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数学I轮精品学案及其跟踪训练( 附详解) 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

高考数学I轮精品学案及其跟踪训练( 附详解) 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

高考数学I轮精品学案及其跟踪训练( 附详解) 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
高考数学I轮精品学案及其跟踪训练( 附详解) 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

[金榜一号]2009-2010年高考数学I轮精品学案及其跟踪训练( 附详解) 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

考纲导读

(一)函数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图象法和列表法,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简单的函数。

3.了解分段函数,能用分段函数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会讨论和证明一些简单的函数的单调性;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会判断简单的函数奇偶性。

5.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并能求出一些简单的函数的最大(小)值.

6.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二)指数函数

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会求与指数函数性质有关的问题。

4.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三)对数函数

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会求与对数函数性质有关的问题.

3.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4.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四)幂函数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2.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五)函数与方程

1.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2.理解并掌握连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能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判别函数零点的个数.

(六)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3.能利用给定的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定义

定义域

区间

对应法则值域

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

映射

函数

性质

奇偶性

单调性周期性

指数函数

根式分数指数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指数方程对数方程

反函数

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关系

对数函数

对数

对数的性质

积、商、幂与根的对数对数恒等式和不等式常用对数自然对数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2010年高考的命题情况,我们可以预测2011年集合部分在选择、填空和解答题中都有涉及,高考命题热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集合的运算、集合的有关述语和符号、集合的简单应用等作基础性的考查,题型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以函数、方程、三角、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以集合的语言和符号为表现形式,结合简易逻辑知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题型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函数是高考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函数的观点和思想方法贯穿整个高中数学的全过程,包括解决几何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中每年都有函数试题,而且常考常新.以基本函数为模型的应用题和综合题是高考命题的新趋势.

考试热点:①考查函数的表示法、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和函数的图象.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数列是相互关联的概念,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分析,建立相应的函数模型并用来解决问题,是考试的热点.③考查运用函数的思想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基本数学思想.

第1课时 函数及其表示

知识网络

1.映射: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对于集合A 中的 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 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叫做 到 的映射,记作 .2.象与原象:如果f :A →B 是一个A 到B 的映射,那么和A 中的元素a 对应的 叫做象, 叫做原象。二、函数

1.定义:设A 、B 是 ,f :A →B 是从A 到B 的一个映射,则映射f :A →B 叫做A 到B 的 ,记作 .

2.函数的三要素为 、 、 ,两个函数当且仅当 分别相同时,二者才能称为同一函数。

3.函数的表示法有 、 、 。

例1.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 1,x y y x

==

B. 211,1

y x x y x =-+=- C. 33,y x y x ==2

||,()y x y x ==解:C

变式训练1: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x 相同的函数是 ( ) A.y=

x

x 2 B.y=(

x

)2 C.y=lg10

x

D.y=x 2log 2

解:C

例2.给出下列两个条件:(1)f(x

+1)=x+2

x

; (2)f(x)为二次函数且f(0)=3,f(x+2)-f(x)=4x+2.试分别求出

f(x)的解析式. 解:(1)令t=

x

+1,∴t≥1,x=(t-1)2

.

则f(t)=(t-1)2

+2(t-1)=t 2

-1,即f(x)=x 2

-1,x∈[1,+∞).

(2)设f(x)=ax 2

+bx+c (a≠0),

∴f(x+2)=a(x+2)2

+b(x+2)+c, 则f(x+2)-f(x)=4ax+4a+2b=4x+2.

∴??

?=+=2

2444b a a , ∴??

?-==1

1b a ,又f(0)=3?c=3,∴f(x)=x 2

-x+3.

变式训练2:(1)已知f (12+x

)=lgx ,求f (x );

(2)已知f (x )是一次函数,且满足3f (x+1)-2f (x-1)=2x+17,求f (x ); (3)已知f (x )满足2f (x )+f (x

1)=3x ,求f (x ).

解:(1)令

x

2+1=t ,则x=

1

2-t ,

∴f(t )=lg 1

2-t ,∴f(x )=lg

1

2-x ,x∈(1,+∞).

(2)设f (x )=ax+b ,则

3f (x+1)-2f (x-1)=3ax+3a+3b-2ax+2a-2b=ax+b+5a=2x+17, ∴a=2,b=7,故f (x )=2x+7.

(3)2f (x )+f (

x

1)=3x , ①

把①中的x 换成x

1,得2f (

x

1)+f (x )=

x

3 ②

①32-②得3f (x )=6x-x

3,∴f(x )=2x-x

1.

例3. 等腰梯形ABCD 的两底分别为AD=2a ,BC=a ,∠BAD=45°,作直线MN⊥AD 交AD 于M ,交折线ABCD 于N ,记AM=x ,试将梯形ABCD 位于直线MN 左侧的面积y 表示为x 的函数,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解:作BH⊥AD,H 为垂足,CG⊥AD,G 为垂足,

依题意,则有AH=

2

a ,AG=2

3

a.

(1)当M 位于点H 的左侧时,N∈AB,

由于AM=x ,∠BAD=45°. ∴MN=x. ∴y=S △AMN =2

1

x 2

(0≤x≤

2

a ).

(2)当M 位于HG 之间时,由于AM=x , ∴MN=2

a ,BN=x-

2

a .

∴y=S AMNB =2·21a

[x+(x-2

a )]=2

1

ax-).2

3

2(82a x a a ≤< (3)当M 位于点G 的右侧时,由于AM=x ,MN=MD=2a-x. ∴y=S ABCD -S △MDN =

).22

3(45221)44(2143)2(21)2(2·21222

222a x a a ax x x ax a a x a a a a ≤<-+-=+--=--+综上:y=?????

??

??????

? ??∈-+-??? ??∈-

????

??

∈a a x a ax x a a x a ax a x x 2,2345221.23,282

1

2,0212222

变式训练3:已知函数f(x)=??

?????

<-=>.

0,1,

0,

1,0,2x x

x x x (1)画出函数的图象;(2)求f(1),f(-1),f [])1(-f 的值.

解:(1)分别作出f(x)在x >0,x=0,x <0段上的图象,如图所示,作法略.(2)f(1)=12

=1,f(-1)=-,11

1=-f [])1(-f =f(1)=1.

1.了解映射的概念,应紧扣定义,抓住任意性和唯一性.

2.函数的解析式常用求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或凑配法)、解方程组法.使用换元法时,要注意研究定义域的变化.

3.在简单实际问题中建立函数式,首先要选定变量,然后寻找等量关系,求得函数的解析式,还要注意定义域.若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的对应法则不同,可用分段函数来表示.

第2课时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1.函数的定义域就是使函数式

的集合.2.常见的三种题型确定定义域:

① 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就是 .

② 复合函数f [g(x )]的有关定义域,就要保证内函数g(x )的 域是外函数f (x )的 域.③实际应用问题的定义域,就是要使得 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集合.二、值域:

1.函数y =f (x )中,与自变量x 的值 的集合.

2.常见函数的值域求法,就是优先考虑 ,取决于 ,常用的方法有:①观察法;②配方法;③反函数法;④不等式法;⑤单调性法;⑥数形法;⑦判别式法;⑧有界性法;⑨换元法(又分为 法和 法)

例如:① 形如y =

2

21x +,可采用 法;② y =)32(2

312-≠++x x x ,可采用 法或 法;

③ y =a [f (x )]2

+bf (x )+c ,可采用 法;④ y =x -

x

-1,可采用 法;⑤ y =x -

2

1x -,可采用 法;⑥ y =x

x cos 2sin -可采用 法等.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x

x x -+||)1(0; (2)y=

2

3

2

53

1x x -+-; (3)y=1·1-+x x .

解:(1)由题意得,0||0

1???>-≠+x x x 化简得,||1

??

?>-≠x x x 即.01

?

?

?<-≠x x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x <0且x≠-1}.

(2)由题意可得,0

5032

2???≥-≠-x x 解得.5

53????

?≤≤-±≠x x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x|-

5

≤x≤

5

且x≠±

3

}.

(3)要使函数有意义,必须有

,010

1?

?

?≥-≥+x x 即,11???≥-≥x x ∴x≥1,故函数的定义域为[1,+∞).

变式训练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

2

12)2lg(x

x x -+-+(x-)10

; (2)y=

)

34lg(2

+x x +(5x-4)0

; (3)y=

2

25x -+lgcosx;

基础过关

解:(1)由??

???≠->-+>-0

1,012022

x x x x 得?????≠<<-<1,432

x x x 所以-3<x <2且

x≠1.

故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3,1)∪(1,2).

(2)由?????≠-≠+>+0

45,134034x x x 得?????

?

???

-≠->54

,2143x x x ∴函数的定义域为).,54()54,21(21,43+∞-??? ??--

(3)由???>≥-0cos 0252

x x ,得,)(222255?

?

?

??∈+<<-≤≤-Z k k x k x π

πππ 借助于数轴,解这个不等式组,得函数的定义域为.5,23)2,2(23,5??

?

??-??????-

-ππππ 例2.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0,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y=f(3x); (2)y=f(

x

1);

(3)y=f()3

1

()3

1

-++x f x ; (4)y=f(x+a)+f(x-a).

解:(1)0≤3x≤1,故0≤x≤3

1, y=f(3x)的定义域为[0, 3

1

].

(2)仿(1)解得定义域为[1,+∞).

(3)由条件,y 的定义域是f )3

1(+x 与)3

1

(-x 定义域的交集.

列出不等式组,323134

3

13

231

13101310≤≤???????

?≤≤≤≤-????????≤-≤≤+≤x x x x x 故y=f )3

1()31(-++x f x 的定义域为??

?

??

?32

,31. (4)由条件得,11101

0?

??+≤≤-≤≤-????≤-≤≤+≤a x a a

x a a x a x 讨论:

①当??

?+≤--≤,11,1a a a a 即0≤a≤2

1时,定义域为[a,1-a ];

②当??

?+≤--≤,

1,a a a a 即-2

1

≤a≤0时,定义域为[-a,1+a ].

综上所述:当0≤a≤2

1

时,定义域为[a ,1-a ];当-2

1

≤a≤0时,定义域为[-a ,1+a ].

变式训练2:若函数f(x)的定义域是[0,1],则f(x+a)2f(x -a)(0<a <2

1

)的定义域是 ( ) A.? B.

[a ,1-a ] C.[-a ,1+a ] D.[0,1]

解: B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

1

22+--x x x x (2)y=x-

x

21-; (3)y=

1

e 1e +-x x .

解:(1)方法一 (配方法) ∵y=1-,

112

+-x x 而,4

34

3)2

1(12

2

≥+-=+-x x x

∴0<

,

3

41

12≤

+-x x ∴.13

1<≤-y ∴值域为??

?

???-1,31

.

方法二 (判别式法) 由y=

,

1

2

2+--x x x x 得(y-1).0)1(2

=+-+y x y x

∵y=1时,≠∴?∈y x , 1.又∵∈x R ,∴必须?=(1-y)2

-4y(y-1)≥0.

∴.13

1≤≤-y ∵,1≠y ∴函数的值域为??

?

???-1,31

.(2)方法一 (单调性法)

定义域?

???

??≤21|x x ,函数y=x,y=-x

21-均在??

?

?

?∞-21,上递增,

故y≤.2

12

1212

1=

?

--

∴函数的值域为??

?

?

?∞-21,.

方法二 (换元法) 令

x

21-=t,则t≥0,且x=

.2

12

t - ∴y=-

2

1(t+1)2

+1≤2

1

(t≥0),

∴y∈(-∞,2

1

].

(3)由y=

1

e 1e +-x

x 得,e x

=

.11y

y -+ ∵e

x

>0,即

y

y -+11>0,解得-1<y <1.

∴函数的值域为{y|-1<y <1}. 变式训练3: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5

21+-x x ; (2)y=|x|

2

1x -. 解:(1)(分离常数法)y=-)

52(272

1

++

x ,∵

)

52(27+x ≠0,

∴y≠-2

1

.故函数的值域是{y|y∈R,且y≠-2

1

}.

(2)方法一 (换元法)

∵1-x 2

≥0,令x=sin α,则有y=|sin αcos α|=2

1

|sin2α|,

故函数值域为[0,2

1

].

方法二 y=|x|2,4

1

)21(12

2

2

4

2

+--=+-=-x x x x

∴0≤y≤

,21

即函数的值域为??

?

???21,0.

例4.若函数f (x )=2

1

x 2

-x+a 的定义域和值域均为[1,b ](b >1),求a 、b 的值.

解:∵f(x )=2

1

(x-1)2

+a-2

1

.

∴其对称轴为x=1,即[1,b ]为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 ∴f(x )min =f (1)=a-21

=1 ①

f (x )max =f (b )=2

1

b 2

-b+a=b ②

由①②解得??

???

==.3,

2

3b a

变式训练4:已知函数f(x)=x 2

-4ax+2a+6 (x∈R).

(1)求函数的值域为[0,+∞)时的a 的值;

(2)若函数的值均为非负值,求函数f(a)=2-a|a+3|的值域.

解: (1)∵函数的值域为[0,+∞),

∴Δ=16a 2

-4(2a+6)=0?2a 2

-a-3=0∴a=-1或a=2

3

.

(2)对一切x∈R ,函数值均非负,∴Δ=8(2a 2

-a-3)≤0?-1≤a≤2

3

,∴a+3>0,

∴f(a)=2-a(a+3)=-a 2

-3a+2=-(a+2

3)2

+

4

17(a ??

?

??

?-∈23,1).

∵二次函数f(a)在??

?

??

?-23,1上单调递减,∴f(a )min =f )23(=-

4

19,f (a )max =f (-1)=4, ∴f(a)的值域为??

?

??

?-

4,419

.

1.求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有三类问题:一是给出解释式(如例1),应抓住使整个解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集合;二是未给出解析式(如例2),就应抓住内函数的值域就是外函数的定义域;三是实际问题,此时函数的定义域除使解析式有意义外,还应使实际问题或几何问题有意义.

2.求函数的值域没有通用方法和固定模式,除了掌握常用方法(如直接法、单调性法、有界性法、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不等式法、图象法)外,应根据问题的不同特点,综合而灵活地选择方法.

第3课时 函数的单调性

一、单调性

1.定义:如果函数y =f (x )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1) 定义法,其步骤为:① ;② ;③ .

(2) 导数法,若函数y =f (x )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可导,①若 ,则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②若 ,则f (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二、单调性的有关结论

1.若f (x ), g (x )均为增(减)函数,则f (x )+g (x ) 函数;

基础过关

2.若f (x )为增(减)函数,则-f (x )为 ; 3.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有 的单调性;

4.复合函数y =f [g(x )]是定义在M 上的函数,若f (x )与g(x )的单调相同,则f [g(x )]为 ,若f (x ), g(x )的单调性相反,则f [g(x )]为 .

5.奇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 ,偶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 .

例1. 已知函数f(x)=a x

+

1

2+-x x (a >1),证明:函数f(x)在(-1,+∞)上为增函数.

证明 方法一 任取x 1,x 2∈(-1,+∞),

不妨设x 1<x 2,则x 2-x 1>0, 1

2x x a ->1且1

x a >0, ∴0)1(1

21

1

2

>-=--x x x x x a a a a ,又∵x 1+1>0,x 2+1>0,

)

1)(1()(3)

1)(1()

1)(2()1)(2(1

21

221122*********++-=

+++--+-=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0,

于是f(x 2)-f(x 1)=1

2

x x a a -+

1

21

21122+--

+-x x x x >0,

故函数f(x)在(-1,+∞)上为增函数. 方法二 f(x)=a x

+1-1

3+x (a >1),

求导数得)(x f '=a x lna+

2

)1(3

+x ,∵a >1,∴当x >-1时,a x

lna >0,

2

)1(3+x >0,

)(x f '>0

在(-1,+∞)上恒成立,则f(x)在(-1,+∞)上为增函数.

方法三 ∵a >1,∴y=a x

为增函数, 又y=

1

311

2+-+

=+-x x x ,在(-1,+∞)上也是增函数.

∴y=a x

+

1

2+-x x 在(-1,+∞)上为增函数.

变式训练1:讨论函数f (x )=x+x

a (a >0)的单调性.

解:方法一 显然f (x )为奇函数,所以先讨论函数f (x )在(0,+∞)上的单调性, 设x 1>x 2>0,则

f(x 1)-f(x 2) =(x 1+

1

x a )-(x 2+

2

x a )=(x 1-x 2)2(1-

2

1x x a ).

∴当0<x 2<x 1≤a 时,2

1x x a >1,

则f (x 1)-f (x 2)<0,即f(x 1)<f(x 2),故f (x )在(0,a

]上是减函数.

当x 1>x 2≥a 时,0<2

1x x a <1,则f (x 1)-f (x 2)>0,即f(x 1)>f(x 2),

故f (x )在[

a

,+∞)上是增函数.∵f (x )是奇函数,

∴f (x )分别在(-∞,-a

]、[

a

,+∞)上为增函数;

f (x )分别在[-a

,0)、(0,a

]上为减函数.

方法二 由)(x f '=1-2

x a =0可得x=±

a

当x >

a

或x <-a

时,)(x f '>0∴f (x )分别在(

a

,+∞)、(-∞,-

a

]上是增函数.

同理0<x <a

或-a

<x <0时,)(x f '<0

即f (x )分别在(0,a

]、[-

a

,0)上是减函数.

例2. 判断函数f(x)=

12-x 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

解: 函数的定义域为{x|x ≤-1或x ≥1}, 则f(x)=

12-x ,

可分解成两个简单函数.

f(x)=)(,)(x u x u =x 2

-1的形式.当x ≥1时,u(x)为增函数,)(x u 为增函数. ∴f (x )=12-x 在[1,+∞)上为增函数.当

x ≤-1时,u (x)为减函数,)(x u 为减函数,

∴f(x)=

12-x 在(-∞,-1]上为减函数.

变式训练2:求函数y=2

1log (4x-x 2

)的单调区间.

解: 由4x-x 2>0,得函数的定义域是(0,4).令t=4x-x 2

,则y=2

1log t.

∵t=4x-x 2=-(x-2)2+4,∴t=4x-x 2

的单调减区间是[2,4),增区间是(0,2]. 又y=2

1log t 在(0,+∞)上是减函数,

∴函数y=2

1log (4x-x 2

)的单调减区间是(0,2],单调增区间是[2,4).

例3. 求下列函数的最值与值域:

(1)y=4-2

23x x -+; (2)y=x+

x

4;(3)y=4)2(12

2

+-++x x .

解:(1)由3+2x-x 2

≥0得函数定义域为[-1,3],又t=3+2x-x 2=4-(x-1)2

.

∴t ∈[0,4],

t

∈[0,2],

从而,当x=1时,y min =2,当x=-1或x=3时,y max =4.故值域为[2,4]. (2)方法一 函数y=x+

x

4是定义域为{x|x ≠0}上的奇函数,故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故只讨论

x >0时,即可知x <0时的最值. ∴当x >0时,y=x+

x

4≥2x

x 4?

=4,等号当且仅当x=2时取得.当x <0时,y ≤-4,

等号当且仅当x=-2时取得.综上函数的值域为(-∞,-4]∪[4,+∞),无最值. 方法二 任取x 1,x 2,且x 1<x 2,

因为f(x 1)-f(x 2)=x 1+

1

4x -(x 2+

2

4x )=

,)

4)((2

12121x x x x x x --

所以当x ≤-2或x ≥2时,f(x)递增,当-2<x <0或0<x <2时,f(x)递减. 故x=-2时,f(x)最大值=f(-2)=-4,x=2时,f(x)最小值=f(2)=4,

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4]∪[4,+∞),无最大(小)值. (3)将函数式变形为 y=2

2

2

2

)20()2()10()0(++-+-+-x x ,

可视为动点M (x,0)与定点A (0,1)、B (2,-2)距离之和,连结AB ,则直线AB 与x 轴的交点(横坐标)即为所求的最小值点.

y min =|AB|=13)21()20(2

2

=++-,可求得x=3

2时,y min =

13

.

显然无最大值.故值域为[

13

,+∞).

变式训练3:在经济学中,函数f(x)的边际函数Mf(x)定义为Mf (x )=f (x+1)-f (x ).某公司每月最多生产100

台报警系统装置,生产x (x >0)台的收入函数为R (x )=3 000x-20x 2

(单位:元),其成本函数为C (x )=500x+4 000(单位:元),利润是收入与成本之差.

(1)求利润函数P (x )及边际利润函数MP (x );

(2)利润函数P (x )与边际利润函数MP (x )是否具有相同的最大值?

解:(1)P (x )=R (x )-C (x )=(3 000x-20x 2)-(500x+4 000)=-20x 2

+2 500x-4 000

(x ∈[1,100]且x ∈N,)

MP (x )=P (x+1)-P (x )=-20(x+1)2+2 500(x+1)-4 000-(-20x 2

+2 500x-4 000) =2 480-40x (x ∈[1,100]且x ∈N ).

(2)P (x )=-20(x-)

21252

+74 125,当x=62或63时,P(x)max =74 120(元).

因为MP (x )=2 480-40x 是减函数,所以当x=1时,MP(x)max =2 440(元). 因此,利润函数P (x )与边际利润函数MP (x )不具有相同的最大值. 例4.(20092广西河池模拟)已知定义在区间(0,+∞)上的函数f(x)满足f()2

1x x =f(x 1)-f(x 2),且当x >1

时,

f(x)<0.

(1)求f(1)的值;

(2)判断f(x )的单调性;

(3)若f(3)=-1,解不等式f(|x|)<-2.

解:(1)令x 1=x 2>0,代入得f(1)=f(x 1)-f(x 1)=0,故f(1)=0. (2)任取x 1,x 2∈(0,+∞),且x 1>x 2,则

2

1x x >1,由于当x >1时,f(x)<0,

所以f )(2

1

x x <0,即f(x 1)-f(x 2)<0,因此f(x 1)<f(x 2),

所以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3)由f(

2

1x x )=f(x 1)-f(x 2)得f(

)3

9=f(9)-f(3),而f(3)=-1,所以f(9)=-2.

由于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由f(|x|)<f(9),得|x|>9,∴x >9或x <-9.因此不等式的解集为{x|x >9或x <-9}.

变式训练4:函数f(x)对任意的a 、b ∈R,都有f(a+b)=f(a)+f(b)-1,并且当x >0时,f(x)>1. (1)求证:f(x)是R 上的增函数;

(2)若f(4)=5,解不等式f(3m 2

-m-2)<3. 解:(1)设x 1,x 2∈R ,且x 1<x 2,

则x 2-x 1>0,∴f(x 2-x 1)>1.

f(x 2)-f(x 1)=f((x 2-x 1)+x 1)-f(x 1)=f(x 2-x 1)+f(x 1)-1-f(x 1)=f(x 2-x 1)-1>0. ∴f (x 2)>f(x 1).

即f(x)是R 上的增函数.

(2)∵f (4)=f (2+2)=f (2)+f (2)-1=5,

∴f (2)=3,

∴原不等式可化为f(3m 2

-m-2)<f(2),

∵f(x)是R 上的增函数,∴3m 2

-m-2<2,

解得-1<m <3

4

,故解集为(-1,3

4

).

1.证明一个函数在区间D 上是增(减)函数的方法有:(1) 定义法.其过程是:作差——变形——判断符号,而最常用的变形是将和、差形式的结构变为积的形式的结构;(2) 求导法.其过程是:求导——判断导函数的符号——下结论.

2.确定函数单调区间的常用方法有:(1)观察法;(2)图象法(即通过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确定单调区间);(3)定义法;(4)求导法.注意:单调区间一定要在定义域内.

3.含有参量的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参数的范围判定其单调性;一类是给定单调性求参数范围,其解法是由定义或导数法得到恒成立的不等式,结合定义域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第4课时 函数的奇偶性

1.奇偶性: ① 定义:如果对于函数f (x )定义域内的任意x 都有 ,则称f (x )为奇函数;若 ,则称f (x )为偶函数. 如果函数f (x )不具有上述性质,则f (x )不具有 . 如果函数同时具有上述两条性质,则f (x ) . ② 简单性质:

1) 图象的对称性质:一个函数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 对称;一个函数是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它的图象关于 对称.

2) 函数f (x )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其定义域关于 对称. 2.与函数周期有关的结论:

①已知条件中如果出现)()(x f a x f -=+、或m x f a x f =+)()((a 、m 均为非零常数,0>a ),都可以得出)(x f 的周期为 ;

②)(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0,(b a 中心对称或)(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b x a x ==,轴对称,均可以得到)(x f 周期

例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基础过关

(1)f(x)=

2

211x x -?-;

(2)f(x)=log 2(x+12+x ) (x ∈R );

(3)f(x)=lg|x-2|.

解:(1)∵x 2-1≥0且1-x 2

≥0,∴x=±1,即f(x)的定义域是{-1,1}. ∵f (1)=0,f(-1)=0,∴f(1)=f(-1),f(-1)=-f(1), 故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方法一 易知f(x)的定义域为R , 又∵f(-x)=log 2[-x+1)(2

+-x ]=log 2

1

12

++x x =-log 2(x+12+x )=-f(x),

∴f(x)是奇函数.

方法二 易知f(x)的定义域为R ,

又∵f (-x )+f (x )=log 2[-x+1)(2

+-x ]+log 2(x+

12+x )=log 21=0,即f(-x)=-f(x),

∴f(x)为奇函数.

(3)由|x-2|>0,得x ≠2.

∴f (x )的定义域{x|x ≠2}关于原点不对称,故f(x)为非奇非偶函数. 变式训练1:判断下列各函数的奇偶性: (1)f (x )=(x-2)x

x -+22;

(2)f (x )=

2

|2|)1lg(22---x x ;

(3)f (x )=??

???>+-≤-<+.

1(2),1|(|0

),1(2

)x x x x x

解:(1)由

x

x -+22≥0,得定义域为[-2,2),关于原点不对称,故f (x )为非奇非偶函数.

(2)由?

??≠-->-.02|2|0122

x x ,

得定义域为(-1,0)∪(0,1).

这时f (x )=2

222)1lg(2

)2()1lg(x x x x --

=----.

∵f (-x )=-

[]),()1lg()()(1lg 2

22

2x f x x x x =--

=---∴f (x )为偶函数.

(3)x <-1时,f (x )=x+2,-x >1,∴f (-x )=-(-x )+2=x+2=f (x ).

x >1时,f (x )=-x+2,-x <-1,f(-x)=x+2=f(x).

-1≤x ≤1时,f (x )=0,-1≤-x ≤1,f (-x )=0=f (x ).

∴对定义域内的每个x 都有f (-x )=f (x ).因此f (x )是偶函数. 例2 已知函数f(x),当x,y ∈R 时,恒有f(x+y)=f(x)+f(y). (1)求证:f(x)是奇函数;

(2)如果x ∈R +

,f (x )<0,并且f(1)=-2

1

,试求f(x)在区间[-2,6]上的最值.

(1)证明: ∵函数定义域为R ,其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f (x+y )=f (x )+f (y ),令y=-x,∴f(0)=f(x)+f(-x).令x=y=0,

∴f(0)=f(0)+f(0),得f(0)=0.∴f (x )+f (-x )=0,得f(-x)=-f(x), ∴f(x)为奇函数.

(2)解:方法一 设x,y ∈R +

,∵f (x+y )=f (x )+f (y ),

∴f (x+y )-f (x )=f (y ). ∵x ∈R +

,f (x )<0, ∴f(x+y)-f(x)<0, ∴f(x+y)<f(x).

∵x+y >x, ∴f(x)在(0,+∞)上是减函数.又∵f (x )为奇函数,f (0)=0, ∴f (x )在(-∞,+∞)上是减函数.∴f (-2)为最大值,f(6)为最小值. ∵f(1)=-21

,∴f(-2)=-f(2)=-2f(1)=1,f(6)=2f(3)=2[f (1)+f (2)]=-3.

∴所求f(x)在区间[-2,6]上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3. 方法二 设x 1<x 2,且x 1,x 2∈R.

则f(x 2-x 1)=f [x 2+(-x 1)]=f(x 2)+f(-x 1)=f(x 2)-f(x 1).

∵x 2-x 1>0,∴f(x 2-x 1)<0.∴f(x 2)-f(x 1)<0.即f(x)在R 上单调递减. ∴f (-2)为最大值,f (6)为最小值.∵f (1)=-21

∴f (-2)=-f (2)=-2f (1)=1,f (6)=2f (3)=2[f (1)+f (2)]=-3. ∴所求f(x )在区间[-2,6]上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3.

变式训练2:已知f(x)是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x)=-xlg(2-x),求f(x)的解析式. 解:∵f (x )是奇函数,可得f(0)=-f(0),∴f(0)=0.

当x >0时,-x <0,由已知f(-x)=xlg(2+x),∴-f (x )=xlg (2+x ), 即f (x )=-xlg(2+x) (x >0).∴f(x)=??

?≥+-<--).

0()

2lg(),0()2lg(x x x x x x

即f(x)=-xlg(2+|x|) (x ∈R ).

例3 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 ,且满足f(x+2)=-f(x) . (1)求证:f(x)是周期函数;

(2)若f(x)为奇函数,且当0≤x ≤1时,f(x)=2

1

x,求使f(x)=-2

1

在[0,2 009]上的所有x 的个数.

(1)证明: ∵f (x+2)=-f (x ),

∴f (x+4)=-f (x+2)=-[-f (x )]=f (x ), ∴f (x )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2)解: 当0≤x ≤1时,f(x)=21

x,

设-1≤x ≤0,则0≤-x ≤1,∴f (-x )=2

1(-x )=-2

1

x.

∵f(x)是奇函数,∴f (-x )=-f (x ), ∴-f (x )=-2

1

x ,即f(x)= 2

1

x.

故f(x)= 2

1

x(-1≤x ≤1)

又设1<x <3,则-1<x-2<1, ∴f(x-2)=21

(x-2),

又∵f (x-2)=-f (2-x )=-f ((-x )+2)=-[-f (-x )]=-f (x ), ∴-f (x )=21

(x-2),

∴f (x )=-2

1

(x-2)(1<x <3).

∴f (x )=??????

?<<--≤≤-)

31()2(2

1)

11(2

1x x x x

由f(x)=-2

1

,解得x=-1.

∵f (x )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故f(x)=-2

1

的所有x=4n-1 (n ∈Z ).

令0≤4n-1≤2 009,则4

1≤n ≤

2

0051,

又∵n ∈Z ,∴1≤n ≤502 (n ∈Z ),

∴在[0,2 009]上共有502个x 使f(x)=-21

.

变式训练3:已知函数f(x)=x 2

+|x-a|+1,a ∈R .

(1)试判断f(x)的奇偶性; (2)若-2

1

≤a ≤2

1

,求f(x)的最小值.

解:(1)当a=0时,函数f(-x)=(-x)2

+|-x|+1=f(x),

此时,f(x)为偶函数.当a ≠0时,f(a)=a 2+1,f(-a)=a 2

+2|a|+1, f(a)≠f(-a),f(a)≠-f(-a),此时,f(x) 为非奇非偶函数. (2)当x ≤a 时,f(x)=x 2

-x+a+1=(x-2

1

)2

+a+

4

3

, ∵a ≤2

1

,故函数f(x)在(-∞,a ]上单调递减,

从而函数f(x)在(-∞,a ]上的最小值为f(a)=a 2

+1. 当x ≥a 时,函数f(x)=x 2

+x-a+1=(x+2

1

)2

-a+4

3

,

∵a ≥-2

1

,故函数f(x)在[a ,+∞)上单调递增,从而函数f(x)在[a ,+∞)上的

最小值为f(a)=a 2

+1.

综上得,当-2

1

≤a ≤2

1

时,函数f(x)的最小值为a 2

+1.

1.奇偶性是某些函数具有的一种重要性质,对一个函数首先应判断它是否具有这种性质.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应首先检验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根据奇偶性的定义判断(或证明)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 如果要证明一个函数不具有奇偶性,可以在定义域内找到一对非零实数a 与-a ,验证f (a )±f (-a )≠0.

2.对于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重点研究y 轴一侧的性质,再根据其对称性得到整个定义域上的性质.

3.函数的周期性:第一应从定义入手,第二应结合图象理解.

第5课时 指数函数

(1) 定义:若a x n

=,则x 称为a 的n 次方根

① 当n 为奇数时,n a 的次方根记作__________;

② 当n 为偶数时,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而正数a 有两个n 次方根且互为相反数,记作________(a >0). (2) 性质: ①

a

a n n =)(;

② 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③ 当n 为偶数时,=n n

a _______= ??

?<-≥)

0()

0(a a a a

2.指数: (1) 规定:

① a 0= (a ≠0); ② a -p = ;

③ (0,m

n m n a a a m =>

.

(2) 运算性质: ① a a a a s r s r ,0(>=?+

(a>0, r 、∈s Q )

② a a a s r s r ,0()(>=?

(a>0, r 、∈s Q )

>>?=?r b a b a b a r r r ,0,0()(

(a>0, r 、∈s Q ) 注:上述性质对r 、∈s R 均适用. 3.指数函数:

① 定义:函数 称为指数函数,1) 函数的定义域为 ;2) 函数的值域为 ;3) 当________时函数为减函数,当_______时为增函数. ② 函数图像:

1) 过点 ,图象在 ;2) 指数函数以 为渐近线(当10<a 时,图象向 无限接近x 轴);3)函数x x

a y a y -==与的图象关于 对称.

③ 函数值的变化特征:

10<

1>a

① 时0>x ② 时0=x ③ 时0

① 时0>x ② 时0=x ③ 时0

例1. 已知a=9

1

,b=9.求: (1);3

153

83

32

7

a a a a

?÷-- (2)1

1

1

)(---+ab b a

.

解:(1)原式=3

12

7

?

a

.3

123?-a

÷[a

2

1)38(?-22

1315?a

] = 2

167-a

)

2

5

34(+--=a 2

1

-

.

∵a=9

1,∴原式=3.

(2)方法一 化去负指数后解.

.1111)(11

1

b a ab

ab b a ab b a ab b a +=+=+

=

+---∵a=,9,91=b ∴a+b=

.9

82

方法二 利用运算性质解.

.11)(1

11

111

111

11a b a b b a b b a a ab b a +=+

=+=+-----------

∵a=,9,9

1

=b ∴a+b=

.9

82

变式训练1:化简下列各式(其中各字母均为正数):

(1)

;)

(6

5

3

1

2

12

11

3

2

b

a b a b a ????-

-

(2)

.)4()3(6

5

213

3

2

1

2

1

2

3

1---

-?÷-??b a b a b a

解:(1)原式=

.1006

531216

121316

5

613

1

2

12

13

1=?=?=?-+-+--

b a b

a

b a b a b a

(2)原式=-.4514

54

5)(4

5)·2(2

5

2

3

2

32

1

2

33

13

6

12

3

3

1

3

6

1

ab

ab ab

b

a b a b a b a b a -

=?

-

=?-

=÷-

=÷-

-

----

--

例2. 函数f(x)=x 2

-bx+c 满足f(1+x)=f(1-x)且f(0)=3,则f(b x

)与f(c x

)的大小关系是 ( )

A.f(b x )≤f(c x )

B.f(b x )≥f(c x

)

C.f(b x )>f(c x

) D.大小关系随x 的不同而不同 解:A

变式训练2:已知实数a 、b 满足等式b

a

)3

1

()21(=,下列五个关系式: ①0<b <a;②a <b <0;③0<a <b;④b <a

<0;⑤a=b. 其中不可能成立的关系式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B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其单调区间: (1)f(x)=3

4

52+-x x ; (2)g(x)=-(5)2

1

(4)41++x

x

.

解:(1)依题意x 2

-5x+4≥0, 解得x ≥4或x ≤1, ∴f (x )的定义域是(-∞,1]∪[4,+∞).

令u=,4

9)25(4522--=+-x x x ∵x ∈(-∞,1]∪[4,+∞), ∴u ≥0,即

4

52+-x x ≥0,而f(x)=3

4

52+-x x ≥30

=1,

∴函数f(x)的值域是[1,+∞). ∵u=4

9)2

5(2-

-x ,∴当x ∈(-∞,1]时,u 是减函数,

当x ∈[4,+∞)时,u 是增函数.而3>1,∴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知, f (x )=3

4

52+-x x 在(-∞,1]上是减函数,在[4,+∞)上是增函数.

故f (x )的增区间是[4,+∞),减区间是(-∞,1]. (2)由g(x)=-(,5)2

1

(4)21(5)21(4)412++-=++x

x

x

x

∴函数的定义域为R ,令t=(

)

2

1x

(t >0),∴g(t)=-t 2+4t+5=-(t-2)2

+9,

∵t >0,∴g(t)=-(t-2)2

+9≤9,等号成立的条件是t=2,

即g(x)≤9,等号成立的条件是(x

)2

1

=2,即x=-1,∴g (x )的值域是(-∞,9].

由g(t)=-(t-2)2

+9 (t >0),而t=(x

)2

1

是减函数,∴要求g(x)的增区间实际上是求g(t)的减区间, 求g(x)

的减区间实际上是求g(t)的增区间.

∵g (t )在(0,2]上递增,在[2,+∞)上递减, 由0<t=(x

)21≤2,可得x ≥-1, 由t=(x

)2

1

≥2,可得x ≤-1.

∴g (x )在[-1,+∞)上递减,在(-∞,-1]上递增,

故g(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单调递减区间是[-1,+∞).

变式训练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1)y=(2

26)

2

1

x x -+;(2)y=2

6

2--x x .

解:(1)函数的定义域为R. 令u=6+x-2x 2

,则y=(u

)2

1

.

∵二次函数u=6+x-2x 2

的对称轴为x=4

1

,

在区间[4

1

,+∞)上,u=6+x-2x 2

是减函数,

又函数y=(

)

2

1u

是减函数,

∴函数y=(2

26)

2

1

x x -+在[4

1

,+∞)上是增函数.

故y=(2

26)

2

1

x x -+单调递增区间为[4

1

,+∞).

(2)令u=x 2

-x-6,则y=2u

,

∵二次函数u=x 2

-x-6的对称轴是x=2

1

,

在区间[2

1

,+∞)上u=x 2

-x-6是增函数.

又函数y=2u

为增函数, ∴函数y=26

2--x x 在区间[2

1

,+∞)上是增函数.

故函数y=2

6

2--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2

1

,+∞).

例4.设a >0,f(x)=

x

x a a

e e +

是R 上的偶函数.

(1)求a 的值;

(2)求证:f(x)在(0,+∞)上是增函数.

(1)解: ∵f (x )是R 上的偶函数,∴f (-x )=f (x ), ∴,e e e

e x

x x

x a a

a a

+

=

+

--

∴(a-)e 1e )(1x

x

a

-

=0对一切x 均成立,

∴a-

a

1=0,而a >0,∴a=1.

(2)证明 在(0,+∞)上任取x 1、x 2,且x 1<x 2, 则f(x 1)-f(x 2)=1

e x +

1

e

1x -2

e x -2

e 1x

=)e e (1

2

x x - (

).1e

121-+x x

∵x 1<x 2,∴,e e 2

1

x x <有.0e e 1

2

>-x x

∵x 1>0,x 2>0,∴x 1+x 2>0,∴2

1e

x x +>1,

2

1e

1x x +-1<0.∴f(x 1)-f(x 2)<0,即f(x 1)<f(x 2),

故f(x)在(0,+∞)上是增函数.

变式训练4: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x)有最小正周期2,且当x ∈(0,1)时,f(x)=1

42+x x .

(1)求f (x)在[-1,1]上的解析式; (2)证明:f(x)在(0,1)上是减函数. (1)解: 当x ∈(-1,0)时,-x ∈(0,1). ∵f (x )是奇函数,∴f (x )=-f (-x )=-.1

421

42+-

=+--x x x x

由f(0)=f(-0)=-f(0),且f(1)=-f(-1)=-f(-1+2)=-f(1),

得f(0)=f(1)=f(-1)=0.∴在区间[-1,1]上,有 f (x )={}

????

?????-∈-∈+-∈+1,0,10)0,1(142)1,0(1

42x x x x

x

x

x

(2)证明 当x ∈(0,1)时,f(x)=.1

42+x x

设0<x 1<x 2<1,

则f(x 1)-f(x 2)=

,)

14)(14()

12)(22(1

421

422

1

2

1

1

2

2

2

1

1

++--=

+-

++x x x x x x x x

x x

∵0<x 1<x 2<1,∴1

222x x -

>0,2

2

1x x +-1>0,∴f(x 1)-f(x 2)>0,即f(x 1)>f(x 2),

故f(x)在(0,1)上单调递减.

1.

b

N

=a ,a b =N ,log a N =b (其中N>0,a >0,a ≠1)是同一数量关系的三种不同表示形式,因此在许多

问题中需要熟练进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选择最好的形式进行运算.在运算中,根式常常化为指数式比较方便,而对数式一般应化为同底.

2.处理指数函数的有关问题,要紧密联系函数图象,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求解.

3.含有参数的指数函数的讨论问题是重点题型,解决这类问题最基本的分类方案是以“底”大于1或小于1分类.

4.含有指数的较复杂的函数问题大多数都以综合形式出现,与其它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形成的

函数问题,与方程、不等式、数列等内容形成的各类综合问题等等,因此要注意知识的相互渗透或综合.

第6课时 对数函数

1.对数: (1)

定义:如果N a b =)1,0(≠>a a 且,那么称 为 ,记作 ,其中a 称为对数的

底,N 称为真数.

① 以10为底的对数称为常用对数,N 10log 记作___________.

② 以无理数)71828.2( =e e 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N e log 记作_________. (2) 基本性质:

① 真数N 为 (负数和零无对数);② 01log =a ;③ 1log =a a ; ④ 对数恒等式:N a N a =log . (3) 运算性质:

① log a (M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log a N

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log a M n

= (n ∈R).

④ 换底公式:log a N = (a >0,a ≠1,m >0,m ≠1,N>0)

⑤ log m n

a a n

b b m = .

2.对数函数: ① 定义:函数 称为对数函数,1) 函数的定义域为( ;2) 函数的值域为 ;3) 当______时,函数为减函数,当______时为增函数;

4) 函数x y a log =与函数

)1,0(≠>=a a a y x

且互为反函数. ② 1) 图象经过点( ),图象在 ;2) 对数函数以 为渐近线(当10<

基础过关

2020年高考数学三角函数专题解题技巧

三角函数专题复习 在三角函数复习过程中,认真研究考纲是必须做的重要工作。三角函数可以当成函数内容中的重要一支,要注意与其它知识的联系。 一、研究考题,探求规律 1.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函数题在试卷中所处的位置基本上是第一或第二题,本章高考重点考查基础知识,仍将以容易题及中档为主,题目的难度保持稳定,估计这种情况会继续保持下去 2. 特点:由于三角函数中,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的淡出,考查主体亦发生了变化。偏重化简求值,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考查运算和图形变换也成为了一个趋势。三角函数试题更加注重立足于课本,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公式及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合理变形能力,对三角变换的要求有所降低。三角化简、求值、恒等式证明。图象。最值。 3、对三角函数的考查主要来自于:①课本是试题的基本来源,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大多数试题的产生是在课本题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②历年高考题成为新高考题的借鉴,有先例可循。 二、典例剖析 例1:函数22()cos 2cos 2x f x x =-的一个单调增区间是 A .2(,)33ππ B .(,)62ππ C .(0,)3π D .(,)66 ππ- 【解析】函数22()cos 2cos 2 x f x x =-=2cos cos 1x x --,从复合函数的角度看,原函数看作2()1g t t t =--,cos t x =,对于2()1g t t t =--,当1[1,]2t ∈-时,()g t 为减函数,当1[,1]2 t ∈时,()g t 为增函数,当2(,)33x ππ∈时,cos t x =减函数,且11(,)22 t ∈-, ∴ 原函数此时是单调增,选A 【温馨提示】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时,需掌握复合函数的性质,以及注意定义域、自变量系数的正负.求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一般思路是:①求定义域;②确定复合过程;③根据外层函数f(μ)的单调性,确定φ(x)的单调性;④写出满足φ(x)的单调性的含有x 的式子,并解出x 的范围;⑤得到原函数的单调区间(与定义域求交).求解时切勿盲目判断. 例2、已知tan 2θ=. (Ⅰ)求tan 4πθ??+ ??? 的值; (Ⅱ)求cos2θ的值. 【解析】 (Ⅰ)∵tan 2θ=, tan tan 4tan 41tan tan 4π θπθπθ+??∴+= ???-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全解

三角函数公式 1.正弦定理: A a sin = B b sin =C c sin = 2R (R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2.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A cos b 2=a 2+c 2-2ac B cos c 2=a 2+b 2-2ab C cos bc a c b A 2cos 2 22-+= 3.S ⊿= 21a a h ?=21ab C sin =21bc A sin =21ac B sin =R abc 4=2R 2A sin B sin C sin =A C B a sin 2sin sin 2=B C A b sin 2sin sin 2=C B A c sin 2sin sin 2=pr=))()((c p b p a p p --- (其中)(2 1 c b a p ++=,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4.诱导公试 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注: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作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即: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注: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 异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作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即:

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 5.和差角公式 ①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②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cos( =± ③β αβ αβαtg tg tg tg tg ?±= ± 1)( ④)1)((βαβαβαtg tg tg tg tg ?±=± 6.二倍角公式:(含万能公式) ①θ θ θθθ2 12cos sin 22sin tg tg += = ②θ θ θθθθθ2 22 2 2 2 11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tg tg +-=-=-=-= ③θθθ2122tg tg tg -= ④22cos 11sin 222θθθθ-=+=tg tg ⑤22cos 1cos 2 θθ+= 7.半角公式:(符号的选择由 2 θ 所在的象限确定) ①2cos 12 sin θθ -± = ②2 cos 12sin 2θ θ-= ③2cos 12cos θθ+±= ④2cos 12 cos 2 θθ += ⑤2sin 2cos 12θθ=- ⑥2 cos 2cos 12θθ=+ ⑦2 sin 2 cos )2 sin 2 (cos sin 12θ θθθθ±=±=± ⑧θ θ θθθθθ sin cos 1cos 1sin cos 1cos 12 -=+=+-± =tg 8.积化和差公式: [])sin()sin(21cos sin βαβαβα-++=[] )sin()sin(21 sin cos βαβαβα--+=[])cos()cos(21cos cos βαβαβα-++= ()[]βαβαβα--+-=cos )cos(2 1 sin sin 9.和差化积公式: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教案典型例题

集合与函数概念 知识点1:集合的含义 1》元素定义:我们把研究对象称为元素;集合定义: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2》集合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典例分析 … 题型1:判断是否形成集合 例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4)方程x2+1=0的解; (5)某校2011级新生;(6)血压很高的人; (7)著名的数学家;(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 能组成集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例2:考察下列对象能形成一个集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身材高大的人②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 ③直角坐标平面上纵横坐标相等的点④细长的矩形的全体 ⑤比2大的几个数⑥2的近似值的全体 ⑦所有的小正数⑧所有的数学难题 : 知识点2:集合元素的特征以及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1》集合的元素特征: ①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②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①若a 是集合A 中的元素,则称a 属于集合A a ∈A ; ②若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则称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注意:常见数集 ①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②正整数集,记作N * 或N +; ③整数集,记作Z ; ④有理数集,记作Q ; ⑤实数集,记作R ; ^ 典例分析 题型1: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的考察 例1:由实数-a, a, a , a 2 , - 5 a 5 为元素组成的集合中,最多有_______个元素,分别为__________。 例2:设a,b,c 分别为非零实数,则c c b b a a y ++= 所有的值构成的集合中元素分别为______________。 # 例3: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可表示为{1,,a b a },也可表示为{0,,2 b a a +},则=+20142013b a _________。 例4:集合{2,1,12 --x x }中的x 不能取得值有_______个。 例5:由4,2,2 a a -组成1个集合A ,A 中含有3个元素,则实数a 的取值可以是( ) A 、1 B 、-2 C 、6 D 、2 ¥ 例6:以实数a 2 ,2-a.,4为元素组成一个集合A ,A 中含有2个元素,则的a 值为 . 题型2:集合与元素之间关系的考察 例1:用“∈”或“ ?”符号填空: (1)8 N ; (2)0 N ; (3)-3 Z ; (4; (5)设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 ,美国 A ,印度 A ,英国 A 。 … 例2:给出下面四个关系: 3∈R, 0.7?Q, 0∈{0}, 0∈N,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1、角的概念的推广: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的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称它形成一个零角。射线的起始位置称为始边,终止位置称为终边。 2、象限角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3.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1)α终边与θ终边相同(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射线上)?2()k k αθπ=+∈Z , 注意: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如与角 1825-的终边相同,且绝对值最小的角的度数是___,合___弧度。 弧度:一周的弧度数为2πr/r=2π,360°角=2π弧度,因此,1弧度约为57.3°,即57°17'44.806'', 1°为π/180弧度,近似值为0.01745弧度,周角为2π弧度,平角(即180°角)为π弧度, 直角为π/2弧度。(答:25-;5 36 π- ) (2)α终边与θ终边共线(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直线上) ?()k k αθπ=+∈Z . (3)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x 轴对称?2()k k αθπ=-+∈Z . (4)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y 轴对称?2()k k απθπ=-+∈Z . (5)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原点对称?2()k k απθπ=++∈Z . (6)α终边在x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k k Z απ=∈; α终边在y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k k Z παπ=+∈;α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 k k Z π α=∈. 如α的终边与 6 π 的终边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α=____________。 (答:Z k k ∈+ ,3 2π π) 4、α与2α的终边关系: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如若α是第 二象限角,则2 α 是第_____象限角 (答:一、三) 5.弧长公式:||l R α=,扇形面积公式:211||22 S lR R α==,1弧度 (1rad)57.3≈. 如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扇形的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 (答:22cm ) 6、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220r x y =+>,那么 s i n ,c o s y x r r αα==,()tan ,0y x x α=≠,cot x y α=(0)y ≠,sec r x α=()0x ≠, ()csc 0r y y α=≠。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集合与函数概念复习教案一对一教案

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填写时间年级高一学科数学上课时间 阶段基础(√)提高()强化()课时计划第()次课共()次课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熟练掌握集合概念及其运算,以及集合的几种表示方法 2、通过复习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性质,进一步体会运动变化、数形结合、代数转化以及集合与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与表示、集合的运算、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性质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函数的概念以及性质的具体运用 教 学 过 程 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知识点一:集合的性质与运算 例1、已知集合{}2 1,1,3A x x =--,求实数x 应满足的条件. 例2、设{} 022=+-=q px x x A ,{} 05)2(62 =++++=q x p x x B ,若? ?????=21B A , 则=B A ( ) (A )??????-4,31 ,21 (B )??????-4,21 (C )??????31,21 (D)? ?????21 例3、如图U 是全集,M 、P 、S 是U 的3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 A 、 ()M P S B 、 ()M P S C 、()u M P C S D 、 ()u M P C S 例4、设集合{}21<≤-=x x M ,{} 0≤-=k x x N ,若M N M = ,则k 的取值范围( ) (A )(1,2)- (B )[2,)+∞ (C )(2,)+∞ (D)]2,1[- 例5、设{ }{} I a A a a =-=-+241222 ,,,,,若{}1I C A =-,则a =__________。 知识点二:判断两函数是否为同一个函数 例6、试判断以下各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函数? (1)2)(x x f =,33)(x x g =; (2)x x x f =)(,?? ?<-≥=; 01 , 01 )(x x x g (3)1212)(++=n n x x f ,1212)()(--=n n x x g (n ∈N *); (4)x x f =)(1+x ,x x x g += 2)(; (5)12)(2--=x x x f ,12)(2--=t t t g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三角函数总结及统练 一. 教学内容: 三角函数总结及统练 (一)基础知识 1. 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2{Z k k S ∈+==απβ 2. 三角函数的定义(六种)——三角函数是x 、y 、r 三个量的比值 3. 三角函数的符号——口诀:一正二弦,三切四余弦。 4. 三角函数线 正弦线MP=αsin 余弦线OM=αcos 正切线AT=αtan 5.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 平方关系:商数关系: 倒数关系:1cot tan =?αα 1c s c s i n =?αα 1s e c c o s =?αα 口诀:凑一拆一;切割化弦;化异为同。 6.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α απ+k 2 α- απ- απ+ απ-2 α π -2 α π +2

正弦 αsin αsin - αsin αsin - αsin - αcos αcos 余弦 αcos αcos αcos - αcos - αcos αsin αsin - 正切 αtan αtan - αtan - αtan αtan - αcot αcot - 余切 αcot αcot - αcot - αcot αcot - αtan αtan - 7.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 ? ?+-=-?-+=+?????????+?=-?-?=+?-?=-?+?=+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t a n t a n 1t a n t a n )t a n (t a n t a n 1t a n t a n )t a n (s i n s i n c o s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c o s c o s )c o s (s i n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s i n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 8. 二倍角公式——代换:令αβ= ??????? -= -=-=-=?=ααααααααααα22222tan 1tan 22tan sin cos sin 211cos 22cos cos sin 22sin 降幂公式?????? ?+=-=22cos 1cos 22cos 1sin 22αααα 半角公式: 2cos 12 sin αα -± =;2cos 12cos αα+±=; αα αcos 1cos 12tan +-± = αα ααα cos 1sin sin cos 12 tan += -= 9.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函数 x y sin = x y cos = x y tan =

高考数学高频考点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 一、重点突破 1、关于任意角的概念 角的概念推广后,任意角包括、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轴上角、区间角及终边相同的角 2、角的概念推广后注意“0°到90°的角”、“第一象限角”、“钝角”和“小于90°的角”这四个概念的区别 3、两个实用公式:弧度公式:l=|α|r,扇形面积公式:S=|α|r2 4、三角函数曲线即三角函数的图像,与三角函数线是不同的概念 5、利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及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可以解决证明、化简、求值问题,而求值有“给角求值”、“给值求值”、“给值求角”三类。 6、应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应注意: ⑴当α,β中有一个角为的整数倍时,利用诱导公式较为简便。 ⑵善于利用角的变形如β=(α+β)-α2α=(α+β)+(α-β),+2α=2(α+)等 ⑶倍角公式的变形——降幂公式:sin2α=,cos2α=,sinαcosα=sin2α应用十分广泛. 7、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重点掌握:, ⑴周期性的概念;⑵y=Asin(ωx+)的图像是由y=sinx的图像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 ⑶五点法作图. 8、三角求值问题的解题思路: ⑴三种基本变换:角度变换、名称变换、运算结构的变换 ⑵给值求角问题的基本思路 ①先求出该角的一个三角函数值;②再根据角的范围与函数值定角,要注意角的范围对三角函数值的影响。 9、注意活用数学思想方法: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整体思想、向量方法 二、注意点 ㈠三角函数y=Asin(ωx∈) (Aω>0)的性质 1、奇偶性:当=kπ+时是偶函数,当=kπ时是奇函数,当≠时是非奇非偶函数 (k∈Z) 2、对称性:关于点(0)中心对称,关于直线x= (k∈Z)轴对称. ㈡任意角三角函数 1、当α为第一象限角时,sinα+cosα>1 2、当α∈(-+2kπ +2kπ),k∈Z时,sinα-cosα<0 (点在x-y=0下方)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平方关系: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sin(2kπ+α)=sinα

2020-2021学年高考数学(理)考点: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020-2021学年高考数学(理)考点: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用五点法作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简图 (1)在正弦函数y =sin x ,x ∈[0,2π]的图象中,五个关键点是:(0,0),????π2,1,(π,0),??? ?3π2,-1,(2π,0). (2)在余弦函数y =cos x ,x ∈[0,2π]的图象中,五个关键点是:(0,1),????π2,0,(π,-1),??? ?3π2,0,(2π,1). 2.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下表中k ∈Z ) ?? π 概念方法微思考 1.正(余)弦曲线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相邻两个对称中心的距离呢? 提示 正(余)弦曲线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是半个周期;相邻两个对称中心的距离也为半个周期. 2.函数f (x )=A sin(ωx +φ)(A ≠0,ω≠0)是奇函数,偶函数的充要条件分别是什么? 提示 (1)f (x )为偶函数的充要条件是φ=π 2+k π(k ∈Z ); (2)f (x )为奇函数的充要条件是φ=k π(k ∈Z ).

1.(2019?新课标Ⅱ)若14 x π = ,234 x π = 是函数()sin (0)f x x ωω=>两个相邻的极值点,则(ω= ) A .2 B . 32 C .1 D . 12 【答案】A 【解析】14 x π = ,234 x π = 是函数()sin (0)f x x ωω=>两个相邻的极值点, 322( )44T πππ πω ∴=-== 2ω∴=, 故选A . 2.(2019?新课标Ⅱ)下列函数中,以2π为最小正周期且在区间(4π,)2 π 单调递增的是( ) A .()|cos2|f x x = B .()|sin 2|f x x = C .()cos ||f x x = D .()sin ||f x x = 【答案】A 【解析】()sin ||f x x =不是周期函数,可排除D 选项; ()cos ||f x x =的周期为2π,可排除C 选项; ()|sin 2|f x x =在 4π处取得最大值,不可能在区间(4π,)2 π 单调递增,可排除B . 故选A . 3.(2019?新课标Ⅲ)设函数()sin()(0)5f x x π ωω=+>,已知()f x 在[0,2]π有且仅有5个零点.下 述四个结论: ①()f x 在(0,2)π有且仅有3个极大值点 ②()f x 在(0,2)π有且仅有2个极小值点 ③()f x 在(0, )10 π 单调递增 ④ω的取值范围是12 [5 ,29)10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当[0x ∈,2]π时,[ 5 5x π π ω+ ∈,2]5 π πω+, ()f x 在[0,2]π有且仅有5个零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教案

集合(第1课时) 一、知识目标:①内容:初步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常用数集,集合元素的特征 等集合的基础知识。 ②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集合元素的特征 ③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④注意点:注意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理解与判断;注意集合中元 素的基本属性的理解与把握。 二、能力目标:①由判断一组对象是否能组成集合及其对象是否从属已知集合, 培养分析、判断的能力; ②由集合的学习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与和谐统一美。 三、教学过程: Ⅰ)情景设置: 军训期间,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官在高喊:(x)的全体同学集合!听到口令,咱们班的全体同学便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教官的身边,而那些不是咱们班的学生便会自动走开。这样一来教官的一声“集合”(动词)就把“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了。数学中的“集合”这一概念并不是教官所用的动词意义下的概念,而是一个名词性质的概念,同学们在教官的集合号令下形成的整体即是数学中的集合的涵义。 Ⅱ)探求与研究: ①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 问题: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呢?(板书学生们所举出的一些例子) ②为了明确地告诉大家,是哪些“指定的对象”被集在了一起并作为一个 整体来看待,就用大括号{ }将这些指定的对象括起来,以示它作为一个 整体是一个集合,同时为了讨论起来更方便,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 B、C……来表示不同的集合,如同学们刚才所举的各例就可分别记 为……(板书) 另外,我们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并用小写字 母a、b、c……(或x1、x2、x3……)表示 同学口答课本P5练习中的第1大题 ③分析刚才同学们所举出的集合例子,引出: 对某具体对象a与集合A,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 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 a A ④再次分析同学们刚才所举出的一些集合的例子,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然后请同学们分别阅读课本P5和P40上相关的内容。 ⑤在数学里使用最多的集合当然是数集,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上与数集有 关的内容,并思考:常用的数集有哪些?各用什么专用字母来表示?你 能分别说出各数集中的几个元素吗?(板书N、Z、Q、R、N*(或N+)) 注意:数0是自然数集中的元素。这与同学们脑子里原来的自然数就是 1、2、3、4……的概念有所不同 同学们完成课本P5练习第2大题。

(完整版)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历年高考题汇编(附答案)

三角函数历年高考题汇编 一.选择题1、(2009)函数 22cos 14y x π? ?=-- ?? ?是 A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C .最小正周期为 2π的奇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2 π 的偶函数 2、(2008)已知函数 2()(1cos 2)sin ,f x x x x R =+∈,则()f x 是( ) A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2π 的奇函数 C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2 π 的偶函数 3.(2009浙江文)已知a 是实数,则函数()1sin f x a ax =+的图象不可能... 是( ) 4.(2009山东卷文)将函数 sin 2y x =的图象向左平移 4 π 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A. 22cos y x = B. 2 2sin y x = C.)4 2sin(1π++=x y D. cos 2y x = 5.(2009江西卷文)函数()(13)cos f x x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A .2π B . 32π C .π D . 2 π 6.(2009全国卷Ⅰ文)如果函数3cos(2)y x φ=+的图像关于点4( ,0)3 π 中心对称,那么φ的最小值为 A. 6π B.4π C. 3π D. 2π 7.(2008海南、宁夏文科卷)函数 ()cos 22sin f x x x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 ) A. -3,1 B. -2,2 C. -3, 3 2 D. -2, 32 8.(2007海南、宁夏)函数 πsin 23y x ??=- ???在区间ππ2?? -???? ,的简图是( )

高考数学之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三角函数 一、基础知识 定义1 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得到的图形叫做角。若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角为正角,若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角为负角,若不旋转则为零角。角的大小是任意的。 定义2 角度制,把一周角360等分,每一等价为一度,弧度制:把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一弧度。360度=2π弧度。若圆心角的弧长为L ,则其弧度数的绝对值|α|=r L ,其中r 是圆的半径。 定义3 三角函数,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把角α的顶点放在原点,始边及x 轴的正半轴重合,在角的终边上任意取一个不同于原点的点P ,设它的坐标为(x ,y ),到原点的距离为r,则正弦函数s in α=r y ,余弦函数co s α=r x ,正切函数tan α=x y ,余切函数cot α=y x , 定理1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tan α= αcot 1,商数关系:tan α=α α αααsin cos cot ,cos sin =; 乘积关系:tan α×co s α=s in α,cot α×s in α=co s α;平方关系:s in 2α+co s 2α=1, tan 2α+1=se c 2α, cot 2α+1=c s c 2α. 定理2 诱导公式(Ⅰ)s in (α+π)=-s in α, co s(π+α)=-co s α, tan (π+α)=tan α; (Ⅱ)s in (-α)=-s in α, co s(-α)=co s α, tan (-α)=-tan α; (Ⅲ)s in (π-α)=s in α, co s(π-α)=-co s α, tan =(π-α)=-tan α; ( Ⅳ)s in ?? ? ??-απ2 =co s α, co s ?? ? ??-απ 2 =s in α(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 限)。 定理3 正弦函数的性质,根据图象可得y =s inx (x ∈R )的性质如下。 单调区间:在区间?? ? ?? ?+-22,2 2ππππk k 上为增函数,在区间 ?? ???? ++ππππ232,22k k 上为减函数,最小正周期为2π. 奇偶数. 有界性:当且仅当x =2kx +2π 时,y 取最大值1,当且仅当x =3k π-2 π时, y 取最小值-1。对称性:直线x =k π+2 π均为其对称轴,点(k π, 0)均为其对称中心,值域为[-1,1]。这里k ∈Z . 定理4 余弦函数的性质,根据图象可得y =co s x (x ∈R )的性质。单调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看似很多,很复杂,而掌握三角函数的内部规律及本质也是学好三角函数的关键所在,下面是三角函数公式大全:操作方法 01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tan(A-B) = (tanA-tanB)/(1+tanAtanB)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02 倍角公式 tan2A = 2tanA/(1-tan^2 A)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2 A--Sin^2 A =2Cos^2 A—1 =1—2sin^2 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 -3cosA -a) 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 半角公式 --cosA)/2} sin(A/2) = √{(1 cos(A/2) = √{(1+cosA)/2} --cosA)/(1+cosA)} tan(A/2) = √{(1 cot(A/2) = √{(1+cosA)/(1 -cosA)} tan(A/2) = (1--cosA)/sinA=sinA/(1+cosA)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

集合的概念及相关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知识来源:集合的概念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必修一中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一小节; 2. 知识背景:作为现代数学基础的的集合论,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中一些冗长的文字语言.高中数学课程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作为一种数学简单符号来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阶段性的要求,学生将领悟集合的抽象性及其具体性,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去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逐渐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知识外延:集合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接下来函数的学习至关重要,高中函数的概念将建立在集合间关系的基础上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征分析:集合为高一上学期开学后的第一次授课知识,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知识,存在部分同学还沉浸在暑假的懒散中,从而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再者,与初中直观、具体、易懂的数学知识相比,集合尤其是无限集合就显得抽象、不易理解,这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本节授课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2.学生知识结构分析: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能够顺利进入高中知识的学习,基本功还是较扎实的,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对集合概念的知识接纳和理解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能从集合间的运算分析出集合的基本关系,同时对于分类讨论问题,能区分取交还是取并. 2.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选择恰当的集合表示方法,理解集合有限和无限的特征,理清“元素和集合关系”和“集合与集合关系”符号的区别,不混淆。 3.学会正确使用集合补集思想,即为“正难则反”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知识梳理,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把学习的内容网络化、系统化.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领悟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体会集合的本质. 3. 学生通过集合概念的学习,应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化简思想以及补集思想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认识到材料整理的必要性,从而形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

高中文科数学三角函数知识点总结

三角函数知识点 一.考纲要求 考试内容3 要求层次 A B C 三角函数、 三角恒等 变换、 解三角形 三角函数 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 √ △ 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 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 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和正切 √ 诱导公式 √ △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周期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 函数sin y x =,cos y x =,tan y x =的图象 和性质 √ 函数sin()y A x ω?=+的图象 √ 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三角 恒等 变换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简单的恒等变换 √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 △ 解三角形 √ △ 二.知识点 1.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23600π= ,1800π= 1rad =π 180°≈57.30°=57°18ˊ. 1°= 180 π≈0.01745(rad ) 2.弧长及扇形面积公式 弧长公式:r l .α= 扇形面积公式:S=r l .2 1 α----是圆心角且为弧度制。 r-----是扇形半径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一点p (x,y ), r=22y x +

(1)正弦sin α= r y 余弦cos α=r x 正切tan α=x y (2)各象限的符号: sin α cos α tan α 4、三角函数线 正弦线:MP; 余弦线:OM; 正切线: AT. 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平方关系:sin 2α+ cos 2α=1。 (2)商数关系: ααcos sin =tan α(z k k ∈+≠,2 ππ α) 6.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1sin 2sin k παα+=,()cos 2cos k παα+=,()()tan 2tan k k παα+=∈Z . ()()2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3sin sin αα-=-,()cos cos αα-=,()tan tan αα-=-. ()()4sin sin παα-=,()cos cos παα-=-,()tan tan παα-=-. ()5sin cos 2π αα??-= ???,cos sin 2παα?? -= ??? . ()6sin cos 2παα??+= ???,cos sin 2παα??+=- ??? . x y +O — — + x y O — + + — + y O — + + — (3) 若 o|cosx| |cosx|>|sinx| |cosx|>|sinx| |sinx|>|cosx| sinx>cosx cosx>sinx 16. 几个重要结论:O O x y x y T M A O P x y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教案

第一章 集 合 1 、1、1集合的含义 【探索新知】 在小学、初中我们就接触过“集合”一词。 例子: (1)自然数集合、正整数集合、实数集合等。 (2)不等式0722>--x x 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3)方程0232=+-x x 解的集合。 (4)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5)二次函数2x y = 图像上点的集合。 (6)锐角三角形的集合 (7)二元一次方程12=+y x 解的集合。 (8)某班所有桌子的集合。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明确集合的概念。 问题1、从字面上看,怎样解释“集合”一词? 2、如果上面例子中的数、点、图形、数对和物体等称为“研究对象”,那么集合又是什么呢? 1、集合、元素的概念 再看例子 (9)质数的集合。 (10)反比例函数x y 1=图像上所有点。 (11)2x 、2 y xy +、22y - (12)所有周长为20厘米的三角形。 问题3、从集合中元素个数看,上面例子(1)(2)(4)(5)(6)(7)(9)(10)(12)与例子(3)(8)(11)有什么不同? 2、有限集和无限集

指出:集合论是德国数学家Cantor (1845~1918)在十九世纪创立的,集合知识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为进一步研究数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集合、元素的记法 问题4、(1)集合、元素各用什么样的字母表示? (2)N 、)(+*N N 、Z 、Q 、R 等各表示什么集合?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阅读教材填空: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 , 就记作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记作__ ____,读作“______ _____”. 用∈或?填空: 1、6______N , 23-______Q , 31_______Z ,14.3_______Q π_______Q , 2、设不等式012>-x 的解集为A ,则 5_______A , 3-_______A 3、012=+-y x 的解集为B ,则)4,1(-_______B , )3,1(_______B , 2-_______B 问题5、元素a 与集合A 有几种可能的关系? 集合的性质 ① 确定性: 例子1、下列整体是集合吗? ①个子高的人的全体。②某本数学资料中难题的全体。③中国境内的海拔高的山峰的全体。 2、集合A 中的元素由∈Z,b ∈Z)组成,判断下列元素与集合A 的关系? (1)0 (2 (3 ②互异性: 例子、集合M 中的元素为1,x ,x 2-x ,求x 的范围?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经典练习题及答案精析

1.将函数()2sin 2x f x =的图象向右移动象如右图所示,则?的值为( ) A 2.为了得到()sin 2g x x =的图象,则只需将()f x 的图象( ) A C 3 ,则sin cos αα=( ) A 1 D -1 4 ) A 5.记cos(80),tan 80k -?=?那么= ( ). A . C .21k k -- 6 .若sin a = -a ( ) (A )(B (C (D 7,则α2tan 的值为( )

A 8.已知函数)sin(cos )cos(sin )(x x x f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x f 的周期为π B .)(x f 在 C .)(x f 的最大值为.)(x f 的图象关于直线π=x 对称 9.如图是函数y=2sin (ωx+φ),φ A.ωφ B.ωφ C.ω =2,φ D.ω=2,10的图象,只需要将函数sin 4y x =的图象( ) A B C D 11.要得到12cos -=x y 的图象,只需将函数x y 2sin =的图象( ) A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B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C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D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12.将函数()cos f x x =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y g x =

于() A 13.同时具有性质①最小正周期是π; 增函数的一个函数为() A C 14则tanθ=() A.-2 D.2 15) A 16.已知tan(α﹣)=,则的值为() A. B.2 C.2 D.﹣2 17) A.1 D.2 18.已知角α的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则角α值为 19) A 20) A..

集合与函数概念教案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