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1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必修1地理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变化、周期和黄赤交角。

2.了解昼夜的产生及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

3.了解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以及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的含义。

4.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以及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5.通过观察地球仪的演示和参与演示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像力。

6.通过读图、画图、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因素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或用地球仪操作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提高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表达地理现象、概括地理特点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球不同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地球空间思维和想像能力。

3.通过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昼半球和夜半球图、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

3.通过绘图训练,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情趣,激发对科学和个人内在美的追求志向。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教材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

地球同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如绕地轴自转、绕太阳公转、随太阳参与银河系的运动等。即使是公转也不只是简单地绕太阳作椭圆运动,而是绕日地质心运动,同时也绕月地质心运动。在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绕地轴自转和绕日公转。 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参照系,地球运动有视运动和真运动的不同。另一方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两种运动迭加、合成了地球的运动。因此,应关注地球自转和公转之间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分析某种运动。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的划

分等。从成因分析,这些地理现象相当
一部分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形成的。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不仅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后者更为重要。其中,地表水榆林教学资源网 第 1 页 共 14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