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犹县历史文化背景

上犹县历史文化背景

上犹县历史文化背景
上犹县历史文化背景

上犹县历史文化背景

上犹县山青水秀,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

一、历史背景

上犹县建县于952年(南唐保大十年)。因境内有大山,状似犹蹲,高耸于场治北面,古称大犹(猷)山(即油石嶂),山下有犹水(即油石河)。治所建于大犹山之南,犹水口上侧,故名上犹。

976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上犹县属江西南路虔州。990年(淳化元年)于大余臵南安军,上犹县属之。1212年(宁宗嘉定四年),改上犹县为南安县。《南安府志》载:“己已匹袍洞陈癸反,西路通判孙,咎犹字有反义,至壬申改上犹县为南安县”。

1277年(元十四年)改南安军为南安路总管府,辖大余、南康、南安。至1279年(元十六年),改南安县为永清县。次年,复名上犹县,属南安路总管府。

1368年(明太祖洪武元年)改南安路为南安府,上犹属南安府,隶江西中书行省。

清承明制,上犹仍居南安府,隶江西布政使司。

1912年(民国元年)冬废府,上犹县直隶江西省政府。1914年(民国3年),江西分四道,分领81个县,上犹属赣南道。1926年(民国15年)废道,省直辖各县。1931年(民国20年),隶陆海空军司令部南昌行营党政委员会。1932年(民国21年),全省划分为13个行政属赣南专区。1935年(民国24年),全省缩为8个行政区,上犹属第四行政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上犹属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30年5月,成立上犹县革命委员会。1931年5月,成立上犹县临时革命委员会,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同年10月,建立上犹县苏维埃政府,属苏维埃湘赣省。1932年10月,上犹县苏区失陷,苏维埃政府停止活动。

1949年8月16日上犹解放,成立上犹县人民政府,隶属赣州分区督察专员公署。1951年,属赣州专臵。1954年,属赣南行政公署。1955年3月,上犹县人民政府改为上犹县人民委员会。1964年,属赣州地区。1968年4月,上犹县人民委员会改为上犹县革命委员会,属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改为上犹县人民政府,属赣州地区行政公署。1999年7月撤销赣州地区,设立赣州市,上犹县隶属赣州人民政府。

2001年8月,经上级批准,全县开展并完成了撤并乡镇工作。由18个乡(镇)撤并为14个乡(镇),即:撤销中稍乡、沿湖乡并入东山镇;撤销兰田乡并入社溪镇;撤销金盆乡并入水岩乡;黄埠改乡为黄埠镇。

二、文化背景

上犹县为纯客家县,拥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底蕴,是客家人聚居繁衍和客家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上犹县围绕客家方言、客家门楣、厅堂贴对等客家文化要素,推出上犹县客家匾额文化展览馆、客家门楣第一村——园村、营前“九厅十八井”等几十条客家文化旅游精品线;围绕蔬菜文化、粮食文化等农耕文化,推出梅水洋田蔬菜展览馆、油石粮食历史文化陈列馆等精品旅游点;依托独特的奇石根艺文化,推出奇石根艺文化一条街;围绕“两茶一苗”产业,推动茶叶、油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赏茶、采茶、品茶等文化旅游项目,推出梅水园村、梅水白水寨、黄埠合溪、社溪沙塅等几十个“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并先后荣膺“中国最具魅力生态旅游大县”“中国石艺之乡”“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县”“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百强县”等称号

1、上犹客家文化

(1)客家方言

中国方言有7种:北方方言(官话)、楚方言、湘、赣、闽南方言、广东白话、客家方

言。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而赣南客家话跟闽西和粤东客家话相比,更能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因为,第一,赣南是赣方言和客家方言的交汇点,因此,从赣南客方言中更容易看见客赣方言的联系和差别。第二,赣南的客家方言既古敦,又呈同一的多样性。说它古敦,是因为这里唐宋以来的世居客家姓氏较多,因此方言中保留中原古韵在成份就较多。说它呈同一的多样性,是因为明末清初粤东、闽西的客家人又大量回迁赣南,使赣南的客家方言不象粤东、闽西那样统一,而是同中有异,县与县之间不一样,甚至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也显出差异。而上犹客家方言作为赣南客家方言的一支,也同样具有研究价值。全省十佳文艺工作者之一李伯勇创作的小说、散文等文艺作品,客家语言十分丰富,被誉为“乡土文化创作一奇葩”。

(2)客家建筑

围屋是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它不仅被建筑学家们誉为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葩,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使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诗人、艺术家们乃至一般游客为之陶醉。

提起客家民居,往往会想起“赣南客家围屋”。实际上,在上犹县营前附近还有另外一种客家民居,既有北方四合院中规中矩对称分布的特点,又有南方吊脚楼人字屋顶防潮防风的功能,还融入了江南园林建筑中黑白分明的色彩对比,因而更具有居住的舒适性和使用的实用性。

赣南传统客家民居

营前客家民居由3组横向、4组纵向房屋对称相交组合而成,构成九厅十八井的棋盘模式,中轴线上由下厅、中厅、上厅、后花池组成,两翼又各有3个小厅,为便于采光和排水,每两个厅间设有一个天井,天井与下水道相连,即使在最多雨水的季节,也能排水通畅,使屋内保持干爽通气。民居外墙用石灰粉刷,青砖黑瓦白墙,配上青山绿水蓝天,既体现了房屋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又与当地亚热带风光融为一体,仿佛客家文化中独树一臶的山水田园诗。

客家人非常看重“做屋”(即建房)。在客家人看来,房屋除居住功能外,还对家事是否顺遂、子孙后代能否成为有用之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过去,当房屋主人用一生积蓄准备“做屋”时,首先请风水先生根据地形、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等多种因素选准朝向,并打下两根木桩确定中轴线,再根据宽度选好大门的中心点,位臵就算选好了。然后,风水先生还要根据房屋主人的生辰八字,推算出具体动工的时辰,用红纸写好交给主人。此时第一步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风水先生在客家人“做屋”过程中充当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当地流传着“头先生、二木匠、三泥水”的说法,如果房屋主人是当地富豪的话,往往会挽留风水先生在家住下,一直到房屋正式落成,才用重金酬谢让其离开。

客家人“做屋”的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建墙体的材料取用底层生土,用锄头一片片挖下,墙面修补用土还要用竹筛过筛;墙体建筑过程先用大块杉木做成“墙斗”(即模板),把生土一层层填入“墙斗”内,每层之间还要放上木料或竹料增加拉力,用木夯一层层把生土夯结实。应该说,“做屋”的过程是一个重体力劳动的过程,好客的主人除了3餐伙食要搞好以外,上午还要增加一个“打斗昼”,这样一天就变成了4餐。为了喜庆,在整个“做屋”的过程中,还有5次“酒宴”,即“起手”、“打平水”、“放大门”、“下墙斗”、“圆屋酒”,届时请全体工匠、小工大吃一顿。伙食越好,工匠、小工就越加卖力,墙体夯得格外牢。有些客家民居虽然是土墙,瓦顶木梁,但时隔三四百年,仍然异常结实。

客家民居中轴线上的上厅,是客家人祭祀祖先、娶亲嫁女、族中议事的地方,所以上厅在整个建筑中是重中之重,上厅一般跨度较大(约10米)。为了解决屋梁的承重问题,在厅前两侧要设臵两根木柱,这两根合抱粗的木柱不知得经过多少艰难从深山老林中觅来,然后经过能工巧匠做圆、雕花、刻字、油漆等一系列工序,再配上坚固石料做底座,成为上

厅建筑中最靓丽的构件。上厅正中的屏风是摆放祖宗牌位的地方,天井两旁的厢房则是办喜

事的“接待处”。客家人对这两个地方的建筑更是不惜花费金钱,很多大户人家这几个地方的门窗隔扇都镂空、雕花、油漆、涂金,以显主人的奢华。

中轴线上的大门口是最能体现客家文化的地方,大门上宽约半米的一块长方形区域,称之为“月印”,根据主人的姓氏、祖先的功绩、典故、姓氏的发源地等,题上斗大的4个字,如“春申垂裕”、(姓黄)、“金鉴家声”(姓张)、“三省传家”(姓曾)、“禄阁流光”(姓刘)、“紫荆荣茂”(姓田)、“范阳衍庆”(姓邹)等。一个内行的外地人来到客家聚居地,从门楣上的题字,一下子就能判断出主人的姓氏,从而找到自己的“本家”。

房屋落成后,整个建筑工程还远远没有完工,客家人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还要在房屋前建设一块晒坪,用于收获时期晾晒谷物,晒坪前挖一口水塘,万一失火时起消防取水的作用,水塘外侧为菜园,最后修筑一道半圆的围墙,在风水先生认为最有利朝向的地方,再建一个飞檐斗拱的“斗门”,作为出入的惟一通道。有条件的人家在房屋两侧还要挖水井,修建一些附属设施,甚至建私塾办学堂。这样,一所集居住、生活、防卫、教育于一体的客家民居才算真正竣工。

(3)饮食文化

赣南客家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家常菜;二是宴席菜。特点是麻麻达达、糊糊借借、咸咸辣辣。客家饮食文化内涵深刻,乡土味浓,有些菜肴和食品已饮誉海内外。

包米果

包米果是上犹客家饮食中最具特色的食品,其做法很简单:把大米用冷水浸一天一晚,尔后磨成米桨,把桨均匀地淋在用竹篾编织成的圆形汤皮簸箕内,待桨薄薄的淌满簸箕面时,就放在锅里用旺火蒸熟,就成了汤皮,然后用篾子划成若干小块,从簸箕内撕下,加上炒熟的佐料、肉馅,包成长方形,涂上点香油或熟茶油,就成了香味可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包米果了。

过去江西上犹的客家妇女,人人都会做包米果,好不好吃拿什么做出标准呢?就是看其做出来的包米果味道好坏,来评价这个妇女是否认能干。手艺差的包米果,磨出的桨粗,蒸出的汤皮皮就厚,调料不好吃。手艺好的包米果,磨出来的米桨细嫩,蒸时要用竹片火,蒸出来汤皮如纸且透明,而且口味适中。

包米果的佐料可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季以绿色青菜为主;夏秋两季以瓜类为主;冬

季以包心菜、箩卜为主。香料可用:韭菜、大葱、大蒜等,若加上炒熟的瘦肉馅则味道更好。

说起包米果的由来,这里还有个故事。据《上犹县志》载:南宋灭亡一个多月后,蒙元先后率兵攻打上犹城县,城里人死不降元军,元军恼怒不已,城破后进行了报复性的屠杀,全城死者有一千三百余人,当时有个幸存的客家媳妇,劫后寻找食物,惊喜地发现有一盆水浸着的米,用力一擦,全成了桨。用老办法煮饭是不可能的。怎样煮来吃呢?当年县城的背面山上,古木参天,干竹子遍地,有的是柴火。她动一动脑筋,拿一个本来是用来晒米谷的簸箕,淋上米桨,烧起旺火,蒸熟后,包上一点腌菜萝卜之类的,尝了一囗感觉十分好吃,这位客家媳妇还请左邻右舍的村民来吃,都说味道很好,大家都说她心灵手巧。问她用什么东西盛米桨蒸个?当时她不直说,而用手比划着说:[园(元)篾(灭)!]引起众民一阵开心的笑。也附和着说:[元灭!元灭!]

在那个朝代,说错了话是要砍头的。因为元朝对汉民统治十分厉害,十家人共用一把菜刀。何况这小女子还当众说:[园(元)篾(灭),不给点颜色她看看还得了?官府拿这个妇人当堂审问,巧媳妇拿出簸箕解释[园篾]之说,官府也无可奈何,只好把她放了。客家媳妇不畏强暴的故事知者不多,但从此江西上犹县客家美食-----包米果却流传开了。

黄元米果

黄元米果原用大禾米加工而成,黄气香质软。60年代后多用粳米精制,工序繁琐。在冬季制作。制作黄元米果要先用黄元柴灰加开水过滤成灰水,冷却后浸米一夜,次日用甑蒸熟成饭,再将饭拌灰水,摊开晾干后又蒸熟臵于大石臼内,用硬杂木棍捣烂成团,起碓后,用手揉搓均匀,切块做成各种形状的米果。由于做工繁琐,往往要亲邻朋友相助才会动工兴做。做好的黄元米果色黄味鲜,通常用灰水浸没,藏于缸中,可留至第三年夏天。有的切碎晒干,再用沙炒或袖炸,做成各种类型的果品。具有柔软细嫩、熏香味鲜、爽口久藏的特点。

全鱼宴

上犹县被誉为“水电之乡”,全县可开发水域达8万多亩。依托丰富的水域资源,数万库区渔民靠网箱养鱼发展鳜鱼、石鱼、银鱼、鳊鱼、鲟鱼、鲶鱼、斑点叉尾鱼、鲟鱼等特种水产养殖。如今库区“水上街市”的美丽夜景,吸引不少游客到渔庄吃鱼、赏鱼、钓鱼。养殖的鳜鱼远销韩国,石鱼干、银鱼干成为当地的特色旅游商品,汇聚了县内10多种特种鱼的客家全鱼宴更是深受游客喜爱。

荷包胙

上犹客家名菜“荷包胙”是流行于原南安府(今南康、大余、崇义、上犹一带)的一道名菜。每逢红白喜事,主家答谢亲朋好友的宴席上都少不了“荷包胙”。“荷包胙”享有盛名,与南安府“戴状元”有关。相传,乾隆时大余人士戴衢亨高中状元后,大摆宴席谢请四方乡邻。因为讲究“状元”席的排场,厨师们就用本地的荷叶把经过料理后的猪肉包成“状元帽”的形状,经蒸熟后,就成了一道色泽浅黄、香味纯正、肥而不油、甜而不腻的菜肴。

“荷包胙”的制作讲究色香味形。各地的做法大同小异。其主料是切成方块的猪肉,配料是炒熟的米粉,再以糖、盐、酱油、胡椒粉、八角、五香粉、鲜汤等做调料。制作时要注

意把这些搅拌均匀,还要腌上1个小时左右,再用2至3张干荷叶包扎成下圆上尖的“状元帽”形状,最后上甑蒸上3小时左右即成。

艾米果

上犹县一种常见小吃。特别在清明时节,田野里长满野艾叶时,大人牵着小孩出去采摘野艾叶,回来全家人一起做艾米果,吃也热闹,做也热闹,很能营造出家庭和睦的氛围。因艾米果为圆形,故又取团圆之意。做艾米果,得用糯米,把糯米浸了,磨成浆,“再用细白布袋子吊起去水分,这样磨的糯米粉就细白,做米果都得这么细白的米粉。再将采摘到的独特香味野嫩艾叶,洗净,在热水中稍煮一下,揉搓去苦味后,按一比一的比例,配上用臼碾得糯米粉,掺进糯米粉中揉,揉得艾叶与糯米粉完全融合了,就拿去蒸,然后用手使劲充分揉和,做成一个个圆饼状。还可以在里面包上些用鲜肉或腊肉、笋、大蒜等配料制作的馅,做成艾米包包,放在锅里蒸熟后,味道甚佳。吃起来,一股浓浓的清香扑鼻而来,口感滑嫩而不腻,软中兼韧,是赣南人很喜欢的一种吃法。当然,也可以用油炸。据说,这种小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长盛不衰。

玉兰片

玉兰片以竹笋为原料精制加工而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山珍。相传,北宋

文学家苏轼吃了玉兰片之后曾风趣地说:“要不俗,须吃竹”(指玉兰片);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称赞玉兰片“味抵驼峰牛尾狸”。

上犹玉兰片是用冬笋尖制成,形如象牙,通明如玉,质地脆嫩,味鲜美而清香。它营养丰富,还含有天冬酰胺,是一种纤维素丰富,而脂肪和淀粉含量极低的天然食品。1985年,获省优、国优产品称号。产品除行销京、津、沪等大城市外,还远销日本和港、澳等地。

(4)民俗文化

客家民俗文化以其古朴和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为世人所瞩目。客家民俗活动一年四季均有举行。如春节期间有龙灯、蛇灯、鲤鱼灯、马灯、狮灯等各种灯彩的表演;端午节有龙舟竞赛;中秋节有“放孔明灯”、“请月光姑姐”等活动。除上述具有汉民族一般特点的节日民俗活动外,上犹的大型民俗表演“九狮拜象”更是在其它汉施行地区(包括客家地区)不常见。

上犹客家门匾习俗是上犹县客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门匾源自汉魏时期的门阀制度,“衣冠南渡”的客家人把它作为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文化传统带到南方,以至千百年流传下来,演变成现在的客家门匾。

在江西上犹县,百分之八十的民居都有客家门匾。这种客家门匾就是在民居大门的门额上制作一块长方形匾框,选取与自家姓氏相关的成语、典故或体现房主理念的一个词语镌刻其上,有的还配上吉祥图案,融书法、绘画艺术于一体,其内容或展示客家人迁徙发展的历史,或叙述先辈的嘉德懿行,或表达房屋主人的行为处事准则,意在褒扬先辈功绩,垂训后人创业,在造就一代又一代客家人的优秀品德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上犹农耕文化

江西省上犹县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粮食文化,上犹群众在粮食生产、加工、流通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粮食文化。为让人们更加珍惜粮食,上犹县筹办了粮食历史文化陈列馆,搜寻征集了300多件粮食生产、加工工具以及粮票、图片等珍贵资料,集中向人们展示上犹粮食文化与客家农耕文化。

粮食历史文化陈列馆

该馆由上犹县粮食局筹建,2010年2月份开馆,为全省首家以粮食历史文化为主题的陈列馆。馆内通过图文、实物、文物、模型等各种形式陈列了有关上犹粮食生产发展历程的资料,对研究粮食历史文化、客家农耕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该馆位于江西仙湖米业有限公司厂区内,完美结合了上犹粮食文化与客家农耕文化,为上犹乡村旅游增添了一个新看点、新亮点。

在位于梅线交通主干道上的洋田村,以“洋田、土菜、奇石、雄狮”为特色,新建了丹桂飘香、奇石点缀的农业观光道,修建了古朴的客家民居和亭台楼阁,建起了农耕文化浓郁的“蔬菜展览馆”和“农博园”,打造集农业观光、农活体验、荷塘垂钓、美食品尝为一体的蔬菜奇石龙狮文化庄园,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如今,像梅水洋田一样的特色乡村,该县还有梅水园村、梅水白水寨、陡水月仔、黄埠合溪、油石梅岭、东山镇莲塘等几十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着力打造赣南乡村旅游第一目的地。

走进绿色上犹,青山如黛,碧水潺潺,呈现眼前的是一幅幅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的动人场景:在“农博园”大棚内采摘草莓的游客,尽享农“情”乐;在历史文化陈列馆内游客尽情朗诵古诗……

三、奇石根艺文化

。进入21世纪,全国许多地方兴起赏石热潮,上犹也悄然突起。觅石成了上犹文化活动的新内容,也是文化活动的一种升华。上犹县山清水秀,境内山峦叠嶂,河流纵横,山多河多为奇石的产生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物种丰富,为盆景、根艺的创作和收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人们在上犹境内又发现了诸如金纹石、珍珠砾石、绿泥石、彩釉石、水晶、莹石矿等新的品种。寻石赏石的过程即是文化延伸、传承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接通地气、感悟时代和人生的过程。

新的时代激发新的赏石热情和创造了新的赏石文化。上犹石多次在全国全省奇石展览会上获得奖项。赏石文化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这就告诉我们,上犹的赏石进入了历史的新阶段。这次上犹县首届廉政文化奇石展所展示的作品,来自古远,却释放出当今时代上犹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流向。

早在宋朝时期,著名学者杜绾编著的《云林石谱》,记载了当时全国116种名石,“上犹石”名列其中。上犹石种类繁多,主要有蜡石、青花石、金纹石等,其质地坚韧,颜色丰富,既有形、质、色、纹之优,也有瘦、透、漏、皱之奇。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装点了上犹山水之妖娆,赋予了上犹深邃,丰富的文化内涵上犹赏石队伍快速壮大,上犹石名气日隆,上犹石已成为上犹文化一个有机符号,这当然有着像全国各地赏石与旅游——共性的一面,更有着独特上犹石个性的一面。上犹石不是一般意义上因地球经纬度不同而具有的地理特色,也不是因“地方特色”,而是有其独特的中国历史文化渊源和品性,因而它能在长期的默默无闻,甚至几近被湮灭之中,一旦被重新发现就夺人耳目扶摇直上,上犹石连同上犹的奇山秀水更是成了响亮的存在。上犹石的大家风范其来有自,在古远的宋代就被发现和定位。“上犹石”含藏着古远上犹人与山水相交融的生活情状。公元1133年,杜绾编著的《云林石谱》问世。这是中国一部最早、最具影响的记录各地名石的谱记,它记载了当时全国116

种著名奇石,上犹石名列其中。此书记载:“虔州上犹县山土中出石,微紫,质稍粗,多浅黑斑点,三两晕,绿色。堪作水斛或栏槛,好事者往往镌(juan)砻(long)甃(zhou)地面,全若玳瑁。”这数十个平淡的简介文字,不经意还记载了当时居住山水间的上犹人简朴却几分神秘的生活习俗,以及粗浑古朴却细腻幽微的审美情趣。实用是第一位的,而“好事者”即用心遂情者则精心用它装点生活和丰富心灵,以与玳瑁相处自荣自足自雄。赏石琢石进入了民间生活,也就参与了上犹人文化性格的锻造。

玳瑁是一种形状像龟的爬行动物,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很光润,可用作吉祥物装饰品。这种像玳瑁的奇石既可做居家用材,同时可做镇宅之宝,还给人以品赏把玩陶冶心灵的审美愉悦。上犹石的形、质、色、纹之优美,兼有瘦、透、漏、皱之特性。宁静、恒久、持守、坚韧的精神因子皆在其中。可以想象,在那个时代,上犹人通灵石性,崇仰秀石之神性和灵性,上犹石进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民众的心灵,上犹人在赏石琢石中感悟天地与人生,希冀通过奇石秀石降灾避祸,让祥瑞常驻,从中汲取生活和人生的超拔力量。上犹石的文化价值由此体现。

奇石是无声的诗、无言的画。奇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赏石成了现代人返璞归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时尚,成了现代人健全体魄、陶冶情操的新追求。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浇铸了上犹人与奇石的不解情缘。近十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上犹人寻石赏石进入了新层次境界。上犹县奇石协会成立于2005年,现有会员三百余人,全县奇石收藏和爱好者有两千多人,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4人,数十位石友的藏石作品在全国、全省奇石展览会上屡获金、银、铜奖。我县自办了三届奇石展览会,在县城茶亭路金海湾小区建立了奇石文化一条街,奇石文化产业初具规模,2008年中国根艺美术学会授予其“中国石艺之乡”光荣称号,2010年元月,上犹县奇石协会又被批准为中国观赏石协会单位会员。

上犹县奇石

四、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上犹县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最早始于唐朝,到了明朝,上犹茶已小有名气。五指峰出产的“上洞茶”和平富乡出产的“上寨茶”就是在明朝的时候被列为贡品的。如今,上犹县围绕“两茶一苗”产业,推动茶叶、油茶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赏茶、采茶、品茶等文化旅游项目,

犹石嶂万亩茶叶基地就是在上犹县发展“两茶一苗”的大环境下产生的。该基地规划总面积2万亩,总投资5000万元,定植茶苗达7000余亩。该基地为茶叶种植加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生态客家茶产业新村——梅水乡园村,更是建起浓郁特色的客家门榜、逶迤成景的茶文化墙、精致典雅的茗香水阁、提供了韵味十足的茶艺表演,令人目不暇接,尝上一杯清香沁人的“上犹绿茶”,更是让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袁世凯复古逆流【2】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的发表。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3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口号民主科学 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6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7 胡适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8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内容同新文学结合起来,树立新文学的典范 9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和文章和刊物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刊物【每周评论】 10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袁世凯复古逆流【2】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的发表。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3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口号民主科学 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6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7 胡适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8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内容同新文学结合起来,树立新文学的典范 9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和文章和刊物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刊物【每周评论】 10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袁世凯复古逆流【2】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影响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青年杂志】的发表。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3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口号民主科学 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6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7 胡适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8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内容同新文学结合起来,树立新文学的典范 9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和文章和刊物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刊物【每周评论】 10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答案)

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下表是对17世纪某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政治体制的比较,据此判断该国是() 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 2.“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焚书坑儒罢黜百家B.焚书坑儒推恩令 C.统一文字推恩令D.统一文字罢黜百家 3.今天中国象棋中的“炮”,最早写为“砲”字,而到宋代出现“砲”“炮”两字并用的现象,此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宋代() A.发明了中国象棋B.发明了火药 C.火药广泛用于战争D.西方近代火炮传入 4.下列单元主题最适合如图的是() A.侵略与反抗B.内战烽火C.近代化探索D.变法与革新 5.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实现转折 ②设驻藏大臣——西藏开始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③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④工业革命——开启欧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解答题 6.“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无疑是不同时期引领中国发展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顺时而变的孙中山】孙中山的一生就是“不断在挫折中修正自己”的一生。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他从一个“社会改良者”逐渐转变为一个“民主革命者”,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转变。 (1)分析促进孙中山从“社会改良者”逐渐转变为一个“民主革命者”的社会背景。 【勇于创新的毛泽东】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并最终赢得了胜利。 (2)这是一条怎样的革命新道路?其“新”在哪里? 【审时度势的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重大变化,提出当今世界的两大时代主题,调整了国家政策,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 (3)当今世界的两大时代主题是什么?举一实例,说说我国是怎样顺应时代主题的。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何作用。 7.“历史时期”是历史学的基本概念。阅读“我国1919年以来主要历史时期年代尺”,回答问题。 (1)写出A时期起止的标志性事件名称。 (2)B是“十四年抗日战争时期”,说出由“局部抗战”转为“全面抗战”的时间,并说明确定的依据。 (3)C和D两个时期同处于我国什么发展阶段?D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4)综观上述四个历史时期,概括我国1919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中国历史文化明街有哪些

中国历史文化明街有哪些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历史文化明街有哪些》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为了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那么?第一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比北京市国子监街、山西省晋...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为了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那么? 第一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比 北京市国子监街、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南大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江苏省苏州市平江路、安徽省黄山市屯溪老街、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山东省青岛市八大关、山东省青州市昭德古街、海南省海口市骑楼街(区)(海口骑楼老街)、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八廓街 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比 江苏省无锡市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古镇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上海市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罗西亚大街、北京市烟袋斜街、福建省漳州市历史文化街区( 漳州古街)、福建省泉州市中山路。 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比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晋商老街、浙江省杭州市清河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渔梁街、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江苏省无锡市惠山老街、上

海市徐汇区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广东省潮州市太平街义兴甲巷、福建省龙岩汀县店头街、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古街、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翘街。 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比 福建省厦门市中山路、四川泸州尧坝古街、西藏江孜县加日郊老街、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古城老街、江苏省南京市高淳老街、山东青岛小鱼山文化名人街、浙江省临海市紫阳街、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广东省深圳市中英街、安徽黄山市休宁县万安老街。 第五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比 广东省广州市沙面街、上海市静安区陕西北路、河南省濮阳县古十字街、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明清古街、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龙川水街、广东省珠海市斗门镇斗门旧街、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永宁老街、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松口古街、江苏省泰兴市黄桥老街、四川省大邑县新场古镇上下正街 延伸阅读: 北京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位于东城区安定门街道,他的名字源于坐落在这条街的古老建筑——国子监。街道全长669米,平均宽11米,距今已有700年历史。街区内集中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子监、孔庙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是全市唯一一条以街命名的市级文物保护街道,也是北京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条牌楼街。东西贯通的国子监街以其幽雅、宁静的环境和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成为北京一处独具特色的文化景区。正如乾隆所言"京师为首善

重庆的文化背景

①重庆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经过十年直辖的快速发展,重庆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老百姓逐步富裕了起来,在追求物质精神生活享受的同时,人们对于财富增值的愿望越发强烈,个人理财市场呈现快速发展势头。这个以三峡建设为背景建立的直辖市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使命。它有利于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重庆还有山城、雾都之称。 ②重庆,是一座来了就跑不掉的城市,张君在重庆被文强整了,文强在重庆被薄熙来整了,薄熙来在重庆被王出卖了,周克华逃到重庆死了。重庆这下火了,当官的来灾,当贼的来死。老蒋过来当陪都,没过两年就被赶到了小岛上。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病死在钓鱼城,刘备当年路过重庆,结果是白帝城托孤。重庆是一个神秘的城市,主城区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四面环山,江水回绕,城市傍水依山,层叠而上。 ③理财环境 一、重庆市居民个人理财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重庆直辖十年来,经济社会各方面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GDP总量和老百姓收入成倍增长,金融机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由1997年的580.67亿元,增长至2006年末的2 949.05亿元,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5 302.05元,增长至2006年末的11 570元,主城都市经济发达区,人均GDP 更是到达或超过3 000美元,步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富裕起来的老百姓不再

满足于把手中的富余资金存放在银行而获得微薄的利息收益,对于金融市场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充满着浓厚兴趣,特别是近两年来,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使得人们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 二、个人理财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一)个人理财产品缺乏多样性 目前,市场上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竞争异常激烈,但是与欧美成熟市场的银行理财相比,我国的个人理财只能说是形似,远没有达到神似。个人理财的精髓应该是它的个性化服务,人在不同的生命周期理财需求是不一样的,风险偏好程度也不一样。针对人的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的风险偏好,不同的投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服务,推进产品创新,才是未来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一个真正推动力。 (二)居民理财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重庆市个人理财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居民个人理财认识仍然存在一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急功近利,无风险防范意识。“理财=赚大钱”这一错误认识存在于大部分人的脑海中,不少人一上门就问银行客户经理“买你的产品我能赚多少”,“你们发售的基金最低收益有多少”。在资本市场火爆,基金高收益的诱惑下,不少居民甚至把自己养老看病的救命钱,全部投资于基金等高风险理财产品,他们哪里知道,繁荣盛世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资本泡沫一旦不幸破灭,他们的财富梦想将彻底丧失,甚至退休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盲目跟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长沙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分析 ------长沙市长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英贤辈出,革命历史丰富,城市风貌独特。1982年2月,国务院正式公布长沙市为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在改革开放和建设区域性商贸、科技、文化、信息中心的进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和开发改造速度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的长沙人民继续继承长沙市的优秀文化传统,张扬城市特色,处理好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使长沙市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得以延续与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都市。 一、长沙古城历史发展 长沙,夏代属古三苗之地;到商、周时代,三苗国消失了,但三苗后裔仍然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这时长沙属“扬越”(又叫“荆蛮”),史称“扬越之地”。商周时期,北方中原王朝对南方“荆蛮”、“扬越”的战事频繁,虽未能在这里建立起他们直接的统治,但“扬越之地”一度成为商周的“南服”,迫使“荆蛮”臣服纳贡。 秦国灭掉楚国,在原楚江南之地设立“长沙郡”,从秦代开始,长沙开始纳入中国统一的政治版图,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行政区域载入史册。秦代长沙郡涵盖今湖南大部分、湖北以南、江西西北和广东的连县、广西的全州等地,面积几乎相当于今湖南全省,临湘县为治所。 之后秦朝灭亡,汉王朝建立。刘邦称帝之后,公元前202年封西汉王朝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朝的长沙郡建长沙国,临湘县驻所作为国都,也标志着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国,长沙成为王国都城。长沙王是长沙国的最高统治者(最高官员),其王位世袭,但自东汉汉朝对诸侯王国改变体制之后即公元前144年,实际成为有名无实的番王了。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刘秀复建长沙国,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势。到29年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全境正式归于东汉,长沙的归汉。长沙在37年,刘秀以长沙王刘兴等“皆袭爵为王,不应经义”,将其改封为临湘侯,又将长沙国废除,改为长沙郡。 三国和西晋时期,长沙为长沙郡郡治,属古荆州。西晋后期和南北朝时期,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以台儿庄古城为例 姜玉磊 (枣庄市规划局山东枣庄 277100 )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台儿庄古城,从街区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出发,通过分析街区的现状问题,指出街区保护和更新的必然性,并结合实际提出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更新的构思和方法措施。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文庙-慈云寺 1 引言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赋存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在保护名城肌理,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中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已成为一个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难题。 自国务院1984年公布了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我国城市旧城市文化的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如北海市中山路和珠海路的历史老街区的改造,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连绵延续、尺度亲切宜人,其中珠海路骑楼建筑风貌为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骑楼风貌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体现中西建筑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古典气氛[1]。但由于缺乏社会的共识和法律的保障,再加上城市开发的压力以及技术观念的落后等因素,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的遗存和风貌仍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有的甚至荡然无存,如香港旧城早已消失就是典型的一例[2]。 2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意义 “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可贵,在于它是一部最真实而珍贵的‘历史’。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1866~1952年)曾说过,人写出来的历史只能说是‘现代史’,因为它是现代人写出来的,是以现代的观点来表达的。因此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建筑,它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3]。城市是一部具体的真实的人类文化记录薄,建筑便是中国历史的写照[4]。 这些建筑一方面反映了工匠们的建造工艺,另一方面又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时代的建筑风采与建筑文化,其中蕴含着失之不可再得的文化信息资源,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新文化运动

》教案教学目标 根据本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本文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打倒孔家店”口号来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历史事物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的探索,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和科学。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 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内容,难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的时候,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而中国的发展状况怎样呢?请同学们看一段记录片。(记录片解说词: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通过武装斗争终于摧毁了满清专制,但照搬西方政治的结果,却是画虎类犬。虽然名义上建立了共和政体,民主政治却仍与中国无缘。先进的中国人由此得出了新的结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 根据录像内容教师步步设问: l从刚才的录像中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l辛亥革命有没有使中国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 l当时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造成国家贫弱的根源是什么? l怎样才能振兴中华民族? 学生一步步回答。 二、新课讲授: 教师:为了重铸国魂,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那就是——新文化运动。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按照课标的要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能够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进而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方式来吸引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从视频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这段录象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的缺陷,初步

宁波历史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鄞西鄞江镇西首,是我国一项杰出的古水利工程,其规模宏伟,建制精密,结构完善,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鄞县西部四明山逶迤。群峰矗立,山峦重叠。四面有七十峰,东如惊浪,西如奔牛,南如驱羊,北如走蛇,集雨面积达350多平方公里。每到春秋之际,大雨如注,山洪爆发,奔腾而泻,危及生灵和农作。千百年来,鄞西人民忍受洪涝的煎熬。唐代太和年间,即公元833年,山东琅琊人王元wei(音伟)任鄮县(鄞县)令,他为了根治水患,率众修筑了它山堰。 据《四明它山水利备览》记载:该地溪南沿流是山,溪北是平地,至此始有一小山虎踞岸旁,与溪南众山相对峙,因无其它山相接,故名“它山”。古时奉化江咸潮上溯到平水潭,“田不可稼,人渴于饮”,影响农田溉灌,王元wei(音伟)在它山兴建堰坝,分江河御咸潮,引大溪之水折向东流。 它山堰工程蔚为壮观,“垒石为堰于两山间,相传阔四十二丈,级三十又六”。现代测量它山堰全长ll3.73米,面宽4.8米,堰顶高程3.05米,堰体用长2.3米,宽l米,厚0.3米的条石砌筑而成。为了使堰体坚固,冶铁灌之,渠与江载为二。这里说的渠,就是指今鄞江到宁波的南塘河。它山堰建成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上游的水被堰阻拦,流入南塘河。使鄞西七乡二十余万亩农田得以灌溉,“民食之所资,官赋之所出,家饮清泉,舟通物伙,公私所赖,为利无穷”。遇到潦涝时节,上游洪水漫过堰面而注入奉化江,过甬江入镇海口泻迸大海,减轻鄞西涝情。它山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既能抗旱泄洪,又能调节进入南塘河的水流量。潦则七分归江,三分入溪,旱则七分入溪,三分归江。南塘河的水自南门流入宁波城中,蓄潴日湖月湖,作为城中居民饮涤和消防之用。 据记载它山堰有石阶三十六级。堰下水位落差很大,每逢大雨之后。上游山洪猛泄,洪水漫过堰面,气象万千。前人呤道:“十里犹闻震地雷,海神惊惧勒潮回”“它山堰头足奇观,百万雷霆声不断”,足见泄洪景象之壮观。 它山堰建成后,王元wei(音伟)又考虑到大暴雨后泄洪能力不足,又在南塘河上分别建乌金碶(上水碶)、积渎碶(下水碶)、行春碶三座碶闸,以启闭蓄泄。使堰和碶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利系流。据说,王元wei(音伟)选三碶位置时,从上游放下三只木鹅,木鹅自动停下的地方就选作造碶位置。千百年来,“王令当年放木鹅,身营三碶隔江河”传为美谈,并载入《鄞县通志》。 它山堰经过宋、元、明、清和民国时的多次修理,疏浚、增筑、配套,工程更臻完善。离它山堰西北约50米处,至今仍存宋淳祐二年(1242年)郡守陈垲建造的回沙闸。该闸当时为防流沙阻塞河道而筑,今尚存石柱四根,镌有“则水尺”和“回沙闸”六个大字,边上刻有水位尺度,另外两个重要的附属工程:一为南宋宝祐年间(l255年前后)制置使吴潜建造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2012年,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文献数量才开始激增。尤其随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的不断深人,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不断跟进,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学者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表述有多种称谓,如“历史地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等。“历史文化街区”作为2002年以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中观层面”的核心概念,其前身为1986年提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起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送审稿)》中,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其中,前者指代了城镇和乡村环境中的特定区域,而后者则特指城镇环境中的某一特定区域,且前者的规模大于后者。2012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12)的发布,使“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等成为我国名城保护体系“中观层面的规范用语。其中,“历史地区”的范畴最广、包含内容最多,其他概念都内含于“历史地区”之中;“历史文化街区”又内含于“历史地段”之中,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尤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给予了更多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精品文档 3-3-2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 不开的。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难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主阵地:《新青年》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浅析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的特色

浅析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的特点 【摘要】:说到现当代中国文坛,余秋雨是一位始终绕不开的作家。特别是他 标志性的历史文化散文,更是引领了文坛一股鉴史伤古的散文创作潮流。其《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霜冷长河》等散文集更是成为近一二十年年来经久不衰的畅销书,余秋雨可以说是现当代历史文化散文的开创者和领跑者。本文结合余秋雨散文的具体描写,试通过对其文章的探究以及写作笔法的剖析,浅析其历史文化散文的特点和特色。 【关键词】:现当代文学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特色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成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余秋雨的历史文化散文便是其中优秀的代表。余秋雨是中国现代文坛最著名的散文作家之一,著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中国文脉》等文集,被公认为全球华人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多从“历史文化”视角写人状物,余秋雨总能注入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传达对民族文化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文明批判,将人、自然、历史与文化浑然融为一体,具有广博而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但其一些历史散文中也不免为了突出情感而故作矫情,给人一种虚假做作之感。下文将从历史的追忆、人文情怀、主体意识和诗意的语言、以及部分片段的做作矫情等几个方面对余秋雨的散文特色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对历史的追忆 作为历史文化散文,对名胜古迹的凭吊以及对历史的追寻与反思自然是第一位的。余秋雨的散文都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对历史的追寻。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永远无法也不能为人们所忘却的文化传承,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有写史的传统,可见历史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以及独特情感。余秋雨在散文作中将历史与文化相融,使其作品散发出强烈的历史厚重感。 在余秋雨笔下,历史并不是没有生命的,而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漫漫长河,过去、现在与未来都在文化历史中紧密相连。余秋雨写过敦煌,写过都江堰,但写到最后一篇却是《这里真安静》,是一片荒凉的坟墓。余秋雨在《文化苦旅》的自序中写道:“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悠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在《莫高窟》中,他写道:“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这是何等的气魄,在余秋雨的笔下,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前人留下的骨架,而是充满了血肉、永远不会凋零的生命。在《道士塔》中,余秋雨面对面前的断壁残垣,想起了:“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

文化创意引导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

文化创意引导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 ——以北京杨梅竹斜街为例 段文,魏祥莉,余丹丹 摘要:2010年开始的北京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项目是近年来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一次创新尝试。与以往屡屡发生的大拆大建不同,该次城市更新实践按照平等自愿、协议腾退的方式进行了人口疏解,小范围、渐进式地获得了居民腾退后的房屋作为更新利用的空间,代表了“新常态”下该类地段进行保护更新的趋势。项目实施主体国有企业大投公司提出以文化创意设计复兴老街区的策略,通过与北京设计周合作,连续4年不断探索文化创意引导下的街区更新利用方式。通过对大投公司访谈和现场调研,笔者对该地区引入的创意特色商业店铺、零散建筑空间的利用和公共设施的更新情况进行了研究,对文化创意引导方式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评价,在肯定其创新尝试的同时,提出当前文化创意引导在当地居民中参与性不强的局限性,未来如何调动广泛的社会参与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保护城市更新文化创意杨梅竹斜街 序言: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新常态”的解读 随着国家经济由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发展阶段的“新常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在城镇化进程逐渐放缓的情况下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概括而言,“新常态”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面临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外部环境特征:1)经济结构转型,城市中心区居住用地减少,中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文化体验消费需求增长;2)建设方式转变,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大拆大建方式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更新难以为继;3)物质环境恶化,居住安全隐患突出,基础设施条件难以适应现代生活要求;4)社会结构下虑,流动人口增加,居民自我更新力量薄弱;5)历史问题累积,社会矛盾尖锐,就地解决所有问题存在困难;6)居民意愿多元,利益相互掣肘,组织协调机制建设不足。 2010年开始的北京杨梅竹斜街保护修缮项目是近年来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的一次创新尝试,其在人口腾退、资本运作、功能定位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以往大不一样的地方,整体的行动思路契合了“新常态”下的现实要求。

“宁波商帮精神”的历史文化探源

“宁波商帮精神”的历史文化探源 130多年前,德国地质学家利希霍芬曾多次到浙东沿海考察,并著有《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做研究的成果》一书,他在讲到宁波人时这样写道:“沿海有特殊种族,如宁波人。宁波人在勤奋、努力奋斗、对大事业的热心和大企业家精神方面较为优秀……宁波人是浙江人中的特殊分子……尤其是商业中的宁波人,完全可以和犹太人媲美。”至于这个德国地质学家说的对不对,这一个多世纪以来宁波商帮的表现已足以证明。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商帮中许多商帮已逐渐式微乃至衰亡,如山西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徽州商帮等等,而宁波商帮却历久不衰,一枝独秀,称雄于海内外,成为世纪奇观,其原因何在? 宁波作协副主席、宁波商帮的资深研究者王耀成在《百年商帮,系于国运——为新千年而作》一文中作了精当的剖析:“探索近代宁波帮长盛不衰史,有两个鲜明特点:其一,宁波帮始终得到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关怀;其二,宁波帮始终高扬爱国、奋进的旗帜,系一己之命运于国运,与民族之兴亡共兴亡。”正如王先生所剖析的,纵观宁波商帮的发展历程,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宁波商帮始终坚持了爱国、奋进、走在时代的前列,它勇于变革,开拓创新,富有韧性,务实大气,兼容并包,究其原因,其精神实质的形成和宁波地域文化的特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宁波商帮之所以能够成功,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而经久不衰,本质原因就在于它是吸取了宁波历史文化的营养而发展起来的,而宁波文化最本质的特征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要求,所以,在宁波商帮的身上也是集中体现了宁波历史文化的精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生存其间的人们不同的秉性和精神面貌。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理位置和自然疆域内形成的具有强烈地域特征和明显地方特色的社会文化系统。地域一般是从古代沿袭而来,地域文化也由于历史的文化发展而形成其特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延续下来。它在保留传统文化精神和思想结构的背景下,带有独立性、地域性和特殊性,更多地体现着地区性的风俗传统、心理状态、生存方式和行为观念。本文试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宁波商帮精神”作一历史文化的探源。 一、地理环境 地域文化特征在其萌生期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域的环境条件,普列汉诺夫曾指出:“自然界本身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始推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地理环境的特点。”(《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读》,三联书店1961年版)生活在宁绍平原、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古越大地上的宁波商帮亦不例外。 宁波商帮的先祖于越(一叫越)是一个僻居中国东南沿海一隅的古老部族,从河姆渡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它至少已经有了七千年繁衍生息的历史。越地濒江临海,境内多沼泽、丘林,山洪、潮汐与猛兽虫蛇相继侵害,自然环境险恶,生存艰难。《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阖闾言:“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所谓“其川三江,其浸五湖”,虽是水乡泽国,气候湿润,但迫于江海,屡遭水患。尤其是约一万年前卷转虫海侵的发生与

三门峡的历史文化五大特色

三门峡的历史文化具有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连接不断等特点。全市共有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6处,收藏藏文物近7万件。这些文物上自远古,下至明清时代,综合分析,有以下五大特色: 一是新石器文化。在三门峡的新石器文化中有“三最”:其一,最具文化魅力的是渑池县仰韶村,出土文物以彩陶为代表,又叫彩陶文化。以黄河流域为主的仰韶文化遗址多达5000处。其二,最典型的是庙底沟文化。由于该文化主要图案以花瓣纹为主且不同于其他同期文化而被学术界命名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我国已故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说:“仰韶文化诸特征因素中传布最广的是属于庙底沟类型的。庙底沟类型遗存的分布中心在华山附近,这正和传说中华族发生及其最初形成阶段的活动和分布情形相像,所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可能就是形成华族核心的人们的遗存……”其三,最大的遗址群是灵宝铸鼎原聚落遗址。目前基本调查清楚的有34处,其出土文物的断代认定正好与史书上记载的黄帝时期吻合,加之当地流传的许多有关黄帝的故事传说和至今仍延用的黄帝岭、荆山、夸父山、蚩尤山等地名,学术界初步认定这里是黄帝部落统一中原的定都之地。仰韶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庙底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分别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二是西周文化。以上村岭虢国墓地和虢都“上阳”城遗址为代表。上村岭虢国墓地总面积32.45万平方米,已发掘和探明的遗址多达731处。特别是第二次发掘和钻探,弄清了国君埋葬区的规模和遗址数量,发现了两座大型国君墓,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文物,是目前全国已发现的一处规模最大、保存完好、排列有序、跨越西周至东周之际的大型公墓。虢都“上阳”城遗址总面积60万平方米,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先后发现了具有明显城市特征的城墙、护城壕、宫殿、供排水、作坊等遗迹,被专家确认为虢国都城遗址。这一发现,将三门峡的城市历史上溯到3000年前。 三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一个流域性的涵盖范围较广的概念,但在三门峡地区具有四个明显特色:第一,在黄河流经线上,三门峡是离黄河最近的两个城市之一(另一处为甘肃省兰州市)。不同于兰州的是,在三门峡,黄河流势平缓,水量增大,且两面环绕城市,形成独特的水城一体景观。第二,在黄河入三门峡境内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如铸鼎原遗址群、函谷关、古陕州城、虢国墓地、仰韶村遗址、周桓王陵遗址等。古陕州城是离黄河最近的一座古城址,有2000多年历史。第三,有中游向下游过渡段独特的自然景观,如黄河三门峡谷、白浪峡谷等。第四,有万里黄河第一坝。坝区不仅有独特的峡谷地貌,有中流砥柱、梳妆台等千古名胜,还有大禹斧劈三门的神话 四是宗教文化。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圆寂后葬于熊耳山下空相寺,今有达摩塔及梁武帝萧衍所题“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古碑为证。空相寺是曾与白马寺、相国寺、少林寺齐名的河南佛都四大名刹。此外,义马的鸿庆寺和市区的宝轮寺也曾是北魏和盛唐时代三门峡地区的著名佛教寺院。至今尚存降魔变浮雕和中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的宝轮寺塔,其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极高。这三座古寺名迹是佛教文化在三门峡地区兴盛和发展的最好物证。 道教成教于东汉,但被道教尊为教宗经典的《道德经》却是东周时期著名哲学家老子在函谷关写下的。《道德经》从1816年至今,各种西文版本已有250种之多,成为仅次于《圣经》之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世界文化名著。老子的《道德经》同函谷关一样,名人、名著、名关已成为道家文化在三门峡留下的千古不朽的文化圣事。

简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

简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b)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如: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皇恩雨露深帝德乾坤大(2).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痛感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社会状况依然混乱,主要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人们缺少民主和科学的觉悟。具体表现如下: 政治方面: 内:独裁专制外:列强侵略 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文化: 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势不两立(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 三、新文化运动内容 1.前期(1915—1917):(“四提倡,四反对”) (1)思想革命: ①“德先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赛先生”: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 ③“打倒孔家店”(儒):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如:鲁迅与《狂人日记》 (2)文学革命: ④胡适与白话文,“文化平民化”: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如:①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地合天乃敢与君绝(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 ②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干不了,谢谢!” ) ③“妻丧速归”(“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 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 2.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2)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宁波市形象宣传资料整理(初稿)

【宁波市以央视为平台播放城市形象宣传片】宣传平台 2011年3月1日起,宁波城市形象宣传片开始在央视滚动播出,片长15秒钟。 该形象宣传片,投资500多万元,投放在央视一套、新闻频道并机播出的三个栏目——早晨的《朝闻天下》栏目、中午的《新闻30分》栏目和滚动播出的《中国新闻》栏目中。 播出的同时,宁波政府还请了专业机构对宣传片进行播放效果的评估。 宁波市大力度播放城市形象宣传片,对内有利于提高市民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沟通凝聚市民的思想认识,影响城市行为的整体的价值取向,从而激励民众积极进取,奋勇开拓。对外的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宁波,提升对宁波的向往度,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扩大宁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宁波国际服装节】经济 宁波是“红帮裁缝”之乡,中国近代服装业的发祥地,中国的第一套西服、第一件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装裁剪书都出自宁波。如今,宁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中国服装品牌基地和出口服装品牌基地,其中耳熟能详的有雅戈尔、唐狮、太平鸟等。 以此为基础,宁波市人民政府积极举办宁波国际服装节,经过多年发展该活动已成为宁波市综合性大型文化经贸活动,极大地带动了宁波的服装生产业和出口业。 依托宁波这一中国最大的服装产业集聚,市政府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服装文化、服装经贸和艺术交流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扩大了宁波对外的影响力,促进了宁波的国际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至今,宁波国际服装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四届,并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之一,在全国各类服装节中是唯一获此殊荣的。 【宁波滕头村亮相世博】宣传平台 2008年,曾获过“世界生态500佳”和“世界十佳和谐乡村”称号的宁波滕头村成为全球唯一个入选上海世博会的乡村实践案例。滕头所营造的“村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活模式,成功实践了一条“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的特色经济发展路径,在中国乡村城市化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 宁波(滕头)案例馆从馆体建设的浙东建筑文化、入口和二楼方田的河姆渡稻作文明、蝴蝶纷飞的梁祝文化,到以“十里红妆”为代表的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滕头村倡导低碳的发展路径和循环利用资源的生态鱼缸,整座案例馆无处不闪烁着宁波悠远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精华。 围绕“城市化与生态实践”的理念,通过创造性的构思,宁波(滕头)案例馆不仅体现了宁波7000年的深厚人文底蕴,也展现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宁波城乡和谐发展的崭新风貌。世博期间,该馆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逾7000万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可以说,宁波以世博为平台,通过滕头案例馆,成功地秀出了宁波市的风采,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宁波城市口号征集】方式 09年,为准确、鲜明地提炼宁波城市品牌,全面提升宁波城市形象,宁波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宁波市旅游局、宁波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宁波广播电视集团特向海内外公开征集宁波城市形象主题口号。经过4个多月的广泛征集与多轮推选,宁波城市形象主题口号最终定为:书藏古今,港通天下。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其内涵十分丰富,也十分深刻。书,是精神的浓缩与提炼,是智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 宜昌,古名夷陵“彝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雍正年间改称“宜昌”,意寓“宜于昌盛”,是一个有着27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是三国时期夷陵之战主战场,作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之肺”的宜昌,拥有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等百余处水电枢纽工程;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以及民族友好使者——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也都在宜昌,宜昌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湖北唯一)、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湖北唯一)、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辖五区三市五县,区域面积2.16 万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末宜昌城区人口,共159.8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24.80万人,流动人口约35万人;居住人口以汉族、土家族等民族为主。宜昌市总人口约399(2008)万。全市经济及综合实力仅次于省会武汉,是名副其实的“湖北省第二大经济体”及“湖北省综合实力第二强城市”。 宜昌的自然特色 世界上最丰富的水能资源 宜昌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流经市域237公里,清江流经市域153公里。此外,还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条。宜昌市内河流总长3793公里,河流密度计每平方公里0.18公里。水能蕴藏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利用量达2500万千瓦,是我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装机21台,总容量272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57亿千瓦小时;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装机4台,总容量120万千瓦;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本市的三斗坪镇,东距宜昌市城区40公里;设计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883亿千瓦时;还有高坝洲电站、水布垭电站等五个大中型水电站和已建成的387座小水电站,装机总容量将达2300万千瓦,年发电量1100亿千瓦时,从而使宜昌成为我国最大的水电建设基地,并将成为全国的能源中心。“三峡捧出宜昌市,世界崛起水电城”。 旅游资源驰名中外 宜昌市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是全国首批公布的40佳旅游城市;2000年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目前正在向中国著名的旅游名城迈进。 宜昌境内拥有国家级AAAAA级景区一处,国家级AAAA级景区10处,分别为:宜昌市柴埠溪峡谷风景区、宜昌西陵峡口风景名胜区、宜昌车溪民俗风景区、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宜昌市三游洞风景区、三峡大瀑布风景区、宜昌九畹溪风景区、清江画廊度假风景区,其总量目前居湖北省首位。国家3A级景区13处,是不折不扣的旅游名城。 全市已开放的旅游点350多处,享有盛誉的有100多处,长江三峡画廊及三峡水利工程坝址中堡岛、葛洲坝水利枢纽为全国旅游热线,世界著名。长江三峡四百里画廊在1985年被列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1年又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热点。三峡之一的西陵峡,位于本市境内,其奇峡险滩,令人叹为观止,有“西陵山水天下佳”之称。这里还有历史悠久的巴人遗址和三国古战场遗址,被誉为“三楚名山”的玉泉山,“天下四绝”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