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之我见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之我见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之我见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之我见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之我见

健力宝中学蓝翠芳

2002年获三水区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中国加入WTO,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目前我国教育的本义和灵魂,也是今天我们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那么,为什么我们必须要进行创新教育呢?传统教育又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问题需要,教育带有统一性和家长制的作风,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以分数为核心,使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力,结果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应试型学生。同时,传统教育太过于强调基础扎实,以灌输的方式要学生死记硬背,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费时低效”问题,存在着英语课上“详讲知识、细抠语法、死记硬背、题海应试”等典型错误的语言教学模式,造成了听说方面的“聋哑英语”,读写方面的“文盲英语”及交际应用时的“痴呆”英语.中学六年英语课多达近千课时,却仅学1500多个单词,部分学生高中毕业时仍然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顺、写不对,碰到外国人更是不知所措,所学英语几乎派不上任何用场,这难道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可悲吗?传统教育使学生以为死记硬背就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忽视了教育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恰恰是比打基础更为困难、却更为重要的能力,学生能否开拓创新,关键就在于此。

既然传统教育存在着种种的弊端,已无法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就需要进行改革,这种改革不是全盘否定,而是一种创新。要进行创新教育,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础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我认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不是他占有知识的多少,而是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强弱。传统的教学方法习惯于让学生去寻求唯一的答案,而不是教育他们去寻求多种答案的可能性。而我们实现创新教育则是在加强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强调和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提高的教育。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想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保证创新教育的进行。

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环境,经常在课内外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注意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如:Very good! You are

very clever! You did very well! 等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只有不断创设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束缚,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才可能去探索、去创造。我在教学中经常都是笑容可掬,态度和蔼,不仅经常用语言表扬和鼓励学生,还经常用亲切的眼神和学生交流,因此,学生都喜欢上我的课,而且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不仅善于思考,大胆创新,还敢大胆质疑。

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如在进行对话教学时,我经常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或让他们自己创设新的情景进行创造性的对话表演,这种教法和学法,会引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次,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中,可经常开展Group work, Pair work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互相讨论、评价、启发、激励,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第三是将英语游戏引入课堂,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参与意识。

三、善于设疑布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组类似的问题,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可使学生按教师的指导自己去发现、探索,并得出结论。如人教版Lesson 78是一篇阐明世界人口的科普文章,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比较枯燥。上课时我指着教室里的挂钟,说:“Boys and girls, look at the clock for one minute.Then let's do a maths problem.”学生们感到非常惊奇:英语课怎么上成数学课了?我让学生静静地注视着秒针走了一圈,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题:174×60×24=?待学生报出答案:250560后,我便问:“Do you know what number it is ?”学生纷纷摇头,“No.”我接着说,“This is the number of the babies that born every day in the world.”学生听后非常惊讶,我趁热打铁:So it goes on, what will the world be in 600 years? 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同学们积极热烈,想象出许多不同的结果,如:There won't be enough food for so many people. There won't be enough work. There will be wars everywhere. Some people will go to live on the moon.等等。最后我打开录音机说:Listen and find the answer. 这样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不但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还培养了学生的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逾越常规创造品格。另一

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引导学生广泛联想。最后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发现新问题。

四、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有:开办英语俱乐部、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向,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唤起潜在的创造智能,在意志和信念的推动下,支配自学探索活动,不断更新、深化和充实已获取的知识,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回顾这几年来的教学过程,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坚持开展创新教育。只有不断开展创新教育,才能为祖国培养出更多能全面发展、能在新世纪的挑战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创新、不断开拓进取的新一代人才。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育之我见 摘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创新教育也是根 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 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 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就是求异,就是要创造出不同于现有的东西,推陈出新。只有在 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 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 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 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由于老师注 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活跃 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创新意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学 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和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我认为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具.并且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 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感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 数学知识。例如:教学“10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利用彩色的小棒.摆出自己喜爱 的图形,学生很有兴趣地摆出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有趣的图形,借此机 会引导学生思考:“l0”这个数是由几和几合起来的?用小棒摆一摆,比一比看谁的 摆法最多?这时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都寻找合成10的几组数,紧接着让学 生交流、讨论摆的结果。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 创新的意识。 3.让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唤起创新意识。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在教学中我总是把一个概念的建立和学生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他们自我感觉,自我体验。如教学“长度单位”时,让学生量一量课桌、黑板、操场的长与宽,在建立感性概念的基础上,再进入课堂进行讨论:千米、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在 什么情况下使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创新思 维最本质的特性是求异性,而求异思维又包括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 1.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1)设计互逆式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正面讲授外,还要有意识地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互逆因素,精心设计 互逆式问题,打破学生思维中的定势,逐步增加逆向思维的意识。如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当学生总结出第一个结论:“小数点向右移动 一位、两位、三位……原数就扩大10倍、l00倍、1000倍……之后,教师可提出“根据这个结论,反过来想一想可得出什么结论呢?”(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 两位、三位……原数就缩小l0倍、l00倍、l000倍……)以上提问旨在打破学生思维 的定势,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顺向和逆向的积极活动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

素质教育理论

编者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为创造性的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特编辑整理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资料供大家学习借鉴。 一、素质教育的立论基础 近几年来,围绕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然而,我国素质教育的兴起之初并不是“至上而下”进行的。这既是说,素质教育实践的起因来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使教育现代化内含着基础教育素质化的本质要求的结果。因此,应该从理论上对素质教育问题作深入探讨,并首先找到其站住脚、深入下去并使之走向科学化,以作为素质教育实践的指导。一般认为素质教育立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素质教育的科学指导思想。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其次,马克 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研究现代社会与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系统科学基础:素质教育目标设计与功能的整体优化。 3、心理学基础:素质教育实施的心理保证。 4、人才学基础:素质教育目标的具体化。首先,人才学中关于合格人才、专门人才、杰出人才三类人才的划分以及人 才的成才规律的揭示,给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启示。其次,人才学中关于人尽其才的研究表明,所谓人尽其才,并不是仅仅尽其现有之才,还必须不断提高其潜在的才能。 5、未来学基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第一,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因此应让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应有传统教育相现代教育转化,既有注重经验的传统教育,向注重信息知识的未来化教育转变。第二,素质教育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培养内向型、书斋型人才的局面,转向培养既关心现实,又关心未来,有深谋远虑,为未来铺路,为后人造福的外向型开拓性人才,培养勇于进取、善于创造、具有极强应变能力的人才。第三,素质教育必须开放,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一切有关教育的方面发展。 6、教育学基础:素质教育实施的根本依据。 7、社会学基础:素质教育理论的现实要求。首先,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我国的国情是其实施的广阔背景。其次,无 论是当代教育还是未来教育都应是一种全面提高人类自身素质的活动。第三,素质教育应是一个网络化的教育体系,它不仅仅指学校教育本身,而应包含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惟其如此,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更快、更好地得以实现 二、素质教育的概念 1、什么是素质?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素质有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先天特点的含义;还有后天的素养,及平日的修养。修养则是一种养成,表明发展的状态、水平。可见,素质概念既可以从生理又可以从心理方面去解释;既可以说是人的“原始的状态”、“本来的性质”,即先天的素质,其中如遗传素质,又可以说是人在后天形成和发展的状态、水平,即通过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素养,如现有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等。 2、什么是素质教育? 简言之,它是全面发展或提高受教育者素质所进行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的特点 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中小学教育紧紧围绕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来进行,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冷落的“陪读”地位。这种教育实质上是一种“选拔”和“淘汰”教育。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经指出,教 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他批评只为少数可能达到最高层次教育的学生准备阶梯的教育是最大的浪费。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选择性”和“淘汰性”相对立的。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就从教育对象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性质。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中国的教育传统是中国教育创新的重要基石(专业课)4次100

1、不属于传统文化的研究领域的是 ( ) A 、职业教育 B、学科教育 C、职业规划 2、从近代以来,被批评最多的传统教育是( ) A 、科举制度 B、书院制度 C、举荐制度 3、研究西方文化技术等对中国影响的现象称为 ( ) A、西风东进 B、西风东渐 C、西风东渐 4、“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是由谁阐述的(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5、辜鸿铭的代表作( ) A、中国人的精神

B 、中国人的教育 C 、中国人的传统 1、我们需要向外国教育学习的方面包括 ( ) A 、参与性 B 、参与性 C 、教育监督 D 、《教育利益法》 2、中国近代学制( ) A 、壬寅学制 B 、癸丑学制 C 、癸卯学制 3、科举选贤的途径( ) A 、常科 B 、特科 C 、面试 4、古代科举中的常科包含( ) A 、明经 B 、进士 C 、世子 5、清华四导师:( )

A 、梁启超 B 、王国维 C 、陈寅恪 D 、赵元任 1、王国维是甲骨文研究开创者,也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刊物《教育世界》的主编 ( ) 对 错 2、科举制度在古代中国延续的一千年(1300 年)( ) 对 错 3 、中国人只有利用自己的优势参与到世界的发展当中,才能获得更多的自信与创新的机会。( ) 对 错 4、现代解剖术最早出现于西方。 ( ) 对 错 5、古代的书院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教育机构,和现在西方大学的初起模式相接近。 ( ) 对 错 1、社会教育的本质 ( ) A 、礼勉其前,刑禁其后。 B 、发乎于情,止乎于礼 2、从近代以来,被批评最多的传统教育是( ) A 、科举制度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完整清晰解说

1. 从指导思想上看,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它反映了现代的、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考试和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是选拔式、科举式、淘汰式的陈旧落后的教育。 2.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是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大多数人,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重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3.从教育的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4.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5.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主科”,轻视所谓“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形课程”,比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等。 6.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不按课程计划授课,随意增加课时,超纲授课,加大作业量,考试频繁,复习资料泛滥,各种竞赛名目繁多,学生课业负担加重;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的个性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民族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二、文化传承 (一)文化传承重在文化氛围的营造 文化传承问题不是一件机械性、工具性、程序性的事务,拍脑袋设立个什么智能机制,文化传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什么叫“薰”呢?大白菜在泡菜坛的环境中变成泡菜,这个过程就是“薰”。传统文化不是药丸子,青少年也不是机器人,所以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继承应该是一个“薰”的过程。 文化传承不是建几个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背几篇古经可以传承的,不是“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在消亡”可以警醒的,不是“全球问题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拯救”可以忽悠的,也不是“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心”之类可以煽情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需要成人世界的言传身教。文化蕴含于日常情态中,成人创造了怎样的传统文化学习环境,青少年就能接受到怎样的文化教育。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对那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浅析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摘要:世纪之交,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并着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教育提出巨大的需求。必须承认,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是有重要贡献的。然而,只有敢于面对问题,我们才能进步,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进入21世纪,对我国来说,就要迈上新的5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程,其中最重要的准备,就是人才的准备。问题的重要性使我们不得不去审视我们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目前在基础教育界已形成了共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且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究其原因,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既要尊重教育现实也要注重教育发展的战略。 关键词:实施素质素质教育教育战略 Abstrac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our country educates the development to face th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and the challenge: The Central Party Committee, the State Council proposes explicitly and begins to implement “the rely on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 rejuvenate the nation” the strategy; Technical, the economical rapidly expand and society's progress to educates proposes the huge demand. Must acknowledge that our country's traditional education to the state economy, social,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has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However, only then dares facing the question, we can progress, can follow the time development the step. Since the 21st century, to our country, must step the new 50 years to realize the modernized journey basically in the n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preparation, is talented person's preparation. The question importance causes us to be able not but to go to carefully examine our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the talented person view. At present has reached the consensus in the foundation educational circles,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has been imperative, the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s main channel is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moreover must play student's main body role. But, has the massive formalism, the superficial piece of writing in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nvestigates its reason, I though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already needs to respect the education reality also to need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educate the development the strategy. key word: Implementation 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Education strategy 一、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需要认真的研究我国的传统教育理论,了解它的局限性: 第一,只面对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多数的人成为“失败者”,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 第二,我国的传统教育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对获得知识的方法注重不够。 第三,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如何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实际能力注重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重知轻能”。

素质教育之我见

素质教育之我见 XX课件在各类奥林匹克比赛中,我国的选手多次获得胜利,然而若提及诺贝尔奖,我们则是望而叹之。 前者注重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而后者更兼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创新的精神。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而关键是创新的精神有没有激发出来,有了精神才能拓展能力。 就此素质教育就从学校首先展开了。 小学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也是教育的重要起点。 以我所在的地区来说,小学素质教育正处在积极推行的状态,许多教师还处在探索尝试之中,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对于突然活起来的教学方法手段感到新鲜而满意,更多的是好奇。 就拿太和镇中心小学来说,学校联合周边的力量(工厂村庄农场等)建立学生的实践基地,让学生真正认识大自然的生产过程和建筑过程。 这种实践的反馈效果非常的好,从第一次实践活动开始,参加实践的小学生充满了求知欲,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他们会到阅览室查阅资料,自己动手去寻找答案。 我觉得这种教育手段比起以前的老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的讲授灌输好几百倍,真实的东西往往比虚拟的东西更能激起人们的注意,特

别是小学生。 但有些老师却对实践活动提出怀疑,他们觉得,实践基地是校外的活动,它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哪还有心思学课堂上老师讲的呢?学生整天想着他的小制作,哪里还有精神做作业?另外有些老师还担心,建立实践基地需要投资,学校负担加重;组织学生实践要担心学生的安全,曾加了老师与家长的负担。 对此我不作评论,我相信实践可以证明一切。 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观念。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习成绩好,期末拿到三好学生的奖状。 于是教师变相地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家长把孩子关在家里学习,学习跟不上就请家教,坚持学习成绩高于一切。 作业占去学生的活动时间,把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封装起来。 其实,人的创造发明都是在完全自由的思想过程中实现的,应该还给学生自由的活动与思想空间,并且指引正确的方向。 素质教育必须认真推进教学上的改革。 过去总觉得知识量越多就越有本事,现在我要否定这种观念了。 现在,学会一种知识,已经不能只单纯的学会这种知识,而是还要学会知识的重新组合和拓展——知识的创新。 记得我在实习时,学生们坐在座位上像个小老头,一个班六十几个人整整齐齐地坐在那儿,没有老师允许就一声也不敢吭,我觉得是

《教育学》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教育学》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高频考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独立地看素质教育或应试教育,它们的特征都难以显示出来,因为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两者相比较而存在。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即教育目的的迥然不同。 素质教育立足于“发展人”来培养人,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教育。这种教育观认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个人都获得发展,教育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开发人的潜能。 应试教育则立足于“选拔人”来培养人,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选拔性教育,即这种教育只着眼于少数学习好的、有升学希望的学生。考试的地位被拔高到一种无以复加的境地。 此外,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还在于: (1)教育对象不同。“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它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内容的知识教学;而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以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 (3)教育方法不同。“应试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素质教育则要求开发学生的潜能与优势,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4)教育评价标准不同。“应试教育”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形式、应试技能,考取高分,要求老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尺度;素质教育则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和教师的水平。 (5)教育结果不同。在“应试教育”下,多数学生受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在素质教育下,全体学生的潜能达到充分发挥,获得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同步训练】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传统与创新)

Tradition is the root of a country. We must come to see that it doesn't mean a dependency on conservative values or a strong attachment to the past, but that it's a profound reflection of history and culture. A tradition is a ritual, belief or object passed down generation by generation within a society, also a basic character of a society still maintained at present, with origins in the past. Therefore, to respect and carry forward fine tradition is to remember the history and inherit the culture. In the other aspect, innovation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initial source of national progress. Through continuous innov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ke out a large amount of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s. We are all aware of the big place that technology occupies in our lives, which is shaping our homes, cars, mobile phones, etc. What's more, a parallel movement towards innovation in the diffe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fields is underway. It'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innovation has hugely changed our lives. However, the problem we face with is how to coordinate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Abandoning the tradition, innovation is like a building of no foundation, which is easy to collapse. And without innovation, tradition is just as standstill wheels, which couldn't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imes. So what we should do is to make 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That is, we are supposed to enhance innovation spirit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radition.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1.正确理解“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我国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那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在那里呢? 我们认为,“应试教育”以应付考试、取得好的考分为教育目的,并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素质教育”的教育目的是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目的的根本不同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在谈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区别时,有人把取消考试称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起点与一种标志,这种认识与做法是错误的。历来的考试,都是教育的手段,我们必须科学地动用考试这种手段,来促进“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比如认真地对待每次考试,并通过考试及其知识质量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工作,必然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文化科学素质。可见实施“素质教育”也要科学地运用考试这种手段,进行必要的应试训练。这与作为一种应付考试,取得好的考分的“应考试教育”中的考试是有区别的。“素质教育”,反对频繁的考试、搞突然袭击、以考试压学生,用考分排队等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2.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严重危害 “应试教育”的严重危害,包括显性危害与隐性危害。其显性危害已被人们所认识,但其隐性危害还远未被人们所认识,甚至至今还很少有人提及。而实际上,其隐性危害的后果,大大超过显性危害。 “应试教育”隐性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学生身心摧残上。由于“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的状况;频繁的各类考试、按考分来区分学生的优劣,扼杀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3.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依靠广大教师的艰苦努力,它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自觉性。面对当前的现实,广大教师应如何去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主要是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3.1要更新教育观念。

作文传统文化创新素材

作文传统文化创新素材 对待传统文化就应该做好传承与创新。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传统文化作文创新素材,希望你能喜欢!!!传统文化作文创新素材1、闻一多——舍生取义的弘扬者当日寇的铁蹄跨过了长城,当锦绣的山河遍遭蹂躏,当祖国各地哀鸿遍野,当无情的地火将人们灼烧,幽静的书斋再也压不住你心中的怒火。 你——闻一多,拍案而起,孤愤高吟。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点的着火,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样的《一句话》,震撼了多少麻木的心,这样的《一句话》点燃了多少熄灭的灯。 你高举《红烛》照亮漆黑的夜空,你低吟《七子之歌》穿透漫漫碧海。 面对日寇来袭,面对国民党的专制与迫害,你从未低下高昂的头颅,不惜以一篇篇锋芒毕露的檄文去抗争,以一场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去怒斥。 犹记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上,你发表了生命中最后一场演讲,是什么最后的奏唱。 臧克家先生曾说:“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的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而于我心中,闻一多先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是舍生取义的弘扬者。

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2、王国维——用生命树起民族文化的大旗厦之将倾,方显英雄本色;国难当头,彰显赤子真魂。 他曾是指点江山,吞吐日月的国学大师,也曾是挥戈漠北、千骑逐虏的英武将才,却终于投水颐园,含恨而去。 他以渊博的知识推开国学文化之门;他以文人的坚守传递文化传承之火;他以不屈的脊梁支撑文化将倾之厦。 他把生命中的力量化为一缕星光,想要点亮文化的黑夜,他把古籍中的精华化为一只舟楫,想要横渡国难的海洋。 他就是王国维,国学大师,文之大者,人之至伟。 一部《人间词话》,百代诗词高峰。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面对中华文化的颓势,他却无法力挽狂澜。 是他对文化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他,却也是他对文化的炽热眷恋毁灭了他。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 他,只想徜徉历史文化,愿意用生命为文化献祭。 面对破碎的山河,他用生命向历史叩问;面对文化的覆灭,他用生命向古人探求。 他在清水湖泊的纵身一跃,激起来自历史深处的声声呜咽。 3、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余秋雨静坐寒窗苦守,动辄行者无疆。 他是长江边的艄公,溯流而上行一段苦旅;他上高山下的愚叟,舞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之我见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5-056-01 创新是大势所趋和人心所向,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优化课堂起着巨大推动作用。作 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作者深有体会,特谈谈以下所感、所想和所见,以期为小学美术创新 教育共享一己之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1.素质教育制定和实施以来,学生、家长和教师都紧跟素质教育引领方向,目前,小学美术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力改善教学质量,从教学效果而言,学生基本能掌握初步知识和基本 技能,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已经成为美术教学的一种普遍现象,其立足于培养学生美术技能, 忽视培养学生美术兴趣和人审美意识,这给小学美术教育留下隐患。 2.通过对小学美术教学现状深层次思考,我们深深意识到:尽管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相比以往 大大改观,然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待解决。比如:美术教育中,教师过于重视传授专业 知识而忽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至于小学美术教育陷入误区。目前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很难 袭击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至于学生对美术认识肤浅,这对于完善小学美术教学 体系非常不利,同时不利于培养学生美术意识。 二、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的措施 1.教学个性化设计为培养小学生美术创新精神提供可能 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学设计需要参照学生想象力和贴近学生认知特点,这种新颖独特 的教学设计需要贴近学生想象力特点,比如:空闲想象要求、形象思维要求,教师从中因势 利导,以期实现更好的创新要求。为了又快又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学设计应具有以下几 个特点,比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期获得更加直接的感性经验,逐步丰富小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教师应给与引导,尊重学生个性化感受,以期丰富学生想象;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学习素材,以期更好的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指导学生踊跃参与、自主合作、感知 生活以期获得更多生活体验,为发展学生想象力提供适宜环境;不过于追求作品的艺术性, 而要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情境是培养小学生美术创新精神的关键方面 一般而言,美术作品往往以静态化形式表现,然而其所表达的内容往往是动态的。由静态转 向动态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同时用静态形式表达动态过程也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创新性是美术教育的核心所在,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素材,组织学 生细致观察以期更好的彰显教材的情境,这是强化师生和教材共鸣的有效途径。本文所谈及 的情境涉及观察材料、空间背景和学生。情感走进空间是我们的初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 学生共鸣,产生创新火花。通过对美术作品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观察素材、空间背景 和学生是影响教材情境的主要方面,这些方面是可以控制的。比如:材料的展示形式、时间 和过程,还有空间背景的材料选择和体现形式,还有学生对材料的体会,技能培养和审美能 力培养都是需要我们深度了解的,以期充分挖掘情境隐藏的优势为教学服务。 3.语言交流为培养小学生美术创新精神保驾护航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表明:教师语言艺术性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语言是美术教育中的一种重 要方法,通过语言实现师生良性互动,通过语言强化学生之间情感共鸣,学生的情感共鸣应 该是平等和开放的,只有建立在互相尊重和聆听其他学生发言,这才是学生喜欢交流的一种 形式,此外,教师角色同样影响着美术创新教育效率。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业务学习(2013415)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 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需要认真的研究我国的传统教育理论,了解它的局限性: 第一,只面对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多数的人成为“失败者”,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 第二,我国的传统教育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对获得知识的方法注重不够。 第三,我国的传统教育对如何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实际能力注重不够,培养出来 第四,我国的传统教育就是致力于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大强调使学生创造出新东西,不去自觉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五,学生读书学习多是为了应付考试、升学,但对所学的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对这些知识的反思注重不够。 第六,在知识的学习、巩固和提高上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对待学生、摧残学生。 从以上分析就可以明确的告诉我们传统教育是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 中小学课程设置问题。除以前实施的课程设置方案未做太大修改外,而且增加了健康教育、计算机教育、劳技教育、三防教育、人口教育、环境教育、的学生“高分低能”、“重知轻能”。科普教育等等,其中前三、四项已要求列入正式课程,排入正式课表。课程设置总量已超过周总课时量。一方面,“开足开齐课程”是教育行政部门

检查督导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另一方面,开设“选修课”、“活动课”的多少,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好坏,又是上级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并未注重学生的个性教育和学校的自主办学、特色办学,学校和学生的自由活动的空间没有了,只好加班加点,这就是政策和要求上的自相矛盾产生的恶果。 第六,中小学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虽然教师的工资有了基本保障,但部分城镇中小学和农村的多数学校(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公用经费的严重不足,造成大部分实验学科不能开足开齐,文体活动器材匮乏等等。只有在承认以上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应落实在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上来,更重要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要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学生创新意识的体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我相信随着以上问题的逐步解决和完善,我们教育事业的前景是美好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会更大、更深入,尤其是把教育已经看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来,对教育的进一步“松帮”,为教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可以说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注射了一支强兴剂。而学校校园的绿化、美化、厢化、硬化建设,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国家的情感,促进身心健康,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而其中师资力量,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敬业精神的总和。 总而言之,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势在必行,而它又是关系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与当今素质教育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与当今素质教育 郭齐家 本文提要: 当今为什么要提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更加接近于教育的本质,更加符合教育发展和培养人才的客观规律,“素质教育”是千百年来人类教育发展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吸取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教育的优秀成果。 孔子与“素质教育”: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受教育者在“仁”(德)、“知”(智)、“勇”(体)、“美”(乐)、“才”等几方面都得到全面修养和发展这一教育目标的“先师”。 书院与“素质教育”:书院之自筹经费、自定章程、注重因材施教,鄙薄标准化教学,强调道德气节的修养,突出师生的情感交流等等,使其容易形成相对独立的学风。 关键词: 传统教育、素质教育、孔子、书院 作者简介: 郭齐家,生于1938年,湖北武汉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主要著作:《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古代学校》、《中国古代考试制度》、《中国古代教育家》和《中国古代学校和书院》等。主编:《中外教育名著评介》、《中国小学各科教学史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务全书》、《中国教育史研究?宋元分卷》等。与人合著:《简明中国教育史》、《中国远古暨三代教育史》、《陆九渊教育思想研究》等。 一、当今为什么要提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各级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人才规格等诸多方面的重要问题,这是在21世纪我们国家、民族迅速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因此,上

到党和国家领导层,下到普通大中小学各级各类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亿万学生及其家长都对素质教育给予了热切的关注和深入的探讨。 所谓“素质”,大致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二是后天经过环境、教育获得的基本品质。这就是孔子讲的“性”与“习”的问题,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1.。意思是说,人的性情本是相近的,只因为习染不同,便渐渐地相差很远了。孔子说的“性”,是人们的本性,即先天的素质,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征;“习”就是习染,指的是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所获得的基本品质。“性相近”强调的是每一个人都有相近的本质,因而都有达到理想人格的可能;“习相远”强调的是每一个人究竟能不能成就理想人格,最终取决于他后天的经验活动和受教育的程度。当代著名学者熊十力先生把中国传统教育中“性与习”的关系称之为“性修不二”。熊先生说:“天人合德,性修不二故,学之所以成也。《易》曰:‘ 继之者善,成之者性’。全性起修名继,全修在性名成,本来性净为天,后起净习为人。故曰:人不天不因,天不人不成。故吾人必以精进力创起净习,以随顺乎固有之性,而引令显发。”2.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天然具足的本性,就失去了为人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不“习”,即不从事于修为,则天性也不能显发。所以说,“性”是成人的先天根据,而“习”是成人的后天根据,二者是内在地统一的。 为什么要提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人们根据当今世界变化和发展潮流,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必然性和必要性。当今国际社会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第一.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级化方向发展,为了抢占经济和科技的制高点,全球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又是以合作为前提,民族经济之间越来越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一国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日益取决于他国和他地区的经济发展,这种国际趋势的出现,对我们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挑战。日本较早提出了“国际人”的人才培养要求,日本提出“为培养具有国际社会生活能力的日本人,应加强国际理解的教育”。美国一个由33

中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中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发展进步,都取决于该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而教育水平是决定科技发展的控制性因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生命力的。创新精神能为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这种创新要以一定的素质为基础,这就是素质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的目标,素质教育已经取代传授的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已渐渐渗入我国教育事业的各个阶段。我国站在战略的高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取得明显成效。具体表现为:一是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素质教育;经济建设也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了。二是一批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面向个体学生,真正按照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要求培养教育学生。二是市场经济的需求,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教材的更新,教法的完善,教研、课改活动的深入开展均呈现好势头。 一、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面临新世纪的挑战,部分地区和个人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诸如: 1.部分人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有些地方,有些人把素质教育跟现代教育对立起来。认为素质教育是抽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一种与传统教育、现代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它可以取消考核评估,盲目开展兴趣活动,增加课外活动时间,以歌咏、书画竞赛、体育擂台来削弱文化课的力度,降低文化课的教学要求。似乎文化课等同应试教育,说什么应试教育要转轨就是要取消考试,不讲升学,以此造成了背弃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 2.思维方式存在不明确性。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强实施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有关文章、论述在报刊上随处可见,相关会议、经验报道耳有所闻,而少数人还未明白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考核评估仍以部分代替整体,离不开传统的评估方法,致使个别疲劳战术持续蔓延,思想意识为知所然。 3.工作注重表面不具实在性。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虽已引起广泛重视,得到了全体国民的认可。但一些地方管理体制尚不健全,教学业务与主管部门分工较细。部分人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够,不顾未来发展趋势,教学停留在“六认真”上,未能在学生创造力方面狠下功夫。对所开课程仍有偏激思想,导致了学生缺泛长远日标,不能很好地处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首先是克服片面认识,加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教育的性质是一种普通教育,它的基本特征带有主动性、全面性、基础性、发展性。它的宗旨是:发展特长学科,培养特别兴趣,获得特殊成果。其教学模式是按照活动——目标——成功格局进行。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现代教育的扬弃。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表现在:教学目的、对象、内容、过程、效果诸方面。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培养对象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内容上以“三全”为核心。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以部颁课程计划为依据,注重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效果方面形成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发展学生的现代意识、科技意识和良好的公民意识,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施教、因时施教、因材施教,充分考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