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纲要

五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科学

课程类型:国家课程

教材来源:《科学(五年级上册)》,青岛出版社2014年6月第3版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课时:34课时

设计者:五年级科学组

一、课程背景

(一)课标分析

小学科学课标指出,5年级学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试验等,本册书将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由于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探究理解和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初步认识地球的表面和火山地震现象,了解温度、流水、风、植物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作用;知道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音调、响度的不同,会区分噪音和乐音;会分辨北斗星和北极星;知道物体是不同材料组成的,会区分材料的特性并加以应用;了解蒸发现象,探究雨、雪、雾、霜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意识到材料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5个研究主题。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以学生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和火山、地震现象的了解为主要内容,以“解暗箱”为主要探究方式构建了《地球内部有什么》《火山》《地震》《做一块卵石》《各种各样的矿物》和《地表的变化》6课;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以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主题,突出“做”科学的特点,安排了《声音的产生》《谁能传播声音》《怎样听到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和《噪声的危害与防治》5 课。第三单元《秋冬星空》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北斗星和北极星为研究对象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通过交流等活动,来认识生活中的物品可以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利用,对我们的生活有不同的影响。第五单元《水循环》认识水的形态变化,雨、雪、雾、霜的成因,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观察大自然,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喜欢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乐于动手操作;通过三、四年级对科学的学习与积累,大部分学生对科学课己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交流能力。

但是,由于受知识、方法、能力和习惯的局限,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特别是动手操作时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观察不仔细,实验操作无序,不能真正有目的、有计划地去观察现象,能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很少。此外,他们往往只能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本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所以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流水、风、植物和人类活动对地表的作用。

2.通过搜集声方面的资料,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音,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通过搜集、查阅了解地球和宇宙的相关信息,能够分辨北极星和北斗星。

4.通过结合生活经验知识,观察、比较常见物体,知道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如木头、金属、塑料、纸等,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了解某些材料的性质,能将材料预期用途相联系,认识到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5.通过搜集气象、物态方面的资料,实地考察,知道水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探究影响水的蒸发的因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

三、课程内容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2.五年级上册科学学习单

3.五年级上册科学体验与探究

4.教具、学具:实验器材、生活中的材料

5.其他(科学实验室、校内外资源、网络媒体资源等)

(二)学习活动

1.通过分享《学期课程纲要》,认识《学期课程纲要》在科学学习中的作用,学习中尝试对照《学期课程纲要》进行自我评价,逐步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

2.开展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这种符合儿童天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利于科学概念的理解,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精神的有效学习方式。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要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与实施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要素。每个要素都会涉及多个科学思维方法,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真刀真枪地搞科学,只有让学生有机会充分练习这些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才能逐渐形成。

3.注重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

不要把探究式学习作为唯一的科学学习方式。科学素养包括多个维度,不同的素养要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加以培养,科学教师应尽可能掌握多种科学教学方法和策略。要多采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及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戏剧表演、科学游戏、模型制作、现场考察、科学辩论会等,都是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

例如:《河流与湖泊》主要是通过调查与交流家乡中的河流和湖泊活动,使学生意识到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作用。

4.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教室、实验室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场所,但教室、实验室外还有更广阔的科学学习天地。校园、家庭、社区、公园、田野、科学博物馆……到处都有科学学习资源,到处都可以作为科学学习的场所。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实验室这些狭小的空间里,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习科学,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要让课堂内所学的内容有活化、整合、运用的机会,要让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建立有机联系,科学作业的设计应承担这些任务。

例如:《植物的生活》一单元,通过观察植物,知道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了解根、茎、叶的不同作用。若课堂不具备条件,可将探究延伸到课后进行,观察研究大自然能带给人们更多的信息。

五、课程评价

(三)评价结果

学期总成绩以等级呈现,共分为四个等级。等级与分值的换算如下:

成绩≥80分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及格,低于60分为需努力。需努力的学生需要查漏补缺后进行补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