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时 水循环

第1课时 水循环

第1课时 水循环
第1课时 水循环

前言:

长江水的补给: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头有来源于高山上的冰川融水,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有许多湖泊与之相连,可以得到湖水的补给,长江大部分河段处于季风气候区,有丰富的降水,所以还有大气降水补给;

长江水和湖泊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在长江处于洪水期时,湖泊对河流起到了调节洪水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修建人工湖泊——水库来防洪)

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水循环主要发生在哪些领域?水循环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主要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水循环可划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

三种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也是环节最完整的是海陆间循环。

一、海陆间循环

思考题:

1.什么是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

3.水循环的能量是什么?

太阳能、重力能。

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形式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4、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过渡)太阳能推动水循环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所以说,水循环既是物质更是能量的传输、储存和转化过程。

思考:

1、在水循环的每个基本环节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在蒸发环节中,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消耗热能;在凝结降水环节中,水由气态转变为液态,释放潜热;由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势能进而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水汽输送则可以实现大气中的热量交换。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不良影响:

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其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但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是黄河沿河地区,特别是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造成的。它对下游依靠黄河供水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断流给沿岸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造成极大困难,此外也对黄河下游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

目前我国对黄河断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开发与使用数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跨地区的合理调配;运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库)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不良影响,主要是影响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环节;

人类可通过改变水循环的某些环节来促进水循环的形成:

人类可通过人工催云、人工降雨改变降水这一环节;还可以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改变地表径流,譬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还可以通过补充地下水、植树

造林改变地下径流等。

3、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的循环运动,它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当初形成的时候地表是平坦的,是什么使它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疏,再加上夏季降水集中,而且多暴雨,流动的地表径流对高原表面的长期侵蚀形成了今天的黄土高原。

地壳运动奠定了全球海陆分布,以及陆地表面上高山、河谷、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水循环过程中的流水以持续不断的冲刷、侵蚀作用、搬运与堆积作用,以及水的溶蚀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地貌。

水循环除了能够塑造地表形态之外,还有什么地理意义?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呢?与水循环有什么关系呢?

它的成因和长江、钱塘江在其附近入海有关,因为长江、钱塘江入海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这里饵料很丰富。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促进水资源更新,维持水量平衡;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水循环的形成过程:

海洋的水蒸发变成大气水,海洋上空的水汽被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并在一定条件下冷却凝结成降水,到达地面的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流回海洋,水的这一循环运动过程被称为水循环。

与水资源有关的语言描述:

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后能获得补充、更新为条件的。一旦水循环的开发强度超过地区水循环更新速度或者遭受严重的污染,那么就会面临水资源不足,甚至枯竭的严重局面。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课标解析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即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思: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即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归纳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掌握水循环的每一个环节,各环节在水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思考人类对各个环节的影响会如何影响水循环。 3、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的年龄都在17岁左右,这是一个由感性向理性转化、充满叛逆、矛盾和成长空间的年龄阶段。 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他们能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通过前面的几章的学习,尤其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道了地球因为接收太阳辐射而具备温度,因而水会蒸发,因为水循环是一个自然现象,所以他们多少对水循环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于阅读和使用地图已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但要在地图中能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挖掘,甚至运用多幅地图和相关资料结合分析时,他们就有难度了,因此需要通过多读图来加强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他们对事物已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但抽象的概念、空洞的数据对他们而言是没有吸引力的。如:陆地上的水体的构成是无法通过数字来感受的,这就需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阻燃现象加以视觉化,将数据与学生所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作形象的比较,从而使抽象的、空洞的变成切实的、能感受的。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是高一年级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水的各种形态在地球上分布范围及数量特点,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为学习水循环垫下基础。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及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水循环的概念,与“标准”要求不大符合,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参考教材“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绘制简单的水循环示意图,并用它说明水循环使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运用自己绘制的水循环示意简图说明水循环促进了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2. 过程与方法: (1)形象思维:观察教材提供的“水循环示意图”,探索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归纳创造:参考教材的“水循环示意图”,以知识框图的形式绘制水循环示意简图。 (3)原理应用:用绘制的水循环示意简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主动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兴趣。 (2)形成“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 【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 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 三、情感目标 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 【教学媒体与教具】

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

【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 1、定义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 【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冰川、2/3)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它们能占到淡水总量的百分之多

2019人教版高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水循环学案

水循环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2.结合常见案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影响 2. 写出图中①~⑨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的含义,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3.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针对练习】 1. 在上图示意的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参与改造和干预影响最多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图中组成海陆间循环的组合是( ) A.A→B B.A→C→D→E C.F→D→G D.I→D→G 3.图中如果表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陆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5.该方法可以模拟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地下径流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读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水循环( ) A.①的水量比③大 B.②的水量比④小 C.③和④的水量相同 D.②和⑥的水量相同读“亚马孙河流域水系示意图”,完成7~8题。 7.亚马孙河属于水循环环节中的() A.水汽输送B.下渗C.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 8.关于亚马孙河流域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环节影响描述错误的是() A.植物蒸腾作用减弱B.下渗减少C.地下径流增加D.地表径流增加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结合下面材料,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影响。 材料一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但是为什么大海上的水没有增多?公元5世纪,《宋书·天文志》中记载:太阳加热海水,使海水蒸发;河流注入大海,补充蒸发的消耗,使得海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讨论:水循环是取之不尽的吗? 水循环使得陆地的淡水资源得以更新,因此有人说,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运用所学知识,就此观点说明你的看法。 材料二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又称“地上河”。流域来源于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比降平缓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了防止水害,两岸大堤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 【针对练习】 9. 图为“地球各圈层间的水分循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 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 使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 使地球表面总体趋于起伏不平 D. 促进全球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0.下列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水圈与水循环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A.塔里木河 B .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 3.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大气环流B.水循环C.地壳物质循环D. 洋流的运动 4.关于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无季节变化 C.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着的季节变化 D.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很大 5.右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源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永久积雪冰川补给②是雨水补给 ③是地下水补给④此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6.地球上储水量最多的淡水是() A.地下水B.冰川C.河水D.湖泊淡水 二、综合题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的水循环类型主要________循环,B地的 水循环类型有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2)a、b两条河流中,水量较稳定的是___河,判断依据 是__________。 (3)甲、乙两城市中,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城市,原 因是__________。 (4)水循环得以顺利完成的内因是___________;外因 __________。 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D 5.D 6.B 二、综合题 7、(1)陆上内海陆间陆上内(2)a a河位于断层处,地下水补给量大而稳定,b河主要靠雨水补给,季节变化大(3)乙该城市离海洋近,水循环活跃,降水丰沛(4)水的固、液、气三种相态的变化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的作用

初二科学 第一讲 地球上的水

本次课涉及到的高考考点:地球上的水; 本次课涉及到的难点和易错点: 1、没有理解水循环的三种形式的区别; 2、误以为淡水参与了水循环,所以淡水资源是充足的; 知识点一水的分布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_液_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态和态形式存在。 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它覆盖了地球大部分的表面。其次是淡水,占 2.53%;最少是的陆地咸水,占0.94%。 3.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0.3%。 4.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用水。 5.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讨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吗? 【例题1】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冰川水和地下水

知识点二水的循环 1.阅读水的循环图。 2.水循环的涵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和进入大气。 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和等变化。 3.水循环的领域。 (1)海陆间循环。可以表示如下: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它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2)内陆循环。 (3)海上内循环。 【例题2】读下面的“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图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3)跨流域调水可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填图中数码)_________。 (4)简要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水资源的分布 1.水资源和水循环的关系 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大都是由大气降水汇集而成的。因此,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就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量,也就是可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水圈和水循环.docx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水圈和水循环第二章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材首先利用图2-3-1“水与地理环境”及问题,激发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学习水圈和水循环知识的兴趣。 在第一目“水圈的组成”中,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水圈的概念,接着运用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及文字介绍了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得出淡水资源的不足以及节约、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的结论。 在第二目“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中,全球水循环的过程和规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教材简要介绍了水循环的概念以及按空间范围不同所划分的三种水循环类型,重点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规律。 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紧扣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这一特点,从两个方面加以阐明: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实现热量传输、能量交换和物质流动,影响自然环境。在对水资源的可更新性进行论述后,又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水资源的开采超过了更新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造成水资源枯竭的角度论述了水资源的有限性。 活动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主要介绍了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河流水的补给。活动题2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本节内容体现了圈层之间的联系性,为以后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有关材料和数据,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通过阅读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掌握主要环节及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学习者特征: 对课本中的有关文字不理解,如势能动能,水质型缺水等;缺乏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策略: 1.要求学生先学习课本,完成预习学案。 2.通过简图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即“以图带讲”的教法学法。学案导学法、探究学习法.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水圈和水循环”完成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

【精选】鲁教版地理必修1《水圈与水循环》word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了解水循环的途径、规模,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理解洋流的成因;解释、应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观察地理图表,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现状的描述,增强学生对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逐渐形成科学发展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幅世界洋流分布图。 [教学重点] 1、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洋流分布规律和意义 [教学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同学们,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是什么颜色?(蓝色)为什么会是这种颜色呢? 地球表面大约有71%被水所覆盖,地球又有“水球”之称。水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之一。水以固、液、气三态形式存在于空气、地表、地下及生物体中,它相互转化,不断循环运动,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圈层——水圈。

本节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水圈的组成及水的循环、运动。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板书课题] 一、水圈的组成。 [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①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每组一位代表发言,比一比哪一组说出的形式多。 [多媒体课作展示:地球水体的主要形式] ②在各种水体中,哪一种占的比重最多?哪些水体形式人类可以直接利用? ③要求学生按各种水体所占的比重画一幅扇形百分比图。 [展示课件:各种水体所占比重图] 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有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等,这些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很小一部分,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3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3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案 一、课标解析 了解水圈内的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 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 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调整自己的作为,趋利避害。 二、主干知识梳理 存在形态:、、 ,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 ,分 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__。 相互联系存在空间:、、 ,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的水体陆地水:地表水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 有的关系。 自然 界的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 过各个连续运动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时空特点: 动力:、重力能等 水循环的环节:、、、、下渗 过程和意义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 中,水在连续不断地、 ,使地球上的各种 水体处于不断的状态,并维持了全球水 的。 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 和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作用的循环运动, 不断地表形态。 三、典题解析 [例1](03年地理)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地球上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列两题: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曰“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理解,通过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在全环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解析:(1)题借用古诗句考查河流补给来源以及形成陆地径流雨水补给的原因。黄河流域河水补给形式上有多种形式,但是降水补人是主要方式。陆地上地表径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含季风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和以降水的形式补充地表水。 (2)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等知识,应扣住“陆地水进入大气层”这一环节进行分析。答案:(1)雨水是主要补给季风(2)蒸发、植物蒸腾作用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 水循环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1.水循环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 2.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得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过程之一。 4.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 5.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盐度由副热带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6.人类可以利用海水及其溶解的化学物质。从事渔业、航运等与海洋有关的活动时,需要关注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特点。 7.海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海水的波状起伏形成海浪,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称为潮汐,海水沿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流动叫作洋流。 8.掌握海水运动的规律,有利于开展海岸工程建设、渔业、航运等活动,预防并降低海啸、风暴潮等造成的危害。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水文仪器、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水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水文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水文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海洋科学类专业大学排名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水循环 知识清单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1.概念: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 水循环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水循环 【课程标准原文】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核心素养定位 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 (2)水循环类型:A→C→D→E属于海陆间循环(大循环),F、D属于陆地内循环,A、B属

于海上内循环。 (3)海陆间循环的过程:A海水蒸发→C水汽输送→D大气降水→E、G径流,回归海洋。 思考1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提示】海陆间循环 知识点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循环把四大圈层有机联系起来,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不同水体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因此,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 (3)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4)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5)到达地表太阳辐射能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思考2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水资源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什么? 【提示】否。陆地水体的补充和更新主要靠海陆间循环完成。在一定时间内,海陆间循环的速度及参与循环的水量都是有限的,即能补充给陆地的水体有限。在水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如果能保证水资源的利用速度和数量不超过水循环的速度和数量,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否则,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 1.水循环的内因和外因分别是什么? 水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是水循环的外因。

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题 第三第一节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甲地为海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① B.环节②与气流上升有关 .环节③与地形起伏无关 D.环节④使甲地增温 答案 B 解析由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且甲地为海洋,可知乙地为陆地,①为水汽输送,②为降水,③为径流,④为蒸发。水汽输送这一环节人类基本无法改变,径流与地形起伏有较大关系,蒸发要吸收热量,故会使甲地降温,降水的形成一般与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有关。 (2014•潍坊高一质检)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年径流量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2~3题。 2.该河流最主要的水补给是( ) A.大气降水B.地下水 .冰雪融水D.湖泊水 3.该河流可能是我国的( )

A.珠江B.塔里木河 .松花江D.长江 答案 2. 3.B 解析该河径流量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其补给方式应为冰雪融水,可能是我国的塔里木河。 4.下列地理现象中,仅属于陆地内循环的是( ) ①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冬季和春季的凌汛 ②夏季,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的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形成丰水期 ③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引冰川积雪融水灌溉农田 ④所有流经热带沙漠地区的河流 A.①②B.②③ .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黄河凌汛是外流河上的自然灾害,属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属内流河,不注入海洋,只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坎儿井引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也不注入海洋,也只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并不是所有流经沙漠地区的河流都不注入海洋(如尼罗河),也就不一定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读下面我国华南某河流下游剖面图,回答5~6题。 5.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河流水位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是( )

第一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

2012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 第一讲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基础知识识记: 1、水体的类型及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4、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二、基础理解知识: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构成(教材P54的图3.1) 海洋水:最主要的,占 地球上的水体类型陆地水:包括 陆地咸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陆地淡水:是主体(占) 气态水: 水体形式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 固态水: 2、陆地水体的补给(教材P54的图3.2)和(《世榜》P41) (1)水体补给的含义:是指水体的来源。 (2)陆地水体的类型及补给关系: 体的总称,亦称“陆地水”。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 ①陆地水体的类型潜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上的地下水。 (主要补给形式:大气降水、地表水。特点: 存在于地壳岩石水位为自由水面,随补给量的多少和地势起伏裂缝或土壤空隙中的水而变化;当潜水流出地面时就形成泉;埋藏浅, 易开发,更新快,易污染,易恢复。) :是埋藏较深的、流动于两个隔水 层之间的地下水。(特点:具有较大的水压力,特别 是当上下两个隔水层呈倾斜状时,隔层中的水体承 受的水压力更大。当井或钻孔穿过上层顶板时,强 大的压力就会使水体喷涌而出,形成自流水。埋藏 深,更新慢,不易开发,不易污染,污染后难以恢 复。主要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地表水和潜水。) 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入渗补给;同时以地下渗流方式补给河流、湖泊和沼泽,或直接注入海洋;上层土壤中的水分则以蒸发或被植物根系吸收后再散发入空中,回归大气,从而积极地参与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以及地球上发生的溶蚀、滑坡、土壤盐碱化等过程。 地下水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a.有利:地下水的贮存有如在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库,以其稳定的供水条件、良好的水质,而成为农业灌溉、工矿企业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成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水资源,尤其是在地表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常常成为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比如,70年代以色列国75%以上的用水依靠地下水供给,德国的许多城市供水,亦主要依靠地下水;法国的地下水开采量,要占到全国总用水量1/3左右;像美国,日本等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地下水亦要占到全国总用水量的20%左右。中国地下水的开采利用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10—15%,其中北方各省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地下水开采利用量大。 b.不利:由于过量的开采和不合理的利用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下降漏斗,在地下水用量集中的城市地区,还会引起地面沉降。此外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大量入渗,会严重地污染地下水源,危及地下水资源。 ②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指各种水体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的补给关系。 (3)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以我国为例): 小结:河流补给类型的分析 >作

鲁教版水圈与水循环说课稿

《水圈和水循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第一课时(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紧紧围绕“水循环示意图”以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为主介绍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根据课标要求,讲本节课细化为以下几个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说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的确定,能使学生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对我国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说教学难点:不同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 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缺乏,对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不易理解。 四、说教法 1.创设情景设臵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 3.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说学法 1、学会用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 2、学会探究: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学会合作: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问题1】:李白的《将进酒》中有佳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它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错误,你们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吗?而且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 【板书】: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一、水圈的组成 学生自主学习【课件展示图片】:多媒体展示课本上图2—3—2“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 总结: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26%,其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

人教版 第一节 水循环

第一节水循环 一、单选题 读“某城市水循环模式示意图”,完成1-4题。 1.图中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降水、下渗、蒸发 B.蒸发、下渗、降水 C. 下渗、降水、蒸发 D. 水汽输送、下渗、蒸发 2.该城市的用水主要来自 A.污水处理厂和河川 B.河川与浅层地下水 C. 雨水和污水处理厂 D. 河川与深层地下水 3.图中河川水的来源主要有 A. 污水、浅层地下水、雨水 B. 雨水、浅层地下水、污水处理厂排水 C. 污水、深层地下水、海水 D. 雨水、深层地下水、污水处理厂排水 4.为了维持自然界的水平衡,该城市在用水时的正确做法是 ①开采深层地下水的速度慢于其更新速度②河川给水速度快于其更新速度 ③开采深层地下水的速度快于其更新速度④河川给水速度慢于其更新速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南宋天文学家、思想家何承天在《论浑天象体》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日为阳精,光耀炎炽,一夜入水,所经憔竭,百川归注,足以相补。故旱不为减,浸不为益。”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代号最能解释文字中“百川发源……归注入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 A. ①—降水 B. ③—水汽输送 C. ②—蒸发 D. ④—地表径流 6.下列地理现象,具有环节②作用的是 A.塔里木河水蒸发

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C. 高山冰川融化 D. 跨流域调水工程 7.上述文字描述中,促使自然界水循环的动力有 A. 大气运动和太阳辐射 B. 水的三态变化和重力 C. 太阳辐射和重力 D. 大气运动和重力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总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矿物质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单质,又称无机盐。据此完成8-9题。 8.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降水 D. 径流 9.海洋水中的矿物质含量() A. 基本不变 B. 总趋势为增加 C. 总趋势为降低 D. 在冰期相对较低 下图为浙南山区某小流域的水循环示意图,该地区农民以薪柴作为主要生活燃料。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流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上内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海陆间循环 D. 生物循环 11.当地农民为解决生活用能,大量砍伐 林木,对该流域水循环的影响是 ①大气降水增加②蒸腾作用减弱 ③下渗增加④地表径流变率大 ⑤水汽输送量增加⑥地下径流减少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二、综合题 12.浙江某中学的学生根据老 师上课的内容,绘制了当地 的“水循环示意图”,请跟

初二科学第一讲地球上的水

课题第一讲地球上的水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 用水的观念。 重、难点 1.水的重要性,水循环的过程和特点 2.水循环过程和产生原因 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 本次课涉及到的高考考点:地球上的水; 本次课涉及到的难点和易错点: 1、没有理解水循环的三种形式的区别; 2、误以为淡水参与了水循环,所以淡水资源是充足的; 知识点一水的分布 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_液_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态和态形式存在。 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它覆盖了地球大部分的表面。其次是淡水,占 2.53%;最少是的陆地咸水,占0.94%。 3.淡水中最多的是冰川,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淡水量的0.3%。 4.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 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用水。 5.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讨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吗? 【例题1】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河流水和湖泊水 B、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淡水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 D、冰川水和地下水

知识点二水的循环 1.阅读水的循环图。 2.水循环的涵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和进入大气。 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和等变化。 3.水循环的领域。 (1)海陆间循环。可以表示如下: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它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2)内陆循环。 (3)海上内循环。 【例题2】读下面的“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图所示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3)跨流域调水可以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填图中数码)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课题名称: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一、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此标准突出示意图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示意图挖掘构成水循环的环节以及理解这个过程。最终从理论落实到现实中水循环的进行对我们的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自然界中各种水体之间的联系,展开对自然界水体的分类、分布、以及各类水的占全球水量的百分比等方面的认识。对自然界水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后,需要让学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动态平衡过程,也就是水的循环过程。最终,落实到对现实产生的意义。水循环比较抽象,但生活中水随处可见,在学习中可以通过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中应该重视相关资料、图表、板书、课件等辅助资料的运用。通过图表,对水体的主要形态及其对应含量有系统的把握。其次,适当运用有关有关水体的资料,充实课堂,让课堂能处处与生活结合。由于,水循环过程比较抽象,所以过程的示意最好借助板书,可以一边画出各个环节,一边讲解过程;用动画展示也可以,比较直观形象。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圈的构成;理解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水循环的概念并能说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3.掌握海路之间、海海之间、陆陆之间的水循环过程;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意义以及人类通过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怎么影响水循环。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的知识,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分析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通过学习水循环的运动转化与更新规律,能够让学生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认识自然界的水是动态平衡的,认识自然界的万物是不断变化运动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意义以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干预。 难点:水循环的意义以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干预。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比较法 六、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水循环的类型和过程

【走向高考2016】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走向高考2016】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1讲自然界的水 循环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一、单项选择题 (2014·)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流域降水明显增加B.流域地表径流增加 C.流域粮食产量减少D.流域水汽蒸发减少 答案:B 解析:蒸腾作用减弱说明植被覆盖率减少,而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作用,故植被减少会使涵养水源功能减弱,从而直接导致地表径流增加。 2.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人工降雨B.围湖造田 C.开发地下水D.封山育林 答案:D 解析:因为地表径流增加是源于植被减少,故稳定径流量的措施应是恢复植被。 (2014·)和田河位于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是昆仑山北坡最大河流。下图为40多年来夏季0℃层平均高度变化和河流径流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3~4题。 3.由图示信息可知,和田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冰雪融水C.湖泊水 B.雨水D.地下水 答案:A 解析:依据每升高1 000米气温降低约6℃的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夏季0℃层平均高度越

高,说明近地面气温越高,而图中显示河流平均流量与夏季0℃层平均高度成正相关,说明河流流量与气温正相关,再结合地处陆而降水稀少,可排除雨水,则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 4.下列有关和田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下游水量比上游大B.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 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D.冬季不存在断流现象 答案:C 解析:河流径流量受气温影响大,而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温季节变化大,故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流河是消失在陆地区的河流,故下游水量逐渐减小。 (2014·质检)每年4~6月,我国阿勒泰地区的河流常常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汛”,即白天河流流量很大,夜晚则洪峰消退。据此完成第5~6题。 5.此类洪水的直接补给水源为( ) A.大气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 C.湖泊水D.高山冰川融水 6.“一日一汛”反映了当地( ) A.昼夜温差大B.降水变率很大 C.冰雪融化迅速D.自然灾害频繁 答案:5.B 6.A 解析:第5题,白天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洪峰;夜间温度降低,融雪量减少,流量减少。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一日一汛”说明该区域气温昼夜变化较大。 (2014·名校联考)读“某河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河流域最主要的水循环是( ) A.海上循环 B.海上循环和陆地循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