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_湖南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_湖南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_湖南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_湖南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学院代码学院名称考生编号姓名专业名称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6何颖东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89刘漫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4卜令君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8何肖煌灿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9吴越凡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5肖尧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92刘涛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1陈孛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91俞开元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86裴必达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3周聪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90欧阳靖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82张晓烽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85凌丽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2陈魏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18爨璋瑜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16刘斌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36贾理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12向夏楠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88杨建宇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03王涛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27黄国平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06王文熙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20周利芬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10刘丽芳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05王相军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7张学文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24康黎静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32袁涛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80王澈泉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81姜岚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13肖逸夫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25李广超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07姜磊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14李帅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02崔海蛟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31吴曦土木工程

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29胡佳星土木工程

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26陈洪兵土木工程

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11周柯靖土木工程

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84吴长青土木工程

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08陈林土木工程

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30文俊土木工程

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34刘赛土木工程

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37葛冬冬道路与铁道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38陈玖颖道路与铁道工程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595闫雪力学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594卢传浩力学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26王彦懿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29钟超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28赵申坤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599邓桦坤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27蒋浩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25李庆宇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21李玮鹏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08周舟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24娄京峰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01彭延峰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597左威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03刘万辉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09李文俊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04江俊豪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598李锟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05陈园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07郑静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13费鑫江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23唐春红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10陈梓铭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16刘丽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12秦欢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22戴厚富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14尹辉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06夏淑炎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11董云桥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32綦衡敏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15王中华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02李卓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19罗源嫱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593李甲力学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58庞通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47徐从昌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71杨一昕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48沈志伟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596吴振阔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57朱国华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40曲美娜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67乔慧敏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61解龙翔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55杨剑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43张帆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18肖文甲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42王琼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20张慧乐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46赵文杰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56吴晓建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59刘启明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53乔晓勇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49万德涛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54袁志鹏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51廖浩岚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17尹盛文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45罗虎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68许冰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044瞿道海机械工程

002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105324100200600刘云峰机械工程

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636郭志环境科学与工程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643顾岩岭环境科学与工程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637赵建伟环境科学与工程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638罗宁临环境科学与工程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640谭小飞环境科学与工程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633张磊环境科学与工程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644王佳佳环境科学与工程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634吴志斌环境科学与工程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635杨中柱环境科学与工程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642黄斌艳环境科学与工程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641刘少恒环境科学与工程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085彭川环境科学与工程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077程敏环境科学与工程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081谢婷环境科学与工程

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086江卢华环境科学与工程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083曾志伟环境科学与工程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078竺园环境科学与工程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639刘洋环境科学与工程00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0300082房玮环境科学与工程004建筑学院105324100400647吕昌建筑学

004建筑学院105324100400645向玉建筑学

004建筑学院105324100400093陈曦野建筑学

004建筑学院105324100400100周敏建筑学

004建筑学院105324100400646王瑜建筑学

004建筑学院105324100400092刘晓红建筑学

004建筑学院105324100400097姜兴华城乡规划学

004建筑学院105324100400102曾昭君城乡规划学

004建筑学院105324100400103欧阳虹彬城乡规划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656罗强华数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657林莉莎数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649张雄军数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654邹荣数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651李秋齐数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655欧娜数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653罗鑫数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652姚灵娟数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650谢家新数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648吴彪数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106李栋数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107曾纯一数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111马丽数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110庾慧英数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112余斌数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105刘志宏数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113陈平鸽数学

006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5324100600114刘德贤数学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665王胜杰物理学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674周军晓电路与系统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661刘标物理学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662刘岳阳物理学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663杨正美物理学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658陈艺勤物理学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666吴雪萍物理学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667胡学鹿物理学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660李洪炬物理学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668王磊物理学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664李权物理学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671蒋国保电路与系统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675王恒亮电路与系统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669陈兴电路与系统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670伍计鹏电路与系统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672缪丽丽电路与系统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120石惠民物理学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659罗昕物理学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119李芳物理学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116张学红物理学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115杨钰桦物理学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122柯友刚电路与系统

007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05324100700121徐艳华电路与系统

008设计艺术学院105324100800676郭寅曼设计学

008设计艺术学院105324100800138夏华厦设计学

008设计艺术学院105324100800150耿新设计学

008设计艺术学院105324100800149钟鸣设计学

008设计艺术学院105324100800154肖亦奇设计学

008设计艺术学院105324100800158龚崟设计学

008设计艺术学院105324100800130李薇设计学

008设计艺术学院105324100800152胡南设计学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680樊鹏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679黄旭程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823叶伦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683彭衍建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677徐千鸣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682梁崇淦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678钟晓芸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681欧阳旭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685邵武电路与系统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688付巍控制科学与工程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71于佳琪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73施星宇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66王家堡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80汤涛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86陈敏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84吕铭晟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87曾龙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70屈星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64李慧敏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65何东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59雷可君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67文娟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78肖凡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85黄曌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74李谟发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77韩兵电气工程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686胡久松电路与系统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89易国电路与系统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684曾一夫电路与系统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91李志坚电路与系统

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201武伟宁控制科学与工程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689肖牧轩控制科学与工程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204林安平控制科学与工程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98刘颉控制科学与工程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825李建闽控制科学与工程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202李伟控制科学与工程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199贾林控制科学与工程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687彭圆圆控制科学与工程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206吕明阳控制科学与工程009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105324100900200许岳兵控制科学与工程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824李万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699林梓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697韦晓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698卓林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694向长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832胡逸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696肖国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830徐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691李维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693王乐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690蔡剑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701赵小超软件工程

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38李文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26陈青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25高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44吴志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22龚红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43陈建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17费雄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692陈少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16陈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24凌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702祝团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11刘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27潘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31李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695张吉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15周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10黄友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28丁湘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36肖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40何庭钦软件工程

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47罗洪软件工程

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246刁祖龙软件工程

010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000700刘兴庭软件工程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09刘岚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25莫柳婷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37陈爱羽化学工程与技术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26熊二虎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15左奇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35邹玉秀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04汤俊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828胡赡方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08刘龙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12杨佳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36全珂化学

019法学院105324101900528丁理法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10欧阳旋慧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07李浩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21白华荣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1733金程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11李杨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06袁宝银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13陈南迪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23吕梦梅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27肖福兵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14谢丽霞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18易年年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19冯光富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16杜文芳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17刘志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22范换换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24刘红文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20李雅雯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42魏学岭化学工程与技术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43雷辉斌化学工程与技术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41陈梁化学工程与技术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40贺捷化学工程与技术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45刘贺磊化学工程与技术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38王龙禄化学工程与技术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39杨利明化学工程与技术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44曾伟化学工程与技术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52李小雨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63王李佳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50应站明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60芦玲慧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59孔维青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68谷铮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67赵滔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05杨源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51张博涵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66刘达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30肖朝辉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53许晓敏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1732刘松杨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55李媛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62马丹丹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03朱效华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728胡超化学

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64殷凯化学工程与技术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71张瑞化学工程与技术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73刘天伟化学工程与技术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69许钱化学工程与技术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75王朋化学工程与技术011化学化工学院105324101100272谢军化学工程与技术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746肖芳芳外国语言文学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285唐轶雯外国语言文学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291卫晓旭外国语言文学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297李慧外国语言文学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301胡鑫外国语言文学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320鄢克非外国语言文学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321邓忠外国语言文学

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277闫亮亮外国语言文学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280魏晓敏外国语言文学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300李成家外国语言文学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306胡艳外国语言文学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312刘海燕外国语言文学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327吴凤明外国语言文学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308杨一欣外国语言文学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283骆敏外国语言文学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281胡珍铭外国语言文学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296杨烈祥外国语言文学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295何文君外国语言文学012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105324101200278彭陈涛外国语言文学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49郑雄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66沈若涵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62肖逵逵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53蒋朝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51吴琴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64刘维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54石奎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58马倩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52杜振涛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55李建伟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50徐枫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47季显坤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63梁健俊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48邹雨波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61刘景山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57陈义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60刘井雄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56张翔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59金传玉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765孙洪岩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351曹金晖材料科学与工程0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05324101300352洪悦材料科学与工程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770蒋向前管理科学与工程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772向圣鹏管理科学与工程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771文丹艳管理科学与工程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826米先华管理科学与工程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769闫新国管理科学与工程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773张磊磊工商管理

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371廖汉超管理科学与工程

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368刘红管理科学与工程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355龙小凤管理科学与工程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364郑岩岩管理科学与工程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767卓文焱管理科学与工程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359姚婷管理科学与工程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354林凌管理科学与工程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768彭成管理科学与工程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381黄子翀工商管理

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382雷振工商管理

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827王延彦工商管理

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775翟翌工商管理

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360贾相华工商管理

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387樊明雪工商管理

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404颜剑辉工商管理

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774徐露允工商管理

014工商管理学院105324101400375王馨翊工商管理

015马克思主义学院105324101500778庞申伟马克思主义理论015马克思主义学院105324101500424陈三营马克思主义理论015马克思主义学院105324101500777杨超马克思主义理论015马克思主义学院105324101500429曾喜辉马克思主义理论015马克思主义学院105324101500414刘箴马克思主义理论015马克思主义学院105324101500407李文娟马克思主义理论015马克思主义学院105324101500406顾斐泠马克思主义理论015马克思主义学院105324101500410李明博马克思主义理论015马克思主义学院105324101500420刘晖马克思主义理论015马克思主义学院105324101500413靳媛媛马克思主义理论015马克思主义学院105324101500423贺光明马克思主义理论015马克思主义学院105324101500776陆启越马克思主义理论016岳麓书院105324101600451张凌雁中国哲学

016岳麓书院105324101600452钟晓华中国哲学

016岳麓书院105324101600449胡长海中国哲学

016岳麓书院105324101600465胡慧娥中国史

016岳麓书院105324101600464颜为中国史

016岳麓书院105324101600779邓林中国史

016岳麓书院105324101600471喻志中国史

016岳麓书院105324101600463毛晨岚中国史

016岳麓书院105324101600461郎玉屏中国史

016岳麓书院105324101600462汪俐中国史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783张骥应用经济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782夏越应用经济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784关键应用经济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787邓嘉宜应用经济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785邹子昂应用经济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788胡磊应用经济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789王达应用经济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792周小英统计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493周小敏应用经济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481陈蓉蓉应用经济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780师俊国应用经济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484周礼应用经济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482刘熹微应用经济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781阳旸应用经济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477甘柳应用经济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479刘琦应用经济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486熊行应用经济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488曹芳应用经济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490申达统计学

018金融与统计学院105324101800491施淑蓉统计学

019法学院105324101900831曾亚法学

019法学院105324101900796宋泽江法学

019法学院105324101900798刘娅云管理科学与工程019法学院105324101900500侯永康法学

019法学院105324101900517蒋毅法学

019法学院105324101900526潘传平法学

019法学院105324101900504朱璇法学

019法学院105324101900498李里涓子法学

019法学院105324101900794莫桑梓法学

019法学院105324101900502喻芳法学

019法学院105324101900507田健夫法学

019法学院105324101900503刘伟法学

019法学院105324101900793傅利法学

019法学院105324101900521王中法学

019法学院105324101900795康文锐法学

019法学院105324101900797龚汪洋管理科学与工程022生物学院105324102200803张骋化学

022生物学院105324102200800卿太平化学

022生物学院105324102200804李驰宇化学

022生物学院105324102200801孙洋化学

022生物学院105324102200808龙禹乾化学

022生物学院105324102200807雷艳丽化学

022生物学院105324102200806邓日林化学

022生物学院105324102200799薛斌斌化学

022生物学院105324102200802徐婷化学

022生物学院105324102200540李永生化学

022生物学院105324102200805谢贝化学

022生物学院105324102200539宋伟化学

022生物学院105324102200538刘昱翔化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810彭郁理论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1800791彭佳颖应用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818李拓应用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813孙天阳应用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814钟腾龙应用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548张丹理论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811孟湘泓理论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543熊少平理论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546曹智颖理论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816郑腾飞应用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565邱朵应用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556范溦应用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812刘莹应用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821申唯琛应用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561周游应用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553石川应用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819吴佳灏应用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563刘翔应用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817王海成应用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558刘天琦应用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815陈娟娟应用经济学

025经济与贸易学院105324102500554罗彦应用经济学

029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105324102900822曾志鑫应用经济学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0912721296.html,),更多湖南大学考研相关信息和资料请关注文彦考研论坛。

2014年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_湖南大学研究生院

2014年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学院代码学院名称考生编号姓名专业名称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6何颖东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89刘漫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4卜令君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8何肖煌灿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9吴越凡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5肖尧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92刘涛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1陈孛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91俞开元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86裴必达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3周聪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90欧阳靖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82张晓烽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85凌丽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2陈魏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18爨璋瑜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16刘斌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36贾理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12向夏楠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88杨建宇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03王涛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27黄国平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06王文熙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20周利芬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10刘丽芳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05王相军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77张学文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24康黎静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32袁涛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80王澈泉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581姜岚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13肖逸夫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25李广超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07姜磊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14李帅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02崔海蛟土木工程001土木工程学院105324100100031吴曦土木工程

湖南大学研究生专项奖学金评定办法

附件2: 湖南大学研究生专项奖学金评定办法 为营造良好的研究生成才环境,完善研究生培养竞争机制,根据学校专项奖学金评定工作部署,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选范围 全日制在校二年级以上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进入硕士学习阶段超过3年和进入博士学习阶段超过4年的研究生不参加评选。 二、评选基本条件 (一)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思想品德好。 (二)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三)热爱所学专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科研、论文工作突出,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二年级硕士研究生: 已修满24个学分,所修课程考试成绩(基础英语成绩不计入,下同)加权平均分数不低于80分,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考查成绩良好以上。攻读学位期间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以湖南大学名义发表(含已接收,下同)1篇及其以上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本人为第1作者(或指导教师为第1作者,本人为第2作者,下同)。 三年级硕士研究生: 已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毕业所需学分,所修课程考试成绩加权平均分数不低于80分,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考查成绩良好以上。攻读学位期间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以湖南大学名义发表1篇及其以上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本人为第1作者。

博士研究生: 已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毕业所需学分,所修课程考试成绩加权平均分数不低于80分,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考查成绩良好以上。攻读学位期间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以湖南大学名义发表4篇(工科3篇)及其以上(排名前2位)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2篇本人为第1作者。 攻读学位期间获省(部)级三等奖以上科研奖励(排名前5),或在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中获三等奖以上奖励(排名第1),或有1项以上个人发明专利者(排名第1),所修课程考试成绩加权平均分数不低于75分,单科成绩不低于65分。 所修课程考试成绩加权平均分数的计算办法为: (单门课程成绩×该门课程学分数)累加之和/总学分数(四)在同等条件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优先评选: 1、全国“挑战杯”竞赛获奖者; 2、所发表的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或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收录者; 3、获校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党员或优秀团员、团干等荣誉称号者。 三、评选程序 (一)个人申报 符合申请条件者到各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处领取申请表(研究生院网页下载专区可下载),如实填写申请表(要求打印),并根据《湖南大学研究生专项奖学金评定科研计分办法》(附后)进行自评分,于11月6日以前将申请表和相关证明材料,交各学院研究生秘书审核。 (二)学院初评、推荐

湖南大学对申请学位人员发表论文的具体规定

湖南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保证我校学位授予质量,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特制定本规定。 一、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必须以湖南大学作者名义(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且其导师为第一作者,下同)在公开发行学术期刊或重要报刊理论版上发表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其中: (一)理学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总数不少于两篇,其中至少一篇在本学科有代表性的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并被SCI收录(或含有SCI收录刊源录用通知的论文,但在正式获得学位证书之前必须呈交相应论文)。 (二)工学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 发表论文总数不少于两篇,其中至少一篇在本学科有代表性的国际学术刊物或《湖南大学博士学位申请期刊目录》所列刊物上发表。 2. 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核心库期刊上至少发表四篇论文(其中发表在高校学报上的论文不超过一篇,下同),且至少有一篇论文被SCI/EI收录。 (三)管理、经济及人文学科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 发表论文总数不少于两篇,其中至少一篇在本学科有代表性的国际学术刊物或《湖南大学博士学位申请期刊目录》所列刊物上发表。 2. 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源刊上至少发表四篇论文,且至少有一篇论文被SCI/EI/SSCI收录或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收录。 二、为切实保证博士学位授予质量,研究生院负责对博士学位论文实行双盲评审。如博士生发表论文达到以下要求,其学位论文可以免除双盲评审: (一)理学博士研究生在本学科有代表性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四篇论文并被SCI收录(或在影响因子≥4.0的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 (二)工学、管理、经济与人文学科博士研究生在本学科有代表性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两篇论文并被SCI/EI/SSCI收录或在《湖南大学博士学位申请期刊目录》所列刊物上发表三篇论文并被SCI/EI/SSCI收录。 免除双盲评审的博士学位论文,应聘请五位本学科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校外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且省外专家不少于三人。评阅专家名单由学院提出,报研究生院审批。

湖南大学研究生课程修读-考核与成绩管理办法

湖南大学研究生课程修读-考核与成绩管理办法

湖南大学研究生课程修读、考核与成绩管理办法 (湖大研字[2005]11号) 为规范研究生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环节,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课程修读 第一条选课 (一)研究生应在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按选课程序进行选课。未按规定办理选课手续的,不能修读课程和参加课程考核。 (二)每门课程(专业课除外)的修读人数不得少于15人,少于15人不开课。 (三)修读课程一经选定,一般不得改选、退选和补选,只有当所选课程被取消时,才可以改选和补选。如果需要改选、退选、补选,应在该修读课程开课后一周内完成,否则不予受理。 第二条免修 符合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免修条件的,经本人申请,所在院(系)、所核实,研究生院批准后,方可免修有关课程。免修课程的成绩注明为“免修”。 第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重修、改修或补修。 (一)考试不及格的课程经补考后仍不及格者,既可以重修原课程,也可以在指定范围内改修其他课程的。 (二)因转学、转专业或更换导师等原因缺修的课程,

应当申请补修的。 第四条学校采取跟班修读的方式安排学生重修。在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重修的课程门数和重修次数不得超过3次,重修学分数不得超过6学分。 第五条重修程序 (一)重修申请:填写重修申请表,交所在院(系)、所研究生教务办审核。 (二)院(系)、所根据研究生重修申请情况,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确认研究生重修的课堂,经过确认后研究生方可取得课程修读资格。 (三)跟班重修的与所跟随听课的班级一起参加考试,不另行组织考试。自行参加听课、考试的,成绩无效。 研究生改修、补修按重修程序办理。 第二章课程考核 第六条研究生应当参加所修的所有课程的考核。 第七条课程考核方式 (一)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公共课一律为考试课程,专业课考核方式由开课院(系)、所确定,考核结果应以成绩单的形式提交研究生院。 (二)考试方式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内容确定,可以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开卷考试方式,或部分闭卷、部分开卷考试方式;也可采用口试方式。专业课具体考试方式由任课教师提出意见,开课院(系)、所审查批准;公共课具体考试方式由任课教师提出意见,研究生院审查批准。

湖南大学专业硕士毕业基本要求

湖南大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基本要求 一、前言 为明确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要求,保证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及各专业学位的设置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要求。 二、培养目标 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掌握本专业(或职业)领域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本专业(或职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或从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能力;掌握解决本专业(或职业)领域实际问题必要的实验、分析、检测或计算的方法和技术;掌握一门外语技能,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或职业)领域的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掌握和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能力要求 专业学位硕士通过学习和训练应达到以下要求: 1.熟悉本专业(或职业)领域中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得所从事行业领域开展工作所需的背景知识。 2.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掌握所从事领域相关的先进理论与方法,解决本专业(或职业)领域的实际问题。 3.具备在实践工作中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所需解决的问题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了解本专业(或职业)领域的发展前沿,善于发现与学习并掌握新的理论、方法,应用先进思想和经验,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与能力。 5.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 四、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2.论文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论文要运用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对所研究课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策略或方法,体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位论文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具体形式应以各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为依据。 (1)以应用基础研究形式提交学位论文时,论文撰写必须在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之上进行,应广泛并针对性地吸收国内外关于所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参考文献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篇。 论文撰写应符合《湖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论文字数一般为1到2万字。 (2)以调研报告等文字形式撰写学位论文时,应做到体例结构规范,方法科学、合理,观点明确,阐述准确、清晰,并有一定的创造性,论文格式应参照《湖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论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 (3)以设计或作品等形式提交学位论文时,设计或作品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撰写规范。 五、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经指导教师及学院审查同意,可提请论文评阅和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通过后,可组织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成员组成由各学院审批。答辩委员会一般应由3至5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正、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原则上应有1至2名研究生本人单位以外的实践部门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的专家参加。 达到培养目标、通过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可被授予专业学位。

湖南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员发表学术论文条件

湖南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员发表学术论文条件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保证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预防学术不端、学术造假现象,在《湖南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和2016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员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的基础上,经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和院务会讨论,特制定本规定。 一、本规定要求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的论文必须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第一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可视为第一作者),且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必须为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一导师必须在论文作者中挂名,导师必须为论文的通讯联系人。 二、本规定中要求的论文必须为材料学科领域且与学位论文相关,不包括增刊论文。博士学位论文中应注明创新点及章节内容与所发表学术论文的对应关联性。 三、研究生发表论文,必须请导师在投稿论文稿件上签字同意,并将其复印本交学院研究生办(按作者保密要求)存档,方可投稿发表。录用通知上必须有导师签名。否则,所发表论文不能作为申请学位的支撑材料。 四、各检索源期刊及分区以科研院和材料学院下发的相关数据为准。 五、博士 博士生申请博士学位的最基本要求为在学期间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发表不少于两篇SCI源刊论文,其中至少有1篇发表在本学科SCI分区为3区及以上国际学术期刊上;对于有特殊困难不能达到上述要求的,经导师书面申请,国内两篇被EI收录的论文可代替一篇一般的SCI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以在期刊正式发表的论文为准,特殊情况下(须导师书面说明),学院一般只计算1篇发表在国内高等学校学报上的SCI、EI收录论文。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免除“双盲”评审: 1. 发表两篇本学科SCI分区为3区及以上外文SCI源刊论文,且论文总影响因子达到6.0以上。 2. 发表两篇本学科SCI分区为2区及以上SCI源刊论文。 3. 发表一篇本学院规定的TOP学术期刊论文。 六、硕士 1、2016年及之前入学的学术型硕士在学期间必须在EI及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含录用通知)。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联系杂志社编辑微信:L u n w e n F z 2、2017年及以后入学的学术型硕士在学期间必须在SCI源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含录用通知)”。 3、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在学期间必须在北大核心、CSCD及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含录用通知)。 4、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可以和第一导师所指导的博士后或博士研究生组成研究团队。该团队发表的SCI收录的三区及以上期刊学术论文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可以用此论文作为申请答辩的学术论文: (1)博士后或博士研究生为第一作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第一导师为第一通讯作者。 (2)三人的第一署名单位均为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一导师需提供书面说明并署名,认定学位申请人员对此论文中相关工作的实际贡献。 5、以同等学力方式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在答辩前至少应有1篇以第一作者(或本人为第二作者且其导师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正式出版的国际会议论文集或省级及以上报刊理论版上发表的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湖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实施办法 湖大研字[2010]5号

湖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实施办法湖大研字[2010]5号 湖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制度,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督机制,增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切实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我校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员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由研究生院统一办理,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由各学院办理。 第三条涉密学位论文评阅按照《湖南大学涉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管理条例》办理。 第四条原则上博士学位论文实行“双盲”评阅,即送审的学位论文及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书均隐去导师和博 士生的姓名,评阅专家信息对导师和博士生保密。 符合《湖南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员发表论文的规定》中“免除双盲评审”标准的博士生,可聘请5位本学科具有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的校外专家对其论文进行评阅,其中省外专家不少于3人。评阅专家名单由学院提出,报研究生院审批。 第五条博士学位论文送审:

(一)博士生在完成培养计划、发表学术论文达到要求、其学位论文经其指导老师和培养单位审核后,可进行学位论文送审。 (二)博士生填写《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申请表》和《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书》,指导老师和培养单位签署送审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审核。 (三)为保证专家评阅时间,博士生应在答辩前2个月将《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送审申请表》1份、《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书》5份、格式规范的博士学位论文5 份送交研究生院。 (四)研究生院委托外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聘请相关专业的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 第六条专家评阅意见返回后,评阅结果在研究生院网站上进行公布。 第七条博士学位论文专家评阅意见的处理: (一)若有2位及以上评阅专家结论为“尚未达到博士学位论文要求”,或者有3位及以上评阅专家结论为“一般”,或者有2位及以上评阅专家建议“不予答辩”时,不能组织答辩,由博士生在1年内修改或补充论文,重新送审。逾期未能重新送审或重新评阅仍未通过的,博士生必须重新开题,重新撰写学位论文。

2022湖南大学考研专业简章

根据教育部《湖南大学关于选拔普通高校优秀考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一、报考事项安排 1.每年报考我校的考生很多,要早复习,早准备。按照考试范围复习。 2.我校考生,到学校考试中心,办理内部试卷。 3.每年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考试重点范围,不知道考试大纲要求,盲目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复习效果很差,影响考试。 4.每年有很多考生,选择错误的复习资料,解题思路及讲解答案都是错误的,具有误导性,不利于复习。 5.学校为考生正确复习,印刷内部试卷。 6.内部试卷:包含考试范围、历年真题、考试题库、内部复习资料。 7.专业课,学校出题。一定要按照内部试卷复习,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8.内部试卷联系QQ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安排邮寄,具体事项联系张老师。 二、选拔对象条件 1.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主干课程成绩合格,在校学习期间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招生专业计划 1.招生要求和专业,详见《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招生及专业总表》。 2.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我校招生计划、各专业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我校部分专业将另设计划用于接收调剂生,具体事项及拟招生人数将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另行通知。 四、报名资格审核 1.报考考生按照《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以下简称《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选择报考专业,并填写《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

湖南大学电力系统分析试卷(2017)

. 湖南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电力系统分析 ;试卷编号: A ;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应得分 25 27 12 36 / / / / / / 100 实得分 评分: 评卷人 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视为无效。 一、填空(本大题共8个小题,25空格,每空格1分,共25分) 1. 电力系统简单短路故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其中最严重的短路故障是______;发生几率最大的短路故障是______。 2. 凸极同步发电机的同步直轴电抗与交轴电抗分别为 x d 与x q ,则比较其大小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3. 当运行条件不变时,隐极同步发电机的空载电势E q 、暂态电势E ′q 、次暂态电势E ′′q 的数值大小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4. 同步发电机供电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时,其短路前正常负荷电流I [0]、稳态短路电流I ∞、起始次暂态电流I 、短路冲击电流i imp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已知三相线路每相自阻抗为z s ,相间互阻抗为z m ,则线路正、负、零序阻抗分别为 z (1) =_______,z (2) =_______, z (0)=_______。 6. 用对称分量表示的两相短路不接地故障f (2)的边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7. 对于中性点非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时,故障相的短路电流为_______,非故障相电压等于故障前正常电压的_______倍。 考试中心填写: ____年___月___日 考 试 用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装订线(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湖南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湖南大学教务处考试中心

2021年湖南大学考博专业简章

根据教育部《湖南大学关于选拔普通高校优秀考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一、报考事项通知 1.每年报考我校的考生很多,要早复习,早准备。按照考试范围复习。 2.我校考生,到学校考试中心,办理内部试卷。 3.每年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考试重点范围,不知道考试大纲要求,盲目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复习效果很差,影响考试。 4.每年有很多考生,选择错误的复习资料,解题思路及讲解答案都是错误的,具有误导性,不利于复习。 5.学校为考生正确复习,印刷内部试卷。 6.内部试卷:包含考试范围、历年真题、考试题库、内部复习资料。 7.专业课,学校出题。一定要按照内部试卷复习,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8.内部试卷联系QQ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安排邮寄,具体事项联系张老师。 二、选拔对象条件 1.普通高校硕士毕业生,主干课程成绩合格,在校学习期间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招生专业计划 1.招生要求和专业,详见《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招生及专业总表》。 2.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我校招生计划、各专业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我校部分专业将再行计划用于接收调剂生,具体事项及拟招生人数将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另行通知。 四、报名资格审核 1.报考考生按照《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以下简称《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选择报考专业,并填写《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博士阶段学习

湖南大学研究生专项奖学金评定实施办法

湖南大学研究生专项奖学金评定实施办法

湖南大学研究生专项奖学金评定实施办法 为配合学校专项奖学金评定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获奖基本条件 (一)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思想品德好。 (二)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三)热爱所学专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科研、论文工作突出,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二年级硕士研究生: 已修满24个学分,所修课程考试成绩加权平均分数不低于80分,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考查成绩良好以上。并在攻读学位期间撰写并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以湖南大学名义发表(含已接收,以下同)一篇以上(含一篇)本专业方面的学术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或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以下同)。 三年级硕士研究生: 已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毕业所需学分,所修课程考试成绩加权平均分数不低于80分,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考查成绩良好以上。在攻读学位期间撰写并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以湖南大学名义发表一篇以上(含一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 博士研究生: 已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毕业所需学分,所修课程考试成绩加权平均分数不低于80分,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考查成绩良好以上。在攻读学位期间撰写并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以湖南大学名义发表四篇(工科三篇)以上(含四篇,排名前三位)本专业相关学术论文,其中至少有两篇本人为第一作者。 在攻读学位期间获省(部)级三等奖以上科技进步奖(排名前三位),或在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中获三等奖以上奖励(第一作者),或有一项以上个人

发明专利(第一作者)者,所修课程考试成绩加权平均分数不低于75分,单科成绩不低于65分。 注:加权平均成绩计算法:(单门课程成绩×该门课程学分数)累加之和、总学分数 二、评分办法 (一)在读期间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按以下标准评分: 1、在SCI所列期刊(包括收录的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每篇计分: 影响因子4.0(含)以上的期刊60分 影响因子2.0(含)以上的期刊48分 影响因子1.0(含)以上的期刊24分 影响因子1.0以下的其它期刊18分 2、在EI所列期刊(包括收录的国内期刊) 发表的论文每篇计分:24分 3、被《新华文摘》收录 全文收录48分 摘要收录24分 条目摘录12分 4、被《人大复印资料》收录 全文收录12分 条目摘录6分 5、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收录 摘要收录12分 条目收录6分 6、其它期刊 1)其它国外学术期刊12分 2)SCI扩大版(ISI)收录的国内期刊12分 3)《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影响因子0.2(含)

湖南大学高等分析化学思考题答案

高等分析化学思考题(化学专业本科)2 第一章分析化学相关文献 基本概念: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技术标准、通讯作者、ISSN、DOI (1)为什么要费时费力地去了解文献的相关知识? (2)SCI和SciFinder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3)说明如何获取一篇专利的原文。 (4)在尿样检验中,有什么手段可以降低假阳性出现的几率? 1.原始的创作,如期刊论文、技术报告、专利说明书??? 2.将一级文献经过加工整理、简化组织成为系统的文献,便于查找一级文献, 如书目、索引和文摘。 3.对产品的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等方面所做的技术规范。如化工产品的分析 检验方法的各种标准。 4.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通讯作者也 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 5.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其目的是使世界上每一种不同题名、不同版 本的连续出版物都有一个国际性的唯一代码标识 6.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它是一套识别数字资源的机制,涵括的对象有视频、 报告或书籍等等。 1.了解文献,从而快速查找有价值的文献;方便自己写文献。 2.SCI是科学引文索引,内容涵盖所有自然科学,SciFinder Scholar是美国化学 学会旗下的化学文摘服务社所出版的在线版数据库学术版,只有化学的内容。 3.从各国专利管理机构获取;从各商业性数据库获取。 4.控制时间,存放时间不能太长,从收集完毕到检测完毕不能超过2小时;不 能掺杂质;要用干净的容器装;进行复检,比如镜检。 第二章分析化学的一些发展趋势 2.1单分子分析 基本概念:消失波、TIRFM、TLM、AFM 1.标准波在全内反射界面呈指数衰减由光密渗入光疏介质而形成消逝波。 2.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利用光线全反射后在介质另一面产生衰逝波的特性, 激发荧光分子以观察荧光标定样品的极薄区域,紫外区观测的动态范围通常在200 nm以下。 3.热透显微镜 热透显微镜采用波长不同的两种激光器。在激光束焦点附近如果有对光有吸收的物质存在就会吸收光而发热,激光焦点中心部位发热多而边缘发热少,周围的水会因为折射率不同起到凹透镜的所用,当另一束激光通过时,会因为凹透镜的作用而发散,据此进行物质探测。 4. 原子力显微镜,利用微小探针与待测物之间交互作用力,将激光束照射到微 悬臂上,再进行反射及反馈来呈现待测物的表面形貌和物理特性。 (1)为什么要发展单分子分析方法?并举例具体说明。 探测并识别单个分子,揭示基团平均所覆盖的分子特性,实时监测分子运动,具

2019年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doc

湖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 暂行规定 为保证博士研究生(简称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博士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必须进行学科综合考试。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特作出如下规定: 博士生的学科综合考试,是在博士学位论文开始前或初始阶段,考查博士生在本学科上是否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 二、考试内容 综合考试内容包含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两部分,覆盖本二级学科的三至四门基础理论与专业课程,并应有一定比例的跨二级学科的内容,也应包括导师虽未指定但作为博士生应该具备的知识。 三、考试时间 博士生必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期末之前,进行学科综合考试。相同二级学科、同一届的博士生应采用同一试卷、同时进行考试。 四、考试委员会的组成 综合考试由院系指定的考试委员会负责进行,考试委员会

由包括指导教师在内的三至五位教授组成。考试委员会应在一个月前公布考试的范围、考核方法及时间,并负责命题、口试及评定成绩。 五、考试方式 综合考试的形式应为笔试和口试,考试时间为二至三小时,笔试与口试各占50 六、考试成绩的评定 考试完毕,考试委员会应就本次考试内容所涉及的领域、考生对这些领域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写出评语,并采用百分制记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由秘书填写“湖南大学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成绩表”,考试委员会主席及委员审核无误后予以签名。 七、考试记录及材料保管 考试秘书应对学科综合考试的过程进行记录,要求详细记录,字迹清楚。考试结束后,应将全部材料送交学院研究生秘书,经学院主管领导审阅后,妥为保存,待博士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一并报研究生院。 八、考试及格方可进入(或继续)博士学位论文工作;不及格者可随下一轮重考一次。再次不及格者应劝其退学。由学院提出处理意见,经研究生院审批后上报校长批准。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湖南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湖南大学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是由岳麓书院衍续至今、办学历史悠久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学校设有29个院系,拥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9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7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6个专业学位授权,57个本科招生专业;建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4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40余人,教授、副教授950余人,中科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8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讲座教授5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9540余人。其中:本科生22330余人、研究生72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156.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3.9万平方米。学校藏书360多万册,订有中外文数据库140多个,提供统一检索平台,可实现跨库检索。校园网设备先进、覆盖面广、功能强大,教学、办公楼实现了1000M网络互联和10/100M的桌面网络连接,教工宿舍和学生宿舍已接入互联网和校园网。 学校在教学上保持和发扬“重基础、重质量、严管理”的传统,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具有“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色。学校设有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8 项;获得国家精品课程7门,国家优秀博士论文2篇。通过稳定本科招生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及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6万多名高级人才,其中有13名校友当选为院士。近五年,学生参加挑战杯、力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TCL杯竞赛等一系列国家级和省级竞赛,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705项次、1028人次。 学校发挥基础好、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在不断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的同时,致力于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急需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1个部、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形成化学工程、土木工程、建筑设计、机械制造与车辆工程、机电一体化及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科技集团力量,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贸易学、金融学、会计学等都已成为管理学和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学校“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化学生物科技创新平台”、“汽车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创新平台”、“现代结构与桥梁科技创新平台”和“经济开放与贸易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科研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整合和优化。“十五”期间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24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4.27湖南大学博士后工作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湖南大学博士后工作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促进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适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需要,根据《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5]8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一条学校博士后工作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湖南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学校博士后发展规划和博士后工作的相关政策。学校分管博士后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主任,成员由人力资源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国际合作交流处、计划财务处、后勤与房地产管理处、社科处、教务处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第二条湖南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下设的湖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博管办),负责学校博士后管理的日常事务,对博士后进出站、考核、评估、基金资助等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监控,指导校内各单位博士后工作的开展。 第三条各学院成立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师资队伍建设的院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本院博士后队伍建设规划、年度招收计划,建立健全博士后管理制度以及考核评价标准,统筹并协调处理博士后管理事宜,指导和督促博士后流动站的建设。 第四条各博士后流动站在学院博士后工作领导小组的

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负责博士后招收宣传,执行博士后招收计划,做好在站博士后的日常管理以及业务考核工作,检查、督促博士后按计划完成科研工作任务,负责校企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的有关事宜等。 第二章博士后招收 第五条各学科均可在我校已批准设立的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博士后。设站单位博士毕业生可按有关规定进入本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开展博士后研究。 第六条我校各学院在职在岗、具有博士学位和合作指导能力的教师均可招收博士后。 第七条我校博士后招收类型有全职博士后、项目博士后、联合培养博士后三种类型。全职博士后指转入人事档案、全职在校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项目博士后指在职进行博士后研究、不转入人事档案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联合培养博士后指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联合招收、围绕企业的研发需要开展研究、不转入人事档案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八条凡已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35周岁以下符合学校以及各学院招收条件的人员,均可提出进站申请,具体申请程序及要求见附件1。我校博士后招收以全职在校从事研究工作者为主,在职博士后招收仅限高校、科研院所教学科研人员。 第九条经审批同意进站者,须与流动站签订博士后工作协议,并按要求在一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否则取消入站资格。

湖南大学研究生奖助学实施办法试行

湖南大学研究生奖助学实施办法(试行) 为不断优化研究生潜心学业、健康成才的环境,完善拔尖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博士生奖助学 1.设立博士生助学津贴,资助额度为1.5万元/年,一般按四年发放,直接攻博生按五年发放。直接攻博生、硕博连读生和应届毕业硕士生通过公开招考录取为全日制脱产博士生,均自动享受博士生助学津贴;非应届毕业硕士生通过公开招考录取的全日制脱产博士生,需本人申请并经学校审核批准才能享受博士生助学津贴。 2.设立助教岗位,鼓励博士生导师设立助研岗位。助教岗位津贴为55~65元/每教学时,由学校提供;助研岗位津贴不低于1.2万元/年,由导师项目经费资助。凡享受助学津贴的博士生,经导师同意,均可申请助教或助研一种岗位。 3.设立博士生校长奖学金,主要资助对象为三年级和四年级博士生,每个年级80名,资助额度为1.5万元/年,并配套提供1万元/年的科研基金(其使用按学校有关科研基金管理办法执行)。特别优秀的一年级和二年级博士生也可申请博士生校长奖学金。 4.对于同时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生校长奖学金的博

士生,不再另行发放博士生助学津贴。 5.在获得国家奖学金的三年级博士生中评选10名博士生,作为学校推荐参评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奖”的候选人。 6.在获得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奖”的四年级博士生中评选4~6名博士生列入学校优秀博士资助计划。 二、硕士生奖助学 1.设立硕士生助学津贴,为所有正式录取的全日制脱产硕士生提供3000元/年的资助,按两年发放。 2.为全日制脱产硕士生设立助教岗位,助教岗位津贴为35~45元/每教学时,由学校提供。 3.鼓励导师为全日制脱产硕士生设立助研岗位,助研岗位津贴为3000元/年,由导师项目经费提供。 4.为全日制在读硕士生设立助管岗位,助管岗位津贴为500元/月,由设立助管岗位的有关单位提供。 5.全日制脱产硕士生均可申请国家奖学金。 三、研究生业务费并入研究生奖助学体系。学校对研究生答辩予以补贴,补贴标准为硕士生每人300元、博士生每人600元。 四、超过学制的博士研究生,学校不再发放助学津贴,由导师给予资助。 五、本办法从2013年1月起施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2010至2012年级博士生,2011至2012年级硕士生均按照本办法执行。

湖南大学算法设计与分析期中试题及答案

一、函数渐进阶。对于下列各组f(x)和g(x),确定他们的关 系(15分) a)f(x)=log n10+1;g(x)= log n – 10 b)f(x)=5 n10;g(x)=10n c)f(x)=;g(x)= log n +5 二、设n个不同的整数排好序后存于T[0:n-1]中。若存在下 标i,0≤i

1函数渐进阶。对于下列各组f(x)和g(x),确定他们的关系(15分) a)f(x)=log n10+1;g(x)= log n – 10 b)f(x)=5 n10;g(x)=10n c)f(x)=;g(x)= log n +5

2设n个不同的整数排好序后存于T[0:n-1]中。若下标i,0≤imid在0到mid-1之间进行上述操作。 Int Findi(int T[],int m,int n) { Int mid=(m+n)/2; If (T[mid]==mid) return mid; else if(T[mid]>mid) return Findi(T[],m,mid-1); else return Findi(T[],mid+1,n); }

湖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检查的若干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促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制定本规定。 一、检查范围: (一)博士学位论文; (二)按规定程序抽取的硕士学位论文; (三)学校抽取的硕士学位论文。 二、检查原则及方法: (一)博士学位论文评阅结果作为其论文质量检查的重要依据。 (二)博士学位论文在送审前由研究生院进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 (三)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检查实行学院及研究生院两级检查,以学院为主的原则。 1.每年9月,学院按照上一学年度授予硕士学位人员总数的10%抽检,被抽检的硕士学位论文采取“双盲”方式送两位校外专家评审。 2.研究生院对学院已抽检论文按照15%比例进行抽检(每个学院最少为1篇,其中已被学院评定为D等的不再抽检,学院抽检中有一份D等评阅意见的列入必检范围)。研究生院采取“双盲”评阅方式送1位校外专家评阅。

三、学位论文质量检查评价指标及评价结果处理办法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和内容 (二)评阅意见处理 1.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处理详见《湖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实施办法》。 2.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出现以下情况时,学位论文认定为不合格: (1)学院所抽检硕士学位论文综合评价中有两位专家评价结果为不合格; (2)学院所抽检硕士学位论文综合评价中有一位专家评价为不合格的,研究生院抽检中专家评阅意见仍不合格; (3)学院抽检中综合评价合格,但在研究生院抽检中综合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研究生院加送一位专家评阅后专家评阅意见仍不合格。 (三)学位论文抽检结果通过适当形式公布。 (四)已获学位人员的论文严重违反学术道德,发生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