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2013.5.26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2013.5.26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2013.5.26
永川区吉安小学“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2013.5.26

永川区吉安小学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2011年5月,我校将原有课题《农村小学寄宿制特色学校建设实践研究》更名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经永川区教科所廖荣德所长、李雪梅、赖明勇老师等有关专家的论证,被批准为立项课题。自课题组成立以来,我们在区教科所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实验工作。通过两年来的努力,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同时教师的实验能力和理论水平、学生的行为习惯等均得到明显提高,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

一、课题的提出

(一)提出的背景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正如庄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小学是重要习惯养成的学段,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将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早在17世纪后期,英国就开始实施“绅士教育”。我们提倡培养人的“绅士风度”和“淑女气质”。不是让学生机械模仿、东施效颦,着眼点还是德行品质的养成。我们理想中的“现代绅士淑女”应该是符合国家培养目标、胜任未来发展挑战。语言文明、行为文雅、心理健康、学习勤奋,具有“文明高雅有气质,宽容和善有品质,活泼大方有胆识,博学多才有本事”四大心理与行为特质的世纪新人。所以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必须从“小”开始抓起,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受益终生,成为新世纪的“绅士”和“淑女。”

在我们日新月异的中国,正掀起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场根本性的、结构性的教育革命,是一场面向课程、面向课堂、面向整个教师群体的洗礼。”(日本佐腾学)这场革命,让中国的经济腾飞的同时,教育也迅速腾飞。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政策意见。从相关文字中,我们看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倍受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指出:“对少先队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小学生管理规程》中提出“小学的培养目标是: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集体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我管理、分辩是非的能力。”(二)研究基础

吉安镇连接永川区与泸州市,是重庆市与四川省的交界镇,吉安小学位于吉安镇场镇,是一所较偏远的农村小学。现有23个班,学生1200多人,教师56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为了改善生活,忙于耕种或外出务工,而无暇照顾自己的子女,疏于对孩子行为的指导,有的是夫妻一方外出,有的是夫妻双双外出,留下了一大批由祖辈、亲戚、朋友照管的“留守孩子”,每班约有80%以上的留守孩子,这些孩子在生活和学习等问题也就渐显突出:他(她)们的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状态;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诸如心理关怀缺失、情感发育不良;脱离父母监护,安全隐患凸现;智力发展滞后,学习成绩不佳;缺乏家庭管教,自私、挑吃拣穿、不爱劳动、自理能力差等不良问题成为一大社会现实问题。

我校立足农村实际,满足农村小学生的需求,亮出真诚心,为他(她)们的父母分忧、解难,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着想,从2004年秋期起,开始在五、六年级学生中尝试学生寄宿制教育,迈开探索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的第一步,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已取得可喜成绩: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初步形成,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寄宿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和活动方式

得到进一步提高,培养造就了一支团结务实、勇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的寄宿制管理、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实验研究环境。从2009年秋期起学校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取消了学生寄宿制教育后,将课题转向为“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

(三)理论依据

1.系统论理论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所谓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论要求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去描述和确定系统的结构和行为。贝塔朗菲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等级观点,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之间互为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具有目的性、动态性、有序性三大基本特征。该课题正是把学校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有机整体,校内的各科室各年级组别就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此课题通过对学校内部的实情分析,对学生现状行为能力的教育,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策略,并形成相应的系统的评价体系。

2.校本管理理论

校本管理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学校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它强调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其权力逐渐下放给

学校,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主决策的空间,使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具体的情况来决定资源的分配、学校财政的预算、课程的设置、教科书的选择、学校人事决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变革学校已有的管理体系,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校本管理强调学校管理的人性假设、管理的原则、管理的策略、管理的机制都应该发生转变。此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以校为本的管理和研究,充分尊重师生的自主发现与发展,从而达成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以人为本理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21世纪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主体性、发展性的教育,即促进人的素质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促进社会现代化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素质教育总的要求:让学生做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劳动,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在变化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高度适应能力,具有创造意识,并能不断获得新知,而且有能力克服自身的局限。此课题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在研究过程中关注教师的培养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各国教育学家、学者对“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的阐述

美国哲学家培根谈道:“习惯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觉得:“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这些理念和观点,都是引导我们进行研究的有意义的有力支撑依据。

二、课题界定

(一)农村小学生

课题中“农村小学生”是指居住在农村,读书在农村的小学生。在这里主要指的是永川区吉安镇吉安小学校的所有学生。(二)良好行为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人的行为有四个层次,按从低到高分别为被动性行为、自发性行为、自觉性行为和自动行为。所谓的习惯就是指第四层次的自动行为。自动行为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自然的、稳定的、持久的行为。

“良好行为习惯”是指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符合各类生活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就是指符合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稳定的行为,在我们的课题里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两方面。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整个涵义,不仅包括培养小学生好的行为倾向,同时也包括矫正小学生不好的行为倾向,从而真正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基本条件。

(三)策略

“策略”从名词意义上讲指为实现一定的战略任务,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具体到本课题中,则是指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灵活而正确的、实践研究活动的措施、手段和方法。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营造育人氛围。

通过课题研究,在全校营造良好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良好氛围,完善学校管理学生的制度建设,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风校貌。

2.矫正不良习惯。

通过对照《小学生行为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探索多种途径,发挥教育的合力来矫正学生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3.完善机制策略。

通过对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提高教师们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丰富教育学生的手段和方法,总结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评价机制和有效策略。

(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1.如何促使学校良好文明氛围的形成。

一方面学校加大对特色学校建设的投入,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遵规守纪的教育,重点抓好班规、班纪、校规、校纪,让学生在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成长。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等内容。

3.如何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和措施。

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和措施。

4.如何总结出一系列培养学生的策略。

在研究中不断总结反思,摸索出一系列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灵活而正确的、实践研究活动的措施、手段和方法。

四、研究方法及手段:

(一)观察法

观察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形成的习惯情况。

(二)调查法

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在研究前、中、后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情况。

(三)行动研究法

采取多种丰富的实践活动形式,培养或矫正学生的习惯,并分析研究活动的效果。

(四)个案研究法

选取不同层次的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进行跟踪分析研究。(五)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获取的研究资料、取得的效果进行经验总结,提示出一定的规律,使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04月——2011年7月)

1.调查分析,摸清情况。

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就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我校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通过采用教师观察、师生访谈、学生观察日记等形式摸清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习惯、良好的习惯以及学生对这些现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进行一定量的数据统计,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了解学校在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将针对学生们的情况作连续的追踪调查,为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2.明确目标,分工合作。

根据本课题目标和不同年段学生年龄特点,参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课题组成员分工。本课题实行责任负责制,总负责人谢冰校长统领课题工作,协调课题各组人员工作,课题实施方案和结题报告由谢相萍老师负责。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和学习习惯培养分年段落实,行为习惯负责人由德育主任李丽娜和各班班主任老师负责落实,学生学习习的培养低段由赵华平、中段由张淑梅、高段由刘波这三位教师具体负责。将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活动贯穿于平日的教学活动中,一二年级侧重开展有关书写习惯的培养、三四年级侧重开展有关预习习惯的培养、五、六年级侧重开展有关作业习惯的培养。(二)实施研究阶段(2011年09月——2012年7月)

1.课题各组制定研究实施计划,并分阶段研究。

分别制定出“低、中、高年段“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其具体思路:根据各年段的年龄特点,初步划分出不同年段所应该达到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要求,然后开展具体的研究活动,探索影响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一些主要因素以及养成这些习惯的具体途径、方法,收集学生个案,教育活动案例。

2.不断进行阶段性总结,收集过程性资料。

随时注意收集研究活动中学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方面所发生变化的事例(其中包括对学生不良习惯的矫正的事例),研究人员随时撰写能说明问题的学生个案,并对自己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进行整理,撰写教育活动的案例,更进一步说明这些教育活动的成效,以便整理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生习惯养成的范例。(三)成果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

1.资料分析。

主要是对课题中整理出教育活动案例以及学生个案,分析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分析各种教育活动开展的成效。

2.低、中、高段学生形成一定的良好习惯行为。

3.总结课题成果。

六、研究的对象

吉安小学1-6年级全体学生。

七、课题实施的策略

两年来,我校全体实验教师紧紧围绕“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实施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我校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是开展好学生养成教育活动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围绕养成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了绿化校园、特色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校大门改造、三所村小厕所拆建、白果小学食堂修建等工程;整治三所村小教学楼楼顶小青瓦,维修村小校舍;添置部份课桌凳、更换部份门窗;建立计算机室及多媒体室。让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上养成终生受用的良好习惯,从而立体推动学校建设,把我校努力打造成为校园环境整洁、学习氛围浓厚、管理制度完善、师生充满活力且处处和谐发展的富有鲜明特色的养成教育示范学校。

(二)创造“教育科研日常化,日常工作科研化”的教育教学、教育科研一体化的学校工作格局。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在实验研究中,校长谢冰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同时也是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组

的论证下,提出了“教育科研日常化,日常工作科研化”的构想,创造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有机结合的一体化学校工作格局,把习惯养成教育的点点滴滴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事事处处,方方面面。

1.把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纳入学校常规工作的重点。

强化措施,深化管理,反复训练,在细化管理中深化养成教育,在养成教育中强化细化管理,做到每月一重点,每周一小结,形成人人争当“文明之星”,人人“抓养成”的浓厚氛围。

(1)强化意识:以每周一次的全体师生集会和班会课为阵地,宣传学校对礼仪、纪律、上下楼秩序等管理的办法和措施,以增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值周教师对学校管理的参与作用。

(2)抓好班会课:班会课是班级进行宣传和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行政对班级班会课进行检查和督促。班主任合理利用班会课,把学校养成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年段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在校学习打好基础。

(3)建立包管责任制: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具体落实者,班级纪律、秩序由班主任负责,学生礼仪、个人卫生由礼仪监督岗负责,落实好养成教育小组负责人,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从而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督促。

(4)设立师生监督岗:为确保学校集合集会纪律和午自习纪律、学生礼仪、个人卫生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得到解

决,学校成立师生监督岗。教师监督岗由值周教师担任,值周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分别管理好相应的楼层,并解决突发事件。少先队纪检部干部负责每天对纪律进行不少于两次的检查和督促,并及时向值周教师反应情况,以达到师生齐抓共管,确保学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加大检查力度: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一天一公布,一周一总结,每月在班级养成教育评比栏中,进行班级月评,表彰表现优异的班级和学生。集合集会时,值周教师对纪律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巡查,少先队纪检部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巡查,并把检查情况记录详细,集会结束由行政值周或大会组织者公布纪律检查情况,表现优秀的班级全校表扬,表现较差的班级全校批评。中午自习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每周二中午对午自习纪律进行定期检查,且每周对午自习纪律进行2-3次的不定期抽查,每周四中午对学生的个人卫生进行检查,结果当天公布。

(6)落实考核:每天的养成教育检查纳入班级常规管理,并在纪律整顿的第一学月进行一次总结,根据班级的检查评比情况评出一二三等奖和班级的“养成教育文明星”在全校进行表彰。

2.以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让课题工作日常化。

我校立足于为了提高学校教师的课题研究素养,根据对不同年段学生的要求,开展了养成教育实践探索教研活动,以推门听课和通知听课为主要形式,有效提升了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和

能力,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

在低段开展了有关培养学生书写习惯的教研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结合课题并举行了“我是小小书法家”的比赛活动;在中段开展了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教研活动,总结出了有效的预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检查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评出了“我是预习小能手”。在高段开展了培养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教研活动,针对学生常见的现象:审题不仔细,计算错误,思维不严谨,知识遗忘,书写不规范,笔误等问题,实施了系列有效减少过失性失分的策略:考前准备工作,考试信心的培养,全局观的培养,专注力的培养,查验习惯的培养。为了让学生的习惯得以强化,举行高段学生的家长进课堂开放周活动,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学生的作业习惯进行督促。

(三)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严格的、持之以恒的规范训练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持之以恒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保证。

我校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楼道,走廊、操场边等各个角落,张贴出了有关学生行为规范的激励性条文,在教室内,根据不同年段的要求,贴出了有关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儿歌和一些

温馨提示。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吉安小学学生一日常规》、《红领巾礼仪监督岗制度》、《优秀学生系列评比制度》、《先进班集体评比标准》、《优秀红旗中队评选制度》、《学生养成教育评比细则》、《学生书写评比标准》、《学生良好作业评价标准》等,把这系列要求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准则,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学生是行为活动的个体,我们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实现自我教育,但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此,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相关监督机构——“值周教师监督岗”、“礼仪岗”、“班级文明监督岗”、“纪律检查组”、“卫生监督岗”和“学习辅导小组”。在养成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活动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开展了定点式和走班式课程辅助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每周三开展了走班式课程辅助活动,开设了舞蹈组、合唱组、鼓乐组、田径组、绘画组、书法组、英语组、科技小实验组、科技模型小组、电脑制作与创新实践组、阅读养成组、礼仪培训等活动小组,对辅导采取自愿报名和学校统筹相结合,让每位教师都参与辅导,让每位学生都参加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人参与、自主开放的原则。在活动中,强化活动课堂的质量,对教师到岗否及时,上课内容是否有实效等进行了检查,提高辅导质量,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周二下午是阅读辅导课,进行了师生共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读后交流,看课外书,收集好词佳句,朗读诗歌等活动,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发掘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2.结合年段学生特点,开展课题实践活动。

低段进行了“我是小小书法家”写字比赛和查字典比赛,中段进行了“我是预习小能手”比赛和讲故事比赛活动,高段开展了“让家长进课堂”活动,诗歌朗诵比赛等,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了“爱绿、护绿,学生认养小树活动”,开展了吉安小学第二届科技节系列活动,进行了科幻画比赛、“美丽的校园”建筑模型和“风影”创意赛车竞速比赛等活动,开展了“我来帮助你,走进贫困学生家庭”活动,本年度我校的陈波、杨勃宇、牟贵玲、谭好明参加区教委组织的科技比赛中分获三等奖,周谟

星参加科幻画比赛获三等奖,参加了区教委举办的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集体三等奖。

3.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

利用节日为契机,结合我校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是我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良好方式。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让母亲开心;五?一节学生回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六?一节开展以“习惯护航,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六一”的文艺汇演;九?十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十?一国庆节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祝福;元旦节向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嘉陵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贵在从小培养,他指出:“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中全面阐述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幼儿期是孩子良好行为规范养成的关键期;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完善人格不可缺少的,是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有句名言:“思想可以决定行为,行为可以决定习惯,习惯可以决定性格,性格也就决定了命运。”这句话充分强调了在幼儿园加强对孩子的“好习惯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工作。我们嘉陵幼儿园根据未来人才发展的需求,本着“育人为

本、养成为先”的教育理念,重视孩子的养成教育,重视营造健康、快乐、积极的教育环境。 我园是地处县城的公办幼儿园,习惯养成的的培养虽然不是新的问题,但目前我园一是独生子女增多,这些幼儿倍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处在“独”的成长环境中,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二是外来务工、留守的幼儿增多,这些幼儿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这部分的幼儿缺乏良好的细心的教育,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这些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我们拟以本课题为突破口,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幼儿习惯的现状,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幼儿良好习惯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未来一代新人应具备的素质。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而现实中“三教”的脱节又使养成教育面临困难。因此,我们着重探索适合幼儿各种良好习惯形成的教育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根据幼儿年龄、身心特征,针对幼儿习惯上出现的问题。学习借鉴他人对相关该内容的探索和实践,收集整合教育资源,密切加强家园联系,寻求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有效对策和方法,让在园幼儿能形成该年龄段所具备的良好习惯。

关于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撰写 要求及范例

关于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撰写要求及范例 课题简介:课题由来、课题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研究情况:按时间顺序或内容板块有条理地说明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地陈述研究过程中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阶段成果:客观地阐明本课题组完成研究内容、达成研究目标的情况;简要说明已经形成的基本观点或理性思考以及澄明了什么、示明了什么、探明了什么;介绍产生的客观效果和社会影响;概括性地叙述已形成的研究成果(体例、数量、影响等);具体罗列主要的研究成果(作者、名称、体例、发表或获奖情况等)。 疑难困惑:具体明白地提出研究过程中遭遇的问题(课题研究本身);实事求是地提出研究工作中面临的困难(课题研究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 后段设想:前段应做而没有完成的工作如何补救;课题组面临的疑难困惑如何解决;后段研究思路有何调整;后段主要研究活动怎么安排。附件资料:主要成果资料内容;有特色、有影响的研究活动资料。 注意:以下为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范例,其中著明“略”的地方需要我们在撰写中期报告的时候进行充实。 范例: 《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一、课题简介 课题由来: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具有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改变数学教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意义。在国外,从数学课本看起,每一章都是从实际出发,然后解释数学内容,最后总结实际问题的解决。但是,我们的广大基层一线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思路大都局限于“解题方法”、“一题多解”、“考试题解”等,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培养。由此,我们提出了“培养初中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进行研究。 课题界定:我们认为培养学生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是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构建出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运行机制,在目标、原

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计划1

1.自我服务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要教给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穿鞋系带,自己铺床叠被,自己吃饭,自己洗脸洗手,自己收拾整理玩具。每学一件,都要先由家长示范,尔后让孩子在家长指导下练习,直到孩子学会自己做。 一般说来,从二三岁开始就可以慢慢教孩子学做自己的事情,五六岁,孩子就可能做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还能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进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使孩子(尤其独生子女)能及早摆脱对大人的过分依赖,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 2.做家务 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可让他们帮助提东西,拿肥皂、条帚、挎包、拖鞋、小板凳等;开饭时可让他们帮着搬凳子、摆碗筷,饭后让他们帮收拾碗筷;可让他们和家长一起打扫居室卫生,如扫地、擦桌椅柜橱;可以让他们帮家长一起刮土豆皮、择菜、洗菜;还可以让他们到不远的副食店去买醋、买酱油等。这些事情可以使孩子感到十分快乐,觉得自己长大了,能帮助爸爸、妈妈干事情了。 3.参加公益劳动 带孩子或让孩子随集体参加公益劳动也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一条途径。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居民区组织的一些公益劳动,例如,参加春天的植树,夏天的灭蚊蝇,秋天的除草,冬天的扫雪等;也可以带孩子照顾附近的孤寡老人、军烈属;让他们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发报纸、取牛奶、照顾小朋友等。 整理玩具、文具、图书的习惯:小学生游戏过后要自己收拾玩具,写完作业要及时把文具收进文具盒里,看完画册和书籍要整齐放进书架或有次序放进书包。 1、举止文明的习惯 (34)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35)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 (36)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37)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能微笑着向别人致谢。(38)向别人请教是,态度诚恳。 (39)不打架,不骂人。 (40)不给同学起绰号。 (41)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42)集合时做到“静、齐、快”。 (43)观看比赛时能文明喝彩。 (44)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45)不歧视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不看不起外地小朋友。 (46)不带危险物品上学。 2、诚实守信的习惯 (47)说了就能努力去做,信守自己的诺言。 (48)答应的事设法完成时,能向对方说明原由,并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及标准要求

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及规范要求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 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威廉詹姆士)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底色,特制定本细则。 一、课前预习习惯 1.课前预习课程。每天晚上和上课前,都要对下一节新课做简要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预习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等方法寻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学、家长问询,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要标记,以便在课堂上有重点地学习。 3.预习时要学会用笔在书上做不同的标记,如:重点的内容在 文字下面标“△”;有疑问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画“_”,并在字边写上“?”等,以便在课堂学习时多留心。 4、预习时要精力集中,一丝不苟;要看、做、思相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既要敢于挑战新知,又要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 二、课堂学习习惯 (一)课前准备

1.学会早读,每天到校后,能自觉地进行诵读诗文等早读活动。 2.课前将课本、练习本、文具盒及其他学习材料准备好。静坐看书,等候教师上课。 (二)积极思考 1、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勤于动脑,勇于发言,善于生疑。 2、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解决问题。 3、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独立思考,大胆探索,不受外界的诱惑、干扰。 (三)学会倾听 1.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和学习用品等,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并能给予积极的评价;能仔细倾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练习。 3. 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 (四)大胆发言 1.发言时,身站直,口齿清,能用普通话,声音洪亮。 2.理顺逻辑,调整思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

良好习惯养成结题报告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 时代发展的要求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发展的国内情况,学校学生的思想和其家庭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用于今天的工作和对象,探究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学生变化的新的德育模式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重要课题。德育工作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变化,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有效进行。 2. 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工作,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要立德树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3.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要求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未成熟,思维方式受外界影响大,可塑性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在他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稍不注意,不良行为及不良行为习惯就会轻易地在他们身上找到缺口而附在他们身上,出现了社会责任感不强、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不强、行为习惯不文明、拜金主义等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4. 基础教育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推进的客观需要 课中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的行为朝符合历史客观要求的方向发展,从而教会他们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本领。因

此研究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构成,探讨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二年级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

二年级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方法 俗话说“好习惯,好人生。”一个人的良好习惯,确实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就是好习惯的培养。如何教育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是家长们迫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中华家庭教育学院正待研究破解的难题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好习惯成就自己,成就孩子,成就未来! 低年级学生应该养成一下几点习惯尤为重要。 1、本学期重点抓好二次刷牙工作,首先向学生讲清什么是二次刷牙,如何进行二次刷牙。利用家长会也让家长懂得什么是二次刷牙,并让家长督促孩子做好二次刷牙工作。 2、抓好个人卫生和校内,室内的卫生,每周一检查个人卫生,每一天都让学生自觉维护校内和室内的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服装整洁,领巾整洁,不留长发和长指甲,经常剪指甲,随身带手巾或卫生纸控制鼻涕。保护牙齿,注意口腔卫生,手干净,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2)、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买零食,不喝生水,学会整理房间。 (3)、学具整齐,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保持教室达到三清三齐、清洁区卫生清洁(达到无废纸杂物)。 (4)、饭前洗手、不进行剧烈活动;不挑食、不偏食;集体就餐时要照顾他人;吃饭时要安安静静,不说话、不东张西望。

(5)、睡眠姿势正确(右侧卧或仰卧,枕头高低合适);早起早睡,睡觉前不做剧烈活动;自己独立安静地睡眠;睡眠时不乱翻身,不蹬被;睡眠前后情绪稳定(不哭闹,不乱发脾气);入睡迅速。(6)、注意保护视力,读书姿势正确书写、绘画姿势正确;注意保护嗓子,不高声喊叫、不尖叫。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让他们学会自己铺床叠被,自己起床,脱穿衣服、鞋、袜,学会洗脸、洗脚、漱口、刷牙,学会摆放、洗刷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家长应当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4、教孩子自我管理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不会整理书包,书包里乱得像“纸篓”,只好父母代劳。其实坏习惯的成因就是家长包办一切,未能培养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从现在开始,就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收拾书包和生活用品等;要懂得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这种习惯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养成有条理、有责任心的好习惯。 5、孩子生活规律化 小学生的生活正规而有序。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什么时间不该做什么事情,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如该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收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材料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于2009年经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自课题实施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市局教科室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是,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新课改中也反复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在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促使学生自主自觉有效地学习。多年的教学实践更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化为学生的素养,将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习惯的现象。教师以知识为本位,疲于奔命,学生苦不堪言。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要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中之重。我校以理论研究为抓手,以培养学习习惯为努力方向,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说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学生的学习行为倾向,是一种学习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主要研究的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前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反射行为,行为的习惯性有多深,它的反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总结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总结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决定命运”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共识。而人的行为习惯首先取决于能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导行”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导行”的关键又在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此,我们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巨大意义,激发他们为塑造完美幸福的人生而从小注重培养自己的好习惯、从小事做起以培养自己的好习惯的激情,组成一个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强大“教育场”,采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手段,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研究和实践,学生一定能多方面地培养出较强行为动力水平的好习惯,并逐渐把这些好习惯内化为他们的内在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健康、积极、和谐地成长。 (一)系列活动,促进内化 在对前阶段实验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营造培养习惯的平台,提供训练的载体,设计组织了若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中培养习惯,让他们在生活的沃土中内化习惯。如:引导学生做自我的主人,培养对自己的责任心,组织进行了“整理书包大赛”、“自查作业大赛”、“自我服务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引导学生做家庭的主人,培养对家庭的责任心,组织进行了“今天我当家”、“我是小孝星”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进入家庭“子女”角色,培养主动承担力所能及家务劳动的习惯。 引导学生做班级和学校的主人,培养学生对班级、学校的责任心,设计组织进行了“爱校如家人人有责”系列活动,人人承包小岗位,天

天进行保洁工作,在活动中体验做主人的责任与快乐。引导学生做社会的主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设计组织进行了“雏鹏书城情系茶山”等“手拉手”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关心帮助同龄人的过程中,在赴粤北山区开展社会考察的实践里,获得触动与感悟。引导学生做国家的小主人,培养其做国家公民的责任心,设计组织进行了“为祖国航天科技成就喝采”等系列活动,发动学生给发射神舟试验飞船的航天专家写贺信,鼓励孩子们上互联网下载有关资料,举行主题队会,组织学生参加“中国航天夏令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引导他们从小立志成才将来报效祖国。 (二)学习榜样,熏陶培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身边涌现出的榜样更具有感召力。 班上的孩子在上学的路上检到钱也交到公,上课就借着这样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那些在教室里检到东西的孩子及时交公,而不是把它放到自己的包里,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检到东西还要交公,这样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写字习惯,每周要在班上评出10名写字小标兵,奖小星星来鼓励他们。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读书习惯,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比赛评比,选出10名最优秀的小选手,奖给2颗小星星,其他孩子也会在榜样的作用下努力去学习去读书。及时对学生取得的点滴成功给予肯定,激励他们不断走向新的成功,帮助他们养成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习惯,为孩子们将来走向更大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0年12月28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_百度文库讲解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有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五、研究的措施 (一)组建一个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一)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细化目标: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二)诚实守信的习惯 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细化目标: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细化目标: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四)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细化目标: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

课题设计研究中期报告

黔江区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学校、社区、家庭有机结合增强教育合力研究》 中期报告 (2009年1月---2010年12月) 黔江区濯水镇蒲花小学课题组 2008年5月,我校确立的研究课题《学校、社区、家庭有机结合,增强教育合力研究》获得立项审批,并被黔江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黔江区区级重点课题”,2008年12月举行了开题论证仪式。 在开题论证仪式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市场经济时代变化万千,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本课题的选题针对性强,无论从大环境的复杂性,还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困难性,都证明了该课题的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明显的现实意义;课题方案的设计具体细致,价值性强,有独到的创新之处;方案对核心概念的界定较为准确;课题研究的目标与设计科学合理;研究中重点探索的几个问题既具有前瞻性,又符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 从开始课题研究以来,区教科所以及学校领导一直高度重视,白校长曾多次亲临第一线,认真指导工作,使各项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各位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性也很高,课题组活动时,能按较好地完成课题组的相关任务。第一、二阶段的目标初步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为了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提高课题组研究的水平和效益,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使课题组研究步入更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进一步落实课题研究,以便为课题的总结评估做准备,现将我们在前期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完成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一)提出人员变更申请,成立中心课题组,调整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策略。 本课题初期由我校小学高级教师费春华负责,李祖锦、刘永素、张兴琼、李光禄、李达明、汪平安、李成科等参研。2010年课题负责人费春华由于工作需要调至黔江区水市小学后,他随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了课题人员变更的申请并获得批准。我校于2010年9月6日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7-10-31T11:51:26.04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5期作者:刘晔 [导读] 从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我从未放松过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陕西佳县王家砭中心小学刘晔 俗话说:“好习惯,早养成,有教养,益终身。”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地知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它将影响着学生的一生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自信心的建立。因此,从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我从未放松过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一、榜样示范,训练“站、立、坐、行” 俗话说得好,站要有站像,坐要有坐像。我利用班队活动让同学们明白:我们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就不能坐得东倒西歪,站得无精打采。班队活动把“站、立、坐、行”的训练放在了第一条,在开学的第一周和第二周重点训练。 首先是坐的问题。同学们的坐相用一个词来形容:千姿百态。有的同学坐的时候两只小手不停地来回搓,有时还把一条腿伸在外面晃悠(如果看不见就很容易绊倒他人);有的同学一只手随意放在自己课桌上,另一只手搭在他人的背上(弄不好就会发生冲突);有的同学把头偏向一侧,双腿搭在其它地方(真是不雅观)。于是我先纠正他们坐的姿势:上课时两条小腿平行,小手平放在课桌上,这样就避免两条小腿来回摆弄,避免两只小手玩东西。纠正时把坐得端正的同学请到讲台上做示范,当小老师做榜样。 其次是站姿。有的同学站的时候弯着腰,没有站正就回答问题;有的同学站的时候来回摇晃,好象随时都要倒下的感觉;有的同学还没站好就开始左顾右盼;集会时站得歪歪扭扭,像一根麻绳。针对这些问题,我告诉同学们站好的姿势就是两腿并拢,两只小手分别放在大腿两侧,挺胸抬头不摇晃;回答问题要目视前方;集合时,两眼注视前一个同学的后脑勺。光说不行,还得训练,训练时我自己站得直直的,给他们做动作示范。然后在每一小组中选出代表,站在讲台前让大家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们的站姿终于有形了。 再就是走路的问题。下课了,男同学走着走着,小脚勾出去了,旁边的同学莫名其妙地摔了一跤;要不然就是走着走着,小手儿又活动开了,往前边的同学身上一抓,“战争”就开始了。针对这种情况,我把我所观察到的现象排成小品。在班队会上,用小品的形式把他们自己走路的怪模怪样呈现了出来。同学们观看的时候觉得很精彩,很可笑。可看着看着,便低下头了,脸红了。 我知道同学们认识到了错误,就乘热打铁:“同学们,像我们这样走路,好吗?”此刻,小手林立,在我的允许下,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样不好;多难看呀;又容易出安全事故;还容易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我接着训练孩子们如何正确行走,才体现出我们小学生的气质。 在训练的这两周里,很多同学都在某一方面当上了榜样,上了“光荣榜”,夺到了红五星,这大大地激励了同学们的热情,提升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当然我还从生活中为同学们找到了榜样——解放军、警察。我利用网络收集了许多解放军叔叔、警察叔叔站、坐、立、行的画面,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正确、标准的站姿、坐姿是何等的有气质、有精神、有魅力。让榜样鼓励同学们进步,让榜样伴随同学们成长。 二、疏导引领,纠正乱扔乱丢的习惯 一个班级,没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又怎能让学生幸福快乐地学习呢?没有干净卫生的场所,又怎能让同学们享受阳光雨露呢?我利用晨会课、班队活动课,对同学们进行行为疏导,讲一讲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可以让我们健康,让我们幸福!干净整洁的教室,优雅美丽的环境,可以让我们赏心悦目,让我们愉悦无比! 低年级的学生没有自理能力,加之是乡村,很多学生是隔代抚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实在有点差。吃了东西随处乱扔乱丢。课桌成了垃圾堆,教室成了垃圾场。而同学们的小手整天脏兮兮的,既影响了班级的卫生评比,又影响身体健康。 为了纠正学生乱扔乱丢的行为,我在班上选出卫生监督员,配合学校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督。每天早晨检查同学们的书包是否清理干净,上课检查座位是否有垃圾,中午检查同学周围是否卫生,放学检查课桌屉子是否有纸屑。同桌之间还互相检查,老师还临时抽查。同时在班级中开展“弯弯腰,捡一片纸”的活动,每一周评选爱护环境的“小卫士”, “小卫士”也上“光荣榜”,在半期和期末进行评比,让同学们在竞争中改掉坏习惯,让同学在活动中找到成功的快乐,让坏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消失,让我们的环境卫生在全体同学的努力下越来越美丽。 三、持之以恒,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有驾驭课堂稳定住学生注意力的能力。针对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从激发兴趣入手,努力把课堂教“活”;针对课堂上不会倾听的学生,或者走到学生中间,利用“暗示法”提请学生注意,如“拍一拍”、“拨一拨”、“点一点”等;或者走下讲台,用“稍停法”,“注视法”、“指向法”等,引起某些学生的注意,收拢其注意力。 我在对学生进行习惯训练过程中,其实是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我都遵循了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原则,随时把关注的目光洒向所有的学生,随时提升他们的信心,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在其训练的过程中,我和同学们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让各种习惯在不断的重复中、检查中、纠正中加以巩固,让其好习惯自然养成。 法国学者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我们当老师的只有用爱心、耐心、细心、真心去培养学生的习惯,才会为他们的美好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快乐茁壮地成长。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文明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用比较概括的话来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他所能涉及到的社会公共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并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形成习惯的、外在的良好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初步探讨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及相应教育对策; 3、研究良好的基本习惯的时代性和差异性,研究适合我国国情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健康人格培育的新途径; 4、通过研究,找到良好习惯培养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实践性强,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辅助方法是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 四、研究原则 1、正面教育的原则。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贯彻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统一认识,掌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2、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基地、劳动基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3、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计划

鸦儿沟完全小学 “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计划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学会倾听的习惯 (1)上课时不做小动作,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2)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3)能给予积极的评价(4)能仔细倾听老师讲解。(5)能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 (6)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能积极发言。(7)善于发现,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8)课前能预习,不明白的问题能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 (9)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10)发言时,身站直,口齿清,能用普通话,声音洪亮。(11)对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教师请教。 4、与人合作的习惯 (12)能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共同解决问题。(13)与同学交流时,能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14)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自主读书的习惯 (15)边读边想、圈点勾画。(16)和书交朋友,广泛阅读。(17)不读不健康书籍,不看不健康光盘,不浏览不健康网站。(18)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19)早到后能设法早读。(20)常写读书笔记,注重知识的积累。 6、认真书写的习惯 (2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执笔处离笔尖一寸。(22)书写工整,作业、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23)文字和符号规范,格式美

观,符合老师的要求。 7、自评互评的习惯 (24)在学习过程中,能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鼓励自己与他人。 8、搜集资料的习惯 (25)能利用查阅图书、上网浏览、实地考察、走访调查等渠道主动搜集与学习相关的材料,拓宽自身的知识面。(26)对搜集的各种资料能进行分析、归类、整合。 9、动手实践的习惯 (27)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28)工具准备充分,不丢三落四。(29)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30)在校时能完成作业再去玩,对作业中的错误能即时订正。(31)尽早完成家庭作业,睡前交家长检查。(32)睡觉前对当天学习的主要内容能进行回忆。(33)认真完成,并仔细自查作业。 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1、举止文明的习惯 (34)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35)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6)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37)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能微笑着向别人致谢。(38)向别人请教是,态度诚恳。(39)不打架,不骂人。(40)不给同学起绰号。(41)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42)集合时做到“静、齐、快”。(43)观看比赛时能文明喝彩。(44)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45)不歧视身体有缺陷的同学。不看不起外地小朋友。(46)不带危险物品上学。 2、诚实守信的习惯 (47)说了就能努力去做,信守自己的诺言。(48)答应的事设法完成时,能向对方说明原由,并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49)借了别人的东西能如期归还。 3、尊重他人的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县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学校健康教育是整个健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目标的实现最基础的根源在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应把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我校在就确立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研究课题。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1、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而言,各地教科研部门开展的研究,还缺乏系统而深层次的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常规学习习惯。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的习惯。 (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我校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有很多好做法: 1、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从每学期的第一天开始,我校的班主任们就会着重观察学生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到教室后首先要打扫卫生,细心观察学生打扫卫生是否积极,谁在无动于衷;全体同学做好后,还要进行自我介绍,认真观察谁在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言语通顺、吐字清晰。最后对各个环节进行总结:对衣着得体的,打扫卫生积极的,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语言流利的进行及时表扬,对着装不符合要求的、打扫卫生不积极的及时指出问题并令其及时改正。对自我介绍时表情不自然、言语不通顺的要进行适当鼓励。让学生们认识到,班主任从一开始就在关注他们的言行。“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从一开始趁坏习惯还立足未稳,及时进行纠正,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2、注重养成的循序渐进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有耐心,有条理,有思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定不能囫囵吞枣,半途而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班主任老师们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集会时保持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坚持从《官坊中心小学学生一日常规》中的日常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3、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如:早晨起床要做到快速洗刷,整理床铺,打扫寝室卫生,把毛巾搭好,把牙具摆整齐,把衣物放放到自己的位置;一日三餐就餐时从教室出门自觉排队,文明就餐,不高声喧哗,不把生菜剩饭丢弃在桌面和地面上,吃完饭后按照一洗二清把餐具

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更是学校高效管理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德育是从抓养成教育开始的,从培养一系列的具体行为习惯着手的。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人,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基础。而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 一、以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等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二、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安全生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使他们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

守公德的好公民。 三、抓好“四种习惯”的养成,即学习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1、“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课前要预习,上课有准备,课堂专心听讲、勇于提问、积极回答、勤于思考,课后按时完成作业。这样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2、“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生活有序,早起床,不睡懒觉;起床、穿衣、洗涮、整理内务行动要快;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到校、及时回家,天天洗脚,经常洗澡,常剪指甲,穿戴整洁;不吸烟、不喝酒、不打闹;不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杂物,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爱护公物、保护花草树木;节约水电、爱惜粮食,正确支配零用钱,不吃零嘴等等;这样学生养成勤劳俭朴、生活有序、自强自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团结友爱的精神。 3、“安全行为习惯”教育,加强安全法制意识,不偷窃、不敲诈、不勒索别人的财物;养成防火、防电、防溺水的良好习惯;在马路上不打闹,不骑车带人,不闯红灯;不打架滋事,更不随意叫家长或亲友到学校无理取闹,更不同校外人员勾结寻衅滋事;不攀越栏杆、校门及围墙;注意饮食安全。这样可以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4、“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教育,1、尊重长辈,听父母教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