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师范大学2013-2014第一学期中学教育基础期末知识点整理

南京师范大学2013-2014第一学期中学教育基础期末知识点整理

南京师范大学2013-2014第一学期中学教育基础期末知识点整理
南京师范大学2013-2014第一学期中学教育基础期末知识点整理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点整理

(配合教材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学教育基础》,杨跃

主编,2013年9月第1版)

*非重点

00绪论——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P3

01教育发展——

一、教育的界定与形态

1、教育是什么?P26-P27从广义上来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学习化社会P31

(1)每一个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

(2)在此社会中,提供所有社会成员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均有充分的学习机会。每个人均能通过学习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达成自我的实现。

(3)一个教育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组织密切交织的社会,教育被赋予重要的地位和崇高的价值。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学科(精读第二节全部内容)

3、教育思想P32-P40

(1)孔子的教育思想:

①重视教育的价值(“性相近,习相远”)

②扩大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

③更新教育的目的(培养“君子”)

④丰富教育的内容(“四教”:文、行、忠、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⑤创新教育的原则(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并重、温故知新、实事求是、言传身教)

(2)孟子的教育思想:

①“性善”的人性假设

②“明人伦”的教育目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③“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求其放心”的教学思想(教育与学习的过程是不断扩充内心善性的过程,“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3)《学记》的教育思想(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写作于战国晚期,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①教育的价值:“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②教育的制度:《学记》把大学教育的年限定为两段、五级、九年(学制的雏形)

③教育、教学的原则:教学相长、藏息相辅、预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④教师的地位:倡导尊师重道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提出“知识助产术”——西方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渊源,开创了西方的理性主义教育传统,分为三步:①苏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知识是每个人灵魂里都有的一种能力,而每个人用以学习的器官就像眼睛,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灵魂转向”的过程。

(6)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命题,第一个将教育与心理联系起来。第一个提出儿童年龄分期教育理论的教育家。

①三种灵魂(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与理性的灵魂)与三种教育(体育、德育、智育)。

②儿童的年龄分期。(0~7岁以体育训练为主,7~14岁以德育为主,14~21虽以理智培养为主)

③把学科分为实用和博雅两种,实用学科为实际生活服务,博雅学科没有功利性,是专供自由民闲暇时间享受用的。

4、教育学科P40-P43

(1)夸美纽斯与《大教学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

美纽斯(近代教育之父,捷克十七世纪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的《大教学论》(1632年)。

①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

②认为应该以自然为借鉴,以万物的严谨秩序改善学校。

③系统制定了分班上课的制度。(班级授课制)

④系统阐述了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则。“遵循自然”

(2)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

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简历以德国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德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教育家)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为标志。赫尔巴特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学理论,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道德教育理论。

①区分“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

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②倡导教育性教学。重视教学的道德教育价值。

③重视儿童管理。

④划分教学的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杜威(1859-1952)与《民主主义与教育》

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把民主主义的发展和科学上的实验方法、生物科学上的进化论思想以及工业的改造联系起来。

三、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

1、教育目的是什么?P44-P45教育目的,即是预想的教育结果。

广义的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规定通过教育培养何种性质的人,另一方面规定这些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国家层面的教育目的要具体化为学校层面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P47-P50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素质教育是学生有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重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02教育制度与学校发展——

一、教育制度

1、制度的含义P52

机构或组织的系统;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

2、教育制度的特点P53:客观性、规范性、强迫性和历史性

3、教育发展的阶段P54-P55:教育发展经历了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即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学制的含义P56: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

包含:大学和高等学校、中等学校、职业学校、研究生教育机构、幼儿教育机构和成人教育机构。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类型P61-P63

一般来说,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和分支型学制。西欧学制属于双规学制,美国学制属于单轨学制,前苏联学制属于分支型学制。

结论:①义务教育延长到哪里,双轨学制就要并轨道哪里,单轨学制是机会均等地普及教育的好形式②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理想形式,它成为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3、发达国家学制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P70-P73

(1)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2)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扩大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4、我国学制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P73-P75

(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2)完全普及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3)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03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P84

教育一方面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教育的发展难以超出特定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又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自主能动性和超越性,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保持适度的超前发展。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P84-P90: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社会制约性为其根本属性

1、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P84-P86

(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领导权以及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2)政治意识形态钳制教育思想、观念。

(3)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

(4)政治体制变革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2、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P86-P88

(1)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并制约教育发展。

①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也对人才培养规格、类型、数量等提出相应要求。

③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会制约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方法、手段的更新。

(2)经济结构决定教育结构。

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决定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

②经济部门的技术结构决定教育的程度结构。

③产业结构决定教育的专业结构。

(3)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3、人口对教育的影响P88-P89

(1)人口数量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人口质量制约教育质量。

(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

4、文化传统与变迁对教育的影响 P89

(1)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的环境和目的。

(2)文化观念制约教育的观念和方式。

(3)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水平。

(4)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会深刻影响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方法等,文化传统还会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三、教育的自主能动性: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发展P90-P92

1、教育的政治功能P90

(1)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

(2)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2、教育的经济功能P90-P91

(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根本途径

(2)教育是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3)教育对经济运行具有一定的直接调节作用

3、教育的人口功能P91

(1)教育有利于实现人口控制

(2)教育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3)教育有利于调整人口结构、促进人口迁移

4、教育的文化功能P92

(1)教育促进文化保存和传承

(2)教育促进文化传播和交流

(3)教育促进文化选择和整理

(4)教育促进文化更新和创造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P92

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活动主体、活动范围、活动规律、活动内容等,其地位和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教育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教育内在特有的规律。

四、人力资本理论P94-P95

1、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资本,即对生产者进行教育、职业培训等支出及其在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等的总和。

2、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的作用在经济增长中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

主要手段,所以,人力投资即教育投资(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核心,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五、教育与社会结构P95-P99(精读本节全部内容)

社会结构指社会中人群共同体的构成,现代社会的结构主要表现为阶级结构、阶层结构、职业结构等。社会结构有两种形态:社会分层(从静态角度看)和社会流动(从动态角度看)

1、教育与社会分层P95-P97

(1)社会分层对教育的影响

①社会分层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来区分社会成员在整个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中的位置状况,是社会群体之间出现的一种分化现象。

②影响社会分层的因素有财富、声誉、权力等。

③社会分层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个体等受教育机会的影响。(2)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

①传统社会中,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的外部特征而产生的,这些外部特征包括受教育者的经济条件、社会身份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要求,以及整个教育机构的特点等。

②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其将来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分层。这一影响过程被称为“教育成层”。

③教育成层直接导致人的受教育程度有高低层次差别,对社会分层起着催化的作用,个体通过教育所获得的学历、文凭、成就等文化资本越来越具有身份标识的作用。

④教育成层对社会分层的影响:ⅰ.教育选择通过将学校分门别类,

直接导致受教育者学历高低和层次的差别,为社会分层提供基础。ⅱ.受教育者通过教育活动中学业成就的分化和分层而获得不同的教育资格证书或文凭,直接影响其在社会分层结构中的地位。ⅲ.教育活动通过赋予受教育者一定的社会身份而影响社会分层。

2、教育与社会流动P97-P99

(1)社会流动的类型

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竞争性流动与赞助性流动

(2)社会流动对教育的影响

①社会流动指在社会分层结构中,各个阶级或阶层内部以及不同阶级或阶层之间个人或者群体的社会地位升降与职业转换现象,也是存在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的普遍现象。

②社会流动的方式影响个体社会地位的获取途径,进而影响到教育的价值、功能,使教育的目标、内容等发生变化。

③社会流动的数量、频度等也与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存在密切关系。

④一个社会的用人制度、人才选拔模式等往往反映出社会流动的总体趋势,这将强烈地影响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内容、进程等。

⑤社会流动频率的不断提高,社会流动形式的逐渐多样,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改革不断拓展。

⑥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希望得到较好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机会是支配人们努力争取向上流动的普遍的社会心理,这使得人们对自身及其子女接受更多优质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

强烈。

(3)教育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①教育成为现代社会中影响个体社会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因为学历和文凭成为大多数国家人才选拔的最主要标准,从而使得教育成层所体现出来的学历层次、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等成为竞争性社会中个人流动的重要筹码。

②教育影响着个人的职业流向、工资水平、初职和现职的选择,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人社会流动的方向和类型。

(4)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积极影响

①合理的社会分层和公平竞争的社会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实现社会分层的合理化及社会流动竞争的公平性,都是长期、复杂的社会历程,有赖于全社会共同努力。

③教育需要在促进合理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竞争中发挥应有作用。

六、教育公平P106-P107

1、社会公平的定义:社会公平是在遵循社会公正价值原则的基础上,在实现社会平等的过程中,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时所体现的价值取向或判断标准,指人们在利益关系上的无差别性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2、教育公平的定义:教育公平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即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辩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

3、教育公平的内涵:

(1)起点公平(2)过程公平(3)结果公平

4、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1)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

(2)社会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

04学生发展——

一、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P116-P123(精读本段全部内容)

1、遗传因素P116-P118:

(1)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多种潜在的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和成熟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既定的和潜在的。先天素质上的差异只会影响人的发展方向,并不决定人的发展品质。

2、环境因素P118-P122:

(1)家庭。家庭教育是儿童接触最早的教育,在广义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文化氛围、父母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家庭教养方式对人的发展影响至深。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将遗传、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有效转化为人的发展素质的一种特殊活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教育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时会有意识地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控制和利用。

③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最需要受教育也最适宜受教育的时期,教育可以促进先天的遗传素质向优势和有利的方向发展。

*评价“教育万能论”:

a.教育的主导作用是有范围和条件的,教育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又不能违背个体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去任意决定人的发展。

b.教育作用的发挥往往需要经过相当长的一个过程,其中不确定因素很多,并不是立竿见影的。

c.教育只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d.教育万能论是错误的,过分地夸大了教育的影响,忽视了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教育的负担。

(3)同辈群体。

①积极影响:同辈群体有助于学生摆脱“自我中心”倾向,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同辈群体有助于学生形成与同伴的友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社会态度。

②消极影响:反学校文化的同辈群体对学生发展会产生消极影响。(4)大众传媒(尤其注意网络对学生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大众传媒具有联系社会、传递社会文明成果的功能;大众传媒为学生提供了崭新的生活空间;大众传媒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

娱乐方式。

②消极影响:越来越注重娱乐功能和商业利益的发展趋势;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对虚拟环境的扭曲性输入;传播方式上的超时空性与虚拟性。这些不良元素会使学生思想钝化、社会责任感淡化,影响人生理想、信念的确立,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

3、主观能动性P122-P123

(1)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向现实状态转变的决定性因素。

(2)人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积极能动地反映外部环境。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广度和深度等都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能的发挥。(“环境决定论”的错误性)

4、影响人的发展的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P122-P123

(1)这些因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间必须发生真实的联系并构成整体。

(2)已有身心发展水平与环境之间也会相互选择、相互影响,环境因素通过提出更高要求而与现有身心发展水平构成矛盾,产生继续发展的动力,促进身心发展由低向高。

(3)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则是制约发展的本质因素,只有充分调动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制约发展的其他因素才有意义。

(4)每一个因素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都会随着个体的变化而变化,其自身的内容与结构也呈现变化状态,相互间的关系也不断变

化,个体发展是一个充满希望、内容不断丰富、结构不断调整,从而具有多种可能性的动态过程。

二、学生的本质属性(主体性)P123-P127

1、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主体作用于客体而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在积极能动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和潜在的身心力量。

2、学生是发展主体(学生以发展为第一要义):

(1)学生是自主发展的人。学生是自主发展的人,人的发展是一种生成性的开放、动态过程。求成性需要是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发展的内源性)。

(2)学生的发展需要价值引导。教育的作用是想方设法使每个人的智慧和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3、学生是权责主体(权利+责任)

(1)学生是具有人权的独立体。《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必须遵守的四项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念与意见原则以及无歧视原则。

(2)中小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3)中小学生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三、教育的适应性与发展性的关系P130

1、教育的适应性: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尊重和敬畏人的发展规律

(2)教育要及时地抓住个体发展的关键期

(3)教育要适宜有度,促进人的身心整体协调发展

2、教育的发展性:教育要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发展性教育”。

3、教育与学生发展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辩证关系)

(1)教育的适应性是发展性的基础与前提

(2)教育的发展性是适应性的目的和归宿

(3)教育的积极适应又是在创造发展

四、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P136-P137

1、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

3、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创造力发展

4、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05课程——

一、课程概述P190-P193

1、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形式、分量以及进程的总和。

2、课程的组成:

(1)课程方案。课程方案是课程文件的第一个层次,从整体上规定着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学科设置、各阶段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方案分门类的展开,是第二个层次的课程文件。

(3)教材。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是第三个层次的课程文件。

3、课程的价值:

(1)课程是教育目的之体现与实现的保证

(2)课程是教学活动的中介

(3)课程内容是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

(4)课程实施过程是学生主要的生活过程,是学生个性品质形成的过程

二、课程的影响因素P194

1、社会的需求

2、学生的特点

3、学科的发展

三、中学课程基本类型P197-P204(精读本节全部内容)

1、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划分)

(1)分科课程:是由一系列自成体系的科目组成的学科课程

(2)综合课程: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原有分科课程内容以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

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和全息观念,并养成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综合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模式。

①根据综合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广域课程。

②根据内容属性可分为学科综合课程和活动综合课程。

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从课程内容固有的属性划分)

(1)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2)活动课程:以儿童(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6~18岁的皆算作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1)必修课程是统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是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

(2)选修课程旨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的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学生可以选择学习的课程。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1)国家课程: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于中央级教育机关。

(2)地方课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3)学校课程:又称校本课程,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

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5、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1)显性课程又称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加以实施的课程。

(2)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潜课程、隐蔽课程或非正式课程,一般是指形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种要素。

★四、我国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要)P204-P209(精读本节全部内容)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学校2015年国防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2015年国防教育工作总结 国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国家安全、民族利益的灵魂,是增强公民国防观念、提高公民国防素质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我校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以“强健意志体魄,加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普及国防知识”为总体目标,以争创“国防教育先进学校”为动力,认真开展了轰轰烈烈、富有成效的国防教育活动,做到了制度完善、措施有力、落实到位,效果明显,使我校的国防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教育措施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为了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领导,切实做好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学校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任副组长,组员各班班主任,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网络。 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持久、深入地开展国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国防意识。我校定期进行国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顽强的意志。了解重大国防事件,居安思危,帮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国防观念,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教育措施有:1、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站,广泛宣传国防教育知识,创设较好的学习氛围。2、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结合国内外重大时事,对学生进行有国必有防、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育。3、通过纪念日,举办演讲会、报告会、革命歌曲比赛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树立建设强大祖国的思想。4、定期放映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提高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增强同学们对国防的感性认识。5、开展“拥军爱民”卫士活动,组织学生成立拥军服务队,帮助周边地区军烈属义务劳动。 二、保证课程开设落实国防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增设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而且规定:课程有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管理体系,使学校能根据实际和需要,充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教师招聘《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考点集锦 -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 知识 小编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资料][学科专业知识备考][面试技巧]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

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小学双拥共建汇报材料

小学双拥共建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校积极贯彻党的国防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是国防教育的基础”办学思想,并在“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现就我校近年来的双拥共建工作向各位领导作简单的汇报: 我校创办于1974年,坐落在耒阳市城区南隅的蔡子池街道办事处聂洲居委会民主路6号,毗邻驻耒75104部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我校双拥共建的优良传统,自创办以来,一直把双拥共建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1987年,学校以“八一”慰问驻军和六年级毕业生军训为契机,主动和驻耒75104部队91分队结成双拥共建单位,频繁开展文体交流活动,丰富了军营和校园文化生活,密切了军民关系,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乐章,为我市双拥共建工作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自此成为耒阳市双拥共建最亮泽的窗口。1998年,我校被耒阳市团委授牌为“耒阳市少年军校”。 以制度为保障,夯实军民共建工作体系。双拥共建是一项政治性、全局性、基础性工作。随着市场经济加快发展、城市化进程全面提速,双拥共建的内容在不断地丰富和拓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校行政一班人认为:双拥共建作为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社会工作,联结军地,涉及长远,关系全局,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按照

“xxxx”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更好地贴近生活、把双拥共建与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立足于这些认识,我们从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工作特色上,对双拥共建的任务和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提出了创建“双拥共建模范校”的奋斗目标,并在双拥共建的运行机制上,突出抓了“三个坚持、四个到位”。 “三个坚持”是:坚持把双拥共建作为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xxxx”思想的重要阵地,认真落实各项拥军优属政策,积极为部队排忧解难;坚持把双拥共建,作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坚持把双拥共建,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双拥共建与其他各项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 “四个到位”:一是组织到位。不断调整和充实领导力量,坚持校长挂帅,切实加强了双拥共建领导小组的建设。保证了双拥共建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经常性地开展。专门成立了双拥共建办公室,由学校常务副校长任主任并制定工作例会制度,定期交流情况,研究解决实质问题,保证双拥活动的统一性、计划性和持续性。健全了联络员机制,保持联系渠道,及时沟通信息,形成工作网络,共商共议双拥共建和国防教育活动。 二是领导到位。始终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双拥共建制度。学校行政每年都直接参与主持制定学校的双拥共建规划,所有的活动都直接参与、直接组织实施。

1中学教育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 考试的内容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三个主要部分。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识记,要求考生对从事教育所需的背景性知识和领域有大致的了解;二是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对所涉及的领域或者问题能够清楚地知道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三是运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Ⅲ.考试范围与要求 第一部分教育学 一、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识记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的基本要素。 (二)理解 1、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特征。 2、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历史。 3、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中西方著名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与意义。 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三)运用 1、能够辩析“教育”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 (一)识记 1、教育目的概念。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学校培养目标。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 (二)理解 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4、教育功能的演变 (三)运用 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三、学校教育制度 (一)识记 1、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内涵、类型。 2、教育行政体制与教育管理体制内涵、类型。校长负责制 3、学校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4、校园文化 (二)理解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 10月月考英语试卷

2020-2021 学年南师附中高一上学期英语单元检测卷 第一部分: 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26 分) 第一节: 阅读短文(共8 小题; 每小题2 分,满分16 分)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A、B、C、D 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 The clothes you wear. The food you eat. The color of your bedroom walls. Where you go and how you get there. The people you hang around with. What time you go to bed. What do these things have in common? You’re asking. They’re just a few examples of many hundreds of things that your parents controlled for you when you were a child. As a kid, you didn’t have a say in very much that went on; your parents made decisions about everything from the cereal you ate in the morning to the pajamas you wore at night. And it’s a good thing, too-kids need this kind of protection and assistance because they aren’t mature enough to take c are of themselves and make careful decisions on their own. But finally, kids grow up and become teens. And part of being a teen is developing your own identity (身份认同)---one that is separate from your parents’. But as you change and grow into this new person who makes your own decisions, your parents have a difficult time adjusting (调整). They aren’t used to the new you yet --- they only know you as the kid who had everything decided for you and didn’t mind. In many families, it is this adjustment that can cause a lot of fighting between teens and parents. And issues like the type of friends you have or your attitudes to partying can cause bigger quarrels, because your parents still always want to protect you and keep you safe, no matter how old you are. The good news about fighting with your parents is that in many families the arguing will lessen as parents get more comfortable with the idea that their teen has a right to certain opinions. It can take several years for parents and teens to adjust to their new roles, though. In the meantime, focus on communicating with your parents. Sometimes this can feel impossible --- like they just don’t see your point of view and never will. But talking and expressing your opinions can help you gain more respect from your parents and you may be able to reach compromises (和解) that make everyone happy. For example, if you are willing to clean your room in order to stay out an hour later, both you and your parents walk away with a good deal. Keep in mind, too, that your parents were teens once and that in most cases, they can relate to what you’re going through. 1.In Paragraph 2. the author . https://www.doczj.com/doc/0911037898.html,plains that parents control kids too much B.proves that kids have no right to give their opinions C.describes how carefully parents look after kids D.explains parents control kids for protection and assistance 2.A lot of fighting breaks out between teens and parents because . A.parents aren’t used to losing control of kids

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一】 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 2、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③教育具有原始性。 ⑵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⑶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⑷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上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 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

小学申办国防教育基地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小学申办国防教育基地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一、学校现状 **小学新校园,占地30余亩,建筑面积2000余平米。功能室齐全,教学仪器达一级标准。教师队伍雄厚,13位教师中年轻教师10人,学历均为大专或大专以上。学生人数近300人,学校被誉为“省级合格学校”、“市级绿色学校”等称号。为办好国防教育基地示范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树立了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激发了爱国热情,提高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自觉性。同时,通过国防教育,促进了学校的文明建设,提高了广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国防人才储备力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办好国防教育基地示范学校的重要意义 一是它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实践使我们切实认识到,对少年儿童进行国防教育,是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是少年儿童愉快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和磨练意志品质、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开展少年国防教育活动,对于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是它的针对性。少年儿童的素质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家长的过

分溺爱,暴露出许多缺点。他们任性娇气,自理能力差;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意识淡薄,缺乏实践磨练等等,这是人人皆知,有目共睹的事实。而少年国防教育通过与军人国防知识的接触和军营环境的熏陶,能使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更能磨砺少年儿童不怕困难、勇于吃苦、顽强拼搏、奋发进取的精神。少年国防知识教育是有效克服少年儿童许多缺点毛病的一种好的教育方法。 三是它的可行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要求有条件的小学和初级中学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体的活动。我们认为,做为基础教育的小学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好少年国防知识教育。通过办好少年国防教育知识活动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未来、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切实负起责任。 三、办好国防教育基地示范学校的措施: 1、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国防教育。 学校坚持每周一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这种时刻总会让在场的同学有一种庄严、神圣的紧迫感、使命感,每周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也自然地培养了同学们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的真情实感,心中的热爱也自然地转化成同学们对学校,对个人荣誉的珍爱,从而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和个人成绩的提高。 2、加强国防宣传,提高国防意识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学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涵义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 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 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三)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四)三要素的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 __与发展 (一)教育 __ 1.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其代表人物有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其基本错误是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是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著有《教育史教科书》一书。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 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

区国防教育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区国防教育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区国防教育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近年来,区国防教育工作在市国教办和区委宣传部、区人武部的正确领导下,采取多种有效落实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 一、近年国防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形成了较完备的国防教育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国防教育工作组织领导坚强有力。我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第一主任、区长任主任、区委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区长、区人武部部长、政委任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国防动员委员会,内设国防教育办公室,负责国防教育日

常工作,明确了各级各部门抓国防教育的职责,完善了学习、检查、督导等项制度。 二是国防教育的方式不断改进和创新。把国防教育纳入全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五个结合”,即把国防教育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同全民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相结合,同拥军优属教育相结合,同学校的德育教育相结合,同经济建设相结合。实现了国防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同步提高,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目的。,我们创办了全国首家军人家庭教育学校,通过开办教育课堂、编印教育简报、开设咨询热线、建立教育网页等形式,把军人家庭学校建设成为国防教育的阵地,军地沟通的桥梁,军人成长的阶梯。 围绕爱国主义主题,加大爱国拥军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扩大和增强了国防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一是通过国防教育基地,进行直观教育。近年来,我们分批次地组织干部职工、

民兵和学生到汤河公园“秦皇岛解放纪念地”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接受“爱祖国,爱军队,爱家乡”教育,形成了“同为港城人,共谋港城业,合力建设美好家园”的共识。另外,我们先后在迎秋里小学、文耀里小学等几所学校创建了少年军校,通过规范化管理,标准化训练,制度化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丰富了学生的国防知识,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是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等宣传窗口,广泛宣传国防知识、国防法规和新时期拥政爱军、拥军优属活动的重大意义,以及爱军拥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在“生命不息、拥军不止”的爱国拥军模范田金芳的发现、培养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引进了较大良好社会反响。 三是抓住重要节日宣传,开展经常性教育。我们结合“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整理(全).pdf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2020)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单○辨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学校教师是教育者主体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 (3)相对独立性○辨—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不同)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超前或者落后) ◆考点 5:教育的起源单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具有目的性,但无严密计划。 (2)无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5)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是以古代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考点8:近现代教育的特征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旧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旧称教学大纲)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广义课程的内容是更广泛的,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的内容。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 “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往以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要求详答)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 (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要求详答)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 (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北京理工大附中申报国防教育示范校汇报材料

北京理工大附中申报国防教育示范校汇报材料 为了推动我校国防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及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和《高级中学学生军训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校对国防教育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自查,现将三年来学校国防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长远规划定方向,年度计划促落实 为了使国防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早在2005年初我校就制定了详细了长达12页1万余字的《北京理工大学附中2005——2010年国防教育规划》。规划包括:军训的法律依据、军训内容、管理章程、军训评比的内容和评比标准、开营及闭营程序、军训安全工作措施、应急预案七大部分内容,其中的“管理章程”中详细制定了九款三十条管理制度,增强了工作的可实施性。 为了使每年的国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都会在学生处的年度工作计划中体现,并在学期末进行工作检查。 二、领导高度重视,各级层层落实 1、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完善机构 我校领导对国防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把军训看成是对学生进行国防精神、国防科技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强自立精神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现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国防教育领导机构(见下图)。 2 3、档案管理,规范有序 我校有专人负责国防教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我们把军训计划、年度总结、上级文件、学生军训体会、军训发言稿和各项规章制度等装订成册,把军训汇报表演录像、军事讲座录像整理刻盘存放,以利于工作的传承。

三、依法落实课程要求,课外延伸充实教学内容 我校认真按照教育部对义务教育阶段国防教育的要求,在初中年级开设“三防”课,任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认真撰写教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们在课堂上收获了防空、防化、防核武器的知识,增强了军事常识,提高了安全自护意识。 除课堂教学外,我校还多次举办国防教育讲座,既有国防大学郭凤海教授在军训基地开设的以《体验军营生活,增强国防意识》和《国内外形势特点和我军的任务》为题的国防军事讲座,解放军轻武器研究所所长马式曾在学校开设的《轻武器常识》讲座,又有海军大校杨南镇来校与学生座谈,还有我校已取得军事教员合格证的老师开设的毛泽东军事理论课程……精彩的讲座受到学生的欢迎。 四、军事训练,安全规范 1、精选军训基地 为了确保我校军训效果,我们经过周密的考察,确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教导大队63926部队作为军训基地,他们是经过海淀区认定的国防教育先进基地,其特点是:部队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落实,教官素质高,要求严格,思想工作到位,饮食卫生、宿舍安全。 2、计划周密,保障安全 在军训基地,学校带队领导、教师和部队领导、基地负责人共同组成了临时组织领导小组。学校与基地一起制定细化到每天、每时段的军训计划,由部队方选派优秀教官,负责军事技能训练、安全保障工作;学校带队领导负责全面组织协调工作,年级主任、班主任负责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关心学生的身体情况,为建设新集体做好筹备工作;基地方负责后勤保障,协调军、校工作,及时安排身体不适的学生看病……各方齐努力,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从而有效的保障了军训的效果。 3、严格考核,确保训练质量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数学试题(附解析)

2020年高考模拟高考数学一模试卷 一、填空题 1.集合A={0,e x},B={﹣1,0,1},若A∪B=B,则x=. 2.已知复数z=(i是虚数单位)则z的虚部是. 3.log24+log42=. 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 5.在△ABC中,a=4,b=5,c=6,则=. 6.已知函数,0≤φ≤π.若f(x)是奇函数,则的值为. 7.已知f(x)=|log3x|,若a,b满足f(a﹣1)=f(2b﹣1),且a≠2b,则a+b的最小值为. 8.将黑白2个小球随机放入编号为1,2,3的三个盒子中,则黑白两球均不在1号盒子的概率为 9.若抛物线x2=4y的焦点到双曲线C:(a>0,b>0)的渐近线距离等于,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10.设m,n为空间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空间两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m∥α,m∥β,则α∥β;②若m⊥α,m∥β,则α⊥β;

③若m∥α,m∥n,则n∥α;④若m⊥α,α∥β,则m⊥β. 其中的正确命题序号是. 11.设x>0,y>0,向量=(1﹣x,4),=(x,﹣y),若∥,则x+y的最小值为.12.在△ABC中,点P是边AB的中点,已知||=,||=4,∠ACB=,则?=. 13.已知正数a,b,c满足b2+2(a+c)b﹣ac=0,则的最大值为. 14.若(m≠0)对一切x≥4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二、解答题:共6小题,共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矩形,AB=,BC=1,E,F分别是AB,PC的中点,DE⊥PA. (Ⅰ)求证:EF∥平面PAD; (Ⅱ)求证:平面PAC⊥平面PDE. 16.在三角形ABC中,已知,. (1)求角A的值; (2)若△ABC的面积为,求边BC的长. 17.建造一个容积为8m3、深为2m的无盖长方体形的水池,已知池底和池壁的造价分别为120元/m2和80元/m2. (1)求总造价y(单位:元)关于底边一边长x(单位:m)的函数解析式,并指出函数的定义域; (2)如果要求总造价不超过2080元,求x的取值范围; (3)求总造价y的最小值.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及说课(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必考知识点 心理学必考知识点 新课程理论知识 教育心理学与教材教法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育法规基础知识 说课基础知识汇编 (本书适合考前两周复习专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汇报材料0910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档案: 和顺县第二中学校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汇报材料 验收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和顺二中全体师生,对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验收组的领导、专家来我校验收、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为了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和顺二中,促进全校义务教育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和提高,学校以上级文件精神为指导,认真对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组织实施,使我校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稳中有升、更上一层楼。现在,我就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情况 和顺二中位于县城新和路北,是全县唯一一所省级示范初中,现有在校学生1849名,其中七年级679名,八年级581名,九年级589名,住宿生725名;在校教职工143名。在县委、政府“三县目标”和“五县方略”的正确引领下,学校以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规范发展、均衡发展为重点,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 二、十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一)普及程度: 1、实行完整的义务教育,学制三年。 2、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2006-2007学年99.8%,2007-2008学年99.1%,

2008-2009学年99.8%,2009-2010学年100%。 3、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2006-2007学年98.8%,2007-2008学年99%,2008-2009学年98.8%。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2006-2007学年1.2%,2007-2008学年为1%,2008-2009学年为1.2%。 4、16周岁人口初中教育完成率,2006-2007学年98.8%,2007-2008学年99.3%,2008-2009学年99.4%,逐年有提高。 (二)、学校布局: 和顺二中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城东部新和路北115号,学校占地108亩,建筑总面积25859m2,学校整体布局采用“公共资源区(行政办公、教学、报告厅)——后勤服务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场”的学校布局基本模式,根据功能设置要求分别设置行政办公楼,教学、后勤食堂、学生宿舍、风雨操场、报告厅等建筑。保证了县规定招生区域内的全部适龄儿童接受初中阶段教育,规模满足了学生入学需要,班容量控制在54人以内,并实行了寄宿制。 (三)、校舍建设: 1、学校选址和建设符合国家规定和建设标准的要求,设计科学、施工规范、实行了严格的监理制度,有完善的校舍维修长效机制,无危房。学生生均用地面积36.49m2,生均建筑面积13.99m2。 2、学校现有班级36个,班班有教室。有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物理实验室2个、生物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2个,物理准备室1个、生物准备室1个、化学准备室1个,物理仪器室1个、生物仪器室1个、化学仪器室1个,化学危险药品室1个,计算机教室3个,图书室1个,阅览室1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1、孔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克己复礼、诲人不倦;四书五经、六艺 2、孟子:(亚圣)最早使用“教育”一词;人性本善:非良知良能;人人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道德自觉:强调内省 3、荀子:人性本恶;化性起伪;教人向善 4、道家:道法自然;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复归本性 5、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オ学校和社会大学。主要内容有:1、“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生活相互联系。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西方教育名家名作: 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 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 夸美细斯:捷克教育家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洛克:英国哲学家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说明:我国最早将“教”和“育”连用的是孟子。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夸美纽斯说:教育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斯宾塞:教育是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二、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三、教育的含义:1、教育是活动。(思想、观念)2、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 3、教育是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学活动) 4、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人的活动。(生产活动、娱乐活动) 5、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向善的精神影响活动一培养人。(影响的积极与消极) 6、教育是使人不断向上、不断超越的积极的精神活动。(与管理、治疗与咨询的区别)教育是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使人不断向上的活动8、教育发生在学校中并以教与学为外在表现形式 广义的教育:教育是一种④有目的、有意识地⑤培养③(影响)人的②社会实践①活动。 狭义的教育一一学校教育 教育的起源与基本形态: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影响 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的公共性(大众性)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的含义:现代教育越来越成为公共事业,是面向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服务的 现代教育公平性的含义:现代教育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和服务,努力做到受教育机会均等。 结论:公共性即大众性,现代教育应该是大众教育 现代教育的科学性含义: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以来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教育经验的束缚。 现代教育的国际性含义:现代教育应该从态度、知识、情感、技能等方面培养受教育者从小就为一个国际化的时代做准备,要面向世界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发展,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枸地域结构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2)教育改变人口质量,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