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

绪言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以及制法的一门自然科学。

二.物质的变化

⒈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⒉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⑴镁(Mg)+ 氧气(O2)[点燃] →氧化镁(MgO)

银白色金属无色无味气体白色粉末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

⑵高锰酸钾(KMnO4)[加热]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

紫黑色固体褐色固体黑色固体无色无味气体

现象:带火星的香棒伸入试管口,复燃。

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有化学变化。

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三.物质的性质

⒈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

⒉化学性质:物质必须通过化学性质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稳定性、不稳定性、助燃性、可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分解性

四.我国的化学发展史

⒈商代就会制青铜器。

⒉春秋晚期会炼生铁,战国晚期会炼钢。

⒊古代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工艺是世界闻名的。

⒋近代我国著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⒌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等构成生命的物质。

第一章:纯净物和混合物

1.1组成物质的微粒

一.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

⒈分子

⑴定义: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⑵特点:① 很小

② 不停的运动

③ 分子和分子之间有间隙

⑶氧化汞(HgO)[加热]→汞(Hg)+ 氧气(O2)

桔红色固体银白色液体无色无味气体

现象:加热氧化汞,试管内壁有银白色的液体生成,带火星的香棒伸入导管口,复燃。

氧化汞分子→ 汞原子 + 氧原子氧原子 + 氧原子→ 氧分子

⒉原子

⑴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⑵特点:① 很小

② 不停的运动

③ 分子和分子之间有间隙

1.2纯净物和混合物

一.纯净物和混合物

⒈纯净物和混合物

⑴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例如:消毒酒精

⑵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的纯净物。例如:24K 金

⒉混合物中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发酵粉:由小苏打(NaHCO3碳酸氢钠)和酒石(酒石酸氢钾)组成。

二.物质的纯度

⒈纯度的计算(%)= m 纯物质 / m 总物质 * 100%

⒉常用化学试剂的纯度等级

三.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⒈方法:过滤、蒸发、蒸馏、结晶、分液、洗气等。

⒉过滤

适用范围:分离液体和不溶性固体,或分离可溶性固体和不溶性固体

主要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⒊蒸发

适用范围:分离液体和可溶性(不易挥发)固体

主要仪器:带铁圈的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操作要点:一边加热,一边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免液体局部过热,从蒸发皿中飞溅出来。

⒋蒸馏

适用范围: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主要仪器:酒精灯、带铁圈的铁架台、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承接管、锥形瓶

1.3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一.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发现 [法国] 拉瓦锡)

⒈空气中氧气的百分含量

磷(P)+ 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

红色固体无色无味气体白色固体

现象: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黄色的火焰,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 1/5。

原因:红磷与集气瓶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压强就减少 1/5,烧杯中的液面为一个大气压,有压强差,所以水倒流 1/5。

⒉稀有气体的发现[英]雷利、拉姆塞

⒊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

氮气(N2)78%

氧气(O2)21%

稀有气体 { 氦气(He)、氖气(Ne)、氩气(Ar)、氪气(Kr)、氙气(Xe)} 0.94%

二氧化碳(CO2)0.03%

杂质与其它气体{ 水蒸气(H2O)、二氧化硫(SO2)等 } 0.03%

二. 空气成分的分离

⒈原理:蒸馏

⒉过程:空气[加压、降温]→液态空气[升温控制在-196°C~-183°C] N2首先气化,余下液氧。

三. 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⒈氮气的物理性质

⑴无色无味气体

⑵难溶于水

⑶密度比空气略小

⒉氮气的化学性质

⑴很稳定

⑵在特定的条件下,能与其它物质反应

⒊氮气的用途:做冷冻剂、保藏书画、储存粮食、作保护气、生成氮肥

⒋稀有气体的用途:作保护气、填充灯泡、做指示灯和霓虹灯、填充气艇和气球、制造激光器

四. 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

⒈空气污染产生的原因

⑴煤和石油的燃烧

⑵汽车行驶排出的废气

⒉空气污染的危害

⒊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第二章:单质氧气

2.1元素

一. 原子的结构(微观)

↗ 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 1 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数 = 电子数 = 核电荷数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二. 元素(宏观)

⒈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种类:100 多种(原子种类远远大于元素种类)

⒊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按含量排名)

地壳:氧(O)、硅(Si)、铝(Al)、铁(Fe)

人体:氧(O)、碳(C)、氢(H)人体中最多的金属元素:钙(Ca)

三. 元素符号和分子式

⒈书写(见上表)

⒉元素符号的意义

⑴表示一种元素

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种原子

⑶如果物质是由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符号还能表示这种物质① 金属

② 非金属固体[碘(I2)除外]

③ 稀有气体

⒊常见元素的符号与名称

⒋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化学式”的一种)

⒌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例如:水⑴ 宏观水构成

⑵ 微观水分子组成

四. 元素的原子结构

⒈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第一电子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

K 层L 层M 层N 层O 层P 层Q 层

⒉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规律

⑴每一层电子层最多能容纳 2n2个电子

⑵最外层不能超过 8 个电子

⑶电子排布从能量低排到能量高,即从里向外排

⒊原子结构示意图

⒋结论

⑴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 4

⑵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 4

⑶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8 个

⒌离子:带电荷的原子。

⑴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Na+、Mg2+、Al3+)

⑵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F-、O2-、N3-)

五. 相对原子质量(即原子量)

⒈ 定义:国际上规定,以中子数为 6 的碳原子质量的 1/12 为基准,把各种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而得到

的比值。

⒉原子量与原子质量的区别:原子量是比值,没有单位,而原子质量是原子正式的质量,以千克为单位。

六. 查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考试时试卷上一般会注明)

常见元素原子量:O-16 H-1 N-14 C l-35.5Cu-64 Fe-56 Mn-55 K-39 S-32 Na-23 C-12 Al-27 Ca-40 Mg-24 P-31 Zn-65(时间长了就全记住了 T_T)

2.2单质

一. 元素游离态

⒈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⒉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⒊元素存在的形态

⑴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存在的形态。

⑵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存在的形态。

⒋物质的分类

↗ 混合物↗ 非金属

物质→ 纯净物→单质→ 金属

↘化合物↘稀有气体

二. 单质分子式的书写

⒈金属: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分子式(例如:Fe/Cu/Au/Ag/Hg)

⒉非金属:⑴ 气体:双原子分子(例如:O2/N2/Cl2/F2/H2)

⑵ 液体:双原子分子(例如:Br2)

⑶ 固体: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分子式(例如:Si/C/S/P[I2例外])

⒊稀有气体: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分子式(例如:He/Ar/Ne)

三. 相对分子质量(即分子量)

⒈定义:组成该分子的各元素原子量之和。

⒉计算分子量

四. 同素异形体

⒈定义:同一种元素有时可以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

⒉现象:(例如:红磷和白磷、氧气和臭氧、金刚石与石墨与巴基球)

2.3氧气

一. 氧气的制法

⒈工业制法

⑴分离空气法

⑵电解水:水(H2O)[通电] → 氢气(H2)+ 氧气(O2)

⒉实验室制法

⑴反应原理

①高锰酸钾(KMnO4) [加热] →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

②氯酸钾(K C L O3)[加热+二氧化锰(M n O2)]→ 氯化钾(K C L)+氧气(O2)

白色晶体黑色粉末白色粉末无色无味气体

⑵催化剂(即触媒):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保持不变。

⑶实验装置

①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②铁架台应该夹在试管哪里?

夹在离试管口 1/3 处。

③为什么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

药品生成氧气,如果药品挤在一处,氧气就会回流,使药品玷污整个试管。

④为什么导管要露出试管口少许?

如果伸入过多,就会有氧气无法进入导管,药品可能会堵住导管口。

⑤是先移导管还是先移酒精灯?

先移酒精灯。如果先移导管,集气瓶与试管会有压强差,水会倒流入试管,使试管底部破裂。

⑥如何知道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集气瓶口的水槽有气泡冒出。

⑷收集方式

①排水法(因为氧气微溶于水)

②向上排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③向下排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和氦气)

⑸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复燃。

⑹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药品

③搭装置

④加热试管

⑤把导管伸入集气瓶中

⑥收集氧气

⑦把导管移出水槽

⑧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

二. 氧气的氧化作用

⒈氧气的物理性质

⑴无色无味气体

⑵密度比空气略大

⑶微溶于水

⒉氧气的化学性质

⑴蜡烛 + 氧气(O2)[点燃]→ 二氧化碳(CO2)+ 水(H2O)

现象: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石灰水(Ca(OH)2)+ 二氧化碳(CO2)→ 碳酸钙(CaCO3)↓+ 水(H2O)

⑵木炭(C)+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

黑色固体无色无味气体无色无味气体

现象: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更明亮的光,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⑶铁(Fe)+ 氧气(O2)[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

银白色固体无色无味气体黑色固体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为什么在集气瓶底要铺一层黄沙?

防止生成物质温度过高而引起集气瓶底破裂。

⑷硫磺(S)+ 氧气(O2)[点燃]→ 二氧化硫(SO2)

黄色粉末无色无味气体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⑸磷(P)+ 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

红色固体无色无味气体白色固体

现象: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黄色的火焰。

⑥镁(Mg)+ 氧气(O2)[点燃] →氧化镁(MgO)

银白色金属无色无味气体白色粉末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氧化反应)

⒊氧气的用途与危害

第三章:化合物

3.1化合物

一.元素的化合态

化合物→ 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 一般化合物(酸、碱、盐)

二.化合物有固定的组成

木炭(C)+ 氧气(O2)[点燃]→ 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 氧气(2O2)[点燃]→ 二氧化碳(CO2)+ 水(2H2O)

⒈化学方程式: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⒉化合价: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和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性质。

⑴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⑵氢元素与金属元素显正价,其它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⑶氧元素和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元素显负价,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显正价。

⑷在化合物里各个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钾(K)钠(Na)银(Ag)氢(H)+1 价;

4 3 3 4 4

4

3 钙(Ca )镁(Mg )钡(Ba )锌(Zn )+2 价; 氟(F )氯(Cl )溴(Br )碘(I )-1 价; 通常氧(O )是 -2 价;

铝(Al )+3;硅(Si )+4; 铜(Cu )有 +1、+2 价; 铁(Fe )有 +2、+3 价; 碳(C )有 +2、+4 价;

硫(S )有 -2、+4、+6 价; 氮(N )、磷(P )-3、+5 价。

⒋ 原子团:某些元素集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就像一个原子一样,这种集合在一起的元素叫 原子团。

NH 4(+1)铵根 NH +

铵根离子

OH (-1)氢氧根 OH - 氢氧根离子NO 3

(-1)硝酸根 NO - 硝酸根离子CO 3

(-2)碳酸根 CO 2- 碳酸根离子SO 4

(-2)硫酸根 SO 2- 硫酸根离子MnO 4

(-1)高锰酸根 MnO - 高锰酸根离子MnO 4(-2)锰酸根 MnO 2- 锰酸根离子SO 3(-2)亚硫酸根 SO 2- 亚硫酸根离子 △ 化合价与离子带电荷数书写的区别:

⑴ 化合价写在分子式上方,离子带电荷书写在分子式右上方。 ⑵ 书写离子带电荷数时,“1”省略不写。

化合价正、负号些在数字前,离子带电荷数正、负号写在数字后。

三.化合价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⑴ 氢元素与金属元素化合价数一般等于它的最外层电子数。 ⑵ 非金属元素负的化合价一般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然后减去 8。 ⑶ 非金属元素最高化合价数一般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氧除外)。

四.化合价与分子式 ⒈ 用化合价书写分子式

⒉ 从分子式中计算某元素的化合价 ⒊ 分子式的读法 ⑴ 读法

①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作“某化某”或“几某化几某”

HCl (氯化氢)、H 2S (硫化氢)、HF (氟化氢)、HBr (溴化氢)、HI (碘化氢)…… MgO (氧化镁)、CuO (氧化铜)、Na 2O (氧化钠)、BaO (氧化钡)…… FeO (氧化亚铁)、Fe 2O 3(三氧化二铁)、Fe 3O 4(四氧化三铁)、FeCl 2(氯化亚铁)、FeCl 3(氯化铁)……

CuO (氧化铜)、Cu 2O (氧化亚铜)、MnO 2(二氧化锰)、P 2O 5 (五氧化二磷)、PCl 3(三硫化磷)、PCl 5(五硫化磷)、SO 3(三氧化硫)、SO 2(二氧化硫)、CO (一氧化碳)、CO 2(二氧化碳)……

② 由原子团组成的复杂化合物 ⅰ 酸 → 有氧酸(“某酸”):H 2SO 4(硫酸)、H 2CO 3(碳酸)、H 3PO 4(磷酸)、HNO 3(氮酸/硝酸)、H 2SiO 3(硅

酸)、H 2SO 3(亚硫酸)、HIO 3(碘酸)、HBrO 4(溴酸)、H 2SeO 4(硒酸)、HClO 3(氯酸)…… ↘

无氧酸(“氢某酸”):HCl (氢氯酸/盐酸)、H 2S (氢硫酸)、HF (氢氟酸)、HBr (氢溴酸)、

HI(氢碘酸)……

注:H2O(水)、H2O2(双氧水/过氧化氢)除外。

ⅱ碱:(“氢氧化某”或“氢氧化亚某”):Na2OH(氢氧化钠)、Ba(OH)2(氢氧化钡)、KOH(氢氧化钾)、Mg(OH)2(氢氧化镁)、Fe(OH)3(氢氧化铁)、Fe(OH)2(氢氧化亚铁)、Cu(OH)2(氢氧化铜)、Ca(OH)2(氢氧化钙)、Al(OH)3(氢氧化铝)……

ⅲ盐→ 含氧酸盐(“某酸某”、“某酸亚某”):Na2CO3(碳酸钠)、NH4NO3(硝酸铵)、Al(NO3)3(硝酸铝)、

KCLO3(氯酸钾)、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 无氧酸盐(“某化某”):NaCl(氯化钠)、KCl(氯化钾)、BaS(硫化钡)、NH4Cl(氯化

铵)……

⑵分子式的意义

①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微观)。

②表示某种物质有几种元素组成(宏观)。

③表示每个分子所含各种元素的原子(微观)。

④表示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微观)。

⑤表示一种物质(宏观)。

⑶表示几个分子在分子式前面加系数,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3.2根据分子式进行运算

一. 根据分子式计算分子量

例:CuO=64+16=80 / SO3=32+16*3=80

H3PO4=1*3+31+16*4=98 / Cu(OH)2=1*2+32+16*4=98

结论:分子量相同的不一定是一种物质。

二. 计算化合物各元素质量比

例:H2O H:O=2:16=1:8

NH4NO3 N:H:O=14*2:1*4:16*3=7:1:2

三.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

FeO — Fe%=Fe/FeO*100%=56/72*100%=77.8%

Fe2O3— Fe%=Fe2/Fe2O3*100%=112/160*100%=70%

Fe3O4— Fe%=Fe3/Fe3O4*100%=168/232*100%=72.4%

第四章:水

4.1水的组成

一. 水的分布与特性

⒈水的分布

⑴海洋:97.2%

⑵其他冰川冰冠:2.24%、地下水:1.6% 等。

⒉水的物理性质

⑴水是无色无味液体。

⑵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凝固点为0°C。

⑶水在4°C时密度最大,因此水有反膨胀现象。

⑷水的比热容大,为 4.2 焦耳/(千克·°C)。

⒊水的组成

⑴电解水:2H2O [通电] → 2H2↑+ O2↑(加H2SO4或NaOH 加快导电性与反应速度)

分子数之比—水:氢气:氧气= 2:2:1 氢气通负极,氧气通正极。

气体体积之比—氢气:氧气= 2:1

质量之比—水:氢气:氧气= 36:4:32= 9:1:8

现象: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体积大的气体能燃烧。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

⑵2H2 + O2 [点燃]→ 2H2O

现象:氢气点燃是淡蓝色火焰,集气瓶内壁有水珠生成。

结论: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

三.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

⒈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A+B)

例:KMnO4 [加热] → K2MnO4 + MnO2+ O2

2H2O [ 通电] → 2H2↑+ O2↑

KClO3 [加热 + MnO2] → KCl + O2

HgO [加热]→ Hg + O2

H2O2 [MnO2] → H2O + O2

⒉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其他物质的反应。(A+B→AB)

例:Mg + O2 [点燃] → MgO

P + O2 [点燃]→ P2O5

S + O2 [点燃]→ SO2

Fe + O2 [点燃]→ Fe3O4

C + O2 [点燃]→ CO2

2H2 + O2 [点燃]→ 2H2O

4.2水是一种重要的分散剂

一.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⒈分散剂:能使其他物质分散的物质。

⒉物质在水中分散的几种情况

⑴以原来大小不一的颗粒机械地分散在水中。(如泥、沙等)

⑵以分子或离子等微粒机械地分散在水中,即溶解。(如食盐、蔗糖等)

⑶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

①氧化钙,俗称生石灰(CaO)+ H2O → 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Ca(OH)2)[放热反应]

现象:发出大量的热,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酸碱指示剂:无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

②CO2 + H20 [通入]→ 碳酸(H2CO3)

现象: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结论: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

无色酚酞试液——“红了一次不红第二次”。

三. 物质的水合现象

⒈水合现象:被分散的分子或其他微粒都被水分子包围结合的现象。

⒉水合物:蒸发时有些物质的微粒会脱离水分子的包围而从水中析出,有些物质的微粒会和一定数目的水

分子结合在一起从水中析出,这样的物质就叫水合物。

⑴CuSO4·5H2O 五水硫酸铜(即硫酸铜晶体,俗称蓝矾、胆矾)

CuSO4·5H2O [加热]→ CuSO4+ 5H2O 分子量:64+32+1*10+16*9=250

蓝色晶体白色粉末(无水硫酸铜)

⑵2CaSO4·H2O 熟石膏CaSO4·2H2O 生石膏

4.3水在自然循环中的净化

一. 水被污染有哪些危害

⒈影响水中生物生存

⒉不可直接饮用

⒊用水进行的工业生产会降低质量

⒋危害动植物生长

二. 水的自然净化的主要途径(全都是物理变化)

⒈蒸发:去除水中可溶物质。

⒉曝气:去除水中易挥发物质。

⒊沉降:去除水中固体小颗粒。

⒋过滤:去除水中不可溶性固体小颗粒。

⒌吸附:去除水中不溶性微小颗粒。

⒍稀释:把有害物质加以稀释,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

三. 水中物质的降解反应

⒈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不包括C O、C O2、H2C O3、与碳酸盐(例如N a2C O3)]。

⒉降解反应:好氧菌等微生物使大分子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⑴大分子有机物[好氧菌]→ CO2 + H2O (水体得到净化)

⑵大分子有机物[厌氧菌]→ CH4 + H2SO4(水体被污染)

四. 水体被污染的原因

⒈生活与城市污水

⒉工业废水

⒊不合理使用化肥

五. 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⒈人工净化再排水

⒉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⒊在河边种植水草

六. 自来水生产: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

第五章:溶液的性质和浓度

5.1溶液的性质

一. 两类分散体系(混合物)→ 浊液

↘ 溶液

⒈浊液

⑴悬浊液(例如:泥水)

①定义: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②特征

ⅰ不均一、不稳定、会沉降。

ⅱ固体小颗粒不溶解于液体。

⑵乳浊液(例如:牛奶)

①定义:液体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②特征

ⅰ不均一、不稳定、会沉降。

ⅱ液体小液滴不溶解于液体。

⒉溶液

⑴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⑵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⑶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⑷用水作溶剂的溶液胶水溶液,通常情况下不标明溶质的溶解是指水溶液。

⑸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

①固体、气体于液体混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液。

②两种液体相混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③液体与水混溶,不管量多少,水总是溶剂,液体是溶质。

二. (水)溶液的特性

⒈水溶液中的水和溶质保持原来的化学性质。

⑴CuSO4 + 5H2O → CuSO4·5H2O (检验溶液是否含水的方法)

⑵HCl + AgNO3→AgCl↓+ NNO3

无色溶液无色溶液白色沉淀无色溶液

⒉溶液的凝固点随浓度的提高而下降

三. 离子溶液的导电性

⒈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的状况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⒉电流:电解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金属:具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⑴NaCl = Na+ + Cl- / CuSO4 = Cu2+ + SO42-/ Na2CO3 = 2Na+ + CO32- / NH4NO3 = NH4+ + NO3-

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生成的化合物。

⑵三大强酸:HCl = H+ + Cl-

HNO3 = H+ + NO3-

H2SO4 = 2H+ + SO42-

H2CO3≒ H+ + HCO3- / HCO3-≒ H+ + CO32-

酸:电解质电离时所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⑶强碱:NaOH = Na+ + OH-

KOH = K+ + OH-

Ba(OH)2 = Ba2+ + 2OH-

中强碱:Ca(OH)2 = Ca2+ + 2OH-

碱:电解质电离时所产生的阴离子是氢氧根的化合物。

四. 溶液的酸碱性

⒈溶液的酸碱性可用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判断。

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橄榄?)

无色酚酞试液——“红了一次不红第二次”。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可能是强碱弱酸盐。(例如:NaCO3)酸

性溶液不一定是酸,可能是弱碱强酸盐。(例如:Mg(NO3)2)

⒉溶液的酸碱性可用pH 试纸判断

实验得结论:酸性溶液 pH<7 中性溶液 pH=7 碱性溶液 pH>7

pH 值的范围通常在 0-14 之间(有小数,可以计算)

比色卡上的 pH 值 1-14 之间(无小数)

5.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一. 物质的溶解性

⒈溶解性: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内溶解的能力。

⒉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

二.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⒈饱和溶液定义: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⒉不饱和溶液定义: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⒊怎样证明溶液是否饱和?

加少量溶质,如果溶质被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反之则为饱和溶液。

⒋浓溶液和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⒌两个“一定”的原因:温度升高会改变溶解溶质的数量,溶质增多则不能再溶解溶质。

三. 溶解度

⒈固体的溶解度

⑴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⑵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

①绝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大(如KNO3)。

②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如NaCl)。

③极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⑶溶解度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把表示物质在各个温度下溶解度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就是溶解度曲线。它反

应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趋势。

⒉气体的溶解度

⑴定义:通常是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定温度下以体积水中最多能溶解体积数。

⑵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压强

①当大气压不变时,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②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溶解度随大气压的升高而增大。

四.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⒈两个公式的推导

⑴S/100 = M 溶质/M 溶剂

⑵S/S+100 = M 溶质/M 溶液

⒉例题[详见《达达的题目》……]

五. 结晶

⒈定义:从溶液中提取溶解固体的方法。

⑴蒸发溶剂(适用于固体物质随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不大的物质)

⑵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用于固体物质随温度的变化溶解度变化较大的物质)

⒉晶体:具有规则形状的固体(晶体不一定含有结晶水,如氯化钠与硝酸钾)。

⒊结晶

⑴形成晶体的过程。

⑵根据它们的溶解度不同分离两种可溶性固体的方法。

⒋ 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化合物[例:明矾(十二水硫酸铝钾 KAl(SO4)2·12H2O)、蓝矾或胆矾(五

水硫酸铜 CuSO4·5H2O)、石碱(十水碳酸钠 Na2CO3·10H2O)]

⒌风化:在室温下或在干燥的空气里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例:石碱)。

⒍潮解:有些晶体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物体表面形成溶液的现象(例:干燥剂)。

5.3溶液的浓度

一. 溶液的浓度

⒈定义:浓度是溶质的量与溶液的量的比值。

⒉公式:溶液浓度=溶质的量/溶液的量

⒊溶液的浓度表示的众多方法

⑴ppm 浓度(用于很稀的溶液):用溶质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万分之一(10-6)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⑵体积比浓度:(例如 1:4 体积的硫酸指的是一体积硫酸与 4 体积水的溶液)

⑶质量百分比浓度

二. 质量百分比浓度(质量分数)

⒈定义: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溶液中的含量。

⒉公式:C%=M溶质/M溶液×100%

⒊计算

⑴根据定义

⑵溶解度与质量百分比浓度之间的换算

⑶溶液稀释的计算(稀释定律:M稀=M浓)

⑸ 有关结晶水合物的计算

⑹ 有关百分比浓度和化学方程式

第六章: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6.1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一. 质量守恒定律

⒈ 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⒉ 原因: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反应前后不变。

NaOH + HCl → NaCl + H 2O

二.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⒈ 化学方程式定义:用元素符号和分子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⒉ 化学方程式的注意点 ⑴ 尊重客观事实。 ⑵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⒊ 书写方法

2NaOH + CuSO 4 → Na 2SO 4 + Cu(OH)2↓

无色溶液 蓝色溶液 无色溶液 蓝色絮状沉淀

※ AB + CD → AD + CB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注意事项:⑴ 反应物有气体,生成物也有气体,“↑”不写。

⑵ 点燃是条件,加热是现象。

三.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⒈ 观察法:2KClO 3 [加热 + MnO 2] → 2KCl + O 2↑ ⒉ 最小公倍数法:CH 4 + 2O 2 → CO 2 + 2H 2O ⒊ 奇数配偶法:C 3H 8 + 5O 2 → 3CO 2 + 4H 2O

Zn + CuSO 4 → Cu + ZnSO 4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制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四.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⒈ 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 ⒉ 表示反应条件

⒊ 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

⒋ 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原子个数比 ⒌ 如果有气体,还可以表示气体的体积比

五.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⒈ 宏观:表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⒉ 微观:两个水分子通电生成两个氢气分子与一个氧气分子。

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C% = S/S+100×100%

S = 100C/100-C

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溶解度只有一个值,浓度百分比只有一个值,饱和溶液是最大值。 联系

6.2化学反应

一.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

⒈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⑴反应原理

①Zn + 2HCl(稀)→ ZnCl2 + H2↑(置换反应)

能用浓盐酸吗?

不能。浓盐酸具有很大的挥发性,得到的氢气同时会得到氯化氢气体。

②Zn + H2SO4(稀)→ ZnSO4 + H2↑(置换反应)

能用浓硫酸吗?

不能。浓硫酸是强氧化氢酸,得到的气体不是氢气而是二氧化硫。

⑵实验装置

①启普发生器

②简易启普发生器

ⅰ优点:随用随开,不用就停。

ⅱ使用启普发生器的条件

Ⅰ反应物一种是块状物体,一种是液体。

Ⅱ不需要加热。

Ⅲ生成的物体难溶于水或能溶于水。

③收集方法

ⅰ排水法(氢气难溶于水)

ⅱ向下排气法(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⑶氢气的性质

①氢气的物理性质

ⅰ无色无味气体

ⅱ难溶于水

ⅲ最轻的气体

②氢气的化学性质

ⅰ 可燃性(点燃氢气前必须检查氢气的纯度,否则会爆炸!!!)

2H2 + O2 [点燃]→ 2H2O 现象:淡蓝色火焰

H2 + Cl2 [点燃]→ 2HCl 现象:苍白色火焰

氢气的爆炸极限:4%—74.2%

ⅱ还原性

Ⅰ H2 + CuO [加热]→ Cu + H2O

㈠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有变化的反应。

口诀: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化合价下降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判断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是否变化。

例:Zn + CuSO4→ ZnSO4 + Cu(置换反应)

银白色金属蓝色溶液无色溶液红色金属

分析:锌粒中的锌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硫酸铜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锌粒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㈡试验步骤

a.先同氢气在加热,防止爆炸。

b.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的粉末,且有水珠生成。

c.实验完毕后先以酒精灯继续通氢气冷却。(否则会出现压强差,空气通入试管,会使实验失败。)

ⅡNaOH + HCl → NaCl + H2O

非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没有变化的反应。

⒉氢气的用途

⑴冶炼金属(还原性)

⑵新颖的绿色燃料(可燃性)

⑶高空探氢气球(密度最小的气体)

6.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一.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⒉分析题意,列出未知数。

⒊求出已知物质和待求物质之间的质量和分子量。

⒋列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⒌写出简明答案。

例:把 2.7 克水电解,分解可得到几克氢气?

解:设可得到 x 克氢气

2H2O [通电] → 2H2↑+ O2↑

36 4

2.7 x

3.6/2.7=4/x x=0.3 克

答:可得氢气 0.3 克

二. 化学方程式问题的各种类型

⒈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⒉有关气体体积与质量之间换算的计算。

⒊有关含杂质的计算。

⒋综合计算。

⒌有关差值法的计算。

⒍有关连续反应的计算。

⒎有过量的计算。

第七章:燃料和燃烧

7.1常用的燃料

一. 煤和焦炭

⒈煤的主要成分:碳

⒉煤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化合反应

氧气充足时:C+O2[点燃]→CO2

氧气不足时:2C+O2[点燃]→2CO

⒊煤的热值高

⒋煤的干馏

⑴定义: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的过程。

⑵生成物

固体:焦炭 [主要成份:比较纯净的碳,用途:炼铁]

液体:煤焦油 [主要成份:有机物,用途:炸药]

气体:焦炉气 [主要成份:氢气、甲烷,用途:煤气]

二. 木材和木炭

⒈木材的主要成份:有机物(碳)

⒉木材的干馏

生成物:固体:木炭,液体:木焦油,气体:木气

⒊木炭具有吸附性:气体或溶液里的物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的现象。

⒋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达达:活性炭就将黑森林巧克力……)

⑴用途:净水机、防毒面具

⑵原因:疏松多孔,表面积大

三. 煤气

⒈煤气的可燃性成份:CH4、H2、CO

煤气的不可燃性成份:N2、CO2

四. 液化气和沼气

⒈液化气组成:多种低沸点的气体

C3H8(丙烷)、C4H10(丁烷)→ C n H2n+2(烷烃通式)[甲烷 CH4]

C3H6(丙烯)、C4H8(丁烯)→ C n H2n(烯烃通式)

⒉沼气

⑴主要成份:甲烷

⑵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⑶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7.2煤气、液化气的生产和使用

一. 煤气的生产

⒈发生煤炉的制取原理:C + O2[点燃]→ CO2,C O2+C[高温]→2C O

⒉水煤气的制取原理:H2O + C[高温]H2 + CO(水煤气)

二. 安全使用煤气

⒈CO 是一种剧毒的气体

⒉煤气易爆炸(3 个条件)

⑴煤气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⑵混合气体处于积聚或密封状态。

⑶明火、抽烟、开关灯、使用电器。

三. 液化气的生产和使用

石油的分馏:根据石油各种碳氢化合物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把它们一一分离。(物理变化)区别:蒸馏(物理变化)、干馏(化学变化)

四. 燃料的合理使用

7.3燃烧和灭火

一. 燃烧

⒈定义: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⒉燃烧不一定要氧气参加

Mg + CO2[点燃]→2MgO+C

二. 物质燃烧的难易

⒈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三. 爆炸

⒈定义:气体可燃物和干燥的粉末固体在有限的空间急速地发生燃烧。

⒉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四. 自燃

⒈缓慢氧化

⒉自燃:由缓慢燃烧应起的自发燃烧。

五. 有害燃烧

六. 灭火的原理

⒈燃烧的三个要素

⑴存在可燃物

⑵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

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⒉灭火原理:破坏燃烧三要素的其中一个

七. 灭火器

⒈酸碱灭火器:H2SO4+2NaHCO3→Na2SO4+2CO2↑+2H2O

⒉泡沫灭火器:Al2(SO4)3+NaHCO3→Al(OH)3+H2O+CO2↑Na2SO4

⒊干粉灭火器:NaHCO3与滑石粉

⒋1211 灭火器:CF2ClBr(二氟一溴一氯甲烷)

第八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酸雨

8.1二氧化碳

一.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⒈CaCO3+ CO2+ H2O → Ca(HCO3)2

不溶水的白色固体溶于水的无色溶液

Ca(HCO3)2[加热]→CaCO3 + CO2 + H2O

⒉Ca(OH)2 + CO2→CaCO3↓+ H2O [通二氧化碳适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CO3 + CO2 + H2O → Ca(HCO3)2[通二氧化碳至过量,澄清石灰水有澄清变浑浊,混浊又变澄清]⒊二氧化碳的危害:温室效应

二. 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实验室制法

⒈二氧化碳的用途

⑴作肥料

⑵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⑶制冷剂

⑷人工降雨(干冰)

⑸饮料的原料

⒉二氧化碳的性质

⑴物理性质

①无色无味气体

②密度大于空气

③能溶于水(能像液体一样倾倒)

④加压降温先变成无色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变成无色的干冰(固体)

⑵化学性质

①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即不具有可燃性和助燃性)

②与水反应:CO2+H2O→H2CO3(碳酸易分解)

③与石灰水反应:Ca(OH)2 + CO2→CaCO3↓+ H2O(适量的二氧化碳)

④与碳反应:CO2+C[高温]→2CO

⒊实验室制法:CaCO3+2HCl→CaCl2+H2O+CO2↑

能用浓盐酸吗?

不能,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得到二氧化碳的同时也会得到氯化氢气体。

能用硫酸吗?

不能,CaCO3+H2SO4→CaSO4+H2O+CO2↑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大理石与硫酸反应。

能用硝酸吗?

能,可是价格太高。[T_T 我们学校那么穷吗……]CaCO3+2HNO3→Ca(NO3)2+H2O+CO2↑

⑵实验装置(与制氢气的装置一样:简易启普发生器)

⑶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⑷证明方法:通入澄清石灰水看它是否变浑浊。

⒋工业制法

⑴CaCO3[高温] →CO2↑+CaO

⑵C6H12O6[酒化酶] →2C2H6O+2CO2↑

8.2二氧化硫和酸雨

一. 二氧化硫

⒈物理性质

⑴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⑵易溶于水(1 体积水可溶解 40 体积二氧化硫)

⑶密度比空气大

⒉化学性质

⑴与水反应:SO2+H2O→H2SO3[亚硫酸]

酸酐:二氧化硫——亚硫酸酐/三氧化硫——硫酸酐/二氧化碳——碳酸酐/五氧化二氮——硝酸酐/五氧化二磷——磷酸酐(无氧酸没有酸酐)

⑵与氧气反应: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S O3+H2O→H2S O4

⑶与碱溶液反应:2NaOH+SO2→H2O+Na2SO3(工业除二氧化硫的方法)

二. 酸雨

⒈定义:pH 值小于 5.6 的雨水。

⒉形成酸雨的原应:S+O2[点燃] →SO2/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SO3+H2O→H2SO4

⒊酸雨的危害

第九章:食盐及其加工产品

9.1食盐

一. 自然界的食盐

⒈种类:海盐、湖盐、井盐、岩盐。

⒉粗盐中含有M gC l2、C a C l2易潮解的物质。

(完整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 ====Fe 3O 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4、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 ==== 2CuO 现象:铜丝变黑. 6、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2 ====2Al 2O 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7、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 + O 2 === 2H 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8、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 2==== 2P 2O 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 2 ===SO 2现象:A 、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0、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 === CO 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 2 === 2CO 12、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 2 ==== 2CO (是吸热的反应)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高温

13、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 2 ==== 2CO 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4、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O 2 + H 2O === H 2CO 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 酸性氧化物+水→酸 如:SO 2 + H 2O === H 2SO 3 SO 3 + H 2O === H 2SO 4 15、生石灰溶于水:CaO + H 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 注意: 碱性氧化物+水→碱 氧化钠溶于水:Na 2O + H 2O =2NaOH 氧化钾溶于水:K 2O + H 2O =2KOH 氧化钡溶于水:BaO + H 2O ==== Ba (OH )2 16、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 2===2NaCl 1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 4 + 5H 2O ==== CuSO 4?5H 2O 二、分解反应: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2H 2O =====2H 2↑+ O 2 ↑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H 2:O 2=2:1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8、加热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 ===== 2CuO + H 2O + CO 2↑ 现象: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 3==2KCl + 3O 2 ↑ 20、加热高锰酸钾:2KMnO 4==K 2MnO 4 + MnO 2 + O 2 ↑ 2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 2O 2==== 2H 2O+ O 2↑ △通电 点燃 点燃 △ △MnO 2 MnO 2

(完整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 绪言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以及制法的一门自然科学。 二.物质的变化 ⒈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⒉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⑴镁(Mg)+ 氧气(O2)[点燃] →氧化镁(MgO) 银白色金属无色无味气体白色粉末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 ⑵高锰酸钾(KMnO4)[加热]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 紫黑色固体褐色固体黑色固体无色无味气体 现象:带火星的香棒伸入试管口,复燃。 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有化学变化。 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三.物质的性质 ⒈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 ⒉化学性质:物质必须通过化学性质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稳定性、不稳定性、助燃性、可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分解性 四.我国的化学发展史 ⒈商代就会制青铜器。 ⒉春秋晚期会炼生铁,战国晚期会炼钢。 ⒊古代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工艺是世界闻名的。 ⒋近代我国著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⒌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等构成生命的物质。 第一章:纯净物和混合物 1.1组成物质的微粒 一.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 ⒈分子 ⑴定义: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⑵特点:① 很小 ② 不停的运动 ③ 分子和分子之间有间隙 ⑶氧化汞(HgO)[加热]→汞(Hg)+ 氧气(O2) 桔红色固体银白色液体无色无味气体 现象:加热氧化汞,试管内壁有银白色的液体生成,带火星的香棒伸入导管口,复燃。 氧化汞分子→ 汞原子 + 氧原子氧原子 + 氧原子→ 氧分子 ⒉原子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题

1.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靖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理由是;(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中的现象是,装置F的作用是 (4)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增重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C x H y,则装置C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填“偏小”、“ 偏大”或“无影响” ) (6)若此塑料为聚氯乙烯则生成物中会有_____检验此物质应在____和____之间加______ 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活动中展示了一套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化学方程式汇总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总汇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 2 NaOH + CuSO 4 ==== Na 2SO 4 + Cu(OH)2↓ (2) CaCO 3 + 2HCl ===CaCl 2 + CO 2↑ + H 2O (3) CO 2 + Ca(OH)2 ===CaCO 3↓+ H 2 (4)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⑴ S + O 2 SO 2 ⑵ 4 P + 5 O 2 2 P 2O 5 ⑶ C + O 2 CO 2 ⑷ 3 Fe + 2 O 2 Fe 3O 4 ⑸ 2 H 2O 2 O 2↑ + 2 H 2O ⑹ 2 KClO 3 2KCl + 3O 2↑ ⑺ 2 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⑻ 2 H 2O 2 H 2 ↑+ O 2 ↑ ⑼ 2 H 2 + O 2 2H 2O ⑽ C 2H 5OH + 3 O 2 2 CO 2 + 3 H 2O ⑾ 2 HgO 2 Hg + O 2↑ ⑿ CO 2 + Ca(OH)2 CaCO 3↓+ H 2O MnO 2 △ MnO 2 △ △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⑴ 2 H 2O 2 H 2 ↑+ O 2 ↑ ⑵ 2 HgO 2 Hg + O 2↑ ⑶ 2 H 2 + O 2 2 H 2O ⑷ H 2 + Cl 2 2 HCl ⑸2 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⑴2 H 2O 2 H 2 ↑+ O 2 ↑ ⑵S + O 2 SO 2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⑴ 2 Mg + O 2 2 MgO ⑵ Fe + CuSO 4 FeSO 4 + Cu ⑶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 ↑ ⑷ 2 NaOH + CuSO 4 Na 2SO 4 + Cu(OH)2↓ ⑸ CaCO 3 CaO + CO 2↑ ⑹ H 2 + CuO Cu + H 2O ⑺ Fe 2O 3 + 3 H 2 2 Fe + 3 H 2 O ⑻ Fe 2O 3 + 3CO 2Fe + 3CO 2 ⑼C 2H 4 + 3 O 2 2 H 2O + 2 CO 2 △ △ 高温 高温 高温 △

初中全册化学方程式

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第一章 1、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受热分解: Cu 2(OH)2CO 3 2CuO + H 2O + CO 2↑ (绿色变成黑色,瓶内有水珠,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 Cu 2(OH)2CO 3 + 2HCl 2CuCl 2 + 2H 2O + CO 2↑ 3、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 4HCO 3 NH 3 + H 2O +CO 2↑(碳酸氢铵逐渐消失,生成一种刺激性气体) 4、氯化氢与氨气混合反应,生成氯化铵 HCl + NH 3 NH 4Cl (生成一种白烟) 5、碘化钾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碘化银与硝酸钾 KI + AgNO 3 AgI ↓+ KNO 3 (产生黄色沉淀) 6、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 2Mg + O 2 2MgO(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第二章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发出苍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浓厚的白烟) 2、木炭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 [在空气中发出红光(氧气中发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 2 2CO 4、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2MgO 5、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 Fe 3O 4(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6、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 2CuO 7、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2 2Al 2O 3 8、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 + O 2 2H 2O(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 9、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 2 SO 2(发出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体) 10、加热高锰酸钾: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 ? ? 点燃52 2O 2P 5O 4P 点燃+2 2 CO O C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 点燃 点燃 点燃 2MnO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浙教版科学八下 八年级下第一章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 原子结构的模型 质子(带正电) 夸克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组成物质的元素 1、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新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完整

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 3、含义以2H2+O2 ===点燃====== 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小结:1、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2、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等: 红色:红P、Cu、Fe2O3 红褐色:Fe(OH)3 浅绿色:Fe2+盐的溶液

人教版初中所有化学方程式总结

初中化学反应常见基本的化学方程式: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点燃Fe 3O 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 2====加热2CuO 4.铝与氧气反应:4Al+3O 2====2Al 2O 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O 2====点燃2H 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 4P+5O 2====点燃 2P 2O 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 2====点燃 SO 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 2====点燃CO 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 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 2====点燃2CO 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 2H 5OH+3O 2====点燃 2CO 2+3H 2O (3)氧气的来源: 13.加热氯酸钾:2KClO 3====加热 2KCl+3O 2↑(实验 室制氧气原理1) 14.加热高锰酸钾: 2KMnO 4====加热 K 2MnO 4+MnO 2+O 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2H 2O 2=====MnO22H 2O+O 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 2O====通电2H 2↑+O 2↑ 17.生石灰与水:CaO+H 2O==Ca(OH)2 18.二氧化碳与水:H 2O+CO 2==H 2CO 3 三、质量守恒定律: 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点燃 2MgO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 4===F e SO 4+Cu 21.氢气还原氧化铜:H 2+CuO====加热Cu+H 2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2.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 2====点燃CO 2 23.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 2↑ 24.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 2O 3====高温4Fe+3CO 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5.煤炉的底层:C+O 2====点燃 CO 2 26.煤炉的中层:CO 2+C====高温2CO 27.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 2CO+O 2====点燃 2CO 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28.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9.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 2CO 3==H 2O+CO 2↑ 30.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CaCO 3====高温 CaO+CO 2↑ 31.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Ca(OH)2+CO 2===CaCO 3↓+H 2O (4)一氧化碳的性质: 3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 Cu+CO 2 其它反应: 3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五、燃料及其利用: 3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2O 2====点燃CO 2+2H 2O 35.酒精燃烧:C 2H 5OH+3O 2====点燃 2CO 2+3H 2O 36.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O 2====点燃2H 2O MnO 2

新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3、含义以2H2+O2 ===点燃====== 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人教版)

MnO 2 △ MnO 2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一、 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点燃 2MgO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 点燃 Fe 3O 4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 △ 2CuO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2 点燃 2Al 2O 3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 + O 2 点燃 2H 2O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 2 点燃 2P 2O 5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 2 点燃 SO 2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 点燃 CO 2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 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一氧化碳燃烧2CO + O 2 点燃 2CO 2 甲烷燃烧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O 酒精燃烧C 2H 5OH+3O 2 点燃 2CO 2+3H 2O (3)氧气的来源: 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HgO Hg+ O 2↑ 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nO4+K2MnO4 MnO2+O2↑ 过氧化氢制氧气2H 2O 2 2H 2O+ O 2↑ 氯酸钾制氧气2KClO 3 2KCl+3O 2↑ 电解水 2H 2O 通电 2H 2↑+O 2 ↑ 生石灰溶于水:CaO + H 2O == Ca(OH)2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 2O + CO 2==H 2CO 3 三、质量守恒定律: 镁燃烧2Mg + O 2 点燃 2MgO 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 4==FeSO 4+Cu 氢气还原氧化铜H 2+CuO △ Cu+H 2O 镁还原氧化铜Mg+CuO △ Cu + Mg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碳充分燃烧:C + O 2 点燃 CO 2 炭还原氧化铜C+2CuO 高温 2Cu + CO 2↑ 炭还原氧化铁3C+2Fe 2O 3 高温 4Fe+3CO 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化合反应) 煤炉的底层:C + O 2 点燃 CO 2 煤炉的中层:CO 2 + C 高温 2CO 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2CO+O 2 点燃 2CO 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 碳酸分解H 2CO 3 == H 2O + CO 2↑ △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初中化学方程式 一、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 (3)氧气的来源: 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2HgO 加热Hg+ O2 ↑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H2O2 MnO2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 通电2H2↑+ O2 ↑ 17.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2O + CO2==H2CO3 三、质量守恒定律: 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1.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Cu + H2O 22. 镁还原氧化铜:Mg + CuO 加热Cu + Mg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 25.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6.煤炉的底层:C + O2 点燃CO2 27.煤炉的中层:CO2 + C 高温2CO 28.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 + O2 点燃2CO2 (3)二氧化碳的制法与性质: 2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浙教版科学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精选)

初中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 一、基础过关[练习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生石灰与水反应: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3.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分解: 4.用H2O2制取氧气: 5.镁条与盐酸反应: 6.锌粒与稀硫酸反应: 7.铁片与稀硫酸反应: 8.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9.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10.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1.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 1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1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 14.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15.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16.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17.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 1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9.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20.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21.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 22.用硫酸除去铁锈: 23.天然气燃烧: 24。煅烧石灰石: [练习2]写出常见的五种黑色固体的化学式、、、、。 [练习3]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mA + nB = aM + b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计量数m与n的比一定等于a与b的比 B. 若M是单质、N为化合物,则A和B中一定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 C.若B是酸,则M和N一定有一种是盐 D.若M和N中一种是盐,一种是水,则A和B中一种是酸,一种是碱 [练习4]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其中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1:2,写出化合物A、B的化学式:。 [练习5]根据下表回答: (1) Zn(OH)2的溶解性。 (2)从上表中找出一种微溶性盐(填化学式,下同)。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是 . (3)Zn(NO3)2、BaCl2两种溶液能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 . (4)完成硫酸和表中的一种可溶性盐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练习6](1)铝和二氧化锰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造金属锰,同时生成另一种氧化物 ,()反应(2)做化学实验时,不小心皮肤上沾上了硝酸银溶液,过一段时间会出现黑色痕迹,很难洗去,这是因为硝酸银见光分解生成一种金属、一种红棕色气体(NO2)和一种能供给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1-2章酸碱盐化学方程式默写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酸的通性: (一)酸+ 碱→盐+ 水 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镁与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酸+ 盐→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有沉淀或气体生成) 1、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钠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酸(盐酸或硫酸)+ 金属(镁、铝、锌、铁)→盐+氢气 1、锌和硫酸反应制取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镁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酸+ 金属氧化物→盐+ 水 1、稀盐酸清洗铁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锌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溶性碱的通性: (一)碱+ 酸→盐+ 水 1、氢氧化钙溶液与盐酸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碱+ 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有沉淀或气体生成) 1、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与硫酸铵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碱+ 非金属氧化物→盐+ 水[来源:学科网]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三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氧化碳通入氨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99236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Fe 3 O 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 22Al 2 O 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 2+O 2 2H 2 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 22P 2 O 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O 2 SO 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 2 CO 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CO 2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 2 2CO 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 2+H 2 O==H 2 CO 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 2O==Ca(OH) 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 4+5H 2 O==CuSO 4 ·5H 2 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 2 2NaCl 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 2O 2 2H 2 O+O 2 ↑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MnO2+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 2H2↑+O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 CaO+CO2↑置换反应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 21、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 22、镁和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23、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2Cu+CO2↑ 25、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C H2+CO 26、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2O3 4Fe+3CO2↑ 其他 27.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NaOH+CuSO 4==Cu(OH) 2 ↓+Na 2 SO 4 28、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2O 2 CO 2 +2H 2 O 29、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 2H 5 OH+3O 2 2CO 2 +3H 2 O 30、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 2 3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Fe 2O 3 2Fe+3CO 2 32、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Ca(OH)2+CO2==CaCO3↓+H2O 3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 2NaOH+CO2==Na2CO3+H2O 34、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 的实验室制法):CaCO3+2HCl==CaCl2+H2O+CO2↑ 35、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 理):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一、氧气的性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 Fe 3 O 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2 2Al 2 O 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 2点燃 2H 2 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 2 2P 2 O 5 现象::生成白烟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SO 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 CO 2 现象: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 2 2CO 现象:燃烧(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 2 2CO 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 + 2O 2 CO2 + 2H 2 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 2H 5 OH + 3O 2 2CO 2 + 3H 2 O (3)氧气的来源: 13.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加热 Hg+ O 2 ↑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 4加热 K 2 MnO 4 + MnO 2 + O 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 2O 通电 2H 2 ↑+ O 2 ↑ 17.生石灰溶于水:CaO + H 2O == Ca(OH) 2 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H 2O + CO 2 ==H 2 CO 3 三、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上册)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上册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 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 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 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 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CO2 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 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H2O==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2NaCl 二、分解反应 15、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2H2O+O2↑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 17、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2H2↑+O2↑ 18、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CO2↑ 19、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CaO+CO2↑ 20、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Cu2(OH)2CO3CuO+H2O+CO2↑

三、其它: 2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CuSO4==Cu(OH)2↓+Na2SO4 22、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 23、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2CO2+3H2O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 Cu+CO2 2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2Fe+3CO2 26、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27、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 28、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CaCO3+2HCl==CaCl2+H2O+CO2↑29、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人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归类大全

一、反应类型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点燃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点燃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O5 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点燃SO2 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点燃CO2 8、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 9、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 + CO2高温2CO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 1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 + H2O === H2CO3 12、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3、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5H2O === CuSO4·5H2O 14、钠在氯气中燃烧:2Na + Cl2点燃2NaCl 15、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16、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二)、分解反应 17、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2H2O + O2↑ 18、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 MnO2+ O2↑ 19、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 O2↑ 20、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H2O + CO2↑ 21、高温煅烧石灰石(二氧化碳工业制法):CaCO3高温CaO + CO2↑ 22、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2CuO + H2O + CO2↑ 23、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O2和△2KCl + 3O2↑ 24、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CuSO4 + 5H2O (三)、置换反应 25、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6、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27、镁和稀盐酸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 28、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 29、木炭还原氧化铜:C + 2CuO 高温2Cu + CO2↑ 30、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H2 + CO 3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 2Fe2O3 高温4Fe + 3CO2↑(四)、复分解反应 32、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 33、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 H2O 34、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 (OH)2 === CuCl2 + 2H2O 35、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 (OH)2 === CaCl2 + 2H2O 36、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37、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38、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2NaOH === Na2SO4+ 2H2O 39、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40、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