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

绪言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以及制法的一门自然科学。

二.物质的变化

⒈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⒉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⑴镁(Mg)+ 氧气(O2)[点燃] →氧化镁(MgO)

银白色金属无色无味气体白色粉末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

⑵高锰酸钾(KMnO4)[加热]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

紫黑色固体褐色固体黑色固体无色无味气体现象:带火星的香棒伸入试管口,复燃。

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有化学变化。

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三.物质的性质

⒈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

⒉化学性质:物质必须通过化学性质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稳定性、不稳定性、助燃性、可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分解性

四.我国的化学发展史

⒈商代就会制青铜器。

⒉春秋晚期会炼生铁,战国晚期会炼钢。

⒊古代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工艺是世界闻名的。

⒋近代我国著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⒌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等构成生命的物质。

第一章:纯净物和混合物

1.1 组成物质的微粒

一.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

⒈分子

⑴定义: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⑵特点:①很小

②不停的运动

③分子和分子之间有间隙

⑶氧化汞(HgO)[加热]→汞(Hg)+ 氧气(O2)

桔红色固体银白色液体无色无味气体

现象:加热氧化汞,试管内壁有银白色的液体生成,带火星的香棒伸入导管口,复燃。

氧化汞分子→汞原子 + 氧原子氧原子 + 氧原子→氧分子

⒉原子

(完整版)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可编辑修改word版)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内容复习 绪言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以及制法的一门自然科学。 二.物质的变化 ⒈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⒉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⑴镁(Mg)+ 氧气(O2)[点燃] →氧化镁(MgO) 银白色金属无色无味气体白色粉末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明亮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粉末。 ⑵高锰酸钾(KMnO4)[加热] →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 氧气(O2) 紫黑色固体褐色固体黑色固体无色无味气体 现象:带火星的香棒伸入试管口,复燃。 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联系:化学变化一定伴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有化学变化。 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三.物质的性质 ⒈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 ⒉化学性质:物质必须通过化学性质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稳定性、不稳定性、助燃性、可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分解性 四.我国的化学发展史 ⒈商代就会制青铜器。 ⒉春秋晚期会炼生铁,战国晚期会炼钢。 ⒊古代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工艺是世界闻名的。 ⒋近代我国著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⒌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等构成生命的物质。 第一章:纯净物和混合物 1.1组成物质的微粒 一.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 ⒈分子 ⑴定义:能够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⑵特点:① 很小 ② 不停的运动 ③ 分子和分子之间有间隙 ⑶氧化汞(HgO)[加热]→汞(Hg)+ 氧气(O2) 桔红色固体银白色液体无色无味气体 现象:加热氧化汞,试管内壁有银白色的液体生成,带火星的香棒伸入导管口,复燃。 氧化汞分子→ 汞原子 + 氧原子氧原子 + 氧原子→ 氧分子 ⒉原子

初中化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全)

初中化学重难点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有机物 其他:氨气NH3常见物质的俗名

碳酸钠苏打、纯碱Na2CO3氧化钙生石灰CaO 碳酸钠晶体天然碱、石碱、口碱Na2CO3·10H2O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一氧化碳和氢气水煤气CO和H2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硫酸铜晶体胆矾、蓝矾CuSO4·5H2O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甲烷沼气CH4 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4P+5O22P2O5 白磷自燃:4P+5O2=2P2O5 木炭充分燃烧:C+O2CO2 木炭不充分燃烧:2C+O22CO 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S+O2SO2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铝在氧气中燃烧:4Al+3O22Al2O3 铝不易生锈的原因:4Al+3O2=2Al2O3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2H2O 将CO2变成CO:C+CO22CO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CO2+H2O=H2CO3 用生石灰制取熟石灰:CaO+H2O=Ca(OH)2 一氧化碳燃烧:2CO+O22CO2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变浑浊的石灰水又变澄清:CaCO3+CO2+H2O=Ca(HCO3)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 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22NaCl 镁在氮气中燃烧:3Mg+N2Mg3N2(注意氮元素的化合价)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点燃2MgO+C 上面三个化学方程式给我们的启示是: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题

1.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靖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理由是;(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中的现象是,装置F的作用是 (4)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增重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C x H y,则装置C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填“偏小”、“ 偏大”或“无影响” ) (6)若此塑料为聚氯乙烯则生成物中会有_____检验此物质应在____和____之间加______ 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活动中展示了一套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浙教版科学八下 八年级下第一章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 原子结构的模型 质子(带正电) 夸克一、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 (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五、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实验现象: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组成物质的元素 1、由多种物质组成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 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元素在地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

人教部编版初中化学中考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化学中考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的颜色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 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 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

新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完整

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 3、含义以2H2+O2 ===点燃====== 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小结:1、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2、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等: 红色:红P、Cu、Fe2O3 红褐色:Fe(OH)3 浅绿色:Fe2+盐的溶液

2018初中中考科学宁波卷,化学部分

浙江省宁波市2018年中考科学试题 (化学部分) 1. 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 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 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 C. 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 D. 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D 【解析】A. 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净化环境,符合理念;B. 提倡步行或骑单车等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符合理念;C. 燃煤发电厂安装脱硫装置,减少可燃物,符合理念;D. 焚烧秸秆污染空气,不符合理念。故选D。 2. 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答案】B 【解析】A、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正确;B、溶解在烧杯中进行,错误;C、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上边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紧贴烧杯内壁,正确;D、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正确。故选B。 3.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 一个甲分子是由两个氢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CH4+2O2CO2+ 2H2O。A. 甲是甲烷,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正确;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正确;C.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正确;D. 一

个甲分子是由4个氢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的,错误。故选D。 4. 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A. 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 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 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D.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 【答案】A 5. 20℃时,四个实验小组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逐渐加人到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20℃时,50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 B.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 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 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答案】A 【解析】结合第二、第三、第四组实验中剩余固体的质量,知道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NaCl。A. 20℃时,68g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18gNaCl,错误;B.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C. 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0-2):50=9:25,正确;D. 相同温度下,NaCl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正确。故选A。

新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方程式及其相关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3、含义以2H2+O2 ===点燃====== 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浙教版科学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精选)

初中化学推断题专题复习 一、基础过关[练习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生石灰与水反应: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3.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分解: 4.用H2O2制取氧气: 5.镁条与盐酸反应: 6.锌粒与稀硫酸反应: 7.铁片与稀硫酸反应: 8.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9.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10.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1.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 1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1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 14.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15.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16.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17.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 1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9.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20.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21.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 22.用硫酸除去铁锈: 23.天然气燃烧: 24。煅烧石灰石: [练习2]写出常见的五种黑色固体的化学式、、、、。 [练习3]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mA + nB = aM + b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计量数m与n的比一定等于a与b的比 B. 若M是单质、N为化合物,则A和B中一定有一种是单质,一种是化合物 C.若B是酸,则M和N一定有一种是盐 D.若M和N中一种是盐,一种是水,则A和B中一种是酸,一种是碱 [练习4]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其中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1:2,写出化合物A、B的化学式:。 [练习5]根据下表回答: (1) Zn(OH)2的溶解性。 (2)从上表中找出一种微溶性盐(填化学式,下同)。农业上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是 . (3)Zn(NO3)2、BaCl2两种溶液能不能发生反应?,理由是 . (4)完成硫酸和表中的一种可溶性盐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练习6](1)铝和二氧化锰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造金属锰,同时生成另一种氧化物 ,()反应(2)做化学实验时,不小心皮肤上沾上了硝酸银溶液,过一段时间会出现黑色痕迹,很难洗去,这是因为硝酸银见光分解生成一种金属、一种红棕色气体(NO2)和一种能供给

初三化学复习重点知识点归纳

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1. 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及主要物理性质 2. 几种常见药品的存放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2)。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N2)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K)。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不溶于稀HNO3) 等 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解题技巧和说明 推断题解题技巧 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二) 解实验题 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1-2章酸碱盐化学方程式默写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酸的通性: (一)酸+ 碱→盐+ 水 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镁与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酸+ 盐→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有沉淀或气体生成) 1、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钠与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酸(盐酸或硫酸)+ 金属(镁、铝、锌、铁)→盐+氢气 1、锌和硫酸反应制取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镁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酸+ 金属氧化物→盐+ 水 1、稀盐酸清洗铁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锌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溶性碱的通性: (一)碱+ 酸→盐+ 水 1、氢氧化钙溶液与盐酸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碱+ 盐→另一种碱+ 另一种盐(有沉淀或气体生成) 1、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与硫酸铵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碱+ 非金属氧化物→盐+ 水[来源:学科网]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三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氧化碳通入氨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卷含答案

杭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1.液氧转化为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A.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B.分子间的空隙增大 C.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分子总数增加 【知识点】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答案】B 【考查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念的辨析能力;根据物质的变化分析微粒的变化 【解读】 A、液氧与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液氧与氧气属于同种物质都 是纯净物,所以A不符合题意。 B、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本身没变,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所以 B符合题意。 C、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本身没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显然 化学性质不变,所以C不符合题意。 D、液氧转化为氧气,分子本身没变,分子的总数不会增加,只是 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所以D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不理解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物质的构成相同,所以容易错选为A. 2.以下几种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b5E2RGbCAP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溶液的配制,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闻气体的方法,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的正确操作方法。p1EanqFDPw 【答案】B 【考查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正确与否的判断,要求同学们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及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DXDiTa9E3d 【解读】 A 、 酒精灯失火用湿抹布铺盖,采用隔绝空气的方法灭火,所以A 不符合题意; B 、 量筒不能作为反应容器和配制容器,所以B 符合题意; C 、 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孔,即扇闻,所以 C 不符合题意; D 、 分离固液的混合物时可用过滤的分离方法,而且题中过滤操作 正确。所以D 不符合题意。 3.某些电子集成电路常用黄金镀膜。废旧电子产品上的黄金通过某 种溶液的溶解后,加入某种金属,即可回收。对黄金在电子产品上的应用和回收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TCrpUDGiT A .集成电路用黄金镀膜可防止线路氧化 B .回收时往溶液中加入的金属可以选用铜 C .回收时溶解黄金的溶液不会是硫酸 D .回收时加入的金属与溶液发生了化合反应 A .酒精灯失火 用湿抹布扑盖 B .将NaCl 倒入量筒中配制溶液 C .加碱研磨后闻气味鉴别铵态氮肥 D .分离溶液中析出的KNO 3晶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浙教版初中科学化学部分综合练习

化学部分综合练习一、选择题: 2. 发射“嫦蛾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 2H 8 N 2 )和四氧化二氮(N 2 O 4 )作常规推 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2H 8 N 2 +2N 2 O 4 =3X+2CO 2 +4H 2 O,则X的化学 式为( ) A.N 2 B.H 2 C.O 2 D.CO 3. 氢氟酸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雕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4HF +SiO 2=SiF 4 ↑+2H 2 O,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 右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6.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关于这种物质 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7.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 2+H 2 O=H 2 CO 3 B.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 2+HCl=MgCl 2 +H 2 O C.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CaCO 3高温 CaO+H 2 O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FeCl 3+3H 2 ↑ 8.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 2H 5 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 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 2H 5 SH + 9O 2点燃 4CO 2 + 2X + 6H 2 0,则 X 的化学式为:( ) A.SO 3 B.SO 2 C.CO D.H 2 SO 4 9. CO 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只用C、CO、CuO、CaCO 3 、稀盐酸五种 物质,进行单一(一种反应物)或两两反应,可写出产生CO 2 的化学方程式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2.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 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 3.2 4.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 0.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二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D.若物质a与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 量数之比为2:1 14. 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 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 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 A.4:9 B.8:11 C.10:11 D.31:44 16.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化学知识点、重难点总结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变化和性质的区别:性质中有“能”“可以”“容易”等字眼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初中学霸整理化学知识点 ¥5 购买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选择合适的量程:所测液体不能超过量程,也不能比量程太小为宜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2019中考浙教版科学——化学优先反应专题

【一】九年级化学优先反应类型专题训练2016.10.20 【酸碱反应优先】 (1)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现向一 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 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 么,图线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在C点时溶液中 的溶质是. (2)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某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至b段对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 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 C. 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少 D. a至c段硫酸钠的质量先增加后减少 (3)若将Ba(OH)2溶液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的质量变化符合下列图象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4)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请 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现向一定 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 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 图线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在B点时溶液中 的溶质是 .

(5)向用盐酸酸化的Mg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m与加入的体积V 之间的关系,关于下图曲线的推测正确的是() A. ab段产生的沉淀为硫酸钡 B. ab产生的沉淀为氢氧化镁 C. bc产生的沉淀为氢氧化镁 D. bc产生的沉淀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镁 (6)将一定质量的B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点时,所得溶液的pH=7 B.Q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BaCl2 C.O至P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1+H2O D.P至Q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CO2↑ (7)某混合溶液是由稀硫酸、碳酸钾溶液、稀硝酸、氯化铜溶液中 的两种混合而成,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 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该混合溶液组成 是() A. 稀硫酸、碳酸钾溶液 B. 稀硫酸、氯化铜溶液 C. 稀硝酸、碳酸钾溶液 D. 稀硝酸、氯化铜溶液 (8)小敏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26.5%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开始出 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 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图象。 (1)滴加的溶液中溶质属于___(选填“盐”或“碱”). (2)1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是克。 (3)图象中的a点数值是 . (4)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5)通过计算说明,图象横坐标中的b点表示的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9)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 据图回答:

初中自然科学中化学部分的知识疯狂背(教师用)-初中化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模拟题-初中化学试卷

初中自然科学中化学部分的知识疯狂背(教师用)-初中化学试题练习、期中期末试卷、测验题、模拟题、复习资料-初中化学试卷-试卷下载 初中自然科学中化学部分知识疯狂背 Ⅰ、化学用语 一、熟记下列元素名称、符号: 核电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元素名称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C

O F Ne 常见原子量1 4 7 9 11 12 14 16 19 20 核电荷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元素名称钠 镁 铝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元素符号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常见原子量 23 24 27 28 31 32 35.5 40 39 40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锰 铁 铜 锌 溴 银 碘 钡 汞 元素符号Mn Fe Cu Zn Br Ag I Ba Hg 常见原子量54 56 64 65 79 108 127 137

200.6 二、熟记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单质:H2氢气O2氧气N2氮气C碳P磷S硫Fe铁Cu铜Hg汞 2、化合物 (1)氧化物: H2O水CO2二氧化碳CO一氧化碳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P2O5五氧化二磷 Fe2O3氧化铁Fe3O4四氧化三铁CaO氧化钙MgO氧化镁CuO氧化铜ZnO氧化锌 FeO氧化亚铁MnO2二氧化锰Na2O氧化钠 (2)酸: HCl盐酸H2SO4硫酸HNO3硝酸H3PO4磷酸H2CO3碳酸H2SO3亚硫酸 (3)碱: NaOH氢氧化钠KOH氢氧化钾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氧化钡Cu(OH)2氢氧化铜 Fe(OH)3氢氧化铁Fe(OH)2氢氧化亚铁Al(OH)3氢氧化铝Mg(OH)2氢氧化镁 (4)盐: NaCl氯化钠Na2CO3碳酸钠ZnCl2氯化锌CaCl2氯化钙KCl氯化钾Na2SO4硫酸钠CuSO4硫酸铜AgCl氯化银FeCl3氯化铁FeCl2氯化亚铁AlCl3氯化铝FeSO4硫酸亚铁Fe2(SO4)3硫酸铁ZnSO4硫酸锌CaCO3碳酸钙BaCl2氯化钡BaSO4硫酸钡KClO3氯酸钾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KNO3硝酸钾Cu(NO3)2硝酸铜Hg(NO3)2硝酸汞NH4Cl氯化铵NH4NO3硝酸铵(NH4)2SO4硫酸铵NH4HCO3碳酸氢铵NaHCO3碳酸氢钠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5)有机物: CH4甲烷C2H5OH乙醇(酒精)CH3OH甲醇CH3COOH乙酸(醋酸)CO(NH2)2尿素

初中科学化学难点之几种盐的检验

初中科学化学难点之几种盐的检验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检验碳酸盐的试剂是() A.紫色石蕊试液B.无色酚酞试液 C.盐酸D.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2.实验室常用于检验碳酸盐的方法是() A.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 C.加入稀盐酸,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放入水中,不溶解的是碳酸盐 3.检验某物质中含有碳酸盐的合理方法是() A.放入水中不溶解 B.加入稀盐酸中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C.加入稀盐酸中有无色气体产生 D.加热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检验一份样品是否是碳酸盐,所需的试剂是() A.澄清石灰水B.浓盐酸、澄清石灰水 C.稀盐酸、澄清石灰水D.稀盐酸 5.利用家庭厨房中的常见物质,可完成的实验是() ①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②鉴别食盐与纯碱;③检验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盐;④测定雨水的酸碱度. 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并加入试剂.下列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 7.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 ﹣﹣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所加试剂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 化钠溶液是否恰好 完全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恰好完全反应 B 检验NaOH溶液是 否变质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NaOH溶液已变 质 C 检验某固体是否含 碳酸盐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中一定含 碳酸盐 D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体积分数完全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 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氧气约占空气 体积的五分之 一 A.鸡蛋壳发生了分解反应 B.Ⅰ中发生的现象为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C.I I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I II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