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3-1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3-1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3-1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设计初稿

(区初二中心组苏海鹰)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学习主题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一)读地理书60页的图3.1,完成下列问题,认识自然资源,以及它们和我们的关系:

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的物质和能量

B.人类广泛使用的物质和能量

C.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

D.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布匹 B.煤炭 C.钢材 D.水泥

3.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地理书61页的图3.2,完成下列问题,认识自然资源的分类:

1.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属________资源;还有些自然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是________资源。

2.下列各组资源,均为可再生资源的是()

A.草地、荒漠、纸张 B.阳光、水能、木材C.石油、煤、天然气 D.耕地、森林、水资源

(三)读地理书62页的图3.3,以及下面的漫画,完成下列问题,认识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方法: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土地、水资源等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必要节约保护

B.为了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C.尽可能地增加鱼产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D.土地是万物之本

2.人们对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措施是( )

A.充分合理利用

B.节约综合利用

C.保护和促进更新

D.加强地质堪探工作

4.举例说明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主题二: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一)阅读以下对话,完成下列问题,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国情现状:

小明和小红正在议论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小明说:“我国地大物博,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比如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种就有160多种,我国自然资源多么丰富。”小红却说:“我为我国的自然资源担心,你看,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我国自然资源太贫乏了!”

小鱼的哀求

这时,旁边的小林也插进来,说道:“不单如此,我国的森林、草原面积越来越少,而沙漠却越来越大,沙尘暴是越刮越烈;黄河经常断流,到处闹水荒;以前我国是石油出口国,现在却成为了石油进口国,煤气比以前贵多了,汽车加油要排长龙……”

1.听了他们的对话,谈谈你对我国自然资源状况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多选题)

A.自然资源数量有限,难以大量增加

B.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

C.我国人口不断增加,数量众多

D.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E.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数量急剧增加

3.举例说明你能为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节知识结构: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方案 荣山中学萧倩雯 一、概述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课内容包括两大部分:(1)自然资源和我们;(2)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重点在于要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作用,能举例说明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这些都是很好的国情教育材料。故本节课重在用网络教学的形式,结合实际,让学生去分析、讨论问题,感受到对于自然资源要利用好,更要保护好的观点,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会辩证分析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自然资源的种类和作用;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能说明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实际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作用,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并初步形成结合实际进行思考的方法;通过课堂的讨论,体会并初步掌握结合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和观点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爱护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二学生对事物看法有自己的观点,对于与他们联系不大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对于教师的说理性的教学更是没兴趣;但还是爱表现自己。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特点,运用网络教学的形式,激发对我国自然资源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网上辩论和发言,帮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我国资源基本国情,进行保护、节约资源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 四、教学策略选择 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我国自然资源国情、探求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学习方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网络教学平台 教学资源: 1.网络课件 2.学习资源 https://www.doczj.com/doc/096638698.html,/review/observe/20050131/10361335269.shtml(中国自然资源家 底) https://www.doczj.com/doc/096638698.html,/news/special/C14335/index.shtml(节约型社会) 六、教学过程 1.以时事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联系时事,激发学生思考,自然引申到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学习,激发求知欲。 教师:(进一步启发)我国究竟是“地大物博”还是“地大物薄”? 设计意图:创设矛盾,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自然资源与我们 (1)认识自然资源(含义、分类)。

19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初二地理教案No.19 课题: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重点: 1.什么是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况。 二、教学难点: 什么是自然资源;如何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在自然界中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保护和培育)和(珍惜和节约)。 2.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基本国情):。 【目标展示】 1.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及其分类;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况。 【新知研习】 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们用到的、看到的物品与自然资源有关,谁能举出例子?(学生讨论、探究)发言。 研习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学生活动]参照教材图“自然资源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四幅图片,小组讨论教材提供的相关活动,然后在全班交流。 什么是自然资源?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得出自然资源的概念——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都是自然资源。 [提问] “巧克力”是不是自然资源?那么“闪电”呢? (学生回答:两者都不是自然资源。)

[教师小结]判断自然资源必须要二个条件都具备:1、必须是自然界的;2、现在就要能有利用价值。巧克力不是自然界的,已进行过加工。比方说闪电,一直人们想方设法利用它,但是现在还没有利用,它还不是自然资源,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就有可能利用闪电这样的资源了。 研习二:自然资源如何进行分类?分别应该怎样加以利用? [过渡、提问]刚才提到的很多自然资源当中,同学们是否感觉到它们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有些就是可循环或重复利用,是哪些?又有哪些是不可以循环或重复利用的呢?[学生回答]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总是用一些少一些。 [提问] 判别太阳能、石油、风能、铁矿、动物、草原,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 [学生回答]太阳能、风能、动物、草原是可再生资源;石油、铁矿是非可再生资源。[提问]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该具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学生回答]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继续提问] 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分组讨论、发言]结合图3.3,从更多方面对我国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进行介绍。最好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在班内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从大量的实例认识到: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能被合理的利用,也会枯竭的。 研习三:我国自然资源有何特点? [过渡] 在理解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资源在我国又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展出一段课本P63我国资源的材料)。 [教师小结]我国有种类繁多、储量巨大的资源,因而被称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煤海”、“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等。 *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名师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名师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教学重点】 1.会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自然资源的图片;我国“地大物博”的媒体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有关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入课题。 板书: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教师: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们用到的、看到的物品与自然资源有关,谁能举出例子? 学生活动:参照教材图“自然资源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四幅图片,小组讨论教材提供的相关活动,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什么是自然资源? 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得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过渡:刚才提到的很多自然资源当中,有些可循环或重复利用,是哪些?又有哪些不可

以呢? 学生回答 教师结合教材图“可再生资源”引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并进行归纳。 强调: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有的学生回答:不是。 教师:如果不是,请你举出一些实例。 一部分学生举教材提供的例子;另一部分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相关信息材料补充说明。 教师强调: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和保护,也会逐渐枯竭的。 过渡: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骄傲,“地大物博”我们经常听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 放一段“地大物博”的相关媒体资料。 组织学生分成两大辩论团体。 正方论点:我国地大物博; 反方论点:我国不能算是地大物博。 分组准备:证明自己一方观点正确的资料 辩论题目:我国地大物博吗? (1)明确辩论要求:一方说完另一方才能开始反驳,要听完对方的辩论;所出示的证明资料要准确真实。 (2)辩论: 正方: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这是“地大”。 反方: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有13亿之多。俄罗斯地大,人口只有1.48亿;加拿大人口更少,只有0.26亿。人均下来,我国每人占有量很低,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正方:我国资源数量大,品种全。例如矿产,目前世界上发现的160多种矿产,我国几乎样样都有。其中有色金属矿:钨、锡、锑、锌、稀土、钛、锂等,非金属矿:菱镁矿、黄铁矿、石膏、石墨、重晶石、硼等的储量都居世界第一。再例如动、植物资源,我国动、植物种类多种多样,其中有很多珍惜品种。珍稀动物熊猫,金丝猴等,植物“活化石”珙桐,银杏等。仅我国云南一省的植物种数比欧洲多一倍。这不算“物博”吗? 反方:我国人口多,资源再多,每人平均占有的资源也少的可怜。这不算“物博”。 正方:我国资源丰富,很多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耕地9567万公顷,居世界第四位;森林面积12465万公顷,居世界第六位;河流年流量265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淡水面积1664万公顷,占世界的十分之一。 反方:世界耕地总面积136171万公顷,我国耕地9567万公顷,占世界的7%,居世界第四位;世界人均耕地面积0.23公顷,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8公顷,居世界第67位;我国人均耕地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以占世界的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的22%的人口,这是我国了不起的成就,但也是我国耕地的沉重负担。而且我国的人口还在增长,使耕地减少的趋势越发严重。所以我国的耕地不是多,而是少,多的是人。世界人均林地面积1.3公顷,我国人均林地面积只有0.11公顷,居世界第80位;世界人均草地面积0.76公顷,我国人均草地面积只有0.35公顷;世界人均水资源11000立方米,我国人均水资源2700立方米,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不能算“物博”。 教师:听完同学的辩论,你认为谁的意见正确,谁的意见不正确?还是都有道理?

阿根廷 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

阿根廷: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 阿根廷驻华大使胡安〃卡洛斯〃莫雷利 感谢中国进出口银行《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杂志给我这个机会,向广大读者介绍阿根廷的情况及阿根廷在众多经济领域向外国投资者开放的投资机遇。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阿根廷现有人口3822万,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国家。绝大多数阿根廷人是意大利、西班牙移民的后裔。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来自欧洲诸多国家的移民涌入了阿根廷。 阿根廷自然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这为其发展与自然资源相关的产业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便利条件。阿根廷拥有近25万平方公里的可耕地。富饶的土地及其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使阿根廷得以成为: ?世界第一大葵花籽油生产国及出口国; ?世界第一大豆油出口国及第三大生产国; ?世界第一大蜂蜜出口国及第二大生产国; ?世界第一大马肉出口国; ?世界第二大玉米出口国; ?世界第三大大豆出口国; ?世界第三大柠檬生产国及第一大出口国; ?世界第五大牛肉生产国;

?世界第六大葡萄酒生产国。 二、阿根廷经贸发展情况 自阿根廷宣布停止偿还1000亿美元债务以来已历四年,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出口增加,币值稳定,国际资金逐渐重返阿根廷,失业现象也大幅减少。而上述经济复苏是采取特殊经济政策的结果。私营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政府都选择了刺激国内消费而不是立即满足债券持有人的做法。这给阿根廷经济带来了健康持续的发展,而且阿根廷在吸引外国资本流入方面未做出任何让步。 2004年,阿根廷对外出口增长16.5%,达278亿美元,拉动经济整体增长了2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占年度GDP的37%。此外,资本性货物及半成品进口也有所增加,这是一个很积极的迹象,标志着在可预测的未来会有更多的投资行为。 阿根廷出口目的地主要是巴西、智利和美国。2004年,南方共同市场、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是阿根廷产品的前三大进口市场,进口额分别达到67.70亿美元、62.10亿美元和50.39亿美元。2004年,中国是阿根廷产品的第五大进口国,进口额达到27.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 自2004年以来,阿对中国香港及阿联酋出口新鲜水果(梨、柠檬、苹果等)增长强劲。同时,阿对南非、俄罗斯、厄瓜多尔、捷克等“新市场”的葡萄酒出口也有较大增长。 阿皮革类工业制品在中国、印度等新市场销路很好,且由于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案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案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相关] 教学要求 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内容点析 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生活的实例出发,从身边用到的、看到的物品出发,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在“活动”文中,又安排学生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基本的种类?教材没有使用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文字叙述,而是举出实例,说明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并以图31四组图片代表性的说明了自然资源从自然界中的原始状态到各种利用形式的转化。 图32以土地和小河流水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差别,并提出了对于不同种类的资源应有区别的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可再生资源,要注意培育和保护;对于非可再生资源,要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在“活动”文中,又安排学生对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进行讨论。以此层层深入地把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渗透给学生。 图33以黄河断流、淮河水污染和土地荒漠化为内容,既说明了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就可能失去其“永续利用”的特性;又让学生直面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实问题;引起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并培养学生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科学辩证地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段文中,通过数字说明、文字分析和阅读资料等形式,将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突出特点客观地展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案示例Word版

教案示例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北京市知春里中学董本国 【教学重点】 1.会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 2.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自然资源的图片;我国“地大物博”的媒体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有关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入课题。

板书: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教师: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我们用到的、看到的物品与自然资源有关,谁能举出例子? 学生活动:参照教材图“自然资源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四幅图片,小组讨论教材提供的相关活动,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什么是自然资源? 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得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过渡:刚才提到的很多自然资源当中,有些可循环或重复利用,是哪些?又有哪些不可以呢? 学生回答 教师结合教材图“可再生资源”引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并进行归纳。 强调: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有的学生回答:不是。 教师:如果不是,请你举出一些实例。 一部分学生举教材提供的例子;另一部分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相关信息材料补充说明。 教师强调: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和保护,也会逐渐枯竭的。 过渡: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骄傲,“地大物博”我们经常听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词语的? 放一段“地大物博”的相关媒体资料。 组织学生分成两大辩论团体。 正方论点:我国地大物博; 反方论点:我国不能算是地大物博。 分组准备:证明自己一方观点正确的资料

八上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案教案审批稿

八上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案教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案3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内容点析 1.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生活的实例出发,从身边用到的、看到的物品出发,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

关,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基本的种类教材没有使用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文字叙述,而是举出实例,说明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并以图3.1四组图片代表性的说明了自然资源从自然界中的原始状态到各种利用形式的转化。 图3.2以土地和小河流水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差别,并提出了对于不同种类的资源应有区别的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可再生资源,要注意培育和保护;对于非可再生资源,要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对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进行讨论。以此层层深入地把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渗透给学生。 图3.3以黄河断流、淮河水污染和土地荒漠化为内容,既说明了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就可能失去其“永续利用” 的特性;又让学生直面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实问题;引起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并培养学生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科学辩证地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段课文中,通过数字说明、文字分析和阅读资料等形式,将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突出特点客观地展示给学生。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资源大国”的优势,特别是和上学期学习过的世界上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例如日本、西欧),更可增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鼓励学生们富国强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了解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和浪费严重的国情现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闯关”、探究法、先学后教等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二、学习重点: 分清什么是自然资源;培养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学习难点: 认清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情绪调动】 【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新课讲授】 在本节学习中,我用“过五关”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目的有三个:1、“过五关”、“成为资源小卫士”满足学生的“好玩”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为教学服务,是串连各环节的一条红线。3、层次分明,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五关: 第一关:了解自然资源(知识储备过程) 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首先出示有关自然资源概况的自学目标。学生根据目标自学书本P60~P62,然后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学案里的尝试练习,最后反馈自学情况。本关通过师生互动,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第二关: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国情教育过程) 采用“观察现象-总结规律-分析原因”的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感观资料(包括视频、文字和数据等),引导学生从感观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关:资源保护小演练(拓展延伸过程)

丰富的资源

第二课时:丰富的资源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教师讲述: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地球,它是人类的家园,生命的摇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课件展示地球的多样地表形态) 2.教师小结:美丽吗?的确如此,地球不仅有美丽多样的地表形态,还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资源,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默默做着奉献,这节课我们共同了解地球给予人类的“丰富的资源”。(板书课题:丰富的资源) 二、互动交流,体验探究: (一)了解地球的自然资源 1.教师引导:地球上有哪些资源呢?课前已经布置了让同学们收集资料(课件出示) 2.学生展示、交流: (1)引导学生梳理材料,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梳理自己的材料。 (2)汇报交流:小组展示 (3)教师适时组织小组互评:你们对这组同学汇报的评价如何?还有什么需要补充说明的吗?(课件出示)(总结资料收集方式: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访问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教师小结:你们小组同学太棒了,搜集的资料真全面!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信息。(出示)(二)自然资源特点: (1)有限性 ①教师补充相关资料:(课件出示) ②教师引导:通过这段资料,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③学生汇报交流: ④教师小结: (2)区域性。(课件出示) 教师小结: (3)整体性。(课件出示) (4)(课件出示)自然资源的特点:了解了它们的特点,你有什么想法? (三)教师总结 资料收集方法:图书馆查阅书刊、报纸;访问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资料形式: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 (四)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1、教师引导:我们了解了自然资源的特点,在地球为我们提供的丰富的资源中,哪些资源可以重复使

晋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3.1总量丰富的自然资源 同步练习

2019-2019学年晋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3.1总量丰 富的自然资源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既属于清洁能源,又为可再生能源的是() A. 煤炭 B. 天然气 C. 风能 D. 核能 2.我国不同地区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可利用的能源不合适的是() A. 西北地区﹣风能资源 B. 南方低山丘陵区﹣水能资源 C. 黄土高原﹣煤炭资源 D. 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 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 土地资源 B. 水资源 C. 石油资源 D. 太阳能资源 4.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 天然森林 B. 阳光 C. 水泥 D. 土地 5.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A. 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B. 矿产资源分布较均匀 C. 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好 D. 耕地资源多,难利用土地少 6.对我国矿产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 B.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C. 我国煤、铁、石油等矿产分布特点是北多南少。 D. 我国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稀土、铁、钨等。 7.以下关于我国自然资源描述错误的是() A. 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B. 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是:南丰北缺,时间分布是:夏秋多,春冬少 C. 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但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 D. 我国南方地区主要是水田,东北三省产水稻,主要也是水田,东北、西南是林地,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是草地 8.目前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是() A. 大庆油田 B. 胜利油田 C. 中原油田 D. 克拉玛依油田 9.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 石油 B. 铁矿 C. 水资源 D. 煤炭 10.符合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资源——华北多,西南少 B. 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地区 C. 林地——西北多,东北少 D. 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11.(2019?黑龙江)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 阳光 B. 石油 C. 土地 D. 森林 12.下列自然资源中,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湖北的丰富的自然资源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湖北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湖北省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具有完备的沉积地层,并有经区域变质而大面积分布的变质岩系,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131种重要矿产,其中磷、红金石、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岩居全国首位,铁、钢、石膏、岩盐、重晶石、萤石、石墨、金、汞、锰、钒、镍等储量亦很丰富。在矿床的组成成分上,一般伴生或共生有多种有益成分,如大冶铁矿还伴生有可供综合利用的铜、钻、金、银等矿产,但煤炭资源较少,质量较差。江汉平原一带另发现储油构造数十个。 湖北省水力资源居全国第4位,拥有占全国第10位的地表水体积。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汉江全长的3/4流经省境,与源出边境山地的众多河流共同汇注长江。省内中小河流共有1193条,总长度达3.5万多千米。 此外,全省过境容水量约有6338亿立方米,因而有丰富径流量可供调蓄利用。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达3308.1 万千瓦。湖北境内有众多的淡水湖泊,素有“千湖省”的美称,多分布在江汉平原上。其中洪湖、梁子湖面积均在200平方千米以上。省内浅层地下水估计为2650亿立方米,可开采储傲每年约为355.7亿立方米,储藏量极其丰富,且水质清洁,储量稳定,略等于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径流童的36%。湖北境内植被具有南北过渡特征,既有大量北方种类的落叶

阔叶树,也有多种南方种类的常绿阔叶树,同时又处在中国东西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区,便于邻近地区的植物成分侵人,是中国动植物资源较丰富省份之一全省树种有1300余种,其中用材林约占一半。主要有马尾松、栋类、杉木、桦、掩竹等,经济林甚多,有油桐、油茶、乌柏、漆树、核桃、板栗和果树等。此外湖北有野生动物570余种,其中20多种被列为国家保护对象,包括金丝猴、闽中羊、苏门羚、金钱豹、毛冠鹿等珍稀动物;药用植物1300多种,以党参、黄连、天麻、贝母等产量最大,包括多种名贵药材,是国内外重要的中草药生产基地。

中国自然资源复习题

习题精选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选择题 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的土地、、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 B.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C.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自然资源只要利用合理,就可以不断再生 2.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水资源 D.气候资源 3.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铁矿石 B.石油 C.森林 D.铜矿 4.我们学习用的书本和纸,原料来自() A.土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资源 5.关于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的各种叙述,正确的有() A.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B.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 C.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 D.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二位 6.关于我国人均资源的说法,对的有() A.矿产资源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2/5 B.耕地和土地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l/3 C.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世界人均值的l/2 D.森林资源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l/7 7.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办法是() A.大力减少我国目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B.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 C.使再生资源不断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 D.大力进口我国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 非选择题 1.从这幅漫画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看下面这段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小小贺卡与森林资源、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一贺卡从砍伐树木、印制纸、精美加工、集中邮寄至废弃扔掉,其中资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和人力物力的浪费都十分惊人。据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对北京地区的机关、学校、企业、商社及邮电等部门的调查数据表明,仅北京市每年圣诞节至春节期间的贺卡邮寄量就达3000多万。以每17棵树制造1吨纸计算,每寄4000卡就相当于砍掉一棵树,仅北京市去年就相当于砍伐十年树木一万多棵。大量的贺卡吞噬着宝贵的森林资源,大量的造纸黑液、废水污染着河流湖泊,淮河污染了,污染了,海河、辽河……都在污染着! 贺卡吞噬着资源,造纸污染着资源 如果不以贺卡来互致祝福,你能为同学提供更好的祝福方式吗? 3.题目:家庭小调查 容:在第三章的学习之前,请学生回家做一个调查,容如下: (1)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2)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3)现在是什么样子的? (4)从这个小调查的结果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目的:使学生通过调查家庭世代居住环境的变化,了解我国资源的变化情况。 4.综合题 (1)观察下图,把找到的每种可再生资源用圆圈圈起来,把不可再生资源用方框框起来: (2)下面这些图片,可以提示你节约或保护什么资源呢?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点,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1课时。 【新课导入】 例如:“是不是自然界中存有的物质都是自然资源?你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继而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及阅读课文,明确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和种类。 【自然资源与我们】

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可让学生从课桌上、教室里的纸笔、书包、桌椅开始联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产中的原料、燃料,都和哪些自然资源密切相关?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指导学生实行总结和归纳。 进而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图3.1的四组图片。从资源到成品的转化过程不必细讲,但应引导学生就“是否能够循环或重复利用”这个问题,结合图3.2,引导学生区别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的不同。并可由此得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这里,教师还能够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判别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例如:太阳能、石油、风能、铁矿、动物、草原等。 【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在这个部分教学中,既要突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的特征,又要引导学生说出人口问题对我国资源产生的压力。能够多补充一些相关数据,总量和人均的对比,使学生对我国资源现状有辩证的了解。要引导学生理解到中国的人口要与本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平衡,中国的经济要走符合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活动】 结合教材中的“活动”,可展开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例如展开小组讨论:“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或由学生收集资料,实行相关题目的讲演;或展开辩论赛,注意设计的辩题应有充分的争议性和现实意义,例如正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是能够避免的”,反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不可避免”等。相关可实行拓展的讨论题目还有: 黄河断流是天灾还是人祸? 昔日草原为何变成沙漠? 水资源第六大国为何还有水荒? 沙尘暴为何越刮越烈? ……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同步练习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8*4=32分) 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布匹 B.煤炭 C.钢材 D.水泥 2.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草地 B.煤炭 C.冶金 D.稻米 3.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阳光 B.河水 C.生物 D.铜矿 4.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在世界地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值相当 B.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人均耕地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 C.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人均森林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 D.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二位,人均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2 5.我国能源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 A.石油 B.天然气 C.煤炭 D.核能 6.在我国海洋资源中,其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A.海盐 B.经济鱼类 C.海底石油 D.锰结核 7.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许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首位 B.我国许多自然资源数量大,但种类少 C.我国人均资源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 D.就自然资源总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资源大国”;就人均资源占有量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均资源小国” 8.对海洋生物资源危害最大的海洋污染来自 A.石油污染物 B.固体垃圾物 C.大气污染 D.污水排放 二、填空题(68分) 1.读漫画“所剩无几”,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此漫画反映了当前世界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4分) (2)结合我国现状,谈谈你的看法(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节丰富的自然资源教案

教案: 第三章自然资源 第一节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自然资源及其分类,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我国的资源国情。培养学生用实例分析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重要性2、我国的资源国情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导入。 【教师提问】人类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所以说自然资源是联系人类和环境的纽带。我国许多自然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特别多,可算得上“资源大国”,但是,我们在电视和报刊上又能经常看到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出示板书】第一节总量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师承转】首先我们看一下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本3.1图讨论①这些自然资源的来源②这些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③归纳自然资源 的含义。 (以问题为动力,培养读图分析和发散思维能力)【学生讨论活动】【教师提问】每小组选派代表举例说明自然资源。(学会知识的迁移)【教师补充】针对学生举例中出现的错误,可补充为:有些物质和能量虽然对人类有用但不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而是人类加工、培养的,就不是自然资源,目前人类还无法利用的也不能称为自然资源。如闪电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关系。(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学生活动】每个小组共同学习探究,然后选一名代表陈述。(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共同学习的机会,放飞学生的思维)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本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学生可能回答不全,教师尽可能我们在电视和报刊上又能经常看到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出示板书】1、自然资源与我们 【教师承转】自然资源与我们关系密切,那么分类如何呢?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图3.2,说明具体分类及其含义。 【教师指导】把握住两类自然资源区分的根本。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 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内容点析 1.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中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学生从实际生产、生活的实例出发,从身边用到的、看到的物品出发,体会“自然资源与我们”的密切联系。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从

衣食住行各方面,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基本的种类?教材没有使用一些概念化、抽象化的文字叙述,而是举出实例,说明其“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并以图3.1四组图片代表性的说明了自然资源从自然界中的原始状态到各种 利用形式的转化。 图3.2以土地和小河流水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差别,并提出了对于不同种类的资源应有区别的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可再生资源,要注意培育和保护;对于非可再生资源,要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在“活动”课文中,又安排学生对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进行讨论。以此层层深入地把可持续 发展的资源观渗透给学生。 图3.3以黄河断流、淮河水污染和土地荒漠化为内容,既说明了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就可能失去其“永续利用”的特性;又让学生直面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实问题;引起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关注,并培养学生保护资源、保护 环境的意识。 2.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科学辩证地认识“地大物博”这个常用的形容词,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自然资 源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出自中国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包括两大部分:(1)自然资源和我们;(2)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重点在于要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及作用,能举例说明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这些都是很好的国情教育材料。故本节课重在用网络教学的形式,结合实际,让学生去分析、讨论问题,感受到对于自然资源要利用好、更要保护好的观点,从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会辩证分析事物的方法。 二、教学设计理念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程资源的设计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探究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进入生活情境,运用计算机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讨论获取知识;对有辩论价值的问题,能利用网络特点,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二学生对事物看法有自己的观点,对于与他们联系不大的地理知识的学习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对于教师的说理性的教学更是没兴趣;但还是爱表现自己。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特点,运用网络教学的形式,激发对我国自然资源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网上辩论和发言,帮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我国资源基本国情,进行保护、节约资源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自然资源的种类和作用;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能说明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实际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作用,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并初步形成结合实际进行思考的方法;通过课堂的讨论,体会并初步掌握结合资料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和观点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爱护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五、教学媒体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说课稿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的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内容。 二、说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三、说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的第一节内容,是对我国自然资源做一个大致的了解。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着重要使学生初步了解:1、、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如何分类的?2、、从生产、生活出发,探究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从而引出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但人均占有量不足”的特点;3、、从而倡导学生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让学生能列举出什么是自然资源,主要类型是什么? ②了解自然资源对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所起的作用; ③知道我国目前自然资源的总体特点,“自然资源总量丰 富,人均不足”。 能力目标:①能根据对资源的分类原则正确区分不同的自然资源类型; ②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 的具体措施; ③列举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措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我国国情的了解,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形成和谐的人地思想,并在将 来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具体行动督促自己和他人养成节约和 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的重点是说明资源的含义及其主要类型,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现状,并对自然资源的现状提出合理的 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但人均占有量不足”的特点,并使学生意识到节 约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能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和发现节约 资源的方法和措施。 六、说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不断提高的时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能够根据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分析得出一些简单的概念,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因此,在本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和启发的方法,通过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事件作为案例,由现象牵引到本质。 七、说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应用 八、说教学准备与教学基本策略 1、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2、教学基本策略: 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的衣食住行学习等方面列举说明自然资源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举例说明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地理课堂教学创新案列 团洲中学徐正曦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初二学生,拥有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所以,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本节课,以多媒体教学为辅,通过谈话教学,师以问题引导并带动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更系统、更清楚地了解自然资源及其分类,理性认识我国自然资源现状。 ●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及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3.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分析、综合、归纳、发散性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部分:教学反思 本学期,地理课堂教学施行“谈话教学模式”。“谈话模式”特点:师生交流,启发教学。基本教育过程:自学---师生交流(提问---思考---答疑)(针对知识难易程度,前过程20-25分钟)---练习---当堂检测(共15-20分钟)。 “谈话教学”,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在把握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难解决的问题以“师生交流”的方式解决,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师则适时、及时引导,做学生思维的引路人。 为提高课堂效率,以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旨在增加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谈话教学模式”应该注意以下方面:一、建立有效的学习模块。 地理教材有些章节提供的学习材料比较零散,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尤其对学生系统性的学习带来一定障碍。因此,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整合学习资源,提供更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思维逻辑的学习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