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形式与政策 复习资料(三份)

形式与政策 复习资料(三份)

形式与政策 复习资料(三份)
形式与政策 复习资料(三份)

形式与政策(人人网资料汇编)

1.如何看待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针对这种形势你认为中国当务之急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2010年上半年的全球经济形势表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结束,全球实体经济的复苏之路仍然十分曲折和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将继续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在稳定外需的同时加大结构转型力度,成为贸易政策调整的最大考验之一。

一、全球经济仍将保持缓慢复苏势头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目前仍在持续。很大程度上是受对美国消费复苏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强劲增长拉动美国出口增加等乐观预期的影响。欧洲经济因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南欧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而受到影响。相对于美国而言,对欧洲经济前景并不乐观,但缓慢复苏的预期目前并没有改变。日本经济已保持了4个季度的增长,经济在2010年的表现逐步趋于乐观。今年以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韩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在出口和国内消费增长的带动下继续保持了强劲复苏势头。

二、全球金融风险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

和前一阶段其次,尽管南欧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对欧洲和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十分有限,相比,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总体来看,2010-2011年全球增长的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复苏之路仍然十分曲折和艰难。

三、我国出口的恢复性增长将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影响,全球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由于国际贸易订单和实际交易之间存在时间差,出口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可能会在下半年有所显现。

我认为针对这种形势中国当务之急应当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妥善处理促进出口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第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将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和投资者信心作为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应明确表明维持现有储备资产结构和支持欧元稳定的态度,防止出现欧元大幅度贬值带来资产缩水问题的长期化,实现储备资产增值保值。第三,积极应对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抓住机遇,做好相应的政策准备。第四,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

2.试述奥巴马主政一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状况,并谈谈你的感想。

答:总体看来,2010年中美关系有四个未变:其一,美国对华战略倚重未发生根本改变,其对华战略借重的势头并未减弱。其二,中美关系的基础总体仍未动摇。两国经济摩擦的深度与频度虽在上升,但不会根本冲击两国战略合作大

局。其三,奥巴马团队总体对华态度没有根本改变。尽管对中国有期待太高进而落空的遗憾甚至不满,但理性对待分歧是双边关系成熟的标志,发展美中关系仍是美国的最高利益。

如果细加分类,中美之间的主要问题主要因三个变量而催生。一是在2009年被刻意压制或掩盖的问题开始发酵,如对台军售问题。二是因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发酵而强化的问题,如贸易保护主义、谷歌事件等。三是美国发展转型衍生的问题。比如,奥巴马“新政”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鼓吹美国经济结构、消费方式的重大调整,尤其强调美国要加强出口导向,以此刺激经济、增加就业、调整结构。在这一背景下,人民币汇率问题开始由少数国会议员与部分利益集团的炒作上升到战略高度,进而容易演变成集体对华施压的战略性举措。除去上述变量所导致的众多问题外,还有一些力量在人为激化中美之间的矛盾。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海外舆情。

我认为不管是美国共和党还是民主党,他们代表的都是美国的富人的主要利益,包括军工复合体(如波音,洛克马丁),石油大亨(如埃克森美孚),金融财团(如摩根大通)等的利益,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美国的政治。再加上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差异,所以中美关系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3、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当前改革思路。

答: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相结合的分配制度。2、按劳动时间多少分配。3、按生产要素:比如资金技术设备等,以公司股份的形式获得相应的利润分红等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当前的改革思路是:主要从4项措施来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提高主要农产品价格,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空间;壮大县域经济,积极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2、低收入群体获扶持。重点帮助因企业经营困难或倒闭而产生的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加强社会保障建设,努力减轻低收入群体在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支出负担。3、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4、加强个人收入调节。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进一步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好地体现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要求,强化税源监控,以调节高收入为重点,做到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同时,加强对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严格控制职工福利费在职工总收入中的比重,严格控制以本企业产品和服务作为职工福利。

4、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生活状况怎样?请结合自身所见所闻谈谈你的看法。

答: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和生活环境相对传统农民工来说,有了很大改善。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工作欲求甚至人生态度等,也与传统农民工有着很大区别。虽说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尚未彻底打破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

民工也有着类似的社会境遇,面临着一些共同的社会问题,但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形成了庞大的新一代群体。

从数量上来看,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在我国2.3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从年龄来看,据全总调查,新生代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从婚姻状况来看,有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一个未婚群体,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已婚者仅占20%左右。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对比,相对传统农民工,他们的文化和职业教育水平已有较大提高。

新生代农民因其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而明显带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时代烙印。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的需要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在择业时更强调获得尊重,工作目的取向出现多元化,倾向选择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而且继续学习和再发展的愿望比较强烈。新生代农民工更年轻、文化程度更高、见识也更广,其思维、心智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阶段,因此外出务工观念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希望有继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但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又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职业经历刚刚开始,职业道路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职业发展上存在较大的变数。新生代农民工比较重视闲暇的价值,闲暇效用及价值得到体现,加班意愿更具弹性。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市民身份的认同远远大于农民角色的认同。

总之新生代农民工因其所出生的特殊年代,虽然他们依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他们不仅以城市的建设者的身份出现,而且也以城市的主人公的身份出现,思想、法律和文化素质都明显在逐步提高,也许这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吧,这可能也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完成的过渡阶段吧!

5、社会主义文化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文化有哪些区别?

答:思想文化是为人的利益和需要服务的,不同人的不同利益和需要决定了思想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

在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是人身依附关系,反映这个社会本质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官”本位,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特权思想、专制主义、官僚作风等都是由此而产生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取得了自己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是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们的实际地位是由物决定的。于是,人与物的关系完全颠倒了,物尤其是货币这个一般等价物,以及这个一般等价物的资本形态,决定着人们的身份、地位、权利等。所以,反映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腐朽思想文化的价值取向是“物”本位,拜金主义、奢侈腐化等是具体的体现。

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由于追求的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生产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各种各样的社会事业归根到底也都是为人服务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正是反映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这种根本要

求,其价值取向是“以人文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根本标准、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化。

6、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怎样?你认为中国政府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答: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是,

1、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美国虽然和我国并不接壤,其本土也与我国相隔万里,然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未来的走向面临的最强烈挑战依然来自美国;

2、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

3、印度对我国安全的严重威胁;

4、朝核危机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影响;

5、南海诸国对我南沙群岛的现实侵占。

虽然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复杂,但总体而言向好的方向发展,趋于和缓:

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总体上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

面对以上国际周边安全形势,我认为我们应该采取:

(1)国内实行民主,保障人权,改善民生,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2)与美国改善关系,与日本谈判解决争端,与俄罗斯、欧盟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与印、越、朝、韩等国家改善关系,以谈判和对话的方式解决领土、核化等争端;(3)加强区域合作,谈判解决争端,坚持和平共处;(4)在合理的范围内加强国防建设,提升军事实力,保持对敌对势力足够威慑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足够实力。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核心和内涵,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

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如何落实: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举措、原则

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原则: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举措: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民改善人民生活

3.新老三步走发展战略

老三步走:

第一步,大致用10年时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人均达到500美元,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均10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产值4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新三步走:

第一步,2001-2010年时期,实现GDP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十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十六大);

第二步,2010-2020年时期,GDP翻两番,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十六大);

第三步,2020-2050年时期,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六大)。

4.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判断标准和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

劳动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判断荣与耻的基本标准,荣辱观的实质内容是社会评价标准和个体自我评价标准的体现。

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基本价值范畴、本位价值、核心内容、根本价值标准、根本价值追求、基本价值原则和基

本价值规范制约着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理念、标准体系和规范体系。具体而言,一个社会以什么为本位价值,是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的性质的标志。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三个有利于?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根本价值标准,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根本评价标准。是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既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是否有价值的根本标准,也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之荣与辱的根本价值标准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7.当前我国采取的经济政策和衡量宏观经济的指标

政策: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4.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6.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7.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8.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

指标:经济增长率(GDP)、通货膨胀率(物价指数)、失业率、国际收支、货币流通量

8.十七大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评价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要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并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9.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次思想解放:以1978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为标志,真理标准的讨论战胜了?两个凡是?,中国冲破个人崇拜,走上改革开放路。

第二次思想解放: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标志,冲破了姓?社?还是姓?资?的束缚,中国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三次思想解放:2007年底,广东掀起了一场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被称为‘第三次思想解放’。其对象为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

制和观念。目标是把原来的经济人转化为和谐人,使人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追求精神生活;在追求物质的同时,精神层面能够平衡。

10.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这是全面提升我国开放经济水平的重大战略措施--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内外联动,互利共嬴,安全高效

11.如何理解在经济发展中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又好又快和又快又好的关系。

1.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经济增长一般表示更多的产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能力持续上升,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或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衡量。而经济发展则既包括更多的产出,同时也包括产品和分配依赖的技术和制度安排上的变革。

?经济发展?一词表示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时出现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文化等结构的根本性变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发展主要意味着贫困、失业和收入不均等三大问题的基本改善。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经济发展以经济增长为物质基础、前提条件和基本动力,但它的含义更为广泛,更带有本质性。

2.又好又快和又快又好的关系

?又快又好?用?快?统领?好?。?又好又快?,以?好?统领?快?,使?快?服从?好?。

?又快又好?强调的是一个?快?字,?好?相对于?快?是第二位的。由于?快?字当头,许多地方一味追求增长速度,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其结果是?没有发展的增长?;?又好又快?,以?好?统领?快?,使?快?服从?好?,这样,就能既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又能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又好又快?的发展,核心就是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又好又快?的发展就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经济全球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表现:

1.在商品资本方面,贸易国际化,各国贸易交往的增加使得世界市场联系越来

越密切;也使得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大大提高;

2.在生产资本方面,资本国际化,国际资本跨国流动规模越来越大;

3.在货币资本方面,金融国际化趋势不断增强;

4.在经济主体方面,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力量,更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对双刃剑的理解:

首先,在全球化条件下,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臵,各国在经济交往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全球化浪潮促使各国面向统一的世界大市场,提高竞争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再次,全球化有利于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和对外

贸易的不断扩大,客观上也加快了科技成果向发展中国家的传播。最后,经济全球化为不同的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可望在全球化过程中引进国际资金、先进技术并开拓国际市场,从而发挥后发优势。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第一,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资源配臵的不平衡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继续扩大南北发展差距,加剧贫富分化。第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怎样对待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生命攸关的问题。第三,经济全球化还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内在矛盾和消极方面,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周期性波动和弊端影响全球。第四,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政治、文化冲突、国家主权等方面已经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

13.如何认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而非定势

多极化正朝着牵制美国、反对美国霸权和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

多极化趋势错综复杂,发展进程不会一帆风顺

14.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内容

传统安全是指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它是以国家主权的维护为核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国家主权安全,即国家应对主权被侵犯的战争和军事要素。表现形式是战争、军事威慑和军备竞赛。

非传统安全是除军事威胁以外的各种安全。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于传统安全而言的,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安全问题。它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如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疾病蔓延、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民族宗教冲突。

15.现代恐怖主义的特征

恐怖主义主体的多元化、活动国际化、目标多元化、手段多样化、低龄化、本土化

16.如何认识大国关系的复杂性

大国关系的复杂性体现为:大国关系的多边合作性,大国互动的包容与和平性,大国交往的多层次性。

大国关系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斗争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美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成为引领大国关系新一轮互动的关键,中美间又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态势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全局的一条主线。二是各大国更加重视经济外交,特别是围绕着战略资源、能源产地、能源通道的竞争加剧,加紧博弈,能源外交活跃,因竞争引发的矛盾与摩擦增多。三是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经济体快速发展,影响扩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和世界力量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四是大国日益重视多边机制在解决传统、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朝核、伊核、中东安全等热点问题的解决上,更加注重外交和软实力的作用,手法也更趋灵活务实。

17.金砖四国和展望五国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

展望五国: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

18.我国维护安全,实现合作共赢的内涵

1.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不做任何国家的附庸。

2.探索独立自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学会在参与国际多边机制中,实现我国的安全利益。

3.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

4.以合作促和平,以斗争促合作。

19.中国在国际安全领域角色的转变

中国由一个十分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变成一个迅速崛起的、并对地区和世界事务越来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中国由国际体系的反对者、旁观者正在变成一个积极参与者和改造者。

中国由一个过去被国际社会忽略或偶而借助的对象正在变成一个既被重视、又被借重、同时又加以防范和制约的对象。

20.当前国际安全局势是怎样的?

1.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局部地区的动荡甚至战乱有新的发展

2.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趋势更加明显,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非传统安全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3.军事竞争升温,战略资源争夺激烈

4.和平协商成为解决争端的主要途径,各种形式的安全对话与合作日趋活跃

21.简述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

1.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调整需求结构、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生产要素质量、改善生产要素组合

2)促进人民受益,落实以人为本

3)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4)科技拉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3.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1)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2)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3)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4)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三、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出现的新动向主要有

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缓和态势,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继续交织发展。

一是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天安号”事件引发朝鲜半岛出现新的军事紧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进程受阻。吉尔吉斯斯坦、泰国政局动荡,缅甸、尼泊尔等国

不稳定因素增多,阿富汗、巴基斯坦反恐形势严峻。以色列袭击向加沙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土耳其船队,激化了以巴以、以土矛盾,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

二是核裁军、核安全与防扩散问题在国际议程中位置前移。美俄签署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新条约。首次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召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八次审议大会召开。各方对合作应对核安全问题的共识增强,对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期待上升。

三是传统军备竞赛更趋激烈。美国一方面倡导建立“无核武器世界”,以削弱战略对手,减少自身风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快速全球打击”系统等新型武器,维护美常规军事力量的绝对领先地位。美国着力提高各类作战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并正式成立网络司令部。其他军事大国也大力推行军事变革。国际军事竞争由传统的陆海空向陆、海、空、天、网等“战略边疆”拓展。世界高科技武器装备竞争加剧。

四是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有增无减。冰岛火山爆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俄罗斯森林大火的跨国影响引人关注。粮食安全、水资源纠纷等问题突出。国际安全威胁日趋多样化,各种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综合性、突发性和扩散性增强。

四、你认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未来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和技术合作,促进国际间经济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承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会使世界更加充分地了解中国,目睹中国的巨大变化,并可加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开放化,中国将进一步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去。在上海举办这次世博会,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使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上海,这会提高上海现代化程度。

2、对中国宏观经济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

1)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为了办好世博会,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可以说,世博会将使上海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主办世博会,上海的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另外,据了解,根据“十五”规划,上海还准备投资2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电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确保在世博会展览期间每日30至40万人次的外来游客住宿、饮食、交通、通讯等需要,并投入巨资继续开发浦东、改造旧城区。

2)促进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上海举办2010 年世界博览会,将有利于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首先,可以有效地带动中国旅游消费增长.一个城市如果举办大型博览会,城市的旅游业往往是最直接的受益者.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开发旅游新产品,世博会作为一个极具魅力的旅游吸引体,将吸引国内外的旅游者纷至沓来,据估计,其中有超过70%的参观者将做延伸旅游或周边旅游后参观世博会,这就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旅游经营者创造了组合新产品的良好机遇.其次,有利于促进宾馆业、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需求提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测算,旅游每增长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长4.3元。

3、将有效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上海举办世博会,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举办世博会,为国外企业了解中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特别是通过举办这样一个大型活动,为大力宣传中国民族品牌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扩大中国产品出口,并有利于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也可以通过上海举办世博会,了解国外发展最新动态,有利于吸引多方来客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合作。

4、为国内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由申博为引擎、以浦江开发为起点的一轮新的投资热潮,对未来一段时期的上海经济将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从而给中国创造相当多的就业机会。在世博的作用下,综合实力的加强将赋予上海更大的优势,未来几年上海经济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同时,申博成功所引发的“会展经济”更能带来滚滚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其利润率高达20%至30%。

5、后续效益无法估量除了直接、间接收益外,世博会后续的“黄金效应”更是无法估量。这可以参照历史上的经验: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世博会后,经连续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并成为日本重要的经贸中心,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给巴黎留下的“摇钱树”,让法国相关行业受益无穷。可以预见,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产生显著的周边联动效应,带动华东,甚至辐射到全国。

(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举办此次世博会将全面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现代意义的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以创新为基石,以科技展示和文化展现作为其实现教育功能的两大手段,以科技的光芒指引人类前行,用文化的力量震撼人类的心灵。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提出:21世纪上半叶,中国在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要以举办这一盛会为契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世界文明理念,提升文化吸引力。一方面,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集中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瑰宝,成为中国这个千年文明古国在2010年世博会上的“国家名片”。另一方面,上海世博会期间的文化活动也将成为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的又一重要形式。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为中华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提供平台,从而为中华文化吸引力的提升提供沃土。

上海世博会上,各参展国家的展馆及其展示,都是各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其间的2万场文化演艺娱乐活动中,将有许多是参展国组织的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活动。通过建筑、音乐、戏曲、舞蹈等人类共同的语言,中华文明的精髓将在与世界各种文明相互交流、碰撞甚至摩擦中得以延绵,中华文化的内涵将得以丰富,中华文化的实体将得以发展。

要充分发挥好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提振市场信心、应对金融危机的作用,关键要着眼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要进一步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加快国家文化管理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的改革,在筹备举办上海世博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和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使上海世博会成为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里程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