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上《了解我们的学校》WORD版教案1

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上《了解我们的学校》WORD版教案1

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上《了解我们的学校》WORD版教案1
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上《了解我们的学校》WORD版教案1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全册教案

主题一回望20世纪的战争风云 不堪回首的人类灾难 教学目标: 1. 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2. 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 3. 萌发反对战争、尊重生命、爱好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 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走近历史 1、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终生难忘的记忆。可95年前,绝大多数国家的儿童,他们美丽的童年正被无情的炮火演化为一场场噩梦。(CAI出示战争孤儿图片)照片中的这个孩子为什么这样伤心难过他那撕心裂肺般的哭喊声牵动了世界人民的心,成为战争带给人民灾难的真实写照。 2、在炮火的轰炸和摧残下,人们对这个世界只有恐惧。战争究竟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痛苦和灾难呢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与思考。(板书课题:不堪回首的人类灾难) 二、历史回眸 1、说到战争,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同学们知道近百年来世界上发生过哪些重大战争 2、的确,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影响世界历史、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重大战争。尤其是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人们还心有余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和影响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页有关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介绍。 3、也许这些抽象的文字,还不能让我们明白战争对人类的破坏和损失有多大。课前同学们都根据自己小组的分工进行了资料搜集,相信在待会儿的小组汇报交流中,大家可以通过各种丰富的历史材料中对这一次世界大战有更深刻的认识。现在先在小组里交流,待会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点拨 三、牢记历史,向往和平 1、小结:这节课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了解到战争,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引发的巨大灾难,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其实,全世界人民也深切体会到了战争风云下的苦难。因此,和平的呼声一浪胜一浪,请看!(CAI播放背景音乐和图片) 3、总结:我们相信,和平不仅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力量,它将永远铭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2012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整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2012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整册教案及教学 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淇滨小学司萍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

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向诱导)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北师版二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教案

1我爱我的家教案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 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 激发感恩父母的情感。 3、通过参与家庭劳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鼓励学生以 恰当的方式表示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鼓励学生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父母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课程准备: 1、教学课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全家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 2、师: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 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成长,你们爱自己的家吗? 二、我的家 1、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家。 (让同学出示照片一一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家庭成员。)

2、你知道家里人的生肖是什么吗?在课本上连一连。 3、你知道家里人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是怎么祝贺他们的呢? (1)帮父母做家务。 (2)自己做小礼物送给他们。 (3)向他们传达生日的问候。 (4)用自己在学习优异的表现作为礼物。 三、我是家里的一份子 1、看教材第3页,我们每天与家人生活在一起,谁能给我们 分享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 (1)全家人一起看电视,家里充满欢声笑语。 (2)照顾生病的奶奶。 (3)家人互相交流,沟通。 (4)给爷爷捶捶背、按按摩。 我们是欢乐的一家人…… 2、通过谈谈自己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让学生感 受到孩子是在家人的温馨。 四、猜一猜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猜一猜的游戏。 妈妈喜欢吃_______________ 喜欢做 _____________ 爸爸喜欢吃_______________ 喜欢做 _____________ ___ 喜欢吃_______________ 喜欢做 _____________ —喜欢吃_________________ 喜欢做 _____________ 通过游戏,加深家庭成员之前的了解。 五、画画我的家。 1、画一画自己的家,然后在小组里展示并介绍。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三、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 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

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 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

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温暖的家 1. 我长大了 (一)学生准备 能够反映自己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与家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具有的关系。 3.课前联系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承担家庭角色时的内心想法,并在课前用录音机录下一些家长的心里话。 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懂得孝敬长辈;知道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事物与现象。 3.知道有关自己成长的事情,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知道在家里应具有哪些文明礼仪,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通过播放父母对孩子说的心里话,营造一种温馨感人的气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感受父母的爱意,体会亲情,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 2.通过对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温馨美好画面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这一问题的思考,进而深切地体会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同时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已经长大了,我应该为创设温暖的家做些什么”,思考自己在家庭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对学生进行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能力的训练,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分析事物和现象。 4.在本节课的结尾,通过“我的心里话”让学生把自己在整节课积聚的情感释放出来,把自己对父母的热爱与感激之情真切地表达出来,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实施过程 (一)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亲情 1.教师播放录音。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的录音,并在播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 2.教师提问。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录音后的感想。可以选择那些听了父母的话热泪盈眶的学生回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温。(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谈体会,以营造一个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环境。)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整理

知识共享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课程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二、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的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知识共享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4、掌握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数一数(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大数 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出示1张100元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如果有10张、100张百元人民币是多少元? 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0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 二、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认识十万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学生数到9万时,问:再加1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

2、认识百万,千万,亿 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 一辆轿车卖10万元,那么2辆、3辆、10辆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百万是多少? 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 3、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与应用 1、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 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 2、练一练第 3、4题: 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 四、作业: 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全册总备课 一、本册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 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力图实现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获得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 本册教材强化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形式,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数学问题,引领师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同时,这样一种稳定的、具有较强包容性的呈现形式,无疑也为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学与教的要求、创造性开展数学活动提供了便利。 2、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体现。 (1)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 对于基本活动经验,教材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体现。第一:设计了专门的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在这些课中不以学习某个具体的经验、公式为目标,而是通过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数学思考的经验。第二:在一节课学习的“问题串“中,设计积累活动经验的活动和问题。 对于基本数学思想,教材力求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体现抽象、推理和模型

思想。 (2)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部分内容问题串的设计,体现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材还设计了专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同时,在每学期期中的“整理与复习”中,专门设立了“我提出的问题”的栏目,鼓励学生整理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阶段,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能是基于表面信息直接提出的;第二阶段,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3)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重要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形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教材采取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多角度理解、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等形式。第四版教材基本改变了“依靠记忆理解概念”“依靠简单重复训练形成技能”的做法。 (4)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新世纪教材的不懈追求。修订后的新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体现数学的价值,以及自始至终伴随学习全过程的4个典型人物各具特色的活动与对话等,以求达到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材始终贯穿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 教材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涵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同时,在情境的设计上,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并使情境的素材来源尽可能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 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 第四单元“运算律”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加法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掌握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感受集体的温暖 教学目标: 1.懂得只有集体成员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才能建立一个温暖的班集体。 2.养成自主管理、民主参与集体事务的意识。 3.感受集体温暖,进一步增进热爱集体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布置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插图和文字“真情互助”。教师提问:“张明走到台前给大家鞠躬时,可能想到了什么?”(对全班同学深深的感激,为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感到温暖。)2.全班讨论。教师引导:“你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班集体里?为了将我们的班集体建设成优秀班集体,大家应该如何去做?”请学生自由发言。 3.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班级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友好交流与合作是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条件。如果哪个同学有困难,大家都来关心,在这样的班集体里,大家都会感到很温暖。在你生活的班集体里有没有发生过‘真情互助’的感人故事?”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给予他人帮助的快乐和得到他人帮助的喜悦上,从而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班集体的可爱之处。 4.阅读与讨论。布置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页小文说的一段话。教师引导:“老师是我们班集体的一员,为了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班主任老师时刻都在关心、爱护着我们。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师,让老师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呢?教科书上的同学们做了一件事,让我们来看一看。”请学生边读教科书第3~4页的文字边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问题进行引导:“同学们准备搞些什么样的活动?他们是如何做的?你们对他们的活动计划有什么意见?你们对这样的活动有什么设想和建议?”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2、在集体中成长 教学目标: 1.提升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尝试自己处理和解决班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 3.强化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学校纪律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引导:“作为集体的一员,同学都愿意为集体做好事,但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2.阅读与讨论。教师引导:“今天,我们不仅要解决教科书中‘红领巾信箱’中提到的问题,还要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全册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教学处处围绕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展开,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建立数与实物的对应关系,逐步实现由实物到图形、由图形到数字的抽象思维,使他们看见实物的数量能想到数的符号,看到数的符号能联想到具体的实物。 2. 注意提问的技巧性,缓解教学难度。如果直接询问学生几和第几的区别,学生比较难回答。但是结合生活实际询问学生一组中最喜欢的排第几?那么在潜意识中学生已经知道第几就是指一组中的某一个,再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区分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有助于降低教学难度,易于学生掌握。 1. 让学生自己在情境图中发现信息的同时渗透分类知识,使学生明白1、2、3、4、5在图中表示什么,这些数字还可以表示什么,接着让学生将具体物体的个数转化为用图形来表示,再根据图形抽象出数字,使学生体会到数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 写数之前给予学生书写姿势、握笔方法的指导,为今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了基础。整个教学活动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抓住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 1. 教材中安排了“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即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该用哪个数表示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教学注入了动力。

2. 在理解0的含义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见到的“0”,从而直观形象地理解“0”除了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基准等。有了生活实例的证明,学生的理解才能更深入,进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 6~10各数是在认识5以内数的基础上的一个发展,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知道数是对直观物体数量的描述,图画是一种半抽象活动,书写是完全的抽象。之所以把这三个要求放在同一道练习中,主要是让学生逐步体验实物、图像符号与数字符号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倒着数数这一过程,既扩大了学生对数的功能的认识,又让他们知道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特点,如数数的思维过程就是开放的、多样的。 1.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然后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2. 在作比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接受的过程,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新课程理念。 1. 放动画课件,既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明白数字大小的比较是以“一一对应”为基础的,便于学生正确理解“=”“>”“<”的不同含义,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逐步发展。 2.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特点,知道开口要对着较大的数,增强对大于号的感性认识。对两个数来说,大于、小于只是不同的表述形式,直接用同一件事引入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张树安 西华园小学 2010年9月1日

目录 备课分工计划 教学进度计划表 全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第7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 第五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第八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

目录 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 1 9月1-3 认识更大的数 4 2 6-10 认识更大的数 4 3 13-17 线与角 4 4 20-24 线与角 4 5 27-30 乘法 4 6 10月6-8 乘法 4 7 11-15 图形的变换 4 8 18-22 除法 4 9 25-29 除法 4 10 11月1-5 除法 4 11 8-12 方向与位置 4 12 15-19 方向与位置 4 13 22-26 生活中的负数 4 14 29-12月3 统计 4 15 6-10 练习课 4 16 13-17 期末复习 4 17 20-24 期末复习 4 18 27-31 期末复习 4 19 1月3-7 考试 4 目录 全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教案诚实故事会教案范文整理

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教案诚实故事会教案 第三单元《做诚实的好孩子》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做诚实的好孩子》是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第三个主题单元,本单元有两个主题活动,通过这两个主题活动让学会分辨是非,懂得说谎害处大的道理;让儿童体验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敢于承认错误,不说谎话;发展儿童的表达能力、合作表现能力。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提到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本活动着力于为儿童创造体验、认识、感悟的机会,通过诚实故事会、诚实行为小调查、诚实行为汇报会、实话实说现场会、诚实行为表彰会\如何做个诚实的孩子讨论会引导儿童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活动是考虑到这个阶段儿童说谎的特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设计的,这些活动将有助于儿童在与父母、教师、同学等沟通的基础上,认识到诚实的好处和说谎的危害,逐步养成正确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发展分辨是非的能力。 主题一:诚实故事会 主题二: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第三册第三单元《做诚实的好 孩子》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初步懂得分辨是非,懂得做人要诚实的道理。 知道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之一,并能体验诚实带给别人和自己的快乐。 学会用诚实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让学生敢于承认错误,不说谎话,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本课以精美的动画,浅显易懂的故事,精彩的表演生动的说明了诚实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诚实”的好品质,教育学生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排好小品《不是我丢的》,“长鼻子”饰品。 搜集有关诚实的故事,发现身边的诚实小故事。 课前准备: 看到同学们如花似玉的笑脸,渴求知识的双眼,老师真想给大家上节课,你们欢迎吗?大家真热情,真有礼貌。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设计意图: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 以内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第一课时可爱的校园 教材分析: 课本第1—3页,教材主要通过一幅情境图,让学生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做到手口一致,也是入门课时。本节课是学生入学第一天的第一节数学课,消除学生对老师、同伴、学校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实现玩中学、做中悟、活动中拓展的目标。 教学目标: 1、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做到手口一致。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体验学习的乐趣。 3、感受集体的温暖,热爱老师和同学。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挂图、数字儿歌和古诗等 场地:校园和教室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相了解 1、教师自我介绍 师:我姓赵,大家怎么称呼我呀?对,大家可以叫我赵老师。以后的学习生活就有我陪同大家一起度过,欢迎我吗? 2、与以前的教师做比较 师:小朋友在入学之前,有的生活在学前班,有的生活在幼儿园,对吧。那赵老师和你们以前的老师比起来,有什么不同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我以前的老师是男的,你是女的。 师:说得对。 生2:我以前的老师比你年轻(年老)。 生3:我以前的老师比你胖(瘦)。 生4:我以前的老师没有你漂亮(比你漂亮)。 生5:我以前的老师梳长发,你梳短发。 师:赵老师与你们以前老师的不同地方大家说得很全面,那我和你们以前的老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你们都是老师。) 师:对,我们都是老师,都喜欢自己的工作,喜欢自己的学生。 3、猜老师的年龄 师:同学们刚才把赵老师和你们以前的老师做了比较,我想大家对我或多或少有了一些了解。那你们想对赵老师有更多的了解吗?我家住在皓月大路188号,花园小区1栋7单元,我家有3口人,分别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0+34=()+() 36+()=64+() A +700=( ) +( ) 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 37+26+63、37+(26+63) 59+38+732和59+(38+732) 讨论:比较两式题的异同。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2.上述两题符合猜想,可能是偶然。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果,找到许多式题符合猜想。 ) 3.能证明猜想正确,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 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

千米? 三、小组展示 1.学生先汇报 A.口头列式:(88+104)+96 88+(104+96) B.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C.判断,得数会相同吗?(相同) D.计算结果。得出(88+104)+96=88+(104+96) 2.提问:以上几个加法算式中,每个算式等号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1)谁能用符号(任意选3个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如:(□+△)+○=□+(△+○) (2)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 四、练习 1.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 = 10+(20+30)+40 2.简便计算。 273+352+648 64+36+81+19 3.五(1)班有学生51人,四(1)班有学生47人,四(2)班有学生41人,三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上《了解我们的学校》WORD版教案教学内容

了解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校园探秘活动,了解学校的有关人员、相关设施以及学校 开展的活动,建立对学校生活的积极态度,增强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 2.在探究活动中懂得要遵守学校的纪律,举止文明、有礼貌。 3.尝试着与同学合作去完成调查与交流的任务,初步了解调查的过程 和方法,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一、学情分析 刚刚入学的新生对学校里的一切都很好奇、很陌生,他们对学校开展的活动、对教他的老师、对没进去过的专用教室有很浓厚的兴趣,但他们的年龄小,胆子小,阻碍了他们对学校的了解。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基础之上的,学生非常喜欢本课程。考虑到这些后,我向学生征求意见是否可以开展一次学校探秘活动,学生的反应非常强烈,积极要求参加,所以我们就有了今天的这次活动。 二、物质资料准备 1.调查探究时所需的记录本、录音机、照相机。 2.整理资料时所需的画纸、彩笔、胶水等用品。 【教学时间】 3~4课时(包含调查整理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参观活动(初步感知,激发探究兴趣) 1.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学校有哪些了解。 师:开学已经快一天了,大家通过做游戏,彼此间有了了解。那你对咱们学校有什么样的了解呢? 生1:我知道咱们班在一楼,旁边有一班和三班。 生2:上学前爸爸带我来过,我见过校长。 生3:我在操场上看到高年级的同学有的在打排球,有的在玩篮球。

生4:开学典礼上,我们参加了升旗仪式。 生5:我们的操场真大啊,周围还种了许多大树。 2.带领学生参观学校。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一楼到四楼的各个教室,让学生重点认识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地点,如厕所、食堂、教师的办公室。 3.教师让学生原路返回,并在回去的路上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师:这次参观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学校真大啊,有许多的教室。 生2:我在回来的路上看到了电脑教室、音乐教室。 …… 师:看来你们对学校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们想不想更进一步地了解一下呢? 生:想! 4.请学生想一想,自己还想了解哪些情况(专用教室、学校活动、教师、 食堂等)。 师:那你还想了解咱们学校的哪些情况呢? 生1:我还想了解食堂每天怎么会做出这么多的饭。 生2:二年级的同学戴红领巾,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戴? 生3: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可以升国旗,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升国旗? 生4:别的年级可以到电脑室上课,我们为什么不去呢? …… 二、探究准备(合理安排,制定调查计划) 1.指导学生按他们想了解的内容,如食堂、学校活动、教师、各专用教 室等来划分小组,每组选出组长。 2.讨论并设计调查计划(包括要到什么地方调查、调查谁、打算提什么问题等)。 这是学生第一次讨论设计调查计划,教师根据每组的调查内容进行提示、指导。如指导调查食堂情况的学生时,教师发现他们的家中有录音机,便建议他们采用录音的方式进行调查,引导他们设计调查的问题。对各组的调查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 ×××小学×××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5.第五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6.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统计”。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四、土地养育着我们 主题一、人们在土地上耕耘 引导课:餐桌上的发现 教学目标: 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维持生命的最基本需要。 帮助学生引发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 教学准备: 了解当地的饮食、菜肴和食物构成及特点。 知道这些食物、蔬菜的来源以及与土地的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活动: 一、导入 谈话: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之一。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探究我们每天的饮食是从那里来的,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二、探究活动 阅读课文2-3页。 同位交流:餐桌上有哪些食物? 汇报回答:餐桌上的食物很丰富,有扁豆、西红柿、土豆、南瓜、菜心、鱼、肉、米饭、苹果等。 阅读豆博士的话,得到什么启发? 明确:食物是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食物是每个人正常生活离不开的,是必须满足的需求。 小组讨论:思考乐乐和小文的话,讨论:通过事例说明我们每天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交流汇报:例如,大米、面粉等粮食是从土地上种植出来的。白菜等蔬菜也是从土地上种植出来的。鱼类等水产是从河湖中捕捞的,肉类是通过养殖生产出来的。 三、总结 阅读妞妞的话,使我们知道: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 作业设计: 思考:食物是怎样产生出来的? 板书设计: 餐桌上的发现

食物是保护和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 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 萝卜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己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还了解了这些食物的来源。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2.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第—幅图画是播种。在烈日下,按照一定的间距,爷爷用镐刨坑,虎子在弯腮把萝卜种子点在坑内,并把坑用土覆盖好。 第二幅图画是间苗。因为播种的时候,每一个穴位里都要撒几粒种子,种子发芽以后,每个穴位里都会长出一撮萝卜苗,但是不能够任其生长,因为那样萝卜就长不大。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萝卜苗,只保留—棵最健壮、长得最大的幼苗,这叫做间苗。 第三幅图画是除草。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杂草也会随着长起来,并且和农作物争夺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尽管天气非常炎热,虎子和爷爷仍然必须在烈日下给萝卜松土和除草。 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萝卜只有在疏松的土壤里才能够越长越大,因此在萝卜的生长过程中,要给萝卜周围培土。 第五幅图画是灌溉。 第六幅图画是收获。收获的时候是用镐把土刨松,这样把萝卜拔出来的。 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 3.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 4.阅读教科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账目”。教师引导学生讨沦: “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 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讨论:和自己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己的 父母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1 5.总结。 家庭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