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民消费、财政支出与区域效应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分析

居民消费、财政支出与区域效应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分析

第27卷第2期2010年2月

统计研究

StaUsflcaIRgsearch

V01.27。No.2

Feb.2010

居民消费、财政支出与区域效应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经验分析+

苑德宇张静静韩俊霞

内容提要:本文构建了居民消费与财政支出间的动态模型,分别利用全国30个省及东、中、西各地区所含省份1998—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分类财政支出的居民消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教文卫支出挤入了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挤出作用,经济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作用微弱;同类财政支出的居民消费效应在地区间罹示出一定的差异性。

关键词:居民消费;财政支出;二步系统GMM

中图分类号:C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565(2010)02—0044—07

ResidentConsumption,FiscalExpenditureandDifferentialRegionalEffects:AnEmpiricalAnalysisBasedOilDynamicPanelDataModel

YuanDeyuZhangJingjingHanJunxia

Abstract:Inthispaper,wehavedoneempiricalanalysistoresidentialconsumptioneffectsofclassifiedfiscalexpenditure,byconstructingthedynamicmodelforrelationshipbetweenresidentialconsumptionandfiscalexpenditureandusingtheprovincialpaneldataofthenational,eastern,centralandwesternregions

from1998tO2006.Theresultsshowthattheexpendituresforthescienceresearch,education,cultureandpublichealthcrowdedintheconsumption;Governments’consumptionexpenditurecrowdedoutit;Economicconstructionexpenditurehadaslightimpacttoprivateconsumption.Congenerresidentialconsumptioneffectsofgovernmentspendingamongregionsrepresent

somedisparities.Keywords:ResidentialConsumption;FiscalExpenditure;Two—stepSystemGMM

2007年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已席卷全球,并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动荡,我国传统的“投资驱动、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挑战。扩大内需,特别是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成为当前政府稳定经济的重要途径。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央政府拿出4万亿作为扩大内需之用,其后,各地方政府也随之配套出台扩大内需的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是增加财政支出。然而,形成的巨额财政资金投向何处、能否有效刺激居民消费、扩大内需,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考察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更具现实意义。

一、相关文献回顾

国内外学术界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主要集中于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挤出效应(Crowding—outeffects)还是挤入效应(Crowding—ineffects)的争论上。

在国外,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作开创性研究的是Bailey(1971),他基于公共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当于秽(0<0<1)单位的私人消费假说构建了包含政府支出的消费需求函数,通过私人消费的边际效用分析,认为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有替代作用。Uarro(1985)拓展Bailey的研究,通过建立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在长期中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Kormendi(1983)和Aschauer(1985)使用长期收入决定模型对美国的数据进行了研究,Ahmed(1986)使

?本文受到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05JJD790094)和教育部文科研究一般项目(07JA790078)的支持,可作为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第27卷第2期苑德宇等:居民消费、财政支出与区域效应差异?45?

用跨期替代模型对英国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均发现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Karras(1994)通过多国面板数据研究了居民消费与政府支出的关系,认为居民消费很有可能被财政支出挤入。Tsung.WUHo(2001)利用亚太经合组织24个工业国面板数据作相关研究,发现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而Shclarek(2004)研究表明,政府消费对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消费都有挤入作用。

在国内,胡书东(2002)通过对我国1950—2000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挤入作用;同时也对财政支出结构作了相应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建设和教科文卫支出对居民消费是挤入的,相反,国防和行政管理支出则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李广众(2005)在消费者最优消费选择欧拉方程基础上构建了研究模型,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城镇以及农村样本数据进行估计,发现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表现为互补关系。石柱鲜等(2006)将政府支出按功能性质划分,通过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发现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经济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都是挤出的,教育文化支出及行政管理支出则是挤入的,与王宏利(2006)相关研究结论一致。楚尔鸣、鲁旭(2007)基于居民消费与政府支出关系的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支出挤出了居民消费,社会文教支出挤入了居民消费。

综上,国内外学者尽管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然而要判断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财政支出能否有效地刺激居民消费,重要的是采用合理的研究方法以厘清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

本文从理论分析出发,构建了反映居民消费与财政支出结构关系的动态面板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全国30个省以及东、中、西各地区的省份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样本进行分析,以期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作出更为精确的判断,从而为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提供政策支持。

二、理论框架

考虑Hayashi(1982)、Graham(1991)给出的经济中总消费函数:

c。‘=a形+肛。(1)

其中,c1.表示经济中的有效消费;形。表示由经济中当期及未来折现的收入流所决定的社会的财富总量;a表示财富的消费倾向,p为短期消费的随机波动。

假设在t期经济中的总消费包含了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私人消费(c。),二是政府支出对私人消费的替代部分①,即

c。+=c,+艿g,

(2)假如经济中不存在借贷情况,我们可以把消费者的财富总量写成其各项收入流量的现值的总和,即

W。=一+妒(pG。一t)(3)

其中,F为真实的人力资本的价值,由当期税前的劳动收入Y。和未来劳动收入的期望值(E。Y…)组成;G。和t分别表示当期及未来的税收(t。)和财政支出(g。)的折现值,口G。代表由当期和未来的财政支出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财富效应。

假如政府在跨期内实现预算平衡,即G。=t,代入式(3)有:

E=yt+妒(0—1)G。(4)

由此可以看到,(0—1)G。出现在财富的表达式中,只要0≠1,财政支出的变动就会给消费者带来正或负的财富效应(Aschauer,1985)。

合并式(1)(2)(4),有:

c;+89。=a[t+咖(0—1)G。]+肛。(5)

下面是Hayashi(1982)给出的关于影响社会财富的两个因素F和G。的时间路径的表达式:L=(1+P)(E一。一Y,一1)+ey.(6)

G。=(1+P)(C。一。一g。一。)+ec.(7)

在表达式中,Y川和g川分别表示人均税前劳动收入和财政支出,e,。和e。,分别表示根据t期所获得的信息,由消费者对t一1期l,和G的预期所作的修正,其表达式分别为:

eyI=∑(1+p)“(E…Y々一Ef-lYⅢ)

I—t=0

ec。=∑(1+p)以(E…gI—E川gⅢ)

f而

将式(6)和式(7)代入到式(5)中,经过化简,可以得到:

c。=(1+p)C。一l一69。+[(1+p)一a(0—1)

①如果6>0,政府支出对私人消费起补充的作用。

?46?统计研究2010年2月

(1+P)]g.1一a(1+P)Y.1+u。(8)其中It,=肛,一(1+p)肛。一1+a8L+a咖(0—1)ec。为误差项,误差项u。是一个MA(1)过程,因此在计量分析的时候,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以避免由其引起的参数估计有偏的问题。

同时,考虑到居民的前期消费在很大程度上由前期的收入水平决定(王宏利,2006),所以在表达式(8)中c川和Y川可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在此我们考虑把Y川项并入到c川项中,并用参数y和孝分别表示项c川和g川前系数,式(8)可简化为:ct

2yc。一l一69,+孝g.1+It。(9)此表达式最终确立了本文经验分析的理论框架。由式(9)可知,当期的居民消费不仅与前期的消费有关,而且还受当期和前期的财政支出影响。在下文经验分析中,我们重点要考察g前系数的大小和方向。

三、经验分析

(一)我国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验模型的构建

由《中国统计年鉴》、各地方统计年鉴以及《中国财政年鉴》等给出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到,我国的地方财政支出从结构上可以划分为基本建设费、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3项费用、农林水利气象支出、工业交通事业费、流通事业费、城市维护建设费、文体广告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卫生事业费、行政管理费、国防支出、公检司法支出、其他部门的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建设费、其他支出等20项之多。显然,这种划分方法过于繁杂,并且各项财政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比例参差不齐,给研究带来了不便,因此考虑把具有相似或相同功能或性质的财政支出项目归为一类。在此,我们沿用功能性质的划分方法,将财政支出划分为3类: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以及转移性支出,如表1。其中,经济性支出指的是经济建设支出,具有政府投资的性质;社会性支出主要包括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和行政管理及国防支出,具有政府消费的性质。

基于上面的考虑,我们把实证模型设定为:

LCONS“=70+7ILCONSn—l+72LSECH“

+T3LSECHn.1+y4LECCO“+75LECCOn一1+y6LCOEX.+y7LCOEXfI—I+y8LTREX“+y9LTREX“一1+ci+““

(10)其中,LCONS表示真实人均居民消费的对数值①,LSECH、LECCO、LCOEX和LTREX分别表示真实人均科教文卫支出、真实人均经济建设支出、真实人均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以及真实人均转移性支出的对数值;ci表示个体异质项,通常是由某省、市或自治区的没有观测到的因素所引起的②;11,。随机误差项。

表1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性质划分

基奉建没费、企业挖潜改造资

金、科技_三项费用、农林水利气经济性支出经济建设费象支出、工业交通事业费、流通

事业费、城市维护建没费、支援

不发达地区建设费

文体广告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教文卫支出

科学事业费、卫生事业费

社会性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费、公检司

法支出、武装警察部队支出、外行政管理及国防支出

事外交支出、其他部『】的事

业费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及补贴支出事业单化离退休经费、社会保

障补助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资料来源:作者整理得到o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主要是利用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③的1998—2006年④居民消费与财政支出的相关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其数据主要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中国区域经济年鉴》等。另外,对于以现价表示的名义变量,我们采用了不同的价格指数将其调整为实际值。其中,对居民消费、财政转移性支出及财政社会性支出数据,采用各省相应年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

①在模型中对各变量取对数值,一方面可达到平滑数据作用.以减轻异方差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赋予模型中各变量前系数“弹性”的经济学意义,便于分析。

②其中包括r分布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一级的财政支出对因变晕的影响。

③西藏的部分资料缺失,在此我们将其舍弃;在下文中,我们将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统称为“省”。

④选择1998—2006年的数据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在1997年后开始推行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考察其政策效果是本文主要目标之一:二是数据的可得性,1998年之前的年份及2007年后的财政收支分类改革使财政支出的数据与这几年的数据在统计口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27卷第2期苑德宇等:居民消费、财政支出与区域效应差异?47?

行调整;对财政经济性支出数据,则利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各价格指数均选择1997年为基期。

(三)估计方法说明

由本文所构建的实证模型式(10)可以看到,因变量的滞后项出现在方程的右边,故会导致内生性问题(只要s<t时,LCONSn。与“。相关)的出现;同时,考虑到在理论模型中,误差项可能存在移动平均过程,传统地依靠带有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的OLS回归,会造成估计系数有偏(Biased)。为了有效地克服上述情况给方程估计所带来的问题,根据一般经验做法,选用工具变量法(IV)及广义矩法(GMM)对方程进行估计将会得到较为一致的估计结果。

Anderson和Hsiao(1981)通过一阶差分并选用因变量2阶滞后项及2阶的差分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给出了AH法,这种方法从理论上给出了系数的一致估计,但不是有效的;Arellano和Bond(1991)在AH工具变量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差分的广义矩估计法(DIFGMM),该方法采用t一2期前的因变量的滞后项作为因变量一阶差分滞后项的工具变量,从而得到一致且更为有效的估计结果。然而,进一步研究认为差分GMM估计量有限样本的特性较差,较易受到弱工具变量的影响,从而使得估计时出现偏误。Arellano和Bover(1995)和Blundell和Bond(1998)给出了另外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估计方法——系统广义矩法(SYSGMM),该方法相对于差分GMM增加r因变量的一阶差分的滞后项作为水平方程(LevelEquation)的工具变量。蒙特卡罗模拟实验表明,在有限样本下,系统GMM比差分GMM估计的偏差更小①,有效性更高(Blundell,Bond&Windmeijer,2000)。

(四)实证过程及分析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基于上文所得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的相关回归方法,对(10)式进行估计,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在表中,我们给出了工具变量估计量、差分GMM(一步和二步)估计量以及系统GMM(一步和二步)估计量,并给出工具变量过度识别的检验统计量(SarganTest和DifferencedSarganTest)和一阶差分方程误差项自相关的检验统计量(m:)等。采用的计量软件为STATAl0.0。

从表2中各列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各自变量估计系数大小、方向及其显著性呈现如下特点:①人均居民消费滞后项(LCONS¨。)对基期消费的影响作用较大(各列回归得到弹性系数均保持在0.7以上,且高度显著)。②人均科教文卫支出(LSECH)在当期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滞后期的系数虽大部分具有显著的特征,但大小和方向却表现出较大差异。③人均经济建设性支出(LECCO)和人均转移性支出(LTREX)无论是当期还是滞后期对居民消费影响均是微弱的(系数绝对值均小于0.1);它们的当期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均不显著,而在滞后期却表现出较为一致的挤出效应。④人均政府消费支出(LCOEX)在当期对居民消费的作用相差较大(较大的弹性系数值为0.162,较小值为一0.103),而在滞后期均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

根据表2中一次差分误差项的序列相关检验结果及工具变量过度识别检验结果,下面将选用(6)列中的回归结果对各财政支出项与居民消费关系进行分析②。

经济建设支出在当期并未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影响,在滞后期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但效果较微弱(弹性系数为一0.0366,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之所以经济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较弱的影响可能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在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政绩工程”、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无效率问题仍然存在,虽然政府投入的大量财政支出用于经济建设,但没有很好地迎合居民消费的需求。其二,我国居民面临着预算“软约束”,使居民消费与经济建设支出关系变得松弛。在通常情况下,大型的基建投入都是通过借债方式向民间融资的,而我国民间“高储蓄”却抵消了此种借贷对居民消费的挤出作用。

①在有限样本的情况下,差分GMM的估计系数相对于系统GMM来说存在下偏(downwardbias)的情况。

②在表2中,由方法(3)所汇报的Sargan检验的P值(=0.0078)可知,该方法拒绝了差分GMM丁具变量有效的原假设,即工具变量与误差项相关或误差项存在异方差。选用方法(4)作为纠正由异方差所带来的系数估计不一致问题,AR(2)检验的P值表明差分的误差项存在二阶自相关不显著,同时Sargan检验的P值也说明二步差分GMM工具变量是有效的;然而,Blundell和Windmeijer(2000)通过蒙特卡罗实验表明,当因变量一期滞后项系数为0.8~0.9时,差分的GMM相对于系统GMM较大下偏或估计的不精确。通过比较方法(5)和方法(6)Sargan检验和差分Sargan检验的P值可以知道,系统GMM(二步)的估计量将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48?统计研究2010年2月

表2居民消费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关系的回归结果

工具变量法差分广义矩法系统广义矩法

\估计方法(1V)(D[FCIIVI)(SYSGI、_!rd)\

自变量\\一阶差分Bahagi一步二步~步二步\2SLS(1)随机效应(2)(3)(4)(5)(6)

0.70l¨0.983…0.801…0.760…0.892…0.824…

LCONS“一l

(0.0337)(0.0146)(0.0953)(0.0416)(0.0124)(0.243)

0.0129一0.002190.008830.0206一0.003060.0282

LSECHn

(0.0787)(0.0706)(0.0868)(0.0334)(0.0612)(0.292)

O.111¨O.0012l0.178”O.150…一0.00195‘0.109‘。

LSECH“一I

(0.0682)(0.07】5)(0.0897)(0.0536)(0.0623)(O.0748)

0.0179一0.009930.0135O.00915一O.01320.0406LECCOa

(0.0245)(0.0213)(0.0257)(0.0122)(0.0183)(0.0488)

一0.0152¨一0.020I一0.0602“

一O.0510…一0.0103”一0.0366”

LECC04一I

(0.02327)(0.0218)(0.0238)(0.00989)(0.0187)(0.0184)

0.0612O.132‘0.127O.007660.162一O.103…

LCOEXn

(0,0846)(0.0806)(0.0925)(0.175)(0.0671)(0,0103)

一0.0127一0.065l一0.0525一O.172¨一0.0973”一0.0492

LCOEX“一I

(0.0835)(0.0775)(0.0963)(0.0152)(0.0651)(0.0393)

0.08350.02900.02860.0273’’O.01980.0146+

LI'REX“

(0.0302)(0.0263)(0.0326)(0.0128)(0.0200)(O.0358)

一0.0688…一O.0319‘一0.0392‘一0.0325”‘一0.0216一0.0645”

LI'REX“一1

(0.0247)(0.0246)(0.023I)(0.00979)(0.0183)(O.0315)

0.0753…O.01660.885’0.710…0.113‘1.27l+常数项

(0.0164)(0.0723)(0.507)(O.228)(0.0214)(0.759)

O.4580,4800,780

m2

[0.647][0.631][0.434]¥argan检验[0.00780][0.554][0.008][0.914]差分Sargan检验[0.000][1.000]尺20.8830.961

观测值个数1802102102lO240240资料米源:经作者整理获得。

注:①…”’、…”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硅著性水平下显著。②表中“()”内数据为标准差;“[]”内数据为P值。③在同方差假设条件下,用Sargan统计量来检验矩条件是否存在过度识别,原假设为差分GMM工具变量为正确的,在表中汇报了P值;差分¥argan检验是用来验证系统GMM估计所施加的额外的工具变量(水平方程)的有效性,在表中也给出了对应的概率值。④m:代表Arellano—Bond的AR(2)的检验统计量,用于考察一次差分残差序列是否存在二阶自相关,其原假设为不存在自相关。

科教文卫支出在滞后期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能存在大量省份偏离各自最优的政府规模,偏小的较强的挤入作用(弹性系数为0.109,且在5%的显省份会因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无法满足居民需求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说明,我国居民在科教文卫而抑制居民消费;而偏大的省份很显然会存在行政方面存在着较高的潜在需求。长期以来,“上学机构冗余、行政管理、执法效率低下、公共资源闲置难”、“看病难”等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就一直存在,然浪费等现象,过多的政府消费替代了居民消费。统而到目前已经越发成为制约居民消费的最重要的因计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经济总量较高两省份广素之一。东、上海的行政管理支出占其GDP比重分别为

政府的消费性支出在当期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弹性系数为一0.103),而在滞后期却不显著。政府消费是维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政府适度(与其经济水平相匹配)、有效率的消费水平会推动经济的稳定发展;相反,过度的政府消费又会抑制经济活动,制约经济发展。由此推来,当省际政府问的政府相对规模存在较大差异时,可0.98%、0.78%,而相对于西部经济总量较小的两省青海和甘肃,该项比重却高达3.11%和2.35%,相差了2倍左右,故其可能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消费较大挤出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

政府增加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以及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等转移性项目支出在当期会显著挤入居民消费,但效果微弱(弹性

第27卷第2期苑德字等:居民消费、财政支出与区域效应差异?49?

系数为0.0146);在滞后期,政府转移性支出给居民消费带来了显著的更大的挤出作用(弹性系数为一0.0645)。长期看来,政府加大转移性支出总体挤出了居民消费。政府增加转移性支出在当期内会带来居民收人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居民的当期消费水平,这是容易理解的;然而转移性支出中大部分属于临时性支出,比如社会救济和社会抚恤支出、政策性补贴等,获得救助或补贴的人群虽在当期消费有所提高,但不乐观的收入前景使他们的消费倾向长期处于低迷状态。

四、区域效应差异性分析

在前文中,我们利用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式(10)式进行估计,得到基于全国省级样本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然而,在模型设定时,各自变量系数是固定的,虽然个体异质项Ci能反映由于不可观测的因素所引起居民消费的变动,但就全国各省样本固定一个弹性系数来反映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获得的研究结论价值也更多地停留在政策效果评价的层面上,对各省实施有效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指导作用有限。基于此,为了更为细致、精确地获得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下文将选用更小区域作为考察的范围,以提高研究结论的政策指导意义。

按经济发展水平的划分方法,我们将全国各省归为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地区①。各经济区域内,地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的分析仍沿用前文所构造的模型(10);各地区所含省份的数据计算口径均与全体样本保持一致。估计方法为二步系统广义矩法(two.stepSYSGMM)。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结合表2,对比表3中各经济区域相应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首先,各地区居民当期人均消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的消费水平,且较为显著,即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棘轮效应”;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棘轮效应”略高于东部。这是因为,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在扣除必要的生活开支方面的消费支出后,可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也相对较少,居民消费水平在跨期内维持较高的相关性。

其次,各经济区域内的科教文卫支出均带来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加,且挤入效应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增态势。由于历史的原因,东部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较好,且居民拥有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因此,不同地区的政府增加相同额度的相应支出,在中西部地区省份给居民消费带来的刺激作用要比东部地区要明显得多。同时,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挤入效应上量的差别,恰好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省份“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更为突出。

表3基于东、中和西部地区的居民

消费的财政支出效应的回归结果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0.809…0.876…0.89l…

LCONS。一I

(0.185)(0.203)(0.176)

0.0278‘‘0.218‘O.295’

LSECH“

(0.120)(0.876)e(0.764)

0.141—O.0751一O.17l

LSECH¨一I

(0.450)(1.903)(0.772)

一0.03540.0406’0.0774

LECCO。

(0.375)(0.172)(0.255)

0.0622一0.027l一0.0453’

LECCO☆一I

(0.176)(0.392)(0.182)

0.027l‘一0.0457+一0.0578”

LCOEX“

(0.197)(0.674)(0.646)

一0.03280.07490.0973

LCOEX“一l

(0.352)(0.330)(0.272)

0.0798‘0.0906O.0172

LTREX“

(0.0716)(0.256)(0.165)

一0.0474’’一0.0726…一O.0519+

LTREX☆一l

(O.0411)(O.0752)(0.162)

1.513¨0.8942.37’

常数项

(1.111)(2.47)(1.89)

0.4950.6600.701

1112

[0.237][0.509][0.481]

Sargan检验[1.000][0.895][0.901]

差分Sargan检验[1.000][1.000][1.000]

观测值个数967272资料来源:经作者整理的得到。

注:同表2。

再次,各经济区域内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的作用较小,且方向和显著性显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东部各省的经济建设支出无论在当期还是在滞后期均未带来该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显著提高;在中部地区,当期经济建设支出提高了居民消

①东部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山东、辽宁、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9省;西部地区包括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9省市。

?50?统计研究2010年2月

费水平,但效果并不理想;而在西部地区,在滞后期对居民消费带来了微弱的挤出作用。由此,不同地区的经济建设支出均对居民消费产生微弱影响,与前文的研究结论相印证;另外,经济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在区间上的差异和低显著,降低了研究结论的政策指导意义。

最后,在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国防和行政管理等事业费的支出挤入了居民消费,相反,在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消费性支出却更大程度地挤出了居民消费。结合前文中相关分析,由表3实证结果知,我国东部地区省份政府规模偏小,而中、西部地区省份偏大。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依据有效需求函数及政府跨期预算平衡理论构建了居民消费与财政支出间的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国30个省1998—2006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的居民消费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的科教文卫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且作用较大;经济建设和转移性支出均显著地抑制了居民消费,但作用均较弱;国防、行政管理支出事业费等政府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有较强的替代作用。在分地区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同地区间的财政支出的居民消费效应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科教文卫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呈现东、中、西渐强的态势;东部地区经济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中、西部地区分别旱现微弱的挤入和挤出效应;政府消费支出在东部地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而在中、西部地区作用相反。

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问题。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中,出口和投资需求受挫,能否有效地扩大居民消费,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1)要加大中、西部地区科教文卫支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东、中、西部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中、西部地区,政府该项投入与实际需求仍存在缺口,难以满足居民家庭消费需求。中、西部各省可以通过加大科学研究、教育及卫生等事业的财政支出,切实有效地提高居民消费。

(2)合理控制中、西部各省的政府消费规模,适当加大东部各省的该项支出,并逐步完善政府绩效考核制度。东部地区,相对较小政府规模(政府消

费性支出与经济总量相比较)给居民消费带来了制约作用,因此适当加大政府消费支出可以激发该地区潜在的居民消费;同时,需要将中、西部地区的政府规模控制合理的范围内,以减小其对居民消费的挤出;另外,无论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都会存在效率低下、公共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因此,政府需要通过行政机构改革,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3)适当调整经济建设支出规模和结构,剥离经济建设中不具有公共财政性质的支出部分。经济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效应的微弱性及区间差异性表明,各地方政府应立足于本地区经济建设状况,切实有效地调整经济建设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一方面,要严防公共工程盲目“上位”,大搞“政绩工程”等类似事件发生,以减轻经济建设支出无效率的膨胀给居民消费带来的挤出作用;另一方面,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使一些仍处于竞争性领域的政府投资逐步转向投入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以维护市场更有效地运行,拉动内需。

参考文献

[1]A.Schclarek.ConsumptionandKeynesianFiscalPolicy[M].cEsffoWo以ingPaperⅣo.1310.2004.

[2]Ahmed.Temporaryandpermanentgovernmentspendinginanopeneconomy:SomeevidencefortheUnitedKingdom[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86(17):197—224.

[3]ArellanoandBond.SomeTestsofSpecificationforPanelData:MonteCadoEvidenceandAnApplicationtoEmploymentEqutions[J].ReviewofEconomicStudies,1991(58):277—297.

[4】ArellanoandBorer.AntherLookattheInstrumentalVariableEstimation“Error-ComponentsModels[J].JournalofEconometrics.1995(68):29—52.

[5]Aschauer.FiscalPolicyandAggregateDemand[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5(75):117—127.

[6】Barro.ReputationinAModelofMonetaryPolicywithIncompleteInformation.Unpublished,(February)UniversityofRochester。

Forthcoming

inthe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85.

[7]BlundellandBond.GMMEstimationWithPersistentPanelData:

An

Applicationto

ProductionFunctions[J].JournalofEconometrics.1998(87):115—143.

[8]Blundell,BondandWindmeijer.EstimationinDynamicPanelDataModels:Improvingonthe

PerformanceoftheStandardGMMEstimator。inB.Baltagi.(eds.),Non-stationaryPaneh,PanelCointegrationandDynamicPanels.Advances

in

Econometrics。

2000(15):53—91.

第27卷第2期2010年2月

统计研究

StatisticaIResearch

V01.27。No.2

Feb.2010我国返乡农民工技能资本

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陶银球

内容提要:文章采集了湖南、江西、四川、河南和安徽等劳务输出大省的数据,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应用经典回归理论、协整理论、格朗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分析方法全面考量技能资本与返乡农民工收入的关系,得到研究结论:受教育年限在短期对返乡农民工收入不产生影响,技能投入对返乡农民工增收具有直接的影响,技能收入和培训年限是弱外生变量,国家可以通过增加返乡农民工收入来间接影响技能投资结构。

关键词:返乡农民t;技能资本;协整理论;技能收入

中图分类号:C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565(2010)02—0051—07

AnEpiricalResearchontheRelationshipbetweenSkillCapitalandIncomeofReturn-homeMigrantRuralWorkers

TaoYinqiu

Abstract:Migrantruralworkerswhohavereturnedhomehavebroughtaboutunemploymentandinstability.Thispapercollectedthedataoflabor—expor‘provincessuchasHunan,Jiangxi,Sichuan,HenanandAnhuiandresearchedtheroleofskillcapitalforincreasingincometohosereturn—homemigrantruralworkers.Weapplytheclassicreturntheory,Cointegrationtheory,Grangercausalitytestandimpulseresponsefunctionandfinallydrawconclusions.Intheshortterm,years

ofeducationhavenoimpactontheincomeofreturn-homemigrantruralworker,whiletheexpendituresforstudyingskillshavesignificantinfluence.Governmentcanindirectlyaffectthepatternofskillsinvestmentbyincreasingtheincomeofreturn—homemigrantruralworkers.

Keywords:Return-homeMigrantRuralWorkers;SkillCapital;CointegrationTheory;SkillIncome

一、引言

返乡农民工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截至2009年初大约两千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而失业返乡,经济低谷中诸多行业面临转型、调整局面,企业务必提升对员工的技术、技能要求,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农民工可能遭遇更多的门槛。此外农民工返乡后,在一定时间内可能滞留农村,将会加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2007ut023),并受中南大学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中心资助。

[9]FredC.Graham.FiscalPolicyandPrivateConsumption[J].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1991(1):53—67.

[10]GeorgiosKarras.GovernmentSpendingandPrivateConsumption:SomeInternationalEvidence[J].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1994(1):9—22.

[11]HayashiFumio.ThePermanentIncomeHypothesis:EstimationandTestingby

InstrumentalVariable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2(90):895—916.

【12]KomendiRogerc..GovernmentDebts,GovernmentSpendingand

PrivateSectorBehavior[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3(73):994—1010.

[13]Tsung—WUHo.TheGovernmentSpendingandPrivateConsumption:nPanelIntegrationAnalysis[J].InternationalReviewofEconomicsandFinance,2001(10):95—108.

[14]楚尔呜,鲁旭.基于动态面板的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2007(11):67—72.

[15]胡书东.中国财政支出和民阃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2(6):26—32.

?52-统计研究2010年2月

剧本地的就业压力,解决返乡农民工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就业和农民工收入…。

本文通过收集湖南、江西、四川、河南和安徽等劳务输出大省的数据,研究技能资本在增加返乡农民工收入的重要作用。由此说明,大力发展技能经济、提高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技能资本的投资是实现我国返乡农民工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根本途径。

二、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综述

本研究将人力资本中最具有增值作用、与增加返乡农民工收入最为息息相关、在农村经济增长中起着最为关键作用的技能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称为技能资本悼1。作为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技能资本定义为由教育和培训等投资而形成的人的知识、经验、技术和能力旧1。可以认为:技能资本是劳动者具有经济价值的所有知识、经验、技术和能力的总和,能为其投资者现在和未来带来一定量的收入。技能资本是无形的,表现为劳动者的技能经验和受技能教育程度”-。

技能资本是以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贝克尔(GaryS.Becker)的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的,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只有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水平,才能增加农民收入。TheodoreSchuhz(1964)在其名著《改造传统农业》中明确指出,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GaleJohnson(2000,2001)认为,只有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大幅增加非农就业机会从而减少农业人口,才能真正长期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Ho。

在技能资本方面,吴健辉等(2006)认为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人力资本素质的首要措施¨’。武秀波(2006)、张启富(2007)指出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实质是人力资本投资,是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一o。

技能培训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高和增收的实证论据主要有:张艳华、李秉龙(2006)对山东、安徽、四川3省实证研究表明,教育、培训、专业技能、经验等人力资本变量对非农收入都有显著的影响;白菊红(2003)分析显示,2001年受过技术培训的农户其平均家庭纯收入比未接受过培训的农户绝对收入高1135.01元,是未接受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农户收入的1.44倍;陈玉宇(2004)、侯风云(2004)在考虑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收益率时,考虑了构成农民人力资本的因素,如受教育的年限、经验、工龄、外出前培训等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指出专业技能培训对于收入的影响高于其它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且对农民增收和劳动力转移起关键作用。卜101。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构造了技能资本的考量指标,使用软件eviews5.0,并应用经典回归理论、协整理论、格朗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分析方法全面考量技能资本与返乡农民工收入的关系,保障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三、实证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的模型变量有以下4组:

①个人收入Y:本研究以返乡农民工个人年均纯收入(不变价)作为观察量。

②个人在学校受教育程度S:这里用实际的返乡农民工受学校教育年数来作为观察量。

③个人技能教育程度P:设P=卫,其中P。为观

P。

察时技能资本总投入人民币量,P。为国家标准的掌握该技能所需成本(含间接成本)。

④在职培训的工作年限t:假设返乡农民工在学校接受普通教育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总是在进行不同程度在职(劳动中)的技能资本投资。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本研究假设平均入学年龄为6岁,因此本研究用(年龄一学校教育年数一6)来替代。

[16]李广众.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替代还是互补[J].世界经济,2005(5):38—45.

[17]石柱鲜,刘俊生,吴泰岳.我国地方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分析[J].学习与探索,2005(6):42—46.

[18]王宏利.中国政府支出调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6(10):30一38.

作者简介‘

苑德宇,男,1981年生,安徽宿州人,现为厦门大学宏现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理论。

张静静,女,1984年生,安徽桐城人,现为厦门大学财政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企业价值评估。

韩俊霞,女,1978年生,天津市人,现为天津市财经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

(责任编辑:赵曾琪)

居民消费、财政支出与区域效应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

模型的经验分析

作者:苑德宇, 张静静, 韩俊霞, Yuan Deyu, Zhang Jingjing, Han Junxia

作者单位:苑德宇,Yuan Deyu(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张静静,Zhang Jingjing(厦门大学财政系), 韩俊霞,Han Junxia(天津市财经学校)

刊名:

统计研究

英文刊名:STATISTICAL RESEARCH

年,卷(期):2010,27(2)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6条)

1.A Schclarek Consumption and Keynesian Fiscal Policy[CESifo Working Paper No.1310] 2004

2.Ahmed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govemment spending in an open economy:Some evidence for the United Kingdom 1986(17)

3.Arellano.Bond Some Tests of Specification for Panel Data:Monte Carlo Evidence and An Application

to Employment Equtions 1991(58)

4.Arellano.Bover Anther Look at 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 Estimation of Error-Components Models

1995(68)

5.Aschauer Fiscal Policy and Aggregate Demand 1985(75)

6.Barro Reputation in A Model of Monetary Policy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1985

7.Blundell.Bond GMM Estimation With Persistent Panel Data:An Application to Production Functions 1998(87)

8.Blundell.Bond.Windmeijer Estimation in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Improving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andard GMM Estimator 2000(15)

9.Fred C Graham Fiscal Policy and Private Consumption 1991(1)

10.Georgios Karras Govemment Spending and Private Consumption: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1994(1)

11.Hayashi Fumio The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Estimation and Teating by Instrumental Variable8 1982(90)

12.Komendi Roger C Govemment Debts,Govemment Spending and Private Sector Behavior 1983(73)

13.Taung-wu Ho The C ovemment Spending and Private Consumption:a Panel Integration Analysis 2001(10)

14.楚尔鸣.鲁旭基于动态面板的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分析[期刊论文]-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6)

15.胡书东中国财政支出和民间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社会科学 2002(6)

16.李广众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替代还是互补[期刊论文]-世界经济 2005(5)

17.石柱鲜.刘俊生.吴泰岳我国地方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分析 2005(6)

18.王宏利中国政府支出调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期刊论文]-世界经济 2006(10)

19.如果δ》0,政府支出对私人消费起补充的作用

20.在模型中对各变量取对数值,一方面可达到平滑数据作用,以减轻异方差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赋予模型中各变量前系数"弹性"的经济学意义,便于分析

21.其中包括了分布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一级的财政支出对因变量的影响

23.选择1998-2006年的数据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在1997年后开始推行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考察其政策效果是本文主要目标之一;二是数据的可得性,1998年之前的年份及2007年后的财政收支分类改革使财政支出的数据与这几年的数据在统计口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24.在有限样本的情况下,差分GMM的估计系数相对于系统GMM来说存在下偏(downward bias)的情况

25.在表2中,由方法(3)所汇报的Sargan检验的p值(=0.0078)可知,该方法拒绝了差分GMM工具变量有效的原假设,即工具变量与误差项相关或误差项存在异方差.选用方法(4)作为纠正由异方差所带来的系数估计不一致问题,AR(2)检验的p值表明差分的误差项存在二阶自相关不显著,同时Sargan检验的p值也说明二步差分GMM工具变量是有效的;然而,Blundell和Windmeijer(2000)通过蒙特卡罗实验表明,当因变量一期滞后项系数为0.8~0.9时,差分的GMM相对于系统G

26.东部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山东、辽宁、河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9省;西部地区包括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9省市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陈太明.CHEN Tai-ming中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21(5)

从平稳的实际变量系统和非平稳的名义变量系统角度研究了中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对于平稳的实际变量系统,采用传统的OLS回归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研究;对于非平稳的名义变量系统,采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财政支出乘数趋于减小,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效果大打折扣.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正在逐步由投资转向消费,客观上要求财政政策应该适度而行,最大限度地减小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

2.学位论文杨智峰中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2009

中国经济正面临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向以内需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何启动作为内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居民消费是当前经济界的一个重要议题。我国可以说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那么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如何,政府财政支出如何在总量和结构上、在融资方式上影响居民消费,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持续性如何,影响的传导机制又是什么样的,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正是围绕政府财政支出,研究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问题来进行实证研究:

1、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考察,不仅有财政支出的使用方面的考察,也有财政支出的融资方面的考察,国内研究大多没有从财政支出的融资角度进行考察,而本文将对其进行全面考察。

2、一国经济是一个随机的动态系统,近年来国际学术界逐渐达成共识,对于一个财政政策冲击,主张用事件分析法(DVAR方法)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方法(SVAR方法)识别宏观经济变量间的关系,国内除个别学者外,大部分实证研究使用的回归检验、协整检验和广义矩估计等方法难以准确反映随机的动态系统中变量间的相互作用。

3、考虑到居民消费变动有时是自动稳定器或相机抉择的主动性财政政策发生作用而非未预期的财政政策冲击的结果,应对财政政策这些不同的变动内容作出区分;并且除了财政政策之外,居民消费也受经济的繁荣与衰退、借贷状况和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在研究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效应时应区别于这些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4、有些财政政策变动由大的随机或外生因素引起,如亚洲金融危机等,本文将借鉴Ramey and Shapiro(1998)的事件分析法,考察大的、外生的财政冲击事件对二者间关系的影响。

5、改革后的中国地方政府享有更大的自主权,近年来地方财政支出约占财政总支出的70%,但宏观调控通常不是地方政府的目标,其支出是否会与中央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同?

6、财政支出的不同部分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将对财政支出作适当区分(如进行功能性分类,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等支出),考察财政支出的不同构成部分对居民消费是否具有不同影响。

7、城乡二元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本文将居民消费分为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分别考察财政支出对他们的影响。

农村居民消费的启动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就中国农业财政政策对农村经济及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单独考察,考察了财政农业支出和农业税收对农村经济及居民消费的影响,同时也考察了财政农业支出的不同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及居民消费的影响。

国内目前尚没有研究中国财政政策对消费影响的理论模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问题来进行理论研究:1、分析中国经济运行机制的特点,并在理论模型中加入中国经济运行机制的特点。2、使用具有中国经济特点的理论模型在模拟中国经济财政政策特征的基础上,同时模拟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并分析中国财政支出影响居民消费及其他变量的特有的传导机制。

本文由五章构成:

第一章为导论,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阐明研究的意义、说明研究的思路、简要介绍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和交代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为中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事件分析和SVAR分析,是对中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使用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在政策效应分析中普遍使用的事件分析法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方法分析中国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同时考虑到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的不同性质和特点,考察了二者对居民消费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并根据中国财政支出中有较大一部分用于经济建设这一特色以及中国特有的二元经济,考察了财政支出的不同构成部分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是否有所不同。与国际学术界通常从事件分析法得到挤出效应、从结构向量自回归方法得到挤入效应不同,本章的实证分析表明:1、无论使用上述哪种方法,中国财政支出对产出和居民消费都具有挤入效应,冲击响应函数呈先升后降的驼峰型,税收冲击的影响基本相反,但其对消费的负面作用更具持续性。2、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都增加农村居民消费,但对城镇居民消费没有明显影响。3、财政支出中的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与国防费挤入农村居民消费,行政管理费与其他支出挤出农村居民消费,社会文教费与行政管理费挤出城镇居民消费,经济建设费、国防费与其他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整体不显著。

第三章为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产出与居民消费影响的SVAR分析,是对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使用SVAR方法就农业财政政策对农村产出与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冲击响应、方差分解和弹性与乘数分析,同时考察财政农业支出的不同部分对农村产出与居民消费的不同影响。研究表明:1、中国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产出和居民消费是挤入的,农业税收的影响与此相反,虽然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村经济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农业税收对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大于相同规模财政农业支出的正面影响。2、科技费对农村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救济及其他费次之,事业费与基本建设费最小

;科技费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最大,救济及其他费与基本建设费次之,事业费最小。3、科技费、救济及其他费与基本建设费对农村产出与居民消费有较明显的长期效应,事业费对农村产出与居民消费的短期效应明显,长期效应较弱。

国实际经济生活中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特征、经济波动的特征,再结合中国经济的特点建立理论模型、进行理论模拟,来探讨中国财政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对中国经济的财政政策特征、波动特征进行分析、建模和模拟、比较的结果表明:1、标准RBC模型虽然对中国实际经济中的产出、资本、投资和财政支出变量的波动特征进行了较好的模拟,但不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实际经济的财政政策特征(财政支出冲击挤入消费、提高工资

),也不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实际经济中的关键变量消费、工资和劳动时间变量的波动特征。2、具有中国经济特点的RBC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中国实际经济的财政政策特征,对中国实际经济中的产出、资本、投资和财政支出变量的波动特征进行了较好的模拟,也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实际经济中关键变量消费、工资和劳动时间的波动特征。3、中国财政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为:因提供消费性服务,使得财政支出增加可以提高消费的边际效用从而促进消费,减缓了对消费的挤出效应,财政支出同时也提供生产性服务,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出增加的幅度,从而与提供消费性服务的效应一起产生挤入消费的结果,另一方面改变了消费演化的路径,使得消费的下降更平缓,而资本调整成本的存在调整了在财政支出冲击当期消费变动的幅度。

第五章为总结论,是本文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结论的一个详细的总结。

3.学位论文郭敏欣论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分析2008

财政支出实际上就是政府执行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或劳务方面的决策必须付出的成本,它的数额大小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但是,作为财政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财政支出对私人部门是挤出的效应还是挤入的效应长久以来一直都没有定论。多数挤出效应的模型都把财政支出当作一个总量来分析,然而从财政支出内部结构的角度分析挤出效应却很少被应用。

本文按照Tsung—wu Ho的研究框架,改进了它的回归方程。从财政支出总量入手,分析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之后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方法,对我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然后将财政支出按支出的功能性质进行细分。这样便可以更准确地得到财政支出中各个项目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的影响方式和程度。最后根据本文得到的估计结果,并针对当前面临的消费偏低问题,提出若干改善消费关系的政策建议。

在本文的第一章中,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有关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挤出效应的研究理论和分析方法。最后,对本文的创新、不足与展望作了略微的评述。

在第二章中分析了我国自1978年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居民消费的变动趋势及我国跟国际相比在这些水平上的差距。

第三章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的原因并探讨了其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并认为财政政策将对改善这些原因有很好的效果。

第四章则按照Tsung—wuHo(2001)的框架,改进其分析模型,得出:lnCr=α0+α1lnG1+βlnY1+vt,并简要介绍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这几种计量方法。

第五章里,从总量角度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在分析过程中采用Y1=α+p∑i=1βiYt—i+μit计量方程,运用多种方法得出几个结论。

在第六章本文按财政支出性质划分法,进一步考查经济建设支出、行政国防支出、科教文化支出、其他支出等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运用改进后的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得出:在长期来看,国防和行政管理费支出及社会文教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的是“挤进”的作用,而经济建设支出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

第七章阐述了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的政策。从量上、从质上,双管齐下,减税增支,以提高居民的收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公共消费支出。第八章对论文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并作了一些简要的结论。

4.期刊论文杨智峰.YANG Zhi-feng地区差异、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经济经纬2008,""(4)

笔者利用跨期优化理论导出实证方程,然后运用1998年~200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并分析各地区政府财政总支出及其功能性分类支出对当地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1.地区差异对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效应有重要影响.地方财政总支出对居民消费是一种不显著的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而不同;2.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期,只有西部地区其他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挤出效应,其他地区的其他功能性分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效应均不显著;在国家实施稳健性财政政策时期,功能性分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随地区不同而不同.

5.期刊论文王丽娜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沈阳大学学报2008,20(4)

通过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从总量上,财政支出对促进居民消费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从结构上,各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作用的效果不同,因此建议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居民消费有积极作用的公共财政支出.

6.期刊论文覃小飞.QIN Xiao-fei中国财政支出规模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分析:1978-2006-湖南财经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2008,24(6)

在现有研究文献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有关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的内生增长理论模型,模型表明居民消费增长率取决于财政支出增长率和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以我国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经验分析和检验.自回归模型分析表明,财政支出增长率对居民消费增长率的短期影响为0.45,长期影响为0.9,其结果表明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

7.期刊论文王青.张峁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辽宁省为例-山东经济2010,26(2)

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一直是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辽宁省十四个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地研究了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结合居民消费的Moran散点图和显著性水平图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基本建设支出、农业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而社会保障支出、公检法司法支出、其他各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

8.期刊论文冯珍浅析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北方经贸2008,""(10)

投资、消费、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主力,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财政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我国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该是进一步增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放慢资本性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给私人资本更多的投资空间.

9.期刊论文孙文杰政府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2)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政府财政支出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消费结构逐步优化,但基础性消费比重仍然偏高,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速度要快于农村居民.1995年是一个转折点,财政支出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达到一个最高点,而在1985~2003年期间政府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大,财政支出加剧了城乡间的消费差距.政府财政支出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比例较低,这进一步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

10.期刊论文王凯.庞震.潘颖.WANG Kai.PANG Zhen.PAN Ying西部地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

据的单位根、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实证分析-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26(1)

本文利用1996-2007年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性的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长期内,"瓦格纳法则"在西部地区是成立的,随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也在扩大.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0711849121.html,/Periodical_tongjyj201002007.aspx

授权使用:中国农业大学(zgnydx),授权号:ef60b015-d897-43c7-8290-9e55016707e7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3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