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生态学课程论文

土地生态学课程论文

土地生态学课程论文
土地生态学课程论文

XX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土地生态学

专业年级:级土地资源管理

学号:

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浅谈城镇土地生态系统的利用与规划成绩: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1城镇土地生态系统 (1)

1.1城镇生态系统的概念 (1)

1.2城镇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 (1)

2土地生态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生态规划 (1)

2.1土地生态规划 (1)

2.2城市土地利用生态规划 (1)

2.3城镇土地生态规划过程存在的问题 (2)

2.3.1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

2.3.2土地的变化和土壤污染 (2)

2.3.3其他问题 (2)

3针对城镇土地生态系统利用与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2)

3.1企业迁移不能解决生态问题 (2)

3.2实施城市土地利用生态规划的建议 (3)

3.3保护城市土地生态系统,进行土地生态设计,建立水土保持工程 (3)

浅析城镇土地生态系统的利用与规划

(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摘要:将土地生态规划定位在城市,便是城市土地利用生态规划。城镇土地生态系统作为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明显区别于一般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等)或半自然生态系统(如农田等),表现为高度人工化,高度开放性,不完整性、脆弱性及多层次和复杂性等主要特点。

而人们在对土地的利用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其产生经济效益的多少而忽视土地的自然属性,因此导致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这一点的城市土地生态系统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将结合所学习的城镇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其功能对城镇土地利用生态规划做简要分析,并针对在城镇土地利用生态规划中产生的部分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城镇土地生态系统,利用,生态规划,生态设计

引言

城镇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镇土地生态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工生态系统,它是由城镇居民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它的结构功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该系统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自然生态环境早到破坏、土地的变化、土壤的污染、绿地缺乏……

1城镇土地生态系统

1.1城镇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镇”作为人类集中的居住地,也是一种土地生态吸引,可称为“城镇土地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既是自然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也是人类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城镇土地生态系统指的是城镇空间范围内以城镇居民为主体,包括其他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属人工生态系统。

1.2城镇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

以人为主体,按城镇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来划分,城镇土地生态系统由城镇人群和除城镇人群以外的环境系统组成,环境系统又可分为自然环境(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和人文环境,它们在城镇土地生态系统中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其综合作用决定着城镇土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1]

2土地生态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生态规划

2.1土地生态规划

以协调人-自然-土地为核心,按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对一定区域的土地生态系统进行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制定的时间安排和空间部署。土地生态规划总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的,更多研究的是一定区域内的土地生态系统长期运行发展的战略部署。

2.2城市土地利用生态规划

将土地生态规划定位在城市,便是城市土地利用生态规划。城市土地利用生态规划以城市土地为对象,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土地区位背景与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对土地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2)城市范围内各土地组成要素之间及各土地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物流、能量流与价值流的传输与量化。

(3)土地生态类型与土地利用现状之间的协调程度及发展趋势,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

(4)城市土地生态区的划分原则、类型、结构及其功能。

(5)土地生态规划方案的编制模式和方法,实施规划方案的途径与措施。

(6)城市土地生态设计的原理及方法。[2]

城市土地生态系统兼有土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如净化、承载、物质交换等,其本身又具有敏感性、自我调节能力差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特别脆弱,若不持续保护维持平衡,很容易出现系统紊乱,引发环境问题。

2.3城镇土地生态规划过程存在的问题

现行城市土地规划内容片面,忽视城市土地生态系统演进的两面性。

土地生态系统既有社会属性又有自然属性,而目前城市土地利用大多是在建设用地的经济概念下进行的,强调了土地的社会属性,忽视了土地的自然特性及其内在的生态作用,将“城市”看作独立于自然生态系统之外的人工环境,强调人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种理念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空间需求作为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依据,忽视了城市土地生态系统本身的自然生产功能,以及由这些功能所衍生的其他生态与环境效益,致使城市土地开发损害了其自然特性,“人为控制”大于“自然作用”,加速了城市土地的生态破坏。现行规划对土地资源综合生态效率的相关规律认识不足。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建设基本规律之一就是追求城市生态系统运作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由于规划时候只注重社会的发展,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2.3.1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城镇土地生态系统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城镇土地生态系统是由人加工改造形成的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人工生态系统,系统中的一切都是按人的意志建造的,原有的自然植被几乎被破坏殆尽,原有的野生动物也因生存环境的消失而消失,而取而代之的是人工引进或培育的生物品种,呈现的是由密集物和人工植被构成的完全人工化的外貌和景观。

2.3.2土地的变化和土壤污染

城镇化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目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由原来的未利用地、耕地、草地等转变为以建筑用地为主的建设用地。城镇土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还是城镇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收纳体之一,系统中的物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往往造成城镇土壤的严重污染。

2.3.3其他问题

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淡水短缺和水污染、绿地缺乏等。[3]

3针对城镇土地生态系统利用与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

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4]但就目前情况看,大家对于环境的自然属性的重视程度还是远远低于其产生的经济效益。

3.1企业迁移不能解决生态问题

常见的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的方法是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迁移到郊区,事实上迁至郊区的污染企业依然能污染城市土地。因为大气、水污染可以扩散渗透,而对郊区的土壤污染又造成更大的土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将来城市扩展用及此地,必然是一个已经被破坏了的城市土地生态系统。

一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必须致力于实现城市土地的有效、合理、可持续、高效集约利用,相关费用的计算也应将生态成本包括在内。但现实中土地利用费用只计算征地费用、投资费用、人力投入等经济成本,往往不计生态环境成本,这样不符合现在大力提倡的可持续发展、追求三个效益高度统一的策略。

3.2实施城市土地利用生态规划的建议

进行“生态阳光”规划,探索土地生态分区。所谓城市土地生态阳光规划就是让城市土地减少过强过重的负荷,规划城市适度人口规模与密度,缓解城市土地压力。在城市土地利用生态规划中,土地适宜度分析和土地承载能力分析分别涉及了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同侧面,应该把两者串联使用。只有将这两种分析串联运用,才能使城市土地达到最有效、最合理的利用。[6]进行城市土地生态分区的目的是为了协调各类用地之间的矛盾,限制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行为,使人类的经济活动符合生态学原则,创造既合乎人类理想又符合自然规律的土地利用方式。

3.3保护城市土地生态系统,进行土地生态设计,建立水土保持工程

不断优化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结构,加强城市污染的综合防治,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根本保证。在城市土地生态系统中,城市绿地水域及其动植物可提高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商业、住宅、工业等其他城市土地系统,具有经济、社会功能,但常常会降低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要通过合理配置城市绿地、水域与商业、住宅、工业等用地系统,来提高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7]如可以将地表全封闭的行人路面改为网格路面,在格子中植草,既增加了绿地面积,又保护土壤、促进水循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

3.4在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上确立保护城市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

在可持发展的基本战略背景下,在当前全国环境保护法工作严峻形势下,必须对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重新定位,确立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保护法的最终目的。在职责定位上,确定政府为环境第一责任人,并建立环保问责制应在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保护生态环境是国家、政府,每个公民、企业、社会团的共同责任,但首先是政府的责任,党政一把手是本区域内生态保护的第一责任人。[8]同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领导干部环保绩效考核制度。将保护生态环境绩效作为干部的一项重要政绩来考核,实行环保工作一票否决制;对不履行城市生态环境责任而造成破坏生态的违法事件的相关责任人,坚决追究责任。

结束语

城镇土地生态系统作为我们直接接触并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系统在人类的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要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但是要想持久地进行发展,人们在利用和规划设计的时候就不能置它的自然属性不顾,只有结合城镇生态的特点,让发展与保护生态、优化环境等同时进行才能保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炎和.土地生态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95-99

[2] 张治华. 生态承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 2007

[3] 黄炎和.土地生态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00-105

[4] 章鸣.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 浙江大学 , 2004

[5] 吴国刚. 公司的绿色社会责任[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6] 牛传军, 贾芳芳, 马好霞, 王秀茹. 土地整理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 2008

[7] 牛佳. 广东省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以2000年为例[J]. 生态经济 , 2003

[8] 李汉敏, 陈常优. 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J]. 气象与环境科学 , 2007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范文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劳动力,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全世界近1/4 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土地利用与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简介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课程,也是土壤学、资源环境管理等专业的重要骨干课 程。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土地利用以及土地规划发展历史、现状、研究实践的进展和发展趋势。重点讲授土地规划的基础理论;从土地规划思想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土地规划的哲学观以及自然-空间—人类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思想。分别选取代表性规划内容,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规划模式、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配合课程讲授,安排了 大量的实验、实习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讲授部分

(二)实验、实习部分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该实践,学生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择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典型样本;总结、描述其用地特征,并拍照。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到符合下列要求的土地利用类型,描述其特征,拍摄照片,并填写下表。至少要完成8种类型。 本地典型土地利用系统描述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系统。 内容:通过直接观察,找出当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资本情况;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劳动情况;总结、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找出本地典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并根据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构成要素。 本省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目的:在学习相关内容后,通过本次实践,使同学们能更好地关注土地利用的现实状况。实践原理。目前,各省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并公布实施。通过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可以了解本省的土地利用系统及分析结果,并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分析训练。 内容:找到本省的土地利用规划;阅读本省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找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与土地利用需求的情况;根据教学内容,进一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的方法;根据给定材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人口预测与土地利用需求预测;填写相关表格,完成相关报告。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任课老师:宋会兴 论文题目:自贡富顺西湖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班级:景观建筑设计13级2班 学生姓名:黄显洋 学号:20135446

2014年1月20日 自贡富顺西湖的景观生态评价与规划 摘要:富顺西湖位于富顺县城内西北隅,是一座人工修饰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芦,素以荷花闻名。西湖原是钟秀、神龟、五府、玛瑙诸山雨水汇流的自然洼地。夏季荷花盛开,是居民和游人休憩玩耍的好地方。但由于缺乏管理,大多数的时间里西湖环境十分差。如果对西湖进行景观的规划,加强管理,势必增加游人数量,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谐 1富顺西湖历史及景观现状分析 1.1历史 早在宋代即已疏凿,砌石为堤,隧成湖泊,“湖阔六七里”。经历代培修点缀,先后修建有西湖厅、湖光亭、凌波亭、吹香亭、春风亭、醒心亭、涣乐亭、景濂亭、浩然台、超然台。湖面逶迤,亭榭呼应,曲桥钩连,荷花映日,莲叶接天,垂柳列岸。湖中仿杭州西湖画舫造就的舫船,可在其中摆设筵席,宴请佳宾。解放后,西湖周长尚有1680米,水面51亩。1984年,富顺县人民政府拨专款改建了钟秀山、五府山之间的石平桥、为平拱结合的3孔龙风石桥;加宽改建了西湖影院通五府山的石桥;又从泊船嘴修通了连接湖心新修的碧波亭、红蕖榭的九曲桥。桥岸相接处,是一座亭亭玉立的西子姑娘雕像,脚踏荷花,手提花篮,目视湖中红荷碧叶,婀娜多姿。游人可越过西子姑娘、由九曲桥至亭、榭品茗悠叙,观赏风光。碧波亭是一座中西式园林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亭上有一幅对联:“异代人材辉泽畔;千秋月魄照湖心。”显然是赞扬清代戊戌六君子之一的邑人刘光第。前面则是宽敞明亮的红蕖榭,两条蛟龙缠绕柱上,各呈欢状,柱上也有一幅对联“红荷映日绿柳迎风物象柳

土壤生态学结课论文

土 壤 生 态 学 结课论文 专业班级: 10土木工程6班姓名:李赣 学号:2010102907

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改善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团粒结构等优点。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非易事。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 秸秆作为物质、能量和养分的载体,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使用秸秆的剩余量越来越多。秸秆直接还田是当前乃至今后秸秆资源利用的主渠道。以生态系统理论与方法对秸秆还田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均证明秸秆还田对农业生态系统有利。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秸秆的大量还田对农田土壤CO2、N2O 和 CH4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于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物理状况的影响报道很多。施用作物残体能够提高水田耕层土壤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团聚体和微团聚体的含量,起到疏松土壤、增强粘质土的通透性等作用,并能增强土壤蓄水保水性能。同时,施用作物残体可使土粒的破裂系数降低,土壤微结构系数增加,特征微团聚体组成比例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的改土作用。古伯贤等就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机质结合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向土壤施入有机物料后,土壤总碳量、重组有机碳分别较对照增加34. 88 %~37. 21 %和30 % ,有机无机值复合度增加73. 57 %~75. 66 % ,有机无机复合量较对照增加27. 5 %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1)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验证;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手机预期消费的计量经济模型;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分析;第二产业GDP形成的因素分析; 各因素对高新技术区发展的影响;关于中国旅游发展的分析; 关于GDP与固定资产投资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国内工业固定资产和劳动就业人数对工业产值的影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失业率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人力资本和实物资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分析;人力资本投入与GDP;实证库兹涅茨倒U曲线中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途径与农民收入增加的关系分析;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利率及收入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生产函数模型; 我国改革开放后通货膨胀的因素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对储蓄存款的影响;适度扩大M2能提高我国GDP;湖北省(或其它省区)农民收入结构分析;湖北省(或其它省区)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分析; 影响国内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几个重要因素分析;影响武汉市机动车总数因素的定量分析; 影响电信业务收入的主要因素的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分析; 用误差校正模型研究季度M1需求;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资与国民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 由弹性价格货币模型论中国汇率和利率的联动性;中国资本外逃的成因解释与计量分析; 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中国城乡人口流动趋势分析;中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校正失业变化率条件下的奥肯定律检验;菲利普斯曲线的验证;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恩格尔系数模型检验;地区人均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武汉市投资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关于司机年龄与发生车祸次数关系的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变化因素分析; 关于GDP与其他经济因素关系的计量分析;关于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计量分析; 吉尼系数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 我国旅游经济的因素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试探交通运输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我国1978-2011年的财政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量分析;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 新中国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有关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影响股价指数的因素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 中国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计量分析;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生复试问题

1、本科期间学习了哪些主要课程 基础理论;土地资源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质地貌学等 实验技能;地籍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遥感,GPS,GIS,不动产评估,土地分等定级等 其他还包括土地法学,土地开发与整理,土地规划学,土地行政学,土地制图技术,自然地理,地图学概论,专业英语等等 2、本科四年学到了什么?本专业的技术技能你掌握了哪一些 1.掌握土地资源,土地整理、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土地调查、地籍测量、土地评估、土地整理、土地规划等实验操作。 3.Arcgis、Arcmap、ENVI等软件的基本操作; 4.国家有关土地方针、政策和法规;坚守18亿亩红线,三权分置,基本农田保护,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5.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发展变化; 3、给出具体的目标,你将如何利用所学技术实现它。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1、进行土地的整理和复垦。粗放经营和浪费耕地的现象严重,导致耕地利用效率偏低,由于无力或者不愿耕种而撂荒的土地,重新整理,重新利用,对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田地不能耕种的,要及时还垦使用。对于瘦薄耕地,要培育土壤,改良结构,积极探索科学耕种、种植和施肥方法,增强粮食出产的能力。 2、减少建设用地对农用地的占用。严格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实行耕地占补平衡,严格规范建设用地审批程序,非农业建设严禁占用耕地,优先占用劣地 3、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加大资金和科技的投入,维持土地生态平衡,探索科学耕作,种植和施肥方法,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地力。 4、鼓励土地流转。鼓励发展规模化和产业化农业经济。 5、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善。将基础设施改造推向社会化、市场化,帮助农民改善耕地生产环境,获得更多农业产出。 6、加大新型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农民从纯粹的生产型转变为经营型,主动从土地上走出去,在市场上寻找发展农业的机会。 7、发展循环农业。采取种果、养鸡、养鸭、养鱼一体化,鸡、鸭粪养鱼,鱼粪肥土,肥土种果,进行循环和立体种、养。对这些进行套种、循环种养和多季种植的农业生产。 4、想研究什么方向 新农业与土地利用:新农业是最近的热点,也是发展方向,农业是国家根本。尤其19大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在两会期间也是焦点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围绕强化“钱、地、人”等要素,解决“地”的问题,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同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题目:对华北地区套作种植模式的认识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对华北地区套作种植模式的认识 [摘要]中国是世界大国,又是世界人口大国,而中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少,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可利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为了在有限土地上提高土地产出率,保证我国人口刚性增长的需要成为了摆在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套作作为一种有效利用土地的生产技术在这种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结合目前国内套作种植模式的现状的分析,针对目前套作种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田水分利用率,需要合理利用套作发展的优势,避免套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套作;产量;土地利用率;水分利用率

The Recognize of Relay Intercropping Mode in North China [Abstract] China is one of the big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so the population is, but per capita share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is less 40 percent than that of in the world. Recent years, 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increasingly deterioration, can uses arable land increasingly less, to in limited land Shang improve land output, guarantee my population rigid growth of needs become has swing 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workers before of major strategy task. Intercropping as a production technique for efficient use of land in this contex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Cropping refers to the former crop growth stage of plants, between rows or beds after seeding or planting of crops cultivation methods, analysis of the context of the current internal status of interplanting cultivation models, targeted a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lanting cultivation problem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increase food production, the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improving farml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require reasonable advantage of intercropping development, avoid problems in the planting,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ncreasing yield and income. [Keywords] interplanting; production; land-use rate; water use efficiency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模板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的要求 统计年签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0512200044.html,/tjsj/ndsj/2013/indexch.htm 1、需要的数据可以直接从统计年签获取,统计年签网址上面已给出。 2、这里附带的EXCEL文件中提供了十个表数据,如果实在不想找也可以用这些数据。 3、题目自拟。 4、若用一元回归模型做分析,则必须要附图象分析、相关性分析,得分不会太高。 6、若用多元回归模型做分析,则至少需要有多重共线性分析,建议最好也要加入图象分析。

安徽建筑大学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影响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分析 院(系):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12经济学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高先务 起止时间:

目录 第1章前言 (1) 第2章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因素的建模分析 (2) 2.1数据采集 (2) 2.2数据分析 (3) 2.3结论 (7) 第3章对策建议 (8) 3.1根据模型结果分析 (8) 3.2政策建议 (8) 参考文献 (11)

第1章前言 一、探究目的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同样,消费水平也左右着经济的发展。因此,扩大居民消费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对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等既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究竟有哪些因素制约着居民消费水平?凯恩斯认为,影响个人消费的主观因素比较稳定,消费者的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收入的变动并非影响消费的全部因素。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消费水平。如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家庭财产状况、年龄构成、宗教信仰等等。有些因素对于收入的影响是随机性的,如消费环境、消费者心情状况;有些因素是系统性的,如消费者个人偏好等等。因此,探究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客观因素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国家税收收入对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二、理论依据 (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 交纳的所得税- 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记帐补贴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又称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家庭全年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也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此两项收入被认为是影响一个国家消费水平的核心因素,因此对于消费水平模型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家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是指国家依据其政治权力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它是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除组织收入的职能外,税收对经济社会运行和资源配置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有学者认为收入分配失衡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收入不足的原因之一而税收收入可以调节收入分配的失衡,实行二次分配,因此对于居民消费水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学小论文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论 文 论文题目 现代生态学特点与发展趋势——以全球气候变 化对生态影响为例 完成时间 2014年6月 课程名称 现代生态学原理 专 业 自然地理学 年 级 2013级 成 绩 评卷人 姓 名 刘志方 学 号 2013112032

现代生态学特点与发展趋势 ——以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影响为例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生态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昆 虫生态、动物生态、水文生态等的影响,来分析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趋 势,得出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层次、时-空尺度、内容和技术方法上均有较大的转变, 并对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现代生态学;全球气候变化;特点;趋势 1 引言 现代生态学已普及到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各门具体学科和领域。现代生态学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在分子、细胞等微观水平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另一方面在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宏观层次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生态学研究的范畴也从分子、基因、器官、有机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至全球。按生物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分子生态学、生理生态学、遗传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按生物类群分为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按生物栖息地来划分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按生态学应用的类型分为农业生态学、资源生态学、污染生态学和经济生态学。 以全球气候变化为核心的全球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创造物质财富的直接结果。本文以全球气候变化为例,分析现代生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从而分析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2 研究案例 2.1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生态的影响 全球气温的上升可能对红树林有积极影响的一面,如气温升高的影响可能改变其大规模的分布、林分结构与提高原有红树林区的多样性,以及促使红树林分布范围将扩展到较高纬度盐湿地区,这会使原先没有红树林的地区变为适宜红树林生长;此外,全球变化对森林植物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气候可通过直接和问接作用影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最基本生态因子。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淋溶作用和微生物活性,从而对凋落物分解动态产生显著影响。例如,气温升高可使凋落物分解率增加4%~7%,Pausas等对地表和不同土层凋落物分解速率的研究表明,相对较高的地表温度更有利于凋落物的分解.Vitousek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我国旅游业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近年来,中国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建立合理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寻求我国旅游业收入和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各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揭示了我国旅游业收入呈现的特征,并针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国内旅游收入;旅行社数量;旅游人数;人均花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内接待旅游人数695百万人次到如今26.4亿人次;从旅游收入仅2391亿元到如今1.93万亿元;旅行社以年均21.24%的速度增长;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更是年均增长15%。留有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更加完善为我国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展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为了旅游业收入的稳定增长,研究其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十分必要。 本文以计量经济学经典的模型为基础,分析影响中国旅游业收入的各个因素,对比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文章首先进行研究变量的选择和模型的建立,然后进行回归分析,进而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1 模型变量与模型建立 1.1 模型解释变量的选择 旅游收入直接反映了某一旅游目的地国家或者地区旅游经济的

运行状况,是衡量当地旅游经济活动及其效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综合性指标。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中国旅游业收入的因素有很多,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和我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人均花费(1X )、旅游人数(2X )、全国旅行社数量(3X )、铁路营业里程(4X )和公路里程(5X )作为影响的主要变量。 1.2 模型设定 设定线性模型:μββββββ++++++=55443322110X X X X X Y Y —国内旅游业收入(亿元); 1X —人均旅游花费(元); 2X —旅游人数(百万人次); 3X —全国旅行社数量(个); 4X —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 5X —公路里程(万公里)。 1.3 数据搜集(见表1) 表1 1995—2011中国国内旅游业收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统计表

环境与生态论文

环境与生态论文 坏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坏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坏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1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世界。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坏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我的家乡是河南,不久前豫皖两省发生跨省污染事件,近日安徽获得来自河南的首笔400万元污染赔款。近年来,类似跨省界水污染纠纷呈逐年增加之势。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以部门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相结合的流域管理体制,束缚了管理效力的发挥,加上流域上下游间的污染转嫁,存在流动性和不好定性等问题,增加了协调治理污染的难度。 前段时间,留言板接连收到不同地区有关地下水污染问题的留言。3月14日,有浙江绍兴网友称,当地一在建污水沉井由于施工工艺原因,使用后可能会泄露,造成地下水及土壤污染,建议采取相关补救措施。3月15日,河南网友发帖称,位于开封市通许县的某公司将工业污水通过深井排入地下,给周围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威胁。两则留言都得到了当地有关部门的回应,表示“未发现污水排入深井的情况”、“不靠的。但类似留言的集中出现却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民众对于当前地下水污染问题严重性的担忧。

据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无Ⅰ类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仅占22.2%,且沿地下水流向下游逐渐变为以Ⅳ类地下水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滨海平原主要分布为Ⅴ类地下水。这说明在华北平原人口稠密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到了一个很严峻的地步。几乎是与此项研究相佐证,近日,山东、河北等地相继爆出地下水污染事件,而当地环保部门的一些回应,更是引起媒体和网友的质疑。 地下水,作为一种更新和净化相当缓慢的自然资源,其污染所给生态环境、民众健康、日常生活所造成的损害常是持续和难以逆转的。回顾一段时间以来网友针对水污染的留言不难发现,这样的损害呈现出一种全方位凸显的态势。有网友称,生产污水直接流入农田耕地和小溪沟造成农作物减产、鱼虫绝迹;有网友称喝了不干净的水会影响身体健康,尤其是孩子发育;有网友留言中写道“曾经带来太多欢乐的大河,现在有难闻的刺鼻气息”。然而,更让人忧心的是,频发的污染事件对政府公信力本身的伤害。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出现的由环境类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足资为鉴。有舆情分析指出,我国社会发展进入环保敏感期,降低环境风险其实也是降低社会风险。 面对问题,是坦诚公布信息、探讨解决办法,还是藏着掖着、百般否认,不仅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怎么“算账”的问题。只算经济账,为企业污染行为辩护,也许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数字有作用,“政绩”好看些;而这样以牺牲环境、民众健康和公共机构公信力为代

风景园林专业课程

标题:对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建议 前言 2004年“中国园林藤头杯”青年风景园林设计大赛圆满谢幕了,代表着当今在校学生最高设计水准的比赛又告一段落。看着同龄人的作品,心中不免感慨万千。在为他们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少年老成”的创造力和那些精妙杰伦的表现力震慑的同时,心中也开始有了隐隐的悲哀:我能行吗?为什么我们学校的园林专业不行?在全国农林院校中排第六名的山东农业大学,居然在有43所院校,23个设计单位参赛的“藤头杯”的194件作品中没有一件来自我们学校!真的想问,山东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怎么了? 从来时的惊喜,到现在的悲哀,使我不得不为我喜欢的专业做点什么。我来自湖北,我的武汉在东部产业结构升级与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沦陷”了;我来自林学院,我的园林专业在学校其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中“沦陷”了!像武汉市长李宪生,为武汉的崛起而四处奔走呼吁一样,我要为园林专业的崛起吆喝助威。或许,我并不能马上改变什么,但是,只要你听到这样一种不甘沉沦的声音,只要你知道我对园林的挚爱并默默为之奋斗就足够了。 1 园林专业现状及园林人才培养现状 1.1 园林专业现状 我们园林专业的这一代,正处于一个千载难逢的伟大变革时代,祖国蓬勃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土地与社会变化,迫切需要以土地设计为己任的风景园林学科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不论从政府领导到地产开发商,从大众百姓到社会媒体,认识正在不断深化,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前景无不令人瞩目。然而,当今中国社会对现代景观需求如此迫切广泛之际,作为园林设计的实践者,大家都准备好了吗?众所周知,园林设计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她囊括了技术,艺术,人文,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领域的内容。可如今,园林专业的理论研究与专业教育却是步履艰辛,培养的人才更是寥如星辰……因此,对于园林专业教育的落后现状,我们要有充分的危机意识之后,才能有改变的动力和支持改变的社会氛围,是吧! 前景是辉煌的,未来是无限的美好。可毕竟再好的机会也是稍纵即逝。以前是建筑,建材行业,现在是咱园林设计的了! 1.2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对于当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陆地区可是众说纷纭,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于是大家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各占山头,各树门派,现在的景观园林正处于一个典型的诸侯混战时刻,谁稍强大谁就能多分一杯羹,谁就做大哥,接受别人的尊敬。当前园林专业大致面貌分为3类:一是城市规划与设

分子生态学课程小论文

分子生态学 课程小论文 题目:DNA-SIP技术及其应用学生姓名:张家明 指导教师:贺治国教授 学院: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 院 专业班级:生物系研究生15级 2016年6月

摘要 稳定性同位素核酸探针技术DNA-SIP( Stable isotope probing),是采用稳定性同位 素示踪复杂环境中微生物基因组DNA 的分子生态学技术,是将复杂环境中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其生理功能耦合分析的有力工具。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生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其新陈代谢物质在环境中累积与消减的动力学变化规律,形成了微生物生理生态过程,决定了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复杂环境中微生物基因组DNA,实现了单一微生物生理过程研究向微生物群落生理生态研究的转变,能在更 高更复杂的整体水平上定向发掘重要微生物资源,推动微生物生理生态学和生物技术开发应用。 关键词:同位素DNA分子探针分子生态学环境微生物 一、DNA-SIP 技术原理 DNA-SIP 技术的基本原理与DNA 半保留复制实验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以纯菌为研究对象,证明子代DNA 源于父代DNA,而前者主要针对微生物群落,揭示复杂环境中参与标记底物代谢过程的微生物作用者。一般而言,重同位素或轻同位素组成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因此,微生物可利用稳定性重同位素生长繁殖。由于合成代谢是所有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碳氮是生命的基本元素,采用稳定性同位素如13C-标记底物培养环境样品,利用标记底物的环境微生物细胞不断分裂、生长、繁殖并合成13C-DNA,提取环境微生物基因组总DNA并通过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将13 C-DNA 与12C-DNA分离后,进一步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13C-DNA,将能揭示复杂环境样品中同化了标记底物的微生物作用者,将特定的物质代谢过程与复杂的环境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直接耦合,在微生物群落水平,以13C-物质代谢过程为导向,发掘重要功能基因,揭示复杂环境中微生物重要生理代谢过程的分子机制。 DNA-SIP 的技术核心是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稳定性同位素标记和非标记DNA。根据我们的经验,氯化铯介质中超高速离心后2个相邻梯度区带的浮力密度差为0. 004 ~0. 006 g /mL。理论上,浮力密度差大于0. 012 g /mL的两种DNA 离心后相隔一个区带,能被有效分离。因此,影响DNA 浮力密度的两个因素是DNA-SIP技术的关键: (1) DNA 被稳定性重同位素标记的程度;(2) 微生物基因组GC含量。一般情况下,环境样品中

生态学结课作业

生态学结课作业 1092610122 张朝阳关于对庆阳市污染现状的调查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与陕西省接壤。根据最新勘探结果,庆阳市的石油、煤的储量分别占整个甘肃省总储量的94%和73%。 庆阳市属全省最为干旱缺水的地区,全市河川多年径流量只有14.5亿立方米,其中入境水6.7亿立方米,几乎占径流总量的一半,而自产水仅为7.8亿立方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360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量1300立方米的25.7%,是全国人均水量2400立方米的13%。 每亩耕地占有水量110立方米,是全省每亩耕地600立方米的18.3%,是全国每亩耕地1823立方米的6.02%。 无节制开采导致供水缺口加大在有限的水资源中,由于马莲河上游约2500万立方米的苦水汇入河道,造成整个干流4.75亿立方米的水不能利用。目前尚有31.21万人和15.36万头大牲畜饮用苦咸水。 天然降水是庆阳水的惟一补给源。受季风影响,降水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大,主要集中在夏秋季,7月—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8.5%,且多以暴雨或雷阵雨出现,难以充分利用,导致春旱、伏旱频繁发生。赖以解决塬区人饮和灌溉的机电井,也因无节制开采而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据省水文地质检测站统计分析,西峰城区8平方公里范围内,年允许开采地下水为12.4

万立方米,目前已开采225万立方米,相当于允许开采量的20倍,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据观测,20年内全市水位下降46.6米,平均每年下降2.33米,潜水位接近隔水地板层,部分机井因水位下降而干涸。缺水不仅长期困扰着农业生产,而且严重影响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西峰、宁县、合水、华池、环县县城,每年夏季都闹水荒,不得不实行分片限时供水。 各类污水造成河流污染加剧由于石油开采、地方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了全市水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 目前,庆阳市境内8条较大的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受污染的河流已经占到辖区河流总长度的48.08%,而马莲河和蒲河污染尤为严重。马莲河容纳了沿岸6个县区的全部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连续几年均为劣五类;蒲河流域共有工业企业7户,重点城镇污水排放口5个,年接纳工业污水45万吨,生活污水55万吨,水质多年来为五类或劣五类。 环保部门调查发现,华池、环县、庆城几个老油区地表水、地下水均已严重污染。华池乔河、元城、城壕、五蛟等区域水环境已发生“水质蠕变”,县城、悦乐等地井水干枯,水位下降,部分地方水质变苦,人畜无法饮用;环县七里沟、城东沟、城西川等7处水源是当地仅有的几处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水源,近几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群众反映强烈。 据调查统计,仅2001年—2003年,上述水源地共发生原油泄漏直接污染事故达116起。 2004年上半年,又发生了污染事故16起。 污染使灌溉后的禾苗枯萎、死亡,土地盐碱化。环县曲子、环城两个监测点的地下水水质明显下降。 2004年1月至4月,环县金村寺水体12次被原油及污水污染,由于水中的原油无法彻底清理,农民灌溉后,玉米苗枯死,发生了群众集体挡车事件。七里沟水源由于长期遭受原油污染,水质已严重恶化,随处都可以看到原油斑点。 监测资料显示,环江水域的水质已从三类下降到劣五类标准;庆城县目前发现183口水井出现问题,4万多农村群众、8万多城镇居民饮水困难;西峰油田开发刚起步,彭原乡就出现了水井污染事故。 尽管地企双方共同努力在油田污染防治上做了大量工作,但30年来,长庆油田采用传统的资源开发模式,没有过多地考虑庆阳的环境承载能力,致使局部水环境严重污染。 2002年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显示,马莲河、蒲河水质均为劣五类水质,污染类型属有机污染和盐类污染。 陇东油田是长庆油田的主产油田,已有30多年的开发历史,已开发的12个油田、54个区块分布于除正宁外的7个县区,2002年,石油矿区各生产单位合计排放废水113万吨,占到全市排放总量的29%。 庆阳市环境监测站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环江的曲子、韩家湾、庆城汇合口,柔远河的华池县城、贾桥常年设立水质例行监测断面,每年分丰、平、枯三期进行水质监测。监测显示,上世纪80年代,水污染比较突出的环县曲子至庆城段,是马莲河主要的排污河道及污染发生区。 2004年7月至9月,在由市县联合组成的陇东油田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石油开采比较集中的12条支流进行布点监测发现,华池县境内的乔河、城壕,环县境内的樊家川、五蛟地表水中化学需氧量、挥发酚、石油类超标,与1996年同一断面监测结果比较,环境承载量较大的华池城东河、元城等断面化学需氧量、石油类等污染负荷仍呈上升趋势。 除了油田企业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外,庆阳市内地方工业企业的污染也非常严重。 2004年市环保局牵头的庆阳市环境资源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全市271户地方工业企业污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和建议 摘要: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服务贸易得到迅速发展,但是我国地服务贸易竞争力在世界范围仍处于较低水平。综合之前学者们的分析方法做出变化,作者以反映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惯用指标作为定量分析的被解释变量,选取相关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双对数模型且对各自进行回归分析和协整分析,得出外商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开放度和货物贸易额与国际市场占有率存在正向显著关系,最后对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给出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逐步转型升级,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期,根据《中国服务贸易统计2014》,服务进出口额从2007年的2509亿美元攀升至2014年的6043.4亿美元,7年时间里增长了1.5倍。“十二五”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出口额之和)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和进口额占世界服务贸易的进口和出口额的4.6%和8.1%,位居全球第五位和第二位。但是,当前的世界经济整体处于低速增长时期,特别是全球服务需求总体疲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中,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较好,欧元区与日本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商品和服务需求下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总体持续回落,服务市场快速增长的态势有所放缓。特别是全球货物贸易持续低增长,全球航运市场深陷低迷,与之密切相关的运输、保险等服务回升乏力。再看国内,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很重,2015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长速度跌至6.9%,这是自2009年以来首次跌破7%。在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不稳定的条件下,在很大程度上会拖累服务贸易的发展。 面对如此严峻的态势,我国“十三五”规划对对外贸易做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指示。规划中指出“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为此,我国的服务贸易就必须完善投资布局和发展结构,扩大开放领域,努力扩大和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额,包括资本和先进的生产、管理和科技技术,加深“走出去”战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建立便利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的体制,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将此次的全球的经济下行压力当作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转变的很好契机,逐步实现我国服务贸易的全球占比处于世界一流水平,这也是我国在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达到小康社会的一个有效的侧面反映。因此,深刻研究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学者对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分析主要从两方面来:(1)通过介绍反映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通用指标来进行定性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其中,郭清根(2009)选取竞争力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国际市场占有率(MS)分别来说明我国贸易竞争力强弱,分析得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在世界范围总体处于较弱的水平;(2)运用经济学常用的计量经济模型,寻找一些和贸易有关指标最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定量的回归分析。其中国内的学者大多是从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框架中6个核心要素下进行变量的选取,包括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服务产业市场开放程度、政府政策和机会。其中,周经、吕继跃(2008)则对旅游服务贸易竞

生态学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学生论文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园林园艺学院 风景园林1002 沈敬林 指导老师:李海梅

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内容摘要】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一门科学,她把城市看做一个生态系统除了研究城市的形态结构,更重要的是全面阐明城市各组成部分的能量流动、物质代谢、信息流通和人的活动所形成的格局和过程。只有明确了这些才可以更好地研究城市生态学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达到和谐发展永恒发展。 【关键词】城市;生态;发展 1.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机构 要想详细的了解城市生态学,并进一步明确城市生态学的作用,以方便研究城市的发展,了解一下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机构是十分重要的。 1.1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自然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也是人类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而且城市生态系统指的是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1] 1.1.1自然环境系统组成 自然环境系统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岩石、矿产资源、太阳能等非生物系统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系统。 1.1.2社会环境系统组成 社会环境系统包括人工建造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各类房屋建筑、道桥和运输工具、供电、供能、通风和市政管理设施及娱乐休憩设施等)和非物质环境系统(包括城市经济、文化与群众组织系统,社会服务系统、科学文化教育系统)。[2] 1.2城市生态系统各部分 城市生态系统的分布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1.2.1城市生态系统内的成分 城市生态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城市居民和城市人群,另一类就是城市环境系统,而城市环境系统又包括自然环境(生命的和非生命的)和自然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教育)。 1.2.2城市生态系统的划分

森林生态学结课论文正文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张靖晗 农林经济管理140664130 摘要: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1998年全球气候达创纪录高温,1999年入夏以来,北大西洋两岸等中高纬度地区又出现了创纪录高温天气,人们深知全球气候变暖会加重自然灾害,这个现象已困扰人类良久。本文在介绍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结合视频《难以忽视的真相》,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暖的相互影响关系,并给出应对策略,旨在引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关键词: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影响环境保护生态 1 什么是全球变暖 1.1 全球变暖的概念 全球变暖一般指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危害到了人类的居住环境。自1990年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的平均气温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视频《难以忽视的真相》中,很直观浅显的展示了全球变暖带来的直接影响,如世界上很多的冰河和雪山都在融化等。 1.2 全球变暖的形成 关于全球变暖现象产生的原因,目前有多种理论,世界范围内广泛接受的理论认为是由于人类及有关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排放过多以及大量地毁林所造成的。在视频《难以忽视的真相》中,戈尔用两条惊人相似的温度与二氧化碳变化的曲线向我们揭示地球温度的升高,与二氧化碳浓度有直接关系,这些温室气体在空气中含量不到1%但如果没有他们,地球会比现在低30度,而大气的主要成分氦气(占78%)和氧气(占21%)对气候调节基本没有作用。[1] 人们焚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焚烧木材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同时破坏了森林降低了这些温室气体的吸收。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