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体范畴10.22

时体范畴10.22

有限空间是安全学范畴内的定义

有限空间是安全学范畴内的定义。定义为有限空间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 体积足够大,人能够完全进入;2. 进出口有限或者受到限制;3. 不是设计为长时间占用空间。 定义 定义为有限空间需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 体积足够大,人能够完全进入; 2. 进出口有限或者受到限制; 3. 不是设计为长时间占用空间。 有限空间的主要特点: 一、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易燃气体的积聚和缺氧等;此特点是造成有限空间死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有毒有害气体中又以硫化氢为常见;所以在进入限空间前首先必须保证该空间内有足够的无害的空气。 二、对于某些有限空间,内部构造的复杂也是导致事故的原因之一。 有限空间事故的特点: 1.作业人员对有限空间概念的陌生,以致于根本无法认清相应空间存在的危害性,这是有限空间事故高发生率的根本原因; 2.监护、救援人员相关知识的匮乏是导致相应事故的高死亡人数的主要原因,经常发生一人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发生意外,多名救援人员的进行营救时的死亡事故; 3.适用救援设备的缺失也是导致相应作业人员高死亡率的原因。 有限空间分为四类:

(一)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二)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四)冶金企业非标设备:高炉、转炉、电炉、矿热炉、电渣炉、中频炉、混铁炉、煤气柜、重力除尘器、电除尘器、排水器、煤气水封等。

城市群经济空间范围界定方法研究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67期2009年第29期Serial No.67 No.29,2009摘 要:城市群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关于城市群经济空间的具体界定标准尚不明确, 这已经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政策的制定。 在对国内外城市群界定方法简要评述的基础上,考虑到我国城市群发展所处的特殊阶段,提出了产业经济空间和人口经济空间两种划分方法,并依据人口经济空间的方法对浙中城市群的经济空间范围进行了简单的界定。 关键词:城市群;经济空间;界定;浙中城市群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09)29-0084-03 收稿日期:2009-06-19 作者简介:孔祥顺(1984-),男,山东枣庄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布局与地区经济结构研究。 城市群经济空间范围界定方法研究 孔祥顺 (浙江财经学院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杭州310018) 城市群以其庞大的集聚效应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众多国家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目前, 城市群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城市群都将充当我国城市化发展重要载体的角色,也将是未来我国城市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因此,科学地研究和制定城市群的发展规划非常必要。 但是,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规划特别是国土规划的重要单元,其地域空间划分的标准还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这严重影响到了空间规划以及后续的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一)城市群的概念 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城市群的类似概念是由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Gottmann)在1957年发表的论文 《大都市带:东北海岸的城市化》 中首次提出。戈特曼从产业结构变动及其在人口、劳动力构成和土地利用形式等方面,分析了它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基础,归纳了东北海岸大都市带的特征和功能,阐述了大都市带的形成机制及阶段性,并提出了两个定量的指标,即大都市带的形成以人口规模2500万和人口密度250人每平方公里为下限。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界定城市群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但所指的地域空间基本类似,即包括一个核心城市以及与其存在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外围地区。 我国城市群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7年,周一星在借鉴西方国家大城市群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 中国城市功能地域———城市经济统计区的设想。城市群的概念框架也逐渐得到学术界一致认同,即城市群是客观存在的地域空间,是由中心城市以及与其存在密切联系的外围地区构成的,是中心城市组织和维持其日常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经济系统。 (二)城市群经济空间的界定方法 从目前国际上对城市群的研究看,还停留在概念的界定上,尚未对其提出空间上划分的普适性原则和方法。现有的粗略划分方法主要有:(1)根据零售业的影响范围界定;(2)根据经济集群的空间组织范围来划分;(3)根据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综合影响区来确定;(4)根据通勤人口1.5小时车程的界限划分空间尺度,对超过1.5小时车程的城镇,则依据其每天与主城的流动人口是否超过其劳动年龄人口的20%来区分。 如果超过20%,则该城镇划归在所研究主城的范围内。鉴于服务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因此,西方目前主要采取这种方法进行城市群的空间框定。 在我国,城市群的划分方法研究基本较为零散,比较通用的是采用周一星的界定标准,但显然这一界定方法存在一个较大的漏洞,即缺乏度量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联系的指标,而这恰是城市群区别于单个城市的明显之处。这一点也被国内学者注意到,只是限于我国通勤率较难度量和获取,而又难以选择其他的指标来代替,因此,在实际研究中则被放弃。 从我国对城市群空间地域划分方法看,其难点在于未建立一个衡量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社会经济联系的标准。如果说在先前的研究中,尚可以我国土地制度、住房制度以及交通条件落后而将最可能表达外围地区与中心城市之间联系的指标划归到界定体系之外,那么,现在我国的城市发展特征与西方国家大城市群的发展特征已经基本趋于一致,城市发展面临着土地约束,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中心城市与 一、引言 二、相关概念及现有研究评述 84——

整体化教学楼灰功能空间范围的界定

整体化教学楼灰功能空间范围的界定 整体化教学楼是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将各学院和各学科教育资源集中布置,并根据学科建设需要进行高度整合优化,形成的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综合体。它由传统的公共教学楼和专业教室楼汇集发展演化而来的一类新型教学建筑3,可以容纳多学科,多专业的学生使用,根据汇集各种功能空间不同、学科建设需要的不同,进行不同的优化设计,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有效利用,达到1+1>2的效果。 标签:整体化教学楼;灰功能;优化设计 1 灰功能空间概念 通常,建筑内部空间可被分为功能空间和辅助空间。但在整体化教学楼中,由于教学楼功能综合化和教学资源高度整合优化,一部分非教学类公共空间也同样被整合优化。其中发生的活动并不完全受制于其功能,虽然并不是教学空间,但其中发生的多样活动成为促使使用者在课堂外进行学术交流学习的活跃因素,被称为第二课堂。这一类空间可以同时承担一定的教学功能和一定的辅助功能,其状态较为暧昧,难以单纯的以功能空间和辅助空间进行划分,为了便于研宄,笔者将其概括定义为灰功能空间。图1.2整体化教学楼灰功能空间 2 整体化教学楼灰功能空间的界定 在对整体化教学楼中的非教学公共空间的研宄中发现,在整体化教学楼整合和优化教学资源的过程中,非教学空间也进行了相应的整合和优化。特别是非教学空间中的公共空间,因为有大量公众人群参与其中,其发生的活动可以丰富多彩,其能够承载的功能也可以多种多样。 2.1建筑内部空间的分类。 不同类型的建筑承担着不同的建筑功能,而建筑中不同的建筑空间也在引导其中的人们做出与空间功能相符的行为。这些由空间引导的行为,可根据与建筑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划分:笔者将勹建筑功能直接相关的行为称为建筑主导行为,而与之间接相关的行为称之为非建筑主导行为。非建筑主导行为并非建筑所不提倡的行为,相反,它的发生建筑主导行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建筑主导行为服务的。由公众参与的非建筑主导行为和仅仅由少数人参与的非建筑主导行为往往有很大的区别,大部分学者和建筑师所研宄和重视的所谓的非功能空间其实仅仅只是指能够引导公众产生非建筑主导行为的公共建筑空间,而不是公众很难到达的类似机房、储藏室等非公共建筑空间。因此,建筑内部空间可被分为三类:主导功能空间、灰功能空间、辅助功能空间。 2.2主导功能空间。

10都市圈的空间界定方法研究_以武汉都市圈为例

经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中国北京10087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 都市圈的空间界定方法研究 ———以武汉都市圈为例 □李彦军 【 摘要】核心城市辐射范围的确定历来是城市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引入引力模型与场强模型对都市圈空间界定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考查了武汉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将结果与"1+8"城市圈进行了对比。最后就武汉城市圈的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 关键词】都市圈;空间界定;武汉【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08]04-0150-04一、问题的提出 济全球化时代,大都市圈已经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竞 争的基本地理单元,是所在国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一个内部经济发展协调的都市圈可以使地理 位置、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不同的各等级城市承担不同的经济功能,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单个城市无法达到的规模经济与聚集效益。因此,构造区域性发展优势,解决好同处于一个区域范围内的相关城市彼此间的分工与协作,打造都市圈中各城市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产生联动效应,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本质而言,都市圈是由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与若干相关的周边城市组成的、在空间上密切联系、在功能上有机分工相互依存并且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复合体,其自身并不存在既定和行政边界,因此,都市圈研究首先应明确都市圈的空间范围。一个明确而又合理的都市圈空间范围是保证一定区域内各城市实现合理功能整合的关键,它是对都市圈进行各项研究的基础。 武汉是“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注① 。武汉都市圈的建设对中部地区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文件批准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不仅对我国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国家为了落实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针和中部崛起战略,推动东、 中、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因此,建设武汉都市圈,不仅是武汉的战略,也不仅是湖北的战略,而是整个国家的战略。如果能够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以迅速推动武汉都市圈的发展,就能为从根本上改变中部塌陷的现状打下基础。 虽然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 改革试验区是以湖北省提出的“1+8” 城市圈为依托的批准的注②。但关于武汉都市圈到底应包括哪些城市,学界一直存在争论。“1+8” 城市圈是以武汉周边100公里为半径的空间距离划分的,虽然空间距离是影响都市圈中心城市辐射范围的重要因素,但都市圈的边界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空间上的概念,更大的程度上是核心城市经济边界的确定。本文利用引力与场强模型,并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对武汉都市圈进行了重新划分,这对于明确武汉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实现武汉都市圈更好的发展,建设“两型社会”试点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都市圈空间界定原理与方法 城镇体系中的任何一个城镇都在对外辐射自身的影响力,影 响力的大小一般随距离增加而衰减。与此相应,一个地域同时接受数个城镇的辐射,但其中往往有一个城镇的辐射力最大,对该地社会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都市圈是一种经济圈和势力圈,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辐射力作用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减低。 (一)距离衰减规律 这一原理在社会经济方面的第一个阐述者是冯?杜能,杜氏以区位地租解释不同农业部门的环状分布时,实际上用的就是土地纯收入随其与城市距离加大而衰减的理想模式[1]。对于日益发达的科技、通讯、交通以及跨国公司、异地生产分厂、连锁店等来说,距离已不再是致使经济联系减弱的直接原因,但在某一具体的区域范围内,地域上的近邻效应使中心城市与周围城镇、城镇之间存在诸多方面的经济联系,且这种联系强度及频度一般大于与区域外部城市(镇)间的联系,因此距离衰减规律对都市圈建设依然有实际意义(图1)。该理论是建设都市(经济)圈的重要依据,是都市圈范围界定的根源之一[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经济学研究”(02BJY065)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项目”(CUGQNW0804)的中期研究成果的中期研究成果。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范围

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分类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一)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二)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职业危害因素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一般多含有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甲烷(沼气)和氰化氢等气体,其中以硫化氢和一氧化碳

为主的窒息性气体尤为突出。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有:清理浆池、沉淀池、酿酒池、沤粪池、下水道、蓄粪坑、地窖等;工地桩井、竖井、矿井等;反应塔或釜、槽车、储藏罐、钢瓶等容器,以及管道、烟道、隧道、沟、坑、井、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谷仓等。在这些有限空间场所作业,如果通风不良,加之窒息性气体浓度较高,会导致空气中氧含量下降。当空气中氧含量降到16%以下,人即可产生缺氧症状;氧含量降至10%以下,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甚至死亡;氧含量降至6%以下,可发生猝死。 GBZ/T 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规定,经持续机械通风和定时监测,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安全作业。不需要办理准入证的密闭空间,称为无需准入密闭空间。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或因其内部结构易引起进入者跌落产生窒息或迷失,或包含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称为需要准入密闭空间(简称准入密闭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性 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 渐积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郑汴都市区范围界定

郑汴都市区范围界定依据 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其首位度不高不足以引领中原经济区高效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要在短时期内增强郑州的综合实力,担负起中原城市群“核心增长极”的重任,选择与郑州距离较近、且在历史渊源、产业构成、空间走势、行政区划等多角度上均有诸多契合之处的开封,合力打造郑汴都市区是最佳选择。历来,郑汴两市从空间距离、历史渊源、产业构成、空间走势、行政区划等多角度上,郑州与开封均有诸多契合之处[6]。 本文研究的郑汴都市区拟定范围是由郑州市区和与之有着密切社会经济文化联系的开封市区以及两者之间的中牟县组成。 范围界定依据如下: 都市区是城市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聚集于城市的非农产业活动和城市的其他功能对周围地域的影响力不断增大,使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域与中心城市能够保持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从而形成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共享,产业经济活动密切关联,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功能地域。 周一星的功能方法划分都市区比较切合中国内地实际, 也是目 前国内比较流行的方法, 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1)中心市是非农业人 口在20 万以上的地级市; 2) 外围地同时满足下述3 个条件的县 ( 或县级市) ——GDP的非农比重在75%以上区是, 社会劳动力的非 农比重在60%以上, 与中心市相邻的续地连域。在确定外围地区时,

统计的基本单元有县和乡镇。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的显著优点是不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且各项指标也比较容易获得, 可操作性强。 中心城市:2010年郑州市辖区年末总人口285.01万,开封市辖区年末总人口85.35万,均大于50万。 外围市县:(1)若按照非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5%,非农业从业人员数占就业总人口比重>60%指标限额划定外围县,符合条件的县(市)只有:登封市、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5个。其中,中牟县、尉氏县、兰考县以及开封县、杞县、通许县6县无法划入。 (2)若按照非农GDP占总GDP的比重>75%,非农业从业人员数占就业总人口比重>50%指标限额划定外围县,符合条件的县(市)有:中牟县、登封市、巩义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尉氏县、兰考县。其中,开封县、杞县、通许县仍无法划入。 (数据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2011》) 若按照以上标准,非农增加值占GDP比重>75%,非农从业人口占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范围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其基本属性是:地球表面的特定三/多维空间;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限,界限又是过渡的、模糊的;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是客观存在的 1区域特性划分:区域内部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即均质区.结节区也叫功能区或枢纽区)22)空间尺度/政治/行政划分:大区域(全球、洲际、国家)、中等区域(省际、省、城市)、小区域(村镇) 区域即系统一是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稳定性)二是结构性(层次性、关联性)三是动态性 区域发展新趋势:区域分工全球化趋势更显著;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存;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主题和方向 、区域研究 1、意义——为了解决出现的区域问题、实现区域正向变化——区域发展 2、主要领域 传统/过去的领域:区域系统、经济区划、资源开发利用、区域产业结构、…… 新领域:新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新的区域空间结构与社会文化作用模式、…… 3、新动向——改变区域资源的观念(新资源观);强调区际关系研究;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新技术手段与方法 区域科学研究内容:广泛,包括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要素的分析研究,涉及区域空间系统的治理、开发与管理等内容....定义用传统区位分析、计量分析以及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对不同等级和类型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3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的关系 要实现区域发展促成也需要区域研究,从而催生了区域科学,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为区域发展服务,区域发展了又可加强和深化区域研究和发展区域科学,它们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技术特征、产业结构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整体发展水平与阶段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规律,为区域规划建设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的一项工作 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前提、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是为了区域发展;是区域研究的一种途径和形式;与区域科学相互交叉融合... 4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划分:地下资源,地表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划分: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 游资源等 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划分:直接生活资源、劳动资料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划分:可再生自然资源、可更新自然资 源、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即用经济学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存在稀缺性 区域性:任何一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整体性:每一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可能引起系统中其它资源或环境要素的连锁反应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范围(精)

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 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 自然通风不良, 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分类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一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 (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二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 (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职业危害因素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一般多含有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甲烷 (沼气和氰化氢等气体,其中以硫化氢和一氧化碳 为主的窒息性气体尤为突出。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有:清理浆池、沉淀池、酿酒池、沤粪池、下水道、蓄粪坑、地窖等 ; 工地桩井、竖井、矿井等 ; 反应塔或釜、槽车、储藏罐、钢瓶等容器,以及管道、烟道、隧道、沟、坑、井、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谷仓等。在这些有限空间场所作业,如果通风不良,加之窒息性气体浓度较高,会导致空气中氧含量下降。当空气中氧含量降到 16%以下, 人即可产生缺氧症状 ; 氧含量降至 10%以下,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甚至死亡 ; 氧含量降至 6%以下,可发生猝死。

GBZ/T 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规定,经持续机械通风和定时监测,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安全作业。不需要办理准入证的密闭空间, 称为无需准入密闭空间。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或因其内部结构易引起进入者跌落产生窒息或迷失, 或包含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称为需要准入密闭空间 (简称准入密闭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性 1. 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 2. 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3. 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4. 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综合界定方法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收稿日期:2010-01-23;修订日期:2010-06-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061)资助。 作者简介:陈群元(1974-),男,湖南郴州人,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E-mail :chenqunyuan@163.com 通讯作者:宋玉祥,教授。E- mail :songyx803@nenu.edu.cn 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综合界定方法研究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陈群元1,2,宋玉祥 1 (1.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湖南长沙410013)摘要:以城市综合实力代替城市人口或城市经济总量,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传统的引力模型进行改进,得出了基于引力模型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并对引力模型本身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城市群系统的本质特征是内部存在密切的生产要素流,进一步得出了基于要素流分析法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最后,综合这两种界定方法,得出了理论上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并与政府划定的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进行对比,发现政府划定的城市群空间范围要大于理论计算的城市群空间范围。考虑到城市群的地域邻近性特征,以及政府对城市群发展的推动作用,对长株潭城市群中远期的空间范围进行了预测。关 键 词:城市群;引力模型;要素流分析;长株潭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10)05-0660-07 城市群作为经济社会活动特定的空间形态,群 内城市之间如何聚集和构造, 或者说城市群的特征表现到何种程度才可被称作城市群,这是一个界定 城市群的边界问题。地域邻近性是城市群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不是地理位置相近的几个城市就可以称为城市群呢?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如何识别城市群?城市群的边界在哪里?从相关研究文献 来看[1 9] ,用定量方法来界定城市群的空间范围,至今没有较为精确的模型和标准。事实上,判断一 个城市区域组合体是不是城市群的标准与方法,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会有所不同, 不同的研究视角和需要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界定既是一个理论研究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操作问题。当前,中国不少城市群的空间范围是由地方政府出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划定的,“拉郞配”的主观意愿较强,与客观实际难免有不相符合之处。 一般来说,影响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的主要构 成要素为[1] :空间、时间、流量和引力。本文拟通过测算城市引力范围的理论方法和分析城市间要素流的经验方法,再考虑地域空间上的邻近性和政府的强势推动作用,以长株潭城市群和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形成的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通过定 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法来界定长株潭城市群的现 期空间范围和中远期空间范围。 1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 城市群的空间边界一般通过确定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的空间影响范围来界定,理论依据是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2] 。该理论指出:城市对周围区域的影响力与城市规模成正比,与至城市的距离成反比。这正好符合万有引力定律,因此,不少学者用 引力模型来分析城市的空间影响范围 [3 9] 。传统的引力模型一般是把城市人口规模或经济总量等 单变量作为质点来计算,而以反映城市综合实力的综合变量为质点来计算的较少。本文通过选取反映城市综合实力的一套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城市的综合实力值,得出核心城市长沙市与湖南省内其他城市的引力断裂点,来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范围进行初步界定。1.1城市综合实力得分 城市空间影响范围受城市的综合实力影响较大,但城市的综合实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本文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上,尽量遵循完备性、可比性和层次性原则,在借鉴 第30卷第5期2010年10月 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Vol .30No.5Oct.,20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