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2教案

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2教案

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2教案
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2教案

第一章: 1.1.1 导数 的概念(一)

教学要求:理解函数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的比的极限的具体意义。通过分析实例,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并会求导数 教学重点:导数的概念及求导 教学难点:导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 教学:

问题1:气球膨胀率,求平均膨胀率;问题2:高台跳水,求平均速度

得平均变化率:

2121

()()f x f x f x x x

-?=-?

问题3:瞬时速度:0

(2)(2)

lim 13.1t h t h t

?→+?-=-?,当0,t v -

?→→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平均

速度

t

s ??当t ?趋近于0时的极限

得导数的定义:函数()y f x =在0x x →的导数,记住0()f x '或0

|x x y ='即

000

()()

()lim

x f x x f x f x x

?→+?-'=?

小结:由导数定义,高度h 关关于时间t 的导数就是运动员的瞬时速度,气球半径径关于体积V 的导数就是气球的瞬时膨胀率。 二、教学例题

例1.设函数1)(2-=x x f ,求:

(1)当自变量x 由1变到1.1时,自变量的增量x ?;(2)当自变量x 由1变到1.1时,函数的增量y ?;(3)当自变量x 由1变到1.1时,函数的平均变化率(4)函数在x =1处的变化率. 例2:将原油精炼为汽油、柴油、塑胶等各种不同产品,需要对原油进行冷却和加热。如果在第xh 时,原油的温度(单位:o

c )为2()715(08)f x x x x =-+≤≤。计算第2h 和第6h 时,原油温度的瞬时变化率,并说明它们的意义。 分析:根据导数的定义来求

小结:利用导数的定义求导,步骤为:第一步,求函数的增量00()()y f x x f x ?=+?-;第二步:求平均变化率

0()

f x x y x

x

+??=

??;第三步:取极限得导数00

()lim

x y f x x

?→?'=?。

三、巩固练习:

1. 一球沿某一斜面自由滚下,测得滚下的垂直距离h (单位:m )与时间t (单位:

s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2t h =,求t =4s 时此球在垂直方向的瞬时速度

3. 作业:10p 2、3

第一章: 1.1.1 导数 的概念(二)

教学要求:通过导数的图形变换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在该点的切线的斜率,理解导数的概念并会运用概念求导数。

教学重点:导数的概念并会运用概念求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的运用。 教学难点:导数的几何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利用导数的定义求导步骤?(学生回答)

2、 提问:0()f x '表示函数在0x 的瞬时变化率,导数0()f x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

1、当点,()(1,2,3,4)n n n p x y n = 沿着曲线向点P 接近时,割线n pp 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割线n pp 的斜率与切线PT 的斜线K 有什么关系?

得:000

()()

()lim

x f x x f x k f x x

?→+?-'==?此时,割线n pp 的斜率n

PP y k x

?=

?无限趋近于切

线PT 的斜率k ,也就是说,当x ?趋向于0时,割线的n pp 斜率n

PP y k x

?=

?的极限为k.

小结:函数()y f x =在点0x 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y f x =在点00(,)p x y 处的切线的斜率,也就是说,曲线()y f x =在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斜率是0()f x ',切线的方程为

000()()y y f x x x '-=-

二、例题分析

例1:.求函数12+=x y 在-1,0,1处导数。

分析:先求导,然后再代数值。 例2、已知曲线3

13

y x =

上一点P (2,

38

),求点P 处的切线的斜率及切线方程?

分析:先求导,然后再代数值得切线的斜率,再利用点斜式求切线方程。 例3.曲线2

2

3x y =

上哪一点的切线与直线13-=x y 平行

例4、如图,它表示跳水运动中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函数2() 4.9 6.510h t t t =-++的图形。根据图

象,请描述、比较曲线h(t)在012,,t t t 附近的变化情况。 分析: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教材 112p

2. 若)(lim 0

x f x →存在,则/

)](lim [x f x →=_____

若2

)(x x f =,则1

)

1()(lim 1

--→x f x f x =______________

3. 作业:113p

第一章: 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及公式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求函数导数的步骤: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

1、 求函数y=c(常数)的导数。得:0c '=

2、求函数y=x 的导数。得:1x '=

3、求函数 2y x = 的导数。得:2()2y x x ''==

4、求函数1y x

=

的导数。得:2

11()y x

x

''==-

5、求函数y =

的导数。得:

y ''==

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1

0,(),(sin )cos ,(cos )sin ,()ln n n x

x

c x nx x x x x a a a

-'''''====-=()x x

e e

'=11(),(ln )ln log a

x x x a

x

''=

=

二、例题分析:

例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5y x = (2)sin y x = (3)3

1y x

= (4)y =

例2、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cos y x = (2)5x y =

(3)3log x

y = (4)ln y x =

例3、假设某国家在20年期间的年均通货膨胀率为0.05。物价P (单位:元)与时间T (单位:年有如下函数关系0()(10.05)t p t P =+,其中0p 这T=0时的物价。假定某种商品的01p =,那么在第10个年头,这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的速度大约是多少(精确到0。01)? 分析: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求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教材 18p 1、

2、若2

)(x x f =,则1

)

1()(lim 1

--→x f x f x =______________

3. 作业:10p 2

第一章: 导数的四则运算

教学要求:熟练运用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商的导数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导数的步骤

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二、 授新课:

1、和(差)的导数:///[()()]()()f x g x f x g x ±=± 积的导数:[]()()()

()

()()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 推论:[]()()c f x c f x ''=

(C 为常数)

商的导数:[]

2

()()()()()(()0)

()()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g x '''??-=≠???? 三、题分析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232

12

++=

x x y (2)153

14

12

3

-+-

=

x x x y

(3))4(23-=x x y (4))23()12(2+-=x x y (5)2tan y x x = (6)2

3

(21)

x

y x =

+

(7)2ln x y x = (8)5cos x y x = 例2、 已知曲线3

13

y x =

上一点P (2,

38

),求点P 处的切线的斜率及切线方程?

例3、 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通常是经过净化的,随着水纯净度的提高,所需净化费用不断

增加。已知将功1吨水净化到纯净度为%x 时所需费用(单位:元)为

5284()(80100)100c x x x

=

<<- 。求净化到下列纯净度时,所需净化费用的瞬时变化

率; (1)90%;(2)98

分析:要求瞬时变化率实际上就是求函数的导数,这就要用到商的导数公式,然后再代数值,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教材 181p

2. 已知函数22)(x x x f -=,求)0(/

f ,)4

1

(/

f

3、一个距地心距离为R ,质量为M 的人造卫星,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F 由公式2

G M m F r

=给

出,其中M 为地球质量,G 为常量。求F 对于r 的瞬时变化率。

第一章: 复合函数的导数

教学要求: 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 教学重点: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

教学难点:复合函数的分解,求复合函数的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2、求)4(23-=x x y 的导数

3、 求函数2(23)y x =+的导数

练习,再提问:展开再求导,可不可以直接求导? 一、讲授新课:

1. 2(23)y x =+可以看成2,23y u u x ==+两次复合而成。

得:复合函数的定义:(),()y f u u g x ==记作:(())y f g x =。即y 可以通过中间变量u 表示为自变量x 的函数.

2、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即复合函数对自变量的导数,等于已知函数对中间变量的导数,乘中

间变量对自变量的导数。即:x u x y y u '''=?。问题2(23)y x =+的求导可直接得:2

()(23)222(23)

28

12

x u x y y u u x

u x x '''''=?=?+=?=+?=+ 三、例题分析

例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3

(32)y x =- (2)、51x y e -+=(3)cos(1)y x π=+ (4)、3

s i n(23)y x =+

(5)y =

(6)4

1(13)

y x =

-(7)、y = (8)2ln(231)y x x =++

小结:求复合函数的导数,关键在于分析清楚函数的复合关系,选好中间变量。复合函数的求导不仅可以推广到三重,还可推广到四重、五重

例2、在吹气球的过程中,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半径也逐渐增加,现已知

气球半径r (单位:dm )与体积V (单位:L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r V =

,求当V =0.6,

1.2时,气球的瞬时膨胀率,并解释随着气球内空气容量的增加,气球的膨胀状态.

分析:先求出'V r ,然后分别将V =0.6,1.2代入即可. 而函数()r V =

可以看成函数

1

334V r u u π

==

和的复合函数,直接根据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就行了.

三、巩固练习: 1、练习184p

第一章:导数的计算习题课

教学要求:理解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熟练掌握导数的基本公式,导数的四则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

教学重点:导数的基本公式,导数的四则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 教学难点:复合函数的求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

2、 导数的基本公式,导数的四则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 二、讲授新课:

例1、已知点P 和点Q 是曲线223y x x =--上的两点,且点P 的横坐标是1,点Q 的横坐标是

4,求(1)割线PQ 的斜率,(2)点P 处的切线方程。

例2、 曲线y =24y x =-平行的切线方程

分析:首先对y =2,再根据斜率等于2求出切点,再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写出就得, 例3、.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14020224+--=x x x y (2)4

3

26

15423x x x x y --++=

(3))3)(12(23x x x y ++= (4)32)1()2(-+=x x y (5)3

sin (45)y x =- (6)3

21

x

e

y x =

+

(7)33x y x =+ (8)2ln y x x =

例4、设质点的运动方程是1232++=t t s ,计算从t =2到t =2+t ?之间的平均速度,并计算

当t ?=0.1时的平均速度,再计算t =2时的瞬时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在抛物线2

2x x y -+=上,哪一点的切线处于下述位置?

(1)与x 轴平行

(2)平行于第一象限角的平分线. (3)与x 轴相交成45°角

2、已知曲线2

2x x y -=上有两点A (2,0),B (1,1),求:

(1)割线AB 的斜率AB k (2)过点A 的切线的斜率AT k ;(3)点A 处的切线的方程.

3、证明:过曲线2

a xy =上的任何一点(00,y x )(00>x )的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

面积是一个常数.(提示:2

/1)1(x

x

-

=)

第二章:2.1.1 合情推理(一)

教学要求: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用归纳进行推理,作出猜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 哥德巴赫猜想:观察4=2+2, 6=3+3, 8=5+3, 10=5+5, 12=5+7, 12=7+7, 16=13+3, 18=11+7, 20=13+7, ……, 50=13+37, ……, 100=3+97,猜测:任一偶数(除去2,它本身是一素数)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1742年写信提出,欧拉及以后的数学家无人能解,成为数学史上举世闻名的猜想. 1973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充分大的偶数可表示为一个素数与至多两个素数乘积之和,数学上把它称为“1+2”.

2. 费马猜想:法国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1601-1665)在1640年通过对0

20213F =+=,

1

2

12

15F =+=,2

2

22

117

F =+=,32321257F =+=,4

242165537F =+=的观察,发现其结果

都是素数,于是提出猜想:对所有的自然数n ,任何形如221n

n F =+的数都是素数. 后来瑞士数学家欧拉,发现5

252142949672976416700417F =+==?不是素数,推翻费马猜想. 3. 四色猜想:185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逻辑判断,完成证明.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概念: ① 概念: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 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 归纳练习:(i )由铜、铁、铝、金、银能导电,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ii )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内角和180度,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iii )观察等式:2221342,13593,13579164+==++==++++==,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③ 讨论:(i )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否属归纳推理? (ii )归纳推理有何作用? (发现新事实,获得新结论,是做出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iii )归纳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不一定) 2.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题: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12a =,且1(1,2,)

1n n n

a a n a +=

=+ ,试归纳出通项公式.

(分析思路:试值n =1,2,3,4 → 猜想n a →如何证明:将递推公式变形,再构造新数列) ② 思考:证得某命题在n =n 0时成立;又假设在n =k 时命题成立,再证明n =k +1时命题也成立. 由这两步,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 (目的:渗透数学归纳法原理,即基础、递推关系) ③ 练习:已知(1)0,()(1)1,f af n bf n ==-= 2,0,0n a b ≥>>,推测()f n 的表达式.

3. 小结:①归纳推理的要点: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②典型例子:哥德巴赫猜想的提

出;数列通项公式的归纳.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教材P 38 1、2题.

2. 作业:教材P 44 习题A 组 1、2、3题.

第二章: 2.1.1 合情推理(二)

教学要求: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用归纳和类比进行推理,作出猜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练习:已知 0(1,2,,)i a i n >= ,考察下列式子:11

1()1i a a ?

≥;121

2

11()()(

)4

ii a a a a ++

≥;

1231

2

3

111()()(

)9

iii a a a a a a ++++≥. 我们可以归纳出,对12,,,n a a a 也成立的类似不等式为 .

2. 猜想数列

11

1

1

,,

,,13

3557

79

-

-

????

的通项公式是 .

3. 导入:鲁班由带齿的草发明锯;人类仿照鱼类外形及沉浮原理,发明潜水艇;地球上有生命,

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点,如都是绕太阳运行、扰轴自转的行星,有大气层,也有季节变更,温度也适合生物生存,科学家猜测:火星上有生命存在. 以上都是类比思维,即类比推理.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概念: ① 概念: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 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② 类比练习:

(i )圆有切线,切线与圆只交于一点,切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由此结论如何类比到球体? (ii )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由此结论如何类比得到空间的结论? (iii )由圆的一些特征,类比得到球体的相应特征. (教材P81 探究 填表) 小结:平面→空间,圆→球,线→面.

③ 讨论:以平面向量为基础学习空间向量,试举例其中的一些类比思维. 2. 教学例题:

.

思维:直角三角形中,090C ∠=,3条边的长度,,a b c ,2条直角边,a b 和1条斜边c ; →3个面两两垂直的四面体中,090PDF PDE EDF ∠=∠=∠=,4个面的面积123,,S S S 和S

3个“直角面”123,,S S S 和1个“斜面”S . → 拓展:三角形到四面体的类比.

3. 小结: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统称为合情推理. 三、巩固练习:1. 练习:教材P 38 3题. 2.

第二章: 2.1.2 演绎推理

教学要求: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了解演绎推理的含义,能利用“三段论”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分析证明过程中包含的“三段论”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练习: ① 对于任意正整数n ,猜想(2n -1)与(n +1)2

的大小关系?

②在平面内,若,a c b c ⊥⊥,则//a b . 类比到空间,你会得到什么结论?(结论:在空间中,若,a c b c ⊥⊥,则//a b ;或在空间中,若,,//αγβγαβ⊥⊥则.

2. 讨论:以上推理属于什么推理,结论正确吗?

合情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有待进一步证明,有什么能使结论正确的推理形式呢? 3. 导入:① 所有的金属都能够导电,铜是金属,所以 ;

② 太阳系的大行星都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冥王星是太阳系的大行星,因此 ; ③ 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2007是奇数,所以 .

(填空→讨论:上述例子的推理形式与我们学过的合情推理一样吗?→课题:演绎推理)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概念:

① 概念: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 要点: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② 讨论: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有什么区别?

合情推理??

?归纳推理:由特殊到一般类比推理:由特殊到特殊

;演绎推理:由一般到特殊.

P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第一段: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第二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第三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④ 举例:举出一些用“三段论”推理的例子. 2.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证明函数2()2f x x x =-+在(],1-∞-上是增函数.

板演:证明方法(定义法、导数法) → 指出:大前题、小前题、结论.

② 出示例2: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 D B C B E A C ⊥⊥,D ,E 是垂足. 求证:AB 的中点M 到D ,E 的距离相等.

分析:证明思路 →板演:证明过程 → 指出:大前题、小前题、结论. ③ 讨论:因为指数函数x y a =是增函数,1

()2x y =是指数函数,则结论是什么?

(结论→指出:大前提、小前提 → 讨论: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④ 讨论:演绎推理怎样才结论正确?(只要前提和推理形式正确,结论必定正确)

3. 比较: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从推理形式、结论正确性等角度比较;演绎推理可以验证合情推理的结论,合情推理为演绎推理提供方向和思路.)

三、巩固练习:1. 练习:P 42 2、3题 2. 探究:P 42 阅读与思考 3.作业:P 44 6题,B 组1题.

第二章: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一)

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教学重点:会用综合法证明问题;了解综合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结合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已知 “若12,a a R +∈,且121a a +=,则

1

2

114a a +≥”

,试请此结论推广猜想. (答案:若12,.......n a a a R +∈,且12....1n a a a +++=,则1

2

111....n

a a a +++

≥ 2

n )

2. 已知,,a b c R +∈,1a b c ++=,求证:

1119a b c ++≥.

先完成证明 → 讨论:证明过程有什么特点?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已知a , b , 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a (b 2 + c 2) + b (c 2 + a 2) + c (a 2 + b 2

) > 6abc . 分析: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基本不等式) → 板演证明过程(注意等号的处理) → 讨论:证明形式的特点

② 提出综合法: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 框图表示:

要点:顺推证法;由因导果.

③ 练习:已知a ,b ,c 是全不相等的正实数,求证

3b c a

a c b

a b c

a

b

c

+-+-+-+

+

>.

④ 出示例2: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成等差数列,a 、b 、c 成等比数列. 求证:为△ABC 等边三角形.

分析:从哪些已知,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如何转化三角形中边角关系? → 板演证明过程 → 讨论:证明过程的特点.

→ 小结: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边角关系的转化;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内角和) 2. 练习:

② ,A B 为锐角,

且tan tan tan A B A B ++=求证:60A B +=

. (提示:算tan()A B +) ② 已知,a b c >> 求证:

114.a b

b c

a c

+

---

3. 小结:综合法是从已知的P 出发,得到一系列的结论12,,Q Q ???,直到最后的结论是Q . 运用综合法可以解决不等式、数列、三角、几何、数论等相关证明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求证:对于任意角θ,44cos sin cos 2θθθ-=. (教材P 100 练习 1题) (两人板演 → 订正 → 小结:运用三角公式进行三角变换、思维过程)

2.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求证:113a b

b c

a b c

+

=

++++.

3. 作业:教材P 102 A 组 2、3题.

第二章: 2.2.1 综合法和分析法(二)

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教学重点:会用分析法证明问题;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基本不等式的形式?

2. 讨论: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

(0,0)2

a b a b +≥

>>.

(讨论 → 板演 → 分析思维特点:从结论出发,一步步探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

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如何从结论出发,寻找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 → 板演证明过程 (注意格式)

→ 再讨论:能用综合法证明吗? → 比较:两种证法

② 提出分析法: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 框图表示:

要点:逆推证法;执果索因.

③ 练习:设x > 0,y > 0,证明不等式:1

1

2

2

3

3

32()()x y x y +>+.

先讨论方法 → 分别运用分析法、综合法证明.

④ 出示例2:见教材P 97.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出发,逐步反推)

⑤ 出示例3:见教材P 99. 讨论:如何寻找证明思路?(从结论与已知出发,逐步探求) 2. 练习:证明:通过水管放水,当流速相等时,如果水管截面(指横截面)的周长相等,那么截面的圆的水管比截面是正方形的水管流量大. 提示:设截面周长为l ,则周长为l 的圆的半径为

2l π

,截面积为2

(

)2l ππ

,周长为l 的正方

形边长为

4

l ,截面积为2()4

l

,问题只需证:2

(

)2l

ππ> 2()4l . 3. 小结:分析法由要证明的结论Q 思考,一步步探求得到Q 所需要的已知12,,P P ???,直到所有的已知P 都成立;

比较好的证法是:用分析法去思考,寻找证题途径,用综合法进行书写;或者联合使用分析法与综合法,即从“欲知”想“需知”(分析),从“已知”推“可知”(综合),双管齐下,两面夹击,逐步缩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距离,找到沟通已知条件和结论的途径. (框图示意) 三、巩固练习:

1. 设a , b , c 是的△ABC 三边,S 是三角形的面积,求证:222

4c a b ab --+≥.

即证:2cos C C

-≥

cos2

C C

+≤,即证:sin()1

6

C

π

+≤(成立).

2. 作业:教材P100练习2、3题.

第二章: 2.2.2 反证法

教学要求:结合已经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教学重点:会用反证法证明问题;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讨论:三枚正面朝上的硬币,每次翻转2枚,你能使三枚反面都朝上吗?(原因:偶次)

2. 提出问题:平面几何中,我们知道这样一个命题:“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不能作圆”. 讨论如何证明这个命题?

3. 给出证法:先假设可以作一个⊙O过A、B、C三点,

则O在AB的中垂线l上,O又在B C的中垂线m上,

即O是l与m的交点。

但∵A、B、C共线,∴l∥m(矛盾)

∴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不能作圆.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反证法概念及步骤:

①练习:仿照以上方法,证明:如果a>b>0,那么b

a>

②提出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

证明基本步骤: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从假设出发,经推理论证得到矛盾→矛盾的原因是假设不成立,从而原命题的结论成立

应用关键:在正确的推理下得出矛盾(与已知条件矛盾,或与假设矛盾,或与定义、公理、定理、事实矛盾等).

方法实质:反证法是利用互为逆否的命题具有等价性来进行证明的,即由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同真假,通过证明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的正确,从而肯定原命题真实.

注:结合准备题分析以上知识.

2. 教学例题:

①出示例1:求证圆的两条不是直径的相交弦不能互相平分.

分析:如何否定结论?→如何从假设出发进行推理?→得到怎样的矛盾?

与教材不同的证法:反设AB、CD被P平分,∵P不是圆心,连结O P,

则由垂径定理:O P⊥AB,O P⊥CD,则过P有两条直线与OP垂直(矛盾),∴不被P平分.

②出示例2

. (同上分析→板演证明,提示:有理数可表示为/

m n)

/

m n

=(m,n为互质正整数),

从而:2

(/)3

m n=,22

3

m n

=,可见m是3的倍数.

设m=3p(p是正整数),则222

39

n m p

==,可见n也是3的倍数.

这样,m, n就不是互质的正整数(矛盾).

/

m n

.

③练习:如果1

a+为无理数,求证a是无理数.

A

提示:假设a 为有理数,则a 可表示为/p q (,p q 为整数),即/a p q =. 由1()/a p q q +=+,则1a +也是有理数,这与已知矛盾. ∴ a 是无理数.

3. 小结:反证法是从否定结论入手,经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说明原结论正确. 注意证明步骤和适应范围(“至多”、“至少”、“均是”、“不都”、“任何”、“唯一”等特征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教材P 102 1、2题 2. 作业:教材P 102 A 组4题.

第二章: 2.3 数学归纳法(一)

教学要求: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并能以递推思想作指导,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操作步骤,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并能严格按照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格式书写. 教学重点: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中递推思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问题1: 在数列{}n a 中,*

111,,()1n n n

a a a n N a +==∈+,先算出a 2,a 3,a 4的值,再推测通项

a n 的公式. (过程:212

a =

,313

a =

,414

a =,由此得到:*

1,n a n N n

=

∈)

2. 问题2:2

()41f n n n =++,当n ∈N 时,()f n 是否都为质数?

过程:(0)f =41,(1)f =43,(2)f =47,(3)f =53,(4)f =61,(5)f =71,(6)f =83,(7)f =97,

(8)f =113,(9)f =131,(10)f =151,… (39)f =1 601.但是(40)f =1 681=412

是合数

3. 问题3:多米诺骨牌游戏. 成功的两个条件:(1)第一张牌被推倒;(2)骨牌的排列,保证前一张牌倒则后一张牌也必定倒.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数学归纳法概念:

① 给出定义:归纳法:由一些特殊事例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特点:由特殊→一般.

不完全归纳法:根据事物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特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叫不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把研究对象一一都考查到了而推出结论的归纳法称为完全归纳法. ② 讨论:问题1中,如果n =k 猜想成立,那么n =k +1是否成立?对所有的正整数n 是否成立? ③ 提出数学归纳法两大步:(i )归纳奠基: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时命题成立;(ii )归纳递推:假设n =k (k ≥n 0, 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 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

原因:在基础和递推关系都成立时,可以递推出对所有不小于n 0的正整数n 0+1,n 0+2,…,命题都成立. 关键:从假设n =k 成立,证得n =k +1成立. 2. 教学例题:

③ 出示例1:2222*

(1)(21)

123,6

n n n n n N

++++++=

∈ .

分析:第1步如何写?n =k 的假设如何写? 待证的目标式是什么?如何从假设出发?

小结:证n =k +1时,需从假设出发,对比目标,分析等式两边同增的项,朝目标进行变形. ② 练习:

求证:2*1427310(31)(1),n n n n n N ?+?+?+++=+∈ . ③ 出示例2:设a n

(n ∈N *),求证:a n <

12

(n +1)2.

关键:a 1k +<

12

(k +1)2

12

(k +1)2

<

12

(k +1)2+(k +

32

)=

12

(k +2)2

小结:放缩法,对比目标发现放缩途径. 变式:求证a n >

12

n (n +1)

3. 小结:书写时必须明确写出两个步骤与一个结论,注意“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从n =k 到n =k +1时,变形方法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添拆项、配方等.

第二章: 2.3 数学归纳法(二)

教学要求: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并能以递推思想作指导,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操作步骤,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并能严格按照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格式书写. 教学重点: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教学难点:经历试值、猜想、归纳、证明的过程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练习:已知()*()13521,f n n n N =++++-∈ ,猜想()f n 的表达式,并给出证明? 过程:试值(1)1f =,(2)4f =,…,→ 猜想2()f n n =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 提问: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1:已知数列

1

1

1

1

,,,,

2558811

(31)(32)

n n ??????-?+,猜想n S 的表达式,并证明.

分析:如何进行猜想?(试值1234,,,S S S S →猜想n S ) → 学生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讨论:如何直接求此题的n S ? (裂项相消法)

小结:探索性问题的解决过程(试值→猜想、归纳→证明)

② 练习:是否存在常数a 、b 、c 使得等式132435......(2)n n ?+?+?+++=2

1()

6

n an bn c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试证明你的结论.

解题要点:试值n =1,2,3, → 猜想a 、b 、c → 数学归纳法证明 2. 练习:

① 已知 0(1,2,,)i a i n >= ,考察11

1()1i a a ?

≥;121

2

11()()(

)4ii a a a a ++≥;1231

2

3

111()

()(

)9

iii a a a a a a ++++≥之后,归纳出对12,,,n a a a 也成立的类似不等式,并证明你的结论.

② (89年全国理科高考题)是否存在常数a 、b 、c ,使得等式 (答案:a =3,b =11,c =10) 12222

(1)223.....(1)()12

n n n n an bn c +?+?+++=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小结:探索性问题的解决模式为“一试验→二归纳→三猜想→四证明”. 三、巩固练习:

1. 平面内有n 个圆,任意两个圆都相交于两点,任何三个圆都不相交于同一点,求证这n 个圆

将平面分成f (n )=n 2

-n +2个部分.

2. 是否存在正整数m ,使得f (n )=(2n +7)·3n +9对任意正整数n 都能被m 整除?若存在,求出最大的m 值,并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m =36)

3. 试证明面值为3分和5分的邮票可支付任何(7,)n n n N >∈的邮资.

证明:(1)当8,9,10n =时,由835,9333,1055=+=++=+可知命题成立; (2)假设(7,)n k k k N =>∈时,命题成立. 则

当3n k =+时,由(1)及归纳假设,显然3n k =+时成立.根据(1)和(2),可知命题成立. 小结:新的递推形式,即(1)验证00(),(1),,P n P n + 0(1)P n l +-成立()l N ∈;(2)假设()P k 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P k l +成立. 根据(1)和(2),对一切自然数0()n n ≥,命题()P n 都成立. 2. 作业:教材108 A 组1、2题.

第三章: 3.1.1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

教学要求: 理解数系的扩充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明白复数及其相关概念。 教学重点:复数及其相关概念,能区分虚数与纯虚数,明白各数系的关系。 教学难点:复数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N 、Z 、Q 、R 分别代表什么?它们的如何发展得来的?

(让学生感受数系的发展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判断下列方程在实数集中的解的个数(引导学生回顾根的个数与?的关系):

(1)2340x x --= (2)2450x x ++= (3)2210x x ++= (4)2

10x += 3. 人类总是想使自己遇到的一切都能有合理的解释,不想得到“无解”的答案。

讨论:若给方程210x +=一个解i ,则这个解i 要满足什么条件?i 是否在实数集中?

实数a 与i 相乘、相加的结果应如何?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复数的概念:

①定义复数:形如a bi +的数叫做复数,通常记为z a bi =+(复数的代数形式),其中i 叫虚数单位,a 叫实部,b 叫虚部,数集{}|,C a bi a b R =+∈叫做复数集。

出示例1:下列数是否是复数,试找出它们各自的实部和虚部。

23,84,83,6,,29,7,0i i i i i i +-+--

规定:a bi c di a c +=+?=且b=d ,强调:两复数不能比较大小,只有等与不等。

②讨论:复数的代数形式中规定,a b R ∈,,a b 取何值时,它为实数?数集与实数集有何关系? ③定义虚数:,(0)a bi b +≠叫做虚数,,(0)bi b ≠叫做纯虚数。

④ 数集的关系:0,0)0)0,0)Z a a ??

≠≠??≠?

?≠=??

实数 (b=0)复数一般虚数(b 虚数 (b 纯虚数(b

上述例1中,根据定义判断哪些是实数、虚数、纯虚数?

2.出示例题2:62P

(引导学生根据实数、虚数、纯虚数的定义去分析讨论)

练习:已知复数a bi +与3(4)k i +-相等,且a bi +的实部、虚部分别是方程2430x x --=的

两根,试求:,,a b k 的值。(讨论3(4)k i +-中,k 取何值时是实数?)

小结:复数、虚数、纯虚数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两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三、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复数哪些是实数、虚数、纯虚数,是虚数的找出其实部与虚部。

(

))

84,80,6,,291,7,0i i i i i -+--?

2.判断① 两复数,若虚部都是3,则实部大的那个复数较大。

② 复平面内,所有纯虚数都落在虚轴上,所有虚轴上的点都是纯虚数。 3若(32)(5)172x y x y i i ++-=-,则,x y 的值是?

4..已知i 是虚数单位,复数2(1)(23)4(2)Z m i m i i =+-+-+,当m 取何实数时,z 是: (1)实数 (2) 虚数 (3)纯虚数 (4)零 作业:62P 2、3题。

第三章: 3.1.2 复数的几何意义

教学要求:理解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平面向量是一一对应的,能根据复数的代数形式描出其对应的点及向量。

教学重点: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根据复数的代数形式描出其对应的点及向量。 教学难点: 根据复数的代数形式描出其对应的点及向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说出下列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哪些是实数,哪些是虚数。

14,72,83,6,,20,7,0,03,3i i i i i i i +-+---

2.复数(4)(3)z x y i =++-,当,x y 取何值时为实数、虚数、纯虚数?

3. 若(4)(3)2x y i i ++-=-,试求,x y 的值,((4)(3)2x y i ++-≥呢?) 二、讲授新课:

1. 复数的几何意义:

① 讨论:实数可以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类比实数,复数能与什么一一对应呢?

(分析复数的代数形式,因为它是由实部a 和虚部同时确定,即有顺序的两实数,不难想到有序实数对或点的坐标) 结论:复数与平面内的点或序实数一一对应。 ②复平面:以x 轴为实轴, y 轴为虚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到的平面叫复平面。 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

③例1:在复平面内描出复数14,72,83,6,,20,7,0,03,3i i i i i i i +-+---分别对应的点。 (先建立直角坐标系,标注点时注意纵坐标是b 而不是b i ) 观察例1中我们所描出的点,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④实数都落在实轴上,纯虚数落在虚轴上,除原点外,虚轴表示纯虚数。 思考: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当中,与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的东西还有哪些?

⑤Z a bi

=+?

一一对应

复数复平面内的点(a,b)

,Z a bi

=+?

一一对应

复数平面向量OZ

?

一一对应

复平面内的点(a,b)

平面向量OZ

注意:人们常将复数z a bi =+说成点Z 或向量

OZ ,规定相等的向量表示同一复数。

2.应用

例2,在我们刚才例1中,分别画出各复数所对应的向量。

练习:在复平面内画出23,42,13,4,30i i i i i +--+--所对应的向量。 小结:复数与复平面内的点及平面向量一一对应,复数的几何意义。 三、巩固与提高:

1. 分别写出下列各复数所对应的点的坐标。

())

84,80,6,,291,7,0

i i i i i -+--?

-

2. 若复数22(34)(56)Z m m m m i =--+--表示的点在虚轴上,求实数a 的取值。

变式:若z 表示的点在复平面的左(右)半平面,试求实数a 的取值。3、作业:课本64题2、

第三章: 3.2.1 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要求:掌握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重点: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与复数一一对应的有?

2. 试判断下列复数14,72,6,,20,7,0,03i i i i i i +----在复平面中落在哪象限?并画出其对应的

向量。 3. 同时用坐标和几何形式表示复数121472z i Z i =+=-与所对应的向量,并计算12O Z O Z + 。

向量的加减运算满足何种法则?

4. 类比向量坐标形式的加减运算,复数的加减运算如何? 二、讲授新课:

1.复数的加法运算及几何意义

①.复数的加法法则:12z a bi Z c di =+=+与,则12()()Z Z a c b d i +=+++。

例1.计算(1)(14)(72)i i +-+ (2)(72)(14)i i -++ (3)[(32)(43)](5)i i i --++++

(4)(32)(43)(5)]i i i --++++[

②.观察上述计算,复数的加法运算是否满足交换、结合律,试给予验证。 例2.例1中的(1)、(3)两小题,分别标出(14),(72)i i +-,(32),(43),(5)i i i --++所对应的向量,再画出求和后所对应的向量,看有所发现。

③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复数的加法可以按照向量的加法来进行(满足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法则)

2.复数的减法及几何意义:类比实数,规定复数的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逆运算,即若

12Z Z Z +=,则Z 叫做21Z Z 减去的差,21Z Z Z =-记作。 ④讨论:若12,Z a b Z c di =+=+,试确定12Z Z Z =-是否是一个确定的值?

(引导学生用待定系数法,结合复数的加法运算进行推导,师生一起板演)

⑤复数的加法法则及几何意义:()()()()a bi c di a c b d i +-+=-+-,复数的减法运算也可以按向量的减法来进行。 例3.计算(1)(14)(72)i i +-- (2)(52)(14)(23)i i i --+--+ (3)(32)(43)(5)]i i i --+-+-[ 练习:已知复数,试画出2Z i +,3Z -,(54)2Z i i ---

2.小结:两复数相加减,结果是实部、虚部分别相加减,复数的加减运算都可以按照向量的加

减法进行。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1)()845i -+(2)()543i i --(3())

29

i i +---

2.若(310)(2)19i y i x i -++=-,求实数,x y 的取值。

变式:若(310)(2)i y i x -++表示的点在复平面的左(右)半平面,试求实数a 的取值。

3.三个复数123,,Z Z Z ,其中1Z i =+,2Z 是纯虚数,若这三个复数所对应的向量能构成等

边三角形,试确定23,Z Z 的值。作业:课本71页1、2题。

第三章: 3.2.2 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教学要求:掌握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复数的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及共轭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乘除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复数的加减法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2. 计算(1)(14)(72)i i +-+ (2)(52)(14)(23)i i i --+--+ (3)(32)(43)(5)]i i i --+-+-[

3. 计算:(1)(1(2+?- (2)()()a b c d +?+ (类比多项式的乘法引入复数的乘法) 二、讲授新课:

1.复数代数形式的乘法运算

①.复数的乘法法则:2()()()()a bi c di ac bci adi bdi ac bd ad bc i ++=+++=-++。

例1.计算(1)(14)(72)i i +?- (2)(72)(14)i i -?+ (3)[(32)(43)](5)i i i -?-+?+

(4)(32)(43)(5)]i i i -?-+?+[

探究:观察上述计算,试验证复数的乘法运算是否满足交换、结合、分配律? 例2.1、计算(1)(14)(14)i i +?- (2)(14)(72)(14)i i i -?-?+(3)2(32)i + 2、已知复数Z ,若,试求Z 的值。变:若(23)8i Z +≥,试求Z 的值。 ②共轭复数:两复数a bi a bi +-与叫做互为共轭复数,当0b ≠时,它们叫做共轭虚数。 注:两复数互为共轭复数,则它们的乘积为实数。

练习:说出下列复数的共轭复数32,43,5,52,7,2i i i i i --++--。

③类比

=,试写出复数的除法法则。

2.复数的除法法则:2

2

2

2

()()()()()()

a bi a bi c di ac bd bc ad a bi c di i c di

c di c di c d

c d

++-+-+÷+=

=

=

+

++-++

其中c di -叫做实数化因子

例3.计算(32)(23)i i -÷+,(12)(32)i i +÷-+(师生共同板演一道,再学生练习) 练习:计算

2

32(12)

i i -+,

2

3(1)1

i i -+-

2.小结:两复数的乘除法,共轭复数,共轭虚数。 三、巩固练习:

1.计算(1)

()()

3

12i i i

-++ (2)2345

i i i i i ++++ (3

2.若122,34z a i z i =+=-,且

12

z z 为纯虚数,求实数a 的取值。变:

12

z z 在复平面的下方,求a 。

2021人教版选修七unit1《livingwell》word教案5

2021人教版选修七unit1《livingwell》word教案5 1.语言知识目标 了解盲文的创始人路易斯·布莱尔的个人经历和导盲犬的工作内容。 2.语言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听前对听力材料进行推测,并激活背景知识的能力;把握细节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目标 通过对盲文创始人路易斯·布莱尔个人经历和导盲犬工作情形的了解,使学生关于盲人的生活状况有更深切的了解,更能激发他们伸出手,关心盲人和其他的残疾人。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在第一遍听完后,把握听力材料大意的能力。 2.教学难点:在听力材料开始前,如何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在学生背景知识缺乏的情形下,如何进行听力指导。 课前预备 1.学生的学习预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上网查找关于盲文及创始人的情形,了解一些导盲犬工作的情形。 2.教师的教学预备 查找相关信息,有条件的话,借一本盲文书给学生看看,让学生对盲人的生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教学用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Step 1Pre-listening Before the students listen,ask them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Do you know what Braille is? 2.What is it used for? 3.How does it work? 4.Do you know what the Chinese system of Braille looks like?(See Page 53 for some hints.) Suggested answers: Braille is a system by which blind people can read by feeling raised dots on a page.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system of Braille use six dots.Their forms are similar,but their meanings are different.That's to say,Chinese blind people can't understand the English system of Braille. [设计说明]在听力训练正式开始前,在班级里组织讨论,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有利于随后进行的关于盲文创始人路易斯·布莱尔的生平介绍的听力训练顺利展开。假如学生的背景知识比较贫乏,教师能够对盲文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Step 2Listening task 1.Paul's teacher has asked everyone in the class to prepare a talk about a great inventor.Listen to Paul's talk about Louis Braille.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What country did Louis Braille come from? (2)What disability did he have? (3)What did books for the blind look like when Louis was a boy? (4)What were the two problems with the books for the blind?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学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用交叉相乘法,解析孟德尔二对相对性状实验结果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交叉相乘法的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的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而在实际情况中,生物的性状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当生物的多种性状综合起来的时候其遗传又有什么规律呢? 二、新课教学

以“问题探讨”引入。 提示:可以通过水稻杂交育种等实例,使学生自然地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特征可以是两个亲本性状组合的结果。进一步思考讨论,双亲的性状是遵循什么规律进行组合、传递给后代的?在育种实践中如何获得所需的性状组合? (一)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现象(参考P9图1-7) (1)杂交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种子)(种子) (植株)(植株) F1:(受精卵) 黄色、圆粒 (种子、100%) (2)F1自交:黄色、圆粒(种子时的F1) 同植株卵子精子 F2:种子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 315 108 102 32 (≈9︰3︰3︰1) 2.数据分析 (1)分析每对性状的F2:

①粒色:黄/绿=315+101/108+32≈3︰1 ②粒形:圆/皱=315+108/101+32≈3︰1 (2)结论: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遗传因子互不干扰。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杂交:纯黄、圆X 绿、皱 P 基因型(YYRR )(yyrr ) 配子:YR yr F1:YyRr 2.F1植株自交 F1配子:♀YR yR Yr yr (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 ♂1/4 1/4 1/4 1/4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YR yR Yr Yr (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F2: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全册教案

Unit 1 Living well 知识目标 1.Get students to learn th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unit. eyesight,ambition,disabled,beneficial,in other words,clumsy,adapt,microscope,out of breath,absence,stupid,fellow,annoyed,all in all,industry,tank,make fun of,encouragement,adapt to 2.Help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disabilities and life of the disabled. 能力目标 1.Let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Marty's Story to 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y. 2.Enable students to know that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can also live well. 情感目标 1.By talking about disabilities and life of the disabled,make sure students can learn some positive stories of the disabled. 2.Help them understand more about how challenging life can be for the disabled. 3.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案

第七章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教材分析: 本章课程的核心是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大体都走过了这样的轨迹。这些应该成为处理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脉络。本节内容包括: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⑵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⑶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⑷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⑸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⑵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 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进化的内容,知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但是现在已经遗忘,而且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五、教学方法 此部分内容简单,前后顺序逻辑严密,框架思路清楚。以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学探究的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是可行的。关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评说其要点,然后教师可以指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是达尔文学说之前影响最大、最为系统的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本节教学的中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综合了生物学各学科的成就和多种生物进化因素建立起来的,因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的关键。因此大致思路如下:通过录像片段引入本课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拉马克进化学说 4个录像片段并结合长颈鹿的进化探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自学并讨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插入与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录像,和与课文相关的图片,以

人教版选修7unit2RobotsP2教学设计

Unit 2 Robots Part 1 Teaching Design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Period 2 A sample lesson plan for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Revise the passive voice including the infinitive) Introduction In this period students will be first helped by the teacher to discover and learn to use some useful words and collocations, and then to discover and revise the passive voice including the infinitive. The following steps of teaching may be taken: warming up by having a dictation, 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collocations, reading more about the 22nd century, learning about the passive voice, 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and closing down by putting on stage a text play of Satisfaction Guaranteed. Objectives To help students revise the passive voice To help students discover and learn to use some useful words and collocations To help students discover and learn to use some useful structures Procedures 1. Warming up by having a dictation To begin with, let’s take a dictation to strengthen our memory of the text.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人教版 选修7unit2 robots教案

Unit 2 robots Period 1 warming up and Reading Teaching goals 教学目标 1. Target language语言目标 a. 重点词汇和短语 fiction, cartoon, desire, satisfaction, absent, alarm, alarmed, smooth, embarrass, sympathy, elegant, pile, scan, fingernail, absurd, haircut, accompany, curtain, cushion, carpet, paint, awful,affair, firm, firmly, declare, victory, envy, marriage, test out, ring up, turn around, leave alone b. 重点句型 1. She felt embarrassed and quickly told him to go. 2. Claire thought it was ridiculous to be offered sympathy by a robot. 3. By the amused and surprised look on her face, Claire knew that Gladys thought she was having an affair. 2. Ability goals能力目标: Help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robots and science fiction. 3. Learning ability goals学能目标: Enable students to realize science fiction reflects scientific thought; a fiction of things-to-come based on things-on-hand.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教学重点 Teach students to enjoy science fiction. Enable students to grasp what Tony did to help Claire and how her emotion developed during Tony’s stay at her house. Help students to sum up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fiction.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教学难点 How Claire’s emotion developed during Tony’s stay at her house. Teaching methods教学方法 Discussing, explaining, reading and practicing Teaching aids教具准备 The multimedia computer Teaching procedures 教学过程 Step I Warming up Present a photo of robot. Then ask student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robot. 1.What is on the blackboard? 2.What is a robot? 3.How does a robot work? (A robot is a machine designed to do jobs that are usually performed by humans. Robots are programmed and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4.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robots and they can do different work. Can you name some of them?(Entertainment robots,Industrial robots,Domestic robots) 5. What Science fiction about robots have you ever read?(star war,cJ7,terminator, Transformers) 6.What is science fiction?(The science fiction is defined as a form of modern literature ,which is intended to predict future of human world and inspire human imagination and novelty of scientists.)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全册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 《遗传与进化》 人类是怎样认识基因的存在的? 遗传因子的发现 基因在哪里?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什么? 基因的本质 基因是怎样行使功能的? 基因的表达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怎样变化? 基因突变与其他变异 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生物进化历程中基因频率是如何变化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主线一:以基因的本质为重点的染色体、DNA 、基因、遗传信息、遗传密码、性状间关系的综合; 主线二:以分离规律为重点的核基因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主线三: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为重点的进化变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孟德尔简介 二、杂交实验(一) 1956----1864------1872 1.选材:豌豆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纯种 性状易区分且稳定 真实遗传 2.过程:人工异花传粉 一对相对性状的 正交 P (亲本) 互交 反交 F 1(子一代)纯合子、杂合子 F 2(子二代) 分离比为3:1 3.解释 ①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区分大小写) ②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只含每对因子中的一个。 ④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4.验证 测交 F 1是否产生两种 比例为1:1的配子 5.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体现在 三、杂交实验(二) 1. 亲组合 重组合 2.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 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 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1. 第二章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 证据:果蝇杂交(白眼) 伴性遗传:色盲与抗V D 佝偻病 现代解释: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联会成 着丝点分裂 精原 复制 初级四分体(交叉互换)次级 单体分开 精 变形 精 细胞 精母 分离(自由组合) 精母 细胞 子 染色体 2N 2N N 2N N N DNA 2C 4C 4C 2C 2C C C 3.同源染色体 ① 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③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 4.判断分裂图象 奇数 减Ⅱ或生殖细胞 散乱 中央 分极 染色体 不 有丝 有 配对 前 中 后 偶数 同源染色体 有 减Ⅰ 期 期 期 无 减Ⅱ

人教版选修7unit4SharingP1教学设计

Unit 4 Sharing

Part 1 Teaching Design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Period 1 A sample lesson plan for reading (ALETTER HOME) Introduction In this period, after the warming up, students will first be guided to pre-read the textby getting to know about a place called Papua New Guinea. Then they shall read the text for forms and copy expressions. Writing a letter of your own comes before reading the text once again for the type of writing and summary of A LETTER HOME. The class shall end by students reading more on voluntary work. Objective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text’s forms and contentsandlearn about sharing To help students communicate on the topic in focus with the words, expressions and structures learned in this unit Focus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教案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设计理念: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独霸课堂45分钟,学生只能充当“留声机”,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过程,而应该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过程。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具体做法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并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动手,合作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反馈信息来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生物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2)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课是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并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观察减数分裂动画过程,通过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学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和概念,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赞美生命的奇妙。具体视课时、进度而定。)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课学习奠定了基础,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画有细胞轮廓的白纸板,红、蓝两色的橡皮泥)(视教学进度定) 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Unit1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Unit1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英语 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熟悉课相关的重要词汇,本文的话题是围绕“残疾、残疾人的生活”展开 的介绍残疾人积极进取的生活,紧扣了本单元“身残志坚”的主题。引导学生谈论对“残疾”这一话题的看法,让学生了解残疾人取得的成就进行讨论,通篇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大 意让学生了解F amily Village网站的基本情况。借助标题和图片讨论该网站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二、教学课题 知识与技能目标:I、让学生掌握以下单词和短语的用法: ambition,absence,beneficial,adapt,annoy,access,in other words, all in all,cut out, in many ways,resign, congratulation II、让学生学会运用以下重点句型: 1.She was proud to have recently presented her country in an athletics competition. 2.F o r d i s a b l e d c u s t o m e r s i t w o u l d b e m o r e c o n v e n i e n t t o p l a c e t h e t o i l e t s n e a r t h e e n t r a n c e t o t h e cinema. 过程与方法目标:1、带领学生讨论问题2、阅读全文,找出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加以分析讲解,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3、学习正式信件的写法和用语 4、引导学生去体会马蒂菲尔丁的情感变化,提高他们关心、理解、帮助他人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Reading部分,由残疾人Marty Fielding 在网页上叙述自己的故事,他患了至今无法认识的 肌肉疾病,身心倍受摧残,但痛苦的磨练也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更好地认识人生,决心要过好人生的每一天:“Live one day at a time”他展示了他复杂的情感变化过程:希望破灭后的迷惘、焦虑、恐惧、对同情和理解的渴望,以及自我接受、被人接受后重新燃起的希望和喜悦。 教学重点: 1、重点的单词、词组及句型用法 2、训练学生总结归纳段落大意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意识,激发学生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 1、重点单词短语的用法 2、学习正式信件的写法和用语 3、深入理解和进一步运用语法动词不定式 教学之前确定教学重难点,上网搜索Family Villaged的资料,了解其情况,确定恰当的教学方法与参考资料。然后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上网搜索出有关课文的录音与图片,让学生熟读读课文,培养英语语感。看到相关的图片之后,提高学生主动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意识,同时学习以乐观的态度、顽强的毅力面对人生。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训练法、课堂讨论法 1、讲解重点的单词、短语以及动词不定式的用法 2、演示经典句型例子,播放相关图片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教案 Unit 4SharingPeriod 1 Warming Up and Listening新

2012高二英语教学设计Unit 4 Sharing:Period1Warming Up and Listening (新人教版选修7) 设计者周萍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话题是Sharing,主要涉及帮助弱者、志愿服务、合作分享等。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活动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很多地方依然很落后,从而懂得同情,学会分享。了解一些志愿者工作的信息,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结合针对短文话题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国际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力所能及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作出自己的贡献。 Warming Up部分是一个调查,分成三项任务:首先回顾自己曾经做过的助人为乐的好事,并采访三位同学;然后,根据调查内容列举班级同学所做的好事;最后讨论volunteer 的内涵。通过这些任务,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帮助”,反思自己是否乐于助人,以及怎样做才是“志愿者”,由此为后面的短文学习做好铺垫。 Pre-reading是Reading的热身活动。交代了阅读文章的文体(letter)和作者(a young Australian woman,Jo),还根据她在PNG拍的10张照片提出了5个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志愿者活动”的意义。 Reading是一篇Jo写给Rosemary的信。其中介绍Jo在PNG(Papua New Guinea)的一个小山村教书。在她写给Rosemary的信中,作者描述了该村学校的情况和去一个学生家做客的经历,使学生感受到PNG的儿童生活处境的艰难,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 Comprehending是根据短文设计的阅读理解试题。第一个练习要求学生读懂书信的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整理书信中提到的关于巴布亚新几内亚村落生活及风俗习惯的信息,属于细节题。第二个练习要求学生对文中提到的五个现象进行分析,说明原因,属于细节推理题。第三个练习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分析生活在小山村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这个练习进一步地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艰苦的生活有更深的理解。第四个练习要求学生小组活动,讨论四个问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且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比较校舍、教学条件、生活状况等方面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谈谈自己是否愿意参加志愿者活动。第三、四两个练习都属于深层思考的问题。 Learning about Language分词汇和语法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有关此篇短文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设置了三个练习,一是根据所给解释从所学词汇中选择相应的单词;二是用恰当的词汇完成一篇短文;三是根据解释组成词组,并用词组编对话。第二部分是有关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复习。首先从课文中找出含有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句子;然后用定语从句完成句子,对定语从句加以运用;再用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回答问题;最后是两人结对活动,进一步练习使用定语从句。 Using Language是对Reading的延伸。通过阅读,参与“Give an unusual gift”的活动。这个部分由三个部分组成,综合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读与说”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一些特殊的礼品——为穷人和真正需要它们的人选购礼品。阅读之后,完成两个练习:回答问题和把礼物名称和详细介绍配对。“听与说”部分是采访默里大夫的经历,以听力训练为核心设置了四个活动。1.讲述一个人的生平,用到了时间表达法;2.通过列表

【推荐下载】新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精品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设计庐江三中:许佳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尝试设计杂交实验的设计。 情感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 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3. 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演绎法。 [教学过程]: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人类对它的探索之路,充满着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让我们从140多年前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融合遗传: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介于双亲之间的形状。 讨论: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为什么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容易成功?(观察图1-1,1-2,1-3,总结选用豌豆的优点) 1. 豌豆传粉(且闭花传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 自交: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也叫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父本(♂)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母本(♀) 正交、反交:若甲作父本、乙做母本为正交,反之为反交。 2. 具有稳定遗传、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统计。 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如:豌豆茎的高矮。 相对性状是指一种_____ _的____ __性状的____ _表现类型。如:_____________ 。 设问:豌豆有多对相对性状,孟德尔做杂交实验时是同时观察的吗?他先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并对此进行分析。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观察图1-4) P 纯种的高茎豌豆×纯种的矮茎豌豆 ♀(♂)↓♂(♀) F1高茎豌豆 ↓自交 F2 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3 : 1 思考: F1为什么表现出高茎,没有表现出矮茎的性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2为什么又出现了矮茎?且统计是3:1的数量比?这比值是偶然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________ 的两个亲本杂交所产生的F1中__________ _的性状叫显性性状。而_______________ 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指在______ _后代中,同时显现出________ _和_________ _的现象。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人教版选修七-Unit3-Under-the-sea-教学设计说明

人教版Book 7 Unit 3 Under the sea 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本篇课文选自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的选修模块7,为第一课时,阅读课,将Warming-up, Pre-reading, Reading, Comprehending部分放在同一课时教学,设计成为一节阅读课。故事发生于20世纪初期,一个名叫“Old Tom”的虎鲸帮助捕鲸人捕鲸以及营救遇难者的事情。通过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和把握,教师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和自己的搭档自主地学习、思考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关注,鼓励学生去了解动物,爱护动物。 〔学情分析〕本课是高二年级下学期的课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但由于授课的对象的英语基础比较差,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激发全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采用了创设情境,采用老师扮演鲸鱼,以猜谜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通过对阅读的整体理解后,由学生扮演课文中出现的不同角色,,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同时,在阅读课中教师要渗透阅读的方法和答题的技巧,培养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Train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for example, skimming scanning. 2.Learn and master the following: Words: anecdote, annual, witness, accommodation, shore, opposite, yell, pause, telescope, teamwork, diving, flee, drag, depth, urge, abandon Phrases: be about to do, ahead of, even though, stop…from…, help out,

生物必修2全册教案-全册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课时安排讲课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言 前面学习了遗传物质DNA及其基本单位--基因,知道它的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它的表达使亲代和子代相似。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的传递规律呢?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2-4 教师列出如下提纲:(投影显示) 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选用什么材料?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什么是杂交法? 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 (1)同种生物; (2)同一性状; (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学生观察后得出: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 (答: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 再提问: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 学生回答:否。(这是孟德尔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教案集】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全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全册教学设计 Unit 1 Living well 知识目标 1.Get students to learn th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unit. eyesight,ambition,disabled,beneficial,in other words,clumsy,adapt,microscope,out of breath,absence,stupid,fellow,annoyed,all in all,industry,tank,make fun of,encouragement,adapt to 2.Help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disabilities and life of the disabled. 能力目标 1.Let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Marty's Story to 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y. 2.Enable students to know that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can also live well. 情感目标 1.By talking about disabilities and life of the disabled,make sure students can learn some positive stories of the disabled. 2.Help them understand more about how challenging life can be for the disabled. 3.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教学重点 Get students inspired by positive stories of the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教学难点 1.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