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我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志人志怪,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时代臻于极盛,涌现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长篇小说中的双璧。

《三国演义》是明初罗贯中作的历史演义小说。它取材于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一段历史,为那个群雄逐鹿的动荡时代提供了全景式的历史图卷,创造了数以百计的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其中雄才大略又奸诈残暴的曹操,足智多谋、忠贞鲠亮的诸葛亮,勇武刚强、忠义凛然的关羽,宽仁爱民、知人善任的刘备,勇猛粗犷、嫉恶如仇的张飞,以及气量狭小的周瑜,不堪造就的刘禅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典型。《三国演义》描写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时特别崇尚智谋,它在客观上把统治阶级的各种斗争手段、谋略向民间普及,成为一部形象化的政治、军事教科书,包涵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蕴。

《水浒传》是完成于明初的英雄传奇小说,一般认为它的作者是施耐庵。北宋末年宋江等人起义反抗官府,这个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在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都有所反映。《水浒传》就是在这些传说的基础上创作的。《水浒传》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它描写的108位英雄出身各异,既有贫苦的渔民、猎户、农民、小市民,也有小官吏、军官和地主,他们都因不堪忍受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而奋起反抗,聚义梁山。《水浒传》严厉地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凶恶,热情歌颂了起义的英雄,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性格各异的典型人物。《水浒传》所描写的造反是以“忠义”为行动准则的有限度的反抗。“忠义”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它也含有牺牲个体利益以维护正义的献身精神。所以在《水浒传》中,歌颂反抗与宣扬忠义是并行不悖的,这正是传统文化精神两面性的体现。

《西游记》是明代出现的神话小说。唐代高僧玄奘远赴天竺(印度)取经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增饰,《西游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艺术加工。它的主要内容可分两个部分:一是孙悟空出世、学艺及大闹天宫,二是孙悟空与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是石猴孙悟空,他机智勇敢,尚侠行义,正直无私。《西游记》的思想倾向很复杂,它一方面肯定孙悟空大闹天宫,体现了蔑视统治者的权威,反对不合理社会秩序的叛逆精神;另一方面又肯定孙悟空等人护法取经,体现了维护既定秩序的观念,这一点与《水浒传》一样,反映了传统文化精神的两面性。

《金瓶梅》是出现于明代后期的世情小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前述三部小说都是根据历史上长期流传的故事加工而成的,都塑造了一些正面的人物形象,而《金瓶梅》却是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全书旨在暴露世态人情,其主要人物中没有一个是值得肯定的形象。《金瓶梅》取名于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个女性的名字。全书以男主人公西门庆的罪恶生活史为主干,以西门庆的妻妾潘、李、庞等人的生活为支架,描写了一个官僚、恶霸、富商三位一体的暴发户家庭的污秽生活,揭露了明代社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黑暗现实。《金瓶梅》以现实社会及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在中国小说史上别开生面。但是《金瓶梅》虽然暴露了西门庆等人疯狂地追逐财富和情欲的罪恶,却缺乏严肃的批判精神,书中有许多露骨的淫秽描写,格调低下。《金瓶梅》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道德规范彻底崩溃时人们的迷茫,是文化转型前夕的失序社会的艺术体现。

清代乾隆年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先后问世。《儒林外史》以批判科举考试制度,讽刺受科举制度毒害的儒林人物的丑态陋行为主要内容。在此以前,人们对科举制度的批评大多停留于它的不公正、不完善,《儒林外史》却把批判的矛头对准这种制度本身,深刻地揭露了它禁锢思想、毒害人心从而祸国殃民的罪恶本质。周进、范进、匡超人等本性良善的读书人在科举制度的引诱下一个个变成了不学无术的腐朽官僚或无耻小人,而大批本来心术不正的人更通过科举成为贪官污吏或鱼肉乡民的劣绅。《儒林外史》

还揭露了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以及封建道德的虚伪和残酷。《儒林外史》以严肃、公正的态度,高度概括的手法,生动冷隽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揭露了隐藏在人物言行和社会现象后面的丑恶本质,它的讽刺艺术达到了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优秀的现实主义巨著,也是古代文学的光辉总结。它的作者曹雪芹是满人。《红楼梦》以贾府这个累世公侯的封建官僚家庭由盛转衰的过程为主干,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堪称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对封建的国家政治制度、家庭宗法制度、科举制度、婚姻制度以及依附于这些制度的伦理道德、价值规范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这一对封建官僚家庭的叛逆者的形象。贾府的统治者把重振家业的希望寄托在聪明灵慧的宝玉身上,可是宝玉却顽强地逃避既定的封建贵族人生道路。他对封建家庭的反抗既是为了追求恋爱自由,也是出于对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厌恶。所以他把程朱理学斥为“杜撰”,把封建政治学说斥为“混账话”,把科举制度斥为“诓功名混饭吃”,把“文死谏,武死战”的封建道德斥为“胡闹”。他还彻底否定“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把全部热情倾注在不幸的女性身上。林黛玉作为一个寄人篱下的贵族小姐,不但以清高孤傲的举动维护着自己的尊严,而且不守闺训勇敢地追求爱情,在一切价值观念上都持与宝玉相似的观点。站在宝、黛对立面的则是以贾母、贾政为首的封建家长。他们有的道貌岸然而实质虚伪、冷酷,有的凶狠阴险、荒淫无耻,是日益走向灭亡的腐朽势力的艺术象征。

宝、黛最后以死殉情,就是年轻的叛逆者对腐朽封建势力的殊死反抗。《红楼梦》一方面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发扬了崇尚理性、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并以审美观点使家庭日常生活升华进入诗的意境;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取向的深刻反思。宝、黛以死相争的正是个体的自由和尊严。

吴敬梓和曹雪芹都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以艺术家特有的敏锐目光洞察了封建制度的弊病,揭露了它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但他们是怀着悲凉和惋惜的心情看待这个历史趋势的,《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就是他们为封建制度及其文化传统唱的一曲挽歌。两部小说的成功主要在于对封建制度及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对于新的社会力量、新的文化类型则仅仅提出了朦胧的希望。然而,这种来自传统文化内部的反省意识正是中国文化走向现代的最初步履,是宣告中国文化即将转型的一线曙光。

窗体顶端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

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

小说描写空间的拓展小说人物画廊的丰富小说情节的奇谲变幻。就题材而言,明清小说可谓是包罗万象,空前丰富。明清小说全方位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表达了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理想追求。叙事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特点,使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表现,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宽广和深入。城市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凸起,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社会理想又给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

到了明清小说,叙事艺术已趋向成熟和完美。先前那种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为繁富的鸿篇巨制,其间有宏大精致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丰富多彩的语言,无微不至的描绘。文学的表现力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完备,《红楼梦》的问世,更是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走到了它的巅峰。

明代和清代的小说。明清两代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明代小说大都有一个从民间传说、戏剧、话本到文人编定的演化过程。清代小说则不同,作家依据自己的生活和经验选材、构思和描写,在作品中充分表现作者个人的意愿和理想。在结构、叙述和描写人物各方面,也都臻于成熟。一般的作品都有独创之处。《红楼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是这时期小说的最杰出的代表。

窗体底端

中国小说发展之巅峰——明清时期

论文题目 《中国小说发展之巅峰——明清小说》 姓名:谭孟春 年级:11级历史二班 学号:110301067 完成时间:2013/4/22 摘要:中国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在发展初期,是被人们所不懈的。然而,经过漫漫历史长河的洗涤,慢慢的由萌芽发展到了成熟,无数文人也留下了家喻户晓、可圈可点的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大家反复揣摩、欣赏。尤其发展至明清时期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达到中国小说发展史的一个巅峰! 关键词:明清小说产生、定义文学文体明清小说分类、分期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等 在现代汉语中,“小说”一词指的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而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篇》中:“饰小说以干县令, 其於大达矣!”这里的小说是指卑微琐屑的言谈, 属於贬义词。 究竟什么是小说呢?翻开各种权威的大辞典,都明白无误地写着,它是一种文学文体。和诗、词、戏曲、散文等一样,它是中国文学殿堂中的重要一员。也许是基于这种认识,有许多人认为:中国小说的童年是在唐代,而那些文人写作的“传奇”才是我们见到的最早的小说,或者说是从唐传奇开始,中国小说才有了文体独立的意义。但大家都看到,在唐代以

前,己经有许多小说在社会上流传。例如:《搜神记》、《穆天子传》、《燕丹子》以及《汉武故事》等等,甚至是《山海经》中的有些作品,即使从今天的眼光来看,都可以归为小说。著名的《韩凭妻》、《李寄斩蛇》、《东海孝妇》等等,有人物、有情节,故事的叙述有头有尾,其发展变化曲折有致,己和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没有区别。因此认定唐传奇是中国最早的小说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它不符合中国小说发展的实际。在早期的我国古代文献中,著录有许多有关“小说”的文字记载。例如,人们熟知的《庄子·杂篇·外物》、桓谭和《汉书·艺文志》等所说的小说概念,和上述辞典记载的并不符合。也有人望文生义,把“小说”和“说”混为一谈,认为小说就是说故事。其来源很早,大概和诗歌等的产生一样,是古代人民在劳动中产生的。然而他们又无法拿出具体的作品来说明,因此难定一是。 但在这里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小说的产生必然是在我国的文字产生之前。而我国文字的产生,根据己经掌握的历史资料,它不可能出现在我国原始社会。虽说目前对苍颉造字的说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说文字的产生大约在我国的殷周时代,还是较为可信的。换言之,今天我们讨论的小说,必须是有文字记录的作品。否则,一切就无意义了,也是不值得我们花时间去讨论的。其次,我们应当肯定,小说与“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看,所谓小说是指“小”的“说”。在古代,“说”曾经有过某种文体意义。如先秦时期的韩非子,就写过诸如《说难》之类的文章。正如后世的柳宗元有《捕蛇者说》之类。这里的“说”,显然己是指一种文体了。把“说”扯上某种文体意义,可能与此有关吧……其“说”而小,可能在当时这种己有某种文体意义的“说”,并不很重要。相对于“小说”,也必有“大说”。这也就是《庄子》所言“其于大达亦远矣!”。既“于大达亦远”,自然难进其法眼喽。可能也有些统治者比较聪明,认为在这些“丛残小语”中有“可观之辞”,至少他们可以从中获得某种思想上的启迪。也正因此如此,他们在朝廷设立稗官,犹如从民间采风那样,专门从街头巷语中收集那些“道听途说”之事,因为其中“如或一言可采”,也是“刍荛狂夫之议也”。然而这等工作,毕竟不是正途,所以“君子弗为也”,然而它也不会被消灭。小说家的存在,将会把这类人或事记载下来,专门献给统治者使用。关于这些都不是我要谈的内容,重点是繁荣时期的明清小说。 众所周知,明清两代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这个时期的小说的特点有题材内容的空前丰富,世俗生活的全面展现,社会理想的全新探索从明代开始,小说创作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明代小说是在宋元时期说话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了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又分为文言短篇和白话短篇。其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可概括为:①历史演义小说。它是由宋元说话艺术中的讲史一类发展而来的。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最典型的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在它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大量出现,内容差不多从远古传说时代到汉晋唐宋都有所作。较著名的有《列国志传》、《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其中以冯梦龙改编的《新列国志》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②英雄传奇小说。它也是在宋元讲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历史演义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拘泥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的演变,而是以描写理想化的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主,虚构的成分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它的代表作品,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趋于成熟。③神魔小说。这类小说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内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满奇异的幻想。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西游记》也是在宋元说话艺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文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 现在,初中历史所涉及得就是粗线条得知识,每课得内容也不多,学起来应该很容易。可就是,部分学生总就是学不好,成绩不理想。这主要就是态度与方法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来学习与端正学习态度。 一、端正态度,相信自己。 有得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可以帮您真正弄清学习历史得必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得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得印象。历史还就是一部好得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与发扬本民族得优良传统。明白了学习历史得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去学好它。有得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就是历史学不好得原因之一。其实,历史很容易学好,每一个学生应该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好它。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得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初中历史思维导图就完全可以体现出来。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得目录就就是知识得框架,我们要学会瞧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得都就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得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就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得,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得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就

是如何被英国占领得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得发生。经常注意前后联系,我们就能弄清楚历史事件得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就“港澳、台湾问题”、“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也有利于知识得掌握。 四、及时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不管哪个学科,要想学懂弄通,取得好得成绩,都必须及时复习巩固,历史得学习也不例外。在学习得过程中,我们要养成及时复习得习惯,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有得学生懒散拖沓,所学得知识不及时掌握,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与责任心,这样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 五、学会解题,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得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得能力。现在,历史考试主要有以下四种题型: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与问答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题型得解答方法与要求。1、选择题。历史考卷中得选择题一般都就是单项选择题,只要求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直选法。依据题目,联系所学知识,即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②排除法。在做题时,如果一时难以确定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题得选项逐一排除。③分析比较法。我们还可以对所有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最终通过思考确定选哪一个。 2、判断题。我们先要找出该题中得所有知识点,然后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判断,只要有一个错误,该题就应打“×”。做题时,一定要仔细些。 3、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大胆去做,不要有畏难情绪。其次,要注意方法。我们可以按这个步骤

周 易 与 书 画-五行八卦对应表

附:八卦五行对应关系表 五行水火木金土 八卦坎离震巽兑乾坤艮 命卦 东四命西四命 坎命离命震命巽命兑命乾命坤命艮命宅卦 东四宅西四宅 坎宅离宅震宅巽宅兑宅乾宅坤宅艮宅九宫坎宫离宫震宫巽宫兑宫乾宫坤宫、中宫、艮宫 九星八门一白 坎宫 贪狼 天篷 休门 九紫 离宫 右弼 天英 景门 三碧 震宫 禄存 天冲 伤门 四绿 巽宫 文曲 天辅 杜门 七赤 兌宫 破军 天柱 惊门 六白 乾宫 武曲 天心 开门 二黑 坤宫 巨门 天芮 死门 五黄 中宫 廉贞 天禽 八白 艮宫 左辅 天任 生门 天干壬+ 癸- 丙+ 丁- 甲+ 乙- 庚+ 辛- 戊+ 己- 地支亥+ 子- 巳+ 午- 寅+ 卯- 申+ 酉- 辰+ 戌+ 丑- 未- 生肖猪鼠蛇马虎兔猴鸡龙狗牛羊 时辰21-23 23-1 9-11 11-13 3-5 5-7 15-17 17-19 7-9 19-21 1-3 13-15 数字 1 6 2 7 3 8 4 9 5 10 楼层一、六层二、七层三、八层四、九层五、十层 方向北东北南西南东东南西西北中 方位后前左右中 五兽玄武朱雀青龙白虎勾陈 季节冬夏春秋四季四节 五色黑赤(红) (蓝)绿白中黄 五形波浪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 五官耳眉眼鼻口 五脏肾心肝肺脾 五腑膀胱小肠胆大肠胃 五情哀乐喜怒欲 五指小指中指食指无名指大拇指 五音羽征角商宫

五声呻笑呼哭歌 五情哀乐喜怒欲 五觉触(触觉)声(听觉)色(视觉)味(味觉)香(嗅觉) 五液唾汗泣涕涎 五味咸苦酸辛甘 五内血骨筋气肉 五事听视貌言思 五畜猪羊犬鸡牛 五果栗杏李桃枣 五谷豆麦麻黍稻 五菜藿薤韭葱葵 五常智礼仁义信 五恶燥热风寒湿 气候寒热风燥湿 动物猪羊鸡马牛 植物豆黍麦谷稷 五时夜半日中平旦日入日西 五化藏长生收化 附:五行对应行业一览表 属(水)的行业: 属水行业,漂游性质、奔波性质、流动性质、连续运动性质、易变化性质、水属性质、清洁性质,冷温具不燃性之化学界,靠入海求生活者,靠水发财之事业属水,雨衣、雨帆、洗衣粉等。航海界,冷温不燃液体、冰水界、鱼类界、水产界、水利界、水物借、冷藏界、打水界、扫除界、流水界、港内界、泳池界、湖、池塘、浴池、菜市场内售卖冷食物[鱼、肉豆腐]。特技表演业、运动家、导游业、旅行业、侦探、或灭火器具、钓鱼器具, 运输业、渔业、水族馆、

最新明清小说发展概括资料

明清小说发展概括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垅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中国古代的叙事文学,到了明清时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学理念、文学体式和文学表现手段而言,明清小说以其完备和丰富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从明清小说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艺术创作成果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后的辉煌。 本文以明清小说的题材开拓和艺术探索为视点,试图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描画出明清小说的梗概面貌。 一、明清小说与传统文化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 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题材的史传性观念的史传性小说艺术的史传性 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惩劝模式牢笼创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佛道所创造的神

明清小说戏曲批评发展综述

明清小说戏曲批评发展综述 中国古代文学后期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是诗文的衰落和小说、戏曲的勃兴,或称之为传统“雅”文学的衰落和“俗”文学的兴盛。这一重大变化的理论成果突出表现在明清两代戏曲和小说理论的发达。 明代小说戏曲批评发展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的发展是很繁荣的,从数量上说比小说理论批评要多得多,而且有不少专著,不过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它的理论价值和涉及理论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却不如小说理论批评。 明代小说批评发展 明代的小说理论批评包括对文言小说的批评和对白话小说的批评。但以对白话小说的批评为多,也重要的多,涉及的理论范围也比较广。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的成就主要是在对白话小说的批评上。明代白话小说理论批评主要是围绕着四部不朽的长篇著作《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和著名的白话短篇汇编“三言”、“二拍”而展开的。 明代白话小说理论批评的发展,首先是从对《三国演义》的批评开始的,《三国演义》目前所存最早刻本是明代嘉靖年间刊本,在书前有明弘甲寅(1494)庸愚子的序,说明在弘治年间已有刻本,他的这篇序是现存明代最早的白话小说评论。 从嘉靖年间开始,对白话小说的批评就多起来了。《水浒传》较早刻本是嘉靖年间的郭武定本,今未见。嘉靖八子之一李开先在《词谑》中就已经提出:“《水浒传》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又如熊大林,字钟谷,是嘉靖时的书坊主人,他编过不少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在一些书的序言中也对小说理论发表过一些重要见解。吴承恩也有过一些对浪漫主义小说的重要看法。 到隆庆、万历年间,小说理论批评发展进入高潮时期。小说批评的一大发展是开始有了评点,小说评点是从对诗文的评点发展而来的,但它的盛行则主要归功于李贽。李贽是最早评点白话小说的,以评点《水浒》最为出名。此后又有许多人继李贽后对小说进行评点,例如,余象斗,批评过《水浒》、《三国》等。陈继儒批评过《唐书演义》、《列国志传》等多种小说。小说评点遂发展成为小说理论批评的主体。 而到万历后期至崇祯时期关于小说的论著就很多了。它主要体现在大量的小说的序跋中,如冯梦龙(1574—1646)、凌濛初(1580—1644)、袁于令(1592—1674)等,都是很有名的小说批评家。同时在一些文人的笔记杂著中也有不少论述,如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谢肇淛的《五杂俎》等。 纵观明代小说理论批评,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对作品的评点,这是最主要的方式;二是为小说写序或跋;三是笔记杂著中的一些片段记载和评述。总的说,小说理论批评的内容比较零散,同时,有又很多精彩、独到、深刻的见解。尤其是作为小说理论批评的主要形式—评点,又有其他形式不可取代的优点和长处。 明代戏曲批评发展 明代戏曲理论批评的主要内容主要在曲词和音律上,和诗词理论批评较为接近,但在理论上超越诗词理论批评的地方却不多。戏曲更受到封建社会上层和正统文人的重视,有关戏曲创作的论述也比较多。 从明代戏曲理论批评发展的总趋势来看,自明初到嘉靖以前相对来说是比较沉寂的,主要有朱权的《太和正音谱》,贾仲明的弔词和《续録鬼薄》,以及《琵琶记》等剧本中的一些曲论见解。其中朱权的《太和正音谱》是明前期最重要的一部戏曲理论批评著作。统观《太和正音谱》全书的纲目和内容,可以看出朱权的戏剧批评,其内容侧重于神仙道化一类,语言文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概述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概述作为传统文化得源泉之一,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其独特得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从远古神话得诞生,到明清章回小说得高潮,古典小说有如其她文体般曲折而漫长得发展历程。然而,一直生存于正统文人鄙夷眼光下得小说,由点点萌芽到后期得繁盛,它艰难得发展史更值得我们去了解与研究。 “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在先秦时期得《庄子》中,就有了对小说得定义。古典小说起源于上古得神话传说,如女涡补天、夸父逐日等,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已有记载。这些神话传说,就是先人渴望得到神灵庇护,并用来解释现实生活无法理解得现象,而生发想象出来得,同时也就是小说发展得最早源头。 到了魏晋六朝时期,便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指出:“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见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在当时得文化氛围与社会因素得影响下,小说雏形以志人志怪得形式诞生了。 而“称道灵异,张皇神鬼”,并非像后来那样为了影射社会现实,而就是当时得人们确实相信阴阳神鬼得存在,并且作者自认为就是实况记录,而非虚构捏造,也就就是无意创作了小说,这些与当时得社会文化

有着密切得关联。其中,志怪以干宝得《搜神记》为代表,内容多为神灵感应,妖祥卜梦,怪物作祟,以写神灵鬼怪及妖异怪诞之事为主。志人得代表作为刘义庆得《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以记录士人得言谈轶事为主。小说得共同特点为作者自认实录,且篇幅短小、叙述简略,一般被学界称为“古小说”,就是小说得史前形态。这为之后小说得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影响着之后小说得创造。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录,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现者,乃在就是时始有意为小说。发展到唐代,小说发生了巨大得变异,由六朝时无意创作转变为“有意为”之,由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转向了现实生活,由简略“实录”转化为辞藻丰富,在文化艺术上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就是一次质得飞跃。其间作品多为传奇故事,代表作有李朝威得《柳毅传》,元稹得《莺莺传》,白行简得《李娃传》,杜光庭得《虬髯客传》,李公佐得《南柯太守一梦》等。 至于宋代,一方面,文言小说得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只就是对志人志怪、唐代传奇得继承,并无过多得发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宋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不过,宋代时期对文言小说得发展还就是起了一定得铺垫与推动作用。北宋初年,朝廷组织文人编纂了一部 500卷得《太平广记》,收集前代野史、小说、传记之大成者,使得许多六朝志怪、唐代传奇都借此得以流传,为明清小说得创作提

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寓教于“图”思维律动 —运用思维导图推进历史教学 龙口市明德学校于亚范孙新艳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务之急的大事。目前初中生学习历史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知识体系;不能够把相关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历史知识碎片化现象严重;缺乏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掌握;根据题意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组织答案的思维能力不够等等。随着明德学校省级课题——初中数学“思维律动”课堂建设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我尝试进行教学实践探索,结果发现: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也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历史教材由《课程》到主题,再到单元、课、框目,本身就是思维导图的关联点,说明编者在编辑教材时也在运用思维导图结构,搭建《历史》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学会放射状、关联性思考。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法,能激发学生潜能和学习兴趣,帮助其从整体上系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一、备课中,用“图”设计,把握课程结构。 首先,传统的教学设计平铺直叙的文字教案和表格备注式教案,这种教案能清晰反映课堂进程,教具的使用情况,预示学生的反映和教学效果。他们的缺点同样在于繁杂的文字描述大大加重了教师的工

作负担,无法直观的感受教学设计的结构,无法第一时间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无法表达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尝试运用思维导图制作新型教案,发现这样能够对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促成形成整体的观念和在头脑中创造全景图,加强对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可以根据教学过程和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合理的调整,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的系统、科学、有效。 用“思维导图”备课,最好的办法是先看封面和单元前言,再看目录,然后翻动全书几次,把握住对全书的“感觉”。将教材的单元、课、框分成各个主题,确定思维导图的框架。最大的主题(教材的名称、单元、课)要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达到整体把握课程结构。 二、预习中,览“图”记忆,进行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然后,运用思维导图给出文本框架结构。 预习中,先让学生浏览课本找出各个段落的关键词,接着,完成《伴你学》知识梳理的思维导图,这样预习操作简单,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学生就可轻而易举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网络。这个过程是学生思维动态生成的过程,可帮助学生梳理文本脉络,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利器。 三、课堂中,看“图”回顾,建构知识网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已经设计好的思维导图进行有效的教学。课堂上可以运用教学软件,或者直接画在黑板上,当思维导图一步一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它迅速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结构的把握,

东西四命速算表

东四命与西四命算法(房屋风水说)于2011-03-10 20:05发表情感随笔 东四命与西四命算法(附图) 阳宅按八卦原理可分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等八种宅形,可回纳为“东四宅”和“西四宅”两大类;人同样也被分为八种命形,也可回纳为“东四命”和“西四命”两大类。每种屋子又分为八个方位,布有“生气、伏位、延年、天医”四吉星位,以及“祸害、五鬼、六煞、尽命”四凶星位等八种不同质地的气场。 “四吉星”:生气——财运大好,身体健康,活力充沛。延年——财运很好,延年益寿,身体健康。天医——财运不错,疾病痊愈,朱紫相扶。伏位——财运小吉,运气中等,健康如常。“四凶星”:尽命——财运极差,多病损寿,凶则死亡。五鬼——破财连连,健康甚差,轻易招鬼。六煞——财运不好,灾祸连连,身体多病。祸害——财难积聚,官灾是非,争执被骗。 “东四宅”以东、东南、北、南为四吉位,以东北、西北、西、西南为四凶位;而“西四宅”却刚相反,以东北、西北、西、西南为四吉位,以东、东南、北、南为四凶位。那么,东、西四命不同类型人的主要生活区,若选择在与自己命属相同、相生、相辅的地方就好,否则就不好,不是生病就会出大事。具体比方说:1998年生的人,是西南方位坤土气场,属于“西四命”,就应该选择“西四宅”居住,而且床位要展在适合本人住的屋子的东北、西北、西、西南四吉星位,这样就能健康、长寿、安稳、运气好,否则情况就会相反喽。 计算男命公式:(100—出生年份)÷9 计算女命公式:(出生年份—4)÷9 通过以上两个公式的计算,即可以得出自己的命卦是属东四命还是西四命;计算方法如下:通过以上两个公式,可以获得一个余数,如没有余数或除尽则视为9,上述公式所说的出生年份,是仅取个位数与十位数,例如1976年出生的人,便以76代进公式内,1978年出生的人,则以78代进公式。 例如:一九七五年出生的男性,其计算方法如下: (100—75)÷9=25÷9=2余数为7,商数是2,余数是7,七数属对冬故其人为兑卦,即即兑宅。 例如:一九八五年出生的女性,其计算方法如下: (85—4)÷9=81÷9=0,商数是9,余数为0,则余数视为9,九数属离,故其人为离卦,即离宅。 注:余数所属的卦象,视为该人的命卦,下面分别将各数所属列出如下: 一属坎;二属坤;三属震;四属巽;六属乾;七属对痘八属艮;九属离。余数是五的男性视为坤,女性则视为艮。 五行所属为:震属阳木;巽属阴木;离属阴火;坎属阳水;乾属阳金;兑属阴金;艮属阳土;坤属阴土。 了解了五行所属后也就知道了八个方位的所属: 东四:震、巽、坎、离 1、东方属震,故其五行属木; 2、东南方属巽,五行属木; 3、北方属坎,五行属水;4南方属离,五行属火。 西四:艮、坤、兑、乾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明代文学发展概况 明代文学呈现波浪形态势,大致可分成2个阶段: 一.前期作为元文学馀波和明中后期文学突变的准备,可视为中古文学最后阶段; 二.嘉靖(1522~1566)后,文学变革迅猛异常,步入近古新时代。(一)明中叶到鸦片战争是近古期第一段。 (二)元明际社会动荡,形成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一批精神上较解放且富时代使命感的文人,文学作品尚酣畅雄健的阳刚之美,浸透忧患意识,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游传》;南戏中兴和宋濂、刘基、高启等诗文作家。 (三)明初经济复苏,士人忧患意识消蚀;思想文化专制和特务统治,平添不安全感,知识分子转而欣赏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美:小说、戏曲创作受限,“台阁体”诗歌和讴歌富贵、道德、神仙的戏剧泛滥,文学倾向贵族化、御用化而滑入低谷。 (四)明中叶,商业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统治集团腐朽、思想控制松动、王阳明心学流行,嘉靖后文学复苏: 1.文学创作随接受对象下层化、市民化而更加面向现实,创作主体精神高扬,突出个性和人欲的表露。 2.叙事文学全面成熟,向近代化变革: (1)《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问世;(2)戏曲:从《宝剑记》、《浣纱记》、《鸣凤记》等三大传奇问世,

传奇定型和昆腔改革,到汤显祖写“临川四梦”,戏曲创作推向继元杂剧后的又一高峰; (3)诗文:继前七子在弘治年间(1488~1505)以“复古”开展文学革新运动后,相继出现唐家派、后七子、公安派、竟陵派等。(4)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白话短篇小说繁荣, (5)“挂枝儿”、“山歌”等民间文学的流行和整理。 3.明末天启、崇祯(1621~1644)间,国事多艰、经世实学思潮抬头,向理性回归,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开启清文学思潮的转变。三.明中期后,文学向世俗化、个性化、趣味化流动。 第一节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形成 一.工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新读者群形成。 二.新内容与新形象:市民生活、市民情趣、市民形象。 (一)诗文对表现商人的兴趣;小说和戏曲中,广泛表现市井生活,塑造众多商人和作坊主形象,并流露出同情、理解和赞美,透出对世俗物质利益关注的价值取向。 (二)艺术趣味趋向世俗化,基本特点: 1.题材重日常琐事,表现多率真自然,语言尚俚俗明白,效果求怡心娱目。 2.明中后期,文坛大力宣扬“寄意于时俗”(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从“耳目之内,日用起居”(《拍案惊奇序》)中极摹“世情”,欣赏“最浅最俚亦最真”(《挂技儿?别部》)的语言,提倡文章之用即在于“供人爱玩”(郑超宗《媚幽阁文娱自序》)“足资谈笑”(天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初中历史思维导图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逐渐深入,传统的教学体制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问题,教师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向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使得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 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这种思维工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概况,分析了其在中学历史课堂上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的教学造成了冲击,带来了挑战。 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结构和教学设计等都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进行反思。 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提出之后,将其应用到历史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博赞提出,它是一种新型的图形思维工具和思维模式。

这个思维导图就是模仿我们人类的大脑,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都是利用左脑在思考问题,对右脑的利用很少,但是殊不知右脑的能力相比于左脑要更加的强大。 右脑对图画的记忆远比左脑对图画的记忆深刻,同时它对于创造也是十分擅长的。 相对于文字来讲,图画给人的印象更加的直观,更有吸引力,世界上基本所有决定聪明的人都是左右脑同时利用的[1]。 首先,思维导图工具性的特点十分的突出。 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学习者利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先对思路进行一个梳理,对概念的前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为自己的概念回顾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这也是提高学习者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第二,思维导图工具性也是可视化的。 利用视觉的手段对认知知识进行表象化,以此对认知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的把握,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力度。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也就是利用图画将学习者的思维复制勾勒出来,以实现可视化信息,更直观的提供给学习者信息,方便他们的学习[2]。 最后,思维导图是属于笔记方法之一。 思维导图在最初设计时候的目的视为了迅速的刺激大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学习质量。 但是因为传统的文字笔记浪费时间多,在记笔记的时候很可能造成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那么学习效果大大降低。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概述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概述 作为传统文化的源泉之一,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从远古神话的诞生,到明清章回小说的高潮,古典小说有如其他文体般曲折而漫长的发展历程。然而,一直生存于正统文人鄙夷眼光下的小说,由点点萌芽到后期的繁盛,它艰难的发展史更值得我们去了解和研究。 “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在先秦时期的《庄子》中,就有了对小说的定义。古典小说起源于上古的神话传说,如女涡补天、夸父逐日等,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已有记载。这些神话传说,是先人渴望得到神灵庇护,并用来解释现实生活无法理解的现象,而生发想象出来的,同时也是小说发展的最早源头。 到了魏晋六朝时期,便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指出:“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见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在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小说雏形以志人志怪的形式诞生了。而“称道灵异,张皇神鬼”,并非像后来那样为了影射社会现实,而是当时的人们确实相信阴阳神鬼的存在,并且作者自认为是实况记

录,而非虚构捏造,也就是无意创作了小说,这些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志怪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内容多为神灵感应,妖祥卜梦,怪物作祟,以写神灵鬼怪及妖异怪诞之事为主。志人的代表作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

明清小说研究平时作业完成版

明清小说研究平时作业 完成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名词解释 1、通俗小说【】是小说的一大题材类型,它是满足社会上最广泛的读者群需要,适应大众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创作的一类小说。以娱乐价值和消遣性为创作目的,重视情节编排的曲折离奇和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的传奇性和超凡脱俗,而较少着力于深层社会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的挖掘。 2、文言小说文言小说,作者都是知识分子或官吏;内容是不见与经典的传闻,杂说或民间;创作手法有夸张、比喻,即,形式大都是残丛小语,尺寸短书,即:语言是语言文字,即。 3、改编指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或者用途,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 4、独创独特的创造;独自创造。 5、小说流派小说流派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思想倾向、艺术主张、表现方法、审美趣味和小说风格等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小说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小说派别。 6、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的一种,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是由宋元讲史发展而来 7、“世代累积”型作品在传播史上,中国,特别是,大都有一个由素材积累、逐渐加工和最后形成较高质量小说文本的过程。明朝是中国小说最兴盛的朝代,其中代表作品有所谓的四大奇书,这四大奇书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由说话人的底本演化而来,再经由一些文人加以润饰、考证、整理而成的。此一类由不知名的群众作者同文人作家先后参与进来,对原始素材、先行故事和并行的修订本进行加工制作、修改完善,历经数代而后由杰出文人写定的作品,有学者称之为世代累积性作品。 8、白描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9、熊大木模式明清通俗小说兼为精神产品与,负责传播的书坊主干预创作的“现象”,是这种双重品格必然的外在表现,平庸之作叠出也相应地构成小说创作演进的重要环节。 10、讲史演义指在不影响历史最终轨迹的前提下,带有夸张、玄幻色彩的演说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替、战争的故事等,虽细节与史实有出入但能增加听众兴趣和故事的耐听情节。 11、神魔小说神魔小说来源于的提法,该类小说在明清时期较为兴盛。但虽有《》、《》、《》等优秀作品,在避讳宣传“怪,力,乱,神”的古代,该流派小说的作者或者湮灭,或者不知真名,或者作品被禁止。其语言风格不拘一格,想象力丰富,背景或为虚幻或为海外某地假托,综合宗教、神话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至今广为传颂。不少文人或依历史事件,或依流行的神怪故事,写了大量名着。 12、中篇传奇小说说是一种传录奇闻的文体,实际上是已具规模的小说。不仅数量很多,而且内容精彩,故事动人,文辞华丽,有些作品确实具有高度的,唐代许多着名的都写过传奇。部分高水平的且成为后代着名小说的蓝本。 13、拟话本拟它是的一种,指的是宋元时代产生的《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等作品。它们的体裁与相似﹐都是首尾有诗﹐中间以诗词为

东四命西四命查阅表

东西四命查阅表 1930年,庚午年,男性属兑卦,西四命。女性属艮卦。西四命 1931年,辛未年,男性属乾卦,西四命。女性属离卦。西四命 1932年,壬申年,男性属坤卦,西四命。女性属慷阍。东四命 1933年,癸酉年,男性属巽卦,东四命。女性属坤卦。西四命 1934年,甲戌年,男性属震卦,东四命。女性属震卦。东四命, 1935年,乙亥年,男性属坤卦,西四命。女性属巽卦;东四命, 1936年,丙子年,男性属慷阍,东四命。女性属艮卦。西四命。 1937年,丁丑年,男性属离卦,东四命。女性属乾卦。西四命。1938年,戊寅年,男性属艮卦,西四命。女性属兑卦。西四命。 1939年,己卯年,男性属兑卦,西四命。女性属艮卦。西四命。 1940年,庚辰年,男性属乾卦,西四命。女性属离卦。东四命。 1941年,辛巳年,男性属坤卦,西四命。女性属慷阍。东四命。 1942年,壬午年,男性属巽卦,东四命。女性属坤卦。西四命。 1943年,癸未年,男性属震卦,东四命。女性属震卦。东四命。 1944年,甲申年,男性属坤卦,西四命。女性属巽卦。东四命。 1945年,乙酉年,男性属慷阍,东四命。女性属艮卦。西四命。 1946年,丙戌年,男性属离卦,东四命。女性属乾卦。西四命。 1947年,丁亥年,男性属艮卦,西四命。女性属兑卦。西四命。 1948年,戊子年,男性属兑卦,西四命。女性属艮卦。西四命。 1949年,己丑年,男性属乾卦,西四命。女性属离卦。东四命。 1950年,庚寅年,男性属坤卦,西四命。女性属慷阍。东四命。 1951年,辛卯年,男性属巽卦,东四命。女性属坤卦。西四命。

1952年,壬辰年,男性属震卦,东四命。女性属震卦。东四命。1953年,癸巳年,男性属坤卦,西四命。女性属巽卦。东四命。1954年,甲午年,男性属慷阍,东四命。女性属艮卦。西四命。1955年,乙未年,男性属离卦,东四命。女性属乾卦。西四命。1956年,丙申年,男性属艮卦,西四命。女性属兑卦。西四命。1957年,丁酉年,男性属兑卦,西四命。女性属艮卦。西四命。1958年,戊戌年,男性属乾卦,西四命。女性属离卦。东四命。1959年,己亥年,男性属坤卦,西四命。女性属慷阍。东四命。1960年,庚子年,男性属巽卦,东四命。女性属坤卦。西四命。1961年,辛丑年,男性属震卦,东四命。女性属震卦;东四命。1962年,壬寅年,男性属坤卦,西四命。女性属巽卦。东四命。1963年,癸卯年,男性属慷阍,东四命。女性属艮卦。西四命。1964年,甲辰年,男性属离卦,东四命。女性属乾卦。西四命。1965年,乙巳年,男性属艮卦,西四命。女性属兑卦。西四命。1966年,丙午年,男性属兑卦,西四命。女性属艮卦。西四命。1967年,丁未年,男性属乾卦,西四命。女性属离卦。东四命。1968年,戊申年,男性属坤卦,西四命。女性属慷阍。东四命。1969年,己酉年,男性属巽卦,东四命。女性属坤卦;西四命。1970年,庚戌年,男性属震卦,东四命。女性属震卦。东四命。1971年,辛亥年,男性属坤卦,西四命。女性属巽卦。东四命。1972年,壬子年,男性属慷阍,东四命。女性属艮卦。西四命。1973年,癸丑年,男性属离卦,东四命。女性属乾卦。西四命。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文学概述 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最后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文 学的大众化和通俗化,而促成文学普及的则是戏曲与小说,戏曲和小说取代诗文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 一、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自1234年蒙古帝国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义军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止,其间约133年。和前代文学相比,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则相对衰微。 (一)元杂剧 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最为突出的成就首推元杂剧,元杂剧是在原有戏曲基础上的突破、创新与发展。我国的戏剧,其起源、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先秦歌舞,汉魏百戏,唐参军戏,发展到宋代院本,金之诸宫调表演要素日臻完善。发展到金末元初,戏曲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找到了适合于表演故事的载体,并与舞蹈,说唱,伎艺,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作一门独立的艺术,脱颖而出。 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家创作活动最兴盛的年代是元世祖至元到元成宗元贞、大德时期。这时期产生了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他的杂剧《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压迫和反侵略的思想倾向。同时期的王实甫、康进之、马致远、白朴等作家也为我们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他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后期是从大德以后直到元朝灭亡,这时期杂剧中心逐渐南移,虽然也产生过郑光祖等著名剧作家,但杂剧已日趋衰微,脱离现实和宣扬封建道德的倾向日益严重。 (二)元散曲 元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的新的诗歌样式。曲作为新依声填词;但用韵不像词那样严格,平仄自由,通常是一曲一韵,并且句句押韵且一韵到底,同时,它在定句、定字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适当地增加字数,这些所增之字,称为“衬词”。 元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和词调近似,是单支的曲子;套数和剧曲的组织相同,是由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依次联缀而成的组曲。散曲作家的成分十分复杂,作品的风格也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杂剧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往往兼擅散曲,他们的作品具有较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朴拙豪放的风格,缺点是带有士大夫的消极情调或小市民的庸俗作风;后期的散曲作家如乔吉、张可久等,他们的作品词句华美,其中有一些作品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大部分作品中消极思想表现得较为显著。 (三)南戏 南戏是指从北宋末年到元末明初在中国南方流行的传统戏曲艺术。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南戏大约产生于南北之际,据祝允明《猥谈》云:“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南戏因出于书会才人之手,最初多采“村坊小曲”“里巷吉歌谣”而为之。因此,南戏的文辞皆朴实自然,充满着乡土气息。南戏著名作家有高明、施惠等人,他们创作的《琵琶记》《拜月亭》等作品影响深远,为明清传奇创作莫定了基础。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概述

作为传统文化的源泉之一,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和历史意义。从远古神话的诞生,到明清章回小说的高潮,古典小说有如其他文体般曲折而漫长的发展历程。然而,一直生存于正统文人鄙夷眼光下的小说,由点点萌芽到后期的繁盛,它艰难的发展史更值得我们去了解和研究。 “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在先秦时期的《庄子》中,就有了对小说的定义。古典小说起源于上古的神话传说,如女涡补天、夸父逐日等,在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已有记载。这些神话传说,是先人渴望得到神灵庇护,并用来解释现实生活无法理解的现象,而生发想象出来的,同时也是小说发展的最早源头。 到了魏晋六朝时期,便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鲁迅在《中国小说 史略》一书中指出:“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 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见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在当时的 文化氛围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小说雏形以志人志怪的形式诞生了。而“称道灵异,张皇神鬼”,并非像后来那样为了影射社会现实,而 是当时的人们确实相信阴阳神鬼的存在,并且作者自认为是实况记录,

而非虚构捏造,也就是无意创作了小说,这些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志怪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内容多为 神灵感应,妖祥卜梦,怪物作祟,以写神灵鬼怪及妖异怪诞之事为主。志人的代表作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以记录士人的言谈轶事为主。小说的共同特点为作者自认实录,且篇幅短小、叙述简略,一般被学界称为“古小说”,是小说的史前形态。这为之后小说的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影响着之后小说的创造。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录,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现者,乃在是时始有意为小说。发展到唐代,小说发生了巨大的变异,由六朝时无意创作转变为“有意为”之,由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转向了现实生活,由简略“实录”转化为辞藻丰富,在文化艺术上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其间作品多为传奇故事,代表作有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白行简的《李娃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一梦》等。 至于宋代,一方面,文言小说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只是对志人志怪、唐代传奇的继承,并无过多的发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宋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托往事而避近闻,拟古且远不逮,更无独创之可言矣。”不过,宋代时期对文言小说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铺垫和推动作用。北宋初年,朝廷组织文人编纂了一部 500卷的《太平广记》,收集前代野史、小说、传记之大成者,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