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比较

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比较

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的比较

摘要

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应当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贸易战略,引起了广大发展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研究的是进口替代贸易与出口导向战略的历史背景,其概念,实施成功的条件及其利弊分析。

关键字

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比较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被迫采取以初级产品出口来换取工业制成品,但这种发展道路很难积累起足够的资本建立本国工业,改变贫穷落后状态,实现工业化。因此,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应当实行一种适合自身特点的贸易战略。典型的是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这两种战略各有优缺点,发展中国家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

一、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实施的历史背景

(一)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历史背景

进口战略是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升,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货物的生产以供国内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从而实现进口替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如食品、服装、家电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工业等,以求用国内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二)出口导向战略实施的历史背景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历了十年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而西德和日本经济的强劲增长,严重威胁着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转轨,即由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转向市场主导型的经济体制。在这一时期,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取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正是这一转轨在理论上的反映。不过,发动这场体制变更的美国总统里根,绝对不会想到美国的体制转轨,却为他所反对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因为,正是美国的这一体制转轨,推动了全球的经济与金融的自由化,从而有利于西方的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也有利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利润的驱动下,向国外进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这就为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难得机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放弃了被动型的进口替代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转而选择了出口导向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从而保证了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的概念

(一)进口替代战略的概念

进口替代战略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本国有关

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本国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是一种保护贸易政策。又称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是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一般做法是国家通过给予税收、投资和销售等方面的优惠待遇,鼓励外国私人资本在本国设立合资或合作方式的企业;或通过来料和来件等加工贸易方式,提高工业化的水平。为使本国替代产业得以发展,就要使用提高关税、实行数量限制、外汇管制等手段,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以使本国受进口竞争的工业在少竞争、无竞争的条件下发育成长。在国际市场上,少数工业化国家依靠自身的优势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享受国际分工带来的绝大部分好处。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只能依靠出口农产品和矿产品等低附加值产品进行交易,若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进行贸易则无法摆脱贫困。因此,要打破局面,就必需实行工业化,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然后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最终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二)出口导向战略的概念

出口导向战略也称出口替代战略。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如经加工的初级产品、半成品和制成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出口导向战略着眼于出口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然后组织产品出口,以代替原先的初级产品的出口。60 年代以来,发展制成品出口的工业化战略逐渐成为流行趋势,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充分利用本国的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拉动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和收入,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贸易主义政策。出口导向战略要经历:第一个阶段以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第二个阶段以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出口,建立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三、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获得成功的原因和条件

(一)进口替代战略成功实施的原因

1、逆差

2、外汇奇缺(为节约外汇)

3、贸易条件表化

4、民族复兴或振兴

(二)进口替代战略成功实施的条件

1、

2、

3、

4、

(三)出口导向战略成功实施的原因

1、

2、

3、

(四)出口导向战略成功实施的条件

1、是对出口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低息贷款、增加补贴等。

2、是对出口企业需从国外进口的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技术专利等实行减免税、

放宽进口配额;

3 是使本国货币贬值以降低本国出口商品以外币计算的价格,增加企业和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一个合理的汇率, 从而使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四、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实施的限制条件

(一)进口

1、关税保护,即对终消费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对生产最终消费品所需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征收低关税或免征关税。

2、进口配额即限制各类商品的进口数量,以减少非必需品的进口,并保证国家扶植的工业企业能够得到进口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

3、使本国货币升值,以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其中关税和配额是进口替代战略中最重要的保护措施。实施进口替代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族工业中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加强了发展中国家独立发展经济的能力,能够减少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一些专门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力也培养出来了,政府部门从中也获得了管理经济的经验和知识,因此许多拉美、南亚、中欧国家选择了进口替代战略,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发展目标。但是这一战略对刺激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有限的,因为它并不能完全消除对外的依赖性,它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它只是改变了进口商品的结构,从成品进口改为进口国内不具备的原料、技术专利、机器设备、中间产品与资本等。

(二)出口

1、润和出口竞争力决定一切的情况下,导致了初次分配的不公平,从而抑制了大多数人的消费需求,使消费长期难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如果13亿人口的消费欲望不能转化为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必将造成经济增长更加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恶性循环。

2、济增长依赖出口,意味着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的依赖。这势必成为其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的一个有效的渠道,从而危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3、外资企业的技术和工业装备的高度依赖,严重削弱了我国工业装备的制造能力,而工业装备是一个大国的脊梁。没有脊梁的大国,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4、方政府“你发财,我发展”,“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错误决策下,外贸增长,乃至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外资企业,公有企业被边缘化。其结果外企带走的是巨额利润,留下的是一些可观的统计数字和中国需要承受的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廉价劳动力报酬难以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等生态、社会经济问题和紧张的国际贸易关系。

五、其特征

(一)进口替代战略

(二)出口导向

出口导向战略的主要特征有: 运用出口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出口; 对贸易控制程度轻微, 不采用或很少采用对进口的直接控制和许可证办法; 对本国市场的实际保护率很低; 名义汇率接近实际汇率( 杨圣明, 1999)。尽管出口导向战略下贸易自由化程度很高, 尤其是限制进口的关税被大幅削减和数量型非关税措施基本被取消, 但它并不是完全自由放任的战略是逐步向均衡汇率靠拢,有的还实行低估汇率,鼓励出口;取消数量限制措施。

五、优缺点

(一)进口替代的优点

①奠定一国初步工业基础;②发挥本国资源等方面优势;③保证把外汇用在最关键地方。

(二)缺点

缺点:①阻碍出口发展,导致国际收支恶化;②忽视非进口替代部门的发展;③排斥竞争,降低经济整体效率。

(三)出口导向优点

⑴发展中国家往往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因为它们具有比较优势。

⑵以出口换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机器设备和资金。

⑶通过贸易,还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⑷出口可以不受本国居民低收入的限制。

⑸出口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对于提高效率和促进现代化也起着重要的刺激作用。

①有利于比较利益的获得;②引进竞争机制;③促进出口发展;④适应国际贸

易规范。

(四)缺点

①易出现外汇收支不平衡;②对外依赖性较大

⑴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往往是家产品,出口这些产品永远不会成为发达国家。

⑵出口会遇到出口国及其市场的制约。

⑶不一定导致经济结构优化。

六、结语

通过对这两种贸易发展战略的比较,我们可以认为,这两种战略各有优缺点,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今后,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关键取决于选择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贸易战略,并根据国际环境和世界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本国经济。我国内资企业现在还主要依靠国内生产对外出口的传统方式来开拓国际市场, 不仅获得的市场份额有限, 也使得国内资源供应压力日益增大。因此,我国要创新国际市场开拓方式。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就地生产, 就地销售, 或销往其他国家, 可提高我国国际市场占有率, 缓解国内资源压力, 并可将生产能力明显过剩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 调整和提高我国产业结构。

总的来看,工业化比较成功,国民收入提高较快的国家,是那些由进口替代成功转向出口导向的国家。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市场仍然广阔,并且有很大的潜力,完全可以容纳新增的产品。但是工业底子薄使我们仍需要进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甚至一些原材料,这就需要扩大出口来平衡这部分进口。因此,我国的重工业要继续实行进口替代。

七、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