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汤剂疗效下降原因浅析(1)

中药汤剂疗效下降原因浅析(1)

中药汤剂疗效下降原因浅析(1)
中药汤剂疗效下降原因浅析(1)

- 448 -2.3 不同年龄的舌象情况:主虚证的舌质淡苔白舌象在不同年龄中出率波动较大。以40岁为界,小于40岁191 例中出现43例(22.3%)。大于41岁86例中出现15例(17.4%),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而41岁以上的15例中,衰退者占13例,发作及缓解者各1例,说明单纯年龄对舌象影响较小,更主要是病情对舌象影响较大。从出现例数最多的舌质红苔白舌象来看,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虽稍有下降,但将其分为小于40岁组与大于41岁组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正常舌象的患者较少,尤其在老年更少,大于41岁只有2例。

舌象分为火热、痰火、痰湿、虚弱、瘀血型,分别分为小于40岁与大于41岁组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3.1 各病期的舌象特点

从表1中可以看出,舌质红苔白者最多,占19.4%,其次为舌质淡苔白,占17.0%。按舌象的主证分型,依次为:火热型、痰火型、虚弱型、痰湿型、正常型、淤血型。

本组火热型120例,痰火型55例,出现率较高。与中医论癫狂的发病机制以痰、火为主的传统看法相一致。早在《内经》所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故此对精分症的病机应着重从火热、痰火分析辩证。虚弱型、痰湿型例数居第三、四位,这与我院的衰退病员较多有关,其病程较长,年龄较大有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邪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张景岳《景岳全书》中提出“癫狂多痰起,凡气有所逆,痰有所滞,皆能雍闭经络,格塞心窍”。可见痰证、虚证也是精分症常见病机之一。

比较不同病情的舌象特点,舌质红苔白在发作组、缓解组、衰退组间的例数比为14:1.27:1,统计学处理,衰退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发作组与缓解组之间无差异(P>0.05),舌质淡苔白舌象衰退组高于发作组和缓解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舌质淡苔白滑者在衰退组中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由此可见,发作组病人及缓解组病人以热型较多,衰弱病人则以虚弱、痰湿性为主。两者之间的病机转归无非是狂证火热内炽,痰热雍闭,郁久其热渐盛;痰湿留滞,成为痰湿证;或火盛伤阴,耗伤气血,正气渐衰,成为虚证。故在治疗上,发作期病人以清泄痰火为主,衰退期病人以扶正祛痰为主。

至于缓解期病人症状基本消失,理应舌象归正,但主热象的舌质红苔白舌象与发作期无异常,其原因笔者认为,在临床上目前主要以西药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是对症治疗,从中医的观点来看,是治标不治本,虽然病情暂时好转,一经停药,每每发作,从而说明病根未除。所以对缓解期病人也应根据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标本兼治,注意采用中医药调理。

气滞血瘀也是引起精分症的常见比较之一。而本文从舌象所反应出来的比例仅占2.5%(7/285)。但在临床上有不少气滞血瘀型的患者,舌象无异常,在治疗上采取行气活血法,每取得满意疗效。以往类似的情况也有报道,故在临床上对气滞血瘀型的病例不可掉以轻心。不要图舌诊无瘀象,而排除瘀证的诊断,应根据中医的四诊合参,整体观念去辩证论治。

正常型舌象只有15例,其中缓解期有13例,其他两组各1例。从中可以看出,精神症状丰富者很少有正常舌象,随着病情的好转,舌象也约有1/10的人转位正常,可见舌诊在判断精分症病情转归方面也有显著的参考价值。

3.2 几种主要精神症状与舌象的关系

妄想出现89例次,检出率为31.4%,从舌象分析,舌质红苔白者妄想检出率最高,为43.6%(24例次/55),其次为舌质红苔黄腻,检出率36.4%(8例次/22),最低者为舌质淡红苔白者,15例中只有1例次。归纳起来,120例火热型患者出现43例次(35.8%),痰火型55例出现21例次(38.1%),痰湿型31例出现9例次(29.0%),虚弱型48例出现9例次(18.8%),瘀血型7例出现2例次。将火热型与痰火型合为一组,其他各型舌象合为一组,比较检出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幻觉出现45例次,也是以舌质红苔白舌象出现最多,占31.1%(14/45)。与妄想的舌象有所重叠。临床上也往往如此,有妄想者多有幻觉。从而说明,幻觉妄想主要以痰火引起,多属中医的狂证,其病机或火热或痰火,扰乱心神,失志而狂。

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缺乏的检出率分别是42.4%(120例次/283),36.7%(104例次/283),31.8%(90例次/283)三种主症衰退组高于发作组2-3倍,单独出现其中一种症状者58人,同时出现两种症状者53人,同时出现三种症状者50人,这三种症状往往在同一患者伴发出现。从舌象分析,主要以舌质淡苔白及质淡苔白滑的舌象居多,其次为舌质红苔白的舌象。这三种舌象在衰退期的出现例数与发作期的出现例数之比分别为15:8;12:3;7:1。可见其病机主要以正虚,痰浊所致,尤其在衰退期患者更是如此,中医辩证多属癫症,或正气虚弱、或痰浊内蒙,以致神失所主,行为呆滞,各种精神机能活动衰退。

但引人注目的是发作期病人的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并不少见,且发作组资料中许多热型舌象表现,其机理有待探讨。

思维破裂共23例,发作组、衰退组分别出现14例、9例,发作组中有9例为热型舌象,衰退组中分布零乱,无明显规律,本文未作分析。

3.3 本文以中医理论对283例精分症患者调查,只从舌象分析,其中一些结果及看法有待临床四诊合参以进一步补充、完善。

【摘要】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具有个性化给药的特征,随着中医热的兴起,中药汤剂的疗效却不尽人意,有下降趋势。本文从中药的品种、炮制、运输储存、调剂、煎煮和服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药汤剂 疗效中药汤剂疗效下降原因浅析

张文莉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 455000)

【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448-02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经常会听到身边的老中医讲到现在的中药疗效不好把握,有下降现象,为了保证疗效,在同等疗效的基础上,单味药的用量有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有鉴于此,笔者拟从中药的品种、炮制、运输储存、调

剂、煎煮和服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

1 中药品种质量得不到保证影响中药疗效

道地药材减少,药材总体质量下降。药材的生长与地域的

- 449 -地形、土壤、水分、气温、光照和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有关,即使某些种属相同的药材,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最终品质也有高低。在某种意义上,道地药材代表着药材的优异品质。

近年来,道地药材的野生资源正呈逐年下降趋势,有的已经濒临枯竭。而在人工种植生产过程中,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在无药材种植技术和经验的情况下盲目引种,并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产量,缩短了采收周期,降低了有效成分含量。同时假药、劣药依然存在。如湖北贝母伪充川贝,山桃伪充乌梅;沉香树脂含量极少,厚朴皮薄味不足等;有的人为掺假、掺劣。如:海金沙掺沙子、海马腹中充水泥、钩藤多藤少钩等,这些都严重降低药品质量,轻者影响病情,重者可危及生命。

2 中药的炮制规范与否影响中药的质量

中药材必须依法炮制后方可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不规范的加工炮制依然很多。不洗不切特别是含泥沙的草药类,如:矮地茶、蒲公英等;不炮不制,如:巴戟、远志等;水分、灰分超标,如山药、茯苓等水分含量大;炒制后的根茎类及一些果实种子类饮片不过筛,灰屑多;不捣不碾,调配时需临时加工的砂仁、川贝、三七等。药剂师受条件限制等原因,一般都未加工,而是交待病人自己加工,有的甚至不交待。

炮制技术力量薄弱。由于各种原因,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的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加上老一辈退休离岗,而现有的中药加工炮制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低,不严格按炮制规范及操作规程进行加工炮制。炮制出的饮片质量达不到要求。

3 中药材的储存和运输对药材的质量也有影响

储存不当可引起酶解、霉变、虫蛀、变色、有效成分挥发或走油等;运输途中遇水、暴晒、污染等均能导致药材变质,影响或失去疗效。根据具体药材的实际情况确定贮藏的时间,有些药材是越陈越好,如陈皮、吴茱萸等;而有的药材必须尽快使用,如含挥发油的薄荷、荆芥等。储存中药材的仓库要求保持清洁、通风、干燥、避光和防霉变,温度、湿度应符合储存要求,并具有防鼠、虫、禽畜的措施。

4 中药的调剂不当影响疗效

称量误差。国内称量中药的计量工具是戥秤。戥秤的最小单位是克,克以下就无法精确称量。戥秤是用人工操作,由于用戥者习惯不同,称量时秤杆偏高、偏低,戥星的星里、星外均会对所称重量产生误差。所以,以戥秤作为中药的称量工具,己落后于时代。

配药时每味药只称总量,凭感觉分抓到每付中去,这种现象在各大药房和医院药剂科普遍存在。医师尤其是名老中医对单味药剂量的仔细斟酌完全没有体现出来,这种称量分配法,每味药物在每剂处方中的实际重量是不均等的。这就失去了原处方君臣佐使的合理性,疗效欠佳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而大枣以颗计数、生姜以片计量、蜈蚣以条计等临床上常用的计量方法亦因大小各异,切片的厚薄不同而不精确,对中药的疗效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发药交待不明。中药发药交待,对于临床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它对病人正确执行医嘱,发挥药物最佳效应,避免或减少药品毒副作用具有重要作用。中药调剂人员应将调配的药品、用法、用量、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等明确详细地告知病人。

5 中药的煎煮和服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中药疗效

一个医生辨证辨病再准确,方药用得再好,如果病人不会或不知道如何煎煮中药、如何服用中药,其疗效也将大打折扣。这就需要药师给病人交代好煎药器具、煎煮时间、火候、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特殊处理的方法,以及服药时间、次数等。

6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应严格执行实施中药材G A P,中药饮片GSP从源头上杜绝假劣中药饮片进入中药房,推广使用中药饮片小剂量包装,采用新的称量工具,规范处方脚注,中药师在调配处方时,要认真执行《处方管理办法》中“四查十对”要求,并详细向患者交代中药汤剂的服用及煎煮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中药疗效,使中医中药走向世界,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面瘫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应用电针、TDP神灯、中药汤剂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应用类固醇皮质激素、维生素、血管扩张剂及对症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面瘫疗效显著。

【关键词】面瘫/电针 TDP神灯 中药 临床疗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面瘫40例

姬素梅 (河南焦作卫校附属医院中医科 河南焦作 454001)

【中图分类号】R2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449-02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常见病,男女老少都可发病,如果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遗留后遗症。我科于2008.2~2011.11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面瘫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本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8~75岁;病程3~18天。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30~74岁;病程1~17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中医综合疗法

2.1.1针灸疗法: 取穴: 主穴:地仓、颊车、攒竹、瞳子髎、四白、水沟、上关、太阳、翳风、风池。配穴:百会、合谷、内庭、足三里、太冲。

具体方法:每次选主穴5~7穴,配穴2~3穴,交替进行,面部穴多选用透刺法。迅速进针,透刺时针身与皮肤成<15度角,然后沿皮慢慢送针,不可提插捻转,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中指贴附在皮肤上,感觉右手进针的方向和浅深。配穴宜直刺,用提插捻转手法,使得气后留针。应用华佗牌S D Z-Ⅱ型电子针灸仪,电针均选择主穴2~3组,刺激强度初期宜轻,以后循序渐进,后期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20~30分钟。并且用TDP神灯照射患侧面部,以温热舒适为度。初期以针灸患侧为主,后期可加刺健侧2~3个主穴。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

2.1.2中药汤剂:自拟加味牵正散。组成:白附子10克,僵蚕10克,白芍15克,白芷10克,地龙20克,防风10克,鸡血藤20克,黄芪30克,全蝎5克、蜈蚣2条。

用法:上方药加800m l水,先泡1小时,再水开后小火煎30分钟,头煎取汁300m l,二煎取汁300m l,两煎混合,分2~3

中药配方及功效

四物汤 配方: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 功用:补血活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使用方法: 1、取四物汤一包,清水冲洗并浸泡15分钟左右。砂锅内加入大约800ML水大概(4小碗)。 2、武火15分钟后再用文火10-15分钟,煮出来大概300ml,建议餐后半小时趁热饮用。可加入少量红糖或红枣味道更佳。 注意事项: 1、一包四物汤可以煎煮两碗,早晚喝一碗,建议在饭前半小时喝,需要等月经干净后再喝; 2、女性月经期间不能喝四物汤,需要等月经干净后再喝; 3、老中医提醒:孕妇、感冒发热、腹泻、经期不宜喝,服用期间禁食辛辣生冷; 4、服用后出现上火的人,请暂停服用,或煎煮时加入贡菊、金银花等去火原料。 5、身体主要是以调理为主,所以四物汤需要连续服用后才能慢慢见效,一个疗程1个月14包。建议1-2个疗程。 6、一般建议例假结束3天后连用两周。 桃红四物汤 配方:桃仁6克、红花4克、熟地12g,全当归9g,白芍9g,川芎6g 功用:补血活血,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是该方的显著特点 主治: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经量少或闭经,表现为舌淡,脉细弦或细涩。 使用方法: 1、取四物汤一包,清水冲洗并浸泡15分钟左右。砂锅内加入大约800ML水大概(4小碗)。 2、武火15分钟后再用文火10-15分钟,煮出来大概300ml,建议餐后半小时趁热饮用。可加入少量红糖或红枣味道更佳。 注意事项: 1、一包四物汤可以煎煮两碗,早晚喝一碗,建议在饭前半小时喝,需要等月经干净后再喝; 2、女性月经期间不能喝四物汤,需要等月经干净后再喝; 3、老中医提醒:孕妇、感冒发热、腹泻、经期不宜喝,服用期间禁食辛辣生冷; 4、服用后出现上火的人,请暂停服用,或煎煮时加入贡菊、金银花等去火原料。 5、身体主要是以调理为主,所以四物汤需要连续服用后才能慢慢见效,一个疗程1个月14包。建议1-2个疗程。 6、一般建议例假结束3天后连用两周。 三白汤 配方:白芍5克、白术5克、茯苓丁5克、甘草3克 功用:益气养阴、润肤增白,延缓衰老

中药汤剂配方审批稿

中药汤剂配方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十全大补汤: 当归10g 白术10 g 熟地15 g 炙黄芪15 g 茯苓8 g 肉桂8 g 川芎5 g 炙甘草6 g 党参10 g 白芍8 g 元/贴 狗肉料: 当归20 g 枸杞20 g 山药2 g 茯苓15 g 陈皮6 g 山奈4 g 党参25 g 香叶2 g 黄芪20 g 大茴5 g 小茴5 g 熟地20 g 鱼腥草30 g 元/贴 卤料: 花椒3 g 胡椒3 g 草果3 g 大茴5 g 木香1 g 砂仁3 g 山奈3 g 丁香3 g 肉桂3 g 白芷3 g 小茴5 g 高良姜3 g 肉豆寇3 g 元/贴 花椒3 g 胡椒3 g 草果3 g 大茴5 g 山奈3 g 丁香3 g 肉桂3 g 白芷3 g 小茴5 g 高良姜3 g 肉豆寇3 g 泡酒方: 熟地15 g 续断10 g 千张纸10 g 高良姜3 g 木瓜15 g 杜仲10 g 巴戟天15 g 枸杞15 g 菟丝子15 g 肉苁蓉15 g 威灵仙15 g 山茱萸10 g 补骨脂15 g 元/贴 (25斤酒+2斤冰糖+海马) 月子酒: 黄芪50 g 党参50 g 熟地50 g 白芍20 g 川芎20 g 杜仲30 g 枸杞50 g 当归50 g 红花15 g 田七50 g 阿胶60 g (10-30斤酒)

(腰酸:巴戟30 g 红花30 g 淫羊霍30 g 菟丝子30 g ) 调经补血: 夏草3g 当归5g 枸杞3g 白芷3g 降压平脂: 夏草3g 山楂5g 杜仲5g 丹参3g 田七5g 健脑安神: 夏草3g 百合3g 元肉5g 甘草2g 柏子仁3g 壮腰健肾: 夏草3g 淮山5g 芡实5g 杜仲5g 枸杞3g 养颜乌发: 夏草3g 首乌8g 枸杞3g 当归5g 开胃强身: 夏草3g 淮山5g 元肉5g 枸杞3g 芡实5g 益阳备气: 夏草3g 巴戟天5g 杜仲5g 淫羊藿3g 肉苁蓉5g 炖鸭汤: 白果1个白芷3g 甘草6g 党参30g 当归10g 丁香3g 参片5g 枸杞20g 黄芪15g 肉桂2g 甘草梅配方: 甘草100g 丁香50G 陈皮50g枳实10g 佛手5g 麦冬10g 沙参1g 桔梗10g 山楂20g 枸杞50g 板蓝根10g

煎中药方法大全

煎中药方法大全 煎中药方法大全:煎中药方法大全:一元一教你如何煎中药煎中药最好用 砂锅、砂壶或搪瓷锅,忌用铁锅。砂锅受热均匀,不会使中药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而降低药效。一剂中药是由多味药物配起来的,每味药的性能各不相同,凡注明“先煎 煎中药最好用砂锅、砂壶或搪瓷锅,忌用铁锅。砂锅受热均匀,不会使中药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而降低药效。一剂中药是由多味药物配起来的,每味药的性能各不相同,凡注明“先煎”者要先煎15分钟,再加入其他药。“后下”者要在药煎好以前5~10分钟放入。“包煎”者要用布袋包好再放入锅内同煎。“溶化”者则置于煎好的药液中稍加文火使其溶解。“冲服”的药是用煎好的药液送服。煎头煎药时,加冷水超过药面1~2横指,浸泡半小时,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用大火煎沸后,再用小火煎20~30分钟,滤渣备用。煎二煎药时水量要少些,沸后再煎15~20分钟。药品质地坚实者要多煎5~10分钟。滋补药可煎煮40~60分钟。清热解表药应少煎5~10分钟。头煎和二煎药液的量,以共计一茶杯左右为宜,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中药汤剂,因其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具有制备简单,容易吸收等特点,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但是,拿到一包包的中药,很多人还是会问:中药怎样煎煮呢?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对一般中药来说,煎煮中药无非就是通过加热煎煮使中药的有效成分溶解到水里去,然后通过喝药汤达到用药的目的。 只是,整个煎煮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煎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最好能浸泡1~3小时,令药材变软,细胞膨胀,使煎药时更易煮出其有效成分。 二煎药的器具最好是选用砂锅。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因为铁、铜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煎煮中药时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三煎药的水量加水太少,可导致药物煎煮浸出不透或容易煮干;加水太多,又会导致药液太多,服用不方便。因中药质地数量的不同,不可能规定出一个统一标准的加水量,只能说做到加水适量。一般来说,可以参考下面的加水方法:将药物放入锅内,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4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2~3厘米为宜。 四煎煮的次数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一般药物最好能煎两次。煎好第一次以后,倒出药液,其药渣加水再煎一次,然后把两次煎得的药液混合起来。 五煎药的火候一般在未沸腾前采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

中药汤剂煎法及服用方法

试述中药煎煮及其服用方法 作者: 学校:单位名称:【摘要】目标探讨中药煎煮及服用方法。认真分析多种处方的煎煮及服用方法。结果与结论服用中药汤剂既要掌握好煎煮方法,又要掌握好服用方法,才能保证疗效。 【关键词】中药;煎煮;服用方法 中药汤剂又称汤药,是我国历史悠久、应用最广、简便有效的一种剂型。许多患者对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有着模糊的认识,存在着煎煮操作误区,严重影响了中药治疗效果,应当引起重视。 一、掌握正确的中药煎煮方法 正确的中药煎煮方法,目前情况下不是所有司药人员及患者都能熟练掌握的,病人服用的中药汤剂,有的是由医院煎药室负责煎制,有的是患者带回家自个儿煎制,为了方便起见,有人时常将两、三付药放在一起煎煮,煎液放入冰箱保存,而且是煎煮一次了事,其煎煮时间也大多在30min左右,在煎制过程中,根本不采取煎前浸泡、先文火、后武火及先煎后入等具体措施,最后来采取多弃少补的方法,使煎煮达到规定的体积,这样煎煮的汤剂,由于大批的有效成分没有煎出,病人服用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假如汤剂煎煮方法不当,大批的有效成分留在药渣里被倒掉,不仅造成药材的白费,更重要的是药效得不到发挥,阻碍对疾病的治疗。在履行药品治理法的同时不能疏忽煎药室的职能,关于患者带回家自个儿煎制的情况,应向患者嘱托清楚煎煮方法及使用方法,不能怕苦恼,包好药材病人取走就算完成任务,要保证汤剂疗效,在煎煮汤剂时,就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汤剂在煎煮前一定要用适量温水浸泡一段时间,一般30min左右,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保证药效的充分发挥。(2)按照每付汤剂药量的大小,采用合适的陶瓷锅、

不锈钢锅、铝锅等,禁用铁锅,这样才能保证有效成分的稳定性。(3)加水量要合适。这要按照药材总量的多少而定,水过多延伸了煎煮时间,水少了有效成分不易煎煮出来。(4)煎煮时应是先文火,后武火,严防温度猛然升高,使植物蛋白凝固,降低了细胞壁的通透性,阻碍有效成分浸出。(5)每付汤剂一般要煎煮2~3次,每次都要澄清后,药渣再重新加水煎煮,而且应当是一付一煎,煎后即服,不能一次煎煮多付,一放几天。(6)汤剂的煎出总量要按照病人年纪的大小、体质强弱、病情、医嘱而定,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7)对一些质地坚硬药材或矿物质,如自然铜、石莲子等,可先煎煮一段时间后,再放入其余药材。这一定是通常所说的“先煎”。(8)对一些质地松软的花、叶及含挥发油成分的药材,要在其余药物快煎好时再放入煎煮,即“后下”。例如:菊花、竹叶、芍药等都应后下。(9)对一些有毛、刺的药材,如蜈蚣、蝎子、斑蝥等,要放在布袋里进行煎煮,以防止药材的毛刺进入药液中。(10)有些名贵药材,应单独煎煮后再和其余药液混杂在一起服用。如:羚羊角、犀牛角,都应单独煎煮后服用。(11)有些中药如三七粉等,能够不必煎煮即可直接服用。(12)对患者带回家自个儿煎制的情况,大夫和药师应向病人详细交待清楚煎煮和服用方法。 二、掌握正确的中药服药方法 中药的服药方法正确与否,对功效也有着特别紧密的关系,对中医治疗疾病的疗效有着极大的阻碍,服用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服药时间服药应“远食”,即离吃饭的时间远一些,避免药物与食物混杂而阻碍疗效。现如今人们一般每天服2次,早晚各1次,早上在饭前1h左右,晚上在饭后3h 左右。对某些有特别疗效的药物,则有特别的服药时间,例如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应饭后服,以免损伤胃肠;治疟宜在发作前2h服,以达截疟之效;安神药宜在睡前服,以增加冷静安神之效。急病服药不拘时候,可顿服、持续服,以达急病快治之效。慢性病宜定时定量,小剂常进,按照病情有的药可煎汤代茶,不拘时间,以达慢病恒治之功。个别方剂有特别的服法,如鸡鸣散在将天明时空腹冷服效果最好。 2.2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按照病情,有些方剂有特别的服法。例如汤剂一般应温服,发汗解表药除温服外,还应避风保暖,或喝些稀粥以助药力。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

中药方剂清热解毒12种秘方

中药方剂:清热解毒12种秘方 此类药物功能清泄里热,解除热毒,凉血泻热,主要用于热性体质和里热证候。 1、玄参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药理试验证明、玄参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剂都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玄参还有扩张血管和强心作用;多种玄参屑植物的侵剂都有镇表和抗惊厥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泄及痰湿盛者忌用。 ∑小编推荐: 导赤散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等疾病 开窍凉血解毒-神犀丹 黄连解毒汤治败血症等病 2、决明子 决明子为豆科植物炖叶决明或决明的种子,内含蒽酯及蒽醌甙,决明素及维生素A 等,药理试验证明:决明子有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种致病菌和软便泻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适用于肝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的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等;此外对治疗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及习惯性便秘等也有效。 用量:3--9克,捣碎煎服。 3、地骨皮 地骨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的根皮,内含桂皮酸,多种酚类物质,甜菜碱及亚油酸等;地骨皮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煎剂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抗脂肪肝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剂对动物有显著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凉血,退蒸,清泻肺热,适用于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痈肿恶疮以及肺结核和高血压症等。

用量:一般为3--9克。 4、芦根 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内含薏苡素,天门冬酰胺等。 中医认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适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疗肺热咳嗽、肺痈等。 用量:一般干者9---30克;鲜者15--40克。

中药的正确煎服方法

中药的正确煎服方法 苏新田 中医对中药的煎、服方法是非常考究的,同样一张药方,因为药物的煎服方法不同,治疗的适应证和效果就不一样,一种病即便辨证再准确,用药再恰当,如果煎、服方法不当,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疗效。所以,在中医辨证正确的情况下,中药该如何正确煎服则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了。下面仅就煎、服中药的正确操作规程和注意细节简单介绍如下: 一、中药的煎煮器具: 选用不锈钢锅、搪瓷锅、陶瓷锅、砂锅最好,铝合金锅、电锅也可以,一定不要用铁锅。 医院多采用中药煎煮机,它是一种带有电控装置的全封闭微压容器,利用水煎沸及其产生的蒸气一次性使药物的成份充分地煎出,其煎药方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保证中药疗效,更符合卫生学要求,同时,由于使用真空包装,药液不易霉变。便于携带。目前我院采用煎药机是国内先进的多功能自动两煎煎药机,它优点是自动完成一煎、二煎的全过程:有储药箱用以储存一煎的药液,并用流量计控制二煎加水,实现了自动两煎煎药,更加符合传统煎药方式,与家庭自煎相比提高药效30%。煎药内胆采用经过特殊处理化学性质稳定的不锈钢材质,即便在高温下也不与药物发生反应,煎出的药液质量可靠。是服用中药病人的理想选择。

二、煎药前一定要用凉水浸泡但不要冲洗。 煎药前的浸泡,不管是传统煎煮还是机煎,要求是一样的。 1.中药煎煮前应预先浸泡湿润。沸水煎煮不如凉水浸泡,因为中药多为植物或动物的干燥组织,其有效成分及治疗成分分布于干枯萎缩的细胞内。用沸水煎煮会促使动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淀粉等成分产生凝固、韧化,水分不易渗入和溶出,造成有效成分不能释出,药效降低。而在煎煮前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可使中药材湿润变软,细胞膨胀,使有效成分首先溶解在药材组织中,在组织中产生渗透压,有效成分容易析出。“标准”熬药方法是:煎煮前可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使药材变软,膨胀。煎煮时随着水温增高,组织内高浓度的溶液就会向组织外扩散,保证了有效成分全部溶解在水中。 2.浸泡时间要根据药材性质而定,一般对药、叶、茎等类药材为主的复方药剂可浸泡20~30分钟,以根、根茎、种子、果实等类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但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引起药物酶解和霉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每个泡药桶加了定时器,已确保浸泡时间不低于30分钟。 3.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这是因为:1)水洗可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甙类,可溶解于水中,经水洗后,会丢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2)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中药中又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3)水洗可致部分药材辅料丢失:由于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

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

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汤剂配合西药进行治疗,对照单用西药进行治疗,坚持治疗2个月。待所有治疗完成后,比较临床疗效、内镜检查积分。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均较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P0.05),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4] ①患者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胸痛、吞咽困难、嗳气、食欲不振、便血、呕吐等为其主要临床症状;②胃镜检查结果提示,患者食管中下段的黏膜出现破损;③病理学检查可发现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增生,乳穿渗透到鳞状上皮的表面层,可并发血管增生,固有层存在浸润的中性粒细胞。 1. 3 研究方法观察组给予中药汤剂配合西药进行治疗,对照单用西药进行治疗,坚持治疗2个月。与此同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嘱咐患者清淡饮食、规律进餐、少食多餐,戒烟戒酒,禁止餐后立即平卧,进

行适当的体育活动,提高抵抗能力,避免腹压过高的运动[3]。待所有治疗完成后,将两组取得的临床疗效、内镜检查积分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比较其差异。 1. 3. 1 西药治疗给予奥美拉唑20 mg, p.o., b.i.d.,联合莫沙必利5 mg, p.o., t.i.d.,坚持治疗2个月。 1. 3. 2 中药汤剂治疗白术10 g,柴胡10 g,白芍10 g,姜半夏10 g,鸡内金15 g,陈皮10 g,黄芩10 g,黄连5 g,蒲公英15 g,瓦楞子15 g,浙贝母20 g,降香10 g,焦山栀10 g,苏梗15 g,柿蒂10 g,竹茹10 g,旋复花10 g,枳壳15 g,焦山楂12 g,焦麦芽30 g,生甘草15 g,水煎服, 200 ml/次, 2次/d,坚持治疗2个月。 1. 4 疗效判断标准[5] ①治愈:患者的症状彻底消失,其内镜检查积分降低>70%;②显效:患者的症状显著改善,其内镜检查积分降低>50%;③有效: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其内镜检查积分降低>30%;④无效:患者的症状无显著缓解甚至有病情恶化的状况,其内镜检查积分降低0.05);而患者接受2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内镜检查积分分别为(1.24±0.95)分和(1.65±0.58)分。观察组患者的内镜检查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

中药学基本知识

中药学基本知识——1 一、中药的采集与贮藏 中药大多是植物药,入药部分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各部分所含有效成份的多少,可因采集季节和贮藏方法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掌握好采药的时机及贮藏方法,是提高药效的关键之一。 采集后的药物,应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植物类药,首先除泥砂杂质,洗净;除鲜用外,根据入药部分的不同特性,分别采用晒干、阴干或烘干等方法,使之迅速干燥;然后用木箱,密闭的甏、缸、瓶、罐等不同容器,贮藏在干燥、空气流通的地方。贮藏过程中,注意定期检查,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防止霉烂、虫蛀、鼠咬、挥发、变色、融化等,以免影响药品质量,甚至造成浪费。 二、中药的炮制 炮制是泛指药物的各种加工处理。炮制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1、消除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质地纯正,药效力宏,且便于保管和贮藏。2、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如生半夏有毒,用生姜制后可解除毒性;巴豆去油用霜,可减少毒性。 3、加强药物的疗效。如龙骨、牡蛎经火锻后,加强收敛功效;首乌与黑豆同煮,可增强补血作用等。 4、改变药物性能,适应临床需要。如生地味苦性寒,重在养阴清热凉血;而经酒蒸晒后成熟地,则性味变为甘微温,功专滋肾补血。 5、便于制剂和服用。如植物药切碎切片,便于煎制;烘干便于研粉。矿物药锻制后,质地松脆,易于研碎,有效成份亦易煎出等。 炮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洗用水洗去原药上的砂土、杂质,以达到清洁药物的目的。

2、漂将药物置水中,经常换水,以漂去其腥味、咸味或少毒性。如紫河车、海藻、乌头等。 3、泡将药物用清水或沸水浸泡,使药物柔软,便于切制或减低毒性。如乌药、附子等。 4、水飞将研成粗末的矿石类药物,置研钵内和水同研,以取得细净的药面。如滑石、炉甘石等。 5、炒将药物放入铁锅内炒黄、炒焦、炒炭。其中不加辅料的,称清炒,如炒麦芽、焦山楂、小蓟炭;加入辅料的,称拌炒,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蛤粉炒阿胶等。 6、炮将药物用急火爆炒,使其焦黄包裂。如炮姜、炮山甲等。 7、灸将药物和酒、蜜、醋、姜汁、盐水等液体辅料同炒,使辅料渗入药内。其作用随辅料不同而异。如蜜灸滋润补益,酒灸升散活血,醋灸收敛、入肝止痛,盐灸入肾,姜制和胃降逆止呕等。 8、锻将药物用火直接或锻烧,使药物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如磁石。牡蛎等矿物及贝壳类药物。 9、蒸药物加酒或其它辅料后,隔水蒸熟,可改变其性能。如熟大黄、黄精等。10、煮将药物放入水或辅料中煎煮。如芫花醋制,可减低毒性。 11、淬将矿物类药置火上锻红后,迅即投入水或醋中,反复数次,使之酥松,便于制剂和发挥药效。如代赭石、自然铜等。 三、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也就是中药的药性理论,包括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方面。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史上最全《中药配方大全》

集医药大全 目录 药物药性效 (2)

药性口诀 (3) 解表方剂类 (5) 清热方剂类 (6) 泻下方剂类………………………………………………………………………… 11 和解方剂类………………………………………………………………………… 13 温经方剂类………………………………………………………………………… 16 消导方剂类………………………………………………………………………… 20 止血方剂类………………………………………………………………………… 20 理气方剂类………………………………………………………………………… 21 止呕降逆方剂类…………………………………………………………………… 22

安神方剂类………………………………………………………………………… 24 祛风化湿方剂类…………………………………………………………………… 24 活血方剂类………………………………………………………………………… 26 镇痉方剂类………………………………………………………………………… 28 止咳化痰方剂类…………………………………………………………………… 30 止痛方剂类………………………………………………………………………… 32 化湿利水方剂类…………………………………………………………………… 34 补益强壮方剂类…………………………………………………………………… 37 治痈疡方剂类……………………………………………………………………… 42 驱虫方剂类………………………………………………………………………… 44

其他方剂类………………………………………………………………………… 44 现将药物药性疗效药性口诀列下: 1. 发散风寒药;麻黄、根、桂枝、肉桂、紫苏叶、梗,细辛、防风、荆芥、生姜、干姜法、炮姜、葱白、辛夷、 2.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旁子、蝉蜕桑叶、葛根花、 3. 祛风湿药:姜活、独活、五加皮、木瓜、威灵仙、白芷、秦艽、豨签草、苍耳子、桑枝、臭梧桐、 4. 清热凉血解毒药:石膏、菊花、知母、柴胡、银胡、白薇、决明子、夏枯草、栀子、芦根、牛黄、玄参、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白头翁、与齿苋、柴草根、青葙子、西瓜、虎耳草、 5. 泻下药:大黄、芒硝、香泻叶. 6. 润肠药:大麻仁、黑芝麻、蜂房。 7. 消化药:山查、麦芽、谷芽、鸡内金、神粬、建神粬、午时茶、莱菔子、白萝卜. 8. 芳香化混药:霍香、佩兰苍术、白术厚朴、白豆蔻、缩砂仁。 9. 利水渗湿药:茯苓、茯神、泽泻、车前子、茵陈蒿、冬瓜皮、金钱草、竹茹、竹沥、款 冬花、滑石、薏苡仁、防已木通、灯心草、柴菀、百部、佛耳草、胖大海。

中药的正确煎法

中药的正确煎法 汤剂是中药最古老也最常用的一种服法。古人对煎药的器具、火候、方法等,早就有了论述。如《医学源流论》中就说道:“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用中药治病无论是用单味药,还是用多味药配成的方剂,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煎制,加水、酒或其他药液做成汤剂后,才能服用,因此汤剂的煎法是很有讲究的,它对药物的疗效有很大的决定作用。煎汤药的程序虽然简单,但其中包含的学问可大了,那么,怎么样煎才能有效的发挥药物的作用呢?我们先从煎药的容器说起吧。很多人都知道煎中药要用砂锅,而不能用铜、铝、铁等金属做的锅,这是为什么呢? 用陶瓷砂锅煎药是因为它的性质稳定,不容易与药物起化学反应,另外,它传热慢、受热匀,不容易糊锅,而且价格便宜,所以选用陶瓷制的砂锅、瓦罐是最方便实用的。如果没有砂锅和瓦罐,也可以用不锈钢、搪瓷制品或玻璃器皿代替。但是不能用铜、铝、铁等金属容器,因为金属容器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发生化学发应,影响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患者服用后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现象,加重病情。 水是煎中药时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通常只要是干净的水就行,井水、自来水都可以。但加水的量就很重要,不同药剂的加水量是不大一样的,水少了,可能不足以煎煮出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而如果水多了,不但耽误时间,还会使汤液的浓度降低,同样会影响疗效,那么一剂汤药在煎制前加多少水才最好呢? 煎煮中药的水量是根据药物的性能、具体服用要求、药物的大小以及药味的多少来定的。首先,在煎药前要用冷水充分浸泡20~30分钟,使药物完全被水渗透,便于有效成分的溶解,然后再加水煎煮。加水量通常为药物的5~10倍。或者加到高出药面2~3厘米左右就可以了。如果医生有具体的要求,应遵医嘱。 煮汤药的时候长短也会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那么一剂汤药一般要煮多长时间最好?由于药物的质地不同,煎药的方法、程序也各有不同,比如说有些药要先煎后下,有些要另煎等等,这样做起来虽然是很讲究,但比较繁琐,如果不这样做会不会影响药物质量和它的治疗效果呢? 煎药时间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来定。通常头遍煎时,应在中药煮开后再熬20分钟左右为好,二遍煎的时间可以稍微短一些。但也要视具体药物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一些解表药的煎煮时间就应该短一些,因为解表药大部分用的是植物的茎和叶的部分,质地疏松,吸水量大,所以煎的时间可以短一些。芳香类的药物象藿香、佩兰、薄荷和一些鲜用的药物,由于挥发性较大,质地柔软,久煎容易丧失过多的有效成分,所以煎煮时间也要短,通常在其他药物快要煎好时再下,闻到药香味就可以了。而一些矿物类、贝壳类或动物类的药物,象生石膏,磁石,还有象生牡蛎、生石决明这些药,由于质地比较坚硬,就需要先煎20分钟左右,再下其他的药物同煎。另外,还有一些需要包煎的药物,比如种子类体积较小的、粉末状的、粘性的、容易烧焦的药物,或带毛刺,容易刺激嗓子或消化道的药物等,就应该用纱布包好之后再煎煮。 汤药的头煎和二煎是什么意思呢? 中药的有效成分的溶出是治病的关键,所以人们都认为中药还是煎两遍好,头一遍就叫“头煎”,第二遍叫“二煎”。这样可以使药物之间充分作用,有效成分溶出彻底,增强疗效。通常把这两次煎出的药汤混在一起服用,总量大约300~500毫升,对于服中药困难的患者,可以少量多次的分服,或者是浓缩给药。但是有些药,象解表类的就不能浓缩给药,而应煎多少服多少。 煎中药的火力按大小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就是小火,武火就是大火、旺火,那么什么时

中药专业知识--中药与方剂

中药专业知识--中药与方剂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 1.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 2.以上、中、下三品分类。 3.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二)《本草经集注》 1.为魏晋南北朝本草代表作。作者为陶弘景。 2.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3.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 (三)《新修本草》 1.又称《唐本草》。长孙无忌、李勣、苏敬。 2.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1.简称《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 2.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 (五)《本草纲目》 1.简称《纲目》,为明代本草代表作。 2.该书的作者为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 (六)《本草纲目拾遗》

1.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 2.作者赵学敏。 3.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 (七)《中华本草》 1.为当代本草代表作。 2.该书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国60多个单位500余名专家历时10 年共同编纂的划时代巨著。 后5卷为民族药专卷,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苗药各1卷。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概述 所谓中药的性能,即中药效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二、四气 (一)含义 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二)确定依据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 (三)所示效用 寒凉性药物——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 温热性药物——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等作用。 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温热性有伤阴助火之害。 (四)具体表述 寒、热、温、凉、平,是对药物四气的概括性表述。 (五)阴阳属性 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六)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 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

中药煲汤配方

中药煲汤配方 补气血类 西洋参乌鸡汤 【用料】:西洋参15克、乌骨鸡肉250克,黄芪30克,大枣100克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乌鸡:滋阴清热、补肝益肾;黄芪:补气补血;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功效及适应症】:可用于气血虚、月经不调以及气血虚损症。 黄芪枸杞子鸡汤 【原料】黄芪20克,枸杞子20克,鸡肉200克,桂圆肉。 黄芪:补气补血;枸杞子:养肝,滋肾,润肺; 鸡肉: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精;桂圆肉:补心安神,养血益脾 【功能】补气升阳、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适于精神萎靡、气短肢倦、自汗盗汗、头晕目暗。 四物汤 当归5克,熟地15克,川芎5克,白芍 10克, 可与鸡、排骨或鲫鱼搭配煲汤(怕苦可加枸杞、大枣或少许冰糖,中和苦味) 当归:补血调经,泽颜润肤;熟地:补血、活血,治女性脸色苍白、头晕目眩; 川芎:活血行气;白芍:养血柔肝 【功效】:补血调经,润肤养发,改善面色苍白、肌肤粗糙等状况。 平肝息风类 天麻草鱼汤 【原料】天麻6克,草鱼1条,核桃仁150克,制首乌15克,生姜15克,葱20克,盐6克,胡椒粉3克。天麻:平肝息风、祛风止痛;草鱼:暖胃和中、平降肝阳; 核桃仁:补肾,温肺,润肠;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 【功效】补肾平肝,祛风补气。 【主治】因肝肾虚损引起的腰痛、头晕、足膝酸软等症。可强身健体、益智利脑。 补肾壮阳类 猪腰汤 【用料】猪腰二双,杜仲、巴戟天、核桃肉各20克 猪腰:补肾、强腰、益气;杜仲:补肝肾,强筋骨; 巴戟天: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核桃肉:补肾,温肺,润肠。 【功效】补肾助阳,强腰益气。 【主治】肾气不足引起的腰痛、乏力、畏寒、肢凉、小便频数、视物不清、阳痿、遗精。 冬虫夏草羊肉汤 【用料】羊肉500克,虫草3克,淮山50克,杞子15克,蜜枣八枚,生姜六片。 羊肉:补虚劳,祛寒冷,温补气血;虫草:补肾壮阳,补肺平喘; 淮山: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杞子:养肝,滋肾,润肺; 蜜枣:补血、健胃、益肺 【功效】温补肝肾,益精壮阳。 【主治】肝肾二虚,肾阳不足,阳痿滑泄,腰酸脚软,夜尿多频,精少阴冷不育,妇女带下,子宫发育不良。 鹿鞭炖汤鸡 【用料】鸡一只,鹿鞭、陈皮各15克,肉苁蓉、熟地各20克,枸杞、巴戟、杜仲、龙眼肉各15克,姜二片。鸡肉: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精;鹿鞭:补肾精,壮肾阳;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熟地:补血、活血;

中药煎煮方法--专业整理版(全)

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中药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我国历代名医都十分重视中药煎煮方法。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煎煮用水分为雨水、千扬水等多种;徐灵胎认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时珍指出了药液煎煮不当的不良后果:“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这些都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而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中药药效的发挥。 中药煎煮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变化:一是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二是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化合反应。因此,汤剂的煎制方法有许多特殊的讲究。 可见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中药的合理煎煮可以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对于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义。中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糖、甙类水解流失,还有炮炙添加的酒、醋、蜂蜜等有效成份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二.器具: 煎药器具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应,导热均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小,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但砂锅孔隙较多易“串味”,且易破碎。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具有抗酸耐碱的性能,可以避免与中药成份发生反应,大量制备时多选用。铜、铁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中多种成份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质量,不能使用用铜、铁、铝锅、锡等器具,铝锅虽传热快、化学性质较稳定,但铝锅不耐强酸强碱,对酸碱性不很强的药可以选用,但不是理想的煎药用具。 三.浸泡时间与水温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然后加常温水--室温水浸泡,轻压药材时水高出药平面约2厘米。这样对于质地坚硬的药物可浸出一些有效成分;对于质地轻清的药物又可避免临煎加水时漂浮在水面上。以把药材浸透为原则。夏天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和酶解变质,冬季可以长些。 在煎煮中药应先用冷水浸泡中药,不能直接加热水浸泡中药或冷水煎熬,这种方法极不可取。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浸泡,因为中药大多是干品,是含有淀粉、蛋白质的植物类,有效成份以结晶、无定型沉淀存在于药物细胞内,生物的外层组织细胞,如果骤然受热,会立即皱缩、凝固,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阻碍了水分透入到药材的组织细胞中去,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不可逆的变性层,使组织内部的药物成分难以析出,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渗出、溶解。一些具有硬壳的果实或种子类药物,如荔枝核、桔核、带壳苡仁、金樱子、山栀子等,煎前应打碎,以便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第一煎加水量以淹过药物二横

中药汤剂

1、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组成】荆芥9g 防风9g 羌活9g 独活9g 柴胡9g 前胡9g 川芎9g 枳壳9g 桔梗9g 茯苓9g 甘草3g 【功效】发汗散寒,祛风除湿。 【主治】外感风寒挟湿。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或胸膈痞闷,舌苔白,脉浮。 【运用】 (1)本方常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及皮肤瘙痒等属于外感风寒挟湿者。(2)若兼有咽喉肿痛里热证,去独活,加银花、连翘、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若用于风毒瘾疹皮肤瘙痒症,可加蝉蜕、苦参以疏风止痒,清热 【方歌】荆防败毒草茯苓,枳桔柴前羌独芎,风毒瘾疹感冒愈,风寒挟湿有奇功。 2.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9g 芍药9g 细辛6g 干姜6g 甘草6g 桂枝9g 半夏 9g 五味子6g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运用】 (1)本方用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目的在于散寒行水,以恶寒发热,不渴无汗,咳喘为辩证要点。(2)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或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等属于外寒内饮者。(3)若表寒甚者可加重麻黄、桂枝用量,并加姜枣调和营卫;若寒痰水饮重而见胸满、咳吐稀痰,气急不得卧者,宜重用细辛、半夏,再加生姜以增强降逆下气,温化寒痰水饮之力;若表寒已解而仍具痰饮内停,喘咳未止者,可去桂枝之辛散,加陈皮、杏仁以化痰止咳平喘;兼内热烦躁者加生石膏以清热除烦。 【方歌】小青龙汤芍桂麻,干姜细辛草味夏,外感风寒内痰饮,解表化饮效甚夸。 3.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银花15g 连翘15g 薄荷9g 牛蒡子9g 荆芥穗6g 淡竹叶6g 淡豆豉6g 桔梗9g 芦根15g 甘草6g 【功效】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咽痛,口渴,头痛,咳嗽,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运用】 (1)本方适用于温病初起,风热表证。以发热、微恶风寒、口渴、舌红苔质白,脉浮数为辩证要点。(2)本方常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麻疹初起、肺炎、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丹毒等多种传染性疾病之初期属于风热表证者。(3)若咽红肿痛明显,加板蓝根、玄参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口渴甚者,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咳嗽痰多,加杏仁、浙贝母以止咳祛痰;

中药正确熬制方法

中药正确熬制方法 一、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 二、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 四、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 五、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中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剂,每剂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饭后服为宜。 二、丸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时最好将药烊开服用,便于吸收增强疗效。 未煎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变质。 怎么熬中药,如何服中药? (1)中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有:①每次将一剂中药饮片材料放入煲内,加入清水,观察加水能否浸满药面,不足时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④一次将药物煎好后,可以将首剂和再煎的药物混匀,以便药效均衡。 (2)服药方法也是给药护理中重要的护理内容。清代徐灵胎曾指出:“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说明了服药方法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确有因服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响治疗效果的。因此,在护理上必须正确执行各种服药方法。 ①汤剂的服法大致分为4种:分服:即是将每天1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顿服:将1剂汤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②中成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中医用药护理除了注意煎药和服药方式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①服药温度: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②服药剂量:用药的剂量一般应该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③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药物效果,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④空腹服中药易胃肠反应,如腹鸣、便前腹痛、大便稀烂,故适于大便硬结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进食后一小时后服用。⑤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⑥体虚、年老、胃寒易呕吐或儿童,药物可分两次服用(相距时间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

中药汤剂配方

十全大补汤 : 当归 10g 白术 10 g 熟地 15 g 炙黄芪 15 g 茯苓 8 g 肉桂 8 g 川芎 5 g 炙甘草 6 g 党参 10 g 白芍 8 g 3.5 元/贴 狗肉料 : 当归 20 g枸杞 20 g山药 2 g茯苓 15 g 陈皮 6 g山奈 4 g党参 25 g香叶 2 g 黄芪 20 g大茴 5 g小茴 5 g熟地 20 g 鱼腥草 30 g 4.6元 / 贴 卤料 : 花椒 3 g胡椒 3 g草果 3 g大茴 5 g 木香 1 g砂仁 3 g山奈 3 g丁香 3 g 肉桂 3 g白芷 3 g小茴 5 g高良姜 3 g 肉豆寇 3 g 元/ 贴花椒 3 g胡椒 3 g草果 3 g大茴 5 g 山奈 3 g丁香 3 g肉桂 3 g白芷 3 g 小茴 5 g高良姜 3 g肉豆寇 3 g 泡酒方 : 熟地 15 g 木瓜 15 g 枸杞 15 g 山茱萸 10 g 续断 10 g千张纸10 g高良姜 3 g 杜仲 10 g巴戟天15 g 菟丝子 15 g 肉苁蓉 15 g 威灵仙 15 g 补骨脂 15 g 5.3 元/ 贴 (25 斤酒 +2 斤冰糖 +海马) 月子酒 : 黄芪 50 g党参50 g熟地50 g白芍20 g 川芎 20 g杜仲30 g枸杞50 g当归50 g 红花 15 g田七50 g阿胶60 g (10-30斤酒) ( 腰酸 : 巴戟 30 g红花30 g淫羊霍30 g菟丝子30 g )调经补血:

夏草 3g当归5g枸杞3g白芷3g 降压平脂: 夏草 3g 田七 5g 山楂5g杜仲5g丹参3g 健脑安神: 夏草 3g 百合 3g 元肉 5g 甘草 2g 柏子仁 3g 壮腰健肾: 夏草 3g 枸杞 3g 淮山5g芡实5g杜仲5g 养颜乌发: 夏草 3g首乌8g枸杞3g当归5g 开胃强身: 夏草 3g 芡实 5g 淮山5g元肉5g枸杞3g 益阳备气: 夏草 3g 巴戟天 5g 杜仲 5g 淫羊藿 3g 肉苁蓉 5g 炖鸭汤: 白果当归黄芪1 个 10g 15g 白芷 丁香 肉桂 3g 3g 2g 甘草 参片 6g 5g 党参 枸杞 30g 20g 甘草梅配方: 甘草 100g丁香50G陈皮50g枳实佛手 5g麦冬10g沙参1g桔梗山楂 20g枸杞50g板蓝根10g 10g 10g 降火 : 黄连茯苓5 g 15 g 生地 麦冬 15 g 15 g 木通 甘草 10 g 5 g 竹叶 大黄 10 g 5 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