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旅游商业区_RBD_的吸引力塑造_金媛媛

论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旅游商业区_RBD_的吸引力塑造_金媛媛

论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旅游商业区_RBD_的吸引力塑造_金媛媛
论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旅游商业区_RBD_的吸引力塑造_金媛媛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RESEARCHGUIDE

总第25期

2008年第6期SerialNo.25

No.6,2008摘

要: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旅游商业区(RBD)是我国主要的四种城市RBD之一。但是近年来,很多旧城

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呈现出衰落的趋势。通过对形象吸引力、活动吸引力、设施吸引力、景观与环境吸引力及氛围吸引力等方面进行重新塑造能够促使其复兴或更新。

关键词: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旅游商业区(RBD);吸引力中图分类号:

F59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6-0151-02

收稿日期:2008-04-01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科研专项课题“天津市国际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子项目“天津市国际化旅游产业集群培育与管理创新研究”(2006ZH93)

作者简介:金媛媛(1981-),女,河南洛阳人,助教,从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研究。

论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旅游商业区(RBD)的吸引力塑造

金媛媛,王庆生

(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天津300134)

RBD(Rec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译为“旅游商业区”。目前,国内比较成型的RBD有:北京的金源ShoppingMall、三里屯酒吧街、什刹海,广州天河城地段和惠州市步行街,杭州丝绸文化特色街,重庆约克风情街,南京夫子庙地段,上海城隍庙地段,杭州上城区涌金门地段,天津古文化街,成都市东郊猛追湾地区,深圳华侨城和珠海九州城地段等。

保继刚(1995)在探讨深圳华侨城城区发展模式时,提出以主题公园带动城区全面发展,使该区域发展为一个旅游商业区(RBD)

,这是第一次在国内的城市与旅游研究中运用RBD的概念,并预见它可能成为新的城市功能区;保继刚、古诗韵(2002)将RBD定义为:城市中以游憩与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集聚的特定区域,是城市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继刚(1998)还将城市RBD分为大型购物中心、

特色购物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等四种类型。

旧城的历史文化地段,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对旅游者有相当强的吸引力。在进行更新改造时,积极利用旧城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业,由此形成一个不仅对本城居民具有吸引力,而且也将吸引外来游客的RBD。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却相继出现了这种RBD衰落的趋势。据报道,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郑州的二七纪念塔附近地

区、成都的春熙路等闻名全国的旅游商业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客流量减少、销售收入和利润下降的现象;而国外一些大城市的著名旅游商业区,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蒙马特高地,纽约的第五大道、四十二街,新加坡的牛车水、乌节路,东京的银座等也都失去了昔日的繁荣。原因在于:

1.场所感的缺失,文化真实性的丧失,导致主题缺位同质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RBD中的传统元素在逐渐消失,文化的真实性在递减。很多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只是在建筑外观上采用了复古风格,但实际上并不具有历史感和标志性,作为文脉的根源,这些地方能让人回味的历史片断极其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它满足了当代人在视觉方面对历史文脉的要求,但是,并不能传达给后人一个真实的历史,并不能引起当地社区居民情感的共鸣,满足不了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们对历史价值认同感的需求。

2.城市规模的扩展和布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来的基本游憩圈。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原历史文化街区附近进行城市改造,居民被迁到城市外围的新居民区。于是,造成了原历史文化街区中心地带人口密度下降和城市外缘人口密度上升,而新建居民点的空间位置超过了原历史文化街区的游憩半径。

3.与游憩活动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的滞后,影响了游憩功能的发挥。很多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的主体都是零售商店和餐饮店。一个现代化的旅游商业区,只强调购物功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注重“游憩”的功能。

4.业态单一,商品结构重复,经营无特色,造成了RBD的总体单调。商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惜牺牲自己长期形成的经营特色,一是在业态上竞相发展百货业,从而使RBD

一、RBD概念的界定

二、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的发展现状及

其原因

151——

参考文献:

[1]GetzD.PlanningforTourismBusinessDistrict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3,(20):583-600.

[2]StansfieldCA,RickertJE.TheRecreationalBusinessDistrict[J].JournalofLeisureResearch,1970,2(4):213-2250[3]保继刚.古诗韵.城市RBD初步研究[J].规划师,1998,(4):59-65.

[4]卞显红.张树夫.我国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开发与发展.[J].经济地理,2004,(2):206-211.

[5]甘萌雨.城市衰落、城市更新与城市游憩———以广州旧城城市游憩商业区为例[D].广州:中山大学,2004,(6).

[责任编辑

姜野]

演变成百货街区;二是在经营上缺少有特色的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这样造成了RBD内商品种类、档次、风格的千店一面,失去其应有的魅力。

5.管理不善导致经营混乱。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开发商往往采用销售的方式开发商用物业,很少对已开发的商业进行持有经营,获取长期的租金收益。为了快速使资金回笼,开发商往往将商铺的面积划分至小单元(100平方米左右),然而,商铺一旦被销售出去,开发商将放弃对项目整体的统一管理的权利,在前期策划时所设想的业态、业种的规划也无法实施,在后期经营中,无疑会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恶性循环下去,商业价值将无法体现,消费者不认可项目,整个RBD经营陷入混乱状态。

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之所以成为城市内集中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区域,不仅在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更在于通过其吸引体系中的吸引物产生强大的“磁场”吸引力,这也是体现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场所感的最重要的途径。RBD的旅游吸引力体系包括形象吸引力、活动吸引力、设施吸引力、景观与环境吸引力及氛围吸引力等五个方面。

1.形象吸引力。RBD的形象定位与其游憩、商业的特点分不开。通过形象设计,勾勒出RBD鲜明的个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吸引力。RBD的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分为RBD名称、标志性建筑物、户外广告、纪念品、交通工具、当地人的形象等。如RBD的命名宜取所在城市传统的地名或街区名称,具有历史沿革和内涵;将RBD所在区域的最具识别性的建筑物确定为RBD的标志性建筑物,

从而成为地标;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为顾客创造更有价值的体验;通过培训、说服教育等方式提高当地居民尤其是服务者的形象。

2.活动吸引力。在RBD中除了别具特色的建筑物、规模化的商业街区和舒适的休憩场所外,有组织的各项活动也是形成吸引力的重要方面。RBD区域内进行的旅游活动可以分为文化旅游活动、旅游节事活动、体育旅游活动、会议旅游活动等。旅游活动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将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娱乐等因素整合,利用大众媒体的报道传播,迅速提高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欧洲许多城市之所以成为旅游胜地,除了具有优美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同时,还因其每年一度的各种节日而久负盛名,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重要因素。如举办狂欢节的习俗不仅扩大了城市的影响,还能在短时间内促进该城市的旅游业收入。

3.设施吸引力。在RBD内,无论是风情万种的都市风貌,还是处处透出历史感的传统街道,都因其独有的建筑、广场空间和细致入微的旅游服务设施吸引着游人。在进行RBD规划时,对旅游服务设施的布局、形式、数量等,要按照功能属性的不同,适应游客游览的流程需要,合理设置旅游服务设施,无论是建筑物或构筑物,不仅要满足功能需要,而且要重视人文关怀,细微处见真情。

4.景观与环境吸引力。游憩环境、购物环境和建筑环境是形成RBD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满足游客游憩和商业购物功能的RBD,主要营造的是游憩环境和购物环境。因此,RBD供给商品品种要多样化且独具特色,尤其是相当数量的著名品牌商店,如“老字号”特色商店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极其强大;要有数量适中、分布合理的餐馆、酒吧和娱乐设施等辅助性设施;有步行街区,出入方便,出入口有停车设施;等等。建筑环境主要指人工环境。人工环境又可分为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有形环境包括建筑物、雕塑、广场、公共设施、人工景观、绿地、公园等。无形环境包括广播、电视、文化艺术活动和各类群体社会活动等。建筑环境的营造主要从旅游道路、水面和绿化、广场、建筑物、环境建筑和小品、城市夜景等细节体现。

5.氛围吸引力。在氛围的营造方面,除了关注大的街区、空间等氛围以外,在小的方面,如商店内部的购物氛围营造也应得到重视,良好的氛围营造可以使游客在消费时的感受成为旅游经历中值得记忆的事件,留下难忘的回忆。如杭州的邓丽君主题餐厅——

—“筠园小镇”,就是氛围吸引力成功营造的典型案例。底层的门厅过道处摆放着一架老式喇叭留声机,播放着邓丽君的优美歌声。沿着阶梯拾级而上,沿墙挂着70多张邓丽君的原版照片,每张倩照光彩照人,让人驻足流连。在餐厅的二楼,设有6间精美的包厢,包厢的棕色木格玻璃门透着秀雅的格调,每扇门上分别刻着“小城故事”、“在水一方”、“淡淡幽情”等邓丽君专辑的曲名,这些曲名便是包厢名字,慕名而来的宾客一推开包厢,便仿佛沉浸在那一首首娴熟的旋律之中。置身于筠园餐厅,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会使人情不自禁地沐浴在浓郁的邓丽君情结之中,点点滴滴都能唤起人们对这位歌后的深切追忆,这正是“筠园小镇”所刻意营造的文化氛围。

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集休闲、商务、文化于一体,是旧城改造的一种理想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很多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原因在于其缺乏完善的旅游吸引力体系。通过对形象吸引力、活动吸引力、设施吸引力、景观与环境吸引力及氛围吸引力等方面进行重新塑造,能够促使其复兴或更新。但如何对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经营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三、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的吸引力塑造

四、结论和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52——

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融合

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融合 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融合的关键是活化,这就要摆脱当下的两个极端观念和做法:一是不研究文化本身的民间化、民俗化和民族化认知度和文化本身的市场影响力,不管特定市场人群是否喜好,一味就文化谈文化,不接市场地气,最后把文化生生地套进了展览馆,或者类城市化公园;二是压根就不因于市场而确定文化主题,最后是东拉西扯、无中生有,把一个项目弄成了毫无厘头的大杂烩,弄成了放之四海而皆不准的、雷同化的、小半径的、短期的、区域化的、大众化的、游乐性休闲产品,由于没有主题,最后捯饬得连个线路和功能区都捋不清楚,连个景观地标都不好设计,连个建筑风格都不好确定,更不用奢谈产品文化体验度,至于品牌推广,那就是豆腐拴麻绳——提不得。这两种做法,根本就谈不上文化和旅游融合,里外两层皮,不搭伙。 从旅游角度讲,文化的物态化不如活态化,文化的景观化不如沉浸化,文化的组织化不如原态化,因为归根结底旅游是一种异域化、异质化的原生活体验,既如此,旅游者当然喜欢生活其中、沉浸其中、体验其中,感知与感受更真切、更原态、更纯粹的生活。否则,便失去了旅游的意义。 一、文化与旅游特征 1.创意性的吸引物 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得以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业生命力之所在。旅游业的发展需整合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资源,围绕文化主线打造创意性旅游项目,实现人气聚集,引爆区域,打造对旅游市场的持续吸引力。

2.创新旅游体验方式 传统旅游项目以静态展示为主,体现的仅仅是观光功能,缺乏体验性和深度游览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多元化,现代人对旅游有了新的要求。 如果想赋予传统的文化以生命力,强化旅游项目的竞争力,需将地域文化与世界品牌、科技和资本高效对接,采用情境体验、动漫形象、创意理念、游戏玩法、影视场景、个性创意商品、生态建筑景观及丰富演艺将静态的文化资源活化起来,以呈献给旅游者完美的深度文化体验。 3.创建大产业体系 在文化创意引领下,以旅游业为主导,复合其他相关产业,实现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驱动。形成多种新的旅游业态、旅游产品,通过旅游搬运效应,既能够带动旅游的综合消费,又能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真正实现产业之间的互融与共荣。 4.创立多元盈利途径 盈利途径的打造是旅游业开发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和运营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产品化、消费化的过程也是文化产业化的过程。 而文化创意与旅游业互动之后,可通过构建销售地产产品盈利、开发旅游经营项目盈利、树立产品品牌盈利、升值产品价值盈利等多元化盈利模式,不仅确保项目资金的快速回流、降低投资风险,而且还能保障项目长期、持续的现金流以及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升值。 二、文化与旅游产品形态 1.文化演出

[河南,旅游业,历史文化]关于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

关于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 论文摘要:河南历史悠久,资源丰厚,对于那些研究东方文化和华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来说,河南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河南也充分利用自己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以历史为载体的旅游活动。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旅游 一、历史文化资源在河南旅游业中的作用 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基本要素,也是旅游业的基础和主要内容,随着旅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游山玩水上,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历史文化资源就成了这些游客情有独钟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也成了旅游业的支柱之一。目前的历史文化旅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都文化旅游 从公元前21世纪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的建立到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北宋王朝,形成了以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大古都为中心,以炎黄文化、河洛文化、黄河文化、殷商文化、汉、唐、宋文化为标志的中原古都文化荟萃之地。 (二)古遗址文化旅游 河南地处中原,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方,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已经在这里活动居住,距今一万年至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遗址,在河南已经发现数百处之多,河南省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分布密集,规模之大,遍及全省,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岗文化,商周文化,中间毫不间断,各文化在中州的大地上、在各个时期绽放异彩留下了丰富的遗迹遗物。 (三)历史名人及陵墓文化旅游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名士在中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由此也衍生除了许多旅游景点,如诗圣杜甫故里杜甫墓,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山的始祖鬼谷子王禅,南阳市的张衡墓和医圣祠,纪念老子的太清宫等。中原地区独特的山水优势,历来就是古代帝王将相理想的寝陵之地,中原地区著名的皇陵墓葬群有安阳殷墟商王陵区,洛阳一带的邙山历代帝王陵,巩义北宋皇陵区、袁世凯墓、关林等。 (四)宗教文化旅游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上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域,宗教文化发展早,类型多样,积淀深厚,宗教旅游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在河南旅游文化资源中占有特殊地位。河南是中国原始宗教之源,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龙为图腾的原始宗教现象和崇拜形式,逐渐发展成中华龙文化。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登封中岳庙是历代皇帝祭祀中岳神的地方,是我国

世界遗产和旅游的关系思考

遗产和旅游的关系思考 班级:12游憩生态1班姓名:吴雁佳学号:201230470120 摘要:中国是目前拥有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人口众多,旅游业 又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阶段,繁荣的旅游业已经使部分遗产地不堪重负,处于十字路口的遗产地,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遗产”变“遗憾”的悲剧。因此,思考遗产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这两者的关系并找到协调的方法。 关键词:遗产旅游关系协调 遗产作为历史的见证、历史的载体,记录着丰富的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印证,对其进行保护有助于我们延续历史、传承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遗产保护体系,在保护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保护了大批遗产,为旅游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自1978年以来,经过20多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居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还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中国的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机蓬勃的大发展时代,而世界遗产地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的。同时,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及对过去时代纪念和追寻的往日情怀也使得文化遗产旅游地倍受青睐。 要了解世界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当然要了解世界遗产是什么。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① 遗产的概念已经在国际间广为传播和接受,其内涵也在不断扩大,从文物遗产到自然遗产,再到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然而迄今也没有国家严格按照这些类别进行分类管理,而是由相同的或不同的多个部门共同管理这些“保护地”。目前我国的遗产保护体系任然比较复杂,就类型而言,它包括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等众多类型,其主管部门更是包括国家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文物局等等。 在很多发达国家,遗产地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英国,遗产业被称为“英国吸引海外游客的主要力量”,每年约28%的旅游收入来自遗产旅游业,遗产业也因此自称是英国旅游业中的主要潜在增长区。在美国,近400个国家遗产地的年接待游客人数都在亿以上。中国也不例外,目前旅游热点地区大多是世界遗产地、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遗产”。以2003年为例,即使受非典的影响,2003年接待游客100万以上的国家风景名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学生会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体育部工作计划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学生会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体育部工作计划 时间飞逝,2011年早已离我们渐行渐远,转眼间,我们已迎来了充满期待、充满挑战的2012年。今年,我们将迎来本学年的第二个学期,这个学期是我们学院来到西山校区的第二个学期,学习工作也逐渐走上正轨,本学期我们部的工作计划如下。 3月份,我们将迎来踢毽和跳绳比赛,此项比赛历年来都是我院的优势项目,我们将继续发扬我们的优势,积极备战,积极训练,争取今年成绩更上一层楼。 4月份,我们将迎来校男、女足球比赛,我们学院这几年足球成就较好,去年男、女足分获学校第五名和第三名,是我院历年来的最好成绩。今年,我们将秉承一贯的风格继续认真挑选运动员,力争将我院最出色的足球运动员召进队中。并合理安排训练时间、训练内容,让队员能够以一个积极的态度去训练,并且要继续发扬我院敢打敢拼的风格,力争讲我院的成绩再提升一个档次。 5月份,我们将迎来本学期最大的体育赛事——校趣味运动会。在去年的趣味运动会中,我们以四分的劣势获得了总成绩的第三名,取得了我院历年来的最好成绩。今年我们将延续去年的良好作风,提前选人,提前训练,对不倒森林、共度难关等劣势项目进行强化训练,争取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对跳大绳、你来我往的优势项目则加继续加强,争取在今年的比赛中成绩上一个台阶。5月下旬,我们将迎来

校篮球赛,去年比赛中我们男女篮分获第四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今年的比赛,零七级的学长学姐已经毕业,一零级的同学将挑起大梁,因此,我们将加强管理,规范训练时间训练秩序、争取在篮球这一我院的优势项目上继续保持优势,同时加强技战术训练让女篮队员的比赛打得更有章法一些,对男篮队员的比赛心态和比赛作风也将继续加强。 6月份,我们将迎来校排球赛。此项比赛,我们的训练压力将比较大,因为西山校区这面暂时没有排球场地,因此训练成为了一大问题,我们将尽力克服场地上的不便,将训练有序的进行下去。同时对比赛的战术和指导也将细化,由于我院男女排分别取得了校第三和第二名的好成绩,今年我们也绝不会将我们的成绩落下,力争冠军。 2012是充满希望充满挑战的一年,2012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一年,我们坚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我们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奋进,为开创体育部工作的新局面,为历史学院辉煌美好的明天加油。 2012年2月20日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学生会体育部

体验视角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

基于体验视角的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摘要:当前我国文化旅游发展存在文化旅游产品的结构形态单一,深度研发不够;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主题不突出,创新意识不足;缺乏用来提升文化旅游体验价值的纪念产品等现状。为了很好地设计与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应当坚持多元化、整体规划、不断创新等设计理念,遵循提炼准确、合适的体验主题;积极营造完整的体验氛围;设计高参与性的体验项目;增强对纪念品的体验规划等4个设计与研发步骤,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产品的价值,进而拓展与延续产品的价值,创造源源不断的旅游经济收益。 一、当前我国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截至目前,中国的文化旅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但产品的种类丰富多样,而且别具特色,例如发展型、理想型、修学型、奇异型、休闲型等文化旅游产品。这些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正日趋成为国内非常具有竞争实力的核心产品,不仅在国内与国外的旅游市场上产生了重大的吸引力,而且产生了丰厚的经济收入。可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旧有一些因素影响与制约着文化旅游的持续深入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是文化旅游产品的结构形态单一,深度研发不够。 当前,国内大部分文化旅游产品的结构形态主要以“观光游览”为主,形态十分单一。而宗教文化、古代建筑、文物古迹等景观文化旅游产品的展现形式也比较原始、单一,游客对这些古代文化景观内涵的欣赏和体验绝大部分是通过导游员的解说介绍或者自己对文字

解说牌的领悟,而采用高科技的手段进行展示的机会匮乏。此外,大部分的文化旅游产品都是静态展示,游客亲身参与其中体验的项目非常少,这就使得大多数游客都是“走马观花”、“赶赶场”,记忆并不深刻,难以获得忘怀的体验。 二是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主题不突出,创新意识不足。 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主题不突出和创新意识不足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主题文化公园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据悉,国内目前一共有超过3000个主题公园,只有深圳市锦绣中华、欢乐谷等点的营销较为成功外,其他的点绝大多数均处在亏空状态。其中体验的主题不突出、游客获得的体验淡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国内大部分文化主题公园带有盲目的模仿性,缺乏创新意识,使得自己的主题文化公园主题设置不突出,缺乏独特的创意,游客们自然获得的旅游体验就不深刻。除此之外,国内部分文化主题公园往往主题确定后,往往是一成不变,这就使得常年累月下去经营疲乏,游客看过一次之后就不想再来了,无法保持文化旅游的持续性,这也是创新意识不强的表现。 三是缺乏用来提升文化旅游体验价值的纪念产品。 纪念产品作为一种深化提升文化旅游体验价值的工具,它往往能够给人们一种后续的“我到过哪里,我做过什么”的旅游价值的回味与享受。伴随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在部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往往能够制出一些反映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这时一个很好提升文化旅游体验价值的方式。可是截至当前,国内多数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docx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现状分析 XXX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原来的街区面貌,但其多少也存在一些问题。商业味道盖过了历史文化,市井民气息严重缺失,这些都让改造的成果打了折扣,所以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也是对此类历史街区改造的总结与思考。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及改造的意义 历史建筑集中成块,更加完整,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特征,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是:受法律保护的地区在学术上被称为“历史位置”。从历史和文化街区的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历史和文化街区的重要价值,这不仅是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当代城市组成的一部分,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城市文化的承载者,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商业价值等诸多价值,对研究城市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是去是留的问题,在前文提到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价值,但如何在保留其价值的同时又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历史和文化街区因其历史原因,包括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古老的建筑,旧的店面,和建筑中保存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作品都是十分宝贵的遗产,是需要去加以保护的,但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历史原因,建筑可能存在损坏,规划可能相对较乱,各种基础设施可能也达不到当代生活的要求,这样以来是存在的极大风险的,当发生火灾等时,很容易造成巨大损失。历史文化街区其中有个重要的关键

词就是“街区”,作为街区说明其与商业是密不可分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曾经的商业聚集地必然有其独特的商业特征,这在我看来是十分值得发掘与保护的,商业建筑自然是不同于住宅,那它的布局与规划自然也有别于住宅建筑,而且各种商业之间是否在位置分布上也存在某种联系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所以在对其保护的同时必须去发掘这些内在的文化特色。 二、XXX老门东改造和变迁 旧门东地区旧居住区的建筑密度高达60%,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不足6平方米,每户平均居住面积不到20平方米。人均或人均居住面积低于典型位置。无论生活质量,生活环境和日常活动如何,如此高的建筑密度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更不用说在现代生活条件下追求精神和文化生活了。旧门东历史街区建筑纹理的整体轴向为南北方向,具有一定的偏角,严格地说不是真正的南方。其形成的原因与旧门东区和整个旧城南的整体空间组织布局密不可分。对应明城墙,秦淮外河,中华路,建业路和白下路,郑南正北和郑东没有分布趋势。而是附带一定角度。目前,旧城门旧街道的街道布局延续了街道和车道的历史布局,整体性很高。它为研究XXX古城南部的城市格局提供了历史基础,也可以作为回忆XXX古城的现实尺度。因此,老门洞的传统居住区属于高密度住宅区,街道规模小,房屋布置密集。通过现场测量和研究,发现传统南部城市的街道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狭窄的街道变得更加广阔。通过调查和相关访谈,我们了解到街景空间尺度的巨大变化主要是由于商业的大量引入。令人担忧的是,这一变化

文化旅游资源整理

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它可以凸显一个城市、景区和度假区的个性,提升其品位和内涵,丰富游客体验,促进游客消费。但是,知易行难。如何挖掘和利用文化做好旅游?很多地方还是十分困惑、成效不大。在此,本人做一些总结。 一、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路径 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文化,摸清家底。 这一工作,文化部门责无旁贷。要分门别类,以图片、录音、录影、书籍、杂志等多种形式对于各种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整理和挖掘,建立完整的文化资源库。 其次,必须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评估。 文化资源不等于旅游资源。中国是文化大国,各地都有很多地方文化素材。地方官员往往引以为自豪,号称自己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但是,它们有的是遗迹(如古田会议会址),有的是遗址(如赤壁之战),有的是传说(如“黄粱美梦”),有的是风情(如开渔、民歌)。他们往往具有“小、散、虚”的弱点。一个凄凉的墓、一个残缺的碑,一个空中漂浮的传说。1000年历史的,往往只能看到近10年重修的新建筑,有的什么都没有,只是废墟;有的已经无处可寻,只有传说。

哪些文化资源可以做旅游,哪些不可以做,要以旅游吸引力为标准。一般而言,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重点素材是: 1.地方建筑。民居、桥梁、城池、寺庙等,展现地方民居的风格、材料特点,让游客体验其功能; 2.地方曲艺。如山歌、地方剧。对于外地的旅游者,由于存在语言差异,宜以技术手段加上内容解说以能理解和欣赏。 3.地方饮食。包括地方菜、茶、咖啡、水果等等,应尽量向游客展现其魅力。 4.民俗节庆。例如元宵举行的客家梅州埔寨烧龙灯,还有客家山歌节、擂茶文化节、客家艺术节等。 5.历史渊源。重大历史事件(如战争战役)、名人事迹。 6、民间工艺,如刺绣、年画、剪纸等等。工艺品的用材,宜尽量使用当地的独特材料,例如韩国济州岛用火山灰石头雕刻的民间宗教人像。 第三,选择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 文化旅游的开发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5种: 1、博物馆。这是最传统的一种方式,如各地的名人故居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一些专题博物馆(如雷州石狗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

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产品化研究

1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产品化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旅游产品是以民俗为主体,借助各种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来展开的旅游项目,它是以某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发掘整理、复原再生或艺术加工等手段,强调游客通过感受当地民俗民风和生产生活状况而获得全新愉悦享受的复合体,是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及研究现状主要分为开发模式研究,及开发研究。[1]旅游资源产品化是将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人文风情等各种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充分发掘,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使之能被旅游业利用,再配以相当水平的服务与接待设施,形成能满足旅游者需求,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经历的完整体系。[2]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国内有不少学者对民俗文化旅游进行探讨研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分布在资源的分类,开发模式,现状问题及开发策略上,大部分是对分区域的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研究。其中许多学者结合具体地区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分析。文章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文献分析法占主要。其中李娜对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浅析[3],郑岩对满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及对策研究[4],赵建军对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分析[5],吴莹对广西南宁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研究[6],刘祝对内蒙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7],邓南清对四川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分析[8],卢璐对湖南瑶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的规划研究[9]等,综合研究可看,主要内容在以下几点: 1.1民俗文化资源分类 大部分文章都是先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所有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然后着重分析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民俗文化资源的分类有:物资民俗包括民俗建筑、民俗饮食、民俗特产,服饰文化,手工艺品。社会民俗包括婚恋习俗,民俗节庆,,宗教信仰,禁忌。精神民俗包括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等。[10,11] 1.2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分析。 赵建军对大理白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中主要的开发模式有建设民俗旅游地,民俗活动事项,构造文化景观,节庆旅游,主题旅游节,特色旅游商品,旅游表演节目,特色饮食,民俗文化融入旅游服务。[5]

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中 国 旅 游 史 期 末 考 查 论 文 2014年12月29日星期一

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旅游管理费倩倩20124050106 摘要:近年来旅游业迅速的发展壮大,预计在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旅游出入境人数最多的国家。然而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除了部分自然资源的开发外,便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而对这一部分的资源的开发,则关系到我国旅游形象的定位,历史文化传承与未来旅游发展的情况等。论文从旅游主体,历史文化本身和社会的要求三个方面研究了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怎样运用历史文化很好的服务于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游客心理旅游业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旅游从表层意思是指对体现国家历史人、事、物和各种遗迹的旅游。深层次意思是指在旅游的三要素中,旅游吸引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文化内涵则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历史文化旅游中的旅游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吸引物。 历史文化与旅游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支柱,是旅游发活动进一步扩展的内核,可以从一些历史文化旅游发展很好的地方如西安,利用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来发展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并很好的将其发展成为支柱产业。旅游则是传承历史文化思想价值的最佳载体,旅游用其强大的文化传播作用将中国有价值的思想传播弘扬开来。 历史文化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一、对于旅游者来说 (一)历史文化在旅游的过程中有助于旅游者减缓压力 在当前社会,生存压力非常大,人们更多的选择出游来化解内心的压力,缓解疲劳的身心。忙碌的追求物质生活,失去了内心的信仰,心态的平和,精神世界的遨游。在旅游过程中历史文化的感染下旅游者可以沉浸在历史故事中,领略故事的艺术魅力,感受老祖先的生活,为人处世,丰功伟绩,精湛技艺和留于后人的思想教训等。这些无不给旅游者以净化心灵,抚慰伤痛,补充能量的功效。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始于1986年,但直到2012年,有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文献数量才开始激增。尤其随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践的不断深人,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不断跟进,形成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归纳起来,学者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表述有多种称谓,如“历史地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城区”等。“历史文化街区”作为2002年以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中观层面”的核心概念,其前身为1986年提出的“历史文化保护区”。2002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所谓“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起草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送审稿)》中,将“历史文化街区”定义为城市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其中,前者指代了城镇和乡村环境中的特定区域,而后者则特指城镇环境中的某一特定区域,且前者的规模大于后者。2012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12)的发布,使“历史城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等成为我国名城保护体系“中观层面的规范用语。其中,“历史地区”的范畴最广、包含内容最多,其他概念都内含于“历史地区”之中;“历史文化街区”又内含于“历史地段”之中,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尤其对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给予了更多

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 化内涵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摘要: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都开始注重享受型消费,旅游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一项,旅游不只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总是离不开文化,与文化息息相关,旅游的发展需要借助文化的推动。发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就相当于在寻找旅游景点的灵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旅游景点只要有了传统文化作为依托,这汪泉水才能永不干涸。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如何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挖掘出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从而推动当地旅游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出游量也在不断增大。但是对于一个景点来说,想要得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他就一定要依靠时代所赋予自己的文化内涵。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景色再美,也经不住时间的推敲和人们的考验。旅游资源不只需要依赖于一定的自然条件,更需要依赖经济文化条件。所以,研究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推动当地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笔者通过考察走访,从联系历史背景与历史人物,结合当地特产特色,不断进行丰富沉淀,保护文化内涵不消灭四个方面对于如何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联系历史背景与历史人物 旅游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依靠旅游资源,拥有足够丰富的旅游资源才能够吸引游客的目光。旅游资源往往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人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产品时,越来越开始更加重视他们的文化内涵。那些自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这是一篇很好的范文,请参考 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弄清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二、文化的旅游功能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简介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简介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简介 学院实行多层次办学,在招收历史、旅游专业本科生的同时,拥有旅游管理、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及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旅游)等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权,自1988年 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此外,还招收历史专业和旅游专业函授本科生,旅游专业自考专科生、本科生。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是辽宁省自 学考试旅游专业本科、专科双主考院校。目前,在校生有研究生、 本科生、函授本科生、自考学生1200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势头强劲。旅游与历史两个系各自独立发展而又优势互补。现有教职员工46人,其中专业教师37人,含教授9人、副教授14人、讲师12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 者7人,硕士学位者33人。学院始终把科研作为办学之本,教师科 研成果辉煌,20年来,全院教师共出版各类学术专著(教材)120 余部,公开发表论文近千篇,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 头人。 学院重视加强和国内外院校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派教师去俄罗斯、加拿大、英国、德国及我国台湾等地访学,并多次邀请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台湾的学者来院讲学,与之建立了经常性 的'联系,还先后聘请了美国、加拿大的学者来院担任旅游管理专业 的英语教师。此外,与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首都师范 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众多院校保持长期往来,或共同培养 研究生,或相互访学交流。同时,学院还与省市旅游局密切合作, 共同培训导游员、饭店经理、旅行社经理等专业人才。此外,学院 还是中国旅游协会会员单位和辽宁省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 单位。

以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新跨越

以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推动我县文化旅游产业新跨越 (县旅游局徐文) 旅游是文化的形和体,文化是旅游的根和魂。文化旅游业是以开发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商品作为文化差异载体承载着大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加大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仅是文化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差异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我县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加快后发赶超步伐,促进我县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把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一、重点抓文化旅游商品开发 加快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是加快旅游商品产业集聚,培育壮大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产业、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旅游商品产业集约增长的新型模式,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1、从旅游发展规律来看,必须重点抓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一)旅游购物及其所依存的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旅游购物收入已成为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旅游商品是旅游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旅游增收、扩大就业的重要环节。世界旅游发达国家,购物收入已占旅游总收入的40%-60%。目前我国旅游购物花费占旅游总花费的比重只有20%左右,旅游商品市场开发前景广大。(三)旅游购物范围日益扩大。游客从最初的以购

买旅游工艺品纪念品为主,转向了以购买日用品、土特产品、电子产品和文化旅游商品为主,其中文化旅游商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附加值逐步提高,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 2、从旅游商品发展现状来看,必须抓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目前我国文化旅游商品以传统工艺品为主体,虽然种类齐全,品种繁多,但富含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少,缺乏时代特色的创新产品少,各地产品雷同现象严重。大多是文化旅游产品生产工艺落后,制作粗糙,包装低劣,不仅欠精美,缺乏与内容物相应的文化内涵,而且欠方便,不利于携带。也就是说在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上,我们跟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是一个自然机遇,只要我们能抓住时机,抢占先机,就能获得外界资金、人才、技术等经济要素的亲睐,获得市场资源的倾斜,能比较顺利占据整个文化旅游商品中高端市场。 3、从我县面临的发展形势来看,必须重点抓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我县旅游业刚起步不久,生态文化休闲体验旅游的真正魅力不为散客了解,知名度还较低。成熟开放的景点屈指可数,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条件还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回头客和旅游的宣传效应未得到应有的体现。与A级景区景点建设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想比较,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却由于其具备相对独立性,能够灵活的参与市场资源配置和竞争,能一定程度上脱离景区景点的发展而呈现出自身发展的特性。与此同时,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也可反作用于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推动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 二、抓重点文化旅游商品开发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这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请参考 旅游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弄清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增强市场生存能力与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就是旅游消费活动还就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就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就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就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但就是,旅游活动更就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瞧,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就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就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瞧,就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瞧,它就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与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无论就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就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与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就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与传播,而鉴赏就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就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就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与功能,还必须了解游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就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就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养与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有必要提供有情调的个性文化服务。 二、文化的旅游功能

徽文化旅游产品创新与实践

徽文化旅游产品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1-8-2信息来源: 作者:子曰 现代旅游越来越注重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文化性因素,旅游者越来越重视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体验与感受。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互动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异地文化交往关系,旅游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也是异地文化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充分体现旅游活动中的文化互动交往属性,有利于旅游目的地体现本地文化特性的同时,能够很好被旅游者所理解与接受,从而提升旅游者的文化体验感受,实现旅游产品高附加价值。 一、旅游行为中的文化交往机制解析 旅游活动中的交往关系通过旅游活动中相互接触的人群(旅游企业、服务人员、一般居民、旅游者)展开。但是这一种文化交往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交往,它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或者规范中发生的。这一种社会规范或者社会关系,就是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内涵的整体体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往往又通过各层面文化反映在当地个人与集体的文化表现中。因此,旅游交往关系中包含着交往双方的文化倾向与文化的内涵。 特定的文化群体有其自己的文化特性,这一种特性渗透在人们的知识结构、信念、价值观、社会传统习惯等等乃至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无时无刻影响着人类的行为。这也形成了文化的异质性,旅游企业及其服务人员与旅游者就是异质的文化群体。文化之间的异质化程度决定了文化之间的“文化距离”,“文化距离”越近就越容易沟通。反之,人际交往与沟通越难。古语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正说明理念与价值观的不同,将会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造成很大的阻碍,而使他们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文化本身又有其开放与融合的属性。正是这一属性,使得异质文化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使得人际交往具有更强的可理解性。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的品味越来越高,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总是能够吸引很多的旅游者。他们在旅游过程中或多或少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产生了相互影响,在这一种影响过程,异质文化的双方能够相互了解对方文化的内涵,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对方文化的一些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融合,并使得交往双方能够从更深的层次相互了解与沟通。 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如何真正从旅游者精神需求出发,进行旅游服务产品的创新设计,建立起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者的文化价值认同,从而真正与旅游者建立起深层次的关系。 二、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 (一) 由表及里的感知规律与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

(完整word版)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者:朱东国谢炳庚李晓青傅丽华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需求的增加,历史文化街区所面临的保护与开发的冲突日趋激烈。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旅游开发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手段。它不仅能够充实政府财政收入、提高当地居民收入,而且可以改善街区环境、增强保护力度,更可以发挥街区历史、教育、美学等功能,实现其文化、经济、社会等多重价值。当前,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多集中在保护和规划上,对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开发的研究较少。本文以湘潭市城正街为例,深入探讨对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原则及对策。 一、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的内涵及开发的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指能显示一定历史阶段的传统风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地方特色的街区,其主要特征是:有保存较好的文物建筑及传统建筑群为主体构成一定规模的地区;地段或区域的传统物质环境,即原有街巷格局、河道水系、建筑风貌等保存较完整; 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1] 作为保护单体文物、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完整体系中的一个中间层次,历史文化街区不仅留存了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连片建筑群体和历史信息,而且居民社会生活及习俗已成为其历史风貌的重要构成要素。[2] 从旅游产品供给者的角度来说,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借助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开发、维护、管理旅游景点的旅游项目,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综合需要的服务。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挖掘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通过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资源来展现街区异质的街巷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彰显地方传统风格及浓郁的民俗风情,充分体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二是带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产品为核心,通过具体的旅游项目、旅游线路、旅游设施、旅游景观、旅游商品等的开发和建设,带动交通、邮电、建筑、娱乐、餐饮、住宿、农副产品加工、工艺品制作、商贸等行业及部门的发展,促进历史文化街区经济价值的实现。三是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价值。旅游产品是以服务为主体的无形产品,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招收当地居民从事旅游服务工作,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二、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定位与开发原则 (一)产品定位 从营销理论的角度看,旅游产品定位是指针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突出旅游产品的特点,确立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方位,促使消费者树立选购产品的稳固印象的策略。旅游产品定位是确立旅游产品开发主题和开发重点的依据,对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的形成具有总领性和指导性。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产品的定位应在综合考虑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的主题、文脉特质、游客需求、区域协作等因素的基础上加以确立的。[3] 古城湘潭有不少历史文化街区,城正街是其中的代表。湘潭城正街过去叫湘潭县城区宣化街,

天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与发展

天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与发展 王欣熠 (天津市师范大学城环学院资环二班10508158) 摘要:随着天津经济的迅猛发展,来天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天津旅游景 点有“小而多”的特点,虽然一应俱全,但是对我们这个旅游大国来说, 并不是什么特色。据此,我认为,天津的历史文化资源应该在全国颇有名 气,让天津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作为天津的独特风格。本文先介绍了天津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接着说了相关的建议已促使天津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天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现状与发展 一、天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是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遗迹遗存,以及具有地域特色民俗文化风情的具体体现。 1、天津历史名人 1.1周恩来 说起天津的名人,第一个我就想起了周恩来总理,虽然他原籍浙江绍兴,但是他1913年来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在日本留学,1919 年回国后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而且天津还建有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他们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走上革命道路。两位伟人始终把天津作为第二故乡,临终前他们分别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祖国的山河大地,撒在天津海河。在天津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周总理的贡献是我们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他卓越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我们心中。 1.2吉鸿昌 虽然他也不是天津人,但是这里有他的回忆,有他曾经住过的地方。就是位于天津和平区花园路5号,是一所三层小洋楼,又名红楼,是吉鸿昌行抗日活动的住所。爱国将领吉鸿昌于1930年以有余堂名义买下法租界40号路这座楼房,第二年全家迁入。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曾任宁夏政府主席的他和冯玉祥抗日同盟军,并亲任前敌总指挥,1933年抗日同盟军在蒋介石略军夹击下失败,吉鸿昌返回天津住在这里,继续进行抗日活动。他在这所住宅楼内筹措经费,搜集武器,进行秘密革命活动。为了适应地下工作需要,吉鸿昌将这所楼房进行改造,1934年他在天津饭店被捕,后被秘密杀害。吉鸿昌就义后,其夫人胡红霞为筹办丧事将这座故居以低价抵押给他人,全家租住在牛津别墅。 1.3在天津的所有烈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