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力资本_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_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_许长青

人力资本_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_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_许长青

人力资本_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_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_许长青
人力资本_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_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_许长青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学心理学项目“广东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培育及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课题批准号07SJY011

)。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

———基于广东省的实证分析

许长青

【摘 要】 研究基于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在新古典经济学生产函数框架下,应用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探讨了广东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广东实际GDP、实际高层次人力资本、普通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广东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内生性,并且这两个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广东普通人力资本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高层次人力资本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着眼未来,广东应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培育高层次人力资本方面的独特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人力资本 区域经济 高等教育 广东分析【收稿日期】 2

012年5月【作者简介】 许长青,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一、问题提出

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家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19世纪中叶“威斯康星思想”的诞生使社会服务成为大学的第三职能,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的功能日益凸显。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和贝克尔(Gary Stanley Becker)创立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认为作为“活资本”的人力资本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性”与“应变性”,对经

济增长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1]

舒尔茨(1961

)运用余数分析法最早估算了美国1929~1957年教

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

[2]

丹尼森(Edward Fulton Denison,1962)采用因素分析法估算出美国1929~1957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率为35%。[3]20世纪80年代,罗默(Romer.P)

和卢卡斯(Lucas.R)等经济学家对传统增长理论进行了修正并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其核心内容是将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强调技术进步是由投资产生而不是自然形成,一个国家、地区或企业只有把技术创新放在核心位置才

能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4]

当代经济发展中

的一个重要支点是区域经济的崛起,

崛起的区域形象超越了国家与行政边界,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鲜明个性特征成为全球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闪亮点,区域的个性存在成为区域价值的核心;

另一方面区域的崛起又加速了区域个性化的发展。荷兰区域经济地理学教授拉坦等(Roel Rutten,Frans Bokema and Elsa Kuijpers,2003)在谈到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关系时指出,“21世纪的大学不同于20世纪的大学,这是肯定的。但不同到什么程度,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却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大学和区域经济之间将形成一个互利合作的关系。这种关系将是双赢的:区域将为大学提供新的生源及办学经费,大

学将给区域产业提供发展动力”。[5]

美国高等教育

学家克拉克·科尔(Clark Kerr,1963)在提到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时对大学的职能作了精彩评述:“高等教育在维护、传播和研究永恒真理方面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在探索新知方面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在服务先进文明社会的众

多领域方面所做的贡献也是无与伦比的”。[6]

疑,高等教育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当下“

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建设大学科技园区的—

09—

热潮,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英国剑桥科学园区、新加坡科学工业园区和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等,通过建立大学科技园区以带动经济发

展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总体趋势”

。[7]

改革开放之初广东先行先试,经济飞速发展,自1989年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强省后一直保持着经济龙头地位。但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发展遇到了瓶颈,出现了区域经济差异悬殊、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主导产业、服务业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增长走的是一条依赖比较优势外向带动和低成本资源要素外延开发相结合的发展路子。这种增长模式一方面造就了广东经济的辉煌;另一方面也给广东经济带来了一些后遗症,

如人口、资源、环境等出现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诚然,

这种发展困境并不为广东独有,但作为经济发达之省的广东更有责任率先走出困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国家出台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珠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并高度重视人力资本发展。这是国家协助广东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深刻变化和保持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举措,

也是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一个关键的历史契机。如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高效利用各种高新技术人才大力提高经济效益是广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广东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三种投入要素对经济系统的内生性和外生性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为广东乃至全国制定人力资本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建议。

二、模型构建

以罗默、卢卡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新经济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列为经济增长内生变量,积极探讨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将技术进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三者内生化于经济增长模型之中。认为它们是经济系统内推动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并以此为根据来调整经济的增长速度,预测经济

的增长趋势。[8]

在传统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基础上,新增长理论模型的生产函数引入了人力资本因子,并将其内生化到生产函数中,从而构成一个由产出量和技术进步、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本等投入要素的函数。即:

Y=F(A,K,L,H,t)(1)式中Y是指总产出,A,K,L和H分别为技术进

步、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量和人力资本存量,t代表时间。本研究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将传统的劳动投入要素(L)分解为普通人力资本投入(Lt)以及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Ht),构建一个由资本投入、普通人力资本和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对一国经济增长产生贡献的实证分析模型,即:

Yt=F(A,Kt,Lt,Ht)=AKαtHβtLγteμ

(2

)为便于分析,假定各期的技术水平A保持不变,其中Yt表示当期经济水平GDP,Kt表示各期物质资本投入;Lt表示各期普通人力资本投入;Ht

表示接受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etμ为

随机误差项;α、β、γ分别表示物质资本、普通人力资本投入及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为了减少数据变动差异而造成的计量分析结果的偏差,对模型各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得到对数方程。即:

ln Yt=ln A+αln Kt+β

ln Lt+γln Ht+μ(3

)模型样本数据分别选取1978~2008年广东省国民生产总值(Yt)、物质资本投入(Kt)、普通劳动力资本(Lt)和高层次劳动力资本(Ht)分别作为产出变量及投入要素的衡量指标。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对各年的名义GDP(Yt)值换算成实际GDP值。物质资本投入用各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来代表,

对各年的固定资产投入用固定资产投资指数进行平减换算转化为各年不变价格进行计算。人力资本通常是指一个区域劳动力群体的人力资本整合,包含了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内涵,一般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乘以人力资本水平的总和表示。人力资本总和的计算形式为:

Ht=

∑5

i=1

HEith

(4

)式中Ht为第t年的人力资本,HEit为第i层次劳动力第t年的劳动人数;hi为第i学历水平的受教育年限,

其中文盲和半文盲受教育年限为1年,小学受教育年限为6年,初中受教育年限为9年,高中受教育年限为12年,大专及以上学历受教育年限统一为16年。研究假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专科以上的劳动力为高层次人力资本(Ht),大学专科以下层次的劳动力为普通人力资本(Lt)。在计算出各年普通劳动人力资本(Lt)与高层人力资本(Ht)存量之后,用各年人力资本存量乘以当年生均教育成本就得到各年的人力资本投

19—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

资总量。广东省1978~2008年投入-产出情况见表1

。表1 1978~2008年广东省GDP及各生产要素

投入(以1978年为基期)

单位:亿元

年份GDP(Yt)物质资

本(Kt)普通人力资本(Lt)高层次人

力资本(Ht)1978 319.90 64.91 534.39 123.461979 355.45 73.76 593.77 132.751980 394.94 83.82 659.75 142.741981 438.32 95.25 733.06 153.481982 487.58 108.24 814.51 165.031983 541.76 123.00 

905.01 

177.451984 601.95 139.77 1005.57 190.811985 668.83 158.83 1117.30 205.111986 743.15 180.48 1241.45 220.331987 825.72 205.09 1379.39 236.911988 917.47 253.51 1532.66 254.741989 1019.41 288.02 1702.95 273.911990 1132.68 327.29 1892.17 294.531991 1258.53 371.92 2102.41 316.691992 1398.37 430.64 2336.01 340.521993 1553.4 489.36 2595.16 366.141994 1726.38 556.09 2883.51 393.691995 1918.20 631.92 3203.90 423.321996 2131.33 718.09 27451.7 

531.68

1997 2369.77 754.68 29418.73 1580.991998 2625.87 846.88 30350.22 1631.041999 2891.64 896.26 30676.92 1614.572000 3223.2 972.23 32369.14 1739.542001 3561.26 1106.79 33088.5 

1888.78

2002 4001.91 1203.73 34671.17 2649.792003 4596.07 1461.96 36535.12 2962.312004 5275.72 1676.82 39465.04 3130.792005 6020.98 1869.14 91393.06 7453.002006 6912.50 2021.17 103235.74 8141.692007 7940.07 2250.43 116891.18 10192.072008 

8734.07 

2587.56 48734.95 1

2720.76 数据来源:

根据历年《广东统计年鉴》和生均教育成本整理。三、结果分析1.皮尔逊相关。

广东DGP与各生产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显然广东GDP(Yt)物质资本投入(Kt)、普通人力资本投入(Lt)、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Ht)之间的相关性在0.01水平上都达到了显著相关。这说明不仅是物质资本投入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而且区域经济增长也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将为发展各类教育以及培训提供物质保障;反之,教育水平提高,将为企业输送具有较高生产力水平的劳动者

(人力资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广东区域经济变量(Yt)与其它三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表明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会是“中性”的。

表2 广东GDP和各生产投入要素的相关性

Yt 

Kt Lt HtYt 1.998**

.905**.930**Kt.998**1.881**

.909**Lt.905**.881**1.994**

Ht

.930**

.909**

.994**

注:**.

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2.单位根检验。

现代经济计量学以非平稳、非对称、非线性为特征,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选择更加科学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拟合与预测精度均较高的模型,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经济模拟分析。因而我们在对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之前,首先进行了单位根检验以判别序列的平稳性。对于广东区域经济(Yt)与物质资本投入(Kt)、普通人力资本投入(Lt)及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Ht)的变量数据,我们基于Dickeyand Fuller(1979 &1981)对单位根的研究来讨论各变量的单整阶数,ADF单位根检验的结果见表3

。表3说明这些数据本身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不能使用传统计量经济学理论来构建模型,需要使用协整理论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来研究广东区域经济与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

3.协整检验。

进行协整分析前,我们首先建立了由LnYt、LnKt、LnLt、LnHt所构建的VAR模型。VAR模型采用多方程联立的形式,每个方程中,内生变量对模型的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值进行回归,从而估计全部内生变量间的动态关系。表4给出了根据各种准则选定的VAR滞后阶数。根据极大似然函数(LogL)、AIC信息准则和SC准则一致选定的滞后阶数为2

。根据表4的结果,三个评价指标全部认为应该选择的滞后期为2,即建立VAR(2)。实证结果显示VAR(2)模型总体拟合优度为0.999931,且所有单位根位于单位圆内,模型结构稳定,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在有效确立的单整阶数及建立由LnYt、LnKt、LnLt、LnHt组成滞后阶数为2的VAR模型基础上,

我们将对这四个变量的长期动—

29—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表3

ADF单位根检验

变量ADF检验值检验类型临界值(置信水平)

(C,T,N)1%5%10%判断结果

LnYt-2.321(C,T,2

)-5.295-4.008-3.461不平稳LnKt-2.237(C,T,2)-5.125-3.933-3.420不平稳LnLt 1.933(C,T,2)-5.522-4.108-3.515不平稳LnHt

-2.994(C,T,2)-5.125-3.933-3.420不平稳Δ2

LnYt-3.020(C,0,2)-4.421-3.259-2.771*平稳Δ2LnKt-5.249(C,0,2)-4.421***

-3.259**-2.771*平稳Δ2LnHt-4.019(C,0,2)-4.803-3.403**-2.842*平稳Δ

2lnLt-3.920

(C,0,2

)-4.583

-3.321**

-2.801*

平稳注释:检验类型(C,T,N)中,C表示带有常数项,T表示带有时间趋势项,N表示所采用的AIC自动确定的滞后阶数。*、**、***分别表示10%、5%和1%显著水平下检验值是显著的,无标志说明检验值不显著,临界值对应的显著水平均为MacKinnon协整检验临界值。

表4V

AR滞后阶数不同选择准则的取值VAR滞后阶数选择准则

滞后阶数

LogL AIC SC0-2.343438 0.437482 0.6260741 189.3649-11.68034-10.737382 

214.9086*

-12.33852*

-10.64119*

*表示通过相应准则选取的滞后阶数,

显著水平为5%。态均衡关系进行研究,即协整检验。这里采用多变量下Johansen极大似然法(Johansen,1988)来检验这种协整关系。表5列出了广东经济增长与物质资本、普通人力资本及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在样本期1978~2008年内的Johansen检验结果。表6为广东经济增长与其他三个变量协整方程的正规化系数。

表5广东经济增长与投入要素的Johansen

协整检验结果

假设协整

方程个数特征值

迹统计量5%临界值相伴概率

无*0.976291 137.7036 47.85613 0.0000最多1个*0.528383 32.92998 29.79707 0.0211最多2个0.234508 11.88552 15.49471 0.1625最多3个*

0.145506 4.402886 3.841446 0

.0359 *表示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零假设,可见迹统计量在5%显著水平下,

存在两个协整方程。研究所要考察的是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的关系,在标准化的长期协整方程中选取以物质资本投资、普通人力资本投资和高层次人力资本投资为因变量的方程。在显著性水平5%下,我们可以确定的该系统存在的一个协整方程可以表达为式(5

)。LnYt=0.11040LnKt(0.04086)+

1.270054LnLt

(0.05037

)+

0.173194LnHt

(0.02637

)(5

) 表6

正规化系数

协整方程一

(似然对数:256.9026,括号内为标准差)LnYt LnKt LnLt LnHt1.000000

-0.111040-1.270054

-0.173194

(0.04086

)(0.05037

)(0.02637

)协整方程二

(似然对数:267.4248,括号内为标准差)1.000000 0.000000-1.092603 

0.126999

(0.02343)(0.02161)0.000000 

1.000000

-1.598082 0.416023(0.03861

)(0.03561

) 由协整方程看出,

广东区域经济和物质资本投资、

普通人力资本投资和高层次人力资本投资四个变量在样本期间内存在协整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长期来看,物质资本投资、

普通人力资本投资、高层次人力资本投资都是广东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讲,

物质资本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11,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物质资本投资,便会促进0.11个单位的经济产出。普通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为1.27,高层次人力资本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17。显然普通人力资本投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高层次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协整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可以建立变量间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本研究的误差修正项为-0.046,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而且普通人力资本的调整幅度最大,经济增长和高层次人力资本的调整力度较少,说明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的投资短期内以普通人力资本波动

39—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

为主。为了确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对VAR模型中的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7

。 表7 相关变量之间的Grang

e因果关系检验(滞后阶数n=2

)零假设H0

样本

F统计量接受零假设的概率(P值)

LnKt不是LnHt的Granger原因29 1.17941 0

.3247LnHt不是LnKt的Granger原因0.02222 0.9780LnLt不是LnHt的Granger原因29 1.72433 0

.1997LnHt不是LnLt的Granger原因1.44716 0.2550LnYt不是LnHt的Granger原因29 2.48361 0

.1046LnHt不是LnYt的Granger原因0.07242 0.9303LnLt不是LnKt的Granger原因29 0.73697 0

.4891LnKt不是LnLt的Granger原因1.33830 0.2812LnYt不是LnKt的Granger原因29 0.99465 0

.3846LnKt不是LnYt的Granger原因0.02065 0.9796LnYt不是LnLt的Granger原因29 11.6334 0

.0003LnLt不是LnYt的Grang

er原因4.57115 0

.0208在5%的显著水平下,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广东普通人力资本投资是区域经济(GDP)的Grange原因,表明普通劳动力投资确实影响了广东经济的发展。这与长期以来广东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经济发展比较吻合;第二,高层次人力资本不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在10%显著水平下,GDP是高层次人力资本投资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高层次人力资本与GDP之间存在一种单向因果关系。也说明广东GDP与物质投资和人力资本投入之间尚未形成一种合理有效的投资结构:普通劳动力投入过高,主要靠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而高层次人力资本投入没有形成非常稳定结构。

4.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

由于VAR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其系数难于解释,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时,

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而是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随机扰动项一个标准差新息(Innovation)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的变化的贡献度来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我们将采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检验和方差分解分析的方法来探讨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分别给广东国内生产总值(LnYt)、普通人力资本(Ln-Lt)和高层次人力资本(LnHt

)一个正单位大小的冲击,得到关于广东国内生产总值(LnYt)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图1~4分别表示广东国内生产总值对其自身冲、普通人力资本对国内生产总值、物质资本对国内生产总值、高层次人力资本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冲击脉冲响应图,

其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以年度为单位),纵轴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的累计效应,

即冲击的反应程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

图1显示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对自身的响应是同向的,

具有较长期的正向影响,在第4期达到最高点,

并且以后各期慢慢收敛。图2说明,当在本期给普通人力资本投资一个正向冲击后,给国内生产总值带来的冲击在当期作用较小并逐步减少,从第7期以后开始稳定增长。这表明普通人力资本的某一冲击给国内生产总值带来反向冲击,直至第10期以后出现正向冲击。图3表明,当给本期物质资本一个正向冲击后,

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非常微弱,总体表现为长期影响。图4表明,

当本期的高层

次图1 广东国内生产总值(LnYt

)对自身的

冲击图2 普通人力资本对LnYt对的

冲击

图3 物质资本对LnYt对的冲击

人力资本发生一个单位的标准差冲击后,对经济

49—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图4 高层次人力资本对LnYt对的冲击

增长当期没有影响,第二期有负的影响,但很快就会产生正的影响,

而且影响的作用要比第一期的影响作用大,显然高层次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具有持续和滞后效应。表8为向量自回归模型方差分解表。它表明对广东国内生产总值(LnYt)变化贡献率最大的是自身因素的变化,但是它对自身的贡献率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在第5期贡献率为89.48%,到第10期下降为63.55%,但仍起主要作用。物质资本投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贡献较少,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总体呈递增趋势,在第10期的贡献率为2.03%。普通人力资本对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贡献在前5期都是较小,

以后逐年增加,在第10期达到28.14%。高层次人力资本变动对广东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贡献较小,但其作用逐步增加,从第二期的0.43%增加到第10期的6.27%。

表8

方差分解

滞后期S.E.

LnYt 

LnKt 

LnLt 

LnHt

1 0.009133 100.0000 0.000000 0.000000 0.0000002 0.018009 99.25397 0.304546 0.007084 0.4343963 0.027925 98.29239 0.146278 0.853719 0.7076174 0.037117 95.54333 0.083997 3.929200 0.4434735 0.044351 89.48741 0.068465 9.996725 0.4474016 0.049279 80.36497 0.064290 18.40278 1.1679687 0.052641 70.91650 0.058325 26.31594 2.7092378 0.055378 65.25110 0.166312 30.04582 4.5367729 0.057597 64.08926 0.699817 29.38636 5.82456410 

0.058886 63.55094 2.031971 28.14485 

6.272237 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

普通人力资本和高层次人力资本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是一种长期效应,但普通人力资本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远远大于高级人力资本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这与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四、结论与建议

研究得到的基本结论:①在显著性水平5%之下,广东经济增长、物质资本投资、普通人力资本与高层次人力资本之间至少存在一个显著性协整关系,

即长期均衡关系并且该协整模型具有稳定性,这说明经济增长与投入要素之间以及经济增长与投入要素内部都存在相互紧密的结构依存关系。②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结果看,人力资本相对广东经济增长乃至整个经济系统来讲,

应视为内生变量,而且两个变量紧密相联。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论证了高层

次人力资本对广东经济增长影响逐步增大并具有长期拉动作用,

其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持久影响大于普通人力资本的影响。③从格兰杰因果关系看,显著地存在普通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普通人力资本的增加促进了广东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进一步刺激普通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而高层次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之间尚未形成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④广东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大约有63%的原因归因于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入以及经济系统对前一时期偏离其长期均衡水平的调整。在长期里,普通人力资本和高层次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27和0.17

。广东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人力资本的积累,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加大,经济增长方式必须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政府除了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投资力度以外,必须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改变人才观念,

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效率,完善人才市场以促进人力资本配置效率。为此,

我们提出如下几点政策建议:①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发展,

推动高层次人力资本积聚。广东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持续扩张,取得了显著成就,201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29%,位居全国前列,进入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高教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还存在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规模和水平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比较存在较大距离,高等教育战略地位与功能不同步,高等教育体制机制与经济发展不适应,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匹配等。高等教育要真正成为广东新一轮大发展的“引擎”,必须加快高等教育在规模、速度、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大力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积聚高层次人力资本。②加强产学一体化,

实现人力资本潜在生产性向现实生产性转变。高等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性资本,而科技研发所形成的技术与知识资本则可以成为现实的生产性资本直

59—人力资本、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

接推动经济发展。在现代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技术和新知识剧增的条件下,广东要实现产业更新升级、做高端产业,企业产品必须要向纵深开发,这离不开新技术和新产品发明创造。广东省内大学要努力提升学校的科研创新实力与知识产业化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科技和人力支撑。各级政府部门要根据现实需要,重构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的新模式,厘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政府-产业之间的关系,

加强三者资源与讯息分享沟通,达到科技运用的效率与效能,形成一

种由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三重螺旋关系。[9]

③加

强人才制度创新,

打造广东人力资本新高地。城市人口迁移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外人口迁移到城市内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教育机会和生活水平,由此可以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城市内一部分人口由于生活高成本等原因而迁出城市,

寻求更有利于自身生存的区域,同样使自身人力资本得到充分发挥。职业流动则使得劳动者能够通过变换劳动角色,

寻求最能够发挥自身人力资本优势的工作岗位,

最终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结构。因而无论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地理位置变化—

——人口迁移,还是职业位置变化———职业流动都具有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的效应。广东各级人民政府应适当放松城市户籍管制、促进城乡人口流动、

促进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科技和管理人才流动。要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努力改善高层次人才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提高高层次人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营造高层次人才施展个人才华的良好环境。要大力培育城市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减少职业流动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搜寻成本。

[1][2]T.W.Schultz.1961.Investment in Human Cap

ital.Th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51,No.5,1035~1039.[3]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第102页。

[4]Romer P.M.1990.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

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98,71~99.[5]Roel Rutten,Frans Bokema and Elsa Kuijp

ers.2003,Eco-nomic Geography of Higher Education:Setting the Stage[J].Published by 

Routledge,p15.[6]Clark Kerr,1963.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

.New York,Harp

er &Row,44~46.[7

]谢仁业:《从产学研合作到科教经互动———教育、科技、经济互动理论初探》,《中国高教究》2003年第12期。

[8]Lucas R.1988,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

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Vol.22,3~42.[9

][美]亨利·埃兹科维茨,[荷]劳埃特·雷德斯多夫著,夏道源译:《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95~199页。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Higher Education,Human Capit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Guangdong

Xu Changq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capit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prelimi-narily 

based on the time-series data from 1978to 2008and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in neoclassical eco-nomics framework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co-integration analysis,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nd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long-run equilibrium be-tween Guangdong real GDP,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nd the general physical capital investment;The human capital have an endogenous effect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g

rowth and the linkages be-tween them are interdependent;At present,the changes in general human capitals brought aboutmuch more 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 growth than high-level human capitals do.Aiming 

at the future,the government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higher education,especially the elite higher education′s u-nique roles to cultivate high-level human capitals to promo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sustain-ably

.—

69—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docx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一、基本概念 (一)人力资本 西方经济学中和物质资本相对立的一个概念。是指通过对人的投资,使人们获得体力和脑力,从而影响生产和收入的增长,也就是指用以形成和完善劳动力的各项针对人力的投资。主要包括: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劳动力迁徙的支出。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首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以及贝克尔、丹尼森等人。其代表作有:《由教育引起的资本形成》(1960)、《教育和经济增长》(1961)、《教育的经济价值》(1963)、《人力资本》(1964)、《人力资本投资》(1971)等。在舒尔茨等人看来,资本有两种形式:一是物质资本,一是人力资本,二者只是形式不同,并没有原则区别。它们都对经济起生产性作用,其结果都能使国民收入增加。二者都是通过投资形成的,这些投资都意味着减少现期的消费以换取未来的收入。他们认为,人力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没有对人的大量投资,就不能享受现代化农业的硕果,也不能拥有现代化工业的富裕。他们还计算了人力投资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具体作用。人力资本理论还用收入资本化的方法计算出了人力资本的数量和增长速度,从而得出结论:国家对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投资的增长,使得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增长得更快,也就使得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日趋均等化。根据这一结论,他们推断出:由于获得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工人也成了资本家,成了人力资本的拥有者,这样阶级对立就消失了。人力资本理论中关于人力投资的重要性,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人力政策的社会经济效果等方面的论述,是有很大借鉴意义的。《社会科学大辞典》 (二)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较早的文献中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设△Yt为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Yt-1为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G=△Yt/Yt-1 由于GDP中包含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因素,所以在计算GDP时,就可以分为,用现价计算的GDP和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经济增长的度量 度量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率。度量经济增长除了测算增长总量和总量增长率之外,还应计算人均占有量,如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有三大要素,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

(二)广东省199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广东省199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试题(中文秘书专业用) 一、填空题(除第7小题每空1分外,其余的都是每空0.5分,共15分)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以北方方言为----,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为---的普通话。 2. 粤方言以-------话为代表。 3. 现代汉语词汇中词占绝大多数。 4.丰富也是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 5. ying由个音素组成,sui由个音素组成。 6. “安”的声母是,“多”的韵母是。 7. 按《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外汇”(uaihuei)正确的拼写方法应该是,“旅游”(lüiou)正确的拼写方法应该是。 8.是由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一种过渡字体。 9. 从结构方式(造字法)的角度看:“宿”属字,“琴”属字。 10. “象”字有笔,“肺”字有笔。 11.是形序法中历史最久也是最重要的排字法。 12. “地下铁道”中的“地下”用的是词的义,“向先进工作者看齐”中的“看齐”用的是词的义。 13. 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把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其依据是句子的。把句子分为单句、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等等,其依据是句子的。 14. 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时态助词或结构助词:这件事已经研究了,你们就放心干吧。15.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景,运用恰当的,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16. 准确贴切,这是选用的基本要求。 17. 词语的修辞色彩,包括词语的色彩和色彩。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0.5分,共10分) 1. 方言是()。 A.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语言 B. 包含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 C. 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 D.汉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2. 现代汉语的音节()。 A.只能有一个元音 B. 不能没有辅音 C. 由辅音加上元音构成 D.不能缺少声调 3. 普通话中只能构成零声母音节的是()。 A. a B. ong C. ueng D. en 4. 能充当韵尾的辅音是()。 A.n B.r C.m D.f 5. 跟“护”读音相同的是()。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 一、基本概念 高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 高等教育民主化:即追求学术的民主,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本分为两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最好的投资,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于是,这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导向。教育是人类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理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中世纪大学:十二世纪在西欧产生了中世纪大学,其特点是由行会组织的,旨在保存和传递知识,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司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理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并不进行科学研究。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和模式后来在世界各地被广为效法。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并提出“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自此,大学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培训人才扩展到培养人才及发展科学。 《莫里尔法案》: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人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家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学院依照各州议会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知识。自此,美国诞生了一批“赠地学院”。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浅谈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人类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经济的时代的变迁,一个以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知识化为重要特征的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各国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对经济资源、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实质上是对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竞争。人力资本的发展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人力资本的提出 早期的西方经济学家一直注重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把它们认为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而忽视了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人力资本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舒尔茨与1959年断言:“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①舒尔茨在1960年就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的救治演说中,发表了著名的“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这可以说是正式宣告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诞生。②从此以舒尔茨、贝克尔、哈比森为首的一些经济学家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纠正了传统资本的概念,提出了完整的人力资本概念。在他们看来,所谓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由资本的投资费用和机会成本转化而来,表现为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资本费用。人力资本的提出,使我们把资本的范围由以前的有形物质资本扩大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并确定其为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将资本分割为两类: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它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同的。在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阶段,经济的增长 人力资本作为发达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及其在持续发展的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已经被许多事实所证明。例如:日本经济在二战以后的迅速腾飞,美国自90年代以来持续110多个月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现象等,依靠的就是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技术进步;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被称为“亚洲奇迹”的东亚经济飞速增长,以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标志,在一定程度上被证明是一种无技术创新基础,以外来“虚拟”投入为主的“泡沫”型经济增长。③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相比较,具有更加强大的能量,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必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者毫不夸张的说,人力资本无疑将成为将来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哪个国家率先将战略重点放在人力资本上,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和调整经济发展政策,那么,他将主要依靠物质资本的投入而增长,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当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相对减弱,人力资本在这一阶段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大,出现了经济主要依靠人力资本投入而增长的趋势。在这个充满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的新知识经济时代走在前列,为各国所瞻仰。 于是,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理论分析 第一,人力资本可促进技术进步,从而加快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劳动力、资金、技术的比重在促使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21世纪初,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占5%~20%,而现在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课程代码:10737)考试大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基本半导体器件 第一节半导体 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半导体三极管 第四节场效应管 第二章基本放大单元电路 第一节基本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偏置与电流源 第三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第四节差动放大电路 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第六节多极放大电路与通频带 第七节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第三章集成功率放大器 第一节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第三节集成功放电路及其应用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集成运放的基本电路 第三节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 第四节集成运放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章正弦波振荡器 第一节正弦波振荡器 第二节RC正弦波振荡器 第三节石英晶体振荡器

第六章直流电源 第一节单相整流滤波电路 第二节基本稳压电路 第三节集成稳压器 第七章数字电路基础 第一节数制及编码 第二节逻辑代数及其应用 第三节卡诺图及其应用 第八章集成逻辑门与组合逻辑电路 第一节集成逻辑门 第二节组合逻辑电路 第三节数据选择器 第四节数码显示及译码与编码器 第九章集成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 第一节集成触发器 第二节计数器概述 第三节集成计数器 第四节集成寄存器 第十章脉冲产生与整形电路 第一节555集成定时器 第二节集成方波产生电路 第三节集成施密特触发器与单稳态触发器 第十一章集成D/A 和A/D转换器 第一节集成D/A转换器 第二节集成A/D转换器 第十二章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 第一节读写存储器 第二节只读存储器 第三节可编程逻辑器件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加里·贝克尔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著作《人力资本》(1964年)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形成人力资本的各类投资及其产生的收益。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他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 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与收入以及年龄—收入曲线等问题展开分析,强调教育与培训对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贝克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颇具开创性,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1930-)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领域中最有创见的学者之一,他曾和舒尔茨同在芝加哥大学执教,同时成为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热潮的推动者,并成为著名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以至当他在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对之人们竟有一种姗姗来迟的感觉。

贝克尔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他几乎可以把从表面上看和经济学没有任何联系的现象,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并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对之分析计算得头头是道。他涉猎的领域宽阔,思路敏捷,甚至写过一本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犯罪问题的书,其中给定了犯罪的预期收益,并且用被捕和受惩罚的可能性来表示犯罪的预期成本和罪犯的特殊风险偏好。这种分析使犯罪看上去更象是罪犯因完全理性的原因而从事的一种职业。贝克尔的这些语惊四座的著述正是芝加哥自由主义学派的典型思路之表现。这个学派坚持认为,关于"经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标准假设,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作为最小理性单位的个人的必然选择,从这一点出发,不但能够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而且能够解释人类的一切行为。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他在1960年后发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生育率的经济分析》(1960)、《人力资本》(1964)和《家庭论》(1981)。贝克尔对人力资源理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的概念,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都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教育、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过程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也都具有开创意义。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均衡和稳定偏好是贝克尔丰富的理论著述中贯穿始终的主线。

(整理)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一、理论依据 1、人力资本理论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于人身体上的知识、能力和健康(T. W. Schultz ,1962),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并且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丹尼森后来发展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做出改进,提出人力资本中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投资指的是受正规教育年限的多少,并且正规教育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其中的3/5在起作用。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1,=+=βαβαL AK Y )是现代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的基础,通过该函数可以分解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对经济总量的贡献份额。 在人力资本理论指导下,结合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模型为: βαL AK Y = 式中,Y 代表产出,K 代表物质资本投入,L 代表人力资本投入,A 代表技术进步,α代表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β代表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 2、增长速度方程(索洛函数) 为了明确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引入增长速度方程。 利用增长速度方程(即索洛函数)进行因素分析,是从各经济变量相对变化的角度来观察经济增长速度与技术进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变形以后的增长速度方程具体形式为: L L K K A A Y Y ?+?+?=?β α 式中,?Y/Y 是1990-2002年间GDP 的平均增长速度;?K/K 是1990-2002年间资本的平均增长速度;α ?K/K 是资本对产出的影响率;?L/L 是1990-2002年间人力资本的平均增氏速度;β ?L/L 是人力资本对产出的影响率; ?A/A 是技术进步对产出的影响率。 二、数据收集 1、Y ,产出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该指标是用零售物价指数对我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调整后得到的不变价(1990年价)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2、K ,物质资本投入指标。本文采用了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是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保障学试卷和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保障学试卷 (课程代码074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失业保险条例》对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失业者失业前单位和个人累计缴费时间5~10年,失业后可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 A.6个月 B.12个月 C.14个月 D.18个月 2.医疗社会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从保障方式来说,二者之间是 A.互助关系 B.对立关系 C.互补关系 D.替代关系 3.社会医疗保险首先要考虑的是国民的最低或最基本的医疗需求,这体现了 A.强制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保障性原则 D.普遍性原则 4.现代社会工伤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A.补偿不究过失原则 B.补偿追究过失原则 C.差别费率原则 D.完整补偿原则 5.颁布世界第一部《工伤灾害赔偿保险法》是在 A.1828年的英国 B.1884年的德国 C.1948年的英国 D.1948年的法国 6.在劳动危险损失前提下发挥作用的保障制度是 A.社会保障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社会救济 7.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实行 A.企业保险 B.社会保险 C.家庭保险 D.企业保险+社会保险 8.养老保险自动发生作用是在 A.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B.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完全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C.法定范围内的老年人基本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D.发定范围内的老年人部分退出社会劳动生活后 9.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推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工人的退休条件是 A.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B. 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5年的 C. 男年满65周岁,女年满5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D. 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 10.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可称为第二层次的养老保险是 A.基本养老保险 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D.社区性养老保险 11.日本雇佣保险制度规定,基本补助的给付期限是 A.参加保险时间在1年以下的,无论年龄大小,一律是60天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 影响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案例】: 浅谈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引言 人力资本概念起源可以追溯到TheodoreSchultandGaryBecker1960年代的工作。随着新增长理论的出现,为了解释经济增长率差异,人力资本积累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将人力资本作为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一起的解释变量,但是,它的缺陷是将技术变化看作是外生的。新增长理论将技术看作是内生的,强调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力资本集中于个人的经济行为,尤其是关其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方式。由于人力资本在创新过程中是一个关键的因子,所以社会思想的开放、有技能的人力资本的吸引就会不断增强。在国家背景下,区域人力资本越高,就能支持更多的公司,而且从其它区域吸引公司的能力也越强。Becker认为个人积累的技能和能力等人力资本是收入分配的重要决定性因素,Rauch则认为人力资本平均水平较高的城市,居民工资也相应较高。CoulombeS考察了加拿大各省之间人力资本指数和人均收入的条件收敛。AliYoussef等指出,发展中国家会通过提高当地技术和加强人力资本来吸引FDI,较高的人力资本能够吸引更多的FDI,而FDI的流入又给本地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外溢效应,进而促进了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吸引了众多国际学者的关注。认为中国现在的投资政策是物质投资高于教育投资,城市人力资本投资高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国内学者也围绕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近年

人力资本与服务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

人力资本与服务经济增长——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 摘要: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来临,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各级政府也分别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但在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服务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渐由原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贸易向智力密集或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转型。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服务业竞争优势已不再是有形的资源,技术资本、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技术和知识创新的主体也是人,人力资本能带动服务业质的飞跃。鉴于此,本文根据1978-2002年的广东省相关数据对人力资本与服务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服务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水平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双向关系,且人力资本对服务业的影响远大于服务业对人力资本的作用。因此,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来提升人力资本的整体水平,进而通过优化教育结构来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已成为提升我国服务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源泉。 关键词:人力资本;服务经济;广东省 一、引言 服务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其发展不但引导着一国经济发展格局的调整,而且深刻地改变着全球经济结构。传统的服务行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现代服务业比重则持续上升,服务业结构逐渐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传统服务贸易向智力或资本密集为主的现代服务转型。由此可见,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服务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已不再是以有形的资源为主,而是以无形的知识和技术为主,而知识、信息、技能、经验和技术都是以人为载体的,本质上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基于此,本文从人力资本积累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人力资本对服务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结合广东省服务经济发展现状指出,人力资本的积累及其整体水平的提升是广东省服务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以期对广东省及我国服务经济增长提供借鉴。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迅速,经济服务化趋势加强。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难解的“经济学之谜”,如西方主流经济学无法解释现代经济增长的“困惑”现象,在国际贸易领域里也出现了难解的“里昂惕夫之谜”。基于此,舒尔茨、贝克尔等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并用人力资本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些经济之谜。如舒尔茨指出,把用要素投入无法解释的“增长的余值”全归结为“技术进步”是“掩盖无知的简便办法”,“余值困惑”源于精炼化狭隘化的资本和劳动力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把劳动力视为同质,把劳动看作仅仅需要少量的知识和技能就能从事的体力劳动,没有看到人力资源质量的改进已是经济增长再也不容忽视的重要源泉。“专业化、人力资本与经济现代化是相伴相随的,经济系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人力资本的增长。”①萨皮尔(A.Sapir,1982)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也指出,工业化国家由于物质和人力资本都很丰富,因此拥有总的

04.7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二零零四年七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学英语教学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课程代号:847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 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认知法学者认为,语言习得是按照()的过程进行的. A. 验证—假设-纠正 B. 假设—验证—纠正 C. 模仿—验证—假设D.假设-模仿-纠正 2.为真实交际做准备而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属于交际法教学活动中的()。 A.语言结构性的活动B。准交际性活动 C.功能性交际活动D.社会交际性活动 3.阿谢尔创立“全身反应法”的依据是( )的表现。 A.承认第二语言习得B.儿童习得母语 C。成人习得母语D。儿童第二语言习得 4.美国语言学家威廉`莫尔登总结出了外语教学法要遵循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成为()的语言观,直接影响着这种教学法的建立和发展。 A。语法—翻译法B。全身反应法C.认知法D.听说法5.美国学者斯金纳关于行为主义的学习模式为()。 A。刺激—反应—强化 B.强化—刺激—反应 C。刺激—反应—不强化D.刺激-反应 6.乔姆斯基认为,人们能够学习和使用语言,而动物不能学习和使用语言,是因为人类具有天赋的学习语言的能力,这就形成他所创造的()。 A。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B。语言习得机制 C。结构主义语言观D。语言学习机制 7.拉多认为在外语学习时,困难的出现和错误的发生都是由于( )造成的。 A。不懂规则 B.母语干扰 C.不理解习语D。不会分析8.语言的使用者能自动应用规则来生成句子,反应了他们对规则的掌握,这是迪拉(Diller)总结认知法的四条原则之一,称之为( )。 A.语言规则有其心理现实性 B.活的语言受规则支配 C。人类具有天赋学习语言的能力 D.活的语言是用作表达思想的语言 9.皮亚杰认为掌握知识是一种智力活动,而每一种智力活动都含一定的( )。 A。语言结构 B.认知结构 C.智能结构 D.知识结构 10。克拉申提出()来说明心理或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A.监察假设B。习得和学习假设C。自然顺序假设D。情感过滤假设 11.根据克拉申语言习得的理论,影响外语学习的心理或感情因素包括一个人的( )、信心和忧虑程度. A.智能 B.动机 C.语能D。意志 12.鲁斌认为,()是学习者为使自己获得贮存、检索以及使用语言信息而采用的任何操作、步骤、计划和惯例行为。 A.学习者策略B。学习者语言习得C.学习者动机D。学习者情感

人力资本理论观点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 (一)对人力资本概念的论述 在贝克尔《人力资本》一书出版之前,人力资本概念已存在很长时问。1766年,亚当·斯密给人力资本下了较为完整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当作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在社会的固定资本中,可提供收入或利润的项目,除了物质资本外.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学得的有用才能。这种优越的技能.可以和职业上缩减劳动的机器工具,作同洋的看法.就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进一步发展『这一观点.他在抨击古典学派将体力劳动看做是惟一生产力的观点时.提出“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概念。他认为由物质财富的积累形成的资本是物质资,本由人类智力成果积累而成的资本是“精神资本”。李斯特特别强调,青少年和成年的教师、作曲家、音乐家、医师和行政官都应当被列入生产者之列,而且他们的生产性要比单纯的体力劳动者的生产性要大得多。但人力资本概念产生以后,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人力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传统的资源禀赋学说不能解释象日本、德国这样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何以能从二战废墟中迅速崛起,以及美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存在的所谓“里昂惕夫之谜”,部分学者终于冲破传统伦理道德及人性自由束缚,掀起了“人力资本革命”。贝克尔是这场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关于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认为用于教育、在职训练、卫生保健、劳动力迁移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信息等实际活动的支出都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因为它们不仅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长期起作用。 关于人力资本的内涵,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意味着时间、健康和寿命。 关于人力资本的特性,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首先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与素质,与人本身不可分离。因此,工作性质、种类等都会影响人力资本的使用,同时也意味着人力资本具有私有性质,如何使用取决于个人。 其次,人力资本生产率取决于拥有这种资本的人的努力程度.因此.适当而有效的刺激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最大的区别。 再次,人力资本的价值是由人力资本的各项开支所构成,但是人力投资的成本计量除这些实际费用支出外,还必须计算“放弃收入”,即“机会成本”或“影子成本”(“放弃收入”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成本)。如某人在校学习或在企业接受培训,显然某人就没有时间来从事商品或劳务。由此而失去的收入,即所谓的“放弃收入”。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后天投资获得.并影响以后时期的生产率和收益.因此,用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人力资本研究。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极大地突破了囿于物质资本的传统经济学局限.使经济学研究朝着主体化的方向发展。 人力资本概念诞生以来引起了诸多争议。对人力资本持异见的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资本泛化对现有的经济理论造成了混乱,使得投资、消费等概念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给诸多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二是将经济因素看作人类行为的唯一动因,过分夸大了经济利益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与现实情况差异较大,同时也有悖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上述异见,使得人力资本理论在较长的时间不为人们所接受。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局面有所改观.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知识经济的兴起.人力资本理论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从马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_王再文

2003年2月 第33卷 第1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 o urnal o f N o rthw est U niv e rsity (Social Scie nce) Feb.,2003V ol.33 No.1 收稿日期:2002-06-25 作者简介:王再文(1967-),男,山西曲沃人,山西财经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人力资本理论与市场理论。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王再文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摘 要:首先论证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然后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揭示了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教育投资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03)01-0077-04 一、引 言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以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由哈罗德(R .Harrod )和多马(E ·D ·Doma r )分别创立、被后人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为起点开始的。哈罗德-多马模型是资本决定论的代表和核心,它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在于资本的积累,资本积累越多,经济增长速度就越快。进入20世纪50年代,人们针对资本决定论,尤其针对哈罗德-多马模型存在问题的争论和批评,要求放宽哈罗德资本系数是常数这一条件和引入含技术进步因素的模型。以索洛提出的含技术进步因素经济增长模型为代表的技术进步论开始占领经济增长理论的主导地位,使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出现了一个高潮。然而,经济增长中存在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特别是技术进步的产生以及如何在经济增长模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仍然困扰着经济学界。为此,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W.Schultz)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他以劳动力要素分析为中心,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形成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把人力资本作为外生变量,也没有建立定量模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兴起,并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理论的主流。这种以技术进步内生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把人力资本纳入模型之 中,在经济增长模型中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卢卡斯(R ·Lucas),他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运用更加微观的方法 把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和索洛(M ·So llow )的技术进步因素具体化为“每个人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由此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一国的经济增长不需要外生力量(如人口增长)就能实现持续增长,增长的源泉是人力资本的积累。同时,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中,较高的物质资本积累需要有较高的人力资本积累相对应。人力资本增量与已有存量成正比关系,人力资本存量高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快于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国家和地区,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带来一国或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进而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的同时,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西方学者对经济发展机制的研究和对国别之间经济增长率差别变化趋势的分析均表明,人力资本投资既是发达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具有普遍意义,二战后日本、德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证明了这点。日本经济的崛起依靠的是教育,日本当代著名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对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引进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不是很成功一事,曾有一段精辟论述:“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不能像日本那样很好地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 1979年诺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是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1960年,他在美国经济协会的年会上以会长的身份作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受厂很大的创伤。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恐怕要很久才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但实际上,大约只用了15年左右,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就奇迹般的恢复了,而且60年代以后,这两个国家继续以强大的发展势头赶超美苏,并最终使经济实力上升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这其中的原因让许多入迷惑不解,人们开始探究传统经济学的不足。 一般而言,国民财富的增长与土地、资本等要素的耗费应该是同时进行的,但统计资料却显示,二战以后,国民财富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那些要素的耗费速度,这是一个难解之谜。 经济领域中这些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出现,引起了西方经济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经济学家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以此来解释上述的经济领域的疑难问题就很简单了。 关于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奇迹问题。他认为,两国战后之所以出现经济复兴的奇迹,最主要就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原因。战争虽然破坏了这两国的物质资本,但并未破坏其充裕的人力资本;再加上这两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重视教育的现代国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得以建立在高技术水平和高效益基础上。 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美国虽然人口只有两亿多,但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很高,劳动者事实上从事的是单位时间内可以折合成多倍简单劳动的复杂劳动,以此角度来看,美国并不是一个劳动缺乏的国家,而是一个人力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所以,对外贸易中,美国出口自己资源优势比较大的产品。 关于国民财富远远大于资源耗费的问题,舒尔茨认为,“投入与产出之间增长速度之差,一部分是由于规模收益,另一部分是由于人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江苏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 高职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__________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黄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专业__________会计电算化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姚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提交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答辩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国际贸易新局面,中国应如何制定经济发展策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相对稀缺的中西地区转移,达到带动中西部发展的目的。人力资本理论渐渐被国内接受,影响不断增加,研究不断深入。人是社会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物质资本的运作要靠人来完成,更靠人力资本带来物质资本更大的价值升值。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刻不容缓,既面临难得机遇,更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人力资源

目录 一、经济发展 (一)我国现经济评估(1)(二)我国经济发展策略(1)二、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源是什么(1)(二)为什么要发展人力资源(1)三、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 (一)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四、总结

经济发展 ————我国现经济评估、我国经济发展策略 首先,中国现阶段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现状是由中国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我国为劳动力资源丰富,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劳动力要素的价格相比资本要素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属必然。其次,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也是由中国所处的国际产业分工所决定的。于我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处于较低的地位,发达国家将处于产业生命周期中衰退期的产业向中国转移导致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的现状。最后,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解决我国劳动人口就业的问题的一个方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十分大,为我国人口的就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我国内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及东部沿海不可比拟的海洋优势,东部地区一直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心所在。就加工贸易来看,到2008年,加工贸易出口在全国的比重超过10%的省(区、市)仍只有广东、江苏和上海(分别为39.03%、21.43%和13.43%),其他加工贸易出口在全国的比重超过1%的六个省(市)也都在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已成为我国发达地区的代名词。而与东部相比,中部与西部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东部的发展。同时,由于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相当一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东部转移,导致农村出现空巢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农业发展。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显得迫在眉睫。 在今后的发展中,总体上,应在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在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地区进行产业优化升级,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同时将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相对稀缺的地区转移。 一方面,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保护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是现阶段的必行之举。只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不断发展才能积累足够多的资本和技术条件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中国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另一方面,遵循产业发展趋势,我们在着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同时,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发展也十分必要,即不断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乃至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 资本密集型产业又称资金密集型产业,即需要较多资本投入的行业部门,如冶金、石油、机械制造等重工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不存在相互排斥的现象,可以协调发展。金融危机后,应当注重用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达到产业结构优化和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双重目的。同时,还应提高教育、技术水平,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只有大力加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才能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竞争优势。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大纲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大纲生产作业管理课程(课程代码:)考试大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章现代生产管理概论 .生产与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的内容 .生产过程 .生产类型 .现代生产管理的特征 第章生产系统的规划与组织 .生产系统的总体布置 .车间布置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流水生产组织 第章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 .生产综合计划 .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 .生产计划的安排 .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分类与编制依据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生产作业控制 .生产作业统计及在制品管理 第章工作研究与工作设计 .工作研究 .劳动定额 .工作设计 .生产环境设计 第章企业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概述 .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原理 .制造资源计划() .企业资源计划() .的实施过程 .实施效果的评价 第章生产现场管理和作业排序

.生产现场管理概述 .现场管理的方法 .定置管理 .作业排序 第章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的计划与控制 .项目管理组织 .网络计划技术 第章企业物流管理 .物料管理 .物料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 .物料供应计划 .生产现场物料管理 .库存管理 第章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的选择与评价 .设备的使用与维修 .设备更新与改造 .设备综合工程学与全员设备管理第章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族标准概论 .质量及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质量管理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方法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第章生产管理技术发展与模式改变 .生产方式的演变过程 .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精益生产方式()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敏捷制造() 三、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人力资本理论与高等教育发展

教育、科技和社会EduSciSocioBlog 古代中日教育文化交流对日本熟语的影响- -| 回首页 | 2005年索引 | - -能力本位训练中的课程 目标与教学过程简析 人力资本理论与高等教育发展 潘发勤 (山东理工大学教育系淄博255012) (原载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其他媒体转载光明网-光明观察中国经济网 摘要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高等教育的主要代表是人力资本理论,它起源 于为促进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所作的努力和美苏科技经济领域内的竞争,其主 要概念有教育收益法、相关方法、余数方法及人力和教育需求预测法。虽然 人力资本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不少人的批判,但它的教育促进经济发展 的核心思想曾对各国高等教育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并将在全球知识经济 背景下继续产生影响。由于知识资本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内在因素,高等教育也正在经历第二次革命,即高校如何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学术资本来 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理论;知识社会;知识资本;发展中国家 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和论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代表就是人力资本理论,它是 西方经济学关于人力资本的形成、作用和收益的理论。古典经济学家亚 当·斯密和近代经济学家马歇尔等都认为,在各种资本投资中,对人本身的 投资是最有价值的。舒尔茨在1960年出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时发表的就职 演说《人力资本投资》,标志着人力资本理论的正式创立。人力资本理论引 发的人力投资革命对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人力投资革命的起源 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发展进程是西方经济现代化过程中,人们对人力资源及其作用的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艺术概论课程(课程代号:00504)考试大纲 目录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艺术的形态 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第二章艺术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功用 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第三章艺术作品 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第四章艺术家 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第五章艺术创作 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第六章艺术欣赏 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艺术概论》课程是高等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它是以美术、音乐为主线,扩及文学、戏剧、舞蹈等多门类艺术,力求在中、西艺术比照中探索艺术新观念,并建立艺术理论教程新体系。《艺术概论》就是艺术理论,是人类艺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阐述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之间的基本问题。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性特征;掌握艺术形态的基本特点及内在联系;进一步了解艺术产生、发展与存在的规律和意义;健全学生的系统学科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力,从而能在相对系统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美的特点和规律,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美学观分析和解决艺术实践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的艺术创作更有自觉性、思想性和创新性,为艺术教育专业的学子们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材的第一、三、五、六章是考核重点。第一章内容要求学生理解艺术形态的种类、特点、构成关系及艺术形态与主体世界的关系,掌握艺术的本质及规律性特征。第三章要求学生把握什么是艺术作品,理解有关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并从本体论上把握艺术作品。第五章要求学生在了解艺术创作和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艺术创作的过程做出理论分析和总结,并进一步掌握艺术创作理论及类型(再现论及再现性艺术;表现论及表现性艺术;构成论及实验性艺术;自然论和中国的艺术精神)。第六章要求学生掌握艺术欣赏的涵义和特点,理解艺术欣赏的条件、艺术欣赏的心理层次和艺术欣赏的方法及艺术欣赏的复杂性等问题,并对艺术欣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把握。 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