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通向生命体验之路

语文通向生命体验之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a12750035.html,

语文:通向生命体验之路

作者:陈艳萍

来源:《湖南教育·中》2011年第03期

语文,如果只是停留在字、词、句的教学,那必定会显得枯燥而又无趣;语文,如果激荡不起情感的火花与心灵的共鸣,那必定会流于简单与浅薄。真正好的语文,一定是一场美丽的相遇,与生命的相遇,与生活的相遇,与历史相遇,与人物的相遇,与故事情节的相遇,与哲理相遇,与真善美相遇。还有,太多太多诗意的相遇……因此,有人说,语文是诗歌,是历史,是地理,是自然。

但是,这样的观点很容易受到另外一些人的质疑。如果语文真能承载这么多,真能包罗万象,那么,语文还是语文么?持这种观点的人,大概是机械的语文论者,对语文缺乏真正的、本质的热爱,也缺乏深层的认识。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他尚未理解海德格尔所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试想:如果没有语言,面对一朵鲜艳的花儿,你能表达什么?如果没有语言,你如何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与过?如果没有语言,你如何描述自己内心的喜悦与感动?人类的一切活动与意义,皆由语言构造。语言,是引导人类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桥梁。经由语言构建起来的文字,应该是一条人类心灵的体验之路,它包含着个体体验之真、生活体验之美、生命体验之博大。好的语言文字,或者说好的语文读本,就应该蕴含着或细微、或精深、或质朴、或真实的诸多人生或生活的体验,每一种体验就像一颗种子,当读者与之相遇,便会引起心灵的震颤,在心里留下串串涟漪,让人感叹,让人深思,让人回味。《开明国语课本》带给我们的正是这样的温馨与感动。

一、以我观物——个体体验之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语言文字总会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作者本人的感情色彩。这种感情色彩因写作时的态度与立场不同,带给读者的情感冲击与阅读体验也有不同。一般而言,以第一人称写成的语言文字比以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写成的文字,更容易击荡读者的心灵,与读者的距离也更近。《开明国语课文》里的很多选文便是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的,如《路遇先生》《燕和竹的谈话》等数十篇课文。教这样的课文,教师在课堂里应该是最轻松的,因为读者无须他人的参与便能人情入境地感受课文,教师在课堂上如果一味地阐述,反显多余。因此,这样的课文宜以读为主,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即使要阐述,也是学生阐述,老师倾听。

以《新法国文教科书(高小)》第二册第二十二课《燕和竹的谈话》一文为例,这原本是一篇寓言,借燕和竹的谈话来告诉读者各人有各人适应环境的本领,不要轻易嘲笑别人。但它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