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及其建设

论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及其建设

论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及其建设
论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及其建设

论教育硕士课程设置及其建设

朱新根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自1997年开始招收培养教育硕士,我国教育硕士的招生和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概述和分析了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及其建设取得的成绩和问题。

关键词:教育硕士;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19(2006)04-0113-04

教育硕士是一种以培养实务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性学位(国外称职业性学位),其生源主要来自中小学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培养的是/临床专家型0教师1,具有/专业性、实用型0o和/封闭性、复合性0?的特征。在我国,教育硕士培养历史并不长,但发展十分迅猛。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批准设置,1997年,北京师范大学等16所试点院校开始招收第一批教育硕士,7个专业共招收了206人。?2004年,招收院校扩展为41所(35所师范院校、6所综合大学和多科性大学),涉及专业也从7个扩大到15个,招生人数进一步扩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培养目标往往与初衷有所偏离,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教师教学偏离培养目标,教材使用缺乏规范等。1998年10月,国务院学位办组织专家指导小组对16所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院校的试点工作进行检查,发现不少学校在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的实施以及教材使用等方面存在问题。时隔8年,情况又如何呢?本文就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及教材建设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为规范教育硕士培养,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5教学大纲6,并拟定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数学)和(学科教学#语文)三份参考性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明确规定了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招生对象与入学考试、学习年限、研究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等七个方面的内容。从上述三份参考性培养方案来看,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专业学位课(或学位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专业学位课分为外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原理等5门,总学分为15学分。专业必修课根据各专业和各学科而定,一般是6门,共15学分。选修课一般列出10-15

收稿日期:2006-06-03

作者简介:朱新根,浙江义乌人,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1母小勇,谢安邦.论教育硕士专业的课程目标和取向[J].教育研究,2002,(1):3-6.

o梁其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应具备的整体结构)))兼论教育硕士与学科硕士培养标准的异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20-25.

?邬志辉,戴继天,唐德先.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10-14.

?教育硕士学位(M EA)悄然登场[EB/O L].ht tp://w ww.zhongzhao.co m/shang xue/a rticle/2005-11-3/ 20051131814888.shtml,2005-11-03.

?教育硕士动态[EB/OL].http://ww https://www.doczj.com/doc/0a5488828.html,/class/jy ssdt/L ist_2.ht ml,2005-10-20.

门可供选择,要求至少选3门,共8个学分。1教育硕士课程设置有以下特点。

1.不同院校的课程设置各有差异,每一模块的课程结构和学分比例不尽相同。以教育管理方向为例,西南师范大学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8学分,其中学位课6门,共21学分,专业必修课设置了7门,每门3学分,规定可分专业选4-5门;选修课设置了6门,每门2学分,学生可选修2-3门。还明确规定了实践活动的内容,共2个学分,包括教学实践(如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和科研实践,要求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公开发表1篇以上学术论文。o东北师范大学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6门,共19学分,专业必修课4门,共12学分,选修课指定1门,其他任意选修,此外,也有实践活动的要求,共2个学分。云南师范大学实行学分制,要求学员修满40学分,其中学位课设有10多门,专业必修课要求修2门或以上,专业基础要求修3门或以上,学员可自主选择,但学位课学分要求不低于27学分,没有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而浙江师范大学规定总学分为34学分,其中,学位课6门,共18学分,专业必修课4门,共12学分,选修课设有10门,每门2学分,学员可自主选择。同时要求学员在读期间至少完成两篇调查报告,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篇论文。可见,不同院校对教育硕士的要求不尽相同,其培养方案是在参考性方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的,课程结构和学分比例相差较大。大部分院校都设有实践活动内容,但要求存在差异。

2.脱产学习与在职兼读两类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目前,教育硕士分为脱产学习和在职兼读两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的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数学)和学科教学(物理)等3个方向既有脱产学习性质的,也有在职兼读性质的,其他方向只有脱产性质的。以教育管理方向为例,上述两类不同性质的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有关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招生对象、研究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等都完全一样,他们的差别仅仅在于学习年限的不同:脱产学习1年的教育硕士,其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而在职兼读的教育硕士,其学习年限一般为

3.5-4年,前2年采取分阶段相对集中的学习方式,第一、二学年的寒假各集中学习10天,暑假各集中学习40天,其他要求和安排均相同,两者的课程设置也完全相同。

3.教育硕士与普通硕士的课程设置雷同。参照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研究生培养方案,笔者比较了教育硕士专业学科教学(数学)方向和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数学教育方向的培养方案,结果发现两者的课程设置极为相似。从表1我们不难看出,两个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雷同,没有体现出教育硕士应有的特色。其中在10门学位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中(共30学分),有5门课程和学分与普通硕士完全相同,有4门课程相同,学分不同,1门课程设置雷同。

从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比较重视理论体系的完善性,而对教育硕士的特殊性关注不够,缺少贴近中小学教学实际的有关教学研究方面的课程和讲座,整个课程体系基本上是照搬普通硕士的课程体系。公共课比重偏高,专业性突出不够,尤其是实践指导类课程太少。在(数学)教育硕士培养方案中,马克思主义、外语、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公共课在10门学位课和专业必修课中占了6门,占60%,而专业课仅占40%;在列出的14门选修课中,公共理论课9门,占64.35%,而专业课仅占35165%。尤其是英语和公共马列课所占的课时比重过大。

而且上述问题并非个别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关院校对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理解不深刻,定位不准确,对这一专业学位的特殊性认识不够。

1o?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参考性培养方案[EB/O L].htt p://w w w.mo https://www.doczj.com/doc/0a5488828.html,/edo as/w ebsite18/info4355. ht m,2005-10-25.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EB/OL].htt p://https://www.doczj.com/doc/0a5488828.html,/y jsb/old/postgr a/ wang ye/x w kc/jyss/py fa/jyg lzy.doc,2005-11-02

云南师范大学关于改进和修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暂行实施办法[EB/O L].htt p://jiao yu.kaoy antj. co m/edmzhinan/2005/06/21/2FET DEC5A8DC73D L.ht ml,2005-11-10.

表1教育硕士专业学科教学(数学)方向和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数学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对照表

课程名称

教育硕士

专业(数学)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数学教育方向

学分课时学分

比较结果

政治n3904课程相同学分不同外语(含专业外语)n52166课程相同学分不同教育学原理n3362课程相同学分不同

数学教学论3543完全相同

教育心理学n3543完全相同

教育技术学n3543完全相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n3362课程相同学分不同现代数学概览3543完全相同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3543完全相同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3数学教学论543雷同注:n代表公共课

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缺乏专业性和实践性。在课程整体结构中,公共课所占比重偏高,学科专业性突出不够;与普通硕士的课程设置雷同,没有体现教育硕士/专业学位0的特性。只/强调了共性,而淡化了特色,强调了理论的完整性,而忽视了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更新01;各院校对教育硕士的实践活动要求差异较大,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不重视这一环节。

国务院学位办[1996]25号5关于开展教育硕士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6明确规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教育硕士与现行的教育学硕士在学位上处于同一层次,但规格不同,各有侧重。0o教育硕士的招生面向基础教育第一线,对象是已有一定教学和管理经验的教学骨干和管理干部,培养的是科研型与实用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是培养/临床专家型0教师的。而普通硕士培养的是学术研究型人才。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理应有所不同。前者应更注重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必须紧扣/实用性0的特点,而后者应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必须追踪学术前沿,求一个/新0字。然而,从各院校的培养方案来看,教育硕士和普通硕士的培养方案基本一致,抹杀了教育硕士应具备的特色。

2.课堂教学有待改进,教学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在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课程要求把握不准,或高或低。主要因为部分任课老师主观上对教育硕士的教学和指导重视不够,放宽了对教育硕士的要求。还因为随着教育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的指导力量跟不上,有的教师一届要带8、9个教育硕士,还要带5、6个博士或普通硕士,甚至更多,同时还要从事繁重的本科教学和科研工作。二是教学深度难以把握,教学方法缺少创新,教学效果欠佳。由于教育硕士生源复杂,学员个体差异较大,原有基础参差不齐。因此一些公共课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学员的多层次需求。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老师讲课内容陈旧,尤其是马列和英语等公共课教学内容欠深入,有的教学内容与本科教学水平差不多,有的甚至简单重复本科教学内容,这与硕士学位极不相称。还有的老师教学方法缺乏新意,学员听起来乏味无趣。据调查,学员普遍要求多开设一些专题讲座,或多组织一些观

1o李章泉,王洪权.突出专业学位特色,优化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5):9-12.

国务院学位办[1996]25号5关于开展教育硕士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6[EB/O L].http://tjxw https://www.doczj.com/doc/0a5488828.html,/ziliao/ 24.htm,1996-06-10.

摩教学和调查研究的活动,他们希望能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多开展一些教学研讨,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教材或教学资料使用不规范,形式单一,缺乏来自中小学教学第一线的典型案例。虽然教育硕士的课程标准早已有所规定,教育硕士各专业方向也均有统一大纲和基本教材,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校没有使用统一的教材,也没有对教材作统一的要求,基本上由任课老师指定参考书目,而任课老师又把握不好标准,致使各院校选用的教学资料差异较大。/有的教材注重概念体系的理论概括,缺乏贴近教育实际的专业知识内容,缺乏配套的案例,已有的案例也过于概念化。01有的院校在培养教育硕士和普通硕士时,基本上/同班人马,两块牌子0,对相同专业或方向的教育硕士和普通硕士来说,不仅课程设置相同,而且教师讲课的内容和使用的教案也完全相同,教学方法也千篇一律,缺乏对中小学教学实践的调查和研究,没有来自第一线的典型案例。

三、几点思考

1.课程设置一定要突出教育硕士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专业性和实践性是教育硕士的两大基本特征,硕士学位是它的定位,重点是对中小学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再培养,它是培养中小学的/临床专家型0教师。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必须从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出发,紧密结合中小学的教学实践,多设计一些专业性强而对教育实践又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型课程,增加一些学术讲座或观摩教学等内容,进一步加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马列和英语等公共课的课时应适当减少,降低英语的比重,把更多时间留给专业课教学。专业课教学要跟踪国内外学科研究的前沿,把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和充实教学内容。

2.强化教育基本理论教学,提高学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师素质。目前,正如戈尔德施米所说:/大部分教师都是因为他们有专业知识或科学才能而不是因为他们有教育才能而被聘用的0o。尤其是在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前,一些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进入了教育系统,他们有许多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需要补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就是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提高学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要重视教师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突破以学历为目标、以充实专业知识或科学才能为内容的保守性,,充分重视培养教育才能0?。所以在课程设置中,教育公共理论课的结构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但课时不能减少。教育基本理论的教学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要更加贴近中小学实际,教学方法要不断改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拓展教材编写渠道,鼓励师范院校与教师进修学校或重点中小学联合开发,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教育硕士的教材,不能等同于本科生的教材,它不应作为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作为上课之本,而应该是教师作为教学的素材仅供参考,它不是僵化的标准。因此有关院校可以参考统一教材,也可更广范围收集资料,充实教学内容。但如果采用自编教材,应该经过有关部门审批,规范管理,严把质量关。作为教育硕士的教材开发则要结合当地基础教育的实际,鼓励与中小学联合开发。形式也可多样化,既可形成书面文字材料,也可编制音像资料或多媒体课件,还可使用网上教材等。要进一步加强案例库建设,充分利用教育硕士学员的优势,广泛收集典型案例,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加强课程教材的现代化建设。

(下转第118页)

1o?孟吉.教育硕士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建设问题与对策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2003,(9).

杨启亮.问题与对策:关注教师素质的教育硕士课程建设[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7-11.杨启亮.问题与对策:关注教师素质的教育硕士课程建设[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7-11.

[DOCTORAL THESIS ABSTRAC T]

A CRITICAL ANALYSIS OF C HINESE HIGHER EDUCATIO N IN THE CONTEXT OF ITS CONTRIBUTION TO CHINA'S DEVELOPMENT

Zhong Zhou

(Departm ent o f Educationa l Stu dies,Univ er sity of O xfor d)

The crux of this thesis is the interaction betw 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in respect of Chinese hig her educatio n as it is being pushed to the forefro nt of development in the m ost rapidly grow ing eco n-o my in the w orld.T he earlier chapters illustrate certain fundamental traits and contexts that provide enduring features of the story.These include a necessar y understanding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a-r am eters w hich are both of m assiv e scale,itself both a pr oblem and an asset.T hrough such contex tual discussion it is possible to illustrate the lo ng standing relationship betw ee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For ex ample the Mandarin civil service exam inatio n m ay appear elitist and ar-chaic but in fact w as m er itocratic and thereby cr eated a netw ork of local scho oling to sustain itself.T he main resear ch design is an em bedded case study of the Chinese hig her education system w ith m ultiple regional and institutio nal cases.The desig n employ s both historical r esearch and field r esearch,both of w hich invo lve documentary and empirical data.T he bulk of the thesis ex plo res the four interconnected themes of:higher education ex pansion;aspiration to w orld-class univ ersity status;university entr e-preneurialism;and univ er sity-region engagement,and their inter actio n w ith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 ic developm ent.T his par t is concerned w ith the w ay in w hich in the co ntemporary China of creative tension betw een the co ntribution of stro ng central authority and the release of market fo rces,the un-i v ersities o f China hav e become eng ines of development.T his has been achieved thr oug h dynamic eco log-ical relatio nships w ith local,regional and national scales of political economy.Bo th the nation and its u-niversities have succeeded to date in absorbing the best of the Western academ ic and technolog ical ad-v ances into a form of political and spatial hierar chies that prov ide systematic struct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t may remain an open question as to how long this creativ e tension can be maintained. Chinese universities are under increasing pr essure to advance w ith the g lobal market place as w ell.But so far the bedr ock of an enduring meritocracy o perating w ithin a coherent social tradition and stable po-litical situation appears to be enabling higher education to play a key role in the so cial and econom ic de-v elo pm ent of the nation.

(上接第116页)

C urriculum Development for Master of Education(EdM)Programme

ZHU Xin-gen

(Co llege o f Education,Z hejiang Nor mal University,Jinhua,321004,Z hejiang)

Abstract:China began its M aster of Education(EdM)prog ram mes in1997.T here has been r e-m ar kable prog ress as w ell as certain challenges.The ar ticle r ev iew s the development of EdM pro-g rammes in China through the focus of cur riculum dev elo pment.

Key words:M aster of Education;curriculum developm ent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的设置 根据《教育部关于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的通知》(教考试函〔2006〕2号,以下简称2号文)文件精神,从2008年10月开始,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有关规定如下: 一、调整后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统称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根据2号文件要求,从2008年10月开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再安排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5门公共政治课课程的考试。只按全国考办的考试时间安排表安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试。 三、2008年7月前(含2008年7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已取得高等教育自学

考试现行的公共政治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一门合格成绩的,其成绩继续有效。2008年7月后尚未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本科(基础科段)或本科(独立本科段、本科段)专业全部公共政治课课程合格成绩的考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试的规定详见附件二。 四、2008年6月申请办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的考生,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调整前的考试计划执行。从2008年12月开始,申请办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的考生,已取得本专业2门以上现行公共政治课课程合格成绩的,可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调整前的考试计划执行,否则,一律按调整后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 一、教育部关于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的通知

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4

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品学兼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逻辑学专门人才。 业务素质方面: 1、硕士研究生:应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独立开展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学术水准与新意。 2、博士研究生:应系统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熟练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在学术前沿领域从事高水平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较高研究深度与学术创新。 二、专业介绍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1)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2)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3)辩证逻辑与创新思维(4)归纳逻辑与决策(5)语言逻辑(6)中外逻辑思想史(7)逻辑应用研究 本专业是在全国逻辑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点之一。李廉、李志才、郁慕镛教授曾先后担任学科带头人,现任学科带头人张建军教授为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本专业设有“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拥有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专兼职师资力量。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生招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亦可招收推荐免试入学学生。 2、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并复试合格者,亦可招收直接攻博或硕博连读学生。 3. 直博生:优秀本科毕业生。 四、学制年限 1.硕士研究生:三年。 2.博士研究生:三年。 3.直博生:学制五年 五、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课程清单,专业课程设置的详细信息见本方案附件。 A类: 政治理论学位课程: 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选修课程(任选一门):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学分)

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单位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是公司的对外窗口,体现着公司的形象,也担负着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任,需要现场各个环节的人员精诚团结协作,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手册的有关规定、流程的要求、岗位的职责尽心尽责地努力完成工程项目的各项工作任务,特制定建设单位工程管理办法如下: 第一部分:岗位职责规定 一、建设单位项目经理: 1、为公司派驻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负责人,负责工程现场业主方的日常管理及现场工作安排协调,必须严格遵循公司管理制度,努力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 2、根据公司批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审核、确认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监督控制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进度,确保工程项目按计划进度完成; 3、根据合同的约定、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严格监督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参加组织工程项目检查验收,组织进行材料设备进场检查验收,对工程质量负完全责任; 4、根据公司批准的工程项目总施工预算书,严格监督控制工程项目施工成本,参加工程现场的经济签证、技术核定单、认价单的审查确认,确保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5、负责进行现场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确保合同履约完成,协调处理合同实施执行过程中的纠纷、索赔等事宜; 6、负责现场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之间的信息交流、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的管理事宜;

7、负责协调解决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设计、施工问题以及现场的涉外关系; 8、负责组织现场项目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协调安排各专业工程师的现场配合工作,完成现场施工日志的准确记录; 9、负责工程项目竣工至保修期满时间段内的工程保修管理和协调工作; 10、负责组织参加现场施工协调会议,审核监理工程师现场会议记录、工程项目管理报告和其他文件资料; 11、工作中要有工作责任心,有计划性,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管理素质。 一般一天的工作流程: 落实、完成当天的工作计划——进一步熟悉施工设计图纸,掌握了解现场各项工作的施工完成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监督处理协调现场各项工作——对当天工作进行小结,填写工作日志。 一般一周(一月)的工作流程: 总结本周(本月)的工程施工情况,编制本周(本月)工程完成情况统计报表(项目月报),编制下周(下月)的工程计划安排——准备协调解决相关的设计、施工问题——安排下周(下月)的其他专业工程师的工作;填写本周(本月)工作考核表,报工程管理部及工程总监进行考核。 第二部分:对总包、分包及监理单位的管理规定 一、对总包单位的管理 总包单位应经常同建设单位项目经理、监理单位沟通,在工作流程上、质量控质、进度控制上主要参考第三部分。对于工程的其他分包单位的管理原则上由总包单位统一管理,对于建设单位直接分包的工程,建设单位给总包单位一定的管理费(具体费用根据分包工程项目在施工合同中约定),总包单位应在施工过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骆 斌 张大良 邵 栋1 210093)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 1、引言
南京市汉口路 22 号
软件工程是指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系统的系统、规范、可度量的方法。从历史上看, 软件工程学科曾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但随着软件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计算 机学科逐步上升到计算学科, 2001 年 IEEE 发布的计算学科教学规划把计算学科划分为计算 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其他有待发展的学科等子学科, 标志了软件工程这个名词作为与计算机理论相对应的各种软件实践技术的总称已经得到世 界范围内的公认。 我国在 2001 年底推出了示范性软件学院计划,把我国软件工程专业定位在面向软件产 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型软件实用人才。围绕这一定位,软件工程教育应该围绕大型软件开 发过程中的工程方法、关键技术和相关工具展开,在专业教学过程力图使得学生具备科学 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具有扎实软件基础,受到良好软件工程训练,熟悉软件应用和工 具,参与过实际项目,拥有较好职业素质。 本文研究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科学的方法,参照 IEEE CC2001 的成熟做法, 首先明确专业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 然后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 再后确定课程体系,最后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2、软件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领域简介 课程体系必须建立在对本专业知识体系的全面研究之上。作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的基本依据,我校编写的《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的知识体系》定义了基本素质 BAS,计算 机软件基础 CSE,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 SEM,数学、工程和职业基础 MEP,软件系统与应 用 SSA,软件工具与产品 STP 等 6 个知识体系子类,并在各子类之下细分为知识领域、知 识单元和知识点三级。为方便讨论课程体系设计,现将与专业相关的 5 个子类的知识领域 简单列举如下: 1)CSE 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软件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离散数学基础 CSE.DS,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 CSE.PF,计算机硬件基础 CSE.CH,系统软件基础 CSE.SS, 数据库应用基础 CSE.DB,网络通信基础 CSE.NC 和软件构造技术 CSE.CT 等知识领域。 2)SEM 定义了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知识,包括软件模型与分析 SEM.MA,软件设计 SEM.DE,软件检验和有效性验证 SEM.VV,软件演化 SEM.EV,软件过程 SEM.PR,软件 质量 SEM.QA 和软件管理 SEM.MG 等知识领域。 3)MEP 定义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数学、工程和职业知识,包括软件的数学基础 MEP.MF,软件的工程基础 MEP.EF,软件行业的职业素质 MEP.PP,软件业的外国语能力 MEP.FL 等知识领域。 4)SSA 定义从事某一方面软件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或领域应用知识,包括网络工程与网 络应用 https://www.doczj.com/doc/0a5488828.html,(计算机网络进阶 AN,分布式计算 DC,多媒体技术 MM) ,嵌入式与实时
1
骆斌,教授,副院长,博士;张大良,教授,副校长,软件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邵栋,讲师。联系邮件, luobin@https://www.doczj.com/doc/0a5488828.html,。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大纲

《纲要》自2002年新学年开始先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施行,以取得经验。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各地、各校在施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已经施行《纲要》的学校即不再施行教体〔1992〕11号文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第一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第三条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04000157 制定单位:哲学教研室 执笔者:王俊涛 审定时间:2011年3月9日 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是研究理论思维方法的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逻辑学的基本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假说和论证。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普通逻辑所研究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专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形式逻辑在整个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门科学都要应用逻辑。各门科学都有一个严密的具有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总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表达。而这些正是形式逻辑研究的主要容和基本形式。通过学习形式逻辑就可以把握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掌握思维分析中的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其它各门具体科学。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的逻辑形式,掌握必要的逻辑规则和逻辑方法,认识逻辑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规则、论证遵守逻辑的习惯。本课程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政治、经济、法律、写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基础性意义。学习普通逻辑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便提高理论思维的科学性。 为此,对学生在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及综合应用等方面提出的要必须牢牢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深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判断的基本特征、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并能够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日常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逻辑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语言形式背后,在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中,尤其是在现实语言交流的具体灵活、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敏锐地发现逻辑问题并迅速地,准确地揭露对方的逻辑错误,准确地揭露某些诡辩手法,提高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 与本课程有关的前期课程主要是中国哲学史中有关“中国逻辑学说的产生和发展”的部分和西方逻辑发展史,只有学习逻辑发展史,才能真正搞清楚普通逻辑基本容的来龙去脉,更加深刻地把握各种思维形式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与本课程有关的后期课程主要有数理逻辑。数理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普通逻辑的现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表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表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120202 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1.企业管理专业注重企业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构建了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民商法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研究的范式。从改善企业管理绩效的角度对企业再造、组织文化的群体行为的变革,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企业组织变革与公司董事制度,企业资源规划与电子商务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2.注重职业生涯管理和绩效评价的研究。本专业的研究人员围绕职业生涯管理,对职业规划的发展特点、职业生涯管理的影响因素、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薪酬管理、绩效评价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3.注重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本专业的研究人员研究现代信息组织与知识管理的基础理论,以解决各种环境下信息的有效组织与检索问题;本专业研究从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信息化企业竞争力的培育问题和信息资源管理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将传统的管理信息系

统(MIS)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开发(CAD)、专家系统(E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原理指导下,采用数据库、人工智能、多媒体、多元化信息集成等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各类企业设计、开发各种能够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二、培养目标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从事企业的高、中层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或者通过继续学习能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的研究型人才。 2.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了解国内外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发展趋势和现代技术分析方法;具有在企业(公司)中从事调查研究、分析决策、组织管理或者在高等学校及相关研究机构中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 3.此外,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并鼓励学习第二门外国语(达到初级以上水平)。

课程设置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课程体系遵循下述基本原则即创新性

课程设置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课程体系遵循下述基本原则,即创新性、复合性和工程性,包括基础理论课程、技能培训课程、项目管理课程等。为加强软件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要求不少于二分之一的课程采用双语(或英语)教学。 (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3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0学分) 1.自然辩证法概论(60680021) 1学分 (考试)2.外国语 (60648003) 3学分 (考试)3.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82558001) 1学分 (考查)4.学科前沿讲座 (69998012) 2学分 (考查)5.基础理论课(不少于3学分) l组合数学 (74100043) 3学分 (考试)l工程硕士数学 (60428004) 4学分 (考试)6.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不少于13学分) l算法分析与设计 (74100033) 3学分 (考试)l软件项目管理(84100062) 2学分 (考试)l软件体系结构 (74100152) 2学分 (考试)l软件过程改进(84100072) 2学分 (考试)l计算机网络技术(74100022) 2学分 (考试)l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74100102) 2学分 (考试)l软件测试技术(74100132) 2学分 (考试)l数据库管理技术(74100062)2学分(考试)l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74100072)2学分(考试)l软件需求工程(84100102)2学分(考试)l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84100082)2学分(考试)l自动机与形式逻辑(84100112)2学分(考试)l无线网络及其应用(74100182)2学分(考试)l软件形式化验证(84100192)2学分(考试)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2学分。可用必修课程中的专业课代替,可跨系选修或选修校级“研究学术与职业素养”中的相关课程2学分) l嵌入式系统及其软件工具(84100012)2学分(考查)l分布式系统(74100123)3学分(考查)l计算机图形学(84100093)3学分(考试)l工作流技术基础(74100052)2学分(考试)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学科:两种内涵,一种是指学术的分类(广义)。另一种是教学科目的简称(狭义)。 ●专业:指专门职业(广义)。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专业,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 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 ●专业的(狭义讲)三层涵义: 1、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或教学形式。 2、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 3、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的。 ●课程(斯宾塞——最早提出使用课程这一概念): (狭义)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即:隐性课程)。 ●课程的分类: 1、按侧重点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按分科型或综合型分为课程和核心课程。 3、按层次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4、按选课形式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5、按课时多少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6、按内容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7、按计划和目的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学科、专业与课程的关系: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是课程的来源;专业是社会分工、 学科知识和课程授受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课程是学科划分和专业差异的表现形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 ●专业的形成: 1、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 2、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 3、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 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 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我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教训: 1、教育既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应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特别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专业发展的盲目性,造成了某些的重复建设; 3、偏重数量发展,导致质量下降。 ●课程编制的工作包括:确定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 教科书。 ●教学计划:由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学时(学 分)的分学期分配。 ●学分制教学计划:由普通教育、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三大板块构成。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编写原则(或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2、前 沿性;3、思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 ●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 量的重要保障。 ●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1、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要为学生服务,便于他们独立钻研; 2、不但要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要反映知识获得的过程;

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图完整版

福建客家同元古镇开发有限公司 工 程 项 目 管 理 工 作 流 程 编制人:谢镜华 2013.11.20

目录 一、建设工程审批流程 二、招标工作程序 三、质量控制程序 四、工期控制程序 五、成本控制程序 六、重要材料控制程序 七、设计变更程序 八、隐蔽工程验收程序 九、竣工验收程序 十、信息、资料管理程序

一、建设工程审批流程

二、招标(施工、设计、监理、勘探等)工作程序

质 量 控 制 事先控制 质量预控制 组织图纸会审 和设计交底 审批施工 组织设计 审查质量体系 检 查 监 督 组织机构 工序管理 质 量自 检 上 岗 证 施工设备 测量定位 工序质量跟踪控制 事中控制 施工控制 检查原材料构配件 审查设计变更 工程更改 检查验收隐蔽工程 签认分部分项 工程质量 签订装饰工程样板 分析处理质量事故 竣 工 验 收 事后控制 竣工控制 组织初验整改 编 制竣工资 料 档案 核定质量等 级 质量达标、移交 ?

签订承包合同(业主与施工单位) 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单位) 清表工程 土方工程 房建工程 市政道路工程 审查施工进度计划(项目管理部) 编制年/季/月度/周实施计划(施工单位) 审查施工计划(项目管理部) 实施进度计划(施工单位) 检查计划实施情况(项目管理部) 修改实施进度计划 实际值与计划值对比(项目管理部) 偏离否 编制下期实施性计划(施工单位) 报出形象进度报表(施工单位) ? ? 同意否 NO YES 同意否 NO YES NO YES 动态 管理 跟踪控 制 审查施工措施 检查材料、施工设施 检查劳动力落实情况 组织协调各方关系 ? ? ? ? ? ? ? ? ? ?

研究生课程设置

软件学院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课程体系遵循下述基本原则,即创新性、复合性和工程性,包括基础理论课程、技能培训课程、项目管理课程等。为加强软件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要求不少于二分之一的课程采用双语(或英语)教学。 (一)必修课程(不少于23学分,其中考试学分不少于20学分) 1.自然辩证法(60610012)2学分(考试)2.外国语(60648003)3学分(考试)3.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82558001)1学分(考查)4.学科前沿讲座(69998012)2学分(考查)5.基础理论课(不少于3学分) ●组合数学(74100043)3学分(考试) ●经济数学(74100093)3学分(考试) ●工程硕士数学(60428004)4学分(考试) 6.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 ●算法分析与设计(74100033) 3学分(考试) ●面向对象技术与应用(74100012) 2学分(考试) ●软件项目管理(84100062) 2学分(考试) ●软件体系结构(74100152) 2学分(考试) ●软件过程改进(84100072) 2学分(考试) ●计算机网络技术(74100022) 2学分(考试)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74100102) 2学分(考试) ●软件测试技术(74100132) 2学分(考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74100172) 2学分(考试) ●软件度量技术(74100142) 2学分(考试) ●数据库管理技术(74100062)2学分(考试) ●软件平台与中间件技术(74100082)2学分(考试)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74100072)2学分(考试) ●软件需求工程(84100102)2学分(考试)(二)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2学分。可用必修课程中的专业课代替,

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汇总表

附件1: _________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汇总表主管部门:(盖章)填表时期:年月日 序号学校名称(全 称)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全称) 修业 年限 学位 授予 门类 师范 专业 标识 所在院、系 名称 专业设置 评议委员 会意见 主管 部门 意见 备注 注:⒈师范专业须在“师范专业标识”栏中注明。师范性质的专业标注“S”,师范兼非师范性质的专业标注“J”。 ⒉撤销专业、调整专业、须教育部审批专业请在备注栏中注明。 ⒊若申请增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可授两种(或以上)学位的专业,须选择一种填入学位授予门类栏中。 1 / 16

2 / 16

附件2: 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试行) 学校名称(盖章): 学校主管部门: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 学位授予门类: 修业年限: 申请时间: 专业负责人: 联系电话: 教育部制

目录 1.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 2.学校基本情况表 3.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4.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6.教师基本情况表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8.办学条件情况表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及本年度拟增设专业情况表⒑申请增设目录外专业的论证报告 ⒒医学类、中医学类、公安类专业相关部门意见

填表说明 1.申请表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各专业应分别装订成册,须教育部审批专业需报材料一式两份)。 2.若为新的目录外专业(无专业代码者),请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按专业的学科属性填写建议代码。 3.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已有专业学科门类项目栏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4. 所有表格均可另加页。 5.本表内容应真实、准确。

南京大学逻辑学专业南京大学逻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XX修订版]

南京大学逻辑学专业南京大学逻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XX修 订版] 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品学兼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逻辑学专门人才。 业务素质方面: 1、硕士研究生:应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独立开展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学术水准与新意。 2、博士研究生:应系统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熟练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在学术前沿领域从事高水平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较高研究深度与学术创新。

二、专业介绍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1)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 (2)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 (3)辩证逻辑与创新思维 (4)归纳逻辑与决策 (5)语言逻辑(6)中外逻辑思想史(7)逻辑应用研究 本专业是在全国逻辑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点之一。李廉、李志才、郁慕镛教授曾先后担任学科带头人,现任学科带头人张建军教授为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本专业设有“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拥有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专兼职师资力量。台湾“殷海光逻辑奖学金之友联谊会”在本专业设有“殷海光逻辑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逻辑学研究生,至xx年已颁发十五届。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生招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亦可招收推荐免试入学学生。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工程硕士(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计算机软件系统理论体系支撑下的“实用型”、“应用型”高层次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使学生能够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能够按照软件系统工程思想进行大型软件设计、开发、研制、产品化、实施、组织、管理和关键技术研究;在毕业时能够从事软件工程独立设计和实现行大型软件系统、软件产品的研制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并能够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全面管理。 二、培养方向 根据软件产业人才需求的特征,结合东北师范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地域特点,设置软件工程、教学资源、教育软件、远程教育、教育动漫、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六个方向。 1.软件工程方向:培养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项目实施的专业人才; 2.教学资源方向:培养中小学学科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学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研发,提高教师教与学的质量; 3.教育软件方向:培养教育管理单位和学校急需的教育软件技术开发、服务和管理人才。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向:培养学科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善教学过程,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 5.远程教育方向:为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以及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远程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开发、服务和工程管理人才。 6.教育动漫方向:培养面向传媒领域掌握数字化动漫开发技术,同时具备软件工程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雷呈勇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使大学各门课程之间发生有机联系,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是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在大学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决策者绝不能轻视理论指导,缺乏主见,盲从上级或他人,靠经验决策。缺乏系统考虑的、恒定不变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的课程,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因而,应努力探讨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问题,使大学课程的设置避免随意性,增强适应性。 一、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的理论基础,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有传统的文化背景,也有现实的社会条件。这些因素影响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因此,对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必须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1.社会需求 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不断引起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从各个方面影响课程的内容。大学课程必须适应这些需要。大学课程设置不能不考虑学习者的成长,因为人的成长是从一个生物的个体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化的人的过程,即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只有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才能体现高等教育存在的社会价值。 一般而言,大学课程设置,应考虑五个方面的社会需求因素:一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从业人员的文化专业素质要求;二是适应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三是满足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对终身学习提出的要求;四是知识经济发展对从业人员创新素质的要求;五是在考虑社会要求这一因素时,不要仅仅认为是一个社会或职业适应性的问题,还应当包括个体的谋生能力、创业意识、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对社会和自我积极向上的心态。 由于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大学课程设置不可能以频繁的直接变化来应对,这就要求大学课程应该寻求课程主体和学习者对社会因素的开放态度,主动吸收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并在辨别、比较中使社会因素有机地成为课程内容的积极因素。[1]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生产力的发展是课程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动力。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学校课程的发展一直很慢,原因是学校的课程与生产劳动脱节,生产中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学校课程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增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二十世纪以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多次的课程改革,强化自然科学知识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这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代不落伍。 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直接因素,一方面对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出掌握科学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课程的扩充、内容更新提供了条件。不仅影响工作岗位的种类和内涵,还影响课程编制的形态和内容。大学课程的变革,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随的。 尤其是人类进入到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高技术时代后,科学技术与大学课程设置的这种联系,体现得更为鲜明与突出。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技术设备综合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光学等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因而,操纵、调试、维修这种高技术设备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全面的综合技能,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这样的要求也就必然要在课程编制中反映出来。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最早的教材连插图都没有,现在有了彩图。除教科书、参考资料外,幻灯、电影、录音录像都成为新的教材。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流程步骤

建设单位工程管理流程步骤 质量控制日常工作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 1、对建设参与人的审查,包括:①项目管理组织到位情况(监理单位人员、施工单位管理人员)②岗位人员的技能水平及上岗培训情 况③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能否满足约定质量的要求,④现场施工人 员实际施工效果评价 2、对投入于工程的材料检查:①抽查监理对进场材料的报验情 况(是否及时真实、合格证检测报告是否齐全)②材料复试情况(频次 是否满足、取样能否真实反映材料质量状况、不合格状况的处理方案)③材料再加工质量抽查 3、对施工方法的检查:①审核施工方案②审查监理质量控制方 案③质量控制流程合理性审查④施工方法对质量的保证程度有无欠 缺⑤及时组织图纸会审(工程开工前) 4、对投入的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查:①组织设计中的机械设备到 位情况能否满足保证质量及进度的要求②投入机械的性能是否良好,有无及时维护不能保证正常运转③机械专业操作人员的岗位情况检 查(有无定位、持证) 5、对施工环境的检查:①项目建设管理机制能否良性运转,各 参建单位内部沟通是否顺畅②参建公司间沟通有无障碍(甲方、乙方、监理、设计)③监理的监控力度是否到位④信息传递是否畅通及时⑤ 外部环境沟通是否顺畅(建设主管部门) 对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方面: 依据:合同约定的总体进度计划、分解的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

1、通过核对周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及周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对总体进度计划的保证力度,分析目前进度状况,分析进度提前及滞后的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检查监理进度控制措施,督促监理做好进度控制工作 3、检查施工单位的投入情况(包括对投入的人员、机械设备、周转及施工用材料、管理组织的检查)综合评价投入保证进度的力度,对不足的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落实。 对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方面: 1、参与工程计量,真实反映上报计量的工程量 2、根据合同约定及计量结果,如实签批工程进度付款申请 3、严格控制合同外签证,对发生的合同外签证要会同监理一同计量,真实反映签证情况。 4、谨慎处理工程索赔,把好建设单位签批关,通过监理或亲自掌握第一手资料,监督并发挥监理在处理索赔中的有利条件,争取做到不赔或少赔。 对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方面: 1、合同的收集:收集所签的合同,认真研究合同,争取做到本方不违约。 2、通过现场检查,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承建商提出解决办法及时解决。 3、监督监理单位对合同管理的执行情况。 4、根据现场进度情况及时签定甲方分包项目的分包合同。 沟通与协调 1、例行会议沟通,掌握需要甲方协调解决的事宜并及时解决. 2、通过现场检查及各方的信息反馈,及时协调出现的矛盾。

郑州大学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郑州大学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430113 领域名称:软件工程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式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应当有较宽的培养方向,包括软件工程、系统工程、领域工程、数字化技术、嵌入式软件及应用、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技术,以及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系统管理与支持、市场营销等方向。 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成为适合软件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级软件工程开发与研究、软件项目管理技术人才,或软件项目经理、软件企业管理人才。 (3)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及要求 1.工程硕士学制一般为3年,培养年限2-5年。 2. 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采用“进校不离岗”的方式,以全业余形式组织学生上课。

3. 学习采用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其中学位课不低于24学分,非学位课不少6学分,实践2学分。 4.课程学习按课时计算,17学时为1学分。严格进行考核,通过考试取得及格以上成绩或考查合格,才能获得规定的学分。考查课学分不得超过总学分的1/4。学位课程必须考试,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所有学位课的成绩均要达到75分以上(达不到75分的允许重考2门次),才能授予学位,考查课记分采用及格和不及格两级记分。 5. 学位论文原则上结合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的生产需要或研究课题进行,由本领域研究生导师指导,也可以和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推荐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联合指导。 三、开题报告 在第四学期第一个月内完成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需由包括导师在内不少于3位教师同意后方可开题。 四、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要求按照《郑州大学关于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中有关学位论文条款执行。论文答辩按《郑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执行。 五、发表论文 按《郑州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执行。

普通逻辑学课程建议

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七门基础课程之一,是哲学、法学、中文、教育学等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逻辑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思维的基本结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增强论证的逻辑学、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还为学习其他学科提供必要的分析工具和思维技巧。普通逻辑学课程在现在各个高校广为应用,且是毕业生编制考试、工商管理硕士、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应该加强逻辑学课程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和基本素质,推动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后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理论抽象,难以理解 逻辑学的基本理论比较抽象,学科内部构建专业性很强,是一个对思维力的训练,通过词项,形成命题,进行推理,成为课程讲解的重点,逻辑学是通过外在语言现象研究其本质规律的,需要从长远考虑和规划,不能追求短时间的教学效果,要求较好的切全面的逻辑学知识作为基础,才能更好地激发逻辑意识。然后,日常学习中我们习惯了读、背的模式,对逻辑学这种讲究脑力思考的学科接受起来较难,这种教学法是行不通的,逻辑知识不是单靠记忆就能学会的,逻辑学士一种对思维的掌握和运用。因此要增强思维方法的教学,不仅要教授逻辑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所谓的“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逻辑学教学中,需要设当增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内容。二、培养学生的兴趣,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 兴趣是让人产生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同过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课程讲授时,有意的引入一些逻辑小故事,或是贴近客观实际的生动案例,以提高学生对逻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减少对逻辑学的危惧情绪,跳动脑细胞,使其处于兴奋状态。从而让学生积极思考,联系所学理论,灵活掌握知识要点。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知识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更好的寻求知识、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感悟到逻辑无处不在,增加其亲近感,在教学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课堂互动 课堂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一直在讲台教授,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意识,失去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甚至很多学生更本没有听进耳朵里,。因此,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必须的。由教师提出问题,此类问题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乐于回答富有挑战性的。答案不止一个,只要言之有理,鼓励多向思维。学生可以走上讲台演讲,进行分析判断,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面对公众、上台发言的勇气,并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种课堂模式,可以加快学生的适应力。 四、加强对讨论法的运用 通过小组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可以虚心听取他人的不听意见,通过对小组讨论的总结,还可以培养学生科研论文的基本能力。因此,讨论法乐意进一步实施,增加讨论法的运用,但是要保证讨论法的质量,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讨论结束后必须进行认真地总结,真正的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 总之,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同时,应该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讲解、课堂讨论、课外沟通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在现有的基础上大胆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相信我们会学的更好,更加热爱这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表 (3年制) 类别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任课教 师 学 时 学 分 开课时 间 授 课 方 式 考 核 方 式 1 2 3 必修课公 共 课 0521801001 0121802003 0121802001 第一外国语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00 18 36 3 1 2 √ √ √ 专 业 基 础 课 77777777 0322802001 0322802002 博士生导师讲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周秀英 韩喜平 30 40 40 1 2 2 √ √ 专 业 课 0322802029 0322802030 0322802031 0322802032 0322802033 032280203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 中共党史专题 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阅读 宋连胜 杜君 韩广富 刘洁 吴自聪 陈方南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 √ √ √ √ √ 讲 授 作 业 选修课0322802035 0322802036 0322802037 0322802038 0322802039 0322802040 0322802041 重大前沿理论问题研究 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国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动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 化 当代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刘洁 韩广富 吴自聪 陈方南 阎少华 盛海英 张淇 40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2 √ √ √ √ √ √ √ 讲 授 作 业 补 修 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