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好房子审美的100个细节

好房子审美的100个细节

好房子审美的100个细节

类别: 评论(0) 浏览(77) 2009-09-08 12:23

标签:居住对于人类是永恒的话题,它的目的是人如何自由和尊严地生活。

2001年1月,当我们以“居住改变中国”为题讨论中国的居住状况时,我们所依据的社会背景是,经过10年的住房制度改革,福利分房制度基本接近终点,已经被住房商品化所代替,***社会所依赖的私有财产成为社会现实,财产观念的改变,将改变消费结构、人际关系、生活理想等一系列的社会面貌,选择居住地的自由成为可能,很多观念中的憧憬都成为需要实施的事务。

广州是全国商品房市场发育最早的城市之一,90%以上的居民拥有产权房,也就是说90%的居民是自己选择了自己的房子,但今年8月广州市情民意研究中心的“广州市民个人生活”追踪调查中,有一项数据令人关注:市民对住房状况的满意度为

26.2%,比去年下降3.6个百分点,这项指标4年来一直持续下降。在调查的“经济生活感受”6项指标中,只有“住房状况”1项的满意度下降、不满意度上升。其中的原因必定是复杂多样的,但至少有一点也许是不能忽视的,住房的商品化使房子的供应量增加了,房子的种类和风格样式增多了,住房的自主选择度提高

了,这时候我们却发现,在衡量一个好房子、好居所的时候,我们的参照系是如此之弱,以至于更多的人只能在缺少参照系的状态下归顺于开发商的广告劝说,房产有了,但没有展开与自己的生活相吻合的自主空间,面积大了,生活的丰富性和自由度没有增加。

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5年,全国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17.7平方米。居住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缓解,社会各方面的商业化程度也在加深,物质消费的面貌叙述着我们的生活面貌和质地,这一年《三联生活周刊》提出了“物质审美主义”的概念。审美的依据首先是情感的流动,物质审美主义针对的是在物质架构的生活世界里情感和精神的活动空间。在这个概念下,我们首先是在中国的传统居住方式中寻找能安顿身心的居住理念,回溯中国居住形态的演化就会明白: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描述的居住方式中,居所作为物质的种种形态,竟是精神审美的途径,甚至是境心相遇、接通万物的种种契机。

有社会学家认为,当今的社会样式恢复了居家的重要性,住所再也不仅仅是吃饭、睡觉的地方,而是成为避开外界打扰、自我调整和消遣,甚至工作的地方。对于现代住宅的要求必定也会越来越复杂多样和苛刻细致。为了继续深化物质审美主义在居住上的话题,我们将把如何理解好房子的问题进一步细化,从具体

的生活细节中寻找审美的途径和方式。

1951年8月的一个星期天,海德格尔面对着一屋子的建筑师做了一个题为“对建筑安居功能的思考”的报告。当时的德国依然面临着房子紧缺的问题,德国的建筑师们都在忙着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忙着探索新的住房样式和城市规划,这时海德格尔告诉他的听众,安居的困境并不是房子不够用,真正的困境比“二战”的灾难要古老得多,那就是人们需要探索安居的含义。最终他把居住的物质问题引向了一个与天、地、人、神相关联,与人的存在本身相关的精神世界。

这个思路在中国的古典文化中并不缺少,但海德格尔的报告所针对的困境在技术更新、商业力量和人口向城市聚集等社会条件上与我们目前的现实更为接近。关于好房子的理想,在短短的10多年间我们经过了从关心基本面积到户型开间,到追逐风格样式几个阶段。

但是,关于好房子的想象和判断,似乎不可能在这种物质的属性中找到大比例的共同点,只有属于同一社会学背景的人才有可能相互理解,即使这种情况也会越来越少,因为我们的社会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精神上也变化得太快,这必定加大各代人之间、地方之间、个人之间的不同理解。但是在海德格尔所说的安居意义上,如何理解好房子的含义仍然存在着一个审美的基础。

审美一向是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注意的问题,因为美学理想并不反映人类为物质生存而进行的生存斗争,而是一项为自尊而进行的社会斗争。

一开始,好房子就是一个能调整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生活场景、让人安居的地方,海德格尔举的例子是一种已经消失了的黑森林地区的农庄,在那里一个农夫设计的所有细节无论是结构还是居室的安排,都没有关于建筑样式或装饰风格的多虑,他的心思只着意于一家人将在这里度过的漫漫人生,海德格尔当然知道那种农庄所依赖的社会条件已经完全消失了,借助一种过去的房子来谈论安居,他只是试图以它的意义来抵御现代社会中对偶像的崇拜。因为在他的研究中:人类只有摆脱了对任何偶像的崇拜,才能去思考天地人的问题,而后才能得到安居的含义。

现代的偶像中除了上帝,还有各种类型的权威力量、时尚趣味、流行风格等等。抵御偶像对真实生活的干扰需要的是一种理性的审美活动,美国耶鲁大学的哲学教授哈里斯专有一书探讨《建筑的伦理功能》,其中他说到,在房子上使用借来的风格不仅是创造的贫乏,也是对理性主义的逃避。任何一种传统中形成的样式离开了当时当地的生活就沦为一种纯粹的风格,而任何一种风格的本质都是短命的,依赖于特定风格的趣味很快也会变成

乏味的,居住者的满意度就会下降。当然开发商会把这种责任推给消费者,无论什么风格的流行都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消费者只能自己承担责任。开发商林少洲提到,他在接手北京的“欧陆经典”楼盘的工作时也曾感到过困惑,且不说建筑本身的风格是一种拿来手法,为了强化这种对欧陆风情的想象,它的园林环境里还竖立着一些欧洲的女神像,林少洲后来发现,住在这里的人们并不知道她们都是何方神圣,也不会跟这些女神有任何关系,因此好像很多余。建筑师周榕说,有自我感受的人是不会接受这种复制品的,因为很多拿来主义的特定风格的房子,人住在里面像客居别处,像是在模仿他人的生活,自己的生活感受反而被忽视。

哈里斯对理性主义的强调其目标也就是海德格尔关于安居

的含义,哈里斯说一个能让人安居的好房子可以是一个小木屋,也可以是一个宫殿,面积和样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各种可能性中取舍借鉴。因为在今天,过去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都受到挑战,我们自己的梦想也变得不再明确清晰,过往的经验不能再为我们指出方向,这时候理性和真实就变成我们可借助的最重要的标准。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物质审美主义分子可以在选择中改变自己居住的品质。艺术家艾未未虽然没有建筑师的“身份”,却造了40多处房子,他的建筑原则之一来自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艾未未说:“一个好建筑师和一个坏建筑师的区别在于他能不能抵

制诱惑。一个是在试图做所有的可能性,另一个是在排除所有的可能性,并找到一个绝对点。”所谓物质审美主义者也和好的建筑师一样,能抵制生活信念之外的诱惑,那个绝对点就是体现自己的意志和情感,建立与自然资源、城市环境、人际关系的适当关系。

也是在8月的一天,《三联生活周刊》邀请了北京的一些建筑师一起谈论物质审美主义的好房子。尽管对好房子的细节有种种不同的理解,甚至他们都一致地不愿意说到具体的细节,但他们几乎人人都把问题转到了城市的生活态度上,最为集中的焦点是真实的生活态度,出自真实生活选择的房子就是好房子。这其实是一个看似平常却需要一种信念激发的生活热情。现代思想的启蒙者康德把他关于知识、伦理和美学的全部问题归结为对“人是什么”的追寻,也就是说我们如何确定我们在世上的身份,高更的“我们是谁”的询问正是出于这种信念。这个信念也就是好房子的审美基础。

当然不能回避的是好房子的其他基础,周榕罗列出三种意义上的好房子:消费意义上的好房子,首先是好商品,性价比高,好的区位还能有升值的可能;创造意义上的好房子与建筑师有关,他会关心建筑学上的位置,在形式上出位,能吸引视觉上的注意力,是一种被看的房子;真正与物质审美有关的是存在意义

上的好房子,它是生存的一部分,不应该成为视觉焦点,对日常生活更少干扰,面积也应该是感觉不到大,也当然不能感觉到小,不会构成对自己真实情感的压迫。

在这一点上,城市的规划者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上世纪70

年代后,欧洲国家的住宅建筑发生了一个与我们今天方向不同的变化。之前,被认可的理想城市似乎应该把居住、生产、商业办公、游憩分开,强调降低建筑密度,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层数,50年代后新建住宅层数往往在10~30层之间,大片的绿化和宽阔的道路用来承担过渡和连接的功能作用。但这种城市欧洲人不喜欢,从70年代后,城市规划重新打开封闭式小区,增加住宅密度,提高中心城区的可居住性和多元性,住宅区内不再留有大绿化面积,这些变化都为城市生活空间的连续性和近人的尺度提供了条件。

城市的发展就是这样左右着住宅的品相,影响着生活的舒适度,居住的状态也反映着城市的面貌。所以好房子带有生态学的色彩,一个房子与整个城市的关系,是融合的还是隔绝的,对城市资源的利用在多大程度上承担着环保的责任,房子的设计中是否关照到生活的细节,等等方面都会对好房子有所说明,每个人都要对多重参照物中的价值做出认同,使产品符合个人的愿望。

在一个月时间中,我们的记者在几个大城市走访了上千个房子,跟踪符合物质审美主义愿望的好房子,从中寻找出100个细节,从细节中慢慢体会居住的含义……

1园林与香山帮

怀柔新新小镇上的龙山书院自我定义为江南园林别墅,是从苏州请来了香山帮匠人按照经典的古法营造的。这里的香山指的是苏州吴县香山,也是设计建造过紫禁城的蒯祥的家乡。

香山帮的称呼由来已久,由木匠领衔,是一个集木匠、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古建筑中全部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香山帮匠人的出名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有关,香山本身北靠穹隆山,南邻太湖,地少人多,经过多少年的变迁慢慢就形成了一种自己的建筑风格,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苏州园林大多是来源于这种流派的表现。现在,在苏州还有上万名香山帮匠人。

2法国乡村和美式风格

东方普罗旺斯项目因为有北京的温榆河古航道从小区穿过,而且邻近拉斐特城堡酒店,所以用水岸线、白色水鸟和薰衣草花田强

调了法国普罗旺斯乡村的风景情调。拉斐特城堡酒店是按照1∶1的比例复制了法国300年前的巴洛克古堡,法式园林、喷泉雕塑、罗马柱廊广场等一样都不少。虽然叫普罗旺斯,它的房子却是美式风格。与一般先做建筑、再做园林和环境的方式不同,它先在一块平地上规划出山地,在平地上去做山地别墅的感觉,靠土方的转移人为地制造出高差。这种做法避免了地下室的黑暗状态,依靠高差产生的空间变化提高了房间里的舒适度。

3原版美国大社区

纳帕溪谷原本是美国葡萄酒产区中知名小镇Napa Valley的名字,纳帕溪谷项目把美国正统的别墅概念引入北京,是美国F+A 设计公司综合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代表性的设计风格融合而成的。摒弃了传统的“前后式大园”、“敞开式庭园”的思维惯性,整个社区采用多重庭院和多重围合的方式,私家花园被高度1.8米的围墙所围合,高低错落的3面建筑中同时又围合了一个中央庭院。

它的社区道路系统被称为“原版美国大社区道路系统”,特点是宽广、曲折、尽端回转,宽阔的道路保证了充足的楼间距,它使主路间的楼间距超过35米,支路上的楼间距超过27米,人车分流、动静分流的做法也避免了人和车的交叉。

4深宅大院和官本位

在北京这样一个不太具有市民文化气质的城市里,深宅大院是一种有着很强地域色彩的建筑样态,也许和这个城市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历史上的官本位传统有关联。“观唐”用一个4.8米高的高墙隔绝出各户人家之间的非常清晰的界限,提供一种很强的私密性。与北京城以十字轴布局、环路相通相连的格局有一定的呼应,观唐的规划也形成了明确的街巷式布局,宽敞的主街、狭窄的胡同、私密的内庭院构成了整个社区开放与封闭互相协调的空间尺度。

5聚落几何学

北京西山八大处是具有传统山林野趣的地方,建筑师王昀为庐师山庄别墅区设计的住宅A+B两个联立式小住宅是由两个长和宽都是18米和7米的方盒子拼合联系在一起的,而且都是地上2层,地下1层。在整体设计上,采用抽象的白色箱体进行空间构造,白色墙面,白色空间,白色的几何装置,空间的穿叉和重叠,步移景异的空间场景,建筑师对完全极简的空间进行了聚落意义上的重组。

6名士气质

在主题营造方面,北京湾项目借助于“名士文化”这样一个主题,希望让具有认同感的人一起形成一个有归属感的圈子。按照北京湾项目的定义,学术一点叫无拘束、有准绳,名士坚守很多东西,拿得起又放得下。现实一些,就是他不仅仅是财富精英,同时也兼具知识精英。在建筑营造上,北京湾项目强调了一个“大屋顶”的概念,这个大屋顶本身是一个钢屋顶,钢屋顶下面是一个无梁无柱的大阁楼,一个让人只面对自我的留白空间。除了空白之美之外,这里也包含了“以不变应万变”的中国传统建筑。

7城市文脉藏在森林中

昆明公园道一号、智者的山丘、世博城三期等高档项目的设计师、顾问,昆明个碧石建筑和地产顾问公司的设计师彭梓朔每次都是先看中周边的森林,才看中地块的,最后决定做什么项目。他第一次到达“智者的山丘”的地块,是个非常晴朗的清晨,开车绕过一片茂密的云南松树林,就看见了这个巨大的、平缓的坡地。阳光下,对面山上的森林色彩一层一层深深浅浅地变化着。坡地长着许多果实累累的苹果树,板栗树,和许多数不完名字的果树,收获的时节,该有多幸福。正是这种幸福感让他想到做“智者的

山丘”。

彭梓朔认为,滇池已经被严重污染,昆明人已经失去了滇池;在过去的城市建设中,对承载城市文脉的街道和建筑缺乏保护,昆明人失去了部分城市的个性和气质。他视树为昆明的象征之一,森林中蕴藏着昆明的重要文脉起源,和昆明城之间共生着一段悠长岁月,它是保持昆明温度的体液,是昆明的灵魂,守住了城市的气息。因此,他呼吁昆明人不能再失去昆明的最后防线——森林和树木了。云南松林尤其美丽,每一棵松树的树冠都非常舒展,像棉花糖一般蓬松柔软;风吹过,摇曳的树冠如同天边飞行的一朵朵翠绿色的云彩。所以,他给自己正在做的、位于金殿森林旁的项目取名“飞行的树海”。

8城市电影

9座不等高的公寓借着天桥连廊相接组成一个大型住宅群(见下图),这是美国建筑师史蒂芬·霍尔(Steven Holl)为北京“当代MOMA”住宅项目提供的设计构想。从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马蒂斯名作《舞蹈》中获得灵感,他在公寓的第16层到第19层之间用一座悬浮的天桥让公寓彼此连接,形成一个环状空中步道,霍尔显然是考虑了未来城市的生活模式和环保技术在建筑中所代表的新趋势。9座公寓的中心是一座大型电影院与水池,播

映中的电影将不时把画面传送到电影院外墙的超大屏幕上,加上映于水池、商店玻璃中的幻影,将整个当代MOMA变成一座超大的露天电影院。

9法国风情的小镇

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王受之的最新力作《春风格拉斯——地中海寻香之旅》近日出版,这本新书悠闲散漫地揭示出人类社会最初也最为久远的居住模式——“小镇”。王受之先生去了号称“香水之都”的小镇格拉斯(Grasse),去了意大利北部古城贝尔加莫(Bergamo),去了瑞士意大利语区的小城卢加诺(Lugano),而这次考察是担任北京格拉斯小镇顾问的任务。北京格拉斯小镇希望能复制法国格拉斯小镇的模式,系列的庆典活动将作为小镇中心重要的功能之一,被建筑围合的中心花园将成为庆典活动的主要户外场地,乡村教堂、庆典酒店、风情西餐厅等与庆典活动关联的建筑坐落在中心花园的周围。并为社区提供了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特色餐厅、酒吧、画廊、工艺品商店、银行、香水博物馆、香水作坊、艺术工作室、邮局、超市、图书馆、健身、娱乐等等。

10地段

决定房产价值的,很大一部分是地段。1998年,北京将台乡,四

环路还没有建成,只是刚刚开始征地工作;坝河还是一条污水河,周边的村民还没有搬迁。但这是一片很有潜力的区域,2003年,“阳光上东”项目一露面,就提出在这里建造国际化的“富人区”。而后,朝阳公园附近的棕榈泉公寓、高尔夫公寓、公园大

道等项目造成了整个区域的升值。位于这一区域的“东山墅”则

是少见的城市别墅,尽管该项目不以奢华为号召,但这个地段的

别墅或高级公寓,自然是价值的保证。

11财产与法律

购买一处房子,你不仅是房子的用户,同时还是法律的用户。从法律上,我们买到手的房子,只是一个70年租用期,不是真正的产权。英国房地产的两种形式是:free-hold指永久所有权的房地

产;ease-hold指定期租赁权的房地产,最短也要99年,最长的有999年。

大家之所以热烈讨论《物权法》草案,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房子是我们的重要财产。如果我们了解一点法律的历史,就会明白,如果财产权得不到保护,其他的权利也就毫无价值,契约是社会生活的核心。从短期效果看,你未来从房子得到的收益,或者你将遇到的麻烦,都会和税收、规划等政策法规有很深的关系。也许我们都管不了70年以后的房子,但70年后的法律,也许会因为我们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好,更公正。

12接近自然与爱的人在身边

许多房产广告中,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一间房子,门外有树有草,有天有地,夫妇两个幸福地挽着手,看着自己的孩子。有调查显示,人们对居住最为满意的因素,其实并不在房子,占据头两位的是,亲近自然,爱的人在身边。有这样的心理因素,才会有那样的广告。真正能做到亲近自然的房产项目并不多,但你与你的爱人都对房子满意,是购买住房的一个必要条件。北京东山墅设计的户型,有男主人喜欢的气派式的,有女主人喜欢的线条更柔美的,一般住宅不会有这样性别之分。

来自英国的一个案例,男人是会计师,工作很忙,但又不想在公司加班,就常常把工作带回家做。太太以前是家庭主妇,整洁得近乎有洁癖。会计师提出希望在客厅工作,太太坚决反对。她希望建筑师给他设计一个书房,可关在小书房里,对他而言无异于在公司加班。设计师的解决办法是加大起居室的面积,并局部升起,围以矮墙,厨房则去掉上半部的墙。如此一来,会计师在他抬高了的工作间工作时,可以看得见风景和他在厨房里做饭的老婆;而太太可以边做饭边看风景边和老公聊天,却看不见他横七竖八的账本。

13穷人·富人

一般而言,选择一住处,要看周围都住了什么样的人。许多人买房子时会问:这里没有回迁户吧。网上也有帖子,提醒大家“别跟穷人住一起”,好像穷人有很多毛病。

北京某300万元的联排别墅项目,这算是富人区了吧。开发商就住在里面,某天,其公子开车直入小区,并没停车拿卡,某业主看到这场面,不禁讲了一段故事:本月陕西一游,重访阎锡山故里。党派之争不敢妄言,但“阎主席”每次回河边家乡,必在村外数里停车,随从数人步行进村,身体不好时也就是加条毛驴。现在来看,这种道德感很少见了。

一位卖了多年豪宅的销售人员说,千万别让邻居带给你压迫感。他从拉斯维加斯看了无数豪宅后断言,北京的豪宅和人家还差得远,这世界上的好东西多了去了,每个人都该量力而行,轻松一点。

电影《大腕》里的提醒是恰当的,“你要开一日本车,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美国动画片《汽车总动员》把好多汽车都拟人化了,其实,如果你的住处是混居性的,到楼下的车库去看看,好多车本身就是拟人的——早上7点半,富康、捷达这些工薪阶层就载着一家3口出发了,先送孩子上学,再送老婆上班,最后是男主人;早上8点,帕萨特等黑色商务车也收拾停当,出去谈买卖了。10点以后,车库里那些mini cooper、三菱小吉普、X5还没睡醒呢,车主人夜场寻欢,这时候还不用出去奔命呢。

14户型图

那么,大家对住房不满意的因素又有哪些呢?老一代人,孩子和中青年人会有不同的抱怨,老人抱怨影响舒适度的一些设计细节,比如电源插座、门窗开口的位置和开启方向,还有功能房间的设计(卫生间、厨房),孩子会在意装修是否时髦,但他们和中年一代的绝大多数抱怨都是房间尺寸,永远都嫌房间小。户型图上的三居室真的满足三代人的心愿吗?买一套房子孝敬父母,再给孩子准备一套房子?我们在户型图上看到的是未来的生活场景。

15样板间的诱拐

许多专业的建筑师曾经讨论过“诱拐建筑”,有建筑师认为,建筑空间对感官的刺激是以性欲为喻的,建筑躲在层层面具后面“不断地扮演着诱拐者”。有的建筑师会注意到,不少发展商的样板房设计都基于某个想象中的主人,尽管这想象的主人的工作和个性各不相同,但在主人卧室中总有共同的要素,带点性挑逗的意味,从淋浴或者浴缸的布置到床畔、门把手上似乎随意搭放的、装饰着玫瑰的蕾丝睡衣。

许多豪宅在布置样板间时,会请专业人士或者有品位者,打量阳光什么时候照进屋中,又什么时候离开,相框应该是什么样的,腰线、墙角线应该是什么样的,样板间会照顾到很多细节,当然,你知道样

板间算不得准儿,那里没暖气没管线,一切都明白透彻,真实的房子不是这样。但是,小心样板间的“诱拐”。

16升值潜力

一种有趣的状态是,买了房的人都希望房子涨价,但他们要是再买一套房子时,又觉得房子太贵了。在北京的许多社区,存在一种持续购买的现象,某人先在某小区买了一套房子,然后会介绍朋友来买房,或者自己购买二期的房子、周边的房子,这是因为整体区域升值,配套设施完善了。专家提醒,房产增值与否的标准是所购房产周边的基本配套设施和政府综合城区规划的力度和预期。比如地铁线,就会为未来沿线的楼盘起到升值的作用。

17你真的需要一栋房子吗?

建筑师张永和先生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农民请波莱斯(Cedric Price)为他设计一幢房子。农民在离他家160公里的地方购置了一个农场,他想在农场上建一幢房子供他在每周里的5天使用,周末则回到家里去。波莱斯经过仔细研究,给业主提出了最佳答案:不用盖房子,买一辆快车。这样农民可以每天回家去与家人团聚,买车还比盖房子经济得多。

深圳一位读者给《三联生活周刊》写来一篇“生活圆桌”,讲有人买了万科的“十七英里”,面对大海春暖花开,朋友听了受刺激了,就去名牌服装店血拼。我们可以用托马斯·汉的著作《购物解码》中

的理论来分析一下这种购物行为,某经济学家说过:“生活质量与其说是由满足他的物品决定的,不如说是由他厌烦任何快乐事情的速度所决定,高质量的生活,指的是尽情享受快乐的事情并很快厌烦它。”《购物解码》中说,历史上绝大多数时期,很少有人能拥有两件以上相同的物品,因此大家珍惜物品,生活简朴,很少人能沉迷于物质的特权。现在不同,好多人都会有两三件西服,有同一款式的几件衬衫,也希望有更好的房子。但如果我们不买房子,也许能不断的有别的快乐:买一件新衬衫,出去旅游。

这本书里提到了中国70年代的“四大件”:自行车、收音机、手表、缝纫机。提到了80年代的“八大件”:彩电、电风扇、冰箱、音响、照相机、摩托车、家具、洗衣机。但没讲到90年代之后的中国房地产。现在,人们的要求至少是“两大件”——房子和车子,也许是“四大件”——房子,车子,第二辆车,第二栋房子,或者是“房子,车子,旅游,孩子的良好教育”。你真的需要一栋房子吗?“一个人能够获取的最高自律是无所谓地对待自己,相信自己的灵魂和肉体不过是房子和花园,命运规定了一个人必须在此度过一生。”

18流通性

买房子做投资,则要注意房子的流通性。目前,政府打压房价的主要手段就是限制流通。但房价的上涨,未来的不安定感,还是会让人觉得“吃瓦片”是比较稳妥的投资,这样看,流通性更好的房子无

疑会有更大的市场。那些个性太强的房子,比如度假式别墅,瞄准的是窄众市场。

19不同的采暖方式

传统采暖的设备形式多为窗下布置的暖气片,工作温度高,供水过程中热量损失大,而且室内供暖不均匀。天棚柔和辐射冷暖系统主要是控制楼板的温度达到控制空气环境的温度,这种冷暖的系统构造是在砼楼板内埋有直径16~20毫米、间距为200~300毫米之间的水管,水管内根据冬夏居家的习惯而对气温要求的不同,冬天注入26℃的热水,夏季注入18℃~20℃的冷水,通过楼板面积大的优势辐射传热使室内环境温度均匀受控,使室内空气冬季不低于20℃,夏季不高于27℃的人体最舒适范围。

地热采暖被认为是别墅取暖的合理方式之一,在北京的“温哥华森林”、“康城”、“提香草堂”等项目中被运用,尤其是以德国发热电缆为主的电采暖系统。这个系统是由发热电缆和温控器两部分组成,以低温大面积辐射的形式供暖。发热电缆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所有热能,智能温控器可以做到各个房间和区域独立控制,室内温度从5℃到28℃随意调节,智能温控器中的恒温控制系统自动起动和切断电源,起到了恒温、节能的作用,而且比热水采暖更节省空间。

低温地暖系统有别于其他方式的采暖。它使得室温自下而上递减,符合“温足凉顶”的健身理论,提高了人体的舒适度;同时使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