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课如何引导学生激趣乐学

数学课如何引导学生激趣乐学

数学课如何引导学生激趣乐学
数学课如何引导学生激趣乐学

数学课如何引导学生激趣乐学

内容摘要: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的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为此,教师要通过各种兴趣激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文从四方面谈了学生数学教育活动中的兴趣激发,顺应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教育数学兴趣

正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过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探索教法,激趣乐学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如果把新概念细细讲解,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因此,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知识正迁移,把前面练习的“求多几”的问题,改为“求少几”的问题作为尝试,通过启发学生比较,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激发他们试着解答,就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虽然他们不一定都能正确地理解,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法,有着种种的疑惑。此时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他们讨论,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解题

的思路方法。这样就会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动手实践,激趣乐学

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人的大脑就是思维活动的中枢,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大脑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的理解知识并有效的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量、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感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而是让学生各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直径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形硬纸板,独自做实验,让每位同学测量自己手中的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然后再测量直径,及时组织同学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亲自测量,同学们都明白,从前面的三个圆的周长都是比这个圆本身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最后,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快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自己推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在参与实践的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情境,激趣乐学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的设置适当的悬念,创设思维情景,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后,提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如果不等底等高是否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后得出:若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可能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这

样引导和讨论,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掌握。

四、开展竞赛,激趣乐学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的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常有的口算竞赛,在每几分钟的口算竞赛中,我常以“开火车”、“抢答”、“夺红旗”、“接龙比赛”、“自作转盘口算卡”、“找朋友”、“争冠军”、“做医生”等形式的比赛练习,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采用对问题回答对的或作的对的,来“鼓励他”鼓掌三下。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在乐中掌握知识。

总之,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的主动,学的积极,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因此,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小学生的数学学科特点,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出版社

2、毕隼林主编《学习能力学》青岛海洋大学

3、王屹文主编《新课程学科理论与实践指南》教育科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