工作。 4.3各单位负责重要岗位人员的日常管理,并协助人力资源部的培训和技能考核工作。 5.管理规定 5.1重要岗位分类 5.1.1特种作业岗位 5.1.2关键岗位 a.从事影响产品质量与要求的符合性工作的关键性岗位。 b.其工作改进能带来环境效益的岗位。 c.其工作改进能带来职业健康安全效益的岗位。 d.从事计量管理及检定(或校准)工作的关键性岗位。 5.1.3企业管理部在相关单位的协助下识别和评审重要岗位,并编制<重要岗位明细表>(见附件),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a.人力资源部识别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岗位; b.生产技术部识别各单位从事影响产品质量与要求的符合性工作的关键性岗位; c.安全环保部识别各单位其工作改进能带来环境效益或职业健康安全效益的岗位; d.设备管理部识别各单位从事计量管理及检定(校准)工作的关键性岗位。 5.2重要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 5.2.1特种作业人员

a.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 b.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本岗位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 5.2.2关键岗位人员 5.2.2.1影响产品质量与要求的符合性工作的关键性岗位人员 a.熟悉本岗位产品、工艺、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 b.了解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掌握品质管理的基本知识。 c.具有产品质量检验、异常调查、分析和改进等能力。 5.2.2.2重要环境因素所在岗位作业人员 a.熟悉其《岗位操作规程》,能够严格按要求进行作业。 b.了解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具备环境因素、法律法规识别能力。 c.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能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通过工艺改造等方式实现公司的节能减排。 5.2.2.3重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所在岗位作业人员 a.熟悉其《岗位操作规程》,能够严格按要求进行作业。 b.了解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具备危险源、法律法规识别能力。 c.职业健康/安全类重要岗位人员必须经过三级安全培训,掌握本岗位规程、标准、规范和应知应会的安全防护常识,每年必须接受不少于一次的安全知识培训。 d.具有较强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有预防、处理事故的经验。 5.2.2.4计量管理及检定(或校准)关键性岗位人员 a.具备一定的计量知识,严格执行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相关校准规范。 b.能解决计量工作过程中的测量疑难问题。 c.了解GB/T19002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掌握计量管理的基础知识。 5.2.2.5安全管理人员 a.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国家安监部门颁发的《安全资格证》。 b.掌握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的基本原理,熟悉上级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规定和标准和事故管理的主要知识。 c.了解安全系统学、人机工程学、安全心理学、通风、防尘的基础知识,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验收的原则及技术理论。 d.具有管理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经验。 5.2.3各单位应将重要岗位人员的能力要求及其职责和权限写进其《管理岗位说明书》或《操作岗位说明书》。 5.3培训考核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XX公司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质量控制手段的健全和稳定,是公司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基本保证,而在生产过程设置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为明确与关键或特殊工序相关人员、部门的职责,特制定本制度。 1 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设立 1.1关键工序在工艺流程图中体现,我公司规定端盖加工、机座加工、转轴加工、静(水)压试验为关键工序,绝缘处理为特殊过程。 1.2生产科负责组织车间配置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所需的资源,以满足各种技术文件的要求。 1.3质检科负责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各种记录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质量信息的反馈及质检员的配备。 2 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人员职责 2.1关键工序应建立人员配置与控制项目明细表,操作人员应熟悉控制项目的内容,掌握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控制手段,明确工件的质量特性,保证加工件与试件的要求。 2.2 操作者应有上岗证,会正确测量,认真实行自检、自分、自做标记,并按有关规定填写首检记录,作好设备工装及检测工具的维护保养工作,根据过程质量波动规律,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控制,发现过程质量异常,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 2.3质检员应有授权证书并随时监督操作者是否按工艺文件的

要求进行操作。质检员应按照产品图纸或检验规范的规定对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并把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报告。 2.4车间主任(或技术员)做好本车间关键工序的现场督促、检查和指导,建立车间与有关部门之间的质量信息渠道,贯彻实施技术部门下达的技术与工艺文件,对本车间关键工序的正常运作负责。 3 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管理 3.1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操作者由所在车间负责管理,定人定岗,并需接受技术、生产、质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3.2公司根据加工过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负责人、操作者、技术员、质检员等。 4、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文件的管理 4.1由技术科根据具体产品编制控制项目明细表、作业指导书、零部件检验规范,对涉及安全性能的项目进行了重点控制。并发放至各关键工序,确保在用文件的正确、有效。 4.2生产科根据技术文件规定的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设备状况,分别编制设备保养计划,维修记录及设备满足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的验证记录。 4.3质检科(计量室)要对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编制计量器具周期鉴定计划,并定期实施周期鉴定,填写计量器具周期鉴定卡,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和有效。 4.4车间及质检部门对所属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用的技术文

特殊岗位管理办法

特殊岗位管理办法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加强特殊岗位管理,规定特殊岗位技术津贴,调动员工积极性,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特殊岗位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XX GG007 标准化文件编制、发放、实施、修订标准 Q/XXX GG010 标准化稽核、考核办法 Q/XXX RG008 培训和开发管理制度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办法。 3.1 特殊岗位 特殊岗位是指在需要在特殊环境下(如高温、高湿、有毒、超长时间、易疲劳等)工作或需具备特殊技能、特殊行为和方式(如专业技术性强、对产品质量和效率起关键作用)的岗位。 3.2 特殊岗位津贴 特殊岗位津贴是指对特定岗位或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付出的艰辛劳动或技能给予的额外福利待遇。 4 权责 4.1 行政人事部人事专员负责特殊岗位培训计划的制订、内部讲师的安排、培训活动的实施、“特殊岗位上岗证”的核发、每期培训资料的整理以及讲师队伍的考核管理。 4.2内部讲师负责特殊岗位培训教材制定、员工培训实施及受训员工的培训考核。 4.3 生产部门(含生产部、注塑部)经理(副经理)负责特殊岗位培训员工的选取及培训需求申请、合格特殊岗位员工绩效考核、等级鉴定。 4.4 质检部质检员(IPQC)负责在实际操作中评鉴培训效果。 4.5 副总经理或总经理负责批准特殊岗位员工的岗位津贴。 4.6 财务部经理(副经理)负责依据批准结果发放特殊岗位员工的特殊岗位津贴。 4.7 特殊岗位员工负责持证上岗,在生产中发挥特殊作用。

关键岗位人才梯队培养管理办法)

盐城立福麦纺织用品有限公司 关键岗位人才梯队培养管理办法 1.1 根据公司发展要求,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和挖掘各层次人才的潜质,以促进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为公司新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资源保障,实现:1.1.1 人才无断层:要保有一到二名的合适人选,当某个关键职位由于前任提升、退休或辞职等原因出现空缺时,可接替这个职位。1.1.2 工作顺利交接:要保证连续性较强及较重要的工作,当承担工作任务的人员突然离开岗位时,后继的人选在短时间内能顺利交接工作。 1.1.3 形成人才磁场:要保障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吸引各类贤才的加盟,达到人才“蓄水池”的作用。 2 培养原则 2.1 领导问责培养原则。各级单位及部门负责人对人才培养工作负直接责任,人才培养的成效应纳入考核范畴。 2.2 滚动进出培养原则。不论资排辈,实行“赛马制”滚动培养,每年根据实际工作表现调整人才梯队,选择优秀人才纳入人才库中,对实际工作中表现一般的人员淘汰出人才梯队。 2.3 个性化综合性原则。坚持专业培养与综合培养同步进行,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和培养方向,设计针对性的发展通道和培养方法。 3 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本公司本各部门车间。

4 管理职责 4.1 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建立“统一管理、分级实施”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负责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认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4.2 公司中层及以上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按中层干部管理办法,由办公室负责关注、指导、开发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5.3 甄选方法 5.3.1 职业操守、知识技能、工作资历等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结合日常工作观察情况进行分析。 5.3.2 关键能力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等形式进行分析,条件具备的可借助专业机构的测评软件进行测评。 5.4 甄选程序 5.4.1公司关键岗位的数量可按公司当前职位总数的30%之内进行评定,每个关键岗位至少要选定1~2名后备人员。如果公司内部没有合适人选的特殊岗位,可考虑外部招聘。 5.4.2 后备人才由各单位根据公司制定的甄选原则及条件进行筛选确定,并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备案。 5.4.3 确定的关键岗位一般应公开,但关键岗位后备人选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可在单位内部公开,也可只在单位领导班子范围内公开。

关键岗位人员管理规定

关于进一步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各部门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促使关键岗位人员提高整体素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促进勤政、廉政建设,依据有关制度,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关键岗位人员的界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关键岗位人员为,财务资金管理人员;物资采购相关人员;业务相关人员;其他与本单位之外有钱、物等业务往来的有关人员。 第三章关键岗位人员的选聘 第三条关键岗位人员的选聘条件。关键岗位人员的选聘,要坚持德才兼备、择优录用的原则。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同时,还应按照关键岗位特殊性的要求,具备相应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选聘到关键岗位任职或在关键岗位留任: (一)因犯有经济、刑事、道德品质等方面的错误,受过行政或党内警告及以上处分的;

(二)存有收受贿赂或吃、拿、卡、要不良行为的; (三)曾因工作中不坚持原则、违反政策规定和企业规章制度,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受到过组织处理的; (四)不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群众反映较大的; (五)其他不宜在关键岗位任职的情形。 第四条关键岗位人员的选聘方式。关键岗位人员的选聘,可采取组织选调、公开招聘、自荐应聘三种方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人力资源部门都应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把好资格审查和任职条件审核等必要环节,坚持公开择优、逐级聘用制度。 第五条关键岗位人员的考察聘用。凡拟聘用的关键岗位人员,都要严格执行组织考察程序,由人力资源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对其进行考察。考察中要广泛听取拟聘人员原单位领导、一定比例职工群众和所聘单位主管领导的意见。必要时,还要对其8小时以外的社会表现和生活经历进行综合评定,出具考察意见,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交有关领导决策或相关会议作出聘用决定。 第六条关键岗位人员的任职回避制度。在公司本部及所属单位任职的关键岗位人员,凡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不得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领导的关键岗位职务或者有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关键岗位职务。如遇有这一情况时,应采取组织手段进行调整。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管理规定

文档编号QD/CP-756-01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管理规定 质量控制手段的健全和稳定,是公司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基本保证,而在生产过程设置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为明确与关键或特殊工序相关人员、部门的职责,特制定本制度。 1 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设立 1.1关键工序在工艺流程图中体现,我公司规定变频器的焊接为关键工序,三防漆涂覆为特殊过程。 1.2综合部负责组织工程部配置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所需的资源,以满足各种技术文件的要求。 1.3综合部负责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各种记录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质量信息的反馈及质检员的配备。 2 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人员职责 2.1关键工序应建立人员配置与控制项目明细表,操作人员应熟悉控制项目的内容,掌握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控制手段,明确工件的质量特性,保证加工件与试件的要求。 2.2 操作者应有上岗证,会正确操作,认真实行自检、自分、自做标记,并按有关规定填写首检记录,作好设备工装及检测工具的维护保养工作,根据过程质量波动规律,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控制,发现过程质量异常,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 2.3质检员应有授权证书并随时监督操作者是否按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操作。质检员应按照产品图纸或检验规范的规定对关键工序

或特殊过程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并把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报告。 2.4工程部长(或技术员)做好本部门关键工序的现场督促、检查和指导,建立本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的质量信息渠道,贯彻实施技术部门下达的技术与工艺文件,对本部门关键工序的正常运作负责。 3 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管理 3.1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操作者由所在部门负责管理,定人定岗,并需接受技术、生产、质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3.2公司根据加工过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负责人、操作者、技术员、质检员等。 4、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文件的管理 4.1由工程部根据具体产品编制控制项目明细表、作业指导书、零部件检验规范,对涉及安全性能的项目进行了重点控制。并发放至各关键工序,确保在用文件的正确、有效。 4.2工程部根据技术文件规定的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设备状况,分别编制设备保养计划,维修记录及设备满足零部件加工精度要求的验证记录。 4.3质检部门(计量室)要对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编制计量器具周期鉴定计划,并定期实施周期鉴定,填写计量器具周期鉴定卡,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和有效。

特殊工种、特殊岗位管理制度

安顺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综合管理体系文件 特殊工种、特殊岗位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ASYC/ZH-QD-AQ-21 版本:B/0 受控标识: 控制文件 编制:安全保卫科审核:龙爱迅批准:朱峻2010年10月20日发布 2010年10月20日实施

1.0 目的 为规范全市系统特殊工种和特殊岗位的管理,做到特殊工种100%持证上岗,特殊岗位100%培训合格,保障特殊岗位员工能符合岗位要求,促进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遏制违规、违章操作引起的安全事故,制定本制度。 2.0 范围 适用于全市系统生产经营中的特殊工种和特殊岗位资格证管理及培训考试管理。 3.0定义 3.1特殊工种:是从指事特种作业人员岗位类别的统称,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工种。原国家劳动部将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种定为特殊工种并明确特殊工种的范围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或劳动部门确定。如:焊工、电工、锅炉工、起重工等。 3.2特殊岗位:是指对根据生产过程和服务流程中对公司产品、服务、质量、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岗位。 4.0职责 4.1 人事劳资科负责上岗资格及职称考试人员资格审查。 4.2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员上岗资格培训及申报。 4.3 各级安全部门负责持证及培训情况的监督检查。 5.0工作程序 5.1特殊岗位、特殊工种管理 5.1.1特殊岗位:车辆驾驶员、财务出纳员、仓库保管员。 5.1.2特殊工种:电梯操作管理员、电工、压力容器管理工。 5.2 资格证审核机构 5.2.1电工、电梯操作管理员、车辆驾驶员需有国家认可的考核机构颁发的资格证; 5.2.2财务出纳员、仓库保管员要有符合岗位说明书的能力要求,并经行业有关部门考试培训合格,颁发资格证后,方可正式上岗。

公司关键岗位人员管理办法

&&&&&&&&&&&&&公司 关键岗位人员管理办法 1.目的 1. 1为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管理,促进关键岗位人员勤奋工作和廉洁自律,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四川省电力公司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求和“着眼防范、关口前移,全过程、全方位监督”的工作原则,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 特制定本办法。 1.2规范和强化关键岗位人员管理,培养人才、防范风险,实现关键岗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2.适用范围 2.1办法所称关键岗位是指直接涉及人、财、物、纪检监察、营销、工程项目管理等具有重要性、关键性、风险性的岗位,包括: 物资供应部:全体岗位; 计划经营部:全体岗位; 财务部:基建项目核算、成本核算、预算、费用报销、 废旧物资回收处理、销售结算、固定资产管理、 出纳岗位; 公司办公室:固定资产、办公用品、劳保用品采购、车辆管 理、会议接待岗位; 人力资源部:人事招聘管理岗位、薪酬管理; 纪检监察部:全体岗位; 生产技术部: 质量工程师、原材料、出厂产品取样业务岗位; 2. 2 其他具有重要性、关键性、风险性的岗位。 2. 3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中层干部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 监督责任 3. 1公司党政一把手、分管领导及专业管理部门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负主要责任。 3. 2人力资源部、纪检监察部和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和考核。 4. 聘用管理 4. 1对关键岗位人员的聘用需经过推荐、考察和公司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的程序进行。 4. 2 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推荐由公司领导或部门负责人从全公司适合人员中选择,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办理。 4. 3对关键岗位人员的考察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业务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实施。对关键岗位人员的考察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廉洁自律的考察,专业知识的考察,业务能力的考察,组织协调及综合能力的考察。 4. 4 在考察和集体研究决定关键岗位人员过程中,涉及本人及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聘用领导干部亲属为关键岗位人员时,不得与领导干部形成直接上下级关系。 5.关键岗位的管理 5. 1 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要定期进行考核和民主测评,应建立和完善关键岗位人员管理档案,记录关键岗位人员的现实表现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问题,对不再适合从事关

特殊岗位管理规范

1 目的 为确保从事特殊过程或执行特定任务的人员,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保持和升级特殊岗位人员的资格。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事特殊过程或执行特定任务的岗位。 3 术语与定义 3.1 特殊岗位:从事特殊过程或执行特定任务的岗位。 3.2 特殊过程岗位:从事特殊过程的岗位包括焊接、压线人员。 3.3 执行特定任务的岗位:从事工程变更、项目变更、合同变更、内部培训讲师、 内审员的岗位,主要有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结构工程师、中试工程师、RAMS 工程师、项目经理、内部培训讲师及内审员。 4 职责和权限 4.1 人力资源部 负责特殊岗位人员的招聘、培训跟进、培训记录存档、上岗证制作等。 中试工程师负责特殊过程岗位的培训。 4.2 研发部 负责执行特定任务的研发工程师招聘、任职资格的评估、培训。 负责特殊过程岗位的培训。 负责工程变更的发起。 4.3 生产部 负责从事特殊过程岗位人员的招聘、任职资格的评估。 4.4项目管理部 负责项目经理的招聘、任职资格的评估、培训。 负责项目变更和合同变更发起。 5 工作过程 5.1 特殊过程人员任职资格 5.2.1年龄满18周岁,身体健康,无防碍从事相应岗位工作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5.2.2 会使用电烙铁、压线钳;

5.2.3 焊接和压线的上岗培训,理论和实操考核均为“熟练”; 5.2.4 特殊过程人员需持上岗证作业。 5.3 执行特定任务人员任职资格 5.3.1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本岗位工作满半年; 5.3.2 熟悉公司产品知识; 5.3.3 熟悉行业法律法规; 5.3.4 熟悉执行特定任务的流程(工程变更、项目变更和合同变更)。 5.4 特殊岗位培训 5.4.1每年4月份和10月份,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特殊岗位的培训。 5.4.2 特殊过程人员的培训,由中试工程师负责培训, 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安排老师培训或外送培训,并确保 具备《岗位说明书》中的任职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应由质量认证咨询机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5.4.3新入职的特殊过程岗位人员,由中试工程师对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但不限于:特殊过程工艺规范、作业指导书、产品质量和安全培训等。 新入职的执行特定任务岗位人员,由用人部门进行岗位培训,培训内容包 括但不限于:行业法律法规、作业指导书、产品质量和安全培训、执行特 定任务的流程等。 5.4.4 特殊岗位培训讲师的资格认定,参照《培训管理规范》。 5.5 特殊岗位考核 5.5.3从事特殊过程人员经过培训后,需进行理论和实操的考核,考核合格者 由人力资源部发放上岗证; 5.5.4 执行特定任务的人员,由用人部门对其进行能力评估,判断是否胜任。 5.5.5中试工程师对特殊过程岗位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考核评定,研发部经理和 项目部经理对执行特定任务岗位人员的技能进行考核评定,并填写《员工 能力评估表》。 5.5.6 从事特殊岗位人员能力评定为“处于培训阶段”,为该项能力不合格,需 调离特殊岗位工作。考核不合格者,进行再次培训,再次考核仍不合格者,给予调岗或辞退处理。 5.5.7离开特殊过程岗位六个月的人员,应重新进行实操培训考核,经确认合格 后方可上岗操作。

企业(公司)关键岗位人员管理办法

关键岗位人员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一)为加强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管理,促进关键岗位人员勤奋工作和廉洁自律,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特制定本办法。 (二)规范和强化关键岗位人员管理,培养人才、防范风险,实现关键岗位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条适用范围 (一)办法所称关键岗位是指直接涉及人、财、物、纪检监察、营销、工程项目管理等具有重要性、关键性、风险性的岗位,包括: 物资管理部:采购组全员,库管班长,物流班长 计划管理部:主管 财务部:会计、出纳 总经理工作部:固定资产、办公用品、劳保用品采购、车辆管理、主管,食堂采购,食堂会计 人力资源部:人事招聘管理、社保公积金管理,薪酬绩效管理;纪检监察部:全体岗位; 质管部: 质量工程师、原材料、出厂产品取样业务岗位; 各事业部:项目主设、项目经理 证券部:证券管理 1

研发部:主管,课题组组长 市场营销:主管 (二)其他具有重要性、关键性、风险性的岗位。 (三)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中层干部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三条监督责任 (一)公司党政一把手、分管领导及专业管理部门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负主要责任。 (二)人力资源部、纪检监察部和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关键岗位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和考核。 第四条聘用管理 (一)对关键岗位人员的聘用需经过推荐、考察和总经理办公会、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的程序进行。 (二)对关键岗位人员的推荐由公司领导或部门负责人从全公司适合人员中选择,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办理。 (三)对关键岗位人员的考察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业务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实施。对关键岗位人员的考察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廉洁自律的考察,专业知识的考察,业务能力的考察,组织协调及综合能力的考察。 (四)在考察和集体研究决定关键岗位人员过程中,涉及本人及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聘用领导干部亲属为关键岗位人员时,不得与领导干部形成直接上下级关系。 第三章关键岗位的管理 2

关键特殊过程管理规定

关键特殊过程管理规定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管理标准 编号:QG/HKKP531802-2010关键、特殊过程管理办法 受控标识: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发布

编号:QG/HKKP531802-2010 关键特殊过程管理办法 1目的 根据《工序控制管理标准》的要求,对关键、特殊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 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1本程序规定了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生产过程对关键、特殊过程进行控制的有关要求。 2.2本程序适应于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关键、特殊过程的控制。 3职责与分工 3.1工艺部门确定生产过程关键、特殊过程,并制定对关键、特殊过程的控制方法。 3.2设备动力部门负责生产过程关键、特殊过程用设备的鉴定,制定设备维护保养的可执行文件。 3.3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关键、特殊过程操作人员的培训组织及实施。 3.4制造部门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关键、特殊过程的操作和记录。 4程序内容 4.1关键过程指对产品安全有重要影响的过程;特殊过程指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仅在产品使用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工艺部门按生产过程零部件加工及装配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确定关键、特殊过程,编制《关键及特殊工序明细表》,负责编制关键、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明确对关键、特殊过程的质量要求,明确工艺参数,控制方法和操作步骤。关键及特殊工序明细表、作业指导书格式符合《工艺文件格式管理标准》的要求。 4.2设备动力部门负责关键、特殊过程所使用的设备、设施的鉴定,保证在用设备、设施在鉴定使用期限内。负责设备、设施能力(包括精度、安全性、可用性等要求)保障,制定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的可执行文件及组织实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4.3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工艺部门、设备动力部门对关键、特殊工序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发上岗证,以保证其实际操作能力满足要求。具体执行《岗位操作人员管理程序》相关要求。 4.4制造部门关键、特殊工序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这些过程的生产监控由操作者执行,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记录填写执行《记录控制程序》有关要求。

2016年特殊岗位护士资质准入管理制度.pdf

特殊岗位护士资质准入管理制度 (一)急诊专业护士准入条件 1、急诊专业护士长必须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2年及以上急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2、急诊专业护士应具备至少2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且经过至少3个月的急诊护理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且经过考试、考核的注册护士。 3、定期接受急救知识、技能的再培训与考核,护理部每年组织相应的培训 与考核,原则上间隔不超过2年。 4、急诊专业护士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1)急诊专业相应的理论知识及多专科护理知识和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急救思维能力; (2)掌握急诊专业护理工作内涵及流程,急诊分诊; (3)掌握常见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 (4)掌握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监护技术及急救护理操作技术; (5)掌握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应用和管理; (6)了解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及沟通技巧; (7)熟悉急诊专业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原则。 (二)手术室专业护士准入条件 1、手术室专业护士长必须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5年及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2、手术室专业护士应具备至少2年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有供应室工作经验,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一年),且经过至少3个月的手术室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且经考试、考核合格的注册护士,具备独立工作能力。 3、定期接受手术室相关知识、技能的再培训与考核,护理部每年组织相应 的培训与考核, (三)产科助产士准入条件

1、进入产房的助产人员,需在上级助产士的指导下,实施跟班带教。6个月带教期满后,科里组织理论与技能操作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准入为产房助产士,不合格者将继续培训,直至通过阶段考核。 2、产房助产士工作要求: (1)熟悉产房环境、布局及基本设备、物品的定位,特别是急救物品的 定位和使用。 (2)掌握产房各种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调试和保养。 (3)掌握无菌、消毒和隔离的知识并熟悉操作规程,掌握感染病人的 隔离措施及处理。 (4)在上级助产士带教下上台接生超过30例。 (5)熟练掌握产房的各项基本操作(包括铺台接生、穿脱无菌手术衣和手套、洗手方法和产程的观察和处理、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等)及各专科护理常规。 (6)掌握各类登记表填写及消毒液的配制;按要求进行护理文书书写。 3、护理部对产房助产士资格准入进行监管和督导,对不按流程准入的人员,取消其产房助产士资格。 (四)、血透室护士准入条件 ①在血液净化中心实习满三个月,经过血液净化的基本治疗操作培训并考试 合格的注册护士,并有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②掌握肾病及血液透析理论知识,血液透析机的基本性能,完全掌握透析治疗流程及应急措施。 ③每年获得规定的专业继续教育学分数。 ④在医院护理部领导下,由护士培训与科研管理委员会的护士层级与特殊岗 位培训小组制定血液净化专业护士培训制度,确定培训计划、内容、方式、学时 数等,并组织实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关键岗位员工定期轮岗制度

关键岗位员工定期轮岗制度 员工岗位轮换(轮岗)制度 一、轮岗的目的 1、多岗锻炼,培养人才:通过内部的岗位轮换,有效的培养出能够独挡一面的复合型人才; 2、激励员工,创造职业宽度:轮岗可以使员工开拓视野、积累人脉资源、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与能力所在、锻造多方面的能力与经验,从而拓宽员工职业宽度,真正做到“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也就是“以人为本”。 二、轮岗的对象 公司范围内所有人员均属于轮岗范围。 1、特定岗位实行定期(半年一轮)轮岗。特定岗位包括各部门行助理级、专员级人员等,具体岗位由各部门经理会议审议确定; 2、公司安排有发展潜质人员进行系统的轮岗。根据关键岗位人才梯队建设规划,对表现优秀的后备人选进行系统的轮岗安排,由各部门提交关键人才后备人员轮岗计划,报总经办批准后执行; 3、个人申请经公司批准同意可提出申请轮岗。员工个人可根据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结合公司业务发展需要,申请岗位轮换;申请条件为在现岗位上工作一年以上且上年度考核在80分以上; 4、专员以上岗位人员在同一岗位连续工作五年以上且未得到晋升者必须进行轮岗; 三、轮岗的类型 这里的轮岗包括总部各部门之间、总部与业务部门之间以及业务部门下属的各销售区域之间的轮岗,一般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进行。根据轮换岗位的范围,可以把轮岗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轮岗类型释义异动方式薪质与考核轮岗时

部门内轮岗同一部门进行不薪酬标准维持原标准,原则上3-6个月, 同职能领域的轮按新岗位工作绩效进特殊情况上可延 换行考核长或缩短轮岗时 间。 同一公司不同部门轮岗在不同部门之间调动同级轮岗:薪酬标准维 进行轮岗持原标准,按新岗位工 作绩效进行考核;升级 不同业务区域之间的轮在业务部门下属调动 轮岗:可按原标准维持 岗的销售区域之间 1-3个月适应期,适应 进行轮岗 期过后经考核合格按 照新岗位进行薪酬管 理;降级管理:短期轮 换执行原标准,长期降 级按照新岗位进行薪 酬管理 四、轮岗的程序 1、轮岗需求的产生 每年初各部门参考员工个人轮岗申请,根据个人培养方向及公司的发展需要,统筹确定轮岗岗位和个人,并编制提交本部门岗位轮换计划,报综合管理部汇总审核,编制公司年度岗位轮换计划。

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长春市科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文件编号:KH/Z07-GD-031- 批准:刘丽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 管理制度 4月28日发布 5月1日实施 长春市科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前言

本规定是根据TS16949:程序文件对产品质量体系要求制定。本规定由企管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定由企管部负责起草。 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庄显坤

1、目的 为强化工序质量控制,使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产品质量处于稳定状态并强化工序质量管理。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 3、术语 3.1 关键工序 是组织根据产品的生产特性而确定的加工工序,并采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提高该工序的稳定性。 3.2 特殊过程 特殊过程是指: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检验或试验来验证的过程及其致使问题在产品投入使用后或服务已交付后才显现的过程。 3.3 工序能力 工序能力是指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4、职责 4.1技术部负责监督和检查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受控情况。负责组织对公司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工序能力进行确认,并填写相应的“工序能力确认表”。 4.2 制造部负责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日常管理,负责按《基础设施、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规定组织建立关键工序、特殊过程中的设备管理台帐并对其实施有效管理。

4.3质保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所用各类仪器、仪表定期进行计量校准。 4.4公司办负责按《人力资源控制程序》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实施资格和岗位培训。 5关键工序的控制 5.1 关键工序的设置原则 1)对成品的质量、性能、功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等有直接影响的工序; 2)产品重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 3)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工人技艺要求高或总是发生问题较多的工序。 工艺人员依据关键工序设置原则在工艺文件中确定关键工序并负责编制“关键工序汇总表”,经技术部部长批准后,发放相关部门。 5.2关键工序的过程能力确认 关键工序的确认以‘三定’和记录为准则: 5.2.1三定:定工序、定人员、定设备 1)工序控制 工艺流程图及生产现场工艺文件中对关键工序必须有明确标示。 2)人员控制 a.关键工序人员均应接受专业培训,管理教育,并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b.关键工序人员必须了解产品性能、特点、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工艺,人员保持相对稳定性。

特殊岗位培训管理规定

特殊岗位培训管理规定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特殊作业岗位资格培训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HR-TR-005 版本: 签发人: 生效日期: 2010 年7月10日 为规范公司特特殊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证件年审等工作,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公司所有特种作业岗位及国家强制要求的具备资格证才能上岗的岗位(以下统称“特殊作业岗位”),包括:高低压配电岗位、金属焊接岗位、锅炉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压力容器操作、机电电子设备维修岗位、危险化学品管理、剧毒化学品管理、计量检验、安全管理等 第二条公司特殊作业岗位的培训认定 1、除公司现有的国家规定的特殊作业岗位外(见下表),其它新增特殊作业岗位培训需经过该岗位所在部门负责人、系统负责人及总经理审批后方纳入公司特殊作业岗位培训范围。

2、不在公司认定范围内的资格证培训或年审由员工自行支付费用及请假办理。 第三条特殊作业岗位人员招聘条件及相关要求 1、年龄满18周岁; 2、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相应工种的资格证及所持资格证在有效期内。 4、符合相应工种作业特点需要的其他条件。 5、用人部门的招聘需求必须在编制计划内,否则人力资源部不予招聘。特殊情况须报系统负责人及总经理审批。 第四条培训 1、特殊作业人员入职须参加公司组织的入职培训及通过考核。 2、特殊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该培训由用人部门组织。 3、因公司需要安排未具备资格证的员工去外部培训机构培训取证或公司组织的已具备资格证的员工证件年审,员工须填写《特殊作业岗位资格培训申请表》(见附件),并与公司签订《培训服务协议》,相关要求为:

关键特殊过程管理办法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管理标准 编号:QG/HKKP 531802-2010 关键、特殊过程管理办法 受控标识: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发布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管理标准 修改履历 文件名称关键特殊过程管理办法编号QG/HKKP 531802-2010 序号修改日期修改内容起草部门备注 0 2004-10-15 新规制定工艺部 1 2004-12-24 增加条款4.3、4.7 工艺部 2 2005-01-30 增加4.6.2.1、4.6.2.2 工艺部 3 2006-03-2 4 换版 4 2007-07-11 工艺整合,组织结构调整; 工艺部 对“3 职责与分工”进行了 调整; “4.1 ”增加了关键特殊过 程确定原则; 编号方法按照《文件记录编 号管理办法》重新编号。 5 2010-1-19 增加“磷化”、“喷粉”、 工艺部 “固化”为特殊工序,并 增加《特殊过程确认表-喷 涂》 工艺部 6 2010-4-14 删除: (特殊过程应包括自动 焊、手工焊、点焊、波峰 焊等)。 6.记录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管理标准

编号:QG/HKKP 531802-2010 关键特殊过程管理办法 1 目的 根据《工序控制管理标准》的要求,对关键、特殊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1 本程序规定了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生产过程对关键、特殊过程进行控制的有关要求。 2.2 本程序适应于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关键、特殊过程的控制。 3 职责与分工 3.1 工艺部门确定生产过程关键、特殊过程,并制定对关键、特殊过程的控制方法。 3.2 设备动力部门负责生产过程关键、特殊过程用设备的鉴定,制定设备维护保养的可执行文件。 3.3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关键、特殊过程操作人员的培训组织及实施。 3.4 制造部门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关键、特殊过程的操作和记录。 4 程序内容 4.1 关键过程指对产品安全有重要影响的过程;特殊过程指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仅在产品使用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工艺部门按生产过程零部件加工及装配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确定关键、特殊过程,编制《关键及特殊工序明细表》,负责编制关键、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明确对关键、特殊过程的质量要求,明确工艺参数,控制方法和操作步骤。关键及特殊工序明细表、作业指导书格式符合《工艺文件格式管理标准》的要求。 4.2 设备动力部门负责关键、特殊过程所使用的设备、设施的鉴定,保证在用设备、设施在鉴定使用期限内。负责设备、设施能力(包括精度、安全性、可用性等要求)保障,制定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的可执行文件及组织实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4.3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工艺部门、设备动力部门对关键、特殊工序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发上岗证,以保证其实际操作能力满足要求。具体执行《岗位操作人员管理程序》相关要求。 4.4 制造部门关键、特殊工序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这些过程的生产监控由操作者执行,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记录填写执行《记录控制程序》有关要求。 4.5 根据《工序控制管理标准》的要求,工艺部门负责组织设备动力部、制造部门、质量部门相关人员对特殊过程进行再确认,确保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变化及

关键特殊过程管理办法(总10页)

关键特殊过程管理办法(总10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编号:QG/HKKP 531802-2010关键、特殊过程管理办法 受控标识: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发布

编号:QG/HKKP 531802-2010 关键特殊过程管理办法 1 目的 根据《工序控制管理标准》的要求,对关键、特殊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2.1 本程序规定了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生产过程对关键、特殊过程进行控制的有关要求。 2.2 本程序适应于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生产过程中关键、特殊过程的控制。 3 职责与分工 3.1 工艺部门确定生产过程关键、特殊过程,并制定对关键、特殊过程的控制方法。 3.2 设备动力部门负责生产过程关键、特殊过程用设备的鉴定,制定设备维护保养的可执行文件。 3.3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关键、特殊过程操作人员的培训组织及实施。 3.4 制造部门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关键、特殊过程的操作和记录。 4 程序内容 4.1 关键过程指对产品安全有重要影响的过程;特殊过程指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仅在产品使用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工艺部门按生产过程零部件加工及装配工艺流程进行分析,确定关键、特殊过程,编制《关键及特殊工序明细表》,负责编制关键、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明确对关键、特殊过程的质量要求,明确工艺参数,控制方法和操作步骤。关键及特殊工序明细表、作业指导书格式符合《工艺文件格式管理标准》的要求。 4.2 设备动力部门负责关键、特殊过程所使用的设备、设施的鉴定,保证在用设备、设施在鉴定使用期限内。负责设备、设施能力(包括精度、安全性、可用性等要求)保障,制定设备、设施维护、保养的可执行文件及组织实施,并保存相关记录。 4.3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组织工艺部门、设备动力部门对关键、特殊工序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发上岗证,以保证其实际操作能力满足要求。具体执行《岗位操作人员管理程序》相关要求。 4.4 制造部门关键、特殊工序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这些过程的生产监控由操作者执行,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记录填写执行《记录控制程序》有关要求。

岗位变动管理办法

集团公司规章制度 岗位变动管理办法 岗位变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规范集团公司职工岗位变动行为,理顺职工岗位变动程序,建立职工岗位变动体系,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单位所有岗位变动行为。 第三条岗位变动是指职工由现工作岗位向另外一个工作岗位变动的行为。 第四条岗位变动的方式 (一)外部变动 职工在集团公司范围内现工作单位向另一个单位变动工作岗位。 (二)内部变动 职工在现在工作单位由甲岗向乙岗变动。 第五条岗位变动类别 (一)同一岗位类别岗位变动。 (二)跨岗位类别由低岗位转到高岗位。 (三)跨岗位类别由高岗位转到低岗位。 第六条岗位变动性质 (一)个人申请性质岗位变动。 (二)组织推荐性质岗位变动。 (三)竞聘上岗性质岗位变动。 (四)其它性质岗位变动(如机构、岗位撤销,岗位职责合并、分解,个人工作能力等原因岗位变动)。 第七条外部变动 (一)一般岗位变动程序 1.同一岗位类别变动和跨岗位类别由高岗位转到低岗位 按岗位变动方式、变动性质填写《岗位变动申请表(外部)》(附件1),

逐级审批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核、备案,办理人事调动手续,被调动者重新签订《岗位合同》,岗位变动完成。否则不允许岗位变动。 2.跨岗位类别由低岗位转到高岗位 按岗位变动方式、变动性质填写《岗位变动申请表(外部)》(附件1),按程序审批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核,审核通过后下发《岗位变动通知》(附件2),由调入单位(科室)制定详细培训计划,经过3-6个月培训岗,考核合格后填写《岗位考核期满考核表》(附件3),考核不合格者回原岗位。经考核合格者由人力资源部备案,并办理人事调动手续,被调动者重新签订《岗位合同》,岗位变动完成。否则不允许岗位变动。 (二)特殊工种及关键重要岗位变动程序 特殊工种及关键重要岗位变动前期程序与一般岗位变动程序一致,后期程序由人力资源部会同相关业务口沟通,特殊情况上报集团公司主管领导审批通过后,方可完成岗位变动,否则不允许岗位变动。 第八条内部岗位变动填写《岗位变动申请表(内部)》(附件1)由各单位负责按外部岗位变动要求,在集团公司岗位定编数内组织开展,岗位变动信息随每月《人事报表》报人力资源部备案,逾期产生的相关工资性变动费用及后果由各单位承担。 第九条岗位变动要求 (一)所有岗位变动均要在岗位设置规定序列内完成。 (二)所有岗位变动均要按集团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如安全、保密、劳动纪律、岗位技能等转岗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前一岗位变动未完成前产生的岗位定员空缺各单位不得进行新的岗位变动行为,可以以兼职、借调等形式补充人员。 (四)除集团公司组织机构调整、定岗定编、实施岗位竞聘、组织任命等原因外,任何单位和组织不得擅自设置岗位、修改岗位名称、调整现行岗位设置。 第十条人力资源部不定期对各单位岗位变动行为进行检查,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岗位变动无效。首次违规按500元/人次考核责任单位,两次以上按照每次扣除责任单位负责人年终兑现奖5%的比例进行考核。 第十一条自本办法下发之日起一个月内,请集团公司各单位迅速按本办法规定梳理本单位岗位变动情况,凡不符合规定的进行清理、规范,将最终结果上报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附件:1.岗位变动申请表 2.岗位变动通知 3.岗位考核期满考核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