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课堂低效成因及基本对策

当前课堂低效成因及基本对策

当前课堂低效成因及基本对策
当前课堂低效成因及基本对策

当前课堂低效成因及基本对策

“高效”是针对“无效”而言,研究“课堂高效”,首先要考虑如何减少“无效”行为。通过日常调研,我们发现“课堂无效”主要存在两个层面。

一、当前课堂低效的成因

1、学生层面

自主方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浮于表面,思维缺乏广度和深刻性。

参与方面,学生缺乏参与面窄,且方式单一,使参与变得有形式无实效。

认知方面,学习准备不足,预习不充分或无预习,对新知识的深度学习的缺乏基础储备。方法经验不足,问题解决能力欠缺,课堂中出现智能水平较低的学习行为。

2、教师层面

教学目标:对新课标,对各年段语言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文本重难点把握不准确。

备课准备:缺乏精心备课,忽视文本解读,出现五种错误现象:浅——浅尝辄止;搬——照搬教材分析,面面俱到;偏——把握不住文本的价值取向;割——认识不到位,割裂“三维目标”;泛——忽视文本任意拓展,资料充斥课堂,出现“泛语文”的偏向。

教学设计:出现低效率环节。常见的有导入新课时间拖沓,耽误进度;重点难点把握不准,似是而非;方法突破,缺乏新意,讲来讲去;讲多练少,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课堂热闹,有“温度”无“深度”;问题设计层次低,缺乏思维碰撞;预设与生成不平衡,影响目标落实或背离生成目的。

教学调控:忽视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主导变成教师主宰课堂,学生主体出现异化;教师语言无准备,想说就说,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师生间、学生之间仍存在等级差异;对教学效果缺乏反馈和矫正,向课堂要质量成了一句口号。

二、基本对策

(一)学生层面:学会学习

1、提升学生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开始”。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有了自信,就会产生巨大的勇气和动力,就会自觉卷入了学习这个“场”,实现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2、学会合作交流

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提倡“交流”,让思维得到碰撞。学会聆听,上课专心听别人的发言,认真思考,听有收获。学会表达,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在交流中发展,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提倡“竞争”,让课堂变得活跃。在合作交流中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小组长,一个小组长就是一个小老师,在全组起到引领作用。看进步就看小组进步,看帮助就看组员互助,看实效就看是否人人达标,在合作、交流、竞争中得到发展。

3、掌握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自主学习的原则,就必须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如预习的方法、识字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质疑的方法、写作的方法、感悟文本内涵的方法等。使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1)掌握预习方法

学生预习的方法是完成“预习领悟”的保证。我们推荐“三层递读五步预习法”。“通—疑—析—悟—记”五步。一通(读通课文,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关);二疑(向课文质疑,能解决的解决,解决不了的批注);三析(抓住文本主要内容、重点词句的理解、努力解决疑问、了解写作特点);四悟(有什么感悟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五记(记录前四个预习环节的相关内容,有的可在书上批注,有的记录在预习笔记上,预习与课堂记录的用笔颜色要区分开)。

根据学段不同,学生预习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低段(一、二年级)可完成第一、二两个环节,重点在第一环节;中段(三四年级)可完成一、二、三等环节,重点难点在二、三环节上,根据课文内容情况完成第四个环节;高段(五六年级)可完成二、三、四环节,重点三、四环节上。

(2)训练“表达”能力

合作交流的主要方式就是口语表达,“说”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预习和展示的效果。我们要求分阶段落实“三层五说训练”(实验小学“三层五说”成功做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让思辨有个性,让表达更精彩。“三层五说”,即说的三个层次:规范说、评说、质疑说;说的五个要点:敢说、爱说、能说、会说、有创意地说。课堂上创设和谐民主的气氛,采用灵活多变的激励方法,使学生敢说、爱说,做到说话时神态自然,落落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说话能力。学生由“敢说”到“会说”,初步具备了“质疑”和“评说”能力的时候,“展示交流”的课堂上才能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表现欲强,思维活跃,在聆听的同时不时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在展示交流中达到“说”得有质量,“评”得有章法,“辨”得有个性。

(3)培养“质疑”能力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有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从题目上问、从词语上问、从内容上问、从矛盾处问、从语言标点运用上问、从写作上问、从中心上问、从省略处问、从结尾处问、从联系(句、段;课内外)上问。“质疑”能力培养分三个阶段,即敢问——善问——拓问(实验小学成功做法)。

例如一年级学生要学会“敢问”――障碍性提问,即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克服不良心理障碍,把自己学习中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大胆提出来,也就是不懂就问。问题以个人主观障碍性问题为主。

二、三级学生要“善问”――探究性提问,即激发学生提出理解上的疑问或对学习材料进行设问。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习内容上的理解性问题,一般具有隐蔽性和矛盾性;另一类是思维方向的引导性问题,一般具有层次性和启发性。

四五六年级学生要学会“拓问”――拓展性提问,即学完学习材料之后提出拓展性问题和延伸性问题。针对学习材料中不充实或省略之处而提出的问题和由学习材料中所涉及而引申出来的问题。

(4)学会自读自悟

“自读自悟”是实现高层次思维的重要能力,其关键在于“读文”和“感悟”。从内容上说,一悟词句,通过充分的读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悟内容,知道文章写什么;三悟思路,了解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四悟写法,发现表达上

的特点。从呈现方式来说,可以用“小练笔”的方式,把自己最想在课上和大家交流的“感悟”用不拘一格的的语言表达出来,还可以借助“朗读”、“课本剧”、“说唱”、“摘录”等方式表达感悟。这样,学生才能悟出文章的味道,悟出思维的个性。

(二)教师层面:

1、精心备课,整合教学环节,删除无效劳动,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内容精简;教学环节精简,教学方法精简;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性和谐统一;学习目标与学习活动和谐统一。

2、做好课堂调控,课堂上努力做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引领作用和谐统一;教学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和谐统一。

3、落实自主学习:提三点建议:(1)走出误区,把握实质,明确实施自主学习的根本目的——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其实施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2)明确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在落实上求实效,不搞表面上的自主、实质上的牵引。衡量学生是否自主学习,应把握两个最主要特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3)自主学习不等于随心所欲、放任自流。

4、牢记语文课程特点: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语文学习实践,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感悟、体验的时间,引导学生在潜心阅读和思考中有所理解,有所感悟,受到启迪,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组织引导学生读好书,写好字,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孩子的一生学习奠基。

5、倡导读书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诵读》和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在这方面实小、一小、五小都有了一些成功做法。课外阅读总量每学年不少于100万字,每学期要达到50万字,每学期阅读三部以上名著。开展以写促读活动,指导学生做读书评点、随笔感悟,开展读书报告会在内的多种交流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新教材培训中推荐的背诵内容和阅读书目要实施安排进行。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距离我们并不远

——小学阶段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探寻

河南油田教育中心教研室石华

【内容提要】小学学习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基础阶段。研究性学习对好动、好奇、喜欢探究的小学生而言是很乐意接受的活动。开展和学会研究性学习对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引进研究性学习有其学科“语文的个性”,立足于孩子“身边的文化、生活”上。因此,一条线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探讨课堂教学中的“研读”;第二条线是围绕课外阅读开展语文“研究性阅读”活动;第三条线是以孩子的课外生活作为重要资源,通过开展课堂以外的综合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第四条线开发课程资源,开展“专题式”研究活动。最终落脚点在培养学生写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能力上。

【关键词】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途径

语文教学拘泥于一本教材,局限于课堂讲学,这显然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不相吻合的。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应定位在以问题为基础、以类似研究的探究活动为过程的一种综合学习,能够使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实践中我们尝试从以下途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一、主要途径及操作方式

途径一: 抓住课堂主渠道,组织开展“研读式”研究性学习

操作方式:明确研读问题—确定解决办法—开展合作研读—交流研读成果小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主要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进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抓住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小学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不是任何文章都适合用研究性阅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有的许多阅读教材只适宜于引导学生去“感悟”内涵,比如像老舍写的那些《养花》、《林海》或《猫》之类的文章,只需要让学生品味到作者笔下的那种“意境”、“心境”即可,这样的课文往往不具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最基本要素,即“问题载体”,应当选择具有问题意识的文章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是科技说明文章,如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蟋蟀的住宅》、《蝙蝠和雷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鲸》等等,这类文章的具有一个特点,即科技信息量大,还有像《大自然的书》、《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这样的课文也有一个特点就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这两类文章本身又具有探究的品质,因而比较适宜于用

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教学时,只需确定一个能涵盖整体的中心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并且这种阅读可以使学生走出课文之外,收集查找资料,进行整合,形成观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确认一个研究的立足点,然后以“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去独立的阅读、思考、研究、探讨、自由的表达,从而在达成认知过程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探究能力。比如《蝙蝠和雷达》一文可以研读“蝙蝠是靠什么探路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研读“两个铁球为什么会同时着地”、《鲸》一文则以“鲸属于鱼类还是哺乳动物”为研读问题,这样的学习就可以达到“把薄书读厚”的目的。

途径二: 借助名家名篇,在课外阅读中开展“拓展型”研究性学习

操作方式:确定拓展主题——阅读搜集整理——形成研究报告——交流研究成果

“拓展型”研究性学习就是对语文教材内容从背景、知识视野、生活经验等方面进行拓展的研究性语文实践活动。以探究性课内外阅读为中心,确定拓展性研究主题。以语文课文内容为中心,拓展研究主题。从学生层面说,其操作模式是发现问题、明确方法、实践研究,交流成果;从教师的层面说,主要是要起到激励、指导、关心和组织作用。

例如学习了某一作家的作品后,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这位作家的语言特点。例如,老舍先生《我家的猫》等课文学习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从网上查找收集有关资料,学生研究《老舍先生作品语言的特点》。教师在屏幕上开列了有关网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分析收集来的信息,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充分体会了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

途径三:有效利用资源,在“综合性活动”中开展“综合式”研究性学习操作方式:确定研究内容——调查解决问题——整理研究结论——交流研究成果

在“综合性学习”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新教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材料和研究的方法。例如在四年级第三组教材中研究的主题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在第一篇课文《自然之道》后面的综合性学习中安排“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了解人类在大自然中受到过那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还可以自己动手做做小实验,搞搞小发明”。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中又安排了“研究黄河变化的原因,为治理黄河出谋献策。”而《蝙蝠和雷达》一课本身就是一篇精美的研究性小论文,在《资料袋》中又提供了人类利用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发明创造的例子。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

习作”和“展示台”也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学习材料的重要性,并且要努力利用好教材,使之成为开展语文学科研究学习的重要途径,培养小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搜集整理、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发明创造等严谨、科学的态度,形成撰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研究性小论文。像这样的内容教材中还很多,如二年级的口语交际《白色污染》,三年级习作《写调查报告》,五年级《遨游汉字王国》等都是很好的研究性学习内容。

途径四:开发研究性课程,在社会实践中开展“专题式”研究性学习

操作方式:确定主研方向——开展社会实践——形成调查报告——汇报研究成果

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围绕某一个专题开展研究性语文实践活动,例如,某学期以“爱家乡”为主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南阳、认识南阳、热爱南阳。其内容的研究可以辐射南阳的历史、人物、人文、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开展“南阳文化系列研究”活动。其中又划分成三个主题:以南阳的风景名胜为主要内容的《游在南阳》、有以南阳的名人名家为题材的《人在南阳》和以南阳特产为主要题材的《住在南阳》,通过调查、访问、参观、游览、在书中或上网查资料等方式,全方位地对研究课题进行细细搜集和整理,最终形成调查报告,整理出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由学生自己撰写的《大眼QQ看南阳》论文集。以此推动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阅读和习作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认识了社会,认识了家乡,用手中的笔记下了家乡的点滴变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在社会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落脚点:探索习作教学创新,开展撰写“研究性小论文”活动

操作方式:确定课题——调查整理——形成观点(发明创造)——撰写论文

研究性小论文,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基础,发展学生认识能力,在研究探讨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好方法,围绕研究专题深入生活观察思考、调查探究,搜集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结论阐明观点,学生的文章会更富有思想性和科学认知特点,分析和综合表达能力会迅速提高。把自己以前从未做过的事,以新方法、新观念、新行为带动新思维,写出新想法、新认识、新感受。

在上述研究性学习途径中,每一次研究活动都能在学生主动探究中,形成研究性小论文。我们把研究性小论文分成阅读心得、调查研究和科技实践两大类。

阅读心得主要是记录学生在课内或课外阅读中的收获、感悟和体会。调查研究小论文,通过让学生在自己调查了解,访问参观,查找搜集,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基础上对自己研究的小课题进行总结归纳。科技实践类小论文指通过自己实践操作,亲自尝试,如小改革、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而后写成的文章。教师指导学生写研究性小论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入问题情境;然后组织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通过访问调查,搜集、分析、整理资料,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得出结论;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相互交流,把探究的过程或得出的结论整理成文。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

其一,激发了学生积极写作的动机,让学生把写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知识研究主题,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更充实,更丰富,写作更充满情趣。

其二,解决了习作材料匮乏的问题,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对于扩展学生习作的面,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十分有效。

其三,开发了学生的写作思维,突破了以叙述为主的单一的表现方式。如观察记录式、调查访问式、研究报告式、介绍说明式、图表分析式等,其表达方式更为多样化,语言更具个性特色。

其四,弥补了中国小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缺陷,学生亲身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其价值远远大于文章本身的价值。

其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因为写研究性小论文的前提就是让学生对某一课题有所探索和研究,使学生能经历、体验“实践——研究”的一个完整的过程。他们探索研究得越深,写出的小论文就越有质量。学生探究的过程,就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到训练、不断得到发展的过程。

三、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处理好三个问题

第一是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但它并非万能,因此不能机械搬迁,盲目研究,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探究能力。

其二,研究的“问题”不在于大或小,而是在于看重它的深刻性要有一定的问题深度,使孩子们能研究出东西来,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才能保持孩子研究兴趣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其三,研究性学习活动不宜搞得过于频繁,应提倡少而精,不能够让孩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而忽略了正常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在小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可以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可以提供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小学生的学习天地吧!

在许多优质课大赛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课:课堂上热热闹闹,可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第一课时教学,往往变成这样一种局面:课堂导入是第一课时的精彩导入,整体感知课文走马观花,字词教学忽略不计,紧接着就像是第二课时的重点段落学习,强拉硬拽,紧紧张张。如果说这样的教学方式在高年级还说得过去,那么在低年级教学也是如此就甚为不妥,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了。如何应对第一课时教学出现的混乱现状呢?

一、现状透视及对应策略

现状一:知识点游离分散

对策:整合教学目标,突显学生认知规律

对照新课程教学目标,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许多语文教师在公开课或优质课比赛中,往往为了追求所谓的精彩,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忽略了教学的目标和根本。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转变浮华的思想,从语文教学的根本入手,从改进教学策略上下功夫,提高第一课时教学的教学效率。

第一课时应该解决基本的字词,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第二课时,通过品味词句,更深地体验课文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我把这种思路概括为:(一课时)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二课时)品评词句,领悟表达。强调单元组整体的同时,也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第一课时通过朗读等形式整体感知内容,第二课时在品评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表达。

例如二年级《丑小鸭》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是:1、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认读生字所带的词。

3、一类字扩词。

4、填空,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年级《触摸春天》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是: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3、归纳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五年级《将相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是:1、初读课文,小组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2、再课课文,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3、能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读整篇,可以选段读,形式自选)4、小组合作读文,能对文章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这样做,第一课是的目标清清楚楚,简简单单三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出年级的特点,也体现出第一课时的特点,更为第二课是进行深层次的品词析句、领悟表达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现状二:识字教学匆匆而过

对策:把握识字教学的目标特点,重视字词的教学

新课标指出,字词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尽管随着年级的升高,字词教学的特点逐渐减弱,但字词教学仍属于六年一贯的教学目标,仍须重视和认真完成。课标中指出对于识字,三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不尽相同。例如从不同来说,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从识字能力上来说,第一学段是学习独立识字,第二学段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相同的是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因此,第一学段第一课时教学字词教学要尤为突出,由于新教材加大了识字写字的量,低年级学段教学中教师要牢固树立“基础”意识,第一课时要把教学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字词教学上,要舍得花一定时间,采用恰当的方式强化字词教学。同时还应注意,在词不离句,句不离词的思想指导下,合理分配时间,扎扎实实搞好字词教学,让学生在字词学习中走个来回。如:二年级识字教学在学生具备一定识字能力的情况下,先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生字、新词,同伴互助进行扩词训练,然后由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集中展示学习成果,如认字、说结构、偏旁、组词、扩词……老师板书学生组的好词语,学生在选自己喜欢的

词语说句子,进行语言训练。再把生字放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读认,达到会认。随后老师在众多生字中选择难写字指导书写训练。

第二学段则要精雕细琢,如三年级教师给学生时间,学生自行找出生字中难写、易错的地方用红色笔描出,找出新出现的多音字,或是积累好词语等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由这名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还可再请其他同学补充,然后教师借助学生学习进行书写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新词。

第三学段则以简单反馈检查为主,消灭错别字。如五年级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一上课就进行听写,并请部分学生上黑板听写,同桌互改,发现问题学生间相互点评、改错,教师及时统计全对数字,了解易错字,给时间进行改错,书写生字词。

现状三:初读课文草草收兵

对策:多种形式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文课:通读课文的时间非常有限,读书犹如蜻蜓点水,一代而过,很少见到老师们真正去检查学生是否能读通课文。就在这样的初步感知中,教师们总是慌不迭的开始进行逐段分析讲解,早早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还有的则热衷于课程资源的开发,搜集资料长篇汇报……看上去,不少的新理念都在里面,教学效果如何呢?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两课时的教学结束后,听听学生读课文,能流畅阅读的只占1/3,能基本度正确的占1/3,竟有1/3的学生读不通课文,这样的语文教学效果能不令人堪忧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既然如此,学生只有在反复诵读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初步理清思路。

第一课时教学有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读通课文,做到字音准确,不漏字,不添字,不颠倒,能够通顺地朗读课文,学生只有在把课文读通的情况下,才能初步感受课文内容,才能初步把握课文脉络,因此,“读通课文”是下一步进行深入阅读、理解、探究、品味的基础。从另一个角度讲,良好的阅读开端会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愉快的阅读心境,提高深入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阅读,与文本形成良好的对话,成为一种积极的阅读行为。

现状四:自主学习有形无实

对策:小组合作交流时间充足,达到自主学习的实效

我们常常看到语文课上,教师安排任务学生开始学习,2分钟后便开始提问、交流,试问如果没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做保证,怎能有问题的答案,怎能产生交流的共鸣与思辨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我们尝试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由小组长带领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将知识重组提升,建构新的知识点。

例如四年级《触摸春天》一课进行小组学习时,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预习步骤先自学再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自自学的基础上,开始小组合作。第一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择小组成员喜欢的方式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时5分钟。第二步,小组长安排每个组员轮流说说词语的理解,尤其关注差生,用时5分钟。第三步,小组长要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来说说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用时6分钟。这样做,每一个学生都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一步建构新知识,为展示自己的见解作好准备,真正实现了学习领先,达到自主学习的实效。

二、我们的做法:构建“四环节导读教学模式”(阅读课第一课时)

操作程序:课前预习,展示反馈——明确目标,分组合作

资源重组,展示提升——质疑问难,梳理目标

1、“课前预习,展示反馈”环节针对课前安排的预习目标,对本课学生预习可以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进行展示,检测预习的实效性。一上课,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三分钟展示”,如通过听写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片断、复述课文、板演等方式进行人人参与的“三分钟展示”。如二年级可以进行说话展示;三年级进行的是积累好词语、多音字和易错字的展示;四五年级进行的听写生字的展示……

2、“明确目标,分组合作”环节中制定目标是关键,师生可以根据学段特点、课型特点,结合课文课前预习、低中段文中泡泡和课后思考题等内容由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2、合作交流是根本。学生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后分小组学习,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师生、生生、组组中间的交流。学习小组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成果的组内交流和学习问题的提出,通过合作交流解决疑难,教师在此环节进行巡回指导调控,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评价补充完善,协助学生形

成知识体系。各小组分工合理进行全班展示,学生间、小组间进行检查、评议。注意做好几件事:首先,改变座位,创设能够交流互动的小组学习氛围;其次训练小组长,掌控整个小组学习的内容、速度等。设计小组评价表,指导小组长开展随时评价,每周评出优秀小组。在不断的评价中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合作交流的习惯变得更持久,更有序。训练细节,包括学生回答问题、读课文声音洪亮,注意聆听别人回答,学会补充和纠正别人的回答等等,形成思维水准更高的交流氛围,实现自主高效。

3、“资源重组,展示提升”环节中展示交流的内容并不是面面俱到,通常根据年级不同,展示的内容也有所侧重,预习的重点也是“展示交流”环节的重点。例如低段偏重识字写字;中段偏重理解文本;高段偏重对词句和文本感悟等。教师在巡回指导中,根据小组学习情况,与组员共同商议展示内容,做到共同预设,省时高效。

4、“质疑问难,梳理目标”环节强调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有时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从题目上问、从词语上问、从内容上问、从矛盾处问、从语言标点运用上问、从写作上问、从中心上问、从省略处问、从结尾处问、从联系(句、段;课内外)上问。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上引领学生梳理、整合问题,形成主问题并作为下节课学习目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阅读和解决问题的的欲望。

通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我们感觉到这样的课堂目标简约务本,操作程序简单有度,课堂效果求实,教学风格朴实,学生学习真实,课堂训练扎实,初步实现“自主高效”,做法值得推广。

明确目标,抓住矛盾,感悟高尚

——实验小学牛庆云执教略读课《路旁的橡树》

《路旁的橡树》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人教版第六册教材的课文,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写的。这类课文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交流合作,读懂课文。在课堂上老师既不能越俎代庖,对课文内容进行过多、过细的分析、感悟,也不能走马观花,读几遍了事,更不宜肢解课文,让文本支离破碎没有主线,没有中心,没有重点。

学习本课,就是要让学生运用过去学过的一些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己去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设计《路旁的橡树》一课时,我让学生从充分预习入手,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读读文本,质疑问难、写写批注、写写感悟,课堂上按照制定学习目标——展示交流自学成果---互动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生生互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有几点感悟。

一、质疑问难,制定目标

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自然生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橡树被砍了吗?2、橡树是什么样子的?3、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4、工程师为什么叹气?5、为什么公路有一段成了马蹄形?6、为什么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提炼最值得探究的教学问题,这就要求在备课时把握重点,预设了本节课的目标,所以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甄别了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否作为全班同学学习的目标,如:1、3问题比较简单,不能作为全班同学的目标,就没有板书到黑板上。但也不能打击同学们的积极性,我就鼓励学生自己解决或同伴互助解决。这样一来,既鼓励了孩子质疑的积极性,又鼓励他们自己学会解决问题。而其他的几个问题涉及到本课的重点,可以确定为全班学习目标,就把整合的两个问题写在黑板上,各小组围绕学习目标进行预习。

(编者:课前根据目标进行充分预习,发现问题也是预习的一个重要目标。

当学生的问题出现,如何将这些问题进行整合,寻找最有价值探究的问题,形成本课学习的新目标,则是一节课实现高效的关键。面对问题教师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在备课时充分预设,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预设中达到生成。)学生学习的步骤是:独立思考,反复读书,感悟体会,交流提升。这时,教师要求在印象深刻的地方批注下自己的感悟。

(编者:其实这是针对课堂目标的预习,学生只有在时间保证,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才能够在读书中自读自悟,在同伴交流互助中形成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形成。而这样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生成新的目标,“矛盾”处探究,体会内心的情感

学生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我就要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揣摩、感悟、体验、想象去解决心中的问题,把学和教、预设和生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管“风筝”飞得多远,“线”永远在老师的手中。本打算从课文的中心句“为什么说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开始着手时,却发现学生对“工程师为什么叹气?”这个问题更感兴趣,对工程师内心的矛盾,既不想修改计划,也不想砍树更有兴趣。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让孩子理解“高尚的心”的含义,于是调整了策略,将“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工人们、工程师内心非常的矛盾?”纳入重点学习。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工人们沉默不语、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橡树也是不可以砍的等等相关语句,并且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一个个重要的句子就在他们的讨论中轻松解决,变成学生的感情朗读,犹豫、低沉、坚定的语气,此时情发之内心,读起来有声有色。从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保护橡树的行为完全是自发自觉的,换句话说,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意识。到这里就轻松地体会了为什么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水到渠成,没有生涩的感觉。

(编者: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是在进行简单的问题交流,而是及时发现学情变化,调整教学策略。无论从课堂教学的哪一个角度入手,其根本目标是不能发生改变的,这就需要教师扎实的备课,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三年级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也是日常教学训练的一个重点,本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进行批注,出现了许多精彩见解,感悟的方法可谓很多,列举如下:

学生1:这颗橡树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这句话是一个比喻

句,写出了橡树充满生命的活力。同时他和那里的环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它就是美的象征。面对这样一棵橡树,工人们停下来,或者为它的美感过震撼,或者为它的生命力所感动,总之,工人们停下来,没有砍掉它,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他们不想砍树,不想乱砍乱伐,不想破坏环境,不管是以怎样的理由。

编者:从修辞手法入手,谈感悟。

学生2:工人们注意到了那颗象征着生命活力与美感的橡树,不忍把它砍掉,不能砍掉

这棵树已经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所以他们停下来。但究竟该怎么做呢?他们也不知道。他们沉默不语是因为他们内心很矛盾,在等待着工程师的决定。

编者:从问题冲突处入手,谈感悟。

学生3: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说明他内心深处正在进行复杂的斗争,既想保护

橡树,又不想破坏筑路计划,可以说此时他的内心非常担心,他知道工人们等待着他的决定,心情非常沉重。

编者:从关键词语入手展开想象,谈感悟。

学生4:坐车经过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不约而同地赞叹表明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决定。因此他们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赞赏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这颗心是一颗保护环境的心,是爱护生命的心,也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心。

编者:从表达文章中心句入手,谈感悟。)

三、从身边做起,拓展练笔

感情升华到这里,每个孩子都想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这时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为自己所在的小区,校园的花园、草坪设计环保宣传语,提示学生可以以第一、第三人称等不同方式写感悟。学生激情奋发,写出了许多优美的广告语,锻炼了学生的文笔。列举如下:第一人称体验的方式:

例,我是一棵有生命的小草,请你不要在我的身上踏过,我虽然微不足道,可我们连在一起就构成了美丽的春天。

描写+动员的方式:

例,地球只有一个,可爱的家园美景如画,人人从自己做起,让路面更洁净,让天空更湛蓝,让花朵更娇美。

反问提醒的方式:

例,风沙乱飞,洪水泛滥,垃圾狂舞,你是怎样的心情呢?这些自然灾害和人类有多大的关系呢?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给校园、小区的花草浇浇水,拔拔草,让大自然带给我们美丽,善待大自然就等于善待自己。

(编者:作为略读课教学,我们可以把它定位为: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有目标的

训练,要在略读课上充分地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节课中,教师注意利用学生课堂上生成的感悟在结课时进行小练笔训练,并且提示学生尝试以不同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感悟,以期达到读写目标的高度达成。在实现“自主高效”的课堂中,预习一定要充分。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展示、讨论交流的机会。教学是要预设的,课堂上的生成是多样的,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加强听说读写实践,是语文课堂生成不变的真理。

本课的教学程序,我认为可以整理为:

三读递进,课前预习——问题整合,制定目标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展示成果,书写感悟

探索之中静反思

张淑萍

听了很多课,却觉得迷茫更深了,为什么教师精心备课,认真讲课,课堂设计巧妙,为什么总有些学生精神不够集中,学习劲头不足?上课时间教师要讲课,提问,操作多媒体,板书,总有注意不到的学生,不能面向全体,更谈不到分层教学,怎样才能克服这些缺点,真正达到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高效学习?尤其是我带的班级,由于以往频繁更换教师,家长也不够配合,全班家庭拥有电脑且能上网者不到四分之一,学生怯懦、见识少,上课要么不回答问题,要么回答时只是哼哼,声音奇小,要么永远就是那几个男孩子的天下,一节课只有他们几个原意举手发言,好像其他人只是陪衬。像这样的课堂,怎么谈自主高效?常常一节课上下来,我就是一身汗,也感到心里没底,因为我实在不知道这些孩子到底学会了没有。

(编者:走在二轮课改的路上,真正做到“心中有底”是需要我们通过长期课堂实践才能达到的,作者如此,每一个实践者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一种心态呢?)

就在这时候,中心组织我们到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一路行来,感叹颇深,这样一个地处鲁西偏僻地方的中学,他们的课堂却是那么充满生命力!学习在这里是快乐,是希望,是信心,是成功……和我们中学生那种叛逆、迷茫、厌学形成了显著对比,就适合自己班级比起来,也是异彩纷呈,生机勃勃,和他们比,我们班的条件,学生的条件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不能再用家长、信息、基础等借口作为自己课堂低效的理由了,应该静下心来,找原因,勇于改变。

看了杜郎口,又细细看了中心的指导意见,翻看了大量资料,尤其又找到以前的“异步教学”实验材料进行了重新学习,上网查找了很多资料,心里似乎越来越明晰,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有了,我开始着手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摸索和尝试。

短短两个星期,我主要做了这样几件事:

1、改变座位,全部拉成小组式。

(编者:此举绝非形式,要实现交流互动,就要创设能够交流互动的氛围)

2、训练小组长,要小组长可以掌控整个小组。

(编者:此举非常重要,一名优秀的组长能够带动组员全神贯注投入学习,小组长的能力常常胜过老师的力量。)

3、设计小组评价表,指导小组长开展随时评价,每周评出优秀小组,在全校升旗时候给与表彰鼓励。

(编者:此举非常关键,组员的能动性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在不断的评价中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合作交流的习惯变得更持久,更有序。)

4、手把手教学生学会预习,做好预习笔记。

(编者:此举是实现自主高效课堂的基石,知道如何预习,才有了初步学习的知识积累,才有了互动交流的基础,才有了建构知识的基础。)

5、训练细节,包括学生回答问题、读课文声音洪亮,注意聆听别人回答,学会补充和纠正别人的回答等等。

(编者:此举是实现展示反馈的前提,学生逐步具备了懂尊重、会聆听、能表达、爱读书等语文素养,才能够形成思维水准更高的交流氛围,实现自主高效。)

这些训练是需要耗费时间的,有时候一节课只是训练了学生回答问题时候的音量掌握,要是以往,我会觉得舍不得,“这一节课,我又可以讲一篇课文了。”这是我以往最多的想法,所以总舍不得时间去练方法,练习惯。可是这次,我知道,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些训练,表面耗了一些时间,确是为将来不再耗时间,取得高效而做的“磨刀功”啊!

(编者:在这几方面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这样的“磨刀功”值得,因为这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两周后,中心教研室小语教研员石华老师来到我校,组织全校语文教师听了我的一节课,这节课上下来,我真正感觉到了教学的快乐,想到曾经看到一本书,名字叫做《享受改变》,真是如此,换一种做法,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想,就能改受到那种成功,就能享受到改变的快乐!(编者:不怕不会换,就怕不想换,重要的是思想的转换。)

课堂上,学生一个个充满期待,他们拿出的是有一定程序又各有特色的预习笔记,我把以往积极发言的几个男生分到了各小组内,在他们带领下,看,课堂交流是那么热烈,发言时每个学生都那么积极,天真的小脸上洋溢着是激动,是兴奋,是快乐,是成功的喜悦。当我看到腼腆的徐儒雅涨红了脸也站起来发表意见时,我的心里也是那么充满了激情!我走过去抱了抱她,表达我的感谢,我的感动,此时写来,仍然可以感受到那会的激动,我和学生一起改变,一起享受改变的快乐,尤其是我,感受特别深,这是反思之一,是快乐的反思,是得意之处。

反思之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由于时间仓促,学生训练还不够深入,不够细致,所以仍然存有遗憾,这在今后需要进一步努力。在这节课中,首先在小组学习讨论时间,小组长的作用发挥不够,例如读书,小组长掌控时间能力还不够,有的小组长管理意识没有树立起来,不知道督促本组学生学习,容易忽略。其次,学生互相评价要进一步训练,这节课教师讲解甚少,但是却要不停询问“谁还有不同意见?”应该让学生有不同意见的能够主动发表意见,主动引起争论。另外,在这节课“听写”这个环节,应该找出两个小组上黑板听写,则更有示范性,指导性。

反思之三:杜朗口经验不可照搬。这一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四年级),把“预习—展示—反馈”放在一节课进行。我设计了交流预习笔记,自学生字词,听写,汇报预习自学情况,讨论交流下节课展示内容着几个环节。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内容安排有些满,导致每一个环节深入度不够,课堂读书时间不够,尤

其是讨论交流“下节课展示内容”这一环节,如果放在第一课时,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容易遗忘,不如在做好第二课时前讨论准备,然后直接进行展示。也就是说,由于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有些偏差,所以这节课有的目标没有深入,达到预设,有的目标过大过前,容易流于形式。

从此可以看出,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把握好教材文本的要求是最根本的,只有做到目标就在心中,学生就在心中,教材就在心中,那么,相信高效、自主的课堂一定离我们不远,质量的提升这个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编者:无论是杜朗口经验,还是洋思经验,其精华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的角度出发,考虑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更重视弱势群体;彻底开放课堂,让学生动起来,做到能动,会动,动的有目的;开放的课堂教师敢于放手,更要做到会放,放而不乱;重视预习能力培养,因为厚积才能勃发……有了这些理念为基础,就不会为了表面形式而去努力,因为课堂形式只是一个表象。面对新经验,我们的态度应当是:学习借鉴——传承发展——形成特色。在“自主高效”的课堂中我们期盼着这样一个场景:把讲台留给学生,让学生一展师者的风采;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赢得生命的喝彩!)

25.自已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生字新词,会读会写,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能够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已不懂的问题。

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顺序。

情感目标:初步感受作者对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赞美之情。

二、知识储备:五年级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字能力,学生课前通过预习学习了生字词,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前查找一些德国人风情民俗及作者的资料。

我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提纲

我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思考 长期以来,传统的“一言堂”注入式教学模式主宰着课堂,教师任劳任怨地主动灌输,学生神情漠然地被动接受或应付,久而久之,课堂变得了无生趣,学生的头脑被禁锢了,学生对老师形成了一种严重的依赖心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实施新课程以后,教材变了,变得更贴近生活实际,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而且先进的教育观念逐步深入人心;随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人们企图摆脱传统的羁绊,而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我们着手课堂教学改革,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聚精会神抓教学,放开手脚抓质量,坚定不移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指导,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以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努力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实现教学质量的新突破。 一、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我们只有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学校才能蒸蒸日上。目前,我校课堂教学呈现出较好的状况。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发生改变。相当一部分教师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观念逐步强化;对“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理念和操作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转变。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小组内成员间的合作精神的体现,确立组与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善听,会听、关注别人的品质。 (三)、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明显改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对自己课堂讲授时间的控制,有意识地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保障其思考、表达、练习的时间;注重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目无学生,一讲到底的行为得到了基本控制。 (四)、教师角色把握越来越准确,课堂师生关系呈现出良好态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有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这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吃透了教材: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洞若观火,对文章的内涵,意蕴胸有成竹,对教学目标要站得高、看得远,不断锤炼自己、让自己博学多智起来;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心理、生理特点,关注学生的喜好。在课堂上从全局去把握、运筹帷幄,真正把我们的课堂变成动态的、生成式的课堂。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变得更加民主、平等;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变得更亲切、自然;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有效。 (五)、越来越注重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我校各个办公室、教室都配备了电子白板,这为我校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千姿百态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了空间的缩短,时光的倒流,使学生不用再捧着书读苦思冥想,使学生欣赏到了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

让小学英语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让小学英语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摘要: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内容要有现实性、有意义和富有挑战。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课堂学习,直接反映他们课堂学习的生成性教学资源。面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仅要宽容错误的出现,而且要积极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课堂上充分发挥错误资源的指导借鉴意义,将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错误资源教学方法 2011版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内容要有现实性、有意义和富有挑战。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课堂学习,直接反映他们课堂学习的生成性教学资源。面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我们不仅要宽容错误的出现,更要积极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课堂上充分发挥错误资源的指导借鉴意义,将使课堂教学因此变得更精彩。 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错误资源,变“错误”为促进孩子们发展的素材,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不断努力。 一、正视错误,包容孩子们“课堂出错” 在课堂教学中,孩子们不可能不出现差错,就是因为

有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才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精彩。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大部分只是一种模仿,但是“错误”却是一种经历,一种真实而自然的感受,是通向正确与成功的必经之路。因此我们要认可孩子们的错误,也允许他们出错,错误出现后,关键在于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出犯错的原因,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有时孩子们的错误不可能只依靠老师的示范和练习就得到纠正,而必须通过自我否定,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孩子们进行有价值的“自我否定”。课堂教学中,我们告知孩子们犯错并不可怕,课堂就是孩子们出错的地方,俗话说:人恒过,才能改。我们要给孩子们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们要允许孩子们犯了错重答,答得不全再补充,有不同看法随时争论。这样,使孩子们的自尊心得到有效保护,人格得到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没有因出错被老师斥责的担忧,更没有被其他孩子耻笑的苦恼,他们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快乐学习,不断创新。 二、善待“错误”,让错误放出光彩 在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把课堂视作教师与学生逐步发现错误、利用错误和实现师生共同提高的空间,使课堂中的错误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1.关注错误,创造生成。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最新文档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语言学习过程不是机械学习和记忆的过程,而是学生体验、感悟、参与、实践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及生生互动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和整理的过程: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认知与思维发展的过程;更是逐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通过观察、体验、尝试、评价和反思,认识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当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体验感悟轻实践运用 学生语言学习过程是学生体验、感悟、参与、实践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即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不能偏向一方面,否则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设定也应围绕“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详尽落实。现在,大多教师都比较重视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即人心与文心通融,产生情感的共鸣。或借助音乐、录像、图片,或用富于文采、热情洋溢的课堂语言,与学生进行阻抑、调和、同等的对话;或引导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细加品味,领悟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或以读带讲,以读悟情,以声传情,通过诵读美读逐步培养语感。这都体现了教师对语文学科“人文性”的详尽落实。 然而,我们也看到,当今课堂上,家常课甚至是许多赛课中,例外程度地存在对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忽视现象。如该要学生实实在在书写的生字以书空代替。崔峦先生在某次赛课评课中指出:“教师在写字教学上重视不够,有蜻蜒点水的感觉,是做给评委和听课老师看的。应该每节课拿出几分钟练习书写。”该让学生动笔写写的片段或小练笔以口头回答代替,该让学生掌握的语言文字内部的规律则避而不谈或避重就轻,缺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意识和有用的训练。 如果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扎扎实实地学语文,这些语文的“硬功夫”就不会成为可有可无的“花架子”。

课堂上教师的10种有效教学行为

课堂上教师的10种有效教学行为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们归纳为十种有效教学行为: 1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系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

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我们认为,在师生关系上的和谐,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改进报告

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改进报告

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改进报告 我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参加了为期10天的培训,本次培训活动分专题讲座,名师论坛,实践指导,名校访学四大环节,通过各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开阔了我们参培学员的视野,提升了我们的教学理论,增长了我们的教学技能,也使我们在同伴的互助与交流中收获了信心,找到了名师成长的途径。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读写严重脱节。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有的教师重读轻写,学生虽然能较好地吸收文化知识,但因为没有经常进行练笔,所以很难将知识融合适用,大脑所记的都是零散的东西,充其量,只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有的教师重写轻读,他们没有领悟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在阅读量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心中真的有想法想要表达出来,可是由于没有积累丰富的词汇,没学到前人的写作方法、技巧,同样会力不从心中。 二、教师的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一篇文章乃至一部书,所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一篇文章其涉及到的每个词语,都应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教师如果习惯于自己的定向思维或遵从教参的意见,呆板地对学生进行诠释,便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地发展。如,在语文教学中,一位一年级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春天到了,大地是一片

____。”有一位学生填下了“希望”,结果被教师打下了鲜红的“×”,原因是该学生没有按课文内容填下“绿色”。我们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到,这位学生是颇有创造力的,但教师的习惯定向思维却彻底否定了他的创意。 三、重视德育思想教育,轻视现代意识、现代思维地培养。 教语文要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生做人,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任务,如,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朴素的作风,这是必需的,但要注意的是,学习其它学科也同样可以学习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学没必要独揽教学生做人的大权,其更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学科的特点,传授学生文学常识、语法基础、写作技巧,并渗透现代的生活常识、时代的危机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 而目前,大多语文教师都对德育思想教育过分注重,尤为突出的地方是表现在作文教学。如,写老师,教师则会要求学生写“老师带病上课”、“忘我工作”;写英雄则会是“舍己救人”……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虽然这样进行教学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其严重的负面效果也是不难想象的。试问:当学生真正地融入人心险恶的现实生活中时,发现生活并不是处处像他们在文章所读所写的那般美好时,他们将会怎么样?又如何去适应呢? 四、教师在教学范文时过于重视局部片段的分析,忽视了引导学生从整体领悟作品。对一篇好文章的局部分析是必要的,特别是文章之中的精彩之处,有助于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体会作家的精神意境。但过细地将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不从整体上去感知文章的内

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记得有人说过:“教室--学生出错的地方。”在我们听到的很多课中,老师为了追求课堂表面的圆满,常常会将错误藏着、捂着,或者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把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掩盖了。其实,“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只要是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着一些合理的成份,而且错误还能暴露老师教学中的疏漏,显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正确,可能是模仿,但错误,却可能是创新。因此,在课堂中我们该善待错误,让错误呈现出来,再引导他们去比较分析,用这些错误去纠正学生的错误,相信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精彩的,在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中,其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创造的迸发……往往会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道亮丽风景线。不过,我们却容易忽略另一种“精彩”——“错误”;“错误”也常常会伴随着教学的始终,有它特有的“精彩”之处。那么,如何认识和对待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错误呢?在我看来: 一、容“错”——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表达方式,也就有着参差不齐的思维水平,难免就会出错。出错,是因为学生还不成熟,哪怕确实明显有错,也是正常的,又何况“正确”正是从“错”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出错,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有的错往往是学生对既定思维的反判、修正。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究、创新和超越。 对待错误,许多教师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或“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接二连三提问学生,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或“堵”或“送”,都是置学生的实际于不顾。可以想到,不拨“乱”反“正”,不让学生经历实践获得体验,阻住了学生迈向“错”的脚步,也就阻断了他迈向成功的道路。

十种有效教学行为

十种有效教学行为 一、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二、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让课堂变得和谐幸福。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虽然练习对技能学习有促进作用,但是过量的练习,会产生两个消极作用:一是阻碍技能的掌握;二是导致技能的退化。即产生练习的“高原现象”。所以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练习方法要多样化,提高学生练习的成功率,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通过“精讲”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等。因为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时间是有限的,讲多了影响教学效果。

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的和谐学校。开学以来,学校专注于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推出了系列 专题研究课、教改实验课,组织了一系列学习、培训、听课、评课的活动。广大 教师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改革实践中。现对这两个月的课堂教学作一个小结, 以便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总结经验。 一、我校课堂教学现状概述 为了了解教情、学情,我通过推门听课,参加教研活动等形式听课近节,通 过听课,我发现了以下变化: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发生改变。相当一部分教师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的观念逐步强化;对“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定教”、“小组合作,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理念和操作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二、教学环节的设计更为科学合理。在先学后教,或者先阅读后讨论,或 者先精要讲解,再讨论、再练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较以前强化了,时间较以前增加了。 第三、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明显改进。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对自己课堂讲授时间的控制,有意识地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保障其思考、表达、练习的时间;注重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目 无学生,一讲到底的行为得到了基本控制。 第四、课堂师生关系呈现出良好态势。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变得更加民主、 平等;教师在课堂上的态度变得更亲切、自然;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为有效。 第五、课堂研究的氛围日益浓厚。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主动要求上公开 课的老师增多了,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带头示

范,青年教师踊跃参与;每个备课组都行动起来,同一备课组老师集体听课、评 课已成常态。老师们对教研的兴趣明显增强,校园呈现出浓浓的教研氛围。 但是,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到今天为止,我们还不能说改革取得了真正 意义上的成功。我们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学习效益的大改观,如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增多,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增强,考试成绩明显提高,课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更丰富,等等。 显然,我们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二、对当前我校课堂教学状况的观察与分析 对课堂教学观察的角度很多,本报告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一)关于课堂教与学的方式 .教师自觉控制讲授时间。教师少讲在课堂上得到了较普遍的体现。比如七 年级数学课、九年级物理课、八年级地理课等都较好地实现了这一点。他们的课堂没有满堂灌和一讲到底的现象,讲授时间一般都控制在分钟以内。 .教师科学设计讲练环节。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安排了学生训练内容。一 般而言,教师课堂能保证至少分钟的学生练习的时间,能够迅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当堂训练。在他们的课堂上,均安排有层次、有梯度的作业习题让学生当堂做,充分发挥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率。七、八年级组还设计出指令性作业和指导性作业,既有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又有对部分学生的指导性要求,科学控制了作业量和学生课外做作业的时间。 .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了教学生思维方法,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是学生学习方式改进,许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很好,人小组能围绕材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共同的观点,并且小组成

低效课堂的表现

低效课堂的表现 低效教学的各种表现。 (一)不能维持课堂纪律 课堂秩序混乱是低效教学的首要表现形式。作为一名教师,他应该有能力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防止和克服不良现象的发生。在学校领导眼里,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一个最起码的上课要求。个别领导甚至认为,只要学生保持安静,教学效果一定不成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课堂纪律问题。当学生在听讲,思考,想像和书写的时候,课堂确实应该保持安静。如果出现喧闹声,说明个别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或者对学习缺乏内在的兴趣。可是,当学生在开展小组活动,做实验,或者相互探讨作业的时候,某些学生出于好奇的心理和新鲜的感觉,也许比平时喧闹一些,难免发出一些叽叽喳喳的声音。正是在这种所谓的“吵闹”环境中,学生吸取和消化了大量的知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强调课堂安静,只能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此时,教师应该考虑的是,采取何种策略才能避免过分的喧闹,譬如,采取轻声关照或小声点名的方法,让某些大声说话的学生安静下来。 (二)不能正确对待学生 有些教师不能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学生。他们或者将学生视为不懂事的小孩子,或者粗暴地训斥学生,或者用屈尊的口吻对学生说话,等等。这种反常现象都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不能取得预期的课堂效果 有时候,教师的意图和出发点是对头的,但是,教学安排和课堂管理方法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四)没有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 教师是否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刻苦钻研,力求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对所教的学科懂得越多,就越能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的意义、地位和作用,就越能居高临下,正确地处理教材,准确他讲授教材。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吸取科学文化的新成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以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技术武装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中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除了掌握所教的学科知识以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学习有关学科的知识,广泛地阅读科学、技术和文艺读物,掌握一定的文娱、体育和劳动技能,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教学质量。

让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让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 - 善待学生错误资源,演绎精彩数学课堂 湘潭县云龙小学黄攀 【摘要】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没有大量错误作为台阶就不能攀登上正确结果的宝座.” 学生在学习中的出错过程应该被看成是学生通向成功的阶梯,也是教 学中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的数学课堂,每天都在出现错误。错误源于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课堂错误的价值不在于错误本身,而是学生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充分发展。从这种角度看,学生的错误,就是一种学生自己“制造”出来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展学生的思维,从中突破教学难点。【关键词】善待错误、有效教学资源、激错三部曲。 华罗庚曾说: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的。我们的数学课堂,每天都在出现错误,教师如果以为小心翼翼地防错、堵错,错误就能避免,那就大错特错了。殊不知,一些宝贵的资源正在防、堵中悄悄流失。其实错误源于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是学生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课堂错误的价值不在于错误本身,而是学生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充分发展。从这种角度看,学生的错误,就是一种学生自己“制造”出来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展学生的思维,从中突

破教学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善待孩子们的错位并有效地将这些“美丽的错误”转化为课堂的再生资源,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呢?本人结合实践活动《小熊购物》教学中两次错误资源的激化为例谈谈自己的点滴感受。 一、第一次激化 1、错误事实 问题:胖胖熊买1 瓶饮料和4 个面包,该付多少元钱? 某生的解题思路:6+3=9(元) 2、激化实录 师:请找出这种想法对的地方。 生1 :知道1 瓶饮料和1 个面包的钱。 生2 :她知道这里是把两部分加起来。 师:(在“ 3”的下面画一横线)那么把谁放进去就正确了。 生1:4。 生2:4 个面包的钱。 生3: 6+3 X4。 师:哦!6加上3 X4的积。(板书:在“ 3”后面补上“X 4”)师:(先指着3 X4=12 ,12+6=18 ”这种分步列式;再把手盖在两步列式上。)与刚才的列式比较,这种列式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是一个算式。 师:对,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两步计算列式。看来,没有这位同学的错误,我们哪能这么快认识两步计算列式! 我们真的要谢谢这位同学。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1、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4、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 创境。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系列的情境,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设疑。教师要通过设疑,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刺激的设疑方法很多,这里提供若干个设疑点,如:在课题上设疑,在重点上设疑,在衔接上设疑,在联系上设疑,在思路上设疑,在实践上设疑,在比较上设疑,在谬误上设疑,在疑难上设疑,在运用上设疑,在深化上设疑等。但设疑应注意;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整体性和主体性等。

谈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 定西市安定区区石泉学区:牛犇 本人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学校工作督查,就石泉学区课堂教学的现状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学区课堂教育教学现状,督促指导教师能够自觉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好课改精神,使全学区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上台阶、上档次、实现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对全学区名教师进行了全面听课调研,给任何教师未打招呼随堂听课节,这次听课把课改调研与教学指导结合起来,把学习与检测结合起来,把反馈与培养结合起来。反馈的过程就是教材培训的过程,就是与教师互动的过程,就是课改理念再提升的过程,就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再创意的过程,现将听课调研踪述如下; 教师基本功 基础性评价 一、根据评价依据教师对基础的教学,教学效果的体现 对教材的开发、利用 发展性评价 教学设计创新 总体感知等各方因素的整合认为好的有:

二、欣喜的变化 1、教师认识有提高 通过校本培训和教研组活动,教师的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发现教师对听课相当重视,未进入课改年级的教师提前介入课改,用新教法、新理念处理教材,给人以全新的感觉。 2、课程改革有行动 全学区教师自觉贯彻落实课改精神是本次听课的一个亮点,大部分教师利用自制的教具、挂图、学校图书,电教仪器等现有课程资源,积极引导学生拓展学习的渠道,增加信息量,使课堂密度大幅度的增长,培养了学生的大语文观。 3、课堂教学有变化。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立足点,是重中之重,调研中,我着中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大部分教师能按课程改革要求上课,许多教师正逐步进入新角色。教学中,教师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时空,让学生自己向前走;创造一个未来,让学生去把握。教师对教材注重剪裁,对学生注重感悟,课堂教学体现了个性化和人文性。教师精心设计促进学生学习,体现教师是新教材、新课堂的设计者。教师注重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协作评价,以评价带动师生交流,老师的多样化的朗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课堂上是琅琅的读书声。老师以实实在在的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师生

低效课堂的问题与对策

低效课堂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有效教学是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的教学是否有效,就是教师的教是否切实有效,学生的学是否富有实效,但不能把“效益”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不得不研究制约教学效果的因素,让学习去伪存真,去冗存精,真正让我们的教学有效、高效。 现象一:教师课堂讲得热火朝天,学生堂下无精打采,课堂效率低下。 思考:教师忽视学生感受和忽视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在平时的教学中上课观念陈旧,课型传统,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得不到体现。 对策: 1、关注常态课堂,提高备课质量。在减负增效背景下我们要用公开课的标准准备每一节常态课,真正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内”。教师在备课时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法,又备练习,既把握好难度和进度,又把握好教学容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准确地把握教材,

精心的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充分的相信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对教材中一些学生能看得懂的知识不做反复累赘的讲解,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设计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自行探究实践,最终达到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的。 2、充分发挥群体智慧,坚持集体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反复揣摩,针对不同班级和学生进行二次复备。同时在备课还应充分考虑教育技术的应用,但教师切不可以把自己当成放影员,通过技术手段只是解决难点和重点的策略。 3、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不断调整教学方案。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的过程,教师应考虑到学生接受的情况,考虑课堂的生成,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不断调整教学方案。即使是课前认真准备有时只能作为参考,也不能照搬,因为课堂情况是多变的,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也不一样,这就迫使教师更多地预设,应对更多的生成。 意义: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设计学生讨论与交流问题的时间和适量针对性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练习中巩固知识,生成能力,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 现象二:学生课桌资料成堆,考试却捉襟见肘。

最新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最新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 最近,我们对我校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形式、采取的或准备采取的举措进行了梳理,旨在寻求如何在减负增效的前提下改进课堂教学现状的有效方法。 -、我校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形势是什么? 1、学校提出了主流课堂教学模式。 关注当前,放眼未来,为了践行我校〃促进每一名学生、教

师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深入分析学情、师情和学校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推敲、论证,今年10月,我校正式提岀了〃导学、自学、求学、讲学、学思、学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明确了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位, 即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是当前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是我校教学管理的着力点和归宿,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学校教学面临着减负提效的重大课题。 随着学生减负工作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校学习、自习的时间较之以前明显缩短了,这也是所有国办中学面临的同样问题。这种变化,使得不少教师感到教学的压力陡增。如何在不增加教学时间、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如何让我们的每一节课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成,这 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 破解的难题。

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对课改的理念、方法和策略等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实践,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贯彻力度远远不够,常态课教学以讲授为主的课还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成为制约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 二、面对现实,我们做了什么? 1、从落实教学领导力的高度,努力提升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管理干部主动深入课堂。我校规定了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的听课数量,听课后将于相关教师进行评课,每周行政例会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干部汇报交流本周的听课评课情况。我们认为,课堂能反映出教与学的现状,蕴涵着丰富的信息。干部经常进入课堂,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研文化、经验、困惑和困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一、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二、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四、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 创境。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系列的情境,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 设疑。教师要通过设疑,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刺激的设疑方法很多,

音乐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

音乐学科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反思 最近我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活动,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不论成功还是失败我都在收获一份自信。也许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是完美的,但我会永远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下面我就把我所带的班级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讲:一、讲学生。二、自己。 一、学生目前的状况: 应该讲我们的学生是淳朴和天真的。看到他们的样子其实我感觉身上的责任很重,我说的并不是空话,而是我真的有这种感觉。下面我也从两个方面说:(1)、学习兴趣 我们大部分的学生活泼开朗,天真烂漫,比起城里的孩子这一点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他们对音乐的接触却十分匮乏。城里的孩子上各种各样艺术兴趣班,有的学舞蹈、有的学钢琴、有的学小提琴等等!而据我所了解我们的学生却没有一个。所以学生在平时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的不是很自信,这一点特别是表现在七年级的学生。我也做过一个小的调查,我问过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是不是喜欢音乐课,结果有75%的学生都表示喜欢,当然也有说不喜欢的。还有的同学认为所有副科都不重要只要学好语数外就好了。这些问题都说明: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是有的。只是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正确。带来的后果就是课堂上学生不够专心,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去积极的参与,当然这只是从学生的层面讲。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上中学,由于他们的年龄原因大部分学生在音乐活动中都表现的十分活跃,每个同学都很乐于展示自己,这是很好的课堂教学基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学生的这种学习兴趣。 (2)、学生基础 普遍学生的音乐基础很差。在七年级中能识简谱的占25%,能视唱简谱的约为4%,能唱准音的几乎没有,能掌握课本中出现的乐理知识的学生约占10%,这些数字是我认真算出来的,我想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目前我们学生的一些现状。 二、自己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次教学活动,我觉得自己在一些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通过总结我觉得在以下方面做的还不够: 1、我的音乐课堂中音乐的学科特点突出的还不够。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这就要求音乐教学

让课堂教学因“错误”而精彩

让课堂教学因“错误”而精彩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人格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是在“出错”、“纠错”的探究体验中,不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发展思维的。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从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分析错误的原因,敏锐洞悉“错误”的价值,充分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纷呈,让语文教学因“错误”而诗意盎然。 一、利用错误,激发情趣 学生有了错误,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创设情趣性的教学情境,“顺应”他们的认识,分析错误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如,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后进行字词听写,大多数学生误将“穿戴”的“戴”字写成“带”。分析原因是教学时没有突出强调字形而导致学生出错。如何有效地进行字词教学引起了我的深思。于是,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上,我故意奇怪地问全班同学“我觉得奇怪,为什么你们的帽子、手套都是放在书包或口袋里呢?这些物品生产出来到底有什么用呢?”全班同学呆在那里,听不出个所以然。当我把

“穿带”这个词写在黑板上时,同学们恍然大悟,继而哈哈大笑,“哦,原来我们把‘穿戴’写成了‘穿带’了。”这样,在笑声中不仅纠正了学生的字词错误,还活跃了课堂氛围。 二、捕捉错误,收获意外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面对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及时利用,“放大”错误,进行点拨和引导,让精彩不期而至。正因为有学生的出错,才会有教师的点拨、引导,才会有师生间的探究、创新,才会有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如,《滥竽充数》教学片段 生1老师,我觉得南郭先生其实挺聪明的。 师(诧异的表情)聪明?为什么? 生1南郭先生虽然不会吹竽,但吹竽的动作装得像模像样,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人发觉,不是很聪明吗? 生1(还没等老师回过神来,他又接下去发表他的看法了。)还有,南郭先生很会利用机会,他看准了齐宣王喜欢听大伙儿合奏的机会,趁机混了进来,很聪明。 (这一说,引起了更多同学的反应,纷纷表示赞同。) 生2南郭先生很知趣,一看齐泯王的爱好同他父亲不一样,喜欢听独奏,就非常及时地离开了,避免了出洋相。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初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关键。因此,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转变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历史教育是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阶段,但是受到中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当前的初中历史教育已经变成枯燥的历史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初中历史对于学生培养的本质!随着教育部关于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课改更注重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基于这样形势,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通过创新课堂教学等方式,更注重历史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作用,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1. 历史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虽然我国已经大力推行新课程的改革,但是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不仅教学模式单一,而且历史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历史知识进行高强度记忆,或者是照本宣科要求学生直接在课本中划出重点内容,以此来达到考试过关的目的。譬如在戊戌变法这一历史知识教授中,绝大部分教师仅把戊戌变法的过程大致宣讲一遍,然后就重点讲解该事件中考试的知识重点,致使学生对戊戌变法仅仅只有个简单认识,不能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往往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浇灭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制约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 初中历史教学缺少良性的课堂互动。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元素,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然而,在当前我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