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剖

解剖

解剖
解剖

中国医院管理》第26卷第8期(总第301期)2006年8月论坛Luntan

20世纪80年代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治国方略,使

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步入市场经济体制之中,经济快速增长,人民在走向富裕和文明。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决定着社会文明程度,上层建筑一般来说要相对滞后于经济基础的变化,经济的变化使得人们的观念、心理、需要、行为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给医患双方思想观念上的冲击是巨大的。此时,我国医疗保障机制又尚未完善,医患矛盾骤然凸现,全国医患纠纷普遍大幅增加,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

天然盟友”般的医患关系解体,紧张的医患关系成为当今社会矛盾的热点和焦点之一。本文试图论证重建中国市场经济下的医患关系。

1中国市场经济下医患关系状况分析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于2001年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了多

项选择式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98.40%。发生了医疗纠纷后,73.50%的病人及其家属曾发生

扰乱医院工作秩序的过激行为,其中43.86%发展成打砸医院。这些过激行为对医院设施直接造成破坏的有35.58%,导致医务人员受伤的有34.46%。另外,在326所医院中有86%

~96%的医院发生过因医疗纠纷导致病人滞留医院、不住院或

不缴纳医疗费用的现象,此种情况也已成为医院面临的非常困惑和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普遍、如此激烈的社会矛盾呢?

1.1新经济社会环境下思想观念的不适应

医者和患者在思想观念方面滞后于快速发展的时代。尽

管医务工作者已经感受到、意识到心理、预防、保健、康复等对现代医学的重大影响,但几百年来生物医学模式的强大惯性,使广大医务工作者难以在较短时间内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认病不认人”的陈旧观念还普遍存在于医者的头脑中。

对患者而言,虽然为高科技而创造的医学奇迹而欣慰,但又为难以承受的医疗费用而忧虑。“看病归国家管”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老观念,但广大患者,尤其是低收入的患者今天仍紧紧固守不放。所以,“医院只认钱不认人”的偏执观点就成为医患纠纷的“导火索”之一[1]。

1.2国民整体人文素质欠缺

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忽视了国民素质教育,

所以,尽管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但他们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却显得先天不足。而最需要人文素养的医学人才,也患有“人文缺乏症”。所以,一部分医务人员被金钱和利益所左右,从而出现了乱收费、索要“红包”、开大处方、谋取“药品回扣”等不良医疗行为。

在患者中,人文素质相对欠缺的主要是以贫困农民、城市低收入人群、失业或无业人员及被社会保障的社会弱势群体等。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较低,受教育程度也相对较低,当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时,他们的心理极易不平衡,在他们中间发生医患矛盾的比例也较大,冲突性也最

大[1]。

①南京医科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29论中国市场经济下医患关系的重建

王锦帆①

通过分析中国医患关系的现状,阐述了中国市场经济下重建新型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并评述了中外医患关系

的理论与制度。提出了构建新型医患关系的原则,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则;确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原则;利于现代医学健康发展的原则。强调了利益共享是新型医患关系的本质。从现实出发,构架出新型医患关系的“动态聚合”模式。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从政策和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建设、医患沟通3个层面上重建新型医患关系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市场经济

医患关系

重建

中图分类号

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329(2006)08-0005-04

Reconstructthe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UnderChineseMarketEconomy/WANGJin-fan∥ChineseHospital

Management,2006,26(8):5-8

AbstractThispaperexploresthesignificanceofreconstructingthe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underChinesemarketeconomy,reviewsthetheoryandsystemof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bothathomeandabroad,andstudiestheactualconditionofthedoctor-patientrelationinChina.Newprinciplesofreconstructingthe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aresuggested:toputpeoplefirst;topromotesustainableandhealthyprogressofthesociety;tomeetpeople’sneedofbetterhealth;andtofacilitatehealthydevelopmentofmodernmedicalscience.Anewmodelofthe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isputforwardwiththeideaofmutualbenefitasitscore,andstrategiesandcounter-measuresarediscussedintermsofpoliciesandpolicy-making,law-makinganddoctor-patientcommunication.

Keywordsmarkeyeconomy,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reconstructAuthor’saddress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29,PRC

中国医院管理》第26卷第8期(总第301期)2006年8月论中国市场经济下医患关系的重建———王锦帆1.3医患沟通不够

近些年来,医患纠纷增长迅猛,绝大多数纠纷源于医患

沟通不够或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不足。据一项关于医患关系认知的调查表明,85.3%的医生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在于沟通太少,58.5%的病人认为缺少沟通(医生看病时间太短等)[2]。医患不能沟通就无法相互理解,医患双方就容易产生对立的情绪。因此,增进医患沟通是消除或缓解医患纠纷的最佳途径之一。

1.4有关法规和制度不完善

2002年新的《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缺陷,尽管社会各界对它仍有争议,但事实上它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对调整医患关系,妥善处理医患矛盾,开始发挥了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功能。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至今未建立系统、科学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患矛盾缺少有效的缓冲地带和风险消化机制,致使医患关系处于紧张状况。

此外,20世纪90年代初当我国开始以公费医疗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尽管国家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现状使得医疗保障体系至今不能完整建立,中国现代的卫生工作目标也暂时难以有效实现。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还普遍存在,这始终是制约医患关系改善的“瓶颈”。

2中国市场经济下重建新型医患关系的重要意义

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人口及医学等角

度看,消除医患矛盾,重建市场经济下合作信任的新型医患关系,就是充分发挥医学的社会职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体现在6个方面:

2.1保护社会生产力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的健康又是人的生命活动的

基础。医学责无旁贷地承担了消除人的疾病,救助人的生命,维护人的健康的使命,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种疾病和外因损伤(自然灾难、战争、各种事故及人为伤害)造成的不良后果。大批身心健康的劳动者成为促进经济繁荣及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2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医学在自身的长期实践中,已在相当程度上不自觉地承

担起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责任。主要表现在预防、控制各种疾病,尤其是烈性传染病,使社会摆脱病魔带来的人口素质低下、人际交往失衡等状况;治愈病伤,使个人健康快乐、家庭祥和幸福;改善公共卫生,优化个人生活方式,使人的生存环境更加健康美好,个人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2.3稳定社会秩序

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其中相当多的因素与医

学救护有关,如自然灾难、战争、疫病、交通和劳动事故、意外和人为伤害、吸毒、酗酒、暴饮暴食、中毒、吸烟、逃避责任(逃病)、心理障碍、生育性别选择、国民体质低下等等。所以,医学成为社会稳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4调节社会道德

医学在行使其职责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客观、真实、公

正、仁爱、人道主义等基本准则,才能有效地发挥出它应有的功能;并且能够将人与人的爱、人的善良本性、人类基本的人伦常理,经过医学实践如春雨润物般深入每个人的心灵中,并播散到四面八方,促进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

2.5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传统的观念将我们引入了一个误区:对人的

素质的开发,过多地重视政治的、专业的、身体的素质而忽视伦理的、人文的、心理的、健康的素质。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我们的社会人群普遍地对作为人自身的认识不完整、对人性不了解、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和健康知识。所以,医学的现代使命之一是通过医学实践、医学教育及全民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的健康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2.6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

当人类历史进入到现代社会时,医学也被现代化的设备

所武装,似乎无所不包。然而,现代医学不得不承认,它最棘手的是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这些因素既能致病又能治病,心身疾病就是医学不易攻克的典型堡垒。医学专家发现,现代医学越来越需要患者和社会人群的主动参与和配合,愈来愈需要有共同的思维和语言,才能战胜更多的疾病。

3医患关系理论及评述3.1

伦理学说及评价

国内一些伦理学者和部分人士认为,中国医患关系紧张

的根源,是在市场经济下,许多医务人员道德意识退化,人伦观念淡漠,致使出现种种医界的丑恶现象。要根治这类顽症,必须加强道德教育,并且开展一些如医德医风专项教育(治理)、“

白求恩杯”行风竞赛、“百日战高温”及行风大检查等活动。事实上,这些活动或工作,如果在计划经济环境下,的确是富有成效的。然而,市场经济下,利益驱动的力量是巨大的,伦理道德的基础不再是单薄的意识形态,而是较厚重的经济利益[3]。因此,医患关系的伦理学说难以发挥决定作用,但它仍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石。

3.2法律学说及评价

在中国大量的医患纠纷中,许多患者把医务人员和医院

告上法庭,然而,大部分患者以败诉而结案。于是,社会上很多人,尤其是司法界和新闻媒体就把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归结于1983年由卫生部制定的调节医患纠纷的法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不公正所致。2002年下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正式实施。该法规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而且其公正性为全社会所认可,其中的举证倒置原则更有利于患者。但医患关系并无明显好转,医患纠纷依然呈上升趋势。

3.3制度学说及评价

对我国大量的医患纠纷,不少医务人员进行了认真思考。

他们认为许多医患纠纷产生的根源主要是某些制度缺乏或不健全,如我国尚无较完整的医疗保险制度,当医患纠纷发生

中国医院管理》第26卷第8期(总第301期)2006年8月论中国市场经济下医患关系的重建———王锦帆后,医患双方不能如国外那样由保险公司来处理,可避免矛盾激化。而我国医患双方直面相对,为利益而争,极易激化矛盾;又如,各医疗机构在工作程序中都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办法和规定。的确,从各类医患纠纷分析,有许多医患矛盾是制度不完备造成的,如果在制度、体制和机制上建立一整套科学方法,相信医患关系一定会显著改善。

3.4消费学说及评价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中有些学者把医患关系看成是消费

关系,认为患者花了钱,就应该像顾客在商场购买商品一样享受退换货的待遇,得到百分之百的满意。事实上,医患关系不是消费关系,医患关系是在医学实践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的人际关系。很显然这种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是患者以康复疾患为目的,例如,以不同的价格可以购买不同档次的服装,而医生诊疗病人则是另外一回事:一个昏迷的病人被送进医院,不管他有没有钱或家人给多少钱,医生不会以钱的多少来制定救治方案,而是以医学规律本身来救治患者。从患者这一方说,不管付出多少钱,都不能要求医务人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因为医疗工作的高风险性是科学规律决定的。

3.5交流技巧学说及评价

在国内外,有一些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医务人员把医患关

系紧张归因于医务人员的交流技巧不够高明,不善于和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造成误会,并引发纠纷[4]。的确,有不少医务人员沟通技巧欠缺,但医患有效沟通的关键不是技巧,而是职业态度和人文素质,是观念、机制、制度、法规等。交流技巧的能力再高,如果不去交流,或不用真心交流,医患双方能有效沟通吗?所以说改善医患关系需要提高沟通技巧的水平,但不能把改善医患关系过于技术化和单一化。

4中国市场经济下医患关系的重新构建

当21世纪来临时,中国社会发展凸显出四大特征:一是

市场经济趋于成熟;二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三是民主化进程加快;四是法制建设在完善。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重新构建医患关系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1新型医患关系的原则和本质

4.1.1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公共卫生、医疗保健、义务教育、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则是社会进步的直接体现。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真正认识到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

4.1.2确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原则人是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民群众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卫生环境、医疗保健已经成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益,维护、保障和提高公民健康水平,增强全社会的健康素质,更加满足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维护生命健康的需要。

4.1.3利于现代医学健康发展的原则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的支撑下,医疗技术几乎无所不能,人体就像一部已被组装好的精密机器,而医生的任务似乎就是对这部人体机器进行维修,医患关系呈现出机器化的倾向。这极易导致医务人员见病不见人,只关心“故障”在哪里,忽视人的心理、思想、感情以及社会因素,导致一些疾病无法治愈,没有患者的积极合作,较高风险性的医学实践就难以实施,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4.1.4利益共享是新型医患关系的本质市场经济下,医患

关系的经济化倾向反而是一种有利于构建医患平等关系的平台,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因为医院的医疗市场完全依靠群众的就医,优质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是医院立足和发展的关键,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惠顾”,就丢失了医疗市场。医患关系的本质就是利益共享、和谐共赢。

4.2架构医患关系“动态聚合”的新模式

4.2.1“

动态聚合”模式的构架综上所述,医患关系的内

涵结构是较为复杂的,重建医患关系必须确立一体的、动态的以及系统的思维方式,并要站在现实即市场经济的视角上立体审视,方能找到新型医患关系构建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

4.2.2“动态聚合”模式的机制与功能图1所要表明的是

动态聚合”模式,图的中心是由医患双方同为一体构成的人。但是,医患体(人)被分裂开来,其离心力(或向心力)均源于经济体制、社会形态、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以及医患间的沟通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医患体的矛盾运动能经过内因和外因的联合作用,产生向心力即聚合效应,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状态,重新恢复医患合作信任的鱼水关系。决定医患体(人)聚合的外因,是国家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为了适应经济基础,必须尽快调整完善国家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以及建立新的伦理价值观。这样,才能在医患体与市场经济中间营造一个良性的融合环境。医患沟通构成了医患体聚合的内因,医患双方需要共同努力,构筑共享利益的新型医患体。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国情民意,尽快调整和建设我国卫生相关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并尽快以医方为主导建立起具有人文性和科学性的医患沟通的

图1

医患关系动态聚合模式

《中国医院管理》第26卷第8期(总第301期)2006年8月

新机制。

4.3重建新型医患关系的对策与措施

4.3.1以政策和制度建设为基础平台(1)尽快制定新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政策。今天,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造福于人民群众,应加大医疗卫生保障投入,并尽快制定出适合群众不同需求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政策,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特别要重点建设好社区卫生服务等基层医疗机构,要切实维护医疗行业的公益性质,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的增长,真正落实政府保障人民基本医疗的职责。(2)全面强制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众所周知,由于驾驶汽车是高风险的工作,国家就对汽车保险实施了强制性的责任险制度,交通事故的解决有了较公正的途经和方法,取得了综合性的成效。同理,面对更高风险的医疗工作,国家应制订相关强制性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规定医院和医生必须投保医疗责任险,保险公司必须以较优惠的费用来大力拓展此项业务。(3)加快医院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医院必须抓住机遇,解放思想,牢牢坚持以人为本的办院宗旨,从实际出发,深化体制、产权、分配、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探索,为真正实现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为新型医患关系创造更好的大环境。

4.3.2以法律法规建设为根本保证(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卫生法律制度建设。我国的卫生法律制度建设基本上体现了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一根本目标。今后应更加自觉地把维护和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立法的根本宗旨。(2)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制度,如《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的效能在于法律的实施。必须改革卫生执法体制,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3)研究制定《医疗合同法》。尽管有了较完善的法规,但从建立合作互信的良好医患关系的现实需要而言,应尽快制定《医疗合同法》,对医院、医生以及患者、家属的权利和义务予以明确规定,既要规范、监督医生的职业行为,也使一些恶意钻法律空子,不支付医疗费用的患者得到制约。

4.3.3以医患沟通为主要途径医务工作者必须与患者进行全面的沟通。这种沟通不仅是在医疗服务的层面上,更多则是观念、心理、社会、经济、制度和法律等层面上的沟通。医患沟通如何构建呢?

(1)更新医院的宗旨。从“以医疗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宗旨无疑是一大进步,但仍然不够准确,应确立医院以人为本的全新宗旨:“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新的医院宗旨应包涵四方面的含义:

①医学的目的要求医院维护所有人的生命与健康,而不仅是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如果我们医务工作者只关心病人,工作的重点就是治愈疾病,就容易忽视正常人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护,容易忽略对正常人群(潜在的病人)的关爱。②新的健康概念要求医院关注所有人的所有健康因素。众所周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概念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和谐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病或虚弱”。显然,我们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关心人的身体病患,还要关心人的心理、社会、环境、技术(医疗)等影响人身心健康的各种因素,以自身特有的职业优势条件,去帮助政府和社会解决各种复杂的损害健康的因素。③以人为工作对象的医务人员,更需要提高综合素质的是人不是机器,人是最复杂精妙的生命体,人是社会的人、文化的人、情感的人。世界上最坚强的是人——

—宁死不屈、身残志坚……世界上最脆弱的也是人——

—自杀、自残、自闭……医务人员承担着艰巨繁重的维护人健康的责任。因此,医务人员需要相当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需要医院高度重视对他们的关心和培养。同时,医院是个特殊的单位,兼有企业和事业的性质,医院需要有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医院的文化内涵不应是“病人文化”,而是“人的文化”。所以,医院的核心理念应面向所有人,应体现出爱护人、救助人、服务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

(2)加强医对患的导引。从医患关系的分析中,我们已得出清晰的结论:医患双方是极为不平衡的状态,医者在医学知识和手段、各种信息、医疗决策权及社会威望等方面较患者具有绝对的主导优势,因此,医患沟通只能是也必须是以医者为主导开展沟通[5],从三个方面着手有可能大大缩短医患的距离:

①加强健康教育,缩小知识差异[6]。医务人员应主动承担起对患者、对全社会健康教育的责任。②主动还权于患者,共担医疗风险。医务人员不能再抱守“权威”之位,应积极主动地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平等权、知情同意权、参与权、隐私权等。③医患全方位的沟通。要建立起以医院和医务人员为主导的全方位医患沟通制度。对医院内应实施诊疗全程医患沟通制度,即从门急诊、病房、手术室、检查室、住院处等各科室,从工作态度、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和方法等方面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进行改革和完善;对社会应实施开放式医患沟通制度,即主动走向社会,与社区、学校、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密切的联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医学咨询、医务公开以及志愿服务等活动,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重树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王锦帆.医患沟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4

2潘传德,王建华.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性的调查分析[J].医学与哲学,2005(12):63

3经纬.经济人道德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4-63

4威廉?科克汉姆.医学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63-177

5吴建成,彭炜瑛.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的主题[J].医学与社会,2003(3):37-38

6李殿富,张铁山.医患沟通的障碍[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9):55-56■

[收稿日期2006-06-08](编辑刘国栋)

论中国市场经济下医患关系的重建——

—王锦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