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音乐院校本科视唱练耳专业方向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

国内音乐院校本科视唱练耳专业方向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

国内音乐院校本科视唱练耳专业方向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
国内音乐院校本科视唱练耳专业方向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

学号:

西安音乐学院

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国内音乐院校本科视唱练耳专业方向教学现状

分析与研究

研究生姓名:

导师姓名:

学科专业名称____视唱练耳_申请人所在系

论文提交日期

学位授予单位

论文答辩日期年5月5日

学位授予日期

西安音乐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专业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并提供过帮助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本人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名:最食、签字日期;}o}}二月、。日

西安音乐学院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送交西安音乐学院的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及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予以保存。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与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处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或者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或者刊登)授权西安音乐学院科研处办理。

研~名:鬓霆、、师签名飒签字日、lob:二二·

中文摘要

视唱练耳专业教学是以培养专业型教学人才为主要目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诞生到现在,仅仅只有二三十年短暂的历史。纵观音乐教育的历史长河,视唱练耳专业教学仅是一种新型的和具有探索性的教学。本文以国内主要高等音乐院校为对象,从目前本科视唱练耳专业教学入手,着重分析、研究其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笔者通过前往国内各主要音乐院校,开展一系列的实地调研;结合个人多年在本专业学习的心得及在教学实习中的经验和不足,分别从入学考试、教学大纲、

基础上,

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形式等诸多方面,作详细阐述和深入分析。在此

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生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力求完善己有的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为本专

同时,也希望对视唱练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及

视唱练耳;本科;专业方向;教学现状;教学思考

Abstract

Solfeggio Training Professional Teaching is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eaching personnel. 80 years from the birth of the last century to the present, only a short history of only 30 years. Throughout the long history of music education, teaching ear

training is a new and only has the exploratory teaching. This paper's major domestic institutions of higher targets, from the current undergraduate teaching Solfeggio start,

focus on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future trends. The author had been to

the major music institutions of China, launched a series of field research; combine your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lack of experience, respectively, from the entrance exam, syllabus,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style and other aspects,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depth analysis. On this basis, make the own thinking and recommendations. Seeks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education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health-orient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seful. At the same time,we also wish to subject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olfeggio and graduate education to provide useful lessons.

Key woeds

Solfeggio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direction; Teaching situation; Teaching Thinking

目录

中文摘要··············································································……(工)

Abstract.. ............... ............... ............ ............... ....... ........... ......(工工)

论····················································································……

(1)

第一章视唱练耳学科的发展历程 (4)

第一节视唱练耳学科的起源及形成 (4)

第二节国内视唱练耳学科的传入及发展·................................... } 5 }

一、“听声会意”在中国古代的衍生······························……

(5)

二、西方音乐理论的传播·············································……

(7)

三、视唱练耳学科在我国形成····································……

(8)

四、视唱练耳学科的初期发展····································……

(10)

第三节独立设置视唱练耳专业的必要性·................................ (10

一、视唱练耳学科的重要性·······································……

(10)

二、时代发展的需求················································……

(11)

三、视唱练耳专业方向与作曲专业方向的异同···············……

(12)

第二章国内本科视唱练耳专业方向教学现状介绍·.......................... ( 14) 第一节入学考试·.............................................................. ( 14) 第二节教学大纲·.............................................................. ( 16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 17

二、教学年限与学时················································……

(17)

三、教学形式·························································……

(17)

四、教学原则·························································……

(17)

五、教学要求与内容················································……

(17)

六、考试要求 (18)

第三节课程设置·.............................................................. ( 18 第四节教学教材·.............................................................. ( 18 第五节教学形式·.............................................................. ( 21)

一、技能训练·························································……

(22)

二、教学实践······················································……

(24)

三、音乐创

作·························································……

(24)

四、论文写作·························································……

(24)

第三章国内本科视唱练耳专业方向教学现状分析·.......................... ( 25 第一节入学考试分析·........................................................

( 25

第二节教学大纲分析·........................................................

( 26

一、不同点·························································……

(26)

二、相同点·························································……

(28)

第三节课程设置分析·........................................................

( 28

第四节教学教材分析·........................................................

( 30

第五节教学形式分析·........................................................

( 31)

一、视唱部分·························································……

(31)

二、听觉训练部分···················································……

(34)

三、实践环节·························································……

(35)

四、小结·······························································……

(35)

第四章本科视唱练耳专业方向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 36

第一节专业相关课程思考与建议·.........................................

( 36

一、专业基础课相关课程补充····································……

(36)

二、专业课相关课程内容补充····································……

(38)

三、将音乐会实践环节纳入教学要求···························……

(42)

四、教材建设思考···················································……

(43)

第二节学科性质及诸多方面的深入思考·................................ ( 43

一、学科性质的启示················································……

(43)

二、师资的合理利用················································……

(44)

三、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44)

第三节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 45

一、主观因素·························································……

(46)

二、客观因素·························································……

(46)

语·················································································……

(48)

参考文献 (49)

谢·················································································……

(56)

绪论

“音乐听觉”是进行一切音乐活动的前提条件,就如同卡尔·马克思曾说的:

“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要真正地欣赏音乐、演奏音

乐、感受音乐,就需具备一定地音乐听觉能力。

起源于欧洲的音乐基础学科一一视唱练耳,距今己有近一千年的历史。最初

是由法国音乐理论家圭多·阿雷蒂努斯所提出,为唱诗班开设唱歌训练,其还发

明了“圭多之手”的视唱教学法。直至1795年巴黎音乐学院成立,solfege(法

语视唱练耳)第一次纳入音乐院校,才被制定为一门基础学科。经历了无数时代

变迁、岁月洗礼,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音乐学者所认可,①“最终形

成了音乐教育领域中一门系统的学科,以培养音乐听觉能力为主,即“用唱名法

一系列的练习来训练耳朵的学科”,在我国称之为“视唱练耳”。②" 1927年我国

上海国立音专建立,视唱练耳学科第一次进入了我国专业音乐院校的课堂,并成

为学院必修课之一。”自此,视唱练耳学科在我国各大音乐院校相继以专业基础

课设立,开始了探索发展之路。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在我国九所音乐学院当中,许多都先后设置了视唱练

耳本科专业方向,使这一领域的人才培养逐步纳入高等音乐教育的正规渠道,从

而为本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作为从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中分支并独立设

置的专业方向,目前在我国专业音乐教育中仍然是一种探索性的教学。虽然它的

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仅仅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许多方面还需要总结和完善。

从前辈们的研究及对各类相关资料的梳理来看,近几年来对于专业生的培养

问题各大音乐院校也都在不断地摸索、调整和改进,在专业生的教学研究方面也

发表了一些很有借鉴意义的文章,如:《论不同层次视唱练耳专业生培养》黄明

智教授(音乐探索)2000年第三期,《视唱练耳研究生的知识技能结构及研究

能力的培养》王光耀教授(交响)2007年第四期,《视唱练耳专业培养问题

管窥》宋超(交响)2008年第一期等。同时,也出版了一些具有很高学术价

值的教学方面的论著,如:王光耀教授主编的《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1997年

《简述视唱练耳教学的演进》唐俊岩《乐府新声》2003年第4期

参考上海音乐学院,刘斌硕士论文《视唱练耳学科的传入及其在上海音乐学院(1966年前)的发展》

出版)、尹正文教授主编的《视唱练耳教学法》(1999年出版)、陈雅先教授主编

的《视唱练耳教学论》(2005年出版)等等。这些论文从多层面、不同角度分析

了专业生教学的不足,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及建议;论著中教学法的归纳与总

结不仅使作为音乐基础教学的视唱练耳学科口益走向成熟和完善,同时也大大推

动了视唱练耳专业生的教学和发展。

除了这些论文论著的出版,各大院校还相继举办了各种非常有意义的视唱练

耳学术论坛,如:2004年十月,由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中法视唱练耳论坛”;

2008年四月,由西安音乐学院举办的“中俄视唱练耳周’'; 2009年11月,由西

安音乐学院与教育部联合举办的“全国高校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骨干教师研究

班”;以及2010年5月,由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第五届国际视唱练耳教学论坛一

既中俄视唱练耳教学艺术周等等。同时,各院校还举办了与视唱练耳相关的技能

大赛,如:视唱比赛、听力大赛、视唱曲改编创作比赛等。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学

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这几次的学术交流会邀请了国内外

本学科资深教授,共同探讨视唱练耳学科的教学发展之路,让我们获益良多,不

仅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也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到国外视唱练

耳学科的发展情况,为今后我国本学科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论文论著的出版、学术论坛及相关技能大赛的举办,均说明近几年来我国视

唱练耳学科的蓬勃发展,专业生的培养问题自然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探讨。

2009年10月,在中国音乐学院召开了《全国视唱练耳专业本科与研究生教学经

验交流会》,会上各院校的专家学者对十多年来本专业教学经验总结和分析,各

自提出了不同观点与看法,在专业生的培养问题上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启迪,

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对此问题展开研究的兴趣。目前,专业生的培养问题受到很多

关注,也相继出版了与之相关的一些论文论著,但专门针对本科专业生教学现状

的研究涉及甚少,也为本论文的研究留有了一定空间。开展本论题的研究,为探

讨视唱练耳本科专业方向发展提供有价值依据,也为该方向的教学研究以及研究

生培养奠定重要的基础,同时,对培养高质量专业型人才和加强视唱练耳师资力

量也具有重要的现意义。

由于该专业方向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研究领域和理论深度等方面,都拥

有本专业较高层次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技术性和

理论性。因此,为了能够更加深入详实地了解我国视唱练耳本科专业教学现状,

笔者曾专门前往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

四Jil音乐学院等国内知名专业院校,针对具体实际的教学展开了一系列实地调

研。本人通过对多年在本专业学习经验上的总结和自己的不断探索,结合实地调

研,从入学考试、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所用教材、教学形式诸多方面展开对本

专业深入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目前本科视唱练耳专业教学现状进行

分析,总结前辈们的教学方法,力求完善己有教学体系,愿为视唱练耳学科建设

尽一己之力。

第一章视唱练耳学科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视唱练耳学科的起源及形成

“视唱”教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当时演唱圣咏的唱诗班识谱、音准

能力都很有限,为了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水平,杰出的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

圭多·阿雷蒂努斯(Guido d' Arezzo约997-}-1050)总结了当时记谱法的实践

经验,①“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出一套完整的视唱教学体系,还发明了

‘圭多之手’的视唱教学法,即把音域中所有的音分配给左手的每一个关节,当

学生记住左手的每一个部位时,也就记住了所有的音高。”从此,视唱教学由此

而诞生,这也成为史上最早的视唱教学体系。“视唱”一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译为对音乐作品不经过预习,就能识谱即唱的技能,这种技能可通过视唱训练

来达到。②书中是这样记载的:“从17世纪起,己有声乐家为了提高学生的视唱

能力而写的声乐练习曲,当时这种声乐练习曲与器乐曲混用‘里切尔卡’的名称。

18世纪时,意大利和法国出版的《意大利视唱练习》、《音乐院视唱练习》成为

流行的视唱教科书后,各国音乐界逐渐认识到掌握视唱技能有助于专业上的发

展,从而把视唱训练列为音乐教育的基础课程,并逐步开始与‘练耳’进行配合

练习。”

“视唱练耳”一词源于法国和意大利,其意大利语为:Solfeggio;法语

为:Solfege。格鲁夫词典中对“Solfeggio”是这样解释的③:起初涉及到视唱的

标准是清晰地用唱名进行音阶、音程、旋律练习的一门学科,强调“Solfeggio"

是年轻音乐家所需求的课程。④18世纪末首度被译为法语solfege, 1795年巴

黎音乐学院成立,solfege被制定为其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并出版了第一本教材

《音乐学院的音乐基础训练》。其内容是发声练习、读谱练习、歌唱练习等等,

①《西方音乐史简编》,沈旋谷陶辛陶辛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第36页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一一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第594页

③((GROVES DICTIONARIES OF MUSICINC AND MUSICIANS》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出版1890年第一版

④《简述视唱练耳教学的演进》,唐俊岩,《乐府新声》,2003年第4期

这也是史上最早将视唱练耳作为一门学科纳入音乐学院教学体系中。}1,自196

年法国爆发学潮运动以来,被誉为法国视唱练耳教育教学鼻祖的OdettE

Gartenlaub,提出视唱练耳一定要结合音乐本身,并划分了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

上述资料均表明这门学科最初是以“视唱”教学而展开的,还并没有形成“练

耳”的概念,②直至法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巴黎音乐学院的和声教授亚历山

德罗·让.阿尔伯特·拉维格纳克于1882年提出“练耳”这一概念,才真正符合

了现今我们所说的“视唱练耳”这门学科的内容。所谓“练耳”,③即听觉训练,

目的在于培养并发展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和记忆能力,从而丰富和提高其内在听

觉,加深对乐谱的实际理解和音响效果的想象力。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体

系的不断变革、完善,Solfeggio最终形成一门系统的音乐教育基础学科一一视

唱练耳。

第二节国内视唱练耳学科的传入及发展

人类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听觉能力也是整个音乐素质的重要组成

部分,听觉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对音乐的理解、创作和表达。视唱练耳作为音

乐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主要任务则是培养学习者的音乐听觉能力一一即如

何欣赏音乐、演奏音乐、表达音乐。从前文中可看出,国外的听觉能力培养首先

是从“唱”开始的,通过一系列“唱”的练习,来提高音乐学习者的音准、音乐

感等听觉能力,而我国又是何时、用何种方式开始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呢?通过

对一些史记资料的收集、整理了解到,我国早在古代音乐教育中就己意识到听觉

能力的重要性。

一、“听声会意”在中国古代的衍生

所谓“听声会意”,简单的来说就是通过“听”来接收声音的传达,用心去

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内容,体会音乐带给听者的感觉。自殷商到西周,民风民乐的

不断沿袭,逐步确立了五声音阶的观念,随着这一时期音乐的不断实践,在春秋

战国时期确立了我国最早的生律法-一三分损益法,这一理论记载于《管子》一

①《视唱练耳教学论》,陈雅先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第5页

②《视唱教程的鸿篇拒著一关于法国<雷·卡视唱教程)及其它》姜万通、土玫《乐府新声》2005年第4期

③《中国大百科全书一一音乐、舞蹈卷》熊克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第594页

书中,①书中说到:“凡将起五音,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

素之首,以成宫…”大意是说,如要求出五音,首先应该求得一个标准音“黄钟”,

把它作为“宫”音。可见,在那时就己有标准音的概念了。到了周代,在“三分

损益法”的基础上,又发明了“十二律”,“十二律”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黄

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羹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②“设黄钟等于C1,各律音高和各律间的音程关系大约如下表:

律名: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羹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在一个音阶中,可以任何一音作为主音而构成不同调式的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

就己确立。”

律调理论的产生,说明在商周时期人们对于音准的辨别就己非常重视,并且

还对各律间的音程、调式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音乐中的“听声会意”自然

也早己开始萌生。在先秦的美学思想中,这一点也尤为突出。③早在公元前八世

纪,史伯就提出“和六律以聪耳”的话,在《国语·郑语》中是这样解释:他用

美味来比喻音乐,就是吃的东西必须调和五味才美,音乐也是这样,同一的声音

没有什么可听的,只有“和六律”才能成为“聪耳”的美听;又如晏婴(约前六

世纪)说到:“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而和乐能使人“心平”,君子听了心

意平正,德行也就和协(((左传·昭公二十年》)。

从这些史记记载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在古代时期就己开始逐步注重对音乐

知识的涉猎、对音乐内涵的感知,尤其对音乐带给听者的感受及对音乐内容的理

解、体会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大大提高了人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认知能力。“听

声会意”无疑也成为体现听觉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此时,虽然还没有听觉能力

培养的具体概念,但潜在的对于听觉能力的重视己初现端倪。

①《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夏野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2月第一版第26页

②《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夏野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2月第一版第28页

③《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夏野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2月第一版第32页

二、西方音乐理论的传播

西方音乐文化早在汉唐时期就己开始逐步传入我国,后经元代明代,越来越

多的传教士来我国传教、交流,建立了我国和西方音乐文化的联系,但当时由于

历史背景、人文环境的局限,西方音乐并没有广泛传播,对我国的音乐文化活动

也并没有产生影响,对于西方音乐的认识、了解也只停留在最初级阶段。鸦片战

争后,大批的传教士涌入中国,开始新办教会学校,传播教会音乐,有的学校还

专门开设了传授西方音乐的课程。为了让中国人能更好的接受这些新的音乐文

化,还将中西方音乐理论知识加以结合,以便更好的传播。如:①“在山西传教

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夫妇为了让中国人熟悉赞美诗曲调,专门对视唱训练进行

了设计,采用首调唱名法,并把当时西方业己通用的五线谱同中国传统的工尺谱

进行对照,同时对工尺谱的节奏进行改进,无疑是早期在中国传播西洋乐理并进

行中西乐理比较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可见,在清代中晚期,就己有“视唱”训

练传入我国,但仅限于一些教唱教会圣咏的需要。

学堂乐歌的兴起,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的历史开端,也是西方音乐理论系统

进入我国的开始。学堂乐歌是清末明初②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唱歌文化,

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其

形式多采用口本、欧美曲调填词,少量为中国民间曲牌填词形式。起初,音乐课

并未正式列为学校必修科目,一些有识之士则竭力宣传学校开设音乐课的必要性

及重要意义。1903年,匪石发表了《中国音乐改良说》一文,提出:③“故吾人

今口尤当以音乐教育为第一义;一设立音乐学校,二以音乐为普遍教育之一科目,

三立公众音乐会,其四则家庭音乐教育是也。”这些理论的提出,更加明确了设

立学堂乐歌的目的性及必要性。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具有

代表性的音乐刊物著作,如:X4'1904年5月出版了沈心工编的简谱歌集一((学校

唱歌初集》,卷末附有“乐理撮要”,虽然是简谱歌集,但作者在“乐理撮要”说

“本书写曲概用简谱以便初学,惟教师不可不知正谱,故于乐理撮要中仍将二谱

之音符及写法两两比附,乐者自易贯通。”采取简谱与五线谱对照讲解的方式,

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夏沁洲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第31页

②《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夏沁洲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第34页

③《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张静蔚编选,人民音乐出版社

④参考上海音乐学院刘斌硕士论文《视唱练耳学科的传入及其在上海音乐学院(1966年前)的发展》

介绍五线谱知识。其中①曾志态所编译的《乐典教科书》,是我国最早出版的一本

比较完备的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随后他还编写了《和声略意》

等音乐基础理论著作。”学堂开始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介绍教授西方音乐理论基

本知识技能(包括记谱法、乐器演奏法、和声学等),以及各种西洋乐器的表演

形式、音乐会演出等等。

在教唱方面,对乐歌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首先“音准”是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强调要与音乐融为一体;即对音乐的理解、把握加注歌唱者自身的情感来反

映出歌曲的内涵,如1906年李叔同出版的((音乐小杂志》中说到:②“初学唱歌

者,以琴和之。殆发音既准,则琴可用可不用也。唱歌发音宜平,忌倾斜。吾国

近出唱歌集,皆不注强弱缓急等记号。而教员复因陋就简,信口开河,致使原曲

所有之精神趣味皆失。按唱歌者,当先练习音阶与音程。学琴者,当先学练习之

教则本,此乐界之通例,必不可外者也。”③“儿童初学唱歌,则专从听觉入手。”

气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正式颁文规定中、小学必须开设音乐课。”这些资料

均表明,西方音乐理论的传入,使人们更加深入了解和认识到本国封建制度对音

乐文化发展的局限,对音乐教育的忽视。学堂乐歌的兴起,打破了陈旧的教育观

念,“音乐课”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对西方音乐理论学习的过程

中,开始逐步系统地制定教唱的一些方式;规范唱歌的准则、要素。当时创作的

很多歌曲都配有伴奏,以练唱音阶、音程来训练“音准”,这无疑与早期西方培

养“视唱”能力的做法是一致的,我国关于“视唱”方面的培养也初具雏形。从

此,西方音乐文化中系统的理论知识开始在我国广泛传播。

学堂乐歌的出现,促进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西方较先进、系统的音乐理

论基本知识技能,使我国音乐教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大量优秀声乐作品的

出现及音乐理论等相关著作,为中国近代音乐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音乐人

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汪毓和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年10月北

京第三版,第56页

②《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张静蔚编选人民音乐出版社第229页选自《音乐小杂志)) 1906

年第一期李叔同编

③《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张静蔚编选人民音乐出版社第218页选自《小学唱歌教授法》(摘

录)1905沈心工辑译

④《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夏淞洲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第51页

三、视唱练耳学科在我国形成

20世纪初,我国音乐教育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使

国人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 1922年教育部参照美国的学制进

行了全面的学制改革,音乐教育开始作为“美育”的重要一环,”发展我国专业

音乐教育,培养师资人才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教学发展目标。在这一时期,出现了

我国第一批专业音乐教育家,他们把音乐教材的编写作为首要任务,出版了很多

具有影响力的音乐教材,如:1904年曾志态出版的《教育歌唱集》是中国最早

正式出版的音乐教材;1923年萧友梅出版的《新歌初集》和1924年出版的《新

学制歌唱教科书》(共三册)等,其中《新学制歌唱教科书》也是我国近代最早

的视唱教材之一,书中结合西方的音乐理论知识,在视唱部分还加以应掌握的基

本乐理知识,以便学习者能更加详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基本理论技能。这一时期

全国相继出版了共70多种音乐教材,为我国音乐教育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建国初期,随着社会音乐事业的发展需要,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和发展音乐

教育受到音乐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相继确立了中央、

中国、上海、西安、武汉、天津、四川、沈阳、广州九所专业音乐院校,在各地

其它综合院校中也相继设立了音乐系,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从此步入正轨。专业

音乐院校建立初期②“国家为了使专业音乐教育走上正规化的轨道,基本上采

取了借鉴前苏联经验的方针,严格按照学年制的教学体制制定各个专业学科的教

学计划,还先后聘请了前苏联和东欧的有教学经验的音乐专家来华授课,每位专

家讲学授课都组成了专门的专家班,并吸收各有关院校、团体派人来学习,”国

家还鼓励学生去前苏联、西欧等国进行深造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体制,加

强自身音乐专业水平,以壮大本国师资队伍的力量,进一步发展我国专业音乐教

育事业。因此,我国音乐专业院校初期发展模式及学制安排、授课方式都受到前

苏联的很大影响,基本是以前苏联的教学模式培养本国专业音乐人才。此时,作

为音乐基础学科的视唱练耳,在各个专业院校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通过

与各国音乐文化的交流、学习,第一次全面了解和认识了这门学科,同时也意识

到这门学科对于培养各领域专业型音乐人才、发展音乐教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

响。自此,各个专业院校将这门课程设置为一门音乐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

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

京第三版,第92页

②《中国现代音乐史纲》< 1949-1986

汪毓和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年10月北

汪毓和著,华文出版社,1991年6月第一版,第19页

视唱练耳学科虽然在我国己纳入专业院校的必修课,但当时本学科在教学实

践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教授本课程的教师基本以作曲、钢琴、管弦专业为主,

缺少专业型的师资队伍。教材的医乏,师资力量的薄弱,都局限了当时本学科更

为深入的发展。

四、视唱练耳学科的初期发展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音乐教育也在探索中稳步前进。各个专业院校对

于理论基础学科建设尤为关注,开始在不同专业中抽调视唱练耳较好的教师,并

聘请前苏联专家进行专业的视唱练耳师资培养,如:1956-1957年文化部在中央

音乐学院主办的前苏联专家巴拉晓夫视唱练耳专家班;1956年在上海音乐学院

成立的前苏联专家德米特列夫斯卡娅视唱练耳专家班。这些教师成为建国后培养

的首批专职视唱练耳教师,第一批专业视唱练耳师资队伍就此产生。

1983年在武汉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视唱练耳教学经验研讨会;1988年在西安

召开了第二次全国视唱练耳教学经验研讨会。在这两次会议上,各地专家针对视

唱练耳教学展开了讨论,同时对师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借助于50年

代前苏联专家班的培养方式或专门开设视唱练耳师资班来培养专业型的视唱练

耳人才等。这两次会议的召开,使各大音乐院校受到了很大启发,开始探讨关于

视唱练耳学科专业型人才的培养问题,也逐渐开始尝试视唱练耳教材的编写,相

继出版了针对各大院校教学的视唱练耳教材。这不仅为今后本学科发展奠定了一

定的基础,也为培养专业型教学人才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第三节独立设置视唱练耳专业的必要性

文中所提到的视唱练耳一词,涉及到两个概念,三个含义。两个概念即:专

业方向概念,课程概念。三个含义即:专业方向、专业课、专业基础课。

一、视唱练耳学科的重要性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中的基础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

①所谓音乐听觉一一“即领会、想象、思考音乐印象的能力。有组织地发展起来

的音乐听觉是一种统一而复杂的能力,它可以完整地理解和表达作为形象和思想

①《视唱练耳论文集》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孙静云译,音乐出版社,1957年版,第174页内容具体表现的音乐作品(它的写法和形式)。”

任何音乐专业的学习,都离不开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就如同不认识汉字就

无法阅读书籍一样,听觉能力就像音乐中的汉字,没有音乐听觉能力,在音乐领

域的学习中将寸步难行。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听觉能力,将其有效地运用到专

业中,才能更好地领悟自身专业,从而全面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为高质量、高效

率的进行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视唱练耳学科是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在音乐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些学者将其称为音乐的“基础工程”、“奠基石”,足以说明它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基础是所有事物发展的必须条件,如果没有牢固的基础,就无法构建高楼大厦;没有音乐基础学科的支撑,就无法培养出杰出的音乐专业人才。因此,独立

设置视唱练耳学科,培养专业型基础教学人才,对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培养优秀音乐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时代发展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视唱练耳学科都只是作为一门共同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并未设置为独立的专业方向。随着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逐步凸显,传统的教学形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加之各个音乐专业的扩招、增设等都急需专业型人才,因此,加强对专业型教学人才培养己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有全面的知识结构、相应的课程设计,还应有系统的音乐理论做支撑。专业生的培养除了要有高超的技能训练,还要有教学法、教学实习等实践课程,无论是从课程的设计、安排上,教材的选择上,还是教学形式上都是基础课教学所不能实现的。因此,只有独立设置本专业,以本专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设计本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高水准、高质量的专业型人才,从而加强师资队伍力量,提高教学质量,为更科学系统的发展本专业提供有利保障。

此外,视唱练耳专业的设立,对于基础课教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视唱练耳专业生的培养,是本学科最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形式都比较全面系统,还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着力培养与时俱进的专业型人才,这样不仅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技能,从而促进了基础课教学的蓬勃发展。因此,专业型视唱练耳教学人才的培养,是适应这个时代文化发展规律,也是符合现代音乐教育发展需求的。

三、视唱练耳专业方向与作曲专业方向的异同

视唱练耳专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都是包括在作曲专业方向里的,属于

作曲技术理论学科中的一门课程,类似于曲式、和声等专业基础课程。但从今天来看,视唱练耳专业与作曲专业在学科性质上还存在着明显不同。作曲专业方向是以培养作曲家为主要目标,而视唱练耳专业方向培养的主要目标是教师,以专业型师资人才培养为主。现就两者的异同点作以分析。

1、入学考试内容的异同

两个专业除各自的专业考试外,理论考试科目基本一致,如乐理、和声、钢琴等。而在专业考试上,视唱练耳专业方向的考试内容包括:听写(旋律音程,和声音程,三、七和弦,和弦连接,单声部)、视唱(新谱视唱、背记移调);作曲

专业方向的考试内容包括:创作(声乐曲、器乐曲)、即兴伴奏和演唱等。考试的

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最基本的专业素质,反映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对他们专业学习水平测试有个更客观的定位。

2、课程设置方面的异同

作曲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为作曲、和声、复调、配器、曲式;视唱练耳

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为视唱练耳、视唱练耳教学法。作曲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有钢琴、视唱练耳、近现代和声等;视唱练耳专业方向开设的专业基

础课程有作曲、和声、复调、配器、曲式、钢琴、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如此看来,作曲专业所要学习的基础理论课程,视唱练耳专业也都应具备,缺一不可。

视唱练耳专业方向还专门有教学实习这一环节的训练,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更直接的了解本学科,积累教学经验。可见,视唱练耳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上以掌握教学法为出发点,学生通过对各个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结合自身特点,更好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除了视唱练耳教学法、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外,其余的课程都是两个专业所要共同学习的,只是根据要求的程度不同,主要学习的专业课程也有所差异。

3,①培养方案的异同

①参见西安音乐学院《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作曲专业研究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以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音乐团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创作和配器、曲式、和声、复调教学与研究等这些方面的作曲家为主;视唱练耳专业研究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以能在高等艺术院校、师范

院校、科研机构等从事教学、研究等音乐教师为主。培养目标的不同也是两个专业最大的不同之处。

(二)专业特点及培养要求

作曲专业研究方向的学生应掌握作曲基础知识以及配器、曲式、和声、复调等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的音乐修养和鉴赏能力,有较强的写作能力,熟练掌握运用现代媒体工具,具备创新精神和一定的研究能力;视唱练耳专业研究方向的学

生应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地掌握作曲理论和基本技法,深入系统地掌握视唱练耳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较熟练地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和研究。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三)主要实践环节

作曲专业研究方向包括学年作品、新作试奏会、毕业作品音乐会等;视唱练

耳专业方向教学实习的主要方式是走上讲台,学习和了解教学的一般规律,了解视唱练耳的课程特点、教学过程,消化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教学实习与教学法概论课同时进行,结合教学实践,掌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专业方向与作曲专业方向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明显的差异。不管在教学目标还是学科性质上,视唱练耳专业方向都以培养教师为主要目标,以增强师资队伍力量、培养专业型人才为出发点,使之将“奠基石”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为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独立设置视唱练耳专业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国内本科视唱练耳专业方向教学现状介绍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近二、三十年,国内各音乐专业院校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进一步完善了符合本院校发展的教学体制,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各院校通过多年的努力,基本都己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在不同领域培养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为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我国九所音乐院校中,己有七所院校(即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独立设置了视唱练耳专业方向,其余音乐艺术院校及综合院校中的音乐系,

均没有单独设立本专业方向。

为了更好地了解视唱练耳专业生的教学现状,笔者曾用大量的时间,专门前往国内多所音乐专业院校,就该专业的实际教学内容展开了实地调研。尽管时间

有限,但通过全面深入细致的听课、交流,获益良多。以下笔者通过对调研所获信息进行整理总结,从入学考试、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形式五个方面入手,对目前我国视唱练耳本科教学的现状做一详细介绍。

第一节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作为界定学生是否被录取入校继续深造的基本考量手段,通常借助书面听写(主要出现在初试环节)、视唱、演奏(主要出现在复试环节)等方式,

全面、深入、细致地检验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水平、综合人文素质等个人修为。由于各个音乐院校专业化程度的参差不一,其入学门槛自然也不尽相同,这不仅决定了各所院校的生源选择的需求导向,同时也直观地反映了其生源的整体水平状况。以国内主要专业音乐院校的入学考试范畴为例,无论视唱内容、专业基础课还是听写内容都有着各自的选择标准。在入学考试的视唱选择部分,中央音乐学院涵盖了艺术歌曲弹唱、单声部移调弹唱、节奏读谱、新谱视唱弹唱等四个方面;中国音乐学院选择了五个升降调号内的两首单声部曲例、听辨并模唱

音程与和弦、背唱节奏与旋律短句、音乐名著听辨、钢琴即兴伴奏及有关音乐基础知识问答等诸多方面;上海音乐学院视唱考试内容包括四个升降号大小调内混

合谱表单身部视唱、二声部弹唱、带伴奏视唱等;西安音乐学院则分别沿用了带

伴奏单声部弹唱、背谱移调、节奏读谱、构唱等方式。在听写部分,各院校都保持了以三和弦和七和弦、单声部二声部听记为主线的内容考查,分别用密集和弦、开放和弦听记、单声部旋律听记、二声部旋律听记、节奏听写、音程听记、和弦连接等等作为考查内容,只不过在内容选择的紧密型、连贯性、整体性和深入性上有所不同。至于专业基础课的考试,国内各专业院校选用的准则方向都是基本一致的,即以作曲(创作带钢伴的艺术歌曲)、和声、乐理、钢琴等专业知识为主。详见下表:

图表1:国内各部分专业院校本科视唱练耳专业入学考试内容一览表

以上是国内部分音乐院校视唱练耳专业方向的入学要求。以此可看出,在入

学时各院学生的专业水平就己存在差异,起步的高低也各不相同。入学考试就是通过各个方面来测定学生是否具备深造本专业的能力,是否适合本专业的学习。考试内容的合理化、全面化,更能直观地检测出学生所具备的潜能,帮助学院挑选到更适合本专业的优秀之才。正如同一棵参天大树的养成,不仅和浇水、施肥等后期人工浇灌有关,高品质树种的选取也十分重要。所以说,入学考试内容的合理设置,不仅是本专业造就专业人才的关键起步,也是本专业发展的保障之一。

第二节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指的是每门学科的教学指南,具有鲜明的指导作用。教学大

纲是由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科目的、任务

而制定、颁布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从狭义上讲,“教学大纲是具体课程以纲

要的形式,具体规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的范畴、体系、结构、程度、教学

进程和方法的纲要文本。”通过对部分专业院校视唱练耳专业方向教学大纲

的搜集、整理,①基本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参看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视唱练耳专业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教学大纲所涉及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主要是直观阐述本学科的教学特点

与准则,同时也具体规定了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所要掌握的技能标准及所

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在教学目的中,各院校己明确提出是为今后能较好地从

事视唱练耳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任务则包括对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视唱、听音与节奏训练,以发展音乐听觉为中心,培养与发展音乐记忆能力、内心听觉能力、用听觉分析音乐语言各要素的能力,系统训练学生准确迅速地视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趣味并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全面了解本学科的教学体系。

二、教学年限与学时

关于教学年限与学时,各院校一般均视自身实际情况而定,基本上都采用四年学制。其中,专业技能训练三年,教学实践一年,每周四学时。

三、教学形式

视唱练耳学科的教学形式大体可分为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小组授课和单独授

课两种。选取“视唱”与“练耳”分开训练或一起结合训练的两种方式进行授课,每学年更换不同教师分批依次进行辅导。

四、教学原则

依据本学科的教学特性,教学大纲确定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针对学生间的共性与个性,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实施教学计划,最大限度进一步补充教学内容和方式,努

五、教学要求与内容

谈及教学要求与内容,教学大纲中主要是从“视唱”和“听觉训练”两部分来进行阐述的,一般以学期为单位分别进行教学内容和程度的要求。视唱部分包括单声部视唱、带伴奏视唱、多声部视唱、节奏读谱、视唱曲写作等。听觉训练又分听觉分析和听写两部分。其中,听觉分析又包括对单声部、多声部旋律、实际音乐作品等从调式调性、作品结构、节奏节拍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听写包括音程、和弦(三、七和弦)、和弦连接、节奏听写、单声部及多声部旋律听记等。

此外,一些院校还将听写课题的设计与写作也包含在听觉训练的环节中。同时,按照“由浅入深、从易至难”的施教准则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执行教学进度并以此规定了每学期的教学要求及标准。

六、考试要求

学科的考试要求主要是建立在每学期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之上的,依据学生本学期所学习到的具体知识技能逐一进行考查,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但由于各院校每学期的教学计划、授课内容、教学程度深浅均不一致,故考试要求也不尽相同,在这就不一一赘述了。需要补充的是,一些院校在教学大纲中还明

确规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开办毕业音乐会,这也成为了学生必备的一门必修课。

第三节课程设置

各个学科课程都是依据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设置的。对于课程如何安排的合理、系统,首先是必须紧密结合教学大纲,以此作为出发点;其次,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也是极其重要的。经多

方了解得知,我国各专业院校对于视唱练耳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基本都以本院教学大纲为准则,随着本专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课程设置也口趋完善。目前,各院校对于本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基本相同,大至分为三个方面:专业基础课、专

业课、实践。专业基础课包括:创作、乐理、和声、复调、曲式、钢琴等;专业

课包括:视唱训练、练耳(技能)训练、教学法等;实践方面包括教学实习和开

办音乐会。除上述课程外,一些院校还根据本专业的教学需要设置了嗓音训练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

第四节教学教材

教材—即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选的材料,主要

指教科书、讲义等等。广义的教材既包括课堂教学的教科书,也包括其他所

有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材料。教材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中介工具,也是学科建

设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的

重要工具之一,也是体现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教材的支撑,文章前面己提到早在视

唱练耳专业成立之初,就己十分重视教材建设,曾在武汉、西安召开的两

次视唱练耳教学经验交流会议上,教材交流都是会议的重要内容,各音乐

专业院校,基本都针对本院教学大纲、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编选出版了适

合本院教学情况的视唱教材,并以此作为本院视唱教学的主要工具。随着

本专业的自身发展,社会人文的不断进步,每个时期出版的视唱教材也都

显现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教学理念,各个院校所出版的视唱教材也都

有各自的特点,体现了各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教学水平。从学科成立到

现在,各大专业院校出版了很多具有高水平的视唱练耳教材,为本学科发

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中央音乐学院《精品视唱教程》(付妮、郝卓亚);

上海音乐学院《二声部视唱教程》、《带伴奏视唱曲160首》(周温玉、蒋维民)、《多声部视唱曲80首》(周温玉);西安音乐学院编选出版的《单声部

视唱》(上下册)、《多声部视唱》、《现代音乐视唱教程》(郑敏);中国音乐

学院《视唱练耳分级教程》(1-8;武汉音乐学院《调性视唱教程》1-3册

(刘永平)、《现代音乐视唱教程》(刘永平)、《多声部视唱一根据经典名作

改编》(张燕)。

针对练耳的教材有上海音乐学院《实用练耳教程》(蒋维民、周温玉)、

西安音乐学院《多声部听写与立体节奏训练》326例(王光耀、权思)、《中

外多声部音乐听写与听觉分析曲例荟萃》(王光耀)、多媒体练耳教程(姜

秦丰)等等。在教学理论教材方面主要有王光耀教授所编著的《视唱练耳

教学法论集》一书,各个院校还相应出版了针对视唱练耳各环节技能训练

的教材,大大丰富了教材内容。

对于专业生的培养,各院校除上述教材外,还挑选一些实用性较强、

专业水平较高的国外教材,如:法国雷蒙恩、卡卢力编著的视唱教材《视

唱教程》、布尔诺维尔编著的《法国视唱教材40首》;俄罗斯玛瑞娜编著的

《现代视唱教程》、尼.卡恰琳娜编著的《视唱教程》等。而对于练耳训练,各学院老师各自结合学生特点,搜集国内外针对性较强的听写材料进行训练,以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由于各院校各个专业教师所安排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都有所不同,加之各学生专业水平的差异,教师们所选用的听写教材基本是各取所需,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限制,但许敬行教授编著的《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一书目前被广泛用于练耳教学。在教学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中,普遍采用了王光耀教授编著的((视唱练耳教学法论集》和前苏联奥斯特洛夫

斯基教授编著的《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法论文集》作为教学实践指导,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突出本专业的教学目标。

图表2:国内各部分专业院校本科视唱练耳专业教学主干视唱教材一览表

图表2中所体现的仅是目前各专业院校对于专业生教学所使用的主要视唱

教材,随着学科的发展、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学生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所用教材也将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第五节教学形式

通过对各大专业院校的调查了解得知,在本科专业生教学阶段基本以技能

训练、教学实践、音乐创作、论文写作这四方面的教学内容为主,而其中均以奠定专业基础为首要任务,以技能训练为教学核心。教学手段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专业能力。各个院校教学方式基本上是针对本院校专业生的情况进行教授,着力改善薄弱环节,巩固加强专长技能,因材施教。以下就这几方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基本分为视唱与听觉训练两部分。视唱部分包括单声部、多声部、弹唱等环节的训练,听觉训练部分又分听觉分析和听写两个环节。

1、视唱部分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5]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课教学,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当前现状看,它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作品本身缺乏吸引力;2.教学设备落后,影响听觉效果;3.教师上课形式单调,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4.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没有目的性。本文就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作以下三点阐述。 一、运用多媒体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6]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巧妙地运用它,教学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二)突破难点,优化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在音乐欣赏课中,如采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鸭子拌嘴》的乐曲发展顺序是出发——到池塘——拌嘴——回家,在录音时,可分四次将四个乐段分别命名录制,播放时点击哪个乐段,就会播放那个乐段,还可以将“拌嘴”这一乐段设定成循环播放,反复聆听,便于在欣赏时加深印象,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在欣赏《丰收锣鼓》第一乐段主题时,第一遍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表现的是

音乐的基本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 一、能在聆听与感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用简短的话说出节奏、旋律、音色、和声、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二、能主动探索音乐的欣赏过程,并在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对比、合作、探究、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在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时,我们总是感觉到学生的鉴赏水平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启始课后,我设计了这堂以音乐的基本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重点的常规课,补充了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后面 的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音乐,根据感受选择相应的词语。(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写出相应词语的序号。) (1).欢快活泼

(2).优美抒情 (3).雄壮有力 (4).悲惨凄凉 音乐 (1)《乱红》(钢琴与笛子)音乐 (2)《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音乐 (3)《江河水》音乐 (4)《喜洋洋》 2.评价。(自评、互评、师评) 3.导题:为什么会这么选择呢? 二、表现与感受 (一)节奏与旋律[ 1.请同学把下面这一部分内容表达出来。 2.节奏问题:假设这是音符,好听的音乐,少了什么?——节奏 3.旋律 (1)有了节奏,数字变成了什么?——旋律 (2)旋律的进行:上行、下行、平行、波浪型(举例说明)4.探讨:旋律能脱离节奏单独存在吗?反过来呢? (二)和声 1.出示《欢乐颂》曲谱,比较不同处。(有和声) 2.演唱,体验和声。学生唱《欢乐颂》高声部,老师唱低声部。

欣赏 (1)歌曲《音乐故事》(蝌蚪合唱团演唱)(和声饱满时用手势引导学生) (2)民乐曲《春江花月夜》主题(感受乐曲的意境美)(3)管弦乐曲《第五命运交响曲》主题(感受乐队的磅溥气势) (三)音色 1.聆听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童声) 问(1)属人声中的哪一类? (1)假如用男中、男低来演唱,表现出来的意境合适吗?2.人声的分类。(学生回顾) 3.听辨音色(分组抢答)笛子、二胡、长笛、小提琴、唢呐、大提琴、小号、古筝等。 4.聆听乐器音色。(学生不太熟悉的)单簧管、双簧管、短笛、大管、大号、 圆号等。 (四)速度与力度 1.对比欣赏《隐形的翅膀》与《保卫黄河》。 问题;速度与力度能不能换一下? 2.请用演唱来证明。 (五)调式、调性、织体等。(在以后的课堂中再学习) 三、巩固。

关于舞蹈教学中的三要素

关于舞蹈教学中的三要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舞蹈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切表演艺术都遵循这样一个公式:审美效应=创作+表演+欣赏。作为从事舞蹈教学的教师都应当懂得:以优秀的创作节目和优秀的舞蹈表演艺术奉献给具有较高欣赏水平的对象,才能获得最美好的审美效应。系统论的奠基人贝塔朗菲曾指出: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机械总和。按照这个定律进行合理的优化组合就能产生整体效应,获得1十1>2的优化效果。如何将系统论最优化的观点、定律应用于审美教育过程中呢?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审美教育,在“趣”“情”“美”三要素中完成舞蹈教学任务。 一、“趣”是打开舞蹈殿堂的钥匙舞蹈教学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产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准确规范、优美动人的舞蹈示范来感染学生,并充分运用各种形式与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以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课为例,“身韵”的提法兼有身法和韵律的双重含义,包含着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要求。身韵课细腻地解剖了每一动的前因后果及其内外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们感动,上身韵课便进入到一种特别的状态,这时,半抑制状态的大脑便开始习惯于随着肢体的动作而运动起来,这就是动作意识。身韵课实为心韵课,它练的是心。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请古筝老师临场伴奏,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学生们立即感觉到了身体、气息、内心的节奏都高度统一在一种韵味当中,他们因为受到传统乐器演奏时气氛的感染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们随着优雅的古筝音乐声渐渐活跃起来时,人们才真切地感受到身韵课更深一层的价值。笔者在组合训练中也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身韵训练等并配上古筝等传统乐器,起到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即兴编舞、即兴跳舞等训练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到的音乐进行即兴创作,尽力让学生寻找听到音乐后的瞬间所产生的感觉。教师要教学生怎样去强化某个点,怎样依附于音乐又跳出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还可以互相交流、切磋,对此,教师应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以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在舞蹈教学的最初阶段,基本功和强化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很枯燥的,但却是走向艺术王国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可以把难度较高、较枯燥的动作放在“趣”中完成,并保持“情”的状态。如“控制组合”在课堂的基础训练中,舞蹈动作是控制在舞姿的停顿上,或者在短暂的动作组合延伸过程中,这就要求舞蹈动作做到技巧高和稳定性强,这项训练一般是将重心放在单腿上完成的优美舞姿,因此做起来就显得非常吃力和枯燥,这时教师应选择以轻松、抒情为基调的音乐旋律,给人以舒展、自如的感觉,从而把枯燥的“控制组合”在感情上予以调节。训练动作中也应有情绪上的控制,不仅要考虑到动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还需要气韵的流畅。准确的音乐选择能使人闻声而动,这种选择能让学生达到动作的韵律与气息相呼应的目的。随着“兴趣”的建立,教师在课堂上为扩大知识面,可以介绍舞蹈的类别、流派及艺术特点等,并辅之以相应的舞蹈动作,使学生们了解舞蹈类型的文化内蕴、价值取向和其中蕴涵的深层的民族心理等,由此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方法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方法 纵观中学音乐课教法,几乎是一个模式,即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口传心授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语文、数学等知识的学习后,以是筋疲力尽,每周一节的音乐课又上得这么认真、严肃。我通过听专家的精彩讲座,观看音乐优质课等,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尝试归纳如下。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尽早地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好感。例如在给新生上课时,可以巧妙地用音乐的形式做自我介绍,也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老师的形式,能很快让学生消除陌生感,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好铺垫,同时,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节奏、旋律等音乐知识。在课堂上,老师要总是提醒自己要面带微笑,语言诙谐幽默,不要把太专业的内容带进课堂。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可以播放柔和、优美的曲子,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音乐;学生因无意而破坏了课堂纪律时,也要以宽容、理解、对话的态度来解决;对于个别学生的故意行为也绝不手软,对话与批评相结合,但这种情况是极少数。相信这样的努力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听老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取以情感为主线的感染教学法,用音乐本身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要求教师从教学的氛围到教师的范唱、范奏,从对学生演唱的指导,到每首歌曲的艺术处理,挖掘出音乐的情感美,给学生以高度的艺术享受使其感情升华。把乐曲中最闪光的部分,用最生动诱人的导语,用最美妙的音响,用最有感情的手势及形态,来诱使学生学习唱歌的兴趣。 2、强化教学过程的吸引力。这要求教师善于利用新的学习方法,巧妙地将这些方法安排在教学过程之中,使之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学生初学五线谱时,开始学生记不清每一条线和每个间的名称,在学习时感到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五线谱谱表上的音名和唱名,我是这样做的:我说每个人的一只手,就可以当作五线谱来看,我抬起左手,手心朝外,拇指在下,小手指在上,边指边念这样的顺口溜:拇指E食指G,三指四指B和D;五指F记心里,下加一线是中央C;指间便是F、A、C加上E,三间开始高音区、牢记音名CDEF 一GA氏然后把“指”换成“线”,即成一线E,二线G等等。这样每个同学可以随时熟悉五线谱上的音名。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五线谱的《识谱歌》,木家很快便记住了五线谱高音谱表上的音名和唱名位置,所以学习五线谱也就不觉得难了。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始终都是兴致勃勃地自觉学习。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探究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探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节奏的艺术。节奏是音乐得以表现的脉络,无论其是否通过乐器表现出来,节奏都是和音乐同时存在的,也正是因为节奏的存在,音乐才得以顺畅、有序、美妙地呈现出来,给人以美好的听觉享受。当前,现代音乐复杂多样、风格迥异,很多音乐的节奏较为特殊或者不易找寻,因而,节奏训练的难度也明显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良好的节奏训练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唯有通过实施良好的节奏训练,学生才能真正学会从节奏的角度把握现代音乐、分析现代音乐,从而真正提升个人音乐素养。 一、实施节奏训练的作用 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来说,实施节奏训练有着多方面的显著作 用。首先,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读谱能力。节奏蕴含在乐谱当中,通过对学生节奏感的良好训练,使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可以更容易地读懂乐谱、掌握乐谱;其次,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记忆力。音乐和节奏是密不可分的,在记忆音乐的过程中,节奏记忆至关重要,当节奏在脑海中定型后,音乐的内容只需稍加记忆,便可自然而然地在节拍中呈现出来,大大增加了学生记忆音乐的效率和能力;再次,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敏锐的乐感。节奏感是一种感知能力,而乐感则在长期的音乐学习、音乐鉴赏中逐渐形成的对于音乐的敏锐捕捉力。良好的节奏训练,可以提升

学生音乐感知潜能,逐步塑造出敏锐的乐感;最后,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高品位、科学的音乐审美能力。欣赏音乐的过程,也是欣赏节奏的过程,在节奏感达到足够程度的条件下,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会愈发成熟、愈发科学,更加可以以较高的审美要求鉴赏音乐作品,形成符合主流音乐审美趣味又包含个人审美特点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 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不可急于求成,应当扎扎实 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先进行基础训练,然后引导学生对比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在节奏方面的差异,最后以实际音乐作品为例,带领学生进行节拍分析和音乐鉴赏。 (一)夯实基础,培养准确把握节奏的基础能力。在节奏训 练中,第一步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准确把握节奏,这是节奏训练的 基础性内容。具体来说,可以选取一些传统或者现代音乐作品中,节奏极为鲜明的作品作为训练内容,要求学生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准确、有序、从头至尾地把作品演奏或者演唱出来。强调把 注意力充分放到音乐节奏当中,用心感悟、把握节奏,形成基本的节奏感知能力。当然,节奏鲜明并不代表必须是慢节奏作品,快慢都可以选择,不过训练过程应当由浅入深、由慢到快。 (二)能力升华,引入节拍不平衡感训练。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把握能力的基础上,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即能力升华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把训练目标从“求同”转为“求异”,把训练目

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0-03-19T15:01:47.1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3期作者:伞景尚[导读]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学、语言与音乐”。这足以说明音乐教育不容忽视,音乐教育更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途径。教师们需要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学,本文旨在探究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伞景尚河南省平顶山市第四中学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数学、语言与音乐”。这足以说明音乐教育不容忽视,音乐教育更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有效途径。教师们需要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学,本文旨在探究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20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培养,希望通过音乐教学来帮助学生调整情绪、表达情感,也希望学生通过音乐的学习成为一个有修养与素质。但是目前的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对音乐课的认识不够;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时效性,没有关注技能和知识的培养;音乐课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在音乐课堂给学生创造表演和展示的机会少;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备课,开展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等,也将在下文探讨如何从根本上改善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是地区他所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学校教学的管理人员和学生,因为不可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调查问卷当中,因此选取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各个年级的学生,保证了调查对象的全面性。 (2)问卷调查设计 此调查是通过问卷的方式来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问卷1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学校的音乐老师,这部分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安排、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工作满意度、职称,以及对改革的认知等;问卷2的主要调查对象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他们对音乐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课程音乐课程的安排情况,以及教学管理者对于音乐教学的态度;问卷3的主要调查对象就是学生,对于这部分人群,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有他们的学习兴趣、音乐素养、对音乐课的态度、音乐课与其他文化课之间的联系、家长对于音乐课的态度等。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1、不重视音乐教学 长期以来,由于音乐学科不是学生毕业、升学的考核科目,使音乐教学长期沦为“副科”。“学校不重视、教师没动力、学生没热情”成为许多学校音乐教学的常态。新课程改革以来,这种现象虽有所改观,但仍存在很多问题。由于长期被边缘化,造成学校领导和教师对音乐之于人生的意义缺少深入思考,从而在音乐教学目标的落实上出现了偏移化倾向。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人们感知、理解、欣赏音乐需要复杂的心理活动,这是人提升心智水平的重要渠道。音乐教育如此重要,但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依然存在着重“技能培训”轻“音乐教化”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很多学校明明设置了音乐课程,但是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主科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因此直接将音乐可变成了主科学习,还有一些,学校虽然没有说直接占用音乐课时,但是教师并不注重音乐教学,他们在课堂上教学也是以敷衍为主,没有真正达到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 2、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是“副科”,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没能严格执行“面向全体”的教育原则,放松了对很多“基础差、不想学”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导致教育对象越来越小众化。《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因为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和要求,让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成为陪衬。于是,很多轻易放弃的学生得不到及时的干预,使音乐教学面向全体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都是做自己的事情,暂时并没有对音乐课堂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都表示音乐课是他们最放松的时候,可以画画,可以看课外书,可以和其他同学闲聊,音乐教师并不会对他们的言行进行管控,这就导致真正在认真学习的学生非常少,学生并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3、不注重对音乐教学效果的考核 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中,有音乐教学背景的教师少之又少,再加上音乐学科属于“小科”,制使很多学校难以科学的评价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于是学校每学年组织的节日庆祝或者校级以上的音乐汇演或比赛,便成为考核音乐教师工作业绩的主要依据。音乐教师也会自觉顺应这种评价方式,培养一小部分音乐精英来应对各种音乐汇演或比赛。这样的教学成果,很难说严格落实了课标要求,是一种浅表化的成果,以此来衡量音乐教学很容易导致音乐教学肤浅化。 4、音乐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虽然说,很多学校也慢慢的在重视音乐教学,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音乐教学条件,但是,资源配置还是非常不合理的,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学生具备不音乐教学资源。对于一些偏远农村地区,他们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学师资队伍,也没有好的音乐教学设备,这些都影响了农村地区的音乐教学质量,以及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为此我们需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改善偏远地区的教学条件。 结束语 目前音乐教学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改变音乐教学模式,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要注重音乐,师资队伍建设,还要健全音乐考核机制,提升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考文献 [1]姜莹名.构建中小学音乐审美教学模式初探J. 渤海大学,2016. [2]陈建龙.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构建J.重庆师范大学,2016.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 发表时间:2017-10-25T14:19:53.493Z 来源:《成长读本》2017年7月总第19期作者:巴哈尔古丽.吐尔地[导读] 在素质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初中生的音乐课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 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巴哈尔古丽.吐尔地 摘要:初中教师只有正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并且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的整体过程,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机结合,才能够打造出一个高效、完美、活跃的音乐教学环境,才能促进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策略 一、面临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初中生的音乐课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初中的音乐教学一直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逐渐在教学环节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下面我们进行具体的说明。 1 教学理念淡薄,教学结构模糊。很多音乐教师偏离了正确的教学理念,不能正确对待非音乐专业的学生,由此导致教学结构和目标模糊,阻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对未来个人的发展极其不利。 2教学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面狭窄。学生学习缺少积极性,也使得音乐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另外,由于课程不受重视和课时较少,要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行创新,仅凭教育者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与此同时,音乐无用论等思想又误导了学生,导致其轻视音乐课程,对教师的教学热情产生反作用。综合以上因素,初中音乐教师更加拘泥于课本知识的单纯讲授,于是导致学生的音乐视野狭 窄,知识面单薄。 3教学方法单一,模式陈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的讲授,疏忽了学生的主体性,只是局限于教师传统的“自导自演”方法,拘泥于提问、回答的方式,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4音乐课程过于形式化、课时少。很多学校往往忽视了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要么课时安排少,要么干脆不开,认为音乐课属于副课,并且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以升学率作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项长期任务,短期内难以完成,这就使得音乐课形同虚设。如很多学校虽然有开设音乐课程,但经常被其他科目的教师以多种理由霸占,有的学校甚至直接取消这门课程。 5教学质量低下,设备陈旧落后。音乐课程的资源消耗较大,应该具有语音室等先进的设备,但多数学校因资金不足或者不予重视等原因难以配置,即使拥有配套的基础设施,也处于长期锁闭的状态,于是导致音乐教学与当代社会的信息化科技化的发展脱节。 二、方法与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树立让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能力,要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培养有用的人才。同时,教师的思想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像以前一样单纯教授学生唱歌,要优化教学目标,推动学生的美育教育。首先,教学目标必须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构建教学步骤,并且面向全体师生共同探索。其次,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音乐课变成充满创造力的课程,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美感能力的发展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地展开,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初步的评价和比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加快课程改革,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初中的音乐教师要清理音乐无用论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必须要加强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功能。这就要求一方面学校要从改革课程和素质教育出发,正确引导师生端正音乐课程的态度,并严格按照要求开设课程,杜绝偷工减料等形同虚设的现象存在;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端正音乐课程,将学生从音乐即流行音乐、音乐是消遣等错误思想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不仅是自身全面发展的需求之一,而且也是人类审美的需要。 3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拓展,要求教师改变“一言堂”的课堂局面,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与教师的课堂合作,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如在声乐课上,教师可以加入有趣的练声方法,把复杂的练声生动形象化,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唱歌是轻松愉快的事情。在欣赏课上,采用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教学方式,通过表演让学生领会作品的涵义。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经常吸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满足学生的需求。 4拓展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认真研读。教学活动不是单纯地给学生讲授知识,而是传授他们学习的方法。教材是知识点的浓缩,是规范的标准,是凝练抽象的中心思想。因此需要教师查找课外的教学内容加以延伸和拓展,通过可感的具体形式让学生理解和吸收。更为重要的是,要真正深化音乐的内涵,从文化上把握音乐的主题思想。如在讲解一首歌曲时,应当在音乐播放的同时,展示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画面,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生活画面中感受到歌曲所要传达的精神和思想,由此生出吟唱的欲望。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充分了解教材,同时为了确保教学效果,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更新多媒体设备,并落到实处。学校等有关教育部门应当平衡资金的投入,建设音乐课程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帮助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更为重要的是,不能让这些设备成为摆设,应当充分利用起来。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教师只有正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并且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教学的整体过程,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有机结合,才能够打造出一个高效、完美、活跃的音乐教学环境,才能促进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袁杰.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1,14

论文:认知学习理论视角下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研究

高等教育论文 认知学习理论视角下普通高校音乐教学 研究 在现代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在普通高校已经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正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认知学习理论正是教育界普遍认同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我们就从认知学习理论的视角对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予以分析和研究,促使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在新的起点上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认知学习理论视角下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音乐素养与认知学习理论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音乐素养是音乐基础课和必修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全面音乐素质的专业学科,主要包括音乐能力、音乐知识和音乐价值观三个方面,通过对这

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能够起到调节人的心情、培养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味的作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对外部事物更深层次的感悟能力,顺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认知学习理论发端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应用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学生是音乐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感知、注意、记忆、理解是有选择性的,通过个体的学习质量来提升整体的学习效果。认知学习理论是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强调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求,正是现代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实践现状 从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实践来看,当前普通高校都已将音乐教育纳入到正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教学现状与教育体制改革前相比,已经得到了很大改观。但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速度仍然远远落后于其他基础学科以及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步伐,学生的音乐素养仍有待提高。在音乐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的情况下,我们不难发现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理论缺少必要的逻辑起点,教学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9-06-24T11:30:44.750Z 来源:《成功》2019年第1期作者:高兵 [导读] 小学音乐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丰富学生的情感构建过程。学习音乐欣赏的过程,能够帮助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领域和鉴赏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知识相对匮乏,尚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需要通过学习音乐欣赏,走入音乐的殿堂,了解音乐的魅力,同时培养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解音乐的深层的含义,培养和发掘自身的美感。 昌图县宝力镇中心小学辽宁铁岭 112500 【摘要】小学音乐能够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丰富学生的情感构建过程。学习音乐欣赏的过程,能够帮助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领域和鉴赏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知识相对匮乏,尚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需要通过学习音乐欣赏,走入音乐的殿堂,了解音乐的魅力,同时培养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解音乐的深层的含义,培养和发掘自身的美感。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苏教版 在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的今天,小学教育也不仅仅将重心放置于对语文、数学及英语等课程之上。小学音乐课程,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人生观。 因此,在小学音乐学习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老师应该及时摒弃传统的低效率的教学模式,发挥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与学习融为一体,实现学生与课程的共同进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表演常常是学习成果展现的终点,而学生的学习起点常常是欣赏。但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不可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听音乐,或是完全以自身的讲解占去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不留给学生自我感悟和思考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方式都会很难帮助学生欣赏出音乐的精彩。教师应该如何施用策略提高欣赏教学的效果呢? 一、情境教学,让学生融入课堂之中 情境教学方法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一直较为常见。情境教学是最能够囊括音乐表达的感情和环境等因素的方式,能够将一些音乐中一些对于小学生而言相对来说更加抽象的感情具体地勾勒出来,帮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全融入课堂之中。例如学习歌曲《乃哟乃》时,老师需要向学生教授一些与歌曲相关的背景知识,因为这是一首土家族儿歌,学生可能因对歌曲背景的了解偏少,难以完全进入到歌曲之中。而老师若能通过情境构建的方式,首先进一步扩展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加深学生对情境的理解,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乃哟乃”是快来吧的意思,帮助学生融入到儿歌的热闹场景之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热爱与鉴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二、引导聆听,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希望能够领悟音乐中的精彩与效果,而不仅仅只是聆听音乐,老师需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融入思维活动之中。但在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之前,老师需要先引导学生精心聆听,走进音乐的殿堂。通过聆听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之后,老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表达聆听之后的感受,再利用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自己情感的变化和鉴赏能力的变化,带领学生从低层次的欣赏逐步走向高层次的欣赏。例如在苏教版的音乐《空山鸟语》这一作品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展开对大自然景象的想象,对深山幽谷中鸟声阵阵景象的想象。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划分学习小组,增加学生与同龄人的交流时间,让学生们在讨论中激发思想的火花,通过讨论向其他同学学习,并且提高自身的思考层次。 三、带领学生赏出精彩效果 在学习的初期,学生很难拥有自身的鉴赏模式和思考模式,需要老师带领进行音乐欣赏。“带领学生赏出精彩效果”的策略,看似与上文提出的两个策略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重心是不一样的。上文提到的两个策略,更多地侧重于老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领域的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带领学生聆听和想象。但是本策略更加侧重于“赏出精彩效果”,重点在于最后的效果表达。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带领学生更好地听出歌曲中的情绪、旋律以及曲调。教师需要将音乐作品中所呈现的内容和情绪,淋漓尽致地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应该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投入更加饱满的感情,用真挚的情感去打动学生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紧跟老师步伐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思考,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以上三个策略更加侧重于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带领,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巧用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将学习的音乐欣赏能力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老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在聆听之后,表达对歌曲的感悟,通过正面的评价和积极的引导,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于表现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老师也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以保持学生学习的信心,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打下基础。同时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若能够接触到音乐作品,则会主动地参与到欣赏的过程中,通过长期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之中,学生能够积累相当的欣赏经验,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欣赏体系和思考体系。 上文从四个角度由浅入深地阐述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绝对不能停留在单纯聆听的层面,老师需要结合苏教版音乐学习内容,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音乐中表现的抽象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达到高层次欣赏的过程,完善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一步一步带领学生欣赏出精彩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思考体系和鉴赏体系。 参考文献: [1]支丽琨.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J].中华少年.2016.23:209-210. [2]张华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34. [3]何丽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227-228.

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音乐欣赏教学论文:从音的要素浅谈音乐欣赏教学的切入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为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素质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音乐欣赏通常来说由浅入深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感性认识(官能感受)到理性认识(探究音乐知识)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欣赏)这样三个阶段,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 但是,面对浩若星海的众多音乐经典,大多数学生不得其门而入,而且音乐欣赏课的上课时间、学生的欣赏时间和内容有限,到底如何欣赏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内部,理解音乐的组成要素,使学生保持欣赏兴趣,就能使学生在课外的欣赏得到无限延展,这时,欣赏的切入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下面是笔者的一点个人浅见,从音的要素来谈谈欣赏音乐如何切入,着重强调在第一阶段的官能体验。 那么,音的要素有哪些呢?音的要素通常是指音高(音的高低)、音量(音的大小)、音值(音的长短)和音色四个方面的特点。在这里我们要注意,音的要素和音乐的要素是有一些概念上的不同的,音乐的要素是包含节拍、节奏、旋

律、音色、和弦、调式、力度、速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要素,狭义上来讲前者是涵盖后者的。 一、音高方面 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最常见的引起学生兴趣的就是从音高方面了。通常较高的音会给人以激动、昂扬的感觉,较低的音给人的感觉暗淡、哀伤,由音高变化而形成起伏线条。旋律线与情感的起伏和语言声调的抑扬顿挫密切关连,直接给人以美的享受。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旋律作为音乐表现手法中最重要的一种要素,在音乐欣赏中占主导地位。旋律线是曲调在运动过程中,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听完之后或者欣赏过程中轻声哼唱作品主旋律,获得最直接的音乐锻炼和情感体验。 通常音高的变化有三种方式:1、同音进行,其线条较平,如果与多变的节奏相结合,会造成紧张、强烈、推进的效果。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同音进行出现的那一部分,表现了解放军勇往直前、锐不可挡的英雄气概。2、上行的旋律富有朝气、善于表达积极向上、坚定有力的情绪。比如《毕业歌》中上行旋律线,是以强烈的语气向自身提出充满责任感的质问、疾呼,反映了青年的爱国热情。3、下行的旋律线一般与力度减弱、紧张度缓和、情绪低落相联系,善于表达平稳、深沉、思念和悲痛的情绪。例如,《松花江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合唱的三大要素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合唱的三大要素 合唱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织部分,是学生从事第二课堂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一个很好表现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培养合唱必需的、科学的、高位置的发声方法以及各种歌唱技能技巧,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及群体意识等。那么,在合唱教学训练中,如何适应其身心特点,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合唱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训练。 一、视唱的训练 多声部视唱练习对提高合唱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从视唱训练的实践来看,视唱练习的难度应控制在适当的程度,以学生经过两至三遍的练习即可基本掌握为宜。如果练习难度过大,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和厌学情绪。而练习过于简单,学生又会感到乏味,也无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视唱能力。 1.音准训练:要求学生学唱音阶,同时必须重视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弹奏简单的乐句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可以从接近音阶的乐句听起,逐步发展分解和弦,直至较难的旋律音程。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 2.节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的训练,不同时值的符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及两部交错节奏训练等,以提高学生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 二、歌唱技能的训练 1.姿势: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要求学生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精神应饱满,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眼睛向前平视,胸部自然挺起,两肩放平,小腹收缩(要求胸腹式结合呼吸),两臂自然垂落。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要平稳,面部表情要自然,学生演唱中眼睛应睁大一些,注意力要集中到指挥的身上,嘴巴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下頜收回。 2.呼吸:正确的呼吸方法,不仅是歌唱发声技术的需要,而且是

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音乐作为一门学科,既有它的思想性和知识性,又有它的艺术性和娱乐性。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给予小学音乐教学充分的重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课题。小学生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未来,因此,如何充分认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将小学音乐教育纳入小学教育体系之中,是尤为迫切和重要的。音乐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时代的要求,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 可以说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那么在在新课程背景下,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究竟是什么样呢? 1. 中小学的音乐师资严重不足 我们国家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不少,但是真正的、专业的音乐教师就少得可怜了, 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尤其是农村学校,音乐老师基本上都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兼课老师,有的老师甚至一点乐理知识都不懂,只不过会唱几支歌而已。所以,他们上音乐课,也只不过教唱一点歌曲,至于乐理知识基本也都没教过,所教的歌曲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流行歌曲,而爱国歌曲却教得太少,这对小学生的思想发展很不利。 2.教学设备不足 有的学校只有一台风琴,有的学校甚至连风琴都没有,至于乐队之类的,恐怕除了乡镇的中心小学有第二课堂的时间给他们练习外,其他学校都没有,不夸张的说有很多小学生连腰鼓、小号这类小学最常见的乐器的样子都没有见过。 3.领导、老师和家长重视不够 应试教育的影响太深刻,升学率还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思想的束缚下,学校领导只管老师教出的学生成绩如何,老师为了多拿奖金,也就只好拼命地补课、考试,干脆把音、体、美这类课程挤到一边去了。 4.资金不足 现在,我国对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特别对小学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农村山区尤甚。所以,客观条件也限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因为资金问题,导致教学硬件差等其他问题,这也是现在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怎样改变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呢? 一、加强音乐师资力量的培训与建设 1.加强武术师资力量 通过两种渠道可以使音乐师资力量得到加强,一是通过招聘高校毕业的合格的、专业的音乐教师,二是通过对在职的具有音乐特长的教师进行专业的音乐培训,使他们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 2.音乐教师要更新观念,尽力使音乐课程根据培养目标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音乐课室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只有主动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首先,音乐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准备多种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音乐教师要钻研教材和教法、熟练掌握音乐教材,具备教好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其次,音乐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找准传统与现代的最佳结合点,把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现代的教学要求、教学手段相融合。再次,音乐教师要提高文化素养和自身素质。给学生一滴水,需要教师有一杯水,这就说明音乐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技能,一句话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 3.建立完善的音乐教师在职培训机制 音乐教师在职培训直接关系着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和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我们要组织音乐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访问学者、短训班学习等,使其无论是在专业基础上,还是在理论层面上都不断提高音乐教

中学艺术课程音乐综合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中学艺术课程音乐综合化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 高庆琼音乐学科带头人工作室 一、研究背景 1、基于中学艺术课程“综合化”定位的内涵性研究 “综合化”是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综合艺术课的教学在国际上早已开始,大量的实践与探索使许多国家的艺术教育家对综合艺术学科的发展前景看好。而自2002年,上海在初中二、三年级推出了艺术(音乐)教材,高中推出了艺术教材后,广大音乐教师在艺术教材的教学实施中产生诸多争议,集中的焦点问题是“音乐课要不要综合?”、“音乐课综合什么艺术?”、“音乐怎么综合艺术”、“艺术怎么综合人文”等,由此可见,音乐与艺术、人文之间综合化的定位关系在现行艺术课程执行中还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所以,本课题对上海初二至高中艺术综合课程ˋ音乐综合化定位ˊ现代内涵”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基于中学艺术课程教材统整的研究 目前,高中的艺术教材还在试行中,并受到极大的争议,且初中与高中在艺术教材的教学体系上是脱节或重复,教材有效的组织体系建构问题成为现今中学艺术课程实践中最需解决的问题。所以,通过研究,力求在原来教材结构基础上,根据当前音乐教师的艺术专业现状,从音乐教师的角度出发,让初二至高三艺术教材中音乐、舞蹈、影视、戏剧戏曲统整成连贯而又完整的并渗入人文内涵的综合性知识体系。 3、基于中学艺术课程有效教学设计内容与方法的研究 艺术课程需要音乐教师要有综合的艺术素养,更需要综合的艺术教学实践能力。绝大部分中学音乐教师,对艺术课程课堂有效教学设计有很多盲点与误区,尤其是学生艺术基础的诊断、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媒体的选择、评价的倾向等,和单一的音乐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另外,有效教学不只是系统而静止的教学,更是动态与生成性的教学,因此,“围绕音乐综合化教学,探索艺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与实践策略”无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