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钨磷硅酸磺胺盐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光谱学与抗菌活性

钨磷硅酸磺胺盐电荷转移配合物的合成、光谱学与抗菌活性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与应用

常见磺胺类药物简介及合理应用指导 胡树罗浩万硕 摘要:磺胺药(Sulfonamides)为比较常用的一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等优点。有的磺胺药(如磺胺嘧啶,SD)能通过血脑屏障渗入脑脊液、作用稳定、且药效不易消失。但如果使用磺胺药缺乏科学的指导往往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何合理的使用磺胺类药物是本文介绍的重点。 关键字:磺胺药应用指导 引言 磺胺类药是人工合成的应用最早的化学药品。由于抗菌谱广、价格低、化学性质稳定、使用方便.既可注射用又可服。特别是高效、长效、广谱的磺胺药和增效剂使磺胺类药品在临床上的应用仅次于抗生素。但磺胺类药品同时也存在用量大、不良反应较多、细菌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如使用不当会出现很多问题。 正文 1.常见的磺胺药 1.1磺胺药的合成及结构 1.1.1磺胺药的基本结构 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学合成药,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的衍生物: 1.1.2磺胺药基本的合成方法

磺胺药的生产一般都以乙酰苯胺(退热冰)为起始原料,经磺酸氯磺化得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经氨水胺化、碱液水解和盐酸中和便得磺胺(SN)。磺胺与硝酸胍、纯碱熔融,处理后得磺胺脒。磺胺和磺胺脒曾是磺胺药常用品种,现在它们和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都只作为磺胺药生产的中间体。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基异異塞唑的生产方法不同。①磺胺嘧啶:在N,N′- 二甲基甲酰胺中,依次加入三氯化磷和乙烯基乙醚进行加成反应,所得加成物与磺胺脒在甲醇钠中进行环合反应,即得磺胺嘧啶钠盐,再经酸析和精制便得成品。②磺胺甲基异異塞唑:草酸二乙酯与丙酮在甲醇钠作用下缩合成为乙酰丙酮酸乙酯,与盐酸羟胺进行环合,便得5-甲基异異塞唑-3-甲酸乙酯。经氨水胺解和次氯酸钠霍夫曼降解,便得3-氨基-5-甲基异異塞唑。后者与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在缚酸剂作用下缩合,便得乙酰化物,最后经碱液水解、酸析和精制便得成品。 1.2短效及中效磺胺 1.2.1 磺胺噻唑(ST)国作为消炎片单独使用,也和SD、SM2!联合作为三磺合剂。本品疗效虽然较好,但毒性强、副作用多,有被其他磺胺药取代的趋势 1.2.2磺胺嘧啶(SD)仍然是国外公认的优良药物,其抗菌作用和疗效均较好,口服后有较多药物(40%-80%)进入脑脊液中。由于脑膜炎双球菌菌株对本品耐药者日益增多,故本品在某些地区已不是治疗流脑的首选药物。缺点为乙酰化率较高,应用后有出现结晶尿和血尿的可能。鉴于其半衰期为17h,宜称之为中效磺胺,而常用的剂量和服药间期(每4-6h 1 次,每次1g)显然是过大和过短。 1.2.3 磺胺甲基嘧啶(SM1)抗菌作用和疗效与SD 大致相同,其最大缺点为出现血尿和结晶尿的机会较多。其半衰期为24h.,已和一些长效磺胺如SMP、SMD 等的半衰期相接近,因此以往的服药方法,每日2-3h 次,每次1-2g 可能不妥当,也可能是结晶尿之所以较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1.2.4 磺胺二甲基嘧啶(SM2)抗菌作用较弱,临床疗效也较SD和SM1为差,其优点为不易出现血尿或结晶尿。本品及其乙酰化衍生物均比较易于溶解,毒性较低,也是三磺合剂中主要成分之—。 1.2.5 磺胺二甲异嘧啶抗菌作用较SD差,但较SM1为强。本品的主要优点为乙酰化率低,

催化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

学号07130107 编号研究类型应用研究分类号TQ426.91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学士学位论文 Bachelor’s Thesis 论文题目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钼酸催化合成环己酮乙 二醇缩酮 作者姓名谢萍 指导教师杨水金 所在院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名称化学 完成时间2011- 05-15

湖北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中文题目:二氧化硅负载磷钨钼酸催化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 外文题目:Catalytic Synthesis of Cyclohexanone Glycol Ketal With H 3 PW6Mo6O40/SiO2学生姓名谢萍学号2007113010107 院系专业化学与环境工程学 院化学专业 班级0701 学生承诺 我承诺在毕业论文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本人毕业论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和引用外,均为本人观点,不存在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的情况。如有违规行为,我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 学生(签名): 2011年5 月15日 指导教师承诺 我承诺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活动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经过本人认真的核查,该生毕业论文内容除特别注明和引用外,均为该生本人观点,不存在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的现象。 指导教师(签名): 2011年5月15 日

目录 1 . 前言 (3) 1.1 分子筛MCM-48负载硅钨酸催化剂 (4) 1.2 三氯化铁催化剂 (4) 1.3 硫酸铜催化剂 (4) 1.4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 (4) 1.5 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催化剂 (4) 1.6 铝交联蒙脱土催化剂 (5) 1.7 固体超强酸 SO42-/ TiO2-SnO2催化剂 (5) 1.8 磷钼酸催化剂 (5) 1.9 Fe-ZSM-5分子筛催化剂 (5) 2. 实验部分 (5) 2.1 试剂及仪器 (5) 2.2 催化剂H3PW6Mo6O40/SiO2的制备 (6) 2.3 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合成 (6) 3. 结果与讨论 (6) 3.1 催化剂H3PW6Mo6O40/SiO2的表征 (6) 3.2 反应条件的优化 (8) 3.3 催化剂H3PW6Mo6O40/SiO2与其他催化剂催化活性的比较 (9) 3.4 催化机理 (10) 3.5 产品的分析鉴定 (10) 4 . 结论 (11) 5 . 参考文献 (12) 6. 致谢 (13)

纳米复合钨硅酸催化合成苹果油

20酿酒科技2007年第3期(总第153期)?UQUOR—MA圈时GSCmNCE&’IEC珈NoLOGY2007No-3fr01.153)纳米复合钨硅酸催化合成苹果油 张福捐,盛淑玲 (许昌学院化学系,河南许昌461000) 摘要:以纳米复合钨硅杂多酸为催化剂,异戊酸和异戊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苹果油, 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4:1,催化剂用量5%,反应 时间1.5h的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8.6%。 关键词:苹果油;纳米复合钨硅酸;催化酯化 中图分类号:TS22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9286(2007)03—0020—02 CatalyticSynthesisofIsoamylIsoValerateby nano—114siW∞棚i02 珊ANGFu-j啪andS瑚三NGShu-l逝 ∞epamnentofChemis田,Xuch孤gCoUege,Xuch柚g,He’呦46l000,China) Abstr挑t:IsoaIlly“sovalerate、Ⅳassyntllesized也l-ou曲esteri丘cationreactionbyusingisoValericacidandiso锄ylalcohol弱rawmaterialsandn锄。一H4SiWl20√Si02ascatalyst,thein日llencing梳torsin也ereactionwerestudied,arldt11eresllltsshowed也at也eesteri丘cationratecouldreach98.6%undermeconditionsoftheratioofalcohol_acid1.4:1。theuSelevelofca_talyst5%,andt11ereactiontilne1.5h. Keywords:iso锄ylisovalerate;n跹o-H4siwl_040/Si02;catal舛cesteri丘cation 苹果油,学名异戊酸异戊酯,是一种常用的香料,无色至微黄色透明液体,稀释液呈苹果似水果香味,存在于香蕉、苹果、杏仁、李子、西红柿、啤酒、酒花、白兰地、葡萄酒、苹果酒中,具有甜的果香、清香、酯香,并有苹果、菠萝的味道,FEMA编号2085,FDAl72.515,中国(m2760一96批准为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用作香槟、老姆酒等酒用香精【1.2】。 目前关于苹果油的合成,工业上多以异戊酸和异戊醇为原料,用浓硫酸作催化剂直接酯化而成D】。但是浓硫酸腐蚀性强,设备需要定期更新,反应产物的后处理工艺复杂,有大量废液排出。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而且硫酸具有氧化和脱水作用,导致反应中副产物较多,选择性差。近些年来环境友好型催化剂合成酯的研究日见增多【4~,鉴于21世纪绿色化学发展的要求,我们将催化剂新秀——杂多酸和第四代催化剂——纳米材料组装在一起,得到纳米型复合钨硅杂多酸,用于苹果油的催化合成,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和试剂 FT一刀也100型红外光谱仪(美国Bio—Rad公司),2WA型阿贝折射仪(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异戊酸、硅酸乙酯为化学纯,异戊醇、钨酸钠、硅酸钠、乙醚、环己烷为分析纯。 1.2纳米复合钨硅酸H4SiW,20√Si02的制备[日首先利用乙醚萃取法制备H4siw,20帅,然后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纳米型复合磷钨酸。按照硅酸乙酯:丁醇:水:H4SiW也O∞的质量比为10:5:4:3.5的比例,将各原料加入三颈瓶中,回流搅拌2h,使硅酸乙酯水解生成透明溶胶,将溶胶转入PvC模具中,恒温水浴2h,得到透明凝胶,在100℃烘干,研磨,即可得到纳米型H4siW∞舶/Si02(纳米粒子的直径为50姗左右)。1.3酯化反应 在装有温度计、回流冷凝管、分水器和搅拌器的100mL四颈瓶中加入异戊酸、异戊醇、催化剂和带水剂,电热套加热进行酯化反应,控制温度回流一定时间后,静置、冷却、倾出反应液,洗涤、干燥后常压蒸馏蒸出环己烷和过量的异戊醇,收集188~193℃的馏分,即得无色透明、具有熟苹果香气的苹果油。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0511020500);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00510480008)。收稿日期:2∞6-12—1l 作者简介:张福捐(1956一),男,河南鄢陵人,教授,主要从事应用化学及纳米催化合成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磺胺类抗菌药

磺胺类抗菌药 一、概述 磺胺类药物属广谱抑菌药,曾广泛用于临床。 【化学及分类】磺胺药是人工合成的对氨基苯磺酰胺衍生物,药物分子中含有苯环、对位氨基和磺酰胺基。磺胺药分为三类,包括用于全身性感染的肠道易吸收类、用于肠道感染的肠道难吸收类如柳氮磺吡啶以及外用磺胺类如磺胺米隆(SML)和磺胺嘧啶银(SD-Ag)。其中肠道易吸收类又根据药物半衰期,进一步分为短效类:磺胺异噁唑(SIZ)和磺胺二甲嘧啶,中效类:磺胺嘧啶(SD)和磺胺甲噁唑(SMZ),以及长效类:磺胺多辛和磺胺间甲氧嘧啶(SMM) 磺胺多辛与乙胺嘧啶合用,治疗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疾。 【抗菌谱】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最敏感的是A 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鼠疫耶氏菌和诺卡菌属;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布鲁菌属、变形杆菌属和沙门菌属;也对沙眼衣原体、疟原虫、卡氏肺孢子虫和弓形虫滋养体有抑制作用。但是,对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无效,甚至可促进立克次体生长。磺胺米隆和磺胺嘧啶银尚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作用机制】对磺胺药敏感的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不能利用现成的叶酸,必须以碟啶、对氨苯甲酸(PABA)为原料,在二氢蝶酸合酶的作用下生成二氢蝶酸,后者与谷氨酸生成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催化下,二氢叶酸被还原为四氢叶酸。四氢叶酸活化后,可作为一碳基团载体的辅酶参与嘧啶核苷酸和嘌呤的合成。磺胺药与对氨苯甲酸的结构相似,可与之竞争二氢蝶酸合酶,阻止细菌二氢叶酸合成,从而发挥抑菌作用。PABA与二氢叶酸合酶的亲和力比磺胺药强数千倍以上,使用磺胺药时,应首剂加倍。脓液或坏死组织中含有大量的PABA,局麻药普鲁卡因在体内也能水解产生PABA,它们均可减弱磺胺药的抗菌作用。【耐药性】细菌通过基因突变或质粒介导,产生耐药性。 【体内过程】治疗全身感染的药物体内分布广泛,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95%,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易于通过血脑屏障。磺胺药主要在肝脏代谢为无活性的乙酰化物,也可与葡糖醛酸结合。主要从肾脏以原型药、乙酰化物、葡糖醛酸结合物三种形式排泄。磺胺药及其乙酰化物在碱性尿液中溶解度高,在酸性尿液中易结晶析出,乙酰化物的溶解度低于原型药物。肠道难吸收类药物必须在肠腔内水解,使对位氨基游离后才能发挥抗菌作用。 【不良反应及禁忌症】1.泌尿系统损害:尿液中的磺胺药一旦结晶析出,可产生结晶尿、血尿、疼痛和尿闭等症状。服用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噁唑时,应适当增加饮水量并同服等量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服药超过一周者,应定期检查尿液;2.过敏反应:局部用药或服用长效制剂易发生。药疹和皮疹分别多发生于药后5~10天和7~9天。偶见多形性红斑;偶见剥脱性皮炎,严重者可致死。本药有交叉过敏反应,有过敏史者禁用;3.血液系统反应:长期用药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率极低但可致死。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常规4.神经系统反应:少数病人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萎靡和失眠等症状,用药期间不应从事高空作业和驾驶;5.其他:口服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和食欲不振;餐后服或同服碳酸氢钠可减轻反应。可致肝损害甚至急性肝坏死,肝功能受损者避免使用。新生儿、早产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应使用磺胺药,以免药物竞争血浆蛋白,使新生儿或早产儿血中游离胆红素增

Co(Ⅱ)取代钨硅酸盐配合物合成及电化学研究

目录 摘要(关键词) (1) Abstract(Key words) (1) 1.前言 (2) 1.1多金属氧酸盐的发展简史 (2) 1.2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背景 (2) 1.2.1催化领域的研究 (2) 1.2.2药物领域的研究 (3) 1.2.3材料领域的研究 (3) 1.3 1:11系列的缺位Keggin型阴离子的结构简介 (4) 1.4 基于1:11系列的缺位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的结构简介 (4) 1.4.1由多酸阴离子组成的分离结构(零维) (4) 1.4.2多酸阴离子作为建筑块形成的一维链状结构 (5) 1.4.3多酸阴离子作为建筑块形成的二维层状结构 (5) 1.4.4多酸阴离子作为建筑块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 (6) 1.5实验总述 (6) 1.5.1原料与试剂 (6) 1.5.2仪器与测试 (7) 2. [Hpy] 2{[Co(4,4'–Hbpy) 2 (H 2 O) 2 ][SiCoW 11 O 39 ]} 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7) 2.1实验部分 (7) 2.1.1 原料H 4SiW 12 O 40 .19H 2 O的合成 (7) 2.1.2 [Hpy] 2{[Co(4,4'–Hbpy) 2 (H 2 O) 2 ][SiCoW 11 O 39 ]} 的合成 (7) 2.1.3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7) 2.2 结果与讨论 (9) 2.2.1 [Hpy] 2{[Co(4,4'–Hbpy) 2 (H 2 O) 2 ][SiCoW 11 O 39 ]}的晶体结构 (9) 2.2.2 [Hpy] 2{[Co(4,4'–Hbpy) 2 (H 2 O) 2 ][SiCoW 11 O 39 ]}的红外光谱 (10) 2.2.3 [Hpy] 2{[Co(4,4'–Hbpy) 2 (H 2 O) 2 ][SiCoW 11 O 39 ]}的热重-差热分析 (11) 2.2.4 [Hpy] 2{[Co(4,4'–Hbpy) 2 (H 2 O) 2 ][SiCoW 11 O 39 ]}的PXRD谱 (12) 3.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机制

各类抗菌药物及抗真菌、抗结核药作用机制 (手敲分享帖) 1、青霉素类(含头孢类)抗菌药物:干扰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繁殖期杀菌剂,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2、氨基糖苷类:起始阶段能与细菌的30s核糖体结合;在肽链延伸阶段,可使mRNA 上密码错译;在中止阶段可阻碍以合成的肽链释放,还可阻止70s核糖体解离。对繁殖期和静止期均有杀菌作用,属于浓度依赖性速效杀菌剂。 3、大环内酯类: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竞争性阻断肽链延伸过程中的肽基转移与移位作用。红霉素也可能促进肽基-tRNA从核糖体的解离。大环内脂类,如红霉素,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使T大于MIC%达到40%以上。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属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使血浆峰浓度/最小抑菌浓度≥10-12.5或者AUC/MIC≥125。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4、四环素类: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阻止蛋白质合成始动复合物并一直酰胺基-tRNA和mRNA-核糖体复合物结合,从而抑制肽链延长和蛋白质合成。还能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细菌细胞内核苷酸和其他重要物质外漏,从而抑制细菌DNA的复制。浓度依赖型,使血浆峰浓度/最小抑菌浓度≥10-12.5或者AUC/MIC≥125。快速抑菌剂,常规浓度抑菌,高浓度呈杀菌。 5、林可霉素类:与大环内脂类相同。时间依赖型使T大于MIC%达到40%以上。 6、多肽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属糖肽类抗菌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与细菌细胞壁前体肽聚糖末端的丙氨酰丙氨酸形成复合物,干扰甘氨酸五肽的链接,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同时对胞浆中RNA的合成也有抑制作用。)(杆菌肽和多粘菌素属多肽类抗菌药物,其中杆菌肽为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脱磷酸化过程,从而阻碍细胞壁合成,对细胞膜也有损伤作用,使胞浆外漏。;多粘菌素B/E药物插入到细菌细胞膜中,使细菌通透性屏障失效,导致胞浆外漏,只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口服不吸收)。杀菌剂

阿司匹林合成催化剂的影响

催化剂对阿司匹林的合成的影响 摘要:阿司匹林诞生以后,用来治疗感冒发热、风湿关节疼痛,十分有效,因此很快就成为广泛应用的药。为了对阿司匹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本文用不同的酸性催化剂,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乙酰水杨酸来对比产率的影响。 关键词:阿司匹、酸性催化剂 前言 1.1阿司匹林简介 中文名称: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退热药) 英文名称:Aspirin 化学普通命名法: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化学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 分子量:138.12 结构式: 密度: 1.35g/cm3 性质: 白色针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略有酸味。在干燥空气中稳定,遇潮会缓缓水解为水杨酸和醋酸。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在沸水中分解, 在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并分解。 1.2阿司匹林用途 1、镇痛、解热 2、消炎、抗风湿 3、关节炎 4、抗血栓 5、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6、预防消化道肿瘤 7、抑制血小板凝集 2.实验 2.1实验原理 采用水杨酸和乙酸酐在催化剂的催化下发生酰基化反应来制取。反应式如下:

反应温度应控制在90℃以下,温度过高易发生下列副反应,同时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受热,还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 高聚物 2.2实验药品及仪器 水杨酸、无水醋酸酐、碳酸氢钠溶液、盐酸、酸性催化剂、三氯化铁试 100mL锥形瓶、磁力搅拌器、100mL烧杯、量筒、玻璃棒、布氏漏斗、抽滤瓶、电热套、表面皿 2.3实验药品的物理参数

2.4实验的主要装置 2.5不同催化剂下合成阿司匹林的操作 1 草酸 隆金桥等[1]以草酸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反应的最佳条件为:3.0 g 水杨酸,6 mL 乙酸酐,0.5 g 草酸在 80 ℃下反应 50 mim,阿司匹林的收率达 91.5 %。利用草酸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具有不腐蚀设备、不氧化反应物,催化剂用量少,产品易提纯等优点。 2 柠檬酸 周秀龙[2]利用柠檬酸作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的最佳反应条件是:水杨酸3.0 g,乙酸酐 6.65 g,柠檬酸 1.0 g,反应时间为 40min,反应温度为 70 ℃,反应时间为 40 min,阿司匹林收率达91.0 %。 3 氨基磺酸 郭有钢等[3]用氨基磺酸作催化剂,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增加了以冰乙酸为溶剂来进行阿司匹林的合成试验研究,研究发现,该反应最佳反应条件是:n(水杨酸)为 1 mol、n(乙酸酐)为 1.5 mol、n(氨基磺酸)为 0.15 mol,溶剂冰乙酸的量为 300 g,反应温度控制在 81~85 ℃,搅拌反应 30 min,收率可达93.26 %。与前以两个氨基磺酸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相比,该方法不用补加一定量的水,后处理更为容易,母液可以直接重复套用,操作更为方便,更易工业化 4 对甲苯磺酸 王立中等[4]采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微波辐射合成乙酰水杨酸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能较好的合成乙酰杨酸;合成乙酰水杨酸的较适宜条件为:微波功为 151 W,辐射反应时间为 60 s,在 n(水杨酸)∶n(酸酐)=1∶1.7,催化剂用量为 2.5 %,产率达到 91.2 %。微波辐射合成乙酰水杨酸,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方便,节约能源和产率高,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并且产

磺胺类药的药理作用

磺胺类药物临床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它具有较广的抗菌谱,而且疗效确切、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便宜,又便于长期保存,故目前仍是仅次于抗生素的一大类药物,特别是高效、长效、广谱的新型磺胺和抗菌增效剂合成以后,使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有了新的广阔前途。 性状: 磺胺类药物一般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易变质,色渐变深,大多数本 类药物在水中溶解度极低,较易溶于稀碱,但形成钠盐后则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强碱性。 作用与用途: 磺胺类药物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阴性菌。对其高度敏感的细菌有: 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对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巴氏杆菌、炭疽杆菌、志贺氏杆菌、亚利桑那菌等有抑制作用,对危害家禽的某些原虫也有作用。 磺胺类药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菌的繁殖,因有些细菌生长时,需利用对氨基苯甲酸。氨基苯甲酸和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又生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再进一步形成活化型四氢叶酸,也就是辅酶F,它能传递一碳基团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由于磺胺类药的化学结构与氨基苯甲酸很象,可与氨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叶酸的形成,最终影响细菌核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对磺胺类药敏感的细菌,在体内外均能获得耐药性,而且对一种磺胺产生耐药性后,对其它磺胺也往往产生交叉耐药性,但耐磺胺类药的细菌对其它抗菌药物仍然敏感。 磺胺类药可以治疗禽霍乱、禽伤寒、禽副伤寒、禽白痢、鸡传染性鼻炎、火鸡亚利桑那病等,此外对家禽各种球虫病、卡氏白细胞原虫病等,也有较好效果。 不良反应: 磺胺类药如使用剂量过大,时间过长,会产生毒性,现已知对鸡有毒性的有 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喹恶啉、磺胺脒、周效磺胺等,其中以磺胺二甲嘧啶的毒性为最大。有报道,4~12周龄的鸡以0.25%的磺胺二甲嘧啶饲喂,即发生中毒。如用磺胺二甲嘧啶混饲连用5~7天,纯种鸡用0.06%的浓度即发生中毒,而本地鸡用到0.1%的浓度尚未见明显毒性。130日龄的育成小母鸡转群时,以磺胺二甲嘧啶按0.5%的浓度混饲,连用11天,即发生中毒;产蛋鸡用周效磺胺按0.5克/只剂量内服,第二天即发生中毒。 家禽发生中毒后,其症状为:冠及肉髯苍白,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消失,渴欲增加,生长停滞,贫血,黄疸,免疫器官抑制,产蛋鸡的产蛋率明显下降,还会下软壳蛋及薄壳蛋。剖检可发现:血液凝固不良,皮下或肌肉(特别是胸肌、腿肌)有明显出血,骨髓黄染,肾肿大,脾出血梗死或坏死,肝肿大。磺胺类药引起贫血和出血的原因是由于影响肠道微生物对维生素K与B族的合成;此外,磺胺类药还与碳酸酐结合,降低其活性,从而使碳酸盐的形成和分泌减少,故产软壳蛋或薄壳蛋。如发生中毒,应立即停药,并供给充足的饮水,在饮水中可加0.5%~1%的碳酸氢钠液或5%葡萄糖液,也可在饲料中添加0.05%的维生素K3,或在日粮中提高1~2倍维生素的含量。中毒严重的鸡可肌注维生素B121~2微克或叶酸50~100微克。 配伍注意: 液体剂型,遇酸性药物,析出磺胺沉淀。固体剂型,遇普鲁卡因,可减弱疗效,甚至失效;遇氯化铵、氯化钙,增加对泌尿系统毒性。注射剂,同时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即析出磺胺沉淀。制剂、用量: 详见各具体药物。一、易吸收的磺胺药物

药物化学第九章习题及答案资料

药物化学第九章习题 及答案

第 九 章 化学治疗药 一、项选择题: 9-1、环丙沙星的化学结构为A A. N N O O OH F B. N N O O OH F F NH 2HN C. N N O O OH F O HN D. N N O OH F O N H O E. N N O OH F O CH 3F N 9-2、在下列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具有抗结核作用的药物是C A. 巴罗沙星 B. 妥美沙星 C. 斯帕沙星 D. 培氟沙星 E. 左氟沙星 9-3、下列有关喹诺酮类抗菌药构效关系的那些描述是不正确的B A. N-1位若为脂肪烃基取代时,以乙基或与乙基体积相似的乙烯基、氟乙基抗菌活性最好。 B. 2位上引入取代基后活性增加 C. 3位羧基和4位酮基时此类药物与DNA 回旋酶结合产生药效必不可缺少的部分 D. 在5位取代基中,以氨基取代最佳。其它基团活性均减少 E. 在7位上引入各种取代基均使活性增加,特别是哌嗪基可使喹诺酮类抗菌谱扩大。 9-4、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光毒性主要来源于几位取代基D A. 5位 B. 6位 C. 7位 D. 8位 E. 2位 9-5、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中枢毒性主要来源于几位取代基C A. 5位 B. 6位 C. 7位 D. 8位

E. 2位 9-6、下列有关利福霉素构效关系的那些描述是不正确的B A. 在利福平的6,5,17和19位应存在自由羟基 B. 利福平的C-17和C-19乙酰物活性增加 C. 在大环上的双键被还原后,其活性降低 D. 将大环打开也将失去其抗菌活性。 E. 在C-3上引进不同取代基往往使抗菌活性增加, 9-7、抗结核药物异烟肼是采用何种方式发现的C A. 随机筛选 B. 组合化学 C. 药物合成中间体 D. 对天然产物的结构改造 E. 基于生物化学过程 9-8、最早发现的磺胺类抗菌药为A A. 百浪多息 B. 可溶性百浪多息 C. 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 D. 对氨基苯磺酰胺 E. 苯磺酰胺 9-9、能进入脑脊液的磺胺类药物是B A. 磺胺醋酰 B. 磺胺嘧啶 D. 磺胺甲噁唑 D. 磺胺噻唑嘧啶 E. 对氨基苯磺酰胺 9-10、甲氧苄氨嘧啶的化学名为C A. 5-[[3,4,5- trimethoxyphenyl]methyl]-2,6-pyrimidine diamine B. 5-[[3,4,5- trimethoxyphenyl]methyl]-4,6-pyrimidine diamine C. 5-[[3,4,5- trimethoxyphenyl]methyl]-2,4-pyrimidine diamine D. 5-[[3,4,5- trimethoxyphenyl] ethyl]-2,4-pyrimidine diamine E. 5-[[3,4,5- trimethyphenyl]methyl]-2.4-pyrimidine diamine 9-11、下列有关磺胺类抗菌药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C A. 氨基与磺酰氨基在苯环上必须互为对位,邻位及间位异构体均无抑菌作用。 B. 苯环被其他环替代或在苯环上引入其它基团时,将都使抑菌作用降低或完全失去抗菌活性。 C. 以其他与磺酰氨基类似的电子等排体替代磺酰氨基时,抗菌作用被加强。 D. 磺酰氨基N1-单取代物都使抗菌活性增强,特别是杂环取代使抑菌作用有明显的增加,但N1,N1-双取代物基本丧失活性。 E. N4-氨基若被在体内可转变为游离氨基的取代基替代时,可保留抗菌活性。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及 应用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常见磺胺类药物简介及合理应用指导 胡树罗浩万硕 摘要:磺胺药(Sulfonamides)为比较常用的一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可以口服、吸收较迅速等优点。有的磺胺药(如磺胺嘧啶,SD)能通过血脑屏障渗入脑脊液、作用稳定、且药效不易消失。但如果使用磺胺药缺乏科学的指导往往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何合理的使用磺胺类药物是本文介绍的重点。 关键字:磺胺药应用指导 引言 磺胺类药是人工合成的应用最早的化学药品。由于抗菌谱广、价格低、化学性质稳定、使用方便.既可注射用又可内服。特别是高效、长效、广谱的磺胺药和增效剂使磺胺类药品在临床上的应用仅次于抗生素。但磺胺类药品同时也存在用量大、不良反应较多、细菌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如使用不当会出现很多问题。 正文 1.常见的磺胺药 1.1磺胺药的合成及结构 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学合成药,为对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的衍生物: 磺胺药的生产一般都以乙酰苯胺(退热冰)为起始原料,经磺酸氯磺化得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经氨水胺化、碱液水解和盐酸中和便得磺胺(SN)。磺胺与硝酸胍、纯碱熔融,处理后得磺胺脒。磺胺和磺胺脒曾是磺胺药常用品种,现在它们和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都只作为磺胺药生产的中间体。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基异异塞唑的生产方法不同。①磺胺嘧啶:在N,N′-二甲基甲酰胺中,依次加入三氯化磷和乙烯基乙醚进行加成反应,所得加成物与磺胺脒在甲醇钠中进行环合反应,即得磺胺嘧啶钠盐,再经酸析和精制便得成品。②磺胺甲基异异塞唑:草酸二乙酯与丙酮在甲醇钠作用下缩合成为乙酰丙酮酸乙酯,与盐酸羟胺进行环合,便得5-甲基异异塞唑-3-甲酸乙酯。经氨水胺解和次氯酸钠霍夫曼降解,便得3-氨基-5-甲基异异塞唑。后者与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在缚酸剂作用下缩合,便得乙酰化物,最后经碱液水解、酸析和精制便得成品。 1.2短效及中效磺胺 1.2.1磺胺噻唑(ST)国内作为消炎片单独使用,也和SD、SM2!联合作为三磺合剂。本品疗效虽然较好,但毒性强、副作用多,有被其他磺胺药取代的趋势1.2.2磺胺嘧啶(SD)仍然是国内外公认的优良药物,其抗菌作用和疗效均较好,口服后有较多药物(40%-80%)进入脑脊液中。由于脑膜炎双球菌菌株对本

抗菌药物分类及简单作用机制 已整理

抗菌药物分类及简单作用机制 人工合成抗菌药物 1、喹诺酮类(作用机制: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影响DNA合成。) 一代:萘啶酸。二代:吡哌酸。三代及其他: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芦氟沙星、司氟沙星、莫西沙星、氟罗沙星、格帕沙星、曲伐沙星、琳沙星、吉米沙星、加替沙星、妥舒杀星、帕珠沙星、司帕沙星 2、磺胺类(作用机制:抑制二氢叶酸合成) 磺胺甲噁唑(SMZ)、硫胺嘧啶、复方新诺明、柳氮磺吡啶、磺胺米隆、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异唑、磺胺苯吡唑、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多辛、磺胺脒、磺胺醋安、琥磺胺噻唑、甲氧苄啶 3、甲氧苄啶类(作用机制: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四氢叶酸合成) 甲氧苄啶(TMP) 4、硝基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唑酮 5、硝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抗生素: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增殖的物质 抗生素分类: 一、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支原体除外,其无细胞壁。) 1、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苄青霉素)、 2、半合成青霉素:(1)耐酸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青霉素)、非萘西林(苯氧乙青霉素)(2)耐酶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氟氯西林(3)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匹氨西林(4)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酶素:羧苄西林、替卡西林、呋苄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阿帕西林(5)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青霉素:美西林、匹美西林、替莫西林 头孢菌素类:(作用机制:与细胞膜上青霉素结合蛋白即PBPS结合,阻碍细胞壁合成。) 1、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噻分、头孢噻啶、头孢硫脒、头孢乙氰、头孢替唑钠、头孢匹林纳 2、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替安、头孢丙烯头孢雷特、头孢尼西 3、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亏、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硫啶、头孢咪唑、头孢地尼 4、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甲吡唑、头孢吡亏、头孢克定、头孢匹罗 其他β-内酰胺类: 1、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磺胺类的简史、化学结构、构效关系、抗菌作用、抗菌机理

高纲1107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7857兽医药理学 扬州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兽医药理学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兽医药理运用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等基础理论知识,阐明药物作用原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并通过相关实验了解药物或其它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药理和毒性作用以及试验方法。该课程既与本专业的其他基础课程密切联系,又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重点在于使学生熟悉药物作用原理、用途与用法,以达到正确选药、合理用药、提高药效的目的。为此,要求学生掌握兽医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这些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可为本课程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 第一章动物药理概述 (一)课程内容 1、动物药理的性质、内容和发展简史; 2、兽药的一般知识。 (二)学习要求 掌握兽药的概念,熟悉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以及药物制剂和剂型的概念;了解兽药的来源,动物药理的性质、内容及发展简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动物药理的性质、内容。 2、掌握:兽药来源,常用兽药剂型的种类。 3、熟练掌握:兽药、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以及药物制剂和剂型的概念。 第二章药物的基础知识 (一)课程内容 1、药物对动物机体的作用; 2、动物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3、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4、动物诊疗处方。 (二)学习要求 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形式、动物诊疗处方格式;熟悉药物作用的类型、量效关系、跨膜转运、药物的体内过程;了解药物作用的机制、构效关系、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的意义,以及影响药物的作用因素。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药物的作用受体和非受体机制、药物作用的构效关系、量效曲线、治疗指数与安全范围。

药物及作用机理

二、药物的剂型 1. 定义:大多数药物的原料一般不宜直接用于动物疾病的防治,必须经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称剂型。粉剂、片剂、注射剂等 2. 剂型的分类:药物多种多样,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类型: (1)液体剂型:如:注射剂(针剂)、乳剂、煎剂、浸剂,等。 (2)气体剂型:如:喷雾剂; (3)半固体剂型:如:软膏、糊剂; (4)固体剂型:如:粉剂、片剂、胶囊剂 (2)不良反应: A. 副作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适反应。副作用是可预见的,但很难避免。 B. 毒性反应: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C. 变态反应: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又称过敏反应。过敏原可是药物、药物杂质、药物代谢物等 D. 继发性反应:药物治疗后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E.后遗反应:停药后药物浓度已达到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 F. 停药反应: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的现象。又称回跃反应。

四、药动学 1.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时间发生变化规律的学科。简称药代动力学或药动学。 2. 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 (1)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药物吸收的快慢或难易受药物理化性质、浓度、给药方式等因素影响(2)分布: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 (3)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过程。过去称为代谢。主要生物转化器官为肝脏 (4)排泄: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 药物方面的因素: (1)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如:氯霉素与氟苯尼考。 (2)药物的剂量: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 (3)药物的剂型: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过程。过去称为代谢。主要生物转化器官为肝脏 (4)药物的储藏与保管:如漂白粉接触二氧化碳、光、热易失效。 (5)药物的相互作用:如协同(辅药)和拮抗 2. 给药方法方面的因素: (1)给药途径:口服、注射、浸泡,等。 (2)给药时间: (3)用药次数与反复用药: 3. 动物方面的因素: (1)种属差异:如:淡水白鲳、鳜鱼和虾对敌百虫敏感。 (2)生理差异:不同年龄、性别的动物对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 (3)个体差异: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对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 (4)机体的机能和病理状况:如肝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等。 4. 环境方面的因素: (1)水温和湿度:药效一般与温度呈正相关,温度升高10度,药效提高1倍。(也有例外) (2)有机物:水体中有机物存在有时会影响药效。 (3)酸碱度:酸性药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四环素等在碱性水体中作用弱;碱性药物、磺胺类药物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随pH升高药效增强。 (4)其他:如溶解氧、光照,等。 第二节水产药物的种类和选择 一、药物的种类根据药物作用对象的不同,可将药物分为以下类型: 1. 抗病毒药: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免疫制剂、病毒灵、中草药等; 2. 抗菌药: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抗菌中草药、疫苗等; 3. 杀真菌药:如孔雀绿、亚甲基蓝和制霉菌素等; 4. 杀藻类药和除草剂:如硫酸铜、敌草快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