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13Q 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创新研究_和沁

01-13Q 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创新研究_和沁

01-13Q 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创新研究_和沁
01-13Q 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创新研究_和沁

作者简介:和沁(1973-),女,纳西族,云南省委党校副教授。研究领域:民族自治地方公共行政、生态文明。

《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第9期

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模式与创新研究

(云南省委党校,昆明650111)

摘要:乡村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但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我国西部地区乡村承受着越来越严重

的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转移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景色秀美的乡村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美丽乡村的消失不仅影响着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着西部地区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还危及着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现实要求我们要在不断总结美丽乡村建设中已经取得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进而为全人类构筑起安全的生态屏障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西部地区;美丽乡村;模式;生态文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目标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诠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描绘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蓝图。大部分西部地区地处生态功能核心区,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但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西部地区乡村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影响着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进而对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造成威胁。现实需要西部地区在已经取得的实践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美丽乡村建设思路,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进而为全人类构筑起安全的生态屏障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一、建设美丽乡村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在不断释放各类经济主体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制度的缺陷和机制的缺失,使中国面临着异常凸显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为此,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表明,近30年来中国GDP 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左右,但是,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付出的经济代价却相当于是GDP 的5%以上。高昂生态成本导致人们的生存环境随着经济指标的飙升而越来越恶化。于是,人们开始理性反思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带来

的压力和困境。同时,在世界环保运动的带动和压力下,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

,确定了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时进一步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新要求,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具体实践的构思,更是新型文明观在中国确立的标志。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其内涵十分丰富,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不野蛮开发,不粗暴对大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要求人类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律,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和谐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所以生态文明至少包括三个层面,即物质生产层面、机制制度层面和思想观念层面。总之,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是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新型文

明价值观和文明秩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八部分完整解释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和新构思,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

7

81

度建设。这其实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其中包含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

乡村曾经孕育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文明。许多乡村还是工业文明的重要根据地,大量的工厂建在乡村,乡村成为了工业资源和能源的来源地。大量工业劳动力从乡村输送出去,乡村消耗着大量的工业产品。美丽乡村其实是在乡村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文明秩序。从其内涵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实质上就是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即在乡村的生产与生活中,主动、积极地改善和优化乡村内部和乡村自身发展与自然、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建设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乡村面貌。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将一些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社会形成的、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不利于人与人和谐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观念理念从乡村发展中剔除;将人类社会物质生产中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转向以人、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上来。美丽乡村建设包括乡村生态政治建设、乡村生态经济建设、乡村生态文化建设、乡村生态社会建设和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建设。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西部地区实践模式

从西部地区各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看,美丽乡村建设主要经历了乡村生态综合治理模式、新农村建设模式、生态经济建设模式和生态乡村创建等模式。

(一)乡村生态综合治理模式

依托乡村生态综合治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西部地区应用得最早、应用得最广的一种实践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将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将乡村面源污染控制、乡村生态治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手段。在实践中,一般采用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使用沼气池,发展循环农业等方式,减少农业生产、乡村生活造成的面源污染。还通过控制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城市垃圾的集中有效处理等途径控制乡村污染,进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另外,还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沙漠化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重大生态治理工程,修复被破坏的生态来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乡村生态综合治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控制污染、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目的。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乡村生态治理只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所以乡村生态综合治理模式难以调动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的积极因素,对乡村生态文化建设和乡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甚至出现乡村经济发展让位于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现象,难以达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

(二)新农村建设模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为了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型乡村。新农村建设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内容,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最终是要通过人自身的发展,建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乡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农村的最终目的是要建成现代美丽乡村。西部地区各乡村通过新农村建设,建设乡村道路,进行乡村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沼气化建设,不断优化乡村人居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了西部地区乡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推动了文明乡风的形成,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人与人和谐。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还通过基层民主建设,并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促动下,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民主管理。,进而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和谐。所以新农村建设模式是较科学、可行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

(三)生态经济建设模式

西部地区的许多乡村依托自然和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发展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生态林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服务业等,促进乡村生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依托各乡村自然地理环境优势的特色生态经济;还通过传统产业的生态化改造,提升产业的生态品质,如通过技术改进,减少传统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品质改良,缓减传统养殖业造成的生态压力;还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生态经济建设模式对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对提高人的全面发展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物质保障。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经济基础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还存在发展乡村生态经济的定位不够科学、发展生态经济的措施不力、生态经济发展成效不佳等问题,生态经济发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四)生态乡村创建模式

通过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又一实践模式。生态村、生态乡镇是生态县创建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推进生态县市建设,西部地区许多县市将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作为打响“绿色”品牌的重要抓手。通过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活动,推动了乡镇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调整,改善了投资和发展环境,增强了吸引资金的能力,提高了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在生态乡村建设中,还通过组织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活动,村容镇貌得到美化,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善待自然、关注健康

881

越来越成为乡镇干部和群众的共识,从而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可见,生态乡镇建设是集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建城区环境建设、乡镇辖区生态环境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建设工程,对促进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是乡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和人与人和谐的重要载体。所以,生态乡镇建设模式是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最佳模式。

三、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性

(一)乡村生态形势不容乐观

虽然大多数西部地区不断通过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污染控制等方式建设自然生态环境。但是,由于受到投入不足的制约、过去经济发展模式定位和人的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并不理想。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还较为突出。一些乡村为了发展经济,容易作出环境建设为污染经济让步的错误选择。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经济项目的引进和实施是靠降低生态环境规制门槛为代价的。甚至为了保全污染企业的经济地位,对这类企业的污染行为不能严加管制,乡村环境污染问题依然较为严峻。而且,西部地区乡村还面临着生态环境建设支出任务重,但缺乏有效融资渠道,与繁重的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形成巨大的反差,影响了生态环境建设成效;而且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污染产业转移的压力还很大,但是没有形成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使西部地区乡村居民的生态权益得不到保障,加剧了生态不公平。

(二)乡村生态经济发展滞后

依托自然优势,西部地区各地乡村不断开创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如加强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园区及示范基地、推广农业新技术、培育和发展新兴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中介组织、进行绿色食品认证、农业产业的生态化调整、建设生态农业等。还依托科技进步,优化工业生态结构,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工业,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等。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经济发展起点低,发展基础薄弱,人才、资金缺乏问题突出,生态经济建设的支撑条件较差,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生态经济产业链。许多乡镇地处山区、半山区,坡地多,保土、保水保肥力差,许多农田排灌条件差,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根本性转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再加上上级政府对生态核心功能区的种种开发限制,对做大做强西部地区乡村生态经济造成一定的制约。

(三)乡村生态制度建设不足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生态化的制度支撑,但是,由于法制的生态化建设落后,以及西部地区自身的原因,制度的生态化建设步伐缓慢,许多政策不利于美丽乡村建设。如缺乏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制度支撑,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安全转运和处置制度不完善,乡村生活垃圾总量增长迅速,对区域环境构成了危害。随着乡村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造成新的区域固体废弃物污染源,但是,还没有相应的有效防治制度和措施进行防控,使大量的畜禽粪便对乡村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四)乡村生态文化建设滞缓

生态文化是一种人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生态文化建设就是人们学习生态知识、树立生态伦理观念和生态精神的过程。西部地区乡村生态文化建设就是要继承传统生态文化,并充分利用现代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的生态思维理论去观察现实,解释社会,处理现实问题,从而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社会。针对当前西部地区所面临生态问题的根源,乡村生态文化建设应该着重于重塑生态敬畏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建设,鄙弃人类中心主义文化。但是在实践中,许多乡村对老祖宗留下的敬畏文化传承还不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也延伸到了社会生活领域,人们过分关注自身的当前利益,漠视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甚至通过蚕食公共利益和长远利益来获得个人短期利益的行为日益泛滥。人类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而不断向自然索取,从而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不和谐。西部地区乡村面临着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不足与现代生态文化的认识不够、物质享受追求与发展生态文化需求矛盾突出、生态文化建设的载体功能发挥不够、民族生态文化挖掘不够等难题。乡村居民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导致将追求超前消费、奢侈消费作为消费理念,生态成本的支付意愿还不高;在生产方式选择上,追求自身的眼前利益为导向,不能将生产生态产品作为自觉行为。

四、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模式选择

西部地区乡村只有牢固树立起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模式定位应该利于解决当前在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当前西部地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难点在于经济发展任务重与生态建设负担重共存、污染转移问题突出、发展竞争激烈、市场化配置资源规制严厉等方面。所以,创新西部地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建设经济生态、维护生态正义等方面。

(一)创新乡村生态经济建设

981

生态经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体规划和系统推进。当前西部乡村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解决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所以,要创新生态经济建设制度和机制,充分激发生态经济建设主体的积极性,使发展生态友好型经济的行为得到应有的激励,而对破坏生态的经济行为进行严厉的惩治和及时的纠正。生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动力源自自然动力和经济动力。自然动力是直接参与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或对生态经济系统构成影响的一切自然因素或自然条件所形成的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是一种自然生产力。而经济动力是可供人类生存发展的以物质资料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利益。所以,创新生态经济建设的落脚点应该是充分发挥这两种动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区域生态经济的合理布局,避免西部地区区域之间的恶性竞争,而选择生态经济的差异化发展之路;要依托科技进步,实现产业的生态化调整,加快乡村生态园区经济建设,推进乡村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门槛,守住生态家园。

(二)提高环境经济决策能力

环境经济决策实际上是各类经济主体在社会经济决策中,对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价值的科学取舍。提高环境经济决策能力就是要提高对生态环境价值的认识能力,合理利用和科学分配生态环境的经济资源价值和生态功能价值,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生态问题的解决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属性,所以需要政府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功能。而政府的经济决策能力对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创新西部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在经济决策中要充分依据资源环境法规和有关政策,充分行使职权,加强经济决策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加大对自然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将经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在经济技术决策中,要充分使用生态友好型技术,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利用先进技术减少经济活动中的生态消耗量。在经济制度决策中,要加强生态经济制度的建设,通过政府的法规制度的约束和政策的有效引导,规制经济主体的环境损害行为,激励生态建设行为,从而保障西部地区乡村生态环境生态功能价值的实现。

(三)加大生态建设的区域补偿力度

生态补偿是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外部经济性内部化的重要途径。生态补偿机制是根据“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原则,用计划、立法、市场等手段来解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的利益补偿。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生态正义,实施生态补偿。人们在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时,必须改革、调整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强化区域均衡发展,建立和完善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城市对乡村、下游对上游、受益方对受损方、“两高”产业对环保产业进行以财政转移支付手段为主的生态补偿政策。使生态受益区域承担起应有的生态补偿责任。

(四)建立绿色GDP考核机制

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念,它只反映出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却不统计环境污染,不统计生态破坏程度。绿色GDP考核是对政府政绩考核内容中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程度,而且还要扣除经济增长引起的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绿色GDP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绿色GDP考核不仅是科学考核政府绩效的机制,而且也是建设西部地区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要明确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主体的责任,通过建立并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考核机制,探索绿色GDP考核的实现机制。

当然,建设西部地区美丽乡村,还应该包括创新乡村生态文化建设和乡村生态社会建设等内容。总之,只有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才能加快西部地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才能使乡村承载起应有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功能,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才能构建起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姬振海.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

[2]廖福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9):26-29.

[3]邓研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政府治理[J].云南电大学报,2008,(12).

[4]邓研华,王宗礼.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J].中州大学学报,2008,(8).

(编辑校对:段钢王晶)

091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一、现状问题: 1、交通现状: ***除北大街外,道路现状宽度为6-7 米不等,路面为水泥路面,质量一般;现状设有一处城乡公交站点。 现状自然村内均没有专门的车行道路,几乎不能通车,只能步行,且路面宽度高度不等,质量一般。 2、景观风貌及产业,特色资源现状 ***四面环山,离县城较近,有煤炭资源和瓷技术。 不足:①村庄内绿化不足,几乎没有宅间绿化;②村庄现状地势起伏较大,存在多处驳坎,坎上局部设有水泥墙、栏杆等,形式杂乱,景观风貌较差;③现状山体上树林偏少。 因有悠久的煤炭和瓷文化,因此可以设置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的条件。 3、配套设施现状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村民不重视公共用地和空间的预留和协调,建筑间距较小,使得公共空间受到极大压缩,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交通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均显得局促和不足,现有各种村民设施不全,因此直接导致村民生活环境质量不高。另外,村庄内部卫生条件较差。如果未来发展特色旅游,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严重缺乏,如旅游接待、停车场、餐饮、宾馆等。 4、建筑风貌 村庄的建筑都是均为村民自发建设的老房子,建筑风格色彩较为老旧,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建筑风貌杂乱而不统一,影响整体景观,另外,村民辅房乱搭乱建情况严重,且质量差、风貌差,尤其是作为猪圈或厕所使用,普遍存在脏、乱、臭的现象。 二、总体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 1、从发展的角度着眼,强调动态的建设观,正确处理村庄整治与村民生活、旅游开发 的关系; 2、抓住村庄发展的脉络,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突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空间 环境特色,将村庄质朴、厚拙、自然的原始风貌及乡土文化加以保护,同时融入时 代特色,强化下姜村特色新农村的感染力。 3、以科学的态度对现有文化、建筑及其环境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在完全尊重村庄现 有发展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整治。 (2)规划原则 1、将村庄综合整治和产业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下***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分片实施,同时加强重点地段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2、保持村庄现有的自然肌理,拆除建筑违章,梳理开放空间,对部分建筑外貌局部进行改造,对建筑内部可以整修。 3、重点整治与一般整治相结合,建筑整治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4、对村民的私有空间和生产生活方式尊重与引导并重的原则。 5、建筑整治兼顾建筑样式的多样性和整体协调性的原则。

美丽乡村十大系统

美丽乡村十大系统 一、系统概述 坚持全域统筹、规划引领,系统整治、综合发力,围绕治脏、治乱、治污、治林、治水、治路等工作重点,确立“十大系统”进行综合整治,并专门进行了责任分解,明确了每条系统整治的内容、标准和要求以及牵头负责的部门,由督查部门每月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督查,督促相关部门和各镇抓好工作的推进和落实,确保取得明显的成效。 二、功能设计 (1)环卫保洁管理系统 主要是通过在镇村划分无缝隙全覆盖的环卫保洁网格,配齐配全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设施,聘请专业化环卫保洁队伍并按照户数和保洁面积合理配备保洁人员,建设运用GPS和先进的通讯设备、对环卫保洁人员和垃圾运输车辆全天候监控、对垃圾卫生事件第一时间处置的智能化监管平台,强化对保洁人员的监督考核等,建立起生活垃圾“户集、镇收、镇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机制,实现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和及时处理。 (2)绿化管理系统 主要是高标准地实施重点道路两侧、镇驻地、进出村路、村内空闲地的绿化,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见缝插绿,形成自然美观的绿廊、绿道,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 (3)道路管理系统

主要是对国省县乡道以及村庄进出村路、大街等进行规范整治,使道路之间顺畅衔接、道路两侧规范有序,同时因地制宜采取水泥硬化、黄砂或石渣铺垫等方式对村庄背街小巷进行整治,彻底改变过去村庄群众“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现象。 (4)亮化管理系统 主要是对村庄进出村路和大街的路灯等照明设施进行规范,在村庄文化休闲健身广场设立照明设施,方便群众晚上出行和休闲娱乐。 (5)水环境治理系统 主要是对河沟塘湾渠等进行整治,彻底清除积存垃圾,加强沿岸绿化,并进行适度浆砌和护坡;对整治完的河沟塘湾渠落实专人看管,杜绝前整后乱,使一个个昔日的垃圾湾变成今日的景观湾。 (6)规范畜禽养殖系统 主要是推进村庄畜牧养殖退村进区,鼓励散养户迁进统一规划建设的养殖小区,大力推广清洁化养殖技术,有效解决村内养殖户对村庄环境的污染问题。 (7)环境保护管理系统 主要是对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违规排污、排烟、排气和噪声污染以及采矿、采石等粉尘污染依法进行治理,对村庄周边搞经营性的畜禽粪便晾晒场予以取缔,切实减少环境污染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8)乱搭乱建和违法建设治理系统 主要是在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做好群众工作、确保稳定基础上,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招投标书范本

千里马招标网https://www.doczj.com/doc/0f10587936.html, 巩义市新中镇新中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 招标文件 招标编号:巩建公开【】号 招标人:巩义市新中镇人民政府 招标代理机构:河南大明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招标公告 (2) 第二章投标人须知 (5) 投标人须知前附表 (5) .总则 (10) .招标文件 (11) .投标文件 (12) .投标 (14) .开标 (15) .评标 (15) .合同授予 (16) .重新招标和不再招标 (16) .纪律和监督 (17) .需要补充的其他内容 (17) 第三章评标办法 (24) 评标方法 (27) 评审标准 (27) 评标程序 (27) 第四章合同条款及格式 (29) 第一部分合同协议书 (32) 第二部分通用合同条款 (36) 第三部分专用合同条款 (37) 第五章工程量清单 (62) 第六章图纸 (64) 第七章技术标准和要求 (65) 第八章投标文件格式 (66) 一、投标函及投标函附录 (68) 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70) 三、授权委托书 (71) 四、投标保证金 (72) 五、优惠及服务承诺 (73) 六、已标价的工程量清单 (74) 七、施工组织设计 (75) 八、项目管理机构 (79) 九、资格审查资料 (80) 十、其他材料 (84)

第一章招标公告 、招标条件 本招标项目巩义市新中镇新中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已由相关部门文件批准建设,建设资金来自财政资金,招标人为巩义市新中镇人民政府,招标代理机构为河南大明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工程名称:巩义市新中镇新中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 .建设地点:巩义市新中镇新中村 .建设内容:绿化工程、电气照明、道路建设、公厕土建等。 .招标范围: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包含的所有工程内容; .预算金额:.万元 .质量要求:合格,符合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计划工期:日历天 .招标编号:巩建公开【】号 .标段划分:共计施工一个标段。 、投标人资格要求 .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 投标人须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及以上资质,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施工能力,且具有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拟派项目经理须具市政公用工程二级及以上(不含临时)注册建造师资格,应取得主管部门核发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项目经理为本单位正式员工(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劳动合同及社保证明),项目经理不得在其他在建项目担任相应职务。 . 投标人年月日(以合同签订日期为准)以来至少承担过工程投资额在万元以上类似施工项目业绩份(须提供合同或中标通知书原件); .投标人须有良好的财务状况,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机构审计的-年度财务审计报告,新成立企业提供相关财务报表。 .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提供年月以来连续三个月的缴纳证明); .参加招投标活动前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 .投标人在“信用中国”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0f10587936.html,)、中国政府采购网

2020年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事迹

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事迹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泸溪县浦溪村建设事迹 泸溪县浦市镇浦溪村逐水而居,地势平坦,水路便利,距千年古镇浦市仅1.5公里,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大村。 走进浦溪村,巷道,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庭院,舒适雅致;花园,绿意盎然;田野,百花飘香……一幅如诗如画的新时代、新农村美丽画卷尽收眼底。 ■夯实发展基础,人居环境大改观 设施完善,是美丽乡村的基本形象,是群众对美丽乡村的基本要求。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浦溪村整合各类建设项目和资金,入村、入户道路,停车场、文化广场,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厕所等项目大干快上,建成了村部楼和村文化广场建设,规范设置了便民服务站、党员活动室、同心书屋等,建成了休闲公园,同心文化长廊,完善了污水处理管道,维修了垅头上溪坝……随着全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有效改善了村民宜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新的形象。

在此基础上,浦溪村加大了村庄的美化、亮化工作,全村环境绿化工作全面开展,村庄公共区域乱搭建、乱堆放得到整治,村内空坪闲地、沟渠池塘得到清理,村民房前屋后杂物摆放得到规范,传统厕所逐步得到改造,小院落、小民居、小巷弄、小水井、小桥梁等古建筑得到保护修缮,村庄面貌得到了大幅提升,“魅力浦溪、幸福农家”的浦溪村跃然立于人前。 最让人可喜的是,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村容村貌不断靓丽,也促进了浦溪村乡村游和农家乐的融合发展,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村里观光休闲,全村走出了一条“村支两委带动、村民自发参与、共建共享共惠”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2020年,该村还因此获得了“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荣誉称号。 ■发展特色产业,经济富裕腰包鼓 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必须把富民强村放在首要位置。浦溪村在切实抓好村庄建设、管理的同时,立足全村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结合全村资源特点,加大乡村产业培育力度,深入探索集体经济入股、引领、金融扶贫等多种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等。近年来,村里通过土地流转、能人带动、组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哪些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哪些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南桥镇党委、政府的要求,为加快推进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根据裕民村实际,现制定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化同步”的总体要求,以镇村规划为龙头,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创新工作机制为保障,将裕民村建设成为“村美、民富、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 二、目标任务 裕民村建设总体目标是:达到省,市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建成南桥镇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争取在全市排名靠前。努力实现“村庄布局规划合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群众富裕”的目标。 三、建设内容 1、完善村庄规划布局体系。结合全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具裕民本村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合理安排建设布局,科学确定生产、生活、服务区块的区域布局与建设规模,明确道路、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标准与要求。严格规划管理,确保规划的刚性执行。 2、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村主导、分级负责、多元投入

的原则,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达到“五化”标准,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和环境美化。 3、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展以“干净、整洁、有序、美观”为主要目标的村庄整治行动。二是开展杆线规范工程,确保杆线竖立和线路拉线走向规范。三是开展村内河沟流浚整治及塘坝扩挖整治工程,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 4、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工程。按照村庄规划布点的要求,在村内道路及村庄主干道进行植树绿化,确保村庄道路全覆盖。同时,逐步对村庄道路实现亮化工程。 5、推进土地流转,发展我村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裕民村本地资源,根据本地实际,大力发展裕民村的油菜种植等特色产业。计划在20xx年至20xx年,裕民村要逐步实现1000亩的土地流转目标,切实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 6、完善文化活动场地等群众娱乐活动阵地。按照村庄布点规划,除现有的一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外,计划在原里光学校增建一处村民文化活动场地,强化和完善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按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进行实施,不断增强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自我服务功能。 四、方法步骤 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4月3日前后)制定裕民村美丽乡

什么是美丽乡村

什么是美丽乡村 文章来自中研智业集团 作者:樊森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建立在对环境和资源的超强开发利用和过度消耗基础上的,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越来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挑战,“三农”问题更为紧迫。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成为当前农村建设的重点,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意义重大。从美丽中国到美丽乡村,从十六届五中全会,到中央一号文件,再到农业部出台《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及《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美丽乡村的大轮廓已清晰可见,但究竟什么样的乡村才称得上美丽乡村并没有系统完整的说法。 美丽乡村是什么?美丽乡村就是美丽中国的农村版,是新农村的升级应用版。美丽乡村建设涵盖了以往的新农村、休闲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内容。结合笔者多年的村庄规划经验,美丽乡村应具备以下七大要素。 一、舒适的人居环境 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同时随着国家惠农哺农政策不断实施,使得农村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差距仍然巨大,农村的人居条件和环境难以吸引和留住人们的生息,造成了当下诸多空心村的产生。乡村的基本

属性是人的居住聚集,因此发挥好基本职能,提高基本职能的吸引力,并使其与城镇、城市在整体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某些方面具有特色差异竞争力,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要求。 1、生态环境优美 当前全国性基本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挑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开发、工业生产等活动对农村生态环境也带来一定威胁,保护并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持天蓝、水绿、气清的自然环境,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基本所在,也是美丽乡村的吸引力所在。 2、基础设施完善 总体而言,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亟需治理,尤以农村改厕、路面硬化、排污、垃圾处理等任务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的保洁机制,应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和必不可少的部分。 3、公共服务均等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乡村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标志。十八大报告指出,让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要整治环境,还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的科、教、文、卫、体、社会保障服务,能够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适度的人口聚集 城市之所以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是因为城市为他们提供了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及对策

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省也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培育建设美丽宜居小镇、中心村及特色村。我市也把美丽乡村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但是由于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涉及面广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加之各镇办差异化较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科学规划,因地施策,克难攻坚,加快推进。 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规划有待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与当地生态、文化、产业相结合。我市美丽乡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有的村还没拿出规划;有的村规划编制形式较单一,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方面不到位,没有突出鲜明特色的村庄文化;还有的村多次规划,各有侧重,实施起来无所适从。例如王屋镇五里桥村先后作过4次规划:即市政府的十大区域整治规划、市旅游局的“大好河山”规划、市一体办的社区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节点规划,眼下建设美丽乡村究竟按哪一个规划走没有定论。规划的低标准和不定型性,造成的后果是边建边规划,边规划边改进,以致建成的项目推倒重来或需要加以改建,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比如在王屋镇五里桥村的整治过程,由于规划没有一次到位,农家乐农户的大门楼、室内卫生间大多都是建成后重新改建的,造成了一定浪费。 2、组织领导有待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硬仗,是一项长

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应当拿出十大区域整治时的决心和组织保障,由市级领导牵头,实行台账管理,制订时间进度,而目前我市还没有明确领导责任分工,没有形成强力推进的态势。 3、建设资金有待落实。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除上面补助外,主要靠镇村投入。由于我市镇、村级经济实力有限,难以保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有较大的投入,这直接影响到工作进展。比如王屋镇每年可利用资金200万元左右,除去五保供养、困难群众救济、偿还遗留欠账后,所剩无几,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试点村集体经济更为困难。干部群众担心举债建设后,缺口资金弥补问题得不到解决。 4、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重一时整治而忽略长期有效的管理。我市部分村镇设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已不同程度出现脏、乱、差和“牛皮鲜”回潮现象。如不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机制,必将陷入“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圈。 5、建设标准有待提高。大部分的培育提升村建设工作主要停留在拆旧拆破、立面出新层面,建设工作的内涵还不深入。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特别是绿化、美化、亮化、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推进不到位。 6、古村落开发保护有待加强。我市部分镇办分布着有历史积淀、有文化内涵、有鲜明特色的古村落。由于年久失修,开发保护工作滞后,目前正面临着坍塌、毁损、逐步消失的困境。如王

“美丽乡村”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一:

“美丽乡村”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一: 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近十年来,永联村投入数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都得到快速发展。此外,为解

决数量过万的村民的就业问题,村党委还利用永钢集团的产业优势,创办了制钉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吸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村里还开辟40亩地建设个私工业园,统一建 造生产厂房,廉价租给本村个私业主。另外,还利用本村多达两万人的外来流动人口的条件,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餐饮、娱乐、房屋出租等服务业。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永联村不断以工业反哺农业,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2000年,村里投巨资于"富民福民工程",成立了"永联苗木公司",将全村4700亩可耕地全部实行流转,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这一举措,不仅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大面积的苗木成为永钢集团的绿色防护林和村庄的"绿肺",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目前,永联村正在 规划建设3000亩高效农业示范区,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并 提供农业项目启动资金,对发展特色养殖业予以补助,促进高效农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以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鲜切花基地、苗木公司、现代粮食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中心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村里建设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为张家港唯一一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县奠定基础,按照中省关于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有关会议精神及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围绕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规划,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环境提升”、“创业增收”、“文明培育”和“服务提升”四大工程,实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以及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逐步打响“文明**县,幸福家园”**县美丽乡村建设品牌,将全县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重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依靠农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由全体农民共享。 (二)坚持量力而行。立足农村经济基础、资源秉赋、

区位优势、人文积淀等条件,实行梯次培育,突出建设重点,分类制定创建项目,避免无序冒进,确保取得实效。 (三)坚持建管并举。整合资源,优先配置重点项目,强化项目绩效考核,科学管理和使用项目资金。把长效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巩固建设成果,落实完善村庄长效保洁机制。 (四)坚持特色培育。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根据各村实际,注重环境提升,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及文明素质培养,推进旅游开发,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加大城市文化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村基层文化生活。 (五)坚持发展创新。拓展思路,把发展产业、提升产业作为重中之重,鼓励各村结合产业特点,争创工业特色强村、农业特色强村、休闲产业强村,并注重建设重点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实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三、建设内容 (一)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 1.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实施**岐高速、**礼路、**姜路、夹北路、铁前路等重点道路工程,2013年年底完成**武路、**姜路升等改造工程,建成贯通县域南北的大通道。到2015年底,建成县镇示范路56公里、通村示范路32公里、村庄道路746公里,全面实现村庄道路水泥化目标,农村客运通达率达到80%以上。坚持“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对县

淇县灵山街道2020年小滹坨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项目【模板】

XX县灵山街道2020年小滹坨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项目 询价通知书 采购编号:QXCGXJ-2019-217 采购单位:XX县灵山街道办事处 采购代理机构:XX有限公司 二零二零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询价公告 (1) 第二章询价须知 (4) 第三章采购项目相关要求 (11) 第四章合同书格式和基本条款(供参考) (13) 第五章响应文件格式 (17)

第一章询价公告 XX县灵山街道2020年小滹坨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项目 询价公告 一、采购项目名称:XX县灵山街道2020年小滹坨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项目 二、采购项目编号:QXCGXJ-2019-217 三、项目预算金额:250000元 四、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 本项目落实促进中小企业、监狱企业、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 五、项目基本情况(包括数量、规格描述等) 1、项目地址:XX县灵山街道小滹坨村 2、采购内容:编制XX县灵山街道2020年小滹坨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3、设计周期:20天 六、供应商资格条件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二十二条的规定的条件: (一)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需提供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营业执照;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供2018年度的财务审计报告或财务报表(若公司成立时间不足的,需提供本企业的财务状况书面声明,格式自拟,加盖公章); (三)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需提供相关证明或做出相关承诺: (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需提供2019年以来任意一月的纳税凭证及社保缴纳凭证; (五)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提供参加本次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声明; 2、具备城乡规划编制丙级或以上资质; 3、未列入“信用中国”网站的“失信被执行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及“中国政府采购网”网站的“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需提供网站查询内容截图,供应商信用信息查询截止时间:自本项目询价公告发出之日起至递交响应文件截止时间内; 4、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报名。 七、询价文件的获取 1、时间:2020年1月13日至2020年1月16 日(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

昆明昆明市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方案

昆明昆明市年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 方案 篇一:XX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XX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突出乡镇及星级村改造升级,沿线重点村提档达标,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连片逐步推进,初步构建以乡(镇)直村和示范村为引领,重点村为骨干,达标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打造精品,努力建成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

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县直各相关部门牵头,各乡镇配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村屯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乡村。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示范村16个、重点村48个、达标村22个。其中:XX年建设示范村4个、重点村16个,达标村6个。示范村,主要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护屯绿化、住房庭院、致富产业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重点村,经过三年建设,在主要民生项目上取得明显进展。达标村,主要对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经过改造提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四、主要任务

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

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性模式——“文化+旅游+农业”

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性模式——“文化+旅游+农业”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在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与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驱动下,将美丽乡村建设又一次推向了高潮。绿维创景多年来研究美丽乡村的理论与实践,在农业部发布的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之外,创新性的探索出了美丽乡村更具生命力的“文化+旅游+农业”模式,本文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八寨镇为例,详细地阐述了此种模式的应用,以供大家分享。 一、项目背景 在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时,在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之际,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旅游消费与投资环境持续改善环境之下,毕节市七星关区紧跟国家政策,贯彻落实国家、贵州省、毕节市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文件精神,以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为契机,以区域交通环境改善为机遇,以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启动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工作。在此背景下,七星关区政府委托绿维创景进行八寨镇美丽乡村示范建设规划。 二、问题聚焦 村庄现状问题主要存在于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第一,产业处于低级、粗放的小农经济阶段,传统农业不足以发展村庄经济,导致村庄经济活力缺失,人口流失,村庄空心化。第二,村庄建设良莠不齐,村庄传统特色风貌和建筑符号逐渐消失,缺乏良性交往空间,街巷空间脏乱差,空心村现象逐步加剧,传统村落活力渐逝。第三,村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差,文化服务设施匮乏,卫生设施条件差,村民物质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在贵州产业带动型、乡村旅游型、生态文明型和民俗特色型四种典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趋于成熟,已成功发展了一批美丽乡村。在周围村庄快速发展,八寨镇村庄自身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找到八寨镇的出路呢?是遵循固有模式,还是跳出成功经验,探寻一条全新的道路,是项目组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规划思路 项目组以村庄实际为出发点,秉承“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文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关键要素整合,旨将八寨镇打造成为区域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根据《x财政厅关于印发的通知》(x〔x〕13号)和《国务院综改办关于进一步做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x〔x〕3号)和x年省市综改文件精神,为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总体目标 我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总体目标是到x年,在全县率先建成部分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建设一批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 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尊循乡村发展规律。建设美丽乡村,做到规划先行,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各类村庄的人口规模、功能定位、发展方向,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做到村内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合理区分和服务设施的合理布点。按照“规划跟着目标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本县自然地理条件,适应本地实际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

突出地域特色,根据我县村庄布局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相互衔接,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都应守住农民民主议事这个“灵魂”,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充分尊重农民自主权利,项目实施实行民主管理,尊重农民的参与权,项目管护实行民主协商,尊重农民的监督权,项目资金使用坚持公开公示,尊重农民的知情权。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三)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重点围绕村内主干道建设、村内活动场所、小型水利设施、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方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村镇规划,坚持规划引导,以村民民主议事为基础,科学合理布局,建立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库,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实施,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整合,由县政府主导、财政协调、部门协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将上级和本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进行全面、科学、有序整合,集中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发挥项目资金集中投放的聚合效应。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重点]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重点]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 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 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和农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村庄产业规划。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做到依山就势、聚散相宜、错落有致,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引导农户向中心村集中,新建房屋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政策规定标准,严禁村庄规划区外新建房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