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1)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1)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2)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分析 (3)

(一)政府职能的现状 (3)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3)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4)

三、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4)

(一)管理理念存在偏颇 (4)

(二)角色定位不够精准 (5)

(三)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 (5)

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分析 (5)

(一)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 (6)

(二)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 (6)

(三)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7)

参考文献 (7)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政府职能的重点、内容、范围和行使职能的方式是不同的,为此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职能才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政府职能转变内涵及其理论基础的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现状,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理念存在偏颇、角色定位不够精准、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文章最后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建设性对策: 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关键字】角色定位,政府职能,现状,对策

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职能在性质、内容、手段和方式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切实转变我国政府职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政府的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迅速高效地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适应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是一个挑战,不仅关系到经济改革的成败,也是关系到政治改革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尤其注重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和完善。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政府职能的主体是行政组织系统及其工作人员。表现为在中央为国务院及各部委,在地方为地方政府及其组成部分。所以说政府主体履行职能的能力如何,决定着政府组织体系的效率高低。二是政府职能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要求。政府

职能是国家职能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其表现为执行国家意志的管理方面职能,正如古德诺所指出的,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所以,政府职能体现国家意志的要求,也就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要求,反映政府所代表的国家的性质和活动的基本方向,并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三是政府职能具有公共性的特征。政府职能与私人职能是有区别的,政府职能是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实施管理时所表现出来的职能,是一种公共性的职能。而私人职能是针对个别领域的,私人性的。四是政府职能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责与功能作用的统一。政府职能首先表现为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应履行的职责,即政府应该管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和怎样去管;同时政府职能又表现为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功用、效能和应发挥出怎样的作用。五是政府职能体系是一个生态体系,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环境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这时就应及时对政府职能体系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发展形势的变化,保持政府行政管理的活力。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政府的职能是发展变化的,不同社会形态国家的政府,同一社会形态不同国家的政府,同一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政府,其职能的重点、内容、范围和行使职能的方式可能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国家、同一时期,其政府职能几个方面的比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常常交替倾斜,互为消长。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是由其承担职能的条件变化决定的,其中经济条件的变化起着决定的作用。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社会的阶级结构、主要矛盾等等都会随之变化,这就要求政府职能相应地进行变化。所谓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职责各功能为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的转换、变化和发展。在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则主要是指我国各级行政机关为适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条件的变化,在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等三个职能的重心、性质、内容和改造职能的方式上的转变,尤其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在经济职能方面作出的相应转变。

本文认为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具体的行政环境下,转变政府的施政理念,调整政府的行为方向和基本任务,改变政府履行职能的基本方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职能从一个重心转向另一个重心。在现代社会,政府职能的重心应该是社会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要放弃其他职能,经济管理职能与政治职能仍然同时存在;(2)政府职能的重心转移的同时,政府各方面职能的内容或内涵都会发生变化,这是为了适应行政环境变化所必须做出的整体性改变;(3)政府职能行使方式和方法的变化。北京大学周志忍教授认为,新世纪政府职能转变的侧重点不再是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而是深入到政府履行职责的具体方式。现代社会政府管理事务的方

式主要是是经济性、法律性、间接性的。

三、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分析

(一)政府职能的现状

首先,政治职能的现状。在当代中国政府政治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用各种必要措施,维护国家的存在。政府对国家所负的主要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就是运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手段,包括采取暴力手段,来维护国家的领土的完整、主权的至高无上和根本政治制度。二是推进民主和法制的建设,为每个团体和个人的活动制定规则。三是推进政府建设,保障包括产权在内的公民权利一些参数来保证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调控;三是由于非国有经济成分的长足发展及一些市场缺陷的显露,政府管制,既包括经济性管制,也包括社会性管制以及对不正当竞争的管制,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四是政府直接经营职能的限度与力度进一步降低。

其次,社会管理职能的现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也随之进行相应的转变,现阶段社会管理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身安全和私人财产安全任务艰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社会上各种利益的驱动和不健康思想的侵蚀,各种犯罪现象特别是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时有发生,危机人的安全和财产安全。这就要求政府向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秩序安全产品,使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环境保护职能。市场经济是以利润为基础的,在利润的驱使下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生产活动,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市场又不能自发去治理。因此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规范市场行为,通过保护和治理环境来维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维护社会公平,确保公民维持稳定的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调节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但同时造成分配差距悬殊,致使“富者越富,穷者愈穷”。为此,政府必须利用税收政策、福利政策以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分配悬殊的问题进行调节,以求得分配公平,保持社会稳定。

最后,经济职能的现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占据主导地位,其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阶段政府经济职能发展如下:一是“守夜人”职能进一步得到强化。制定新的市场规则,修正不完善的市场法规,开辟新的要素市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等等;二是宏观调控职能成为政府的主导职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范围与方法都日益趋向市场化,政府也日益通过调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自从我国社会主义新中国诞生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渐次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政府职能也由深层次的单一的直接经营职能向浅层次、完善的职能发展。要建立并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成熟经验,从内容和方式上改革政府职能,尤其是政府经济职能更为重要,目的在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管理经济的有效性。具体意义有:转变政府职能,是实现职能体系合理配置的根本途径,只有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才能实现政府职能体系的合理配置;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才能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才能更好的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显得更为重要。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入,决策民主化有了很大提高,政府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职能不断加强。然而本世纪头 20 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从基本实现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期,我国政府职能还需进一步调整和转变,要与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治职能转变目标为:一是职能重心由侧重于阶级专政的工具向为实现政治民主和法治的主要手段转变;二是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三是在国家治理方式上,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管理职能主要包括:一是政策调控。制定并掌握教育、科技、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保持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社会保障。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大力发展各类社会保障事业,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三是政务管理。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目标,必须依据中国市场化、开放化、工业化和法治化的目标模式及其实现程度合理确定。按照经济市场化的要求衡量,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的发育,另一方面开始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其次,按照经济开放化的要求来衡量,政府在推进国民经济对外开放以及按照国际贯例要求规范国内经济体制和经济秩序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最后,将使得中国将在 2020 年左右基本实现工业化,并进入以信息化为主的经济发展新阶段。

四、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存在偏颇

首先,政府职能转变本身是更高层次的“否定之否定”,主要表现在: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政府职能转变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按照某种主观设计的政府理念一步到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政府职能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应不断调整,政府部分职能转变不可能提前显现,也不可能超前转变。因此,政府职能转变的切入点较难把握。其次,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中面临着监管的困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在政府主导下建立的,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因经济体制的转变而发生改变,公有产权的萎缩和市场力量的扩大削弱了一个‘全能型政府’,但同时又无意识掏空政府,建立一个消极国家”。政府对市场监管存在着“权力被资本俘获”或“资本被权力俘获”的两难境地。政府既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又要驾驭市场经济;既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又要保持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指导作用,政府职能转变很难恰当把握这一均衡点。

最后,政府在社会管理活动中存在着服务的难题。公共服务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一项重要职责,问题出现在公共财政的有限供给与公共服务需求无限增长之间。和谐社会是惠民型社会,减免相应的税费、向弱势群体提供扶助是其应有之意,但“减免”与“提供”之间是一对矛盾,且极难解决。

(二)角色定位不够精准

十六大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职能转变面临改革与发展压力的同时,还面临着社会各方面对政府职能提出的新要求,而且不同方面的要求极不一致,有的主张政府管得越少越好;有的主张政府成为市场经济的“守夜人”;有的主张“小政府,大社会”;有的主张“强强”联合等等,政府职能定位很难达成共识。和谐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是关键,要发展就得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就得调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等多元关系,还得处理好政府机构设置和人员安置等难题。因而政府又面临着“两难选择”,即如何处理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关系,如何避免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双刃剑”角色。

(三)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

首先,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我国早年提出的政企分开多年来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要解决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就要求一种新兴的符合世贸规定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格局。目前而言,枕骨对企业干预依然过多,政府仍然掌握着大量的行政审批职能,比如企业设立、领导人任命、投资、外贸等领域。其次,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完全摆正,我国改革开放后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使得政府与市场

的关系得到了合理调整,但就目前而言,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对市场仍然具有不同程度的干预,比如行政垄断。

五、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分析

(一)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

要建立人民满意的政府,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体现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首先要求政府在观念上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有什么样的权力观、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为模式。这就要求政府改变执政理念,公民改变参政理念。

从政府角度而言,首先,政府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关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健康发展。其次,政府要改变政府在经济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更好地界定自己的地位,发挥“划桨”的作用。最后,政府要改变绩效考核观念,不再以GDP考核政府政绩,从公共服务角度换之以绿色GDP与人文GDP 的考核标准,形成“公民导向”的政绩观,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幸福不幸福的主观体验来作为衡量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从公民角度而言,要改变对政府的看法,不是把政府看成统治者而是服务者,应该把自己看成是政府权力的授予者,有权评判政府的绩效,有权要求政府提供某些公共服务。把自己的纳税行为看成是一种购买行为,购买的是政府的公共产品,而不是一种无偿的义务行为。

(二)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

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所面临的一个前提性问题是,如何给政府以恰当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色定位。没有清晰而合理的政府角色定位,政府职能转变就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导致诸多社会问题。换言之,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前提就是要界定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界限。从我国现实情况看,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行政角色定位和职能作用应主要体现为:

1、建立调控型政府,充当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主导者,发挥经济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政府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就是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和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重点建设。具体来讲,一方面表现为,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来规范和引导社会群体和个体的行为,规定人们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另一方面,通过运用各种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对社会经济总体运行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引导市场经济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地方政府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采取措施,防止“市场失灵”和“社会失灵”,缓解利益竞争者的矛盾冲突,减少市场运作的无序状态,以利于市场体系尽早成熟和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当然,我们必须看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是很成熟,我们还同时肩负着实现现代化和赶超发达国家的双重任务,政府不得不

运用必要的行政力量去干预一些产业部门的发展,或是兴办大量的国有企业,以直接影响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政府还不得不对人口控制、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实施较强的政府干预和调控,这些都是为更好地实现社会和公众的整体意志和目标所必须发挥的作用。

2、建立有限政府,充当市场运行机制的有效补充者,发挥市场秩序监管与制度提供的职能作用。

3、建立责任型政府,充当社会全体成员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发挥公平、公正分配社会资源的作用。政府的合法性从根本上讲来源于它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这就要求它在本质上应该是能够保护公民信赖利益的责任型政府,国家政策以至于国家本身是社会各阶层利益妥协的一种表达,因而,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就是尽可能公平、公正的分配社会资源,以使社会各阶层都平等进入利益分配过程。在公共权力出现危机的今天,强化政府的公共责任,全力打造“责任政府”是党和政府赢得民意的重要基础。如果说市场机制更大的追求“效率”的话,那么,负责任的政府必须要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公平”,其基本途径就是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帮助社会全体成员对付现代社会中的社会经济风险,以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4、建立服务型政府,充当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者,发挥促进社会快速、均衡、持续发展的职能作用。

(三)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早就提出政府经济职能模式转变问题,也进行了多次政府机构改革,但是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抓住政府职能模式转变的关键,没有坚持政府职能和市场职能分开、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分开、政府职能和事业单位职能分开、政府职能和社会职能分开的原则确定政府职能范围。

首先,既要坚持“有所为”又要坚持“有所不为”。长期以来,我们是按照政府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作为划分政府“有所为”的标准。同时我们还应该按照市场、企业、事业单位、社会能够做什么作为划分政府“有所不为”的标准。凡是市场、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能做的,应该放手让市场、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去做。

其次,既要做到“到位”又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我国政府职能缺位和越位的问题同时存在。越位主要表现在,政府管了不该管的事,如招商引资,本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严谨的经济活动,是商业行为,属于竞争性领域,应该交给商家按照商业规则和市场规律去做。而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把招商引资定位为政府亲自去做的事。政府职能缺位表现在,许多该政府管的事政府却没管。如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最后,具体界定政府经济职能的范围与领域,转变错位,强化缺位,退出越位。政府需要强化缺位的领域主要有:从经济市场化角度看,一是建立和维护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二是建立和维护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公平竞争机制;三是建立和维护规范的市场运行秩序。从开放化的要求看,一是保持国际贸易平衡和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二是利用国际贸易中的争端解决机制,为国内企业争取宽松的国际环境;三是利用法律手段建立反倾销机制和绿色壁垒,保护国内企业和民族经济;四是为国内企业做好全球性的信息收集和服务工作。从工业化角度看,一是加大对基础教育、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优化这种投入的结构;二是统筹协调成套技术设备的引进,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从法治化角度看,一是要大力推进政府自身改革;二是加大法治化进程推进的力度。政府需要转变错位的领域主要有:从宏观调控角度看,一是要转变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从事后的行政命令方式为主向事先的经济政策方式和经济手段为主转变;二是在宏观调控目标上,从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要目标向以经济总量调整为主要目标转变。从微观经济规制角度看,一是从身份上实现从主管者向服务者的转变;二是从手段上由以行政审批为主要手段转向以法律、政策的规制为主要手段。从宏观经济政策角度看,一是要从追求单纯经济总量增长转向追求全面、持续的经济发展;二是从就业目标上看,要从一般性扶持就业转向为失业者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事业问题转变;三是从收入分配调节上看,要从结果平等导向调节向机会均等导向调节转变。

参考文献:

[1]侯玉兰.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J].理论前沿,2013(3)

[2]迟福林.全面理解“公共服务型”的基本涵义[J].人民论坛,2012 (6)

[3]孙学玉,周义程.服务型政府的评估及其要素设计[.]].理论甜沿,2011(9)

[4]宋维强.论从发展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型[J].甘肃理论学刊,2012(5)

[5]谢庆奎,佟福玲.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石国亮.服务型政府一中国政府治理新思维[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8.

[7]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8]刘靖华.中W政府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9]金太军.政府职能的梳理与重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1)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1)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2)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分析 (3) (一)政府职能的现状 (3)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3)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4) 三、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4) (一)管理理念存在偏颇 (4) (二)角色定位不够精准 (5) (三)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 (5) 四、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分析 (5) (一)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 (6) (二)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 (6) (三)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7) 参考文献 (7)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不同社会形态和不同历史阶段的政府职能的重点、内容、范围和行使职能的方式是不同的,为此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职能才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政府职能转变内涵及其理论基础的进行全面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现状,提出了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理念存在偏颇、角色定位不够精准、政企、政市关系不顺畅,文章最后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建设性对策: 树立政府科学的行政经营理念、合理界定政府职能角色、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内容。 【关键字】角色定位,政府职能,现状,对策 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职能在性质、内容、手段和方式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切实转变我国政府职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政府的职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迅速高效地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适应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是一个挑战,不仅关系到经济改革的成败,也是关系到政治改革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尤其注重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和完善。 一、政府职能转变概述 (一)政府职能的内涵 政府职能就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政府职能的主体是行政组织系统及其工作人员。表现为在中央为国务院及各部委,在地方为地方政府及其组成部分。所以说政府主体履行职能的能力如何,决定着政府组织体系的效率高低。二是政府职能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要求。政府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论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向 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中国当前出现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是来自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以及未来新体制运转的要求。 政府职能的转变包括对所承担的职能进行调整(增加、减少、强化、弱化、重点的转移、方式或方法的改变)和对政府职能在各级政府之间重新进行合理配置两个方面。政府职能应如何调整和重新配置,根据政府职能和影响职能配置的因素,首先应对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已经改变、正在改变、未改变)和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才能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1.政府行政环境出现的变化 政府行政环境包括的范围极广,但归结起来不外一国的政治、行政、经济、社会某方面的具体体制,正是这些体制影响、制约着政府对社会的公共管理,并提出的相应的要求。中国自1978年采取改革开放的战略以来,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有的变化还十分深刻和巨大。在已出现的变化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对政府的行政无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放弃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所及并不限于社会的经济生活领域,而深深遍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导致社会行为规范标准、观念的改变,要求政府相应地进行公共管理方面的变革。 (2)所有制结构在保持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逐渐实现了多元化的结构体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面对的管理对象不再是单一的(或几乎是单一的)国有的经济实体,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已无法被普遍采用。政府必须平等地对待各种成份的经济实体。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趋向完善。国有资产设置专门机关进行管理,初步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所有者代表,从而使行业经济主管部门的地位发生变化。 (4)政府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的社会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成长,市场经济运转必然对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产生影响,导致新社会问题或使原有的某些社会问题变得复杂或尖锐,要求政府加强社会管理。 (5)地方政府将更为关注所在地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权益,尽管政治、行政体制在一个时期里不会出现根本变革,但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加上市场经济运作后居民更为关注自身的日常利益,参与地方管理的意识随之增强,这一切将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的活动中得到体现,特别是在基层这一级,这必然导致地方各级政府更为关注本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诸问题的权益,从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出发,更为重视以地方社会生活诸问题的管理,这在城市政府中表现更为突出。 中国政府行政环境的上述变化,是在社会处于平稳发展时期里出现的,涉及的不是政治统治,而是要求更好的解决在充分发挥社会应有调节功能的同时,协调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减少国家直接干预,增强宏观调控。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采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在产品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职能内容与配置,显然不能适应和满足新体制运转形成的需要,必须为此作出相应调整。 2.政府职能的重新调整 政府职能取决于社会发展形成客观需要。中国行政环境变化的趋向表明,中国政府的职能内容,将在经济管理与社会管理调整两个方面作出调整。 从经济管理方面看,政府职能的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同企业之间不再保持上下级的隶属关系,解除了政府经营经济的职能。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成为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同政府间,以至同行业主管部门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政府不再能通过行政指示、行政命令干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只能从所有者权益角度行使

第03章 政府及其职能 习题

第三章政府及其职能 一、填空题 1、由资源配置机制决定的经济模式有:、、。 2、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介入,由此决定了财政主要应发挥三种职能,这就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公平,公平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和。 4、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有、、。 5、衡量收入差异的指标是。 6、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层次,即和。 7、财政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在于。 二、单项选择题 ()1、基尼系数在时为收入分配的最佳状态。 A. 0.2 B. 0.3 C. 0.3~0.4 D. 0.4 ()2、经济学家用来说明收入状况的图形是 A.洛沦兹曲线 B.拉弗曲线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无差异曲线 ( )3、以下哪项不属于斯密所认为的政府该干的事情? A.保护社会不受外国侵略 B.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其他社会成员的不公正对待 C.提供某些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 D.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4、经济稳定的关键在于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D.国际收支平衡 三、多项选择题 ()1、与私人组织不同,政府具有以下特征 A.拥有政治权力 B.具有经济人特征 C.合法性取决于公共选择过程 D.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E.有义务满足公共需求 ()2.政府失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项? A、政治制度失灵 B、权力滥用 C、消费者偏好不合理 D、效率低下 E、寻租 ()3、以下哪些与机械论的观点相一致。 A.集体利益不取决于个人利益 B.消费者的偏好未必是合理的 C.个人要求和愿望是价值判断的唯一源泉 D.只有个人是真实存在的,离开了个人就没有集体 E.政府只是众多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创立的社会工具 ()4、政府失败的原因有 A.有限的信息 B.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的有限性 C.对官僚主义控制的有限性 D.政府行为的越界 E.政策决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5、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主要有 A.预算 B.环境性制度 C.制约性制度 D.补贴制度 E.引导性制度 四、判断题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采用先经济后政治的方式虽然使经济逐步步入正轨,但政治明显脱节,不论在处理突发事件还是某些外交和经济问题时不免捉襟见肘。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以用政府职能的转变说明我党在政治以及执政能力上的成熟,这种能力的强化证明一个务实成熟的政党的发展,不仅贯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且对经济和政治现实的把握日趋合理。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内容 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政治体制的要求与当前政治体制自由状态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对政府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迫切性。[1]中国政府发展方向的新定位,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应当深化和细化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认识,更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把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推进到新的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又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政府职能是在一定的时期内 ,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方向。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题中之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的体制需求: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环境变化。 1.经济体制转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我国,社会转型根本上是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整个社会的转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传统的政府经济职能存在很多弊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原有政府经济职能的条件已发生了重大新变化,某些方面甚至是根本性变化。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企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推动下,政府职能才具有了转变的现实必然性,而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稳定发展的推动者——地方政府,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十分关注经济的发展,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活动领域。这样,经济领域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方法和手段的改变。 2.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政治体制仍然明显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实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进一步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必须继续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力争取得新的进展。 3.社会环境变化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我国的文化、技术、教育、法制、自然资源、人文、社会、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则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地方政府职能,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身,保持在更高层次上与变换了的环境平衡。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社会问题使原来的社会问题变得复杂和尖锐,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研究政府职能变革的实质是思考如何在制度变迁的条件下适度界定政府职能,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使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所以根据当前我国的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政府职能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近年来,各级十分重视政府职能转变,在构建“小政府,大服务”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要真正建设服务型政府,还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 一、目前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创造条件改善硬环境的同时,注重优化软环境以赢得生产要素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各地均下大力气进行专项整治,力图优化发展环境,但收效不够稳定、持久。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政府职能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转变,部门管理体制不配套,依法行政意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主要表现有: (一)政企不分,集权审批,市场基础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管理就是审批”、“重权力轻责任”的观念一直在很多部门单位同志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习惯、留恋于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把本该由市场、企业和社会调节管理的事统统包揽过来。同时还存在着审批事项法律依据不充分,审批程序不健全,“暗箱操作”等问题。这样,不仅造成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更直接影响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有的已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 (二)体制不顺,因权设事,“三乱”现象难以全面禁止。 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监控管理措施,这就使一些政府部门大权在握,为其利用公共权力谋取小集体或个人私利提供了方便。“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一些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总是不遗余力来争取审批收费权,更有甚者,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等现象。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减轻企业、农民负担,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但由于没有从财税管理体制上来治本,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执法不严,侍权干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难以彻底根治。 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行政管理的主要精力应放在维护社会公正、保障经济秩序、实行公平竞争上。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的主要职能是当好社会、市场赛场上的“裁判员”。现实情况是,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直接插手经济事务过多过细。同时,由于市场经济转轨,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行政执法制度不够规范,监督约束机制不够有效,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影响社会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最终阻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转变政府职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要与健全市场机制相协调。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以玉屏县平溪镇为例 杨 伟 【内容提要】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政府,与公众有着直接、广泛、密切的联系,承担着广泛的经济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对地方乃至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群众民主意识的逐步增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关 键 词】 乡镇政府 政府职能 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者简介】贵州民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2级 杨伟 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为规范、运行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农村实行农村改革和免征农业税后,如何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乡镇政府职能的要求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新农村的概念,最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的概念再一次引起农村干部的高度关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说,所谓“新农村”应该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①“新房舍”就是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的特征;“新设施”就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新环境”主要体现在生态

申论热点:政府职能转变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府职能转变 热点分析 转变政府职能存在的问题: (一)对政府职能认识不清。我国的政府管理模式来源于前苏联,政府包揽所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现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只需要管理那些社会需要而其自身管不了或无人管的社会公共事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事务则由他们根据国家法律和行业规定自主处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分不清哪些事务该政府管,哪些事务不该管。他们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除上级明文规定不管的事务外,所有社会事务都要管,认为这样做十分妥当,不会出现管理真空。 (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留恋权力。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对权力的留恋使市场机制难起推动作用。因为这种权力可以给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带来利益,失去这些权力,就意味着失去某些既得利益。市场同权力竞争,结果是力不从心,权力通常占据上风,致使政府职能转变滞后,这样,影响行政效率提高,同时产生腐败。 (三)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不健全。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社会自身的管理和服务是否健全密切相关。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功能先天不足,因而所有的事务必须由政府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也日益完善,且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趋势,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社会功能越齐全;相反在一些落后地区,因社会自身功能不全,严重制约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在发达地区可以交由社会管理的事务,在落后地区还必须由政府统管起来,这反过来又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育。 (四)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国民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行,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政府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与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一是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行政工作效率不易衡量,担心职能转变会引起负面影响。二是对政府职能只有大致了解,对本层级、本区域、本部门应履行的职责缺乏科学的认识、清晰的界定。不知道哪些职权应归还社会,哪些职能应得到加强。三是等待观望,不敢创新。虽然他们也赞成转变政府职能,但行动上却等待观望,希望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照抄,缺乏创新意识,也不愿主动探索。四是胸无大局,思考问题往往从小集团、或个人私利出发,对既得利益不愿放弃。五是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不负责任,方法简单,方式粗暴。凡此种种都说明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不相适应。 政策链接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发布时间: 2007-10-4 19:20:38 被阅览数: 1420 次作者:王东梅 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商 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突破传统的一国范围而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基础性的调节机制。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性作用的扩展,极大地改变了政府的运作基础和环境,原来在一国范围内构建的传统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为更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2001年中国主动做出了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战略选择,这意味着中国更深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 竞争与考验。这种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但其背后是政府管理方式、机制、职能与效率的竞争。如何适应新形势,调整政府职能,从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轨的国家。因此,中国政府转变职能同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经济欠发达三重挑战,这就使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为艰巨。 1.要求政府必须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就没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中国要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尽快完成本国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制环境,以吸引世界范围内的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汇聚,借以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 2.要求政府在开放市场过程中必须合理把握进程市场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属性。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必须开放其国内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最终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但伴随着市场开放而来的,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国内产业受到冲击,其弱小的国内经济容易被强大的外部经济冲垮,对开放与改革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推进市场开放中要循序渐进, 在扩大开放前要加快国内改革,提高国内企业和市场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同时合理把握市场开放进程,采取得力措施化解开放市场可能引起的矛盾,使负面效应尽可能降低。 3.要求政府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运行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既要防止内部经济的过冷与过

我国政府职能改革的途径摸索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探索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10-22 下午06:23:04 [摘要]继续推进机构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机构改革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与政府职能转变同步进行。政府职能转变,要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总目标,同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合理界定我国政府职能,探索一条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积极发挥政府作用的新路子。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转变政府职能是贯穿这一过程的重要课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十六大报告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机构需按这个总要求转变职能。 那么它转变的主要内容、根本途径是什么呢?通过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经济想要加速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在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高,而又面临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物价频频升高的情况下,要从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务员廉洁行政的机制。同时,必须保证每一个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广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建设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脱颖而出;要下放权力,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建设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绝官僚作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严重,加上执法不严,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

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趋势

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 摘要: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所谓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政府职能的内容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 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是指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安全,对内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我国政府主要有四大政治职能:1.军事保卫职能。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保卫国防安全、防御外来侵略的职能。2.外交职能。即通过政府的外交活动,促进本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正常的政治、经济往来,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促进国与国之间互惠互利,反对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的职能。3.治安职能。即维持国家内部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职能。4.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即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职能。 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政府主要有三大经济职能:1.宏观调控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和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宏观的调控。2.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职能。政府通过政府管理、制定产业政策、计划指导、就业规划等方式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控制;同时,还要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的力量,与政府一道共同承担提供公共产品的任务。3.市场监管职能。即政府为确保市场运行畅通、保证公平竞争和公平交易、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而对企业和市场所进行的管理和监督。 文化职能是指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主要有一下四类:1.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加强对重大科技工作的宏观调控,做好科技规划和预测等工作,重视基础性、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一般的科技工作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2.发展教育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社会教育发展战略,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新体制。 3.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整个社会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各项事业健康繁荣地发展。 4.发展卫生体育的职能。即政府制定各种方针、政策、法规等,引导全社会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职能,即指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有:1.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即政府为保证社会公平、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和个人收入差距,运用各种手段来调节社会分配、组织社会保障,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因经济发展、人口膨胀等因素所造成的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破坏等进行恢复、治理、监督、控制,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职能。即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扶持等措施,促进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4.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件大事,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包括计划生育的法制建设,方针、政策的制定,规划组织计划生育科学研究,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

政府职能转变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政府职能转变调查报告 篇一:xx市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调研报告 xx市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 职能转变调研情况汇报 (20XX年4月18日) 省编办: 根据《关于配合开展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以及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调研工作的通知》(xs 编办函 [20XX]122号)精神,围绕调研提纲要求,现就我市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市县政府机构改革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全会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情况,对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主要认识和体会。 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

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的主题报告实事求是、高瞻远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引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 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到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视,对于指导机构编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了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的目标。党的十八大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后,我市机构编制部门即召开会 议进行了专题学习,要求全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把机构编制工作与党的十八大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出 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特别要深刻理解把握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要求,切实把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机构编制工作。要对《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等主要内容认真研读,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以此指

我国政府的职能

我国的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 主标题:我国的政府的职能宗旨和原则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政府职能、宗旨、原则 难度:3 重要程度:5 内容: 考点剖析: 根据《考试大纲》在命题时,国家职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题型多以问答题为主,同时也有适量的选择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国家职能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我国的国家职能中,近几年突出考查政府职能的转变,考题具有更多的开放性和时政性,侧重考生对时政的理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今年全国卷中18题,2014年,我国废除实施多年的企业年检验照制度,公布《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此题考查有关政府职能和市场秩序的相关知识,考查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思维的发散性对于这类题目显得极为重要,知识既在书本上又在书本外,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提示对知识的积累,不能死读书。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在高考命题中一般以选择题和主观试题考查,结合政府关注民生问题,如医疗制度改革、保障房建设等典型事例,分析政府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复习备考主要抓住以下知识点: 1.政府职能:全面把握政府的主要职能 主要职能具体内容原因或者目的举例 (1)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①民主: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 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 ②专政: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 原因: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目的: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查禁违法网吧;打击走私活动;反恐活动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原因:这是由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目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根据经济运行实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政府职能发展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职能部门开始发挥着自己的作用。ZF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也是保证我国安定的重要机关,ZF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近些年的变化,ZF的职能问题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复杂的问题。ZF的职能问题是ZF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关乎我国的经济和民生的发展。ZF的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现在ZF的职能往往因为一些外部的因素导致ZF的职能出现一定的误区。ZF的职能只有不断进行变革和调整才能得到最适合的发展状态。ZF的职能关乎经济和民生的发展。所以ZF职能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本文我们主要根据ZF职能的现状和本质推论ZF职能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ZF职能;发展趋势;转变策略

引言 ZF作为我国重要的职能部门,对民生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ZF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ZF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保证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ZF主要职能。ZF职能是一种逐渐发展的过程。ZF的职能是不断推进不断演化的一种发展历程。我国的ZF职能前些年都是因为社会的变化不断更新了ZF的职能。但是近些年我国的ZF职能不断的由人为进行安排,这就会导致出现一个误区,转变ZF职能就是减少ZF对于社会问题的干预,这种ZF职能的转变是错误的,正确的ZF职能是从实际中不断发展的,ZF职能的发展要从改革实践中不断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发展ZF职能。 一、ZF职能转变的基本问题 (一)ZF职能的概念 ZF职能也叫做行政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在对国家政治、经济以及当地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能,或者是对于一部分公共事务进行管辖体现的功能。ZF只能体现了公共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体现。ZF职能是和司法职能对立的,只是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和基本方向,ZF的职能是保证经济发展和民生的重要职能,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ZF职能分类 1、政治职能 ZF的政治职能就是ZF的统治职能,政治职能是ZF为了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从而产生维护社会的一种职能,政治职能主要分为了以下几类,分别是:军事保卫职。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不受侵犯的职能,军事保卫职能是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防止外来侵犯的职能。 外交职能。这是ZF为了和其他国家进行外交合作,为了维护与其他国家的正常军事、政治、经济往来从而产生的一种职能。 治安职能。治安职能是ZF为了维护当地社会的治安,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而能产生的一种职能,治安职能同时负责保护我国的法律实行。 民主政治建设职能。即通过ZF的相关活动以及ZF的宣传,推进我国民主法

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内容

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内容? 我们从88年进行政府第二次机构改革的时候,就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到93年,转变政府职能仍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98年改革仍然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最主要的内容。当时大家注意到,我们在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以前,虽然在十年之前就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历史性任务,但是并没有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内涵,即政府职能究竟往哪里转?对此在98年以前我们没有明确的说法。在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我们对政府职能的方向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要使我们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这种政府职能最终要转变到三个领域:一是要转到宏观调控方面。第二,要转变到社会管理方面。第三,要转变到公共服务领域。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方向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即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三个方面。 我们对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中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以及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特征等的分析。下面重点分析一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制约着转变职能。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牵涉很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如体制问题、机构的设置问题、运行机制的问题。但是就中国目前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来看,最关键是要处理好四种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第四要处理好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只有这四种关系得到很好

的处理,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所以我的基本判断是:我们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解决了一个问题,即政府职能向哪里转,要转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只是解决了目标问题。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有赖于以上四种关系的合理处理。

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

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转变的作用 摘要: 政府职能是行政系统在社会经济中所承担的职责,转变与更新政府职能是行政系统适应环境变化的基本方式。面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市场化为动力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以知识创新为内核、以产业信息化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的挑战,电子政府的创建与推动,为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设备与技术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它使管理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成为必然。 关键词:职能转变;机构改革;服务 一、引言 电子政府是政府改革的必经之路,在网络载体上实现对政府管理的创新和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通过建立电子政府,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网上树立各级政府的新形象。使各级政府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电子政府符合政务公开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增加执政透明度,对于建立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对促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概念产生于90年代末期,是继电子商务后出现的。电子政务在国外称为电子政府,即Electronic Government。电子政务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价、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1]其核心内容是指在政府内部行政电子化与自动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即跨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 电子政务的含义可从这样三个方面全面理解:第一,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政府担当着管理社会的角色,掌握着80%以上的社会信息,有足够的权威和能力引导、调解、管理社会资源。第二,电子政务并不是将传统的政府管理和运作简单地搬上互联网,而是要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运行方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加高效地运行,并实现政府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第三,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而非“电子”。 电子政府是政府改革的必经之路,在网络载体上实现对政府管理的创新和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通过建立电子政府,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网上树立各级政府的新形象。使各级政府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电子政府符合政务公开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增加执政透明度,对于建立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对促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案例分析题

案例选择题 (一)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从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底,历时18个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前后盖了86颗图章,涉及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450多万元,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未完结。 1、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角度分析源于(D.配置失衡)。 2、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行政思想和观念角度分析源于(B.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 3、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切入点应为(C.转变政府职能)。 4、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A.经济社会职能)。 5、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有(D.供应、补贴、生产、管制)。 (二)据报道,10年前,某市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组建起一个精干高效的政府机构,政府仅设有政府办、经济局等14个单位(经济局对应上级34个单位和兄弟县市的22个单位);党委仅设党务工作部和市委办。这种改革,使得某市成为当时全国地方机构改革的5种模式之一。如今,10年过去了,当年的这个“小政府典范”却重新走上了机构膨胀的老路。10年中,该市精简的人员、机构逐渐反弹,机构由14个增至25个,党政工作人员由600人增至1300多人,再次出现“官”多“兵”少的现象,仅市委常委就达15人,正副市长9人。 1、该市机构改革失败的原因为(D.行政权力的自我扩张性)。 2、我国机构改革的主流理念为(C.小政府、大社会)。 3、我国现阶段政府行政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为(D.发展生产力)。 4、与传统行政相比较,当代公共管理更注重(C.结果和产出)。 5、行政职能与行政活动的载体为(D.行政组织)。 (三)英国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源地之一。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英国保守党政府推行了西欧最激进的政府改革计划,开始这种以注重商业管理技术,引入竞争机制和顾客导向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商业管理技术在英国公共部门的引入始于1979年,并以雷纳(Rayner)评审委员会的成立为标志。出身于私人部门的雷纳在内阁中主持一个项目小组,负责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进行调查评估;1983年“财政管理创议”启动,建立起一个自动化的信息系统来支持财政管理改革。1987年著名的《下一步》报告(全名是《改变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方案》),提倡采用更多的商业管理手段来改善执行机构,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 1、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B.公共行政范式下的公共管理实践)。 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基础主要为(D.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 3、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最明显的动因是(D.财政和经济的需要)。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务负有行政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十六大报告指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十七大报告要求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一、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一个机构庞大、人员臃肿的政府,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导致效率低下,远远适应不了行政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经济想要加速发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建设廉洁政府,就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设,真正树立起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在公务员收入相对不高,而又面临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物价频频升高的情况下,要从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务员廉洁行政的机制。同时,必须保证每一个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广泛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特别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舆论和批评监督。建设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简机构,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脱颖而出;要下放权力,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既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调

动地方的积极性。建设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绝官僚作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强化市场监督职能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还十分薄弱,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严重,加上执法不严,管理松懈,纪律松弛,甚至有法不依,违法不究,致使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突出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偷税、逃税、骗税、走私等,建筑领域弄虚作假、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严重。 为此,必须建立现代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新秩序。首先,要加快有关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建设,比如尽快出台反垄断法,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垄断,防止企业相互勾结,形成价格联盟,损害消费者利益;其次,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从严治政,采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击各种违法乱纪、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再次,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行业与政府维持公平市场秩序密切相关,在实施政企分开改革的同时,要建立独立的监管委员会,将政府决策职能与监管职能分开,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责之一是宏观调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过多过细。特别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项目审批制度,已成为影响我国投资环境、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严重问题。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只有摆脱了大量微观审批事项的政府,才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