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大纲-防火墙技术

教学大纲-防火墙技术

教学大纲-防火墙技术
教学大纲-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防火墙技术

总学时:32课时

先修课要求: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安全

适应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防火墙技术》

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防火墙架设在企业内部网络和互联网之间,是保护企业内部网络免受互联网不良入侵的有效屏障,它能够将未被授权的访问阻塞掉从而保障了内部网络数据的安全。防火墙在保护网络安全方面已经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掌握初步掌握防火墙的相关技术与原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与动手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防火墙的概念与功能,防火墙所采用的网络技术,防火墙的体系结构,防火墙的安装、配置、管理与维护。

2、掌握内容:防火墙的发展过程从与网络攻击的类型与防范方法。

3、了解内容:目前主流的防火墙产品的性能与功能及其选购原则。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网络基础

【课程内容】

(1)OSI七层参考模型。

2)TCP/IP数据传输。

(3)应用程序及工具。

【教学要求】

(1)掌握OSI七层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2)掌握OSI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3)掌握TCP/IP协议的协议栈、数据封装格式、数据传输特点。

【教学重点】

OSI各层次之间的关系;TCP/IP的协议栈、数据封装格式、数据传输特点

【教学方法及教学建议】理论课

2.网络安全概述

【课程内容】

(1)安全模型及概念

(2)密码学。

(3)攻击和入侵检测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网络传输中的密码学和认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攻击原理。

(2)相关安全原理模型

【教学重点】

密码学,攻击技术原理

【教学方法及教学建议】

先理论后实践

3.防火墙基础

【课程内容】

(1)防火墙的概念。

(2)防火墙的工作原理。

(3)防火墙的相关部署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防火墙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防火墙出现的原因。

(3)掌握防火墙的部署方法。

【教学重点】

防火墙的部署方法

【教学方法及教学建议】

先理论后实践

4.防火墙分类和配置

【课程内容】

(1)软件防火墙

(2)硬件防火墙

(3)防火墙的配置

【教学要求】

(1)了解防火墙的基本类型。

(2)重点掌握各种类型防火墙的特征与优缺点及其配置技术。

【教学重点】

各种类型防火墙的特征与优缺点及其实施方式

【教学方法及教学建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企业防火墙的选购和应用

【课程内容】

(1)选购和应用

(2)企业的防火墙安全机制

(3)防火墙的评估准则

【教学要求】

(1)掌握企业防火墙的选购标准。

(2)掌握防火墙安全机制相关知识。

(3)了解防火墙的评估准则。

【教学重点】

防火墙的选购标准

【教学方法及教学建议】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00MW火电机组DCS组态系统分析与调试课程标准

《300MW火电机组DCS组态系统分析与调试》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300MW火电机组DCS组态系统分析与调试 课程编号:104BY372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数:80(理论学时数:32 ,实践学时数: 48 ) 学分:5 适用专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300MW火电机组DCS组态系统分析与调试》是以培养熟练使用与维护大型火电厂DCS模拟量控制系统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满足大中型火电机组DCS控制组态维护岗位人才需求而设置的一门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综合技能课。通过本门课程的训练学生能快速准确阅读大型火电机组MCS、CCS系统的组态源码,并探究其设计的工程背景,并能自行设计小型系统的DCS 组态,从而能够初步具备维护大型DCS系统的技术能力。本课程是在《火电机组运行实习》、《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应用基础》、《热工保护与程序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等课程的修习后开设的综合技能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想 本门课程是在典型工作任务指导下,基于生产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为了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工作方法、细致有序的工作作风、勇于承担的职业素质以及技艺纯熟的工作能力,以单元机组DCS调试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教学项目为原型项目的典型工艺片段,并采用小组讨论(每小组4~5名成员,每组虚拟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企业员工和法人角色,教师扮演企业负责人和用户双重角色)和项目教学的方法,将火电厂MCS、SCS系统维护所必须的理论知识以及基础技能融合成八个项目,每个项目的最终成果以企业的形式提交并展示,成果由企业评审团(学生)和用户(授课教师、特约嘉宾)共同评议,并作为过程考核依据记录在相关学习手册中。课程设计的八个项目分别是:项目一除盐水箱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二凝汽器水位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三除氧器水位、压力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四 汽包给水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五过热器减温水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六风烟系统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七燃烧系统控制策略设计与调试;项目八 CCS控制策略设计与测试。项目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的虚拟电厂以及DCS综合实训装置一方面继续培养学生的DCS使用与维护系统的工程应用能力。DCS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 三、课程基本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除盐水箱控制策略、超驰、跟踪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2)掌握凝汽器水位控制策略、超驰、跟踪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3)掌握除氧器水位、压力控制策略、超驰、跟踪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4)掌握汽包给水控制策略、超驰、跟踪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5)掌握过热器减温水控制策略、超驰、跟踪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6)掌握风烟系统控制策略、超驰、跟踪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7)掌握燃烧系统控制策略、超驰、跟踪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8)掌握CCS控制策略、超驰、跟踪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2、职业技能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具备物流信息技术使用、规划、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能够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务运作管理等业务,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具体能力如下: (1 )培养学生运用物流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系统思考物流问题的能力。 (3 )培养物流技术方案设计的能力和解决办法。 三、教学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各节相应习题要 点,有关实验 和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并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写明本章节的教学要求。具体格式如下: 第一章物流信息技术概论(4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优势,发展趋势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教学难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物流信息技术差异比较。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息和物流信息 第二节物流信息技术 第三节物流现代化 掌握信息和物流信息的基本概念,物流信息的含义及特点。理解物流现代化的内涵及其 实际意义。 重点:物流信息概念、物流信息技术的内涵; 难点:物流信息技术的特点。 案例1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构筑UPS竞争力 第二章数据库管理与网络技术(6学时)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局域网技术,数据仓库和网络安全,学会 运用企业内部网络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数据库概念、数据库管理技术; 教学难点:数据库管理技术、网络信息安全。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数据库基础知识 第二节数据库管理技术 第三节计算机局域网技术 第四节网络数据库组织 第五节企业内部网络 第六节数据仓库 第七节网络信息安全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库技术、局域网技术和网络数据库组织、数据仓 库,理解企业内部网络的含义及特点。基本掌握常用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案例2、物流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实例 第三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6学时)

移动互联网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一:题目:远程图像传输 利用无线网络图像传感器,演示过程图像的传输遥控 二:内容 网络通讯实验 机器人配置无线网卡,也可以使你的RBOT 机器人直接接入到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使用无线网络将多台RBOT 机器人连接起来组成局域网,也是可以在其他地方接上网络输入IP 地址就可以控制您实验室的机器人了,使人看到您实验室中的景象,您可以遥控机器人行走,甚至于说您可以远程控制您的机器人 在执行远程图像传输演示程序时需要两台机器人,一台做服务器另一台做客户机。或者您可以用一台机器人和一台带无线网卡的电脑。首先您需要把二者用无线网络连接好,您可以用ping 命令看是否连接好。使用机器人做服务器端,执行exe; 其中包括三个主要类: 1、控制类 2、图像类 3、无线信号类 三:功能 借助无线网络和图像传感器,演示远程图像传输和远程遥控。 四:程序 1、客户端 客户端的核心主要是涉及用户的程序传输及对话框上信息的显示 (PhotoTransmitClientDlgCpp)它主要是生成下面的一个对话框并接 收处理从服务器传送过来的信息

并且添加相应的控件,以及这些控件的实现。 以下主要简析其中的函数的功能: CPhotoTransmitClientDlg::CPhotoTransmitClientDlg(CWnd* pParent /*=NULL*/): CDialog(CPhotoTransmitClientDlg::IDD, pParent) , m_nSpeed(0) 它是继承了对话框类,以便获得对话框操属性操作。 CPhotoTransmitClientDlg::OnInitDialog() 这个函数是有关对话框的变量的初始化,主要是设置图标,得到机器人的实例,得到网络客户端设备句柄,得到图像采集设备句柄 CPhotoTransmitClientDlg::OnPaint() 绘画函数,它实现的是绘制图标 CPhotoTransmitClientDlg::RecvProc(LONG nOwner,void* lpReturn) 此函数的功能是接受图像,并且不图像的信息显示出来 CPhotoTransmitClientDlg::OnRecoEvent(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记录事件,显示判断它上下左右等消息命令

组态应用技术课程标准[详]

《组态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获取中、高级职业书考证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2.先修后续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实践》(010067)《常用电气设备控制与检修》(010069)及《PLC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010072),后续课程有《自动生产线的调试与检修》(010074)。 二、课程目标 能力目标: (1)具备组态软件编程的基本能力; (2)具备组态软件与开关量设备、模拟量等设备的联机调试能力; (3)具有较强的典型自控系统设计能力; (4)能完成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知识目标: (1)掌握课程中组态控制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在今后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 (2)掌握组态控制技术组态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学会制作组态相关工程。

(3)对组态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素质目标: (1)具备自我管理、团队精神、交往能力; (2)诚实守信,具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4)具有吃苦精神和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良好的沟通能力。 证书目标:PLC程序设计助理工程师 三、课程设计思路 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以工程项目和企业自动化技术员职业成长过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组建以学院专任教师、鞍钢冷轧等企业专家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团队,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对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团队成员认可、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二)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召开有教学专家、课程建设团队人员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会议,形成课程标准; (三)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情景设计; (四)以鞍钢冷轧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反应车间监控中心控制系统设计、开关量组态工程设计、模拟量组态工程设计三个学习项目,包含简单工程的建立与运行、模拟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等15个情境; (五)根据教学规律及认知过程,构建教学计划、考核评价办法、课程考核标准及题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反馈等步骤组织教学。 四、课程容与要求 1.课程容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doc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之一,计划安排学时72学时,开设一学期。重点讲授现代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含义、产生与发展,物流各功能要素(运输、采购与库存控制、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等)的技术与管理,及企业物流、城市物流、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成本管理等内容。 通过木课程学习和实训,使学生对现代物流有一完整的认识,初步掌握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的方法,为学生从事电了商务与物流管理相关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先修课要求 前修课程:《机械基础》、《国际贸易》等。 后续课程:《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和《物流运输管理》物流管理专业的其它专业课程。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信息技术》(李家齐主编)。 1、PPT课件:本课程采取PPT课件作为木课程的第二教学媒体,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为教材为基础,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编排。讲解中围绕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介绍,结合例题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员加强理解,掌握教材的主要内容。 2、-面授辅导:面授辅导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教师的答疑,习题讲解,师生的双向交流讨论,提高学习效果,消化音像课程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日学:学生自学是远程开放教育的显著特点,也是学生系统获取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 4、考核: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考核分为口常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形成性考核占20%,期末考试占80%o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建议(共72学时) 时分配(见下表)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现代物流管理概述 第一节现代物流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㈠现代物流的概念及其内涵 ㈡现代物流的功能 ㈢现代物流的分类 第二节现代物流管理的形成及其发展 ㈠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 ㈡影响现代物流管理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我国的物流管理 第四节发展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意义 ㈠在各领域促进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 ㈡发展我国现代物流管理的意义 第二章物流系统 第一节系统和物流系统 ㈠系统概述 ㈡物流系统 第二节物流系统分析 ㈠物流系统分析的含义与作用 (-..)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素与原则 (三)物流系统分析的步骤 ㈣物流系统分析的内容 (五)物流系统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物流系统的评价 ㈠物流系统评价的目的 。物流系统评价的原则 ㈢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㈣物流系统评价的步骤 第三章商品包装 第一节包装材料和容器 ㈠包装概念 ㈡包装在物流11'的地位与功能

《网络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系统集成》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班级: 组号: 组员姓名: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及要求 (1) 1.1设计目标 (1) 1.2 设计依据 (1) 1.2.1 可行性分析 (1) 1.2.2 客户需求分析 (2) 1.3 设计意义 (3) 2网络拓扑结构及说明 (1) 2.1 网络拓扑结构图 (1) 2.2 网络拓扑说明 (1) 3 网络解决方案 (2) 3.1 IP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方案 (2) 4企业网中设备主要配置命令 (3) 4.1 接入层交换机在cisco环境下的配置 (3) 4.4路由器在cisco环境下的配置 (15) 4.5各服务器在cisco环境下的配置 (17) 4.5.1配置ftp服务器 (17) 4.5.2配置DNS服务器 (18) 4.5.3配置DHCP服务器 (19) 4.5.4配置WEB服务器 (20) 5测试结果 (20) 6 设计心得 (22) 7参考文献 (22)

企业网络规划方案设计与实现 摘要 迅速发展的Internet正在对全世界的信息产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深远的影响。市场的全球化竞争已成为趋势。对于企业来说,在调整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到市场的全球竞争战略,而这一切也将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借助计算机网络原理及网络规划技术,以网络通畅为保证。企业内部网(Internet)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技术在企业内部或封闭的用户群内的应用。Internet是使用Internet技术,特别是TCP/IP协议而建成的企业内部网络。这种技术允许不用计算机平台进行互通,暂不用考虑其位置。也就是所说的用户可以对任何一台进行访问或从任何一台计算机进行访问。本文从企业网络需求开始分析,根据现阶段cisco公司主流网络设备进行选材,规划最适用于目标网络的拓扑结构,建设合理的网络设计方案。本课题实施部分由cisco模拟器来搭建网络拓扑结构,进行路由器交换机的相关配置,并测试其结果最终验证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符合企业的需求。 关键字:企业网络;拓扑结构;冗余;路由;交换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3010640 总学时:60 学分:3.5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获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LC控制系统安装与编程》、《变频调速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等,后续课程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以工程项目和企业自动化技术员职业成长过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一)组建以学院专任教师、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团队,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对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团队成员认可、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二)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召开有教学专家、课程建设团队人员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会议,形成课程标准; (三)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情景设计; (四)以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的液压挤压机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反应车间监控中心控制系统设计、开关量组态工程设计、模拟量组态工程设计、铝加工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四个学习项目,包含简单工程的建立与运行、南南铝业模拟铝挤压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等16个情境; (五)根据教学规律及认知过程,构建教学计划、考核评价办法、课程考核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教学大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阶段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课时安排: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68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

《电子商务物流》教学大纲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电子商务专业三年制 总学时:56 讲授学时:28 课内实践学时:28 独立实践学时:0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电子商务也蓬勃兴起,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流通领域也不例外。以网络经济为平台的电子商务正在引发和推动着一次新的“流通革命”。电子商务为物流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使得物流本身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网络时代创立自己的物流模式和管理方式,有效的开展经营活动,寻找新的商机,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已成为一个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政府来说,如何在网络时代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物流政策,促进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电子商务这个大环境下,如何进行物流管理,促进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课程属于电子商务专业必修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物流管理业务能力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得学生具备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手段开展物流活动的能力。 2.课程的任务 ①本课程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电子商务物流》是为我院电子商务专业的三年制学生而开设的56课时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以电子商务物流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重点突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新进展、新观念和新动向,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物流管理业务能力。通过实操项目和中海2000物流教学系统(以下简称为中海物流系统)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运作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和该专业的其他课程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本课程和专业其他课程如《配送中心管理》、《仓储与包装管理》、《国际货物与运输》、《条形码技术应用》等课程一起,相辅相成,重点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这个大环境下,如何进行物流管理,促进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和谐发展。 ③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及后续课:本课程安排在三年制第五学期完成,先修课程为大部分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主要有毕业实习和论文等。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1.基本理论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了解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了解物流活动的全过程,掌握电子商务物流模式,了解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库存控制和管理,对电子商务下物流供应链管理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和管理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南通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 学号: *********** 姓名: ****** 指导老师: ****** 日期: 2014年1月15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4 二、课程设计任务和要求----------------------------4 2.1设计内容和任务--------------------------------4 2.2 设计要求-------------------------------------4 三、课程设计说明书--------------------------------5 3.1 需求分析-------------------------------------5 3.1.1 用户的应用需求---------------------------5 3.1.2 通信需求---------------------------------5 3.1.3 信息点和用户需求-------------------------5 3.1.4 性能需求---------------------------------6 3.1.5 安全和管理需求---------------------------6 3.1.6 实用性与经济性---------------------------7 3.2 网络系统方案设计-----------------------------7 3.2.1 设计原则----------------------------------7 3.2.2 方案设计----------------------------------8 3.2.3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12 3.2.4 子网规划----------------------------------12 3.3 设备选型-------------------------------------14 3.4 LAN设计与服务器配置--------------------------14 3. 4.1 DNS服务器的配置--------------------------14 3.4.2 WEB服务器的配置--------------------------15

医学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供高职专科、中职医学各专业用) 一、课程任务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是高等、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医学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医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与临床有关的病人、医生、疾病、药物、诊断、治疗、护理、检验等信息的管理与应用。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各领域尤其是医学领域的影响,建立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门基本工具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常用的医学信息技术基本理论。 2.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常识。 3.熟悉计算机技术在医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4.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方法。 5.熟悉医学信息技术各系统的操作流程。 6.掌握医学信息技术各系统的操作方法。 7.熟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和流程 8.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专业学风。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构成,熟悉计算机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功能和用法,能熟练地进行英文和汉字录入;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了解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理解其作用,重点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任务管理操作;重点掌握使用Word字处理软件;掌握Excel中工作表、数据库、图表的应用;掌握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方法,了解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主要服务、基本概念,能使用网络传递、查找资料,了解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掌握病毒的检测与防治的基本方法,掌握计算机使用的安全防护,网络安全防护和隐私保护。掌握医学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理论。掌握计算机在医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熟悉医院信息系统,掌握临床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熟悉社区卫生系统、区域、远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了解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卫生行政办公信息系统、卫生行业管理信息系统、财会管理信息系统、政策与法规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一、教学对象 本课程大纲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 二、学分与学时 本课程学时68课时 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课程模块:专业课 课程属性:必修课 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性质:《物流信息技术》是报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吸收和运用物流管理科学、信息技术科学有关成果,研究物流管理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具有内容丰富、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与时俱进的特点。 任务: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以及赖以实现的数据库技术、EDI技术、Intranet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目的:本课程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不仅要强调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能力。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 主要先修:计算机机基础、管理学、现代物流管理 后续课程: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第三方物流 六、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物流信息技术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信息、物流信息的概念、特点 2.熟悉物流信息系统基本结构 3.了解物流系统功能、数据处理过程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信息与物流信息 2.物流信息技术 3.物流现代化

第二章数据库管理技术 【目的要求】 1.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概念设计E-R图步骤、逻辑结构设计步骤 2. 熟悉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数据挖掘的概念 3. 了解网络数据库组织 【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数据库基础知识 2.数据库管理技术 3.计算机局域网技术 4.数据仓库 5.网络信息安全 ●自学内容 1.网络数据库组织 2.企业内部网络 第三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目的要求】 1. 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内容 2. 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 3.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4. 熟悉综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特点、网络组成、操作界面结构【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 1.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述 2.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 3.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自学内容 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结构 第四章物流条码技术 【目的要求】 1. 掌握条码的概念、构成

网络互联技术实验指导书

《网络互联技术》 实验指导书 实验1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方法 (2) 实验2交换机冗余备份/端口聚合 (5) 实验3跨交换机VLAN (6) 实验4交换机生成树协议STP/RSTP (8) 实验5动态路由RIPV2/OSPF (9) 实验6路由器PPP配置 (11) 实验7路由器编号的标准访问列表 (11) 实验8路由器命名的访问列表 (12) 实验9路由器命名的扩展IP访问列表 (15) 实验10网络地址转换NAT/NAPT (16) 实验11综合实验(设计实现小型局域网) (18)

实验1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管理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电缆实现交换机/路由器与PC机的连接; 2、通过交换机/路由器的开机启动报告了解交换机的硬件参数; 3、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常用命令. 二、【实验环境】 1 实验设备: 硬件:交换机、路由器个一台,PC机一台,console电缆及接口转换器。 软件:超级终端程序。 2 设备连接图:用console连接到交换机、路由器上 三、【实验内容】 1 通过Telnet访问交换机、路由器; 2 复制、备份配置文件。 四、【实验步骤】 步骤1访问交换机、路由器 1.用Cosole电缆将PC机的串口与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相连; 2.在超级终端程序中按Enter键,记录超级终端程序窗口会出现的信息 3.进入特权模式,让交换机重启,记录交换机加电启动报告。 步骤2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进入交换机的全局配置模式 2.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设备名为Switch; 3.配置加密的特权密码为cisco1,验证特权密码:退出到用户模式,再进入特权模式。 4.查看交换机的版本,记录结果; 5.交换机的mac地址表 A、查看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并记录结果;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 学分:5.5 计划学时:96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1.前言 1.1课程性质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本课程安排在“电路分析基础”、“电气工程制图与识图”、“电子技术应用”等课程之后,并经过校外基地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环节,已具备了简单的电工安装、调试等技能。在学习本课程之后,学生具备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基本条件,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 紧紧围绕检修电工、电气安装调试电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其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从工矿企业电气设备控制工作任务中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基于行动导向原则组织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课程设计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 1.根据完成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技术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要求选取课程内容 根据工矿企业电气设备控制与维护的需要,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根据完成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 2.针对行业特点,精心设计学习情境 选择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载体,这些任务必需包含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所需的全部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任务的选择从简单到复

杂,从单一到综合,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基于行动导向原则,设计教学过程 每个学习情境以及它的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行动导向的原则组织教学,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电气设备检修、调试过程相一致。精心设计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引导文,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中,安排学生到企业学习,请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职业能力。 4.建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学习评价体系 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的要求出发,建立基于过程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本课程三个学习情境的考核比例为:学习情境一占 30%,学习情境二占20%,学习情境三占50%。每个学习情境由个人评价(20%)、小组评价(10%)、指导老师评价(40%)、企业专家评价(30%)4个部分组成。 指导老师评价,是指指导老师对学生完成的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价。企业专家评价,是指企业专家针对学生完成每个工作任务的规范性、正确性、安全性、可靠性进行评价。小组评价,是指各小组集体讨论后对本班各小组就相互合作与交流、完成任务沟通等能力进行评价。个人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和组内其他同学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本课程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电气制造、维修调试类相关设计企业的检修、调试电工岗位需求出发,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应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加强学生的PLC应用的意识,培养学生电气控制与PLC综合应用能力。该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以上能力的获得使学生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 2.2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掌握传统电气控制的原理,接触器-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原理、接线、控制过程;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范围:2016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代码:09140041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必修课 学分:2.5学分 学时:40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 先修课程:管理学、物流学、计算机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等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 教材:《物流信息技术》第二版,王道平,张大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 开课单位:经济贸易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同时也是理论性应用性与操作性较强的一门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分析运用各物流环节当中的信息技术,根据物流的功能和特点,阐述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正确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基本概念,了解现有的物流信息技术以及掌握物流信息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对物流信息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物流管理人员的要求。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物流信息技术概述 1.课程教学内容 (1)信息与信息技术 (2)物流信息与物流信息技术 (3)我国物流信息化的任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2.课程重点难点 重点: 物流信息技术核心概念 难点:信息技术相关概念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及构成要素; (2)掌握物流信息技术核心概念; (3)了解物流信息化的任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物流条码技术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环节之一,是学习完《计算机网络》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书本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现技术相结合,使学生体会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所使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组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要求和内容 课程设计要求: 1、正确理解题意; 2、具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 3、有详细的文档,文档中应包括设计题目涉及的基础知识、设计思路、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设计中待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4、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通过独立思考、查阅工具书、参考文献,寻找解决方案。 评分标准: 1.是否有正确的运行结果; 2.是否有良好的编程规范和适当的注释; 3.文档是否完备。 课程设计内容即参考题目:(任选下列一题或自行另选设计题目): XX高校校园网网络规划与设计 一、需求分析 (1)用户规模500台计算机。 (2)用户大致平均分散在4栋楼房内,4栋楼房排成前后两排,楼房之间各相距200米,楼房高4层。每栋楼的4楼用户构成两个VLAN。 (3)中心机房设在其中1栋楼房的1楼靠近另一栋楼房的一端。 (4)安装对外WWW、业务WWW、邮件、FTP、BBS、DNS、数据库七个服务器。提供匿名服务,但FTP仅对内部开放。 (5)提供LAN、WLAN接入。 (6)在业务WWW服务器上配备基于Web的业务应用系统,所有用户使用业务系统实现网上办公。 (7)要求出口带宽为1Gbps。 二、设计要求 (1)写出简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设计网络结构,并给出解释。 (3)除用户计算机已购置外,其余全部设备和通信线路需要重新购买、安装。试具体给出全部主要设备的配置、型号或技术指标及其测算依据。 (4)给出工程预算(包括设备、线路等,不含施工费)及其计算依据。 2、设计一个中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案 一、用户需求 (1)公司有1000 台PC (2)公司共有7个部门,不同部门的相互访问要求有限制,公司有3个跨省的分公司。

《触摸屏与组态技术》课程标准

《触摸屏与组态技术》课程标准 制定人:唐明涛审核人:核准时间:2019.09.25 一、课程定位 1.课程名称:触摸屏与组态技术 2.修订版本:2019级第一版 3.教学对象:机电工程系所有专业、二年级 4.学时学分:学时:60 学分:4 5.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监控组态软件的基本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组态监控终端对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数据实时监管能力、组态软件与工作设备接口的调试能力、系统组态的通信链路调试能力。 6.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大学信息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 后续课程:《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轧钢过程自动化控制》 7.参考教材 《计算机控制技术项目教程》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李江全 《组态控制技术及应用》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李宁 《触摸屏组态控制技术》第一版电子工业出版社李庆海 8.课程开设依据 本课程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旨在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组态监控终端对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数据实时监管能力、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自动化设备产线运行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符合本专业学生未来发展需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组态控制系统的整体认识能力:通过安装与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态软

件,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标准、组成、结构、传输介质的能力,能够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对全程自动化生产的实时管控与障碍报修处理能力。 2.触摸屏和组态控制终端的基本应用能力:编辑HMI界面实现人机交互的功能;通过组态软件的编译流程以及VB面向对象控制编程语言编译累加器,使学生针对用户所需求的分析能力,能够正确应对生产对象进行全过程实时监管,对突发隐情及时处理能力。 3.组态监控系统的测试验收能力:通过组态软件连接PC与PC之间通信,使学生掌握对数据传输通道、对象临检参数进行测试,对自动化生产线计算机监控系统进行验收的能力。 4.组态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能力:通过安装RS232C通信串口与应用串口调试助手,使学生掌握监控节点组态分布、设备项目管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运行维护能力。 (二)技术目标 1.组态控制系统的整体认识能力:学生能够绘制控制结构图,识别各种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三种传输介质,能够根据不同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选择最佳的数据传输介质,能够根据不同的生产环境进行合理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 2.触摸屏和组态控制终端的基本应用能力:能对生产企业、居民小区等不同场所的计算机控制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与应用,制定出设备数据采集点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选出应用传感器的类型;应用组态软件对采集信息进行收集存储。 3.组态控制系统测试与验收能力:学生能对串口通信端口的通信进行测试,运用串口通信助手对串口与RS232C型通信线路连通性进行测试,运用组态软件联通PC与PC之间通信。 4.组态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能力: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机串口通信配置并应用串口调试助手检测通信;准确判断出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软故障进行排查并及时处理;能根据监控反馈信息。 (三)素养目标 1.人文素养 通过德育故事、企业案例,培养学生树立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观,具有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具有坚守真善美的意识和素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