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的真谛——爱

教育的真谛——爱

教育的真谛——爱
教育的真谛——爱

教育的真谛——爱

——读《爱的教育》有感

教育是什么?大学老师告诉我:“教育是一咱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是什么?为人之师后,老教师告诉我:“教育就是让学生考上学。”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一直在苦苦地追寻。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让我明白了:教育是什么?——爱。一个“爱”字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这部书由一百个小故事组成。其中有关老师的多达十余个。我最不能忘怀的是波巴尼老师。当他发现有一个学生脸上生红疱时,他便“停下来,两手托着他的头仔细查看,问他是什么病,还用手摸摸他的前额,看他有没有发烧。”多么质朴的文字,多么亲昵的动作!当学生的铅笔掉在地上的时候,我们是否曾为他们弯腰拾起?当学生的纽扣开了的时候,我们是否曾亲手给他系上?当学生泪流满面时,我们是否曾轻轻抚去那伤心的泪水?在课间,我们是否曾与孩子们一志跳绳?我们能否像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无微不至、不厌其烦地关爱我们的学生呢?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去爱孩子,关爱孩子的身心,那么就没有不被感化的孩子,就没有不成功的教育。

波巴尼老师用爱宽容孩子、谅解孩子。有一个学生趁老师不注意,站到凳子上扮鬼脸。假如我们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是狠狠地批评还是罚站?可波巴尼老师并没有这样做。他只是简单地说了名“以后不要再这样了!”。下课后,这位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老师道歉。波巴尼老师亲了亲他的前额,对他说:“回去吧,好孩子!”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允许学生出错,以他的大度谅解孩子。

在课堂上,波巴尼老师说道:“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们我再没有别的亲人,别的牵挂了。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你们好。”多么感人肺腑的语言!这是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以情感人。

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次抚摸,一句鼓励,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能让孩子得到温暖,受启迪,找到自信,产生动力,开启心智。这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从繁忙与喧嚣中离开,好好地读读这本书吧。让我们在宁静的水面上照一照自己的容颜,认识一下我们本来的面目,还教育以爱的真谛。

师德楷模演讲稿《爱是教育的真谛》

师德楷模演讲稿《爱是教育的真谛》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 我叫***,先后在函谷镇中、五亩桂花中学任教,2XXX年调到五亩一中,一直带毕业班。从教14年来,多次被评为校级、乡级及灵宝市优秀教研组长、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2XXX年又被评为三门峡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2XXX年当选为灵宝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以前只听人说桂花塬有三难:“吃水难、坐车难、打一个电话得走半天”。到桂花原时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意。当乡亲们听说新来的英语老师想走时,拉着我的手,请求我留下来,他们说:“山里的孩子太苦了,你好不容易来了,就让我们山里人长长见识吧,我们祖祖辈辈不会忘记你。”面对家长们一句句诚挚的话语,和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童年,饱含热泪地咬咬牙,留了下来。 那一年,我担任初一两个班的英语课,学生初次接触英语,学习兴趣浓,热情高。这一届学生我一直带到初三。1999年是我第一次带毕业班,心里没底。那时候学校资料少的可怜,趁星期天,我从书店买来许多初三复习用书。我认真备课,大量做题,总结考点,然后把那些有代表性的习题用废旧圆珠笔刻录到蜡纸上,印制出来,发给学生。每次印完试题,自己就成了花脸猫。只要有付出,就有回报。

2XXX年中招考试成绩揭晓,英语人均分进入全市前十名,校长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们终于不坐红椅子了,明年争取前五名”。校长的话就似一针强心剂,第二年就更有信心了。2XXX年秋季开学,我带初三英语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入学一周,我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发现他们的基础太差了,有的连最简单最常用的知识都不懂。面临毕业,怎么能考上高中啊?我决定从头开始,校长有点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升学?我胸有成竹地说:“这应该是磨刀不误砍柴,前面知识不扎实,后面根本就学不会,这才会耽误他们哪!我会尽快帮他们把欠的帐补上来。”这样,在推进新课的同时,我每天给那些基础差的同学补课。从听写单词入手,到背常用句型,一点一点,扎扎实实,到年底已基本补完。过完春节大复习时,我又将知识点纵横联系,融会贯通,每做一个题,我都帮学生找考点,应对方法,同时我又把学生的错题收集起来,一周印一次,让学生再做,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错误率,从而提高英语成绩。在教学中,我大胆改进教法,注重潜能生的转化,2XXX年中招考试中,英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学校里最忙最累的是班主任,但最幸福的也是班主任;最早起床最晚睡觉是班主任,让学生最难舍最留恋的人也是班主任。2XXX年秋,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心里很紧张,怕把班级管不好,幸好几位科任老师都很热心,给我出谋划策,我自己也找来大量班级管理的书,从制订班规到营造班级文化,从每一节班会课到第一次家访,我都认真对待,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寻找最佳的教育角度,追求最好的教育效果。自从有了孩子,我就把班里每一个学生都当自己的孩子对待,因

关于爱的演讲稿500字

关于爱的演讲稿500字 关于爱的演讲稿500字 爱,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她,神奇而生动、温暖而幸福;她,滋润着教育,使之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她,播种在校园,使校园鲜花烂漫姹紫嫣红;她,走进教师的心灵,使师德升华,灵魂涅磐!我庆幸,我走进了教育园地,走进了爱的天堂,成为了爱的使者!一位大哲学家曾说: “善治必达情,达情必近人!”从教十一年来,我始终恪守“爱而后教”的教育理念,在心与心的碰撞中,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上学期,我班转来一位叫郭小亭的新同学。面对陌生的环境,小亭情绪低落,有时还偷偷流泪,她说她想念以前的老师和同学。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她谈心,并且给她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夹在她的语文书里,在信中,我夸她聪明可爱、诚实纯洁,告诉她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老师同学都希望看到她甜甜的笑脸。第二天早晨,奶奶送她上学的时候,拉着我的手激动的说: “邹老师,你写给小亭的信,她读了一遍又一遍,还通过长途电话,把信读给远方的妈妈听。”就在我与她奶奶说话间,小亭跑到我身边,亲热地拉着我的手,脸上的笑容像一朵盛开的鲜花。今年暑假,我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写了很多小品文发在我的博客里。这些作品,或品味生活;或励志奋进;或抒发激-情;----成为同学们喜爱的“再现课堂”。同学们纷纷给我在博客里留言,班级“小博客”阳光蓓蕾在留言中说:

“邹老师,我每次读你网上的作文,就好像看到你微笑着走到了我身边!”这学期开学,我给全班同学写了一篇新学期寄语,发到博客里,语文课上,我打开电脑,和同学们一起欣赏班级的博客天地。我无限深情的朗读着写给他们的祝福和希望,教室里静悄悄的,一双双星光闪烁的眼睛是那样专注,那样深情。当我读到: “邹老师愿做一只蜡烛,在点燃你们智慧的同时,你们产生巨大的光辉也会映照得我更加辉煌!”这时,同学们突然鼓起掌来,就在赢得掌声的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我感受到: 爱,是多么幸福!作家冰心奶奶说过: “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我奉献给同学们丝丝入扣的爱心,收获到的是他们纯洁而童真的流露: 有时,他们趁其不备往我的衣兜里塞进几颗糖果;有时,他们悄悄在我的发梢上别上一个可爱的小发夹;有时偷偷在我的衣角边贴上美丽的大头贴;甚至还有同学神秘的塞给我纸条: “邹老师,我真的喜欢你!”最难忘的,是今年的教师节。那天早晨。我刚走进教室,王方同学就走到我面前,羞涩地说: “邹老师,我送你一个礼物”。没等我说话,她就机敏的从背后拿出一束金黄色的野菊花,里面夹杂一些不知名的小草,花蕊中还滚动着晶莹的露珠。青青的草,黄黄的花,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小心翼翼的把这束“花”放在装满清水的瓶子里,然后端端正正放在讲台上。同学们争先恐后聚拢来欣赏,那一张张微笑的脸真像一朵朵灿烂的花!下午班会课时,当我走进教室,突然发现黑板上写着几个彩色的大字:

爱,教育的真谛

爱,教育的真谛 发表时间:2016-06-21T09:16:16.4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5期作者:张传磊[导读] 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尊重,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张传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一中学266000 摘要: 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尊重,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关键词: 教育理解尊重爱 说到“爱”,我不由得想起刚入职教师岗位时探讨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那个话题。其中被问及到这三个人中是否有学生?如果没有,就不能算作对学生的爱。对这个问题,我感觉“爱”有很多种理解方式和方法。有亲情的爱,有友情的爱,有感情的爱,更有孔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等。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孔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师爱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是振聋发聩的雷电,幡然悔悟,痛改前非;是暖人心扉的炭火,雪中送炭,催人奋进。读了《25年后的证明》一文(见《教育文摘》2015年第11期),我深受启发。文中李镇西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特别的爱换来了赵琼、祝黎嘉、杨嵩、宁玮等同学的成功,用25年的时间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爱。李镇西老师的很多理念也是我所追求的。阅读完后,使我茅塞顿开。对照他们对学生的爱,反思自己以前教育教学的种种,我静心思索,眼前出现一幕幕定格的画面。镜头一:爱是理解和尊重 小P是班里的一名男生。他在平时经常接受出国务工父亲的熏陶,一心想着出国学习。偶然的机会接触了某培训机构,于是便和父母合计出国学习。起初,父亲对此事非常热心,便与某培训机构联系,通过两个多月的了解以及考虑到自己的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家长和学生出现了很大的分歧。而此时学生正在做着出国的美梦。当学生被告知不准出国的时候,小P恼羞成怒,赌气不上了。当我事后得知此事时,我约了学生和家长来座谈。其中谈了父母认识的片面性、学生目前的现状以及出国的利弊。当然更多的是安抚学生的心灵。站在学生的视角理解了小P的一些“出格”的做法。之后,经常性地“移情”交流,小P的心结也慢慢地打开了,开始慢慢地投入到班级中来,不再回避现实,也不再拒绝友善与真诚。 教育是一门学科,需要以理服人,但它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以情感人。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以成人和教师的视角看待学生,看待问题。相反,我们应进行“心理置换”,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分析问题,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的困难、愿望与要求,爱的关心才能落实到实处;当学生需要老师慈祥温和的笑容、文雅亲切的话语、善解人意的目光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营造出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得到师生的情感交流。镜头二:爱是奉献 上学期学校主办首届班主任节期间,学校要求每班写一篇我心目中的班主任的文章。当我看到学生的文章时,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一次早靠班,学生记在心上;我的一次不经意的嘘寒问暖,学生记在心上;我的一句温暖的话语,学生记在心上;……我这小小的举动都能让学生记在心上,那像李镇西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换来的就不仅仅是25年的祝福了。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爱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高尚的行动,它是无私、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奉献,如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无私的奉献,教师对学生的培育是无私的奉献。只有当爱付诸于行动时,才能真正体会爱的快乐,爱的幸福。无私奉献是爱的实质。但是如果缺少了真情的投入,缺少了真诚的关爱,师生之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灵的相遇、相通与交融,就不可能培养出学生和谐的个性来。苏芮在《奉献》中唱到: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不停地问,我不停地找,不停地想……我不停地问。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我是否真正的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们,是否把学生当朋友一样看待;我不停地找。当学生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当学生思想上出现波动的时候,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当学生学习出现困惑的时候,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唯一的答案就是爱——它意味着一种关心,一种信任,一种鼓励;我不停地想。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这种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2014年第6期中一篇题为《靠近你,温暖我》的文章中描述的两个生动的案例感动了我,也更加让我明确了只有付出无私的爱,才能收获温暖的爱。 “让集体因我的存在而感到温暖”,这是我的一句格言。我,作为一个班主任,作为一位教师,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尊重,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参考文献 李镇西 25年后的证明[J].教育文摘,2015。

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黄娜娜 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失意的音乐家马修来到一所叫“池塘之底”的青少年行为偏差辅育院当学监。这是一个收养问题儿童的机构,一群几乎被社会抛弃的问题少年,一个暴君式的校长,一个至高的“犯错—惩罚”条件反射般的管理准则。学校的气氛沉闷、冷漠,一群无可救药的学生撒谎、打架、闹事、偷窃、甚至捉弄老师,而校长魔鬼式的管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马修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变这种状况,他重新燃起了创作音乐的热情,找到了灵感的来源和创作的动力,他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用音乐打开了学生封闭的心灵,从而让他们发现自己、找回本真。付出终有回报,马修赢得了孩子的心。 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爱是师生沟通与理解的桥梁,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作成功的教育,爱是耐心、宽容、倾听、理解。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马修老师,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平凡老师的爱,他没有什么名誉,没有干出什么大事业,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使得这个放牛班的孩子们学会了学习,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找到了自己人生的道路。当他的学生犯错时,并没有像校长那样惩罚学生,而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错误,如何来弥补,使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给人带来这样的痛苦和不便。当学生在黑板上画他的漫画时,他并不像其他老师那样训斥惩罚,而是用幽默的漫画来与学生交流。他首先宽

容了学生,也使得他们在这当中了解了很多道理。最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学生的“闪光点”。他是一位音乐教师,为了学生,他自己写歌,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合唱团中,不落下一个人。他还能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来分配任务。他真的是把他所有的一切都给了学生,用他的爱心去教育了每个学生。他相信孩子们的纯善本性,他坚信“只要不放弃,前方就有希望在等待”。 因为爱,无论学生范下什么错误,马修都能宽容他们,但也会给予适当的惩罚。从影片中我们看到孩子们一开始是顽皮的,但在有爱心的马修的教导下,渐渐地,孩子们也像马修一样变得充满了爱。比如,用恶作剧刺伤了马克森斯大叔右眼的勒盖莱克学会了照顾马克森斯大叔,真心为自己的行为忏悔。当莫安琦发现马修和自己母亲暧昧关系时,他气愤地在马修的头上抛下一瓶墨水,于是马修取消了莫安琦的独唱部分,但在演出时又出乎意料让他演唱,他由惊讶转到惊喜,而后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因此,当孩子犯错时,并不溺爱,而是给予适当的惩罚,并以宽容的方式,循循善诱方式教导孩子,给孩子们改过的机会。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只有宽容,才有真正的理解;只有理解,才有会心的沟通;只有沟通,才有真诚的信任。马修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宽容与关爱中,融化了“池塘之底”的坚冰,给孩子们带来了生命中的阳光与温暖。 教育需要爱,但这爱不能从简单、粗暴的“行动一反应”中来,德育,最重要的是用爱心引领,文学、艺术是最好的介质。音乐对灵

【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是】读《教育的真谛》心得体会

【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是】读《教育的真谛》心得体会 【--教师节祝福语】 陶行知的《教育的真谛》这本书,我着重看了“生活即教育”部分。读完后,总体感受仿佛打通了“生活”与“教育”之间的通道,开阔了教育视野,用“生活即教育”的眼光思考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景色”有所感悟。这“景色”有枯枝败叶,也有欣欣向荣;有萎缩,也有生长;有荒芜,更有精耕细作。 为了更好理解“生活即教育”,我在网上检索了“生活”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各角度解释,对这两个概念有了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做了上述“功课”之后,再综合我二十八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阅历,我对“生活即教育”学习的心得、感悟有以下二点: 学校教育立足当下,结合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教育。譬如,高一新生进校时,应开展《人生规划课程》和《高中生为何不宜谈恋爱》的专题讲座,让学生清晰应追求的学习目标,应控制、调试和处理好的情感。也就是说,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困惑、迷茫、压力、情感冲突,挖掘这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教育的多元化、多样性上下功夫,让学生的生活,包括学习生活变得有知有味,不至于厌烦学校生活而无所适从,进而成为“双差生”(所谓潜能生)。

用生活的多样性推动教育的多样性,全方面、立体解读生活,让学生敏感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进而激发生活情趣,激发学习热情,激活和开启学生自身因为种种原因关闭的部分。 让每个学生心中有梦,脚下有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断进取。塑造良好人格,锻炼健康体魄,树立正“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学生的发展可持续性就“有章可循”,不会迷茫、失去方向。 为什么要重视上述两点,是因为学生的当下生活和未来的生活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教育不与当下生活接轨,与未来生活对接就难以完成无缝对接,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 内容仅供参考

《润物细无声、教育爱无痕》演讲稿

《润物细无声、教育爱无痕》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中心小学的老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润物细无声、教育爱无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老师能为学生传授知识,教育学生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多么有意义的工作啊! 时光流逝得真快,几年后我果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真的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自从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当一名好老师,当一名学生和家长都喜欢的老师。 我满怀激情地踏入了教育这片热土,每天早晨迎着初升的太阳来到学校,晚上披着满天星光离开校园,这样年复一年的工作着,让我真实的体会到了教师职业的纯洁与高尚。 每当我看见学生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听到一声声“老师您早”的问候,就更加坚定了当好一名老师的信念,是学生们那纯洁的心,深厚的意更加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时刻鞭策着我,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我立志成为学生的指路明灯为他们指引方向,照亮人生,我要用我的知识,我的智慧去开辟学生美好前程。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

时开花,老师只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它的背后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世界! 记得几年前我遇到过一个调皮的小女孩,她的各种捣蛋行为一点也不亚于男生:上课不听课,和同学闹矛盾,还经常伤害他人,爱拿别人的钱物等等,这让我十分头痛。但是换位思考,她毕竟是个孩子,每个孩子身上应该有他的优点和闪光点。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要因人施教,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爱。于是我便一次次和她真诚交流,林阴道上,操场旁边,时常有我们并排的身影。教室里,餐厅前经常听到我们亲切地交谈,帮她梳理乱糟糟的头发,清洗脏兮兮的脸蛋,送她生日小礼物。就这样一次次心灵互动,让她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慢慢地,她变了,变得学会了谦让,学会了与人道歉,学会了做简单的作业。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她已经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使我感到十分欣慰。 就这样,许多差生在我的耐心关注下,成为了班上的优秀学生,好几个成绩特别差的毕业班,在我的努力下,小考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由此可见,没有改变不了的学生,老师只要用爱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众所周知,如果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意味着奉献,奉献的是青春和智慧;还意味着付出,付出的是勤劳和汗水;也意味着牺牲,牺牲的是休闲和娱乐;更意味着舍弃,舍弃的是不能在

爱是教育的真谛

爱是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社会职责,就要准备着像蜡烛一样燃烧掉自己。我们,作为今天的教师,职责是塑造培养具有高尚人格,有责任感有先进意识的有很强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的中国一代新人,理应教师自己首先是一个有高尚道德,良好修养并能跟上时代步伐的社会人。 所以为人师者我认为应该: 一、坚定的职业信念,立志献身于小学教育事业。 坚定的信念,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础,是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教师只有树立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才能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坚定信念的树立,有一个逐步确立,不断加深和巩固的过程。每个教师从它准备当老师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此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实际投入到教育工作实践中去,经过实践锻炼和体验,承受各种挫折,吸取教训之后,不断加深认识,提高思想觉悟,加深情感体验,经过种种思想的矛盾和斗争,最后建立起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坚定信念。“老师”一词包容了庄重、严肃、亲切、和蔼、刚正、严厉……多重角色的扮演者,于是,在教学中我努力学习,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奋发向上的人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新时期小学教育工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全身心投入到提高儿童教育工作中,激活他们的欲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不断增强自己的承受力。从学

习,自我修养和亲身体验中,争取成就,体验教师的工作不只是艰辛的事业,而是充满了无限乐趣和幸福的事业,决心为其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 二、用师爱唤醒学生的心灵。 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一个人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是教师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把师爱视为教育的美德。我国近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于“仁爱”,做到“诲人不倦”。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因此,我认为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榜样。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把“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的最基本的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进一步明确提出“以身立教”,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自己的模范品行作榜样,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即“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也是教师

教育的真谛是:作为人何谓正确

文吴安鸣(重庆行知教育集团董事长、江西财智名家论坛演讲嘉宾) 吴安鸣,她地生命因教育事业而精彩,她用真情真爱成功创办了行知学校,努力实践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稻盛和夫敬天爱人思想,改变了数万名孩子地命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年教育实践经验,对素质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深刻理解; ?目前在校生余名,企业需要提前年预定学生; ?这里地学生考试时无人监考; ?这里地校园里找不到一个烟头; ?这里校园附近地网吧、烟店无法经营; ?这里地学生吃饭时无人收取饭菜票、由学生自己找零; ?这里学生寝室地被子随时叠得像军人一样整齐…… 下文是月日受日本大阪企业家邀请,在多名企业家参与地大和会上地发表: 尊敬地大阪塾各位同修,大家好! 我是来自重庆行知学校地吴安鸣,从事教育工作年.非常荣幸有机会站在这里向大家报告在学校里实践稻盛哲学地体会,请大家多多指教!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我是年辞去公职,准备了四年,于年创办了行知职校.此前我在公办重点高中工作了年.是一些特殊地事让我下定决心,由自己承担全部风险和责任来探索教育教学模式地改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次,有位朋友请我去了少管所,里面囚禁地孩子多在岁之间,那一双双迷盲却难掩后悔无奈地眼睛让我心里隐隐作痛,我想假如他们过去接受过正确地教育,他们小小年纪又怎会在那里?是家庭教育地缺失和学校教育地不当才导致他们误入歧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另一件印象深刻地事,是我岁刚做教师地第一年,我看到有一个把全校“最坏”地孩子集中起来组成地特殊班级.为不让他们干扰其他学生学习,学校甚至专门请一位手持警棍地公安局同志任班主任.这个班每天只上法治、体育课,没有老师愿给他们上文化课,因为通常是不到两分钟,就会被学生轰下台.这个班地学生粗话连篇、打架盗窃,什么坏事都敢干,除非当警察地班主任守在那里.我刚工作不知情,好奇地在他们教室门口站了会,就遭到里边孩子粗俗地语言羞辱,当时年轻气盛地我产生一种冲动,坚决要把他们“治”好.第二天,我千方百计说服领导同意我去为他们上外语课.刚进教室,从后门走到讲台不到秒,我后背地两根辫子上已被挂上铁钩,衣服被贴上了画着鬼地纸,脑勺被粉笔头连连砸中.我转身面对他们时,有地学生坐在桌子上,有地站在板凳上又唱又跳看笑话,一团乌烟瘴气.我冷静地站上讲台,把辫子上地铁钩和衣服上地纸一一取下,沉默了两分钟后,突然用比他们更疯狂地眼光和语言猛烈攻击,没有给他们一分钟喘息地机会,整整教育了四小时,由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到和风细雨、娓娓道来,所有人都忘了下课,忘了上厕所,每个孩子突然都变得特别乖巧可爱.放学时,学生们地脸上不知已被泪水洗过多少遍,我自己也泪流满面.下午,我接着又上了三个小时地谈心课,听孩子们讲自己地生活经历和对未来地真实想法,让他们把思想垃圾和生活苦水都倒出来.孩子们心理放松后同意“从明天开始像其它班一样上文化课,从初一地知识开始学起”.就是这批学生,后来每个都很有出息,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地伟大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某天,一位企业家朋友对我说:“经济地发展最关键不是资金和设备,而是人才,但现在学校教育出来地人对工作缺乏责任心、怕吃苦、合作精神差、工作后没有再学习地习惯.这些事让我下决心要办好一所私立学校,尝试教育改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当初之所以取名“行知”,一是立志遵循中国现代伟大地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地“生活教育”理念,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做到知行合一.经过年艰苦努力,从租用多间年代地破旧平房起步,到拥有万平方米地校园楼群;从首批名学生到今天地四所院校共人地规模;从最初人到今天多人地教职工队伍.我们在哪里办学,文明地校风和师生地行为举止,都会得到当地百姓地

幼师师德演讲稿格式:让教育与爱同行

幼师师德演讲稿格式:让教育与爱同行尊敬的老师、家长们: 小时候和玩伴一起玩耍时,我总是要扮演老师这个角色,正是因 为在我幼小的心里就认为老师是个神圣的职业。不过,一次难得的机 会终于让我走上了三尺讲台,当上了一名代课教师。从小学到幼儿园,历经了十几年的代课生涯,一路艰辛地走来,拿着微薄的工资,我毫 无怨言,因为我热爱教育事业,所以选择了这条道路。因为有了爱我 才乐于奉献。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无 法用深邃的思想来量度我的价值。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园保育员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职责,深知保育的重要性,我在奉献中感知快乐,在快 乐中播撒知识。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 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之,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 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 是空有其名。教师是立园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从我做起,改变观点,转变表达方式,升华师德,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热爱幼儿,强化 职业情感;去爱幼儿、去爱教育,真正让教育与爱同行。 一、幼师之爱 爱心,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之一,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性 作用的一种品质。教师以培养人为职业,必须热爱学生。“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对于一名幼儿教师的我来说,时刻怀揣着对幼儿的关爱和宽容更显得 重要。自2009年我来到幼儿园,担任了小班保育员工作,每天入园就 把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开窗通风;把口杯、毛巾、碗筷消毒;把教室、寝室、卫生间、活动场所打扫干净;给孩子们盛饭菜、烧开水;洗晒被褥;给孩子们擦屁股、换尿裤、冲厕所等一切琐事,忙得我晕头转向, 腰酸背痛。虽然很累,但是,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却喜 在心田。当我拿着微薄的工资,换来的却是人们的同情和惋惜,而我

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真谛——架起爱的桥梁 摘要:教师只有毫无保留地付出真挚的爱,才能够获得学生最质朴纯真的情感,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爱是点燃希望的火种。爱学生,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宽容处事,赢得童心。爱是理解的桥梁。没有爱心,是绝对体会不到理解的甘甜。爱心与童心齐飞,希望与收获并举。 关键词:爱心火种桥梁力量 经常有人问我:“何为一个好老师?” 我总是不假思索的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从我当老师这些年的感触来说,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古今中外许多的大教育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爱的教育”。爱心是教育的原动力,学生美好人生的起点就是从教师的爱开始的,这个道理我们都能明白,可是当我们真正要去做到,却不是那么简单的。爱——是不由自主、发自肺腑的情感表露。教师只有毫无保留地付出真挚的爱,我们才能够获得学生最质朴纯真的情感,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纵观历史,历来有许多的名人名家,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历史的舞台上在各自的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原因通常是他们都曾经拥有一个具有爱心的老师,他们师生之间的情感有时已超出了一般的亲情。不妨举个例子:在当代音乐界中有这样一对师生,他们是青年钢琴家孔祥东和他的钢琴老师范大雷。当范老师奄奄一息地躺在病榻上的时候,他始终念念不忘的还是他心爱的学生孔祥东。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里,范老师仍然坚持从收音机里聆听学生在国外比赛的实况,直到比赛结束他才放心地闭上双眼,告别这个世界。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一股股爱的暖流如涓涓溪水般流进我们的心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一、爱是点燃希望的火种。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老师。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从古代孔子的“爱心,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平等、理解、宽容”的基础上,离开了“爱”,一切的成功教育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推荐爱的教育的发言稿3篇

推荐爱的教育的发言稿3篇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句朴实的话却诠释了教育的本质,触摸了师德 的灵魂。 爱的教育并不需要多么的惊天动地,也不需要多么的让人感动,也许你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将改变孩子的一生。 2008年的春天,我怀揣着梦想走进了英华双语学校进行实习。当时 有位教初二的班主任因为有事请假,校长便让我暂时接管了这个班。在我接管这个班的第一天,我便注意到了一个学生,他静静的坐在 角落里,不是睡觉就是看武侠小说,一堂课下来真是一无所获。他 的任课老师告诉我他已经无可就要,他的同学告诉我他很笨,但我 却觉得他是让这个班腾飞的希望。 在课下,我通过与他的交往,我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他成绩之所以不好是由于生病经常耽误课程,造成知识的积压而不 能连贯,而又缺少老师的关注久而久之,成绩便一路下滑。自从我 了解了他的情况以后,课下我经常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课下辅导,帮助他树立信心。他看到我每日都工作那么晚,可是还抽出时间为 他补习,有一次他悄悄对我说“老师,我很笨的,你为什么还这么 对我?会让你失望的。”我没有怪罪他,也没用回答他的问题,而是 用鼓励而期盼的目光看着他说“无论别人怎么看你,但你在老师的 眼里肯定会是最棒的!” 自从那次谈话之后,他变了,课上开始认真记着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课下他认真的补习着以前丢下的课程,有时遇到问题便主动的 去问同学,他的勤奋让我欣慰,因为他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短短的实习时间即将结束了,那天他没有来送我,只是将一封信让同学交到了我的手里,在信纸上没有太多的字,只是写着一句话“老师,感谢您让我充满了希望,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您的话!”自

教育的真谛在于爱

教育的真谛在于爱 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是沟通师生间情感的桥梁,是使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用自己的言行去播撒爱,用点点爱心去呵护心灵,才能让平凡的师爱发挥出非凡的力量,从而达到育人育才的双重作用。 一、语言温暖,平等交流 教育学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的责任,教师要忍耐使自己难堪的局面,克制易怒的情绪,给学生以理解和鼓励,达到轻松完美地解决问题的目的。通过此法,学生会觉得自己与老师是平等的。当学生没有压力和负担,心情愉悦时,师生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师生交流时,朋友式的切磋,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和班级管理。教师在处理问题学生时,不要先拿出架势,显自己的威严,如此交流必有障碍。老师应先听学生解释,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使学生会放下戒心,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在与自己进行真诚地交流,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敞开心扉。 同时,教师的语言应如春风细雨。学生也需要别人的尊重与信任,当他们犯错误时,也需要别人的原谅。这就要求教师凭借宽广的胸怀,人格的魅力和平等交流,使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二、学会宽容,学会赞美 宽容才能使学生的自由得意释放,而自由又是创造得以体现的前提。对学生学习中的一些不理想的表现,教师应多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审慎思考,要学会正确的理解和科学的引导,一味的严肃与严厉必定会扼杀学生自由的天性,束缚学生创造的天赋,使学生没有主见,无所适从,学生的创造意识就会在各种质疑声中和不断怀疑的目光中逐渐淡化,最终泯灭。因此,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就必须给予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充分自由。 学生需要赞美,没有对学生的挚爱,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辞。只有细心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才会从心底自然流淌出溢美之词。几句极其朴实的话语,一个平等交流的眼神,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甚至使其受用终生。 教师是“美好”的发现者,更是“美好”的传播者。学会宽容、学会赞美是教师职责所在,更是当代教育之需学生所盼。 三、坦诚相待,尊重学生 人们常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师生间坦诚相待、袒露胸怀,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如果教师能礼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时,便开始了一种有益于学生自尊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中要用心去看待学生、理解尊重学生,和

读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有感

读陶行知《教育的真谛》有感 陶行知是一位勤于实践的教育家,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在实践中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的实践与理论主张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为为师者的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读完集结陶行知教育思想精华的《教育的真谛》一书,有几点感想,作如下小结。 第一,让学生动起来。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知行合一”论,从陶行知(原名文浚)改名可见王阳明“知行”论对其的影响。但是与王阳明观点不同的是,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1,即行在头,知在后。陶行知1927年在晓庄学校寅会上的一篇演讲词中援引了《墨辩》提出的三种知识:亲知、闻知、说知,其中重点阐述了“亲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2,“闻知、说知都是安根在亲知里面”3。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对于亲知的重视正处于长期努力中。这最大的原因便是教育成本的投入。将学生们集中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进行知识的传达与教授,显而易见成本最小。但是在仍未解放的年代,陶行知便提出“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4,处于教学条件优良的当代的我们更加应当充分考虑让学生们从行动中去获得知识。 让学生动起来的号召渐渐火热,各种博物场馆、第二课堂等活动将学生的学习领地延伸到了校外,学生们可以实地观察生物课本上的各种动植物,可以亲自动手体会一场皮影戏的表演。其实在课堂里,行动口号也已响亮,在许多优质课展示后的讲评中,专家教师们都提到了对教师少讲、学生多做的赞扬。西湖小学袁亚老师在一堂《团花剪纸》美术课展示之后作自我讲评时,她提到在教学设计中,预测学生会有剪错(例如有学生因为没有折好而剪坏了)、贴错(学生从团花剪纸的四边开始粘贴,导致剪纸作品不能粘贴均匀)等现象,她在学生们的失败尝试中,鼓励学生自己找出原因,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团花剪纸的制作与粘贴方法。

师德演讲稿爱与责任(共11篇)

篇一:爱与责任师德演讲稿 零落成泥,只为香如故 玛电学校司应晓 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的职业,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当无爱时,这个职业就如同清泉遇到了沙漠,终究是枯竭的。当我第一次看到刘长明时,我认为这是我教过的最糟糕的学生。每天脏兮兮的出现在教室,每次教上来的作业本都散发着让人难以忍受的恶臭,往他身边一走就是一股臭气,他每次站起来回答问题都是头一低,一句话也不说。无论我怎样悉心引导,他依然如故。终于我无法忍受气愤之时对他说:“刘长明,记住:出去了,别说我是你老师!”有时我常想:他什么时候能回老家上学就好了!然而当我看到他的父母——一对老实巴交的、从贵州来这里打工的民工夫妇,我告诉自己不能这样想!他这么“脏”是有原因的,虽然仍然是那么脏,那么臭,我决不像以前那样凶巴巴地看着他,对待他。我经常在班级中给我的学生们讲,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自己要努力,要舍得付出努力!我想我更多的是说给刘长明听的。希望他能理解我——他的老师对他的期盼。2010年年底,一个冬天的早晨,刘长明报告给我一个“好”消息:他要转学了,因为他们一家都要回贵州老家。我以前多么希望他能离开我的班呀!可他真的要走了,我的心里却空落落的,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我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对他说:“回老家,要坚持上学!”他点点头答应了。他没有跟我说再见,更没有给我鞠躬,一转身,高高兴兴地离开办公室走了。 时间总是能帮助我们忘记一切不愉快的事情。随着这一届孩子的毕业,我又新带了一批孩子。我慢慢地忘记了刘长明。我新带的这批孩子没有一个像刘长明的。2012年12月,孩子们过圣诞,过平安夜,流行送苹果,那届孩子给我送了很多苹果。一天中午,一个孩子到我办公室送给我一个袋子,她说:“老师,这是刘长明送给你的。”我很诧异,也很幸福:“他,回来了?怎么没进来?”“他不敢进来,不好意思见您,他让我们给你带进来,他,已经工作了。”我打开刘长明送给我的礼物,是一个用精美包装纸包裹得很好的苹果,和一袋“心心相印”的果冻。那一刻,我的心流泪了,眼泪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这就是我最“糟糕”的学生,“糟糕”到“无颜”见我!其实是我无颜见他。 新带的这届孩子里,有一个叫郑梦波的,教什么都学不会,因为他,班级总体成绩总是不高。我想不论他考得多差,我都要留他在班里,我决不让他离开这个班级,也不厌弃他,鼓励他好好学习,相信自己。他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与班里的孩子相处融洽,每天看着他高兴地来到学校,高兴地离开学校,我在想只要孩子们是快乐和幸福的,我的那点辛苦又算什么呢? 爱是理解,爱是信任,爱是包容。爱有时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有时是一句温馨的叮嘱,有时可能就是一句严厉的批评。不论是哪种形式呈现的爱,只要是发自内心,总会有收到回报之时。在短短数年教书生涯中,虽然辛苦,虽然清贫,虽然也有过急躁,彷徨,甚至想放弃,但人是懂感情的,一往情深精诚所至,一心一意顽石开,爱心所至,情感所至,必将春风化雨暖人心。我想,我和我的战友们应该用一种宽阔的胸怀去容纳我们教育教学生涯中的每个孩子,在教育教学中,不再出现令我伤心和自惭的“刘长明”。在烟波浩渺中,在浮华喧嚣里,给自己一处净土,给自己方寸空间,我愿——零落成泥,只为香如故。 篇二:爱与责任师德演讲稿 爱与责任师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幼儿教师,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我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值得炫耀的成绩。在这充满机与挑战的今天,我依然努力的工作,因为它已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有人说我们是燃烧的红烛,有人说我们是高级保姆,无论别人对我们怎样评价,我都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多重大。我是一名老师,所以拥有这样称号的我,

爱,教育的真谛

爱,教育的真谛 伴着春日温暖和煦的阳光,我读完了《让爱成为一种习惯》这本书。文字读完了,而书还在继续;书读完了,而书中的故事还在继续;故事读完了,而故事展现的世界还在继续,教育世界中蕴涵的可贵精神还在继续。拿到这本书时,翻开书本,看见一个个鲜明的案例,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确切地说是被陈祥悦的人格魅力、教育艺术吸引。陈老师才32岁就是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这位德育专家的脑子里到底有着怎样过人的聪明和机智?从这本书的目录上看不出学术著作似的严密结构和完善体系,只是对陈老师从2003年至今的教育管理生活按照时间顺序的“点击”,但看似随意的“点击”,却有着明确的搜索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就是“爱”―对事业的爱,对同事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家长亲友的爱,对国家的爱,对世界的爱……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灵魂,爱是这本书的基础和灵魂。 陈老师的这本书,很多是关于日常工作的一些日志,没有什么大道理,但细细读来,其中蕴含的是颇有用心的教育智慧,里面许多语句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爱会让我们有力量。比爱更伟大的、更有力量的是――宽容。今天我们怎样评价一个孩子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将决

定这个孩子未来的一生。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不仅你说的做的,他能感受到,就是你心里怎么想的,他也能感觉到。老师要学会正确对待孩子。每个孩子都那么可爱,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老师不能只爱那些“讨喜”的孩子,还要爱那些暂时让人“皱眉”的孩子。孩子的成长你放一步,他就往前走一步。 书中的“泼汤事件”让我受益匪浅,“泼汤事件”主要讲的是一些青少年水准下降,比较容易惹是生非。恰恰这些很可能发生在孩子身上,那么应该怎样处理这样的事件呢?我认为解决问题不能靠武力,应该靠道德教化。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身为老师的我们说不定哪一天就会遇到类似事件,通过这个事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以理服人,如果靠武力解决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越闹越大。相反如果和平处理,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书中的一篇篇文章记录了他的真实工作,从中我们看到他对孩子、对教育的大量付出(跟孩子谈心,研究很多“小事”并努力做好等待),感受到他深沉博大的爱心,更看到他爱的种种方法。这些具体教育孩子、爱孩子的方法很有价值,是陈老师多年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可以借鉴。 冰心先生曾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是啊,我们既然是一名老师,从事

《教育的真谛》读后感

触发心灵的教育文字 —《教育的真谛》读后感 前卫镇巩村小学吴利莎 《教育的真谛》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华,正如书的封面所写“现代教育思想的活水源头”,时隔多年,他的许多教育理论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依然生命常青。读完此书,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更深了一些。下面是自己的几点小感悟: 一、“生活即教育”与作文教学。 “教学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先生的三大主张,这也是书中开篇实践篇的三大版块。看完这部分内容,感觉先生的思想非常接地气。是的,教育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没有了生活这股活水,教育便如一潭死水。就像先生所说“我们真正的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的解决”。 由此,我想起了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写作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一直在农村一线教学,孩子们的作文能力提高是令我最头疼的。 农村相对城市来说,环境比较闭塞,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学生往往无自己认为的趣事可写。学生每到写作时,便痛苦万分,迟迟下不了笔。被老师逼得最后只得照搬硬套,所写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教师往往也只在写作技巧的教授上下足功夫,套用现成模式。学生好文章的评判也只停留在文章布局是否合理,完全不顾文章的是否抒发了真情实感。甚至有些作文题目或范围要求不是在学生的生活

经历和生活范围内。这就是脱离了学生“生活”这个大舞台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学生,相较以前,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能将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将作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充分联系起来,那么学生作文就自然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能真实反映生活,有真情实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作文水平也就有较大的提高。正如先生所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 二、“师范生的两变”。 书中,陶老先生的论师范生的两变令自己印象深刻。 先生说的第一变是变个孙悟空,不为别的,就因为孙悟空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他抱着目的去拜师,他漂洋求师,不是为着他一个人的长生不老,他所求的是猴类大家的幸福。师傅让他学三百六十旁门,但他目的明确,只求长生不老之术,最终实现目标。相比孙悟空的坚持不懈,自愧不已。上班近十年,却无具体的目标,只是机械的重复着工作。下来我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到自己成长的支点,为自已设置一个奋斗的目标,制定成长计划,去享受工作的快乐。做一个有勇气,有理想的教师,在给予着孩子的快乐中快乐着自己,在提升着孩子的价值中提升着自己。 第二变是变成小孩子,在陶老先生看来,小孩子是最聪明,最富于创造力的,千万不能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着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惧。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当你变成小孩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