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村镇银行运营优势与突出问题研究_杨晓东

新型村镇银行运营优势与突出问题研究_杨晓东

新型村镇银行运营优势与突出问题研究_杨晓东
新型村镇银行运营优势与突出问题研究_杨晓东

 2010年 第7期

兰 州 学 刊N o .07 2010

总第

202期

L a n z h o u x u e k a n G e n e r a l .N o .202 

新型村镇银行运营优势与突出问题研究

杨晓东1

 常文利

2

(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2.兰州交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 村镇银行这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积极变化及其广泛的发展空间。虽然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但相信随着村镇银行网点的增加,相关政策的出台,社会公信力的提高,链条短、决策快、低利率、无包袱等优势的凸显,村镇银行必将发展成为一支有活力、有规模、有竞争力的农村金融机构生力军,为“三农”金融服务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村镇银行;运营优势;突出问题

[中图分类号]F 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10)07-0094-04 [收稿日期] 2010-04-10[作者简介]杨晓东,男,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常文利,男,兰州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新农村和谐发展中的新型村镇银行风险管理平台开发研究”(08S J D 790001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近十多年来,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多年的商业化改革中不断上升机构而基本退出了县、乡辐射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长期处于“金融真空”状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2007年初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乡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等具有重大意义的农村金融政策。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总的来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态势良好,业务规模迅速扩大,资金实力持续增强,服务创新不断扩大。截至2009年9月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收资本50.9亿元,其中村镇银行是50.4亿元,占99%;存款余额159亿元,村镇银行是157亿元,占98.7%;贷款余额126亿元,村镇银行是123亿元,占到97.6%;2009年1—9月,共实现盈利9489万元,村镇银行9092万元,占到95.8%

[1]

。2009年末我国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达

172家。

一、新型村镇银行运营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新型村镇银行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区别于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根据中国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臧景范解释,与孟加拉国小额信贷机制不同的是,我国的村镇银行自设立开始,就允许办理存、贷款业务,是一个全新的,专为农民、农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采取发起方式设立,且必须有1家以上(含1家)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

据中国银监会合作金融监管部副主任姜丽明介绍,目前新型村镇银行发展中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地域分布

上,向中西部倾斜;第二,在资本的构成上,投资主体占主要结构,其中,主发起行占40%,吸纳非金融企业的资本占48%,个人资本占到12%,产业资本与个人资本占60%左右;第三,在业务服务上,坚持满足“三农”的基本需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存、贷、汇等传统服务上下工夫,创新多种支农服务新产品和新方式,开发出按月均衡还本付息的方式,减轻了社员一次还本付息压力,探索出“公司+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公司+担保公司+农户”等贷款合作模式,建立起小市场和大客户服务的平台,在金融发展上实现了商业可持续。

新型村镇银行作为微观金融主体的一种,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称之为“汤水效应”。其设立的逻辑思路是,为新农村建设注入金融活力,提振农村缺少的金融市场和服务,以启动农村经济。因为农村金融市场原本只有农村信用社,是一桶白开水,村镇银行的加入就相当于加了一点盐,其他微观金融机构相当于加了油和菜,这样一桶水就变成了一锅汤。“汤水效应”表明了村镇银行的设计者对此的期待是,希望能为农村金融市场引入竞争者,同时也作为原有金融机构的补充为农村提供更多金融服务。

[2]

因此,与传统大中型商业银行不同,新型村镇银行的设立初衷就是为了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服务高效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主要问题,更好地加强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农村金融有效“补血”。故此,新型村镇银行在制度设计之初便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新型村镇银行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政策的出台,新型村镇银行的设立就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纷纷表示给予等同当地农村信用社一样的政策优惠。例如,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的小榄村镇银行从2008年12月成立至2009年3月,已经有120多户法人单位开户,约1600个体客户,存款余额高达2.4亿,贷款余额也突破1亿元大关。而农村信用社与之相比,由于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质量差,经营效益低,发展举步维艰。村镇银行成立后,若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切实到位,其必将没有包袱,轻装上阵,势必形成优于农村信用社的竞争优势。

(二)新型村镇银行的发起得到社会地方的积极参与

由于投资新型村镇银行的门槛低、投资潜力大,在新型村镇银行筹建初期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参与,从最先试点的村镇银行情况来看,90%以上都有企业法人或者自然人参股,社会资本参股村镇银行的比例平均超过50%。例如,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就是由南充市商业银行发起并与四川明宇集团、四川海山国际贸易公司等5家企业共同出资200万元组建设立;庆阳、沭阳、太原、包头等多个地区的一些企业、私营业主和个人都在主观意识方面对投资村镇银行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积极参与村镇银行的投资。目前国内规模居首的浙江首家村镇银行———长兴联合村镇银行则由杭州联合银行作为主发起人,同时联合24家企业共同出资2亿元组建成立。

(三)新型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及产权明晰

与一般商业银行相比,设立村镇银行的门槛要低许多。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其中,单一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单一自然人持股比例、单一其他非银行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任何单位或个人持有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总额5%以上的,应当事先经监管机构批准。而目前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

(四)新型村镇银行运营机制灵活、决策迅速且贷款便捷

村镇银行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具有决策链条短、机构小、人员少、经营机制较灵活等特点,能够针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创新产品,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经营,形成贴近农村实际的业务流程。与农信社等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放贷审批时间很短,无需抵押,利率也比较低。以前农民主要靠农信社贷款,审批时间较长,往往延误了最佳生产投资时机。[3]例如,吉林磐石融丰村镇银行将农民申请贷款的审批时间压缩在一周甚至更短,而且手续简便,根据农民提交的资料(土地情况、生产用途等)直接审批,一般额度在2万元—3万元,不设上限,视农户土地实际经营状况而定。融丰村镇银行实行5户联保,也可互为担保的政策;[4]湖北仙桃北农商村镇银行为郭河镇养鸡协会量身定做的“协会+农户”规模性授信产品,一期授信就达到300万元,惠及30多家农户。

二、新型村镇银行运营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新型村镇银行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机构,虽然具有经营灵活、无历史包袱等优势。但大部分村镇银行业绩并不突出,就连外资村镇银行的表现也很黯然。比如2008年11月28日开始营业的和林格尔渣打村镇银行,至今尚未发放出一笔贷款。可见新型村镇银行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央行支持力度不够,缺乏针对村镇银行支农再贷款的专项利率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对于新型村镇银行的支持力度不够,村镇银行很少获得农村信用社已经享受到的支农再贷款等优惠政策,更缺乏针对村镇银行支农再贷款的专项利率优惠政策。例如,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支持春耕备耕扩大“三农”信贷投放的通知》(银发〔2009〕38号)文件,江苏沭阳东吴村镇银行以此为契机,获得支农再贷款0.3亿元,执行利率比照人民银行对于农村信用社再贷款利率(目前1年期利率2.88%)。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信用社不再使用支农再贷款,资金紧张时更倾向于系统内拆借。究其原因,各个方面的因素固然很多,如系统内拆借资金更便利、办理时间更短、资金规模限制更少等,但央行支农再贷款利率偏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二)地方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不同程度影响了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

目前,各地出台了一些针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但难以落实。首先,货币政策支持不到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虽然解决了村镇银行开户、资金清算、存款准备金和征信、统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急需解决的央行再贷款、银联入网等问题仍未得到明确。其次,缺乏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却没有享受到与农村信用社一样的待遇,相关行政性、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免和涉农资金存款的支持都没有体现。例如,政府没有出台与村镇银行相配套的存款保险、信用担保、贷款利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法律环境、委托贷款、贴息贷款、财政性存款等优惠政策。由于税务负担及优惠政策的不一致,使得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利润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也使其在与农信社的竞争

中处于更加劣势的地位。

(三)难以享受营业税减免优惠,村镇银行税负重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均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但适用的营业税政策并不相同。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文件,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他地区农村信用社,按其应纳税额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农村信用社取得的金融保险业应税收入,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对于村镇银行这样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农村信用社的纳税标准来计征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许多省份现仍未对村镇银行执行上述税收条款。一些地方对村镇银行发起人承诺提供的一次性开办费和风险补助金、免收注册登记费等往往成为一纸空谈。例如,东丰诚信村镇银行的营业税为5%,营业税附加为3%,城市建设税为5%,所得税为25%,税收种类较多,税负较重。而当地的农村信用社营业税仅为3.3%,比村镇银行低了1.7个百分点,并且减免3年所得税;又如沭阳东吴村镇银行的营业税率为5%,沭阳农村合作银行的营业税率为3%。为弥补这一税负不均衡问题,江苏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意见》(苏政办发〔2009〕32号)文件规定:“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农服务业务缴纳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和营业税,省财政按其50%给予奖励”。尽管东吴村镇银行营业税实际负担水平降为2.5%,但仍缺乏税法上的法律支持,而且“先征后奖”仍与营业税直接减免存在明显差距。

(四)尚未实现与相应机构的网络连接,致使新型村镇银行各项业务受限

目前,村镇银行尚未纳入人民银行结算系统,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尚未连接,与央行结算系统不畅,未设置金融机构联行行号,使清算、汇兑等业务无法办理,如此也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其次,村镇银行的业务处理系统是基于简单联结的内部网络,与外界相关机构和发起行没有实现相应的网络连接,如代收代付、通存通兑、信用卡及网上银行等业务难以开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公业务正常开展,使得对公业务受限。例如,目前融丰村镇银行只能使用长春市商业银行的系统,而江南村镇银行作为敦化农信社的“大客户”也只能借用农信社的系统处理对公业务。此外,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乡镇,吸收公众和企业的存款都有限,村镇银行需要寻求存款以外的资金。由于结算系统不畅,同业拆借难以进行,村镇银行不能发行、买卖金融债券,致使存款之外的资金来源、融资渠道受限。

(五)农业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严重缺乏,亟待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

成立村镇银行的初衷,是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开展业务,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些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为了机构能设立成功将会承诺恪守服务“三农”的宗旨,并在机构成立之初严格执行有关的政策和法规。但由于村镇银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各发起人或出资人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大的追求目标;而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作为风险高、效益低的弱势经济,受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的影响巨大。在农业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很难实现服务“三农”的既定经营理念,定会寻求新的市场定位。在此情况下,发生在农村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农转非”现象将不可避免地在村镇银行重现。[5]

(六)贷款脱农化、短期化趋势明显,极易偏离村镇银行的办行宗旨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是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但村镇银行为了生存,必然追求利润最大化,它们会逐渐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往往选择企业发放贷款,具体表现为贷款的脱农化、大额化、短期化。据统计,某村镇银行名义上发放给农户的单笔贷款金额平均为47.51万元,这些大额贷款主要用于商业经营;以个体工商户名义发放的贷款单笔平均为31.72万元,竟小于农户的平均单笔贷款规模。一些贷款在统计报表上虽然写的是种植业或者养殖业贷款,实际上却是企业使用的六个月以下的流动资金短期贷款。[6]2009年2月末,大足汇丰村镇银行贷款余额1649万元,全部为公司类抵押贷款,个人贷款和农户贷款金额均为零,其开业至今还没有一笔涉农贷款,业务也没有深入到村镇地区,贷款更多是流向县城其他类型的企业。

(七)“三农”贷款需求旺盛,凸现新型村镇银行可贷资金严重不足

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后,在存款不足的情况下,却面临强烈的“三农”贷款需求。例如,2008年成立的安徽凤阳利民村镇银行,截至2009年5月底存款余额9315万元,贷款余额7729万元,贷存比已高达83%,远远超过《商业银行法》规定的75%的贷存比例。一些村镇银行从业人员反映,“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愿向当地银行拆借,因为成本太高”。由于新型村镇银行目前尚不能进入全国金融同业拆借市场,因此只能向当地其他金融机构以较高利率拆借资金。此外,近几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速,信贷支农缺乏后劲,正规金融资金供给、新型村镇银行可贷资金明显不足,此与旺盛的“三农”贷款需求形成强烈反差。例如,诚信村镇银行截至2008年2月存款余额仅511万,贷款余额2184万,累计发放贷款3459万,当时已动用资本金发放贷款。

(八)最大单户贷款比例限制过严,未综合考虑村镇银行

金融发展实际需求

首先,村镇银行缺乏发展小额贷款业务所必需的人力和网点优势。《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银监发〔2007〕5号)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提高贷款覆盖面,防止贷款过度集中,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这一比例限制与农村商业银行(10%)、农村合作银行(20%)相比,明显过于严格。其意味着,同样的贷款总量,如果农村合作银行需要1名员工来管理,村镇银行就需要4名员工。村镇银行与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相比,员工数量、网点覆盖恰恰是其“软肋”。因此,由于村镇银行人手少、网点稀、产品单一,更倾向于发放大额贷款。例如,沭阳东吴村镇银行贷款的笔均金额为29.5万元,是沭阳农村合作银行贷款笔均金额5.2万元的5.67倍。其次,农村合作银行通常已经“垄断”了当地农村小额贷款、特别是农户贷款市场。例如,2009年11月末,沭阳农村合作银行农户贷款余额32.02亿元,占该行贷款总量的77.5%,在全县该行的农户贷款覆盖面达53.4%。如果村镇银行拘于小额贷款,特别是农户贷款这一阵地,会缺乏必要的发展空间。[7]

(九)新型村镇银行人力资源匮乏,素质参差不齐,能力亟待提高

银监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要求,新型村镇银行的董事长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五年以上从事银行业工作,或者八年以上从事相关经济工作(其中从事银行业工作二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具备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但规定对村镇银行的一般工作人员没有严格的条件限定。目前从全国情况而言,大多数新型村镇银行的人力资源结构表现为高管素质较高,客户经理水平有待提高,一线员工职业能力亟须加强。这种局面严重制约了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更谈不上规模发展。例如,安徽凤阳利民村镇银行共有18名工作人员,除董事长、行长、副行长三名高管和综合办公室主任拥有中级职称和多年金融工作经历外,其他14名员工均由应届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公司职员构成,员工队伍整体从业经验不足,业务技能、专业知识和风险防控能力亟待提高。

(十)缺乏农村居民等公众认同,新型村镇银行筹集资金难度较大

我国西部地区一些村镇银行的董事长反映,由于村镇银行网点少,经营业务单一形成了“村镇银行贷款支持农村经济,却在农村解决不了资金来源的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新型村镇银行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虽然是“穷人的银行”,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其次,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尚无较强公信力,农村居民等公众对其缺乏了解,认知需要一定时间,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不高;[8]再次,村镇银行开设网点较少,缺乏品牌效应,现代化服务手段匮乏,不具备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吸储难是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部分居民将钱存到村镇银行,其初衷主要是为了获得村镇银行的优惠贷款,贷款需求量大的农户大多储蓄能力较差等原因,造成吸收存款困难。截至2009年6月,全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58万亿元,而同期村镇银行的存款余额为130亿元,仅占总量的0.022%。

新型村镇银行的发展虽面临一些问题,但其凭借明显优势有效缩小了城乡金融差距,改善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并给予充分肯定,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并给予大力支持。200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由银监会编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已开始施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三年工作安排,未来三年在全国计划再设立1300家左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是1026家。三年总体工作安排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空白、竞争不充分的状况,新型村镇银行必将迎来绝好的历史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在当今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新型村镇银行应当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银行总是在遭受着`猝死'的威胁”[9]。

参考文献

[1]姜瑜.村镇银行如何挖掘农村“富矿”?[N].上海金融报,2009 -11-20.

[2]李华芳.破解村镇银行困难重重的危局[N].南方日报,2009-04-09.

[3]唐立新.建立村镇银行及构建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4]张亮.对我国农民贷款难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7 (2).

[5]周庆海,刘灿辉.村镇银行的问题及对策[N].金融时报,2008-06-16

.[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村镇银行试点的成效、问题与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0(3).

[7]高向梅,李建武,张亚.村镇银行发展初期面临的政策困境及有关建议[E B/O L].中国金融网,2010-01-19.

[8]王崇彦.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与对策[N].中国信息报,2009 -12-04.

[9][英]艾迪·凯德.银行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郭洪〕

我国村镇银行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探析

我国村镇银行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探析 李德2010-11-05 摘要:我国村镇银行的成立对支持“三农”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历程,结合国际经验总结了我国村镇银行的特点,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展望。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金融,三农问题,金融服务,资金来源,信贷投放,政策支持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状况 (一)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2005年以来,根据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状况,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开始调整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部分省市的县及县以下地区试点设立了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四类机构。 2006年12月21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2007年1月,银监会陆续发布《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弓J》等规章。2007年初,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首先从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6省(自治区)开始试点。2007年3月挂牌开业的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是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2007年5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了村镇银行的监管。2007年10月,银监会决定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范围,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由先期6省(区)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截至2010年6月末共设立村镇银行214家。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后,建立了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增强了农村金融机构活力,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村镇银行的发展对于促进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在股本设置、政策支持、信用环境、金融监管、存款来源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经营环境、完善监管体系、拓展资金来源、加强金融手段创新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村镇银行股本设置信用环境农村金融体系 村镇银行是经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2006年10月在国际上享有“小额信贷之父”、“穷人银行家”美誉的穆罕默德尤努斯以其在孟加拉国创立的世界上第一家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30年前他曾把27美元借给42名赤贫的孟加拉农村妇女不久建立起孟加拉乡村银行至今已形成一个有1200个分行、遍及4.6万多个村庄的银行系统使400多万孟加拉农村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我国借鉴格莱珉银行成功模式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意见》)这是中国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大突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村镇银行纷纷建立起来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10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准开业其中村镇银行89家目前这些村镇银行总体运行良好2009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这表明村镇银行逐渐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股本设置欠合理且村镇银行股份制优势难以发挥 从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看虽然民间资金参与了新设的村镇银行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且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这样大股东对村镇银行占有的绝对控股地位致使村镇银行在成立初期相当于大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人员管理、业务经营诸多方面都受到约束自主经营权难以发挥另外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较低导致其抗风险能力较弱存款客户特别是一些大额资金不敢进入影响了负债业务发展此外受最大贷款户比例不得超过注册资本5%限制难以满足一些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影响其资产业务拓展 (二)配套法规政策不健全 自从《意见》出台以后中国银监会又陆续发布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6项新型农村银行业金融组织的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但是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业务管理等具体规定还没有出台各地区的政策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家税收政策扶持不明确能减多少税、免税多少年没有规定;二是国家还未建立支农奖惩机制对支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尚未建立激励机制影响其支农积极性;三是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尚未向村镇银行倾斜;四是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否享受国有商业银行的剥离、核销呆账和农信社的中央银行票据置换等政策当前还未能明确

01-中国村镇银行简要分析

中国村镇银行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村镇银行概述 (1) 第一节村镇银行概念 (1) 第二节村镇银行发展背景 (1) 第三节村镇银行发展历程 (2) 第四节村镇银行研究框架 (2) 第二章村镇银行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4) 第一节政策环境:鼓励村镇银行快速、规范发展 (4) 第二节经济环境:农村经济持续迅速,金融服务供需失衡 (5) 第三节社会环境:三农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 (6) 第四节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村镇银行提供保障 (7) 第三章村镇银行市场整体分析 (9) 第一节村镇银行市场概述 (9) 一、村镇银行数量:增长较快且潜在空间巨大 (9) 二、村镇银行地区分布:东部发展快于中西部 (9) 三、村镇银行盈利:部分实现盈利,尚未全面盈利 (10) 四、主发起人结构: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为主,国有大型银行谨慎参与 (10) 第二节村镇银行的需求与供给情况 (11) 第三节村镇银行的产业特性 (12) 一、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12) 二、村镇银行发展的驱动因素 (13) 三、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 (15) 第四章村镇银行重点区域运行分析 (18) 第一节华东地区村镇银行运行情况 (18) 第二节华南地区村镇银行运行情况 (18) 第三节华中地区村镇银行运行情况 (18) 第四节华北地区村镇银行运行情况 (18) 第五节西北地区村镇银行运行情况 (18) 第六节西南地区村镇银行运行情况 (18) 第七节东北地区村镇银行运行情况 (18) 第八节主要省市集中度及竞争力分析 (18) 第五章村镇银行竞争格局分析 (19) 第一节行业内企业竞争 (19) 第二节潜在进入者 (19) 第三节替代产品威胁 (19) 第四节客户议价能力 (19)

中国村镇银行生存与发展专题报道(一)

中国村镇银行生存与发展专题报道(一) 村镇银行:新的、弱小的、值得期待的 口SMEIF广州编辑部 执行/李明其策划/钮海津 1、出生篇 2、成长篇 3、解读篇 出生篇 中国村镇银行生存与发展专题报道01 这是改革的出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完成商业化改革后逐步退出了薄利的农村市场。与此同时很多银行取消在县级分支向居民贷款,仅保留吸收存款的功能,实际上就是通过自己的银行系统将资金转移到其他地区,造成农村资金流失到非农村地区。这使得农村金融服务进一步滑向边缘地带。 为了解决部分农村地区“金融真空”和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等问题,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并首批选择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湖北等6省(自治区)进行试点。2007 年1 月,银监会制定并发布《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为村镇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以及合法地位提供了法律依据。2007 年3 月1 日,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在全国展开,中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正式挂牌。 2007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决定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范围,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由先期6省(区)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2011年7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方式,完善村镇银行挂钩政策,引导和鼓励主发起行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县域的农村金融服务。从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到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由20%降低到15%……密集出台的政策,不断把村镇银行推向了金融综合改革的前沿。 从最初几百万、几千万的注册资金,通过增资扩股,发展到近亿或几亿资本金,从亏损到逐渐盈利,5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村镇银行的设立,强化了农村金融服务,是推动农村经济持续腾飞的长效之举,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及对策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有效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村镇银行也存有着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其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村镇银行的现状,比较了与其他金融组织的异同,探讨了村镇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村镇银行;发展状况;问题;建议 一、村镇银行的发体现状

村镇银行即为当地“三农”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2006年,中国银监会提出了相关放松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意见,以此 来解决当前农村区域内存有金融抑制问题,如:村镇银行分支机构较少、资金短缺、服务不规范、竞争力弱等问题。在农村地区成立金融 机构要求较低,使得银行金融机构得以多元化。在这些基础条件之下 村镇银行才得以成立。2007年初,银监会关于《村镇银行管理暂行办法》发布,让制度更加标准完善,对设股东资格、公司治理以及检查 监督办法都实行规范。所以说,我国的村镇银行产生于新的制度下并 参照其他国家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的。我国村镇银行自2007年成 立以来,总体发展趋势还是较好,政府也为这个新的金融机构发布相 关法律规定,在资本金以及业务范围管理做出规范。国家其他金融机 构也很重视村镇银行,赋予了其更多自由发展机会。在成立初期设立 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并不高,增长速度也比较慢,在2009年底也只成立 了148家,增长速度相比于2008年减慢。为了增大对村镇银行的投资,银监会探索出了新的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成效。在这之后村镇银行就 在全国各地加速成立。村镇银行数量持续增长,但在2012年以后增长 率有所下降,“三农”的贷款余额也在一直增加,在2013年增长率较大,2014年有所回落,但整体依旧在增加,其中农户贷款在2014年将贷款限额从五万元以下提升到了五到十万元,大大满足了农户贷款需求。 二、村镇银行与其他金融组织形式的比较 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供给组织结构较为完善,种类也很繁多。但是 具体服务与村镇银行也有着一些不同,如:设立原则、基本性质、产 权结构、服务对象等方面。同时,都作为农村金融机构他们存有着扶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村镇银行实践效应及发展障碍 摘要: 所谓村镇银行就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区别于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目前农村只有两种金融主体,一是信用社,二是只存不贷的邮政储蓄,农村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垄断状态,没有竞争,服务水平就无法提高,农民的贷款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改革的出路,就是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建立村镇银行是为了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更好的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但作为新生事物,研究发现村镇银行在建立及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从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现阶段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在商业性金融如何发挥政策性支农作用这一本质问题上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一、引言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城乡经济结构二元化,在金融领域,则突出地表现为城乡金融的二元化,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匮乏对经济发展起到一种抑制作用,但农村金融发展是世界性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理论界形成了“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等多种理论流派。前者实质是一种政府主导的思想,中者是市场驱动理论,后者则是对前二者的折衷。其中“不完全竞争市场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贷款方对借款人的情况无法充分掌握,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培育出社会所需的金融市场,这一理论更适合我国国情,是我们发展农村金融的理论基础,有学者研究表明,要以农村金融需求为导向,从整体角度调整农村金融组织的区域布局,构建需求型为导向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体系,发展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社会公共投资机构,实现金融组织的多元化是促进农村金融深化的有效途径(何广文,2005)。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

村镇银行是一级法人银行,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就是以区域内农村中低端客户为目标客户群,致力于建设一个为“三农”服务的农村社区性银行。村镇银行的资金投向,就是要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投向有创业意愿、有发展前景和还款能力、信用良好的农村客户,包括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以及一些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具体经营中,应当始终抓好四大战略: 一是大爱战略。大爱是一种文化。因为面向低端客户群的业务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业务,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对村镇银行来说,弘扬大爱文化就是首要的战略问题。要坚持不懈地用大爱文化教育员工,带着一种深厚的感情做服务,为三农发展殚精竭虑。 二是创新战略。要立足于做特色,靠有生命力的产品求生存。在存款业务的发展和贷款业务的管控上,都要不断有所创新。不断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打实发展基础。在贷款产品上,要不断深度研究三农需求,不断地锁定目标客户群,不断地量身定做特色产品,不断地集群化营销业务。要通过创新,不断满足三农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要让客户想来存款、能贷上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银行。大力拓展存贷款业务之外的各项新业务,创造全新的盈利模式。3 d2 H 三是联动战略。村镇银行和作为母行的商业银行要联动。在科技、大额贷款等方面加强与“母行”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日常业务拓展上加强与地方合作,在重大发展战略问题和一些关键性瓶颈问题上积极争取银行业监管部门和人民银行的支持。抓银团贷款,抓围绕产业链的上下游业务,把村镇银行的牌子用好用足。只有联动,才能克服小的劣势;只有联动,才能始终吸收先进的生产力;只有联动,才能做到商业、可持续。晋城商行作为太行村镇银行的主要投

XX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XX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建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村镇银行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瓶颈,尤其是欠发达的落后地区,组建难度大,发展缓慢,亟须从源头上加以调整和解决。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1月,银监会出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加快了村镇银行试点工作。10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到末,全国已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发放贷款5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的贷款达60%以上。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村镇银行发展呈现出美好的愿景。

湖南省自开展村镇银行试点以来,已组建村镇银行5家,较好地发挥了服务“三农”的作用。湘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来积极争取村镇银行试点,得到了银监部门的批准。但在组建过程中遭遇中梗阻,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二、发展村镇银行的瓶颈 (一)政策失灵:自下而上,本末倒置。按照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只能实行发起方式设立,且至少应有1家以上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规定要求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这一规定,需要试点县市政府从最基层的县域开始向上逐级寻找主发起人。当前我国银行业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分支行对机构的设置缺乏审批权限。由于村镇银行的设置处于试点阶段,既没有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义务,也没有相应的数量规定,更没有自上而下的特别指定。这样,形成部分试点县市“申请报告无处送,高层领导无法见,村镇银行无法办”的难堪局面。 (二)主体失落:路径单一,一主难求。虽然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具备主发起人资格,但在欠发达地区,除农村信用社改制外,几乎没有地方性商业银行。泸溪县为组建村镇银行,成立了专班,明确专人,积极寻找主发起人,从起,先后与省内外1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联系协调,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条件,但都因经济总量小、地处偏远而被拒绝。一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我国村镇银行实践效应及发展障碍 摘要: 所谓村镇银行就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区别于银行的分支机构, 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目前农村只有两种金融主体, 是信用社,二是只存不贷的邮政 储蓄,农村的金融市场还处于垄断状态,没有竞争,服务水平就无法提高,农民的贷款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改革的出路,就是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建立村镇银行是为了解决我国现有 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 制”问题,更好的建设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但作为新生事物, 研究发现村镇银行在建立及发 展中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从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现阶段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希望能在商业性金融如何发挥政策性支农作用这一本质问题上提出一些有益 的建 议。 、引言 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城乡经济结构二元化,在金融领域,则突出地表现为城乡金融的 二元化,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匮乏对经济发展起到一种抑制作用, 但农村金融发展是世界性 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理论界形成了“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等多种理论流派。前者实质是一种政府主导的思想,中者是市 场驱动理论,后者则是对前二者的折衷。其中“不完全竞争市场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 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贷款方对借款人的情况无法充分掌握,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无法培育出社会所需的金融市场,这一理论更适合我国国情,是我们发展农村金融的理论基础, 有学者研究表明,要以农村金融需求为导向,从整体角度调整农村金融组织的区域布局,构建需求型为导向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体系,发展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社会公共投资机构, 实现金融组织的多元化是促进农村金融深化的有效途径(何广文, 2005) 。

村镇银行三年发展规划

“七不准” 1.不准以贷转存(强制设定条款或协商约定将部分贷款转为存款) 2.不准存贷挂钩(以存款作为审批和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 3.不准以贷收费(要求客户接受不合理中间业务或其他金融服务而收取费用) 4.不准浮利分费(将利息分解为费用收取,变相提高利率) 5.不准借贷搭售(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保险、基金等产品) 6.不准一浮到顶(笼统地将贷款利率上浮至最高限额) 7.不准转嫁成本(将经营成本以费用形式转嫁给客户) “四公开” 收费项目公开、服务质价公开、效用功能公开、优惠政策公开。 ##村镇银行三年发展规划 ##年4月26日,##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村镇银行”)获准筹建,为应对成立后的战略发展环境,规划发展任务和目标,符合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实现把##村镇银行发展为区域精品银行、品牌银行的战略发展目标,根据各级监管部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我行##-##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精神为纲要,以银监会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为契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与时具进,强化内控管理、加大创新力度、加快业务发展,提升竞争实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构建符合现代化金融企业制度的新型农村金融企业。 二、制定原则 1、客观性原则。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务前三年的实

际情况,结合地区发展和GDP增长速度,制定本行三年发展目标。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既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又满足监管标准的要求,统筹安排,合理确定各项业务发展速度,以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3、审慎性原则。确定业务发展目标时,充分考虑到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确定财务目标时,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增加财务目标的可实现程度,降低投入资本的风险。 三、总体发展目标 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和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理念,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完善服务功能,健全金融工具,拓展业务领域,增强发展后劲,确立市场化、集约化经营思想,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努力造就文化个性鲜明、管理精细、服务一流、资产质量优良、员工整体素质较高、企业凝聚力较强、在工商企业和规模经营的民营企业、个体经营者和个人金融服务领域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现代金融企业,争取发展成为全国一流村镇银行。 四、市场定位 ##村镇银行将以“林州人自己的银行,做林州人身边的银行”为目标,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农村和社区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以城乡居民为基本客户、微小企业为主要客户、中小企业为重点关注客户,建设成一个立足社区、服务三农、服务中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出要把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关键任务。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脉搏,而我国的农村金融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互补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但是与农村地区快速增长的实际需求相比,农村金融在整个金融体系中仍然处于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农业投资周期漫长,许多金融机构都不乐意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服务,让本来就受困于资金短缺的农村发展更加举步维艰。为了解决这一困境,2006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积极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标志着新一轮“农村金融新政”的开始。《意见》鼓励设立扎根于农村地区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合作社,首批选择在四川、内蒙古、甘肃、青海、吉林和湖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2007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决定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范围,将试点省份从已在的6个省(区)扩大到30个省(市/区)。2011年,银监会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

关事项,村镇银行按照集约化发展、地域适当集中的原则,可以规模化、批量化设立。截至2013年底,村镇银行全国已经增长为1071家。村镇银行的蓬勃发展让我们看到农村经济的希望,同时,也让我们反思如何在宏观经济形势一片叫好的大背景下,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设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促进村镇银行的蓬勃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作为新生事物的中国村镇银行,在其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自身发展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为了引导村镇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对村镇银行发展战略选择提出若干观点,为以后组建村镇银行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三、研究现状 1、村镇银行设立 王玉敏、李振、罗显华、杨卫东(2011)认为:可以从产权结构风险规避与市场退出地区选择运行模式四个方面进行发展战略定位。

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嘉兴学院朱美丹 摘要:农村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一个较为新兴的事物,其的作用正日益的体现出来。可以说村镇银行的出现较好的解决了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并对建设农村金融环境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村镇银行发展到现在,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并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村镇银行发展的内外部原因的分析,列举了当前阻碍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探讨了村镇银行在应对这些难题时可采取的建议以及政府应当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村镇银行现状问题对策 一、引言 村镇银行是经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中国村镇银行的出现与中国特有的国情紧紧相连,密不可分。我们知道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城乡经济结构二元化,在金融领域,则突出地表现为城乡金融的二元化,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匮乏对经济发展起到一种抑制作用,农村金融发展不仅是中国发展的难题更是世界经济发展难题,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开放、有序、竞争的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来支撑。村镇银行的出现,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搭建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设立村镇银行,改革农村金融市场的思路,被人称为“增量改革”,村镇银行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了竞争,有效增加了农村的金融供给,对农村金融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可以说村镇银行的成立是实现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村镇银行的成立对于农村金融的改革将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农村市场存在局限性以及村镇银行的自身缺陷,村镇银行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农村金融深化还需要实践证明。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在建立及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和解决,以促进其健康发展,进而发挥应有的功能。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上展开相关的研究并着重从我国村镇银行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分析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建议。

村镇银行业务知识

关于村镇银行 一、村镇银行概述 1.什么是村镇银行? (1)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2)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享有由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村镇银行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其出资额或认购股份为限对村镇银行的债务承担责任。(3)村镇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村镇银行依法开展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4)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 (5)村镇银行应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执行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依法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2.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是什么? 村镇银行的设立将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金融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设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

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村镇银行可以满足哪些市场需求? (1)国民投融资的经济意识逐渐增强。(2)二元主体对资金需求个性化。(3)信贷业务的服务需求。 ①政策服务需求。由于社会环境和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不少农户缺乏应有的金融知识,十分需要金融机构为其提供金融、信贷结算、利率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知识。 ②信息服务需求。农民还希望金融机构提供良种、生产、加工、经营、销售、市场、科技等信息,即需要在增产增收时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③理财服务需求。目前农村的投资渠道狭窄,农民对积余的货币进行合理投资就需要正确运用储蓄、国债、保险等投资工具,增强规避风险能力,增长理财知识,合理进行消费,以期获得最佳的投资理财收益。 ④管理服务需求。农户在生产经营中普遍缺乏财会知识,迫切需要搞好经济核算,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⑤金融工具的多样化需求,由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多元化以及需要的金融服务全面化,从而也就相应地需要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满足不同主体的金融需求。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

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1][M].,2008

[3]李树生,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2) [4]张琪:我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08(6) ⑸ 高思:中国村镇银行总体现状与发展建议[J].商业现代化,2008( 9):12-13 ⑹石丹林: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完善[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 3):7-8 [7]熊玉军:从美国社区银行看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J].金融电子化,2008(5):17-18 [8]李莉莉:关于村镇银行制度设计与思考[J].金融改革,2007(7):29-32. [9]张杰:中国从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0]高伟:对我国农村金融的风险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7):17-19. [11]马伯龙:我国村镇银行的现存问题及对策一基于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J].华 商,2009(60):11-13. [12]郭素贞:关于村镇银行运行状况的几点思考[J].经济纵横,2008(6):13-15. [13]柳松,刘春桃:村镇银行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9,(12). [14]王双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 [15]高凌云,刘钟钦: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8,(5). [16]程凯,张庆亮:对我国村镇银行监管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0,(6). [17]刘诗娇,谭文雯: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创新模式分析[J].中国商贸,2009,(7). [18]张传良: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及其防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19]Berger AN, Udell G F.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 in ess finance: 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 [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98(8):22-25. [20]Keeton W, Harvey J, Willis P. The role of Community Banks in the USeconomy [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Kan sas City Econo mic Review 2003. 二、研究内容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2.1村镇银行相关研究 1.2.2流动性风险研究 第二章流动性风险概述 2.1流动性风险的相关概念 2.1.1流动性的含义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三农问题关系到中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计。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月首批村镇银行在国内6个首批试点省诞生。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正式营业的村镇银行达到214家。村镇银行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对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改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农民融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可是当前村镇银行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其本身经营成

本高,成立时间短,盈利空间小,筹集资金困难,风险控制难,还面临同业竞争威胁等问题,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问题将严重阻碍其发展,不利于改进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缓解决农村资金供需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本文将着重其发展过程中所遇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更好的支持农村经济建设,解决三农问题。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国外相关研究 1. 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Hugh T .Patrick (1995) 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农村金融模式:一是“需求先于供给” 模式,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导致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供给。二是“供给先于需求” 模式,强调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服务的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而这两种模式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适应,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个最有顺序问题。 此后的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农村金融市场及金融供给和需求。 Mark Drabenstott 和 Larry Meeker ( 1997 )指出资本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题目: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2011级金融学1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________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1引言 (2) 2 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分析 (2) 2.1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历程及现状 (2) 2.2我国村镇银行的特点及优势 (3) 2.3影响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因素 (3) 3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 3.1业务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 (5) 3.2吸储的压力大、资金筹集难 (5) 3.3风险难以控制 (5) 3.4各种配套优惠政策尚不明确 (6) 4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对策 (6) 4.1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6) 4.2加强自身建设,破解“吸存难”问题 (7) 4.3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体系以抵御各种风险 (7) 4.4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 自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标准以来,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有了较好的发展空间。但由于起步晚,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也仍然存在经营发展空间受限、吸储压力大、资金筹集难、风险控制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了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的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体系等对策以解决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更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村镇银行、资金筹集、风险控制、金融服务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计。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07年3月首批村镇银行在国内6个首批试点省诞生。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正式营业的村镇银行达到214家。村镇银行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改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农民融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但是当前村镇银行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其本身经营成本高,成立时间短,盈利空间小,筹集资金困难,风险控制难,还面临同业竞争威胁等问题,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问题将严重阻碍其发展,不利于改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缓解决农村资金供需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本文将着重其发展过程中所遇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更好的支持农村经济建设,解决三农问题。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国外相关研究 1. 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 Hugh T .Patrick (1995) 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农村金融模式:一是“需求先于供给” 模式,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导致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金融服务供给。二是“供给先于需求” 模式,强调农村金融组织及相关服务的供给先于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而这两种模式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适应,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个最有顺序问题。 此后的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农村金融市场及金融供给和需求。Mark Drabenstott 和 Larry Meeker ( 1997 )指出资本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

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按照银监局的规定,村镇银行可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以及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村镇银行的很多业务无法开展,其生存和发展存在重重困难。 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 1、结算系统不畅。目前,村镇银行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尚未连接,未设置金融机构联行行号,使清算、汇兑等业务无法办理,这也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此外,村镇银行的业务处理系统是基于简单联结的内部网络,与外界相关机构和发起行没有实现相应的网络连接,如代收代付、通存通兑、信用卡及网上银行等业务难以开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务正常开展。 2、资金筹集难。村镇银行地处农村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并不是很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而且,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

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不高。加之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由于结算系统不畅,同业拆借难以进行,村镇银行不能发行、买卖金融债券,融资渠道受限。 3、风险控制难。一是服务对象风险。银监会强调,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这些类型的贷款风险高、数额小,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农民,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二是自身经营风险。村镇银行尚处于萌芽阶段,规模尚小,实践证明:规模过小的金融机构难以存活。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会碰到所有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的商业银行同样的问题,如贷款风险偏高、呆坏账可能性比较高等。 4、政策支持不足。一是货币政策本文来源:支持不到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虽然解决了村镇银行开户、资金清算、存款准备金和征信、统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急需解决的央行再贷款、银联入网等问题仍未得到明确。二是缺乏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却没有享受到与农村信用社一样的待遇,相关行政性、

村镇银行的背景、意义及概况

村镇银行基本情况 一、村镇银行设立的背景 2006年10月,一直在国际上享有“小额信贷之父”、“穷人银行家”美誉的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以其在孟加拉创立的世界上第一家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30年前他曾把27美元借给42名赤贫的孟加拉农村妇女,不久建立起孟加拉乡村银行,至今已形成一个有1200个分行、遍及4.6万多个村庄的银行系统,使400多万孟加拉农村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借鉴格莱珉银行成功模式, 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农村金融政策的重大突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二、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 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必将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金融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设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

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全国设立村镇银行概况 (一)全国范围设立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开业的村镇银行有375家。2007年3月1日,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开业。 (二)省内范围内设立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5月底,在全省范围内开业的村镇银行有19家。2008年2月2日,全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安徽科源村镇银行开业,主发起行是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 (三)宣城市设立情况:截止2011年5月底,宣城范围内设立的村镇银行有3家,分别为中国农业银行行发起设立的绩溪农银村镇银行、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郎溪新华村镇银行和铜陵铜都农村合作银行发起设立的安徽泾县铜源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文献综述

农村金融体系研究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的后劲”。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解决农业问题是重中之重,因此“三农”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单个部门或局部的问题而是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局战略部署的重要问题。“三农”经济在我国经济腾飞的过程中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三农”被忽视的问题远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虽然2014年11月以来,央行多次下调农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意在扶持“三农”融资,但是小农业经济转型中资金融通和金融服务问题仍然是三农经济成长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多年来,学界围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首先从我国农村金融供求现状出发,指出我国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的现状,并已经有学者针对这一现状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其次从内在与外在两面着手,分析“三农”面临融资困境的原因。最后对构建农村多元化金融体系给出建议。 二、农村金融供求现状 农村金融体系是农村地区经济主要的资本要素配置方式,其存在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三农”融资问题。学界在讨论“三农”经济组织融资问题时,通常以农村金融的需求与供给作为研究的起点。因此,多年来学者们持续、广泛的关注着农村金融的供求问题。汴静(2010)通过深入地考察我国农村地区的信贷规模总量、信贷用调结构、信贷额度机构和信贷期限结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整体供求处于失衡状态,另外他还指出失衡不仅影响“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和财政支农的作用,加剧城乡发展的不均衡。 为解决供求失衡的矛盾,学者们做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王玉靓(2013)认为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农业的生产流程、技术含量和资金回收速度与其他行业相比独具特点;在金融监管当局没有对农村信贷产品给予特别规定,以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