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袁成松)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袁成松)

国办发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意见(国办发[2011]33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 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1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但局地性和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够强、信息快速发布传播机制不完善、预警信息覆盖存在“盲区”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比较突出。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切实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加快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极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作目标。加快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临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无缝衔接,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力争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 二、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三)加强监测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等工程建设,建成气象灾害立体观测网,实现对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连续监测。加强交通和通信干线、重要输电线路沿线、重要输油(气)设施、重要水利工程、重点经济开发区、重点林区和旅游区等的气象监测设施建设,尽快构建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海上、青藏高原及边远地区等监测站点稀疏区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建设,加密台风、风暴潮易发地气象、海洋监测网络布点,实现灾害易发区乡村两级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全覆盖。强化粮食主产区、重点林区、生态保护重点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重点区旱情监测,加密布设土壤水分、墒情和地下水监测设施。加强移动应急观测系统、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建设,提升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支撑能力。 (四)强化监测预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乡村、江河流域、水库库区等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着力提高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度。在台风、强降雨、暴雪、冰冻、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来临前,要加密观测、滚动会商和准确预报,特别要针对突发暴雨、强对流天气等强化实况监测和实时预警,对灾害发生时间、强度、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区域等进行科学研判,提高预报精细化水平。要建立

网格化的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功能设计与实例研究

网格化的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功能设计与实例研究 摘要:随着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供电质量可靠性指标的要求日益提高供电 可靠性,保证主网安全运行是电网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气象灾 害对电力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由于架空输电线路范围广,变电站设备多次暴露 在自然环境中。一旦暴雨、雷电、冰雪等气象灾害来临,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将 面临巨大考验。线路跳闸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安全生产。 关键词:网格化;电网气象;监测预警;实例 引言 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的实质是分析气象信息与电网故障的相关性研究是分析不 同数据或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出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或非 相关性,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强度。如完全相关和不完全相关, 最后可以建立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关系转换模型。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在对网格气象数据和网格设备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网格气象监测预警系统以电网气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各种气象要素 对电网设备的影响,如受大风影响的架空线路、受强降雨影响的车站和房间分析,结合以往电网事故造成的气象条件数据,包括什么样的气象条件造成事故的因素、发生的事故种类、事故的影响等信息,决定未来气象条件下是否存在电网故障的 风险,从而达到电网气象监测和预警的目的。 1电网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构建方案 (1)系统建设目标 1.获取各种形式的气象源数据,如自动气象站、雷达估测降水量、基于网格 的精确预报等,实现对灾害性天气的精确监测和预报。 2.建立基于gis系统的网格气象平台,显示气象数据、地理数据和网格设备数据,直观显示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准确定位灾害性天气影响的网格设备。 3.加强气象资料在每年汛期电网日常工作中的应用,通过系统分析汛期可能 受暴雨天气影响的重点防洪设备,使运行维护人员在重点检查、勘察、抢修中更 有针对性,故障排除和补救。 (2)系统建设原则 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用性建设,坚 持实践第一,具有可扩展性和前瞻性;二是采用气象部门和电力部门的标准和规范,紧密衔接基础业务;三是先进性与适用性的统一;四是加强服务建设,保证 应用效果,加强电网指挥决策服务支持能力。 基于地理关系模型:系统基于完整、系统、准确的地理关系模型,以地理信 息数据为底层基础数据,将各类气象探测数据、预报数据、行政区域、电网基础 设施基础数据附加到地理属性上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地理 信息载体复杂的空间气象信息、属性数据和业务信息通过地图系统以地理的形式 直接显示出来。面向对象和所见即所得的设计和操作方法:系统以面向对象的方 式提供各种操作方法,采用“面向对象的操作方法”和“所见即所得的操作接口”。 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和可视化技术的特点,以图形和动画的方式面对用户,信 息的表达更加直观高效,摆脱了用户不得不面对的大量枯燥的表格和文本信息, 从中可以进行数据挖掘,实现可视化、直观的显示。 围绕决策服务,不断完善各种气象探测基础设施,不断强化探测时空密度,

道路交通气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一、系统功能概述和用途 《道路交通气象智能监测预警系统》是针对交通管理行业部门的应用需求,结合现代尖端计算机应用技术手段而研制成功的高性能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可自动实时监测大雾、低能见度、路面结冰、路面高温、大风、强降雨、降雪、冰雹等多种异常道路交通状况,可通过多种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及时向指挥中心报警,同时系统还可以将现场实时视频图像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指挥中心,使得交通管理部门可以直观地观察现场实际状况,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辅助决策依据。 二、技术水平 本系统采用的设备和技术原理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 三、产品性能 1、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监测系统、处理系统和应用系统三个系统组成。 ①监测系统:由高速公路沿线的各个交通气象监测站组成,主要作用是对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获取系统的原始数据; ②处理系统:由数据处理中心和交通气象管理部门的数据处理中心组成,主要作用是收集处理交通气象监测站的数据,管理各个应用子系统,是系统的处理核心; ③应用系统:由灾害天气应急处理部门、Internet浏览、用户短信、报警、 大屏显示组成,主要作用是提供给各级用户良好接口。

2、交通气象监测站模块组成 中央处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 传感器部分 电源管理模块 数据存储模块 网络通信模块 雷电防护模块 3、交通气象站基本结构 本系统采用美国HAZE系列胶体电池,性能稳定可靠,充放电转换效率高。电池在太阳能方面的应用经常受到不良天气状况的影响,因而系统对电池的充电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基于此原因,充电电压的设定应该最充分考虑到可利用的充电时间长短等条件,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可能采用大电流充电, 对确保电池充足电是非常有帮助的。充电电流的设置范围变化较大, 可以是从0.01至5 I10, 但是, 充电电压必须严格限制在 2.3-2.4VPC每单格的范围。每天的放电容量在0.2C100以下的, 充电电压的设置为: 2.30-2.35VPC每单格。每天的放电容量在0.2C100以上的, 充电电压的设置为: 2.35-2.40VPC每单格。 (以上是基于环境温度为20oC的条件下的设置, 如果月平均温度在10oC以下, 则充电电压的设置应按温度每降低1oC,电压提高0.03V进行设置)。 12、防雷部分 防雷器件在气象观测规范中有明确的规定,要求设备遭受雷击的情况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带有自恢复的特性。针对直击雷,一般采用施工安装避雷针的方式对设备进行保护;而感应雷则需要在各个接口进行防雷保护。因此,针对感应雷,设备包含完善的防雷措施,保护设备免受损害。

基于物联网的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设想方案_盛伟

基于物联网的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设想方案 盛伟 1 臧欣 1 杨晓峰 1 王铁 1 1.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邮编:210061 摘 要 本文中所阐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将应用物联网技术将区域站点组成相对独立的网络,迅速上传收集的区域数据;同时将区域数据快速上传到省气象灾害预警中心;在上传到省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时,可根据无线GPRS、3G、卫星等系统状况,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最短的时间、用最有效的方式,自动搜索最佳传输方式。建立移动气象感知台,自动组网,自动收集当地资料,智能接入气象灾害监测网。 根据收集处理的气象监测信息,及时分析加工,应用数值预报等天气预报新技术,及时制作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预警产品。同时,根据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种类,及时制作各级政府需要的气象灾害决策服务信息、对策建议和人民群众需要的灾害预警信息、灾害防御措施等服务产品。 关键词:物联网气象自动站;SINK节点;异构传感器网络;移动气象感知车 1. 前言 江苏处于中纬度过渡带、海陆相过渡带和季风气候过渡带相重叠的地区,是典型的气象灾害频发区,气象灾害种类较多,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因此,有效组织应对气象灾害、防御气象灾害及减轻灾害影响已成为省政府工作重点,并上升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工作的具体体现。作为气象部门的职责,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高气象灾害预报准确率、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建设精细化预报体系已成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江苏气象现代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全省已建成6部国际先进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3部L波段高空测风雷达,1050个自动气象站等先进探测手段,初步建立了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建成了预报智能化业务平台,对提高我省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财力、物力、人力等限制,气象灾害监测网建设密度不够,很多重大气象灾害如短时强降水、瞬时大风、冰雹、龙卷甚小尺度天气现象等,是由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引起,时空尺度非常小,目前10公里分辨率的监测站点无法准确及时的捕捉到。特别是重点区域,局限性更大,危害也更大。此外,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实时传输能力、预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 一、项目总体概述及系统构架 1.应用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非常迅速,自1988年建成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以来,到200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接近4.5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国将用30年时间建设“七射九纵十八横”的高速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8.5万公里,形成“首都连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要地市、覆盖重要县市”的高速公路网络,连通全国所有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包括铁路枢纽67个、水路枢纽50个和公路枢纽140多个,将覆盖10多亿人口,直接服务区域的GDP占全国总量的85%以上高速公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但天气条件的变化,特别是极端恶劣天气条件,给高速公路的车辆行驶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不仅严重影响交通运输,而且还造成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所以道路天气条件监测是高速公路科学运营的一个重要依据,雨、雪、雾、积雪、结冰等情况对高速公路的运营都有直接的影响。气象条件对交通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在改变路面的物理性质、观察视线、车辆自身安全等方面。主要灾害及影响有: A、雾雾主要通过降低能见度而引发交通事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引起的恶性交通事故的天气现象中,雾的影响最大。大雾特别是<50米的超低能见度的灾害性浓雾是引起重大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往往引起数辆甚至数十辆汽车的连续追尾。大雾常常造成重大车辆损失和人员伤亡,导致高速公路限速或关闭,延误行车时间,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B、降雨降雨也是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最常见的气象要素,它使路面附着系数降低,导致汽车制动距离增加,易发生车辆侧滑和控制失灵从而危及行车安全。同时降雨使能见度降低,司机视线模糊不清,导致驾驶失误。此外,降雨过后,路面如有积水或干湿不一,路面摩擦系数不均,车辆制动性变差,从而引起交通事故。在山区,暴雨还常常引发山洪、山体塌方或泥石流,从而导致车辆被冲,桥梁垮塌,道路被毁;在平原和盆地,暴雨常常引发洪涝,导致道路被淹,交通受阻。 C、冰雪冰雪与降雨一样,漫天飞舞的大雪使能见度降低,而且一旦路面积雪被压或是白天在阳光照射下融化,夜面路面降温结冰,造成里面路面摩擦系数显著降低,严重影响车辆的操作和制动性能,使控制失灵,车辆发生空转、打滑或侧滑,从而危及行车安全。

网络技术在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应用 网络技术因其自身具有实时性、远程监控、精确度高以及安全可靠等优势,不仅能提升气象灾害预警的准确度与时效性,还可在灾害发生时为引导救灾、转移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争取宝贵的防灾减灾时间,被广泛应用到气象灾害监测领域中,得到认可、好评,并在气象灾害监测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章主要分析了网络技术在气象灾害预警系统的应用,希望能为气象灾害预警提供借鉴。 标签:网络技术;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应用 网络技术是一种通信网与互联网的延伸与拓展,主要是集传感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气体感应、红外感应器与全球定位技术为一体,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并通过网络传输互联的方式采集、计算、处理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对物的感知、识别与控制,形成高智能决策。因此在气象灾害预测系统中应用网络技术,对提前预测气象灾害的发生,提高监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 网络技术的概述 1.1 无线传感技术 无线传感技术的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由点对点传输、数据处理单元以及连接传感控制器组成。作为远程自动获取信息的先进技术,无线传感技术是通过协议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框架,对采集信息处理后,经无线电波传输到各节点中,其监测点的覆盖范围不会受到有限网络的限制,具有覆盖范围广泛的特性,已被广泛应用到环境监测与保护、医疗护理、军事以及商业等领域中,获得认可与支持。 1.2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称为RFID与电子标签,是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对象信息的一种技术,由3部分组成:标签、芯片与耦合元件。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设备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标签进入磁场时,会自动接收解读器输出的射频信号,通过感应电流的方式将采集的能量存储到芯片中,因其具有识别效率高、稳定性以及识别速度快的优势,在图书馆、门禁系统以及食品安全溯源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1.3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称为毫微技术,是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主要以研究结构尺寸在0.1~100nm内材料的性质与应用为主。该技术的应用,能够在网络中进行连接与交互,拓宽网络技术使用领域,对气象灾害的精细化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 布工作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气象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宁政办发[2011]134号 【发布部门】南京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10.26 【实施日期】2011.10.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 (宁政办发[2011]13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工作,有效发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作用,全面提升防灾避险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1〕131号)等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发布、分级负责,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依靠法制、依靠科技、依靠基层,进一步健全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加快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积极拓宽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目标任务。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时临近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有效衔接,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力争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缩小预警信息发布“盲区”。到2020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实现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更加准确、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应急联动更加有效、公众防灾避险能力显著提高的目标。 二、切实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三)推进气象灾害综合观测网络建设。统筹规划布局,加强气象监测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气象、水利、农林、民政、海事、国土资源等部门联合共享的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完善气象灾害综合观测网络,实现对气象灾害的全天候、高精度连续监测。健全沿江河湖库、水利工程、重点林区、旅游景区、经济开发区、生态保护区以及交通、通信、供气沿线地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体系,重点强化灾害防御敏感行业和灾害易发区的监测设施建设,加密气象观测和土壤水分、雾霾等监测设施布点,实现观测覆盖更加精细。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加强森林火险监测。加强应急移动观测和通信保障系统建设,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 (四)加强并完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评估工作。开展气象灾害调查,加强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及致灾机理研究。各级政府要组织做好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

高速公路监控设施气象检测器

高速公路监控设施气象检测器 1 范围 GB/T XXXX的本部分规定了用于高速公路监控的气象检测器的通信规程。 本部分适用于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中的上位机与气象检测器之间的数据通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88 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七位编码字符集 GB/T 2311信息技术字符代码结构与扩充技术 GB/T 11383 信息处理信息交换用八位代码结构和编码规则 GB/T XXXX.1—XXXX 高速公路监控设施通信规程_第1部分:通用规程 3 通信规程 3.1 一般要求 3.1.1 通信流程、信息分类与编码应符合GB/T XXXX.1—XXXX中的要求。 3.1.2 对于ASCII码编码,信息文电内容采用GB/T l988中规定的编码字符,同时采用按照GB/T 11383和GB/T 2311规定和扩充的编码图形字符集。本部分仅列出编码的正文部分,标题(HEADING)部分的定义应按照GB/T XXXX.1—XXXX的要求。 3.1.3 对于XML编码,本部分中只列出XML编码的数据部分,包头定义部分应按照GB/T XXXX.1-xxxx 的要求。 3.2 信息分类 气象检测器与上位机之间交换的信息包括以下内容: a)综合气象数据; b)能见度数据; c)路面状态数据; d)历史最早未上传综合气象数据; e)历史时段内综合气象数据; f)历史最早未上传能见度数据; g)历史时段内能见度数据; h)历史最早未上传路面状态数据。 i)历史时段内路面状态数据。 以上信息类型编码见表1。 1

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气象灾害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一、气象灾害预警广播概述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全球气候呈逐年变暖趋势,大范围不规则异常天气不断涌现,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重大影响和破坏,也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直接威胁。“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 证实各国政府和国际机构对此都高度重视,应对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已成为关乎人类、关乎世界的重要课题。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季风气候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导致的灾害比较频繁,暴雨、洪涝、干旱、冷害、冻害、寒害、暴雪、冰雹、大雾、暴雷、龙卷、大风、热浪、沙尘暴、干热风、连阴雨、热带气旋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尤其是近年天气经常走极端,气象灾害呈现种类多、范围广、强度大的特征,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的70%左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3-6%左右,利用科技手段防灾减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水利局、气象单位、广播电视局、防洪抗旱办公室等的重要施政内容。 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是采用国际先进的INTERNET、蜂窝网络带宽传输、UTP/Gn接入、嵌入式文本语音转换、LED 显示控制等技术,设计的集“无线文字转语音应急广播”和“无线LED 显示屏发布”于一体的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可快速、及时、准确地将各类信息,特别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给社会公众,扩大气象信息覆盖面,解决气象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达到

最大限度防灾减灾的目的。 二、气象灾害预警广播设计原则 气象灾害预警广播方案设计遵循“先进科学、稳定可靠、方便扩展、经济适用、安全保密”的原则。并综合考虑施工、维护等重要因素,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留有余地。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设计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 2.1先进科学性: 充分利用INTERNET、蜂窝网络带宽传输、UTP/Gn接入、嵌入式文语转换、LED 显示控制等先进技术设计,采用目前先进的系统软件平台及终端设备,不但能够满足气象、农业、科技等信息及时、快速、准确发布需要,而且能够作为国家三农服务政策宣传的舆论媒介,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服务载体和舆论支撑。 2.2稳定可靠性: 由于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必须保证系统工作相对稳定可靠。一是中心系统的可靠性,选用稳定可靠的WINDOWSXP和工控机作为气象灾害预警广播平台载体,气象预警广播平台具有权限操作功能,从应用上保证了系统的可靠运行发布;二是国内优质的LED控制卡和显示屏硬件故障率低,嵌入式文语模块支持多种文字、字符等实时转为语音,扩音机等外设电源采用干触点控制,都保证了终端显示和播报的可靠性。三是通信机制可靠,系统传输采用具有大面积稳定覆盖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数据传输高效可靠性不容置疑。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研究进展_康延臻

第34卷第4期2016年8月 干旱气象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 Vol.34No.4 Aug , 2016康延臻, 王式功,杨旭,等.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研究进展[ J ].干旱气象,2016,34(4):591-603,[KANG Yanzhen ,WANG Shig-ong ,YANG Xu ,et al.Progress of Traffic Meteorological Researches About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Services on Express Highways [J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 ,2016,34(4):591-603],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6)-04-0591 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研究进展 康延臻1, 王式功1,2 ,杨旭1,李景鑫3,徐文君4,尚可政 1 (1.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225;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4.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兰州分公司,甘肃 兰州730000) 摘要: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建设和民众出行的大动脉,它对气象条件具有高敏感性。不利 的天气条件易导致交通事故频发,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研究进展,重点介绍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研究发展历程,分析几类恶劣天气对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与机理,最后探讨了中国特色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建设的内容、特点及趋势。结果表明,以雾为主的低能见度、道路积雪和结冰、强降水等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运行的主要气象因素。本研究旨在促进我国交通气象学科的发展,提升现代化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水平,并为科学决策道路建设、防范和应对交通事故、保障财产和生命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气象;交通安全;监测预报;恶劣天气;预警服务文章编号:1006-7639(2016)-04-0591-13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6)-04-0591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14;改回日期:2016-03-31 基金项目:国家基础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交通安全与健康出行气象保障服务专题”(rkpt -2015)、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GYHY201306047)和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lzujbky -2013-m03)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康延臻(1992-),男,山东鄄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天气预报技术研究.E -mail :kangyz10@lzu.edu.cn 通讯作者:王式功(1955-),男,山东安丘人, 教授,主要从事现代天气预报技术研究.E -mail :wangsg@lzu.edu.cn 引言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 础,在切实保障人民基本生产生活、有力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意义重大。高速公路具有较一般公路快捷、高效的特点,是国家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其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现代高速公路运输体系所追求的目标是“高速、高效、安全和舒适”,但随着运输量的增加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出现,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受到严重影响。大雾、降水、大风、沙尘暴、极端温度、雷电、积雪和道路结冰、以及由暴雨天气诱发的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是影响安全行车的主要气象因素。 据统计,美国高速公路平均每年发生的600万起交通事故中约有170万是由恶劣天气引发的,造 成约80万人受伤和7000人死亡[1] 。2001—2007 年我国高速公路因不良天气条件引发的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约有30%的高速公路 交通事故与不良天气条件直接有关,不良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亡人数约占交通事故总伤亡 人数的20%[2-3] 。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近12万人,其中约70%与气象 原因有关。如2013年1月31日,北京市冻雨和降雪天气形成的“地穿甲”现象,造成道路行人摔伤和车辆刮蹭、追尾等事故,半天内达2000余起,造成至少4人死亡;2015年12月8日,在山西太长高速公路太原方向王村桥路段,因大雾能见度极低,发生多起多车相撞道路交通事故,共涉及车辆33辆,造 成6人死亡、 4人受伤;交通运输部安全委员会发布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报告(2013年)》显示, 由于恶劣天气事故多发,2013年全国道路、水路运输以及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领域共发生一次死亡3 人及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280起(件),死亡失踪1336人。另外,不良气象条件引起的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案件也呈逐年增多趋势。如2005年,北京地区的雹灾、福建地区“龙王”台风形成的大面

武汉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

武汉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摘要:气象灾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因此科学合理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先进气象探测设备开展防御气象灾害损失、防灾救灾气象服务等尤为重要。加强自动气象监测站网建设、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系统设计、气象灾害信息传输系统建设等是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分析平台设计与实现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计;实现 abstract: th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s the eff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one of serious natural disasters, so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use a convention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advance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equipment develop defense th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lief weather service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to strengthen the net constructio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forecasting warning system desig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o perfect th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 warning analysis platfor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in form. keyword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monitoring; warning; design; realiz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环境预警监测系统介绍

环境智慧监测预警系统 全新物联网环境监测预警分析 集监控、报警、监测、控制、数据采集、IP广播、数据分析为一体。 功能整体介绍: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事前预警:对监测点位需要监测的事项进行报警范围的提前设定。通过后端远程监控查看实时状况。 事中控制:当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够自动/手动打开相应控制的处理设备,远程进行IP广播语音喊话、或者通知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第一时间的处理,将事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事后分析:在事情结束之后,通过报警抓拍历史记录及数据历史记录进行查看分析,总结事情发生的原因,避免或减少此类事件发生。

具体功能: 1、环境监测预警分析5、分控管理 2、设备故障提示功能6、自动控制 3、信息及时提示功能7、远程终端管理 4、现场图片实时抓拍8、后端实时数据查看

说明:系统根据各类环境在线监测的传感器,能够对土壤温湿度;水质PH、溶解氧、浊度、余氯等;气体中的氨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PM2.5等;以及光照、震动、压力等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在线预警监测。 主要优势: ■环境预警监测系统有商智通研发,是当前市场上功能最全、最强的物联网环境预警监测系统。 ■安装简单,操作方便,工期短,长期可靠,后期维护简单。■不受距离、地域影响,能够分散布点,后端集中管理。 ■针对户外特殊环境,推出无电无网方案,不需要专门布电线、网线,降低了工程成本。 ■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具有完备的后段管理平台及手机APP。 ■云端推送,保证任何一条报警信息都能100%收到。 ■设备发生断电断网或硬件故障能够做到故障提示显示。 ■跟随市场发展,系统能够不断更新换代,始终在市场上保持领先的优势。

天津市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分析

2018年1月天津市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分析杨昱,郝立生,孙玫玲,王宏蕊,郭玲,左晓辰,兰辉,于福欢,张江斌(天津市气象服务中心,天津300074) 【摘要】本文以天津市公路交通主要路段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对象,开展滨保高速(G2501)和京津高速(S30)天津段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调查掌握滨保高速(G2501)和京津高速(S30)天津段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分布和监测预警设施建设状况,为加强和改善天津公路交通专业气象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8)01-0280-03 引言 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所追求的是快速、高效和安全,在很大 程度上会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利天气易引发重、特 大交通事故,造成交通瘫痪,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 胁。据统计,交通事故中有近30%是在恶劣天气中发生的,影 响交通安全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大雾、暴雨、冰雪、高温等[1~3]。防御气象灾害、保障经济安全,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乃至国家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4]。为提高公路交通专业气象服务能力,以滨保高速(G2501)和京津高速(S30)天津段交通气象灾害隐患点基本信息作为普查工作;并调查掌握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隐患点主要灾害类型、主要致灾气象因子及其致灾临界值、致灾前后气象监测代表站观测数据和灾害影响情况;调查了解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隐患点(段)气象监测预警设施建设情况;在滨保高速(G2501)和京津高速(S30)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试点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建设滨保高速(G2501)和京津高速(S30)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逐步开展调查数据业务运用。 1基本方法 1.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是本次调查最主要的方法,它是运用统一设计 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 法,也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调 查实施时,需要在公路沿线尤其是高速公路沿线开展灾害隐 患点(段)实地调查时,首先需征得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许可, 配备公路交通专业安全防护设备,并由交通管理部门工作人 员陪同方可实施。气象部门已有数据或通过实地调查、实验、 测算等手段获取的数据,由气象部门调查工作人员严格控制 数据质量;通过公安、交通部门获取的数据,如公路代码、里 程、道路状况、监测预警设施、典型灾害事故、事故发生起数等 数据,须经公安、交通部门确认。 1.2专家评估法 此方法又名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是一种凭借专家 判断分阶段、交互式的预测评估方法。专家评估法在本次调查 中能充分发挥被调查者在部门、行业中的权威地位和实际经 验,深入了解公路交通部门、相关行业气象服务相关技术指标 和产品需求。 1.3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段)排查方法 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段)是指因气象条件影响 在道路上发生事故明显突出的路段,在一定气象条件下,道路 长度、交通流量和单位时间内交通事故率明显高于路段平均 事故率上限的地点。 选取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段)依照下列原则: (1)由于气象条件与公路路面综合作用情况下: ①500m范围内,1年之中发生3次重大以上(含)交通事故的地点; ②2000m范围内,1年之中发生3次重大以上(含)交通事故的路段; (2)道路桥、涵洞全程,1年之中发生3次重大以上(含)交 通事故的路段; (3)由于气象条件造成公路封闭路段、交通堵塞路段长超过2000m,一年之中发生3次以上的; (4)由于气象条件造成的公路交通设施(信号灯、交通标志、路面标线、护栏、隔离栅、照明设备、视线诱导标、防眩设施等)损坏,影响路段超过2000m,一年之中发生3次以上的; (5)各省交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认定的气象灾害风险隐 患点(段)。 1.4致灾临界值的确定方法 通过调查公路交通监管运营部门业务人员对致灾临界值的描述以及调查隐患点(段)发生灾害时气象部门实况资料,确定致灾气象因子临界值。 2技术路线 2015年滨保高速(G2501)和京津高速(S30)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试点调查工作共分四个阶段,包括调查方案编制阶段,调查阶段,数据收集汇总阶段和数据库建设与业务运用阶段。 2.1调查方案编制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确定调查的主要对象、内容并设计调查指标;设计调查问卷;根据调查总体目标和要求编制调查工作方案。 根据要求选取本市滨保高速和京津高速交通气象灾害隐患点,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2.2调查阶段 根据天津市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滨保高速(G2501)和京津高速(S30)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 开展天津市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调查工作流程如下。 (1)排查天津市重点公路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隐患点(段),调查掌握隐患点(段)气象灾害风险基本信息。 与本市公安、交通主管部门充分沟通,调查掌握本市滨保高速(G2501)和京津高速(S30)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基本情况。查找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隐患点(段),调查掌握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隐患点(段)的基本地理信息,道路形态和地质状况,收集整理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隐患点(段)发生的典型事例,详见表1。 (2)调查了解天津市重点公路及公路交通桥梁、隧道等特殊道路形态气象灾害风险基本信息。 调查掌握滨保高速(G2501)和京津高速(S30)公路特大型桥梁和隧道的地理信息,结构类型;调查了解特大型桥梁和隧 论述280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策略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10月,第38卷第5期,O ct.,2008,V o.l38,N o.5 Journal o fN o rt hwest U niv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 iti on) 收稿日期:2008-04-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74064) 作者简介:王卫亚(1964)),男,河南陕县人,长安大学副教授,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信息处理研究。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策略 王卫亚1,陈继川2,李伟兵1,陈冬冬1 (1.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4;2.陕西省第二综合物探大队,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目的研究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双向数据传输、多点数据接收的路有协议。方法针对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线形部署的特点,分析数据传输的要求和类型,研究现有W S N路由协议的特点,尤其是定向扩散路由协议,通过对现有路由协议的改进,提出满足双向传输的W SN路由协议。结果提出了基于定向扩散路由协议(DD)的双向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BDD),实现了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数据的多点传输。结论经仿真测试,该路由协议具有实现简单、工作可靠稳定,能满足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数据双向传输的要求。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定向扩散;气象监测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4ú(2008)05-0744-05 全世界每年约有100多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 中灾害性天气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所有交 通事故的1/4[1]。在我国,高速公路百公里事故率 比普通公路高出3倍多,而世界发达国家高速公路 死亡事故率仅为普通公路的1/2~1/10。2008年1 月南方诸省的大雪,导致高速公路全部中断,大批行 人和车辆滞留在高速公路上,政府不得不紧急调集 各种资源为这些车辆和行人提供生活、医疗和安全 保障,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所以,高速 公路气象状况的检测和预报,对保障高速公路过往 车辆的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环境监测技 术,具有规模大、以数据为中心、自组织管理和部署 容易等优点[2],特别适合用来建立高速公路气象监 测系统。本文针对高速公路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的 特点,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高速公路气象监测中的 应用及路由选择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1基于W S N的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系统 111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系统结构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报主要是监测和预报影响 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并容易引起交通事故的各种灾害 气象。影响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通行安全的灾害性 天气主要有风、雨、雾、冰雪、雷电、低气压和湿热高 温等[3],所以高速公路气象监测预报系统需要针对 高速公路的风、雨、雾、冰雪、雷电、低气压和湿热高 温等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通过高速公路管理网 络传送到交通控制中心,然后根据各种气象对通行 能力的影响,做出相应的交通控制方案,并通过道路 信息发布系统将气象信息发布。 由于高速公路是线性的,所以与传统无线传感 器网络节点随即部署不同,高速公路气象监测无线 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节点沿高速公路两侧呈线性 部署,其结构如图1所示。 112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系统数据传输要求 高速公路气象监测系统的网络节点主要3种类 型:传感器节点、基站(si n k)和可变情报板。 传感器节点主要由传感器、处理器和通信模块 组成,用来监测高速公路的气象信息,并将信息传送 到对该信息感兴趣信息处理节点,沿公路两侧分布。 基站是高速公路气象信息的汇聚节点,分别设 立在高速公路的收费匝道和收费广场中,其主要作 用有两个:一是将收集到的气象信息通过高速公路 管理网络,将气象信息传送到高速公路管理网络信 息中心,由信息中心做进一步处理;二是根据收到气

如何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

如何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 摘要受气候变暖影响,我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着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结合我县实际,从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灾害防御、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灾害防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气象灾害;预警;检测;建设 凌云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麓,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均降雨量1700毫米,夏热多雨,境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山洪灾害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为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加强山洪和地质灾害防御,自治区防汛办2010年5月8日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防范强降雨工作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对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排查检查工作,切实做好各项防御工作。 1做好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象灾害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局地性强、危害重,干旱、洪涝、大风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由气象灾害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以及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火灾、流行疫情等也相当严重。近年来,受气候变暖影响,我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失不断加大。5月7日晚11时40分,凌云县逻楼镇大洞镇深涧屯发生了一起山体滑坡(山上落石),造成一户3死1伤。2010年6月27日至29日,凌云县遭遇300年一遇的强降雨天气过程,造成全县严重洪涝灾害,凌云县9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5.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377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77万元,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凌云县气象局充分认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重要意义,气象局先后发布5次暴雨红色预警和6次橙色预警,28日2时凌云县启动了山洪灾害和洪涝灾害Ⅱ级响应,28日6时,启动洪涝灾害Ⅲ级响应。 2切实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1)编制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十二五”期间,县人民政府要组织气象等有关部门,结合当地气象灾害特点,深入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和风险评估,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和风险区划,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编制本级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防御规划,并逐年安排组织实施。 2)构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综合体系。要在现有的县气象雨量监测站网基础上,结合我县公共气象、气象灾害防御的迫切需求,大力加强农村以及澄碧河、布柳河流域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专业气象观测网建设,重点做好乡镇自动气象站、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农业气象示范园区和人工增雨作业炮弹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县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气象灾害预警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