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与地球仪教案

地球与地球仪教案

地球与地球仪教案
地球与地球仪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1课时)

邱海宁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小组学习形式,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本节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学过的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在古代时人们已经开始了对星际的研究,日月星辰,各有其妙。好,今天让我们进行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

?、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哪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

(4)、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教师精讲点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表述要准确、清楚。

【探究结论】

?盖天说→推测地球是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地球是圆的。

?登高望远。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所以地球是圆的;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

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等。

(4)、?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再一次用数据证明了地球是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四、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综合能力训练

五、附板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盖天说→推测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教学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2课时)

邱海宁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3、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4、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呀我们先来猜一则谜语:不是桔子不是蛋,用手一推它就转。不要看它个子小,能载大河和山川。

生:地球仪。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仪》。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认识地球仪

1、自主学习:展示并转动地球仪,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讨论。

1.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2.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纬线、经度、纬度。

3.南极和北极各用什么字母表示?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用右手指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从北极上空看( )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时针。(也可以让学生用水杯来做演示)

【教师精讲点拨】地轴只是一个假想的轴,和地球仪上的线和点一样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观察地球仪,小组交流,初步掌握、理解基本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认识、了解地球仪,直观,印象深。

【探究结论】用右手指示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学习任务(二)经线和纬线

1、自主学习: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地图,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①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②各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③找出最长的一条纬线,这条纬线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

④经线在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的分布三个方面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⑤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

⑥经度的标度范围是多少度?

⑦对比纬度的变化规律,说明地球仪上经度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特点?

⑧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⑨在地球仪上找出主要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⑩高中低纬度是怎么划分的?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1)学生动手画一条经线和纬线,完成下表。

【教师精讲点拨】

(1)经度和纬度的确定

规律:1、向哪去越来越大就用什么字母表示。(由此可以总结出经度纬度的变化规律)

2、0度和180度只有一条,所以后面不带字母。

(2)半球的划分

1、南北半球的划分想象从中部平分,学生很容易找到赤道。

2、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很容易认为是0度和180度组成的经线圈,然后老师进行引

导两方面的问题①东经30度和多少度组成的经线圈可以平分地球?②为什么不用0度和180度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探究结论】实践探索记录表

活动一:在下面的底图中绘出你在地球仪上找到的地轴、赤道,用文字标出南、北两极点。

活动二:在下面的底图中绘出你在地球仪上看到的纬线、经线。

活动三:在地球仪上,利用老师提供的绳子、刻度尺,通过观察、测量、对比等方法,小组同学合作共同总结出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并将活动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4.活动四:在地球仪上,通过观察、寻找、归纳出纬度、经度划分的规律,并把活动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对经线和纬线的学习,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不论是用手触摸地球仪;在上面找特殊经线和纬线;还是划一条经线和纬线;都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注重对比法的学习。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1、基础训练

2、赤道是()的分界线,本初子午线呢?

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六、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 2 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 .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 .什么是地球仪? 4 .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 纬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 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 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 1 .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一一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 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 与纬 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教师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 ?经线 (1)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 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O °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 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6页,图1.6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 °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教师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或课件。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基多市。 教师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6页,图1.6并回答。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地球仪; 学生学生用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配解说词: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23分,行程长达50多万千米,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在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提问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学生1 蓝色的。 学生2 美丽的。 学生3 圆形的。 学生4 球形的。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课堂活动1 忆历程──认识地球 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图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 学生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汇报小组推荐代表回答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 直觉臆想证实 教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入新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学生1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做实验演示,无条件的学校可利用课本图解释) 学生2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教师多媒体展示月食照片(或看课本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怎样来证明? 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或者引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作图来说明更好)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1 / 13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 13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3 / 13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学生早已熟悉,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4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出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十分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三个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得到的感悟”,让学生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用熟悉的事物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状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状、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安排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基本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认识的过程,具体描述要注意准确,对于地球的大小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七年级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如果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地球仪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知识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 【课标要求】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用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结合日常生活,提出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 学生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虽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但是仅限于认识地球的形状,而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所以对经线、纬线及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 1、根据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的四个关键点。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次一级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是东经与西经及其代号(E、W),南纬与北纬及其代号(S、N)的判读和区分。

1.1地球和地球仪 第2课时 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 2.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活动: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课本第8页,图F、G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 三、教具 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 (同学回答,老师总结) 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板书) 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 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 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 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 四、纬线和经线(板书) (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中考地理 第一章 地球与地球仪复习教案11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

地球和地球仪练习题

地球和地球仪练习题 1.180°经线以东是:()A东经B西经 C 北纬D南纬 2.与“坐地日行八万里”这一诗句最相吻合的地点是: A南极点B北极点C赤道D本次初子午线 3.一个经线圈是由多少条经线组成的:()A一条B二条C三条D四条 4.本初子午线是指:()A 0°经线B 180°经线 C 0°纬线D 20°W经线 4.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以下哪组经线圈()A 180°经线和0°经线 B 20°E和160°W C 20°W 和160°E D 90°E和90°W 5.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A本初子午线B子午线C 0°经线D赤道 6.有关纬线和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纬线长度相等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纬度的标度范围是0°~180°D.北极的纬度是90°S 7.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0度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大B.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小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D.所有经线都不相交 8.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向右前方跨一步,则他前进的方向是() A.东北方 B.南方 C.西南方 D.东南方 9.关于甲地(西经15°W,23°N)的判断,正确的是() A.位于两半球 B.位于南半球 C.位于北温带 D.有阳光直射现象 10.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阳光直射现象,以北为温带,则该点的地理位置是()A.23.5°N,160°E B. 66.5°N,160°E C.23.5°S,180° D. 23.5°N,20°W 11.某地的东面是西半球,西面是东半球,南面是南半球,北面是北半球。该地的经纬度是()A经度0°,纬度0°B东经160°,纬度0° C西经20°,纬度0°D东经180°,纬度0° 12.地球的形状是:()A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B皮球似的正球体C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D天圆地方 13.下列地点中,其位置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A.165°E,20°N B.21°W,5°N C.15°W,25°S D.15°W,25°N 14.下列关于经纬度和经纬线的说法,不正确的说法是:()A每一根纬线都是和赤道平行的圆B北纬90°就是北极点C每一根经线都是连接两极的大圆圈D赤道的纬度是0°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北纬90°为北极②南纬90°为南极③0°纬线就是本初子午线④0°经线就是赤道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6.北侧是北半球,南侧是南半球,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该点的经纬度位置是()A.西经20°,纬度0°B.东经160°,纬度0°C.经度180°,纬度90°D.经度0°,纬度90° 17.在地球仪上,经度30°、纬度0°的地方一共有()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18.与东经116°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个经线的经度是() A.东经64°B.西经64°C.西经116°D.0°19.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有()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也相等C.纬度越高,纬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球与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本课为第二学时第四页地球仪部分,它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地球仪,内容包括让学生认识地球仪地轴、南北极、经线和纬线及其之间的关系。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份。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如果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经线、纬线的特征。本节课利用新课程理念开展课堂内研究性这习,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完成知识的教与学,变难为易、变枯燥为趣味。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列表对比知识的学习方法。 【设计思想】 新课标活动建议:让学生用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地球仪培养空间想象能力。而本课设计思想是:让学生做地球仪,更让学生用自制地球仪,通过对小地球仪进行探究性学习,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让一个简单的乒乓球变成一个含有信息量的小地球仪。 一、教学理念: 1、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突出“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设计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 趣为关键,本课以不同于“接受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课堂上围绕自制小地球仪通过:发现问题—自学自画—互助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分享—集体评估六个活动环节,完成学习任务,以学生的主动思考、摸索,去独立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2、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以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 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为前题,活动评价表的设计兼顾课堂作业、团体合作能力、学习效果三方面的评价。课前自制小地球仪作业占5.5分、地球仪标注与描述5分,探究学习经纬线的特征4.5分,以上制作探究部分共15分,另附加分5给团队合作较好的小组,以激励同学互帮互助,培养凝聚力。整个评价过程由学生完成,更突出了学习主动性。 二、教学原则 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全课所有活动都是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完成,并自主评价,学生的主体性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的是组织、引导、激励、总结的作用。

地球与地球仪经典试题

地球与地球仪经典试题 (经典题)读经纬网圆柱投影图(局部),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处在北寒带B.b点位于西半球 C.c点位于大西洋D.d点位于c点东南方向 解析:a点位于60°N纬线上,属于北温带;b点位于45°E经线上,属于东半球;c 点位于135°E,不位于大西洋;d点的坐标为(0°,135°W),c点的坐标为(60°N,135°E),所以d点位于c点的东南方向。 答案: D 2.关于L1、L2表示的实际距离的比较,正确的是() A.L1=2L2B.L1=1.5L2 C.L1=L2D.L1=0.87L2 解析:L1位于60°N,a、b两点的经度差为180°,L1表示的实际距离为cos60°×180×111 km=90×111 km。a、d两点位于同一经线上,纬度差为60°,所以L2表示的实际距离为60×111 km。 答案: B (2017·河南六校联考)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3~4题。 3.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方B.西方 C.西北方向D.东南方向 4.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A.20 000 千米B.15 000 千米 C.10 000 千米D.5 000 千米 解析:第3题,北半球某地的地理纬度等于该地北极星的仰角,因为两地的仰角相同,所以两地纬度相同,故必然是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以劣弧方向为准,所以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第4题,任意纬线上相差一个经度的距离为111千米×cos θ(θ为纬度),然后乘以两地的劣弧经度差。

(2017·安徽皖南八校三模)下图为阿拉斯加输油管道位置图,读图完成下题。 5.该石油管道的长度最接近() A.800 千米B.1 200 千米 C.1 600 千米D.2 200 千米 解析:G1与G2相隔约10个纬度,两点大致位于同一经线上,计算可得管道长度最接近1 200 千米。 答案: B (2017·泰安模拟)读下图,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区域面积相比() A.①>②B.②>③ C.①=③D.无法比较 7.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③区域海面距地心距离比①稍长 B.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 C.③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D.东北航向是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 解析:第6题,①②③区域经度差、纬度差相同。①②区域南北半球相反;纬度相同,面积相等;②区域纬度低于③区域,因此面积较③区域大。第7题,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故纬度更高的③区域平均海平面距地心距离稍短;相对方向要用劣弧定向法,经度相隔不能超过180°,故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故③区域位于西半球;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应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二.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请看投影。 1.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掌握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 3.学会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判定方位及进行相关计算。 三.自学指导: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四:先学过程: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2.自学检测(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点名要求学生来回答或者板演,其他同学认真做在册子上,书写要规范。 思考:1.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约是多少?

2.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保持其方向不变,那么,他们能回到原出发点吗? 3.说一说:请说出下列经纬线的地理意义。0°经线、180°经线、赤道、23°26′N、23°26′S、66°34′N、66°34′S、30°N、30°S、60°N、60°S。 五.后教过程(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 1.更正:同学们有没有不同意见?请要补充或者更正的同学举手。 2.讨论:看回答的是否正确?为什么?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六.课堂总结: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大约是km,两地纬度相差N度,其距离为 若两地在同一条纬线(纬度为φ)上,两者经度差为N度,则两地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2.两点间最短航线方向确定的方法 若甲地位于乙地的正东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 ,再向;同在南半球,先向,再向。 若甲地位于乙地的正西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 ,再向;同在南半球,先向,再向。 3.对趾点坐标的确定方法 互为对趾点的两点的坐标,二者纬度数是的,但所在南北半球,二者经度数是的,但东西经相反。 七.当堂训练(请同学们运用本节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作业第6页基础过关) (1)图中B城市位于C城市的( ) A.东北方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2)A城市到D城市的直线距离约为( ) A.4 200千米B.5 900千米 C.7 200千米D.8 200千米 八.课后作业:(课时冲关) (平行班完成必做,快班完成选做,尖子班可适度选做高考题) 必做:1-7 选做:10.11.12 九.教学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大旺中学陈少伟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了解地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理解地球的形状;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大小; ③掌握地球仪的概念,利用图或地球卫星照片与地球仪作比较,说明地球形状和地球仪的特点。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在生活的事物中总结出地球的形状。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通过日常生活中很多事例可以反映地球的形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具: 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地球仪(学生可自带小型地球仪)、自制课件等。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读图法、问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引用李白的一首诗《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面的两句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板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提问:要求学生说出这四句诗所包含的意境(学生:朋友乘着的船越来越远,慢慢只剩下一个影子,后来变成水天相接的一线,从而映进诗人眼中的只有滚滚西去的长江之水,而友船消失在李白的眼中。) 针对这诗的意境,假设两个条件(一,地球是方的;二,地球是圆的),让学生在这两种条件下进行讨论,看哪种假设最能符合李白诗中的意境。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第一种假设,地球是方的,地平面就和人的视线平行,所无论船走多远,都会出现“远影”的景象(人的视力是无限的),不会出现“碧空尽和天际流”的情景;而第二种假设,地球是圆的,在一个球面上,球面和人的视线是有一定的夹角,随着船的距离拉远,船在人的视野中过程,先是船,再是帆,最后是“碧空尽”,船消失在人的视野中,只有滚滚的长江水在流。(边讲,边简单课件动画演示或黑板示意图演示)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正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假设一的示意图: 假设二的示意图: 二、讲授新课 提问:那么我们可以从李白这诗句里面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老师再次演示示意图,并加以引导学生思考) 板书:地球和地球仪 讲述:不错,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侧面反映地球不是方的,而是圆的,但地球是不是一个正圆体呢?看课本第二页“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并找出答案! 板书:一、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直觉认知)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臆想感知) 地球是一个球体(真实认知) 学生阅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材料,谈谈自己的体会。 讲述:我们通过阅读“阅读材料”P3,可以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经过了无数人的艰辛努力,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最终认知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所以我们应该树立一个科学的信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科学技术是实践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同学们要从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树立为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精神。而地球的真正形状虽是一个球体,但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中间略大、两端稍小的不规则椭球体。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与知识点解析汇报

文档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W°20)13 1514E160和°()经线()纬线二、知识点解析 文档

地球卫星照片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形状无关。(2)地球的大小A 答案:下面是一组数据。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 文档

文档

想轴。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总是成66.5°角。②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它是地球的最北点。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点。)。3【例基础知识点三、纬线和纬度】下列关于纬度的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赤道开始,向北是北纬,向南是南纬(1)赤道 N”表示B.北纬用“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S”表示,南纬用“.从赤道开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谈重点: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及其范围C °D 人们规定,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的纬度是0”的英语单词“north”解析:北纬的符号是 2()纬线的定义“N,这来源于“北”,这来源于“南”的英语单词”中的第一个字母;南纬的符号是“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S 3()纬线的特点south”的第一个字母。“B ①形状:所有的纬线都自成一个圆圈(极点除外)。答案:②长度:纬线有长有短,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两极收缩成一点。③指示方向: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度的划分4(在地球仪上纬线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注了不同的度数,叫 文档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初中一年级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初中一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平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 [ 教学方法建议]

地球与地球仪优秀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1课时) 邱海宁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方法: 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小组学习形式,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本节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学过的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其实在古代时人们已经开始了对星际的研究,日月星辰,各有其妙。好,今天让我们进行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⑴、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什么? ⑵、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⑴、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哪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⑵、“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⑶、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 (4)、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教师精讲点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重在描述地球大小能力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表述要准确、清楚。 【探究结论】 ⑴盖天说→推测地球是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由麦哲伦率领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用铁一般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地球是圆的。 ⑶登高望远。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所以地球是圆的;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

1.1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

1.1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和地球仪课时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球仪或经纬线地图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3.根据南北半球划分图和东西半球划分图说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地球仪和相关地图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认识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划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使用地球仪和阅读相关地图,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具的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 【重点和难点】 1.根据经纬线地图区别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2.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准备】 1.经纬线地球仪。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大家喜欢看电影吗日前神剧战狼以票房第一的好成绩给观众们一份满意的答卷,那么我这有张电影票请问我该如何大找到自己的座位呢(学生举手回答先找排再找座)引入主题那么在我们偌大的地球上,如果想要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我们必须先了解(经纬网地球仪)地球上的纬线与纬度.经线与经度。 二.学习新课 (一)纬线与纬度 1.什么是赤道什么是纬线学生上台展示赤道是与地球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补充纬线都是不存在的) 2.纬线有什么特点教师展示经纬网仪纬线是什么形状的纬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都一样长吗学生举手回答。 过渡纬线能画出多少条(无数条)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我们给纬线“取名字”,就成了纬度。 3.纬度的起始线(0的纬线)是谁纬度划分规则是怎样的该如何书写教师讲解我们把最中间的赤道作为0的纬线,也就是纬线的起始线,赤道以北成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例如赤道以北某纬线与赤道形成40夹角,我们记作40N,还有60N,越向北纬度越大,最大能到达90N。同样的道理赤道以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越向南纬度越高,最大为90S。 (注赤道的为0是不带字母的,统一纬度有南纬和北纬两条纬线,而且等长)假设,我们把纬线展开,你是否发现纬度与纬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思维导图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 万(4)5.1 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知识点解析 (1 例题解析 【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 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个两极稍扁、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 知;探求地球形状史,伟人献身我辈记;六三七一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释疑点:赤道周长的例证“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现在地球赤道附近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A.地球仪上地轴是一个假想的旋转轴 B.地球仪上的南、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地球仪是按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D.所有地球仪都会有表示国家的符号与名称解析: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的模型,有很多种类,有关于地形的,有关于政区的,在绘有世界政区图的地球仪上,有表示国家的符号和名称。 答案: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