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招聘教师应聘技巧教育学全重点考试内容

教师招聘教师应聘技巧教育学全重点考试内容

教师招聘教师应聘技巧教育学全重点考试内容
教师招聘教师应聘技巧教育学全重点考试内容

教师招聘教育学全重点考试内容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

一种途径。

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一句受教育者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3、教育媒介是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

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4、教育形态是指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

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

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可分为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

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从教育系统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可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与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5、教育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近代

社会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具有自发性、广泛性和无等级性;第二,教育和社会

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第三,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地模仿学习。7、古代教育:(1)古代中国:夏朝时出现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时的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2)古代埃及:宫廷学校、职官学校、文士学校。

(3)①古代希腊、罗马: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古代雅典的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为主,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和武士。②西欧封建社会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8、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

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9、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0、教育学的发展经历的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阶段、教育理

论发展阶段。

11、《学记》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设计了从基

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提出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

12、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吧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主要观点:第一,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认识自然地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第三,要进行吧广泛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2)卢梭《爱弥儿》提出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3)1776年康德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4)裴斯泰洛奇人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5)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13、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1835年出版的《教育学讲授纲要》,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主要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

1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和作用,批判了教育超政治、超阶级的观点和教育万能论。

15、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德国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论。

16、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与标准,是对受教

育者的总称。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17、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育目的。

18、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自身的发展需要;我国确

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9、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治理的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及其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目的的表述:要使教育者第一学会生存,第二学会学习,第三学

会与他人合作。

21、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

影响和作用。

2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按教育功能的作用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23、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焦距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

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西瓜汁、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4、现代学制分为:双轨学制(欧洲国家)、单轨学制(美国)、分支型学制(苏联)

25、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在学制(未实行);葵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

学制;1922年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26、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27、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28、教育行政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

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

29、教育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1)按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行政权力分配关系分为:中央集权

制、地方分权制和中央与地方合作制。(2)按教育行政机关与政府之间的权力结构关系分为从属制和独立制。

30、我国基础教育行政体系改革:继续推行基础教育管理地方化;明确划分地方各级教育行

政部门的职责权限;实行政校分开,促进学校主动发展;加强社会的参与管理,增强基层教育行政的活力。

31、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

32、学校: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构建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为核心任

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33、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

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34、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

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35、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36、教师的职业角色:学者和学习者;知识传授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

37、教师的权力: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劳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的培训

教师的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或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育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8、教师的职业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

(1)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学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自我调控和反思能力

(4)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39、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

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40、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专业能力的提高;专

业自我的形成

41、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提高教师的自主反思意识;鼓励教师进行

教育研究;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42、学生的权力:

(1)从那家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血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学生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3、学生群体文化的特征:

(1)学生的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

(2)学生群体的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同辈文化)

44、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

作用和态度等。

45、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专制型师生关系、放任型师生关系、民主型师生关系

4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47、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要发扬教育民

主;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48、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的格纹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49、课程即教材(夸美纽斯);课程即活动(杜威);课程即经验(泰勒)

50、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国家课

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51、课程理论流派:

(1)活动课程论:杜威

(2)要素课程论: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重视传统的学科课程。

(3)结构课程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认为人的学习是人之结构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布鲁纳

52、课程目标:(广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它是教育的意图;(狭义)定位于教育内

部教育与学生的关系。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

53、课程目标的分类:行为取向性目标、生成性课程目标、表现性课程目标。

54、行为取向性目标:

(1)泰勒提出确定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的建议。

(2)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

55、影响课程目标制定的因素: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体系。

5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本次课改的六项棘突目标(新课程改革的具体

目标):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57、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58、课程计划: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

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59、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额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60、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61、教科书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杉树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

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开展和具体化。

62、编写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

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63、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64、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效率的关系:教师是课程资源利用与教学实施的主导;课程资源开

发与教学效率的提高互为保障;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助于课程资源共享。

65、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价值:培养合作精神;提高研究能力;加强课程理论素养。

66、校本课程的开发程序:建立组织、现状分析、制定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

价与修订。

67、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合作开发;课题研究与实验;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

小组。

68、课程设计指课程结构的编制,即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69、泰勒目标模式:学校应当追求那些目标、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

课程评价。

70、课程实施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将已经编定好的课程付诸实践,把课程计划付诸

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效果的必要途径。

71、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需求、科学知识、学习者身心的发展、课程理论。

72、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

教学模式;规范教学单元和课;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73、现在教育评价理念提倡发展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

74、按照评价目的,可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75、三级课程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76、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77、教学工作的意义: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

原则。教学工作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78、教学的基本任务:

(1)是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79、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80、备课的要求: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81、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

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性特点,使其形成科学世界观的过程。

82、教学过程的结构: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8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84、教学原则是根据对一定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原

则。

85、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

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6、教学组织是指有关教学内容应按何种方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应如

何安排(即如何做出教育处方)的策略。

87、教学组织的特点:集体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更加强个别化教学和自学指导;分组教学的

广泛运用和多种付诸形式相结合。

88、班级授课制是指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

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89、个别教学时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班级授课制的

一种辅助形式。

90、分组教学是指在按年龄编班或取消按年龄编班的基础上,按学生能力、成绩分组进行编

班的教学组织形式。

91、现场教学是指教师吧学生带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形式。

92、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93、我国中学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产婆术。

94、(1)赞科夫“发展教学论”: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

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布卢姆“掌握学习论”: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

(3)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论”

(4)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论”:科学地指导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原则(5)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95、有效教学的特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的发展;关注教育教学效益;更多地关

注可测性或量化;启迪老师实施反思性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有效教学也有一套策略。

96、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

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收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97、思想品德的基本因素包含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

知、情、意、行。

98、中学德育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

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99、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

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100、德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10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足部提高的过程

102、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和德语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103、主要的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04、德育的途径:教学;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学生会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班主任工作

105、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06、常用的德育方法: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

107、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这个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108、班集体的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109、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10、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习哦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111、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112、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113、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114、班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护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15、我国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116、教育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事物的本质和性质,摸索和总结其教育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研究活动过程

117、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研究的意义):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118、教育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教育叙事、教育随笔

119、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选择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制订研究计划、收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120、教育研究发展趋势:“科学——证实”取向教育研究的自身嬗变;人本主义取向教育研究的崛起;实践取向教育研究的复兴;整体、系统观取向的教育研究;未来取向的教育研究、跨学科取向的教学研究

121、教育改革是指教育发展过程中源于社会政治及经济需求的宏观变革

122、国外教育改革背景和趋势: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重视提高师资水平;教育公平渐成教育改革的主题

123、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办学体制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改进德育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解释之二: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相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个点。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11)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提出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作出解释。 3.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4.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1) 1.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代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2) 教育者——教师的主体 受教育者——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 四、教育的起源(12)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13)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征:

(1)非独立性,与社会社会、劳动相连接 (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平等性 (3)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二)古代(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 1.奴隶社会、出现教师,产生学校教育 特征: (1)阶级性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4)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 2.封建社会(与生产劳动脱离)—-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 3.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其他国家 古代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僧侣祭祀、刹帝利、吠舍种姓、普陀罗种姓。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巴斯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中世纪西欧: (1)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2)骑士教育——培养骑士,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中国 1.五帝时期——“成均”“庠”教育场所,萌芽状态的学校 2.夏——“序”和“校”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1 / 12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09—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二) 单项选择题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 D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C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D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2006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B)。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B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p; C.怀特海p; 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C )。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供参考)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关系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成不平衡关系。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起源论:生物起源论(错)、心理起源论(错)、劳动起源论(对)。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有社会性无阶级性。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3.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和崇文馆。 宋代时,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依据是《四书》。明代,八股文被列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 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点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西欧封建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 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的世俗化。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教育的现代化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著作: 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韩愈《师说》无名氏《大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礼”。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翟主要思想“非攻”“兼爱”认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 史上第一部教育学文献是:《学记》。 产婆术出自“苏格拉底”。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凯洛夫《教育学》

七天背完《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考编

七天背完教育学 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4、教育起源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 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考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3、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 4、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的影响。 5、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6、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 近代教育特点:教育的国家化、初等教育的义务化、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 (2)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 (3)教育内容更趋丰富与合理。 (4)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有效化。 (5)从阶段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现存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礼记》中的一篇),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和个体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1)教育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和制约。 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决定和制约教育的目的以及学校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还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2)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的的重要手段。(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与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以及教育内容和教育制度。 (2)教育可以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在关键时候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与社会文化 (1)文化对教育有制约作用,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人的教育观念以及各种非正式形式的社会文化对人的态度、观念、行为、道德品质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2)教育具有传承文化、传播文化、选择文化以及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 (3)学校文化:包含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等,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的指导思想、教育观、道德观等,校风则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4、教育与社会人口 (1)人口对教育有着制约的作用,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人口的质量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打印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杜威。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是(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辞、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是(教区学校)。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全国通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简答题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答: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二、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此外,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1.遗传(前提条件) 2.环境(动力作用) 3.学校教育(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 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1. 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七、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2020年最新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必考100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必考100 题及答 案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C)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2.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A ) A .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D)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D.国民教育制度 6.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C ) A .学不躐等 B.各因其材 C.开而弗达 D .温故而知新 7.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D ) A .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8.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C ) A .知识素养之一 B .能力素养之一 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 D .基本任务之一 9.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 D ) A .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成绩评定 11.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 B )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12,下列选项中哪种是一般能力 ? ( A ) A.观察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调感 13.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原因是(D ) A.缺乏营养 B.遗传因素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14.勤奋和懒惰属下列哪种特性 ? ( B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15.长时记忆的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 ( D )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16.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哪种特性? ( C ) A.广度D.空间 1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 D A .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 .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18.“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下列哪种情 绪状态 A .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9.个性结构的核心成分是( C ) A .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20.听觉中枢位于(C )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2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的教 育》 A .柏拉图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苏格拉底 ,其作者是( B )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4、教育起源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题库一

)(一含答案)【教育学】题库(。C)1单选: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社会教育D C.学校教育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 。C)2单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生产性D C.培养人的社会活动A.阶段性B.阶级性 。)3单选:教育是(A.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B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D 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 《大“教育”一词最早见于(C4《学记》D.B.。)单选:在我国, 学》C.《孟子》A.《论语》。)5单选:最早将“教育”两个字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B.老子 D .庄子 C A.孔子B.孟子 )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C(6单选:.斯巴达D C B A.印度.埃及.雅典 。)C单选:古代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7. .官吏D C.军人B.政治家A.商人 )处于全部学科的“王冠”地位。(A8单选:古代西欧教育,.辩证学 D .算术B C.文法A.神学 。)9单选: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D.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B .礼、乐、射、辞、书、数A.礼、乐、射、御、书、数D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单选: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教育是骑士教育和(C10.实科教育 D C.教会学校教育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

。D)11单选: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方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雅典D .古代埃及 B C.斯巴达A.古代印度 )时期。B12单选:人类出现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是在(.文明社会D C.封建社会.奴隶社会A.原始社会 B 。)单选: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D13.科举制D C B .察举制A .举孝廉.九品中正制 14单选:我国古代教育中六艺中的礼,是包括政治、历史和以“(D)”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 .孝D B.仁C.义A.忠 )教育的形态。B单选: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15.社会D C.氏族A.家庭B.学校。)单选:我国最早出现“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场所是在(A16.西汉 D C.周代A.夏朝B.商朝。)17单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对其子女进行体操和军事训练A.雅典教育只重视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和哲学方面的教育B.儒家的经典着作“四书”和“五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C.在欧洲封建社会里,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D)教育阶段。A18单选:学校产生于(.现代D .近代 C A.古代B.原始 19单选: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D.雅典D C .埃及.巴比伦A B .斯巴达单选:在欧洲封建社会,宗教成了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和统治人民的工具,因而教育上20. )和骑士教育。C出现了两种类型的教育:(.雅典教育D C.教会教育A.斯巴达教育B.宗教教育

天津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天津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资料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5、教育起源于劳动 (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 (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 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 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又不断出现新的特征: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 1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 践。 13、教育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是 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重点

1、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教育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另外朱熹支持这观点 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他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教育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学说,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原因: 教师承担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重任;教师受过专门训练;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4、教育的功能 作用对象:个体发展(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方向:正向和负向功能;呈现方式:显性和阴性功能 5、教育的历史发展:①古代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 奴隶社会初期有了学校;夏代,我国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印度:婆罗门,佛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欧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②现代教育: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③古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有阶级性和等级性;内容重人文知识 ④现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无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科学化水平提高 6、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公平)非专制(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7、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和君子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③教学内容:仁礼为中心④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⑤重视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8、西方萌芽阶段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法;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和谐教育主张;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 9、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产生和发展 ①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发展道路标志。1.教育适应自然2.泛智思想 3.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4.学年制思想,论证班级授课制 ②赫尔巴特:1.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2.传统教育学: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3.“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4.第一个提出使教育学成为科学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③杜威:1.《民主主义与教育》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中学特色教学思想4.活动课程论 ④卢梭:《爱弥尔》,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人性本善--另外还有孟子;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 ⑤布鲁纳结构课程,早期学习,发现学习;赞可夫实验教学;布卢姆掌握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活的教育学;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裴斯泰洛齐教育遵循自然;马克思思想: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重点

1、教育得起源: 神话起源说:教育目得就是体现神或天得意志,另外朱熹支持这观点 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她教育就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教育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得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学说,起源于人类特有得生产劳动。 2、教育得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其联系得总与。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原因: 教师承担人类文明与促进社会发展重任;教师受过专门训练;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4、教育得功能 作用对象:个体发展(本体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方向:正向与负向功能;呈现方式:显性与阴性功能 5、教育得历史发展:①古代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 奴隶社会初期有了学校;夏代,我国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印度:婆罗门,佛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欧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②现代教育: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③古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有阶级性与等级性;内容重人文知识 ④现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无阶级性与等级性;教育科学化水平提高 6、二十世纪以后得教育(现代教育发展得特点): (1)教育得终身化(2)教育得全民化:人人都有接受教育得权利而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得教育。 (3)教育得民主化(平等、公平)非专制(4)教育得多元化(5)教育技术得现代化 7、孔子得教育思想:①教育目得:培养贤人与君子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③教学内容:仁礼为中心④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⑤重视学习与思考得结合 8、西方萌芽阶段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得产婆术,问答法;柏拉图得《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得《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与谐教育主张;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得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得教育,”模仿,理论,练习“得学习过程理论 9、教育学得独立形态阶段,产生与发展 ①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发展道路标志。1、教育适应自然2、泛智思想3、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4、学年制思想,论证班级授课制 ②赫尔巴特:1、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2、传统教育学: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3、“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4、第一个提出使教育学成为科学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得奠基人 ③杜威:1、《民主主义与教育》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得改造与改组。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中学特色教学思想4、活动课程论 ④卢梭:《爱弥尔》,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人性本善另外还有孟子;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得第一人 ⑤布鲁纳结构课程,早期学习,发现学习;赞可夫实验教学;布卢姆掌握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全面与谐教育,活得教育学;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裴斯泰洛齐教育遵循自然;马克思思想: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点总结 教育学总结绪论教育学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 教育学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学研究内容: 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伦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夫人教育思想寓于他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寓教于乐)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礼记.学记》乐正克著(孟子的学生)化地成俗,其必由学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又名《雄辩术原理》,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623 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提出把教育作为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独立出来。 1632 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思想,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作用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 高度地评价了教师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这些主张在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面起了开创性作用。 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 1762 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儿童应自然地发展)按个体生长的自然年龄阶段,依次阐明了自己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教育的目标、重点、内容、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独特见解。 该书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开拓了以研究儿童生长与教育的关系的教育研究新领域,提升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促进了近现代教育思想的变革。 1776-1778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先后四次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之一。 著作《康德论教育》 1806 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内容: 强调教师的作用: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1861 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他提出的教育任务是为完善生活做准备。 1901 年,德国的梅伊曼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1908 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 19 世纪末 20 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